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慈善家刘春平

2024-04-22

中国第一慈善家刘春平(通用4篇)

篇1:中国第一慈善家刘春平

2016年1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2015中国捐赠百杰榜》。北京东方园林公司董事长何巧女因承诺捐赠个人持有的7630万股东方园林公司股票(价值29.27亿元),位居榜单第一,成为该榜单自2011年开始发布以来首个位列捐赠榜榜首的女性,同时也是首个捐赠额度超过10亿元的女性慈善家。捐赠额是马云的11倍,王健林的8倍!

人物素描 慈善之路

何巧女以盆景销售为自己掘得了“第一桶金”,后又从事园林地产和市政园林,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投身公益事业是她人生和事业上的一个重大的选择。2012年11月,她成立了“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并以此为平台,致力于教育、生态环保、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公益事业。成立以来,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在环保、生态智库、国际合作、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女性创业、扶贫、医疗、教育、慈善论坛等领域做了有益尝试。何巧女介绍称,“我和比尔·盖茨和另外三个企业家,一起捐赠设立了中国慈善公益学院,希望尽力推动中国的慈善精神”。

【考场仿真试题】请以“慈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什么是慈善?中華慈善总会创始人崔乃夫有极为精辟的概括:父母对子女的爱为慈;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为善。慈善就是有同情心的人们之间的互助行为。由此可见,“慈善”并非只是有钱人的“专利”,只要你有一颗怜悯的心,人人都可以做“慈善”。何巧女捐资10亿元致力于公益事业,其数额之大,无人能及,“慈善”二字当之无愧!生活中,“慈善”可以是你递到乞讨者手中的一枚硬币,可以是你对过马路老人的一次搀扶,抑或只是你对路人一个浅浅的微笑。如此举手之劳的“慈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适用话题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公益人生

篇2:李春平 做纯粹的慈善家

李春平,一个有着诸多传奇故事的名字。20年来,他以平均每天30,000元的速度向各类需要救助的人捐赠,捐款总数累计已超过2.8亿元。他因此被誉为“百年慈善第一人”,也是被中国红十字会授予“慈善家”荣誉的第一人。

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1968年参军,在昆明军区空军服役。带着家人尤其是他母亲的期望,李春平入伍第一年入团,第三年入党,并当了班长。

20岁那年的一天,李春平和他的15名战友被堵在洞中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他们在黑暗和绝望中熬过了7个小时,当洞中氧气消耗殆尽时被救了出来。这时的李春平已经泣不成声:“我的生命是他们给的,为他们做任何事都是应该的”,“每次搞捐助活动时,眼前总是浮现出那一双双饱含热泪的眼睛,和一双双滴着血的手”。

红色出身正是他20年坚持慈善为生的人生基因。

采访时,我们一直小心翼翼地回避着李春平的传奇婚姻。想那定是他不愿提及的往事。出乎我们的意料,李春平却坦诚地讲述了那段令人五味杂陈的经历。

一件日常小事改变李春平的命运。一位跟随老人25年的黑人佣人的父亲得了癌症,佣人向她借三万美金遭到了拒绝。李春平得知后,马上取出自己的钱给了佣人,老人知道后对他大发脾气。“她照顾了你25年,她的家人得病你都不管,以后你对我也不会好的。”激烈争吵之后,李春平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只身来到了温哥华。“我一无所有,但我有良知;我违背了契约,但拯救了道德。我还年轻,我还可以继续刷盘子。”一段时间后,老人找到了他,哭着向他承认错误:“孩子,我错了,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的品质,我放心了,相信你以后会照顾我的!”

因为真诚,他们问有了更多的信任与和谐。1991年,老人生命垂危。临终前老太太拿出幾张纸交给了李春平。这时,他才知道老人原本富可敌国。从此,李春平成了亿万富翁。

20年的时间里,李春平到底捐助了多少人、多少单位,恐怕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有些人认为,我有那么多的钱,似乎每天都可以过着游手好闲的神仙生活,其实完全不是。我要关注各地发生灾害的情况,搜集需要帮助的人的信息,研究捐助的方法和数额,了解各项捐款的使用情况和捐助效果。这就是我的全部生活,也是我唯一的事业。说老实话,我很忙,比你们想象的要忙得多。”

李春平的20年慈善之路,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缩影。今天,中国的慈善大军,成为扶危助困、推进社会公平的一道德力量,李春平无疑是这支大军的杰出代表。

李春平有很多钱。他的各类资产总值达人民币lOO多亿。正因为如此,李春平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从事他的“纯粹慈善事业”,做一名“纯粹慈善家”。对于他,捐赠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目的。

以李春平为原型的小说《忏悔无门》和电视剧《人间情缘》推出后,他更成了公众人物。流言蜚语也接踵而至,面对众说纷纭,李春平依然一如既往地做他的慈善。

篇3:李春平 慈善始于内心

他没有企业也不经商,回国20多年来,却以每天数万元的速度对外捐款,至今累计捐款5亿多元;

他被喻为中国的基督山伯爵,中国红十字会百年来首次对外授予慈善家荣誉,他因此被称为“百年慈善第一人”。

他就是美籍华人、著名慈善家李春平。

2014年5月8日上午,首届北京市华侨华人“京华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京华奖”获得者李春平从北京市市长王安顺手中接过奖牌。与以往不同的是,一向着装随意的李春平西装革履,可见他对这项颁奖活动的重视。

“能获奖我很高兴,但是我从来没向国家要过这些奖。”65岁李春平说,这么多年来他的捐款不求任何回报,在有生之年一定会把所有的财产捐给社会。

最欣慰的事

4月9日上午,本刊记者来到李春平位于建国门外华侨村的办公室,不到70平方米的两居室,里面堆满了各种古玩、家具和收藏,让本来狭小的空间显得更加拥挤,很难以想像这个亿万富翁常年在此生活办公。

李春平闲不住,在房间内来回走动,偶尔还把玩一下小物件。突然電话铃声响起。“李先生,找您的。”秘书喊道。

“这是对我最好回报,你们就说李先生很高兴。”李春平言简意赅,挂了电话后心情非常愉悦。

李春平说,刚才北京慈善协会项目部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称,他几年前捐助的一名身患白血病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大学生已经痊愈,目前已经在北京的一家外企就职,成为一名白领。而且这名大学生还向北京慈善协会承诺,今后要以李春平为榜样,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多做好事,帮助他人。

“我已经不记得这个孩子的名字,当初的钱也是通过北京慈善协会捐过去的。”李春平说,我捐款不图什么回报,像这个孩子一样,病治好了,参加工作回报社会,对他来说是最欣慰的事。

本刊记者从北京市慈善协会得知,李春平口中的这个孩子叫杨昊,2005年9月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法意语系。2006年11月,杨昊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2007年6月18日,医院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与杨昊骨髓匹配的骨髓类型找到,但是骨髓移植需要40多万元的费用。然而,对于一个清贫的农村家庭来说,40万的手术费用太过庞大。杨昊的父亲是农村小学的一名教师,当时的月收入仅一千多元,母亲在家务农,还有一个弟弟也早已辍学打工赚钱养家。

李春平从报纸上看到了杨昊需要捐助的消息,立即决定通过北京慈善协会捐款25万元。李春平捐完款后,一直都是北京慈善协会在跟踪杨昊的病情。“杨昊的情况,我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向李先生通报。”张惠英说。

张惠英是北京慈善协会项目部的主任,2007年初,李春平在北京慈善协会建了一个1000万元慈善基金,每年200万元共五年时间。“李先生通过协会每捐完一笔钱,协会都会进行跟踪,将善款的使用明细定期交给李先生审核。”

“北京慈善协会里的1000万元基金早已用完,我今年准备再建一个1000万元的慈善基金。”李春平透露。

那为什么不自己成立一个基金会,自己雇人运作呢?“我自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再说我还是比较相信政府部门的慈善机会,这么多年我跟中华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北京慈善协会都合作得比较好。”李春平说。

“李春平速度”

在百度搜索中键入“李春平”三个字,关于他捐款的信息不断在更新,有时候一周都有好几起。而且本刊记者还亲历了几次捐款,每次捐款来去匆匆,从不在受捐单位吃饭,有时连一杯水都没有来得及喝。

2014年3月17日,16岁骨癌少年入住北京积水潭骨科病房,急需10多万元手术费。李春平从报纸上看到新闻后,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病房,亲手将15万元人民币送到骨癌少年小德的病床前。

2014年4月4日,正值清明节假期前一天,北京市公安局的四位分别患有细胞瘤、尿毒症、脊髓瘤等严重疾病的民警生活陷入困境,李春平慷慨解囊为每位民警捐助了15万元现金。至此,李春平至今已为公安系统累计捐款3000余万元。

2014年4月26日,第二届赤脚跑习练营在北京西藏中学开营,队伍中有出现了一个公众熟悉的身影——慈善家李春平。在开营现场,李春平和营友一起脱去鞋袜,在操场上跑了起来,那架式丝毫不亚于年轻小伙子们。

原来,半个月前,该活动发起人韩女士通过朋友找到李春平,希望他能参与并支持赤脚跑练习营活动。因为熟悉李春平的人都知道,李春平从小在广东长大,喜欢光着脚丫子,回到北京后还是改不了赤脚的习惯,即便在大冬天里,仍可见李春平穿着绿军棉裤、光着脚在房里来回穿梭……

如果要列出李春平一笔笔的捐款明细,肯定要洋洋洒洒写上几页纸。从他1991年回国后第一次捐款到现在,他已经坚持了23年。从西柏坡革命老区到青藏高原,从1998年洪水、抗击“非典”到汶川地震、青海地震;他向慈善组织捐款成立专项基金、为老乡们打井,资助公益文化项目。他帮助的人中,有公安系统的英模、失学儿童、患白血病的孩子、贫困老人、老战士……

有人给李春平统计过,他以平均每天7万元的速度以现金方式已向社会各界捐赠超过了5.9亿元人民币,被人称为“李春平速度”。

“捐款我非常开心”

1991年6月,刚刚回国的李春平从报纸上得知,北京密云县因受暴雨袭击发生特大泥石流,村庄瞬时间被吞没,很多人在一夜间变得无家可归。他抓起电话拨通了报纸下方那个并不显眼的捐助电话。从银行提出回国后的第一笔钱,共20万元,捐给灾区。

这是李春平捐助公益事业的起点。

后来,得知北京福利院的老人们需要帮助时,当即通过北京市慈善协会向老人们捐款200万元。为了给福利院一位103岁的老人做寿,他特地让自己的司机开来三辆劳斯莱斯,让老寿星以及其他的老人们坐着他的车逛北京,看北京的变迁。以后只要有老人做寿,他都要亲自组织老人们“逛京城”,让他们也能享受一个热闹快乐的生日。2005年到2006年期间,李春平共出资500万元人民币,资助北京一万名60岁以上的低保老人,让他们享受到北京市慈善协会的“携手助老送健康——慈善医疗卡项目”。2010年9月21日,李春平又慷慨捐款50万元请2200名中老年合唱团去看那场让他们念念不忘的“梦回1980”演唱会,为这些老歌迷们圆梦,以满足他们心底渴求已久的愿望。

nlc202309032331

李春平自回国后的第二年起,每到六一儿童节都要到儿童福利院给孩子们过生日。在北京清河一处不大的院落里,许多咿呀学语的孩子来来回回地蹦蹦跳跳,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孤儿。这里就是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李春平第一次来到这里,看着孩子们一张张清纯稚气的小脸,顿时心头一热,眼睛也潮湿了。这一年李春平为福利院捐款50万元。

2003年4月,“非典”肆虐北京,一些海外人士纷纷离开北京。李春平的美国朋友为他订好了去美国的机票,催促他去美国躲避。但当从媒体报道中看到一个又一个白衣战士在抗击“非典”中倒下时,他做了一个决定:要和祖国一起共度时艰,和北京一道抗击“非典”,除此别无选择。在4月29日“万众一心抗‘非典’大型义演”现场捐赠中,他捐出了300万元,那是他回国定居12年来单笔捐赠较多的一次。

2004年1月11日,在“真情北京——爱与你同在”慈善公益演出中,李春平向北京市慈善协会捐款500万元用于发展北京市的慈善公益事业,他因此成为中国首个获得“慈善家”称号的人。

现如今,他已在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北京慈善协会建立了总额5000万元人民币的三个博爱和慈善基金,被中国红十字会授予慈善家称号。这是中国红十字会百年来第一次授予个人这样的荣誉。因此,他也被称为“百年慈善第一人”。

如今,每天在他家门口来自各地寻求帮助的人很多,他也总是尽己所能,能帮就帮。有时候,也有现金紧张的时候,他几次把自己的房产抵押贷款了去捐助。等到以后房屋租金收回了,资金周转过来了,再把贷款还上。

“将慈善进行到底”

2005年,自传小说《忏悔无门》的出版,将李春平彻底暴露于人们的视野中。旷世奇恋、好莱坞女星、巨额财产,成为传奇一般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李春平说,自己真的没有把钱看得多么重要。他当初出国并不是为了追求财富,“只是走投无路,想要混碗饭吃”。

出国前的他,确实经历了一段凄苦无依的岁月。

1977年1月,转业回京的李春平被分配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成为一名保卫科干部,在当时,那是一份相当值得羡慕的工作。后来,长相英俊、高鼻梁大眼睛的他还被导演挑中,选用他在电影中出演“外国人”。这个年轻人的未来,似乎非常顺利。

但命运终究充满变数,28岁的李春平住院时爱上一名护士,被爱冲昏了头的他跟人发起了一场“决斗”。在那个年代,这足以成为不可饶恕的罪行。李春平因为打架被开除了党籍和公职,被送到农场,成为劳教分子。

陡然间,曾经的美好生活烟消云散,他沦落到社会最底层,就连家人也跟他断绝了关系。因病保外就医,李春平提着煤炉一个人住进甘家口8号院,没有收入来源,也没有单位会接收他。

在绝望中,李春平穿着借来的衣服和皮鞋,走进了北京饭店咖啡厅,寻找一线希望——出国打工。

后来的故事众所周知:他在北京饭店邂逅了“老太太”——一位神秘的好莱坞女星。她在梦中得到启示,上主告诉她,自己将在中国遇到生命中最后的情人。于是,她来到了北京。结识了李春平后,她提出以夫妻身份带李春平回国,但是当时的李春平拒绝了他,理由是自己只想出国,不想结婚。

后来,李春平还是在一对英国夫妇的帮助下去了英国。在餐馆里刷盘子挣家用。但不幸遭遇车祸,被撞折了腿。由于在英国没有保险,负不起巨额的医疗费用,到英国刚刚8个月的他,不得不拄着拐棍回到了北京。回來后,他才知道老太太一直派人在这里等他。大为感动的李春平这一次随她去了美国。

在美国的生活并不是那么新鲜浪漫。李春平说,当时丝毫不知“老太太是个有钱人”。心怀感激的他每天去唐人街的中餐馆洗盘子,将自己挣来的30美金分出三分之二给她,自己留下10元用作日常开销。“那时候,我完全不知道她住橡树庄园,我就觉得她是一个老人,哪儿有那么多钱维持生活。给她20美金,也算是我的食宿费用,这样我心安。”

后来,在两人长期的朝夕共处中,李春平也在用自己的东方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

有一次,一位跟随老太太25年的黑人佣人的父亲得了癌症,佣人向她借钱治病,遭到老太太的拒绝。李春平知道后,偷偷拿了自己的三万美金给了他。老太太知道后大发脾气,痛骂他一顿。李春平也很愤怒:“她照顾了你25年,你却连她的家人得病了你都不管!以后你对我也不会好!”那一次,李春平一怒之下愤而出走。

后来,老太太辗转到温哥华找到了李春平,哭着说,“孩子,我错了,在你身上,我看到中国人珍贵的品质,我放心了,我知道将来我有依靠了。”

“那也是我唯一的一次激烈顶撞她。”李春平说,“我觉得,做人是要有底线的,你可以控制我的自由,但你不能践踏我的尊严。我对她说,当你有能力,就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人与人之间,不该那么冷血”。

后来,当老太太被诊断出不治之症后,李春平辞去工作,陪伴并照顾她。

直到老太太去世前两个月,他们才真正结为夫妻。后来,老太太决定将自己财产的90%留给李春平,拿到清单时,李春平才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笔财富。

老太太去世后,孤独、苦闷的李春平也曾经想用钱来寻求刺激。刚回国时,他一掷千金,购华宅、买豪车……但是他说,这些都无法换来内心的幸福。

李春平先后买了三辆劳斯莱斯,至今被名贵药水保养得很好,但他现在已经很少开,如果有朋友孩子结婚他倒是乐意借出去当婚车。回国后,他是第一个住进华侨村的美籍华人。其位于华侨村顶层的豪宅由英国设计师仿照白金汉宫设计,耗资8000万元。1500平方米的大房子很容易使人转晕头,光卫生间就够四个保姆收拾一整天。如今,他早已不住在豪宅里,每天住在宾馆,他害怕孤独,喜欢和朋友们一起聊天,偶尔也打打小牌娱乐。

虽然拥有了巨额财富,他却无法得到一个普通人所享受的亲情、友情与爱情。李春平曾对媒体表示,他很羡慕普普通通的一家人在一起,平平淡淡地过日子。“也许你会憎恨我,也许你会怜悯我,但请你千万不要羡慕我。”在《忏悔无门》的自述中,李春平这样写道。

旷世之恋已成往昔追忆,如今的李春平,已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注于慈善事业。“慈善是我唯一的事业,我一定会继续下去。”

责任编辑 李菡丹

篇4:李春平 将慈善进行到底

“李春平”这个名字,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他早年出国,因为一段跨国姻缘继承了巨额财产,被认定是“中国最早拥有劳斯莱斯的人”,但是他的言谈举止中,又分明刻着中国传统家庭的烙印,“父母从小就教导我,我是属于党和人民的,我想为国家做点事”。他是人们眼中的“神秘富豪”,没人知道他究竟有多少财产;给他留下巨额财富的妻子的真实身份,他也一直讳莫如深,但他又如此坦诚透明,无论是过往的经历,内心的情感甚至生活隐私,他都一一摊开在公众面前。他很早就开始做慈善,有人嘲讽他“堆钱”,质疑他“作秀”,但他沉默地坚持着,二十二年来共捐款超过三亿人民币。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坊间总是流传着关于他的传闻,媒体、作家、影视剧总是将他的故事一书再书,透过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人们想要解读一个真正的李春平,到底是怎样的。

最开心的时刻

位于建国门华侨村一层的办公室内,摆放着挤挤挨挨的紫檀古董家具和杂物,几乎侧身才能走进。李春平穿着一件红色T恤、短裤,光脚踩在地板上。他招呼记者落座,一转身出门去拿回一个信封,里面是不久前收到的一封来自青海省民政厅的红头文件:《关于李春平先生慈善捐款使用情况的报告》,上面有省委书记强卫的笔迹:“请送春平先生阅知”。报告里有李春平的捐款购置医疗设备的明细表,还附着一摞厚厚的照片:进口麻醉机、多参数监护仪、关节腔镜、电动多功能手术床……崭新的仪器上都标注着型号和价格。信里还说,目前正在指导培训相关医技人员,多数设备已经投入使用了。

李春平说,收到这样的信,是他最开心的时刻。知道很多人的生活将得到改善,自己的内心总是觉得充实而幸福。

那是2011年8月,李春平来到青海,在雪域高原捐出了416万元:其中300万元用于青海省福利慈善医院购买医疗设备,70万元用于乐都县敬老院维修改造,30万元资助30户困难群众进行危房改造,还有近16万元则是在捐款现场当场发给了困难群众和医护人员。

这已是他第三次到青海了。自2009年8月以来,李春平先后通过北京市慈善协会向青海省公安厅、玉树地震灾区累计捐款1290余万元。

这样的慈善之旅对他而言并不轻松。这一次,身患心脏病、糖尿病的他一路上饱受高原反应的折磨。特别是在青海福利慈善医院捐款的过程中,由于上下楼过程比较频繁,他几度停下来吸氧以缓解症状。

而在病房看望了众多贫困病人后,他将随身携带的9万元现金已也全部捐了出去,这些钱是他为回程所准备的路费,只好对青海民政厅的相关负责人说:“机票钱没了,你们谁借我一点,我明天让秘书汇过来。”

有人问他,这么远的地方,自己身体又不好,为什么要亲自去呢?他说,因为想去看看,了解情况,更是希望把钱第一时间送到需要帮助的人手里。正是因为这样的愿望,让他不顾身体的劳乏,东奔西走地忙碌着。“有些人认为,我有那么多的钱,似乎每天都可以过着游手好闲的神仙生活,其实完全不是。我要关注各地发生灾害的情况,搜集需要帮助的人的信息,研究捐助的方法和数额,了解各项捐款的使用情况和捐助效果。这就是我的全部生活,也是我惟一的事业。说老实话,我很忙,比你们想象的要忙得多。”

“李春平速度”

在百度搜索中键入“李春平”三个字,关于他捐款的信息不断在更新。

2012年4月的一天,他一大早就来到距离北京市区155公里的密云陈家峪村,熟悉他的村民早已捧着一束映山红在村口迎候。村民们早已把这位“荣誉村民”当成了自家亲人,又是献花又是拉手。

这次李春平给乡亲们带来了100万元的捐款,这已是他第三次给村里送来捐款。一位老乡说,他每一次都是匆匆忙忙的,很怕打扰到乡亲们的生活,就连想留他在家吃顿饭他都不肯。

2012年5月,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报道,陕西一个一岁零九个月大的小女孩被查出患有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腹泻、重度贫血、肛瘘等6种疾病,骨瘦如柴的她只有8公斤重,在家乡治疗多时也没有好转。其间,她的妈妈离家出走了,爸爸看到孩子这样急得直撞墙。日前,走投无路的奶奶身揣400元钱裹着小女孩雨鑫来京求医,她说,只要有一线希望也不会放弃孩子。

“看了报道心里特别难过,觉得这孩子太可怜了。”李春平当即联系报社表示要捐助这个孩子,当听说小雨鑫的住院医疗费需要8万元后,李春平决定向她捐助15万元。

第二天下午,李春平在北京儿童医院隔离病房找到了正在输液的雨鑫和她的奶奶,看到孩子挣扎着想动,李春平连忙哄她:“乖孩子不要动,输液不能动。”随后,他将15万元现金交到孩子奶奶的手里说:“你这么远带孩子来看病非常不容易,这些钱8万元给孩子治病,另外的7万元用于孩子将来的后续治疗和增加营养。”孩子的奶奶接过钱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儿地鞠躬。

这样的场景李春平并不陌生,他说,每一次的真切感受都令他内心十分动容,更加坚信人间真情的力量,也增加自己的一份存在感。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他亦是行程匆匆——

6月1日,他向清华大学捐款60万元,用于购买2000辆人体工学自行车,供贫困学生和学校教师员工使用;

6月2日,他在上海星空卫视录制现场向身患癌症的张海娇捐款人民币9万元;

6月13日,他携带30万元现金,来到呼家楼社区,将这些钱捐赠给这个地区的97户低保、低收入家庭子女;

6月14日,他来到中日友好医院,看望在长虹桥因公牺牲的民警家属,并将30万元慰问金送到他们手中。

……

如果要列出李春平一笔笔的捐款明细,恐怕就要洋洋洒洒写上几页了。从他1991年回国后第一次捐款到现在,他已经坚持了22年。从西柏坡革命老区到青藏高原,从98年洪水、抗击“非典”到汶川地震、青海地震;他向慈善组织捐款成立专项基金、为老乡们打井,资助公益文化项目。他帮助的人中,有公安系统的英模、失学儿童、患白血病的孩子、贫困老人、老战士……

有人给李春平统计过,他以平均每天4万元的速度以现金方式已向社会各界捐赠超过了3亿人民币,被人称为“李春平速度”。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职业慈善家”李春平的传奇,他也已经把慈善当成自己惟一的事业来做。他用他的行动来告诉世人,李春平在行动。

“我是属于党和人民的”

“为什么要做慈善?”

“在你心目中,怎么定义慈善?”

这些简单的问题,李春平却觉得难以回答。

他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上小学的时候,每天要带午餐到学校去吃。他看到有些家庭困难的同学在啃草根树皮做的团子,难以下咽。那时候,他家还吃得到白面馒头,他便把自己的馒头掰成几块分给同学们吃,自己饿肚子。晚上回家饿得狼吞虎咽,妈妈问他怎么回事?他如实说了。妈妈听了之后说,好孩子,你做得对。第二天,妈妈把自己的那份午餐也让他带到学校去。

李春平说,并不是自己后来有钱了,想要当慈善家,而是父母从小就是这样教育他的: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不需要概念,不需要条条框框的定义,更不是为了出名。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互帮互助,本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

与共和国同龄的李春平,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尽管有过曲折复杂的经历,又旅美多年,但是他的身上,原本的淳朴与善良从未改变。

李春平的父亲李挺,是一位老红军,为革命出生入死,戎马一生,参加过平型关、苏中七战七捷、淮海、渡江等战役。被授予“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上校军衔,后转业地方工作,任第六机械工业部办公厅负责人。母亲袁明也是一位老红军。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李春平,从小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身上有着深深的红色烙印。

他记得当兵前的那天晚上,母亲与他彻夜长谈,眼含热泪叮嘱他,“争取早日入团、入党。到了部队好好干,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国家,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入伍后,他当过3年工程兵、6年文艺兵。9年的军旅生涯,是在社会的动荡不安中度过的。他还记得,当工程兵的时候,他在贵州遵义新洲地区日复一日地挖山洞。一次打山洞时遭遇塌方,他和全班的十几个战友们瞬间被掩埋在一个漆黑狭小的山洞里。他们在黑暗和绝望中苦熬了七个小时,李春平带领大家齐声喊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口号相互激励。在氧气即将被耗尽的时候,一线阳光射进洞中,他们得救了。李春平至今记得那个画面,他抬起头,看到漫山遍野的老百姓,一个个灰头土脸,挥舞着挖土挖得鲜血淋漓的双手,赶上来把他们搂在怀里。“当年要不是这些老百姓救我,我肯定就没有今天。今天我有钱了,多出来的钱干什么?我就想把钱回报社会,回报帮助过我的老百姓们。”

他也记得,当他年轻时因打架被劳教后保外就医,住进甘家口8号院的半年中,没有经济来源,完全是靠今天这家给个馒头,那家给碗面条,吃“百家饭”熬过来的,在人生最低谷的三年,是茶淀的大夫和居委会主任边大妈给了他家人般的鼓励和支持。

后来,李春平回国后想用金钱报答他们,但被婉拒。大夫说,当初帮助你就是想让你拥有别人一样的生活权利。边大妈说:“孩子,今天你能够回报社会,说明我们当初帮你帮对了,我们没看错人。”

这些在他生命中给过温暖,伸出过援手的人,他一直牢记并感恩着,经过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起伏,这些美好的回忆如同金子一般沉淀。尽管那个动荡的年代也给了他坎坷的命运和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让他一度穷困潦倒,受尽白眼,但是他始终选择了保留内心的爱与温暖。有人问他,有钱了之后为什么不隐姓埋名在国外生活,而要回国做慈善?对李春平来说,回国除了回家寻根的内心渴望之外,更是为了想要报恩的夙愿。

百年慈善第一人

1991年6月,刚刚回国的李春平从报纸上得知,北京密云因受暴雨袭击发生特大泥石流,村庄瞬时间被吞没,很多人在一夜间变得无家可归。他抓起电话拨通了报纸下方那个并不显眼的捐助电话。从银行提出回国后的第一笔钱,共20万元,捐给灾区。这也是李春平捐助公益事业的起点。

后来,得知北京福利院的老人们需要帮助时,当即通过北京市慈善协会向老人们捐款200万元。为了给福利院一位103岁的老人做寿,他特地让自己的司机开来三辆劳斯莱斯,让老寿星以及其他的老人们坐着他的车逛北京,看北京的变迁。以后只要有老人做寿,他都要亲自组织老人们“逛京城”,让他们也能享受一个热闹快乐的生日。2005年到2006年期间,李春平共出资500万元人民币,资助北京一万名60岁以上的低保老人,让他们享受到北京市慈善协会的“携手助老送健康——慈善医疗卡项目”。2010年9月21日,李春平又慷慨捐款50万元请2200名中老年合唱团去看那场让他们念念不忘的“梦回1980”演唱会,为这些老歌迷们圆梦,以满足他们心底渴求已久的愿望。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善举,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李春平对老人深深的关爱之情。

李春平自回国后的第二年起,每到六一儿童节都要到儿童福利院给孩子们过生日。在北京清河一处不大的院落里,许多咿呀学语的孩子来来回回地蹦蹦跳跳,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孤儿。这里就是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李春平第一次来到这里,看着孩子们一张张清纯稚气的小脸,他顿时觉得心头一热,眼睛也潮湿了。这一年李春平为福利院捐款50万元。

2003年4月,“非典”肆虐北京,一些海外人士纷纷离开北京。李春平的美国朋友为他订好了去美国的机票,催促他去美国躲避。但当从媒体报道中看到一个又一个白衣战士在抗击“非典”中倒下时,他做了一个决定:要和祖国一起共度时艰,和北京一道抗击“非典”,除此别无选择。在4月29日“万众一心抗‘非典’大型义演”现场捐赠中,他捐出了300万元,那是他回国定居12年来单笔捐赠较多的一次,在他的慈善之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04年1月11日,在“真情北京——爱与你同在”慈善公益演出中,李春平向北京市慈善协会捐款500万元用于发展北京市的慈善公益事业,他因此获得由时任北京市政法委书记强卫为其颁发的“慈善家”证书,成为中国首个获得“慈善家”称号的人。

现如今,他已在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北京慈善协会建立了总额5000万元人民币的三个博爱和慈善基金,被中国红十字会授予慈善家称号。这是中国红十字会百年来第一次授予个人这样的荣誉。因此,他也被称为“百年慈善第一人”。

现在,每天在他家门口来自各地寻求帮助的人很多,他也总是尽己所能,能帮就帮。有时候,也有现金紧张的时候,他几次把自己的房产抵押贷款了去捐助。等到以后房屋租金收回了,资金周转过来了,再把贷款还上。

李春平说,自己没有想过出名。但是回国后,媒体相继报道他的经历。他的个人传记《忏悔无门》一版再版,他的故事甚至被拍成电视剧《人间情缘》在各台播出。这让他慢慢地成为公众人物。

于是,各方的议论、猜测甚至质疑也纷纷而来。

“堆钱”风波就是其中之一。

那是2011年8月,他向贵州一位素昧平生的少女捐款30万元用于做骨髓移植的手术。没想到之后,一张少女床头堆满现金的照片却在网上到处流传,引发各种争议。有人不客气地说他是“用钱砸慈善”,完全不考虑被捐助者的感受,是对少女的侮辱。

对于这件事,李春平颇有些委屈。那一次,他将三十万现金交到女孩妈妈的手上,就离开了。之后,是这位母亲把钱堆在床头拍的照片。

对于种种“炒作”、“作秀”的质疑声,李春平说,“或许一天两天是作秀,可是这么多年了”,他侧身坐在宽大的红木椅上,微微仰着头,眼神中有淡淡的无奈,“我已经是63岁的老人了,还炒什么,秀什么呢?”

“不要羡慕我”

2005年出版的一部自传小说《忏悔无门》将李春平彻底暴露于人们的视野中。旷世奇恋、好莱坞女星、巨额财产,成为传奇一般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李春平说,自己真的没有把钱看得多么重要。他当初出国并不是为了追求财富,“只是走投无路,想要混碗饭吃”。

出国前的他,确实经历了一段凄苦无依的岁月。

1977年1月,转业回京的李春平被分配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成为一名保卫科干部,在当时,那是一份相当值得羡慕的工作。后来,长相英俊、高鼻梁大眼睛的他还被导演挑中,选用他在电影中出演“外国人”。这个年轻人的未来,似乎笔直又平顺。

但是,命运终究充满变数,28岁的李春平被一名护士爱上,被爱冲昏了头的他跟人发起了一场“决斗”。在那个年代,这足以成为不可饶恕的罪行。李春平因为打架被开除了党籍和公职,被送到农场,成为劳教分子。

一下子,曾经的美好生活烟消云散,他沦落到社会最底层,就连家人也跟他断绝了关系。从劳教所出来后,他提着煤炉一个人住进甘家口8号院,没有收入来源,也没有单位会接收他。“我一个年轻人,总不能老靠街道大妈们今天一顿明天一顿养着我吧,我要求一条生路。”

在绝望中,李春平穿着借来的衣服和皮鞋,走进了北京饭店咖啡厅,寻找一线希望——结识外国人,出国打工。

后来的故事众所周知:他在北京饭店邂逅了“老太太”——一位神秘的好莱坞女星。她在梦中得到启示,上主告诉她,自己将在中国遇到生命中最后的情人。于是,她来到了北京。结识了李春平后,她提出以夫妻身份带李春平回国,但是当时的李春平拒绝了他,理由是自己只想出国,不想结婚。

后来,李春平还是在一对英国夫妇的帮助下去了英国。在餐馆里刷盘子挣家用。但不幸遭遇车祸,被撞折了腿。由于在英国没有保险,负不起巨额的医疗费用,到英国刚刚8个月的他,不得不拄着拐棍回到了北京。回来后,他才知道老太太一直派人在这里等他。大为感动的李春平这一次随她去了美国。

在美国的生活并不是那么新鲜浪漫。李春平说,当时丝毫不知“老太太是个有钱人”。心怀感激的他每天去唐人街的中餐馆洗盘子,将自己挣来的30美金分出三分之二给她,自己留下十元用作日常开销。“那时候,我完全不知道她住橡树庄园,我就觉得她是一个老人,哪儿有那么多钱维持生活。给她20美金,也算是我的食宿费用,这样我心安。”

后来,在两人长期的朝夕共处中,李春平也在用自己的东方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

“比如刚到美国的时候,我看他们吃饭都是搞AA制,我就很不习惯,我说,你们怎么这样呢,算得这么清楚,我们中国人就不这样。”

后来有一次,一位跟随老太太25年的黑人佣人的父亲得了癌症,佣人向她借钱治病,遭到老太太的拒绝。李春平知道后,偷偷拿了自己的三万美金给了他。老太太知道后大发脾气,痛骂他一顿。李春平也很愤怒:“她照顾了你25年,你却连她的家人得病了你都不管!以后你对我也不会好!”那一次,李春平一怒之下愤而出走。

后来,老太太辗转到温哥华找到了李春平,哭着说,“孩子,我错了,在你身上,我看到中国人珍贵的品质,我放心了,我知道将来我有依靠了。”

“那也是我唯一的一次激烈顶撞她。”李春平说,“我觉得,做人是要有底线的,你可以控制我的自由,但你不能践踏我的尊严。我对她说,当你有能力,就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人与人之间,不该那么冷血。”

后来,当老太太被诊断出不治之症后,李春平辞去工作,陪伴并照顾她。

直到老太太去世前两个月,他们才真正结为夫妻。后来,她决定将自己财产的90%留给李春平,拿到清单时,李春平才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笔财富。

老太太去世后,孤独、苦闷的李春平也曾经想用钱来寻求刺激。刚回国时,他一掷千金,购华宅、买豪车……但是他说,这些都无法换来内心的幸福。

据说,李春平的三辆劳斯莱斯,至今被名贵药水保养得很好,但他现在已经很少开。而回国后,他也成为第一个住进华侨村的美籍华人。其位于华侨村顶层的豪宅由英国设计师仿照白金汉宫设计,耗资8000万元。1500平方米的大房子很容易使人转晕头,光卫生间就够四个保姆收拾一整天。

虽然拥有了巨额财富,他却无法得到一个普通人所享受的亲情、友情与爱情。李春平曾对媒体表示,他很羡慕普普通通的一家人在一起,平平淡淡地过日子。“也许你会憎恨我,也许你会怜悯我,但请你千万不要羡慕我。”在《忏悔无门》的自述中,李春平这样写道。

旷世之恋已成昨日追忆,而今的李春平,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注于慈善事业。今年清明节,李春平去为父母扫墓,他跪在父母的墓前,对他们说,“儿子一直遵从你们的教导,在做好事,请你们放心!”

对话李春平:平平淡淡才是真

《中华儿女》:最近一些慈善组织和基金会相继曝出一些问题,公众也对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产生了一些质疑。作为慈善家,您怎么看?

李春平:即使有些问题,但我认为慈善公益组织还是把绝大部分钱都用到老百姓身上了。只是个别细节还需要完善,比如公益组织应该更透明,把社会各界的捐款明细公开。

至于曝出的一些问题,比如郭美美的事情,我们可以监督,可以给他们提意见让他们做得更好,但不能因为这样的事情就不相信他们了。最近,我马上要给中国红十字会捐款一千万,用于四川的老红军项目。

《中华儿女》:您现在还会买奢侈品吗?

李春平:现在还有什么“装”的,还有什么做作的?刚刚从美国回来的时候,心情很压抑,买劳斯莱斯,买豪宅,你看(指着照片)那时候也戴劳力士,现在想想也觉得很可笑。

《中华儿女》:所以您在物质上已经无所求了?

李春平:没有所求了,平平淡淡才是真。

《中华儿女》:我们知道针对您也有一些质疑和议论。有没有做好事反而被伤了心的时候?

李春平:没有。我没有把这些议论看的多重要。其实现在慢慢地质疑声也少了。大家也越来越认可我。你说我作秀,炒作,我年轻的时候可能要名要利,现在我都63岁的老人了,我还图什么呢?

《中华儿女》:对您来说现在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李春平:最大的幸福,就是做好事,帮助别人,看到他们高兴,我也高兴。就这么简单。

《中华儿女》:您资助过的人,现在和您有联系吗?

李春平:有啊。比如上次救助的一个被泼硫酸的孩子,现在整容整好了,她对我说,李叔叔,以后有钱了我也要做好事。还有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现在血型配对成功了,他妈妈来信说,那天我们给了一百块钱给一个穷人。我说你们做得很好,你们给一百块钱跟我捐一百万是一样的!

上一篇:六一庆祝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平面广告设计创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