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专业教学研探工作总结

2024-04-22

英语教育专业教学研探工作总结(精选10篇)

篇1:英语教育专业教学研探工作总结

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研探活动总结

根据学院教务处《2014年教学方法改革研探活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英语教育专业开展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着眼点,从教学方法入手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改革活动。现对在这一活动中所取得的得与失进行总结:

一、改革意识增强

只要有课程和学生,教学改革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活动。虽然之前也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活动,但这次的活动目的更加具体和明确。经过专业、院部和学校三个层面的教学方法改革活动深入,老师们对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理解更为深刻。教学内容的选取要与学生的生活有关,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有趣,能激发或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教研氛围浓厚

如果说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那么教研室无疑应该是教学改革的指挥部。在本次教学改革活动中,教研室充分发挥了计划、组织和实施的作用。围绕观摩课、听评课和课程论文,研究室带领老师们认真学习学院的文件精神,要求老师们谈感想、定措施。为了提高老师们的听评课的水平,开展与之相关的讲座。在对李尚梅老师的一堂观摩课进行专题研讨时,老师们对教学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思路。这次活动掀起了本专业教法改革研探活动的一次高潮,在研究室内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教研氛围。它摒弃了以往搁靴搔痒地说几句应景话的形式主义风气,务实地探讨这节课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哪些尚待改进,为何需要改进,应如何改进,大家共有的困惑及努力方向是什么,哪些地方应当进一步求同或存异,从而达到了全面提高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各有特色

近几年,本专业高职生生源英语基础越来越差,课堂教学渐渐凸显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不适应性。课堂沉闷乏味,学风渐弱,教师们很难实现以前的教学目标。这个问题成为本次教法研探活动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老师们对此进行了反思,并重新树立“因材施教”、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学生,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生。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如,李尚梅老师的《综合英语》阅读课中,采用了Jigsaw readingr 的方法,让学生分组自学相应的阅读内容,然后以全班交流学习成果的形式完成语篇的学习;在张菊敏老师的《实用翻译技巧》课上,学生制作PPT进行与主题相关的presentation,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王玮老师在《儿童英语教学法》课上,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去解决课件制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交际教学法,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适应与满足学生多维立体的感知特点与需求,在参与式教学中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四、不足

(一)指导工作不够充分

本次教学改革活动除了观摩课之外,老师们还要上交一篇评课稿和教学改革论文。对于大多数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有效地听评课:听什么、看什么、记什么、评什么。这些内容都是比较陌生的。做为专业研究室层面在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工作比较滞后。这就导致了在专业层面观摩课期间,老师们的听课、评课活动效果不十分理想,还停留在原来的评课阶段: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等表面现象上。

(二)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果仅仅依靠听几次课或讲座、开几次教研会、写两篇文章是不可能的。这些都只是外部因素。只有外因与内因共同发挥作用才会发生质的改革。这个内因就是教师自身。教师主动地去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这种研究不能停留在表面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它需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论指导。而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我们大多数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缺乏主动性的。这一现象在评课稿和教学改革论文的撰写上表现比较突出。教法研探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实现将学生的 “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教法改革循规蹈矩

教学方法改革是这次研探活动的重点。沿袭还是颠覆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否现在的教学方法就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在这个问题的考虑上不充分。一部分老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用了好几届,比较成熟,没有必要改变。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我这门课就是这样的上的,其他院校的老师也都这么上的。学生上课学习兴趣不浓、上课玩手机、睡觉这些现象与教师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无太大的关联。这是学生自身的问题。所以,老师们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时的力度不够、深度不够,大多都还是在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或模式,只做了些许的改变就算是改革了。多走一步或是步子迈大些就不知道这课应该怎么上了。在改革或是创新这条路上,我们的勇气不足,步子小了些。

(四)学法指导关注有待加强 教学相长。老师们在关注教学方法、关注学情的同时,对学法的指导有所欠缺。在观摩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老师布置好课前预习任务,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就会有很大的改变,教学效果也会相应的提高。如何让不爱学习的学生进行有效地预习和复习是我们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问题。

今后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最新的、最适合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课程教学之中,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借“教学方法改革研探活动”这股“东风”努力推进教学改革深度,不断地提高本专业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英语教育专业研究室

二○一四年六月

篇2:英语教育专业教学研探工作总结

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观研探

真理观是詹姆士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传统哲学在谈论真理问题时,通常把价值问题撇在一边,否认真理有价值内容.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观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强调真理的价值性.本文从“真理的发生过程,真理的.人本主义基础,利真善美的统一”三个方面详述了詹姆士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并做出了恰当的评价.

作 者:王利红 Wang Lihong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社科部,安徽,合肥,230032刊 名: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年,卷(期):2(3)分类号:B712.44关键词:詹姆士 实用主义 真理 价值 人本主义

篇3:英语教育专业教学研探工作总结

1 归因理论研究

作为说明和解释人们的社会行为的一种重要心理学理论, 归因理论是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被观察者的行为, 对环境加以控制和对行为加以激励或控制, 而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过程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2000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指出, 哲学的任务在于研究原因。他将先前哲学家原因学说总结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而首先对原因知觉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归因理论基本原理和思想的是海德。1958年, 海德从通俗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归因理论, 来解决生活中人们找出事件的原因;他也提出人们经常使用的两个原则, 即共变原则和排除原则。归因问题的研究蓬勃发展, 不少心理学家将毕生的经历贡献给了这个领域, 使这个领域的研究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引人注意, 最终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前沿性课题。1972年韦纳与同事发展了海德的归因理论, 提出了行为成败的六个原因即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及其他因素, 同时按个人因素的性质, 分别纳入了三个向度之内即控制点、稳定性与可控性。韦纳的情绪和动机的归因理论主要是针对教育实践并从教育实践中引申出来的。而后在教育心理学中, 研究者开始关心和研究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成败的归因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行为的。很多教育家也对习得者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比如考文格顿和阿木利奇研究归因时提出, 学生总是以有助于维持其能力知觉的方式从事活动的。又如, 费什等人在研究中发现, 学生为了维持他们能力知觉会选择自己确信能够成功并较少努力的人物, 等等。

2 学习策略理论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举措。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学习策略的研究日趋兴盛, 首先进入这一领域的是加拿大的Naiman、美国Rubin、Tedesc和Frohlicho等人。他们对于善学语言者的学习策略进行了探索, 使学习策略的研究逐步成为应用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1994年, Rod Ellis列举了5种不同的策略定义, 指出了他们的分歧, 并列举了八个特点。Huang和Van Naersson比较了20个高分者与20个低分者使用策略, Abraham和Vann也做了比较, Ellis指出虽然结果有一定出入, 但大多数研究者同意善于学习者与不善学习者的五大差异。1990年文秋芳的博士论文“学生可控因素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的方式对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进行研究。王文宇撰写硕士论文研究了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词汇的策略。华中理工大学承担的社科项目研究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策略, 对500多名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发表论文。目前国内对于归因理论下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学习策略的研究与调查尚匮乏, 也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者的研究重点。

3 针对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学习策略情况调查

本项目组成员采用本课题组自行编制的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问卷分4个维度11个小项目69个问题分别测试我校大学生英语的四种学习策略情况:认知策略 (1-17题) 、元认知策略 (18-35题) 、资源管理策略 (36-63题) 、创新策略 (64-69题) ;问卷采用五分制里克特量表的形式, 信度和效度都比较高, 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97, 效标效度为0.8537。分析后, 我们研究出学生对不同策略模块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 (P<0.01) , 从高到低以此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创新策略, 其中创新策略得分只有2.34。

通过统计结果, 我们发现我校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不很令人满意, 有些能力掌握还未达到及格标准, 而且对不同功能模块的应用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掌握最好的是元认知策略, 而创新策略的运用最差, 从而反映出尽管我校学生有一定计划、调节学习过程内容的能力, 但对于时间管理能力、努力程度, 尤其是创新提出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4 教师教学实践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先生指出:“理论离不开应用的。从历史发展来看, 理论都是以应用为基础, 理论是由应用发展而来的, 因为应用上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故研究心理科学者应把这根植在应用上。”针对我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目前的学习策略状况, 我校负责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的老师应做出以下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与学习策略的引导:

4.1 将PBL教学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哈佛大学流传一句话:“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 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低下, 在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让学生的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减弱, 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提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任务。比如, 新视野教程第四单元课文《The Telecommunications Revolution》教师就可以设计好表格, 让学生根据课文来说明各国的通讯情况。

4.2 创设情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供平台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具有某种情绪色彩的、创设生动仿真的场景, 来激发学生的态度体验, 来帮助学生对教材和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 使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高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 学生不仅可以完成学习中的建构和任务, 而且还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和自我激发的能力。比如, 小班口语授课关于健康单元,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医生和病人的角色扮演;关于暴力单元,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施暴者、受害者及双方家长和校方的扮演;关于电影的单元, 学生可以进行小规模的奥斯卡颁奖典礼;而关于音乐的单元, 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办一期英文歌曲的中国好声音选秀。

4.3 将主题教学引入大学英语课堂

主题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为目的, 通过设立主题为课程方式, 通过教师的教授,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与能力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框架, 涉及全新的探索过程, 来获取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的自我体验。教师在确立主题的时候, 要注意与时代相关, 让学生能有兴趣, 同时也容易控制学生进步方向。同时, 教师要在备课期间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 (包括总目标与阶段目标) , 在主题的引导下, 如何让学生在各个阶段得到各种英语能力的锻炼, 是教师要考虑的内容。因为主题教学法的备课任务量比较大, 建议相关教师可以组成教学小组集体备课, 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完整, 如果设计合理, 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资源管理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的选择。比如, 在英语美文赏析课程, 教师可以设立各种主题, 比如爱情, 人生选择, 友谊等等, 每节课一个主题, 而提前让学生进行课前的准备, 课堂上除了欣赏教师准备的著名作家的作品, 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做演讲介绍与主题相关的自己欣赏的作品介绍。

4.4 加强网络环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与引导

网络资源的共享及无限化教学时空的配合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及师生交流提供优质高端的平台。通过对学习策略问卷的总结, 我们得知学生的资源管理分数偏低, 其中包括时间管理、学习环境、努力管理和多向互动。通过网络平台, 教师可以将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英语资料传播, 并可在材料上加以补充说明;学生可以通过自主网络学习平台注册学号进行学习, 学习的进度和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监控, 为了督促学生教师也可以将网络自主学习的分数归于平时成绩一部分;学生之间也可以交流一些学习心得, 同组同学可以通过平台在不同时间段进行留言探讨, 完成小组人物, 不同班级和系别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英语知识。

5 总结

研究归因理论下的学生学习策略的选择与教师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资源管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过归因理论的引导, 我们不断地探索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习惯, 相信只要凭借着我们的信念与坚持, 尽管道路很曲折, 我们也一定会培养出对社会有益的创新型国际化的高等人才。

参考文献:

摘要:该文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全面调查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英语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策略、遇到学业困难时的心态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用归因理论分析学生现在所遇到的问题及心态与学生选择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通过英语学习策略问卷 (包括五个维度:内隐策略、听读写策略、元认知策、情感策略和记忆策略) 来分析学习策略与英语能力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完善教学方法引导正确地选择学习策略。

关键词:归因理论,学习策略,非英语专业本科

参考文献

[1]David H.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Becker J.Conceptualizing mind and consciousness:using constructivist ideas to transcend the physical bind[J].Human Development, 2008 (51) .

篇4:英语教育专业教学研探工作总结

【关键词】 青年教师 英语 专业发展 培养 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和教育部门都能够本着"为教师的终身发展"的理念,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实验,综合归纳有以下一些做法:

1、以区域教育部门作总体规划,对区内所有或部分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培训或指导。

要求教师拟定自身专业发展目标并设定具体实施方案,定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和评价,通过教师完成自身所定发展目标的过程来提高教师学科和教育专业素养。其优点在于能大规模地面向全体或大部分教师实施专业发展试验,使大面积的教师得到参与并取得进步。不足的地方在于实施过程中很多的内容和方法都是"一刀切",强调统一和齐步走,教育部门和教师、学校和教师、教师和教师之间缺乏多向的交流,对于不同个性的教师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

2、以学校为培养基地,结合校本培训的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种做法一般是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去制定计划和落实工作的,形式多为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知识、聘请有关专家开专题报告会、教师之间开一人一课、或让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老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上进行实训等。这些方式虽然能顾及到每个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对于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就不管用了。特别是部分边远山区学校,学校资源比较匮乏,每个学科科组成员不多,在缺乏交流的情况下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3、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际操作的研究的方式。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这样的方法可操作性强,基本上属于"单干",但因缺乏理论和经验的指导,往往会导致教师"当局者迷",不知正途而走偏了方向。

二、T-L-R专业发展模式的内涵

虽然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有一点是需要明确的,那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主战场依然是在课堂。离开了课堂教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失去了意义。基于以上种种因素,我们经过充分的论证和思考,尝试采用校际间"TLR"的模式来开展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其具体做法可以概述为:在区内师资比较好的学校挑选出部分名师,同时在区内其它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选取部分青年教师作为名师的徒弟,师徒成立专业发展协助小组,名师对徒弟实施全方位的"贴身"的指导。

1、T是"Teaching","Teaching"的中文意思是"教"。

这里含有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是指名师"教"徒弟,名师,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理论、教学经验等方面都是较出色的教师,他们能给徒弟提供示范和指导。名师把自身最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演示、讲解等方式传授给徒弟,这些直经验的体验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个层面的意思是指名师和徒弟的所有活动都应该围绕着课堂的"Teaching"来展开,教育的核心是教学,教学的主战场就是课堂,名师和徒弟的最终目的和归宿点就是要落实到课堂的教学,青年教师的提高首先就应该是表现在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2、L是"Learning",它的中文意思是"学"。

这里的"Learning"与上面的"Teaching"一样,也包含有两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是青年教师要学习名师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机智和教学技能。通过观察名师的课堂行为,观察名师的上课手法,了解名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然后通过"听-看-品-悟",把名师好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上。另一个层面是指青年教师要在试验的过程中时时刻刻考虑到教师要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是影响教师教学的直接因素,教师除了考虑自身的"Teaching"以外,更应该要随时关注学生的"Learning"。

3、R是"Researching",中文意思是"研究"。

它是整个"T-L-R"模式的核心,是在"Teaching"和"Learning"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行为,是教师产生感悟的主要阶段。众所周知,名师的教学内容处理能力、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机智和与学生交往能力等都是综合能力,这些缄默知识和实践性智慧是无法传授的,再如教师具有敏锐的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面临对象实际和情境及时作出决策的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使学生积极学习、追求创新、愿意进入心灵对话的魅力等。名师只能意达而不能言传,青年教师也只能感悟而不能照本宣科。这就需要我们的名师和徒弟主观上都积极融入到一个好研究好反思的氛围中去,让自身在研究中不断成熟和进步。可以这样说,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就不可能感悟出教学的真谛。

以上三个因素构成了"TLR"模式。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缺了任何一个因素,教师的专业发展都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试验过程中必须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试验效果的最大化。

三、通过TLR模式的具体操作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TLR"模式目标定位为两个方面。第一是青年教师的素质性目标,即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学科水平。第二是提高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发展性目标,即要求所有青年教师两年内成为合格教师,三年成为区内骨干教师。我们根据目标制定了青年教师的素质培养指标内容,从不同层面对青年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过程具体实施为以下一些内容:

1、落实三课。

三课包括师傅的示范课、徒弟的展示课以及师徒面对全区以上范围的汇报课。每位师傅在试验开始的一个月时间内要亲自为徒弟上各种类型的示范课,包括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等。而且要对徒弟展示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课后反思的整个教学过程,务求让徒弟对师傅的教学过程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徒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解或疑问时师傅要给予合理的解释和指导。徒弟经过一个月的带领后就开始练习上课了。师傅要对徒弟整个成长过程负责,要对青年教师的备课、讲课把好关,徒弟课堂教学所用教案必须由师傅在课前认真审查。每两周师傅至少要听徒弟授课的一节以上,这样的辅导与被辅导关系要保持不少于2年。每学期师徒每人还要求在区级以上的教研活动中承担不少于一节的公开课,而且要承担一次教研活动的主讲人。

2、实行徒弟过关制。

青年教师要在试验成长过程中过三关,即教学技能关、教材教法关、教学科研关。为此试验小组制定了试验教师专业教育能力评价表,作为每个阶段徒弟验收过关的标准。师傅要据青年教师现有状况,配合教育主管部门,经常对徒弟开展随堂课、推门课、跟踪课、展示课的检查和测评。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師傅要从备课本、作业本、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教学论坛、论文、课题研究、班级管理、辅导学生等方面对徒弟进行综合性展示和评价,检查徒弟各方面进步情况。而试验阶段结束将由区教研室通过展示课对师徒进行检查和测评。

3、加强管理,重视培训,严格要求。

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记录青年教师成长过程。对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的所有工作的原始材料,包括教案、教学过程录像、教学反思、单元测试成绩统计表、教学专题总结、论文获奖证书等,都进行定期的收集、整理和分类,根据所得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及时修正改试验过程中的方法和策略,为试验的阶段性调整和总结提供科学的依据,使试验的效率得到提高。

四、TLR模式的创新特点及推广价值

通过试验的实施,我们得到了很多收获。首先,解决了我们部分学校由于师资比较薄弱而无法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困难。校际间教研有效地解决了单一的校本教研教师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广、参与度不强及水平有限的现象,避免了教学研究的低层次重复。其次,实现了校际教研和校本教研的优势互补,确保了同地区内校际间教研交流的有效性。通过校际间师傅与徒弟间共同的备课、上课、评课活动,让青年教师听取来自不同学校同行的意见,相互开放,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谋求共同提升的目的。最后,试验的初步成功为我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随着试验的不断深入,试验小组也根据教师和学校的需要,不断对试验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加以推广。现在试验小组里大部分的青年教师已经成长市、区骨干教师,甚至由原来的徒弟变身成为师傅,在区内广收徒弟,开枝散叶,试验效果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五、结束语

众所周知,更新观念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前提,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而不断学习则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根本保证。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起来是我们这次试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应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为教师的发展搭建不同的平台,在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的同时,也要吸收青年教师的新思维新方法,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心理学》——章至光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外语教育心理学》——贾冠杰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篇5:边远地区煤炭企业人事管理研探

大雁公司划归神华集团后, 公司决策层审时度势, 提出了“两年扭亏、三年变样、五年大发展”的新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不仅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 同时对企业人事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 大雁公司需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适应工作改革的人事管理机制

要使人事管理适应工作改革发展的需要, 首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转变:

一是转变工作角色。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质量提高、企业的持续发展, 其关键在于企业中的人。所以, 煤炭企业应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二是转变管理内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除了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以外, 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服务于工作改革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如: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人才引进机制、培训机制、绩效管理、激励机制等。

三是转变管理方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强调民主、参与, 这样就使员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是转变工作意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是服务部门, 是服务于企业发展, 服务于员工。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工作绩效。

二、持续创新, 不断改进企业人事管理

首先, 大雁公司要按照“科学调整、合理压缩、消肿瘦身、流程再造”十六字方针对公司机关部室进行整合。公司机关部室对原有部室下属的科室进行清理和整合, 减少最多的是由9个科室压缩为4个科室, 这样总计可减少33个科室;同时, 为了满足流程需要, 强化核心职能可新增加10个科室;增减相抵后, 净减少23个科室。各级机关科室应将“膨化面包”变为“压缩饼干”,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构整合, 而是人力资源系统的综合集成和流程再造, 可以激发队伍潜能和活力。其次, 创新选拔任用机制。大雁公司应进一步提高干部任用的公信度和满意度, 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选贤任能, 实现公司副科级以上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经上级组织研究决定今后提拔副科级以上干部时要面向企业内部公开选拔, 并制定选拔方案, 即选拔原则、选拔名额、资格条件、选拔程序、纪律监督。

三、改革薪酬制度

为创建精干高效的用工模式, 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根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要求, 结合《神华集团公司劳动用工管理规定》, 大雁公司需从劳动用工管理入手, 启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正式宣布从现在起取消干部工人身份差别, 按岗定薪, 同岗同酬。薪酬制度改革后, 按照神华集团公司劳动用工管理规定, 大雁公司工作岗位也将统一划分为关键岗位、辅助岗位和服务岗位3类。其中:主营业务必需的、关键的、重要的工作岗位统称为关键岗位, 主要包括管理、专业技术、技术性操作和安全生产风险较高的岗位;辅助岗位主要包括辅助生产、辅助管理等岗位;服务岗位主要包括生活后勤、安全保卫、保洁绿化等岗位。这样就彻底打破了以往惯用的职级分配制度, 在其岗位享受其待遇, 干什么活挣什么钱, 合理分配, 多劳多得, 按贡献大小计酬。科学有效地激励机制一定能够让员工发挥出最佳的潜能,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虽然激励的方法很多, 但薪酬是其中最重要的、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人事问题无小事”,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架设与员工真诚沟通的桥梁, 消除工人与干部之间的心理落差, 搭建能者先、能者上的平台。员工气顺了, 心暖了, 干劲足了, 心理资本和人力资源潜能被激发, 1+1大于2的团队协作效应就会日益凸显。

结论:企业要形成自己的用人理念, 创新企业人事管理, 就要在改善现有人事管理体制的基础上, 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 多学习, 多交流, 取百家之长补己之短, 通过制定符合本企业特点的人事管理体制, 才能为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摘要:企业管理的目的是效率, 管理的核心是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这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创新煤炭企业人事管理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与体会。

篇6:英语教育专业教学研探工作总结

从目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以听说为主,到了高年级再训练读写。实际上,小学生从学习英语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他们的英语阅读经历。如果在此阶段就开始抓好词句教学,有意识地为阅读打好基础,再逐步过渡到语篇教学,并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和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必定对学生日后阅读能力的提高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低年级教学中的薄弱点,也是难点。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开展阅读教学呢? 笔者结合新版三年级教材一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趣导读,培养学生的词汇认读能力。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就如同建造房子的砖瓦,没有砖瓦无法建成高楼大厦。所以要提高阅读能力,最基础的就要抓词汇认读。对于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机械的单词记忆是枯燥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生动活泼的形式,运用趣味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去认读单词。例如妙用chant去巩固词汇认读。

小学生活泼、好动,让他们枯燥地背诵英语单词,犹如把他们捆绑起来,学生能情绪高涨吗?而采用chant的教学手段,将语言与情境结合,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获得愉悦的同时,更激活了学习的心理内驱力,能够解决小学生单词遗忘率高的难题。如在教Book1 Unit2 Colour,在教完八个颜色单词后,我根据平时观察学生的文具,结合第一单元的单词编了一首chant:

A red pencil,a black pencil,a colourful pencil!

A white book,a green book,a colourful book!

A yellow ruler,a brown ruler,a colourful ruler!

An orange bag,a blue bag,a colourful bag!

朗读这首chant前,我先让学生把拥有的相应文具拿出来,要求他们在朗读时当读到相应的文具就举起来。全班学生立即兴奋起来,纷纷拿出自己的文具跃跃欲试。学生一边看着黑板大声地朗读,一边高高举起自己相应的文具。在愉快的玩做和朗读中,学生轻松地对两个单元的单词进行复习认读,与此同时,还在语境中学会了一个新单词colourful。

二、图片助学,巩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图片具有直观易懂的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教学中我发现低年级学生有“学得快,忘得快”的特点,他们在课堂上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并能理解其意思,可是单独给出一个句子,他们却在理解方面有时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我在复习句子时,利用了教材的插图资源,或搜索出与句子情境相对应的图片,设计形式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句子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的插图和搜索到的图片制作成课件,并在黑板上写出图片对应的句子。再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进行比赛:每次我指着黑板上其中的一个句子,让全班学生朗读两次,然后滚动课件的几幅图片,当出示到该句子对应的图片时,学生就站起来大声朗读该句子。哪一组中的学生最快最多站起来朗读就能加分。在竞赛加分的推动下,全班学生热情高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大屏幕,一看到句子对应的图片立即站起来朗读。经过反复多次的游戏操练,学生不但能把句子背下来,还在图片的帮助下巩固了对句子的理解。以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不仅降低学生理解句子的难度,还让学得轻松有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故事教学,提升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

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分级标准的一级标准指出: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要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枯燥的文字阅读材料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需要不断有新鲜的内容进行兴奋点的刺激,因此把故事引入教学中,能让学生很自然地融入故事的情节中去,对所学的内容饶有兴致。故事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有语境的语言素材,使用有意义的、有语境的语言素材学习目标语言,便于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具体情况。结合新课标和教材,我采用故事教学法,促进学生语篇阅读能力。

零散的单词教学只能起到词汇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尽量在每节课能渗透阅读教学,因此我在新授词汇课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具备的的知识设计故事作为主线,通过故事教学法来呈现新的单词和句型,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去体会目标语言,因为故事具有趣味性,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能进行阅读教学。

我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体验,使得在整个单词新授过程,学生就像在阅读故事一样,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新单词及句型,并在故事创设语境的整体情境中理解目标语言的运用。这样在简单的语篇教学中逐步渗透阅读技巧,为学生以后的阅读能力提高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

小学英语阅读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小学英语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探索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反思,持之以恒地不断努力!

篇7:英语教育专业教学研探工作总结

关键词:山丹县,红地球葡萄,病害防治

红地球葡萄以色泽鲜艳, 口感好, 富含维生素种类多、产量高且稳定性好, 备受广大果农欢迎。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 位于东径100°41′- 101°42′, 北纬37°50′- 39°03′, 是世界公认的最佳葡萄生产带[1]。2009 年以来, 山丹县依托本地土地资源丰富, 气候干燥、冷凉, 昼夜温差大, 具有丰富的“冷资源”的优势, 大力发展设施红地球葡萄延后栽培。目前, 全县设施葡萄栽培面积达100 hm2, 其中盛果期72 hm2, 初果期28 hm2, 果品年产量150 万kg, 收入1 800 万元。

随着设施葡萄栽培的发展, 危害葡萄的病害种类显著增加, 危害程度逐步加重。为了促进设施红地球葡萄稳产高产, 有效提高果品品质和商品率, 结合生产实践, 对设施红地球葡萄病害发生特点、原因、发生规律进行观测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采取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预防和防治, 取得了显著效果。

1 病害发生状况

1.1 发生面积

随着设施葡萄延后栽培的适宜温度与湿度环境, 为葡萄的周年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也为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创造了适宜条件。全县设施葡萄生产区域严重危害和常发病害种类有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黑痘病等, 且范围涉及各种植点, 有64%的面积受害, 重度发生面积达近21 hm2, 致使红地球葡萄减产、品质和商品率下降, 直接影响果农的收入和种植积极性, 制约了设施延后葡萄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详见表1) 。

1.2 发生特点

根据近几年的观察, 设施红地球葡萄的发病感病特点与土壤、树势、经营管理关系密切。感病群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1) 新建日光温室较原蔬菜大棚改建的发病机率低, 发病轻;

(2) 树势强壮树体发病机率低, 发病轻;

(3) 精细管理树体发病机率低, 发病轻。

1.3 发生原因

(1) 修剪措施不到位。冬剪留芽多, 夏季为了果实所需要的营养掐头不及时, 叶幕量大, 通风透光不足。

(2) 单株挂果量过大。疏花疏果不及时, 果穗大, 单穗颗粒多, 果粒间空隙小, 通风差, 病害容易发生且传播速度快。

(3) 栽植方式单一。温室内单一的栽培方式导致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失衡, 因而诱使病害发生。

(4) 温室内湿度大。温室内每年多次大水漫灌、雨季不注意排水, 特别是寒冷季节、夜晚密闭保湿保温, 空气相对湿度高, 有时可达85%~95%, 从而引起病原菌的大量繁殖发病。

(5) 土传病害严重。由于日光温室栽培面积有限, 品种单一, 土壤中残留的感病根系与叶片导致了病原菌的积累增加, 单位面积的病菌量相对较高, 病害易于发生。

(6) 病原清理不彻底。对温室内带病的枯枝落叶清除不彻底, 成为次年病原菌的侵染源;同时温室内外病害交替发生。温室去膜后, 正值高温季节, 也是露地病害危害较严重的季节, 从而温室外病菌潜伏到棚内越冬、繁殖, 增加了温室内的病菌量。

(7) 使用单一或乱配杀菌剂。果农常常有种心理, 就是啥药效果好就一直用啥, 一年当中连续多次施药, 不考虑长期使用单一药剂会产生抗性, 致使防病效果不断变差, 出现越防越重的现象。同时, 在多种病害混合交叉感染发生时, 一些果农为了省时省工, 不分病害源的种类, 不了解哪些农药能混配, 就将2~3 种甚至多达4~5 种杀菌剂混配到一起使用。

2 病害发病规律

设施红地球葡萄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黑痘病的发生, 依温室内温度、湿度的不同, 发生时间、危害部位、危害特点和危害程度有变化 (详见表2) 。

2.1 发病时间

危害期均在葡萄的生长季节, 潜伏期均在葡萄落叶休眠期, 霜霉病、白粉病、黑痘病病害发生期5~9 月, 高峰期6~7 月;灰霉病6~7 月花穗期、10~11 月果实着色和成熟期均为发病高峰期。

2.2 温度和相对湿度

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黑痘病均有高温高湿引起, 从葡萄萌芽后开始, 到落叶休眠前当温湿度达到一定条件时均有发生,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湿度的增加而危害加重。除白粉病外, 其余3 种病害当温度达到20 ℃以上, 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 危害程度达到重度, 白粉病在温度达到23℃, 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危害程度达到重度。

2.3 危害部位

叶片、新梢、叶柄、花序、穗轴、果柄、果实等幼嫩组织均受侵害。霜霉病在果实着色后不再受浸染;灰霉病在花穗期、果实着色和成熟期受害严重;黑痘病对着色后的果实、老化的叶片和枝条不侵染。

3 防治技术措施

设施红地球葡萄抗病性较弱, 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防治、促进健康”的方针做好预防和防治工作。

3.1 “2+4+3”预防

即叶面喷施2 次石硫合剂、4 次波尔多液、3 次碧护。

(1) 2 次石硫合剂。分别在早春萌芽前和落叶后喷洒。3 月上旬修剪后、4 月上中旬萌芽前各喷洒1 次波美5~6°石硫合剂, 喷洒时对植株、地面、前后屋面、棚顶全面喷施。喷施前要将棚内枯枝落叶彻底清扫, 并将清除物深埋或焚烧;对植株用小排笔细细刷到不留死角, 杀灭越冬病源。

(2) 4 次波尔多液。在生长期的7~10 月分别进行喷洒, 每月4~6 日喷施半量式200 倍波尔多液各1 次, 共4 次。

(3) 3 次碧护。在葡萄开花后的第10、40、70 d (6 月15 日、7 月25 日、8 月25 日左右) 喷施15 000 倍液碧护, 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2 清除病残体, 减少病源菌

落叶或扣棚后及时清扫枯枝落叶, 剪除病枝、病果及其他病残体, 进行集中烧毁或深埋。

3.3 加强田间管理

6 月揭棚膜后遇雨天应及时排除积水, 9 月下旬扣膜前漫灌, 待地皮发白时再扣膜, 扣膜后切忌大水漫灌, 采用微灌滴灌、渗灌和膜下灌水, 保持土壤水分;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和增施农家肥, 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及时整枝, 合理修剪, 保留合理的叶幕量, 保持架面透光;扣棚后, 定时观测棚内温度, 当温度达到22 ℃, 相对湿度达到75%时, 注意打开风口进行通风, 避免形成高温高湿。

3.4 实施控产, 优质栽培

疏花疏果、掐穗尖、疏除穗中间过密果粒, 合理控制负载量。每株留果8~10 穗, 每穗留果粒60~80 粒, 每亩控制在1 000~1 500 kg左右。

3.5 化学药剂防治

(1) 霜霉病。使用内吸型广谱性杀菌剂, 如活性微生物制剂寡雄腐霉7 500 倍液、阿米妙收1 500 倍液、72%甲霜灵锰锌500 倍液以及64%杀毒矾500 倍液。

(2) 白粉病。硫磺可湿性粉剂150~200 倍液和50%硫磺悬浮液200~300 倍液是最常用的高效杀菌剂, 硫磺粉+多菌灵1 000 倍液、75%百菌清600~800 倍液、25%粉锈宁1 000~1 500 倍液等。

(3) 灰霉病。50%多菌灵800 倍液、50%多霉灵500~1 000 倍液、40%克霉灵500 倍液、葡萄采收前喷洒60%特克多1 000 倍液。

(3) 黑痘病。开花期和幼果期是黑痘病防治的关键时期。发病初期可喷洒10%多抗霉素800 倍液, 10~15 d喷一次, 可基本控制病害发展。其次40%福星7 000~8 000倍液和50%笨菌灵700~800 倍液。

参考文献

[1]山丹县林业局.山丹县林业志[R].2014 (12) :135-136.

[2]赵奎华.葡萄病虫害原色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6-29.

[3]郝燕燕, 郝瑞杰.葡萄设施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142-153.

[4]严大义.葡萄生产技术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9:299-308.

[5]张掖市林业局.张掖市设施红地球葡萄生产技术规程[R].2012 (12) :4-5.

篇8:英语教育专业教学研探工作总结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讲究课堂教学评价的技巧,用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对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现存问题

第一,课堂评价过于随意。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会十分随意地应用评价语言,在实施评价时,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心理状态与上课情绪。这就会使课堂评价具有主观性,所用评价语言具有单一性。学生总是听到同样的表扬或者批评,未免心生厌烦感,影响课堂评价语言作用的发挥。课堂评价过于随意,是因为教师没有重视课堂评价,也没有将课堂评价视为一种教学手段。随意的课堂评价,会使其丧失教学评价的作用。

第二,课堂评价语言匮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用“很好”、“继续努力”、“不行”等语言评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这些评价语言虽然能够起到教学督促作用,当学生第一次听到时,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或者对自己的期待。但如果教师对谁都用这些评价语言,会让小学生觉得教师对谁都好,没有得到评价的特殊感觉。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丰富度,受限于其所投入的精力。教师没有在课前开发表扬学生的语言,自然会在课堂中一时语塞,反复利用单一的评价语言。

第三,忽视评价语言反馈作用。课堂教学评价是否有效,要看评价是否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在第一时间发现哪些语言适合语文课堂,有利于小学生深入学习语言知识,能够促进小学生积极配合自己的教学活动,哪些就是有效的评价语言。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重点放在课堂内容上,忽视了教学评价环节,影响了评价语言反馈作用的发挥。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优化策略

(一)课堂评价应当准确得体

准确得体的课堂评价,能够提高教师的亲和力。用准确的语言对每一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才能使课堂评价发挥作用。在评价中,告诉学生现在有什么优势、不足,如何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才能让学生认可教师评价的作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比如,小学生在读课文时,声音较小。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读得非常有感情,咬字也很准,只是声音小了一点,放心大胆地读,提高声音,就更好了”。听到这样的评价,小学生知道自己在之后的学习中应当怎么做,有利于学习方向明确。

(二)課堂评价应当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课堂评价,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面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教师也应当将自己与小学生同化,用活力四射的方式与小学生交流,提高课堂评价的生动性。教师可以适当夸张自己的表情与语气,和小学生站在统一的年龄平台上,让小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得以调动。

比如在评价小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写得真是太好了,用了拟人手法,比老师描写得还要好呢!再读一下你写的句子,让大家欣赏一下”。当教师充满感情地用这样的语言去评价小学生,小学生会油然而生一种写作学习的成就感。除了评价对象,其它小学生的写作学习热情也会得到调动。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生动性,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课堂评价服务于小学生的写作学习。

(三)课堂评价应当机智巧妙

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如何用课堂评价去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机智应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情况,是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艺术之一。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他们难免会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在课堂中,教师会让小学生读课文,当教师让学生读第二段时,有的小学生读成了第三段。这时,其它小学生会快速指出他的错误,让读错的学生十分害羞。这时,教师要可以这样评价犯错误的学生,“你是想多读一段给我们听吧,你就继续读,我们大家好好聆听”。用这样的评价帮助学生缓解尴尬,有利于体现课堂评价的人性化,促进课堂评价效果的发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艺术性显得十分重要。艺术化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坚持新课程标准的引导,对当前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问题加以解决,用教学评价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沈松茂.略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J].考试周刊.2011(90)

[2]郭莉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华章.2011(09)

篇9:英语教育专业教学研探工作总结

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是识别并判断信息系统面临风险的过程。风险评估是一个结合技术手段, 为识别管理问题、制定管理策略服务的系统工程;是以威胁为出发点, 结合系统脆弱性判断的评估过程;是周期性了解安全风险, 采取相应安全控制措施的前提。它为降低网络风险、实施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风险评估是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管理的关键环节, 是发现信息安全存在问题, 找到解决方案的有效手段。

2 开展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6年, 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2014年,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 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意志和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在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上,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为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言献策, 网络和信息安全再一次提升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高度。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起点和基础, 为防范和化解信息安全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应用和实施研探

围绕国家网络信息化建设和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部署要求, 以某副省级省会城市为例, 对该市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进行研究和探讨。

3.1 工作思路

该市风险评估工作宜采用“试点先行、逐步展开”的工作思路。首先选择1-3家系统建设完善、涉及社会安定的重要单位作为试点, 如劳动保障、民政、商业银行等部门, 摸清工作规律, 建立工作机制, 锻炼风险评估队伍。根据试点经验, 逐步在全市建立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的日常工作机制。

3.2 工作方式

宜采用自评估为主, 检查评估督促为辅的工作方式。自评估即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拥有、运营、使用单位按照发起的的风险评估。检查评估是指信息安全职能部门依法开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检查评估是对自评估结果进行的验证性评估, 也是更专业更深入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3.3 工作机制

1) “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领导小组”, 组织协调风险评估工作的部署和实施。组长由分管信息安全工作的市领导同志担任, 成员由相关单位领导同志组成;

2) “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小组”, 对风险评估工作进行统一安排和具体实施。组长由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同志担任, 成员由试点单位业务系统负责同志和技术支撑单位有关领导同志组成;

3) “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小组”, 聘请信息安全领域专家负责对风险评估进行技术咨询和评审工作。

3.4 进度安排

该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可分为试点准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和全面开展阶段。

3.4.1 试点准备阶段 (约2个月)

深入调查研究并确定试点单位和评估形式, 可联合第三方评估机构作为技术支撑单位。领导小组召集各成员单位宣传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指示精神。工作小组指导试点单位建立业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并邀请专家小组对方案进行评审。

3.4.2 组织实施阶段 (约4个月)

各成员单位在全面准备的基础上进入具体评估, 分别进行试点实施方案编写、信息资产分析、现场实施方案编写、现场核查测试等工作, 以获取风险评估所必需的各项数据信息, 完成系统脆弱性分析、系统资产分析、系统威胁和风险分析。

3.4.3 总结阶段 (约2个月)

由相关各方以及专家小组对所有分析报告进行审核并提出相关建议, 保证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对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成果、认识、教训和风险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总结。

3.4.4 全面开展阶段 (长期)

根据试点的经验和教训, 形成规范的评估指南和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长效机制, 在全市开展信息安全评估工作。

4 思考和建议

4.1信息安全是“一把手工程”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需要相关单位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 切实落实各部门的责任, 加强资金、设备、人力等投入支持。信息安全无小事, 不能片面地认为“信息安全是技术部门的事”, 信息安全工作应该由“一把手”亲自抓, 在风险评估中信息系统主管单位、建设单位、运行单位、使用单位应统筹协调, 共同推进。

4.2谁主管、谁负责, 谁运营、谁负责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敏感性强, 涉及系统的关键资产和核心信息, 一旦处理不当, 反而可能引入新的风险,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组织管理工作, 要求信息系统拥有、运营或使用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明确责任, 规避风险, 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切实负起组织领导的责任。

4.3培养人才, 锻炼队伍

面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缺乏、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 信息化主管部门应该以风险评估工作为契机, 促进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和信息安全保障队伍建设。加强对各有关单位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的政策宣贯、业务锻炼和专业技术培训, 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发展提供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的人才队伍。

4.4投入有产出, 安全即效益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对经济活动应该进行理性的投入产出分析。风险评估的投入产出分析是以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潜在风险为前提的, 资金投入规避了可能产生的损失和不良影响, 达到了预期安全目标, 即是见到了效益。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合理安排资金投入, 争取政府支持一块、试点单位出一块、技术支撑单位减免一块, 以确保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ISO/IEC 17799:2005信息安全管理实施指南.

[2]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篇10:英语教育专业教学研探工作总结

关键词:木结构;体外张拉;施工技术;试验研探

1 概述

有关建筑工程木结构施工技术中,结合参建的某木结构建筑主受力大跨度8.5m木梁结构,在结构选型时,拟采用两根松柏木结合一起进行使用,根据该段主结构受力计算,计算出该段木梁结构的最大挠度远远大于工装主要结构要求的挠度,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并给工程造成较大的损失。根据笔者带领团队经过思考,如果要让主木梁的最大挠度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一种办法就是加大主木梁两根木头的横向截面积,另一种办法是通过增加支撑柱承受主木梁傳递的竖向荷载,但是这两种办法都将极大的增加成本投入,同时对建筑结构使用空间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怎么能够及时解决本次建筑工程木结构主木梁跨度过大、挠度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这类难题,笔者和团队一起大胆设想,拟采用参照混凝土体外预应力的思路,提出在主木梁体外亦考虑加设足够的预应力,充分发挥木结构本身的受压性能,使得木结构的拉压性能都能充分利用起来,特别是通过施加体外预应力,使得木结构克服自身客观的受拉能力不足的短板,达到优势互补的局面。通过初步设计,团队决定先根据施工实际,模拟受力情况,按照缩小一定比例的实体模型进行试验,通过试验验证该种技术的可能性及相关数据,再进行总结应用到实际施工中。

2 试验研探

2.1 试验总体设计

本次体外预应力施加试验所采用的试验主要材料包括,主大梁材料采用松木,共计2根,对其具体结构尺寸按照事先编制的试验方案进行量测记录;体外施加的预应力筋是根据木结构能够承受的压力进行计算,核实数量并对称安放;先连接两根一组的板材,设定多组对比组,根据组别再分别布设预应力筋,逐级施加荷载,经过记录相关数据,并及时进行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及改进意见,直至完成所有必需数据的收集及验证,达到试验的目的。

2.2具体步骤及要求

(1)试验设备仪器要求

试验主要采用多分点及多级均匀加载的方法进行试验,主要采用的仪器设备有施加主动荷载的小型液压千斤顶、测量荷载的装置如力感器,测量木梁结构挠度的百分表、为确保荷载逐级加载均匀的荷载分配梁以及其他仪器等设备装置。

(2)具体措施

试验过程中,在各次施加荷载过程中,应持荷时间达到一定时长,确保在试验过程中,木梁结构及钢绞线等主受力材料在加载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及时被记录下来,通过相关预先设置的装置进行收集、记录并整理。加载过程中,应至少安排4人各司其职,其中总负责1人,统筹试验,其他3人分别进行施加荷载、数据记录以及试验现场的其他情况的及时解决等。试验过程中,加强数据观察和量测,发现异常立即停止,待找出原因并解决后方可继续进行试验加载。

2.3数据结果分析

(1)试验木材性能分析

在试验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对主木梁的材料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复核。主要包括木结构物本身的含水量情况,实际弹性模量情况,抵抗弯曲的能力度等物理性能指标的测定及复核,这样就能更好更准确的获得相同材质木主梁的各种物理性能指标,为大跨木结构的实际施工积累可靠地经验。

(2)大跨木结构挠度分析

试验过程中,根据木结构的物理性能情况,采用多点分的施加荷载的方法。在进行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严格按照事先计算好的各工况需施加的荷载进行预应力分级加荷载,分别根据试验步骤进行木结构在施加荷载及施加预应力的双重情况下,确定预应力施加的最佳荷载值及可允许的挠度范围内的最经济方式。通过试验对比,设置了体外预应力的木梁结构其刚度有着明显的提高,其在超荷载运营下其失效情况等同于普通木梁受超荷情况。

在试验过程中,相关的数据显示在不同工况情况下,实际记录的挠度值与设计计算的挠度值误差在规范范围内。同时,在预应力筋选取上,普通钢筋所达到的效果是最优的,能够满足设计及标准要求,且张拉力的实现无需借助预应力张拉设备,仅需要工地上常用扳手对预应力进行张拉锚固作业即可,极大的节省了常规体外木结构张拉所需的专用张拉设备,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根据试验数据表明,在预应力筋布设方面,预应力筋的布设方式导致的预应力及挠度不同,导致采用二次抛物线形与折线线形的相差1倍以上,充分证明试验中设置成折线线形的预应力筋的优势所在。在进行大跨度木梁张拉试验验证过程中,木结构梁在外荷载作用的情况下出现弯曲变形,一部分是由于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另一部分是由于两端施加的预应力筋出现的压力继而产生的弯矩。在理论计算模型中,两者应是统一的,在实际试验过程中也验证了理论。

在实际的建筑木结构工程中存在着许多大跨径木结构梁的刚度及其承载力满足不了需求等情况。为了更好地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处理,拟定一定等比例的实体木结构大跨梁模型,按照体外预应力施加荷载进行张拉,试验数据表明,其与等同截面的木结构相比较,设置预应力的木结构其在承载能力上和刚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巧妙发挥出木结构的抗压性能,通过预应力筋把木结构的抗压性能转变成抗拉性能,从而使得木结构梁的抗拉性能进一步的提高,使得木结构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其挠度达到设计及标准规范规定值。

3 结语

结合笔者及团队此次试验的结果来看,通过在大跨度木结构上施加体外预应力筋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大跨度梁因其客观条件限制在无法增大其横向截面面积以及通过增加支撑的情况下的挠度过大问题。根据这种施工技术手段可以多快好省的解决类似建筑木结构挠度过大问题。对于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加固维护及保证其正常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广大从事建筑工程大跨度木结构设计、施工及研究的人员提供一种新思路,期望为今后的大跨度木结构的创新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济梅,李建雄,吴旭东.木结构体外张拉施工技术试验研究及应用 [J].施工技术,NO.22 2011

[2]袁建力.基于现代模拟分析技术的传统木结构研究 [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NO.02 2013

上一篇:正略项目建议书下一篇:《昨天,今天,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