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服务

2024-05-21

努力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服务(共7篇)

篇1:努力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服务

立足服务 开拓创新

----------积极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

2010年在各上级部门及市市容局的领导下,我们XX区环卫处紧紧围绕创建工作中心,在抓好环卫日常工作,完成好各项环卫工作目标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着眼于新时期环卫工作发展趋势,努力开展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集思广益,探索和完善环卫作业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借此机会,在这里和大家谈谈去年以来我们在开展环卫作业市场化工作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创新意识,努力开展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市容环卫事业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适应城市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容环卫管理体制和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市容环卫运行机制,才能推动市容环境卫生事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逐步实现城市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XX区是老城区,地处我市繁华路段。辖区车站码头集中,XX路等5路一街商业网点密集,人流量大,环卫作业难度和作业量很大,作业成本高,几年来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措施所产生的效益不敌原材料和物资价格大幅度上涨因素。

原有的管理机制和作业方式已经很难保证环卫作业目标任务的完成,更谈不上适应日益提高的环卫作业质量标准。主要原因是存在三个矛盾:一是运作管理机制效率不高,上传下达的被动工作模式以及等、靠、要的依赖意识和社会需要高效率服务的矛盾;二是作业经费标准过低,经费严重不足和环卫作业需要相对稳定的职工队伍的矛盾。环卫工人待遇过低而且没有基本养老等任何社会保障,难以调动工作积极性,清洁工人流失和上访问题突出。一些具体奖惩管理手段无法实行;三是老式环卫设施机具、落后的作业方式与日益提高作业质量标准的矛盾。面对这些困难,我们感到压力很大。如何改变现状,解决诸多矛盾而走出困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难题。

必须改变现状,这是我们全处上下的共识。按照市、区领导的指示精神,抓住XX路、XXX路等环卫作业项目招投标的契机,我们进一步营造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氛围,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按照分析问题、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开展工作。

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在市、区各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区委、区政府成立了“XX区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将市政府原定的招投标道路由7条增加到14条,并克服困难为老城区主干道环卫作业配套专项经费45万余元。领导小组集中区市容环卫、财政、人大和政协等部门人员共同研究,制定了详细的清扫保洁作业市场化运作计划和实施步骤,按每平方3元/每年的标准,对老城区所有一级路面实行公司制市场化运作方式。

通过公平竞标,辖区一级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权分别由XXXX环卫保洁公司、XX环卫保洁公司和XX环卫保洁公司竞得。原XX区环卫处清洁队人员按作业地段过渡到各个公司,给予作业公司充分的用人

权,各公司按照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的方式与每名清洁工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初步达到了管理机制活了,奖罚措施落实到位了,作业质量标准提高了,同时也稳定了职工队伍。另外为理顺关系,明确责任,提高城区部分二级路面清扫保洁作业质量。我们作为委托方,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入资金17万元/每年,将与社区存在交叉管理的9条次干道将作业标准由每平方米1.00元/年不到,提高到每平方米2.00元/年,委托XXXXXX作业和管理,以期改变我区二级路面的环境卫生面貌。

从目前来看,辖区市容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观,整体清扫、保洁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二、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环卫作业机械化。坚持一手抓机制创新,一手为环卫作业市场化服务,进而为经济发展和广大市民提供整洁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是我们在逐步开展和推广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之后的努力方向。

新的运行机制是开展好环卫工作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环卫作业机具设施是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载体和基础,直接关系到环境卫生质量的优劣和作业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始终认为对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主体要给予最大限度地扶持,无论是业主单位还是管理部门都负有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推进环卫作业机具更新的责任和义务。

坚持注重经济效益而不拘泥于经济效益,始终把环卫工作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创造条件加大投入,从环卫作业硬件上下功夫。克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分两步实施了环卫作业机具更新计划:

我们第一步投入22万元,在XXXXXXX艺术节前,完成了对整个XXX路的环卫作业机具的更新,引进了一批目前先进的环卫作业设备,购置8桶全封闭环保型电动垃圾收集运输车和机动三轮保洁车各1台,四轮电动垃圾车4台,垃圾收集桶30个和手推车19辆,戳簸50个,火钳50把,订制大型垃圾转运箱一个;同时对原有6个垃圾转运箱进行了翻新维护。第二步投入11万元,激励和扶持绿地、XX和XX环卫保洁公司对环卫作业机具的更新,又购置了2台8桶全封闭环保型电动垃圾收集运输车、制作配套小车50台、专用收集桶110只、新建机具库房3间共150平方米。初步实现了道路清扫与路面垃圾初级运输分离,清扫保洁作业人员的工作责任更加明确,为集中精力保障路面作业质量提供了可能,同时也解决了环卫作业环节中存在的二次污染的问题,使辖区整体环卫作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垃圾中转站与路面作业垃圾双轨并进的垃圾收集运输新模式。

与此同时,为适应环卫市场化作业要求,加强管理和督察工作,我们配备了一辆专用环卫作业督察车,并抽调了XX名同志,组建了督察科,专职负责辖区路面清扫保洁的督察和协调管理工作。

三、几点体会。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就我市目前而言,大规模开展市场化作业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我们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XX现有的市场经济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环卫作业长效化管理机制还需要完善;第二,目前主城区环卫作业经费仍然过低,造成了环卫工人流失问题仍然存在以及垃圾转运成本偏高、环卫设施和作业机械不足等。政府作为市容环卫作业投入主体,实行市场化作业之后,客观上作业经费只

增不降问题将会产生。虽然市场化本身并不在于资金耗费的增减,而是在于投入产出的合理性,但经费需求的增加和现有人员安置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 第三、环卫作业市场化只是整个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只能给具体作业提供最优的运行环境,而决定整个市容环境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环卫基础设施、作业机具机械化水平、作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软、硬件方面的要求等;第四、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对进入环卫市场的作业主体实行一定的税费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市政办2003[XX]号文件精神。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巩固现有成果。继续在作业市场化方面作更深入的推进,同时进一步加强各主干道路面清扫、保洁长效化管理;二是进一步抓好工作落实。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加大环卫设施整改力度,抓好工作落实,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进一步提高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对市民投诉的问题,及时处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环卫作业市场化。四是抓住XX城市带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契机,提高环卫工作水平,进一步争取政府及主管部门对环卫作业的经费投入比重,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为振兴区域经济加油助力。

二0一一年四月

篇2:努力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服务

为不断优化我区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加快环卫体制改革步伐,推进环卫规模化、集中化、市场化进程,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和作业质量,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政府确定的“管干分离、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全面提升我区环卫作业水平,营造良好的人居生活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将管理、检查、监督与清扫作业分离,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环卫作业考评机制,实现环卫作业“三统一、两全(作业时间、作业标准、考核奖罚三统一,全天候、全覆盖)”。

三、运作方式

为积极稳妥地开展环卫市场化运作,保证我区作业质量明显提升,在学习借鉴外地市和其它三个城区环卫市场化运作经验的基础上,为保证环卫工人队伍稳定,结合东风区棚户区多,路面硬覆盖少不适合机械作业的实际,决定采取市场化运作统一发包的方式,对现有的清扫

面积分类进行承包。

(一)将次干道、巷道全部承包给东风区清扫大队,鼓励环卫工人合伙承包,联合购置小型清扫机械,对已经硬化的路面尽量实行机械清扫作业。

(二)将社区、庭院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部承包给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以环卫工人清扫为主,组织社区低保户及居民积极参与清扫,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环境卫生工作之中。

(三)将城中村清扫任务承包给各乡或村屯,由乡村两级负责清扫。

(四)强化监督管理。对外发包、承包后,加大对环境卫生作业的监管力度。东风区建设交通和环境卫生管理局负责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等,对区环卫监督情况检查考核。区政府将设立专门机构,抽调专人负责对辖区内所有的环境卫生作业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四、劳动定额

清扫定额基数:根据清扫面积,区分类别确定。

1、人工清扫工资定额:725/月(含工具费)

2、人工清扫工作量定额:主次干道5500㎡/人,巷道6000㎡/人,小区庭院8000㎡/人,城中村10000㎡/人,楼道20条/人,铁路沿线15000㎡/人,公厕保洁1元/座/日。

3、机械化清扫定额:小型清扫车工作量不低于30000㎡/时,每台车每日机扫6小时。

五、发包年限5年

六、标底设定

清扫保洁总面积854.7万元;清扫保洁管理和作业人员

人员工资1372人;清扫保洁标底设定按1574.8725元/月计算,年总经费

万元。

七、组织领导

环卫清扫作业采取承包的方式,实行市场化运作,是区委、区政府为提高东风区环境卫生质量,改善人居环境的一项重大改革。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实施,区政府决定成立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大庆

副组长:刘新增

成员单位:财政局、区编办、人事劳动局、建设交通和环境卫生管理局、纪检委、工商局。

下设三个工作组:

1、综合组牵头单位:建设交通和环境卫生管理局

主要负责:总体方案、具体实施办法的起草,承发包材料收集,综合协调等项事宜

2、核审组牵头单位:区财政局成员单位:财政局、建设交通和环境卫生管理局。

主要负责:(1)确认全市清扫保洁面积;(2)确认市场化运行经费。

3、人员分流组牵头单位:区人事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成员单位:人保局、区编办、信访办、财政局。

篇3:努力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服务

一、优质的服务是我国测井市场向国际化发展的基础

测井市场中的相关技术服务是石油服务一类行业中技术含量最高的, 而且这个测试市场中, 竞争压力非常大, 主要来自于设备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同时对于服务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另外测井市场中存在严重的垄断现象, 在当今的国际测井市场主要是由三大国际技术服务公司霸占, 三者占据的市场份额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之上。我国的测井市场中的相关企业, 如果想要在如此激烈和垄断性质的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 就必须提升技术的水平和服务的品质, 从而使得整体的质量能够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平, 只有这样才又可能取得一席之地。不过近年来我国这个行业还是表现出了非常迅猛的发展趋势, 通过引进各种先进的成像测井的相关设备和国外的先进的技术管理的体系, 使得我们的服务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我们需要坚持的就是要时刻保持优质的服务质量, 从而增加在顾客心目当中的诚信值, 从而可以步步为营, 占领相应的服务市场。

二、测井市场发展的核心与相关的措施

目前, 国内的公司主要奉行的服务原则是“尽善尽美”, 在相关的测井业务中, 严格执行这条原则, 加上质量和效率等技术上的支持, 另外还有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以及管理机制和方式等的提升, 使得当下我国的相关测井行业有了很大的改善, 不仅设备上更加精良了, 而且企业文化正在悄悄的形成, 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正在成型, 当然当下发展应该感到欣慰的地方, 但要真正的实现飞跃性的突破, 还是必须从基础做起, 在尽善尽美这样的服务原则下尽量保证质量和测井的效率, 针对这个需要应该从下面几方面抓起;首先, 要保证人才选拔的质量和优秀, 只有在人才的质量上提高了, 才能实现高效的作业;其次, 要时刻秉持企业发展人才、培养人才的计划, 保证人才的发展与时代接轨, 加强测井专业知识的更新培训, 同时对于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重视;再者, 要强制的进行设备的定期检查保养, 在完成测井工作, 要完成相应的检修报告, 然后要跟相应的工程师进行交流, 保证设备的运行正常状态;再者, 可以适当的改变作业的程序, 要提倡作业前进行检查的作风, 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最后, 要实现设备的更新换代, 将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应用到工作和管理的实践作业中, 使得各个部门和专家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各方面的动态消息, 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加强后勤的保障。

三、刨造高质量迎接新世纪

质量工作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正如辽河石油勘探局领导在全局干部大会上指出的那样:质量工作是各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 是企业生存的立身之本, 是分开分立后勘探局的主攻方向, 没有过硬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 就不可能生存, 更谈不上发展;质量工作是实打实的工作, 来不得半点虚假, 需要扎扎实实地去做, 需要把每一项管理工作具体落到实处。为此, 全局上下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责任感;以“质量是市场竞争的核心”的使命感;以“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的紧迫感, 在质量工作上花大力气、下大工夫,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狠抓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深入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 (QC) 小组活动, 积极推进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 建立起对市场要求反映灵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质量保证体系, 大力推进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目前主要的二级生产单位均通过或正在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工作, 通过科学的管理、全员的参与, 不断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 来保证和促进各项质量工作水平的提高。以质量求得信誉, 以信誉保证效益, 广泛深入地开展“精品工程”和“满意服务”活动, 以真诚占领市场。

四、更新测井企业的管理体系, 尽快与国际接轨

随着近来我国相关企业同国外企业进行的交流日益密切, 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我国企业与国际上大型企业存在的差距, 除了在设备上存在一定差距之外, 更多地是在管理方式上差异,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讲, 就是在国内的测井企业进行作业的考察时, 是利用测井仪器一次成功的几率来衡量作业队伍的作业效率的, 但是在国际上的企业做相关的测量时, 主要考核的是在作业的过程中所损失的无效的时间, 而并不是过多的追求一次的成功率, 或者效率。国外的主要通过节约损失时间来提高效率, 而不是靠消灭损失时间来提高作业效率的, 这就是二者最大的管理上的区别, 无可否认, 时间的观念和优质的服务对于测井市场的开拓非常的关键, 但是在具体的管理实施过程中, 我们应该从正确的方向去把握尺度, 要在失败或者出现损失浪费的地方进行分析, 从而有针对性的改善。使得企业得以不断的改进, 前行。

摘要:自我国加入WTO以来, 国外的技术服务等企业正在企图进入甚至占领我国的测井市场, 与此同时, 国内的测井企业也在积极的开展跨国经营的活动,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 如何来在这场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取得一席之地, 是本文重点考虑的地方, 本文主要介绍测井技术等优质的服务对于开拓市场的重要性, 以及在具体的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等。

关键词:优质服务,质量,测井市场

参考文献

[1]吴铭德.测井国际市场分析及中国测井界的对策[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1

篇4:努力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服务

政府主导,搭建“三个平台”,上下“一盘棋”

搭建机制平台。淮北市注重加强统筹协调,各级政府成立了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设立办事机构,形成了完善的组织网络。同时,制定出台《淮北市“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实施方案》、《淮北市农村清洁工程实施办法》、《淮北市进一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淮北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做到农村环卫工作“有章可循”。

搭建政策平台。淮北市坚持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当成惠民生、解民忧、聚民心、顺民意的“一把手”工程。2009年初,淮北市提前一年在全省率先组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在全市4个乡镇60个村试点开展“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同时,建立“一联一帮一包”制度,每名市县级领导联系一个村,每个市直部门帮扶一个村,每个镇办班子成员包一个村,指导、帮助联系点推进工作,同时动员社会力量给予镇村必要的政策支持。

搭建资金平台。淮北市将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运行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为该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达1亿元,共建成垃圾中转站、焚烧炉26座和垃圾收集房、收集池3000多座,配备垃圾清运车和洒水车33台、人力清运车1600多辆,组建保洁队伍1800余人,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卫基础设施落后现状。淮北市农村清洁工程目标考核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2015年,淮北市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又率先通过了安徽省住建厅的验收。

体制创新,铺好“三条路径”,念好 “市场经”

明确市场导向。淮北市出台了《关于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办法》等文件,将政府购买服务与民生工程紧密结合,固化于制。同时,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市经验,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研究探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建设问题,逐步确立了以市场化为主的农村环卫作业模式。在此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镇办和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居,率先把环卫作业推向市场、推向社会,培育市场主体,实行政府购买服务。

实施试点推动。淮北市按照“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市县指导、镇为主体”的原则,2011年在濉溪县刘桥镇、杜集区高岳街道进行试点,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模式。为确保市场化工作顺利开展,各镇、街道办成立了环卫作业市场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细化措施,阳光操作,规范操作。通过试点,两镇、街道的环卫工作质量和劳动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共赢。

释放示范效应。淮北市利用组织召开全市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两镇、街道市场化成功经验。目前,全市已有10个乡镇推行了农村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还有部分乡镇正在抓紧推动市场化改革。2014年,相山区渠沟镇引进山东昌邑环卫管理模式,与昌邑市环卫工程有限公司签定环境卫生委托管理协议,采取全域市场化运作形式,按照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为全市农村环卫作业模式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宣传引导,突出“三项举措”,干群一条心

倡树新观念。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改变广大农民的传统观念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为此,淮北市坚持教育为先原则,广泛组织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小手拉大手”、“清洁工程从我做起”等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传递新思想、新观念,讲文明、爱环境、讲卫生日渐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

激发新动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离不开全社会和广大农民的理解和参与。淮北市从强化宣传引导入手,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声势,宣传相关法规规定,及时报道工作进展和成果,加深全市各界对环卫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了广大市民关心、支持和参与的热情。

营造新氛围。淮北市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把群众性创建活动、爱国卫生运动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机结合,动员全市各界积极建言献策,形成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督查考核,实施“三化并举”,避免工作“一阵风”

管理目标化。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意味着工作主题由原来管人、管钱向管事转变,实现“管干分离”,加强政府监管是保障市场化成功的重中之重。为此,淮北市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体系,每年与各县区政府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人头,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责任机制。

考核制度化。淮北市出台了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方式,考核各县区政府在组织实施、资金落实、制度建设、宣传教育、村庄清洁、长效机制建设等六方面内容,每季度通报考核结果和排名,并将结果作为市级配套经费的拨付依据;部分县区还将镇容村貌纳入文明创建“五子登科”考核范围,引入第三方考核,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公平,使工作步入长效管理轨道。

监管常态化。为强化对市场化作业监管,淮北市督促各镇结合实际,制定了《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考核细则》、《环卫作业质量标准》等一系列制度,细化标准,量化指标,建立健全现场管理考勤制度,把管理主体、清洁公司、具体保洁人员有机结合在一起,分解责任,层层落实。严格履行各级监督管理职能,建立了主要领导重点督查,分管领导经常查,镇市容环卫管理办公室天天查,村两委负责人时刻查的全方位、无缝隙、全覆盖监管机制,监督管理走向常态化,有力促进了农村环境质量改善提升。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郑树平)

篇5:努力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服务

1 精细特菜产业化市场化运作

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 按照产、供、销、农科教一体化经营的原则, 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各个环节结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在实现形式上表现为生产的专业化、布局的区域化、经营的一体化、服务的社会化、管理的企业化。

1.1 发展精细特菜产业化的背景分析

近两年来, 区委、区政府结合本区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区位交通等方面优势,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要求, 以市场为导向, 以特色农产品为核心, 以资源为基础, 提出蔬菜发展以精细特菜为主, 健全农业产业体系, 开拓市场化运作, 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1.2 新特蔬菜悄然兴起,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消费观念的变化, 新特蔬菜符合了蔬菜消费的潮流, 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蔬菜产销形势也发生了变化, 许多地方引进国外新特蔬菜、开发稀有乡土蔬菜和人工栽培野生蔬菜, 蔬菜种植以“生食型”、“礼品型”、“保健型”、“功能型”、“彩色型”品种的方向发展, 以生产出新、稀、特, 优质、高档蔬菜, 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多元化需求。为此, 我们必须要掌握新稀特蔬菜的概念及发展前景, 了解国内稀特蔬菜的种类、来源、营养状况、发展前景及发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结合当地蔬菜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 科学规划, 根据市场需求, 合理种植, 才能更好地发挥区域优势, 来发展生产新特蔬菜, 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1.3 新特蔬菜产业已成为蔬菜种植中的热点

近年来, 随着蔬菜生产的迅猛发展, 市场对蔬菜的需求正在向质量消费型过渡。为适应市场, 蔬菜在种植品种上出现了多样化生产方式。随着科技发展, 南北蔬菜区大面积蔬菜基地的建立, 商品蔬菜全国性流通市场的形成, 加剧了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由于广大蔬菜区蔬菜产品的成本远低于城市郊区, 因此蔬菜区蔬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此前提下, 城郊菜区为了赢得产品的竞争优势, 纷纷建立蔬菜高科技园区, 利用技术、信息、资金、市场优势, 寻找品质更佳、档次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的新颖蔬菜产品。特菜比一般蔬菜要求较高的栽培技术、较严格的质量管理、更能展现高新技术, 也更符合三高农业发展方向, 能获取更高经济收益, 因此特菜的引进和生产受到了高度重视。

2 新特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

2.1 适应市场, 充分发挥区域自然条件优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体现在对农产品的品种要求上, 更明显地体现在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上, 尤其是对农产品种植品种环境质量的要求。市场对无污染环境中种植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需求量越来越大, 不仅体现在国外市场的日益受宠上, 还体现在国内市场的需求趋势上。我区境内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差异较大, 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海拔在1521~3121m, 年平均气温7.8℃, 年降水量334~594mm, 无霜期92~174天, 二阴山区优越的土壤、空气、水等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资源条件适合发展绿色富硒新特蔬菜。使广阔的二阴山区土地资源为大力发展特色效益蔬菜, 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客观上适应市场需求的良好条件。

2.2 新特蔬菜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 市场优势明显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对蔬菜需求量很大, 加之每年6~9月, 南方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 自然灾害性天气较频繁, 蔬菜生产受到抑制, 供给严重不足, 价格上涨。南方蔬菜很难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销量大的蔬菜品种有菜花、莴笋、大白菜、甘兰、西芹、西红柿、辣椒、胡萝卜等, 此时正是“兰州高原夏菜”大批量集中上市季节, 从空间和时间上可弥补南方市场需求。而我区水地少, 旱地多;平地少, 坡地多。蔬菜总面积小, 城市占用面积大, 蔬菜生产基地规模小, 不具备与其他县区市场竞争“兰州高原夏菜”的优势, 我区要走出自己发展蔬菜的新路子, 为此, 我们充分利用我区市郊优势, 发展种植新特蔬菜, 采用特殊的包装, 形成特殊的销售渠道, 如节假日礼品菜, 采用精美的箱式组合包装, 供应超市, 并以兰州各大酒店、饭店、宾馆为销售市场, 大力发展新特蔬菜, 加之城郊农民蔬菜种植经验丰富, 发展潜力巨大, 优势明显。

2.3 依托区位交通便利、销售渠道畅通, 价格优势, 努力培育特菜生产基地

我区地处兰州西大门, 国道、省道、高速公路、铁路纵横交错、相连贯通, 航运也方便, 为新特蔬菜产品运销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新特蔬菜采取多品种栽培、小批量生产、多茬次安排、常年均衡上市供应的市场策略, 不但供应兰州市场, 同时也供应南方市场, 同时也要抓住每逢过年过节有利时机, 就能获取较高的价格优势, 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我们就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大力培育特菜生产基地。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销售渠道畅通优势、价格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 为培育特菜生产基地提供了保障。为此, 我们要确立露地和日光温室特色主导产业, 结合市场需求。建立特菜产业的中、远期发展规划, 按各乡镇或村社的不同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特菜生产基地。通过特菜种植, 我们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

2.4 品质好、营养价值高、依靠市场需求, 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 基地优势明显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逐步增强, 对新特蔬菜质量和营养价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我区昼夜温差大, 利于蔬菜作物养分的积累。所以新特蔬菜商品性好, 营养丰富, 可溶性固形物高。另外, 我区后山二阴区空气、土壤和水质无污染, 新特蔬菜不仅长势好, 产量高, 而且外观鲜丽, 菜嫩色鲜, 口感好, 具有很好的商品性。如今年在王官营的周岩坪示范种植新特蔬菜品种如黄秋葵、紫叶生菜、抱子甘蓝、紫菜花、宝塔菜花、青埂松花菜等商品性好。深受消费者青睐, 是菜商们看好的新特蔬菜, 市场需求前景广阔。此外建立蔬菜基地具有产品相对集中, 可以连片种植, 有利于集中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管理的优势。基地与市场之间需要一个中介组织, 这个组织能够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联结起来, 把每家农户的分散经营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组织起来, 并承担着开拓市场, 服务生产的职责。发展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即农业龙头企业, 合作社是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济实体, 具有开拓市场的功能和能力。它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 一头连着市场, 一头连着农户, 肩负着带领农民进市场、共同致富的重任。它和农户之间是经济关系, 是利益共同体。还要建立利益导向机制, 由政府采取有力措施, 大力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企业, 尽快使那些有竞争力, 机制灵活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真正承担起农业龙头的角色, 使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使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向规模化、扩大化和产业化。

2.5 经济效益高, 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优势, 引导带动农户开拓市场

蔬菜产业的效益在农业生产中仍处于较高的位置, 其效益虽然还比较低, 但与粮食及其它相关作物相比较还是高, 新特蔬菜生产比常规蔬菜生产的效益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同时, 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 既要做到方向明确, 态度积极, 又要路子对头, 步子稳妥。在创办农业龙头企业时, 必须要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突出重点, 典型引路, 立足实际, 面向市场, 客观分析的基础上, 体现出区域特色, 形成规模。同时, 要坚持农户自愿、互利、进出自由的原则。农业专业合作社要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做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建立和完善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 形成农业专业合作社独特的优势, 引导和带动农户开拓市场。开拓市场方面, 由于农户市场意识薄弱, 对市场的依赖性较强, 习惯于被动地受市场牵制, 而很少主动去开拓市场。因此, 一方面, 农业专业合作社必须要加强服务意识, 主动开拓好市场的同时, 及时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 特别是需求和价格信息, 使农户对市场情况了然于心, 有针对性地发展各类附加值较高的特菜。另一方面, 通过培训, 外出考察, 甚至直接闯市场的形式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 针对市场瞬息万变且具有风险的特点, 教育和引导农户必须主动地去开拓市场, 占领市场, 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 从而使自己的产品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3 新特蔬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群众基础知识薄弱, 对新技术的认识不到位

我区后山二阴区群众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年人外出打工, 剩余群众文化素质相对偏低, 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科技意识不强, 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够, 信息意识、科技意识、市场经营理念跟不上, 在吸收转化农业科技等方面有一定的侷限性。而且物资投入少, 经营效益不稳, 跟不上发展需求, 对先进技术、新成果、利用不够, 缺乏接纳、消化、吸收能力。因而生产管理粗放, 没能充分发挥出区域性种植蔬菜经济优势。

3.2 没有蔬菜冷藏保鲜加工龙头企业, 严重制约蔬菜产业的发展

全区虽然建设了一批蔬菜生产基地, 且初具规模, 但基地较分散, 生产设施差,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始终未能形成拳头产品, 主要是没有蔬菜冷藏保鲜加工龙头企业, 种植蔬菜村社仍是以自产自销为主, 蔬菜生产还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发展水平, 即一家一户生产, 而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蔬菜收入不稳定, 农民的经济效益得不到保证。

3.3 农业基础设施差, 抗灾能力弱

在后山二阴区特殊的地理条件下, 农业生产环境条件、基础条件比较薄弱。而土地以山地居多, 平地较少, 地块破碎, 如水土流失严重, 地质灾害较多, 水、旱、冰、冻、霜等自然灾害频繁。多半停留在传统农耕水平上, 生产方式简单, 劳动手段落后, 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民的心理素质非常脆弱, 怕担风险, 不敢应用科技成果, 严重制约着本地区经济发展, 也使蔬菜产业化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3.4 土地流转不畅, 蔬菜种植规模化程度低

大部分农户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生活需要而进行蔬菜生产, 分散种植, 效益较低。一些农户在外务工, 宁愿种一些“懒庄稼”但不愿调换或对外承包, 影响了蔬菜种植规模化发展。土地流转、返租倒包渠道不畅, 影响了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4 新特蔬菜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4.1 必须依靠政府的大力投资, 搞好农业结构调整

在每项事业的发展中, 都离不开政府的投资和扶持, 因为农业是一项弱势产业, 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政府应更进一步从资金、物资、技术、市场、信息等诸多方面投入, 并努力改善山区的基础设施, 交通建设, 加快地方经济发展, 才能使当地群众早日脱贫。其次,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强化各种服务措施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于与农民增收直接相关的项目建设上, 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4.2 加强技术宣传培训

围绕项目技术实施方案与科技入户相结合, 多层次, 多形式, 全方位, 全过程开展技术培训。首先, 培训各示范基地的技术人员、生产人员与种植农户。其次, 在项目实施区大力进行技术培训, 按照“实际、实用、实时”的培训原则, 做到“宣传不漏人, 培训不漏户”, 坚持专题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 课堂讲解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同时办好七里河区农民田间学校, 注重解决农民在种植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与科技素质, 使他们顺利完成实验示范任务。

4.3 抓质量, 树品牌, 不断提升标准化程度

要加大品牌推介宣传力度,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 强化以标准育品牌, 以质量创名牌的意识, 以品牌增效益、以品牌谋发展, 积极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进程。全区已建成西果园镇堡子村, 彭家坪镇牟家大山, 黄峪乡周岩坪村, 魏岭乡狗牙山村, 八里镇岘口子村等5个新特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基地示范面积达20hm2。并以七里河区“家栋稀特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销售企业为龙头, 种植芥蓝、红莴笋、紫菜花、金黄菜花、宝塔菜花、秋葵、金瓜、丝瓜、太阳果等20多个品种。

4.4 抓好示范, 以点带面, 全面推动新特蔬菜产业发展

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 因势利导, 因地制宜, 采取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种植的方式, 规模化生产基地。选择合适的稀特蔬菜品种, 分期播种, 分期收获, 周年生产, 周年供应。打破传统农业的思维定式, 以试验示范为起点, 着力于社会化服务, 坚持实施“五统一”管理, 即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上市销售, 努力为农户提供完备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服务。尤其在生产过程上, 农业技术人员要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试验示范, 优化种植模式, 推广良种良法, 全面推动我区新特蔬菜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4.5 抓好新特蔬菜生产基地的展示园区

全力打造黄峪乡周岩坪特菜生产核心示范基地展示园, 使核心示范基地展示园建成为集旅游观光、采摘、试验、示范、垂钓于一体的新型现代高科技农业展示园区。通过宣传报导, 我们以特菜基地为展示平台, 及时有效地把名、优、特、新、奇蔬菜集中展示给农民。新特蔬菜品种展示区内各种新、奇特蔬菜, 现代高科技农业, 真正成为展示七里河区农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如菜花的“五朵金花”、辣椒的“五彩椒”、红莴笋、黄秋葵等, 既充分发挥展示园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开阔农民的视野, 使农民对这些新特蔬菜有认识, 有信心, 也使效益型农业发展树立样板, 打造品牌。走向市场。

4.6 抓好蔬菜龙头企业, 带动新特蔬菜产业全面发展, 开拓市场化运作

新特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蔬菜的产业化发展, 蔬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农产品品质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具有较高的产品质量。因此, 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 会大大促使基地农户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提高蔬菜产品质量, 加快我区蔬菜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但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用工业化理念谋化农业, 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 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一方面, 我们要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作用, 积极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市场开拓活动;另一方面, 要加快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农产品市场网络, 大力培植发展农产品流通的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积极促进和带领农民进入流通领域, 真正构筑起覆盖全国的农产品市场网络, 努力扩大农产品的销售空间。

摘要:对七里河区加强产业化开发种植精细特菜, 努力开拓市场化运作发展, 通过市场分析, 提出了发展区域特色优势, 并就产业化开发种植精细特菜、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篇6: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改革研究

摘要:环卫单位是城市中重要的行业,环卫工作对城市的整洁的形象有着较大的影响,随着环卫事业的不断发展,环卫作业实现了服务市场化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失灵的问题,要根据存在的问题找到服务市场化的最佳途径,这样才能促进环卫行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改革

环卫行业具有美化城市形象的作用,其服务的性质具有公益性的特点,而且环保行业是由政府部门承担供给责任的,当前社会城市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城市的空气质量也比较差,只有做好环卫工作,才能保证城市街道的清洁性,才能治理垃圾污染问题,保证城市的清洁性。环卫作业是由政府供给的,在当前社会形式下,政府部门需要对环卫作业的模式进行优化,还要实现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的改革,要保证环卫作业公共服务性质的充分体现。

一、环卫作业服务的经济学属性

1、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在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供给和消费时的边际成本为零,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影响他人的消费,一个人的消费也不排斥另一个人的消费。由于公共产品具有不可分割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常常会出现免费搭车现象,即付费人和不付费人享受同样的利益,结果导致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公共物品的供给方面出现短缺,资源配置效率低,需要政府介入来增加公共物品的供给。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实施,使得生活垃圾处理服务的排他性成为可能,有利于社会资本的介入,但实践中免费搭车和监管成本使得收费工作存在相当的难度,需要引起重视。道路清扫则趋向于纯公共物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从中获益而且不能排除任何一个人,政府应该承担保证其供给的责任。

2、外部性

外部性是社会生产和交换活动的副产品,其成本或收益没有纳入市场供给和需求的要素范畴。排放的垃圾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如果垃圾排放者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处理成本,那么这种污染行为就会表现为负的外部性,污染成本由社会承担。皮古提出解决负外部性问题的办法是对污染者产生的外部成本征税,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从某种程度上环卫作业服务本身就是用来弥补污染行为所带来的负外部性造成的环境效益损失。因此,理所当然由污染者承担处理费用。

3、环卫作业服务的经济特殊性征分类

环卫作业服务的经济特殊性征分类见表1。

表1环卫作业服务的经济特征分類

二、环卫物品属性对市场化改革的影响

1、环卫物品同时具有经营性服务与非经营性服务的特性

环卫行业属于服务类行业,其同时具有经营性服务与非经营服务两种特性,经营性服务是指通过收费的方式弥补作业成本,是指环卫物品的提供是一种有偿交换的类型。比如垃圾处理等,需要收取垃圾收处理费。非经营性服务是指环卫物品并不是直接进行价值交换的工作,其是由政府部门支付的,而且这笔支出划入了财政范围,在道路保洁这项工作中,是一种无偿的劳动。政府部门是环卫物品非经营性服务的投资主体,在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改革中,政府部门应该提供指导。政府部门在对环卫行业进行管理时,需要解决利益分配的矛盾,要采用政企分开的原则,还要制定竞争的机制,加强对环卫行业的经营模式改革,实现企业化管理。只有做好改革,才能实现环卫物品提供机制的优化。

环卫行业还具有经营性服务的特点,在需要资金的投入与支持,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利润,还需要降低经营的成本。在经营的过程中,要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要对环卫作业服务机制进行改革,在垃圾收运工作中,需要收取一定处理费用,这种经营模式,可以促进环卫行业更加稳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美化城市的形象,改善城市垃圾污染现象。

2、收费是环卫产业发展的保证

环卫行业在发展时,需要做好管理与经营工作,在提供服务时,需要收取一定费用,在制定收费标准时,需要保证制度的合理性,要参考成本核算的方法,还要做好垃圾收运工作,避免出现垃圾随意排放现象的出现。在市场条件下,垃圾处理成本应该是垃圾处理过程中(包括收集、运输和处置)所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总和。只有对各环节作业成本进行解剖分析,才能合理制订收费标准。由于受到传统事业模式按照人头核算划拨经费方式的惯性影响,公共政策对垃圾处理运行成本的响应程度还很低,政府对公用事业的成本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建议

环卫作业服务是公共物品,政府必须承担保证供给的责任。但这不意味着政府直接介入生产,可以通过产权界定和价格机制来实现排他和消费分割,使市场化改革成为可能。但要根据环卫物品的市场属性,采取不同的市场化方式,并制定合理政策,促进市场化改革的良性发展。

1、明确产权,合理界定政府与企业的责任和利益边界产权是对某一资源所享有的拥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的权利。科斯的产权理论认为,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则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谈判消除外部性问题。产权明确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产权的合理安排能够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政府的责任是界定产权。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必须明确产权安排,包括环卫资产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

2、完善配套政策,规范和促进市场发展

首先要建立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完善企业资质审批程序和制度,使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够进入市场,不符合要求的退出市场,保持市场优胜劣汰,维护市场有序和充分竞争。其次要建立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度。对非经营性服务,公共财政应全额支付采购;通过招投标择优选择作业服务单位。完善垃圾收费政策。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环卫作业服务定价机制;理顺收费机制,规范收费管理;探讨收费方式,降低收费成本。第四要制定环卫产业扶持政策。环卫作业服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应在税收、事业性收费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免;对垃圾资源化产品,还需要给予一定的补贴,对垃圾再生产品出台优先采购或使用补贴等政策。系统考虑环卫作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并从制度政策上予以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是环卫行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改革的过程中,可以提高环卫产业的经济效益,可以保证其各项工作的质量。在改革机制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这可以其各项工作的完善性。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制定收费的标准,要保证法律法规的完善性,由于环卫部门一直是政府供给的,所以,政府部门需要做好引导工作,要针对环卫作业服务机制存在的问题,找到应对的措施。在改革后,政府部门还要对环卫单位进行必要的监管,保证其各项机制的完善性,要提高管理力度,这样才能保证环卫行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浅析北京市海淀区环境卫生作业服务市场化[J].环境卫生工程.2010(05)

[2]张丽红,王钢成.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环卫事业产业化发展和市场化运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

[3]鲁俊.市容环卫行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习月刊.2009(08)

篇7:努力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服务

档案信息服务的市场化, 就是按照企业化运作理念, 引入市场机制, 找准服务的切入点, 拓宽档案服务的领域和方式, 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最终形成档案信息服务产业。档案信息服务市场化, 能有效促进档案信息价值的发挥, 充分体现档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认为,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档案信息服务市场化运作的必要性

档案信息服务市场化是档案馆加速自身变革,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必然选择。档案馆面临着信息技术和公众需求的双重考验, 随时面临着被公众选择抛弃的危机。市场化运作能使这种危机意识更加强烈, 从而促使档案馆加快变革的步伐, 更加清晰地进行功能的定位, 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力度, 推出符合用户需求的服务内容, 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吸引更多的用户利用档案信息资源。通过优质的服务质量在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档案信息服务市场化是发展档案信息服务产业的要求。档案馆拥有巨大的资源优势, 社会上又大量存在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随着国家对档案事业投入力度的加大, 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档案信息服务蕴藏的商机。在这当中, 档案馆不应成为看客, 而应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 在竞争中获得生存空间。

二、影响档案信息服务市场化的主要因素

1. 保守的思想意识。

传统的档案工作习惯和模式在多数档案工作人员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他们习惯了稳定、常规、无风险的业务流程, 似乎把档案保管好就完成了本职工作。把这样一支队伍完全推向市场, 阻力可想而知。此外, 档案事业一直是国家拨款, 从业务局模式向服务局模式的转换, 使人们担心, 如果失去了政府的支持, 会很难生存。档案的市场化服务, 是否会得到公众的理解和市场的认同, 也是业内人士普遍担心的问题。

2. 政策体制的制约。

我国实行“局馆合一”的管理体制,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家政府机关的组成部分, 而让国家公务人员去搞档案信息服务的市场化、企业化, 在理论上是行不通的。国家虽然也提出了档案信息服务要企业化运作, 但是没有具体的政策和方案, 使得市场化问题缺乏明确的政策依据。

3. 档案信息提供主体的垄断性因素。

市场的主要特性是竞争, 然而, 档案馆 (室) 对档案信息的垄断性持有, 无疑背离了市场精神, 势必会引起企业进入的疑虑。档案部门是亲自参与市场竞争, 还是授权给其他部门或是与第三方合作, 是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

4. 信息资源的限制。档案信息资源虽然以其真实性

和准确性受到人们的青睐, 但也存在繁杂性、零散性等局限, 人们需要的知识往往深藏在浩瀚的档案信息海洋之中。为此, 档案部门要进一步丰富馆藏内容, 优化馆藏结构, 把握市场需求, 加大信息资源开发的力度, 提供特色的、品牌的、符合市场需要的档案产品。

5. 技术的限制。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 信息服务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档案部门显然不具备这种技术优势。和其他信息服务部门相比, 档案部门还缺少一个有规模、有品牌的网络平台, 档案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几乎没有整合。没有技术优势, 单兵作战地参与市场竞争难以取得成功。

三、档案信息服务市场化运作模式的构建

形成档案信息服务产业是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市场化运作的最终目标。由于档案馆长期在政府的襁褓中成长, 如果将档案馆作为企业主体推向市场, 抛开其他因素不说, 档案馆将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基于这种考虑, 网络环境下提出了档案馆参与市场的合作模式和授权模式。

合作模式是按照供应链思想来构建的多主体协作的模式, 参与档案信息服务市场竞争的企业,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对链上的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进行控制, 也就是从信息的采集、加工、成品直到提供给用户, 达到用户满意, 实现用户价值与档案信息价值的增值。链条上的加盟组织, 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受益、共同发展。组织内部的个体互相影响、互相联系, 共同运作档案信息资源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共同承担市场的风险, 收益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分配。这是一种基于合作模式的设计, 在这个结构中, 档案馆作为提供信息源一方, 与技术提供方和企业运营方构成了战略联盟, 三方共同承担市场的风险。这种模式, 有效地发挥了档案馆的资源优势, 同时又弥补了其技术、人才和资金方面的不足。

上一篇:中国梦—为县总工会职工子女宣讲材料下一篇: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