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首部慈善法

2024-05-02

关于中国首部慈善法(精选3篇)

篇1:关于中国首部慈善法

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慈善法,这部法律将于9月1日起开始实施。

慈善法是我国慈善制度建设的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慈善法共分12章112条,对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捐赠、慈善信托等慈善领域的问题都做了全面的规定。

慈善法首次提出大慈善的概念,明确慈善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公益活动,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还包括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公益活动。

公募须有资格,网络募捐将规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经常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收到一些公开募捐的信息。

在本次出台的慈善法中,对于这种公开募捐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必须由公开募捐的慈善组织才能发布募捐信息进行募捐。

公开募捐须有公募资格

《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开展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依法登记满两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符合条件的,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决定。采取在公共场所设置募捐箱;举办面向社会公众的义演、义赛、义卖、义展、义拍、慈善晚会等形式开展募捐的,应当在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管辖范围内进行,确有必要在其登记的管理部门管辖区域外进行的,应当报当地民政部门备案。

网络募捐应在指定网络平台发布

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应当对利用其平台开展公开募捐的慈善组织的登记证书、公开募捐资格证书进行验证。

《慈善法》规定,捐赠人捐赠的财产应当是其有权处分的合发财产,捐赠财产包括货币、实物、房屋、有价证券、股权、知识产权等有形和无形财产,捐赠人捐赠的实物,应当有使用价值,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标准。

公开认捐不履行捐赠义务可追讨

《慈善法》规定,捐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捐赠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方式公开承诺捐赠的,或者捐赠财产用于扶贫、济困、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等方面的,如果违反捐赠协议逾期未交付捐赠财产,慈善组织或者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赠人拒不交付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起诉。

经济显著恶化,公开认捐可不履行

捐赠人公开承诺捐赠或者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的,经向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以不履行捐赠义务。

慈善法的表决通过,为我国慈善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依法行善和依法监管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同时,对中国社会事业发展、推动社会管理和公益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勿庸质疑,《慈善法》的出台,最直接的效应就是让慈善事业发展与管理有法可依,对诸如慈善组织如何设立许可、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如何界定和募集的善款在作用上如何监管等关键问题,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比如,《慈善法》明确规定单位不准强制摊派捐款,否则将被警告并责令退还违法募捐财产。这条规定,不仅给了单位职工维权的法律武器,让个别单位再想以自愿为名实为摊派的募捐行为行不通,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公益行为体现文明,公益慈善活动一旦走上文明之路,就将产生极大的`社会效应。

其文明意图还在于,《慈善法》对个人公开募捐行为给予了违法定性,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但并没有“一禁了之”,而是给了一个出口,《慈善法》明确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和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募得款物由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管理。这就表明,禁止个人募捐不等于禁止个人求助,也不会堵住个人求助之路。有了这样的法律规定,就让求助与救助操作上更明确更清晰,在规避了意外风险的同时,有助于慈善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慈善法》的意义和作用绝非仅此而已,更在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推动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比如,以往慈善活动的主要作用是扶贫、养老、救灾、助残、救弱,而此次出台的《慈善法》对慈善公益活动定义的内容,将扶贫、养老、救灾、助残、救弱、促进科教文卫体事业、防污环保等等方面,全部被纳入慈善公益领域。这不是简单地扩大范围的“加法”,而是针对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大局,提升慈善公益组织的地位,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的组织力量,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慈善法》是社会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该法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倡导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慈善事业将会发挥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作用,慈善公益的力量也将在中国社会的进步中担负起更为重要的任务。

篇2:关于中国首部慈善法

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包括立法、执法、守法三个方面,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完成旅游业界的“有法可依”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是旅游法宣传贯彻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在旅游立法过程中,媒体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未来的宣贯过程中,媒体仍将承担起重要责任。

一、旅游法背景下的广播传播责任

1、广播是宣传旅游法的重要媒介之一

广播媒体是党政宣传的喉舌,对法律的宣传也是责无旁贷。实现旅游法制化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和旅游法制建设的目标,而其中提高全民的旅游法律意识,是实现旅游法治的重要条件。要使旅游法深入人心,并培养民众的旅游法律保护意识,必须依赖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参与,其中,广播是重要媒介之一。旅游法从酝酿之初到诞生,再到现在的宣贯,广播都承担重要的传播责任。

广播向来是听众获取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现在,自然也成为了大家获取旅游法相关知识的主要平台。根据广播使用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老年听众更倾向于使用广播获取信息,青少年听众则更主动利用互联网来获取旅游信息。[2]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的城市发展与扩大,人们用于出行的时间在不断增长,车载广播、移动在线收听日渐成为了都市人获取信息的媒介工具,广播使用率和收听时间都呈现增长态势。[3]在承担旅游信息的传播之外,对于旅游法的宣贯,广播依然大有作为。

同时,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广播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先进的广播设备能让主播声音更动听,让音响素材更保真;同时,亲民、服务听众的广播理念让广播离老百姓更近,真正成为了听众的朋友;另外,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也使得广播成为更具综合功能的传播媒介;而且,现在的广播传输也更稳定、清晰,覆盖更广,特别是卫星传输的应用,能让广播走进曾经去不到的边远山区……相信,在旅游法背景下,广播将会继续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制作广播栏目,让民众熟悉旅游法,并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广播是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管理者之间的重要沟通纽带

在旅游法的宣贯过程中,广播一方面要向游客、涉旅企业、旅游行政职能部门宣传此部法典,这是单向的传播;另一方面,广播也承担向旅游行政职能部门反馈旅游者、旅游经营者的诉求和建议信息,在两者及多者的交流中承担纽带的角色,这是交互的部分。

近年来,公民对旅游权益关注颇多,保护意识在逐渐增强,但刚出台的旅游法普及度还不够,人们用法的意识还不够。据四川省旅游局法规处处长周伦斌介绍,目前,民众对旅游法的掌握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较熟练掌握旅游法,但数量较少,这部分人群主要包括各级旅游局工作人员、旅游院系专家学者;二是在学习旅游法,但还不是全面掌握,只关注切身相关的条款,这部分人群主要包括旅游从业人员,如导游、景区工作人员;三是知道旅游法已出台,对旅游法时有关注,但具体内容及条款还不是很清楚,这部分人群占比最高;四是根本不知道旅游法,主要以年长者及边远山区居民为主。由此可见,向民众传播旅游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长期以来,游客、旅游经营者、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之间都心存芥蒂,彼此的沟通不畅。部分旅行社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隐瞒自费项目,强制购物,擅自改变行程,甩客等不良行为时有出现;部分游客不听招呼、蛮横不讲道理,与旅行社、景区之间缺少良好沟通,甚至因误解太深,不做沟通;部分旅游管理部门欠缺服务意识,管理水平不高,粗暴执法事件也时有发生。这时候,广播媒体将扮演重要的纽带角色,力促游客、旅游经营者、旅游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并相互理解。

3、广播是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力

旅游法非常重视旅游行业的发展规划,条文中专门列出第三章“旅游规划和促进”,[4]由此可见,此法不仅是为旅游行业建章立制,也凸显出中国政府注重旅游业的未来发展。

2013年5月16日,国务院召开贯彻实施旅游法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会上强调,要以贯彻实施旅游法为契机,全面提高依法兴旅和依法治旅的水平,推动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5]

广播媒体,特别是各省区开办的旅游广播都应以促进旅游业发展为己任。实际上,广播类旅游栏目也一直在做此类探索:什么样的旅游节目能留住听众,满足听众的旅游出行需求?什么样的旅游景区是游客喜欢的,愿意停留的?什么样的旅游产品能吸引游客?什么样的规划打造是科学可持续的?……为了让节目拥有更多听众,广播一直在做旅游未来式的探索。同时,广播旅游栏目因为节目需要,和旅游行政部门、景区景点、游客一直进行着密切的交流,关于旅游业的发展能吸收各方观点与建议,往往眼光独具,能提出不少建设性方案。

二、旅游法背景下的广播传播策略

由于旅游法的出台和施行对中国旅游业界是件全新的事情,在梳理了旅游法背景下的广播传播责任之后,广播媒体需要进行传播策略的探索,运用科学合理的传播策略将有助于广播发挥自身优势,起到最大作用。

1、提高全民学法、用法、守法意识是第一要务

(1)多制作旅游法知识相关广播栏目

意识将影响行动,甚至会决定行动,解决了全民对旅游法的思想认识问题,那就能让旅游法尽快得到普及。因此,广播在宣贯旅游法的过程中应把提高全民学法、用法、守法意识放在第一位。在常规的旅游信息传播之外,建议广播多制作旅游法知识相关栏目,并在全天多时段播出,让不同收听习惯的听众能通过广播有效学习掌握旅游法,提高用法、守法意识。

(2)制作旅游法相关公益宣传片

相比于常规广播旅游栏目,公益宣传片篇幅短小、内容丰富、音响生动,并可多时间点滚动播出,能通过高密度的播出取得较好效果。一可选择明星来录制,利用明星的感染力起到带动作用;二可让各行业先进模范出声,通过先锋的亲和力感染听众;三可邀请寻常百姓亲切发声,做到贴近群众。正可谓,小内容,起大作用。

2、引导游客提高旅游素养,树立安全出行、文明旅游意识

2013年5月25日,名为“空游无依”的网友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在各大媒体上引发热议[6];《北京青年报》于2013年10月2日刊发了《国庆首日11万人天安门广场看升旗留下5吨垃圾》的报道[7];《华西都市报》于2013年10月28日刊发《成都自驾夫妇长眠在香格里拉》[8]……像以上这样的新闻事件时常出现在各大媒体,此类事件都指向了同一问题,即旅游素养亟待提高。

旅游法出台之后,国人的出游方式在改变。在旅游法施行后的首个黄金周,半自助游增长迅猛,与自由行、团队游呈三足鼎立之态势,以往的团队游占七成的格局逐渐转变成自助游占比七成。四川省旅游局郝康理局长2013年10月22日在出席《第十届国际旅游文化推介会》期间提到,旅游法施行之后,跟团游逐渐在向自驾和自助游转变,以前有导游会提醒游客怎么做,现在转变成主要依靠游客自律。郝局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游客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如果你游客不文明旅游,我相信这道风景线就大煞风景了”。[9]

在旅游法背景下,引导游客提高旅游素养将是未来要着重推进的工作。政府做政府的,游客也做好自己该做的,广播媒体则承担宣传的责任。总体而言,安全出行和文明旅游是游客旅游素养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建议广播传播在此多下工夫。

3、旅游案例的处置、智慧旅游的推广是广播传播的重点和亮点

首部旅游法施行之后,旅游业将面对新老问题的出现。一些过去无法界定的旅游纠纷将可以根据法律条文来进行裁定,因此,对于这些案例处置过程和结果的报道将是广播旅游传播的一个重点。

同时,随着旅游规划被写入旅游法,旅游规划和发展也会是老百姓、业内关注的重点。旅游法给旅游行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法律保护,以往说不清楚的“违背民意的”旅游开发将面临法律的裁决。普通民众也可以表达心声,为旅游规划和开发出谋划策,这个选题也将是广播报道的一个新亮点。

基于此,建议广播在做旅游报道时,应特别关注旅游类案例的处置。

另外,由于旅游法的实施,中国的旅游市场慢慢在发生变化,过去游客主要依赖旅行社、导游安排的出行方式在向主要通过智慧旅游来实现出游的方式转变。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10]

目前中国乃至全球各国的智慧旅游都在飞速发展,旅游信息的收集、景区服务信息的获取、旅游交易的完成、应急状态的处置等都能逐渐依靠智慧旅游来实现。

因此,广播应将智慧旅游作为广播旅游传播的一个新重点和亮点,这是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4、把握旅游政务信息、政策法规信息、旅游信息的不同传播特点

(1)政务信息传播宜简洁

近年来,各地都在落实和推进政府部门新闻发言制度,除去常规的新闻发布,各部门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往往会加大发布频次。广播在做旅游传播时,主要关注各地旅游局、旅游景区管理局的信息发布,在做政务信息传播时应简洁,服务性和实用性是旅游传播的重点。

(2)政策法规传播宜生动

法律传播的效果是法律传播这一活动最终成果的实现情况,是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被受传者吸纳、提倡、弘扬或拒绝、排斥等社会反应的不同情形。[11]旅游法的普法宣传工作必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果长篇累牍,冗长乏味,必然吸引不了听众细心聆听,甚至让听众反感,产生抵触情绪。特别在做政策法规宣传时,制作或播报生动的音频会起到更好的收听效果,传递的信息更容易被听众接纳。

(3)旅游信息传播宜亲民

旅游传播活动具有文化、娱乐等功能[12],广播应把受众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同时在表达方式上要考虑受众的接受度,亲民是旅游信息传播的较佳方式。

5、发挥广播“快”、“可反复播”的传统优势

广播媒体依然具有传统的“快”优势,有人说“现在的新媒体传播速度最快,微博微信,随时随地可以发”,这句话基本正确,但不绝对。新媒体的运用也有受限的时候,比如,用手机发微博、微信要受移动终端的网络覆盖影响。而广播,也许不能做到始终最快,但依然保持了“快”的优势。及时的电话连线、灵活机动的滚动插播、全面覆盖的卫星信号发射等,这些元素和手段让广播今时今日依然“快”!

同时,“可反复播”依然是广播的一大优势,重要信息可以反复播,多时准确传播旅游管理和执法部门的声音,段播,这能尽可能让不同时段的听众获让权威部门发声,这也是保证我们广播知重要信息。旅游法才刚刚出台,正需报道权威性的重要方式。要通过高强度的播出来让听众接受大量信息。

6、对旅游突发事件的报道,力求及时、全面、权威

在信息化社会,媒体因为自身的传播优势和对外界影响力,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而在旅游突发事件的处置中,媒体的报道与引导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危机处理的进程和结果。“当社会环境出现情况不明、有威胁性或迅速变化时,个人和群体的媒介依赖关系便更加强烈。”[13]在危机处置过程中,广播发挥着重要的信息沟通作用。

2013年10月2日,九寨沟景区由于人太多,发生滞留事件,国内各大媒体对此事件进行了及时报道。四川广播电视台旅游生活频率当天下午在获知了滞留事件信息后,立即联系了九寨沟景区工作人员,准确、及时的报道了事件起因和疏导进程。由于经过多年的数字化建设,九寨沟已建成景区监控系统,九寨沟随即在10月3号采取了更严格限流和分流政策,成功处置了此次滞留事件。而四川广播电视台的旅游生活频率一方面通过电话连线将九寨沟景区的声音传播出去,一方面在直播中提醒仍然在九寨沟景区内的游客听从景区的建议和必要时刻的指挥,同时,建议正计划前往九寨沟的游客转而前往周边其他景区。

在旅游法背景下,旅游突发事件的处置也在做全新探索,将会有全新的案例出现,而处理过程中必将依据旅游法相关条款来进行,也要求广播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做到及时、全面、权威。

篇3:中国出台首部《驻外外交人员法》

6月22日,中国首部规范驻外外交人员衔级和管理制度的专门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草案)进入立法程序。草案共10章、49条,主要内容包括:总则;驻外外交人员的职责、条件、义务和权利;驻外外交人员衔级和职务;驻外外交机构的馆长;驻外外交人员的派遣、召回和调回;考核、培训和交流;奖励和惩戒;工资和福利配偶和子女等。

外交部的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各类驻外外交机构共250多个。驻外外交人员由国内32个单位派出,派出人员约5000人,其中参赞(含)以上人员约100D人,一秘(含)以下人员约4000人。

《驻外外交人员法》(草案)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度针对驻外外交人员的专门立法,将有效填补外交人员管理方面的法律空白,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体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时代特征,有利于驻外外交人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律化。

外交职衔与行政级别

《驻外外交人员法》(草案)规定,设立大使衔、公使衔、参赞衔、一等秘书衔、二等秘书衔、三等秘书衔、随员衔共七级外交衔级。取得外国永久居留许可的、受过刑事处罚的、曾被开除公职的、曾被国家机关辞退的,不得担任驻外外交人员。驻外外交人员应当履行忠于祖国和人民,维护国家荣誉和尊严,遵守法律以及驻外外交机构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调遣,保守秘密等义务。驻外外交人员应当具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拥护我国宪法,品行良好,并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身体、心理条件以及法定的其他条件。

国际公约或者各国立法统一外交官的职衔,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方便理顺外交关系、规范外交秩序。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的外交官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作为馆长的大使、公使、代办,一类是馆长之下的其他外交人员,包括参赞,一、二、三等秘书、随员及陆、海、空军武官。这些人员构成了我们日常所谓的“外交官”。我国的《驻外外交人员法》(草案)所规定的外交职衔,也是按照这一规定来确定的。略有差异的是,我国立法中的公使衔级,是使馆中的一级外交官,其地位仅次于大使而高于一般参赞。而《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中的公使,则是公使馆的馆长,其地位要高于公使职衔的外交官员。

按照各国公务员法,公务员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例如部级、局级、处级、科级等,外交官员作为公务员也不例外,但是他们派驻国外的外交职衔与他们的行政级别却不是可以等同的。在我国,一般而言,驻外大使多数是司局级,少数是副部级。如果派出一个副部级的干部担任一国大使,一般被解读成彰显两国关系的重要性。目前,我国驻美、日、英、法、德、俄、朝等国际大使及驻联合国大使、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大使都是副部级。在大使为副部级的国家,有时同时派驻正司级的公使担任首席馆员,辅助大使工作。而派驻一般国家的大使馆中除大使外,可由政务参赞(正处级到副司级)、参赞甚至一秘担任首席馆员。总领馆中,我国驻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悉尼、大阪、法兰克福等地总领事的外交职衔是大使衔,行政级别为正司级。另外,驻港、澳特派员为副部级,副特派员通常为正司级。

总之,驻外大使或其他外交官员的外交职衔相对固定,而其行政级别因时、因势、因人而异,在没有特殊含义的场合,高配或低配一级的情况均属正常。

外交官的“共同而有区别”的待遇

外交官的待遇,因其派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驻在国的当地条件而有着很大的区别。《驻外外交人员法》(草案)对驻外外交人员的工资福利制度做了以下规定:实行职衔与级别相结合的驻外工资制度;国家建立驻外外交人员工资调整机制,适时调整驻外外交人员的工资和生活待遇,驻外外交人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各种津贴、补贴,国家为驻外外交人员提供必要的医疗和安全保障,驻外外交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带薪年休假和任期假。

为了解除驻外外交人员的家庭后顾之忧,《驻外外交人员法》(草案)对驻外外交人员的配偶、子女的权益作出了以下规定:驻外外交人员结婚,应当报经派出部门批准;离婚的,应当向派出部门报告,经派出部门批准,驻外外交人员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以随任、随居或者探亲,驻外外交人员的配偶享有相应的休假、旅费和补贴,驻外外交人员配偶属于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工作人员以及现役军人的,原单位不得因随任将其开除、辞退或者收取补偿金等费用,国家保障驻外外交人员的未成年子女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美、英、德、法等国外交官的收入包括下面几大部分:基本工资、地区补贴(因物价指数不同而产生的补贴)、艰苦补贴(因地方病、气候恶劣等原因而产生的补贴)、战乱补贴。例如,根据美国财政部制定外交官的收入标准,派到东京的外交官比派到中国的收入多,因为东京的物价比北京高很多,派到苏丹的外交官又比派往东京的高,因为虽然那里的消费水平低,但艰苦补贴要高。

我国外交官的收入中也有类似的补贴。我国240多个驻外使领馆中,条件艰苦和特别艰苦的就有近70个。例如,我国驻玻利维亚使馆地处海拔3600多米的南美洲高原上,是我国惟一被列为“六类地区”(即环境最恶劣)的驻外机构。玻利维亚被称为“高原、高危、高贫、高乱”的“四高”国家,素有“外交官坟墓”之称。

韩国政府根据外交官负责业务的职责大小、难易程度、业务处理能力、业务成绩等综合考评来具体确定待遇。收入由国内工资、海外补贴、配偶补贴、特殊地区补贴、住房及其他补贴等五部分构成。韩国实行住房补贴制,在一定的金额内可以自由租赁个人住宅。为解决外交官的后顾之忧,政府还提供外交官子女教育补贴,子女可以在当地学校或当地国际学校就读,国家负担约90%的学费,数额约每人每年一万美元。

俄罗斯实行驻外人员每年休假一次的制度,外交官的年休假天数由外交部确定,基本上每人每年为40天~45天,在规定范围内旅费由外交部支付。外交官的工资分为国内卢布工资和国外外汇工资两部分。外汇工资由基础工资和补贴两部分组成。此外,俄罗斯外交官还可享受如下待遇;免费住房、免费医疗、免费公务用车、安家费、生育补贴等。

印度外交官在驻外期间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外事津贴,并可自由选择自己工资以何种货币支付。除此,印度外交人员在国外的医疗花费由国家100%承担。在子女教育方面,印政府在外交人员驻在国家选定一些教学质量高、声誉好的定点学校,作为外交人员子女就读学校,并全额承担外交人员子女在这些定点学校的学费。在住房方面,印外交人员驻外时的住房由使馆免费提供或由印外交部负责在当地承租或购买。在交通用车方面,政府为每位外交官配备汽车,并负担所有费用。

“考”出来的外交官

外交官是一种高尚、体面、收入不错的职业。但是,外交官职位毕竟有限,所以采取公开考试竞争职位的办法,是许多国家的选择。

美国一般会在向一国派外交官的前两年公开职位,符合条件的人可以自由申请。其中,首次申请担任外交官的人须参加严格的考试。其他方面的条件包括:忠于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熟悉相关领域的情况、懂驻在国语言等。

日本的外交官被称为外务公务员,主要从外务省国家公务员中选派,少部分由外务省以外的其他中央省厅和自治体的交流公务员中选派。日本于1952年颁布实施了《外务公务员法》和《外务公务员法施行令》,明确了外交官的职务级别、任免、工资待遇、效率、保障、服务等事项。2001年之后,日本将外交官考试与公务员考试合并。要想当外交官必须先通过公务员录用考试,情况与我国类似。

韩国对于外交官的选拔、培训,派出和晋升等有《外务公务员法》、 《外务公务员任用令》、《外务公务员晋升规则》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韩国设有由外交通商部副部长任委员长的“外务人事委员会”,具体负责制定和修改外务公务员的人事行政制度,外务公务员的选用、分配和赏罚等。韩国有专门的外交公务员考试,即外交通商部公务员的选拔考试。分为外务官、外务行政官和外务情报官考试三大类,派出后分别负责外交通商、外务行政和外交信息管理。考试采用公开竞争考试和特别录用考试两种方式。

上一篇:撒谎作文850字下一篇:全国助残日的捐款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