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洒满每张笑脸

2024-04-30

让阳光洒满每张笑脸(精选6篇)

篇1:让阳光洒满每张笑脸

让阳光洒满每张笑脸

响水县第二实验小学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县局韩科长的关心与指导下,取得了显著进步。今天,屋外寒风凛冽,市评估组一行专家、领导冒着四九严寒,莅临我校,手把手指导我们工作,心里倍感温暖。受汤校长委托,将学校概况、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的做法和取得的丁点成绩,向各位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我校创办于1993年,当时只有只有牌子冠以“第二实验小学”,生源只是周边的三个村孩子。师资、区位、生源都一直与县城有很大差异。为保证当地弱势群体的子女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推动教育公平,2003年,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果断决策,将分散在全县的孤特困儿童集中办班,集中管理。由此创办全国首家红十字博爱(孤儿)班。在此基础上,2006年4月,创建江苏省第一所红十字博爱小学。现有2060名小学生,84名教师。全县孤特困儿童、残疾人子女160多名聚集在我校,享受食、宿、学全免的义务教育。

本着 “以爱扶平创伤、以爱融化冰雪、以爱燃起希望,以爱托起朝阳”的理念,我们采取系列对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内主流媒体的多次报道,使得社会的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虽是小学校,却承载了太多闪光的荣誉,我们没有退路,只能群策群力,攻坚克难,走特色发展之路,努力让阳光洒满每张笑脸,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体现在人际交往的自信中,表现在学习成绩的提升上,反映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上。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回顾及特色创建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由于家庭成员缺失、经济贫困等原因,不少孤特困儿童幼小的心灵经受过创伤,他们的心理、学习等发展都受到制约。与一般孩子相比,明显存有自卑、孤独、任性、不合群,甚至品行不端、桀骜不羁等畸形心理。如此诸多不健康的心理,极大地挫伤着他们的自信,阻碍着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深入研究后,我们培养学生自信心为切入点,努力使学生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识和适度的情绪调控能力,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和谐相处,鲜明的兴趣特长,有阳光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具体工作如下:

(一)领导重视,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汤校长十分重视学校特色创建工作,尤其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两年前,就要求教师人人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自学考试,并与职称评定挂钩。选派超有爱心的老师担任心理课,积极支持他们参加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学校的办公经费有限,想方设法,争取爱心企业家的捐助,相继为“心灵氧吧”配了近3000册图书,今年为“博爱驿站” 配备了10台学生专用电脑,方便孤特困留守儿童通过QQ、视频等设备与家人沟通、交流,将不便当面诉说或不好说的心里话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与老师沟通,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保障。

为提高心育课的质量,校长积极创造机会,鼓励我们外出取经。分管教学的我、张体奎校长,分管博爱班的贾树兵主任都到外地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观摩过研讨活动。同时,十分在意校本培训,每次外出听课都布置我们任务:尽量购买认可的专家、学者的光盘,或将讲座录音,起码也要拷来课件,回来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大家分享。通过教研活动、师徒活动等不同途径开展研讨,定期不定期地针对学校实际,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努力让每位教师心里洒满阳光,达到思想共识、行为公约、教学共为。

(二)分级推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针对我校160多名孤特困儿童的不幸身世,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特有的朴实但拘谨,有主见但缺少自信的心理特点,我们把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先从高年级开课,逐步向中低年级推进。针对不同阶段学生成长中面对的共同的课题给予指导,注重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每个年级既有针对性的制订计划,选择辅导内容,又围绕“自信”主题。针对孤特困儿童,主要研究他们节点期心理问题与对策,侧重通过写日记指导、习作中的心里描写指导,深入了解他们内心,对他们进行心理按摩,让他们通过活动明白: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身世,但是要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未来。针对一年级新生及三年级的博爱班学生的适应性问题,主要帮助他们积极适应学校生活,并配合以适当学习心理的辅导,让他们知道学校纪律制度与规范,懂得“八礼四仪”,积极调适自我,促进他们悦纳自我。高年级主要帮助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正确自我防范和自我化解学业压力、考试焦虑、青春期等心理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自我调节考前情绪,成功完成小学阶段学习任务,信心百倍地进入中学。

(三)培育自信,创设靓丽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自信是促使人实现个性和才能全面发展的前提,是成功的起点,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标志。自信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由此可使人进入良性发展循环:自信→开发潜能、促进成功→更自信→更成功。学生拥有自信是成长的关键。学校把学生自信心培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并积极创设工作特色:

1.课堂教学重视自信心的培育。自信源自教师的有心插柳。我们以课堂为抓手,融自信心理辅导于平时各科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坚持用发展性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前瞻性、持续性的评价衡量每位学生。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扬学生的一切进步、鼓励学生的一切创造欲望。同时,要求教师坚持做到“四个带进”,即“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带进课堂、把赞赏带进课堂、把成功带进课堂”。在心理活动课中,老师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引导、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和领悟,注重同学之间的传感效应,通过分享各自的经验和体会,使学生丰富体验,相互感染,让心理健康教育于“无声”之中达到辅导的目标。

2.课外活动强调自信心的激发。“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许多优秀生。”为了我们的丑小鸭能成为白天鹅,为了他们能信心满满地在心中的“巴学园”度过有意义的童年,我们千方百计搞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打开心扉、放飞思想。

(1)组织文体活动。每年举办读书节、体育节等富有个性、充满文化气息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不仅彰显了个性,展示了特长,还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2)主动攀亲活动。在爱心企业“龙芯梦兰”“华师京城”“邦德基金会”等资助下,让我们的学生与大城市的优秀学子一起参加夏令营活动,零距离接触,走进他们的学校,感受名校浓厚的人文氛围;深入到他们的家里做客,体验城市现代化的家庭幸福与生活气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成长的信心。

(3)自主管理活动。节假日当交警、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包粽子、重阳服务敬老院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到了自己的能量真是超乎自己的想象,信心百倍盼成长。

我们始终把自信心培养与德育教育、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家庭教育、社会实践进行整合,形成合力,使心理健康教育犹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四)与时俱进,形成朴实的心理健康课题研究。

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学课题的研究,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子课题《提升孤儿综合素质的研究》已结题。2012年9月,《孤特困留守儿童《节点期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被批准为国家级课题子课题,学校成为课题研究基地。学校课题组每年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邀请领导和老师观摩,《悦纳自我》、《应对挫折》、《学会赞美》、《自信,走向成功的阶梯》等课受到校领导、老师的肯定。

《给班主任的几点建议》讲座不仅抚爱了班主任的心,更让学生受益无限。根据学生日记改编的《百字听写PK》在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剧评比中,获得盐城市唯一的一等奖,并应邀赴宁演出,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其后,《陌生人不可怕》相继获得三等奖。今年的《》获得县一等奖。论文《静待花儿开放,感悟生命成长》发表于《小学教师培训》,《博爱班学生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获省“新世纪园丁征文”二等奖,《“自信”源自教师的“有心插柳”》发表于《盐城教育研究》,在市德育案例评比中,《矫正孤儿心理的几点做法》获得二等奖。

现在,我们每周有固定的老师在心理咨询室值班,接待来访的学生。在接待中我们的工作逐渐规范起来,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做到及时识别并建议到专门的医学机构诊断,使他们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帮助多名有厌学、抑郁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摆脱了困境。我们努力用行动诠释着问题即课题的理念。“教师辅助——同伴互助——学生自助——家长支助——社会援助”的“五助”模式正在探索的路上。

篇2:让模拟阳光洒满每个角落

没有阳光的日子很灰暗

太阳表面温度有6 000℃,阳光经“长途跋涉”照射到我们身上,让我们倍感温暖。如果没有阳光的照耀,地球的表面温度将会降到-268℃左右,任何生物可能都无法生存。

当然,太阳不会立即消失,阳光也不可能就此与我们永别。但生活中,阳光有时会意外被“截留”,我们有一段时间见不到阳光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的。比如,浓重的雾霾使得我们白天也无法见到阳光。缺少了阳光,人的情绪会变得压抑,忧郁症多发;缺少了阳光,动物繁殖受孕率下降,农作物产量也会明显降低……缺少了阳光,生命将黯然失色。

制造阳光的人传来好消息

欧洲有一群科学家深知阳光不足的危害,他们想通过模拟太阳光,来弥补自然太阳光的不足。

或许有同学会微微一笑:还用模拟阳光?把家里现成的电灯泡当太阳,灯光不就是阳光吗?

阳光和灯光虽然都属于光源,但两者存在着明显差异。阳光是由多种电磁波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而成,而普通灯光中电磁波的比例就没有太阳光中这么恰到好处了。所以,人们愿意在阳光里“晒太阳”,不愿意在灯光里“晒灯泡”。

模拟阳光,科学家们玩的可是高科技。历经10年的艰苦努力,利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光二极管节能技术、纳米结构材料技术、光子学技术和薄膜产品制造技术,欧洲科学家们按照太阳光谱成功将不同的电磁波精心组合在一起,人工再现出大自然太阳光线的相同光谱。

科学家研制开发的这套可以模拟太阳光线的秘密武器,被称为物理光子学系统。它的发光器件是利用仅几毫米厚的纳米结构材料薄膜制成,可方便地粘贴在室内墙壁或天花板上,让我们在室内同样能享有太阳光线辐射的恩惠。目前,研发团队已开发出了三大类逼真的太阳光线产品,可分别模拟来自亚热带、地中海和北欧的太阳光。

模拟阳光作用多多

今年是“国际光年”,创新型的太阳光物理光子学系统十分匹配“国际光年”科技的宗旨,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应用潜力是我们无法想像的。

知名记者柴静在她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中提到,雾霾不仅会“吞噬”阳光,还会危害人体健康。可如何对抗雾霾呢?这时“模拟阳光”就开始大显身手了。只要在屋里装上物理光子学系统,纵使屋外“十面霾伏”惹人烦,屋内也能阳光明媚让人畅。

物理光子学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缺少阳光的地方,比如地下交通、运动场、电影院、办公与工业场所等,让这些地方充满阳光。

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条件艰苦不说,而且每年3~9月份都见不到阳光。为了让极地科考人员不再因缺少阳光而苦恼,可以在极地空域“悬挂”物理光子学系统,让模拟阳光驱赶漫长极夜的艰苦。

篇3:让每张笑脸都灿烂

幼儿的个性品质和心理行为尚处在形成发展时期,虽然受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上述不良特点,但那只是暂时性的,只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积极干预,正确引导,幼儿将终身受益。在我们班上就存在着这样的孩子,现在以两个个案为例来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例一:

陈子昊是个男孩。中班时插到我们班的,来时行为习惯差、好动、任性、还喜欢做恶作剧。经常迟到;出汗或流鼻涕时都是用自己的衣袖抹一下;上课喜欢摇晃小椅子,手工作业不但自己不做,还喜欢用剪刀剪别人的作业或衣服,有几次更可气,他竟然剪女孩子的小辫子;下课时喜欢在厕所上打架,把小便洒在别人身上,将别人的手帕扔进厕所里;对老师的制止似乎没有反应。

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陈子昊一周岁时,其母就跟着别人远离他乡,再也没有回来,从此陈子昊便被送至乡下的爷爷奶奶处,到3周岁时才回到自己的家,在距家较近的一所幼儿园上学一年。其间由爷爷照料,但爷爷只能给予他最基本的生活,其父经常在外做生意,很少问及到他。由于他在幼儿园行为习惯差,还专门欺侮同伴,班上许多的小朋友和家长对他十分反感,于是中班时就转入我园,插到了我们班。经过分析,我们确信陈子昊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主要是没有很好的教育方式所致。于是我们就拟定并实施了以下措施。

策略一:

予以母亲般的爱。有位教育家说过:“池塘之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教育之没有爱就不能称之为教育。”子昊现在正常和爷爷、父亲生活在一起,母亲对他来说已没有什么印象,母亲温柔、细腻的一面他没有太多的体验,我们便敞开母亲的胸襟接纳他、关心他、爱护他,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与他交流,摸摸他的头或脸蛋;衣服磨破或纽扣掉了,及时为他缝上;“三八”让他给“老师妈妈”画幅画,“六一”节以妈妈的身份送一份小小的礼物给他;节假日带上他并邀请几个同伴一起去娱乐场或郊外去玩;亲子活动时,老师充当他的母亲一起参加游戏。

策略二:

采用赏识教育法,给予正面鼓励。子昊虽然好动、爱打架、还做恶作剧,但是他的本质不坏,还较机灵,好胜心强。于是我们就让他做值日生或纪律组长,给他荣誉,同时也给他责任,只要他稍有好转或改变就表扬他:排队做操时让他带大家做准备活动。

策略三:

保持家园一致。首先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及时地与其爷爷、父亲交流孩子的情况,向他们宣传一些科学的教育观念,举一些成功与失败的事例,让他们分清利害关系。其次,教给家长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培养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早睡早起、不迟到不缺席、讲卫生、爱清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身边的人友好相处等。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亦铭有了显著进步:

一、全班师生已能接纳他。

二、做值日生时能尽心尽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三、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逐步形成。四、偶尔做一次恶作剧,也能主动认错,态度较好。

结论

1.单亲孩子由于过早地体验到不幸的滋味,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心理会存在一定障碍。特别像陈子昊,缺乏家庭温暖,对这类孩子更要关心,耐心疏导。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更不能用他们不幸的家庭损伤他们的自尊。他们是无辜的,要鼓励他们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自强不息,活得更好。自尊心是人的心理中最敏感的角落,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不怕困难和挫折。

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单亲孩子得到家庭的爱是残缺的,羡慕周围双亲孩子被众多的爱包围着,渴望能得到更多的爱。所以老师要以真挚的爱心去对待他们。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要以诚恳、尊重、平等、信任的心去同他们谈心,同情理解他们,和他们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发动老师和其他幼儿关心、帮助、信任他们,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供他们显示才华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即使有反复,也要能理解和有耐心,对他们多些亲近,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些鼓励,一定会“金石为开”。用师爱、同伴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许亦铭的转变和进步证明了“爱”的力量。

篇4:让孩子的心灵洒满阳光

今年5月中旬, 在某市举行的社会心理学研讨会上, 与会的专家不约而同地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表示极大的担忧。该学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该市部分学校有大约60%的学生心理问题十分严重, 具体表现为厌学、厌世, 学生间情感冷漠, 人际关系不协调, 尤其与教师对立严重, 孤独寂寞者增多, 自我意识太强。经常处于抑郁、焦虑、紧张、嫉妒、自私、偏激等状态。很多学生早恋问题突出, 很多学生呈现闭锁心态, 学生抗挫折能力普遍较差。可以说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基层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我们必须转变德育工作的思维和角度, 下大气力去解决。因此, 从2009年起, 我校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动员全体教职员工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从自身做起, 参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给孩子提供一个述说的空间

尽管学校用钱的地方很多, 经济很紧张, 但是, 为培养孩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培养孩子健全的品格, 我们认为花点钱值。2009年, 我们把学校办公楼的一层腾出来, 正式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资料档案室, 配备了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 同时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十多万元, 购置了宣泄器材, 多媒体系统等等。尽管设施还比较简陋, 但是孩子们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发泄和述说的空间, 有了一个可以进行心灵交流的世界。对孩子们来说, 那里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神往的地方, 心理老师是他们最信赖的人。我们和学生的心灵更贴近了, 工作有了方向感, 德育工作也有了新的抓手。

让心理咨询不再神秘

心理咨询室刚刚开设时, 几乎无人问津, 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心理咨询, 认为谁去咨询谁的心理就不正常, 为了改变这种认识误区, 我们要求教师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都进行“心理咨询正常化”的宣传, 让学生逐渐认识到“一般性心理问题就像感冒一样, 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小毛病, 心理咨询就是一剂普通的感冒药”。通过这样的宣传, 学生逐渐改变了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诸如同学关系不融洽、有了暗恋对象、与父母闹矛盾、学习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时, 也有了求助意识。就这样, 当学生有了困惑时, 能够自然地走进心理咨询室诉说他们的烦恼。在两年的工作中, 我们已累计咨询个案上百例, 在这些案例中, 我们仿佛看到了现代中学生在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中痛并快乐地成长着。

让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得有乐趣

刚刚开设心理健康课时,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学生参与性低。当说到私密性问题时, 学生往往产生阻抗, 不肯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一节课下来, 心理辅导的主题以理论知识开始, 又以理论框架结束。心理健康的主题并没有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这样的结果给心理教师带来了深深的挫败感, 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使我们认真地反思:“什么样的心理课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什么样的主题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什么样的形式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眼球, 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开始了心理课的改革实践。

首先, 从心理课的形式上改。以前心理课以“教授”为主, 现在则以“活动体验”为主。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性, 每节课前, 我们都会准备一些热身小游戏, 比如捉蜻蜓、做反动作、变形虫等, 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状态走进心理课堂。在心理活动主题的指导下, 我们设计了可操作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会、领悟。例如, 在《自信行为训练》这节课中, 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我们设计了“优点大轰炸”“心灵感悟”“教师分享”等活动环节, 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主题的升华和心灵的成长。在“优点大轰炸”环节, 教师问学生:“当听到全班同学对你的赞美时, 你有什么感受?”一位内向的男生很陶醉地说:“我有一种面朝大海的感觉。”一位平时很自卑的女生说:“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多优点, 我一直都以为他们瞧不起我。”当她说完这句话时, 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说:“某某, 你真的很棒!”然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鼓励的掌声中, 这位女同学已泣不成声。所以说, 活动形式是活动内容的载体, 好的活动形式才能承载丰富的活动内容。

其次, 从心理课的内容上改。以前心理课以心理学理论为主, 侧重心理疾病方面的内容。有一次正在上课, 一个男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 你为什么总给我们讲心理疾病, 我们心理都很健康啊!”这位同学的话犹如当头棒喝。是啊, 我们为什么不从积极心理入手呢?于是, 我们开始走近学生, 了解他们真正的需要, 又通过心理咨询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 我们渐渐地知道他们关心什么、关注什么、渴望什么、又在排斥什么。于是, 在不断的探索中, 我们确定了诸如如何适应初中生活、性格分析、认识自己、初中生异性交往等方面的主题, 并编写了属于自己的校本教材。

再次, 从师生关系上改。传统的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扮演着管理者、领导者、教育者的角色, 而心理教师的角色要求则全然不同, 他要做到“尊重、平等、真诚、保密”。在解决学生问题时, 要以引导为主, 而非教导。所以, 我们的心理教师以平等的身份跟学生聊天, 渐渐地淡化了自身的教师角色, 学生渐渐地把他们当成了可以倾诉任何问题的人。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 现在的心理课堂已经成了学生非常喜爱的课程之一, 学生能够真正地在心理课堂中获得乐趣。

让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成为常态

篇5:重视心理健康,让阳光洒满校园

一、健全组织机构,提供保障

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德育主任任副组长,大队辅导员、骨干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宏观指导工作,副组长负责制定工作计划、措施,其他成员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每学期根据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并按计划逐项落实。还成立了由专业教师牵头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定期对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指导,从而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

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心理健康辅导室工作制度》《心理健康工作职责》等,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保障。

二、优化硬件设施,营造氛围

为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心育环境,学校克服困难,加大了对心理咨询室的资金投入力度,经过专职心理教师的设计,我校为咨询室配齐了沙发、茶几、书架、饮用水、电脑等必要的设施。浅蓝色的墙壁,浅紫色的窗帘,绿色的植物,鲜艳夺目的壁画,为学生营造了温馨的氛围。同时,开辟了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信箱(包括电子信箱),为学生提供了倾述的环境和对象。

我校对学生的关心得到了团中央的大力支持,他们为学校配置了“快乐成长小屋”,屋内设有电脑、电视、语音宝和3500册书籍,供学生学习和娱乐。学校还为学生设置了快乐营地,让他们充分释放天性,缓解学习中的紧张情绪。

三、配齐心理导师,奠定基础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我校全体教师都接受了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培训,全体教师取得了C类证书,其中,5名教师取得了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B类资格证书。2名教师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一名教师被吸纳为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这些都为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和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学校还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每周五下午面向学生开放,并建立个别生辅导档案,通过与学生谈心,使学生慢慢恢复了自信。如一个五年级男生,来自单亲家庭,从小缺失母爱,父亲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少与孩子的沟通,致使孩子经常隐瞒在校情况,养成“吹牛”的不良习惯。还由于爷爷过分宠爱,形成了自私自利的坏毛病,有时还有暴力倾向。为此,教师深入了解他的家庭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经常与其沟通,采取“谈话法”“目标激励法”等树立其信心,发动全班学生关心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通过辅导,该生学习有了一定进步,现在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了。

四、多彩心育活动,潜移默化

我校每学期在三至六年级学生中安排2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并为教师配备了专门的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开展教育。许多教师在教材的启发下,合理安排辅导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和个性品质的形成。

我校是由3所学校合并而成的,教师、学生都需要相互认识、融合。为此,我校将合校后的第一个“开学首日礼”主题定为“爱,从这里起航”,目的就是引导全体师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不断提升师生修养,以一个良好的开端迎接新的学年,为三校合并、迁入新的学校奠定基础。典礼活动中既有校长、优秀教师、学生代表等各层面的发言,又有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每个环节、每位发言人的讲话内容无不渗透着浓浓的爱,整场活动始终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为主旋律,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

为促进教师的进一步融合,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夸夸身边的好同事”主题征文活动。教师们积极参加征文的撰写,敏锐捕捉着身边的真善美,用心体验着相处的幸福甜蜜。最后评选出11篇优秀征文在大会上交流,真挚的情感流露让许多教师潸然泪下。

为促进学生群体的融合,我校心理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上了一节以“朋友”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从“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的目标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整个活动设计分为五部分:情景再现—故事明理—找朋友—闯关游戏—情感升华。学生在活动交流中逐步意识到朋友就该以诚相待,在宽容、忍让、友好、互助的氛围中班集体才会更加和谐。在“情感升华”这一环节,伴随着舒缓优美的音乐和教师语言的感染激励,学生们用心感受着新集体、新朋友的重要性。课后,津南区德育研究室主任和其他心理中心组的教师对这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要真正发挥班主任的教育力量,就必须提高班主任的自我认识能力和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将团体辅导应用于班主任这个特殊群体,可以有效地调整班主任的心理状态,促进班主任自身成长,使其更好地充当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为此,我校全体班主任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同做一个游戏”活动。先是热身活动“小手指”,教师们把两只手平放在眼前,伸出食指并与双眼保持30厘米的距离,两根食指相对留有四五厘米的空隙,然后越过手指看前方,目的是什么呢?激疑引趣,通过体验,发现身体所隐藏的秘密,同时也让班主任意识到人体的知觉存在、幻觉和错觉。活动引起了班主任极大的参与兴趣。之后的“抓手指游戏”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此游戏旨在引领班主任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发现身边趣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掌握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助人自助———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心理游戏活动,调节学习氛围等。

学校开展了心理班会课评比活动,许多青年教师参与进来,通过热身、游戏体验、感悟升华等环节,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关注心理健康。在评比过程中,班主任互相听课、互相学习,提高了团体辅导能力。

五、家校密切合作,积极引导

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家长学校的工作计划之中,利用家长学校,积极引导家长以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法影响和教育孩子。迁入新校舍的第四天,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增进家长对新学校、新教师的了解,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理解,我校召开了以“家校携手,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为主题的家长会。会上,校长向家长们详细地介绍了学校办学情况,就如何携手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作了具体的分析;分管主任就学生的分班情况作了说明;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家长进行了交流。家长们纷纷表示,要重视对孩子生活、学习、行为等方面良好习惯的培养,更要与学校、教师步调一致,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融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节“温暖融情”家访、建队日“让爱洒满人间”励志教育演讲等,都成为密切家校关系、引导家长科学育子的有效平台。

我校还组织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研究。通过教育案例、心理健康论文的撰写、评比,认真分析学生心理,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篇6:让快乐的阳光洒满小学语文课堂

一、拥有快乐的课堂环境

1. 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 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教学借助图画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8个汉字 (语文第一册《认一认2》) 时, 教师先在教室前后黑板上画了蓝天、白云、小鸟, 画上了动物园里各种可爱的小动物, 画上了绿树、红花、青草、小溪。学生一走进教室, 就被这种浓厚的生活化情境所感染, 时时迸发出想象和激情。另外, 还可以走出教室、摆脱桌椅的束缚。宽大的操场、美丽的公园、空旷的田野都可以成为学生求知的课堂。

2. 宽松的人际环境。

陶行知先生说:“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以自己真诚的情感与学生交往……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感受到威胁, 因为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 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 才最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让学生沐浴在友好、平和、平等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二、体验快乐的学习方式

采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语文教学方式, 就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1. 小眼发光, 看一看。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直观、生动提供了保证。如在教学《好学的爸爸》时, 把学生带进微机房, 通过观察和实践, 了解“鼠标”、“上网”、“发电子邮件”等新鲜名词。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 小眼睛中光芒四射。

2. 小嘴常开, 唱一唱。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在语文课堂上, 恰当的一首歌, 或是几句歌词甚至一句节奏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动、联想, 以“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

3. 小手勤动, 画一画。“儿童是用色彩来思维的”。让

学生在课堂上画一画, 会画出一片新天地。例如在教学象形字“日、月、水、火、竹”等时, 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圆圆的太阳”、“弯弯的月亮”、“潺潺的泉水”、“熊熊的火苗”、“青翠的竹叶”……并亲手画一画。通过观察与实践, 学生发现汉字与实物是一脉相通的, 激发了对汉字学习的兴趣与灵感。

三、享受快乐的评价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 每一堂课都渗透着浓厚的感情色彩, 教师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 正确全面地去评价学生。

1. 让评价满怀激励。

在课堂上,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朋友来对待, 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价时, 要多表扬少批评, 多鼓励少指责, 尽量不用指令性的语言, 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评价。“真不错, 你人长得漂亮, 读得更漂亮!”。“你的声音真好听, 长大了一定能当个播音员!”。“小小年纪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呢!”……这激动人心的评价, 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 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

2. 让评价充满期待。

我们常常被特级教师的课堂艺术所震撼, 很大原因就在于他们面对学生错误的答案时, 没有惊慌失措, 更不会假装客气地说“你先请坐, 有谁愿意帮帮他?”而是不厌其烦地给予引导, 满怀希望地期待着。在老师真诚地期待中, 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在反复的尝试中获得成功, 从而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3. 让评价多姿多彩。

语文课堂上的评价可以融数学、英语、音体美于一体。几颗小小的“★”会让所有的孩子为之努力;一句“very good”让学生感到新鲜、得意。另外, 通过摸摸头、握握手、拍拍肩膀、捏捏鼻子等激励性的动作, 也能让学生深受感动和鼓舞, 进而使学生热情高涨, 跃跃欲试。

上一篇: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下一篇:洛阳师范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解除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