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

2024-05-01

人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精选8篇)

篇1:人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

谋道初中 陈羿霖

课题名称:异域采风

学科:思想品德

年级:八年级

单元章节名称: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

总课时数:1

教学分析

本框节主要是讲由于经济、科技和文化水平的不同,更由于地域和历史发展的差异,不同国家的家庭文化往往有较大的差异。课文从家庭观念、姓名、养老方式、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方式等几个方面来颉取,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便于学生来比较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进而提高对本国优秀家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方部分家庭文化,比较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能力和比较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庭文化的认同,增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从比较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中来提高学生对我国优秀家文化的认同

教学难点

从比较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中来提高学生对我国优秀家文化的认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家是我们成长的根据地,我们中国人具有悠久而独特的家庭文化。通过对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到我们中国家庭传统的家庭文化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重视家庭教育、讲究家庭秩序、传统的姓名文化、传统佳节文化)我们的家庭文化是这样,那么,国外的家庭文化和我们是一样的吗? 新课讲授

一、阅读书本30页 新闻剪报 新概念:核心家庭(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单身家庭(一个人的家庭)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或者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祖孙三代组成的家庭)丁克家庭(一对夫妻没有孩子的家庭)

二、中国与美国的家庭观念有什么区别?

中国:习惯于传统的大家庭,三世同堂、四世同堂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家庭模式 美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选择独立生活

三、除此之外,中国人的姓名也蕴含了家庭文化,那么外国人的呢?“说名道姓”——你从东西方的姓名中看到了哪些不同? 1.中国人强调家族;外国人强调个人 2.中国人强调辈分;外国人强调平等

3.中国人强调男尊女卑;外国人倡导男女平等

四、阅读新闻链接 分组讨论 找出东西方养老方式有什么不同和优缺点?

方式 优 点 缺 点

中国人:反哺式 增进亲子感情 子女负担重

发扬传统美德 某些老年人得不到保障

外国人:接力式 减轻子女负担 某些老年人晚年生活孤单

老年人生活更有保障

五、活动:中外日常家庭生活问题的处理方式对比 略

六、为什么中外家庭文化会存在差异?

由于经济、科技和文化水平的不同,更由于地域和历史发展的差异,在不同的国家,家庭文化往往有较大的差别。课堂小结

根据我们本节学习了解的西方家庭文化内容,说一说西方家庭文化中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哪些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照搬或盲目引进?

板书设计

异域采风

1、西方人的家庭观念

2、西方人姓名文化

3、西方的养老方式

4、西方人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方式

篇2:人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

谭山镇初级中学 张才杰

题:不要侵犯我的隐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公民的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受法律明确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受到侵害时的自护方法和法律手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形成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和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形成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和观念。

教学难点: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设置情境)一个很熟悉的话题:中国人见面一般喜欢问些什么?而老外呢?

设问:从中国人和外国人不同的见面问候话中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中国人特别喜欢关注别人的私事。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相互关注也是正常的,但这里有个“度”的问题,如果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会涉及到一个法律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不要侵犯我的隐私。老师板书课题—不要侵犯我的隐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了解的常识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保护个人隐私。

【案例导学 解读新知】 第一板块:感悟隐私

[案例一](多媒体展示图片)并阅读教材54页《李黎的日记》。

[案例二](多媒体展示图片)某女大学生求职时,被询问:你多大了?你有男朋友吗?你谈过几次恋爱?

[案例三](你来当法官)警方对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线索。李某认为这是他个人隐私权,警方不该这么做。

设问:1.从这三个案例中,你感悟到什么是隐私?隐私包括哪些内容?

2.公安机关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3.有人说,隐私就是个人不光彩的事情。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多媒体展示图片)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宜公开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私事,尊重个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法定义务。个人隐私指的是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犯隐私权行为。

提醒同学们要注意个人隐私权的三个关键点。

设计意图:以案例形式出现,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作为课程资源,体会个人隐私的泄露对个人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加深学生对个人隐私权的理解,以增强学生法律知识的运用的能力。

第二板块:保护隐私

【新闻调查 理性思考】

透过短片来思考:(多媒体播放“新闻调查”--谁动了我的隐私)

设问:你觉得要不要保护个人隐私?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得出保护个人隐私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呈现案例,使学生融入案例的情节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尊重个人隐私权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

【日记保卫战 漫画赏析】

(经验交流:大家一起来剖析)(多媒体展示)

设问:请同学们就自己的实际还有哪些办法保护自己的隐私?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首先就有隐私意识,从自身做好,保管好自己的信件、日记等含有个人隐私的物品。其次要有法制观念,知道什么是侵犯自己隐私权的行为。第三、不向他人,包括自己的好同学、好朋友讲述自己的个人及家庭的隐私。第四、当发现有人披露、宣扬自己的隐私、损害自己名誉的行为时,应当于以制止,并且及时将情况告诉家长,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或赔偿损失。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赏析,引导学生融入情节,分析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理解。

[角色扮演 换位思考]

让一组扮演孩子,一组扮演父母,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通过换位思考来合理的解决孩子的隐私权和父母的监护权之间的矛盾。提醒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当这个矛盾激化是,究竟该如何处理?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会让学生悉心考虑,最终落脚到依法维权方面来,这就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懂得维权的重要方法是法律。

老师点拨:

1、父母对未成年人有监护的权利和义务。(1)作为子女:应主动多与父母沟通交流,以便让父母及时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而不能用未成年人的隐私全来抗拒、架空父母的监护权。(2)作为父母:为了不违反法律规定同时又能及时了解未成年人子女的情况,一方面应注意培养未成年子女独立人格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尽量以平等的身份多与子女交流,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信任,愿意说出自己心中的秘密。

2、学生知道了要运用法律,但并非法律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最佳方法,所以老是针对实际给学生教几种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子女父母之间的有关侵犯隐私权的违法行为,这些方法实际可行,具有实效,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具体方法:当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1)可主动与父母等沟通交流,礼貌的告诉他们这是自己的秘密(隐私权),希望他们尊重自己的这一权利,并告诉他们未经本人允许擅自窥探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2)若不听劝说,也可以向有关部门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等寻求帮助;(3)若确实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

老师质疑:我们的隐私权是受什么保护?依据有哪些? 让生阅读课本第57页“法律文库”,教师指出:隐私权 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同样受法律保护。探讨:你认为分数属于隐私吗?为什么?

教师点拨:分数属于隐私。因为分数是学生的个人信息,而个人信息、个人活动、个人领域又是隐私的内容,即不愿为人所知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让生阅读课本第58页“观点链接”后交流:你比较赞成哪种观点?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处理分数问题?

老师点拨:比较赞成乙、丙、丁、戊的说法。不给学生按分数排队,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艺术,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对他们自尊心的保护。学生的分数,已和信件、日记一样,成为学生的一项隐私受到了相应的法律保护,这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有好处,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其健康成长,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学校不公开公布学生考试的成绩和排名,这应当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学校或老师一公布成绩排名就算是违法行为,这样的处罚似乎一时间还难以让人接受。

思维拓展:哪些行为是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教师点拨:构成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A、监视:即非法对他人的行踪、住宅、居所等进行监听、监视,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例如,在他人居住的房间内安装监视器等。B、偷窃、私自开拆他人信件或日记。C、私闯民宅。D、公开披露或宣扬他人隐私。包括擅自或宣扬他人的疾病史、生理缺陷、婚姻生活等私密。

通过提问,“你的隐私被侵犯时的内心感受如何?”进入 第三板块:尊重隐私

为突破这一难点,达到课堂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特设计了一下环节。

【校园剧场 情感体验】

展示一个发生在校园里侵犯隐私权的案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隐私权?这样就回到了本框教学内容《不要侵犯我的隐私》出现的原因,然后启发学生反思: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金律,反思自己必须尊重被人的隐私,这是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道德品质的生成过程。

【当堂训练 课外拔高】

1、当堂训练题:(客观题训练)

大型情景喜剧《家有儿女Ⅰ》第九集《藏不住的秘密》:夏雪突然的反常表现,让父亲东海十分担心,情急之下想出“收买”刘星跟踪夏雪的主意。行动诡秘的刘星又引起了母亲刘梅的注意,她也“收买”了夏雨来跟踪刘星。各种消息开始源源不断传到了东海和刘梅的耳朵里。于是夫妻两人分别找夏雪和刘星谈了话,两个孩子发现自己被跟踪了,心里十分难过。尴尬的气氛怪异的关系终于让夏雪无法忍受,向大家坦白了自己的秘密„„据此完成1——4题 1)、父母派人跟踪夏雪和刘星,分别侵犯了他们的 A、名誉权 B、生命健康权 C、隐私权 D、人身自由权 2)、面对夏雪和刘星的反常表现,父亲夏东海和母亲刘梅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在他们的意见中,你认为正确的是①应该允许孩子们有一定的自己的相对独立的空间,这是他们成长的需要②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有权知道孩子的一切想法与行动③孩子也有自己的合法权利,对他们的任何行动都不要过问,一切听之任之④父母可以在信任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愉快的交流,及时了解孩子们的一些想法和行动,便于教育孩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面对夏雪和刘星的反常表现,母亲刘梅最担心的是夏雪,她害怕夏雪受骗,遇到坏人,受到伤害。由此可见,一些父母不择手段去了解孩子的“秘密”,根本原因是

A、出于对孩子成长过程的特殊关爱 B、想时时监控自己的子女 C、对孩子们心中的秘密有一种好奇 D、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

4)、当夏雪发现自己被父母委派自己的弟弟跟踪时,你认为她应该立即采取的最好的做法是①拨打110,及时报警②主动找父母交谈,与父母沟通,消除父母不必要的担忧③行动更加隐秘,不要让父母察觉自己的任何行踪④向法院起诉,控告自己的父母的侵权行为,并要求给与精神赔偿⑤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父母的思想工作,要父母尊重自己正当的隐私权⑥写信向新闻媒体反应,要求新闻媒体对父母的侵权行为予以曝光 A、①⑥ B、②⑤ C、③④ D、①④

2、[2011年十堰市中考真题回放](主观试题)

17.(共8分)赏析下列图片,结合教材和社会现实,回答下列问题。

(1)谈谈你对“科技是把双刃剑”的理解。(4分)(2)从法律角度评价两幅图片中“网民”的行为。(4分)

3、[课外拔高] 学有余力的同学成立兴趣小组,进行有关隐私权的问卷调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写一篇简单的关于个人隐私权的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设计练习,拔高和减负兼顾,让学生课堂延伸,巩固提高,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程以知导行的最终目的。

[板书设计]

不要侵犯我的隐私

一、感悟隐私

二、保护隐私

三、尊重隐私

【赠言总结 明理践行】

学完本课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学习本课后的感受,可以是自己的寄语、心愿、赠言和希望等等。老师用赠言的方式做小结,如用“维护自己的隐私,尊重被人的隐私,这是你我的权利和义务。”

篇3:人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

一、标题与正文的内容不符

1.教材封面内页的内容很明显是“八荣八耻”, 但是标题却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众所周知, “八荣八耻”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来的, 是新时期对我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新概括和阐释。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可以认为“八荣八耻”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同一层次的概念, 这是一种误读。其实, 从外延和内涵两个角度来看,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外延更广泛, 内涵更为深刻, 而“八荣八耻”只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和集中体现, 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我们可以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或者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但我们不能说树立“八荣八耻”, 因此, 在实际的书面表述中我们要注意“八荣八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两者是有区别的。

因此, 教材在此处的标题概括得不够严谨, 扩大了正文的内容。建议改为“八荣八耻”或“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 笔者还查阅了正在使用的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下两册的思想品德教材, 每册封面内页的内容均为八荣八耻的内容, 这种雷同的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以, 建议教材在修订的时候考虑在不同年级的教材封面内页设置不同的材料, 以避免同一内容的简单重复, 因为这才是真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内容进思想政治课教材的体现。

2.教材第35页“相关链接”给出了一张图表, 标题是:青春期“生长高峰”图。尽管编者的本意我们教师能够理解, 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图上所反映出来的“青春发育期”所对应的曲线, 说明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将发生显著的变化, 这一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但问题是图片中的生长高峰仅仅反映在“青春期”这一独一无二的阶段吗?不是的。观察图片我们不难发现, 在青春期之前, 还有胎儿期向婴、幼儿期转变这一峰值明显更高的阶段。另外, 该图表反映的是人从胎儿期到壮老年期的全过程, 其中既有高峰时期也有低峰时期, 因此, 将此图标题拟定为青春期“生长高峰”图显然有点主观主义, 从而造成顾此失彼, 以偏概全。

因此, 笔者认为, 此标题的错误在于编者从主观角度出发, 人为缩小了图片展示给我们的信息, 与事实不符, 对学生将来分析图表类的试题有不良的影响。因为在图表的上方和下方有对青春期的相关文字表述, 已经足以引起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所以没有必要非在图表的标题上加上“青春期”字样, 而且“高峰”一词的使用也不恰当, 建议教材在修订时作如下改变:在图表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将标题改为“生理发育阶段图”。

3.教材第88页第8课第二框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后总结对不良诱惑说“不”的方法, 其中第一条是:通过联想后果抵制诱惑的方法。但纵观材料可以发现, “后果”一词的用法不当。因为材料中有“小孙认为:小玉可以多想想自己美好的未来, 想象自己通过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毕业后从事自己所感兴趣的工作, 这是看武打小说所得不到的更成功的诱惑。”很显然, 这部分材料所要表达的不是后果而是美好的前景。因此, 如果把“联想后果抵制诱惑法”看作整段材料标题的话, 那么这个标题对整段材料的概括是有失偏颇的, 只能概括材料中“小玉更应该想象不能抵抗诱惑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这句话的意思。因此, 这段材料实际上提到了两种方法抵制不良诱惑, 建议教材在修订时增加对不良诱惑说“不”的方法:通过憧憬美好未来抵制诱惑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得标题与整段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一致。

二、常识与知识性错误频现

1.教材第43页第4课第三框:祝福青春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小组讨论后, 我们这组认为, 与儿童相比, 我们拥有……”其中“儿童”一词用在此处属于常识性错误。很显然编者误以为初一学生已经不是儿童了,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首先, 我们要明晰初一上学期学生的年龄段。教材第22页第二单元:主题探究“畅言青春新自我”第一段中有这样的表述:“从呱呱坠地到今天, 生命已经走过十二三个春秋……”可见, 教材认为初一上学期学生的年龄应该是12岁或13岁。根据笔者自己的调查了解, 以2010级的初一学生为例, 学生普遍出生于1997年或1998年, 那么初一上学期学生的年龄的确集中在12岁或13岁, 关于这一点教材还是总结得比较到位,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考虑到了初一学生的实际年龄, 观察很仔细准确。其次, 在教材对初一上学期学生年龄判断准确的前提下, 我们要回答的是, 在我国12岁或13岁的学生还是不是儿童?

1992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答” (详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08/content-1069146.htm) 有明确表述:“八、怎样划分婴儿、幼儿、儿童的年龄界限?———《决定》和本《解答》中所说的‘儿童’, 是指不满十四岁的人。其中, 不满一岁的为婴儿, 一岁以上不满六岁的为幼儿。”同时, 我们都知道少先队是由中国共产党创立并委托中国共青团领导的群众性的儿童组织。在2005年6月3日通过的《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中第十一条对入队儿童的年龄也有明确界定:“我们的队员:凡是6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 愿意参加……超过14周岁的队员应该离队。由大队举行离队仪式。” (详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6/03/content-3042251.htm)

因此, 可以确定的是, 初一上学期十二三岁的孩子本身就是儿童, 所以教材的本意不可能是让儿童和儿童相比, 唯一的解释就是教材犯了常识性的错误, 没有准确把握我国儿童划分的年龄界限, 建议教材在修订时可以将本句话改为“在小组讨论后, 我们这组认为, 与小学生相比, 我们拥有……”这样就合情合理了。

2.教材第51页“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课中用来导入的第二段材料“数字在一些人看来是枯燥的……创造了中国的一项‘吉尼斯纪录’”使用错误。笔者经过查询发现, 2006年12月25日新华网发布的一则新闻显示:2005年11月19至20日, 我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吕超用24小时零4分钟, 不间断无差错地背诵圆周率至小数点后67890位, 从而刷新由一名日本学生于1995年创造的无差错背诵圆周率至小数点后42195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第一次在背诵圆周率的吉尼斯纪录上留下中国人的名字。 (详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6-11/25/content-5373222.htm)

姑且不问机械记忆圆周率是否值得提倡, 试问七年级上册教材自称是“依据2007年12月印发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导意见》作了进一步的修订” (见教材“致同学们”栏目) , 但是却置教材修订前也即2007年之前就存在的事实于不顾, 反而用一则模棱两可的没有具体时间、人物和权威性的所谓的我国“吉尼斯”新纪录的材料来误导学生, 到底有没有真正地去与时俱进地修订教材是值得疑问的。因此, 建议教材在修订时删掉现有的材料, 用有足够说服力的新材料取而代之, 不能给读者以胡编乱造的感觉。3.教材第67页第6课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第三目:“喜怒哀乐, 不忘关心他人”中存在明显的知识性错误。因为在前文教材的第61页刚刚提到过“其中最常见的是把情绪分为四大类:喜、怒、哀、惧。”更何况“喜”与“乐”都是指高兴的意思, 放在一起既是同义反复, 也造成了上下文内容的不一致, 使学生产生识记困惑。因此, 教材第6课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第三目应改为:“喜怒哀惧, 不忘关心他人”。类似的错误还表现在教材第72页正文中“情趣不但能使我们因学习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这句话。因为前文第71页的正文部分和72页的材料中已经出现过多次“高雅情趣”字样, 而且教材的本意也是在表达“高雅情趣”的好处, 更何况情趣是有高雅和庸俗之分的。因此, 教材第71页的正文部分应改为:“高雅情趣不但能使我们因学习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

4.在配合文字使用的教学图片或漫画上也有一些明显的硬伤。如教材第19页“相关链接”下方出现的国徽图案显得很不庄重, 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应为红色, 麦稻穗、五角星、天安门、齿轮应为金色, 红色和金色这两种色彩是我国象征吉祥喜庆的传统色彩。但是教材却偏偏将国徽中五角星、天安门、齿轮、麦稻穗的颜色变成了白色, 与在现实中大量流通使用的硬币上反映的国徽图案不同, 在纸张上呈现彩色的国徽图案显然不是技术水平达不到的问题, 更何况教材已经将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设为红色, 为什么偏偏忽略了金色部分呢?教材在修订时还需要对此进行进一步完善。再比如教材第62页的六幅漫画中, 中间两幅图片中的乒乓球台面四周有白色的边线, 符合人们对乒乓球台面设计的常识, 但右上方图片中露出的乒乓球台一角的台面最外沿却是绿色的, 很明显是错误的。同时, 图片中穿红色T恤的那名学生共在四幅图片中出现, 但很容易就发现他的衣服在领口和袖口的颜色上出现了多处穿帮。作为在全国广泛使用的教材在同一组图片中却频频出现自相矛盾之处, 也提醒我们的教材在修订时要更加仔细。

三、其他值得商榷之处

1.标点符号出现失误。经过与人教版初一下册和初二上、下两册以及初三全一册《思想品德》中每个单元的“主题探究”相比较发现, 仅有初一上册教材四个单元“主题探究”中的标点符号如逗号、分号、问号等出现明显的错误, 这种错误不是印刷造成的, 可能是输入法调整不恰当所致。

2.教材第5页有一段关于李莉同学的自我介绍, 其中有一段“我的生日是4月5日, 别忘了到时候祝我生日快乐啊!”众所周知, 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甚至当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这是哀悼先人的节日, 似乎与庆祝生日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冲突, 笔者并非有封建思想, 只是从尊重传统风俗习惯的角度建议教材修订时能否将4月5日这个时间作一修改, 以避开清明节这个相对比较敏感的时间点。

3.教材第13页“相关链接”提到“一位心理学家在对记忆的保持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之后……”能否在教材修订时用“德国的艾宾浩斯”来替代“一位心理学家”, 以体现对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应有的尊重。教材第25页小字部分的材料中关于主人公小月追逐“水母项链坠和闪电贝项链”的内容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太远, 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的注意力完全没有被吸引到回答问题“小月真的爱她的小动物吗”这个问题上, 而是纠缠于什么是水母项链坠和闪电贝项链这样令学生云里雾里的概念解释中去, 因此, 建议教材修订时能否用更贴近最广大学生生活实践的事例来说明相关问题。

4.教材第90页出现的一则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终于, 他们找到机会向路过的人求救, 一同将假冒警察的流氓送交公安机关。”其中“流氓”一词用法不妥。尽管现实社会中还有这种说法, 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 流氓罪是我国1979年颁布的《刑法》中规定的罪名, 但是1997年我国修订《刑法》时, 流氓罪就因在实际执法中难以界定而被删除。因此, 教材中出现这样的口头语是与本课强调要懂得用法律保护自我的内容相冲突。

篇4:人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

近几年,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版本不断呈现新面孔,本学年,我任教的人民版思想品德教材编排形式异彩纷呈、图文并茂,但文字材料较少,对学生缺乏知识的系统引导,这对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了我们一线教师更大的使用空间。本文仅以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为例,谈谈自己在教材开发使用中的一点体会。

一、联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意味着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做到“用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例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不必太在意》中引用了一段短文《恼人的“少白头”》,讲的是主人公因为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少白头”而烦恼,以至于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当读到这部分内容时,一个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为啥学校还不让染发呢!”他的话乍一听有理,故事的主人公只需把自己的“少白头”染成黑色,不就轻而易举地解决自己的烦恼了吗?但转而一想,如果这样思考的话,就违背了教材编写者的初衷,而且校规所要求的不能染发,指的是不能染成黑色以外的其他颜色。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先是对他的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提出表扬,然后说:“老师也想请你回答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如果你可以采取染发的方法来解决烦恼,你准备把自己的头发染成什么颜色呢?”“黑色。”“大家是不是也同意他的意见?”其他学生纷纷表示赞同。然后我向全班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故事的主人公因为一些客观原因不适合染发,例如对染发过敏等,也就是说,他的‘少白头是不可改变的,那么,谁能帮他走出自卑的低谷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对自己的‘少白头不必太在意!”“积极对自己暗示,告诉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向自己信任的同学、朋友、老师、家长请教!”等等。很自然地,我把教材中的一个简单实例与学生的实际予以结合,拓展了教材的维度,使学生受到更多方面的教育。

二、走进生活,灵活性地演绎教材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生活实际研读教材,需要教师以学生的视角解读教材,在教材和学生生活之间寻找联系、铺路架桥、人文兼顾,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和演绎逻辑,使学生走进教材、融入教材。

学习《诚信是做人之本》这一部分的时候,学校期中考试刚刚结束,我以“考试作弊、不讲诚信”这种发生在学生周边的生活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把握教材,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做一个诚信的人。首先,我结合学校提出的“诚信答卷”要求自然导入。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考试作弊就是一种不诚信行为,并请学生就考试作弊的危害,及如何克服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的做法,与同学们展开交流、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认识到考试作弊的危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如何克服考试作弊的不良行为。最后,引导学生以“我看无人监考”为话题,畅谈自己的观点。这样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教材得以灵活性地再度开发,学生、教师都能很好地走进教材,收到良好效果。

三、与时俱进,时代性地解读教材

时代在变,学生也在变。企业家能从《三国演义》里读出商战谋略,管理者能从《红楼梦》里挖掘出管理智慧,我们为什么不能根据时代需要去解读思想品德教材呢?所谓“文以载道”,我相信“道”的法力是无边的,它隐含了当下许多社会问题乃至精神问题的解法,只有与时俱进,育人目的才会魅力永存。

例如,在学习《诚信是做人之本》时,编者的故事已经过时了,不适合时代的需要,不适合现在学生的胃口。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近几年评选的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的事迹引入课堂,收到了良好效果。从中使我更加认识到:对于教材,教师既要能跳进去,又要能出的来,既要尊重教材的本来意义,又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需要增加色彩,这样,教材才会常读常新,魅力永存。

教材解读是一门复杂的教学艺术。只有紧扣课标、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性地演绎教材、时代性地解读教材,才能使学生真正走进教材,融入教材、理解教材,真正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篇5:人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

《生活需要秩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规则,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规则,理解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和维护各种社会秩序与规则,把遵守和维护各种秩序与规则内化到自己的行为当中,成为自己内心的责任意识和自觉要求。

3、情感态度及价值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识别正义行为的能力和追求正义的情感。正义的行为在于对社会秩序与规则的遵守和维护,破坏这些秩序和规则就会产生不正义的行为和结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基于此,本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秩序与规则的认同感,使之追求文明的生活方式,爱护良好社会环境。重点

现代社会的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护。难点

规则关键在于落实到人的实践行动中。

教学方法: 情感激励法 设疑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授课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以北京市密云县灯节赏灯时发生的踩踏事件

新华网北京2月6日电 2月5日晚7时45分,北京市密云县密虹公园举办的密云县第二届迎春灯展,因一游人在公园桥上跌倒,引起身后游人拥挤,造成踩死挤伤游人特大恶性事故,37人死亡,15人受伤。

提问:1,应当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2良好的社会秩序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总结:社会是人组成的,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一个有序的环境。同样,个人的生活、学习离不开社会的秩序。

二、新课学习生活离不开秩序

让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中秩序。(公交车,图书馆等场所)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秩序,如果失去了秩序,我们的生命健康就得不到保障。人们就无法正常生活。

2,秩序离不开规则

让学生回答:有红绿灯路口,为什么车辆能有序停、开 教师总结 :秩序需要规则加以维护

3、规则是多种多样的 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一些规则。

教师总结:大体划分为三大规则:

道德;

行为规范 ; 法律

4.规则离不开人们的自觉遵守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家,在学校,在社会,遵守规则的情况。教师总结;规则离不开人们的自觉遵守.三.作业

为什么生活离不开秩序? 板书设计

生活需要秩序

1.生活离不开秩序

2.各种各样的规则

篇6:人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的父亲母亲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正确答案选出并将其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他一直讨厌他的母亲。多年来,她除了向他要钱,没有别的事,而且常常打来电话对他破口大骂。

后来母亲死了,她的遗物里面有一本存折和一封信,存折上的数字高达数千万日元。母亲的遗信写道:“孩子,你从小乱花钱,我担心你会变成一个落魄的穷光蛋,因此才那样去做,一方面可以刺激你去赚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也为了替你储蓄。你大哥一家对我很好,你的钱我一分都没花,现在你拿去好好地使用它吧!”看完信,他哭倒在地。

他,就是日本著名影星北野武。

据此完成1——4题

1、对于北野武的母亲,网民各抒己见。下面的看法,你赞成的是 A、一个视财如命的人,不值得尊重和孝敬 B、和天底下其他的母亲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儿子 C、爱钱胜过爱自己的儿子,把儿子当成摇钱树 D、偏爱北野武,让北野武的哥哥一个人承担赡养义务

2、北野武原来一直讨厌他的母亲,是因为 A、他母亲一直不爱他,一点也不关心他 B、北野武长期没有跟母亲生活在一起 C、他母亲厚此薄彼,偏爱北野武的哥哥

D、母亲打他、骂他并不停地问他要钱的方式掩盖了母亲对他的深爱

3、看完信,北野武哭倒在地,这是因为

A、母亲留下数达千万的巨额遗产,北野武激动不已 B、北野武为自己忙于拍戏,没有见上母亲最后一面而懊悔

C、母亲过世了,再没有人打骂北野武了,更没有人再向北野武要钱了 D、北野武过去一直没有体会母亲对自己的爱,现在终于收到了母亲的爱

4、北野武在母亲过世后才收到母亲“迟来的爱”,这告诉我们,要感知父母的爱,要求我们:①仔细领会父母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的良苦用心②要懂得父母对我们的爱不只是体现在百般呵护上,也包含在严厉的要求中③要懂得父母为子女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④只要是父母的要求,我们都要服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山高水长不如父母的恩情长。我们应该记住父母之爱的每一个细节。据此完成5——6题

5、动画片《宝莲灯》的插曲《天地在我心》用这样几句歌词来表达主人公沉香对母亲的感情:“天上的星星多么美丽,可是没有你,一切都没生气。”在沉香的心里

A、世界上只有亲情才是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 B、在家庭生活中,只有母亲才爱孩子 C、母爱、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美好的感情 D、只要亲情,只要母爱,其他人的关爱无关重要

6、子女生病,最牵挂的人是谁?看右图,并指出正确的看法:①父母对我们的关怀更多 地表现在关心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琐事上②只有 在生病的时候,才能体现父母对子女的爱③父 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然而更多 的是弥散在日常生活中④病床边父母整天守护,嘘 寒问暖是爱,平时父母的唠叨嘱咐也是爱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亮眼辨是非(请判断下列的说话与做法正确与否。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7、看见父亲穿铁道,爬月台,为自己买橘子,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

8、父母在家庭中无悔奉献是他们的义务,我们不需要感恩。()

9、父母对子女的爱只体现在危难时刻,日常生活中则没有。()

10、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爱我们的不只是父母。()

11、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三、学做好公民(下列情况可能是你日常生活或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

12、“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

一首《父亲》在多少人的心灵深处激起了阵阵涟漪。赏析亲情歌曲,感知亲情温馨,请用“心”回答下列问题

(1)感知亲情,应该记住父母之爱的每个细节。歌曲《父亲》记录了这位父亲疼爱子女的哪些细节?

(2)你的父爱母爱一定也是温馨的。请写出几件你最难忘的关于父爱母爱的往事。

(3)“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这是歌词作者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的一种方式。请说说你打算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实话实说】

13、小明期终考试考了全年级第一名老师想请他妈妈来学校参加家长会,并向其他同学的家长介绍教育经验。对此小明很犹豫,因为她妈妈是一名清洁工,每天都在清扫学校门前的那条马路,他怕同学们知道他妈妈是清洁工而瞧不起他。

⑪ 你会因为小明的妈妈是清洁工而瞧不起他吗?为什么?

⑫、如果你是小明的好朋友,你会帮做出怎样的选择?为什么?

【成长记录】

一天凌晨,长沙市洞井商贸城兴盛超市发生了一桩命案,一对中年夫妇双双被砍死在超市内,母亲严民华的后背身中多刀,却把刚满6个月的儿子压倒在身下,至死还用手臂把孩子捆在怀里。刚满6个月的儿子被死去的妈妈抱着,一直哭。妈妈舍身为儿挡刀,终于保住了这个孩子。

凶手是丧心病狂的,母爱是坚不可摧的。阅读材料,结合实际,请你谈谈对母爱的体会。

.---------------------------第一课我的父亲母亲参考答案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正确答案选出并将其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B

2、D

3、D

4、A

5、C

6、A

二、亮眼辨是非(请判断下列的说话与做法正确与否。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7、(√)

8、(×)

9、(×)

10、(√)

11、(√)

三、学做好公民(下列情况可能是你日常生活或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

12、(1)感知亲情,应该记住父母之爱的每个细节。歌曲《父亲》记录了这位父亲疼爱子女的哪些细节?

主要细节有:常坐在父亲肩头;粗茶淡饭将我养大;一声长叹半壶老酒;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再苦再累不张口。

(2)你的父爱母爱一定也是温馨的。请写出几件你最难忘的关于父爱母爱的往事。言之有理即可

(3)“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这是歌词作者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的一种方式。请说说你打算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听从父母的教诲,体贴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给父母写爱心卡、献爱心礼物等.================ 第二课 家庭剧场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正确答案选出并将其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我爱我的家/爱是不吵架/爱就是忍耐/爱就是感谢/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一首《让爱住我家》唱出了人们渴望家庭和谐的美好愿望。据此完成1——4题

1、“爱是不吵架”,但是,在生活中,处于青春期的子女常常会因为(①结交朋友尤其是结交异性朋友②穿着打扮③学习与玩耍④追“星”其他兴趣爱好)等事情与与父母吵架。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小明就经常与父亲吵架。同学每次来电话,小明的父亲都会追根问底,小明每次都会大发雷霆,与父亲吵个不欢而散。在这件事上,导致小明与父亲发生争吵的主要原因是①小明长大了,真正开始懂事了②小明的父亲不放心小明,想知道小明的一切,小明却渴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独立而自由的天空③小明和小明的父亲都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必要的换位思考④小明长大了,觉得自己应该拥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小明的父亲却还不适应小明追求独立自主的愿望和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家庭里的吵架是一把双刃剑。经常与父母发生吵架①会伤害父母和子女的感情②锻炼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③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④影响家庭和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时,为了避免与父母吵架,我们可以这样做①小人不记大人过,多找自己的原因,学会忍耐②完全不搭理父母③多想父母的爱,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学会感恩④说话不尖刻,心平气和地与父母沟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创建和谐家庭,子女责无旁贷。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同学的话语中,体现了对父母的理解的是 A、“只要学习好,其他都无关紧要。” B、“只要是妈妈说的话,我都听从照办”

C、“抚养我是父母的义务。只要我想做的,他们就应该满足。” D、“放学后我们应该尽快回家,不让父母担心。”

6、为了化解与父母的矛盾,我们要与父母进行沟通,其实就是是辨明是非、寻求最佳结果。有效沟通要掌握基本的要领。其中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

A、换位思考 B、求同存异 C、尊重理解 D、彼此理解

二、亮眼辨是非(请判断下列的说话与做法正确与否。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7、子女长大了,有了独立自主的权利,父母亲再没有任何管我们的权利。()

8、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有权知道未成年子女的一切。()

9、小城每次和父亲发生矛盾时,总是先避开发生矛盾的话题,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和父亲就发生争吵的问题进行交谈。()

10、芬芬的母亲总是反对芬芬听流行音乐,芬芬在母亲生日时特意送母亲几盘最新潮的流行音乐,芬芬的母亲从此改变了对流行音乐的偏见。()

11、只要我们尊重父母亲,我们和父母亲之间就没有任何矛盾。()

三、学做好公民(下列情况可能是你日常生活或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

12、【起因】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几个八年级学生在各自的家里做完了家庭作业,相约一起去打篮球。

【事情回放】

聪聪的母亲:“再复习一下功课吧!”聪聪:“妈妈,毛主席说过,读书是学习,打球也是学习,而且是更好的学习(聪聪改编了毛泽东的话)。我出去锻炼一下,保证晚上有更好的精神,学习效果会更好。”聪聪的母亲:

曼曼的父亲:“打球!打球能打出好成绩来吗?去复习功课!”曼曼:“学习!学习!学习!你除了一天到晚要我学习以外,你还知道要我干什么?”曼曼的父亲:

体验当时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你的想象,你觉得聪聪的母亲和曼曼的父亲会怎么回答聪聪和曼曼的话。聪聪的母亲: 理由:

曼曼的父亲: 理由:

(2)请你根据当时的情境,合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故事的结尾。

(3)小故事,大智慧。通过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实话实说】

张晓的父亲最近特别烦,自己刚刚下岗,丢掉了工作;妻子因患肠癌住院治疗,治疗费数以万计;儿子张晓学习又不努力,考试成绩有一半的科目不及格,还经常上网。张晓的父亲大骂了张晓一顿,张晓一气之下便离家出走。

(1)张晓和父亲之间为什么会发生矛盾?

(2)如果你是张晓,你会怎么做?

(3)现在,请你以张晓的好友的身份写封信给张晓,劝张晓早日回到他父亲身边。

【成长记录】

《未上锁的门》

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一个小女孩因为与父母吵架,离家出走了。许多年过去了,她的父亲死了,母亲也老了,可她仍在泥沼中醉生梦死。

在这期间,母亲不辞辛苦地找遍全城的每个街区,每条街道。她每到一个收容所,都停下脚步,哀求道:“请让我把这幅画贴在这儿,好吗?”画上是一位面带微笑、满头白发的母亲,下面有一行手写的字:“我仍然爱着你„„快回家!”

一天,桀骜不驯的女儿突然看到这张寻人启事,便不顾一切地向家奔去。当她赶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女儿轻轻一推,门自己开了,怎么没锁?!不好!一定有贼闯了进去。她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卧室,却发现母亲就守候在家里。娘儿俩紧紧抱在一起,女儿问母亲:“门怎么没锁?我还以为有贼闯了进来。”

母亲柔柔地说:“自打你离家后,这扇门就再也没有上锁。”

(原载《感动中学生的100个故事》,上海文艺出版社)

学习《家庭剧场》,阅读感人故事,对于亲情、亲子矛盾,你有哪些体会?

.-----

第二课家庭剧场参考答案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正确答案选出并将其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D

2、B

3、D

4、D

5、D

6、A、二、亮眼辨是非(请判断下列的说话与做法正确与否。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7、(×)

8、(×)

9、(√)

10、(√)

11、(×)

三、学做好公民(下列情况可能是你日常生活或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

12、(1)只要学生的补充符合情理即可。理由主要是要学会沟通。(2)请你根据当时的情境,合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故事的结尾。学生的续写言之有理即可

(3)小故事,大智慧。通过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在解决与父母的冲突时,我们应做到认真倾听、善于体谅、不使用恶毒刻薄的语言、不做出过激的行为,要学会与父母进行积极的沟通、友好的对话

.====================== 第三课

闲话“家”常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正确答案选出并将其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大型情景喜剧《家有儿女》表现的题材范围

包括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如学习、交友、早恋、诚信、爱心、兴趣、习惯等引起社会、家庭关注的问题,以及与父母的观念冲突等等,在国内一度引起轰动。据此完成1——4题

1、《家有儿女》这个大家庭包括父亲夏东海,母亲刘梅,7岁的儿子夏雨,14岁的儿子刘星,17岁的女儿夏雪,偶尔还有孩子们的爷爷、姥姥、生父、生母时常介入相聚。这个家庭结构属于

A、核心家庭中的重组家庭

B、主干家庭的重组家庭

C、单亲家庭的重组家庭

D、联合家庭的重组家庭

2、在这个家庭里,五个人,两大姓。其中,刘星随母亲刘梅姓刘。刘姓中曾经有一人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任国家主席,他是

A、刘亚楼

B、刘伯承

C、刘志丹

D、刘少奇

3、在这个重新组合的家庭中:夏东海和刘梅分别离异过,并各自带有小孩。共同的心愿使他们生活在了一起,期望“整合”两人的爱心和智慧,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后代。在这一点上,两人都继承了中国人传统家庭文化的

A、重视家庭教育

B、按姓氏的辈分给每个孩子取名 C、讲究家庭秩序

D、为孩子们营造温馨的传统节日

4、从美国回国的夏东海对孩子注重平等、尊重、理解,是整个家庭的精神支柱,既是孩子的好父亲,又是孩子的好朋友,不论是养子还是亲子,都很喜欢他;母亲刘梅思想传统,对子女“望子成龙”,也是一个可亲、可敬又可笑的老妈,是维系这个家庭的情感纽带。这说明

A、只有西方的家庭教育方法才是正确的 B、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都是过时的

C、要借鉴外国家庭教育所有观念和方法

D、要将中国和外国优秀的家庭文化结合起来

时代变化,家庭模式和节日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下面的节日中,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有①元旦节②元宵节③端午节④圣诞节⑤中秋节⑥父亲节⑦寒食节⑧劳动节⑨国庆节⑩情人节

A、①②③⑤⑦⑧⑨⑩

B、②③⑤⑥⑨

C、①②④⑥⑦⑧⑨⑩

D、②③⑤⑦

6、现在,中国的小家庭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其中,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的是 A、夫妻家庭

B、丁克家庭

C、单身家庭

D、核心家庭

二、亮眼辨是非(请判断下列的说话与做法正确与否。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7、家是我们成长的“根据地”,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

()

8、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家”的观念根深蒂固。

()

9、只有家庭这个社会小细胞安定了,才会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

()

10、“儿孙满堂”是中国人看重的一种家庭幸福,今天,仍然要努力继承。

()

11、中国的养老模式是“接力式”的,西方国家的养老模式是“反哺式”的()

三、学做好公民(下列情况可能是你日常生活或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

“家庭公约”诞生记

“都十来岁的女孩了,什么事都不做,一天换下来的衣服,到处乱放,像堆咸菜。”妈妈经常一边忙着整理家务,一边数落我。“自己书桌上的东西,像市场上卖旧书的地摊。”老爸有时也要乘机“赠”给我几句。

可这周星期天晚上,我正在房间里做作业,爸爸和妈妈在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议论我。“这段时间,孩子好像变了,一放学回家就主动做作业,吃饭也不拣挑四的。”妈妈说。“是呀,这还不是我的功劳!”爸爸开始与妈妈争功了。我忍不住笑出声来:“爸爸,妈妈,你们别争了,你们都有功劳,但真正的'军功章'属于它。”我从书包里拿出粉红色的争章手册,在爸爸妈妈眼前一晃,“我正在向合格‘小公民’进军呢!瞧,我已经争到了阅读章、礼仪章、手拉手章、器乐章,现在我要力争家政章。”我得意地说着。爸爸妈妈一下子被我吸引住了,“抢”过争章手册仔细地看了起来。“好!我们坚决支持女儿!”妈妈看看老爸点头说道。“不如我们把它改成家庭公约!让我们一起来执行!”老爸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好!好!这主意不错!”我在一旁拍手叫好!我们一家三口围在书桌前,由我执笔,开始起草方案。你一句,我一句,一份“家庭公约”终于诞生了。阅读上面的材料,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生活的实际,说说订立家庭公约有什么作用?

(2)对照材料中的女生以前在家里的表现,联系自己在家里的表现,说说你做得如何?

(3)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和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请你为自己家里写一份家庭公约。

【实话实说】

“家是什么,是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柔软的床。

有了灯,不再害怕夜晚没有星星和月亮。有了屋檐,不再担心风吹和雨打。有了床,累了,困了,可以睡上甜甜的觉,做个美美的梦。

家是什么?

家,是一轮太阳。爸爸妈妈欢乐的笑容,合成一缕缕和暖的阳光。” 家的温馨陶醉每个人。请你用自己的笔描绘出你的温馨的家。

【成长记录】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

一首首古诗记录了家书让我们与亲人心贴心,情牵情。家书记载着我们成长的轨迹,诉说着曾经发生的故事,寄托着你我曾经的梦想,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体现。

但是,现在,电话和互联网闯进我们的生活,传统家书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请你用自己对父母最真挚的情感,给你最亲最爱的父母写一封家信。

…………………………………………… 第三课闲话“家”常参考答案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正确答案选出并将其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A2、D

3、A4、D

5、D

6、D

二、亮眼辨是非(请判断下列的说话与做法正确与否。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7、(√)

8、(√)

9、(√)

10、(×)

11、(×)

三、学做好公民(下列情况可能是你日常生活或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

(1)结合生活的实际,说说订立家庭公约有什么作用?

只要学生懂得从为家庭成员明确家庭建设的共同方向、目标,约束家庭成员共同进步等方面回答即可。

(2)对照材料中的女生以前在家里的表现,联系自己在家里的表现,说说你做得如何? 学生回答时一要练习材料,二要具体列举自己在家里的行为。

篇7:人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

本单元包括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和“善与父母相沟通”的主题探究活动。

1.单元地位

七年级教材的主题是自我修养,而孝敬父母是构筑自我修养的延伸,所以本单元是对七年级内容的拓展。同时它也与后续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的主题是学会交往,其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来安排的,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不仅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实验场。所以,把与父母的交往作为开篇,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因此,本单元又是学生与同伴交往、与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交往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后续内容的一块奠基石。

2.主要内容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包括三框:“我知我家”、“我爱我家”和“难报三春晖”。第一框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第二框主要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感受家庭的温暖,增进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第三框主要让学生领悟父母的爱心和付出应该得到回报,应该孝敬父母长辈,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并能身体力行,将孝亲敬长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之中。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包括两框:“严也是一种爱”和“两代人的对话”。“严也是一种爱”由成长也会有烦恼切入,再到父母对子女的严要求体现的是父母的爱和一片苦心,然后讲逆反心理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这就为讲与父母的沟通提供了铺垫和前提。在“两代人的对话”一框中,教材提出从尊重、理解、讲艺术等角度处理亲子沟通。

“善与父母沟通”的主题探究,在于帮助学会体会与父母交往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有效的办法。其总的指导思想是从观念和技巧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亲子状况、具体问题的处理、应对策略进行编排。

3.基本要求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课标要求:

第一课对应的课标依据: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和长辈;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第二课对应的课标依据:课标中“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则是本课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课标“活动建议”中“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的内容,是本课活动设计的主要依据。

4.教学方法

本单元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自我教育活动、老师的点拨指导和课后践行为主。学生活动,重在自己体验,所以老师要为学生开展这些活动提供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

老师的点拨主要用在对突发情况的应变上、对学生的误区和盲点的引导上,并引导学生把课上所的内容运用到与父母交往的实践中。

5.课时安排

以学期授课时数共35课时为计,建议单元安排8课时(其中主题探究2课时)。

课时课序课题

第一课时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第一框我知我家

第二课时第二框我爱我家

第三课时第三框难报三春晖

第四课时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一框成长也会有烦恼

第五课时第一框逆反心理有危害

第六课时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

第七课时主题探究

善与父母沟通不当家不知父母累

篇8:人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

一、案例设问本末倒置, 思维混乱

教材第6页案例:小寒的父母嫌她是个女孩, 出生后不久就将她遗弃街头。一位好心的老奶奶把她抱回家抚养, 生活很清苦。小寒六岁时, 因没有正式户口不能就近报名入学。问: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 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这个案例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参考答案是:小寒的父母将她遗弃街头, 致使她的权利失去了家庭的保障, 丧失了被父母抚养的权利。幸亏得到好心人的收养, 才使她被抚养的权利得以继续 (小寒的权利得到了来自他人的保障) 。但她由于没有户口, 却又导致她不能享受到就近入学的权利 (小寒的权利没有得到学校、社会的保障) 。由于失去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保障, 所以, 小寒的一部分权利没能实现。

首先, 教材编撰者呈现这个案例的本意是让师生关注小寒已享受的权利和未享受的权利。可是师生应关注的重点是小寒的权利应该怎样得到学校和社会的保障。小寒申请户籍登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其实小寒是可以申请办理户籍登记的。根据我国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1999年4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修正案) , 小寒与好心的奶奶形成了事实收养关系。小寒是查找不到父母、捡拾证明不齐全的弃婴 (儿) , 有关小寒户口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由收养人提出申请, 经村 (居) 委会确认, 街道、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审核并出具证明, 经收养人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询问登记后, 到县级民政局申请办理收养登记。当事人到户籍所在地的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后, 凭收养公证书到公安机关办理户籍登记。

其次, 参考答案和198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总则中的第四条和第五条规定相违背, 同时违背了1992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中的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总则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 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 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也就是说, 小寒不管有没有户口都应该享受受教育的权利, 同时政府和学校也有义务必须保障小寒受教育的权利, 否则, 政府和学校将承担法律责任。

再次, 教师如果仅仅按照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学习的话, 大家会觉得小寒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孩子, 学校和社会还不对她的权利进行保障, 学生就会对学校和社会丧失信心。

这样的案例呈现出来,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 根本无法达到案例证明理论的效果。

二、主题相同案例多次呈现

教材61页案例:小丽是八年级学生, 开个体饭馆的爸爸缺人手, 非让小丽退学到饭馆帮忙不可, 并且对学校老师振振有辞地说:“孩子上不上学, 是我家的私事, 别人管不着”。

教材62页案例:爸爸对小梅说:“从明天开始你就不要上学了, 你早晚要出嫁, 我供你上学就是赔钱!”小梅对爸爸说:“我要上学”。

教材64页案例:一家乡镇企业以每月460元的薪金招聘合同工。一名初中生的家长未征得儿子小刚的同意, 便为儿子签订了应聘书。小刚知道后坚决反对。他对父母说:“工资再高我也不干, 您不能让我中途辍学, 我要完成学业。”家长见儿子不从, 便以家中无钱再供其上学相威胁。为了履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 小刚写了一封信, 送给镇教育主管部门。镇教办的同志会同当地司法人员, 找这个家长谈话。在他们的劝说下, 家长撤回了为小刚签订的应聘书。小刚回到学校, 更加努力地学习。

这三个案例实际上是一个主题, 都是家长为了一己私利, 阻止子女继续接受教育。为什么不能把内容整合一下, 用一个案例说明三个问题?这一册教材只有区区115页, 却用了三个主题类型相同的案例, 大大浪费了教材资源。

三、案例陈旧

本教材因为第一版是2008年出版的, 所以选择案例发生的时间多是2006年之前的, 这些案例距今已经过去七八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 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选用七八年前的事件作为案例, 远离学生现今的社会生活, 体现不出案例的时鲜性特点, 学生容易对书中案例提出质疑, 既增加了学生对教材理解的难度, 又增加了教师分析案例的难度, 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比如教材第8页案例:高二女生田甜寒假期间参加了勤工俭学活动, 获得320元收入。教材64页案例:一家乡镇企业以每月460元的薪金招聘合同工。这样的案例与学生了解的现实社会中的月收入相差甚远。

四、案例场景设置不严谨

教材105页案例:江明的爸爸自筹资金开了一家平价药店, 生意越来越红火。一位常来买药的老大爷高兴地说:“这家药店不仅价格便宜, 而且特别注意为顾客着想, 我每次来买药, 店员都根据我的情况建议我买合适的药。”一位年轻的妈妈说:“有一次孩子半夜咳嗽得厉害, 家里又没有其他人, 情急之下我给这家药店打了一个电话, 店里的一名员工二话没说就给我送来了止咳的药, 真是令人感动!”一位员工听了这些话后, 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当时, 自己因一时疏忽收了一张50元的假币, 江明的爸爸得知后说:“不小心收了假币, 要吸取教训。但千万不能让假币再流向市场, 这次的损失由我承担。”在你看来, 这家平价药店生意越来越红火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用书的参考答案是:江明的爸爸开了家平价药店, 价格公道招来回头客, 送药上门感动病人心;设身处地为顾客提建议, 收了假币自担损失不骗人;店内员工干劲足, 生意做得很红火, 邻里街坊很和睦, 经济效益也不错。社会需要合作, 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这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是场景设置不严谨。案例本意是表扬江明的爸爸, 可是由于案例设置的场景不严谨, 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为药店销售的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的药品处方权限于医院的在职医师、社会办医性质医疗机构的在职医师。患者凭借医师开写的处方, 在医师、护士、药师或其它专业人员监督指导下方可购买、使用药品。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或其它专业人员开写处方的药品, 患者可以自行购买的是非处方药。在这一案例中没有说明店员为患者配的药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 为患者配药是人命关天的事, 如果店员为患者配的是处方药, 患者使用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 店员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上一篇:某展厅装饰搭建合同下一篇:捞铁牛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