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小学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情况

2024-04-26

新江小学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情况(精选4篇)

篇1:新江小学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情况

新江小学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情况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素质的教育,我校想尽了办法进行建设了一些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让学生们愉快地活动学习,使他们能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江小学建设一个600平方米的水泥篮球场,一个700多平方米的操场,一个四张乒乓球台的乒乓球场,一条100m短跑的跑道和一个30多立方米的跳少池等。建设一个文化走廊,60平方米的图书室,内存图书有1000多册让学生阅读,平均每天有150人次阅读图书,增长课外知识。

篇2:新江小学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情况

(2008—2009学年)

我校贯来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每个学期都把这项工作列为学校工作、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计划地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充分用好德育资源,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家庭教育力量,切实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并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之中,贯穿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坚持教育入手,加强管理,预防为主,保护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完善校内法制教育的管理网络和工作制度,建立以校长为组长,法制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并制定健全相关制度。

1、健全老师学习制度。利用老师政治学习,定期组织老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结合学校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普及法制知识。及时传达上级领导部门对当前法制工作指示,通过学习,学校老师服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现阶段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提高师生法制意识。

2、健全宣传教育制度。学校定期举办法制教育讲座,分期出好法制教育宣传栏,班级利用黑板报出好这方面的宣传专刊,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学生法制意识。

3、严格控防制度。学校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特别强调要求班主任密切关注班级后进生、家庭离异的学生动态,加强与他们的思想沟通,予以他们更多的关爱,因为在校园内这些学生更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若发现学生有接触社会不良人群迹象应立即报告学校,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预防青少年犯罪。

二、建立教育机制,争取社会支持。

1、切实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学校聘请了长宁派出所领导杨日林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并邀请他定期来校作报告、讲讲座,开座谈会,宣传法制法律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

2、我校在2009年4月2日特意邀请了县公安局领导来校为全校师生作《交通安全知识你我他》的专题报告,深受师生欢迎和好评。

3、开好家长座谈会。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据具体情况,把部分学生家长请到学校,展开座谈,共同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活动状态,帮助这些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三、用好舆论工具,宣传工作到位。

1、及时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内容的电影、影碟和电视宣传影片。在学校多媒体室观看了法制教育影片、法制教育案例集等,以演员演译的亲身经历的故事,现身说法警示自己,使师生 在娱乐中受到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厅专题活动。通过国旗下的讲话、队会、专题教育课等形式,开展了《学习首先规范,做合格小公民》、《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纠正不良行为,做文明学生》、《预防犯罪》等的专题法制教育。

3、充分用好学校里的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等舆论设施,广泛宣传,深入师生内心。

搞好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关系到国家兴亡、民族未来,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校通过相关教育活动,营造了一个懂法知法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篇3:新江小学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情况

近五年来, 绥化市北林区委重点抓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 使该区部分村有了相对规范能够使用的办公和活动场所, 然而, 部分村还没有像样的活动和办公场所, 有的新建的办公场所也经常闲置, 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2012年初, 笔者对全区村级办公活动场所采取逐户走访, 实地踏查, 组织座谈等形式, 对全区村级办公活动场所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北林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情况

绥化市北林区21乡镇办事处, 所辖139个行政村,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到基本标准的村70个, 大小活动广场有共计34个, 总面积达到115908平方米, 能够实现为党员教育管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改变了这些村的党员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党员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没有条件, 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的状况。

达不到标准的有69个, 包括办公场所危旧狭小的村9个;借用村小学和租借其它房屋办公的村46个, 但大部分办公场所条件都很简陋;无办公活动场所的村14个。大部分的村级办公活动场所作用发挥存在诸多问题及制约因素。

二、北林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作用发挥存在问题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 作用发挥受限制

村级班子和党员群众对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的功能和开展活动的目的意义认识还比较模糊。有些村干部认为反正是上级用配套资金建成的, 至于用不用, 发不发挥作用无关紧要, 把活动场所片面理解为“形象工程”, 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有关部门检查之用。平日里基本上是锁头把门, 制约着广大党员的正常学习、娱乐、办公和组织活动的开展, 限制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作用的有效发挥。

2、经济发展水平低, 作用发挥无保障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弱, 基本保障不到位, 无力为办公活动场所开展各项活动提供经费保障。部分村是“空壳村”。村干部待遇低, 个别有自己的“小产业”, 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村务工作中来, 导致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作用不能正常发挥。

3、阵地管用不规范, 作用发挥不明显

没有实行坐班制, 有的村办公室每年只用来开几个会, 利用场所组织党员活动、开展培训和文化娱乐等活动较少, 活动阵地吸引群众、凝聚人心的能力不强。有的村有管理人员, 但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经常出现村民办事难、找人难的现象, 致使阵地的使用频率较低。村办公活动场所产权虽然明确为国有资产, 村是管理的责任主体, 但是村支“两委”缺乏管理责任意识, 在活动场所室内堆放许多杂物, 室外四周不整洁, 影响基层组织整体形象, 没能真正发挥村级组织活动阵地的功能。村务管理民主不深入, 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的民主管理功能难发挥。村级组织开展活动工作面不够广, 内容不够丰富, 且与农村实际结合不起来, 给农民传授的知识还不如农民自己积累总结的经验有效, 就导致农民宁愿整天干活, 也不愿花时间来参与活动, 使村级组织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淡出。

4、上级监管不到位, 活动开展不丰富

上级党组织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疏于管理, 对农村党员也要求不严, 无形中助长了农村党员的懒散习气。有些村级党组织虽然能组织开展一些活动, 但活动工作面不够广, 内容不够丰富, 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且一些活动流于形式。

三、阻碍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作用发挥的原因分析

1、班子不力

岗位吸引力不够, 农村党员能人纷纷外出打工赚钱, 外出的农村党员能人又普遍不愿回乡任职, 导致人员难选, 人心难拴, 队伍难稳。选拔机制不活, 注重资历、忽视潜力, 导致年轻村党组织书记不好选, 2011年村级组织换届中, 全区35岁以下村党组织书记6人, 45岁以下村党组织书记仅39人, 大专文化以上的仅54人。党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不是委强, 方法较为呆板, 形式较为单一, 不利于村干部能力素质的提高。带头致富能力不够, 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工作方法简单, 在群众中没有号召力。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年龄知识双重老化, 服务意识谈薄, 难以形成合力。

2、保障不力

北林区的村干部包括村党组织书记的工资主要来源于转移支付, 因区、乡两级财政困难, 村党组织书记报酬待遇低且长期得不到改善。村级组织的日常办公经费和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的设施设备维护维修更新费用都主要依靠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自身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缺乏为民办实事的物质基础。

3、制度不力

制度建立但不健全、不规范, 如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 要求坚持每天都有1名村干部在村办公楼值班, 凡有困难、有想法、有矛盾、有好的建议的群众, 都可以到村办公楼找值班干部说事, 但是落实不够。执行制度不严、监督不力。如“村务公开制度”、“村帐乡管制度”, 由于监督不力, 甚至无人监督, 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走样, 流于形式。

四、促进北林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发挥作用的对策建议

1、强“班子”, 带队伍, 切实发挥阵地作用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村级班子就是党的最基层的关键“车头”。实践证明, 支部书记素质高, 表率作用好, 党支部的战斗力就高, 村里各项工作就搞得红红火火, 村里的面貌就日新月异。因此, 要按照“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标准, 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号召那些在外创业的能人回乡创业, 用他们的资金、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带领群众致富, 进一步增加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村级班子不团结、工作涣散的及时进行整改, 选好配强村级班子,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高位推动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作用发挥。

2、架“桥梁”, 聚人心,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不断提高党员群众的政策理论水平。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和电视、广播设施, 通过在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开展集中政策宣讲、定期组织学习等活动, 积极向党员群众宣传党的各项利民惠民政策, 不仅可以提高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 更进一步消除了群众对政策措施和基层干部存在的误解, 坚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强化群众参与, 提高党员群众民主意识。村支“两委”利用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进行集中办公、处理村务、接待群众等各种日常工作, 注重发挥村级组织活动阵地议事决策中心的作用, 定期召开村务公开会, 公布村级政务、财务情况, 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村民自治制度, 并规范制度上墙, 及时更新村务、党务公开内容, 进一步激发群众关心、参与村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工作, 通过在村级组织活动阵地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 为群众代办户口迁移、计划生育、民政优抚、社会调解等便民服务事项, 让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办成事、解难事。

3、搭“平台”, 促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努力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 增加村级集体的经济实力, 通过党员带头致富, 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形式, 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充分利用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这一有效资源, 为广大农村党员群众搭建平台,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 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搭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建立健全远程教育播放相关制度, 明定播放相关责任人, 制作“乡土教材”和“农村实用科技”等电教片, 分发给各村级播放点、乡土人才、党员电教示范户、农村技术协会等进行展播, 让党员干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受到了更深刻的启发与教育。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 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站, 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够及时掌握各种农产品供求信息;帮助农民在互联网上建立起自己的网页, 通过在网上发布本村农产品的供求信息, 畅通了农产品购销渠道, 力争实现信息进村。搭建农技培训平台。通过邀请省州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种养殖业大户到村开展农业技能培训, 使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到种植养殖、病虫防治等各类知识技术, 进一步增强增收致富能力。

4、建“家园”, 树形象,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篇4:新江小学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情况

一、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发展现状

(一)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本着“以民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在社区建设中大手笔投入,高标准规划,取得了较大成效。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落到实处。各级政府累计拨款和筹资近4亿元用于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经费支出比例逐年提高。二是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等方式对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进行扶持;三是多形式、多渠道吸引金融、企业、民间团体等社会资金参与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组织开展了“城乡文明、结对共建”活动,组织省市级文明单位与社区开展共建活动。

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累计投资4亿元,建设110个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室,210个社区宣传文化法制中心,21个青少年教育示范社区,60%的社区办公服务和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在300平米以上,拓展了未成年人的生活空间,极大丰富了未成人的业余文化物质生活需求。

(二)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多数社区建有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文体活动室、娱乐室和室外健身活动设施等。其中,文化活动类阵地占75.1%,教育培训类阵地占22.7%。开设的项目主要包括图书阅览、休闲健身、课程辅导、科普培训、爱国主义教育等。根据社区地区差异、基础条件的不同,大多社区购置或更新了大量文体活动器材;集文艺排练、演出、书画展、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室内,琴棋书画、歌舞升平,社区文化形成了新亮点。

二、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存在的问题

济宁市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已成为未成年人业余学习、生活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场所,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展示自身才能的舞台。但是在整体建设和个别重要设施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不少问题令人忧虑。

(一)社区未成年人场所总体规模尚需完善,发展还不平衡

根据计生、民政、教育等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有未成年人200多万,而目前社区数为110个,这样的对比差,就迫使我们要不断扩大社区规模。在深入细致的调查中还发现,全市社区文化阵地建设整体水平不高,投入欠账大,部分社区未成年文化场所相对单一,或只有扶持建设的图书室(社区书屋);或只有一个篮球场地等等,如活动室、培训室、电子阅览室、展览室、多功能活动厅、文化学校、文化广场等基本为零。在城区旧城改造中,办公场所已经拆除或即将拆除,文化阵地建设出现空白,成为进一个时期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一些图书阅览场所由于受电子出版物的冲击、教育机制、环境、人员等多方面的影响,经营相当困难。部分老的居民小区,设施则比较落后、配套差,活动难以开展。

(二)社区未成年人场所功能定位认识不足,其利用率不高

不少社区除利用农家书屋工程、电子阅览室工程及社区建设专项资金进行点对点投入,其他硬性投入出现零记录或没有及时跟上,使得宣传教育引导方面的载体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个别县市区不能正确处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尤其在旧城改造与城中村建设中,拆除黄金地段的公共文化设施,而建造宾馆、商厦的事时有发生,致使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往往以出租场地,削弱了公共文化设施的基本功能。

(三)功能比较单一,项目较传统,政策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因为受到功能、项目、师资等方面的限制,其作为社区未成年人主要活动场所的作用还远未充分发挥。目前,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主要是以课程辅导、图书借阅、一般文体活动等为主,项目设置传统、陈旧、单一,缺乏时代特色,吸引力不够。导致有些家长把未成年人的文体活动转移到了一些课外辅导班、培训班等等,一部分社区未成年人没有参与到社区组织的活动中来。在政策保障上体现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与校内教育没有得到有效衔接,社会实践课程流于形式;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税费政策享受不到位;社会捐赠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等。

三、加快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的对策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不仅是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必须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要从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入手,制定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和管理办法,发挥政府规划调控作用,建议把未成年人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列入实事工程,加大对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的经费投入,在列入财政预算的同时,积极争取各方面的资金、政策支持。

(二)要发挥资源整合优势

从综合性、复合性、功能性阵地建设入手,重点利用现有场所和阵地,纳入政府实事项目,通过政府追加投入、委托管理,运用政府、社会、市场相结合手段,以“政府出一点、社区出一点、社会组织出一点”的融资方式,在每个街道(镇)建立一个融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文化于一体的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大力发展与未成年人事务相关的社会中介组织、协会、基金会,积极参与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的建设和管理。

(三)要创新工作体制机制

要使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工作体制机制,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了解社区未成年人的真实需求,加强社区未成年人志愿者队伍和专业未成年人教育队伍的建设,在形成专门的项目策划智囊团的基础上,依托阵地,通过社会招募和市场招标等多种手段,加大对活动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如开发和培育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就学辅导、法律援助、素质训练、网络对话等互动性的项目,紧贴未成年人的需求。

(四)要依托文化活动载体,突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上一篇:入园难入园贵原因探究下一篇:大学爱国教育班会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