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分析

2024-05-10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分析(精选14篇)

篇1: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分析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黔南州龙里县北部片区八年级

思想品德质量分析

为了做好今后的教学工作,增强本学科的科学性,提高教学质量,总结经验,分析得失,更好地指导教学和复习备考工作,对本学科试卷的答题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卷命题原则、依据课标,注重“双基”,联系实际,难易适度,考查能力,关注发展。

2、创设情境,搭建平台,鼓励探究,倡导创新,挖掘潜能,展示个性。

3、摒弃“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杜绝繁、偏、怪题,充分尊重考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

4、按照“回归生活,回归品德”的要求,贯彻“考试即生活”的命题理念,增强生活气息,卷面生动活泼,材料新颖鲜活,设问适切恰当,营造和谐的考试氛围,充分调动考生积极性。

二、试卷设置的基本情况及评析

(一)设置概况

思想品德学科此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满分为100分,共五大题。其中客观性试题量占全卷的39﹪,主观性试题量占全卷的61﹪。

(二)、试测实况评析

1.单项选择:得分率较低,失分原因:①考生缺乏足够的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②缺乏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对题意的理解较为肤浅。③单题占3分,学生失分比较容易。

2、简答题:第一小题得分率较高,主要是这道题学生在以前的练习中做过,而第二、三小题得分率太低,原因:简答题的形式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直问直答”的形式,事实上是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回答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特征。对此,部分考生都能较好地把握,答案既丰富多彩,又突出重心,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但是许多考生语言组织能力太差,很难得分。

3、材料分析:得分率为50﹪左右。失分原因:①部分考生审题不认真,对材料中给出的知识点理解不准确;②不善于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③许多考生没有真正掌握做辨析题的技巧和方法,不能答出完整的理由;

4、活动与探索:题得分率为80﹪左右,在主观题中得分率最高。充分说明此题贴近实际,生活气息浓厚,符合课改理念,符合教学实际,符合考生认知规律。考生的答案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体现出考生能从不同角度维护网络安全。

总的来看,考生对试卷中选择题的第2题、第7题、第11题和活动与探索题非常适应,相对来说,考生不太适应试卷中的简答题

三、几点启示

1、复习备考理念要切实转变,要真正从繁重的“题海战术”中跳出来,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能力培养;从研究试题转变为研究题型;从讲答案转变为讲方法;从死抠课本转变为更加注重社会实践等。

2、要深入研究题型,研究题型,就是要研究试题的呈现形式,研究答题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研究答题的方法和要领,研究答题的思路等。通过认真、细致地研究题型,可以有效地从“题海战术”中摆脱出来,轻松、高效地面对中招考试。

3、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注重知识、能力的同时,强化德育功能,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要以人为本,展示个性,又要发挥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关注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4、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关注细节

(1).对材料中提供的有效信息要有高度的敏感性。

(2).审题要细致。认真细致地阅读、分析、理解试题,是减少失误的重要手段。

(3).专业术语、基本概念表述要规范、准确、权威。

(4).答案要具有条理性、完整性,内容不在多,而在精当、准确。

根据教师及学生反馈的信息和对阅卷情况的总结分析,该套试卷符合我校学生,能够依据课标要求,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精神,突出学科特点,注重考查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充分贯彻新的评价理念,尊重考生的主体地位,关注考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引导考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了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猜题押题、单纯依靠书本知识“以不变应万变”的弊端,有利于综合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状况,有利于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拓展学习领域,提高学习效率。需改进的是选择题方面,应适应中考体型,增加题量,减少小题得分。

篇2: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分析

邵 小 玲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次八年级政治考试试卷覆盖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没有超范围的试题,难易适中,基本能考察出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情况。考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理论联系实际,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学以致用能力。此次试题共100分:判断题10个,共20分;单选题11个,共33分;多选题5个,共15分;材料题2个,共13分;辨析题5分;活动与探究14分。

二、试题分析

(1)第一大题判断题:重点班学生大部分能够得20分满分,普通班学生基本在10-18分之间,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是第1、3、7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能力差。

(2)第二大题是单选题:出错率较高的是第11小题,没有弄明白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的概念;第15小题缺乏答题技巧,用排除法很容易选择,第16小题选项需要认真思考分析,理解能力差的话就很容易选错。

(3)第三大题多选题: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有的选项事实而非,如果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所以失分较高。其中第22小题由于题目太长,很多学生没有很好的审题,24小题B.C选项学生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有认真思考出错率较高。

(4)第四题材料题,第六题都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很多学生只是答出了上课讲的理论知识,没有联系实际,还有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也不端正,主观题根本就不看也不做,交白卷,造成失分很高。

(5)第五题辨析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要从两方面来回答,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错误,很多学生只是做出了判断,没有说明理由,还有学生就没有做,所以失分较高。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弄不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按题目要求作答,答非所问。

2、审题不清,分析材料能力差,把握不准试题的要求,答非所问。

3、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答案没有条理,分不清点

4、答题技巧和方法欠缺

5、不会理论联系实际,不会学以致用,不能灵活运用 四.改进的办法

1、强化课堂,向课堂要效率,老师精讲,学生细听,争取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

2、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生活和实践的探究,重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使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准确把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和审题习惯,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和应试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述和书写习惯,提高试卷作答质量。

篇3: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分析

2015年10月在苏州市某区发生了一起酒驾致人死亡案例, 恰逢学习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三思而后行》, 笔者就以此为素材, 开展了主题式案例教学。笔者把整个事件划分为三个时间段, 并设置相应的问题, 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厘清教材知识, 同时提高自身的法治观念、道德水平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行动前选择

1. 案例回放。

2015年10月, 本市某区有三位男青年 (驾驶员甲、同伴乙、丙) 找朋友丁 (车主) 借了一辆车去某农庄吃饭, 期间喝了大量啤酒;饭后, 他们准备继续开车去某家KTV唱歌。

2. 问题设置。

(1) 他们的选择对吗?为什么?

(2) 你觉得酒驾会有何危害?

(3) 如果重新选择该怎么做?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 一方面使学生预测并了解到酒驾的危害, 有利于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懂得平时行为前一定要冷静思考, 深刻地理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行动前要对自己的选择作出充分的预测”的道理。同时初步掌握遇到类似问题的处理办法:如招呼代驾、招呼亲戚朋友来接送等,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能力。

二、行动中及时调控

1. 案例回放。

于是, 三人驾车经江城大道去往某KTV, 途中, 一边打开汽车音响, 放大音量, 一边极速飙车 (死者手机图片显示最高时速达200KM) 。

2. 问题设置。

(1) 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 你觉得飙车有何危害?

(3) 他们 (驾驶员、同伴) 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 使学生懂得了飙车、使用音响音量过大等的危害, 同时也纠正了学生中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 如:酒后正常行驶但不飙车就不要紧;或者少量饮酒开车不要紧等;同伴不劝阻驾驶员酒驾不违法, 等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对自己行为负责, 一定要重视行为过程中的及时调控”的道理。

三、行为后自省、承担应负的责任

1. 案例回放。

最后, 因车速过快, 与一辆正常行驶中的卡车发生追尾, 导致两名同伴当场死亡 (没系安全带) , 驾驶员受伤。

2. 问题设置。

(1) 事故中卡车司机要承担责任吗?

(2) 驾驶员甲要承担哪些责任?

(3) 有人说车主丁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你认为对吗?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 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酒驾、飙车等不良驾驶现行为的危害性的认识, 使学生理解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集中体现在对行为后果的自省及自觉承担应负的责任上”的道理, 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 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

四、课堂小结

1. 课堂回顾。

2. 设置问题:假如一切可以重来, 请你为此次事件中的相关人物重新作一次选择。

通过此问题的设置, 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明确本框的主题:三思而后行。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 选用了本地区的真实案例, 而且知晓度较高, 笔者发现, 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普遍集中, 气氛热烈, 兴趣深厚, 几名平时比较厌学的学生也主动参与到讨论和探究中去, 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案例, 有了这样一次探究, 相信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处理类似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 经常会采用这一教学方式, 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此笔者也有一些个人的观点与大家分享。笔者认为, 主题式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做好案例编制和问题设置两个方面。

一、案例编制

首先要保证案例的完整性。一个案例就是一个故事, 师生共同循着故事的发展层层剖析, 最终才能得出理性和正确的结论, 而断章取义或者留有悬念的案例, 其结论也只能是残缺的, 甚至是错误的。

其次是案例的选编要有针对性。这里的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教材, 也就是与教材观点相契合;二是针对学生, 也就是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于这一特性, 案例的选编一般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如:大家普遍熟悉的社会热点、学生关心的时事新闻及一些影响较大的经典案例等。它们必须是学生感兴趣且有能力去探究并得到答案的。

最后是案例的选编要有真实性。事实胜于雄辩, 真实的案例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所以教师在选编案例时一定要保证案例来源和内容的真实性, 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 在教学实践中, 如果每一框都要找到一个与教材观点相契合的单一案例是困难的, 所以教师也可以在保证事实真实的情况下, 通过塑造人物的方式把真实的事件串联起来, 并精心编写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教案, 这也是符合案例真实性的要求的。

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案例的呈现。呈现的篇幅要精简, 关键词要精当。如在本框中笔者所呈现的三段材料, 内容简单明了, 而且在第一段材料用了“大量”一词, 为下文的酒驾埋下伏笔;在第三段材料中用了“正常”一词, 免得学生在讨论、探究时出现方向性错误。

二、问题设置

首先, 问题的设置要为教材观点服务。所以笔者在设计每个环节的第一问时都紧紧围绕观点展开, 在课堂小结部分, 也是通过回顾的方式突出本框主题。

其次是问题的设置要为课程服务 (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思想品德课的核心。因此, 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 (尤其是七、八年级) 应有别于其他的文化课, 更不能被中考要求所束缚。所以笔者在每个环节设置的第二、第三问包括课堂小结部分, 表面上与教材没什么联系, 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在交通安全方面的意识。

第三, 问题设置要为学生发展服务。《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 在开展主题式案例教学中, 问题的设置还要有深刻性, 要引起学生的真实思考。如在第三部分的第三个问题, 关于车主丁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 从“要”和“不要”两个角度, 引起了学生激烈的争论。最后, 笔者引导学生不仅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看问题, 也要学会用客观的、全面的观点去看问题。

篇4:浅议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合作学习

一、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讲《消费者享有的权利》一节时,就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走进教室告诉学生:“新课开始前我们先来做个‘有奖竞猜的游戏,而且谜面由大家自己出。”此话一出,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个个都跃跃欲试。然后,再根据不同层次的搭配和就近原则进行分组,并安排一位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组长,由各组组长负责抽取游戏的题目(即教材中介绍的消费者的六项权益),接着宣布游戏要求:“每个小组把所抽题目以小品的方式进行表演,其余的学生进行竞猜,每组有十五分钟的准备时间。”最后由教师和全体学生一起评出“最佳表演明星”“最佳组合”。任务布置完毕,学生便开始充分利用所给的十五分钟时间进行准备:阅读教材、寻找表演素材、分配角色、彩排,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全心投入,而最终的小品表演更是使课堂气氛达到了最高点,最后获奖的小组和个人都雀跃不已。

二、利用真实案例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学生知识日益丰富,视野不断开阔,社会经验的积累不断增多,对事物的判断标准不再简单化,开始用辩证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例如,学习《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这一节内容时,在讨论网络的优缺点时我没有直接问学生网络的优点是什么,弊端又在哪里,而是给学生呈现了两个不同的案例:一是残疾人郑明通过网络自学成才的故事;二是2007年发生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16岁网瘾少年王龙为要钱上网而残忍杀害其奶奶的故事。通过这两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来认识网络”这个问题,这两个案例均取材于真实的故事,对比非常鲜明,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意识到网络的两面性,要取其利弃其弊,严格要求自己,不成为网络的奴隶。

三、加强教学手段的直观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持续上升,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因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给予学生的都是直观的感知,学生易于接受,获得更多的感受。在运用多媒体时,教师要加强教学手段的直观性,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在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荆西海.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珠海出版社,2000.

篇5: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分析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本次质量分析共收回学生试卷2039份,为便于研究,又以类区分别从每校随机抽取20%试卷作为样本。根据样本,以下从试题结构、特点,答卷情况及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试题分析

1.试题结构形式、题型分析:

这份试卷设计了两大题型,单项选择题与非选择题。

(1)单项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题3分,共45分,重点考查学生对时政热点材料的把握理解能力和与教材基本知识点联系运用的能力。

(2)非选择题共六道大题,包括16、17、18、19、20、21题,共55分,主要检测学生能否运用教材上所学的基本知识点来解答生活实际问题。19题、20题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归纳要点的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21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重在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2.试题特点:

这份试题注重体现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导向性,具体有5个特点:

(1)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凸显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结合时政特点,突出时代性,试题侧重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

(4)试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注重联系考生生活实际。考查的知识点多、面广、容量大,综合性强。

(5)试卷形式新颖活泼。

这份试卷难度适中,题型结构合理,体现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有利于思品的教育和教学改革。

二、学生作答的得失分情况和具体原因分析

(一)单选题:

平均分约36分,最高分为45分,最低分29分。主要失分题为1、4、12、13题。第1题失分的原因是学生对考查的时事资料不熟悉,导致失分的人较多。第4题失分的原因是对题的主干肢解不清,没有理解了题的意思。第12题没有认真审题,对选项与材料的联系考虑的较少。第13题失分的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的基本知识点理解把握不准。

(二)非选择题:

平均分为32分左右,最高分为50分,最低分为0分。(1)失分较多的题为18题,其原因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不到位,知识之间的联系没有理顺,基础知识不扎实。(2)审题能力不强,缺少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审题不清,失分严重。一部分学生根本不认真审题,看到题目后马上作答,结果答非所问,答的不少,却只围绕一点抄书。如16题。

(3)学生思维不活跃,对知识宏观把握不够,思考问题角度单一,而且比较肤浅,导致失分。比如20题,“从以上材料的对比中,你得到了哪些感悟?”

(4)理论联系实际不到位,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导致答题不够深入,层次肤浅。如20题第2问。

(5)答题语言不规范,缺少政治术语,文字表述能力差。口语化现象较普遍,要么就是学生按着课本照抄照搬。有些甚至语句不通。

具体得失分情况见附表一。

三、今后思想品德课教学建议

1.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切实转变教学理念。要根据中考改革的要求,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行活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主动活泼的情景中去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2.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学习。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归纳和系统化,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1)对每个知识点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解,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加工,对零散的知识要进行归纳、概括。

(2)要努力的做到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理解消化、学活、用活。有能力将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

3.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次考试时事问题上失分最多,究其原因,学生对时事知识了解甚少,教师没有给学生开辟出多种获取时事信息的渠道,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讲的时事少。所以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开辟获取时事信息的渠道,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不时的给学渗透一些时事,也可引导学生多看《新闻联播》等,与此同时教师再及时将时事信息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合理的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有计划的、精心的选择一些针对性强、典型的习题进行训练。同时注意从答题的每一个角度去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组织答案,进行科学的表述。

5.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思品的积极性。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如果采用一味的讲理论、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话,势必会引起学生的枯燥乏味,时间一久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对这门功课的兴趣,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避免说教,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理解、感悟、深层的理解教材内容,以达成教学目标,实现知识的才能。6.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断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次考试抽样结果数据显示如下:抽样人数418人,选择题(1-15题)总分45分平均得分37.7分;非选择题16题,满分9分得分均分6.1分,17题满分9分,得分均分6.2分,18题满分8分得分均分3.8分,19题满分8分得分均分4.2分,20题满分13分,得分均分7.9分,21题满分8分,得分均分5.7分。

通过分析以上数据得出:主观题18、19、20题学生失分比较严重。可见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也反映出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或者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呈现给了学生,忽略了理解、思考问题的方法上的指导。建议今后一定要重视方法上的指导,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对阅卷情况的几点说明

通过对各学校报送试卷阅卷情况的分析,发现各位阅卷老师基本能够认真负责,严格按照标准答案上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松紧度把握也比较恰当。部分学校在评价19题、20题这两道题时,可能考虑到学生普遍失分较为严重,因此评价时较为宽松,意思接近就给了分。望今后从教学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严格把关从严要求,给学生以正确导向。

附一:八年级思想品德科目质量分析数据统计表 附二:八年级思想品德科目质量分析数据统计表

八年级思想品德科目质量分析数据统计表(表一)试大题序题号 号

小统题计项号 目

抽样人数 18 本题分值

本题得分.5 本题得分率% 0

二、非选择

一、单选题(45分)

题(55分)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4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93 93 93 93 93 93 31.8.8.2.9.9.9.9.9.6

篇6: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总体分析

1、本次期末考试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题型和分值与往年试卷类似,选择题17个,每个3分,共51分,共中有四道是时政题;非选择题4道,1道辨析,2道观察与思考,1道活动与探索,分值分别为10、12、12、15,共49分,总分100分。考试形式:开卷。

2、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符合八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要求。通过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选取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日常关注的知识来回答问题,题型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试卷还对时政知识加以考查,突出了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

二、试卷成绩分析

我校八年级学生共有学生161人,有2人因病未参加考试,参考率98.8%,总分10383分,人均分65.3分,最高分96分,最低分15分,优秀率8.81%,及格率70.44%。总体成绩比上学期期末考试要低,跟往年成绩相当。

选择题平均得分35.49,得分率69.59%,其中2、3、5、8、15、16题出错率较高;18题平均得分2.26,得分率62.6%;19题(1)平均得分3,得分率50%,此题学生对题干的理解有偏差,失分较多;19题(2)平均得分4.5,得分率75.1%,20题(1)平均得分4.32,得

分率72%,20题(2)平均得分3.2,得分率53.4%,21题(1)平均分2.96,得分率49.4%,理解偏差造成失分。21题(2)平均分5.57,得分率61.8%。

三、答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

1、重大时政知识积累欠缺。选择题中的前4道题取材于社会热点新闻,但是学生对热点新闻关注不够,答题情况不尽人意,说明学生对时事政治不够关心,还需要培养学生关心时政新闻的习惯。

2、选择题的做法技巧还需继续琢磨。选择题的第5、7题错误率较高,主要原因在于对选项的理解不够透彻,只要一句话判断错误,就会影响答题。还有第15、16题,学生只看选项,不看题干,而且凭感觉答题,不联系材料。

3、学生运用课本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即学生不能根据材料从课本中提取出有效知识,也不会把课本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台起来,要么只看到材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要么只单纯回答了课本知识而没有结合材料。这种现象在18题里体现最为明显。尤其是最后的总结,不知道跟题目中的维护正义联系在一起。只有理论与实际巧妙相结合才能答得恰到好处。

4、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第19题(1),这类题是开放性题目,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可有些同学思考的过于拘泥,思路较狭窄,而导致失分。还有,第21题(2),这道题在考前跟学生说过,必考,还跟学生说了可能从考什么内容,从

哪方面答,但是学生仍然失分严重。这说明学生的知识重组、应用的能力较差。

5、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例如第20题(2),如不仔细审题,就会领会不到题目的要领,照搬照抄,很难答到点子上。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审题,看到题目后马上作答,意识不到审题的重要性,结果所答非所问。如21题(1)和(2)。

6、答题语言不规范,重复,文字表述能力差,条理不清。

7、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时政热点不够多,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渗透不够。

四、今后教学的整改措施

针对这次考试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我认为在以后的政治教学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特别是一些重点、热点时事。关注自己成长中的一些问题,要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2、抓实、抓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对于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要分单元进行过关检查,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能力。

3、教学手段多样化,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提高答题的能力。加强政治语言规范性表述的教学:要求在答题中表述准确,没有歧义;表述完整,没有信息丢失;表述符合逻辑,没有相互割裂甚至自相矛盾。

5、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如何捕捉有效信息。

6、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对常考的题型进行模拟训练、讲解。

7、根据思想品德课综合性的特点,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立体的学科知识网络,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

8、把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重视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9、课堂上多引用一些时事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认真熟读教材,加强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

10、认真抓好学困生的帮扶工作,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力,对于后进生决不能放弃。

篇7: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分析

曹建岗

从教学和考试的情况看,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还算比较高,但由于第一次接触开卷考试,能力显得有较大差距,对开卷考试的适应性也比较差。平均分61.44,最高分刘建斌92,最低分赵永超28,具体表现出来的问题为: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识记内容未能很好落实。

2.知识点理解不清,不能从材料提取所考察的知识点,乱答一气。

3.书写不规范,缺乏条理。

教学建议:

1.努力优化课堂,突出学生,分清楚我的“讲明白”和学生的“理解透”不是一回

事。

2.新课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方便学生开卷考试检索。

3.尽可能增加有实效练习,让学生熟练各种题型各种知识点。

篇8: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分析

( 一) 朋辈学习的理论依据

“朋辈”包含了“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朋友”是指有过交往的并且值得信赖的人,而“同辈”是指同年龄者或年龄相当者,他们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朋辈主要就是集中于同学这个群体中。

从社会学习理论来看,班杜拉等人认为,儿童主要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习得社会行为,从而形成了一种“认知策略”。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看,同伴之间的交往恰好满足了儿童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从而使儿童激起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朋辈榜样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过程。由朋辈构成的社会网络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其以后适应成人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 二) 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的实践意义

1.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育的关键时期———青春期,这一阶段是他们对父母、教师的心理封闭的高峰同时也是与朋辈敞开心扉交往的加速期。这一阶段,他们更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正确认识朋辈关系对初中生的影响,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发挥其正能量,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 促进教学实效增强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这正是新课程的宗旨。而这是无法通过传统的说教来解决的,朋辈教育的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恰好能迎合这个问题。根据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通过学生的朋辈发挥正能量,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和教育,有助于增强思想品德学科的实效。

3. 促进教师自身成长

在新课改中,教师缺乏的不是教学资源,而是缺乏挖掘教学资源的理念。教学资源来自多方面,而其中学生资源的挖掘和运用则是最直接、最有效、最无穷的。潜心挖掘学生资源,丰富教学内涵,吸引学生游离之心,将成为促使课程改革取得较高成效的捷径。因此,教师在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方面的探索过程中也促使自己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了自身的成长。

二、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的具体教学实践

(一)从学习形式层面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课题,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挖掘学生资源,并使之产生积极影响,以利于达成最佳教学实效。

1. 时政演讲提素质

通过设置课前时政演讲环节,体现了思想品德课“小课堂大社会”的特点,促使学生从不关心时事到习惯于了解时事再到能对时事和社会热点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也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从自己的朋辈身上,可以学习如何选取新闻作为演讲素材、学习演讲的技巧、学习正确的价值判断、学习语言的组织、学习关爱他人之心,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学生的素质必定有很大的提升。

2. 合作互助展成果

课例: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中的“与友同行”

教师首先准备一个盒子“成长宝盒”,让学生将自己在同学交往中的烦恼无记名写在纸条上放进盒子,然后分组抽取这些纸条,以小组合作之力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在这堂课中,烦恼的素材来自学生,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 解决的方案也来自学生,集学生集体之智慧,既解答了相关学生的烦恼困惑,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交友思路。同龄人提出的观点、提出的方案也特别容易让人接受。学生感觉收获很大,对日后的人际交往很有帮助。

3. 助手导学效果佳

朋辈教育的本质特征,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相互融洽、有信任感的同龄伙伴关系,因而便于通过人际交流与反馈,相互分享生活中有用的经验和信息。助手导学这种方法对于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青春期教育的话题是比较合适的。

课例: 青春期教育

以往上这个话题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几个胆大的活跃的学生能够发言,有相当一部分的女生不了解,或者害羞知道也不说。而一些内向的女孩更是有疑问也不敢说。因此,教师从班中选择一部分品行端正、有责任心的愿意承担起对同性同伴的青春期知识教育的学生,对他们针对青春期性教育、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先加以指导解惑。等到正式上课时,全班进行分组,并将这些导学小助手分配到各个小组。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游戏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交流,并将困惑在同性同伴前暴露出来。此时,导学小助手可以把以前学生们不愿多谈,而事实上又有了解必要的知识传达到更多的同学。从实际操作看效果是比较好的。学生从这些导学助手身上不仅学到了必要的对自身有用的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正确的看待青春期各种问题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

4. 辩论对质明道理

有些话题教师自己讲,尽管道理很正确,举例很震撼,但是学生就是觉得老师在说教,或者是将信将疑。而让学生自己来辩一辩,印象反而更深刻,更容易接受观点。

课例: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网络是把双刃剑”

课前,由学生自己组织分成三部分,其中两部分人为辩论双方,辩题为网络利大于弊和网络弊大于利。最后一部分学生为评判席成员。评判席的学生对辩论过程要进行点评并作总结发言。学生在课前查好资料,做好辩论分工。上课时,只见辩论双方你来我往,铿锵有力地开辩,讲道理摆事实,讲得远比教师生动,甚至有学生“牺牲自己”,拿自己的切身体会来痛述当年自己玩网络游戏入迷导致成绩下降的过往史。而在传统由老师讲述的课上,没有学生站出来这样讲自己的过往史。经过双方激烈的辩论,评判席宣布时间到,在总结中,评判席成员肯定了双方的辩论都是有理有据,并指出虽然双方看似针锋相对,但其实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分寸”二字,能掌握好分寸,合理利用网络,是利大于弊; 否则,是弊大于利。多么精彩的总结啊,课上到这里,教师已经无需多言。

( 二) 从学习内容层面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

1. 自编情境露真情

在教学中,设置情景往往是比较好的方法。但有时,作为教师会发现,自己设置好的情景,学生觉得很无趣或者是跟他们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此,从学生自身实际生活让学生来设置情景体现了同学们的心声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才能真正推动学生去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从朋辈身上学到更多的与人相处的道理和方法。

2. 现身说法学一学

在初中三年中,学生往往会经历一些坎,比如初一面临的新生适应问题; 初二面临的学科难度骤然加大,两级分化开始产生,与父母、教师的摩擦增多了; 进入初三后面临的升学压力等。这些适应方面的问题,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也是需要关注的。此时,教师不如从学生当中挖掘对策,对学生来说更贴切更实际。

3. 关注生成巧设问

教师在挖掘和运用学生资源时,要注意设问环节,这关系到能多大程度地挖掘学生资源以及资源起到的是积极影响还是负面影响。

课例: 八年级思品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

教师在播放一段母子冲突的小品表演视频后,设问: ( 1) 在视频中展示的母子冲突中存在哪些沟通上的具体问题? ( 2) 分组讨论并模拟演示视频情景中母子双方可以如何沟通,从而避免母子冲突并实现双赢。在这里教师设计的问题中,“双赢”这个词实际上引导着同学的思考方向。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设计正向问题,而不是反向问题。假如题目直接设问成: 你是怎么跟父母相处的? 很有可能课堂上会演变成抱怨课,发泄课,充斥着负面情绪。同时,教师也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动态,及时抓住问题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有一次上这堂课时,起初大家都在介绍好的经验,中途有一个学生还是提到自己跟父母讲时父母听不进的情况,于是,其他学生也纷纷抱怨的确是这样。此时,我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父母听不进我们讲的话可能有哪些原因? 这样一来,学生从单纯的抱怨父母变成理性地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问题。在设想多种原因后,教师又提出: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把钥匙解一把锁。那么针对各种具体原因,我们有哪些具体办法可以跟父母沟通以解决问题呢? 又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如何解决问题上。在这个过程中,问题是学生提出的,原因分析是学生分析的,解决方案也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学生的意外之问在教师的巧妙设问引导下反而成了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在教师巧妙设问,深入挖掘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厘清思路,寻找问题的根结,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父母的感受,尝试从自己和朋辈的生活经验中总结有效的经验从而尝试解决问题,学会如何与父母更好地相处。

4. 寻访身边好榜样

榜样是个中性的概念。有好的也有坏的,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自发选择榜样过程中的行为和行为趋向,引导学生寻找值得效法的榜样。尤其是在同龄人中发现好榜样,这样更具效仿性。

课题: 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

在教材P18 上,讲述“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时举的例子是: 某中学的1200 多名师生为地震灾区人民积极捐钱、捐物,奉献爱心。这则例子缺乏具体信息,学生看了之后感受不大。于是,我发动学生寻找身边的榜样。经学生推荐最后选取了当年学校里初一( 4) 班的同学们一起用自己的零花钱合资捐助了建德大慈岩镇的贫困生吴雯同学并且去看望她的事例。“吴雯的家人去世的去世,生病的生病,家里的重担都由她和妈妈扛着。”“她的家住在半山腰上面,整栋房子就像“比萨斜塔”一般,呈倾斜状态,好似寒风一吹就会倒下来似的。我们小心翼翼地推开那扇半挂着的门。”“我们跟着吴雯,踏过了一条又一条崎岖的石子路,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似的。途中,许多同学都扭到了脚。”“教室并不大,里面的桌子椅子都是我们没见过的最“古老”的设备”……

看着、听着与自己一起在校园里读书的同学讲述着捐助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讲述着自己真挚的感受,同学们一下子觉得被“震动”了: 原来这样的尽自己绵薄之力助人的例子就在我们身边。学生不仅体会到贫困山区学子的艰辛生活,体会到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的,学习是幸福的,更体会到初一( 4) 班同学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体会到人间真情。这份正能量将鼓舞更多的人投入到积极助人的行列。

( 三) 从学习评价层面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

1. 从学生互评中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

学生非常在乎朋辈的评价,而且由于同学是在一起合作的,所以评价其实比教师评价更真实,更客观。同学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并在学生互评时,引导学生从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展示现场的表现、在小组内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使评价更科学规范,也更具引导性,促使学生观察和学习朋辈的优点和长处,比如如何有效查找资料、如何制作精美的课件、如何提高现场的介绍感染力、认真做事的态度、细心负责的品质、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等等。而这些正能量,是对学生一生有益的财富。

2. 从学生的重要他人评价中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

学生的重要他人除了朋辈以外,还有父母、教师等。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重要他人那里获得对学生的评价,从而挖掘学生资源,并使其发挥积极影响。

课例: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三框“难报三春晖”

教师事先联系了家长,请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主题是请家长写写自己的孩子尊重孝敬自己或者家中老人的生活细节。然后,在课堂上请学生自己来念念家长的信。通过这个活动,不仅使学生看到了父母关注自己的这一面,同时也听到了自己的朋辈是如何尊重孝敬父母和老人的,从而审视自身行为。当学生听到父母在信里夸奖自己时是无比欢欣的。从父母的信中,我们也发现了同学们平时不为我们所知的一面。比如,有一个学生平时在班里默默无闻,成绩也是平平,通过父母的信,大家了解到原来她是一个很有爱心、孝敬父母的孩子。从父母的信中,也发现了很多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教师则趁热打铁: 孝亲敬长,我们可以做什么? 学生罗列了很多,他们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在很多方面表达对父母和老人的孝心。

三、结语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因此,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资源,树立朋辈榜样,发挥朋辈正能量,使之产生积极影响,成为学生前行并获得成功的动力,这是落实新课程标准,使思品课的创新教学落到实处,以确保教学育人实效的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摘要:基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品德学科新课改的要求,尝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资源,树立朋辈榜样,发挥朋辈正能量,使之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从而落实新课程标准,使思品课的创新教学落到实处,增强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具体从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评价三方面入手,阐述了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的教学实践。

篇9: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我见

一、牢固树立思想品德教学新理念,突出学科特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皆围绕考试展开,教学模式单一,未能突出学科特点,教学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笔者在深入解读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思想品德教育理论,认为不能再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学习者,而要将其看成是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知识习得的过程也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式训练,而是学生调适心理、修正自我的过程。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结合生活实际,主动改变“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

如在“我知我家”主题教学时,课前,先请学生各自准备一些小时候的照片、玩具和故事。课堂导入部分,教师用PPT课件展示了一组学生提供的不同成长时期的照片,并以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作为背景音乐。幻灯片播放完毕,教师请学生谈谈成长的滋味。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旧物的烘托之下,学生情感爆发,争先恐后地与大家分享了在成长中的小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学生得知,成长的过程是家人呵护与疼爱的过程,我们在成长,父母却在渐渐老去。每一个故事中仿佛都能够窥见自己和自己的父母。思想品德课堂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境。在这一课时中,教材与生活同体,学生与故事同体,教学的感染力瞬间提升,教学效果显著。

又如,在进行“责任意识”主题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如下一段文字材料。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同学上学迟到受到值日老师批评,嘴里嘟囔着:“都怪奶奶没有叫醒我。”一个同学拿着成绩不理想的数学试卷,心里暗暗抱怨:“老师讲课真没劲,我一点兴趣也没有。”一个同学在实验室里把烧杯打碎了,他悄悄地对旁边的同学说:“别吱声,假装没看见。”……然后要求学生以此为话题,结合下列问题撰写思品小论文。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言行?回望自己的成长历程,你已经学会了承担哪些责任?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你有怎样的感悟和体验?

从学生上交的小论文情况来看,他们不仅对思想品德课中的责任教育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更对自我言行进行了深刻反思。这一过程教师并未直接参与,却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遵循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规律,运用启发式教学

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意义与其他文化课有显著区别,该课程设置的初衷旨在“育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常言道,“要成才,先成人”,讲的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强硬的说教乃是思想品德课的大忌,极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启发式教学顺应了教学规律,是规范青少年思想品德的一剂良药。启发式教学的实施需要讲究策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之上,设计蕴含一定价值、富有启迪性的问题是启发式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具有启发性呢?

1.问题本身具有未知性、探究性,且紧贴教学内容。例如,在八年级第四课第一框的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在你的周围有取绰号的现象吗?你赞成同学或朋友以绰号相称吗?你如何看待起绰号的现象?这样的设问就比较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在一系列问题中,学生懂得了尊重和保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2.问题的难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教学“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时,笔者没有使用书中的案例,整节课根据梅瓶的例子设置三个情境,每个情境都依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在网络交往中怎样保护自己?诱惑无处不在,陷阱就在身边,作为网络游客的我们应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如何设计文明上网的宣传标语?……多角度的设问能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3.问题表述简洁明了,能迅速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如在教学“维护个人隐私”时,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在你的认知里,哪些属于个人隐私?最常见侵犯隐私权的表现有哪些?当发现有人侵犯你的隐私时你怎么办?通过层层提问,既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落实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渊博的知识武装自己。“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从古语中,我们或许能得到些许启示。

篇10: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分析

学质量检测试题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一、1—5 CDBDA 6—10 DABCA 11—15 BCADC

二、(1)文化知识类:上网浏览、阅读报纸等;文化娱乐类:唱歌、跳舞等

(2)不仅可以使我们劳逸结合,而且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我们高雅的情趣,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能愉悦身心,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能开阔视野,增长智慧,有助于我们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提升道德境界。(任答两点,6分)(3)首先要培养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这是重要条件;其次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要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这是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还要提升我们的情趣,陶冶我们的情操。(每点1分)

三、(1)①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②生命是一个过程,充满了无限的欢乐,生命中也会有烦恼、困难和痛苦,它们构成了多彩的人生,丰富着我们的人生体验;③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属于我们的只有一次;④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一个要点2分,共8分)(2)略。(言之有理即可)

四、(1)旷课,打游戏,出人舞歌厅是不良行为,偷盗、敲诈、勒索是违法行为,抢劫20多起并有三次刺伤事主是犯罪行为。

(2)犯罪有三个特征: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是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犯罪应受刑事处罚,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必须要看其行为是否同时符合犯罪的三个特征,缺一不可,三个特征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3)①如果不懂法、不守法,一些不良行为有可能会逐渐演变成为犯罪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了一般违法行为仍不悔改,就会滑向犯罪的深渊。②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处罚。

(4)①远离犯罪,要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坝,要树立法律意识,知法懂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用合法手段解决各种问题。

②远离犯罪,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事多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避免因一时冲动而触犯法律。

篇11:八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卷面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八年级的思想品德成绩从分数上来看,非常理想:八年级共58人,及格人数为57人,仅有131班赵艳一人为55分;90分以上者有9人,80—90分的有31人。其中进步较明显有张凯,张腾,李琴琴,邵林杰,李鑫(131)、宋敏,稍有退步的是邵维艳。

就这次的试题来讲,考这样的分数实属正常。因为本次的考试很简单,分数非常容易就能拿到,大多数都是书上的原话,只要上课的时候注意标注就能答对。虽然分数理想,但是仔细分析,检查学生的试卷,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这次的单项选择题很容易答对,没有令人迷惑的选项,涉及到的都是书中的内容,所以有90%的学生得了满分,但是,还有学生做错,比如:第16小题:“为了保护环境,青少年应该?”其中有一种选项“参与环保执法”,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我们普通人没有权力执法,执行法律需要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所以那些做错的同学还是没有深刻理解法律的特征。

二、简答题。这道题分为两个小题,第1小题得分情况不佳,学生还是没有仔细斟酌题目的含义,不能抓住重心回答问题。本题中着重考察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而大多数学生在答题中只涉及到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第2小题,得分的人很多,但是满分很少,这道题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应该层层递进,采取的措施应该涉及我们学过的有关知识,并且要用书面语回答。而很多学生简答过于简略,例如:(1)朋友家请客,请你吃野生动物。你会:——,有些学生就写了两个字:“不吃”,这虽说是简答题,但我们也要稍微阐述理由,可以答“拒绝邀请,并告诉他要保护动物”。

三、分析说明题。这道题分为三个小题,前两个小题,所有人都得了满分,因为在考试前我们曾做过类似的题。而第3小题,只有极少数的人的浪漫分,像史莹、马俊慧、明慧勇、明程程、王淑清、史梦这几个人做得很好,这道题目是:“你所在的地区还存在类似的问题吗?请举例说明提出一些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70%的学生都是这样回答的:“存在。(然后直接写保护环境的建议)”,大家根本就没有举例,并根据例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这还是由于对题意理解不透彻造成的。

四、探究实践题。此题主要涉及到的是“亲社会行为”那节的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中探究活动的掌握及完成情况。前3个小题学生都能做对,第4小题,大家做得都不太理想,“践行了亲社会行为的感想”,很多学生都写到“做了......,我收获了快乐,感到很愉悦......”,这类答案只回答到了一半,更重要的大家应写到践行完以后,自己除了快乐,还获得了哪些知识和能力。所以做此类题大家应全方位考虑。

篇12: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新课标》指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不同成就感。因此,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置情景,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课堂的乐趣和团对合作的重要性。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一·增设课前小杂坛课前的几分钟,是一节课的热身时间,可以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去表演,鼓励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因此,我在教学时,让几个同学将事先准备的国内外的新闻、名人名言、英雄故事、一则笑话、一首诗,等等登台表演。由于是事先准备好,而且是个人的最喜欢的,最拿手的内容,所以学生热情积极地参与。比如,黎明同学讲述了一则“一个学生与一个校长的广告对话”,这则笑话极大地吸引和感染了每个同学。这个小杂坛激发和展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创造性,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不仅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性,还锻炼了一些同学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经过热身,动起来,那么学生在课堂还会不积极思考,对学习不感兴趣吗?

二·开设小组擂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创造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课堂的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设计一些由浅到深的阶梯性的问题,增加设计一些跟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适当地鼓励,点拨和打分,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累计分来胜出,当然还要针对各个小组的分数进行评价。通过擂台比拼,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过去一些不敢或不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同学也跃跃欲试。

篇13: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分析

一、开展探究式教学在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施依据

1.依据八年级学生和教材的特点

现在的八年级学生, 他们接受各种信息的面和渠道较为广泛, 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制力趋于成熟, 他们喜欢独立思考, 对人对事有独立的见解, 并逐步开始学会待人处世的方法, 逐步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及个性特征。他们在学习、掌握知识过程中不“唯书”、不“唯上”, 不断探索, 追求新知, 他们思考问题时不受传统观念束缚, 敢于假设, 善于联想, 富于想象, 勇于探索。但由于缺乏基本理论思维能力、社会经历少, 明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还不成熟, 往往不能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如果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就教材而教材, 空洞单一地说教, 只会使学生缺乏兴趣, 更谈不上“信”与“行”, 只有在教学中,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组织学生探究式教学去读一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 让他们接触社会、独立观察思考, 判断解决在课堂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才能用于指导他们的行动, 达到知、信、用的统一。

现在新课改后的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教材中涉及的学生自身成长问题, 如好习惯的养成、自理能力的培养、坚强意志的培养、个人与父母、老师的关系如何处理、公民与法律的关系等问题, 不仅是理论问题, 而且有现实意义。教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实际性。教材内容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 如消费问题、与师长的沟通、如何做负责任的公民、环境、资源问题、隐私权的问题等。要正确处理解决这些问题, 开展探究式教学实践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 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2.依据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

针对八年级学生特点及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特点, 我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教材、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 有重点地开展探究式教学来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 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如在讲授中学生必须养成的好习惯时, 为了使学生学会计划消费, 我布置学生向家长调查每月的消费开支情况, 以及个人的消费支出占整个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 然后讨论谁的消费是最适度、最合理的;在讲授《向自己的目标迈进》时, 我布置学生调查自己亲戚朋友中对自己有哪些人生规划, 什么时候开始进行人生规划以及对现在他们各自职业选择的影响, 然后结合自身来设定自己最重要的目标、短期最想实现的核心目标以及自己的打算;在第一单元《自立自强》的教学中, 请学生在父母、老师、同学的监督下, 制定在实践中磨砺坚强的意志的计划书;在讲授第二单元《亲近师长》时, 请学生调查收集老师和家长工作、生活的具体事例, 近距离地接触老师和家长的工作环境、工作状况, 了解他们的工作现状以便更加理解老师、理解家长, 从而有利于与师长的沟通和交流;在讲授第三单元《学会负责》时, 请学生围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这四个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 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 就如何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作出自己一学期或这一学年的承诺并指定监督人和制定监督表;在讲授第四单元《分清是非》时, 组织学生对毒品、吸烟、酗酒和青少年“追星”现状进行调查, 学会鉴别身边的不良诱惑, 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在讲授第五单元《与法同行》时, 请学生走向法庭、律师事务所, 就消费者权益、隐私权和公民其他的基本权利情况进行调查, 来分析怎样保护消费者的权利和如何维护自身的隐私权。在讲授第六单元《复兴中华》时, 结合本地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情况进行调查, 特别是对科技发展、教育发展以及在发展的同时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状况进行实地走访, 分析在经济、科技发展的同时如何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二、开展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效

开展探究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觉悟, 在实践活动中让八年级的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治情操、发掘创造能力, 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容易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克服各种思想障碍和不良的行为习惯, 培养坚强毅力和意志品质, 形成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良好思想品质。

而在课堂教学中, 一方面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进而在探究中发挥主人翁作用。如关于“养成有计划消费的习惯, 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素材可谓数不胜数,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以“农民工和女儿的对话”为背景, 设计了以下情境: (地点:一家服装店) 妈妈:“女儿啊, 穿衣服不能太张扬, 和周围的女孩打扮一样才好。”女儿:“不, 妈妈, 同学都穿这样的衣服, 我不要!穿出个性才是最美的。”探究问题:妈妈和女儿的消费心理有什么不同?怎样评价她们的消费心理?在进行“珍惜受教育权”一课的教学时, 以小品的形式创设以下两个情境。情境一:小强因经常犯错误, 上课讲话又拖拉作业, 班主任老师便让他在教室外面站着, 不允许他进教室上课。问:老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小强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境二:小红的父亲因家庭困难让正在念初二的小红去打工挣钱, 老师去劝说, 小红的父亲却说, 这是我的家事, 你管不着。问:小红很想上学, 她该怎么办?你是怎么看这件事的?作为同学, 你能怎样帮助小红?以上这种情景模式探究问题, 很容易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 激发学生对探究对象的兴趣和动机, 学生在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表现非常活跃, 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另一方面,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在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中主动参与探究、主动思考从而得出结论, 由学生亲自参与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讲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 展示以下材料:材料一, 一棵50年树龄的大树的综合价值是19.6万美元。它的功能包括产生氧气、吸收有毒气体、增加土壤肥力、涵养水源、为鸟类提供繁养场所等。材料二, 如果一棵50年树龄的大树被砍伐, 可以制成6 000~8 000双筷子, 价值不到40美元。问题:通过两组数据的比较, 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以上事例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学生分组讨论之后, 得出结论: (1) 我国森林等资源紧张, 开发利用不合理; (2) 经济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不能只顾眼前。

为此, 我们在平时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必须结合教材内容, 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的需要, 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将大千世界生动、形象、典型的材料引入课堂,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 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注意点

1.抓好探究式教学的管理工作

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切忌“放羊式”和“赶鸭式”, 必须落实到位。探究式教学的管理工作要有层次进行, 可以由教师去联系、安排、落实调查的对象、内容, 然后带学生去进行活动;可由教师间接联系, 然后请学生带着介绍信去联系落实和组织;也可全部由学生自己根据教师的要求, 自己想办法外出联系、落实和组织, 教师不再跟随。在探究式教学组织中, 我们感到全部由学生负责, 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受的锻炼更大。

2.探究式教学要认真做好评价工作

评价是探究式教学工作中很重要的内容, 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探究式教学的评价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内容, 质的方面包括参加调查的态度、表现及所取得的效果, 可以通过撰写小论文, 调查报告等形式体现;量的方面包括参加探究式教学的时间、次数, 完成数量以及其他应该完成的内容, 我们采用一人一卡的做法, 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 给予一定的等第评价。

篇14: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分析

一、建构知识体系

思想品德作为一个文科科目,建构知识体系对理清概念间的差异,理顺先后逻辑关系至关重要。就拿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来讲,这一单元主要讲了我们的人身权利,涉及具体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很多同学弄不清楚这些权利之间的关系,经常张冠李戴。如果我们归纳整理,建构下列知识体系,它们的关系也就一目了然了。

人权政治权 经济权文化权人身权人格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身份权

建构知识体系还能帮助我们弄清知识的分类标准,理顺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每一单元都能做到这样的归纳整理,长此以往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二、钻研历年考题

历年考题对于复习备考的指导意义是毋庸置疑的,重视真题的价值能让我们提取到有效的信息。选择题都是单选题,难度相对较小。学生失分多在主观题上,所以,我们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主观题上。我校每次考前都会做前两年的考试真题。通过研习前两年试卷的主观题,我做了如下表格:

从图表可以看出:每课基本都会考到,但分值最大的是第七课财产权。消费者权益和正义容易单独作为一个大题考,分值都比较大。试卷有时候就是按照课程的顺序出题,比如两份卷子的最后一个大题都是考最后一课——正义,而受教育权也通常出现在第一个主观题里。主观题会考到以前学过的内容,但分值不会太大。

利用提取到的这些有效信息,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复习某一课。我不赞成为了应试而学,但掌握一些复习考试的技巧对我们的学习仍大有裨益。

三、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分层制订目标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对某个学科的领悟和喜欢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分层制订目标是很合理的。我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课上表现、考试成绩等指标把学生分为A、B、C三组,对不同的组制订不同的目标、设定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比如A组,学生整体成绩比较好,课上表现积极,对本门课兴趣浓厚,总有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提出,作业也完成得很好。对于他们,我布置的作业更倾向于拓展性的,比如,要求自己整合第四单元公平正义的知识体系,和本单元知识相联系的社会热点新闻有哪些?学了本单元的知识你如何认识这些社会问题?C组学生则只要求他们做完最低限度的作业即可,当然仍要鼓励他们积极向上。

对于特殊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怀。有个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一直不好,但他对本门课悟性很高,上课也很认真,每次考试成绩很好。对这样的孩子,我把他分在A组。还有的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即便只要求他完成最低限度的作业,但仍做不到,这样的孩子我就去检查他的笔记,表扬、鼓励他的优点,引导他积极向上。

四、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开始复习时要合理规划课时,恰当分配复习时间,这需要考虑横向和纵向两个因素。横向是指并列的每课,纵向是大致的几个阶段。这次期末复习共八个课时。横向:本册书共十课,前五课(期中考试已考),期末也会考但占比例较小,重点是后五课。纵向分三个阶段:熟悉课本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突出重难点;做两年真题,分析错誤原因,查漏补缺。综合考量横向纵向因素,我做了如下计划:

计划做出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比如刚开始复习,在熟悉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一个班同时进行了第九、十课知识体系的建构。还有时候刚讲解了重难点,就马上要求学生做卷子上的某个题,随讲随测,真正把知识点落在实处。教无定法,只要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很多方法都可以尝试。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复习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五、掌握一些题型的答题技巧

思想品德课的考题分为选择题、辨析题、材料题、实践探究题。选择题要注意题干,有些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或不符合题目要求的,一定要看清题干。四个选项里,经常有四项表述都是正确的,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选择与题目要求最符合、最贴切的。选择题考的范围比较广,有的题综合运用几课甚至几个年级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本知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也。辨析题通常这样作答:先辨正误,再讲道理,然后谈具体做法,在阐述道理时应先讲依据,再联系材料,可正反阐述。实践探究题考得最灵活,要注意全面作答,通常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几方面思考作答。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就可以使自己在考试中如鱼得水。

不打无准备之战,只要自己准备充分,相信一定会考出好的成绩。

上一篇:门诊就诊跨部门流程图下一篇:福利发放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