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保证书

2024-05-03

迷失的保证书(共12篇)

篇1:迷失的保证书

昨天下午,电话突响。手持电话,定睛一看,原是孩子班主任来电。忍不住,一阵心痛和心灵难耐的紧张。果然,手机刚打开,就听到话筒那端一个急切的声音传进耳中。稍加稳定,注意细听。才明白了是中午,自己的孩子与同学在学校午饭后,与两名同学因觉得上课时间尚有1.5小时,难熬、烦躁,就结伴去了绿岛公园。游玩尽兴之际,忘了时间。造成晚回来17分钟而违反了班纪律,老师随之因两位(另外一位提前溜之)晚回而造成没有去听课。随之,班主任一怒之下,把无名大火倾倒在了家长,即“老爹”我的身上。倾听之间,自己顿觉无言以对,惭愧之心心底油然而起。思孩子在家多次保证不给老师惹麻烦、不给家长惹麻烦,多次的保证书,在眼前突然觉得如此软弱无力、疲惫不堪,如此的保证书又有何用呢。

只希望儿子,把自己的保证与做人、处事结合起来,让迷失的保证书不再迷失。

(责任编辑:)

篇2:迷失的保证书

站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

第一次,迷失了自己,

在这个平淡又特殊的日子里,

消失了回家的路径,

茫然、哭泣、呼叫、恐惧……

望不到,北极星划过的眼泪,

看不到,太阳舞动的余辉,

迷乱中,追索忆的足迹,

但没有听到你呼唤我的汽笛……

那里散发出浪漫温馨,

每一寸土地都播洒着快乐的泉水,

一个小小的`音符就可以奏响幸福的旋律,

一片薄薄的羽翼就可以载我飞向天际。

充满爱的家啊,

你在哪里?

只记得家的安逸,

却忘记了要偶尔远离。

如今,在布满诱惑的霓虹下,

叫我如何归属你?

起风了,唱着魔鬼般的咒语,

下雨了,舞着幽灵般的身影,

男人、女人、老人、孩子……

都回家了,

今夜,我该去哪里?

篇3:迷失的幻想

拐角处的一小房间里,漆黑漆黑的。唯独角落那泛着柔和灯光的小灯默默地亮着,旁边一白衣女子翩翩地 舞动着她清瘦 的手,略显高挑的身材不断地踏着节奏跳动,旋转。她就好像是一个迷失在尘世间朦胧的仙子,是那样的纯洁无瑕,又无声得让人心疼。

往事不断 地在脑海 中翻腾着,昔日的贵族,是多么令人羡慕,又让人堕落。曾经的她,也是无忧无虑、天真快乐的。她会跟着她那高贵端庄的亲人不断地穿梭在上流贵族圈,那奢华的氛围让她流连忘返。或许,她生来就是为这样的生活而存在的吧!

往事如烟,消逝得很快,让人想抓都来不及 抓住。如今 的她,一个落寞的贵族,仍旧挣扎在那灯红酒绿的往事尘烟,不知如何自拔。

她悄悄地溜进了那昨夜还热闹非凡的房间,现在只有她一个人,不过这样也好,没有人能够看到她落寞的样子。这也是她原来的舞场房间。她又慢慢地换上昔日的舞会盛装,陈旧裙纱也已从当年纯白转为暗黄。她扭开台上的八音盒,那熟悉的旋律一下子带着她梦回翩翩起舞灿烂的瞬间,那只是属于她的瞬间,也是现在唯一能够让她拥有的曾经。但现实太残酷,现在的她早已不再是当年的她了。

她蹲在那儿,肩膀不断地抽动着,大概是哭了吧!她回头凝视着八音盒,在凄美柔和的旋律下,一个穿着洁白长纱裙美人儿不断地展示着她的美,起舞的是一个木偶。她凝视着木偶,像极了她年轻时的样子。婀娜的玩偶伴着音乐跳了一圈又一圈,当发条再也拉动不了玩偶跳动时,舞曲也终结了 ,也是她回 忆的终结。她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房间重归死一般的寂静……

篇4:迷失的读者与迷失的窃贼

尽管哈努之前就发表过一些短篇科幻、奇幻小说,但真正为他赢得声誉的还是“赌王若昂”系列三部曲——《量子窃贼》《分形王子》《因果天使》。从书名就足以看出,这三本长篇小说超现代又古典、硬核又浪漫。更为传奇的是,哈努仅仅凭借《量子窃贼》的第一章就获得了整个三部曲的出版合约,当时他甚至没有写完第一本书——这在欧美出版业简直是个奇迹。

然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量子窃贼》的第一章却不那么好读。大量不加解释的生造词将本书的学习曲线陡然攀升至高峰,监狱对决和越狱的桥段绷紧了情节之弦,某些片段甚至借用了意识流写作手法,让习惯平稳代入故事的读者措手不及,迷失在复杂的行文之中。但我向你保证,一旦熬过开头,你会逐渐熟悉哈努笔下的这个世界,熟悉各个人物,追随他们的视角进入故事,再也无法释卷。这种阅读感受,让我想起了《神经漫游者》一书。《量子窃贼》并非赛博朋克,而且故事发生在更遥远的未来、更广阔的太阳系,其气质却与《神经漫游者》有些相似。大概是英雄所见略同吧。

小说中,赌王若昂在困境监狱里重复着一次又一次的囚徒困境,掌管这座监狱的阿尔肯族坚信博弈论总有一天能教会这些囚犯互相合作。奥尔特战士米耶里受雇于索伯诺斯特女神,她从监狱中救出若昂,带他坐上自己的智能飞船“培蝴宁”。他们有任务要完成,有东西等着赌王若昂去偷,其中第一样正是他过去的记忆。

伊斯多是个建筑系学生,他偶尔充当侦探,帮助真实身份未知的义人“绅士”破案。最近,他侦破了一起“魂灵儿”盗版案,和佐酷族女朋友琵可瑟的关系有点儿微妙,个人隐私被曝光,并接受了一起富翁委托处理的案件,案件的预告作案人正是赌王若昂。

盗贼与侦探——两条线交错编织,讲述了这个后奇点时代的侦探故事。双方各自拥有后援:盗贼有战士与飞船,侦探有义人和伙伴。双方的对决不只是两个人类个体的斗智斗勇,而是不同后人类阵营之间的战斗。随着对决的深入,更大的谜团显露端倪。

《量子窃贼》采用了双线交织的写法,主要视角人物也有三个,但全书主角毫无疑问是赌王若昂,如序章引述所揭示的那样,他的原型正是莫里斯·勒布朗笔下的侠盗亚森·罗平,就连若昂(Jean)这个名字都取自亚森·罗平之子。亚森·罗平的一生都在不断改头换面,我们的赌王若昂同样如此。尽管作者从未明述,我们却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过去的赌王若昂拥有多重身份,如今的他却深陷于自己的身份之谜中。哈努在接受访谈时曾说,《量子窃贼》是关于主角努力思索自己是谁的故事。如果我们不喜欢自己,我们可以变得更好吗?我们一定会被过去束缚吗?赌王若昂在追寻记忆的过程中找回了自己,他的人格不只存在于记忆之中。

对于哈努来说,写作的最大目的是探索,是追问那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小说不一定能给出答案,但至少有尝试的可能。《量子窃贼》关于身份、记忆、意识,关于自由意志是否存在,关于人能否被改变。在我看来,除了对个体层面终极问题的追问,《量子窃贼》也试图追问关于人类社会的难题。

整个故事的主要舞台是火星上的移动城市忘川——太阳系中残存的少数几个由基准人类控制的城市之一。忘川的通用货币并非金钱,而是“命时”。耗尽“命时”之际,忘川公民就会由“尊者”降格为“默工”,从可以尽情享乐的人类形态转化为服苦役的沉默机器形态,通过劳作积攒命时,以重新复活,进入下一个轮回。在忘川,人们很注重隐私,他们使用一种叫作“隔弗罗”的手段来加密信息,只有彼此同意,才能共享私人信息和感官数据。

是不是觉得很眼熟?我们给微信朋友圈分组,选择看到某些人,也选择不被某些人看到,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原始的“隔弗罗”?当下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激发了作者对于隐私和共享的思考,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奴役与被奴役通过忘川公民生命中的两种阶段来展现,没有人永远是“尊者”,也没有人永远是“默工”,绝无例外。两种身份的转换表现出作者对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公平理想的期望。

忘川公民通过生命阶段的转换来达成永生,殖民地上的佐酷族则通过资源最优配置达成不朽。佐酷(Zoku)在日语中是“族”的意思,他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崩溃之前的游戏部落,他们重视族群,鄙视“隔弗罗”,玩游戏记分,毫不在乎改写自己的过去和记忆。可以看出,佐酷的原型是MMORPG(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的玩家们。谁能保证在当今社会被视作异类的游戏玩家在遥远的未来不会发展出自己的技术和生存模式?

佐酷族的每个成员都由多个意识集合构成,互相之间地位平等,与其类似的是他们的死对头索伯诺斯特,同样是上载意识集合体,七位始祖的地位明显高于其他成员。《量子窃贼》中对索伯诺斯特的正面描写不多,它们是内太阳系的统治者,在“协议战争”中战胜了佐酷族,拥有超强的科学技术。赌王若昂现在使用的躯体就由索伯诺斯特技术制造,米耶里时刻监视着这具躯体的生理信号,赌王的世界宛若一个巨大的全景式监狱,就连生存都需要被人赐予,若昂最终能获得自由吗?

相信读者会带着这些疑问直抵结局,那里有惊喜等待着你。

耐心读到此处的读者,你是否已经陷入了幻想的迷宫中?哈努·拉亚涅米在写作本书时做了大量世界架构和设定,却不在书中解释,他相信读者足够聪明,能够在故事演进过程中理解那些概念,回过头来为他的精心设置而啧啧称奇。当然,如果你不那么勤快,或者有逢生词必查的强迫症,国外读者制作了在线的《量子窃贼》词汇表,贴心的中文版译者胡纾也将这份词汇表译出,穿插在译文相关段落当中,为一头雾水的读者提供便利。

总之,这本书有种难以言喻的阅读快感。相信读完后,你会跟笔者一同彻底沦为哈努的书迷。

(本书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和科幻世界联合出版,邮购代码:S203 定价:28元。)

篇5:迷失的自我诗歌

最近的许多事请让我忽然很迷茫

我不知道的自己的对与错但是

我真的想做回我自己从前的我

从前的我很天真或许也很可爱

但是现在的我现在我经历的事情

突然感觉好现实好现实现实的接受不了

我不知道现在的我是傻傻的还是那样现实

我厌倦了我疲惫了我不想这样下去我要找回自己

最近的事情我对不起很多人很多人都被我连累了

也许大家很恨我很厌恶我

这真的`让我很无奈

人生即便如此我也要快乐

即使装也要装给你看

呵呵~大家也许都认为我很high~!

可是我难过的时候谁又何曾知道

有的时候真的真的很...

难过的时候会找来自己最好的朋友

到空旷的地方嚎叫

躲到安静的地方欣赏着音乐

默默的流泪

呵呵~~~~~~~~~~~~~~~~

过去了全都是过往的烟云!

篇6:迷失的鱼儿

水啊,你在哪儿?

水啊,你在哪儿?

我迷失方向,

我迷失自我。

我感觉到我就要失去你,

水啊,我是鱼儿,

永远都离不开你的鱼儿。

水啊,不要离开,

我不能没有你,

没有你,我将无法生存。

水啊,可以永远陪伴我左右吗?

水啊,可以指点我回家的路吗?

我迷失方向,

我迷失自我,

我迷失一切,

水啊,你能了解这一切吗?

篇7:迷失的青春作文

一场繁华的闹市中,凌晨时分,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二十几个青少年在这条街上公然斗殴,最后酿成一桩惨案,年仅14岁的***,最后不可思议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这些人当中,年龄最大的也不过18岁而已,年纪轻轻的他们,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而犯下这样一个不可挽回的过错呢?我认为是青春期的放纵!

犯人李海涛也不过年仅15岁而已,可是却做出了这样的行为,即使是无意,这样的暴力与恶意恐怕也只有神才能原谅了吧。我认为他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它带给一个家庭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我想如果可以在给他一次机会的话,他必然不会如此。可是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过去的不会再回来,即使回来也不再完美。

篇8:地标追逐热中的迷失

建筑学家梁思成说, “建筑是文化的表现”, 作为文化建筑它应该有记忆, 有传承性, 作为艺术来讲, 它应该有欣赏性, 有美感。每栋建筑都有自己的灵魂, 它们用不同的风格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美丽,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 建筑还有着更高的境界:建筑是一个城市文化的招牌, 判断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高下, 那就看看它的建筑。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 城市追求的是“日新月异”, 甚至是“翻天覆地”。一个叫“金家岭”的地方, 转眼间成了金融中心, 一个百年老店, 突然间成了CBD。现代化的冲动, 正带动着城市发出一阵阵痉挛, 它或粗犷霸道, 或奇形怪状, 毫不犹豫地取代你心中存活了多年的城市坐标。如今, “地标”正在被泛滥, 被异化:一个商业项目还在设计规划阶段, 就迫不及待地号称自己是“地标”;一个乏善可陈的楼盘, 但照样打出“地标”旗号;大街上, 随处可见“地标”的广告语, 碎片一样充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地标作为一座城市精神气质的载体, 往往给人们带来清晰的城市记忆和无比震撼的存在。城市高耸的地标, 展现着它的现代化, 而具有历史意味的文化古迹, 折射的是城市的过往。那么, 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又从哪里来?

一位网友说, “城市名片越来越多, 城市却离你越来越远——在这个经纬不断扩张的城市, 你沦丧了内心的城市坐标:那个还来不及命名的城市新坐标, 没有你的成长记忆, 不曾是你的约会地点, 你甚至未经批准不能进入;它如此庞大, 以致你仰起头只能看到局部, 你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眩晕。”

“地标一浪接一浪, 前浪死在高度上。”而与生活有过交集、与心灵有过共鸣的地标, 在离我们远去。有些地标成了财富的象征和炫耀的手段——高度比功能重要, 造价比名气重要, 形式比需求重要, 建筑师名头比建筑本身重要, 这难道就构成了城市地标?

篇9:迷失的保证书

5月底6月初,中国艺术界突然变得有点冷清。春和景明的日子里,大规模的当代艺术展览在数量上急剧减少,微博却逐渐热闹起来,而“威尼斯”成了毋庸置疑的关键词。一位艺术从业者在现场说:“威尼斯到处都是中国人,普通话几乎成为主要语言了。”

威尼斯双年展于6月1日至11月24日在意大利的水城举行,5月29日至31日是其预展时间。据统计,本届威尼斯双年展是其百年历史上中国项目出现最多的一届。除了官方支持的中国馆一如既往地不吝惜空间派出了多达7位艺术家,由中国艺术家组成的大大小小平行展有近十个,包括评论家王林策划的“未曾出现的声音”、吕澎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奥利瓦策划的“历史之路”、艺术家张玮和喻高策展的“心·跳”、美术馆从业人员梁克刚等人策划的“无常之常”、肖戈策划的“大运河”,以及一个名为“文化·精神·生成”的独立项目,包括“重探”和“放大”两个群展部分……据悉,本次威尼斯双年展参展的中国艺术家达到数百人,其中仅王林策划的平行展“未曾出现的声音”就有150名艺术家参加。也有些艺术家推出了自己的个展,事实上,本次双年展主题展“百科宫殿”中就有来自中国大陆的阚萱、郭凤仪和来自中国香港的林雪之参与,其他国际性群展里的中国艺术家更是难以统计,比如艺术家展望和蔡国强都参与了与玻璃相关的展览Glassstress。甚至连肯尼亚国家馆里都涌入了8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或许正如喻高所说,“每个艺术家心中都有一泓威尼斯”。中国艺术家此番似乎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蜂拥至地中海北岸的这座岛屿。在西方世界陷入经济危机的惨淡阴云中时,中国艺术界以源源不绝的财力,租下威尼斯城里的大小空间。以这种“占领者的身份”,中国策展人希望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一路走来的历史,更争相希望让他们能看到更多面的中国当代艺术。尽管展示者自身或许依旧常常陷于学术的困惑、抱团的吸力、资本的推搡中不能自已。

作为顶着最大名头的艺术双年展之一,这是一场学术之约,更是一场国家主义和商业主义的约会。当代艺术似乎从未逃脱这两者的影响,但也不能就此将之视为理所当然。

资本喧嚣

商业、市场是围绕着威尼斯双年展的外部环境。实际上,100多年前早在双年展开办之初,培育现当代艺术的市场便是其重要目的。而在1968年之前,威尼斯一直设有销售办公室,帮助艺术家销售作品,并抽取10%的佣金,双年展和商业密不可分。直至1968年,左翼学生和知识分子闹起革命反对双年展成为富人的游戏,双年展的董事会决定禁止在主场馆内进行销售。自此,双年展的取向日渐独立于市场趣味,后来发展出的主题展也奠定了其学术立场。

即便如此,资本始终是艺术界一只有力的推手。威尼斯双年展作出一个与商业刻意保持距离的姿态,却也“养肥”了与威尼斯相距不远、差不多同期举行的巴塞尔艺博会。不少艺术家在这里办展,隔周便出现在巴塞尔的柜台。而资本在整个双年展中仍然如影随形,各个国家馆、平行展的赞助商拥有很高的话语权,甚至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主题展也常常需要艺术家自行寻找赞助人,所以画廊等投资人也有在威尼斯双年展的官方网站的布告栏里,张贴有166条场地出租信息。点开第一条出租方的官网,这一名为“波拉尼宫殿”(Palazzo Bollani)的3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赫然已被某两位中国艺术家租用。

“这个城市靠双年展挣钱,不断地搞双年展。”艺术家杨诘苍曾经参与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邀请的“广东快车”项目,他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展览都是要付钱的,要租用他们(威尼斯方)的厅,租用房子,运输本身也很困难。我是负责打理‘广东快车’项目的。我们钱不够,我们就找中国的海运公司运到威尼斯。到了威尼斯,从展厅里都能看到我们的集装箱,但拿不出来。你拿出来的话,要通过他们提供的两个公司的其中一个,价格还是很贵。他们不开放,这个岛是他们的。最后开幕前两天,我们没办法,千方百计搞到了钱,把钱给了他们。”

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是世人对于水城的最深印象,而在杨诘苍的回忆里,这个半浮半沉于海上的都市,依然凭借艺术的魅力做着稳赚不赔的买卖。

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扎堆平行展现象,一方面是与威尼斯近年的经济状况有关,另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国内资本对于艺术的关注日渐热切。自1993年以来多次来到威尼斯的艺术家方力均盛赞了资本在艺术推广上发挥的作用:“现在大家对当代艺术熟知和认可程度不一样,可能有很多钱用在这个上面,大家做起事来相对要方便一些。”

中国艺术家对于威尼斯双年展始终情有独钟,而威尼斯双年展确实曾经展现过其魔幻的魅力。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或许就是1964年劳申博格获得威尼斯双年展大奖,为美国艺术确立了世界地位。1993年,首批17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前往威尼斯双年展展出,在中国国内引起巨大轰动。1999年,20位中国艺术家参展,其中蔡国强获得金狮奖,直接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中国热潮。及至2000年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逐渐兴起。威尼斯双年展可以说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变迁起到了重要作用。及至今日,中国艺术家依然对之趋之若鹜。

一些策展人为此专门策划了“历史之路”展览,并声称“市场问题就是文化问题”。

与这种面对市场的积极态度相仿,本次威尼斯双年展同样吸引到不少兴致高昂的金主。威尼斯双年展广泛的平行展,也自此成为资本竞逐的舞台——也许其学术水准各有参差,但毕竟,来到威尼斯,价格不菲——王林发表微博,否认了艺术家参加其展览需要支付费用,但承认艺术家需要提供自己的作品以供出资方收藏。

资本有其趋利性,然而,砸下高额资本未必定然能够得到匹配的回报。大多数艺术家都认同,威尼斯双年展是一个汇集艺术大腕、获得关注的合适地点。但在人头攒动的三天VIP日里,更多人只能走马观花,或者忙于交际,更毋论各场馆受到的关注度有天壤之别。

nlc202309020446

一位艺术家在威尼斯现场说:“排长队的有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馆。相比中国馆及中国的平行展门前比较冷清,都是自己人,很少有西方人来参与!”艺术家秦冲在VIP最后一天来到中国的两大平行展参观,总共就看到十几个人。

同样在现场的艺术家王庆松直接点出交通问题是平行展的软肋:“平行展的交通很不方便,经常等不到船,有几次想过去看朋友的展览,都没有成行,参观人数很少,仅仅靠广告是不够,达不到展览的效果。”

艺术评论家朱其此前根据经验认为,大部分参观者只会前往主题展和国家馆。因此即便来到热闹非凡的艺术圣地,如果场馆有限,或作品质量一般,便只可能收获落寞的结局。

也有评论界人士认为,此番中国艺术家大举前往威尼斯,可能与国内当代艺术市场不景气有关。事实上,在当代艺术领域,资本和艺术联系紧密。但在国外艺术界,也有不少艺术家倾向于对于滋养自身发展、发达的资本进行反思。

英国馆的参展艺术家是特纳奖得主、概念艺术家杰里米·戴勒(Jeremy Deller),他的作品《我们在金钱中饥饿而坐》画了维多利亚时期艺术家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一怒之下砸毁了俄罗斯巨富、收藏大亨罗曼·阿布拉莫维奇的豪华游轮。

而在俄罗斯馆内,瓦迪姆·扎哈罗夫(Vadim Zakharov)的作品《达娜厄》(Danae)基于宙斯变成金笼头勾引达娜厄的故事。展厅里,一个男人坐在高梁上吃坚果,而金币像泉水般洒落在地上。如果你是女性,就有机会站在透明伞下看到金币铺天盖地洒落下来。然后你被提醒将金币放回桶里,保持经济——奔溃——持续循环。

民俗机巧

主题展寄予了威尼斯双年展的学术理想,而国家馆虽然不以学术指标为衡量标准,但也成为威尼斯双年展独具特色,且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种随着历史进程不断增补的艺术的国家代表制,也使得国家主义的思维深入渗透在威尼斯双年展的结构中。正所谓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艺术家是有国界的。按照人们的固有想法,每个国家自己选出来的艺术家常常展现了各自的国家身份和处境。

比如,欧元区的国家馆似乎展现出对于“钱”的关注。罗马尼亚馆似乎资金紧张到四壁空旷,5位艺术家利用各自的身体“唤起”过去双年展曾经展示的作品。在希腊馆播放着一部三个部分组成的关于金钱的影片,其中一个镜头是非洲移民推着超市手推车在街上走着寻找卖废金属的地方。这番表白不断提醒着人们,荷马的故乡依旧遭受着破产威胁。艺术家斯蒂芬诺斯·齐沃普洛斯(Stefanos Tsivopoulos)的这件作品《历史零时》(History Zero)“质疑金钱的价值”,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艺术评论人阿拉斯戴尔·苏克(Alastair Sooke)嘲笑说,“很难想象希腊政府卑躬屈膝向欧盟求助时敢于提出这类问题”。西班牙馆则陈列了一堆断壁残垣,活生生一幅衰落、废弃的景象,这般关于国家形象的自我投射恐怕也不会让他们的国王胡安·卡洛斯高兴。

威尼斯双年展常常被视作“艺术界的奥林匹克”,各个国家派出代表彼此竞争。作为艺术家个人而言或许更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得到学术上的认可,但作为国家群体而言更不愿意在此项展示中暴露不足,尽管这可能和当代艺术的反思精神背道而驰。

CNN采访了本次中国馆策展人王春辰之后对中国当代艺术作出了“既要尖锐,又合规矩”的评语。尽管王春辰一再赞叹在中国大使馆的努力下中国馆内的油罐撤除让空间增色不少,但或许,多方的掣肘依然是中国馆内无形的油罐。而具有民俗特色的展示常常成为一个无奈又讨巧的方式。

就如同墨西哥馆门口永远安插的几根仙人掌(上海世博会上我们就对此颇有印象),中国馆此番以一座徽派门楼标志了自身的特色,并美其名曰“呼吁老建筑保护”。

这座门楼在国内关于中国馆开幕的媒体报道中获得了广泛的宣传,一是由于展览效果比较抢眼,二是因为“保护古建”拥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正确性。然而艺术评论界对此不以为然,评论家程美信直陈“胡曜麟……几乎把威尼斯双年展当作了历史风情博物展”。

事实上,中国馆自2005年登陆威尼斯以来没有少打中国牌,当年张永和的“竹林”就被批评是在威尼斯开了一个“熊猫馆”;而2011年彭锋担任策展人时,提出以“荷、药、茶、香、酒”五味来组织中国馆,也引来争议声连连。

而在国家馆之外的平行展中,就更不缺乏充满争议的案例。比如“未曾呈现的声音”中金峰的作品《哭孔子》让一些评论家“莫名其妙”。艺术家请来两位哭丧演员,披麻戴孝地哭唱孔子,从展厅一直唱到户外。不少评论认为“‘哭孔子’是伪饰的中国问题,远未挠到中国痛处”,只是“凸显艺术家的愚钝与对中国真正现场的漠然”。而徐子林则表示:“这和(上世纪)80年代用剪纸和刺绣去参展有什么区别呢?”

事实上,对于拥有国际化背景的当代艺术而言,中国当代艺术始终在“民族性”和“普世性”之间徘徊。“民族性”并非全然负面,但如若思想陈旧、毫无新意,仅凭一些简单的民族元素,加上热烈的排场,是无法获得艺术的尊重的。观念性强本身是当代艺术的特点,但贩卖小聪明、小机巧却并非长久之计。

国籍立场

评论家的批评之声主要针对的是艺术界良莠不齐、质量粗糙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缘于中国普遍缺乏美育基础的事实,另一方面也缘于艺术自信的缺乏,导致参与国际艺术事件时的心态总在自卑和自傲间徘徊。

本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出现了不少中国艺术家做的行为艺术,这或许是最容易引发注意力的方式。除了前述作品之外,李暐穿着和尚服在河面上吊了半天威亚,张建华扮矿工躺地上“装死”,肖鲁裸体下河试水温,原弓则操纵飞行器“轰炸全世界”。姑且不论各项“表演”的艺术性、深刻性如何,其大都成功引发了争议。原弓的助手被警方带走,肖鲁受到了盘问,而李暐和张建华的作品在微博上被疯转,一些人提出了“丢人丢到意大利”的说法,比如香港诗人廖伟棠就评价说:“自费丢人。这就是传说中的平行展?”

nlc202309020446

威尼斯双年展一度被视为“当代艺术界的奥林匹克”,英国作家Ekow Eshun认为它更像是奥林匹克开幕式的入场式,“人们明知应该保持良好形象,依然会人来疯般在镜头前张牙舞爪,凸显自己。”

在威尼斯,人们依然习惯于以政治性的视角进行观看。一个西方媒体就以“中国威胁论”解读中国馆主题“变位”。而评论家程美信同样认为,“变位”看似一个中性概念,实指风水轮流转,中国将是主导世界的东方帝国,中国馆无非是“强调徽派建筑、中国符号的文化身份,宣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和中国的强大崛起”。

在艺术的领域,意识形态浓重的作品成为人们关注的目标,而相对更具有艺术性的作品似乎成了“沉默的大多数”。比如说参与“百科殿堂”主题展的三位艺术家就常常会被忽略——如果不是被其画廊方一再提及的话。

如果将目光超越“中国当代艺术”这一局限的领域放及全球,越来越多人开始超越国家籍贯的限制看待艺术。如果说当代艺术有什么统一的特点的话,那就是其全球性。印度加尔各答作家和策展人艾维克·瑟恩(Aveek Sen)在文章《论不是一棵树》(On Not being a Tree)中强烈批驳了“语境的暴政”,认为亚洲艺术同样不局限于“一时一地”,而应该具有全球的普遍性。因此本次展览上,除了主题展“百科宫殿”,不少跨越国界的平行展同样有中国人的参与,比如在威尼斯有多年历史的“个人结构”平行展今年有近80位艺术家参与,既有日本艺术家小野洋子、美国艺术家克里斯·福莱泽(Chris Fraser),也有张羽、秦冲等4位中国艺术家。而蔡国强和展望等艺术家则参与了一个与玻璃相关的艺术展览。

即使是在国家馆领域,一些展馆也开始利用展览反思威尼斯双年展的国家主义结构。法国和德国今年互换了场馆。根据今年双年展里的一个笑话,这并非他们首次侵犯对方领土——不过这次是通过邀请的,为了庆祝宣示两国和平的《爱丽舍条约》签署50周年。在德国馆里,法国人派出了法国和阿尔巴尼亚艺术家安里·萨拉(Anri Sala),其多重视频装置《纠结纠结解开》(Ravel Ravel Unravel)既优雅又复杂。而在法国馆,德国似乎要将“国家馆”概念瓦解:4位展示的艺术家,只有一位出生于德国。这是为21世纪的全球化所建起的“跨国馆”。

上一届双年展,美国人请来两位运动员,穿着“USA”运动服,在坦克上跑步。这一充满挑衅性的作品激起了来自世界的广泛谴责。而这一届,美国馆转换了思路,代表艺术家萨拉·西(Sarah Sze)将目光对准了日常用品。

即便不是一个国家馆,台湾馆也通过“这不是一座台湾馆”为主题,邀请到来自台湾内外的艺术家,谈论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和身份话题。出生于德国、成长于马来西亚、生活于伦敦的艺术家白伯恩通过支离破碎的影像《时托邦》讲述了出生于台湾的阿美人李光辉在加入日军参加二战后独自生活于丛林30年后被发现的故事。时代变化,他独自生活于丛林,全然不知自己的身份已历经变迁。

智利馆的末日景象同样是针对威尼斯双年展的制度。艺术家阿尔弗雷多·贾艾尔(Alfredo Jaar)挖了一口大池,里面满是绿色的泥泞液体,就像洗涤威尼斯潟湖的水一般颜色。每过三秒钟,一个绿园城堡(Giardini)——威尼斯双年展的原始展场,也是首批入驻的28个展馆所在地——的模型会浮现出来,几秒钟后再次沉没入池底。这番景象既让人联想到威尼斯因海面上升影响正在消失,更是对于威尼斯双年展陈旧的国家馆体系的抗议:关于民族国家的自豪感观念早该沉入废墟。

皇帝新装?

威尼斯双年展开展之际,喜玛拉雅美术馆在上海开馆。美术馆出资方、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在接受采访时回顾了2005年他赞助中国馆前往威尼斯的情景:“我跟着(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看了一圈。我看全世界各种各样的当代艺术,西方的、中国的,没有一样东西能够触动我和感动我。我问许江老师,这些东西真的是艺术吗?许江老师的回答是:‘我也怀疑!’”

作为一个局外人,戴志康一番淳朴的表白却仿佛是不知深浅的小孩说穿了皇帝新装的秘密。

在戴志康看来,有中国艺术,有当代艺术,但是否存在所谓“中国当代艺术”,依然存疑。抑或,我们所见不过是“中国题材的当代艺术”?

朱其在微博上点评称:“实际上,这次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很多作品不过是试图打西方的兴趣点,但西方人的唯一兴趣其实还是中国政治。”

过于关注中国身份的当代艺术终究只能是世界当代艺术格局中的一个特殊品种。

实际上,此番中国艺术界集体出击,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规模。而在国外媒体的反响上,却是比以往更为冷寂的场面。国外媒体首先会关注自己的艺术,其次是从本方角度理解有共鸣的艺术。而国内媒体,甚至连本国参展艺术家也不甚关注。大概他们并不觉得这些艺术有什么了不起的。

不过媒体、艺术家、画廊、赞助方似乎对此并不担心。因为墙里开花墙外香似乎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合理发展道路,待等香飘四溢,自然会获得国内认可。因而,他们才将欧洲大陆的一个艺术展视作本地区艺术最高荣誉。

这似乎和电影界有点相像,但至少,电影已是黎民百姓广为接受的一种文化形式,而艺术界呢?

观众在他乡——或许,这仅仅是表面上中国当代艺术的悲哀,不容忽视的是,不少中国当代艺术家依然没有自己的文化坐标,渴望获得西方认可的他们依然迷失在焦躁、浮躁甚至浅薄之中。

篇10:迷失方向的说说

2) 始终于不能很好的感触到一些生涯的中的幸福快活有些迷茫,有些担忧,盼望自己能好好的走下去吧,当前真的要自己一个人了,一个行将步入社会的人心底的一点感想。

3) 前途迷惑如深入密林,前方可能通到世外桃源,也可能坠入无底深渊,用最大的勇气向前就算是深渊也无所畏惧!

4) 有人说,迷茫时一只漂泊太久的船,彼岸浓重的雾,让它迷失了自己的终点。可它还是飘啊飘啊,希望可以穿透这浓雾,见到属于自己的阳光。

5) 若是梦想不可拥有,沉迷注定错过,我又失去了什么?我不敢知道。我仅知道,我在成长,但很迷茫。一天天的成长,是一天天走向毁灭?我不知道。

6) 可能生活就是这样,在寻找中迷茫,在迷茫中追寻。谁也没有既定的一条路,毫无悬念的一直走到生命尽头。

7) 在这人生的大世界,我参不透我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做什么,迷茫,迷茫,伤感,伤情……纵使前路迷茫,我也只能摸索,探索,往前走,不回头。心累了,就停下吧!

8) 我害怕了后悔,我厌倦了眼泪。我不能面对黑夜的寂寞,寂寞是我最疼痛的地方,我想飞,到一个没有杂色的方。没有黑暗,没有斗争,没有尘埃,没有残酷;只有晴天在那个地方,我不会迷茫,不会害怕,不会厌倦,不会哭泣;只有信心满满的心腔。

9) 因为迷茫,所以滞留。因为迷茫,所以错过。因为迷茫,所以失去。

篇11:迷失的经典句子

2、人生中最大的迷失,不是因为没有路,而是没有方向;人生中最大的苦痛,不是因为遇患难,而是没有希望;人生中最大的缺失,不是因为没有得到,而是不知,这一切的得到意义何在其实,人生中最大的虚空,不是因为苦短,而是寻不见永恒!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3、我想大声告诉你,我爱你,好爱好爱,只是,过去了。

4、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细雨,使心灵枯萎的人特别感到情感的滋润。爱心是夏日里的一阵清风,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爱心是黑夜里的一座灯塔,使迷失方向的航船找到停靠的港湾。

5、永远不要浪费你生命中的每一天,想清楚自己一生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不管是事业或者家庭,义无返顾的向你的目标努力,不要迷失方向。

6、人生是变动不居的。但人生观,却可以坚若磐石。我们都是人海里的船,可以颠簸,流离,但却不能迷失方向,更不能放弃。

7、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从来没有吃过什么苦,没有痛苦的人生,他活着就会迷失方向。

8、有了坚强的信念,就不会迷失方向,有了坚定的信心,内心就不会迷茫。生活就像是海洋,一碧千里无边无际,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理想彼岸。国际残疾人日,祝愿身残志不残的残疾朋友一生幸福快乐!。

9、人生的道路十分漫长,前进中布满了荆棘。我们总是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转折。如何迈进每一步都要我们自己做出抉择。没有人能够帮助我们,我们必须依*自己,必须相信自己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无悔地走下去。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我们不能依赖他人,但我们可以征求他人的意见,寻找最好的方法。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已经逐渐明白如何相信自己,正如听取别人善意的建议那样,我们走着自己的道路,接受别人理性的指正,道路似乎不再崎岖,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彼岸的希望。

10、迷失方向就去找方向,找到方向就要努力,世界不会等你。

11、身边熟悉的味道,一味寻找却总是迷失方向。

12、守得云开见月明,今年差点忘记初心迷失自我,人生得意正当时go!

13、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万般皆幻象。人生,到底该怎么过?追求什么就迷失什么。得到什么就失去什么。因为生必然死。

14、我喜欢掌控自己的心,但是在遇到你以后,我的心便迷失了最初的方向。

15、在灯红酒绿的世界中,总会迷失自己,有的人会提前悬崖勒马找到自己的人生活法,有的是先天父母教育所制。不论方式所在,找到自己的归途,找到自己的圈,或许会很累或许会很容易,人生,了了数十载,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16、生命是自己的,不必用别人的标准来框定自己人生,如果想讨好所有人,满足所有人的标准,最终只会迷失自己,你不可能让所有人对你满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标准。

17、给生活一个微笑,让生活充满温馨;给时间一个奋斗,让事业充满成就;给自己一个方向,让人生不要迷失;给时光一生珍惜,它让你好运滔滔。愿你少抱怨,多努力,多拼搏,一生幸福无烦恼。

18、有一个梦想你就有理由坚强,走未来的路不会迷失方向。

19、有人因为我拍的照片而认清了自己,我很荣幸成为别人的人生灯塔,指引迷失自我的人,我为我自己骄傲。

20、简单,才能活出真我。跑得再快,也快不过时间;走得再慢,时间也不会催促。活得风光艳丽容易,想要活得优雅从容却很难。忙到每天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常迷失人生的方向;忙中有闲、身忙心不忙的人,才是真正的潇洒。人生无需匆匆,脚步慢一点,让自己灵魂赶上来。草木荣枯自有时,万物从容皆自得。

21、双鱼座,任性很会撒娇,给人一种不成熟的感觉。模棱两可缺乏自信,容易受人影响而迷失方向。意志薄弱很好说话,不敢拒绝别人的要求。抗拒诱惑的能力不足。

22、人生是一本厚重的书,有些章节,没有主角,只因迷失了自我;有些章回,没有内容,只因埋没了自己;有些故事,没有悬念,只因精神贫乏内心空乏。

23、虽然爱情会让人疯狂,迷失方向。可是没有爱情的人生是白纸式的人生。即使它清洁却也显平淡无味,让人有种枉走一生的哀叹。所以人们不曾拒绝爱情在自己的身上投宿。即使是傻妞式的卑微爱情,人们也愿意去尝试,不为别的。就为潇洒的爱一回,痛一次。

24、每个人都有一种特别的爱人的方式,像指纹一样,在芸芸众生中不会重复。

25、人生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行,很多人都在旅行的途中迷失了自己,找不到原来的方向,结果越走越远,而当自己意识到自己正在或者已经迷失一定要及时停下脚步,回首过往,你会发现自己错失了太多太多值得拥有,值得珍惜的东西,对于还未或即将丢失的东西一定要加倍的珍惜,不可再辜负

26、一样的上海,不一样的夜景,游人一年比一年多。这里能给人梦想,也使人容易在霓虹闪烁和花色男女中迷失。其实,人生处处都会遇上选择。

27、人生漫漫,求索艰辛,方向不明,事倍功半。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真希望自己能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沿着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努力、前行。

28、别为感情伤透,你会迷失方向;别在阴影里彷徨,你会错过阳光。让你病的人,给不了你药。给你药的人,不忍心你病。

29、烦躁让你失去心中的航标,心静让你找回迷失的方向。

30、若在人生道路上迷失了自己,没关系,找回来,它可以更好的让自己清楚一些事情。

31、用最最美的文字,记录迩最美和我最在意的心事。

篇12:迷失的亲情散文

这是两个年轻人的对话,于我却又是好熟悉的声音,我寻声望去。啊!不会吧,他们竟然是圆圆的哥嫂。

圆圆是我娘家村的一个小姑娘,在我的印象里,她还是那个我没出嫁时的小圆圆,她是一个九零后的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圆圆的脸蛋上嵌着一双忽闪忽闪的亮晶晶的大眼晴,高高的鼻梁,一张樱桃小嘴,说起话来像银铃一样悦耳动听。小时候的圆圆,也和我们大家一样,是爸妈的心肝宝贝,上边一个哥哥,是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圆圆的爸爸在家里开了个小商店,生意还不错,足够养家糊口。妈妈在家种些庄稼,院子里养个猪,一家人的生活在村子里也算得上悠闲自在。

都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小圆圆五六岁的时候,园爸爸得了一种怪病,浑身裹满了小红圈,一圈又一圈的。在农村卫生所抓些药吃了,也没什么效果。医生就建议让去大医院看看,省得误成大病。而圆爸爸大大咧咧的,满不在乎地说:“没事,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生病是很正常的,捱几天就会好了。”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病没捱好,又捱成大病了,倔强的圆爸爸,没有捱过去,最终却丢了性命。

那年小圆圆还小,不知道失去爸爸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还是整天乐呵呵的。这样的现状维持了一年,小圆圆要上学了,还可愁坏了圆妈妈,一个孩子上学还可以,两个她可负担不起,就让远在城里的二叔把小圆圆带走了。跟着二叔一家,小圆圆的生活条件还可以,但家庭那种温暖失去了,小圆圆在坚持了两年的机械生活后,毅然离开二叔家,回到了妈妈身边。圆圆一直觉得有妈妈的感觉真好,可是经济上的困难一直在困扰着娘仨。所以小圆圆初中没毕业就踏入了社会,紧接着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诱惑也接踵而来。可是朴实的妈妈,没有在意到女儿的变化:小小年龄,整天描眉画眼,每天都是车来车去。她却忽略了女儿会有那样的本领吗?也许是只要看到女儿高兴,妈妈才那样不管不顾吧。

几年的社会生活后,渐渐的小圆圆不常回家了,园妈妈只忙着照顾儿子,都已经上班的儿子了,妈妈还是远接近送,端饭倒水地伺候着,唯恐哪里照顾不周。儿子还常使性子不去上班,善良的圆妈妈把儿子宠得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天天像丫环一样鞭前马后的,却忽略了自己正处在青春期的女儿。

由于缺少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小圆圆已经开始在社会上寻找那种所谓的依靠和关爱。圆圆身边的男朋友一个接一个的更换着,真心对她的有吗?赌场上也开始频频出现小圆圆的倩影……

直到有一天,几个警察开车来到村里,找到圆圆的家。圆妈妈和哥哥才如梦初醒,警察说是圆圆诈骗了别人的钱财。圆圆妈当场昏倒,再也没有起来,哥哥也恨透了圆圆。小圆圆从此再也没回来,也许是怕哥哥揍她吧。圆圆妈积郁成疾,没过半年就去世了,在临死前也没见到女儿一面,遗憾的走了。

园园的哥哥接到法院的传票后,更觉得这个妹妹丢死人了。哥哥在那一刻所谓的面子,让本来就不牢固的亲情,彻底失去了。圆圆的拘留期间,圆哥哥没有告诉任何人,他自己也没去看过一次圆圆。一审判决时,没钱帮圆圆就是去看看她也是一种支持和安慰啊,可是家里没一个人去陪审。小圆圆不服判决,又上诉了,快开庭了,只有一个大男孩来见律师,这个大男孩与小圆圆原来谈过男女朋友,却没有实质性的法定关系,最终他也没见到小圆圆。小圆圆撒诉了,她在联系人一栏,填上了没有一个亲人。公安和司法人员都觉得小姑娘可怜,虽然她也有可恨之处,但罪不致死,希望她可以好好的改造,如果再加上有家人的关心,终有一天她会回归社会的。可是当那个大男孩一次次踏进圆圆哥的家门,一次次和他耐心长谈,让他救救一母同胞的妹妹,求他哪怕是去看守所看圆圆一次,让她看到重生的希望也是好的。可是任凭他磨破了嘴皮,柔弱倔强的圆圆哥,什么话也不多说,只一句:“不管,随便她,就当她死了,死了才好,不丢人”。

都说:人之初,性本善,更何况圆圆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姑娘,她再怎么也算不上是个十恶不赦的人吧,也许只是生活改变了圆圆最初的善良。记得圆圆哥刚结婚那会,小圆圆在家里象个小大人一样天天做饭给哥哥嫂嫂吃,嫂嫂生了对双胞胎,小圆圆在家里一直照顾到孩子半岁。毕竟是年轻人,在家待了一年多也不容易,小圆圆不想长期带孩子了,这个想法让哥哥嫂嫂知道后,没有及时好好和圆圆沟通,还认为圆圆给他们带孩子是在替妈妈完任务。就因为哥嫂这个罗辑,伤了小圆圆的心,小圆圆出走了,再不想回到那个没有妈妈,没有亲情的家了。

现在小圆圆出事了,谁来可怜这个失足的孩子,要是有爸爸在就好了,可是这毕竟不现实了。而所谓的面子比生命,比亲情,更重要吗?小圆圆去远方服刑了,五年,时间不算长,可她有朝一日出来后,如果还是没人管,没人问,她会好好活下去吗?怎么会没了父母,兄妹情也没有了呢?

一直在想:如果是哥哥有事,妹妹不管,他会痛心吗?再看看圆圆哥,仔细想想他也不容易,爸爸去世早,妈妈也没再嫁,带着两孩子生活。圆圆哥小小年龄就学会给庄稼打农药,拉平车,干活稳稳的,就是遇到什么事,只想避而远之,不想生出一点点的事端。现在成家结婚了,先后有了三个孩子,生活的压力更大了,也还真是力不从心。可这也不能成为他放弃唯一的妹妹,放弃亲情的的理由啊。

小圆圆本是个好姑娘,既然走了弯路,就该好好改造,她才二十五岁,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只要她自己不放弃,美好的生活一定会来到。

上一篇:后母校想象作文500字左右下一篇:郑场初中校园环境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