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星期五】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之路

2024-04-11

【运营星期五】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之路(共7篇)

篇1:【运营星期五】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之路

【运营星期五】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之路

关键词1 外迁

外迁是未来北京批发市场的一个趋势。在今年10月底,北京市人大召开专题会议,称要启动2013年《北京市流通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的修订工作,近期还将进行中心城小商品交易市场的整治和外迁工作。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在会议上做报告时指出,此举是为了改变北京市中心城区功能、人口过度聚集的状况,以达到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目的。

批发市场在产业定位中被认为是低端业态的一种。有专家指出,城区寸土寸金,但低端的批发市场却占据大量优质资源。在今年的北京“两会”期间,西城区官员表示,动物园批发市场的业态调整已经进入论证阶段。而丰台区的官员也表示,位于该区内的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将实施业态调整,批发集散的业态拟向周边的河北等地迁移。

但外迁也面临着现实困难。以动批为例,一份内部数据显示,2010年对动批地区的商品交易市场专项调查显示,9家市场,共有摊位数1.3万余个,从业人员3万余人,摊位租赁年限一般为20年,大部分是近年才签订的租赁合同。一旦市场外移,相关部门将支付巨额的经济赔偿。同时,愿意市场外迁的商户仅占8.6%,顾客仅占5.5%,不愿市场外迁的比例均在40%左右。关键词2 触网

批发市场开辟线上渠道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网上商城的方式整体上线,一种是商户自发式的在淘宝网或者其他电商平台上开店。

原定于2012年9月上线的秀水网上商城直到现在还在筹备过程中,秀水街建网店被业界看做是大势所趋,但历程却可能没有预想中顺利,具体上线时间继续后推。同样在摸索中的还有动批网。“动批网”是为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和商户量身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动物园批发市场实体店铺实现网上批发、网上购买、招商加盟为目标,其意欲成为中国服装批发市场电子商务的旗帜网站,但直到现在,动批网仍然是大片空白,供货、求购、店铺等相关页面也没有建立起来,动批网负责人称正在准备中,正式上线时间未定。

与之相比,批发市场个体商户的触网简单轻松就可以实现。对于线下商户来说,开网店成本低,而且是个销量不可忽视的渠道,在租金走高,销售低迷的时期,线上对其来说是个不可忽视的渠道。整体来看,专业市场的触网成功几率较大,比如“马连道茶叶网”、“琉璃厂古玩艺术品交易网”等,另外,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已经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消费者可以通过新发地京东官方旗舰店来选购精品果蔬、进口果品等。

关键词3 升级

早在2006年,市发改委在《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二环内禁止建设新的摊位式小商品市场和各类批发市场,已有的小商品市场和各类批发市场将逐步关闭或升级,鼓励其向三环外转移。在这种大背景下,包括动批、大红门、万通商城在内的京城主流批发市场先后启动升级之路。

目前,动批升级尚未进入操作阶段,但相关部门已经为其规划了一条高端路线。据西城区德胜科技园区负责人介绍,动批的未来发展路径是,实施品牌化、集群化,实现从商品档次、经营业态、购物环境、交易方式的根本转变把动物园地区打造成北京的服装设计聚集地。

与动批的转型相比,万通商城的升级更接地气儿,引入了7-11和万宁等知名连锁品牌,五层新引入的亦购特惠商场拥有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一线运动品牌折扣店;负一层的美食广场有拿渡麻辣香锅、味千拉面等知名餐饮。另外,万通一直在酝酿“韩国城”,以精品战略带动廉价小商品的升级,不过韩国城已经启动招商大半年的时间,入驻商家并不多,不少铺面仍然空着,万通能否成功转型精品商城仍有待观察。

篇2:【运营星期五】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之路

1. 从产品集散地向产品和信息集散中心的转变。

专业市场集聚了大量某一类商品或若干类具有互补和互替关系的商品, 具有产品门类多、品种齐全、货源充足、挑选余地大、竞争程度高等特点, 从而吸引大量顾客光顾。对于企业来说, 专业市场比其他商业形态具有更高的产品集散和陈列功能;对于顾客来说, 具有更方便、更充分的价格商讨、质量比较和品种搜索的机会。但是, 在信息时代, 仅仅靠产品的陈列来吸引客户和集散信息是远远不够的, 专业市场还必须利用其它形式发挥信息集散的作用, 例如, 博览会、行业媒体、门户网站等等。随着虚拟空间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专业市场要充分利用虚拟空间进行产品陈列、信息集散、市场信息传递、商品搜索等, 使实体市场和虚拟空间的功能优势互补。

2. 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有机结合。

电子商务已经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随着支付系统、网络安全等技术的解决, 电子商务将会以更快速度发展。专业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必然是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的有机结合, 实体市场是产品摆设、客户谈判、看样、商品交易、仓储的场所, 虚拟市场是商品信息交流、信息搜索、市场网络联系、信息发布、在线交易等手段的集合, 两者优势互补, 是未来专业市场升级和发展的最好平台。

3. 实体经营户向e经营户转变。

虚拟市场的出现, 客观上要求专业市场的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发生根本的转变。当专业市场引入虚拟市场的形式时, 市场的组织模式不再仅仅是摊位, 而是虚拟市场中的e摊位或e店, 或者实体摊位和e摊位结合, 经营户成为e经营户。要实现实体经营户向e经营户转变, 先是专业市场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 建设市场内部局域网络, 使摊位与市场联网, 提高经营者的信息操作水平, 熟悉网络应用。然后, 市场局域网络与外部网络链接, 最终实现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所有这些转变必须依靠政府的市场管理部门的政策引导和导入信息化监控手段。

4. 现场交易向网上交易发展。

现场交易不应该是专业市场的唯一交易模式, 开展网上交易、电子商务是专业市场发展的方向。在完善专业市场的物流配送体系、市场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监控、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过程中, 逐步培育在线交易和电子商务。经营户通过网络与客户、厂家进行在线信息交流、在线商业谈判、商品信息发布、在线订购与交易, 最终发展成为在线支付、在线交易和物流配送的电子商务。

5. 交易中心向商务中心转变。

篇3: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进行时

纺织业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统产业,在当前的新常态下,纺织业面临挑战,同时也蕴含着机遇。实现转型升级,是纺织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环保、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也对专业市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五点要求:第一,加大专业市场之外的其他流通领域的研究,提升整个流通领域的发展水平;第二,继续加快智慧商城建设的探索,智能制造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流通领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是摆在会员单位面前的一大任务;第三,继续加大品牌成长的扶持力度,品牌的成长是专业市场发展的核心功能;第四,推动行业内外的强强联合、专业市场的多方联动,逐步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专业市场联盟;第五,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提升产业流通领域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更是“十三五”谋划布局之关键年。身处重要时间节点,面对产业升级的机遇与挑战,专业市场冷静思考,找准定位,蓄势而发,正在为纺织强国梦的早日实现努力前行。

宏观把握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 潘建成:形有波动 势仍向好

中国经济在经过了快速增长时期后,增速放缓是正常的经济规律。过去我国经济的增长是百米冲刺的速度,如今在马拉松的赛道上,百米的技术显然并不能够让我们跑到终点。现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背后,是希望企业能够尽可能长效地发挥效应与能量。

中国经济长期的高速增长让人们过多地关注了增长率,而忽略了增量。其实,任何一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经济增速换挡,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也需要换挡。但需要关注的是,这两年的下行速率已经明显放缓。

从2012年到现在,中国经济增长运行的波动保持在7%~8%的窄幅区间内。看起来增速在下滑,但下滑态势是非常平缓的,也可以说长期来看已经处在一个“平底”之中。根据换挡的趋势来看,这个“平底”可能是略微向下倾斜的“L”形平底。

中国经济在压力和动力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动态向前发展,二者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当压力和动力的动态均衡在一段时间相对比较稳定,就出现了经济底部。

为此,我们要更理性、全面地看待经济发展,用更为综合的指标去衡量:实现从增速到增量、从数量到质量、从速度到效率、从增长到发展的转变。

就纺织服装行业而言,由于民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特色,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纺织服装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长明显,这充分表明行业正在普遍的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事实也证明,广东、江苏、浙江这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已经在重视技术改造,重视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路径。”这句话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同样会对行业甚至是企业的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纺联副秘书长、产业部主任 孙淮滨:全产业链模式助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2025,已经给我们画出了宏伟的蓝图。就纺织工业来说,“十三五”规划也已经把智能制造放在一个重要的层面。智能制造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智能产品上,而不只是机器换人,提高效率。

经济放缓,作为新常态下的基本特征,既是大势所趋也同样不可逆转。在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当中,产生一种对冲来抑制经济下行的压力,这是行业对纺织新常态的一个理解。

在国际市场上,自金融危机结束之后,缓慢的增长态势依然会持续存在,行业也会面临一个漫长的调整期。发达的经济体目前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此外贸易环境的复杂多变,也是不能不考虑的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所面临的重大机遇也让行业提振信心。首先,70%~80%来自农村的中低消费人群,是未来行业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其次,中产阶级追逐时尚化、个性化的消费习惯,让这部分人成为创新驱动的主要原动力;第三,电子商务方兴未艾,让零售业有了新的发展动力;第四,移动端、PC端和线下实体的有效联动,打造全渠道网络零售结构的移动思维正在逐步灌输给企业家们。

未来,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已把智能制造放在一个重要的层面。具体而言,在纺织领域将建设的六条智能生产线,基本覆盖了全产业链的主要行业。有了这样的智能生产线,再去发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包括装备的智能化以及管理的智能化。当然,这些最终要体现在服务与产品上,所以产品结构调整才是行业企业发展不可忽略的方向,而不只是机器换人,提高效率。

微观切入

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胡衍虎:创新经营:构建“蛛网式”大平台

不论是改革、创新,还是转型升级,这种探索一定要基于自己的基础上来做更多的尝试。电子商务不是“狼来了”,是市场的新型融合,是诚信的建设。如今,义乌加快市场走出去的步伐,构建多渠道营销网络,正向“买全球货、卖全球货”转变。

2011年3月,义乌市成为全国唯一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县级市。随着义新欧铁路专线的开通,义乌成为中国“丝绸之路”新起点。日前,义乌又获批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试点,义乌将充分发挥内外贸结合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优势,拓展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空间。

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旗帜指引下,公司以市场为核心,以资本运作为纽带,打造“现代贸易服务集成商”,大力培育出口、进口、转口贸易,围绕公司“互联网+”战略,践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义乌购电子商务绿色生态圈,构建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蛛网式”大平台。

在电子商务的大平台上,义乌推进线上线下联动的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以实体市场为依托,以义乌购为平台,建立“线上线下”市场诚信评价、激励、监管机制。在实体市场建立经营户诚信评估体系,在虚拟市场推出“义乌购”诚信交易保障体系,实现每一笔交易都有诚信保障。

与此同时,义乌重新梳理“智慧市场”发展规划方案,改版运行集团门户网站、市场商户工作平台、市场百度地图。持续推进“电子商务全员培训方案”,积极开展“经营户上网工程”和“网商培育工程”,构建“虚拟电商产业园”。

通过“资本+品牌+管理+商品输出”多途径走出去,有选择性地组织商户到全国重点市场以及丝绸之路重要贸易国开展贸易对接会,大力发展连锁配送市场,进一步提升义乌市场国际辐射力。

广州白马服装市场总经理 程九洲:“互联网+”的背景下巧布局

白马从2005年上市以来,就开始了对硬件、品牌和交易方式的转型升级之路。白马下一步的发展是把这个模式进行再造,展开以“广州白马+区域中心+白马电商+白马奥莱”的全新“白马+”发展战略。

近十年来,专业市场外部的环境,变化非常明显。首先,交通和物流的高度发展,让专业市场的主流经营模式发生转变,渠道扁平化和批零结合成为专业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比如白马目前的零售比重是20%~30%;而一些北方市场,零售的比重可能已经超过50%。

其次是产地的多元化和市场的区域化。由于成本上升,导致大量的工厂往中西部地区迁移,带来产业的多元化,由原来聚集在东南沿海,变成分布于全国各地,从而导致专业市场也跟着发生变化。四川、贵州、陕西等西部地区专业市场发展得非常快,2014年比2013年同比增长39%。反而在东南沿海,专业市场的经营面积增长得比较慢。这就需要专业市场在自身上找突破。

此外,移动互联的崛起促使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过去五年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平均增长率是10.8%,网上零售总额平均增长率是39.7%。可以发现电商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线下零售总额的发展速度。

白马从2005年上市以来,就开始了对硬件、品牌和交易方式的转型升级之路。自2005年起,白马每年投一千万元左右,对大厦的硬件设施进行改造,目前已累计投入一亿元。而比硬件改造更难,也更加重要的,则是定位的改变,定位的核心在于品牌的升级。打造中国服装品牌孵化基地,这是中纺联流通分会一直在做的工作。在过去的十年里,白马从1500多个档口,调整为目前的1100个,明年计划调整到800个,整个档口数量的减少是为了扩大单一品牌展示的空间,提高白马市场整体集约化的程度。

电商面面观

目前,中国正进入互联网发展的快速阶段,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和O2O正在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商业模式和资源使用方式。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互联网+”正在快速渗透着纺织服装行业,大力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纺织服装行业融合发展,提升行业协同创新,提升精准制造、精细管理的水平,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加快纺织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的步伐已成为大势所趋。

商务部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司网购规范处处长 白海龙:使命 用心 向前看

电子商务作为新型商务模式已经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显示出了巨大活力,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今年1~9月,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超过了1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5%,其中B2B的交易额增长了21%;网络零售的交易额是2.59万亿元,增长了36%,远远超过了B2B的交易额,在网络零售交易额当中实物商品交易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4%,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个百分点。

从用户的规模看,2014年服装鞋帽已占网购市场的75.3%,成为了网购第一大类商品,由于毛利高、重复购买率高,服装鞋帽类一直成为网络零售主要利润来源,吸引了众多电商积极投入这个市场。

从发展模式上看,O2O是当前最大的热点,也是未来发展趋势,今年上半年,我国O2O市场规模达到了3000亿元,同比增长了近80%,远远超过了网购、B2B整体的增长率。业界普遍认可O2O的发展潜力,O2O也将成为继网络零售之后,中国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在发展领域上,农村电商和跨境电商应该是未来发展的两个重点领域。目前,农村网民的比例还很低,仅为27.9%,但随着我们农村人口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电子商务环境、购物环境的不断改善,农村的网络零售也将很快迎来大幅度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被很多业界人士认为是跨境电商进口的元年。去年以来,传统零售商、海内外的电商巨头,包括创业公司、物流公司纷纷布局跨境电子商务。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跨境电商做好了顶层设计,也为跨境电商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东华大学教授、中国纺织服装电子商务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 汤兵勇:

互联网+纺织:借助区域商贸优势与电子商务完善产业服务功能

“互联网+”的时代一定不能就事论事,而且不能再走传统互联网的老路。

“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概念?较严谨地说,实际是发挥互联网优化和集成作用,通过深度的融合来产生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这里的互联网就是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互联网+”必须渗透到传统行业中去,而不是简单的说零售商在网上开网点卖东西。

纺织服装行业是最完整的行业,从原料采购、纺纱织布、到服装,最后进入到商品环节。整个链条非常完整,中间既有大宗商品的交易,也有客户直接面对面的零售。

要把“互联网+纺织”做透,首要核心还是“互联网+工业”,实现工业互联网,也就是智能制造。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在走这条路,随着企业原有生产逐步半自动化、自动化,甚至是智能自动化。要在“互联网+”的情况下更好地完成产品的小批量定制,工厂的智能化,物流的智慧化等是行业企业发展的方向。其次是“互联网+商贸”或者“互联网+流通”。过去专业市场的任务主要是销售,现在还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要把客户需求反馈给生产企业。此外需要“互联网+文化创意”以及“互联网+金融”等各个方面的协同配合,将“互联网+纺织”做大做强。

易观国际北区咨询中心总经理 李宁:

互联网+金融: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

互联网金融绝对不是互联网跟金融行业简单的结合,一定是依托在一些互联网化工具的基础之上,对于金融业务的创造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对于在信息层面上不对称的变化,从而提升金融领域资源配置的效率。

现在整个互联网金融里面有P2P、众筹、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金融网络等模式,当然还包括虚拟货币。在众多的模式之下,关键的一点不是在于多有特色的产品,而是在于到底如何运用大数据,基于数据层面建立数据体系进行管理。

未来,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基于互联网产业金融相融合的1+1+1式的综合性平台。互联网金融会从过去的由点到点向点到面的发展。

专业市场的平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关注度非常高,网上轻纺城、中国纺织材料交易中心等都在紧密结合“互联网+金融”这样的概念。这些互联网金融工具,最终还是希望服务于专业市场。如果跟有形市场的流通环节紧密连接,无疑对行业的发展如虎添翼。

中国智慧科学研究院院长 胡宝钢:

互联网+流通:传统行业的变革与创新

随着网络化社会的全面到来,“网络商城”成为互联网社会背景下的新型商城形态。在这一阶段,互联网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电子商务模式和服务的主流模式,网络化电子商务的方式广泛普及。如今,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和数字贸易等网络化应用,都已在很多商城得到实现。方兴未艾的中国商城网络化电子商务大潮,经历了“信息商城”、“网络商城”、“数字商城”阶段,开始迈向“智慧商城”。

“智慧商城”是在传统商城和文化商城的基础上,依托云计算、物联网、高端软件、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等等一系列新科技、新技术,为传统商城构建起智能网络、智能管理、智能物业、智能商业、智能监管、智能预警等。同时“,智慧商城”本身也孕育着一批新兴业态,特别是互动共享、数字商铺、专业资讯服务等高端信息服务业。

建设智慧商城不仅仅是搭建物联网系统,更应重视的是如何促进传统商业地产转型、升级、发展,即传统商城发展路径的转变、商城网络化方式的跃迁,及商城整体如何发生质的变化,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当前,我国商业地产进程中正在遭受“产能过剩”的困扰,如规划难、定位难、招商难、运营难中各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传统商城的管理日趋复杂等。

智慧商城的规划和定位应重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以智慧商铺、智慧物业、智慧商家为代表的商城应用领域。这些与商城的建设水平、运营能力、服务质量密切相关,并推动传统商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商业地产产业发展领域,包括智慧商城产业发展、传统商业地产产业改造与升级,选择、引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物联网核心产业、相关产业,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传统商业地产产业的改造与提升,以及产业之间的互动与促进。

有赞CEO白鸦、运营总监 冷面:

互联网+渠道:传统企业的转型路

今天的服装企业,对于中间的渠道环节最重要的事情可能不是一定要在网上交易,而是如何去利用互联网经营自己的顾客,传播自己的信息。

有赞利用半年的时间,走访了1750多个商户,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原因,一个是消费者不再逛街了,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了解信息、获取信息和商家沟通;另一个是新增的市场份额给了电子商务,而不是线下零售市场。

很多商户进入电子商务的初期,并不是在线上达成交易,而是为了传播产品的信息,维护老客户,并挖掘新的潜在客户。随着移动社交网络的发展,许多商户尝试去搭建自己的移动电商系统,去做营销,与客户进行互动,以及策划品牌的活动。无论任何形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韩都衣舍副总裁 贾鹏:

互联网+品牌:电商企业的多品牌发展之路

基于互联网的多品牌运营集团,韩都衣舍整个集团现有28个品牌,40多个业务部门,2600名员工。

近几年来,韩都衣舍非常乐意与大众分享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很多业内人士对韩都衣舍的“买手小组”逐渐熟悉。而这个“买手小组”的全称是“以产品小组为核心的单品全程运营体系”。目前,集团拥有280个小组。

从韩都衣舍创立伊始,“产品小组制模式”就借鉴了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在最小的业务单元上实现了“责、权、利”的相对统一,培养了大批具有经营思维的产品开发和运营人员,为集团多品牌战略提供了最重要的人才储备。

产品小组一般会由选款师、页面制作专员、库存维护专员三个核心职务组成,配以文员、韩语助理等人员进行协助工作。选款师,他是掌握产品款式定夺大权的人,必须运用自身的经验去判定一个产品在网络上是否有前景。因为选款师是小组的灵魂人物,因此这些小组也经常被业内称为“买手小组”。而其他几个岗位,则在销售过程,或者选款过程中协助选款师的工作。他们是一个团队,每个岗位对电商来说都很重要。

每一款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都以“产品小组”为核心,企划、摄影、生产、营销等相关业务环节配合,全程数据化、精细化的运营管理系统,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互联网的优势,在实现“大规模C2B定制”的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服装行业最为头痛的库存问题,从而保证以极高的性价比给顾客提供更多的商品选择。

未来,韩都衣舍要打造全球最大的时尚品牌孵化平台,到2020年旗下品牌达到50个。

记者手记

转型升级与互联网

对于现今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来说,“互联网+”的模式创新、“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历史机遇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不触电,生意将越来越难做。”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过去一味开门卖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互联网+专业市场”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专业市场相结合,寻求新的商业模式,通过横向整合和纵向重塑实现跨越发展是当务之急。

专业市场发展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开辟的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可以完全突破线下市场空间规模和交易时间的限制。由于专业市场大多以自身已经拥有的商户资源、产品资源及品牌资源发展电子商务,也是对现有线下资源的再一次利用。

篇4:【运营星期五】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之路

广东是全国公认的制造大省与市场强省, 广东省的各类专业市场目前已达6 000多家, 其中成交额上亿元的专业市场有316家, 成交额为2 304亿元, 分别占全国的9.4%和10.2%, 有48家专业批发市场的年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 并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产地优势的专业市场群落和专业镇, 如中山的灯饰、阳江的小五金、佛山的陶瓷、江门水口的水暖器材、佛山西樵的纺织品、东莞虎门的服装, 以及广州的服装、内衣、袜业、电子、建筑材料等。

专业市场作为一种制度创新, 是一个地区繁荣和实力的象征, 其建设和发展便利了当地企业的生产和市场开拓, 加速了产业资源集聚与整合, 推动了产业集群的成熟和发展, 对东莞的繁荣和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 东莞经济发展迅速, 成为了国际制造业重要基地。伴随着制造业的发展, 东莞成功培育了虎门富民时装市场、大朗毛织市场、厚街家具市场、长安五金机械模具市场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型专业市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 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莞经济遭受了巨大冲击, 使经济增速从危机前的年均18.0%降至危机后的8.7%, 甚至低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危机使东莞经济软肋暴露无遗, 那种集粗放型增长与外源型主导为一体的产业结构模式带来了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难以为继的突出问题, 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东莞经济转型升级重点在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这就要求提供此服务功能的专业市场也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转型升级, 在继续为东莞经济服务的同时也使自身发展壮大起来。

2 东莞专业市场发展现状

截至2013年底, 东莞已开业的专业批发市场有195个, 总建筑面积达452万平方米, 经营商户超过4万家, 2011年成交总额达920亿元, 2012年成交总额达947亿元。东莞的专业批发市场涉及20多个行业, 基本覆盖东莞的主要产业与日常生活各个领域。与特色产业集群体系相对应, 东莞专业市场逐步形成了纺织服装、电子信息产品、农副产品、家具、五金机械模具、塑胶原料等6大专业市场集群。这6大类型的专业市场共有138个, 约占全市市场总数的71%, 从业人员近20万人, 其中, 营业面积上万平方米的专业批发市场有98个, 营业额超亿元的专业批发市场有61个。在专业市场的带动下, 东莞各类批发贸易企业迅速成长, 规模不断壮大, 2012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 957.18亿元, 比上年增长13.7%。

虽然东莞大部分市场的单体规模不大, 但是纺织服装、家具、电子信息产品、五金模具等类型的市场数量多, 已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形成市场集群, 整体规模较大, 例如, 东莞的纺织服装市场虽然大部分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下, 但全市共有纺织服装类市场 (含布料、辅料市场) 41个, 主要集中在虎门镇, 总体建筑规模近50万平方米, 年交易额达110亿元, 因此虎门服装市场在华南地区甚至全国具有巨大影响力和辐射力, 是我国服装行业最重要的批发基地之一。东莞的专业市场与产业集聚关系密切, 主要体现在制造业格局中形成了罕见的“一镇一产业”的以镇级行政区划为集聚区的特色产业群落, 如大朗毛织、虎门服装、厚街家具、樟木头塑胶等, 同时在此模式下孵化出一批为相应产业配套的专业市场。总之, 专业市场是伴随产业发展而发展, 对东莞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东莞专业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传统的专业市场营销机制与产业转型升级不适应

2008年开始, 东莞在遭遇全球金融风暴背景下迎难而上, 着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尤其是对“三来一补”企业进行就地转型, 并着力推进“科技东莞”、“商贸东莞”、“创业东莞”等系列工程, 积极培育企业创新科技平台, 推行品牌化建设, 壮大民营经济, 东莞经济开始呈现出良性健康的运行状态。东莞的专业市场采取传统的小批量与单一功能的市场营销方式的约占85%以上, 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的条件下, 这些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在流通时间、空间上表现为效率低、成本高。东莞专业市场的营销机制一方面不仅要适应新形势, 主动对接产业需求, 另一方面运营的机制模式也要变革与突破。

3.2 企业产品自销对专业市场依赖性减弱

在西方国家, 专业市场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随着规模不断扩大, 产品自营销渠道逐渐成熟, 对专业市场的依赖逐渐减弱。东莞被称为“加工贸易之都”, 有加贸企业11 000多家, 一半左右是来料加工企业, 采取“两头在外”经营模式, 导致企业对专业市场的依赖性不强。当下, 随着东莞的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产业群体不断发展, 不断学习现代企业制度及经营模式的生产企业对市场、品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伴随着规模不断扩张和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对自有品牌和渠道的建设具有越来越大的积极性, 一些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必定会在进一步发展后积极拓展自有营销渠道, 脱离专业市场为之提供的公共交易平台, 自谋出路, 这就给专业市场带来客户流失的巨大风险。

3.3 产业经营模式与专业市场制度创新的矛盾

过去东莞专业市场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呈现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区相互表里、共荣共生, 从而促进东莞在产业发展的同时获得了专业产品营销的规模经济和生产的规模经济双重效应, 进而促进了产业区整体的规模扩张、绩效提高和产业升级。但是现实中, 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产业群体发展得很好但专业市场却已开始凋敝的情况, 如温州的桥头纽扣市场。东莞专业市场虽然还没有如此典型的案例发生, 但也有个别市场呈现衰退迹象, 如樟木头塑胶市场。诸如此类的现实向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产业集聚区能否支撑专业市场的继续发展?专业市场的发展能否不以产业集群的存在和发展为依托?新的经营环境与经营模式转变下专业市场如何做好自身转型升级的规划设计?

3.4 电子商务给专业市场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传统专业市场运作的时空观。现代市场组织理论认为, 以专业市场为主导的商品流通体系主要适用于工业化起始期, 具备古典式市场经济特征和量大面广的商品结构, 但是,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经济运行模式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随之加快, 人们完全可以通过提供24小时交易服务的且无距离、无边界的互联网购买商品, 电子商务因其在成本、方式、速度及时空跨度上都有质的飞越, 给专业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 因此许多企业为避开中间批发环节而直接大力采用Bto C销售模式。再有,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 使信息的聚集和扩散更加便捷、有效。所以, 在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 如果再继续盲目大规模投建高等级专业市场, 极有可能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

4 东莞专业市场的发展路径

在未来10到15年, 专业市场还将拥有4大功能:一是促进上游产业结构调整与重组, 成为推进产业发展的服务业集聚区;二是通过自身的升级改造成为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平台;三是通过自主创新和与产业充分融合, 打造和创新产品品牌;四是打造区域、国家及国际商品集散和采购平台。通过调研我们发现, 东莞在提供货源、物流、营商环境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优势, 有鉴于此, 东莞专业市场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升, 从而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的功能, 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助力。

4.1 加强专业市场功能创新与模式转型, 开掘产业集群的服务深度

第一, 做品牌孵化基地。专业市场品牌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市场自身品牌, 包括硬件设施、经营环境、管理和服务的理念与能力, 在同类市场中创造竞争优势的能力, 经营者与消费者认可的深度与广度等;二是市场商品经营品牌, 市场中有大量质量过硬、市场占有率高、服务意识强、品牌美誉度高的商品, 并与知名品牌企业相联系。专业市场知名度越高, 对品牌商品和企业吸引力就越强, 市场内品牌企业和品牌商品越多, 市场本身知名度也会得到提升,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如占虎门镇服装业半壁江山的富民时装城, 作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典范, 其具有极高的享誉度的原因不仅在于它孵化品牌, 更重要的是它孵化出系列名牌, 以纯、松鹰、狐仙等服装品牌都是富民孵化出来的。在品牌竞争时代, 要想继续做大专业市场, 单纯依靠数量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形势, 应追求发展的质量, 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抢占竞争制高点, 实现市场的升级。

第二, 利用会展经济带动专业市场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各种外来及自发的市场形式也层出不穷, 各种各样的展会就是典型的体现。展会往往是与当地专业市场联系在一起的, 会展作为中国21世纪区域特色产业和贸易空间集聚的一种新形式, 是把专业市场推进到“功能创新、转型和重组”为主旋律的一支重要力量。东莞拥有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常平会展中心3个专业展馆, 2013年举办展览规模在5 000平方米以上的展览会共40个, 总展出面积达150万平方米, 总参展商有15 000多家, 吸引采购商和观众超过200万人次。东莞会展业在规模上居广东省“探花”位置, 而且涌现了电博会、国际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国际名家具展等多个具备一定市场知名度的品牌展会, 参展产品涉及电子机械、纺织服装、家具、造纸印刷、五金模具、食品饮料、动漫、汽车等多个行业。对于东莞的专业市场而言, 会展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1) 有利于突破专业市场国际化的制度与非制度障碍, 为专业市场国际化提供条件。 (2) 有利于统一规范的市场规则、惯例和经济秩序的形成, 规范不同国家和地区客商的经济活动。 (3) 有利于与市场紧密相连的产业结构调整, 对产业升级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 促进与专业市场相伴的产业结构调整。 (4) 有利于专业市场和国际接轨, 增强与其他国家、地区和产业间的合作, 深化国际分工与合作。

第三, 发展现代物流, 提升专业市场业态。现代物流主要完成的是从原材料到制造商、从产品到零售商之间的流动, 或者是高效率地促成这一过程完成。专业市场包含着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第三 (四) 方物流。新兴业态的现代物流对传统专业市场的物流模式再造后, 可以将传统模式下众多运输机构整合到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之内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实现物流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效率。东莞市集聚了大量物流企业, 全市拥有物流或货运企业4 800多家 (含分支) , 且配套完善, 物流的承载、辐射能力达到了广东省一流水平, 2013年东莞物流业增加值为153.28亿元。将现代物流与专业市场建设结合起来, 可以借鉴义乌国际商贸城新区的做法, 该新区把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国贸以及生活消费等功能配套, 是当下国内现代化程度、信息化水平最高的综合批发交易市场。由此可见, 现代物流业为专业市场延伸经营链条、提供增值服务、创新功能体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专业市场经营和创新品牌可以利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这也是专业市场适应社会需求进行升级和应对激烈的竞争压力的新途径。

4.2 积极利用电子商务提升专业市场服务水平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无形市场虚拟交易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浙江义乌小商品交易市场中有60%以上的商户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商品, 业绩十分显著。近年来, 东莞市电子商务应用领域逐步扩大, 行业特色应用比较鲜明, 2012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 800亿元, 较上年增长25%。其中, 有市场主体的超过30万家, 应用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超过5.4万家, 电子商务普及率提升至18%;拥有企业网站数的有3.8万家, 其中具备电子商务功能 (包括用户注册、商品浏览、商品选购下订单、网上支付、商品配送地址及时间等) 的网站约1 700家, 同比增长13.3%。东莞市有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接近2 000家, 其中, 超过1 500家企业从事网站托管、网站建设美工、应用软件开发等电子商务技术基础服务, 300多家为物流服务企业, 100余家为咨询教育培训电子商务服务机构及企业, 80余家为金融服务、支付服务及信用服务企业, 服务环节体系构建较为完整, 形成了“东莞制造”、“东莞国际商贸城”、“广货商城”、“易批发”及“东邮网”等本土大型电子商务平台, 抓住电子商务发展机遇, 并借助东莞货源充足、物流发达等优势, 以质量优势、成本优势、性价比优势吸引本土乃至全国的网商, 使其成为全国知名的网商批发配置中心。对此, 要对传统的专业市场进行流程再造, 着力打造特色平台。再造的好处在于:首先是有效扩展市场辐射范围, 加快国际化进程, 利用网上无形市场与网下有形市场的结合, 把专业市场的地理空间和交易时间的传统辐射范围由区域性向全国性甚至全球性延伸。其次是降低交易成本与提高效率, 如东莞虎门黄河服装城走的就是特色平台道路。其充分发挥自身实体商城知名度的影响, 借助物流、仓储等优势打造了一个网上供货平台, 将商城内实体店的货物通过这个供货平台批发给全国各地的网商, 同时, 网上供货平台通过为商户提供专门的网店培训、网上产品销售设计、集中仓储物流等多种途径, 简化了网上销售流程, 鼓励商户参与电子商务, 有效地发展了网商队伍, 促进供货平台专业化, 拓展了网上销售渠道, 成功实现实体经营与网上经营的有效契合。由此可见, 网商与实体店的关系并不是你死我活, 而是可以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东莞市众多的如大岭山家具、厚街鞋包、常平玩具等区域性的、电子商务产业有一定基础的专业市场都可以借鉴这种模式。

4.3 全面提升专业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

长期以来, 东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不能充分满足产业升级的需要, 专业市场可以大有作为, 为中小企业提供产业链式服务。专业市场要不断扩张、升级, 就必须首先服务好这些中小企业客户, 为它们提供更多的服务资源。首先, 建立专业市场的营销咨询机构, 为场内经营户提供营销服务。如果中小企业在营销方面对专业市场的依赖越大, 意味着中小企业离开专业市场的转移成本就会越高, 那么营销功能强大且服务全面的专业市场对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的吸引力就越强, 所以, 专业市场要加强营销服务, 以弥补场内中小企业客户在这方面的不足。在专业市场内, 同时还可以成立相应的部门或独立机构, 给中小企业专门提供市场信息、进出口通关信息、行业技术创新信息等各方面的信息服务, 甚至利用场内专业产品款型繁多的优势直接开展营销活动。其次, 专业市场的客服可以延伸到现代服务业中。从服务角度说, 专业市场的服务与现代服务业具有一致性, 可以将专业产品的开发、设计以及售后服务等诸多现代服务业的内容引入到专业市场内, 从而整合更多的资源, 进一步提高市场的服务水平。另外, 提供管理咨询等中介服务。专业市场通过成立或引进管理咨询机构、技术专利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 为场内企业提供技术推广、信息咨询、质量检测、财务管理等服务。

4.4 加强专业市场的整合, 为东莞时尚产业的发展创造良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传统的工业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上世纪90年代末期, 发达国家通过发展时尚产业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进而带动整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时尚产业不是单纯的个体产业, 它是产业集群的综合体现。一般意义上讲, 时尚产业可分为三个层次, 即核心层, 主要是个人时尚用品, 包括时装、鞋帽、皮具、服饰、珠宝等;扩展层, 主要指家居时尚用品, 包括家具、装潢等;延伸层, 主要是人的环境时尚化工程。时尚产业的突出特征是美化生活, 引领时尚消费, 促进时尚业态创新。

东莞无论从业态还是人文环境等都具备上述时尚产业三个层次的全部要素, 具备发展时尚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就要求打破东莞镇街诸侯经济的藩篱, 改变产业规模小、营销层次低、产业链综合势能得不到释放的现状。在此我们认为, 可以在市政府层面让专业市场充分发挥作用, 比如整合虎门时装节、大朗毛织节等时尚展会档期, 改变展品单一结构, 在营销上、宣传上与时尚产业结合起来, 尤其是要加强核心层的虎门服装、大朗毛织、厚街鞋包、长安饰品等时尚产业链之间紧密结合、互补提携的形态;在此基础上, 未来可以进一步联合打造东莞时尚产业带 (即厚街―虎门—长安—松山湖—大朗—黄江—塘厦) , 高水平建设国际化一站式时尚产业采购中心, 以实体运营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方式拓展国内外市场, 壮大东莞时尚产业的总体优势, 为东莞经济的第二次腾飞创造条件。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了广东发达的制造业和繁荣的专业市场, 然而新形势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市场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经过对作为制造业大市的东莞的专业市场调查分析, 力图在新时期探寻适合专业市场的发展路径, 为广东乃至全国专业市场发展提供经验与典范。

关键词:专业市场,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李光明.环境变迁与专业市场的创新发展[J].江苏商论, 2008 (1) :32-34

[2]陈民利.基于专业市场功能创新的中小企业集群转型升级模式构建[J].市场论坛, 2011 (5) :35-37

[3]刘广.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研究[J].江苏商论, 2013 (2) :40-45

[4]陆立军, 刘猛.电子商务诱致下专业市场交易制度的变迁:理论与模型[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3 (5) :23-29

[5]魏剑锋.搜寻成本、制度安排与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J].产业经济研究, 2010 (1) :24-30

[6]刘继云.东莞市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R].东莞:东莞市改革和发展局, 2014

篇5:专业市场升级转型的对策研究

一、专业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专业市场最主要的活动是批发、零售,它是将商品或是替代性商品集中交易的地方。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义乌市的“中国小商品城”的、海宁市的“中国皮革城”和绍兴市的“中国轻纺城”等部分发达专业市场正在转型,开始朝着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多元化等方向发展。现在的专业市场已经不再拘泥于以前,而更注重响应速度、便利性、个性化。

二、目前专业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市场是将经营者聚集进行商品交换的地方。然而,有些专业市场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难获得一席之地。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专业市场规模小,软硬件建设能力弱

第一,市场定位不高。若是市场只是为了满足附近居民获得最基本的需求,那么市场发挥的作用基本上是集市交易的延伸,没有带动周边农业、工业的发展。第二,专业市场资金实力弱,市场覆盖范围小,影响力弱。第三,相关基础设施缺乏,硬件设施不完善。许多专业市场目前仍是地摊市场,离现代专业商贸市场的要求差距较远。第四,不注重软件设施的优化。许多专业市场大肆发展硬件设施,忽视培育市场主体、制定市场规则等软件方面的建设。

2.技术含量低,成为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瓶颈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经营方式的影响,有些地区的专业市场长期处于劳动密集、手工操作、经验管理、单门独店的状态,缺少大规模经营模式的管理技术。目前,经营管理能力弱、配送能力弱、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完善,使得商品管理、仓储、流通的成本不断增加,严重影响销售目标的实现。

3.管理体制不健全

第一,市场准入制度不规范,商户档案管理混乱。第二,专业市场内管理方式落后。第三,市场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这样薄弱且不科学的市场管理体制影响了专业市场的升级步伐。

三、专业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调控

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政府能力以实现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和谐互动。政府在处理与市场的关系上,要增强调控能力,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补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短板。同样,政府应转变角色,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引导,保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2.提升市场质量

引导专业市场走出只注重数量增加,而忽视优化市场质量的传统发展模式。

(1)针对 “空壳市场”、“半空壳市场”大量存在、市场重复建设和过渡竞争等问题,对部分专业市场进行整顿,关、停、并、转一批专业市场。对于没有自身风格、布局不当的市场不予建设,对属性相似、扎堆出现的市场进行整顿重组,对于成交额高、发展前景好的市场给予改造提升。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专业市场的质量上。

(2)推进专业市场标准化建设。对传统专业市场进行市场整体规划,改善物业条件、优化市场布局。建设设计理念先进、基础设施齐全、环境干净整洁、服务项目配套、日常管理到位的新型专业市场。

(3)积极引进国内外名牌产品到特色专业市场设立总代理、总经销,提高专业市场的品位和档次,优化专业市场的商品结构。随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价格的偏好逐渐减弱,而对品牌、质量的要求逐渐增强。

(4)在培育专业市场经营大户同时,积极引进外地专业市场经营大户入驻。经营大户不仅会推动专业市场经营户的组织形态逐步向现代贸易公司转变,还会推动经营规模化和交易技术现代化。

3.加强市场功能

(1)加大电子商务发展的力度。现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飞速进展,产品销售环节缩短,企业对消费者的营销难度和成本直线下降。专业市场和电子商务的优势结合,逐渐形成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传统市场与电子商务共进发展的局面。结合互联网科技,在网上开设 “虚拟市场”,商品销售者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交易。专业市场可通过自建电子商务网站,或者借助第三方网站开展线上交易,拓展市场空间。

(2)发展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物流网络,所以,在发展现代物流上有着天然优势。现代物流和专业市场的结合是专业市场发展的优良选择。买卖双方在专业市场这个平台达成交易后,物流服务一般也由专业市场提供,实际上专业市场也在发挥第三方物流的功能。发展现代物流最首要的是按照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标准加强物流网络建设,同时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快物流场站建设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

篇6:【运营星期五】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之路

一、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1. 供应链集成。

供应链是在价值链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较早提出价值链的是Michael Porter(1985),他指出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4]1982年,管理咨询师Booz和Hamilton提出供应链的概念。[5]后来学者在波特的价值链的研究基础上,学术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供应链理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组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6]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从行业价值链、企业价值链、运营作业链等层面着眼,分析企业各层面的价值链,能够清晰定位企业所处的价值链战略环节,改进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各个环节相互关联,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使得真个价值链利益最大化。

供应链管理是对贯穿从最终用户到原始供应商的关键流程的整合。这些流程为客户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能够创造价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7]供应链上的非核心企业集中经营自身的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核心企业通过对供应链上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响应速度、并且降低经营成本和风险。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供应链集成。Handheld&Niches(1998)认为供应链是包含从原材料到最后产品的所有活动,其间伴随着物质和信息的流通。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整合这些活动来提高供应链关系,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8]一旦供应链参与了竞争,它是以一个系统的形式进行表现的,若想达到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将供应链当成一个整体,并且舍弃局部最优而追求整体最优。[9]Fawcett and Magnan(2002)指出当企业内部集成处于成熟阶段的时候,由技术支持的企业之间集成将成为一种趋势。[10]

2. 复杂适应系统。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是Holland于1994年正式提出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把系统中的成员看成是具有适应性的主体。主体在这种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或积累经验,并且根据所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整个系统的演化,包括新层次的产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新的和更大的主体的出现,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派生出来的。[11]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仅仅依靠自身制定的战略很难再适应外部环境,而是通过与其他企业和组织相互联系,涌现出单个企业所不具备的特性,满足外界的需求,从而得以生存和发展。企业战略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它强调企业组织能够运用自己的资源去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的变化。[12]因此适应性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能力。所谓适应性是指主体能够与环境以及其他主体进行相互作用。各类主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非线性作用集聚成各类子系统,最终集聚成大系统。从微观的主体开始,通过相互作用,改变系统内部结构,最后达到更高层级的宏观系统,涌现出整体特性,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经济活动主体存在着复杂适应性,翁君奕(2004)考虑了企业内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介观商务模式概念,将介观商务模式定义为核心界面中三个组分的有意义组合,研究商务模式各个组分之间、各要素之间甚至是组分与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组合效应,从不同组合的涌现中发现创新点。[13]

二、公司案例介绍

1. 公司外部商业环境。

A公司地处南安市水头镇,近年来,南安市石材产业发展迅速,基地化布局、产业链配套、市场化联动的发展态势日趋明显,以水头为中心的南安石材已跨入世界级的石材中心队列,是全国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石材出口生产基地。南安石材所涉及的石材产品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东南亚、南美洲、日本等)都非常畅销。石材产业主要分布在水头、石井、官桥、柳城、康美等乡镇,具有相当齐全的产业链,其中包括矿山开采、进出口贸易、石材专业市场、石材加工、石材模具制造、工程装饰等,并向产品研发、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延伸。

目前全国石材前十强中的康利石材、环球石材、高时石材等已进驻水头,而且以溪石集团、东升集团、华辉集团等为代表的本地企业的快速发展,水头镇逐渐成为了石材产业集聚的地方。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为石材产业发展进行服务,水头极力促进产业配套与产业链延伸,使得与石材相配套的石材艺品、石材机械、刀具磨具等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了齐全的石材产业供应链。

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有石材企业1650多家,主要生产石板材、工艺石材、异形石材等产品。从业人员近10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96家,从业人员8.3万多人,年生产能力达1.2亿平方米,工艺石材、异形石材达800多万块,生产能力占全国石材加工能力的40%以上,南安市石材销售额所占国内市场份额的比例在50%以上,而出口额占到40%以上。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5.45亿元,比增18.4%。

2. 公司背景与现状。

A公司是一家集石材仓库、公用保税仓库、代加工工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石材物流企业。该交易中心占地250,000平方米,总投资2988万美元。A公司拥有境内外客户600余家,库存国内、进口石材150,000余立方米,已经成为中国交易量最大和最主要的石材荒料交易中心。A公司的投资建立,一方面,为国内外石材制造企业,石材消费者提供石材荒料交易场所和大板交易中心;另一方面,作为母公司石材的物流平台,仓储、加工、销售母公司的石材产品。A公司在中心办公楼提供独立、实用的办公住宿场所租赁及配套餐饮服务。摒弃原始石材仓储堆场,地处旷野、设施简陋、风吹日晒的工作条件,为广大客商辛苦的一线员工及客户提供优质的办公食宿环境。齐全的配套设施,集交易市场、堆场、办公住宿为一身的综合性功能。A公司为石材商客除了提供石材交易中心外,还在中心内部提供石材增值服务(仓储、装卸、加工、公用保税增值、开证、融资等)。交易中心门面租赁比率达到74.5%,板材交易中心的大板展位租赁比率达到100%,广告展位租赁比率达到71.8%。

三、案例分析与研究发现

石材从矿山开采开始到最终的消费,经历了贸易、生产、流通等环节。从行业价值链来看,传统的专业市场只是处于价值链的流通环节,所提供的是基础场地交易和仓储功能。而A公司突破现有的中间流通环节,通过为石材商客提供石材增值服务,对价值链的上、下游进行了渗透与占领,为公司带来新的价值增长点。如图1所示:

在南安石材产业集群过程中,石材企业能够更容易的得到原材料、生产设备等一系列专业化资源以及专业性信息,集群内处于供应链上各环节的石材企业之间通过合作、互相提供支持,从而形成供应链垂直一体化,取得专业化分工的效果。A公司通过供应链运作,对供应链的上下游进行集成,其中包括资源集成、市场集成和组织集成。

第一、A公司从宏观价值链进行把握,识别并选择对公司有利的资源,构建公司的资源价值链。A公司在使用资源过程中,不在停留在提供仓储功能的设施、人员、场地等资源,而是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上识别并选择可以利用的资源。A公司通过对银行、海关、第三方物流、石材商客的价值需求等进行资源集成,从而从时间、成本、速度、服务等方面优化供应链。

第二、A公司提供给石材商客的不仅仅是荒料交易市场,其在价值链的上游部分为商客提供货物抵押融资及运输服务,在下游部分为商客提供石材的加工服务,通过这些价值链的占领,在A公司内部不仅形成原材料市场之外,还具有资本市场、运输市场、产品市场等交易市场。A公司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市场整合起来,从供应链整体上进行市场运作,根据各环节石材商客的价值需求,各类石材在A公司内部大量流通,使得物流更加集中和大规模,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第三、A公司与部分矿主、荒料供应商、第三方物流通过契约的方式,提供石材在国内市场的代理销售,并且提供船务与物流代理,各方主体共同建立了战略联盟,从供应链的上下游进行组织集成,优化了矿主或荒料供应商的资源配置,使得矿主能够有效获取资源、减少搜索成本,与A公司开展协同商务,省去中间环节,使得供应链上的商流更加流畅和精简,为石材供应商节约成本,让利给石材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成本竞争优势,提高供应链绩效。

2. 系统结构与转型升级路径。从专业市场系统内部结构来看,专业市场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经济系统,它和外界的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并通过自我结构的调整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专业市场的核心界面包括三个部分:伙伴界面、内部结构和客户界面。伙伴环境、客户环境和企业内部要素都在相应的界面上进行交互作用,根据不同的优化组合,从而达到系统的整体特性的创新。[13]

传统专业市场只需凭借简陋的交易场地和设施,以简单的系统结构,发挥最基本的交易中心和仓储功能,以此来响应外部环境的价值需求。因此其伙伴环境、内部环境、客户环境中的要素相对简单,而且在各自的界面上交互较少。而A公司的伙伴环境包括银行、海关、物流公司;内部环境除了交易场地之外还包括加工设备;而客户环境除了进行直接交易的荒料供应商和荒料消费者之外,还包含矿主和各类板材的消费者。这些主体在相应的界面上进行着频繁的交互作用,比如:伙伴界面,银行、物流公司和A公司进行交互,通过业务流程和信息传输,集聚成子系统,为石材商客带来石材增值和节约成本;客户界面,矿主和A公司进行交互,通过产品市场展示和财务管理,替矿主进行销售代理,实现商流的简化,节约交易成本,给企业带来了利润。

综合供应链集成、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路径可以用下图来分析说明。专业市场占据供应链的战略环节,从行业价值链出发,寻找能够给市场带来利润的新价值点,通过供应链集成,使得业务在市场内部大量交易。在集成过程中,调整自身系统结构,便于各方主体在相应界面交互,达到涌现。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通过A公司案例,探析专业市场的供应链管理以及转型升级路径。文章主要结合了价值链层次分析,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供应链集成理论来解释专业市场的新价值增长点,系统结构及其供应链运作。研究结论如下:

专业市场如若保持传统的交易型专业市场势必遭受淘汰,专业市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应当从宏观把握行业价值链,然后层层细化到企业内部价值链,识别和选择纵向和横向的价值增值环节,然后划分和归类这些环节的资源、市场、组织,将这些环节进行集成,实现专业市场对供应链的集成管理。并且构建并完善专业市场的各方界面,通过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将各方主体在相应界面进行交互作用涌现出特定功能,适应并满足外部环境的价值需求,进而实现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

摘要:本文以供应链集成理论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对泉州A公司的案例研究,分析专业市场的供应链运作,总结出专业市场应当把握价值链的战略环节,立足于行业价值链,识别明晰价值链上新的价值增长环节,并将其在专业市场内部集成,通过构建各方主体的交互界面,对资源和子系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来满足外界环境的价值需求,进而实现专业市场的行转型升级。

篇7:【运营星期五】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之路

关键词: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25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5)04-0018-06

一、广州专业批发市场发展现状

(一)基本概况

据广州专业市场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至2014年5月,广州专业市场总数为1260家,超亿元成交额的158个,驻场经营商户总数达550多万,从业人员总数500多万人,总经营面积达2800多万平方米,在全国专业市场的占比为1/7①。广州专业批发市场辐射了100多个国家,服务于珠三角30多万个工厂,是全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成交最活跃的专业市场和全国专业市场发展的人才摇篮,直接促进了广州经济的发展。

广州专业批发市场的三大类是工业品、农产品及综合类,包含皮具、服装、鞋、茶叶、文化用品、水产、眼镜等15个类别。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工业品,占比为63%,其中不少是辐射全国的批发中心;第二大类是农产品类,该类市场发展早,但所占比例不高,占比只有20%,辐射范围主要是广州本地各级市场;综合类品种复杂,定位不清,仅占17%(见图1、2)。

图1 工业品专业市场类型排名

图2 农产品专业市场类型排名

(二)区域分布

广州专业批发市场80%以上都集中在越秀、荔湾、天河、海珠和白云5个中心城区,55%位于内环线以内,分布密集,数量多,但单体规模小;其中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主要批发市场分布区域如表1:

表1 广州主要批发市场区域分布情况表

市场类型主要分布区域

服装流花火车站站前路、沙河濂泉路

工业品综合及其它分布较为分散

建材家居家具荔湾、海珠、天河、白云、黄埔、

芳村、番禺等区

皮革皮具及鞋业云区梓元岗、花都区狮岭镇

电子与电脑天河区体育东路、天河东路、岗顶一带、越秀区中山六路、荔湾区人民中路、东山区海印桥北、番禺区大石镇

电器东山区海印大桥北、荔湾区西场一带

玩具精品荔湾区黄沙、越秀区解放南路、一德西路一带

汽车摩托及配件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和海珠区

摩托车东山区较场西路、荔湾区中山八路、新虹街、白云区、从化市街口镇

布匹毛线及服装辅料海珠区新港西路中段至广州大道南一带

钟表、眼镜白云区站西路、越秀区环市西路一带

(三)从“广州价格”到“广州期货指数”

40%的广州专业市场不但影响中国价格,还影响国际价格,其中纺织服装、医药、塑料、食品、木材、水产品、金属、电子等行业已形成了“广州价格”,影响全国乃至全球。2010年,广州江南市场公布了四级江南市场价格指数体系,这一体系对45种国内外水果和108种蔬菜进行分类计算,作为全国最大、最具交易影响力的第一个蔬果价格指数,引领着全国同类市场价格走向。

有了广州价格,如何更好发展?比如广州塑料市场,2005年之前,作为全国最大的塑料消耗地,广东存在严重的产需倒挂现象。传统的交易模式常带来因无原料而无法按时开工,中间环节过多且交易价格不稳定等等问题,给许多行业的生产计划和成本控制带来严重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广东正式成立塑料交易所。该所电子交易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不仅具备配套完善的原料交易仓储及物流配送體系,还兼有直接上网报价、配对等功能,网上订货、电子购物、远程塑料现货和现货订单交易一条龙。作为“中国塑料第一指数”的“广塑指数”,成为中国塑料原材料价格的“指示器”。

像广东塑料交易所之类的期货交易所的出现和良性发展,指引着“广州价格”发展的未来方向。随后,广州华南金属材料交易中心、广州华南粮食交易中心、广州华南煤炭交易中心相继成立,广州钻汇国际珠宝交易中心和广州华南石化交易中心也先后正式投入运营。 “广州价格”与广州期货指数的相结合,使广州获得了部分资源和商品的亚洲乃至全球定价权。

二、广州发展专业批发市场的现存问题

千年商都的广州,其专业批发市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辐射能力、贸易总量、消费导向上,多年来一直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务实低调的营商理念,因历史原因造成利益格局,一直制约着广州专业批发市场的创新发展。

(一)规模化不够、品牌化程度低

广州专业市场的格局呈现碎片化,以广州汽配市场为例,永福路、恒福路一带已经是具有全球定价权的市场,在每届“广交会”期间,全球汽配商云集这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广交会“展外展”。但是,这片市场是由多个片区组成的,每个片区分属不同业主,经营上各自为政,相互竞争,缺乏统一规划。

鉴于广州低调的处世风格,加上广州的专业市场成熟度高,很少有巨大的招商压力,这些市场很少主动宣传自己,以至于这些市场成为业内“隐形冠军”,难有全国品牌知名度。寸土寸金的广州,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市场用地。同时,广州作为计划单列市,其自主权相对较小,加上复杂的利益格局,广州专业市场只能拿到一片地、开发一个场,难以规划大型的专业市场。在全国各地相继推出面积大、配套全、服务创新的大市场的背景下,广州批发市场的发展受到严重挑战,其全国性的影响力尽管还在,但是,其地位已受到一些新兴的、区域性市场的冲击。

(二)产业布局不合理

nlc202309040450

由于大多数专业批发市场都是历史自发形成,尽管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都参与其中,但是缺乏科学的规划,出现了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的局面。伴随着城市化和城市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现有一半以上批发市场位于市区,占据了城市的黄金地段,由于受到土地面积和高租金的限制,市场规模难以扩大,反而不断被压缩;还受到诸如交通、卫生、环保、消防、治安等因素的制约,使其市中心无立足之地。

(三)交易方式传统落后

首先,商务洽谈仍然以“现场”交易为主,辅之以电子商务。尽管广州已经有大批电商服务机构在为专业市场提供电子商务服务,但还没有形成网上交易的规模化效应,但大多数仍实行直接洽谈或电话传真等传统的现场交易方式,有些商户甚至不会用电脑。

第二,交易方式仍以“现货”为主,缺乏创新,很少采用现代交易方式如拍卖交易、期货交易等。

第三,以“现金”为主要结算方式,没有打造“批发商+银行+终端经销商”的信用结算联动机制,无法满足现代商贸流通发展的要求,限制了专业市场的辐射能力。

此外,专业市场的现代市场功能如展示、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信息处理服务和中心结算等现代配套功能仍然缺乏。

(四)基础配套设施不到位

广州的专业批发市场大多数是根据市场需求自发形成的,很多最初都是临时改建或住改商而来,在空间布局上与现代市场的要求不相适应,缺乏永久性市场建筑物,布局混乱,经营设施过于简陋,卫生条件差,安全消防方面存在很大的隐患。2013年12月15日越秀区建业大厦的火灾事件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凸显了商家安全意识的淡薄和仓库管理的不规范;同时,也缺乏必要的生活娱乐设施,在专业市场内餐饮设施较为简陋,“脏、乱、差”的现象普遍存在,也缺少必要的娱乐设施和商住公寓,大多数商家集吃、住、储、商于一地。

(五)商品結构不合理

商品结构的不合理,首先表现为产品普遍质量、价格均低,产品以低档次的日用消费品、生产资料为主,质量、价格、技术含量“三低”是其主要特征;这些低质低价的商品已经不能满足辐射区域内城市居民的需要。近年来,广州出现的一些高端家具、珠宝市场逐渐在全国形成影响力。

其次,部分市场商品质量参差不齐,鱼目混杂,市场充斥着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商户总体素质较低,骗买骗卖,短斤少两,货不对板甚至欺行霸市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市场管理部门的打击力度不足,这些现象成为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

(六)物流与配送服务水平不高

随着一些大型物流仓储企业开始在广州布局,智能化的物流仓储基地在广州出现,引领着全国物流的建设方向。但是,广州大部分的专业批发市场物流服务所需的停车场、仓储、包装、加工、运输、装卸货区和配送等功能仍处于相对原始的、人工的和落后的阶段。专业市场沿街分布着零散的私人小型物流公司承担物流业务,期待专业物流企业进行系统化整合处理。物流组织方式相对落后,绝大多数的物流配送由各个商户自行承担,由于货运量大,又缺乏统一管理,造成交通拥挤,严重影响了地区综合交通,这种方式专业化程度低、效率低下。

(七)管理水平出现分化

广州市政府对专业市场建设的指导,只能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建立相应的、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加强对市场的软件管理,二是给予专业市场一定的宏观政策,包括扶持重点龙头专业市场和支持硬件建设等,而企业的内部管理则只能由企业自身来完成。广州专业市场管理出现两个分化,一些新兴市场借鉴国际先进模式,在管理上更具现代性,引领着全国市场管理的升级。而大多数传统市场,其管理严重滞后于市场发展,专业市场管理体制薄弱,不考虑入驻商户的困难,实施一些杀鸡取卵的自杀制度,导致市场衰退甚至倒闭。

三、广州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

影响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因素众多,各因素相对重要程度也不同,对专业市场经营者决策的意义也不同(见图3)。但是因素的重要性都是相对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特点的变化,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也可能发生改变。因此,只有用发展的眼光和标准去分析、衡量影响因素,才能有效地促进专业市场升级。

图3 专业批发市场的升级影响因素构成图

(一)内部因素

1.现代信息水平

在“互联网+”时代,借力当代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批发市场已经突破了区域辐射的篱笆,并且对当代电子商务技术的利用水平决定了专业批发市场的管理现代化水平,更决定了其发展的后劲。在信息化的影响下,实体专业批发市场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结合,对很多行业的流通领域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首先,国内专业批发市场格局将被逐步改变。由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影响,产品发布、收款程序简化,商户可以直接从厂家进货,很多行业简化了流通层级,行业的承销系统被扁平化改造,诸多利益格局被改变。以后,少数具有全国定价权的批发市场巨头将在国内一些行业出现,区域化的批发市场将日渐萧条。

其次,专业批发市场的功能将被演化,“现场现金现货”的模式将被完全打破,其研发、体验、信息发布、品牌联谊与发布乃至休闲配套的功能进一步加强,展贸功能将进一步淡化,一些行业正在试水线上线下的O2O模式。

2.品牌意识与战略

社会上和研究界一致认为,广州批发市场的品牌意识相对较弱,很少有成形的品牌战略指导。笔者认为,广州一些优秀的专业批发市场的品牌化过程是内生型的。广州诸多具有全国影响力乃至定价权的专业批发市场,其品牌知名度是由其内在的影响力决定的,而不是由外在的宣传和媒体活动来支撑,因此,广州专业批发市场的品牌是持久的。

当然,在广州专业市场历史演进过程中,确实有大批自发性的专业市场抓住供给短缺的机遇,在当时条件下迅速发展壮大,到了工业化后期,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前期没有塑造自我品牌的专业市场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要使专业市场顺利升级和赢得挑战,必须在品牌战略上加大力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专业市场只有采用各种现代营销手段提高市场知名度,大力引进名牌产品,同时培育属于专业市场独有的品牌商品,才能树立属于专业市场自己的品牌形象。

上一篇:一年级安全教育工作计划下一篇:驾校考试秘笈_帮助你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