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2024-05-05

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篇1: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这堂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与学生的品格养成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课上与学生的交流,老师知道很多学生说谎都是有难处、有这样和那样不得已的原因,这也就是说谎的借口,不能说是说谎的理由。在遇到麻烦时得想办法积极解决而不是撒个慌简单了事,撒谎暂时解决的问题,总有一天事情的.真相要暴露的,你还将为之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我们绝不能撒谎!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与孩子们共同探讨关于诚实的话题。既可以启发家长自觉地加强言传身教,给学生良好的榜样作用,也可以促进家长对自己教育的方式进行反思、加以改进。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与父母沟通,给予正确的导向。

篇2: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是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这学期,我担任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接手这项工作,本着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挑战自我的态度,“勤”字当头,留心记录,不断汲取新营养,注入新血液。一学期下来,我在业务知识和教学水平,课堂驾驭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克服缺点。现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的感悟和体会而逐渐形成。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如:情景剧表演、小小故事、大家动手做等活动,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学习和掌握知识。

二、勤学、勤思、勤记。

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由于现在的“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既包含着对学生品德的教育,也包含历史、地理等课程的内容。所以,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要具有全面而渊博的知识。出此之外,我还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

误。

三、及时反思,取长补短。

每上完一节课,我都会将课堂上一些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一番,尤其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设性问题给予高度关注。能当堂解决的就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课后我会查阅资料,请教别人把问题搞清。通过反思,理顺备课中不合理的思路,清理课堂中不恰当因素和做法,及时改正。

四、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把课本知识、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如:学习了怎样与邻居和睦相处,就启发学生说说怎样与同桌相处,把知识活学活用。并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积极探究,质疑解惑。

总之,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教学中,我的能力提高很大。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看着那一张张天真的面容,那是怀着对知识的渴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为祖国培育花朵是我们的天职。今后,我会快马加鞭,积极进取,争取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来给家长和学校交一份满意的卷。

篇3: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版) 》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 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德育专家鲁洁老师也指出, 必须深入研究课程转化为生活的具体机制, 要开通课堂走向课外生活的品德践行渠道。

《品德与社会》需穿上“务实的鞋”, 迈向课外作业常态化、艺术化之旅, 教师应巧妙设计作业, 提升作业品质, 以使学生更自主、生动、活跃地参与并努力完成作业, 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使学生的精神完成内蓄—发酵—发育—丰满的历程。笔者以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为例, 谈谈有效设计课后作业的体会。

一、转换设计理念, 提升作业品质

1. 生活为基

“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 本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 课堂教学的问题、情感、认知、价值等也向课外有效拓展。课程标准也指出:“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 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 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 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因此, 课后作业应根植于生活的土壤, 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 到生活中去探究体验, 于现实生活与理性世界的情感道德交互作用中, 发展学生的品性、道德、情操。

【案例1】我们去超市购物

课题:浙教版四上《家庭收入知多少》

着落点:去超市购物

要求:

(1) 在购物之前, 先做一个小调查, 家里需要些什么?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我需要什么?

(2) 每人40元, 独立逛一次商场。

(3) 请父母按照文明购物和明白消费的要求给孩子打分。

(4) 一周后在班里汇报。

商场购物, 实践着品德与社会“作业就是生活”的理念, 让学生欢欣雀跃。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购物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 学会了文明购物、按需购物, 还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课堂与学生真实的生活建立起一种有机的内在联系, 作业成了“我要的”而非“要我的”, 成了学生成长自觉的生活需要。

家长的介入, 既能弥补学校教育鞭长莫及的遗憾, 帮助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 又提供了父母与孩子情感交流的平台, 帮助他们体验作业的美好, 于作业的实践中完成对道德的建构。

2. 实践为桥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假如学生用非所学, 养成学习与生活、言与行相背离的虚假品性, 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失败的。布置实践性作业, 就是希望通过蕴涵着生命质感、精神力度的作业, 让学生在实践中念诵体味,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道理运用于生活实践, 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强化道德行为。

【案例2】打招呼

课题:浙教版四下《和睦相处》

着落点:“扫楼道”“打招呼”

意图:鼓励自己主动问好, 学会与人和善相处。

要求:

(1) 每天主动和多个邻居打个招呼, 打过了就画张笑脸, 每天对照、每天小结。

(2) 每天放学回家, 打扫单元的楼道卫生, 擦净楼梯扶手, 请邻居评判自己的打扫情况并填好卫生打扫评判表。

(3) 一周后在课堂上诚实地反省。

此作业的实施, 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与养成教育, 消除学生对陌生人的恐惧感, 能主动与人交往, 与人为善, 学生们有了初步的群体归属感, 体会到了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的密切关系, 并掌握了与邻里和睦相处的基本技能, 巩固了教学效果。

3. 学科为拐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 “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 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此, 在布置综合性作业时, 尤其是趣味性和实践性强的体验反思类作业, 可以遵循整合性原则,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依托学科的平台来展示活动的成果。

【案例3】“小太阳”感恩行

课题:浙教版四下《谢谢你们, 我的父母》 (第一课时)

着落点:帮父母做一件小事

要求:

(1) 回家“帮父母做一件小事”, 可以是洗洗脚敲敲背, 也可以是倒杯茶提提东西, 请家长用手机、相机或摄像机帮忙拍摄或录制整个过程, 包括父母的表情语言等。

(2) 组织一次汇报会, 让学生展示拍摄事情的过程, 讲讲当时的心情。

(3) 作文:语文作文课时将这次活动落笔成文, 评选“最佳作业奖”“最佳孝顺奖”“最佳创意奖”等。

这项知行统一的作业, 结合了语文的写、科学与技术的多媒体展评, 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亲历亲为, 帮助“小太阳”从小养成敬老、爱老的好习惯, 引发其对生命的感悟, 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所悟的感恩之情如春雨在实践中“点点落地”, “感恩之花”如“雨后春笋”悄然绽放。

如此以学科为拐, 教化无痕, 荡气回肠, 拄杖孩子“在精神上站立”。

二、根植人本意识, 精选作业类型

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 且活动常与兴趣密切相关。教师要根植人本意识,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让学生感兴趣, 容易并乐意完成的课后作业, 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在作业中探究、在作业中成长。

1. 体现开放性的弹性作业

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 尊重独特体验, 设计有梯度和区分度不同的课后作业。如可分为必做和选做,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布置一些发散型的题目,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最简单的题目, 以便其熟悉最基本的知识, 夯实基础, 加强基本训练。

【案例4】社区的公共设施

课题:浙教版四下《社区的公共设施》

着落点:知设施懂爱护

要求:以下为弹性作业, 每个同学可以选做一个。

(1) 爱护:学会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用实际行动证明你是社区的小主人。可以清洗一次公用电话亭, 可以为社区图书馆设计一条标语, 还可以……

(2) 叙写:写写有关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爱护公共设施与注意安全的小故事, 在班级宣讲。

(3) 调查:调查生活中公共设施被随意损坏的情况, 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与设想。

上述作业中, 对于没时间和能力完成复杂作业、语言组织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选做第 (1) 题;对于情感细腻, 文笔好的学生可以完成第 (2) 题;而活动能力强, 又有挑战性的学生就可以选择第 (3) 题探究型的作业。

2. 呈现挑战性的趣味作业

作业的布置, 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儿歌、绘画、制作实验等活动贯穿起来, 不仅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而且通过游戏等趣味性强的活动, 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向生活世界回归, 寓教于玩, 玩中求进, 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团结协作的愉悦。

【案例5】数手茧

课题:浙教版四上《孝心献老人》

着落点:数手茧知孝顺

要求:

(1) 小游戏“数数家人的手茧”, 数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手上的手茧数。

(2) 问问这些手茧背后的故事, 想想手茧是怎么造成的。

“小游戏”, “大道理”。“数手茧”作业很简单也很有趣, 学生们乐此不疲, 数完了这个数那个。很多孩子家在农村, 父母或爷爷奶奶长期从事体力劳动, 工作环境较差, 手粗糙不堪。有的孩子拉着爷爷奶奶裂着大口子渗血的手, 泪如雨下。真是不数不知道, 一数泪涌不已。

作业催生领悟:手茧源自操劳, 自己的成长延续了长辈许多的关爱, 倾注了他们的劳动和心血, 不孝顺他们确实不应该。

教师在学生汇报交流后, 趁热打铁布置“感恩四个一”作业:“为家里手茧最多的长辈剪一次指甲、洗一次衣服、备一次早餐、聊一个小时的天”。这样蕴涵情感的挑战性感恩作业, 促使学生自致其知, 自健其德, 自导其行。

3. 显现长期性的多样作业

课程整合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 要有利于展示个性, 有利于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所以, 在内容紧扣教材的三维目标之外, 课后作业的形式还应丰富多彩, 彻底改变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的局面, 可以是说唱、书写、绘画、实物或卡通式、卡片式、图表式等活动性的作业。完成作业的周期可以加长, 以此深化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案例6】诚信银行

课题:浙教版四年级上《诚实是金》

着落点:储蓄诚信

作业实施:

(1) 3月5日, “诚信银行”启动, 学生签订“诚信每一天”承诺书。明确在签订了承诺书后的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 即承诺的10条目标。

(2) 3月7日, 下发“诚信卡”, 试行“诚信卡”每月刷卡制度。由各班的诚信银行“四大行长”负责对自己班内学生进行诚信考核, 即每月诚信卡刷卡。操作形式为:人手一张“诚信卡”, 卡上10项承诺目标, 每做到一项, 得1分“信用金”, 得10分“信用金”的为“A级信誉储户”, 由各班“四大行长”对照所签承诺书的内容, 每月对班内同学“刷卡”一次。

(3) 6月份, 进行诚信风采展示, 开展“A级信誉储户”诚信大使评选活动。评上的同学, 下发“A级信誉储户”金卡, 并以“喜报”形式表彰送寄家长。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而这样的帮助以作业的形式实现延伸, 没有道德的说教或形式化的条文, 有的是孩子们乐在其中的“诚信银行”的“诚信储蓄”, 真正是“课虽尽, 意犹存”。

有效作业的设计与践行, 是一种富有柔韧性的教育期待, 它不仅彰显品德与社会课程独特的人性魅力, 而且能够通过充满期待的“作业生活”达到教与育的目的。假以时日, 灵活多样的作业使行为训练在心灵的潜移默化中进行, 使德育感知内化为自觉行为和内在素质, 健全着学生人格。学生的认识、情感与行为渐次升华到一个全新的、意寓深远的美好境界, 道德教育也走上“长善救失”的宽阔道路。

篇4: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一、说本册教材

1.教学知识的整合

我将本套教材从中年级到高年级按生活教育、思想教育、科普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进行了整合。生活教育有“安全地生活”“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生活中讲规则”“健康的生活”“交通连着你我他”等主题;思想教育有“在集体中成长”“心中有祖国”“屈辱与抗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主题;科普教育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和“建设民主富强国家”;地理环境教育有“我们生活的地方”“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放眼世界”和“只有一个地球”等主题。

2.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每个单元下设的三个学习主题里面生成许多的小话题,那些内容在问题的设计、话题的选择、版式的设计等方面都能够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如小博士卡通形象贯通教材,反映实际生活的照片,精美生动的图画都是学生喜欢的。整套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设计了从国家、世界着眼,从自我、家庭、学校、家乡着手,利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活动,体验或感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对教学、评价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1.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鉴于此我有了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课前材料的准备,充实教学内容:作为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专业性强,学生缺少一定的基础,这对于上课的老师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前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搜集,这个搜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习俗》这个单元时,我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搜集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通过课堂上展示交流,教师补充资料,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拓展教学空间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充分利用好课堂和社会两大阵地,或是创造相关情境,或是安排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践,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受去进行体验。在教学《生活中的消费》时,我会引导学生到不同的消费场所调查访问、实际购物、研究购物的技巧,充实购物知识,真正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3)要突出品德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品德与社会本身是一门教育学生能够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课程,但是有个别老师把品德与社会上成了历史、地理,抄吧,背吧,严重地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所以,建议课堂上老师尽量挖掘教材的情理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整个课堂充盈着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色彩,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品德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灌输,而是让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和生活实践中,做到行动和思想是统一的,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例如,有一次我们班学生给一位同学过生日的同时我加入了教学内容,让同学们进行购物交流,活动结束之后,大家都自觉地将教室打扫干净了。

2.评价建议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獲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为此,我在教学中全方位地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星级评价模式。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包括:鼓励为主,分层评价;方式多样,综合评价;呵护学生,宽容评价;共同参与,多向评价;体验成功,多次评价。这是我县根据新《课标》为学生量身定做的评价手册。实行星级评价:内容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方面。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同学互评、老师评价,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详细的评价记录作为依据,然后两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评出来星级学生荣登教室内的光荣榜。这也是我们评选年度全面发展学生的一个依据。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课程标准》中指出:充分地开发并有效地利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既是扩展和深化课程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这方面有了以下几点建议:

(1)不容忽视的教师和学生资源。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

(2)有效使用多媒体资源。我们虽然是农村小学,但是早在四年前每个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并且教室和办公室都安装了教育网,每个老师人手一台笔记本,所以,我们的课堂有了这些资源将更加鲜活起来。如,在建党90周年时,播放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

(3)充分开发和利用好社区资源和自然资源。教师要充分认识学校周围环境的价值。如,农村学校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引领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去亲身体验、感悟。

品德与社会就是要本着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培育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去进行教学。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上就是我要说的全部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篇5: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一、撰写计划,完善教学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我细心地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

二、以人为本,营造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师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释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堂得以真正“活”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要让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他们而言,课堂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探求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沿固定轨道前进去捕获某个答案,而是实际的参与者,教育教学中的主角。课堂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快乐,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每个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作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

四、拓展训练,指导行为

课堂上在认真学习教科书的知识之外,精心设计课外阅读资料:如国家大事,身边模范等,用品德与社会的眼光给予学生拓展训练,打开他们的思路,使课本知识得以有效的补充。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辉煌,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篇6: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一、做到了在理念上努力接近“以生为本”。尽量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努力寻找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运用谈话法、讨论法、探究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熟悉了解各行各业。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比较流畅,先让学生了解了各行各业,然后给各行各业分类,最后了解社会各行各业分工合作而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上课如流水般哗哗哗下来了但自己没留下印象,总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没落到实处,比较肤浅。从备课到上课感觉没有找到任何一个闪光点。更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给学生切身体会。最后一个“创建工厂”环节比较乱,准备好的小组跃跃欲试,都在准备自己的发言,没有认真听汇报交流。总体上讲没有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每一教学环节进行的很仓促,没有解决明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平均用力导致课堂没有闪光点,没有突破重难点。

四、学生的课前预习不够,对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了解并不多,所以老师总在牵着孩子走。

虽然设计了几个活动,比如:让孩子联系自己一天到晚的生活说说各行各业和自己生活的关系;在了解各行各业之间关系的时候,了解方便面的生产过程和怎样收看电视节目。整个过程中牵着孩子走的`痕迹特别重,没有在孩子的调查、了解、探究之后进行教学,然后在课堂引导孩子梳理知识。品德与社会课就是一门以生活为出发点的学科,尽量让孩子从自己身边找到各行各业,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自己去调查研究,把“球”抛给学生,比如让学生采访爸爸妈妈和周围的人们,他们都在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他们怎样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的?哪些行业和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等?

了解方便面的生产过程以及怎样收看电视节目的环节,直接出示图片让学生看,有点塞给学生的感觉,最好让学生自己事先了解方便面的生产过程,收看电视节目单,需要哪些工作人员付出怎样的辛苦?孩子事先查资料,引导孩子自己交流发现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好奇心、探究性趣,更能体现以生为本。

篇7: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

教学目标:

1、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规则的重要性,知道没有规则简单的游戏都不能进行下去。

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有规则。

3、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活动(1)、游戏对比,发现规则

1、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同学们都喜欢游戏吗?现在老是想请几个同学一起玩一个托物品跑的游戏,有谁愿意参加?

2、选9名学生,其中4名女生,5名男生。男生一组,游戏物品乒乓球;女生一组,游戏物品是沙包。在不讲明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进行,女生组获胜。

3、教师顺势引导:同学们对比赛结果满意吗?为什么?

4、讨论,同学们发现教师这样安排游戏不公平,发现游戏缺乏规则。

5、教师引导:怎样使游戏公平、合理进行呢?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游戏规则,重新游戏,分出胜负。

6、师总结:这次小组获胜理所当然,输的小组也输得心服口服。看来只有参加游戏的人都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才能顺利进行,大家才

能玩得开心、快乐。

活动(2):讨论交流,如果没有规则„„

1、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做游戏要讲规则?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

2、讨论:请同学们通过刚才做游戏的亲身体验,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3、教师总结:对,正如大家所说的,没有规则,游戏会很乱,无法正常进行,而且结果也不公正。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会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引起大家的不满,不利于团结,有时还会造成危险。

二、通过回忆、体验,介绍游戏中的规则

活动(3)、回忆游戏,说规则

1、教师展示各种游戏图片,请同学们回忆自己喜欢的游戏。

2、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什么游戏?这些游戏有什么规则?

3、讨论。同学们畅所欲言,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喜欢的游戏规则。

4、全班交流,共同完善游戏规则。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同学们共同感兴趣的几个游戏的规则。

三、游戏体验,强化规则

1、师: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学校,看看我们的学校生活中有哪些规则?

2、谁来给讨论订规则,同桌之间讨论。

3、汇报。

4、师:我们学校根据这些规则制定了学校规则

5、师:这些规则有什么好处?

6、出示图片 师:同学看这些图片(读)① 课间活动不打闹②环境卫生保处好③ 按时上课 ④眼保健操认真做⑤路队排整齐

7、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在这所学校里学习自豪吗?

8、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除了学校生活、还有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在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作业,去寻找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下面我们前后讨论、交流好吗?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最后由一位同学表演、指挥交通手势同学一起做。师:我们既然学会这些手势,就要按着这些规则去做。我们一起说:“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我们要宁等一分钟,不抢一秒钟,如果违反规则:轻,不仅会失去健康;重,还会失去生命。师总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探讨、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生活处处有规则)

四、拓展训练

同学们看图片找错误?想一想违反了什么规则? 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这类情况发生?① 公园、马路等②乒乓球、课堂、草坪③饮水处 ④楼梯 ⑤乱涂、乱画,破坏了城市风貌,环保师:如果你看到有人正在违反了这些规则,你们应该怎样做?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要遵守规则,找规则,生活处处有规则)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做游戏讲规则》,生活中处处有规则。那么这些规则在人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假如没有这些规则行不行?

《班级制度大家定》教学设计

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懂得,自觉遵守班级制度是每个班级成员的责任。

2、组织学生共同制定完善班级制度,使学生认识到遵守班级制度的重要性,并能自觉遵守班级制度。

3、了解班级中原有制度,积极发挥主人翁意识,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能修改或制定班级制度。

一、介绍班级荣誉,理解班级制度的重要性

活动(1)、班级荣誉多又多

1、课件出示本班升入四年级后参加的各项活动及获得的荣誉照片,大家共同回忆荣誉取得的经过。

2、教师提问:当我们得到荣誉的一刹那,当我们看到这些奖状、锦旗挂在我们班时,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使学生心中升起一种自豪感、责任感。

教师小结:

自从升入四年级,同学们在各方面都发生着变化,每天都在进步,大家取得的这些荣誉就是最好的证明。老师意识到,同学们在慢慢地长大,现在能真正成为咱们班级的小主人了。

1、教师引领:这些成绩是怎么得来的?

2、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大家共同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结果。

二、重温各种制度,说说遵守情况

活动(2)、各种制度说一说

1、教师引导:在班集体中,大家既是自由的,又是受约束的。学校中有各种制度,班级中有各种规则规范着大家的一言一行。在学校生活中,你知道有那些制度吗?

2、学生结合班级实际讨论。

3、课件出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学生守则》的内容,引导学生重温各种制度。

活动(3)、寻找闪光点

课件出示学校生活中学生遵守各种制度表现出色的照片。

1、教师引导:学校、班级制定的这些制度,你发现你班的学生在哪些方面做的好?赶快夸一夸吧。

2、交流。被夸的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些方面做的好。

3、请学生交流自己平时在校遵守规则的一些做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学生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坚定遵守学校规则的信心。

活动(4)、火眼金睛找不足

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过去我们在遵守制度方面的确取得了许多值得骄傲自豪的成绩,但我们本身还存在很多不足,你认为你自己或我们班在哪些方面做的还不够好呢?

2、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3、全班交流,教师倾听学生的想法,适时给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

4、教师总结:是呀,在班级生活中我们在遵守制度方面的确存在着许多不足,像部分同学中午不按规定时间到校,来得太早;值日生的效率比较低„„这些缺点是咱们小学生阶段普遍存在的。有缺点不可怕,只要我们改正了,我们的班集体会变得更优秀。

三、激发主人翁意识,制定完善班级制度

活动(5)、班级制度大家定

1、班级引导:我们是班级的主人,为了进一步规范大家的行为,为了使我们的班集体蒸蒸日上,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制定一系列的班级制度。班级制度是班级管理的的依据,是每位同学应当遵守的准则。你认为我们班需要制定哪些班级制度?

2、请学生发言,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针对班级的不足有目的的制定各种制度,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3、学生自由制定班级制度。

4、小组长把修好的班级制度张贴到专栏中去。活动(6)、寻找制度监督员

教师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表现,推选平时做的好的同学来做小监督员,每个职位两人。

1交流,推选自己心目中的小监管员,并说明理由。

2教师公布小监督员名单,并总结:我们的小监督员,是大家选

出来的,是大家共同信任的同学,希望各位小监督员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使我们的班级管理更上一层楼。

四、课外拓展,共同遵守班级制度

活动(7)、遵守制度大家评

1、教师出示“班级制度评价表”,每人分发一张,请学生在以后的学生生活中多角度多方位评价、填写,调动大家积极性,共同遵守班级制度。

2、教师总结:集体处处有规则,只有遵守了规则,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大家才能像小树一样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诚实守信》教学设计

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

教学目标:

1、懂得社会需要诚信,诚实守信的人能得到他人的信赖和尊敬。

2、努力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3、懂得互相信任,让大家都得到快乐。

4、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诚信,它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快乐。重点难点:

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诚信,它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快乐。活动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参与欲望

1、如果你的妈妈生日快要到了,你会准备一件怎样有意义的、代表你心意的礼物?(学生畅所欲言)

2、有一个孩子送给妈妈的礼物与众不同,十分新颖有趣,你们想不想知道?(教师告知学生礼物后,生谈看法)

二、诚信故事赛

1、教师:课前让同学们搜集了一些有关诚信的小故事,带来了吗?谁先来讲一讲?(讲故事过程中,教师板书故事中讲诚信人名。)学生讲故事(2——3人)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听故事,并谈谈故事对自己的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讲诚信的人会得到什么,不讲诚信的人

会怎样养。

2、学生日记《诚实的礼物》

3、思考:如果你是妈妈,会喜欢这件礼物吗?为什么?

4、寻找快乐 <1>到家庭里找快乐。

<2>到社会中找快乐。快乐的根源:人与人之间的诚实。

5、讨论

假如我们的生活失去了诚信,会怎么样?举例说明。

三、辨析明理

1、播放课件“王婷婷的烦心事”——上课时间到了,王婷的同桌小雨气喘吁吁的跑进了教室。王婷急忙迎上前去说“小雨,快把作业交给我。”小雨脸红了,他轻轻地对王婷说:“对不起,昨天我妈妈病了,我陪妈妈去打针,没来得及做。你先别告诉老师,我一定按时补上!”王婷看小雨着急的样子,点了点头。

上课了,老师让组长说说作业检查情况,王婷觉得心里很不安,正在这时,老师问道:“王婷,六组同学的作业都完成了吗?”王婷下定决心站起来说:“小雨的作业没做。”

2、你认为王婷在这件事上做到了诚实守信吗?

3、引导学生辨析,王婷是否做到了诚实守信?(组织辩论)

4、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小结:与别人约定事情时,要考虑该不该做,错误的事情不要答应。

四、制作诚信书签

1、把你搜集到的讲诚信名言或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比一比谁先记住下面讲诚信的名言并制成书签

<1>无论是谁,只要说句谎话,他就失去纯洁的心。——贝多芬 <2>说谎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伊索

五、全课总结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敦厚,历史悠久,诚信之气越光大华夏,充盈中华。他早已融入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中,同学们,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小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长大成为言而有信的好公民,好吗? 板书设计:

诚实守信 讲信用 良好品质 言必信 行必果

《德贵自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关系。

2、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法规,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学习重难点:

1、了解一些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关系。

2、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3、懂得自律是一种美德,学会诚信待人,严格自律。

一、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引入话题

活动(1)、这样做对吗?

师生共同观看一段视频资料。(华灯初上,十字路口,红灯亮了,一位司机看看左右没车、无监控设备,就一踩油门冲了过去。)学生自由说说从画面中得到的信息,说说感受。结合实例深入思考。“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等一等。”大家要牢记,不能违反规则。

活动(2)、自律大家谈

1、小组交流:什么是自律?怎样做就算是自律?

2、你知道那些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和事?

3、收集有关自律的名言警句。

二、自我检视,找找学习的榜样

活动(3)、我能做到吗?

1、交流课本第13页中四幅画的内容: <1>说一说画中有哪些人物? <2>他们在干什么?

<3>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

2、阅读故事《我是决不会拿的》,说一说读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讨论:快快发表你的观点!

<1>走到路口,遇到红绿灯,即使正好没车,也不能通过。<2>公共汽车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赶快上车!

三、我是自律小学生吗?

教师引导:同学们都愿做个自律的人,那么,你是个自律的小学生吗?你能把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吗?

1、()是一个文明人的最高境界,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守法自律,整个社会就会变得()、()

2、自习课上,班主任有事走了,这是我()。

3、在公交车上我看见一位老奶奶上了车,我就()。

四、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德贵自律的道理

活动(4)、小记者行动

1、教师谈话:看着自己的同学成了自律小标兵,你们羡慕不羡慕?下面谁愿学做小记者来采访一下他们?

2、采访内容:你是怎么做到自律的?严格自律使你得到了什么

益处?(学生采访)

3、教师总结:自律能使人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帮助我们战胜自己,能使我们变得高尚起来。希望同学们做一个自律的孩子。

五、板书设计:

德贵自律

自律 最高境界 秩序井然 文明进步

《遵纪守法从我做起》教学设计

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

学习目标:

1、初步养成守法意识,明白执法守法的重要性,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个21世纪合格的守法懂法的小公民。

2、通过“表演”中的答与辩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教学活动:

一、资料导入,引起关注

活动(1)、人的一生与法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配乐出示一个人一生中所享有的各种权利以及有关法律。学生观后交流感受。

2、教师谈话:法律伴随每人度过一生,每时每刻我们都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但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特殊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和自制力还比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做出不合法的行为。(出示资料)

3、学生阅读资料,并说一说自己从电视上、报纸、杂志或者网上看到的、听到的青少年犯罪事例。

4、教师总结: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青年人落入犯罪的深渊呢?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现象,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关注。

二、案例分析,探究危害

活动(2)、危险的玩笑开不得

事例:某小学三年级学生芳芳和圆圆彼此有意见。一天下课后,双方发生口角。当时正是春天,圆圆穿了一件白衬衣在前面走,芳芳在他后面边走边吵。圆圆一着急说了一句难听的话,芳芳一时火气也上来了,就从书包里拿出一瓶黑墨水向圆圆身上扔去,把圆圆的白衬衫弄脏了。

1、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随机引导:芳芳用墨水瓶打圆圆,这是一种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种违法行为。

活动(3)、违法行为不能做

1、课件出示资料,生阅读后教师引导:11岁、14岁,小伟和小朱还都应该在学校上学呀!为什么他们却走上了犯罪道路呢?

2、生自由交流,分析原因。

3、教师总结:小伟的父母不抚养孩子,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不对的。小伟应该在亲人的帮助下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小伟和坏人一起偷东西,最终自己也做了违法的事。小朱 自行拿家中钱的做法也是不对的。

三、遵纪守法,从我做起

活动(4)、让更多的人接受法律教育

1、教师引导: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做起。同学们,我们的学校都

开展过哪些法制宣传教育?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学生汇报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资料和图片,学生观看,再次感悟。

4、教师总结:希望同学们积极主动,自觉学法、用法,做到遵纪守法。

活动(5)、发出倡议,积极行动起来

1、师用多媒体出示《倡议书》,学生齐读。

篇8: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一、说本册教材

1. 教学知识的整合

我将本套教材从中年级到高年级按生活教育、思想教育、科普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进行了整合。生活教育有“安全地生活”“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生活中讲规则”“健康的生活”“交通连着你我他”等主题;思想教育有“在集体中成长”“心中有祖国”“屈辱与抗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主题;科普教育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和“建设民主富强国家”;地理环境教育有“我们生活的地方”“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放眼世界”和“只有一个地球”等主题。

2. 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每个单元下设的三个学习主题里面生成许多的小话题,那些内容在问题的设计、话题的选择、版式的设计等方面都能够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如小博士卡通形象贯通教材,反映实际生活的照片,精美生动的图画都是学生喜欢的。整套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设计了从国家、世界着眼,从自我、家庭、学校、家乡着手,利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活动,体验或感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对教学、评价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1. 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鉴于此我有了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课前材料的准备,充实教学内容:作为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专业性强,学生缺少一定的基础,这对于上课的老师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前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搜集,这个搜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习俗》这个单元时,我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搜集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通过课堂上展示交流,教师补充资料,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拓展教学空间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充分利用好课堂和社会两大阵地,或是创造相关情境,或是安排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践,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受去进行体验。在教学《生活中的消费》时,我会引导学生到不同的消费场所调查访问、实际购物、研究购物的技巧,充实购物知识,真正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3)要突出品德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品德与社会本身是一门教育学生能够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课程,但是有个别老师把品德与社会上成了历史、地理,抄吧,背吧,严重地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所以,建议课堂上老师尽量挖掘教材的情理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整个课堂充盈着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色彩,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品德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灌输,而是让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和生活实践中,做到行动和思想是统一的,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例如,有一次我们班学生给一位同学过生日的同时我加入了教学内容,让同学们进行购物交流,活动结束之后,大家都自觉地将教室打扫干净了。

2. 评价建议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为此,我在教学中全方位地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星级评价模式。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包括:鼓励为主,分层评价;方式多样,综合评价;呵护学生,宽容评价;共同参与,多向评价;体验成功,多次评价。这是我县根据新《课标》为学生量身定做的评价手册。实行星级评价:内容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方面。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同学互评、老师评价,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详细的评价记录作为依据,然后两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评出来星级学生荣登教室内的光荣榜。这也是我们评选年度全面发展学生的一个依据。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课程标准》中指出:充分地开发并有效地利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既是扩展和深化课程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这方面有了以下几点建议:

(1)不容忽视的教师和学生资源。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

(2)有效使用多媒体资源。我们虽然是农村小学,但是早在四年前每个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并且教室和办公室都安装了教育网,每个老师人手一台笔记本,所以,我们的课堂有了这些资源将更加鲜活起来。如,在建党90周年时,播放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

(3)充分开发和利用好社区资源和自然资源。教师要充分认识学校周围环境的价值。如,农村学校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引领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去亲身体验、感悟。

品德与社会就是要本着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培育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去进行教学。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上就是我要说的全部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篇9: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呈现的是第八课《安全才能回家》中的第三部分《我当小交警》。(出示课题)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知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在课外,我了解到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一些交通法规常识,学习交通法规的有关知识,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出发,引导学生探究、体验使学生明确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教育学生要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因此,本课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现状,结合教材,我提出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感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理解交警工作的辛苦,培养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2.认识交通标志,理解交通手势,学习交通常识,掌握交通法规。培养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学习有关的交通常识,了解并能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学会自我保护。

2.感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理解交警工作的辛苦,服从交警的指挥。学会珍爱生命。

四、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这节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活动参与法。这节课我以活动为载体,学习有关的交通常识和规则,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学生的品德形成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习身边的榜样,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五、说学法

新课程强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结合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我引导学生采用了以下方法:

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搜集的资料,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实践体验法。让学生参与表演,知道服从交警指挥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课堂活动设计

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设计了以下课堂教学活动:

活动一、情境导入,争当小交警

1.让我们走进生活中最近的榜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荆门交警李白杨。他是荆门人民的骄傲,2013年12月他站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颁奖台上,他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国人民播放。(播放视频)

2.看完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通过说一说,我让学生了解交通警察是交通安全的维护者。不管是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交通警察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指挥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守护大家的安全,他们的工作平凡而重要。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李白杨是我们荆门交警的形象代表,借助学生对本土英雄的敬仰、崇拜之情,通过学习先进让学生理解交警工作的意义,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激发学生想当小交警的愿望。)

活动二、合作互动,探求新知

1.认一认:让学生识别有关的交通标志。(课件展示)

2.识一识:交通手势表示什么意思。(课件展示)

3.说一说: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知识。

4.辨一辨:让学生通过掌握的知识法规辨认图片中的人们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课件展示)

(这个环节我这样设计:通过认一认、识一识、说一说、辨一辨这些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本课的重点知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辨别,运用到生活中,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活动三、体验生活,珍爱生命

1.说一说:首先让学生说说近期发生的交通事故,然后播放本地交通事故的录像。(播放视频)(解说词:我放这组图片,就是让学生明白,不遵守交通规则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2.小组讨论:播放完以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看了录像以后有什么感受。

(我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危险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遵守交通秩序的重要性,交通秩序要靠我们大家共同维护,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价值,要珍爱生命。在这个环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四、主动参与,指导行为

1.演一演: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交警叔叔指挥交通。

2.说一说:我当小交警的感受。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通过模仿交警叔叔指挥交通,学生不仅能学到简易的交通指挥手势,而且能切实体验到交警叔叔的辛劳。自觉做到尊敬交警,服从交警的指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活动五、遵守规则,发出倡议

1.写一写:翻开书53页,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

2.说一说:交流写给警察叔叔的话。

3.谈一谈:我们应如何遵守交通秩序以及如何告诉别人遵守交通秩序,将好的合理化的建议写下来,发出倡议,贴到黑板上。

(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让学生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为当好一名合格的小交警做好充分的准备。教育学生要关爱生命,文明出行。)

篇10: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浏阳市永安镇丰裕完小潘乐义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品社课的教学任务。中年级的教学注重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教学侧重点是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本着这种理念,此学期在教学上总结如下。

一、撰写计划,完善教学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我细心地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

二、以人为本,营造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师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释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堂得以真正“活”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要让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他们而言,课堂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探求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沿固定轨道前进去捕获某个答案,而是实际的参与者,教育教学中的主角。课堂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快乐,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每个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作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

四、拓展训练,指导行为

课堂上在认真学习教科书的知识之外,精心设计课外阅读资料:如国家大事,身边模范等,用品德与社会的眼光给予学生拓展训练,打开他们的思路,使课本知识得以有效的补充。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辉煌,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本学期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声”、“观其形”、“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如: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够丰富,教学媒体的设计还有待提高,个别学生的耐心辅导还欠缺等等。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做好课后的反思。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总结

浏阳市永安镇丰裕完小潘乐义

品德乃人之灵魂之根本。人的思想品德则体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反映一个社会的性质。为此,《品德与社会》教育凸显其重要性。为了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责任重大,也义无反顾,乃事业之崇高。

品德与社会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某些弊端,使品德与社会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收效明显,成绩突出,得到领导的认可,博得同行的口碑。

二、凸显以人为本,营造和谐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师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释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堂得以真正“活”起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要让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他们而言,课堂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探求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沿固定轨道前进去捕获某个答案,而是实际的参与者,教育教学中的主角。课堂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快乐,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每个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作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众所周知,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要想真正准确、深入地评价学生,单靠教师是不行的,评价者应由单纯教师发展到由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评价群体。因此,在教学中,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我不再采用以往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评价,而是一种多方参与的评价,通过评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于此同时,在评价上我还做到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而且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了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篇11: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

让品德与社会生活同行

城南社区完小:李秀云

2010年4月7日

User:李秀云

第 1 页

2013-4-21

教学论文:让品德与社会同行

让品德与社会生活同行

城南社区完小:李秀云 通过近两年上《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经过自己的亲身教学实践及不断学习、总结,自己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行为,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型课程。教材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包括品德、劳动、社会和科学教育。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社会生活”“学会认识人生”“学会超越自我”的教育。通过教学我明白: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真正做到不脱离课标,不拘泥教材,让德育走进社会生活,让社会生活走进课堂。以下几点是我觉得对上好《品德与社会》有帮助的。

User:李秀云

第 2 页

2013-4-21

教学论文:让品德与社会同行

(一)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热爱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在教学时我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如教学《我要向你学习》,在“什么是真正的取长补短”环节,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价值引导,例如: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是真正的取长补短吗?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取长补短应该是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的过程。如:相互利用、武力征服他人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社会生活中来,又回到社会生活中去,拓展教学空间。

User:李秀云 第 3 页 2013-4-21

教学论文:让品德与社会同行

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冲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狭小范围,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延伸。例如,教《城乡巨变》这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采访爷爷、奶奶,了解家乡以前的状况。在上课时,我再介绍有关家乡现在的状况,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家乡旧貌,紧接着我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你怎么发现的?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从而使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二)根据课程特点,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是怎么才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我在上《集体处处有规则》这一课时,先布置学生在课间自由活动十分钟,喜欢活动什么就活动什么,尽量活动的开心。活动结束后,我提出疑问:“你活动了什么?活动得开心吗?为什么?你愿意以后一直这样活动吗?通过活动学生每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行为标准。但有时学生在认识生活中遭受挫折,品德与社会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公共车时不拥挤,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可在现实社会中经常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的人是视User:李秀云

第 4 页

2013-4-21

教学论文:让品德与社会同行

而不见。我们要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实践一下,你有何感受?人们对你有何评价?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中,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的知识,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三)丰富教学内容的认知环境,轻松学习知识

1、教学资源环境要多样

如在讲《交通连四方》内容时,让学生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库内查询,以对该节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对这种知识拓展的方式非常乐于接受。原因是:

一、现代媒体迅猛发展,学生习惯于这种大信息的接触;

二、这种对知识 的“立体”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全新认识,即学习社会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生动的交流,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与大家交流的“资源共享”的心态。

2、思维环境要扩散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散、联想的思维空间。资源环境与时空环境为思维环境的广度、深度提供了延展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不以某个现成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某一社会现象、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应允许有多种见解、多种看法。

User:李秀云

第 5 页

2013-4-21

教学论文:让品德与社会同行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立足于社会生活”和“社会生活促进了教学”的观念。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社会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社会生活走近儿童,让儿童走进社会生活,让品德融入社会生活。

上一篇:暑期肯德基兼职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教师说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