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约造句

2024-04-25

隐约造句(通用11篇)

篇1:隐约造句

隐约造句

1、意在言外的反义词是弦外之音、话里有话、隐约其辞。

2、这不过是一声震颤,隐隐约约,难以捉摸,无法形容。

3、不一会儿,云彩又驯善地变成了白色,有的散成一座座岛屿,上面隐隐约约似乎还辨认得出一些苍松古柏,也有的吹成细长条,好像半透明的银鱼,在蓝空里逍遥自在地飘浮着。

4、天色渐晚,我看到星星隐隐约约渐次闪烁的身影。

5、那隐隐约约的.声音从远山飘进了她的耳中。

6、外面送来锣鼓声,隐隐约约的,好像隔了一个世界。

7、我似乎隐隐约约地听到一阵令人烦恼的嘈杂声。

8、深夜里,我隐隐约约地听到村子的远处传来一阵阵悲哀的哭泣声。

9、从他的话中,我隐约感觉到有些暗藏杀机。

10、不知从哪儿隐隐约约飘来钢琴奏出的乐声。

11、这时风向转了过来,我才隐隐约约地听到有人在喊叫什么。

12、由于有雾,对面山上的亭子也是隐约可见,哪能看清有没有人。

13、听见隐约的呼救声,大家急忙向海滩跑去。

14、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远处的牛羊隐约可见。

15、洞里面隐隐约约透出蓝盈盈的光。

16、我隐隐约约地记得那是他说话的声音。

17、为了不得罪领导,他只得隐约其辞,没敢明确说出企业存在的问题。

18、傍晚,树林里隐隐约约传来美妙的歌声。

19、薄雾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个人影。

20、时间长了我隐隐约约记得一些小时候的事。

21、问他为什么昨天没有上课,他隐约其辞,不知所云,其中必有文章。

22、她可以听到钟的隐隐约约的滴答声。

23、当记者问到这次为什么败得这样惨时,教练隐约其辞,记者们很不满意。

24、我隐隐约约记得我的老家门前有一棵拴着秋千的大树。

25、看着这张照片,我隐隐约约记起了什么。

篇2:隐约造句

1、雪景中隐约露出一点红色,原来那是梅花开放了!

2、大雾弥漫,小明隐约看见前面有棵树。

3、我隐约看见那间废弃的屋子里飘出一个脚尖不着地的老人。

4、月亮靠地球这边的其他月面在地球反照光的照耀下,也都隐约可见。

5、再往远看,隐约看见十七拱桥。

6、咦,油菜花里怎么隐约冒出几个小脑袋。

7、在朦胧的月光下,四周虽然还相当阴暗,但周围的`景物依然隐约可见。

8、这月色,柔美得像湖水,隐约得像云雾。

9、微风吹来,隐约能闻到槐花淡淡的清香。

10、城堡和村庄在茂密的树林中隐约可见。

11、大雾弥漫,我隐约看见远处的山峦。

12、不知何时,远方隐约传来了天籁之音。

13、黑暗中我隐约看到繁星指引的前行的路。

篇3:隐约造句

一、激发想象, 让比喻句精彩起来

比喻句可以使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具体、生动起来, 因此, 课堂上, 我们常常让学生说比喻句, 以达到丰富学生语言之目的。但是低年级孩子由于受知识水平、认识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的限制, 学生脱口而出的往往是“月亮像香蕉”“太阳像个大火球”之类的句子。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教师要激发他们的想象, 让造句这一项重要训练, 为学生发展语言、培养表达能力起到真正的作用。

《小池塘》是一篇生动形象、想象力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课文通过六个比喻句写出池塘里水波、芦苇, 以及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的美, 促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师:小朋友们, 还有什么会倒映在池塘里?

生:柳条。

师:柳条倒映在池塘里, 会像什么呢?

生:像小姑娘的辫子。

生:像长长的头发。

师:很好!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

生:柳条倒映在池塘里, 像小姑娘的辫子。

生:柳条倒映在池塘里, 像长长的头发。

师:还有什么会倒映在池塘里, 像什么?

生:蜻蜓倒映在池塘里, 像一架小飞机。

生:燕子倒映在池塘里, 像一把黑色的剪刀。

师:黑色的剪刀美吗?

生:不美。

师:那还可以像什么?

生:燕子倒映在池塘里, 像一只快乐的风筝。

师:真棒!还有什么倒映在池塘里?

……

上述教学案例中, 教师在学生学完课文还未从小池塘那美丽的倒影里走出来, 就趁热打铁引导学生顺着课文继续想下去。因为在课文情境的引导下, 学生想象的大门打开了, 才能说出精彩的比喻句。再者, 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说话时出现的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 及时加以引导纠正, 学生才会越说越好。为什么很多老师在指导学生说比喻句时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想象, 语言贫乏?殊不知有几个孩子天生就会想象, 就能语出惊人?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在课堂上, 在平时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提高起来的。作为语文老师, 就应该抓住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 善于创设情境, 努力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条件, 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不知不觉地得到提升。

二、确定目标, 让模仿式造句不仅仅是模仿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牙牙学语都是从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开始的。所谓“其来有自”, 任何科学、艺术、技能、风格的发展和形成, 都有它最初的范本和源头, 没有模仿就没有学习。

《放小鸟》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姑妈送我一只小鸟, 绿色的羽毛, 黄色的嘴巴, 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 非常可爱。”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后, 让学生用“非常”模仿课文造句:

师:小朋友, 课文中的小鸟非常可爱, 你能用“非常”说一句话吗?

生:妹妹非常漂亮。

生:这朵花非常漂亮。

生:我家的小狗非常可爱。

师:嗯, 小朋友们说得都非常好, 老师也来说一句:今天, 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乖。

学生被老师表扬, 都很得意。

师:还有谁能来说?

……

学生说得很多, 热热闹闹很是精彩, 但这些看似精彩的造句都局限于“什么非常怎样”这样简单的句式。如果仅是这样造句就算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那学生的语言岂不是只会模仿课文语言, 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仅仅停留在模仿的层面。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 很多词语在句子的不同位置都具有不一样的作用, 句子表达效果也就不一样。作为教师, 应该明确让学生用课文中词语来造句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 要给学生创造一个从模仿开始, 而不仅仅是模仿的训练机会。这样, 学生的造句就不会只是依葫芦画瓢了。

用“非常”造句, 在这堂课中是比较有意义的。但如何让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之后, 真正学会运用语言?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课文语段的教学

很多时候学生用词说话是建立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进行的。课文中的小鸟非常可爱, 教师却没有引领学生体会小鸟的可爱在哪里?“非常”一词学生就体会不到它的意思, 自然不能深入人心, 说出来的句子干巴巴的。所以, 在让学生说话之前对文中写小鸟非常可爱的这句话要重点教学并指导朗读, 体会小鸟的可爱表现在哪里?或者说哪里让你觉得这只小鸟非常可爱。从而让学生注意到“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一闪一闪的眼睛”这些短语的作用, 就是因为小鸟有以上特征, 才让小作者觉得这只小鸟非常可爱。只有把这段话教透了, 一只活灵活现、可爱的小鸟才出现在了孩子们的眼前, 学生才能与文本产生共鸣, 真正走进文本, 为接下来的说话训练埋下伏笔。

2. 设计造句训练的梯度

学生的说话如果只是停留在一个填空式的, 较为简单的水平, 那么课堂就迫切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了。所以, 教师应设计好造句训练的梯度, 给学生一个提升语言表达的台阶, 让他们顺着这个台阶一步一步往上走。如当第一个孩子回答“妹妹非常漂亮”时, 教师就应该进一步追问:“妹妹非常漂亮, 是哪里让你觉得非常漂亮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一定会从妹妹的外貌特点来说, 将话说得更具体。接下来第二个、第三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时就不会只是简单地说“这朵花非常漂亮”“我家的小狗非常可爱”了。

3. 发散学生思维的广度

课文中的句子“非常”一词在句尾, 学生造句时很容易受到影响, 也都把“非常”放在句子的最后。所以, 教学时教师还要不时引导学生说说把“非常”放在前面的句式。教学时可以这样指导:当学生说出“妹妹那弯弯的眉毛下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 一个高挺的鼻子和一张小小的嘴巴, 非常漂亮”时, 教师可以及时引导:“这个句子还可以变换一下顺序来说吗?把‘非常漂亮’放在前面, ‘妹妹非常漂亮……’”从而让学生体会原来同样的句子还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 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有突破性的提高。

篇4:危机隐约出现(上)

然而,2006年8月15日,NASA宣布正式成立“搜寻录像带行动小组”,全力搜寻在戈达德航天中心神秘失踪的“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原始录像。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由于NASA准备启动新的登月计划,所以技术人员试图调阅当年的录像资料,结果却发现这些录像带不翼而飞。

人类首次登月的原始录像带丢失一事被媒体曝光后,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戈达德航天中心的纳夫茨格坚持认为,这些录像带并没有遗失,只是现在不知道具体被存放在什么地方。然而,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博物馆的负责人罗格·劳尼厄斯说,他和其他航天爱好者一样,都希望能尽快找到这些录像带,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能性并不大。他还呼吁NASA吸取教训,采取特别的安全措施保护这些数据和资料。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关不明飞行物的争论已经持续了54年。如果算上较早的奇异空中现象,那么这种争论将更加长。有很多关于不明飞行物的资料,包括录音带、录像带、照片、计算机的存储器和那些目击者以及参与者的记忆。这些资料中最易损坏的是那些目击者的记忆。

一旦某人逝去,记忆也将随之永远地失去。即使他活着,疾病或年龄也会不可避免地影响记忆的准确性。在这种情况下,对这些记忆进行更多的保护才能避免这种现象。由于死亡或者疾病,数不清的记忆已经遗失了,有限的情形中会保留一些资料。我们永远弄不清相当多的不明飞行物事件,这是因为缺乏完全明确的资料。同样的,因为这个原因,不明飞行物的秘密将会一直存在,不管它是不是一种外星交通工具。即便一艘真正的外星太空船飞过一座城市,在我们看到它时,时间会短暂到看起来可能像一颗恒星、流星、气球及其他。

我们已经注意到其他保存媒介的脆弱。照片,如果没有经过小心合理的处理,在长时间以后就会损坏。廉价的彩色胶卷如果在房间里面遭到阳光直射就会变白。你曾经看到过在一个房间中悬挂着的家庭照片失去它的明亮颜色吧?据说在1950年之前用硝酸银胶卷生产的电影有超过一半遭到了损坏,大约有80%的无声电影被永远地破坏了,剩余的那些只有一小部分或一些碎片还在保存。我们已经多次看到来自官方的有关不明飞行物的照片,其中,我知道只有两张来自美国空军的“蓝皮书”计划。其他照片呢?如果20世纪50年代的照片遭受到相同时期好莱坞电影胶卷的相同命运,我们可能已经损失了超过一半的照片。

录音带和录像带并不比照片更安全。磁带上的涂料在长时间之后会变得易碎,容易剥落。录像带的平均寿命是10年——只有10年!

越来越多的涉足不明飞行物的出版社开始利用因特网了,它是一个有力的工具。你可以在这里编写、检查和准备出版一些资讯,所有的工作能在你桌面上的电脑里完成;并且,资讯会被立即送到世界的所有角落,并且进行快速分发。一些问题可能在几分钟而不是几天或几个星期之内就通过电子邮件得到回答。

研究的过程已经被很大程度的简单化。在多年之前,当一个小的不明飞行物事件在某处爆发的时候,我必须花费一个周末,去一间大的图书馆进行查找,在这里花费很多时间。

现在,许多出版社在网上建立网站,发布新闻,世界上大量重要的新闻可以通过一些点击来获得。由于因特网,我在家里就能获得并打印某些文章。许多图书馆已经认识到这种情况,开始将计算机作为硬件储存物,这样可以节省储存空间和设备。

有人从这里察觉到某种危险了吗?下面,我将解释为什么会有危险。

用上述方法保存关于不明飞行物的资料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风险;然而,除非这些资料在因特网上有备份,否则在一眨眼间,仅仅是一次鼠标的点击,就可能永远地删除这些资料,计算机病毒能很容易地破坏电子资料,如果一个因特网服务器被破坏了,一些网站就会消失。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把一些资料打印出来的原因。因此,图书馆放弃原有的实体备份而换成电子计算机进行备份是一种令人不安的情形。

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正在继续处理着那些可以描述为“暂时”的资料。如何“暂时”取决于保存资料的那些媒介。

那么,用纸张怎么样?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勤勉的资料收集者可以平均照料资料40年-60年。当兴趣衰减或年龄增大的时候,那些宝贵的资料会发生什么?通常,那些对此不感兴趣的亲人们并不想负担这些大量的纸张,那么最快速的解决方法就是把它们丢到垃圾堆去,而公共工作部采取的就是这个方法!对于不明飞行物的资料来说,这种事情时常发生,而且比你想象得更多。曾经有人告诉我,在数年之前,他的妻子将他收集的资料全部扔掉了,因为他将太多时间花在了不明飞行物上。

另外,这些资料会被卖给商人,并且消失在私人的收集之内。一个例子是罗伯特·吉利欧,一位来自新罕布什尔州的不明飞行物研究者,他的资料主要是目击者的录音带。他差不多在10年内对这些录音带没有进行任何利用,只把很少一部分关于不明飞行物的研究资料捐献给公众学会或相关组织。所以,当某处有旧的关于不明飞行物的资料出现时,我们就会迅速前往那里以求妥善地安置这些资料。

理所当然,大学是安置这些资料的地方,但这个方法也有问题,因为只有不多的大学会接受关于不明飞行物的资料。在许多大学看来,这么做是轻浮和无聊的。俄亥俄州立大学是极少数愿意收集这些资料的大学之一,它为威廉·琼斯捐赠的资料建造了一个场所。

公众图书馆,或者说所有的图书馆,已经将它们架上的书籍保存到计算机里面,没有一本书会在图书馆中永远保留。书籍在使用时,会损耗、损坏或缺乏。书籍是昂贵的,它们耗费许多空间,通常只有最有用的那些书籍被图书馆保存。最大的图书馆是有较多的房间储存书籍,但是这些图书馆也会仔细地考虑空间的问题。许多图书馆只是保留目录,这表示如果你去一家图书馆要求一本不常见的书籍,会被告知在几天之内可以看到。这意味着我现在要跑两次,而以前只需要跑一次。

我们遇到了一个两难的困境:在安置不明飞行物资料的地方如此少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能看到这些包罗万象的资料?最近我去了世界上技术水平最好的大学之一——麻省理工大学,去调查在这里对不明飞行物这一神秘现象会有多少资料,结果主图书馆里仅仅在一个书架的底层有这种资料!

篇5:隐约其词的近义词和造句

2、他借分别时的机会,通过隐约其词的暗示对姑娘进行试探。

3、部长对失业问题隐约其词。

4、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篇6:隐约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隐约,汉语词汇。

拼音:yǐn yuē

指依稀;不明显。犹言潜藏。

见宋·曾巩《学舍记》:“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砻饭,芑苋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基本解释

不分明的样子。

宋.蘇轼.和陶止酒诗:「望道虽未济,隐约见津涘。」

薛仁贵征辽事略:「仰射笠子一箭,复起去,用连珠箭,笠子入青霄之内,隐约如寒星之象。」

意义深微而言词简略。

穷困不得志。

文选.曹丕.典论论文:「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近义词 朦拢 隐隐 模糊 隐晦 依稀 朦胧 恍惚 蒙胧

反义词 清晰 清楚 明显 分明

造句:

1、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远处的牛羊隐约可见。

2、雾气弥漫,远处的山峦隐约可见。

3、在一片缭绕的云雾当中,隐约可见一座被松林遮盖的古老建筑。

4、傍晚,树林里隐隐约约传来美妙的歌声。

5、听见隐约的呼救声,大家急忙向海滩跑去。

6、不知从哪儿隐隐约约飘来钢琴奏出的乐声。

7、薄雾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个人影。

8、时间长了我隐隐约约记得一些小时候的事。

9、洞里面隐隐约约透出蓝盈盈的光。

10、问他为什么昨天没有上课,他隐约其辞,不知所云,其中必有文章。

11、当记者问到这次为什么败得这样惨时,教练隐约其辞,记者们很不满意。

12、我隐隐约约地记得那是他说话的声音。

13、这时风向转了过来,我才隐隐约约地听到有人在喊叫什么。

14、天色渐晚,我看到星星隐隐约约渐次闪烁的身影。

15、那隐隐约约的声音从远山飘进了她的耳中。

16、为了不得罪领导,他只得隐约其辞,没敢明确说出企业存在的问题。

17、外面送来锣鼓声,隐隐约约的,好像隔了一个世界。

18、我似乎隐隐约约地听到一阵令人烦恼的嘈杂声。

19、意在言外的反义词是弦外之音、话里有话、隐约其辞。

20、由于有雾,对面山上的亭子也是隐约可见,哪能看清有没有人。

21、看着这张照片,我隐隐约约记起了什么。

21、造句网(在线造句词典)祝您造句快乐,天天进步!

22、我隐约听见楼下有人叫我。

23、从他的话中,我隐约感觉到有些暗藏杀机。

24、我隐隐约约记得我的老家门前有一棵拴着秋千的大树。

25、这不过是一声震颤,隐隐约约,难以捉摸,无法形容。

26、她可以听到钟的.隐隐约约的滴答声。

27、深夜里,我隐隐约约地听到村子的远处传来一阵阵悲哀的哭泣声。

28、不一会儿,云彩又驯善地变成了白色,有的散成一座座岛屿,上面隐隐约约似乎还辨认得出一些苍松古柏,也有的吹成细长条,好像半透明的银鱼,在蓝空里逍遥自在地飘浮着。

近义词造句:

1、这张照片已经模糊不清,无法辨认了。

2、远山的轮廓在雨雾地遮掩下显得有些模糊。

3、谦虚和虚伪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能模糊了它们的界限。

4、布告上面的字迹已经变得很模糊了。

5、这些古代的石刻,由于风雨的侵蚀,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

6、由于患了眼疾,所以这几天视力有点儿模糊。

7、由于时间久远,照片上的人物已经模糊了。

8、儿时的记忆有些模糊了,只有故乡的小河留给我的印象却依然深刻。

9、听了她的故事,我的眼睛模糊了。

10、山中的云雾模模糊糊的,看不太清楚。

11、今天起雾了,远处的风景都模模糊糊的。

12、模糊的平面色块和挥洒的用笔相得益彰,在滋润中产生宁静、谧的氛围。共3页:123下一页。

13、眼前,外面的光亮模模糊糊地照在这张片上。

14、未经证实的信息比比皆是,模糊了真相和谣言的边界。

15、纸上的字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16、在关键问题上,他总是含糊其辞,态度模糊,大家对此都有意见。

17、他心中无比激动,泪水模糊了双眼。

18、电话里他的声音模模糊糊。我什么都没听清。

19、在地震过后的疮痍满目里闪烁着两线模糊的希望。

反义词造句:

1、这篇文章文理通顺,逻辑清晰,非常优秀。

2、李明读课文不仅吐字清晰,而且声音洪亮。

3、黑夜中,身后越来越清晰的脚步声把李丽吓得魂飞魄散。

4、我清晰地记得这件事的每一个细节。

5、简历应该细清晰了地记录学习工作经历,才能帮你找到合适的工作。

6、我和爸爸牵着手走过去,沙滩上留下了两行清晰的脚印。

7、在显微镜下水中的各种微生物清晰地显现出来。

8、他朗读时,感情真挚,吐字清晰,大家禁不住为他鼓掌。

9、小丽朗读课文,发音标准,吐字清晰,真好听。

10、小明的作业字迹清晰,受到老师的表扬。

11、面料上的疵点在灯光下清晰地显露出来。

12、他的讲话条理清晰,论证有力,确实言之成理,颇令听众信服。

13、远去的步伐清晰可见,咫尺的幸福却好似天涯。

14、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

15、马老师的板书清晰而秀丽,令人赞不绝口。

16、我们清晰地听到远处传来的歌声。

17、孙老师讲课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深受学生欢迎。

18、玻璃窗,每清理一次,就给你一个清晰的世界。

19、颜色表里如一,色泽鲜艳,孔经清晰。

20、他这个人,能文能武,工作思路清晰,办事干净利索,是个难得的人才。

21、他的文章条理清晰,语言简练,绝无丝来线去之弊。

22、该书资料翔实,脉络清晰,评点文字也要言不烦。

23、常规的思考者喜欢清晰简明,他们讨厌模棱两可。

篇7:隐约造句

关键词:网络造句,流变规律,编码,解码

一、前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4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互联网不仅会改变世界, 而且还会改变世界变化的方式”。[1]“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空间里, 互联网的参与者较少受到社会身份的限制因而更具平等性, 具备形成公众的条件, 同时为网络参与者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言论自由度, 赋予了使用者更多的自助与控制权, 公共空间由此形成。”[2]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介的发展和完善, 网络传播的及时性、自主性和开放性日益增强, 网络造句应运而生。

本研究试图从解码-编码理论出发, 描述和分析网络造句的流变规律, 将选用新浪微博2010~2014年年度的十大热门句式作为分析样本, 并对其进行内容分析。本文既呈现描述性的内容, 也结合不同维度的比较, 回答如下问题:第一, 网络造句的类型比重分布情况。第二, 网络造句的内容取向特点及发展趋势。第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 网络造句呈现出的特点。

二、网络造句中的“解码”和“编码”

网络造句是指某一社会公共事件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后, 其中的主题词成为网民争相模仿的对象, 在网络上形成一股造句热, 在广大青少年中瞬间传播开来的网络文化现象。这是近年来在我国青少年网民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空前的、热烈的网络文化现象。

语言是社会的镜像, 是时代的印记。网络造句跟其他的媒体话语意义的生产和流通一样, 它们的生产存在“解码”和“编码”的过程。网络参与者在接收到关于某一社会公共事件的外部信息后, 再根据自己的三观、生活经验或知识框架对信息进行“解码”, 再将对该社会公共事件的态度和看法用网络造句表达出来并传播, 即“编码”。菲斯克曾说:“在网络的交互性媒体中, 中国网民的网络造句现象, 是带有浓厚的后现代特征的‘符号学暴动’”。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法, 样本抽取由检索和筛选两个阶段构成。首先对2010年~2014年间各年份的网络造句句式列出年度备选句式表。其次, 将备选句式表中的各备选项依次输入百度搜索栏进行检索, 以百度网页指数为标准, 筛选出年度前10名, 5年共选取50个样本。最后, 结合时间维度以网络造句的类型和内容取向特点为标准对样本进行编码,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做出描述性分析。

四、研究发现

(一) 网络造句的类型比重分布

根据网络造句的句式来源, 将网络造句划分为新闻事件类、网民自创类、文化娱乐类和方言衍化类四个指标。

通过研究发现, 网民自创类的网络造句占据了最大的比例 (22条, 44%) , 这表明我国网民的网络语言自创热情和创作能力很强。在Web2.0时代, 网络赋予了每一位互联网用户成为自媒体的权利。特别是自2009年8月, 微博出现后, 网络“流行体”的层出不穷引发了全民网络造句。网民在参与的过程中, 可以将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发泄出来, 或者抒发一下自己对社会、家庭和他人的感慨。网络作为一种公共领域, 它必然会存在群体压力。所以, 网络造句就极易引起网友的群体跟风, 出现“病毒式”的跟风传播。

而文化娱乐类的网络造句比重位居第二 (18条, 36%) , 究其原因是近年来我国的影视剧题材、类型呈现同质化。很多影视作品和广告的台词是借用或者直接引用网络造句的句式。通过这些影视作品, 将这些句式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了, 使用的人数和频次不断增加。

(二) 网络造句的娱乐化倾向

依据网络造句的内容取向的特点分为:针砭时弊、情感宣泄、纯粹娱乐这三个指标。

从这5年的对比情况表中可以看出, 针砭时弊的网络句式比重在逐年下降, 而纯粹娱乐的网络句式比重在不断上升。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部分精英网友逐渐放弃了用当前流行的网络句式对现在的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反思, 以及对当权者的监督;另一方面, 纯粹娱乐的网络造句句式填补了网民极度无聊和空虚生活状态。这类句式继承了电影台词的“无厘头”特点, 集夸张、戏说、讽刺等技巧于一体, 既可以调侃自己也可以调侃别人, 充当了生活的“调味剂”。网络造句多采用的是调侃语气、玩世不恭的态度, 体现出了广大网友在对社会现实不满但又无能为力的时候, 只借网络造句来抒发心中的愤懑。

从表1可以看出, 纯粹娱乐占据了最大的比重 (20条, 40%) , 这就说明了与现实生活零相关的纯粹娱乐网络造句更易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和跟风。纯粹娱乐是不关心、不隐射任何现实事件和人的, 这类网络造句更加倾向于娱乐, 甚至可以说是向“娱乐至死”的目标上奔的。这种现象正好契合了社会学家拉什指出的“文化形态转变的内在逻辑, 即从‘理性指导’的现实原则, 向感性转变的‘快乐原则’的转变。在当下消费主义语境中, 崇高的、严肃的语境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人们更习惯于以调侃的、游戏的心态面对生活, 甚至是生活中的非常严肃事情和话题。”[3]有了这种娱乐化的需求, 网络造句娱乐化的供求会源源不断, 某种程度上为网络造句娱乐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长足发展的契机。

(三) 网络造句的流行周期短

网络造句总是逃不过“诞生-跟风-引起注意-失去生命力-产生新的网络句式”这个模式。前一刻还在广泛传播的句式会很快被其他新的句式取代, 迅速更新的微博内容使人们注意一件事情的精力很难持久, 有限注意力被接踵而来的信息碎片不断割裂。新生的网络句式不断地进入网民的视野里, 旧的网络句式会被很快的遗忘。

五、结语

“自2003年来,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媒体作为相对开放的公共平台, 在社会谏言、行政监督和舆论推动方面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4]现阶段的网络造句已经成为网民表达自己意愿的一个主要出口, 也是网民寻求心理释放的办法。从研究结果来看, 现在的网络造句更趋向娱乐化, 失去了最初的社会谏言、行政监督和舆论推动方面的意义。网络造句作为一种新型的表达方式, 它的发展特别需要主流媒体的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

[1]L.Grossman.You-Yes, You-Are TIME’s Person of theY ear[DB/OL].http://www, 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 9171, 157081000.html#ixzzlg WG0CHd A.2013-11-20.

[2]张萍.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及其影响[J].中国城市经济, 2012 (3) :439-440.

[3]李迅.ABB式网络流行语的语用修辞特征[J].新闻爱好者, 2011 (8) :30-31.

篇8:危机隐约出现(下)

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来避免这个问题?首先,对存储手段来说,可以做许多事情来延长那些媒介的寿命。在任何情况下,媒介所处的环境不应该是潮湿的,例如没有密封的地窖或阁楼。当有热量的时候,如果没有密封,地窖里面就会发霉。这对于所有媒介,如录音带、纸或橡胶来说都不利。

录像带:它具有平均10年的寿命,如果有特殊保存手段的话,寿命会延长,所以录像带一定要在新带上面复制以保存长久。这样做的唯一缺点是,会造成少量的信号质量损失。更好的方法是复制成为DVD(数字化视频光盘),它能够保存多种格式,比录音带的VHS和Beta方法保存的格式多。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的家庭录像机距今已经超过30年,那时的录像带存在着老化问题!

录音带:寿命比录像带更长。在二三十年之后,应该转录为新录音带(也存在少量信号质量的损失),或转化成为听写文本的形式。由于使用听写文本会使配音失去,而声调的高低和发言者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唯一的补救的方法是将这种情绪作为注释。但除非听取了原来的录音带,否则对发言者的主观意见总是不确定的。听写文本必须是正确的,但是听写员能够确定做到这点吗?我计划做一个“听写检测”,在听写进行的时候,由一个独立的委员会来检查听写文本的准确性。如果要使不明飞行物学被科学家或历史学家所重视,必须制定这样的检查方法以保证严谨。听写文本的好处是研究起来较为容易,在录音带上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在听写文本上面做出标记,这样研究起来就更有效率。更好的保存媒介将是CD(压缩光盘),CD有很长的寿命,而且比脆弱的音带更加耐用。

照片:现在,照片可以被扫描并且保存在计算机里面,然后复制给其他人,也可以打印在纸张上,而且有多种出版方法。它们可以用以前不能采用的方法来处理,这就需要仔细检查。现代技术可以用无法察觉的方式来改变照片的细节,新技术总是潜伏着危险,它和已有的技术总有不兼容的地方。在几年前,就有这方面的重大事例:NASA从1960年以来保存的一些照片和录音带,因为计算机储藏技术发展太快而不能读取。后来NASA费了很多力气才找到一些散碎的零件来组成老式机器,才读取出这些资料。

纸:我们都熟悉保存纸张的基本方法:不要储存在炉子旁边,使它们远离潮湿,保存在无酸的环境中等等。在保存不明飞行物资料时,有一些不那么众所周知但非常有用的办法。漫画工业已经认识到对封面进行塑封以保护书本,这也可以在保存不明飞行物资料的时候采用,但比较少见。一些不明飞行物的期刊印刷质量不好,它的纸张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变色。将纸张装袋可以把这种损失降到最低,印刷质量好的资料保存的时间也会更长。那些古老钉装出版的资料,要将钉子拔出,把纸张立刻分开以避免生锈,并放置在档案袋里面。钉子不但会造成锈蚀,还会在钉的位置造成撕裂。

剪报是另外一个问题。大多数的报社并不会印刷旧的报纸。对于旧剪报来说,潮湿会造成损坏,日照也会使纸张变成褐色。搜集者对剪报进行分类、绑扎、标示时,在外面的带子由于干燥而变质,也会对剪报的表面接触部分造成损坏,甚至不能采用影印的方式来补救这种损坏。许多档案采用影印的方式来保存文件,原始文件在复制以后就被丢弃了。我已经多次发现这种由于带子变质而造成的文件的损坏。许多标签遗失或错乱了,这样我必须猜测文件的分类。我有一个8厘米大小的收集,我叫做“未知的坟墓”,装满了这种不能识别来源或时问的剪报。

解决的方法是对这些需要长期保存的旧的剪报投入一些资金。剪报应该用中性胶水(绝对要避免橡胶粘贴剂)贴在无酸的白纸上面,剪报的标签也应该同样处理。贴好以后,把剪报放在保护袋里面,这样即使长时间后标签脱离剪报,也会停留在保护袋里面,而不会丢失或损坏。

对于发黄和质量差的影印的剪报,也有解救的方法:用高质量的扫描仪、打印机和打印纸可以将剪报重新保存。那些照片也可以这样处理,然后你就可以把那个已经损坏的原始文件丢弃了。

过去对于特殊资料,影印是得到副本的唯一办法。但这种方法的质量不好,这是由于原件本身的质量就不好,然后导致光学复制的质量更差。我在扫描的时候,将软件设置里面的浓度提高,效果会比原件好很多,就像在原件上加重了颜色一样。缺点是打印机墨水是水溶性的,不能在打印件上洒液体。保护袋会防止大多数意外事件的发生。不过,你在看资料的时候,无论如何不应该喝咖啡,你总不会希望你的后裔在看资料的时候笑话你粗心留下的咖啡渍吧?

其次,关于储藏资料的方式。就像已经说明的那样,对不明飞行物的资料长期储藏是一件难事。资料是海量的,这些资料之间有很多区别,并且这个社会对不明飞行物并不重视。

可以考虑如下的一些方法:给学院和大学寄信,并分辨出那些既对这些不明飞行物材料感兴趣又愿意接收并储藏它们的学校。这些信应该由团体署名而不是以个人的名义。事实上,储藏这些资料肯定会受到社会的轻视。我们知道这些资料中相当多的部分是很有价值的,但社会不了解这点。一些不明飞行物可能是陨石,如果科学家知道何时何地发现这些陨石的话,陨石的矿物也许能够利用。即使资料被成功储藏了,它们还是被隔离在公众之外。对于一个圣迭哥人来说,到哈佛不明飞行物资料库查资料会相当昂贵。不明飞行物的资料(录音带、信件、政府文件)很容易损坏,应该把它们扫描并复制,并分发到各地的储藏中心。如果最初的资料损坏了,它仍然保存在计算机光盘或缩影胶片上。目前,我有214册关于不明飞行物资料的收集,其中有一些副本在其他研究者的手中,但大部分没有副本。如果房子失火了,资料就永久地失去了。

挽救和储藏这些资料方面的资金相当少,经济拮据的研究员已经花费了他们的每一分钱。不幸的是,这对于解救这些即将消失的重要资料是远远不够的。

危险比你读到的以上叙述还要大,我们再来看看以下事例:

《纽约世界论坛报》在1967年停刊了。它的资料室中有关于三份报纸的256个三斗橱和500个储藏盒的资料。这些资料捐赠给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并在地下军火库里得到了良好的储存。后来,资料被运送到堪萨斯城附近,随即保存在一个永久的储藏室里面。自从这个储藏室建立以后,对于查阅者就要收取高额的费用(包括监督者本身),收费制度相当严格。在1982年3月,一个学校历史委员会的教授认定这些资料是没有价值的,并且决定销毁这些资料。

南卡罗莱纳大学的新闻学院知道了这件事,随即要求接收这些资料,这些资料转移过来了。

然而,当对这些资料的价值做出很高的评价之后,他们决定将资料转换成缩影胶片。赫斯特公司提供这方面的技术,并且很快完成了缩影胶片。然后,那些原始资料就被销毁了!

一旦捐赠物进行了转移,它就变成了某些机构或个人的财产。它可能被确定为无用的资料,并被合法地丢弃到垃圾场或烧掉。在任何人对这些资料感兴趣之前,这种破坏都能够发生。

如果这三种纽约的报纸的资料是不可挽救的(对这两个大学来说),那我们对这些捐赠的不明飞行物资料能够期待什么?当资料进入大学后,就可能开始了它们的死亡倒计时。对不明飞行物研究员来说是无价之宝的那些资料,在其他人眼里则是一堆堆的废纸,浪费了储存空间和宝贵的经费。这些资料到底有多少价值?把它们卖到这个充满怀疑的外界后就知道了。这可能是不明飞行物资料生存的关键。

篇9:造句

这其中,蔡小春把手举得最高,嘴里还一直喊:“李老师,我会;李老师,我会。”

蔡小春是上学期从农村转过来的一个男生,他上学穿着名牌鞋,背着名牌包。他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嗓门很大,但很少能答对,各科的考试成绩也一直拖全班的后腿。

李老师一直认为蔡小春是暴发户家的富二代,有些看不惯他的行为习惯。但此刻,李老师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便点名叫他:“蔡小春,你来造一个句子。”

蔡小春兴奋地站起来,大声回答道:“哥哥白天好像爸爸,晚上好像妈妈。”顿时,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李老师被气得胸脯一鼓一鼓的。

下课后,李老师直接找到校长,反映了蔡小春破坏课堂纪律的情况,要求把他调到其他班去。校长答应先调查一下。

一想到可以把蔡小春调走,李老师心里轻松了许多。

这天放学后,李老师骑着电动车经过一个正在施工的大楼,她看到在大楼旁边有一个身影,特别像蔡小春。

李老师好奇地走过去一看,果然是蔡小春,他趴在一块水泥板上写作业。

李老师走上前,问道:“蔡小春,你为什么不回家?”蔡小春指着楼上说:“我哥在楼上干活儿,等会儿我和他一起回家。”李老师疑惑地问:“你哥是农民工?”蔡小春自豪地说:“他是建筑工,他在这个城市建过好多大楼,他挣钱让我上城里的学校,穿最好的衣服。”

李老师问:“你的爸爸妈妈呢?”蔡小春满不在乎地回答:“早就死了,我没见过。”

李老师顿时心堵了、眼涩了,她赶忙对蔡小春说:“老师有事先走了,你要听你哥的话,好好写作业啊。”

晚上,李老师和老公一起看电视,可怎么都看不下去,她坐不住了,要求老公跟她一起去看一个学生。李老师手头有学生的住址,他们根据地址找到了蔡小春哥俩租住的小平房。

一间小平房,窗户少了一块玻璃,从外向里看,蔡小春抱着一台收音机在听,他的哥哥,一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正在洗衣服。

看着这场景,李老师耳边突然响起蔡小春在课上的造句:哥哥白天好像爸爸,晚上好像妈妈。

李老师实在控制不住情绪,拽着老公跑到一边,然后在老公的怀里哭了起来。

哭完了,李老师哽咽着说:“老公,那个孩子在课堂上用好像造句,他说哥哥白天好像爸爸,晚上好像妈妈。我不了解情况,就批评他破坏课堂纪律……”

篇10:隐约的灯盏(组诗)

它们交织在里斯本城西错落的

一隅。像岛屿整齐地下沉

一个秋天古老地飘浮于此 在葡萄牙

最西端:欧亚大陆发酵的阳光里

到处翻滚着波浪的影子

低语者 在狭窄石路贯穿的麦克风里

隐秘打开甬道。时光飞逝

每一种建筑都有四种表情

曼努埃尔。巴洛克

文艺复兴的耳朵。摩尔的脸

它们储存的时间叠加在一起

相互压缩。渗透。谁都可以在任意一座

雕像的眼神中打量:来历分明的岁月

斑驳的路面和墙

都有一架通往历史的桥

而心跳 在恢弘的遥远中始终新鲜靠拢

拜伦说:“灿烂的伊甸园。”

而我在散落的屋檐下

品味与诗歌相邻的露天咖啡

以及天空下尚未出生或命名的星光

罗卡角

往西。往西。欧亚大陆

最西的一个点

临界的角:旅行者把所有道路

折叠在脚印里。航海者从这里扬帆启航

两种形式的两种波浪

灯塔伫立山崖 它要照耀的

除了涌动的浪涛 还有流浪的云彩

一个巨大的十字架 在另一座山巅站立

像神灵之脸俯首大西洋 它似乎

已清除一切障碍

史上的波浪和今生的波浪挽在一起

“陆至于此 海始于斯”诗人卡蒙斯

以雕刻的手法写在纪念碑上

一种叫海莲花的植物 在被关闭的时光里

航行。它的海水焕发词语的味道

贝伦塔

迅速的回声。它们归拢在一册

古老的海水里

典雅华丽的装束。大航海时代

里奥二世防御的另一具身体

匍匐的海 把一颗巨大的心脏

匍匐于内。眼睛向外瞄准

每一滴攥出盐的水 蠢蠢欲动

有膨胀的欲望

占领。吞噬。锋利的牙

远不是葡萄做的

在离海面最近的窗口。犯人

被关押在底层

他们是任何时代最可怕的飓风

档案中金黄的钟声

黄金塔。八百年的一座钟

指针向内行走。穆瓦希德王朝

抖下的一件披风

一块砖塔代表一个方位

十二个等边规划的云彩

仍在飘浮的时代里飘浮波浪

古老的方向 吹动风

史册翻卷塔顶上移动的眺望

浪花捧着珍宝的船队

从美洲归来。航海史。航海帝国

防御卡斯蒂利亚舰队的铁链

从塔底的水幕中神奇拉开

封闭河道 如同合上一本书

海军博物馆模型现场

模型了人物和事件。在夜晚

星光和灯光流泻下来

发出档案中金黄的钟声

现代主义的脸

巴塞罗那。欧洲之花

我走过的景物都驻扎在古老的

遗址中。世界上人群

最稠密之地。似乎世界最爱的

也在这里。中世纪

在城墙与砖石处回眸

现代主义的脸。新城有旧式的回忆

旧时光在新唱机上唱沉默之声

博物馆与博物馆耳语

神秘深渊。它们挟卷漫长的灰尘

留下星群 把天空带走

蒙特塞拉特山脉

把山峰磨成针尖。它恍如

老城区遗址中哥特式建筑艺术的

另一种表达。一个名叫高迪的人

他是这个城市最高的峰峦

他的抽象 让现实无限接近永恒

西班牙广场

在西班牙 我看到的广场

都是西班牙广场

甚至 不在西班牙

在西班牙的国家地理之外

我看到的西班牙广场也叫西班牙广场

西班牙广场 每个广场

都是西班牙的。美丽的西班牙女郎

在《西班牙女郎》的旋律中舞蹈

最好的地方是西班牙广场

西班牙斗牛士在《西班牙斗牛士》节奏里

亮相 最好是在西班牙广场

石榴和康乃馨是西班牙国花

如果它们出现在西班牙广场 携带的

肯定不仅仅是一个国度的河山

还有史册中抽象的人

隐藏在花瓣内心概念的脸庞

塞万提斯

那个坐在高处 在阴影中隐藏的人

在虚与实中间。雕塑的身体

心跳仍在雀跃。16世纪的天空降下来

现实主义的阳光 在他的膝盖上

揭示广阔的生活原野

他的目光 铺开一本小说里文字的影像

是的 作品中的人

他们以固定的形式行走于虚无与缥缈

铜铁的脚印 携带黑暗和腐朽

仿佛永在回忆的

册页之中。广场是阅读触摸的方式

当时代需要骑士

我们读到他。或者他们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的另一个自己

在对应社会中诸多面庞中的一个

众多的这一个 代表复数

比喻和象征都在这里。雕塑打开始终

托莱多古城

肺叶。心脏。西班牙语和方言

任何在街头走过的西班牙人

我都能在时间的破碎中

读出空间的烙印 每个时代

带走了自己的音符 把乐器留下

悬崖之上的帝国

每条小巷 有着中世纪的时光在漫步

圣马丁桥从十三世纪蜿蜒而来

大教堂用十七吨的钟声

召集几百年不同宗教的黎明

荟萃在一起

塔霍河穿过尘埃把欲望带走

几千年 它在环绕中

学会用陡峭的手掌

梳理波浪

篇11:创设情境训练造句

在进行造句训练时, 时常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当一位学生思考发言, 其他人便不假思索地模仿, 依葫芦画瓢。怎样才能打破这个现象, 智慧地引领学生多角度思维呢?笔者认为, 在造句训练中, 必须要善于创设情境, 真正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 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使学生在主动造句的过程中“求境、求情、求异”, 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一、求境

求境, 即指句子要写具体, 指导学生造出来的句子要有前因后果, 句子反映的内容要具有情境性, 具有时空氛围。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 在适宜的情境之下, 学生会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 置身于情境之中, 造句的欲望被激发了, 那些情节生动的句子便会脱口而出, 大大减轻了学生造句的难处, 比空坐在位子上冥思苦想要好得多。教学用“参加”一词造句时, 我创设了以下情境:讲台前端放着几张凳子, 讲台上放一只蛋糕, 几盘菜, 并播放轻音乐, 让学生置身于生日晚会的情境中, 展开想象的翅膀, 设想“谁会来参加, 结果又怎样?”结果学生造出了很多让人满意的句子。例如, “姐姐会拿着礼物来参加我的生日晚会, 真是太好了!”“叮咚, 阿姨来参加我的生日晚会啦!”……接着, 我又出示:“ (什么时候) , 谁参加了 (什么活动) , (结果或心情怎样) ?”创造一种语言氛围, 给出一种句式, 让学生回忆哪天自己参加了什么活动, 心情或结果怎样?学生的思维一下由“生日晚会”转到了长长的记忆中, 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闪耀, 造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佳句。学生在这样活泼有趣的课堂中切切实实地掌握了“参加”这个词的造句方法, 这样的训练是有效的。

二、求情

求情, 是指造句要有真情实感。出自真心的有感而发, 情感真切, 让人回味无穷。教学“意外”一词的造句时, 理解词义后, 学生造句:我的小狗不幸发生了意外。从语言上来讲, 句子已经完整, 具体了, 但没有情感的参与, 句子太淡而无味了。此时, 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 敏锐作出追问:“你感受如何?”“我感到很伤心。”学生马上回答。“请你连起来说, 好吗?”学生马上自信地说:“我的小狗不幸发生了意外, 我感到很伤心。”“对, 造句就得这样, 加上适当的心情感受, 使句子情真意切, 感人肺腑。”我适时给予点拨, 学生也在我的鼓励下, 结合自身感受, 纷纷造句。如“奶奶去年意外地去世了, 我们全家人伤心欲绝!”“姐姐意外地考取了北京大学, 她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三、求异

上一篇:小牛顿科学馆下一篇: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竞职演说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