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生态农业需要市场推进

2024-04-17

一辩生态农业需要市场推进(共14篇)

篇1:一辩生态农业需要市场推进

发展生态农业,市场推进比政府引导更重要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在座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徐捷臻。

我方的观点是:发展生态农业,市场推进比政府引导更重要。我国是农业大国,生态农业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农业市场前景可期,未来我国生态农业市场需求也非常广泛。建设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生态农业就必须从研究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关系人手。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的供求矛盾已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的主要矛盾是供不足需,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总供给量,满足城乡居民解决温饱的需求。现在多数地方的城乡居民,已由温饱消费进入到小康消费。由数量型消费向质量型和多样化发展,这就要求农业生产必须由过去的注重数量增长为主向注重质量和多元化转变。

市场需求是一千变越,因而其供求关系只能是一个动态平衡。为了避免固供求关系变化而导致农业生产大起大落,就必须列市场的消费需求趋势作出预测,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持色产业和产品实践证明,特色就是优势,有优势就有市场,就有效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方辩友开篇陈词告诉我们,发展生态农业政府引导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央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果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而市场只起“补充”作用,那是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明了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的总方向和主要内容:“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在《中国制造2025》文件的制定和近两年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

为什么说市场推进比政府引导更重要呢?

第一,没有市场拉动,企业不会有钱去研发,没有市场带动,规模不能扩大。第二,经济学理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格围绕产品价值波动,优化资源配置。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质量。第三,我国政府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中仍然存在权力过大、管得过多即“越位”的问题,并由此产生了官僚主义、经济腐败和行政低效率等弊端。第四,我国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还存在一些事情该管而没有管和没有管好的问题,即存在政府管理“缺位”和“不到位”的现象。与政府“越位”问题相对应,另外,我国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还存在另外一方面突出问题,即许多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情,政府要么没有管,要么管得不够好,即存在政府管理“缺位”和“不到位”现象。完全由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必然会带来社会资源严重的浪费。政府主导的项目在数据利用上功能有限,依靠行政的指令上级下达,没有拓展空间,并且效率不高。“可是对于市场来说,它不是这样的。任何一个企业都有盈利的动机,你给它一点阳光,它就会灿烂。”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发展生态农业,市场推进比政府引导更重要。

篇2:一辩生态农业需要市场推进

1、自身优势有主观和不稳定性,立足于此会导致整个创业活动的不稳定。

2、对创业者而言,创业的意识和思维是内因,自身优势和市场需要都是外因。

3、创业背景下的自身优势,则是创业必备素质之外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及能力。

我方认为,创业应立足于市场需要。

今天辩题中(与市场需要和自身优势相关)的创业的本质是一个市场资源配置的过程 创业是指创业者综合配置各种相关市场信资源,包括资金、信息、劳动力等,将其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价值,从而实现新的追求目标的过程。(去掉)

市场需要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地区、时间、(社会发展阶段)市场环境下对某种商品或服务产生的需求总和。而今天在创业的语境之下讨论自身优势,则是指能够促使自己创业成功的自身最为突出的特长或明显优于他人的能力,而并不同于创业必须的基本素质,或能力(加上)。

我方认为创业应立足于市场需要其实是指,在创业方向选择上创业者应以市场需要为出发点,在创业过程中应不断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修正,并以满足市场需要为最终创业目标。下面我将从个人、社会两个角度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来看两者关系。在创业的语境之下,任何有利创业的自身优势都是由市场需要决定的。只有在市场需要存在的时候,才需要相应的创业活动去满足,相关的自身优势才可能成为创业者能够利用的的因素之一。而当前大家所看到的所谓自身优势,归根结底都是在市场需要不断发展稳定的过程中,市场主体对于可促进创业者成功的有利因素的基本认识。明晰了市场需要的决定性地位,让我们来做以下分析。

第一,来看看起步,即创业项目的选择过程。,不可否认自身优势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创业者)对自身优势的认识具有明显的主观性,随着个人发展变化,优势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而市场需要符合经济运作规律,具有客观性和相对稳定性,更容易被把握认知。因此立足于客观稳定的市场需要更有为可靠。在进行有效地市场调研,寻找到适时适地的市场需要之后,才能对可能从事的创业项目进行筛选分析。(不立足于市场需求的创业极易南辕北辙,人财两空),在这个过程中,自身优势固然重要,但仅是考量的因素之一,资金、环境、政策等虽不一定是优势,但也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我方并不否认自身优势的推动作用,但是只有立足市场需求,把握随其而动的相关资源才能在根本上确保创业的成功。因此,这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市场需求作为整个社会需求的体现,具有单个自身优势所无法企及的宏观性。)

第二,在创业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根本上是创业者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创业的过程在根本上是一个资源的配置过程)。它受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水平支配,各种资源都围绕市场需要进行合理流动。立足市场需要,才能清楚合理的发现创业成功所需的各种必备资源。并且,创业者还可以在市场需要的引导下不断发掘培养新的优势。

不仅如此,创业者还需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修正资源分配,让资源达到最合理配置,避免浪费。立足于市场需要的创业,让创业者看到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减少了单纯立足自身优势的盲目性,有利于防止市场过度饱和状态。最终有利于市场经济和谐有序健康发展。(写的很好,不过时间不允许就放在一辩小结中)加一句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篇3:一辩生态农业需要市场推进

一、服务模式

根据服务需求, 临汾市开展植保专业化防治主要有以下5种模式:

1. 对症开方防治

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防治时期, 大多数农民群众会向农药经营门市部技术员或农科员咨询, 然后由他们向农民提供防治技术和防治处方, 以及防治器械, 由农民自己施药防治, 较过去农民自主用药或盲目用药防治前进了一步, 提高了防治效果。这种防治模式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占多数, 为基本防治模式, 或初级专业化防治模式。

2. 专业队员防治

在城郊或在土地较少地区, 农村劳动力分工明显, 大多数农民从事第二、三产业, 出现了专门从事农作物病虫害喷药防治的农民工或防治队员, 他们以个人名义开个三轮车或骑自行车串行于邻近几个村, 为农民进行农作物病虫草害喷药防治。大多数情况下, 防治队员带水、带施药器械 (机动喷雾机) , 农药由雇主提供, 每0.067 hm2收取用工费大约为6~8元。

3. 防治组织防治

防治组织是指将多个防治队员组织起来, 在某组织统一领导下, 对某一区域病虫草害进行统一防治的组织。他们依托农药经营门市部或乡农科站或专业合作组织。据统计, 截至2011年底, 全市共有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78个。其中, 已经注册的26个, 拥有机动喷雾器320架。2011年专业化防治面积达380万亩次, 其中全程承包防治面积达68万亩次。防治作物涉及小麦、玉米、棉花、果树、蔬菜等作物。

4. 专家指导下防治

在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区和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综合防治) 示范园区, 则实施了另一种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防治新模式。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地理条件, 在蹲点专家指导下, 制定了针对性极强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如针对襄汾县赵康镇三樱椒基地多年种植、土传病害频发的特点, 省、市、县3级植保专家蹲点指导, 专门制定了赵康镇无公害三樱椒生态综合防控方案, 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年全市各种示范园面积达8.241万hm2。

5. 应急专业队防治

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防控突发性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危害, 临汾市于2007年起, 以县植保站、乡农科站为依托先后成立了37个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急专业队, 施药器械由市、县二级投资提供, 平时发给防治队员使用, 需要时将他们组织起来统一进行应急防治, 控制大的病虫草害。如尧都区2011年4月组织应急防治队对贾得镇、县底镇小麦红蜘蛛重发村进行了统一防治, 防治面积达0.737万hm2。

二、工作措施

为了促进和提高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培训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队伍

近10年来, 临汾市始终坚持把培训提高植保专业化服务队伍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 从1999年起, 每年市、县植保站均要对农药经营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聘请省、市农药管理、植保专家进行授课, 并发给培训合格证, 纳入考核范围。2008年市农业局选拔100名植保社会化服务先进单位经理集中进行了培训, 并授予“临汾市植保社会化服务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初从我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实际出发, 从全市选拔97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员, 进行了集中培训, 并请有关专家传授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烟雾机、机动喷雾机使用管理技术以及农药安全使用技术。2011年全市各级培训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伍3 200人次, 发放宣传资料12 000余份。

2. 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伍提供物资技术支持

2007年以来, 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共免费支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伍机动喷雾机1 200台、手动喷雾器800台、烟雾机30架。市植保站专门编写印发了《小麦主要病虫草害防治历挂图》、《玉米主要病虫草害防治历挂图》和《无公害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历挂图》共15 000份;编写出版《植物保护实用指南》书籍5 000册, 免费发放《农药安全使用知识科学选购农药挂图》8 000份。市农委、市植保站开通了专家咨询服务电话热线, 这些无论从技术还是物资上都支持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开展。

3. 提供技术信息和服务指导

(1) 2004年在临汾电视台设立了“农作物病虫害预报”节目, 每周1期, 复播1次, 做到了栏目固定、播出时间固定、制作人员固定, 至今坚持7年有余,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

(2) 2003年开通“临汾植保网”, 及时发布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信息和防治技术, 建立植保技术对外交流平台。8年来共发布病虫信息236条、防治技术稿件623篇、学术论文62篇。

(3) 2009年9月建立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防治技术信息手机短信服务平台, 受众达12 000余人, 受众不仅包括市、县农业部门领导、技术人员, 还包括每个村的三个农民科技示范户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员。2年多来, 共发布病虫防治信息27期, 累计318 000条。

(4) 通报重大农作物病虫发生危害防治信息, 市、县两级农作物病虫害情报每期均发送到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伍成员手中, 使他们及时了解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危害动态, 掌握病虫草害防治新技术。

4. 加强组织领导

市、县农业部门领导十分重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早在2007年, 临汾市农业局制定出台了《加强我市植保社会化服务队伍建设的意见》, 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领导, 植保部门要抓好此工作。2008年11月又及时转发了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意见》, 2011年1月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临汾市农业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灾害应急预案》。省、市农业部门领导、省植保站领导专家多次深入实地进行调研, 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给临汾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给予极大支持和帮助。

三、效果和效益

通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 为临汾市农业生产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提高了农民收入, 推动了临汾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1. 提高了我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

通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控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一是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比例扩大, 一些过去没条件防治或被忽视的农作物病虫害得到了防治, 较前两年提高5%~7%;二是防治效果呈逐年提高趋势, 2011年防治效果比上年提高2%~3%。

2. 提高了基层农作物病虫防治队伍专业化、组织化水平

通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历练和培养了基层农作物病虫防控队伍, 使他们更加贴近实际, 增长了才干, 丰富了经验, 使他们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3.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通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控工作, 一些难以防治的病虫草害得到了有效防治, 及时阻止了病虫草害的危害, 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如曲沃县北董乡病虫防治专业队在防治去年夏季的玉米红蜘蛛中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近几年采用了烟雾机防治玉米红蜘蛛新技术, 防治效率比过去提高了6~7倍, 实现了由过去的干瞪眼不能采取措施防治, 变成能迅速扑灭危害的现实, 每个队员每天防治2.68~3.35 hm2, 大大提高了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 他们奋战11 d, 防治玉米红蜘蛛415.4 hm2, 为农民挽回玉米损失68.2万kg。

4. 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由于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科学使用农药水平明显提高, 农药污染也得到明显控制, 经连续11年检测, 蔬菜农药残毒阳性率逐年下降, 由2001年的10.29%下降到去年的0.38%, 农药残留超标率2007年为6.79%, 2011年下降到3.4%。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还有许多工作急待完善和规范。

1. 队伍素质急待培训提高

通过调查, 专业化防治队伍人员素质普遍还较低, 主要表现在防治队员自身专业技术素养较低, 一般为单纯施药服务, 虽然解决了农民防治之需要, 但对症开方、识别病虫草害能力还较低, 对农药药性药理了解较少, 急待培训和提高。

2. 行业规范支持政策急待制订出台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是一项新兴行业, 也是特种行业, 因为其从事的是一种喷撒有毒有害物质职业, 它不仅关系到环境安全, 对自身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而且也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过去由种地农民自己完成, 劳动时间、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时间很短, 现在由专门人员完成, 上升为一种专门职业。它是推进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由之路。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认定标准、行业收入、行业服务规范、从业人员劳动保护、安全防护、人身保险等规定急待制定出台并实施。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更应该制定优惠的政策进行支持和补贴, 如增加植保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 给防治人员、施药人员人身安全保险、免费培训等, 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 机械化程度亟待提升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机械化为专业化防治提供了机遇和手段, 只有植保机械更加现代化、智能化, 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专业化, 解放更多农村劳动力,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领导服务管理急待加强

篇4:一辩生态农业需要市场推进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它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牵引和驱动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并取得较大成效。

但是,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无论与新农村建设标准,还是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存在的矛盾问题还很突出。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抓住农业发展的先机,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跨越发展,使现代农业在信息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提质增效,实现“四化同步”顺利平稳发展。为此,建议:

一、强化政府的信息化意识,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支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农业又是经营风险高、经营收益相对较低且需要政府支持和保护的产业。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扶助,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意义的认识,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以政府有关部门为主积极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并不断充实和更新网络的内容,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系统化的农业信息支持。

二、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储备,逐步提高农民的信息运用水平。要下大力气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专家队伍,培养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各农业信息系统研制和开发,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与决策服务,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加强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和使用人才的培养,着重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切实抓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当前,在世界范围看,农业数据库技术(农业云计算与大数据集成)、农业专家网络系统、农业模拟模型、农业管理决策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和3S技术,以及农业物流信息技术和农业生物工程在现代农业技术中占领先地位。既要在资金、人才方面抢占技术高地,又要因地制宜地做好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加快实现向生产力的转化速度,提高效率,增产增收。要优先发展农民看得见、用得上、接地气、能赚钱的农业信息技术,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

四、加快建立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要抓紧实施对全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完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和农村市场供求信息系统,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大力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以批发市场、商贸中心、物流调度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为依托的农业电子商务服务系统,实现网络与实物的对接。

篇5:诚信需要自律一辩稿

我是正方一辩,我方的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术语定义的精确是有效论证的基础,所以我们先对辩题中的词语进行阐述,在第六版《现代汉语大词典》中,诚信的意思是诚实,守信用。自律的意思是自己约束自己。主要靠是主要依靠,起决定性作用。他律的意思是由自身意外的力量强制约束。我方认为这个辩题的评判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他律的标准在于何者对诚信起了根本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下面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诚信的意思是诚实守信用,是一种以自己信用取信于他人的社会道德。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说过:“自律原则是唯一的道德原则。”诚信是一种道德,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及行为的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人们的自律或通过一定的社会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他律是由自身以外的力量强制约束的,强制指用法律,政治,经济强迫。社会舆论不具有强制性,故不属于他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德诚信全部靠自律。汉朝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一位老婆婆一直给他饭吃,支持他读书,韩信很感激,承诺以后一定报答她,功成名就之后他坚守承诺,把老人接到宫里像母亲一样对待她,如果韩信忘恩负义,选择忘记老婆婆,那就没有任何人能够约束他,由此可见自律对道德诚信起决定性作用。除道德诚信外还有法律诚信,但是不管是道德诚信还是法律诚信都能够用自律约束,而他律只能约束法律诚信中的部分。法学中有一句经典的话: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也就是说道德诚信中包

括法律诚信。自律的人可以一生谨守社会道德,坚持诚信,不触犯法律。试问中国十四亿人口犯罪违法的又能有多少?法律是代表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为了自己的利益,大部分人选择自律来维持他律。另外,还有很多情况,没有法律和无法用法律约束的诚信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上比比皆是,从古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到近代的希特勒违反慕尼黑条约进攻波兰,到现代的美国的棱镜门事件,奥巴马对美国人民承诺要复兴美国经济,没有达成也没有法律制裁他,蒋介石撕毁双十一条约,等待他的不是法律,而是解放军的进攻。菲律宾七十年代承认黄岩岛属于中国,现在却倒过头来死不承认,社会舆论和国际法也没能约束它。这些诚信根本无法靠法律或他律解决,只能靠自律达到根本性解决。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得到一个结论,诚信的问题主要靠个人、社会、国家的自律解决,他律在解决诚信问题中范围有限,换句话说自律对诚信起根本性和普遍性作用。

对方辩友请注意:我方并没有忽视他律的作用,我方只是认同自律在诚信规范中的普遍性。在诚信的规范中,自律得来的诚信能为自己获得更大的好处,所以人们更普遍地在诚信问题前选择自律,这就是自律的理性。越国的范蠡深深懂得诚信立家的道理,明白诚信的名声对自己的重要性,所以严于律己,三次散财白手起家都能大富大贵。世界上最会经商的犹太人与上帝立下契约要自律遵守诚信,使犹太民族一次次灾后重生。中国明白诚信外交能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在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中都诚实对待

每一个国家,援助第三世界国家百亿美元的承诺也在规定时间完成,才完成了中国的政治崛起。对每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自律对于诚信的意义及其重要,而没有理智的人,他律也无法使他做到诚实守信。由此可见自律在诚信的规范中是具有基础性的,自律本身的理性可以帮助人们达到诚信。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还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道义,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所以要大力倡导诚信自律建设,也唯有如此,中华民族方能以诚信之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篇6:感恩源于社会需要一辩陈词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众所周知,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社会,汉字本意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社会需求,是指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求。因此,感恩是一种社会需要,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

第一,感恩是源于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的需求。感恩对于社会的需求,马克思曾作过专门的论述,“感恩是连结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良好的纽带,更是连结,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得到别人帮助后,给予感谢或一定的回报,那么,得到帮助的人就会得到一份众人对其道德的肯定,并且下一次会有更多人愿意帮他,从而得到更多帮助。如此一来,感恩就是一种一本多利的投资,有更大收获的付出,这就符合了人们自觉追求最大利益的需求。几乎大家都有过感恩和接受别人感恩的经历,于是感恩就成为一种社会行为,由于提供帮助者如果得不到感恩就会有一定的“损失”,所以为了避免遭受这种损失,形成了一种“有恩必报”的社会理念,进而懂得感恩成为社会需求。因此,感恩是源于社会需求。

第二,感恩是源于解决社会矛盾的需求。我们需要一个温情脉脉的社会,我们提倡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感恩——这一良性的互动对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必然大有帮助。历史证明:无论是已经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还是高速发展中的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不是同步的。当前我国社会总体平稳,但也存在着矛盾。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发展不均、贫富分化等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产生,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道德缺失、感恩淡漠等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我们有责任去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应当努力化解这些矛盾。矛盾双方都存有一颗感恩的心,大家坦诚相待,开诚布公,许多怨言和怒气都可平复和消解。这样,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会消失在萌发状态,而不是加剧以致引发更大的危机。因此,感恩是源于社会需求。

第三,感恩是源于社会道德建设的需求。感恩精神源于历史,合乎伦理,彰显道德,体现人性。感恩是建设公平、正义、善良、宽容社会所必要的稳定因素和发展因素,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几千年来,国内外很多著名的伦理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都讨论过感恩与社会需要的问题。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曾经说过,社会不和谐是从感恩的迷失开始的,社会和谐的重现需要从感恩开始。德国近代哲学界也认为,感恩是一种社会义务。我国古代各类思想家,都直接或间接地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上讨论过这个问题。感恩作为公共道德,是增强社会凝聚、促进社会和谐的纽带。我们倡导扶贫济困、先富带贫困、慈善救助、扬善抑恶的社会风气。社会如果不能充分肯定感恩行为的道德性,也就同时否定了感恩行为的价值。其结果就会失去一个恩情泽被的和谐社会,而这样的社会是不能行之久远的。所以,公民的感恩意识,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基础性的。因此,感恩是源于社会需求。

篇7:辩论赛爱需要克制一辩稿

主席好,对方辩友好,我方认为爱需要克制。字典上对爱的解释是对人或物真挚的感情,但每个人对爱的理解都不同。首先让我们从理论上分析清楚,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分为三大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代表欲望;自我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是内在的道德判断。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爱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本我层面上的爱就是人们内心的原始冲动。自我层面上的爱会参杂许多现实因素。超我层面上的爱具有高度的利他性。内心中的超我会指引你,告诉你,爱是推己及人,爱是先人后己。这才是我们辩题中的所谈的爱。克制是对控制约束调节自己的自己的欲望使其处于平衡。放肆是指对欲望无节制的满足。那就让我们看看为什么爱需要克制? 首先,克制是爱的必然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父母不克制对子女的爱,往往会变成溺爱。温室里的花朵这个典故大家都清楚吧。李天一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坑爹,但从某个角度看李天一才是受害者,他是被父母的溺爱给害了。另外,情侣之间,也需要保持克制。越是深沉的爱越是持久。那些如烟花般放肆的爱往往也如烟花般短暂。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韩寒,后会无期),唯一的区别就是克制与否。其次,克制是爱的本质属性。人人都会有私欲,这是人之本能。所以有人说,爱情是自私的。但是双方都只考虑自己不为对方着想的话,爱情还能叫爱情吗?爱情还能维持下去吗?爱情的美好又从何体现呢?所以在这时,双方都需要在心里留出一点空间给对方,克制住内心中单纯的利己的冲动,多为对方着想。只有这样构建生命之间的和谐共生与情感链接。最后,那些打着爱的旗号放肆却不懂克制的人根本没有真正的爱。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的时候,无数爱国青年冲上街头示威游行,最后竟演变打砸抢烧。警察将施暴者抓获后发现其中许多人甚至连钓鱼岛在哪都不知道。也许我们只能遗憾地说他们爱国爱的太过放肆,爱变成了碍。而那些真正的爱国者恰恰是朴实平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同样怀有一腔热血,却能够化悲愤为力量,在从事科研,在发展生产力。为什么他们才是真正的爱国者?因为他们懂得克制,因为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第一,克制是爱的必然要求。第二,爱具有克制性,第三,放肆的爱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克制的。所以,我方坚定地认为爱需要克制。

篇8:一辩生态农业需要市场推进

一、制约哈尔滨市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 多数农民和企业不了解期货知识

受期货市场发展阶段性等客观因素影响, 各市场主体对利用期货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功能的氛围尚未形成。由于哈尔滨市金融业发展较为滞后, 群众金融意识不强, 致使在金融工具的利用上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对期货不了解的问题凸显。

(二) 农户和企业自有资金不足

按照交易所的规定, 期货交易需要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 农产品期货交易的保证金收缴比例多数在10%以上, 并且临近交割期保证金收缴比例会更高, 目前农民及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参与期货市场交易;同时对期货风险的预期放大了进入市场后的资金需求预期, 使得很多资金不足的农民及企业不敢轻易涉足这一领域。

(三) 经营主体规模小而散

目前哈尔滨市粮食生产多数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 生产规模小且组织化程度低, 缺少大的农场, 种植大户规模有限, 加之多数民营粮油经营及加工企业生产规模也较小, 致使经营主体参与期货交易的能力及意愿不强, 从而导致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相对较弱。

(四) 域内期货机构发展滞后

目前哈尔滨市有期货经营机构12家, 其中期货公司3家, 外省期货公司在哈尔滨市的营业部9家, 哈尔滨市的3家期货公司注册资本较少, 人才缺乏, 研发实力较弱, 市场开发水平不高, 市场规模小, 截至2011年底3家期货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共1.545亿元, 仅占全国的0.1%。

(五) 政府与期货公司的合作意识不强

目前一些职能部门特别是基层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期货了解不够, 对于期货带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认识不足, 与期货公司的主动接触较少, 致使期货服务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

二、哈尔滨市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优势及渠道

(一) 优势

1.历史文化基础雄厚。

1924年成立哈尔滨滨江货币交易所, 哈尔滨市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粮食期货交易系统。当时前来考察的欧美人士认为此时的哈尔滨与同为交通枢纽、粮食期货交易中心的美国芝加哥颇有相似之处, 于是他们称哈尔滨为“东方的芝加哥”。哈尔滨市曾经辉煌的“期货文化”是国内很多城市不具备的。

2.农产品生产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

2011年哈尔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80亿斤。2011年末全市主要畜禽产量为:奶牛存栏47.2万头, 生猪出栏450.10万头, 肉牛出栏155.5万头, 家禽出栏6403.4万只, 肉、蛋、奶产量分别为85.4万吨、37.1万和153.4万吨。据不完全统计, 哈尔滨市粮食、乳制品、禽蛋和肉鸡等产品有一半以上销往省外。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哈尔滨市的区位优势及省内的产量优势, 期货领域发展潜力将十分巨大。

3.仓储物流优势显著。

由于哈尔滨市的气候条件适于粮食储备, 粮食储备成本远低于南方城市, 仓储优势明显。全市共有116家国有仓储企业, 粮库占地面积达1160万平方米, 库容230万吨, 原有粮食货运专线22000延长米;拥有香坊粮食物流中心、信义粮油批发市场、哈达批发市场和双城新胜禽蛋批发市场等大型交易市场以及永源等传统的粮食交易场所, 较好的硬件设施和已经形成的市场规模为哈尔滨市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具备一定的期货基础。

目前哈尔滨市的12家期货机构存续时间较长, 外省在哈尔滨市的期货营业部研发实力较强, 立足黑龙江省对客户服务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探索了一些模式, 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近年来哈尔滨市的粮食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培训, 广大农民期货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期货行情, 据以指导种植和销售, 参与期货市场的中小企业数量也有所增加。

(二) 渠道

1.通过种养殖大户直接参与期货市场。

因为各期货交易品种都有最低交易数量限制, 且资金需求量大, 专业知识较强, 所以只有具备一定实力的种养殖大户才能参与。在此基础上, 还应倡导中、小种养殖户通过种养殖大户间接参与期货市场, 通过期货市场实现套期保值, 稳定收益。

2.通过合作组织参与期货市场。

生产规模小的普通农户, 可以通过合作组织间接地参与期货市场。基本思路是:在播种时期, 合作组织与农民签订远期购销协议, 根据目前期货市场收获季节期货价格进行成本核算来确定合约价格, 合作组织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 在收获季节按照合约价格收购农民的产品。

3.借助龙头企业参与期货市场。

龙头企业可以与农民签订远期购销协议, 企业通过期货市场来实现保值或套利, 这种模式可以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贸企业等媒介来实现。

三、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推进哈尔滨市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 加强规划, 统筹发展

哈尔滨市应将期货市场的发展与有效利用纳入全市现代服务业乃至经济整体布局中统筹规划, 要立足哈尔滨市, 依托全省的资源优势, 放眼全国, 谋划期货市场的利用和发展思路。要从内部市场培育和外部环境支撑入手, 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加大对期货市场发展的支持推动力度, 进一步挖掘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 切实增强期货市场服务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能力。应尽快制定《关于哈尔滨市利用和发展期货市场的实施意见》, 全市统一谋划, 分解落实, 还应将粮食期货物流通道建设纳入到《哈尔滨市物流发展规划》等发展规划当中共同推进。

(二)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各级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 主动联系在推广农产品期货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期货公司, 根据不同受众群体, 大力推进期货知识培训工作。通过小专栏、小手册、专题知识讲座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及互联网等不同传媒手段, 广泛普及基本知识, 讲解期货操作要领, 推广典型经验, 尽快提高全社会对期货市场的认知程度。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期货市场, 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提高经济效益, 并带动其他相关企业积极参与期货经营。农副产品加工和经销企业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发展, 可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也可以选择一到两个基础好的乡镇作为试点, 重点推进, 对于创新能力强的组织和个人要给予奖励。

(三) 大力培育期货市场参与主体

一是要大力推进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为了改变哈尔滨市农民在经济生活中“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 必须建立更多、更加专业的经济合作组织, 这样才能把农民联合起来, 共同应对市场的冲击, 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更好地参与利用期货市场, 增加农民收益。

二是要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期货经济活动中来。各行业协会与经合组织要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 为广大企业和经营者利用期货市场提供便利条件和有效指导。充分发挥既有的仓储物流优势, 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 将粮食企业打造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经营主体, 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各级有关部门要鼓励相关企业大胆探索、勇于尝试、合理有效地利用期货市场, 组织开展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试点, 使国有企业成为参与期货市场的排头兵。

三是要积极培养期货带头人。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模式创新, 努力推动土地向大户流转, 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 提高产品质量, 为参与期货市场打下良好基础。要通过各种方式将农业大户、农村科技带头人等农村的“能人”培养成为熟悉市场经济规律、了解期货业务的带头人。

(四) 建立多渠道的农产品流通方式

一是整合、发展现货市场。建议整合现有的粮食仓储和流通企业, 引入战略投资者, 构建哈尔滨市的航母型企业, 扩大哈尔滨市粮食价格在国内期货市场的影响力。

二是建立电子交易平台。依托香坊粮食物流园区, 建立包括畜牧产品在内的电子交易平台。要针对不同的交易品种, 特别是针对国家未来可能推出的生猪、粳稻等品种尽快制定有利于哈尔滨市发展的指标体系和交割方式, 为哈尔滨市的优质农产品的价格发现抢占话语权。

三是在充分利用现有期货品种的同时配合期货交易所开发新的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传统优势产品, 近两年黑龙江省玉米产量逐渐赶超吉林省, 后发优势逐渐显现, 哈尔滨市应当利用全省的产量优势, 引领国内期货价格, 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积极配合交易所开发其他有利的农产品期货品种, 积极推动粳稻、禽蛋等优势品种, 努力发展并积极参与生猪等不具备明显优势的品种。

(五) 争取设立期货交割库或延伸库

交割是期货交易的一个重要环节, 投资者手中持有交易所的期货合约到期后, 如果不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操作, 就要进行现货交割, 卖出方要将大豆和玉米等品种运输到大连商品交易所指定的期货交割仓库, 大商所目前设立的期货交割仓库多集中在大连市周边及沿海城市。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和玉米的主产区, 也是主要的消费区, 大豆、玉米深加工企业原料需求量和交易量很大。虽然黑龙江省企业也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买卖粮食, 但是如果必须从大连周转, 不但浪费时间, 而且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就降低了本地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积极性。此外黑龙江省粮食输出目的地不仅在沿海, 还有北京、西安等内陆城市, 如果将期货交割仓库直接设立在哈尔滨市, 将大大节省铁路和公路的运输费用, 增加企业效益, 提高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和竞争力。设立交割库还将为现货交易搭建便利的平台, 有利于真正拓宽现货市场的销售渠道, 完善市场流通环节。即使不能在哈尔滨市建立期货交割库, 也应争取建立交割延伸库, 产品交割到延伸库视同交割到相应的交割库。

(六) 大力推动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也是涉农主体参与期货市场的前提条件之一, 只有解决了资金问题, 才能使农产品流通渠道更加顺畅。

一是推动金融机构建设。为了实现金融业对期货生产建设的支持作用, 必须大力推动金融机构建设, 同时探讨设立粮食银行等新兴金融机构。目前由于证券和期货领域赚钱效应不足, 期货市场客户资源相对稀缺, 导致恶性竞争比较激烈, 期货经纪公司日常经营面临很大的困难。政府应当为期货公司提供低价、便利的办公场所, 提供优秀的客户资源, 提供便捷的业务渠道。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监管部门合作, 引导期货机构逐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打击采取不规范的手段以赚取手续费收入为目的的行为, 维护期货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是推动金融业务创新。积极促进农民、企业、合作组织与银行、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 推动业务创新。例如可以推动银行向企业和农户提供符合交割标准的大宗商品作价抵押物的贷款业务。为了避免出现坏账、抵押品变现困难等问题, 可以在质押品的价格评估结束之后, 通过先建立期货头寸对质押品进行保值的方式来保证质押品的价格稳定性, 质押品保值的过程中, 其监管责任由银行负担, 交易风险环节由期货公司把关。还可以探讨农民或企业通过期货公司以仓单抵押金为担保, 推动银行标准仓单质押业务和融资服务的开展, 解决由于缴付保证金造成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 同时可以引入农业保险机构, 降低银行坏账风险和自然灾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摘要:农产品期货是稳定和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不仅可以实现价格发现功能, 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 还可以通过套期保值的功能, 规避农业生产风险, 稳定农业生产和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同时在农业龙头企业套期保值, 以及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和产业升级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哈尔滨市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发展潜力进行分析, 提出应在统筹规划、加大宣传、培育主体、流通方式和金融创新、交割库建设以及争取上级支持等方面促进哈尔滨市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

篇9:一辩生态农业需要市场推进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路设备管理;两个根本性转变;设备管理目标;效益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realization of two fundamental changes proposed emancipating the mind, the importance of awareness raising; elaborated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road equipment management must focus on efficiency, implement modern management objectives; and how to build the road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 , well-equipped management mechanism.

【Key words】Market economy;Highway equipment management;The two fundamental changes;Facilities management objectives;Efficiency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体系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设备管理必须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因此,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设备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是摆在我们设备管理者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而又十分艰巨的课题。

1. 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现代设备管理目标

1.1几年来,虽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设备管理工作和设备装备素质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对设备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较肤浅,主要表现在:

(1)一些领导对设备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设备管理滑坡,设备管理模式陈旧、管理水平不高,工作缺乏活力。

(2)设备往往是作为工程、养护的服务性或保障的手段,沒有将其作为整个施工环节中的一个独立过程看待;在公路工程、养护中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施工过程,机务人员,特别是生产一线队伍不稳定,调动频繁,人心浮动,劳而无功。

(3)缺乏综合设备规划,设备更新购置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更新与使用脱节,设备资源配置不合理,整体素质低,不能有机的组织机械化作业,形成不能规模效益,设备总体效益差。

(4)宏观调控乏力,横向联合不够。由于存在着“自我占用,自我使用,自我封闭,万事不求人”的思想,设备资产存量较大,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从而造成闲置停用无压力,资产使用效益差,发展后劲不足。

(5)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锅饭”思想,在设备维修上,被动事后修理,重使用轻保养的思想普遍存在,只注重设备的物质寿命,不考虑经济寿命。

(6)在设备维修上,由于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满足于自给自足,市场化及社会化协作水平低。在维修制度上,“定期维护,计划修理”的维修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也不适用种类繁多的公路设备维修状况。

1.2以上这些现象正是不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集中表现。目前设备拥有单位(企业)资产效益差,甚至正常运转难以维继,就是不尊重科学,违背市场经济规律,行政手段干预带来的恶果。从根本上讲,今后设备管理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根除计划经济下的各种阴影,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要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主要靠强化管理、提高装备素质和劳动者素质来实现,加强对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树立起设备综合管理的新观念,从过去只注重实物形态管理转变为实物形态管理与价值形态管理并举,实现现代设备管理目标——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和投资效益,取得经济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和综合效率最高。

2. 推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树立以效益为中心的设备管理新观念

2.1设备是公路施工中重要的生产要素,拥有现代化的设备既是施工的保证,更是创造效益的根本。因此,只有切实抓好设备管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用资产经营管理手段,消除行政手段干预,才能促进设备管理的良性循环。

2.2市场经济体制下摆在我们设备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推动和实现设备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这种推动要建立在发挥自主经营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的前提下,而不能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手段干预。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设备管理体制与格局,必须通过优化配置,资产重组,整合现代设备资源,树立设备资产经营观念,使之从自我封闭的形态转变为面向开放市场。

2.3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自成体系的封闭型的管理体系和缺乏市场观念和社会化协作精神,设备管理部门片面地注重以完好率为中心的实物形态管理,而忽视设备资产的投资和经营效益,设备管理部门要打破旧的设备管理观念的落后和管理机制的制约,逐步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也就是说在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运作由自给自足型,转变为按市场规律运作的过程,即设备管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组织设备管理的各环节,实现规模效益。

2.4随着我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市场竞争加剧,设备管理者和管理部门将被迫不断更新和调整旧有的管理理念,从而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必须提高设备管理者和设备管理部门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体现出以效益为中心的设备管理新观念,否则将被市场经济大嘲所淘汰。

2.5因此,公路部门设备管理,必须以实现“三个”转变为前提。

(1)一是要转变设备管理理念,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设备管理要从为工程、养护服务的后方,转变到生产经营的前方,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

(2)二是设备管理要从过去只注重实物形态管理,单纯追求技术效益,转变到既重视实物形态管理,又要重视价值形态管理,不仅追求技术效益,而且要追求经济效益。设备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关心设备资金投入,更要关心设备投入资金的回报,不仅要致力于设备的完好有效,更要致力于设备资产的利用效益。

(3)三是设备管理要从单纯面向生产现场、单纯为工程、养护服务,转变到不仅面向生产现场,还要面向社会市场;要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服务。

2.6这是设备管理职能的重大变化,既是范围的拓宽,更是层次的深化。设备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关心设备的当前效益,更要关心设备的长远效益;不仅要致力于今天的生存,更要面向未来的发展。

3. 建立健全公路设备管理体系是应对市场经济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设备管理体系,其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设备拥有部门(企业)将以提高效益为目标,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随着开放的、包括设备在内的生产要素社会化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多方面地、力度不同地作用于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功能、组织机构和职责、资源配置、管理过程和工作程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3.1建立和健全设备管理的组织保证体系。

设备体系的组织机构,包括设备管理机构与人员,同时也包括设备操作与维修人员。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不是要削弱原有的设备组织机构,而是要求更精干、更有素质、更专业化、更有效率。

无论那一级的设备机构或人员,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在设备管理全过程中,无论那一个环节的设备职责都必须有相应的设备机构和设备人员去承担。

3.2以提高投资效益为目标,优化设备资源配置。

设备资源配置应把握好的几个原则。

(1)化设备功能。

选择设备功能时应以满足机械化配套作业需要为原则,强化主要功能,保证必要功能,避免过剩功能。

(2)化设备技术水平。

要处理好设备先进性与资金投入的矛盾,要应用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及其评价技术,既要考虑设备一次投入的设置费,又要考虑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维持费(能耗费、人工费、维修费等),保持设备的系统效果最佳。

(3)化设备配置结构。

结构优化是指设备配置结构的优化。要通过资产重组、优化配置、整合现代设备资源,按有利于组织机械化施工配置设备,设备拥有量要以尽量少地占用资金为目的,科學合理地配置。

(4)化资金投入机制。

改变“下面要上面拨”的无偿投入方式,实行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实物租赁、有偿占用(交资产占用费)等配置机制,加强设备拥有单位(企业)资金占用的约束性,迫使单位增强责任感,提高资本利用效率。

(5)活闲置设备。

公路部门拥有的设备固定资产占总固定资产的60%左右,其中不乏相当数量的存滞资产,对短期闲置设备出租,长期闲置设备调剂变现,或者通过转让等方式盘活这部分资产,保证设备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设备资产利用效率。

(6)化维修资源配置。

突破“大而全,小而全”的设备维修模式,打破单位所有的自成体系的封闭式的维修管理方式,实现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配置,充分利用全社会的设备技术和维修技术资源。

3.3贯彻《设备管理条例》,坚持设备一生的综合管理。

篇10:一辩生态农业需要市场推进

我方认为,当今社会,女人比男人更需要关怀。虽然对方辩手认为,相比与女人男人受到的关怀很少,因此男人更需要关怀。但是仔细剖析辩题,我们这里讨论的女人与男人相比那方更需要关怀,即讨论的是总体的需求,包括已经得到的关怀和还没得到的。在社会层面上,关怀是使社会对弱势群体产生倾向性的态度和行为,而女人本身的特性恰恰说明了她们相对于男性的弱势地位。

从心理上,女人由于雌激素的分泌更容易感受到压力,更加敏感,脆弱;从生理上,女性的生理结构本身就较男性弱,女人青春短暂,她们孕育生命所承担的风险足以让人忘而却步,但她们肩负起了这个使命.所以关怀女性,不仅是对女性的关心,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对全人类的关怀.

现代社会,女人更需要关怀。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陈述我方观点:

一,在家庭中,女性从事家务的比例在70%-90%,这使得柔弱的女人往往要在事业和家庭两方面打拼。这样的她们承受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责任。现代社会追求男女平等,可是家庭中的平等却远远不够。

二,在社会就业上,妇女的经期、生育期和哺育期给企业带来天然的成本,在同等条件下,企业不愿意接受女性;在企业中,同样的工作业绩,女性的升迁率远低于男性,而社会仅仅是在表面上禁止性别歧视,然而没有切实给予女性更多地关怀.三,从政治地位上看,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大都是男性,政府要员也以男性居多,女性根本就没有与男性平等竞争的机会,这难道不能说明男女的地位悬殊之大,女人更需要关怀吗?

四、在整个的社会舆论方面,往往对女性的要求更加苛刻,相同的状况下,女性远远比男性更容易受到谴责。比如,男人花心无妨,那叫做有魅力;女人花心就不叫花心,会被称作放荡。

对方辩友强调男人在社会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男人有苦不能诉,有泪不能弹,需要关怀;可是难道您方对女人的压力视而不见吗?女性的弱势来源于她们自身的特性,也正因为这样的特性,她们需要更多的关怀。

篇11:一辩生态农业需要市场推进

在这个最好也最坏的时代里,前方的世界等待着风华正茂的我们去改变;但另一方面,当我们看不清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而感到无奈时,当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冲突时,当我们坚信的东西被别人践踏的一无是处时,我们会感到失落和不满,时时刻刻面临着接受或改变的选择。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现实,应该分为与自己意愿相符的现实和与自己意愿相违背的现实。其中,与自己意愿相符的现实不需要勇气去接受或改变,所以不在讨论的范围内。接受是从不满到坦然面对的过程,改变是从不满到决心反击的过程。勇气是内心产生的积极的自我力量。

今天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 何者否定自我的难度更大,我方认为接受现实更需要勇气,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当我们面对内心意愿相违背的现实时,由于我们对这种现实不满,从而对其产生了一种抵触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选择改变现实,也就是顺从自己内心抵触现实的欲望,而顺从内心欲望并不需要很多勇气;反之,如果我们选择接受现实,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压抑内心抗拒这个现实的欲望,要克制压抑自己内心的欲望,所需要的勇气也就越多。

其次,勇气对于改变现实,可能只是锦上添花,而对于接受现实,却是雪中送炭。当我们选择接受现实的时候,现实却有可能并不及我们内心所想象和期待的那样,甚至可能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也许当这种心理落差赤裸裸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时,选择改变现实,新的憧憬和希冀会引导着我们往前走,而自己的勇气只是起到了一个助推的力量。反观接受现实,残酷的落差使得我们原先的目标被完全抽离,当拉动力消失时,勇气变成了接受现实的核心力量。

其实对于在座的我们来说,可能从来都不会畏惧去挑战整个世界,但却常常缺乏勇气来面对自己,接受自己其实是和芸芸众生一样的平凡存在的现实。只有真正敢于接受现实,面对自己的人,才能够一次次的突破自我,在倒塌的信念的废墟中重新站起来,成为人生中真正的赢家和勇者,惊艳自己的人生。

篇12:普及普通话不需要保护方言一辩稿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交流,我国开始大力推广普通话。与此同时,保护方言的呼声也逐渐加大。我方承认方言的确需要保护,但我们要看到的是,普通话的推广真正对方言有较大冲击吗?换句话说,如果方言受到影响,其根本原因是普及普通话所导致的吗?它们是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我方对此持否定态度。因此,我方的观点是,普及普通话不需要保护方言,理由如下。

第一,从事实的角度来看,普通话和方言各有不同的生存空间,使用范围和适用语境。在正规场所使用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言,二者并不冲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六条明确显示,在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的政策环境下,方言可以在公务活动、影视媒体、艺术形式、出版、教学、研究等正式场合中使用。所以不存在普通话遏制方言发展的问题。而且由于方言对当地民众的巨大亲和力及凝聚力,较有利于它的保持和发展。以苏州市为例,虽然当地学生普遍认同普通话的社会声望和实用价值,但82%的学生情感上更倾向于苏州话。再加上生活环境的影响,说甲方言的人到了乙地也会逐渐学会乙方言,它们会一直传承下去。普通话与方言不是生物圈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它们就像大树和小草,在不同空间沐浴着阳光,共同生长,又何来冲突之理呢?

第二,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方言的变化并非大部分因为推广了普通话。早在普通话诞生之前,各种方言便有的相互交融,有的与时俱进,也有的走向消亡。推广普通话也许加速了方言的发展,致使方言原有的一些特点淡化而向普通话靠拢,但我们要看到它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语言的演变是客观规律,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它并不是推广普通话造成的。另一方面,我方承认方言的确有弱化的趋势,这是一直存在的。我们就来认真探讨一下,为什么在没有推普之前,已有许多方言消失了呢?这主要是因为说该方言的人口基数少,该地区不发达,由于经济原因而被迫迁移到较发达地区,学习说较发达地区的语言,即使没有普通话,它也会被其他具有影响力的方言所同化。这归根结底是经济的原因,和普通话的普及没有太多关系。更令人气愤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以“推广普通话,建设先进城市”作为政绩,对当地方言采取灭绝措施,直接加速当地方言弱化,这是人的贪婪和极端惹出的大错。同时也是未认识到当地方言魅力,对本土文化极其不自信的表现。如果这都一股脑怪在普及普通话的政策身上,让它活生生的做替罪羔羊,未免也太可怜,太不公平了。

篇13:“智慧旅游”需要“智慧”推进

2010年江苏镇江市首次提出建设智慧旅游的概念, 2011年1月18日, 邵琪伟局长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 加快推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要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发展在线旅游业务, 并提出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的要求。2012年5月25日北京、武汉、成都、南京、福州、大连、厦门、苏州、黄山、温州、烟台、无锡、常州、南通、扬州、武夷山、洛阳、镇江等18个城市成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1]。2012年9月21日, 国家局在天津组织召开全国智慧旅游工作座谈会, 推出了《建设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工作导引 (征求意见稿) 》, 并将“保持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与工业信息化水平同步, 使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超前于服务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 基本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做为智慧旅游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推出了天津、郑州、贵州等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智慧旅游城市进一步扩大, 试点城市热情高涨, IT技术服务商和电信运营商摩拳擦掌, 新闻媒体关注热点、追逐时尚, 虽然国家局一再强调现阶段智慧旅游处于起步探索期, 但依然难掩参会各方对智慧旅游的憧憬和由此引发市场掘金的渴望[2]。试点城市和IT企业的热情参有利于智慧旅游工作的推动, 但在规划缺失的前提下如不能及时科学引导, 也有放大工作冒进和花瓶工程的风险的可能。

1 智慧旅游需要智慧推进

1.1 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本人通过对旅游主管部门官员、相关学者和IT厂商等在不同场合关于智慧旅游的观点归整和总结, 认为完整的智慧旅游应具备全过程、多层次、全要素、多方位的特征, 包括: (游客全过程) 智慧地旅游;智慧的旅游城市、企业 (多要素、多方位的管理、营销和服务等) ;智慧的旅游产业 (引导、监管和支持) 等多个维度和多个层面[3]。换句话说, 智慧旅游的完整概念应包括:智慧旅游的严格定义;智慧旅游的建设条件;可衡量的过程技术指标体系;便于操作的技术和政策支持系统等。

在完整概念的支撑下, 智慧旅游也意味着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智慧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企业拥有不断提升的一对一的营销服务和产品创新能力;是游客有着更为理性和成熟的消费理念;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 对应着旅游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对旅游信息化有着更高的要求和依赖, 其发展路径遵循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1.2 智慧旅游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就目前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言, 笔者以为“智慧旅游”建设需智慧推进。虽然“智慧旅游”的阶段需求空间巨大、技术支撑也基本具备, 发展的前景业看好, 但作为旅游产品和服务提供的主体—旅游要素企业, 既是智慧旅游建设的主体也是旅游信息服务的源泉, 其对智慧旅游理念的接受程度和他们现有的经营、管理现状和信息化水平, 将极大地影响智慧旅游工作的推进进度和效果。充分考虑我国旅游业信息化的水平还普遍落后于工业和其他服务业 (如金融、航空、物流等) ,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 大多数旅游企业的信息化还处在初级阶段等现实, 对智慧旅游的建设长期性和复杂性有更为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1.3 智慧旅游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自第一批“智慧旅游”城市试点确定以来, 虽然有部分试点城市在局部工作中有所推进, 但大多数城市和工作还处在模型分析阶段, 对信息化的理解也还处在表面化状态, 存在花瓶工程的危险。而拥有高科技光环的信息化工程容易激发人们超越现实和需求的想象, 造成形象工程和技术高消费。缺乏市场驱动和需求导向使得智慧旅游工作难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和推进。

国家虽已推出针对试点旅游城市的《建设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工作导引》, 但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等建设导引尚未出台。从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角度, 省、市、县、企的一些重要应用系统紧密相联、核心数据也需要共享才能实现智慧旅游的目标。如果没有对智慧旅游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界定和明确, 就难以形成智慧旅游建设的导引体系。在目前描述粒度相对较粗的建设框架引导下, 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价值和效果尚难以发挥。

1.4 智慧旅游建设的关键点

根据美国著名的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提出的诺兰模型[4] (信息化发展一般要经历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 智慧旅游要求和对应信息化的成熟阶段, 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结果, 也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必然归宿。在此阶段,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公共服务的概念不需包装, 自然应该对应更高、更完善的, 智能化程度更高的系统应用。

信息化建设经验一再证明, 信息化推进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智慧旅游建设要结合各自旅游主体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 拟定智慧旅游建设方案, 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 同时在产业、企业、产品和技术等各个层面进行对接互动, 使信息化真正服务与旅游产业的发展, 而不是为了智慧而智慧化, 避免“技术高消费”。旅游信息化可以取直, 但不可以超越, 采用新技术也许并不困难, 但旅游行业的信息化意识、信息化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都需要一个必需的过程, 这需要我们在进行智慧旅游建设和规划有充分的认识和考虑。

智慧旅游的建设需要尽快明确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准, 标准制定可借鉴成熟的信息化规范或融合已有的景区、旅行社、和饭店及旅游城市的评定标准;同时对智慧旅游建设体制、机制、治理方式和绩效考评体系进行界定。旅游产业的智慧化程度不仅决定于智慧旅游的主体, 还受制于智慧旅游发展和建设的环境因素。不仅要有价值期望, 还要有建设方法, 评价模式和核心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此外, 智慧旅游建设还需重点关注其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科学性是由于智慧旅游的建设需要当今前沿的先进科技做支撑, 而科学技术的使用必然要求科学的方法论做指导;系统性是由于智慧旅游建设涉及游客、传统要素企业、主管政府、关联支持单位、渠道商、政策及法律环境等, 任何一个环节和要素的缺失都将影响智慧旅游功能的发挥;同时, 现有资源、条件、发展水平和要素需求都会不同程度的对影响智慧旅游工作的推进;前瞻性是智慧旅游是旅游产业和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 前瞻性重在规划建设, 而不仅仅要在技术的实现手段上。

2 关于智慧旅游建设的建议

旅游主管部门在出台相关文件对智慧旅游概念进行描述和界定时, 有必要充分借助旅游行业已有的术语描述和规范, 使之具备更强的操作性。在进行智慧旅游方案规划、制定和工作安排时, 对旅游要素企业的需求应给予更多的考虑、关注和重视。智慧旅游建设过程中需重视对现有资源、技术、理念、服务和流程的整合, 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投资的基础上, 通过整合创造价值。智慧旅游的建设还需遵从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结合旅游主体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 充分认识其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并融入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建设理念。

摘要:近几年来“智慧旅游”在我国备受关注, 国家层面上开始出台相关的引导政策, 地方层面智慧旅游的建设也如火如荼。然而规划滞后和标准的缺失、使建设出现盲动的迹象。本文就“智慧旅游”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智慧旅游概念及内涵、建设的难点、现存的问题, 以及和信息化的关系进行了剖析。认为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其发展路径遵循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只有尽快明确建设目标和标准、建设机制和体制, 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 才能保障目标的实现。最后, 本文还就智慧旅游建设问题提出几条建议供旅游主管部门参考。

关键词:智慧旅游,信息化,试点城市

参考文献

[1]张凌云, 黎巎, 刘敏等.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 2012, 27 (5) :66-73.

[2]丁风芹.我国智慧旅游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城市经济, 2012, (1) :32-34.

[3]黄超, 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C]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 2011, 55-68.

篇14:推进改革需要自信

【自信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动力】

不自信,改革难有新动力。为什么这样说?谁都知道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阶段,进入了深水区,需要突破。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想突变,因为突变是一个民族的灾难。但唯有突破才能避免突变。如果在有些问题上不突破,代价将不可估计。

我们知道,突破肯定需要更大的动力,没有足够的动力,突破便不可能发生。改革的动力是多方面的,利益的驱动、经济的发展、危机的推动、环境的压力、民众的需求,还有国际的变局,这些都是动力。而且这些动力将依然对改革发生作用,有些甚至将发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过,今天我特别想谈谈另外一种动力。在目前这个阶段,这一动力尤其重要。这个动力是什么呢?就是要有自信。没有自信,改革就难有新动力。个人是这样,国家是这样,政党也是这样。没有自信怎么敢开拓创新?稍微有一点风险的改革,就裹足不前,前怕狼后怕虎,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而在改革的现阶段,许多重点领域的改革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没有风险的重大改革几乎不复存在。因此,在改革面临突破的这个特殊阶段,我们不仅要有自信,而且要有非常强的自信。

大家最近谈论中共十八大报告,有很多亮点,其中一个亮点就是提出“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认为有很强的针对性。

【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

改革开放30多年,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中国发展的速度出乎人们预料,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另一方面,遇到这么多的挑战,有些挑战极为严峻,比如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特权腐败、环境恶化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民众和精英中产生了两种极端的情绪,都非常不利于我们的改革:一种是盲目乐观,觉得中国强大了,了不起了,可以为所欲为;另外一种是悲观失望,缺乏自信,认为目前面临的问题很难找到理想的解决方式。

而且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盲目乐观的情绪在普通民众中相当普遍,悲观失望的情绪则在精英中明显存在。这种现象令人深思。按照社会发展的常理,各类社会精英在改革开放中获益相对较多,他们应当对社会前景更加乐观自信;普通民众获益相对较少,他们则应当对社会前景更加消极悲观一些。但悲观和乐观情绪在现实中的分布似乎并非与此相符。例如,极端民族主义通常与盲目乐观情绪相关,它在普通网民中的影响明显大于社会精英阶层。又如,一项为期10年的跟踪研究表明,处于社会基层的普通民众在改革中是获益相对较少的群体,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却高于官员、商人和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

【不自信的表现】

在中国现实中,权力精英是最受社会羡慕的群体,一些权力部门的职位每年都吸引数千人竞争就是明证。这个群体按理最应当有自信,但缺乏自信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知识精英和经济精英中,也明显地存在于权力精英中。

首先是许多官员底气不足,内心相当脆弱。草木皆兵,稍有风吹草动,动辄就大规模使用警力。一个本来不大的事情,却如临大敌。我们处在重大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各群体之间产生了复杂的利益矛盾,某些利益受损的群体表现出对社会和政府的不满是很自然的事情。这其实是促使政府进行制度改革的动力和契机。但我们有些官员对这些不同利益诉求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认为这是对现政权的挑战,要动摇我们的执政基础。实际上,我们的政权并没有那么脆弱。脆弱的是某些官员自己的内心,是他们自己对政权没有自信。

第二,怕讲真话,怕暴露真相,好像告诉民众真相会被民众吃了一样。现在很多真相都是被动暴露的。说真话,讲真相,天不會塌下来,可为什么这么难啊?从深层里说,就是不自信,以为民众知道真相后会更加不信任自己。有些官员喜欢用“不明真相的群众”这样的特定政治语言——其实,既然群众“不明真相”,那你就有责任告诉群众真相。

三是怕别人议论。别人说你好不行,说你不好也不行。说你好,你说他们在捧杀我;说你不好,你说别人在棒杀你。一些外国友好人士对我说,他们不知道对中国说什么好了。这是极度不自信的表现。还有些官员动辄将群众对政府的不满归结为“受西方敌对势力的煽动”,这尤其需要慎重。即使真有外部敌对势力的煽动,外因也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果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好好的,群众对自己很满意,真有敌对势力的干预你也不用怕。

再有就是整天只说别人的不好,挑别人的毛病;而对自己只说好话,不敢面对存在的问题。这也是不自信的表现。就像一个人,如果他真的很强大,就不会整天说别人如何不好,也不会在乎别人说什么,甚至也不怕别人挑他的毛病。做好自己的事情,任人评说,这才是真正的自信。

更明显的不自信表现是,官员中迷信盛行,不少官员求神拜佛,乐此不疲。现在一些名山古刹之所以香火这么旺,官员功不可没。好多地方的第一炷香,民众通常是拿不到的,能拿到的不是老板便是官员。所以,不少和尚也变得很富裕了。一些官员表面上说是为市民祈福,但不知道内心是为市民祈福还是为自己的官运在祈福呢。不少官员的办公室、楼房都由风水师决定结构和坐向,风水师成为不少官员的座上宾,相信风水到了迷信的地步。对这些官员来说,哪还有一丁点的共产主义信仰啊!

最后一个不自信的表现最为典型,好多官员干脆把子女送到国外去,出现了所谓的“裸官”,数量可能还不少。官员把老婆、孩子送国外,清楚地表明了他们对国家、对党、对民族没有信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他们来说一个都没有,他们什么都不自信。

【不自信的危害】

一个不自信的民族,就不会有辉煌的未来。官员的信心虽然不等于民族的自信,却是民族自信的重要元素。官员的不自信会直接影响民族复兴的梦想,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许多危害——

第一,没有责任感。责任就是担当,没有自信怎么会有担当?没有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没有推进人民民主的责任感,没有造福于民的使命感,怎么可能主动推动政治改革和其他重大的社会经济改革?

第二,根本不敢去碰一些敏感领域和敏感问题。没有改革的干劲、动力和冲劲,没有小平同志那种“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劲头,深层的政治改革就会裹足不前,重点领域的突破就遥遥无期。不少领域,若不抓紧进行突破性改革,不仅对党的执政会产生严重影响,而且对中华民族的未来也会产生重大影响。例如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就迫在眉睫,已经没有时间再犹豫不决了。

第三,官员的不自信还会影响社会其他阶层。官员作为掌握国家权力的政治精英,是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群体。一旦他们对国家的前景失去信心,就会对知识分子、企业家和普通民众的信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对整个民族的自信带来重大的消极影响。

【为什么缺乏自信】

官员这个本应当最自信的群体,为什么反而会缺乏自信呢?在我看来,有很多原因,其中以下几点尤为明显。

从大的环境方面看,是因为我们的改革道路前无古人,改革又到了深水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照搬。无论是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也确实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一些改革又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犹豫,有些信心不足,有点谨小慎微,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认为现在一些官员没有自信,更多是因为以下这些个人的原因:

第一,首先就是自身不正。自身不正,焉能正人?自身不正的人猫腻就多,自身说不清楚,整天怕这个怕那个,怕东窗事发,这样的人是没有自信的。中国的古训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但身不正就要担忧“影子斜”,就会无端地生出各种各样的顾虑。

第二,没本事,能力不够。我们的干部竞争性选拔机制还很不完善,不少官员能有现在这个位置,是因为上级领导喜欢。因此只有讨好和献媚上级的本事,只有讲空话套话的本事,没有实际的领导能力和办事能力;怕直接面对群众,怕处理棘手的问题。一个真正得民心、有本事的领导,是不会害怕老百姓的,也不会在困难面前缩手缩脚。这一点古今中外皆如此。

第三,没有使命感。自信来自于使命感,我们民族的近代先贤以及我们党初创时期的优秀分子,都是舍生取义的,他们身上有一种使命感,一种要为国家民族奋斗、敢于承担责任的使命感。然而,这种使命感如今却在很多官员身上消失了,这就导致改革的动力不足。

【怎样才能自信】

怎么才能克服官员中间的消极悲观情绪,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从而使改革有更大的动力呢?

首先,要有好的官员选拔机制和罢免机制。尤其要完善竞争性选拔机制,把我们民族最优秀的人才遴选出来,委以重任。这些官员应当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当官员不思进取或失职渎职时,有一套有效的机制及时罢免他们。

其次,要培养和提高官员的实际能力。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民众的素质也越来越高,只有高素质的官员才能应对这些变化。习总书记讲,打铁先要自身硬。自身硬就是自身要正、责任心强、能力突出。

第三,要有一个长治久安的環境。只要守法尽职,大家都不用为自身的前途和安危担心。现在有些官员有不安全感,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宏观制度环境的原因。从制度上说,民主和法治不仅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也是官员自身安全的最大屏障。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法治不仅对广大人民群众是好东西,对广大领导干部也是好东西。

第四,要对我们的民族、国家、老百姓有信心。不要动不动就搞得好像我们中华民族低人家一等,觉得我们不能搞民主。现在学术界有很多谬论,其中一种认为我们的民众素质低,不能搞民主。事实上,只有通过民主制度才能提高民众的素质。你不相信自己,你要相信我们这个民族。习总书记讲,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我们这几代人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什么?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重要,政治文明同样重要。没有高度发达的民主和法治,中华民族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复兴。

最后,对现实要有信心。改革开放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中国已迅速崛起为世界强国。如果站在历史的和全球的视角,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那就会看到,一方面,我们的现代化水平无疑达到了我国历史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无疑也已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点。因此,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没有理由失去信心。当然,不能盲目乐观。这里的关键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并且努力想方设法克服这些挑战。我们已经具备了应对这些挑战的足够基础和能力,但我们需要通过制度改革将这些能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任何一位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负有责任的官员,都应当具有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中华民族的复兴和进步谁也阻挡不了,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上一篇:国家民族风情下一篇:情人节搞怪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