论战-曹仁超读后感

2024-04-18

论战-曹仁超读后感(通用7篇)

篇1:论战-曹仁超读后感

1.凡是没有到最后,不要高兴得太早。比如说做股票,你没有准备退出股市,你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因为短时间的盈利而高兴过分,比如说我自己吧,刚踏入股市不到1年,一次运气不错,买了中科三环,连续吃了5个涨停,之后又买了尖峰集团,也赚了一笔,那时候感觉自己就像股神一样,买什么涨什么,殊不知这是大牛市,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吧。结果呢,几天后,牛市终结,真正看水平的时候来了,我在八一钢铁那边大概亏了4000多吧,然后在那个华闻传媒上也亏了,还有那个中科三环(没有捂住,其实后来又涨回去了)......所以不要因为一时的小成功而高兴,你要走的路还很长。

2.对于长期持有,并不是很看好。我们能够做的,是顺势。技术分析也不要完全相信。对买入股票,要设置严格的止损点,同时你也要设置卖出点,对于卖出点,止损大概在15%到20%之间,而对于卖出点,他的建议是最高点的15%,这个的话,我觉得我应该好好实践一下。

3.知道一个道理,面包的价格贵于面粉,面粉的价格贵于面包这个道理,后者说明的就是面包就要涨价,比如说房地产....地皮的价格若高于房子的价格,未来房子的价格必涨。

篇2:论战-曹仁超读后感

曹仁超:《论势:曹仁超创富启示录》

本书经由胡舒立、张志雄推荐,因此买得毫不犹豫。但阅毕稍嫌普通,甚至觉得更像一本励志书(另一本香港投资人士写的书,林森池的《投资王道》,阅毕亦有类似感觉)。也许他日再次翻阅,会有不同感受。且记下当下的笔记:

一、个人情况:

曹仁超从1969年入行,看到恒生指数从70点升至2007年的32000点,升幅过450倍。而他早前曾从事的假发业、纺织业等早已萧条,所以老曹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有智慧不如趁势。

香港某财经主持人问老曹:“除了投资外,你还有什么嗜好?”老曹被问得哑口无言,皆因自己一辈子除了投资以外,其它都不感兴趣。

二、对经济的解读:

关于周期,曹花了不少篇幅叙述,让人怀疑其是风水大师,但他却又在结尾说“仅有一定参考价值,不能盲目尽信”,让人昏厥。

2008年是沪深股市19年来跌幅最大的一年,也是中国人经历的第一个超级大熊市。曹认为这种情况就像1929年美国华尔街危机或1973年的香港恒生指数,是大繁荣期诞生前的阵痛。他引用熊彼特的话,认为现在对中国经济是“创造性破坏”,只有经济形势不好,才能促使企业转型。

老曹以西班牙菲利普二世和法国路易十四时期为例,认为过度举债同样会让美国走向衰退。东西强弱五百年一次轮换,这次轮到东方了。

对美国衰退的解读:

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使美元等同于黄金(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美国由此通过印刷钞票来获取别国资源。1971年废除金本位后,更加大量印刷美元。但新增货币被日本、中国、印度、东欧、前苏联等吸纳,然后回流至美国国债。因此美国严格执行将“实质利率”保持在2%以上的政策。但2001年科技网络泡沫破灭,加上911恐怖袭击,只是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危机,为了应对,美国政府三管齐下:减息、减税、和本币贬值。这使得2003年到2007年间美国空前繁荣,也引发了流动性泛滥。2006年开始,非美元区陆续加息,使得美国无法再用大量增加货币的手段去刺激经济。次贷危机涉及贷款高达8万亿美元,平均每个美国家庭欠债高达50万美元(对这个数字存疑。但次贷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前有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之鉴,后又97香港楼市惨跌引发的社会问题,相信老曹对这次危机的观察并非全然臆测。)

1970年以来,日本政府一直故意压低日元的汇价和利率,并向消费市场征收重税,以使资金流向工业部门。同时大量兴建基础设施。由于消费市场无法发展起来,国际间要求日元升值,加上1985至1990年日本货币政策的宽松,令资金大量流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引发经济泡沫。曹认为虽然日本2003年以后有过短暂中复苏,但其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已经失去主导地位,因为东瀛人民已失去了战后那份拼搏精神,日渐变得懦弱、现实;企业又抗拒以收购合并去提升效率。大部分非出口企业仍停留于家庭式经营阶段,故日本经济反弹有限。而美国跟日本的最大区别在于美国人并无巨额储蓄,因此比之更恶劣。且美国婴儿潮一代已进入退休年龄,而三四十岁的人口则普遍成为高价楼的买家,资不抵债的局面使得无法依赖他们的消费去支持美国经济,他乐观地认为中美势力此消彼长,情形与20世纪初美英实力此消彼长的情况相似。美国经济已进入老年期,中国却处于青春期。欧美国家在减少消

费,增加储蓄,中国却在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世界开始新的洗牌。

曹认为中国经济将呈现U型而非V型反弹,经过三年转型后,中国经济将再次高速增长。至于未来的大方向,中国中产阶级兴起将成为未来的大趋势,但要从中找出具体的股票,并在风险与回报之间取得平衡,则颇为困难。从OECD国家的经验来看,消费市场的主力始终是中年人而非年轻人。

三、对于行业的看法:

银行业,不看好,银行很难再销售结构性产品和发行衍生产品,令收入大减。日本需要15年累计利润,才能填补资产泡沫破灭后遗留下来的坏账。欧美银行要填补次贷危机造成的坏账,还不知需多少年。

农业股,不看好,这是注定命苦的行业。

零售股,不看好,进入门槛不高,无法长期保持高边际利润。

饮食业,不看好,成功与否取决于老板有没有亲历亲为,稍一松懈,便容易出事。房地产,看好,中国尽管目前房价偏贵,但日后将居民收入与房价齐涨。尤其看好上海。

新能源,看好,但政策风险很高,是龙是蛇还得看政府的态度和支持力度。民企,需格外小心,一则民企与国企形成不公平竞争,二则生存空间狭窄。医疗产品,尤其是用于诊断的医疗产品,看好。

优质股的特征:

1,公司管理良好;

2.具备创意; 3.业务毛利率高于15%,边际利润也不应太低; 4.大股东持股比重比较大; 5.财务状况良好。

四、投资理念:

群众在市场拐点出现时,判断往往是错的。

熊市30%股票,70%的现金,牛市70%股票,30%的现金。

投资10只趋势开始对之有利的二线股,而非独注一只。然后每次卖掉其中5只表现跑输大势的股份,换入新的5只趋势开始有利的。

价值每天都在变,趋势则比较明显。

中国需要进口的东西,未来价格皆可看好;中国可以出口的东西,未来价格皆看淡。储蓄跟理财都讲究自律。储蓄这习惯,最迟25岁便应该去掉。因为储蓄培养出节制的习惯,而节流却不如开源。

父母应教会子女的是,在利率上升周期应该如何应对;在通胀周期,如何避免购买力被吞食;在高失业率时期,又当如何自处;如何投资才可使财富保持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赚钱与否,并不在于勤奋,而在于方向和耐心。大部分成功的投资策略都是在市场恶劣的环境下做出上好的投资决定。所谓“坏市况,好投资”。

投资是件挺苦闷的事,必须严守纪律,毫无刺激可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每年只从投资组合中抽取3%作为生活费。

投资上有退休心态的仁兄,肯定是失败的投资者。

关于得失进退,老曹举拿破仑为例:

篇3:论战:曹仁超创富战国策

首先,要明白趋势不同于走势。许多人坚定不移地走基于价值的投资路线。比如有些股票已经贵到离谱。他们仍在那里鼓吹还要上升,这就令^怀疑他们别有用心。曹先生对技术走势也抱有戒心,并且认为技术分析在某些特定的时期会失去效用。但他并不否定技术,反而在理性分析经济发展基本趋势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技术分析,在相对确定的方向上不断加大下注力度,以获取较为安全的收益。

其次,要明白趋势是由基本面决定的,离开基本面就无趋势可言。当美股、港股、A股同样在K线图上表现出牛市特征时,为何曹先生一直说只敢确定A股处于牛市,而不愿意对港股做出肯定判断,更明确认为美股不过是熊市反弹?原因就是大陆经济基础走好是不争的事实,而次贷危机对美国的伤害非短期可以消化得掉。技术分析派如果不能明白技术分析最终必然要服从于基本面的道理,误判局势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第三,基于趋势的投资者与基于价值的投资者并非属于截然对立的武林门派。反之,二者之间有很多交叉地带,也有许多值得互相借鉴的地方。无论是基于价值的投资者,还是基于趋势的投资者,都在很大程度上以经济的高增长和企业的成长性为投资的出发点。再便宜的股票,如果成长性一塌糊涂,也不值得买人。这一点,巴菲特和芒格完全改造了格雷厄姆的投资理论。也就是抛弃了单纯以清算价值衡量股票贵与贱的防守型投资理念。因此,对基于价值的投资者而言,如果仅仅考虑到价格问题,而忽略了企业的成长性,也就是价值的核心来源,那么就是伪价值投资者。对于趋势投资者而言,如果仅仅根据技术图形的走势做出决策,而不考虑投资对象的成长性,那么,趋势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风险之大,自不必说。所以,曹先生追求的趋势,建立在经济基本面向好、行业基本面向好、个股成长性向好的基础之上,绝非单纯依赖于技术分析。

篇4:曹仁超经典名人名言

2. 成功的投资者心态,赢钱时不怕去到尽,一旦输钱就自动缩手。(名人名言)

3. 成功者所以成功,是因为不怕失败!失败者所以失败,是失败后不再尝试!

4. 怕失败的人永远成功无望、注定平庸一生。不幸地,社会上99%的人皆如此,名人语录,只有1%人能从失败中学习。

5. 只有身家过亿的人才有资格分散投资,散户一定要集中火力,才有机会赚大钱,把鸡蛋放在太多篮子里,很容易手忙脚乱。

6. 赚钱的人都具有狼的性格,亏损的人都具有羊的性格,“好人”都不赚钱,赚钱的通常不是“好人”。

7. 真真正正成功的投资者,通常都会花上很长很长的时间来审视自己,折磨出自身性格的长处、短处。

8. 用100减去你的年龄,剩下的数字就是在你全部财富中能够用于投资的百分比。

9. 投资亦一样有时赢、有时输、有时略有损失,但不能全军尽墨。三十岁前要博,六十岁后要稳。

10. 的投资者,无须在市场上百战百胜,而是遵守一个投资计划,信奉一套理念和系统,严守纪律,并戒除贪念与恐惧。

11.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得到多少,而是你可以给予别人多少、在整个过程中你是否活得精彩?

12. 欢乐过后,自然是哀愁。股市走势永远是钟摆,即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然后物极必反。知所行止并非易事,所谓入市易、离市难。

13. 如你带墨悼词澜纾鍪澜缬涝抖际腔疑问焙文旰稳斩疾换嵊星巴;如你带粉色眼镜看世界,世界时刻都美丽。

14. 正直、有纪律、社会关系良好,有努力工作的人,较容易成功,而成功的人通常都同时拥有财富。

15. 年轻人请及早决定与谁做好朋友,皆因大部分长存的友谊都发生在三十岁之前。朋友越老越好,新知总不及旧雨般可以毫无芥蒂地说真心话。

16. 十九世纪是欧洲的,二十世纪是美国的,二十一世纪是东方的。此乃盛衰循环,没有什么特别。

17. 我们不能像小白兔吃饭那样赚钱,吃一口就放下,那样最终会被别人吃掉。应该学习鲨鱼,一口就把对方吞噬,赚大钱不要赚小钱。

18. 男性在30岁以前,以为可用一身肌肉吸引女性,因此跑去健身;40岁以后,所谓『男性魅力』便由拥有多少财富决定!

19. 赚取第一个100万元,对生活的影响可能好大,赚到第一个1000万元时可能仍有感觉,再赚多下去,又是否是十分高兴的事?见仁见智。

20. 一生人投资是成是败,主要取决于性格。除了不怕输以外,还要订立目标,戒除坏习惯,再配合7C理论,才可以用一生有限的时间去赚取无限财富。

21. 年轻时资金少、智慧不多,只有勇气多,因此要博;年纪大了、资金多了、智慧多了,反而勇气少了,因此要稳,因为已经输不起。

22. 千万不要抄底,也千万不要猜顶,没有人知道‘底’或者‘顶’到底在哪里。但是,趋势是可以判断的,把握趋势,赚钱就成为很简单的事。

23. 离开学校后,我们若能每天保持看书一至两小时,足可改变自己一生。透过书本我们不但可以渐渐提升个人投资水平,更可改善个人素质。

24. 股票战场的新兵,只懂得使用机关枪狂扫乱射,他们奢望其中一发子弹能够侥幸地射中目标。相反,真正的神枪手只需要两发子弹,他要求一击即中;就算第一发落空,最多也只再来一发。如果还是打不中目标的话,他就会离场避险了。

25. 常常听人说,金钱不能买来快乐。这只是安慰那些没有钱的人。贫贱夫妻百事哀,普通人所遇到的烦恼九成与钱银有关,开门七件事都可用金钱解决。

26. 投资者永远要记着“买什么、何时买、买多少、何时卖”,要么赚100%以上,要么便15%止损离场。所谓兵贵神速,股市用兵应速战速决,有机会便全力进军,在最短时间内赚取最大利润。(名人名言)

27. 股票市场是最严格的老师,总强迫我们去思考、去面对,考验我们的能力,并且不断攻击我们性格上的弱点。

28. 真正的朋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结成共同努力的伙伴。另一种是可以互补不足、互相挑战对方思维的人。

29. 赚大钱需要的环境,就是股价在合理价之外上下摆动,情况有如河流在暴雨之后暴涨一样澎湃,但堤坝面临河水暴涨带来威胁,一旦崩堤便成灾。

30. 人与人之间其实99%是一样的,唯一的分别就是『性格』。这种『守株待兔』精神,不是维持一天,一个月甚至一年,而是一生一世。

篇5:曹仁超投资语录

曹仁超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投资者,他的投资思路简单易懂,每个人均可实践;分析方法和所掌握的信息都来自于公开、透明的渠道。很多了解完他的投资历程的人往往感叹,我亦可如此!

中学毕业后,老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纺织厂学维修纺织机。因为总被领班骂太蠢太笨,六个月后转入了当时薪金更低的证券业。从此,曹仁超开始了至今长达四十年的投资生涯,尽管当初连股票是什么都不知道。

不幸的是,四年后因与老板意见相左而被开除。接着又在投资上出现重大损失,一度极端的消沉潦倒。太太一句“我从来不是为了钱而嫁给你,你不知道自己多有才华吗”让他重新振作起来,先后为《明报晚报》和《信报》撰写财经专栏,每天至少5000字,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投资哲学,在股市、房市、黄金、外汇上屡有斩获。时至今日,85%的财富来自于投资回报。

曹仁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创立了“止损不止赢”、“牛眼投资法”等投资策略。这些策略的原理就是通过利用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差来赚钱,提前感知市场趋势的转变,发现有增长潜力的股票。这需要像曹仁超一样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金融市场走势、行业发展前景,以及投资对象的运营有强烈的好奇心,从书本上、从自己和他人工作的领域里,不断的汲取知识。

曹仁超的财富神话令人觉得并非遥不可及。他从不隐晦自己的失败,经常把“我错了”挂在嘴边,谈及个人经历时亦将自身缺点和弱点充分暴露,反而更显真实。人们都羡慕曹仁超的自由境界,但往往忽视这种自由是建立在严格纪律基础上的,包括:工作中的纪律一数十年笔耕不辍的撰写文章、大量的阅读各种书籍与财务报表;生活中的纪律——从不奢侈消费,遇见美女只敢远视不敢发展什么关系,因为只有其太太在他最失意的时候赞其有才华;投资中的纪律——严格止损,投资前制定好详尽的策略,不被一时胜利冲昏头脑。

6月18日,北京永泰福朋喜来登酒店,曹仁超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那个时候,上证指数还在2500点一线徘徊。他声称此行的目的是想告诉内地投资者:A股市场经过C浪调整后,很可能迎来牛市第二期,2300点很关键,如果这个点位守不住,那证明我曹仁超错了。

上证指数在下探至2319点时,迎来了一波反弹。看来,这位香港“股神”确实有点神。而曹仁超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提出三点:

第一、不要把我当成“股神”,神在天上呢,我只是顺势而为;

第二、上证指数跌破2300点不是没有可能,到时我会认错,纠正投资行为;

第三、我所讲的投资方法未必适合于你,不要照搬。

二千三百点很关键

A股市场很可能将步入牛市第二期,这会给内地投资者带来未来十年的财富大趋势,要为踏上投资“战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投资者永远要记着“买什么、何时买、买多少、何时卖”,要么赚100%以上,要么便15%止损离场。所谓兵贵神速,股市用兵应速战速决,有机会便全力进军,在最短时间内赚取最大利润。

M:体认为A股市场要进入牛市第二期,为什么这么说?如今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当前只不过是从6100点跌到1600点的熊市反弹,对此你怎么评价?

C:在2009年4月的时候,我就说牛市开始了,但很多人还很悲观。当时判断的依据是A股已经出现了50天移动平均线超越250天移动平均线的“黄金交叉点”。从技术分析上看,这是比较准确的牛市确认信号。

从去年8月起,我在公开场合预计A股进入牛市一期的调整期,但没想到会持续这么长时间。牛市调整一般会跌30%、或者50%,最多61.8%(黄金分割点),对应的点位就是2300点。所以我这次来内地,想说的就是A股调整得差不多了。

M:你喜欢用技术分析来判断市场走势吗?

C:不。别看我曾在1971年到1973年间沉醉于走势分析,日本蜡烛图中的一些中文译名如“身怀六甲”、“三只乌鸦”、“吊颈人”都是由我翻译过来的,但我始终对技术走势抱有戒心。我认为“走势必须臣服于基础分析”,走势只有助于分析未来六个星期的情况,对中长线的分析毫无帮助。真正能让你赚钱的,是把握住趋势。

M:你经常说“有智慧不如趁势”,从趋势投资的角度,怎么看当前市场?

C:我给你看两张图,分别是香港和台湾在经济转型时的股市走势图(见图一、图二)。香港恒生指数在1982年从676点涨到1102点,到1983年10月7日又下调到690点,这段时期香港的工厂在向内地转移。1980年时香港工人的工资是3000元港币,而内地工人工资仅相当于70元港币。之前30年,香港经济也是依靠工业的。我当时就认为这种转移的趋势不可逆转,就给《明报晚报》写专栏建议工厂搬到内地。当时有人骂我要把香港经济掏空。后来香港的房产和金融发展起来,查良镛(金庸)也承认当初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工厂留在香港没有前途。

在经济转型期,股市的震荡难免,而一旦转型成功,向上的趋势确立,将给投资者带来长期的超额回报。

台湾的情况也是如此,台湾股市从最高的12495点跌到1990年的2560点,然后就一浪高过一浪,大牛市开始了。这与八十年代中后期台湾经济转型成功有关,随着代工制造企业陆续转移到大陆,台湾的服务业与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蓬勃兴起,但当时没有人意识到经济转型带来的变化,由于被股市崩盘吓怕了,而错过了财富积累的黄金十年。

与那时的香港和台湾相比,内地现在的情况差不多,当然不能将香港1982年、台湾1990年后的经验完全拷贝,历史是相似的,但不是相同的。

M:像对中国经济成功转型那么有信心吗?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会导致经济的二次探底么?

C:不会,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被夸大了。去年内地的房价涨得太快,目前进行一下调整很正常,我估计会调整20%一25%。毕竟内地房产的需求还是很大,我不认为中国会出现如美国和日本房产泡沫破灭的情况,内地的工资还在上涨,而美国和日本则不然。

M:那你对年轻人置业有什么建议?

C:要把居所视作一项投资。大部分人一生最大的投资,便是自己的居所,因此在决定租房子和买房子之前,应先考虑升值机会。如果没有,便宁租不买,只有在有升值潜力的情况下,才考虑购置物业。

内地大城市的房价,面临2-3年的调整期,去年4月份的时候,我建议内地投资者买楼,现在不建议了。在高峰期,我在伦敦持有10处物业,均作投资用,后来悉数抛出。很多人说:物业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位置、位置、位置,但我觉得真正对楼价产生影响的。是社区、社区、

社区。

M:房地产在未来两年很难有大的趋势,那黄金呢?现在很多人看好黄金。

C:我投资黄金是从金币开始的,从1982年起开始“每月一金币”计划。到了2001年,我最先感受到金价上升趋势已无人能挡,就加重注码。当金价突破每盎司1000美元后,我把金币都卖了,但真正让我赚大钱的,是黄金转势后大手买入的金砖。

人们习惯于把黄金当作避难所,但其实投资黄金很不容易,10个炒金者9个亏钱,黄金是一种“狂躁性资产”,价格包含着更多恐惧和贪婪的因素。不是极端便宜就是极端贵,很难把握规律。但我看不到升数十倍的可能性。而且目前看好黄金的人太多,恐怕金价上升的日子难以长久。

M:看来你更看好的还是步入牛市第二期的A股市场?

C:先强调一点,我对牛市二期的判断是基于当前的市场因素,如果环境突变,股指跌破2300点也有可能。那证明我对中国经济转型前景的看法是错的。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敢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

牛市第一期通常不会超过9个月,但牛市二期可能十分漫长。美国上一次牛市二期便长达25年,不过也有短至1年的时候。A股经历这轮调整后,如果真的步入牛市二期,那确实是投资者介入的绝佳时机,甚至可以抓住未来十年的财富大趋势。

投资要“狠、忍、准”

长期持有加资产配置未必能让你实现财务自由,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把握趋势、精选个股,做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才是唯一的途径。

诺贝尔奖得主马科维茨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不适用于个人投资者,我认为只有身家过亿的人才有资格分散没资,散户一定要集中火力,才有机会赚大钱,把鸡蛋放在太多篮子里,很容易手忙脚乱。

M:即使A股市场真的有很好的投资机会,但我相信大多数投资者依然抓不住,甚至有人认为炒股全凭运气,根本赚不到钱,你怎么看?

C:你说得很对,1969年我入行时恒生指数才70点,很多香港人大都经历过1949年到2009年这60年的繁荣期,但今天仍然是一介贫民。这类人占香港人口总数的80%以上。

之所以如此,除了没有看清大趋势并及时抓住外,还因为在投资理财中缺乏规划和策略,一经历市场调整就将本金损失殆尽,或者丧失信心,结果又错失下次机会。即使你同意中国经济经过转型后能二次“雄起”,但不知如何从中壮大自己,不知如何布局、如何取舍,也是徒然。

没在股市上赚到钱不能总是怨天尤人,投资是一场战争,你相信战争的胜负全凭运气吗?

M:那该如何在股市战场上取得胜利呢?

C: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进入股市前,必须要有周详的计划,不靠匹夫之勇,更不靠运气。对于手里的每一只股票都应制定好相应投资策略,进取策略如何、退守策略又如何,然后决定入市时机,评估自己最高可承受多少风险等。我们在买衣服时,都要挑款式是否合适、价格是否合理,买股票前却不深入了解分析,连所投资的公司经营什么都不知道,还没入市,就已经输了。

投资之前,要谨记“狠、忍、准”三大要诀,事前分析大势,形势有利时,进攻要狠,形势不利时要忍。投资者不要在意一朝一夕的胜负,而要在意全盘大局的输赢。做到这些,止损是最重要的法则。

M:你常常谈到“止损不止盈”策赂,为什么觉得这个策略尤其重要?

C:绝大多数投资者失败的原因都在于“赚小钱、亏大钱”,止损不止盈策略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为什么止损那么重要?过去在经济向上周期,投资者如在高点人货,或须等7年才能打平。而在向下周期于高点入货,又不愿及时止损,则难言平局。所以我建议,投资者不能允许亏损超过本金的20%。

历史上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当英国首相丘吉尔得悉德军大败法国军队,并已越过马其诺防线后,即下令迅速将百万英军接回英伦三岛,不惜放弃已运到法国境内的坦克和大炮,这就是“止损”的最佳示范。英国保存了百万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兵,才有实力伺机反击。

M:不止盈可以理解为长期持有吗?

C: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止盈的前提是盈利的逻辑和上升的趋势没有改变,当你面临上升的大趋势、或者拿着优质的股票,过早抛出会让盈利锐减,一般投资者十次判断会有八次是错的,但只要这两次真正挣到大钱了,最终还是赢家。而不分青红皂白的长期持有,则是投资大忌。

例如在“港股直通车”消息散布开后,从大部分投资者已经尝到甜头。只要稍微清醒一点都能意识到这样获得的财富太虚幻,那不妨制定“跟踪止盈”的策略,一样可以获利颇丰。对于我倡导的“止损不止盈”策略,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而是在把握基本原则的情况下,根据形势灵活变通。

M:你的观点和传统财富管理思想不太一致,通常认为将资产合理配置并长期持有,在时间复利效应下,就会实现财富增值。

C:诺贝尔奖得主马科维茨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不适用于个人投资者,这套理论认为投资者分散投资于不同资产,只要时间足够,就能降低整体投资风险。但问题是:“足够”的时间可能意味着数十年;分散投资未必可以降低风险,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组合已经分散于世界各国了,但少量投资于俄罗斯债市依然让其倒闭;更何况假如你明知某个市场已经步入熊市,也要为了分散投资而继续投资下去吗?我认为只有身家过亿的人才有资格分散投资,散户一定要集中火力,才有机会赚大钱,把鸡蛋放在太多篮子里。很容易手忙脚乱。

M:但散户集中火力就能找准目标吗?你倡导“止损不止盈”,假如一个投资者买什么股票最终的结果都是止损,那不一样输得很惨?

C:我有一套曹氏独门的“牛眼投资法”。“牛眼投资法”是美国投资公司主席穆尔丁所创,要求投资者认清国际大势、经济周期、市场方向、行业盛衰,并了解自己所持有的股票,紧随趋势而行,才有机会一击即中。我建议投资者要以创业资本家的态度来投资,不怕高风险,只追求100%以上的回报。另外,如能找出正确的投资领域,其他一切便变得简单容易了,如2002年的资源股和黄金股。

投资者永远要记着“买什么、何时买、买多少、何时卖”,要么赚100%以上,要么便15%止损离场。所谓兵贵神速,股市用兵应速战速决,有机会便全力进军,在最短时间内赚取最大利润。

C:你的“牛眼投资法”适用于散户码?是不是太难了!

C:我就是一个散户!没有研究团队、不认识庄家大鳄。去年年初的时候,我建议买江西铜业,因为中国政府在趁低价大量吸纳铜,而且房地产在政策刺激下也在回暖,同样需要大量铜,很简单的逻辑判断就让我赚了两倍的收益,这很难吗?

当然,如果把投资想得太简单则必败无疑,牛眼投资法十分强调挑选股票,要集中分析企业的纯利前景而决定现存的趋势能否持续下去。我一向强调,投资不是一种业余爱好,而是影响下半生财务状况的活动,投资者必须每天花上一定时间做好投资的资料搜集,紧跟不

超过五只股票的动向。

M:在钻研投资方面你通常会投入多大的精力?

C:我老曹一生嗜书如命,特别对投资书籍着迷。有一次与太太同游美国,主要参观景点便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其实有时间就拉着太太泡在书店里,结果买了两大皮箱书,拖着重达几十磅的书籍旅游,真是让人笑话。我认为,三天不读书,说话便失去味道;一个月不读书,做人便失去方向;一年不读书,人生便失去意义。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准确的把握趋势,在趋势中觅得别人看不见的机遇。

阅读财务报表也是成功投资者必做的功课。我觉得财务报表与武侠小说一样精彩,因为其背后是一家家鲜活的公司。当你把看书、阅读财务报表当做一种习惯,就离成功投资者很近了。

有人把自由看做比生命还重要,想实现财务自由,不付出努力,指望购入资产、长期持有便能一劳永逸,无异于痴人说梦。

年轻人要学会“做钱”

性格可以改变复发现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弱点扬长避短,建立适合自己的投资哲学。

未来,年轻人要学会“做钱”而不是“赚钱”,后者靠辛苦的劳动,前者靠的是智慧,要参与到全球虚拟经济的游戏中去。财富总是在快速流动,就看谁能抓住。

M:投资技巧通过努力可以掌握,但这就能在股市上成功吗?

C:不一定。有些失败的投资者并非因为投资技巧差,而是性格有缺点。如果不正视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很难成为成功的投资者。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我就不是当大老板的好材料,不具有企业家坚毅不屈的性格。但我具备成功投资者应有的性格,包括低调谦逊、充满好奇心、有独立思维能力、知所进退、并时刻保持平常心等等。

我主张趋势投资,也是尽力发挥性格上的优点:热爱求知、是非分明。但我做事欠缺精细、故宁愿捕捉经济与行业大势,绝不强求自己选股能力胜人一筹。巴菲特处事精细,不理会市况去投资,因为他有选股的大智慧,所以他的投资哲学未必适合你我。

M:人的性格是天生的,对于有些性格的人来说,注定无法成为成功的投资者了?

C:我不认为性格完全是天生的,人生的经历会影响性格,性格是发展出来的。如果不肯改变自己性格上种种不利于投资的弱点,那么谁都爱莫能助。只有愿意改变性格者,才能改变未来。

我犯过很多人都犯过的错误。1974年我下注和记企业(已除牌)。每股7港元开始买进,越买越跌,最后竟跌至1港元,50万港元只剩下10港元,好在我能努力检讨自己犯错的原因,发现自身性格弱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止损不止盈”策略,后来犯错就越来越少。

M:最后,能否为内地的白领中产们提些建议,目前他们的状况都很迷茫,生活成衣越来越高,房市、股市却很低迷?

篇6:论势——曹仁超创富启示录

2009年,经历了全球金融风暴,中国股市宽幅振荡,大起大落,怎样既能赚到钱又能及时全身而退?如何让财富得到持续稳健的增长?

曹仁超(原名曹志明),现职信报有限公司董事,主管信报财经新闻投资分析部。每周一至周六于《信报》撰写《投资者日记》逾三十年,是该报最受欢迎的作者之一,亦是香港最权威的趋势投资专家之一,被精明的香港投资群众亲切地称为“曹Sir”。

曹先生说,自己财富的85%来自投资回报,只有15%是38年薪金减去每年开支储下来的资金。之所以专心投资,是因为他只在当年最大的工业(纺织业)做了半年,便去了证券行,最后又加盟《信报》。这是入对了行。香港股票市场何以如此发达呢?是因为曹先生1960年年末投身社会做事,正好赶上香港30年的“都市化快车”。虽然列车已于1997年7月到站,却又借上了中国内地那班列车的“势”!但假设他没有离开纺织业,或者在证券业,却身处南美,那么后果就截然不同。

当前,金融危机还在恶化,真应了巴菲特名言:“退潮之后,才能看清谁在裸泳。”市场是公正而严酷的,甘苦心得与欺世大言高下立判。但看似简单的道理,绝大多数人并不承认或看不清楚,他们往往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无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唯其如此,不管是老股民新股民,老富新贵,都应该细心体会你的财富或成功多少归功于“势”。

这是曹先生首次将近年专栏文章全面重新整理,也是他多年观察与思考之沉淀的结晶。他把自己的投资心得归纳为七大原则,并总结出审时度势,如何利用趋势创富为主要纲领。阅读此书可让读者全面而系统化地掌握作者的投资理念及哲学,了解投资创富之道。深入剖析经济长期及中期走势,介绍以基本分析选股要诀,配合技术分析掌握股价波动,并全面探讨中国及环球经济发展新趋势,以及指导“趋势创富”心法。势之为重,如作者在书中所言:“1997年7月后香港经济高增长期已过去,进入了炒行业盛衰的日子。换言之,长期持货致富的日子已经结束。取而代之是“3个w”时代的来临——何处投资(Where)、买卖何股(What)、何时买卖(When)。”曹先生于《论势》中既首次详述自己的“趁势创富路”,更从七个层面去阐释审时度势之道,与投资者分享如何捕捉“3个w”时代的大势,掌握改变一生的创富浪潮。作者以笔触风趣幽默、充满人生哲理见称。对于多年喜读他专栏文章的读者来说,更可系统了解作者的见解,潜心阅读,可取得认知上的升华。

篇7:论战-曹仁超读后感

40年投资生涯,两次一贫如洗,最终身家两亿,实现4万倍投资增值。一个只有中学文凭的散户,却主笔了30年香港《信报》专栏,不仅大受公众追捧,甚至连港府高官也通过他的文章感受股市冷暖。

他,就是香港股市传奇人物——曹仁超,大鼻子,大脑袋,天性乐观。“尽人事,顺天意”,是他多年奋斗生涯最好的注解。在他看来,中国正在行大运,A股市场也蕴含着机会,投资者信心加小心成功机会则更大。

千金难买少年贫

曹仁超,原名曹志明,是上海富商之后,其祖父曾是代理洋烟生意的商场大亨;世事变化,曹童年未完便家道中

落。1951年,三岁的曹仁超随母亲前往香港投靠父亲,在他9岁时父亲不幸得了半身不遂,3年后即去世。从此,曹家母子的日子更加风雨飘摇。

曹父当年曾留下两万元遗产,以备三个儿女能顺利完成学业。但其中一万元被友人借走不还,这让本已困难的曹家雪上加霜。

看到母亲绝望的眼神,15岁的曹仁超只身前去要债,但费尽口舌也只要回来3000元。贫穷,像一张网一样紧紧束缚着曹家母子。

为了节省开支,曹仁超全家每天的菜钱只有5毛。半斤豆芽、一碗鸭血、两块豆腐,是那段时间一家人最多的选择,而吃肉则成了一种奢望。

可能正是因为早年的这段生活经历,使曹在富贵之后仍没有对鲍鱼、鱼翅感兴趣,他依然吃着30元一份的“碟头菜”。

家境贫寒的曹仁超,少年时期遭了不少白眼。十几岁时邻居丢了一颗金子,不问青红皂白便大骂是曹仁超所偷。后来邻居找到了,仍不还他清白,还称:“你这么穷,偷钱是迟早的事情。”

自那以后,邻居们无论丢什么,都会把脏水泼到曹仁超身上。从那时起,曹仁超心中只有一个理想,那就是赚大钱。

上世纪60年代,香港制造业兴起。1967年,无力升学的曹仁超仿效滞留香港的上海同乡,开始投身纺织业,在纺织厂里做机器维修工。

“母亲见我从小喜欢拆钟表和玩具,以为我对此感兴趣,便决定送我去学维修。”实际上,曹只是对机械好奇,而且也并无维修天赋,因此6个月后便结束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随后,他找了一家假发厂上班,“当时不愿离开是为了追女仔,也就是我的太太。”

显然,假发行业也不是曹仁超的立命之业。一次偶然的机会,经同学介绍,曹有机会进入一家证券公司从业。谁也未曾想到,这第三份工作却伴随了曹仁超一辈子,并从此成就了他的传奇生涯。“因为好奇才是本人的天性,喜欢研究为何股价会上升后又会回落,所以一入行便没有再离开。”

杠杆交易首尝财富滋味

在证券公司,曹要打扫日常卫生,还要做文员工作,一个月收入只有220元。为了多挣钱,曹下班后便兼职打英文信,每天20元。一年之后,曹攒下了自己投资的第一笔本钱——5000元。

每天浸淫在股票交易中,曹慢慢发现了其中的挣钱秘诀。当年香港股市极不规范,不需要现金交割,股票买入后便可卖出,而两周后才会要求交款。

曹仁超利用这一机制,把自己5000元都投进去并不断进行买卖。最疯狂时,曹仁超只有1万现金,手中却握有100万股。利用杠杆交易,曹仁超在1971年时本金增值40倍,达到了20万元。此时的曹开始飘飘然,甚至内心开始膨胀,广交四海朋友,而其中一名探长朋友差点让他的投资生涯彻底终结。

当年这个探长收受了不少贿赂,急需洗钱渠道。曹仁超投资天赋初露,探长便向曹许下十万年薪,两人合力成立投资公司。为了表明诚意,这个探长还附赠曹仁超豪宅和奔驰汽车,让曹出入时配备保镖;面对这一切,幼时穷怕了的曹仁超均欣然接受。

此后,这些事被曹母获知,母亲大怒,骂曹仁超不孝,并以死要挟曹退出公司。无奈之下,曹只能回绝华人探长。不料,此探长并不给曹轻易脱身的机会,曹仁超这才发现,自己已经身处险境。双方于是相约在酒楼进行谈判,情节如同《古惑仔》电影中的情节。“我永远记得他们说you can't get out(你别想脱身)!”

为了保护儿子,曹母拔出菜刀要和对方火拼,这才了结了这段纠纷。如今回想起来,曹仁超一生都感恩母亲。

“这一辈子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母亲,她虽然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但她有做人的道理。‘不义之财不可贪的教训,亦令本人每当受到诱惑之时可抗拒而没有做错事。”

无知冒险九死一生

曹仁超能够初尝财富的滋味,要感谢香港股市所处的伟大时代。

上世纪60年代末,香港恒生指数还不到200点,到了1973年3月,恒生指数攀上1700多点,但这其中并非一路单边上扬,一次中级调整便让鲁莽的曹仁超跌入深渊。

1971年,恒生指数从406点下跌至278点,跌幅达31.5%。本来这种调整并不致命,但由于曹进行的是杠杆投资,十个瓶子一个盖,加上不懂得止损,致使其投资金额从几十万迅速缩水到7000元,财富几乎归零。几十年后曹仁超回忆,自己那时太自大了,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风险。“连赚钱原因都不知道,这让自己吃了大亏。”不过,当时的曹仁超年轻豪迈,拿着剩下的钱去饭店摆了几桌酒,和朋友庆祝自己人生首次破产,此举当时连饭店老板都觉得这个年轻人疯了。

股市在完成中级调整之后继续向上,曹仁超的机会又来了。他拿着积蓄再次杀入股市,又斩获不少;欣喜过望的曹仁超不知道,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中。股市连年上涨,投机之风日盛。由于市场监管松散,公司可以随便上市,终于让这场大涨的盛宴走向尾声。1972年,香港天线宣布上市。虽然招股说明书上清楚写着:“本公司刚成立,尚未开始经营,上市集资作研究和发展用途,对未来派息未能保证。”

但股民对此根本不关心。香港天线发行股价为1元,上市当日便上涨至50元。后来人们发现,只要在屋顶竖一根天线就能接收电视信号,香港天线的业务毫无价值,这个公司的上市成了国际笑话。

由于股市大涨,市场出现一些“鱼翅捞饭”、“教师文员辞职全职炒股”、“鲍鱼煲粥”、 “用大牛(港币500元钞票)点烟”等疯狂现象。政府为了冷却股市,曾出动消防员以防火条例禁止股民进入华人行买卖股票,即香港股市史上的“消防员到交易所救火”事件。1973年1月,曹仁超提前嗅到了市场即将崩溃的气息,随即卖掉所有股票,套现了50多万元现金。两个月后,香港股市最大规模股灾暴发,恒生指数从1774点暴泻到150点,跌幅高达91.5%,股民几乎全部破产。

地产股成就财富神话

由于和记企业投资失败,加上又有了新的工作,曹仁超终于安分了几年。到了1982年,香港经济景气大幅回升,终于又让他找到了投资机会。

根据《中英联合声明》,当时香港政府每年只能卖地50公顷。

曹仁超在报章上发表《三个政府逼香港人发达》的文章,称这项政策为“挤牙膏”政策,就像香港人排着队等刷牙,但是没有牙膏,所以牙膏变得很贵。之后他还发表文章称“饭可以不吃,但是楼不可以不买”。

1982年,曹仁超投入60万元买入几只地产股;香港房价从1983年约7000港元/平方米,涨到1997年的22万港元/平方米。曹仁超从地产股中获利非常丰厚,1997年卖掉股票时,他的投资升值了30倍。

1990年,汇丰银行收购了英国米格兰银行,当时该公司股价在8港元至12港元之间,曹仁超将其持有到1997年,一直到80港元左右才抛售。在这只股票上,曹仁超投资100万港元,赚到上千万港元。不过,后来汇丰银行上涨到150港元,这是曹当时未能预想到的。

1997年,曹仁超卖光了所有股票,并将资产转成美国债券形式,以便实现保值。除了股票,曹还开始涉足黄金投资。在他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止损成为他的投资铁律:“Cut lost or cut throat(止损或者自杀)!”曹仁超是一个地道的趋势投资者,他相信时势能造英雄。

对于财富,曹仁超自称看得不重。上世纪60年代希望自己有100万,80年代由于通胀又改为1000万。而到了1990年,当他挣到自己的第一个1000万后,他再也没有要求了,其后的投资理由只是为了考验自己的眼光。

2009年开始,曹仁超已半退休,正逐步淡出传媒业,享受家庭之乐。曹仁超称,如果有余力,希望回馈社会帮助别人,并无其他要求。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论战-曹仁超读后感】相关文章:

曹仁超经典语录05-02

语文 -子鱼论战04-18

科玄论战05-04

论战略管理会计04-23

子鱼论战阅读答案04-29

曹秽论战 教学建议04-08

曹刿论战听课评价04-17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04-21

子鱼论战原文及其翻译04-22

读曹刿论战有感04-23

上一篇:以宪法为主题手抄报下一篇:数九寒天送温暖红盾关怀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