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2024-04-10

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优点和缺点(精选4篇)

篇1: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出现是西方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开启了民主制度的先河,为后世提供了制度借鉴。古雅典民主制度能够存在与发展,有其优越性,同时也存在局限性。

民主制度成就了雅典,有如下几个优点。首先,雅典民主制度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垄断,充分保证和维护了雅典公民的权利。民主制度是平民与贵族斗争中取得胜利之后的产物,它体现了公民对于权利的向往。梭伦改革中颁布了“解负令”,废除了债务奴役制,并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加上新设立的财产等级制度,使得贵族不再拥有唯一至高无上随意更改的权力。另外,公民的发言、表决与选举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上层阶级对权利的垄断。而后的克里斯提尼地域选区划分和逐渐扩大的雅典民主基础使其完成了从血缘到地域的雅典民主政治国家的形成。

其次,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实现了直接民主,使全体公民的意志都能得到体现,表达了在当时背景下尽可能多的人的想法。这样,公民享有了雅典城邦的政治主权,能直接参与城邦的治理。直接民主保证了公民权利的平等,广泛与真实。公民大会则是直接民主最突出的体现。并且,义务官职制也迫使公民全民参政。

另外,雅典民主制度的监督制度完善并且发达,有效保证了雅典城邦的稳定运行。其中包括的资格审查制、信任投票制,财产公示制等等,都是自下而上的监督模式。这种自下而上的权力监督机制有效防止了权力腐败的发生,各级官员的直接受命者是下层公民而非上级,使官员能充分的为公民权利谋取利益。而中国现今的政治制度,官员命令由上而下级级传达,导致眼往上看,事为己办,并不能很好的维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反观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公民的支持是官员选拔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使公民自己重视了权利,也加重了公民在国家民主事务中的话语权。此外,还有一项雅典民主的特色制度:陶片放逐法。它杜绝了那些滥用权力、危害国家利益、侵犯公民权利的官员的出现,防止了僭主政变,在一开始有利于民主的发展。

还有就是民主制度推动了经济发展。财产等级制使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权利增加同时,公民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有利于社会进步。

另一方面,民主制度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一,雅典民主不是所有人的民主。所有权利的享有都有一个公民身份为前提,但公民的定义实际上只有少部分人能满足,还有很多像妇女、儿童、外邦人、奴隶等都不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受着奴隶制和等级制的压制。此外,雅典民主的出现是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经济生产的发展。

第二,直接民主容易导致群体非理性的发生。当一个人进入到群体中后,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会将一个问题简单化,在领导发起的几个选项中仅仅做着表态的工作而不是真正的讨论以得到合理的答案。在表态中,可能会划分出两大或者几大阵营,经过争论试图使对方同意自己,但这个过程通常会产生极端,人会绝对完全偏向自己认同的一方而不会辩证思考,从而扭曲问题。在集体中,人们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会下降,由于“法不责众”思想的导引,人们对待问题或者选择就会随便化,“中国式过马路”、“对摔倒老太视而不见”等就是很好的例子。民主政治发展中通常会出现有领导权威和公信力的人物,也就是权威主义人格的出现,通常是一方领导一方依附的局面。事实上,彻底的民主和彻底的专制只有一步之遥,当掌握民主的群体不能理性对待权利使用,那么所谓的民主只是多数人的专制罢了。群体非理性的危害在战争中尤其突出,热血和鼓动冲昏头脑,不能正确分析形势,比如公元前415年的西西里远征还有公元前406年的阿吉纽西海战等等,这也导致了雅典的灭亡。

第三,雅典政治本质上是广场政治、街头政治,它不易召集和决策,所谓“众口难调”,太多人反而不易做出决断,它一定程度上效率低下,反倒不如专制集权下的决策能更好的下达和实行。

第四,直接民主还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雅典民主制度将多数人当做真理,但圣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的眼光只是停留在当前,或者说多数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尤其是古代雅典时期,多数人甚至可以说是愚昧无知的,特别是对于政治,它需要专业的政治人才,广大民众并不能轻易把握它,政治发展的好坏程度由执政一方的素质决定。“真理通常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一个社会的精英毕竟是少的,相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他们有时候就显得与众不同,与社会格格不入,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大众会排斥精英,像苏格拉底之死,从而导致更多平庸的普通人,社会发展会缓慢甚至停滞。那么,从这个角度看,陶片放逐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易被当做党争的工具,或者是解决私人恩怨的方式,它更多的是个人利益与情感的表达,比如雅典通过陶片放逐法放逐阿里斯提德,获得公众信任是僭主政治的条件,所以有很高的公信力反而会被放逐了。此外,多数人的暴政还体现在压迫弱小和权利的滥用上,当多数人的权利不受制约,那么实际上是由少数人的腐败演变成了多数人的腐败,从而导致暴政。

第五,公民大会有着绝对的权力。现代民主法治的核心是权利的制约和平衡,是宪政民主,它使各个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大权力机构互相压制,从而保护广大民众的权利和利益。而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公民大会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它是高度的权力合一集中体制,虽然设有陪审法庭这一司法机构,但没有对公民大会的司法权造成压制。绝对统一的权力机制会使民主向专制方向偏移,反而不利于民主发展。

综上所述,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雅典民主政治从无到有,从开始到完善,它符合这一历史时期人们对于权利与民主的需求,所以能够不断发展。但是因为雅典民主制有着它的局限性,由此衍生出了许多与民主和权利相关的问题,也由此导致雅典的覆灭。我们现在说民主是个好东西,但也应将其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来看,而不是单纯的讨论它的好坏。对于古代雅典,我们可以说,民主制度成就了它,也最终葬送了它。

篇2: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缺点

古代:书信 较语言传播更为准确 受众要识字,传播速度慢,容易中断,传递信息速度缓慢,受限制,不方便,但是消耗资金较少。

近代:电报 快速 篇幅限制,不宜传播大量信息,需要

专业设备,不易普及

现代:电话 准确快速,普及性强 只有语言,不能同时传播图像与文字

篇3: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第一, 统一性的“问题”, 即没有针对性的“问题”

这主要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实施“问题导学”课堂教学之前, 教师要精心编制“学案” (或“导学案”) , 在“学案” (或“导学案”) 中, 有的教师首先要提出一些值得学生学习的“问题”, 这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但在实践操作中, 我们时常发现, 教师所提出的这些“问题”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 大多是没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在班级授课制下, 学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 他们学习的基础、特征和学习需求都是不同的, 而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却是统一的, 统一的内容、统一的学习要求和统一的学习目标, 学生没有可选择的空间, 也就窒息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这些“问题”只是源于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文本和考试要求的理解而提出的, 只是从备课的角度来理解和设计的, 这不仅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甚至都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求, 导致了课堂教学资源的浪费和教学效率的低下。在本课的“学案”中,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试从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两个角度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必然性。”这个“问题”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没有针对性, 不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比如, 在课后的调查中, 笔者了解到, 有的学生对“地理环境与政治制度和人的性格之间的关系”感兴趣, 想深入探究二者的关系, 但却没有机会;还有的同学在课外阅读时早已了解了雅典的城邦制度, 知道的内容比教材中的还要丰富, 就没有必要再重复学习这个简单的“问题”了, 但却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类统一的、没有针对性的“问题”是无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 自然就属于“伪问题”的范畴了。

解决对策:在编制“导学案”时,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提出“问题”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学情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取舍教学内容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所提倡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这个道理, “用教材教”首要考虑的就是我们施教对象的不同特点, 要根据这个特点进行教学选择和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而前述的“问题”却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的, 是“教教材”的表现。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教材内容的选择也要立足于不同个体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师要“眼中要有学生”, “以学论教”。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时候都是不知情的教育, 主要表现在对“学情”的忽视上。实施“问题导学”, 是改变这种状况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不仅课堂活动过程要还权于学生, 而且, 从“问题”提出的开始环节就要还权给学生。在“问题导学”中, 学生更应成为“问题”提出的主体, 教师应该成为“问题”情境的创设者、“问题”动力的发动者、“问题”内容的整合者、“问题”深化的引导者, 而不是“问题”提出的主宰者。当然, 这里并不是说教师不能提出“问题”, 教师在适当时机也可以弥补学生提出“问题”的不足, 直接提出自己的“问题”, 但却不能成为“问题”提出的主体, 否则, “问题导学”就会异化为一种变相的灌注式教学了。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以“问题条”的形式提出自己的个性化“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对疑惑的求助解决, 也可以是自我的新发现或新创意, 由全体同学共享的“问题”, 教师再对这些问题进行整合, 保留共性的问题, 并以“附注”的形式“收录”那些个性化的问题, 这样, 就可以兼顾学生全体和个体了。另外, 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个“母问题” (即一个基本的“问题”) , 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在此基础上“孵化”出一系列“子问题” (即对“母问题”的延伸和细化出的“具体问题”) , 并据此进行探究、学习。如, 上述例题中, 教师可以在抛出一个“母问题”——“试从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两个角度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必然性”之后, 让学生围绕这个“母问题”深化出自己感兴趣的“子问题”。譬如:“地理环境在政治制度形成中究竟起着怎样性质的作用?”“如何认识地理环境决定论?”“希腊城邦制度与中国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有何不同?”等等, 这些“子问题”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特征, 具有可探究的价值和意义, 就属于“真问题”了。

第二, “低层次”的问题, 即“含金量”低的问题

我们强调“问题”应该主要出自学生, 不应该出自教师,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有价值的, 都是值得探究的。在实践中, 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 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低层次问题在简单地碰撞, 不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比如, 在学习到雅典民主政治的进程时, 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都千篇一律, 诸如“梭伦改革的措施和影响是什么?”“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从措施上看, 伯里克利的改革有那些发展?”“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是什么?”等等, 都是围绕教材中的现成内容而提出的, 只是简单地将教材中的内容再重新加上一个“标题”而已。这些“问题”没有什么“含金量”, 围绕着这些“低层次”的“问题”进行学习,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是永远不会得到提升的。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学生手头上所掌握的史料少,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深刻、不到位;一是缺少提出“问题”的经验和经历, 不知道对“问题”的价值如何进行辨别和判断。

解决对策:教师首先要提供给学生相对丰富的、成熟的史料 (学习材料) , 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我们不能只是笼统地要求学生课后自行利用网络或图书馆去查阅相关材料, 而是要提供给他们具体的、现成的材料, 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也是一种务实的做法。对于目前的高中生而言, 家长是不会允许他们每天都去图书馆或网络上查阅学习资料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些丰富的史料是学生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前提基础。然后, 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交互性的价值判断、甄别、选取, 并即时生出新的、高质量的“问题”来。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参考了一种做法, 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见下列案例:“老师, 让我考考你”。

快下课了。又到布置作业的时间了。望着同学们几近哀求的目光, 教师突然灵机一动:“今天课后老师不留作业了!”同学们一片欢呼“老师万岁”!“但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围绕着我们明天即将学习的‘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相关内容, 并结合教师提供给大家的参考资料 (略) , 给老师留一道作业题, 请拿出你最精彩的问题考一考老师, 让老师也尝一尝做作业的滋味, 记住要附答案呦。”同学们又是一片雀跃。

同学们在课后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热情, 积极钻研思考, 每人都为教师布置了一道“高难度”的作业。

第二天, 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求第一个“考问”教师, 好像要为以前的不公正“作业待遇”雪耻似的。教师话锋一转:“我肯定回答不出同学们留给的所有作业, 又不可能在这十几分钟内 (其他时间还要讲新课的) 回答出同学们的全部问题。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你们组内最难的、最有特色的作业来考老师, 但答案不许有错误, 好吗?”“好!”几乎异口同声。

同学们开始分组讨论, 时而窃窃私语, 惟恐被教师听见;时而争执得面红耳赤, “你的问题我都会, 怎么能难倒老师呢?不要。”“你的答案不完整, 还要补充……”“还应该把第一问换成李小伟的那道题, 肯定会难倒这位老古董 (学生对我的‘爱称’) 的”……

“时间到。”第一组的问题是:“雅典民主制是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直接渊源吗?”组长有些得意。教师把问题写在黑板上。紧接着, 另三道“难题”也相继出现在黑板上。说真的, 同学们课后是下功夫思考了, 有的问题确实是有水平的, 如:“专制与民主——如何认识古代中国与雅典政治制度的差异?”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是提不出来的。

“好, 同学们留的作业都很好。但我要先回答最难的问题, 你们认为哪道题最难?”下面一片争论, 有三道题相继被同学们讨论后解决了。最后大家把意见集中在上面所列的第二道问题 (“专制与民主——如何认识古代中国与雅典政治制度的差异”) 上, 拭目以待教师是怎样出丑的。

“对不起, 老师真的回答不出来, 我们还是请命题人解释一下答案吧。”大家投以热烈的掌声。待那位同学讲完答案后, 教师又追问:“大家分析他的答案完整吗?在这些原因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你同意他的答案吗?”同学们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补充。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制度文明?”结果同学们又提出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颇具创造性的答案, 命题人也予以了认可, 教师也从中受益了很多, 真是教学相长呀。

见好就收。“下面的三个问题还需要老师回答吗?”“不需要了。”“为什么?”“我们都会了。”同学们明白了教师让他们留作业的意图, 个个脸上流露着喜悦和理解。

这个案例是王生老师最早发表于《中国教师报》 (2003年8月6日) , 后被《教师博览》 (2004年第1期) 转载, 笔者稍作了删改。在这个案例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同学们的价值判断和不断修正, 将所提出的“问题”逐渐完善、深化, 层次得以逐渐提升, 学生们交互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 并使所有的同学都能在兼顾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得到共同的发展。这样得来的“问题”就是“真问题”了。

第三, “俗套”的问题

所谓“俗套”的问题就是不能解决新情境、新问题的“问题”。它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也无法达成新的学习目标。同学们在本课的学习中所提出的“问题”大多表述为某某事件发生的“背景”、“目的”、“措施”、“影响”等等的层面上, 这些“问题”的表达方式和内容都落于“俗套”, 连小学生都知道, 如果用这样的“问题”来引领学生的学习, 其结果可想而知, 怎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呢?这也是典型的“伪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约定俗成的导引。我们文科教师特别是历史教师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这样的表述方式了, 已经被机械化和固定化了。学生长期受到教师这样的影响, 自然也就习惯于将历史知识肢解为这样的几个模块了。没有新意就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是教师没有有效地培植出可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 无法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框架, 无法激活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新欲望。

解决对策:教师要通过设置可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材料情境或“问题”情境, 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提出新问题;另一方面, 也能够在自相冲突的情境下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如, 在学习“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影响”时, 我们就可以提供给学生这样的史料:

材料一:希腊的地理形势与中国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希腊是一个面积非常狭小的岛国, 它资源贫乏, 人口也不多。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 山岭纵横, 没有大江巨川, 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 它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这种地理生态环境, 迫使希腊人不可能发展一种以农为主的生产经济, 而不得不采取多样化的谋生手段。海上贸易和交通的发达, 使古老的自然经济迅速转为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也改变了社会政治力量, 城邦的出现有了政治活动的中心, 地域狭小使公民能广泛直接地参与政治生活……地缘战胜血缘, 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

材料二:斯巴达人 (多利安人) 是通过军事征服占据斯巴达地区的, 他们人数少, 对当地的统治必须建立严格的军事统治制度, 贵族寡头政治正是和这种社会形势相适应的政治制度, 在接下来的对外战争中, 原有的专制统治制度不断得到加强。处于无权地位的奴隶是国家奴隶, 他们经济地位低下, 除反抗外, 其发言权等于零。而多利安人的南下征服活动并未殃及雅典地区, 公元前8世纪前后, 当地居民是以和平的方式组成雅典国家, 在以后的岁月中能以相对和平的方式进行制度改革。因此, 在雅典民主制发展的过程中, 虽然也有过贵族统治、有过贵族与平民、工商业者的矛盾, 但最终还是平民、工商业者的力量占据了优势。

篇4: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探究

【关键词】雅典;成败;评价;启示

在政治制度发展史上,“民主”一词一直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实际上,民主并不是近代的产物,民主制度最早起源于希腊,尤以雅典为典型。

但是,这种被称为最纯粹的民主制度最终还是寿终正寝。雅典民主制度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对其成败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此笔者试就其成败的原因也提出了浅陋的认识,并从借鉴的角度对今天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

(一)奴隶制经济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促进

经济因素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典型是自由小农经济的发展,雅典的自由小农经济是民主制发展的基础。雅典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奴隶制有了很大的发展。希腊奴隶制大发展,主要是开俄斯型奴隶制的发展。奴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方面,特别是雅典的奴隶大部分应用于手工业方面,因此雅典成为当时最大的手工业中心。雅典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民主制奠定了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商品经济在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梭伦改革等鼓励工商业发展的举措等,雅典到伯利克里时已经成为全希腊城邦的经济发展的中心。

(二)政治领导人改革活动的推动

雅典民主制的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趋发展的过程,并不是由单一的因素构成的,正如施治生所说,“古希腊世界的民主应是多种原因综合影下形成的”。[1]政治领导人对其形成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改革即梭伦改革、克里斯奇尼改革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对雅典民主制的确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希波战争对客观条件的创造

希波战争的爆发迅速转移了雅典内部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在希波战争的刺激作用下,雅典的海军力量迅速争强,在关键性的战役即莎拉米海战中取得胜利,扭转了整个战争局面,海军力量的强大一方面削弱了贵族所依赖的陆军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在海军中服役第四等级公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使得民主力量得以争强。战后雅典霸权的建立则有效的促进了商品经济和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为雅典民主制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因此希波战争及希腊方面的胜利为雅典民主制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二、雅典民主政治制度为何走向衰落

(一)城邦危机瓦解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公元前4世纪前期希腊城邦的争霸混战,使希腊各邦遭到巨大的破坏,整个希腊社会因而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从而导致城邦危机。希腊城邦的社会变化。首先表现在奴隶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希腊城邦的经济基本上是以相对稳定的小农经济和手工业者为其存在的经济基础。然而其城邦混战使得其小农经济瓦解,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失去了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使得民主制走向衰落。

(二)民主制度自身的缺陷导致了难以长久发展

首先雅典民主制是直接民主制,直接民主制有其固有的好处,但是也有其不可避免的致命的弱点,在政治和经济上过渡强调公民的权利,在政治上国家一切事务都由公民大会裁决,但是公民大会的并不具有科学公正性,这就是为什么苏格拉底之死引起古今学者们的强烈的反响,公民大会的决策是根据多数人的意志来决定的,但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其次雅典民主制的衰亡也与民主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少数公民与广大平民和奴隶之间的矛盾密切相关。民主本身体现的是大多数人的民主,是对大多数人的民主和对少数人的专制。但是雅典的民主制却是体现的极少数公民的民主,即奴隶主的民主,对绝大数的平民、奴隶和外邦人来说却是被统治者和压迫者。因此雅典的民主制并不能长久。

三、对雅典民主制的评价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

传统观念对雅典民主政治定性为奴隶主民主政治,但是国内学者对雅典民主制的研究,认为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雅典国家在形成和发展的相当一段时间并没有奴隶阶级,此后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虽然产生了奴隶阶级,但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除了奴隶还有广大的小生产者。广大小生产者在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过程中,平民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雅典平民有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参政意识很高,在平民反对贵族的过程中,民主制逐渐确立。奴隶主要求建立的是贵族制或是君主专制制度,而绝非是民主制。奴隶主虽然为建立属于自己的阶级利益的政权所努力,建立了僭主政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平民的利益,并且是民主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因此雅典民主政治是奴隶主民主政治的结论是不准确的。

(二)雅典民主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雅典民主制的形成在很大的程度上则是由于雅典经济的繁荣所决定。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今天,要首先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当前经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又面临新的突出的问题,经济面临转型的艰难抉择。我们要抓住机遇和挑战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民主政治建设的成败。

雅典民主制度在伯利克里时代达到极盛并且最终盛及而衰,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因此凡是体现少数人的民主都会最终走向失败,从古至今民主制的建立,完善与发展都是以西方资本主义为代表的,民主制的发展深深的打上资本主义的烙印,而我国民主制建立的过程中也借鉴了西方有益的政治成果,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但是民主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最终会走向衰亡,因为它是体现了少数人的利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建设民主制度,社会主义体现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此我们要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创建平安社区加强基层综治工作下一篇:关于食品供货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