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生实习体育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本文旨在结合体育专业本身的特点分析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现状,发现体育专业本科生在科研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各方面原因,以得到解决問题的可能方法,推进提升体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进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本科学生实习体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科学生实习体育教育论文 篇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以百色学院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例,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提高百色学院及同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体育专业 学生实习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教育实习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将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转化为体育工作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对学生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本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教学工作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百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交流沟通能力不足,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交流沟通在师生之间是互补的,有了良好的交流,才会有好的实习效果。调查得知,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与指导老师的交流,主要表现在课后总结不及时或走过场,没有通过与指导老师的交流,提高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由于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更多是靠自我管理,这就容易使部分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学生养成自由散漫、不遵守实习纪律等习惯,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

(二)实习单位领导及指导教师对教育实习的重视不够

调查了解到,实习单位的部分领导对体育教学实习的重视不够,部分指导教师对教育实习工作不够严格,甚至不负责任。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学校的领导不能深入与实习生交流,对实习生的态度不够认真,只追求完成任务而没有让实习生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指导教师对实习生不严格,对实习生上课及课后的评价和指导不够。

(三)不能适应角色的转换

很多大学生刚刚走出校园,马上要转变角色,从一个学生的角色转变成教师,很多人都不能迅速适应新角色。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具有双重身份:老师和学生。作为老师要管理和教育好学生,作为学生又要接受老师的指导。就是因为这种双重角色使得许多实习生不能很快适应角色的转换,导致在实习的过程中易出现了两种问题:一是实习生缺乏工作经验,在处理一些问题时不知所措,到处碰壁。二是实习生在教学方法上缺乏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做事不够主动等。

(四)组织教学能力缺乏

组织教学能力表现在四个方面:设计能力、施教能力、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设计能力方面,实习生对教案的设计能力不强,譬如一节课应该如何导入、重点难点该如何突出等环节的设计欠科学;施教能力方面,实习生在讲解示范动作上存在口头表达不清楚、动作示范不到位等问题。控制能力方面,实习教师不能及时和有效了解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不能驾驭好课堂。应变能力方面,在处理课堂上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课堂上的各种问题。

三、提高百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质量的对策

(一)制定严格纪律,进行规范管理

在实习过程中,除了按实习学校的有关管理规定执行外,还应该安排专门的带队老师,以便规范管理实习生。这样以来,实习生在实习中遇到问题或发生突发事件可以请教带队老师,既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能及时掌握实习生的情况,更有利于实习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教育实习基地一个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大力加强与中小学和基础教育机构在体育教学、培训方面的机构的联系和合作,根据最新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为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提出尽可能丰富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让实习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要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中小学和基础教育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建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三)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实习准备工作包括:专业技能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这三个方面。调查得知,百色学院比较重视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对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培养的力度还不够。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譬如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中学公开课的示范录像或到一些中学进行实地观摩评课等方式,使学生形成体育教学的直观认识。

(四)重视专业理论教学,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陈旧、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是当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学校必须做出必要的的硬性规定,对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引导和要求,不断加强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力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我国教育方针,知道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使学生掌握一些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运动保健常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等,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四、结语

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着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转型要求,如何培养应用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加强体育教专业实习环节,优化实习内容,提高实习效果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主要途径。在这种背景下,以百色学院为例,对新建地方本科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3JGB237);2013年百色学院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靳军.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11).

[2] 杨洪辉,卢玲玲.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02).

[3] 蔺永琴.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05).

作者:刘其龙 杨尚春

本科学生实习体育教育论文 篇2:

提高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科研能力的相关探究

【摘 要】 本文旨在结合体育专业本身的特点分析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现状,发现体育专业本科生在科研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各方面原因,以得到解决問题的可能方法,推进提升体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进程。

【关键词】 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科研能力;兴趣小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名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应对当今世界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的创造力的潜力。

我国要实现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应该适时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体育教育应用人才,为国家的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作好人才储备工作。

基于此,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其教学目的不应仅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能运用习得的专业知识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学会创造性地解决理论上和实际中的问题,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时候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现状

(一)掌握的信息收集获取方法偏少

在科研活动中,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等是第一步,也是科研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过程,贯穿整个科研活动的始终,科研中的每一项活动都无法避免信息的收集过程。具体到本科生,确定本科毕业论文的课题前就需要学生做大量的信息检索工作,然而,相当一部分本科生对于信息检索和搜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而体育专业的本科生因为平时接触科研活动的机会较少,在信息检索方面的能力更加有所欠缺,具体表现在对科研活动不太感兴趣,了解和掌握的信息检索和搜集方法匮乏,且对本专业的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动态不太关注、不够了解。

(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够

体育专业的本科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够,主要表现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在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不清楚撰写论文的一些基本要求。本科生撰写科研论文的机会不多,很多能力上的欠缺直到撰写毕业论文时才能发现,比如对科研论文的写作格式和规范方面不了解,文字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准确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由于体育专业教学上的独特性,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体育专业的本科生在日常学习中并不缺乏进行具体实践的机会,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表达能力上相对薄弱,体育专业的本科生不只缺乏撰写科研论文的机会,平时进行文字创作的练习机会也很少,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在论文中准确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无法用专业的文字表达方式来对某个现象进行描述,导致论文的学术性不够。

二、本科生科研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贯穿于小学、初高中、大学。尽管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在大学里的高等教育已经转移了教学重心,从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上,更加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的培养,但千百年来传统的教育理念仍然根深蒂固,目前看来,高校教学重心转移的效果并不显著。这就造成刚进入高校的本科生自身更注重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在本科学习期间也不能培养出较高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创新意识。

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要进行专业方面的加强和提升锻炼,相比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专注于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都较少,为了得到良好的学习成绩,对知识的学习就更加注重于最后的记忆结果,而没有充足的时间注重知识的理解过程。进入大学后,高校的本科阶段也鲜有科研学习机会。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体育专业的本科生在科研能力上的表现不尽人意。

(二)本科生的专业理论水平较低

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是进行科研的前提条件,也是进行科研活动的基础。大部分体育专业的本科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注重基础理论的积累,在缺乏进行科研活动的情况下难免出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提高的现象。与此同时,体育专业的本科生对于科研活动的认识有很大偏差,很多学生认为科研能力时理工科专业的学生需要培养的,体育专业的学生不需要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这种对科研活动认识上的误区使得体育专业的本科生对于学习和科研活动缺乏兴趣,不能主动的寻找提升自己科研能力的机会。

(三)学校的课程设置有待改良

目前,高校中的体育专业设置的课程数量不少,但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体育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学生们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在身体力行的进行某个特定项目的练习。现在体育专业的教学情况是进行项目训练时,老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训练过程中动作上的指导,很少涉及相关理论的讲解,在课堂授课时,也只是进行课本内容的讲解,而不与实际训练中的具体例子相结合。这种将课堂知识与训练之间的练习割裂开来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能透彻的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对他们的知识灌输,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们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三、提高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科研能力的方法

(一)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

本科生的知识理论学习,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学习和考察方法。比如多采用讨论或者辩论的方式。教师在一个学期中安排不少于两次的讨论或辩论课,让学生在课前提前做准备,收集与所讨论、辩论的题目相关的研究成果。教师在课上给与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怎样对一个理论进行研究和分析,具体采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教师在平时进行课堂讲授的时候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剖析课本上讲述的现象和结论之间的过程,结合体育专业的独特性,可以选择与所讲授的知识有紧密联系的专业的学生,鼓励他们上台讲述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亲身感受和相关的想法、推测和自己的分析,并与老师、学生进行交流,互通理念,老师给与一定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本着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本科生主动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及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二)论文撰写是提高科研能力最直接的办法

论文写作是提高體育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科学研究的成果就是通过一篇篇的论文来展现的。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搜集资料、文献检索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文献综述更是能锻炼学生的理解和总结能力,任课教师应该每学期安排至少一次论文写作,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既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也能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组建科研兴趣小组

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但目前,这种方式更多被用来培养学生的业余爱好,而没有与学校的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各高校的体育学院应该建立起各专业里的科研兴趣小组,让学生们利用自已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实践,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互相进行研讨、交流并进行实践探索。与此同时应该让导师加入到科研兴趣小组中,对学生这种非正式的科研活动加以引导。

导师的加入使得科研兴趣小组在各科研活动的把握上更加精准和高效,避免因为学生的盲目使得兴趣小组走很多弯路。导师的具体工作包括帮助每个兴趣小组制定研究计划,把握研究活动的进程,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参考书籍,讲授研究方法等,在大方向上把控科研兴趣小组的方向,使得学生们摆脱盲目的阶段,更快的进入科研状态,避免学生们因没有具体方向和目标丧失对科研活动的兴趣。

四、结语

综上,目前体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在科研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的寻求改善现状的方法,探索提升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积极的促进教学方式的改良,使得每一个毕业的体育专业的学生既有良好的专业体能素质,也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在每个岗位上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阅.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对策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4.

[2]范才清.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李蒙.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王健,郭加书,成枢,韩晓冬,潘伟国.通过学科专业竞赛促进大学生实践教学[J];中国冶金教育;2013年01期.

[5]喻晶.美国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

[6]张殿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7]张磊,邢金明.日本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新进展及其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作者:刘云

本科学生实习体育教育论文 篇3:

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模式特点及对策研究

摘要: 我国现阶段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大体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但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学生进行多元化职业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应给他们充分的锻炼机会,多方面锻炼其技能,同时使其了解社会需求动态,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为职业选择增加竞争性。

关键词: 体育教育实习 现状 问题 对策与思考

杜威在其《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文中强调:“对于教师合适的专业指导不只是纯理论的,而且应包括一定量的实际工作。首要的问题是后者正是前者要达到的目的。”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成来未来社会的主流需求,对质量型师资的需求提高了对教师实践技能的要求。作为最重要的实践形式,教育实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不容置疑。《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新世纪中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2005年初,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位教师,体现在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中。”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教育实习既是对学生思想和业务上的多项综合训练,又是对他们在思想、心理、能力及知识等各种因素的全面检验与提高[1]。如何安排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提高未来教师的素质,如何面向中小学实际,加强和中小学的联系,参与中小学的教育实验,以及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体育人才,参与体育教育人才的市场竞争,是当前摆在各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体育教育实习模式的现状分析

我国现阶段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大体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即集中实习、委托实习、分散实习和顶岗实习。

1.集中实习。

这是一种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多数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普遍采用在学校统一规定的实习期间,组织若干实习队伍,由指导教师带领,到各中学进行集中教育实习。这种实习的模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如:便于实习目标和计划的统一,能有目的地逐步加强对实习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强化日常管理和实习纪律;有利于高师院校和中学双方指导教师共同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培养实习生严谨的教风和学风,教育实习的整体质量也易于得到保证;集中实习,还可以做到实习内容和要求上的相对统一,对实习生的成绩评定和工作鉴定也就相对客观,容易平衡。但是,这种实习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受环境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必然给组织实习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如在选派带队指导教师方面有困难,实习生人数较多而无法满足住宿等问题。

2.委托实习。

委托实习形式上仍是实习生组队集中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所不同的是,学校不派带队指导教师,而是将实习工作委托给实习学校进行全面指导,实习队的日常管理由实习队长负责,院校只派少数指导教师到各个实习点巡回指导,检查实习生的工作情况,处理一些突发性的问题。这种实习组织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学校选派指导教师难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实习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但是,委托实习潜在的问题较多,若实习学校对教育实习工作不重视,或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指导水平不高,对实习生不能严格要求,甚至放任自流,那么势必造成教育实习工作组织管理的松懈,实习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3.分散实习。

近年来,一些高师院校由于在联系实习学校、选派指导教师及实习经费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困难,纷纷采取定向分散实习的办法以求缓解这些矛盾。这种实习模式的做法是让实习生回原毕业中学实习或回原生源地就近选择学校进行教育实习。分散实习的优点在于:对于高校可免去联系实习点、选派带队教师等诸多难题,还可以让实习生在寒暑假期后直接进入原籍地中学实习,节省了路费开支,缓解了实习经费不足的困难。但是,分散实习也存在不少的弊端:其一,分散实习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自由实习;其二,不派本校带队指导教师,实习管理不到位,实习效果受到影响;其三,学生自己联系实习点,往往不能完全保证实习条件,不利于实习;其四,分散实习后各实习学校掌握实习生评价标准难以统一;其五,分散实习,实习生有的不住校,不利于全面接触和深入了解中学教育。种种情况表明,这种实习模式在现阶段弊大于利。

4.顶岗实习。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及社会就业的竞争需要,近年来,一些高师院校对教育实习进行了改革,与分管中学的教育部门合作尝试顶岗实习,有选择地让学生在一些学校担任一定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这种实习一方面延长了实习时间(一般为一个完整的学期),增加了实习的内容,使实习生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接触中学体育教学各项环节的工作,通过较为长期、完整的教育工作锻炼,有效地培养实习生独立从事中学体育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顶岗实习也为实习学校和实习生双方提供了用人和就业双向选择的可能性。但是,顶岗实习模式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往往被错误地认识和扭曲,背离了它原来的宗旨。一些高师院校或实习中学,让实习生顶替中学体育教师岗位,但却放松了对他们的要求和指导,甚至有的实习生教案无人审阅,课堂教学无人过问,实际上成了中学的一名代课教师[2]。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体育院系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四种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这四种模式都比较单一,简称“一元化”体育教育实习。

二、存在问题

“一元化”体育教育实习方式是指目前我国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通常采用的实习方式,即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对象的单一实习方式。体育教育实习一般都放在最后一学期,实习时间一般为4—6周,有的学校甚至达到8周,有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成绩直接记入学生档案。也就是说,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引起重视[2],这当然是一个好现象。但由于实习领域固定,对学生体育技能要求相对较低,无形中对学生能力的全方位发展产生制约,主要表现在:

1.不利于全方位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

“一元化”体育教育实习方式的时间、地点及对象相对固定,面对的全是中小学生,实习的重点是中小学体育课。固然,体育教学组织能力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但不应该是全部能力。随着机构精简及中小学师资的饱和,教师职业已不是未来体育生必选的职业[3]。社会体育组织管理能力、体育场馆经营能力、群众体育技能传授能力、群众体育竞赛组织编排能力、家庭体育咨询指导能力、体育旅游服务能力、体育康复咨询能力等都应成为未来体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将学生的社会实践领域仅仅限制在学校,将会严重抑制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技能的全方位发展。

2.不利于体育专业学生视野的拓展。

“见多才能识广”。围绕着体育技能学习及技能传授,将体育专业学生4年(或2年)几乎全限制在学校里,正处于发展势头的群众体育却一直没引起高校体育院系的青睐,似乎这方面只不过是体育行政部门的事,和高校体育无关。为了体育课而学习,为了体育课而实习的单一方式,将会大大限制体育生的视野。社会传统体育的特色、民间体育项目的挖掘、传统中华养生的奥秘及群众体育的开展状况、群众体育人才的需求状况等不能引起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注意,一旦毕业分配面临教育就业危机时,才会发现个人其它技能的局限性。

3.不利于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钻研兴趣的发展。

中小学体育课固然有其显著的特色,体育课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体育技能传授能力、运动会编排与组织能力等,都需要体育生不断探索学习,但毕竟体育生都是从中小学过来的,对学校体育课已非常熟悉。由于受中小学生身体条件及中小学物质条件的限制,目前的中小学体育课对体育生的技能要求还是较低的,体育生通过4年(或2年)的大学学习,再加上个人的经验,大部分都能很快胜任中小学体育课的要求,“一元化”实习对他们缺乏新奇性,易使他们形成懒惰思想,影响他们的发展。长期采用这种实习方式,易使在校体育大学生形成一种“自满”情绪,认为他们所学的体育知识足以应付今后的工作,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更感到轻松。这种观念的扩散,使体育教育给人一种“简单化”的印象,限制了学生对其它领域的探索,不利于高校体育院系整体改革的深化。

三、对策与思考

1.全方位锻炼体育技能,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动态。

今后,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学生进行多元化职业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4],除补充学校体育师资外,还将与群众体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的还可能直接进入社区或行业系统,成为体育指导员或俱乐部教练。因此在校期间就应给他们充分的锻炼机会,多方面锻炼技能,同时了解社会需求动态,为职业选择增加竞争性。

2.开阔体育生的视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生深入各俱乐部,可以了解到群众体育的重要性,从中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及自己的不足,激发他们努力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培养献身于体育事业的精神与崇高理想;同时,地方体育俱乐部的会员可充分体验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体验体育本身的魅力,也可从中与当代学生的所思、所想达成共鸣。在和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人群的接触过程中,体育生可以充分开阔视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促进学校体育体制改革。

学校体育体制改革一直是体育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但由于缺乏一线的反馈,进展速度非常迟缓,通过建立“多元化实习网络”,可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可根据社会所需,采取适当步骤,改革体育教学方法、体育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这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体育体制改革或许会更合理、更有效。

4拓宽实习模式。

调查表明[5],无论是在职体育教师、学校领导还是学生,都认为实习时间太短,实习模式过于单一。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相比,结论也是如此。如英国教育学院的学生要参加约15周的教育实习,并且实行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训教师的模式,第一阶段是大学负责的修业阶段,包含作为学校实践的教育实习三次共12周;第二阶段是教育行政当局负责的实习阶段,时间一般为18—24个月。美国培养教师的院校从3年级开始,每周有2—4个半天接触学生,第8学期整个学期进行教育实习,实习时间最短为15周,最长为半年。法国培养小学教师的二年制师范学校安排了4—5个月的教育实习,培养中学教师的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取得学士学位和“中学教师资格证书”后,还要进入地区教育中心接受一年的专业训练,其中安排27周的教育实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对教育实习的重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师院校的实习时间一般是专科6周,本科8周,时间较短。特别是体育专业,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全面训练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及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等综合能力存在一定的困难[6]。

5.积极扩展实习内容,构建新的教育实习内容体系。

我国师范院校都规定的教育实习内容[7]包括教学工作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两个方面。本科生实习还有教育调查的内容,同时还要求通过以上内容的实习,锻炼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特别是独立从事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但在具体实施中,体育专业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教育实习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重教学工作实习,轻班主任工作实习;重视体育专业技能传授,忽视能力培养;重视课堂教学实习,忽视体育课外各环节实习等问题。这一方面是单纯传授专业技能知识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反映,另一方面则是体育教育实习内容要求不够具体的明确表现。

为此,我们应在体育教育课程中强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拓展实习内容,并提出明确要求。在广泛研究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的基础上,构建新型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9],可以划定出实习内容的“十个一”,即:上好一堂公开课;开一个有意义的主题班会;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家访;写一份学期运动队训练计划;组织一次体育竞赛活动;模拟一次教研活动组织工作;写一篇反映中学体育教改的调研论文;协助学生出好一期有关体育知识的黑板报或壁报;见习或实践一次多媒体组合教学;拟出一份合格的体育运动处方。

参考文献:

[1]安儒亮.21世纪初体育高级专门人才需求趋势预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3):1-4.

[2]李相如.知识经济与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国体育科技,1999.5.

[3]张学纲.对北京市城市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调查与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报,1999,11(1):84-89.

[4]孙宁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33):143-144.

[5]王英超.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6]李相如,周林清.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6):106-110.

[7]刘光梅.教育实习概论[M].知识出版社,1993.130.

[8]钟启源.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50.

作者:何远梅

上一篇:科学探究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下一篇:物理评价体系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