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党的十八大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党的执政纲领写入党章,这是认识上的重大飞跃、理论上的重大创新。林业部门要把握机遇,着力提升林业生态省建设水平,全力推进生态文明,为中原经济区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第一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用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都接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努力在深化认识、加快健全和严格落实上下功夫。

深化认识,不断增强健全和落实生态文明制度的自觉性。作为环保人,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既要统篇认真学、全面把握,更要突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重点学、深刻理解。通过学习要深刻认识:当前,我国生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但环境保护工作总体进展较为缓慢、成效并不明显,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必要的法规制度保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快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方面推进进相对较快,当然需要改进的地方依然很多,而起步较晚的生态文明制度则相对零散、不够完善、不成体系、缺乏刚性,从这个角度讲也亟需加快建立。制度是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正确的生态文明制度,才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使生态文明建更好更快地发展,从而不断增强健全制度的责任感、落实制度的自觉性。

加快健全,切实使生态文明制度更加科学完备。就固始来讲,应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精神,依据上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三个大的方面的生态文明制度,以构成完备的体系。第一类是建立科学的决策和责任制度。包括综合平价、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空间规划、责任追究等,尤其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对各级党政领导者生态文明建设的问责力度,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绩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主要是针对各级决策者的。第二类是建立有效的执行和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制度、有偿使用、赔偿补偿、市场交易、执法临管、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等尤其是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划定生态红线。推行生态补偿制度,让保护者获得应有的回报,这主要是针对全社会各类当事主体的。第三类是建立内化的道德和自律制度。包括宣传教育、生态意识、合理消费、良好空气等,尤其要完善全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制度,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转化为行,这主要是针对全社会成员的。

严格落实,努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制度的生命和活力关键在于落实,在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的同时,务必要狠抓落实。要抓好“四个加大”:加大宣传力度,切实使大家了解明白生态文明制度的目的要求,清楚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增强严格执行和落实制度的自觉性。加大执法力度,对违犯生态文明制度的各类违法主体,都要严格依据法规制度处理,使之不敢再违。加大考评力度,对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制度取得生态文明建设明显成效的党政干部应褒奖重用,对那些失职、渎职,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依照制度和法律严惩,切实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加大人大、政协、舆论和群众监督力度,使违犯生态文明制度的一切行为无处躲藏,不断聚集落实生态文明制度、投身生态文明建没的正能量,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作者单位: 固始县环境保护局)

作者:祝万刚

第二篇:提升林业生态省建设水平全力推进生态文明

党的十八大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党的执政纲领写入党章,这是认识上的重大飞跃、理论上的重大创新。林业部门要把握机遇,着力提升林业生态省建设水平,全力推进生态文明,为中原经济区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一、充分认识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赋予了新形势下林业建设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先行者。

首先,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生态环境基础。森林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和能源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赖林业生态体系的基础而发展。通过加强生态建设,着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生态体系,满足全社会对生态产品的巨大需求,使林业生态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增加碳汇、节能减排、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发挥重要作用,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其次,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生态物质基础。在农田、湿地、森林、草原四大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处于重要地位,在提供木材、林产品和绿色食品、药材、生物能源以及发展相关产业、扩大就业方面,林业经济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三,先进的生态文化体系,能够从世界观、价值观的角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生态理性基础。弘扬先进的生态文化能够有效地唤起人们的绿色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增强人们的生态观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林业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二、切实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光荣使命

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赋予林业的新的历史使命,迫切要求林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林业部门一定要切实承担起我们的重大职责,不折不扣地完成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一)要承担起建设美丽河南的重大职责。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建设美丽河南。我省自2008年实施的林业生态省建设,是建设美丽河南的先期部署,今后一个时期要提升林业生态省建设水平,对林业生态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为建设美丽河南再立新功。要提升林业生态省建设质量,深入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森林矿区、森林校园创建活动,让河南城乡、山川更加秀美。要加快绿化美化步伐,为中原大地披上美丽绿装,为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二)要承担起构建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从生态的角度看,没有一个省可以像河南跨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个流域,是全国非常明显的“生态腹地”,同时,河南省是淮河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关系着全国生态的大局。中原经济区规划要求构筑“四区三带”区域生态网络。我省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加快林业发展,提高森林质量,努力扩大森林、湿地的面积,保护和恢复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快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推进生态状况全面好转,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

(三)要承担起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职责。我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林业的发展必须为粮食安全提供充分的生态保障。农田防护林体系可以阻挡风沙、调节气温、改良土壤、庇护农田,显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生产抵御干热风、干旱、风沙、冰雹和霜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粮食高产稳产。农田林网能够使农作物平均增产10%左右。我省农村人口多,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持续增收面临较大难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林业发展,可以满足人们药、果、茶、油等林产品的需求,增加加工企业原材料供给,拉长林产品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容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要承担起提高生态承载能力的重要职责。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工业制造业基地,能耗高、排放量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节能减排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环境容量亟需增加。森林固碳减排,具有投资少、综合效益大等优点,是赢得排放空间和发展时间、抢占经济竞争优势的巨大潜力所在。大力植树造林,加强生态保护,强化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林木蓄积量,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全面增强林业资源的碳汇功能,可以提高河南省工业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扩大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容量。

三、加快发展林业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新贡献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新的历史时期,林业要充分发挥多种功能,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规划》对林业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提出要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生态建设,实施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构筑太行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和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以及沿淮生态保育带“四区三带”区域生态网络,建设绿色中原、生态中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依据《中原经济区规划》,结合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现状和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我们要认真实施《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将其作为建设生态文明、保障和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抓手,为建设美丽河南作出新的贡献。争取到2017年,全省森林面积达到61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5%,森林蓄积量达1.7亿立方米,森林、湿地等质量得到提升,农民来自林业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为此,要实施四大提升工程:

1.实施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提升工程。一是生态廊道网络工程。在不同级别的廊道两侧栽植不同宽度的树木,在重要地段,适当增加宽度,实现廊道绿化向彩化、香化升级,打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景观走廊。二是“百千万”农田防护林工程。把农田防护林建设与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32程建设相结合,优化树种结构,提高绿化标准,实现农田林网标准化。三是城镇社区林业生态工程。对社区进行组团式、立体化绿化、美化,切实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四是山区营造林工程。加强困难宜林地造林,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生态防护功能。

2.实施绿色富民产业体系提升工程。力争林业产值达到1780亿元,10亿元以上产业化集群达到60个,每个农民来自林业的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一是花卉苗木工程。进一步加快花卉苗木集群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强基地建设,打造河南花卉品牌。二是特色经济林工程。建立木本粮油、优质果品、名贵中药材等特色经济林基地,推动经济林产品上水平上档次。三是林下种植养殖业工程。大力发展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业,林禽、林畜以及野生动物等林下养殖业,促进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四是林产工业工程。大力扶持和发展一批林纸、林板、家具和编织等省级重点木材加工龙头企业,扶持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使之成为龙头企业。

3.实施生态文化体系提升工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新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0个、湿地公园25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5个,加强生态文化创作与宣传,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观念。

4.实施支撑体系提升工程。加强林地林权管理,提高林业资源管理能力与水平,强化生态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加强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森林公安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能力建设,强化林业应急管理。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林木良种基地建设、良种苗木培育,强化科技兴林和林业信息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林业服务能力。

作者:刘有富

第三篇:依托优势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明确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摆到一起来抓。建设生态文明,对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几年,永嘉县在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依托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较好的经济产业基础、深厚的传统耕读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近年来永嘉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

生态经济。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县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10.51%。严格环保准入制度。2006年以来否决各类污染项目36个,取缔“十五小”非法污染企业339家,对208家污染企业责令停产、整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全县1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认证,70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万元GDP能耗下降4.5%以上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农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特色农业基地不断做大做强,绿色品牌进一步打响,生态高效农业雏形初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1个,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27510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4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31个,安全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的52.26%。坚持楠溪江保护和开发并举,推出观光游、休闲游、红色游、“农家乐”等一批旅游精品项目,生态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

生态环境。楠溪江贯穿我县全境,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楠溪江水质基本达到功能要求,中上游保持在I、II类水质,西溪基本达到II类要求,菇溪上游达到II类水质。楠溪江风景区空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2.7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27个百分点。全县建成4个全国环境优美镇、14个省级生态乡镇、22个市级生态乡镇、75个市级生态村、131个县级生态村。深入实施楠溪江保洁,将楠溪江分段落实到乡镇进行保洁,积极开展沿溪百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建成沿溪64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在楠溪江中上游地区坚持严格的产业调控政策,杜绝工业污染企业进入楠溪江中上游地区,保护了一江清水。

生态文化。深入挖掘耕读文化精髓,大力弘扬生态环保理念,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环境就是竞争力的观念,将生态文化的理念渗透到各个层面和千家万户。完善社会公众参与的有效机制,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生态社会。积极推进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大力开展社会环境整治,加大社会管理力度,营造安全文明的和谐人居环境。紧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推动人口与自然和谐,群众生育观念有所转变。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绿色、环保、节约的文明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使现代生态文明理念成为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

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体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纲》,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步骤方法,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和保障。坚持统筹兼顾,围绕城乡协调发展、产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深化细化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纲,制定出台配套工作规划。做好规划大纲与生态县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县域总体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等的衔接,形成科学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体系。

培育壮大生态经济。一要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按照“培育发展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思路,积极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着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调优工业产业结构,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推动发展模式从先污染后治理型向生态亲和型转变,增长方式从高消耗、高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永嘉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和建设。全面实施产业科技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泵阀、鞋服、纽扣拉链、教玩具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深入实施品牌扩张战略,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积极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品牌、产业品牌和企业品牌,充分发挥品牌对产业和企业的带动作用。严格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合同管理,切实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改造。二要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加快我县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全面实施《永嘉县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创建工作。围绕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强县,提升乌牛早茶、特产水果、蔬菜、畜禽、田鱼、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打造一批高效益、强带动、生态型的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动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申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加大对优质农产品的宣传促销力度,打响楠溪江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三要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以打造温台旅游的主导区、“长三角”生态休闲胜地和全国知名的旅游度假中心为目标,紧抓大交通网络形成的有利时机,积极创建省级旅游经济强县,努力培育壮大楠溪江旅游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设计策划服务和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网络经济等新兴业态。认真抓好工业企业二、三产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积极引导企业“退二进三”。实行“改三提三”,积极推进沿江主要商贸街区和商贸中心改造。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出口、铁路站场等主要交通枢纽,布局和发展综合物流集聚区,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一要加大省级生态县创建力度。立足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和现有工作基础,扎实推进生态县建设。以重点区域监管、重点行业整治、重点环保基础工程建设为着力点,全力推进环境污染整治;以开展生态修复、搞好生态创建、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为工作重点,全面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以打造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以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为载体,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力争通过2~3年的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城市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80%的乡镇达到省级生态乡镇创建目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2平方米,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超过85%;创建10个省级生态乡镇,建成省级生态县。二要认真做好主要污染物减排。严把企业环保准入审批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从严控制“两高一资”企业,确保增加企业的同时污染物排放低增量或不增量。强化重点治污工程建设和运营监管,切实发挥污染治理效益,减少污染物排放。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着力消除威胁饮水安全的污染隐患,集中整治各类环境违法问题。三要切实解决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问题。深入实施“4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加快重点行业、区域的污染整治。四要加快建设环保基础设施。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县域整体环境,提高全县环境质量。抓紧启动“楠溪江流域截污干管及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争取列入省市乃至国家级重点项目,将大楠溪和小楠溪的污水通过管道汇集后集中处理,切实保护好楠溪江水资源。加快上塘污水净化站、桥头污水处理厂、乌牛污水处理厂等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继续推进城镇市政管网整治和建设,提高污水纳管率和处理率。根据全县环卫规划的要求,按照无害化处理的标准,继续建设改造一批城乡生活垃圾中转站、填埋场等处理设施。早日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提高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提升生态文化水平。生态文化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一要切实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不同层面入手,制定和实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规范,促进人们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节约资源。健全完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通过家庭教育,形成生态文明的家风;通过学校教育,普及生态文明知识;通过社会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生态道德素养。切实加强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努力培育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一代新人。有效提高政府、企业、群众等各个层面的生态意识,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反对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在全县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二要积极开展绿色系列创建。充分发挥各乡镇的优势和特色,大力开展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市级生态乡镇,国家、市、县级生态村和县级生态户创建,切实推进生态县建设进程。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入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企业、绿色饭店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中来,在全社会兴起绿色创建高潮。通过开展系列创绿活动,大力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价值观念,在全社会推行清洁生产、文明生活、绿色消费,增强群众的生态意识,提高各行各业服务水平,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三要大力培育生态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楠溪江古村落、耕读文化等丰富内涵,突出永嘉特色文化,培育一批社会影响大、带动力强的生态文化品牌,发挥好示范带动效应。主要打造四大文化品牌:一是打造“耕读楠溪”品牌。宣扬古人好学之风,继续巩固教育强县成果,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学习、鼓励创新、支持人才的良好氛围。二是打造“南戏故里”品牌。加强永嘉南戏研究,大力抢救民间戏曲、曲艺,加强专业剧团建设和戏曲艺术人才培养,重点扶持发展永嘉昆剧、永嘉乱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打造“创作基地”品牌。继续办好“中国作家协会楠溪江创作基地”、“中国摄影家协会楠溪江创作基地”,利用笔会、展览等形式,吸引作家、画家、摄影家等文化名人到永嘉开展创作活动,以创作出的大量优秀作品来提高楠溪江的知名度。

加快构建生态社会。生态社会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互利共生,人们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充分享受生态成果的高度文明的社会形态。当前,加快构建生态社会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推进:一要倡导理性节约的文明生活方式。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原则,把解决浪费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率,科学、合理、综合、有效地利用好现有资源,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大力推广太阳、沼气等新能源。要破除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尤其应抵制以浪费为荣、互相攀比的风气,杜绝以“大”为美,倡导一种适度的、“绿色”的消费观,增强绿色意识,购买绿色商品,自觉抵制使用一次性用品。政府要适当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措施,保证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绿色消费的顺利实现。二要建设人与自然共生的人居体系。以规划为龙头,大力实施中心城镇带动战略,推动城镇协调发展,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突出、比较优势明显、环境设施完善的城镇建设新格局。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水利、广电、文化、教育和卫生等基础设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高城乡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继续加快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和省级生态县创建进程,大力开展文明村居、生态村居、示范整治村和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公众参与的有效机制,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积极实施行政村生活污水、垃圾集中处理,遏制主要水源和流域污染的趋势。三要构建适度和谐的人口体系。坚持把控制人口增长作为重中之重,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保障支撑体系。要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激励、考核评估和社会监督等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组织保障机制。在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设立由环保、规划建设、宣传、文化、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县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决策机构,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和协调。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领导责任。要充分发挥县“两办”、人大、政协、各职能单位的联动作用,做到组织到位、领导到位、监督到位、措施到位,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局面。各乡镇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分层管理,相互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激励机制。制定出台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体系,使鼓励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融合,将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强化并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污染者付费政策,合理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建立企业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和减少污染排放的约束机制。按照“政府组织、专家指导、公众参与、社会兴办”的运作原则,多渠道筹措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扩大“生态补偿费”征收范围,加大财政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对饮用水源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公益林、重点流域与区域等予以补偿支持。创新环保政策,积极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完善奖励办法,引导和补助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生态产业重点项目。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管理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永嘉实际,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办法,出台实施细则,实行量化赋分。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考核各乡镇部门工作成绩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绿色GDP考核政绩,在政绩考核中不仅看经济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和环境指标,改变“重经济建设、轻生态建设”和“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等现象,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各乡镇各部门的中心工作。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监督参与机制。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建立起权力监督、行政监督、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开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整治、生态建设、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曝光典型环境违法行为。要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接受舆论监督。积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载体,广泛动员群众共同参与创建,使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中共永嘉县委书记)

作者:任玉明

上一篇:关于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下一篇: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