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与公益

2024-05-07

慈善与公益(共9篇)

篇1:慈善与公益

其实大家对公益的了解都是有些片面的

比如 认为从事公益的人没有工资啦

比如 最好的公益捐款,就是我捐多少,到受众手里就有多少

公益首先是一个行业,属于非政府部门

一个行业,就必然有其从事者,也就是像公司的员工一样,需要有全职的工作者在公益组织里进行工作的。

我们经常模糊了一个概念,就是全职公益人与志愿者之间的概念。

还有就是模糊了公益与慈善的概念。

先说后一个,慈善是什么?是社会精英阶层、掌握社会优势资源的人,对社会底层的进行单方面的资助的行为。

比如,大家听到很多基金会,叫什么什么慈善基金会,就是因为基金会的捐助方,是社会精英阶层,或者掌握社会优势资源的公司或个人。

再说,民间组织是什么?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解决那些政府也解决不了,公司也解决不了的事的组织。比如举个小例子

一个山区的学校,孩子辍学。

政府能做的是,在税收上减免,在学费上补助。

但孩子辍学,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也有很多心理的原因。

基金会有两种,一种叫公募基金会 一种叫非公募基金会 这里讲到的是非公募

公募的话,当然大家都可以捐钱

继续说孩子辍学。孩子心理上的问题,是政府做不了,也做不好的部分,所以就必须要有组织去解决这些问题。

非公募的意思,就是这个基金会的来源,是有限定的,不是谁都可以捐的。

基金会是公益活动中的上游,基本上就是专门负责钱的

公益活动的中游,是对公益人进行培训的公益组织。

公益活动的下游,就是进行直接公益行动、行为的公益组织。

大家最熟悉的,都是下游的公益组织。

而其实,这三方面都可以接受直接的捐助

而慈济,又是一个基本上涵盖了上游、中游、下游的庞然大物

所以,以我的理解,你给慈济捐钱,并不是捐到了基金会,而是直接捐到了中游或者下游的公益活动中。

所以大家要把公益当做一个行业来看,一个行业的发展,就需要吸引人才,那与之对应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支付与其劳动所对应的酬劳。

给大家举个比较形象的例子。

在美国,三足鼎立,政府、企业、民间组织。

民间组织的平均行政费用在20% 换句话说,就是你捐100,有20块钱都是给全职公益人发工资了。

这是在全世界最发达的民间组织的国家。而中国有法律规定,不能超过10%。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越发达,行政费用越高? 很简单,因为专业性

越是专业,利用同样的资金,所能做到的事就越多。你拿100块,去菜市场买菜,买了10斤肉。

你把这100块,给一个进肉的批发商,他跟你说你需要支付他20%的报酬,然后他最后会给你买10.5斤肉。大家会选择哪个?

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公益机构里的执行人员和公益无关,是追求专业和效率的 但机构本身追求公益最大化

公益行为也是如此,比如我们手上有10000件衣服,我们不通过公益组织,直接找到一个我们认为的贫困山区捐给他们。然后离开,你知道这10000件衣服可能会导致当地最贫穷的那批制衣者的下岗,整个当地经济的断裂。

简单说,就是其实公益与企业都是追求价值最大化,只不过企业是把价值转变成了货币,公益是转变成了社会价值。

所以,今天早晨讲了这么多,就是告诉大家两点。一点是公益,说白了就是互帮互助,公益行业越发达,只会让我们整个社会更好,更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第二点,公益圈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叫做“用脚投票”

你觉得哪个公益组织靠谱,就去给他捐款、出力,不要因为行政费用而影响了你对这个组织的评价。中国的公益组织,法律规定的10%的行政费用活的很艰难。越是新的、年轻人刚创办的公益组织越是辛苦。

财务公开的越详细,越透明,这个组织的资金流向越明确,就越值得信任。

中国公益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而监督机构也在酝酿之中,就我所知,马上就会有一个成立,但是好是坏,很难断言。

任何行业都需要监督,毋庸置疑。但千万不要因为监督机制的不完全,扼杀了一个行业,那就是因噎废食了。

监督机构也是一个公益组织 应该算是中游 可以向基金会申请

也可以民间小额捐助、企业捐款

监督机构是独立的

公益组织,赖以生存的东西,永远不是钱,而是更多人的信任

人性本恶。美国人的教育更自私,要求个人价值。但美国的志愿者。那真是满大街都是。绝大多数人的日常活动就包括志愿活动。

因为美国有一个好的体制环境。

会让人养成一种社会责任的习惯

办公益,不是为了高尚

办公益,是为了解决问题。

比如,监督水资源,不正是为了自己喝上干净的水?

对全职公益人,公益就像工作。只不过这个工作的结果更富有意义。

而且,比如美国,公益人的工资和去公司的工资不会差太多。

而且,企业是承认你作为全职公益人的工作经验的,也就是人才的流动性很好。

政府、企业、民间组织是互相认同彼此的。

篇2:慈善与公益

牙冠表面有些地方凹凸不平,凹陷处称为窝沟,窝沟不易清洁,而且容易积聚菌斑,是龋齿的好发部位,而发生于窝沟的龋就称为窝沟龋。调查发现,人群中有三成的“六龄牙”是龋齿,12岁少年的龋齿绝大多为发 生在“六龄牙”上的窝沟龋。窝沟封闭是什么?

就是用一种对人体无害有机高分子树脂,在牙齿的十字型

窝沟内涂上,液态时它可渗入到牙齿表面的窝沟内,经光照后固化。就如同给牙齿穿上了一层保护衣,使牙齿免受食物侵蚀。

窝沟封闭——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儿童推荐预防龋齿的有效方法

1、它不磨牙、无痛苦、无副作用、安全有效,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向各国推荐 的一种防龋方法。

2、许多口腔疾病在早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树立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的健康意识,将会使孩子终身受益。什么人需要做窝沟封闭?

1、牙齿尚未发生龋坏者,做窝沟封闭可对牙齿进行全方位的预防保护。

2、患者其它牙齿,特别是对侧同名牙患龋或有患龋倾向的人应当做窝沟封闭。

3、牙缝较宽,经常塞牙者同样需要进行窝沟封闭来预防牙齿之间邻接面发生龋坏。什么时候适合作窝沟封闭?

童牙齿萌出后达到咬合平面即适宜作窝沟封闭,一般在萌出4年之内。封闭的最佳时间是乳磨牙3-4岁,第一恒磨牙6-7岁,第二恒磨牙11-13岁,双尖牙9-13岁。对口腔卫生不良的儿童,虽然年龄较大或牙齿萌出口腔时间较久,可考虑放宽窝沟封闭的年龄。

封闭最佳时期:乳磨牙3~4岁,第一恒磨牙6~7岁,第二恒磨牙11~13岁,双尖牙9~13岁。

涿州同仁口腔医院启动2014“防蛀列车”--免费窝沟封闭活动,为适龄儿童牙齿穿上“防弹衣”,达到预防蛀牙的目的。

篇3:“冰桶挑战”与慈善公益传播

绍兵:第一个原因是主题的正能量, 因为它是为“渐冻症”患者捐款的公益活动, 立意积极, 这个正能量的主题能够掩盖参与者那些非正能量的心理活动。第二点, 它的形式非常简单, 就是一桶水放一些冰块, 哗哗洒下来, 几十秒就完成了。场地的选择也不受限制, 可以豪华、可以简陋、也可以浪漫。第三点, 名人效应, 可以吸引大众目光。第四点, 圈子效应, 一个人参与, 可以点名另外三个人, 大家都参与的话, 参与的基数是3的N次方。

王丰斌:无论是做传播的还是做公益的, 都关注这个事情。我预测“冰桶挑战”这件事可以成为2014年中国公益传播领域创下记录的一个案例。无论有多少好评和非议, 从公益的角度来讲, 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参与就是成功的。首先, 它符合时代精神, 人人公益、快乐公益, 用娱乐化的方式来推动公益, 用时尚化的引领驱动公益, 用明星来做示范, 契合当下的语境。第二点, 很好地利用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方式。不仅局限在大众传播里, 它是关系圈里面裂变的传播, 很好地利用了明星的朋友圈, 制造一波又一波的围观效应。第三, 活动设计很新颖、很刺激, 有真实感、参与感和体验感, 游戏规则的设计很有挑战性。

曹雅淇:我觉得“冰桶挑战”首先是名人效应引爆之后产生了病毒性的传播, 同时它新鲜好玩, 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其次, 采用一桶冰水从头到脚淋下来的方式, 这短短的几十秒时间, 让普通人体验并亲身感受这种疾病带来的痛苦, 引发对这种疾病的持续关注, 在冰桶挑战之前, 大部分人都不清楚这个疾病群体的存在, 但是这种一传三的传播一下子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成为2014年最有爆点的新闻, 同时也真正给这个群体最大程度的帮助。

曹志新:刚才三位都说了各自认为“冰桶挑战”火热的原因, 我觉得还有一个就是时机性。这个活动从7月29日源起美国, 蔓延各国, 火到中国, 我想跟天气也有很大关联, 夏天谁都期待着既冰爽又娱乐的感觉, 如果是隆冬时节运用冰桶挑战的创意, 估计效果怎么样, 相信大家都会懂的。

“冰桶挑战”在中国虽然火了, 但也会出现一种“中国式走红”的现象, 即出现了很多变异, 也遭到了很多非议, 甚至变成了部分人的炒作活动。许多网民只关注淋冰水的狂欢, 而偏离了活动的初衷。如果你是主办方, 如何进行因势利导, 而不改变活动的初衷?

王丰斌:我真没有看到过觉得特别出格的, 有悖于这个活动本身的。我对公益的理解是比较多元化的, 我认为你捐款, 你浇水, 你点赞, 甚至走路, 很多很多种方式都可以是公益。

绍兵:如果是我发起的话, 我会要求参加的人遵守规则。比如没有被点就自发参加的不算数。本来是一桶冰水倒下来的游戏, 有的十几个人坐在泳池里边去做, 把游戏规则变异了, 就应该不算数。

曹雅淇:其实我觉得这件事并没有偏离活动初衷, 从关注和收益的角度, 这个群体都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公益是不用细分的。

曹志新:这个变异不仅仅是在中国, 实际上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变异, 或者说出格的现象。最早创意的活动是“冰桶挑战”, 后来又出现了“米桶挑战”, “瓦砾挑战”、“大粪挑战”、“油漆挑战”, 还有的演绎成了坐在大冰桶里半个小时, 都属于形式上的一些变异。另外, 还出现了捐款遭打劫的情况。当初这个“冰桶挑战”就是为A L S“渐冻症”症状发起的, 到中国很多人却捐给了“瓷娃娃”机构, 捐款用途也出现了变异。带有商业色彩的植入情形也层出不穷。

王丰斌:我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是公益要不要秀。就算没有人邀请, 我自己来主动参与活动还捐款了, 或者还捐给了另外的公益组织, 这都不是问题, 本质是希望关注那些应该受到帮助的人。这个事情是可以理解的。我觉得一场这么大的公益活动, 充满娱乐精神的活动, 在这么多人参与的情况下, 有一点走样很正常。只要不是假慈善和假公益, 其他都是可以包容的, 这是我的看法。

中国的公益事业不接地气, 娱乐化、体验感、时尚感都严重缺乏, 甚至缺乏社会信任, 这才让大家对公益敬而远之。尤其还有一种是陈光标式公益, 更让别人敬而远之, 我们需要更接地气、人人皆可为的公益方式。

曹雅淇:我比较赞成王总的观点, 首先, 我们在不知道“冰桶挑战”之前, 没有多少人了解A L S是什么, 但这个活动风靡之后, 所有的人都知道了这个病且关注这个群体, 已经足够了。刚才讲到的“瓷娃娃”搭顺风车的事, 我觉得, 没什么太大问题, 只要没有背离公益本身, 只要在真正在做慈善, 我觉得都是可以接受的, 我们国家的公益组织相对缺乏创新, 在活动组织和慈善募款的时候缺乏想象力, 所以才会造成老百姓对中国公益组织的乏力感, 我们在这个“冰桶挑战”火热来袭的时候, 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学习, 并且能够用在本身的公益项目里, 我觉得是很好的一件事。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 但是创新不代表可以植入更多的商业色彩, 所以一旦某个企业的商业植入的色彩远远高于公益本身的话, 既便他捐了钱, 也会让人反感, 对于这种我不是很支持。

王丰斌:冰桶挑战这个活动已经成为创意激发点, 很多人跟风、模仿、创新甚至调侃恶搞都没关系, 公益要有影响力不能是单一的维度, 要形成时尚浪潮, 也有可能带来一些泥沙俱下, 甚至更多的的碰撞, 可能碰撞出更新的东西。我有一个想法, 通过“冰桶挑战”, 可以刺激出更多的想法, 希望它变异, 希望有更多的东西。

曹志新:我这里有一组数据, 在2013年7月29号到8月22号之间, A L S组织接受捐款是220万美金, 经过“冰桶挑战”这种创新的形式, 在2014年同期接受到的捐款达到了5330万美金, 获得的捐款数字是去年同期的24倍之多。这样一场慈善公益活动, 既普及了渐冻症知识, 又唤起了民众的爱心, 吸引了所有有爱心的人对慈善事业和对罕见病群体的关注与行动。那么,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能够借鉴到什么样的经验?中国的慈善机构要想吸引大众, 又应该选择怎样的传播手段?

绍兵:这场“冰桶挑战”给我们中国的慈善机构敲了重重的一锤, 无论是参与形式还是宣传方式, 我们应该学习。我认为创意应该具有娱乐精神, 然后游戏规则可以用时尚的方式, 引用互联网思维。

王丰斌:通过这样的事情, 我们应该思考, 在当今时代下慈善公益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前一说公益, 就是给灾区捐款、捐物、当志愿者, 我们总是站在高处对弱势群体献爱心。而今天, 公益可以是“乐公益”, 可以是快乐的, 不一定是苦情的。同时, 它还可以是“微公益”, 人们可以捐款, 也可以泼水, 可以点赞, 也可以走路, 公益的行为门槛在放低。我认为这是个人人都公益的时代。公益可以成为现代的生活方式, 一种时尚潮流。关键是两点, 一是要真实可信, 不能是伪公益假慈善, 二是公益方式设计要新鲜、刺激且接地气。

曹雅淇:我觉得需要拓宽思路, 广泛地与社会上各种团体展开合作, 借力使力是公益组织最有效的推广方式。公益组织本身在人力、物力、精力方面相对较弱, 如果可以接力, 如果可以把志愿者的资源真正利用起来, 在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会从容和周到。另外, 我觉得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需要做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和事件, 来吸引大众的关注和兴趣, 只有把兴趣点提高上来, 才能形成一系列的联动效应。

想要做到有效的传播, 我觉得现在国内的慈善机构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通道, 因为国内慈善事业的发展, 从无到有, 正在经历一个蜕变, 所以这个需要时间和过程。当然, 如果有专业的公关公司进行绑定式的合作和服务, 相信对公益组织会有很大的帮助。

曹志新:去年3月份, 中华慈善总会名誉副会长周森先生提出来这样一个观点, “每个人的工资必须要有一笔钱进行慈善公益, 就像现在纳税一样。”周先生观点一出即遭到众多人反对, 并且包括慈善机构及组织内部人士的反对。通过这么一个快乐的、聚焦的“冰桶挑战”, 我们看到, 慈善未必非得是强制慈善、被动慈善, 郁闷慈善, 完全可以做到让公众乐于慈善、主动慈善、热情慈善、轻松慈善, 这是“冰桶挑战”带给我的感觉。

如今我们一搞慈善晚会, 一定是不悲痛不慈善, 不沉重不慈善。我认为这个需要变化一下, 让大家在轻松快乐当中达到公益组织需要“吸金”的目的。中国的慈善机构要想吸引大众, “冰桶挑战”在网络上传播手段的运用等, 也有很多可圈可点、值得借鉴的地方。

近年来, 中国慈善机构的公信力不断下降。面对这种失信于民的不利状况, 中国的慈善组织和机构又该如何行动、重塑自身形象呢?

王丰斌:以我个人的理解, 只有站在道德高地上的人才有资格去做慈善。而中国的这种以行政体制延伸的公益组织,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氛围当中, 确实要受到操守、道德、合法性等方方面面的考验。一个公益机构是否值得信赖不是包装出来的, 也不是秀出来的, 是要实实在在需要行为, 过程中要是开放性的, 尽可能做到公开, 不要再找理由推脱。比如, 委托第三方机构定期审计公布账目, 慢慢取信于人, 这样去做才形成自己的品牌, 要有超出公众期待的行动, 才能证明你是值得信赖的。

绍兵:刚才王总说得很好, 引入第三方机构来监督中国的慈善机构是一个好方法。确实今天中国的慈善机构已经到了让国人极不信任的地步。中国的慈善机构应该学会阳光、公开、透明。如果让大家还不能够信任的话, 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引进第三方金融机构, 律师事务所也好, 或者引进会计事务所也好。其次, 我们可以借着A L S这个事件的热度, 再去针对一个群体重新策划一个公益活动, 通过这个公益活动的公开透明赢得人心, 这是一个机会。

曹雅淇:事实上, 公益组织无条件接受民众和政府监督, 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建议或者说希望, 你提出质疑的时候带着解决方案来, 或者愿意一起讨论和解决所质疑的东西。如果没有解决办法, 上来就是骂人, 这样的对话是不公平的。当然, 公益组织需要加强约束自身行为, 踏踏实实做事, 做到账目公开透明, 行为检点, 才能慢慢恢复老百姓的信任。

曹志新:中国红十字会如今面临着新旧领导的交替,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树立自己新形象的机会, 作为中国公关界可以帮助他们规划一下, 在红十字会自身行为端正的前提下, 如何塑造自己一个新的可信的公众形象呢?

曹雅淇:中国红十字会的主要职责就是人道主义救援, 他应该还是把精力放在人道主义救援上, 在大自然的灾害面前, 应当处处能看到红十字会的身影, 少说话, 多做事就O K了。想让老百姓再去相信它, 应该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要把精力放在太多别的地方, 当然, 我们惯有的思维就是这样, 做十件事情, 九件事情是对的, 一件事情错了, 所有的事情就全盘否定了。所以说, 对慈善的理解和学习是公益组织和民众都要进行的课题。

曹志新:我在看到这期沙龙主题的时候, 写了几个字, 是写给中国红十字会的----“不革命, 不足以立身”。写完这个观点之后, 非常巧合的是赵白鸽9月2日离任的消息就出来了。我认为目前有两个机会:一是红十字会重新树立形象, 挽回公众信任的机会到了。新任的常务副会长徐科不用为前任买单, 但其上任后如何做则成为了关键。二是中国公关界也有了一个契机, 帮助红十字会树立新形象, 建立诚信新体系, 促进中国慈善的积极发展。中国公关界有这个能力, 而能力的发挥与释放也是对慈善事业的爱的传递。

王丰斌:善事需要善为, 需要科学专业的方法, 但是当下更重要的一点是, 善事善为的前提和主体是善人来担当。我觉得从常识来说, 一个组织机构就像一个人一样。如果这个人做错了一件事情, 大家对他不信任怎么办?一定要从道德洼地走到道德高地上, 否则怎么做都是错。他必须得做出特别打动人且持之以恒的一件事情, 让大家觉得他真是改过自新了, 或者大家相信以往是有一些误会的。这就是自我救赎, 没有别的, 不是包装, 不是公关, 就是实实在在做几件有公德的事情, 做得感天动地, 让别人信赖, 没有别的办法。

曹雅淇:把人道主义救援这件事情踏踏实实做好, 在人家最当难的时候捐人家最需要的东西。不要做错了事情就发一些公关稿去道歉, 这样就失去了被信任的机会, 所以还是应该在最适合的时候做正确的事。

曹志新:在如何塑造公众形象的这个问题上, 我认为不是一场讨论就可以得出结果的。但是我认同做慈善事业, 首先慈善机构、组织的领导得是大善人, 唯有大善人揣着一颗善心, 坚持行善举才会有结出善果的观点。

曹雅淇:其实我们还是应该信任他们, 学会让自己去信赖红十字会,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红十字会的话是有点问题的, 当大灾大难来临的时候, 第一个出现的应该是那个充满了温暖和希望的红十字。

曹志新:“冰桶挑战”有很多很多明星、名人参与, 助燃了这项活动的积极传播。那么明星在慈善公益传播中有什么作用呢?

曹雅淇:名人效应对公益组织是特别有帮助的。公益组织借助明星的效益达到目的, 明星借助公益组织也达到自身传播的效果, 这是双赢的现象。所以慈善组织在运营的过程当中找明星做公益, 不光是想让明星捐多少钱的, 更需要的是借助明星自身的作用带动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件事。A L S事件也是这个道理, 不管是企业界、体育界还是娱乐界的明星, 首先他是明星, 他们淋冰水的视频点击绝对远远超过一个普通人。虽然现在很多明星在做公益的时候, 媒体说他在作秀, 但我个人认为, 不管他是不是作秀, 但他毕竟在做, 做就比不做强!

绍兵:我同意雅淇的观点, 我补充一点, 在传播当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具有示范效应。

王丰斌:明星效应是不言自明的, 在今天所处传播导向的社会环境当中, 不仅在慈善公益, 很多方面都有符号价值。首先我同意刚才曹雅淇讲的, 这是双向的, 公益需要他们, 他们也需要公益。他们不仅有自身人心向善的一面, 公益也会赋予他们更多的价值。

其次, 选择什么样的明星, 以及如何让他参与到实践操作更深层次的融入, 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明星不仅是带动粉丝, 也是带动身边的一些强关系, 靠他的身体力行。怎么能够把明星的创新式价值发掘出来, “冰桶挑战”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

曹志新:明星参与慈善公益活动不仅表现出了榜样的力量, 同时也体现出了聚焦效应。以“冰桶挑战”为例, 明星参与还具有很强的娱乐性, 并且能够引导大家乐于关注、乐于参与。另外从传播的主动性来讲, 明星参与更加利于传播。公共关系, 永远离不开传播。下面我们大家可以重点讨论一下, 公关公司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 引导公众对慈善的认知和思考, 推动慈善公益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

曹雅淇:这几年接触下来, 我觉得公关公司跟公益组织之间的关系是越来越近的。公关公司在各个层面都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嫁接爱心企业、媒体、老百姓, 进行资源整合, 帮助公益组织更好地发挥公益的力量, 帮助企业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 这都是公关公司在公益慈善领域可以发挥能量的事情。

王丰斌:公益组织在中国的压力比较大, 尤其是信任度, 如果再请公关公司会更有压力。大众会觉得, 聘用第三方机构, 养你这些人干嘛?公益组织自己的人为什么不干活?会增加管理成本。可能这个事情还需要氛围改善的问题, 我相信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大众认识到公益做组织, 做动员, 做传播, 是要有专业的方法, 是要有真正的团队去做的, 会认识到这一点, 我相信会越来越好。

曹志新:讨论到现在, 越发觉得这期沙龙策划的主题有意义, 很实际!公关公司完全可以跟慈善公益组织产生更多合作的点、擦出更多的火花。

曹雅淇:这样的点特别多, 我本身服务的好几个客户都有这种需求, 想和公益组织合作, 在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 又能巧妙地带出企业元素, 这是双赢的合作模式, 对公益组织和企业品牌提升都有好处。

曹志新:我觉得公关公司应该感谢掏钱的企业, 因为他们的付出, 才可以让一个好的公益活动得以推广和传播, 这是企业的善行。公关公司有责任把企业的元素巧妙地植入进去作为对企业善心善行的回报。另外我想知道, 如果中国公关界策划出来类似“冰桶挑战”的活动, 慈善组织会赏识并有如获至宝的感觉吗?

王丰斌:肯定有。我正在筹备一个海峡两岸公益传播的大赛, 就是把两岸的创意, 公益传播的资源、人才等方方面面的东西进行整合。我觉得无论是企业、公益组织、公众还是媒体, 都有强烈的愿望。

回到刚才讲的这个问题, 如果把公关公司和公益组织放在一起, 说实在的, 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四个字, 叫“同病相怜”。我们面临同样的“社会认同缺乏”的困境, 公关行业也面临着这种情况。今天关于21世纪网的新闻, 还有之前央视传出的丑闻, 都涉及公关公司。还好, 公益组织的丑闻还没有跟我们沾上, 但将来公益丑闻事件背后是不是有公关公司, 也说不好。我们面临同样的社会认同的困境, 先不说帮公益组织, 我们先说我们自己怎么能够自证清白。我有一个好朋友的话我觉得挺好, 公关帮别人漂白了, 始终没有漂白自己。其实我们在帮别人的时候, 我们自己这个行业, 我们做公关的人, 怎么能够树立一种像会计师、律师这样的一种专业的形象。一说起公关行业就是门槛太低, 干啥的都可以来。第二, 公关行业没有职业底线, 没有职业操守, 谁给钱就可以帮谁干事情, 没有价值观, 没有价值底线, 方法论和价值底线都是很脆弱的。

面临这么一个现状, 我们怎么去自救?把我们自救的方式想好了, 公益组织的事情也就自然有了答案, 这就是我自己的想法。我个人的感觉, 不能够公关只盯着做商业化的, 公关可以有很多维度。从国外的100多年的公关历史来讲, 既做商业公关, 又做外交、政治、公益等方方面面, 我们的公关基本上是从商业土壤里面衍生出来的, 我们怎么能够做到一些公关价值的输出。这个行业不仅为甲方, 为企业服务, 怎么能做到有公共价值的输出, 让人家感受到这个行业存在的价值。

绍兵:我补充几点, 首先我想说公关公司跟慈善机构如何合作的问题, 通过“冰桶挑战”这个事件, 中国的慈善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到, 引进公关公司做前端策划的作用。以前公关公司为慈善机构服务一般是灭火, 慈善活动的前端都没有进入。现在传播比较广的关注艾滋病患者的活动、关注女性乳腺癌的活动, 都是请明星作为代言人, 拍一些广告片, 贴一贴海报就完事了。有没有像“冰桶挑战”那样让人快乐且自愿参加的。

中国的慈善机构到了极力需要引进公关公司的时候, 能够让中国的慈善机构快速而快乐地吸引公众去参加慈善活动, 同时净化自己。公关公司通过为慈善机构的服务, 也重新树立自己公关的形象, 特别是针对慈善的。

曹志新:从“冰桶挑战与慈善公益传播”的话题延伸到“公关界与慈善界的智·善融合”, 这是本期沙龙最大的收获所在。在此提出一个希望, 希望公关界和慈善界一定要紧密地去结合。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能人, 但是缺少能人联合在一起的团队。公关界发挥策划之长、创意之优、传播之能, 慈善界发扬网络之广、资源之丰、公益为本的运作模式, 跨界携手更好地去打造一个具有社会公信力的慈善环境, 创新出一种人人都乐于参与慈善的模式和方法, 让更多的公众能够走进慈善, 轻松慈善, 主动慈善。

篇4:慈善与公益

近日,冲浪爱好者们在美国圣迭戈附近的海滩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宠物狗冲浪比赛。比赛的目的是把宠物狗们冲浪时的相片制作成日历、便笺和明信片出售,为动物权益保障机构募集善款。这次比赛是一次“国际冠军赛”。比赛组织者们严格地按照体型大小,种类以及“国籍”把参赛的宠物狗分成不同的组进行比赛。在比赛中,宠物狗们会身穿特制的救生衣站在专门为它们设计的冲浪板上进行冲浪,裁判会根据它们冲浪的距离进行打分,冲出最远距离者就能获得冠军。在比赛时,宠物狗的主人们可以陪伴他们的狗狗一起冲浪。但宠物狗的主人们都表示对这次比赛的安全性很放心,因为这个海滩的海浪并不是很大,就算他们的狗狗从冲浪板上掉进了水里,它们也能轻而易举地游回陆地上。比赛的组织者表示,本次比赛所募得的钱款将全部捐献给世界各地的动物权益保护组织,从而使得动物权益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同时,该赛事的组织者还认为,通过举办类似的比赛,人们能够更好地去和他们的宠物狗交流,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从而减少遗弃宠物等事件发生。

免费的感恩節午餐

在美国传统节日感恩节到来的前一天,洛杉矶市市长Antonio Villaraigosa与詹妮弗•洛芙•休伊特(Jennifer LoveH e w i t t)、布莱尔•安德伍德(B l a i rU n d e r w o o d)、金•卡戴珊(K i mKardashian)和佐伊•索尔达纳(ZoeSaldana)等众多明星走上街头,给洛杉矶的贫困家庭发放感恩节食物。这次活动是由洛杉矶当地的一个名为“洛杉矶任务”(Los Angeles Mission)的慈善组织和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美国殿堂级演员柯克•道格拉斯(KirkDouglas)及他的妻子主办,这也是道格拉斯连续第七年主办这项活动。

佐伊•索尔达纳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洛杉矶任务”的慈善活动了,在参加本次活动前,她还通过网络向她的粉丝们呼吁为贫困家庭捐献食物。据索尔达纳介绍,“洛杉矶任务”今年的目标是给12万有需要的人分发食物。

“洛杉矶任务”这个慈善组织成立于1936年。75年来,这个组织一直在帮助来自贫困家庭的人,给他们提供住房、食物、衣衫和医疗等服务。除此之外,它还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教育、培训以及生活规划等援助。

亚特兰大明星回馈家乡

在感恩节来临之际,许多出生于亚特兰大的演艺巨星们都回到了家乡开展他们的慈善之旅。在当地时间11月22日,饶舌歌手T.I.与当地的一个慈善组织主办了一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亚特兰大市数以千计的贫困家庭和老人领到了包括火鸡等感恩节食物。这次活动不但有慈善团体的助阵,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当地市议员C.T.Martin加入到了这次活动中并表示,这次活动不仅仅是为了给有需要的家庭送去食物,更是为了向社会大众寻求支持,呼吁大家关注贫困问题。

篇5:公益和慈善的区别与联系

公益事业的特点主要有:

①外在性。属于公益事业的部门和企业及其活动一般处在直接生产过程、个别经营活动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之外,独立存在、并行运转,并构成相对独立的系统。

②社会性。大部分公益事业主要依靠社会投资和建设,资金依靠国家财政解决,投资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③共享性。公益事业的服务是为许多单位和居民共享的。

④无形性。公益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大多是无形的服务,而不是有形的物质产品。

⑤福利性。公益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带有很大成分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性质。

公益事业的建设、经营和管理一般分为3类:

①由私人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并从中实现资本的周转获得一定利润的纯营业性质的公益事业,如电力的生产和供应等。

②由国家投资、建设,并交给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公益事业,如公共交通公司等。这类公益事业的投资额较大,使用期较长,并且带有一定成分的福利性质。

③由政府投资、建设,并由政府组织或责成有关机构直接经营和管

理的公益事业,如公园、游泳池、中小学校等。这类公益事业福利性成分较高,营业收入较低。

篇6:慈善与公益

甲方(捐赠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乙方(受赠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鉴于:

一、甲方于【地址/机构】合作注册登记,注册证号:经营范围:。

二、甲方参与捐赠项目:【项目】,项目地址为:,用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共有商品房套、公寓套、商铺套、写字楼套,土地使用证编号是:。

三、乙方是广州市民政局注册登记、积极开展社会普惠公益活动、非盈利性的公益基金会。

四、乙方的公益资助旨在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通过对部分群众购买商品房/公寓/商铺/写字楼进行公益资助的机制,使购房者的购买力得以提升,匹配当前投资、消费标准,实现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实现大多数群众安居乐业的愿望,协助政府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问题。在维护各方利益的条件下,双方经过友好协商,签订捐赠协议如下:

第一条:甲方自愿把【项目】的商品房/公寓/商铺/写字楼房源清单提供给乙方备案,甲方自愿将清单内房屋的销售款按实际成交总价的20%捐赠予乙方,乙方同意接受捐赠。实际参与捐赠房源可由甲方在提供的房源清单内自由选择。(详见房源清单)

第二条:甲方保证捐赠来源合法,保证与本次相关捐赠合作的所有行为都必须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甲方进行产品宣传过程中,所有涉及乙方公益性资助的营销广告须经过乙方审核并签字确认,因甲方的违法违规行为产生的一切责任由甲方全权承担。

第三条:捐赠流程是:实际参与捐赠房源可由甲方在提供的房源清单内自由选择(详见房源清单),实际参与捐赠的房源每成功销售一套,甲方在收到该套房的按揭款或一次性付款日起,甲方提供该套房的备案商品房买卖合同予乙方进行核实并将该套房的销售总收入的20%款项于15个工作日内划转到乙方指定以下银行账户上,乙方将在收到捐赠款的15个工作日内开具以上捐赠款的收款证明给甲方,若甲方未能在以上规定的时间内成功划款至乙方下列银行账户的,由此造成的一切责任由甲方全权承担。

平安银行监管银行账户: 开户名:广州市华宇扶贫基金会 开户银行:平安银行总行营业部 开户账号:1101 4803 5939 93 第四条:每年在甲方按照本协议约定捐赠商铺及公寓款项的一年内,乙方核对当年实际接受的捐赠总额,在每年12月15日前由乙方向甲方出具全国统一的捐赠发票或收据、捐赠证明及荣誉证书。

第五条:乙方承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管理捐赠款,在保证捐赠款安全的前提下,使捐赠款保值增值。

第六条:乙方承诺:保证收到甲方捐赠的每套房销售总额的20%款项后,收到款项日起到次月月末前对该套房产权所有人开始进行购房补贴/创业扶持公益资助,资助期数为240个月,资助总额为该套房销售总额的50%,资助方式为按月平均发放予购房者(每月资助额=该套房销售总额的50%/240个月)。如乙方未兑现承诺(包括未足额兑现承诺),视为乙方违约,由此给购房者造成的损失由乙方负责赔偿,且甲方有权终止与乙方的合作,乙方还应向甲方退还剩余的捐赠款。剩余捐赠款=该套房的捐赠款-该套房已发放的资助款。

第七条:《购房补贴公益资助协议书》、《创业扶持基金资助协议书》作为本协议的附件,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八条:本协议合作期限:

1、房源清单中的房源全部销售完毕。

2、自合同生效日起6个月内甲方未向乙方发生捐赠行为。以上两个条件中有一个满足实现,本协议终止。

第九条:本协议期届满,如需继续合作,经双方协商,另行签订新的合作协议。

第十条: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并公证后生效。本协议一式六份,甲方两份、乙方四份。本协议因履行产生的纠纷,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了的,提交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十一条:协议附件

1、房源清单(盖章);

2、甲方营业执照复印件(盖章);

3、甲方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盖章);

4、甲方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盖章);

5、乙方登记证书复印件(盖章);

6、乙方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盖章);

7、乙方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盖章);

8、乙方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9、资助流程图;

10、《购房补贴公益资助协议书》

11、《创业扶持基金资助协议书》

甲方(捐赠方): 乙方(受赠方):广州市华宇扶贫基金会(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

签约日期: 年 月 日 签约日期: 年 月 日

篇7:慈善与公益

一、打造机构公信力的条件

自郭美美事件之后,中国政府主办的公益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出现大滑坡之势,民间公益慈善机构也引发了人们的各种猜测;怀疑、指责、不参与成为了中国爱心人士的心结,在此形势下,中国公益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如何崛起,引人深思。首先说中国官办公益慈善机构与政府形象一样,令人怀疑、遭人诟病、令人期待!由于政府行为需要的周期较长,所以在此抛在一边不提,单说民间公益慈善就够应该如何打造公信力。

建立公信力需要如下几个条件:①、爱心人士的捐助款项即慈善公益机构的资金要公开透明;②、被救助对象资料的可信度要高;③、被救助对象的确定要公平公开,不可搞暗箱操作,捐助者有权推荐被救助对象,甚至捐助者要拥有决定权。④、举办者即公益慈善机构建立者或发起人应具有较高的宗教信仰觉悟;另外,根据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理特征,应该实现捐助者未来可以成为受益者的这一目标。

二、公益慈善机构公益慈善基金会的管理模式探索 【模式一】:托管(代办)式管理模式

托管式管理模式,即捐助者将自己的善款委托给机构代为管理或发放;管理机构对善款的流向没有决定权,但是可以从中提取少许活动经费,用于维持机构的日常运作。

由于这一管理模式完全是依据捐助者的意愿进行的,所以机构必须做到所提供或推荐的救助对象的资料身份的真实可靠、公开透明;另外,在接受捐款后,被救助者最好能出具收款凭据。【模式二】中介式管理模式

机构可以通过大型网络等媒体,通过自荐或推荐等方式公布需要救助者的资料,机构负责核实确定资料的真伪。救助者根据资源选择救助对象,机构随时帮助救助者与被救助者见面等以核实被救助者资料的真伪,实现救助者和被救助者的“一对一”救助。

机构可以收取救助者一定的款项,维持机构的运行。

【模式三】圈内互助模式

缺乏宗教信仰的中国人,总是显得有点自私。所以圈内互助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值得探讨的模式,它类似于各省级政府所搞得“一日捐”活动,首先组织或吸纳一些人加入自己建立的慈善基金会,并交纳一定数额的捐款,确定底线但不拘上限;基金会的救助对象首先是救助会内成员,而后再扩展到基金会外部成员。政府机构的“一日捐”活动为什么遭人诟病,原因在于缴费者缺乏参与确定被救助者的权力,缺乏财务公开接受监督的权力。近些年政府公信力的不尽人意,人们更渴望具有真正宗教信仰的慈善机构能够代替政府完成这一事业。

其实,圈内互助也可以扩展到大学生就业领域,将加入圈内互助模式的基金会成员的子女优先推荐到圈内有宗教信仰的公司就业,圈内企业界更可以优先在圈内招聘人才。

【模式四】商业服务筹集善款

当今社会,宗教信仰和慈善公益已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甚至已成为诚信的代名词。公益慈善机构可以授权某一些商业组织,在商务活动中光明正大地代收一定数额的善款,用于慈善公益活动。公益慈善机构也可以自己参与商务活动,比如参与企业发展的技术指导、技术创新等活动,从中提取一定数额的善款。提取善款的收入必须与企业的效益分开,也就是说,所收取的公益慈善基金或说善款要与企业的经营分开,善款就是善款,不得用于企业经营,即便某天企业倒闭,所征收的善款也不得挪用于企业发展或经营。它类似于国家的一项税收。

篇8:慈善与公益

慈善的理念与行为古而有之, 与近现代以来发展起来的致力于公共福祉的公益理念与活动相结合, 成为建设社会良好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重要力量。而“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 慈善公益性的音乐传播活动, 对人心感化、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 更是能够起到特别的作用。近几十年, 中外流行音乐界产生了不少优秀的慈善公益类歌曲, 并且通过大型的演出及大众传播媒介, 将慈善公益的种子传递到了大众的心田, 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了温暖, 至今仍感动着人们。

本刊呼吁更多的对慈善公益性音乐创作、表演、传播活动的研究。具体可以谈:公益歌曲传播 (如“环保”、“博爱”等主题) ;慈善公益性音乐活动 (如赈灾主题音乐演出、用原创音乐推广某公益理念等) ;慈善公益类音乐组织机构活动 (如公益性的音乐支教活动等) ;音乐人的慈善公益活动 (如代言公益项目、日常行为举止与音乐实践中持续的善举等) ;公益类电视音乐节目 (如《梦想星搭档》、《梦想合唱团》等) , 等等。可通过案例分析, 总结成功经验与模式, 乃至探讨社会推广的可行性;或者对一类现象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梳理总结, 探寻规律。

慈善公益性的音乐传播, 是社会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主题, 是音乐传播的正能量。我们欢迎与期待诸位同仁踊跃来稿!

篇9:社会进步与公益慈善

2012年12月15日下午,“社会进步与公益慈善”论坛在北京举行,这场被称为“慈善界的思想盛宴”的论坛是当日召开的“2012第七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的三场并行分论坛之一,由求是《小康》杂志社副总编张凡主持。

本次论坛的嘉宾主持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这位从民政部走出来的官员,曾多次表示要将自己的余生献给公益慈善事业。水卫士行动总策划兼领导小组秘书长张合军,大公报董事、大公网总裁林学飞,“微校服行动”发起人、诗人潘婷,以及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蒋凌宏,则作为对话嘉宾参与了“社会进步与公益慈善”論坛。

“在国外即使你是一个穷人,你也可以去做公益,公益的理念就是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所以他们公益的模式是非常健康、科学、良性循环的。我觉得公益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潘婷的一番话语引起了现场嘉宾的共鸣。

作为一位知名慈善家,陈光标的社会评价度毁誉参半,甚至有极端者认为他就是一个想出名的疯子,纯属作秀,而在现场的几位嘉宾看来,对于这样一位已经付诸于实际行动的慈善家,不应该过度关注及猜疑他的作秀成分,适度的作秀对慈善事业而言是没有坏处的,林学飞也从媒体的角度呼吁慈善最需要的是包容,只有怀着一颗包容的心,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而在中国特色的慈善行为下,爆炸式的关注往往会让受助者无处躲藏。怎样不打扰受捐者的生活,尊重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又能将公益慈善的积极面传递给他们,林学飞认为中国人骨子里有行善积德的基本良知,但是目前中国欠缺的是系统化的公益平台。一直关注公益慈善的王振耀则坦言自己忽视了“一窝蜂慈善”的现象,嘉宾们的讨论让他触动很大,如何以一种优雅的姿态去宽容地对待慈善,将是他未来研究的课题之一。

张合军为现场嘉宾介绍了水卫士行动,“我们致力于城市建设,在中国每年消耗的水大概有200亿瓶,量很大。在各种会议和活动的场合,可以看到瓶装水的浪费,很让人心痛。”张合军说,他们想了一个很小的方法,为每瓶水都贴上标识,既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又节约了水。水卫士还有另外一个项目,叫一桶水洗一辆车,在张合军看来,公益不仅仅包括人,还包括生态的树木砍伐等等,而公益与慈善则是一种修为。

“我认为慈善从来都是存在的,而且是隐性的,慈善不应该去作为,但是它从来就都存在。”蒋凌宏对于慈善的理解,则给了人们另外一种启发,他说,最近两年慈善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但是他一向认为慈善一直都存在,最近它特别热,是因为又有一些新锐的慈善家涌现出来,包括一些新锐的媒体人都在用自己的影响力去组织一些慈善活动。

“公益慈善是社会变革的助推器。”无论是主持人张凡,还是嘉宾主持王振耀,或者是对话嘉宾张合军、林学飞、潘婷、蒋凌宏,都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从事慈善理论研究的王振耀认为,与他一起参加论坛的4位对话嘉宾都是公益慈善事业的“行动者”,而他从他们身上,不仅看到了中国公益慈善的希望,也看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所在。

精彩观点

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全球化、国际化的梦想,到了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格局,到底社会进步与公益慈善有什么联系?公益慈善是什么?在中国社会,我们提出“现代慈善”的理念。随着社会的转型,随着社会体制改革提上日程,公益慈善开始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益慈善可能会逐渐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议题,成为中国公民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

——王振耀

公益和慈善我觉得是一种修为,我觉得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一样,一个小孩刚出生的时候是非常纯洁的,然后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就迷失了,那么这就需要修,一个民族也如此。我们现在公益和慈善事业开创的程度、深度、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们要修,要做公益慈善,我觉得这是一种修为。

——张合军

关于慈善,我认为第一要有人才,我们这几年在人才的培养上几乎没有涉及过,要多做一些人才的专业论证;第二是机制,我们现在既然有互联网,我个人建议某些慈善机构年检或信誉论证的时候,能不能到网上晒一晒,让大家来评,这样可能更容易回归到实际;第三,我们在一些贫困山村里,尽量不要去打扰当地人,因为他们需要自己的生活;第四,现在社会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安居,也不是社会现代化,最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乐业。

——林学飞

公益对我个人来说,它只是一种生活习惯,并非一种非常高尚的事物。非常惭愧的是,我是在国外学到的公益,而不是在国内,我一直在想尽办法把国外比较先进的公益理念,包括他们的处事方法运用到我们中国来,能够找到符合中国的公益模式,在贫富差距大的国情下,公益推广是有一定难度的。我每到一个地方首先要做的是支教和助学,这两点我是不会放弃的,我要给孩子们一个公平的未来。

——潘婷

改革开放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还有一个责任的问题,就是说在这个环境下,企业促进社会进步和慈善进步,最大的问题就是保持合乎规范的经营,这就是最大的公益。

——蒋凌宏

上一篇:农商银行职位的求职自我介绍下一篇:高一课题《飘逸 的南国风》教案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