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简介

2024-05-04

徐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简介(共8篇)

篇1:徐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简介

徐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简介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工作,是学校优化育人环境、促进良好校风形成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现将我校的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对大门外的主路施画并安装了交通标志线、网格线、减速带等交通标志,主路两侧设置了符合我校的教育精神和教育理念、新时期馆陶教育精神、宣传展板、正能量专栏、彩虹路和励志路路牌等。励志墙下播种了二月兰、补栽了月季、栽种了绿化带、种植了大叶女贞等观赏性花木,教学楼外镶嵌了我们的校训“树德、启智、健体、尚美”;校风“态度决定一切,成绩证明实力”;教风“敬业、奉献、爱生”;学风“自信、拼搏、出色、成功”。教学楼的教室外张贴有经典诗词、名言警句,还在适宜的位置张贴了温馨提示语,真正实现了处处皆文化、处处皆育人的良好氛围。还通过建立校史室、荣誉展览墙等活动,增强师生对校园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们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

培育校园精神建设,提高校园文化隐性育人成效。我校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的最后一项,由一名学校中层带领学生齐喊“相信自己、努力学习、超越梦想、我最棒”口号,为学生鼓劲提气,学生士气高涨,在校期间状态良好;教师集中年级办公室齐喊年级工作口号,吹响本周工作号角;上课前,全班学生也好喊出自己班的励志口号;在每周的例会接近尾声时,全体教师看一看一周来的工作掠影,然后全体教师在例会后齐喊学校工作口号,为自己加油,为学校添彩。除此之外,还结合班队会、传统节日适时对师生进行励志教育。

篇2:徐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简介

新城小学是县城最大的一所汉语小学,始建于1995年,现有学生2135人,教师工108人,40个教学班。18年来,学校于2005年、2008年、2012年先后三次扩建,现在已是具有建筑面积 19343平方米,功能室齐全的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校园。校园的建设不光是硬件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魅力。

校园文化是一种动力、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希望、是一种生活;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更新、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综合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强化我校教育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办学品位,教学质量,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坚持以人为本,并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课程改革,以优良传统和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发展目标,体现“良好习惯成就人生,广博知识实现梦想”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小组

长:李晓玫

副组长:杜 红

陈 琴 惠少飞

成员:黄东丽

姜 艳 邓美琳 周智超

各班班主任

三、整体思路

(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以“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办学思想,以传统文化为主抓手,以传统文化引领学校工作开展。

(1)校风建设。2012年4月学校向师生们广泛征集学校精神,办学理念等。形成初稿,并二次征集,修改完善,教代会一致通过,然后根据学校今后的发展目标,最终形成。学校精神:感恩、团结、进取。校训: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校风:文明、博爱、团结、勤奋。办学目标: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2)教风建设。敬业、奉献、严谨、治学8个字是我校的教风。教风是对学校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我校的教风更能体现学校的育人功能,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只有在教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学风: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因为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3)学风建设。勤学、好问、善思、博才是我校的学风。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不外乎师生、同事、同学关系。学会相处,学会交友,学会容纳,学会合作,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将努力建设“教师爱学生,敬业善教;学生尊师长,乐学会学”的良好氛围。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人际环境。.加强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平安的校园环境。.创建和谐的教育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做法:

(1)着眼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抓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首先,明确学校要求,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同时,在全校开展争创“行为规范达标班”和“行为规范达标个人”活动,对学生进校、上楼、出操、上课、课间休息、卫生等都提出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每天组织专人进行督导检查,其成绩作为评先选优、评定学生操行的重要依据。

(2)注意树立典型,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学生精神文化建设的培育过程中,运用典型榜样进行示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学生们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只要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或突出成绩,及时进行赏识和鼓励,进步者与突出者同样重要,形成典型带动进步,进步带动同伴的氛围。

(3)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在某一时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专题教育活动,或进行专题系列教育活动,形式灵活多变,吸引学生人人参与,形成一种气势,塑造他们的心灵。

.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国旗下的讲话制度,坚持每周班会制度,认真做好节庆活动。

.利用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校情教育。

.组织红领巾广播站,优化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音乐铃声,课前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放广播操、眼保健操、音乐等。

.实施特色大课间活动。安全演练、消防演练、逃生演练、文明礼仪、体质锻炼等活动,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发挥图书室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积极开展各项评选活动,激励师生积极进取、勇于奉献的精神。

.打造教育团队精神,围绕“科研兴教、质量立校”的宗旨,要求教师做到“六个一”即:一个教育故事、一份教学设计、一节汇报课例、一篇课后反思、一本听课记录、一套学习材料。通过教研合作交流、专家引领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学校积极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活动,让学生参与制度制定,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使他们产生了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了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学校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从早锻炼到课间操、眼保健操,从早自习到夜自修,从寝室、食堂到教室,从劳动卫生到纪律,到处都可以有学生参与管理的身影。

(二)物质文化建设

(1)校园活动区,宿舍活动区及校内各条主路进行硬化、净化。活动区合适位臵及路两旁建立花园。

(2)在教学楼前场地,设乒乓球案,并在适当位臵设立文化宣传栏。设值周栏、学校全景图。

(3)在宿舍活动区设立花坛或喷泉。

(4)在墙上书写标语,墙内面书写标语、图标等。

2、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1)室外环境布臵:教学楼前设电子屏幕,墙上悬挂校旗校徽。楼前墙各柱书写教风、学风等内容。教学楼走廊悬挂名人头像、格言。楼梯上挂穿衣镜,并有安全等温馨提示。运动区墙面有永久性标语,体育运动图标及安全标语,择地安装游乐运动器材。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多可以育人,陶冶孩子的情操,让师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校园文化的洗礼。

(2)教学楼一楼走廊墙壁上书写校园礼仪,教育低年级学生学礼仪,用礼仪。二楼书写《弟子规》篇目,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知道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心中明明白白,从而改掉以前的坏习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仁慈善良的心性,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学会与周围的人(物)和谐友好相处“凡是人,皆须爱”。学会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老师同学,爱朋友……由爱而生敬,由敬而生礼。三楼书写传统美德故事既能提高师生自身修养,同时又培养师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乐观进取精神。四楼的论语教我们严于律己,怎么做人,谦虚的学习态度,我们将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传承中华文化,成就经典人生。

(2)班级环境布臵:各班有“三表一格言”(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容止格言)主墙面为“学习园地”,图书角,学生各类作品展示,由班主任负责个性化设计。

(3)厕所文化建设:除了净化、美化,也应注重文化,在相应的地方写上“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贴近方便、贴近文明”“不能随处小便、不能小处随便”等标语。外墙设标志。

(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系统,规范师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的校风,保证学校工作顺利开展。制度建设采取“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原则,借鉴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做到“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的制度为大家”,形成“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和谐制度建设新局面。

注重管理的作用。学校的制度和特有的道德标准,必须强调严格执行,不论是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再完美的规章,一旦得不到严格执行,制度所蕴涵的价值观,就如同草介朽木。学校领导带头做遵守规章制度的模范,当践行道德的表率。要让员工至少做到两条:

一、坚持规章标准,每个员工都能理直气壮地说:我很好地做到了学校制定的规章标准;

二、明确职责范围,不模糊或缩小职责范围。学校的管理,要是非分明,奖罚严明,公开透明,实事求是,以实待人,以实取胜。制度原则面前公正、公平,形成优秀的学校文化就有了保证。

创建优秀的教师制度文化。一为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一定的物质条件,建立合理的激

励机制,给予优秀教师充分的鼓励,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教师有能力维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培育教师的人文精神。二加强专业实践的参与式培训、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让教师在具体化情境中提高教师追求事业的精神和能力,使其自觉研究教学行为规范等。三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给教师创造机会,增加机遇,让其才能得以展示。四倡导教师新的专业生活方式。促使每一个人能够在自觉的层面上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创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落实《学生一日常规》逐步培养学生遵守规章的自觉性,树立校荣我荣得意识。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6——8月)起草方案,着手校墙文化建设,做好校舍新建工作。

第二阶段(9月)组织师生学习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风,校训,了解校旗、校徽的意义、完善各项制度。

第三阶段(7——8月)教室搬迁、班级布臵、场地硬化。第四阶段(9——10月)各科室布臵,图书室整理工作。第五阶段(2014年1——3月)校园体育活动器材的安放。

五、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一个整体工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当前我们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

1、师资分配不合理,专业教师的缺乏,使得许多活动没法开展。

2、没有标准化的操场,现代化的教育社设备配备的不到位。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反思和思考的地方较多,只有大胆探索,不断实践,时刻心系校园文化建设。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爱岗敬业的教职员工的通力合作,新城小学未来的教育将更加辉煌。

新城小学 2013年6月19日

附件:

1、精心打造我校特色,制作校徽校旗校徽设计说明。图案元素为圆形、绿叶、花朵和心形组成,整体清新简洁。图案颜色主要有:花朵的红,叶片的绿,背景的蓝,以及金色的圆边。红色图案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雏鹰,又似一朵火红的花朵。其是“新城”两字拼音的打头字母“X”、“C”的变形。强调并突出了我校校名。绿色的叶片,寓意幼苗,代表正在成长的莘莘学子。蓝色底代表学校每一名学生都能尽情地在一片蓝天下快乐学习,茁壮成长。

6、心形图案似两只相牵的手,代表团结、感恩和进取。

校旗的释义

校旗以海蓝色为底色,蓝色寓意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和扩张性,象征着宁静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

校徽旗的释义

校旗以海蓝色为底色与校徽结合而成,蓝色寓意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和扩张性,象征着宁静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

2、学校精神。

办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并以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 解读: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党的一贯方针。学校不仅培养的是学生,也是教师成长的摇篮。

办学理念:良好习惯成就人生,广博知识实现梦想

解读: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博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博学的学生,只有不地断学习才能实现老师、学生各自的梦想。学校精神:感恩、团结、进取

解读:感恩“饮水思源”、“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教师要懂得感恩,才能生活的幸福!学生要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恩老师,给予我们教诲;感恩同学,让我们拥有友爱;感恩祖国,奉献人生。感恩可以使人多一份满足,少一分埋怨;多一份奉献,少一份索取。

团结:学校领导班子团结,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教职工团结,才能互敬互爱,快乐的工作;师生团结,教学相长,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各民族学生之间团结,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创造和谐校园。进取: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有一颗进取心说明你自信、自尊、自强不息!想要实现梦想,必须要有一颗坚持不懈的进取心!

校训:诚实做人,踏实做事

篇3:徐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简介

自2009年进行抗震加固以来, 学校对整体布局进行了规划, 对整体环境进行了打造, 拥有学生读书阅览室、教师阅读交流室、学生阅读书吧、流动书吧。其中学生读书阅览室面积达141平方米, 教师阅读交流室80平方米, 学生阅读书吧、流动书吧近100平方米。学校总藏书量 (包括图书、期刊、音像) 31 496册, 学生读者759人, 生均图书41.5册。馆藏总价值474 026.49元, 生均金额624.54元。2013年新增图书1 062册, 价值31 320.30元。其中投放到公共图书阅读区域的达943册, 价值11 659元 (不包括投放到各班图书角及自由书吧的杂志) 。

一、书香校园建设的特色

2006年学校加入南京市小班化学校行列, 从“励行”的校训精神出发, 坚持“尊重每一个, 发展每一个, 幸福每一个”, 提出了“在这里, 每一个都重要”的办学理念, 逐步形成“民国建筑风格, 现代教育理念;氛围宽松愉快, 生活丰富多彩;多元项目实施, 全面素质培养”的办学特色。“十二五”初期, 进一步提出实施“四色教育”的构想, 精心打造“书香校园”“民俗校园”“科技校园”“足球校园”四大特色。学校办学声誉逐年提高, 办学成绩不断攀升, 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绿色学校、南京市小班化示范学校、南京市园林式校园、南京市阳光体育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以“四色教育”作为品牌教育, “四色教育”是指在充分尊重学生天性和差异的前提下, 通过丰富多彩、不断生成的教育教学实践,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 它既承认和重视“人”的先天个性与差异, 又重视后天教育教学对“人”的改变与提升, 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应然状态, 体现了小班化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价值追求。书香校园是“四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的重要文化特性之一, 我们努力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建构以师生读书为主的校园生活方式, 全心全意打造翰墨飘香、格调高雅的一流小班化示范校园。

多年来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节、阅读周活动, 以激发读书热情, 强化读书意识, 培养读书兴趣, 养成读书习惯, 扩大阅读量, 提高阅读能力, 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根本目的, 按照“全员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庭”的活动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积极创新、持之以恒”的要求, 通过校长引领、行政推动、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 扎实开展读书活动, 创建书香校园。

二、书香校园建设的模式及理念

书香校园建设与学校历史悠久的特色相结合, 凝聚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校园路径地面刻有唐诗, 读书长廊全部采用中式风格的装修设计, 有回廊, 有宫灯, 有在大理石上篆刻的《劝学篇》, 有唐诗宋词、名句条幅, 有学生的书画作品, 桌椅都采用中国传统的如意头设计, 一切都显得古色古香, 又那么贴切地融入整个校园, 让人仿佛置身于中国古典园林之中。

现有的公共读书区域有:

1.少儿阅览室 (“民国”小楼一楼)

此处区域集藏书阅览为一体, 内有藏书几万册, 有专职图书馆员维护, 每天向全校师生开放。图书室内设有读书桌椅, 地面铺有童趣盎然的读书毯, 学生在里面可以自由地借阅书籍, 享受静谧的阅读时光。

2.教师阅览室 (“民国”小楼三楼)

此处区域专为教师读书设置, 内放教育教学杂志、理论书籍等书刊, 还配有多媒体设备, 可供教师读书、交流, 分享阅读体会。

3.自由书吧 (一楼门厅)

此处区域为开放式的书吧, 学生可以自由取阅。阅读是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可以拓宽视野, 陶冶情操。书吧内图书多为少儿喜闻乐见的杂志, 杂志的来源有学校配置, 也有学生捐赠, 旨在让阅读、分享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4.聆风听雨 (东教学楼二楼平台)

此处区域属于露天书吧, 亲近自然, 从名句“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中汲取灵感。读书不仅要读进去, 还要读出来, 通过阅读放眼世界, 通过阅读关心身边事, 关心天下事。吧内图书以军事、地理、历史、名人传记类书籍为主。

5.百阅廊 (一楼)

“百阅”意义一是大量阅读, 博览群书;二是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在一楼活动的多为低年段学生, 此处的设计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所放图书也较为庞杂, 绘本、故事书、童话、寓言等随手可取。

6.问学轩 (二楼)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活跃在二楼的多为中年段学生, 他们已有识字量储备, 可进行较长文字的阅读, 同时兴趣广泛。针对这一特点, 这里以科普类读物为主, 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学习欲、求知欲。

7.书蕴阁 (三楼)

“书蕴”意为书香蕴藉之所。三楼多为高年段学生, 除了大量阅读外, 还要丰富内涵, 要引导他们提升自己的阅读品味。书籍以文学类为主, 如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现当代大家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等。

8.电子阅览室

电子阅览室目前与计算机机房共用, 信息技术教师也参加过图书管理培训, 并获得上岗证书。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师带领下, 可以在电脑上阅读、上传各类征文。

9.班级图书角

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图书角。课间十分钟时间, 学生们随时可以坐下来翻阅自己爱读的图书, 大大增加了孩子们的阅读时间与阅读机会。

三、书香校园管理与服务的方式

在原有两个阅览室和一个自由读书吧基础上, 学校投入几十万元资金, 在长廊、走道新建读书区域, 2013年3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为此, 图书馆电脑软件管理专门新建一个图书角书库, 把图书馆里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图书从原书库调换到图书角书库, 投入到书香校园流动图书长廊里。前期总共投放图书、期刊千余册, 价值10 891元。

书香校园公共阅读区域共分三层:百阅廊、问学轩、书蕴阁, 分别位于低、中、高年级学生上课的一、二、三楼。为了满足不同年段学生的阅读需要, 各楼层投放的书刊都具有年段特点。例如“百阅廊”投放的书刊有《东方娃娃》《故事大王》《快乐学拼音》等, 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问学轩”投放的书刊有《柳林风声》《爱丽丝漫游奇境》《甜橙树》等, 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书蕴阁”投放的书刊有《立案破案故事》《八十天环游地球》《基度山恩仇记》等, 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

学校书香校园公共阅读区域的管理采取教师为主, 学生为辅的师生共同配合管理模式。开学初, 图书馆在全校学生当中招募图书管理志愿者, 并给这些小志愿者配发图书管理员胸标, 增强了小图书管理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他们每天早扫时负责各楼层公共阅读区域的书刊整理, 打扫卫生。教师每天巡查一遍, 如果发现破损书刊及时清理、补充。

四、开展阅读活动的方式方法

打造书香校园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课间会有很多学生进行阅读, 因为这些书就在孩子身边、手边, 无需在图书馆里排队, 办理借阅、归还手续, 完全可以随手翻阅。这些书虽然上架不久, 但一个多月下来都只有五六成新。学生这么爱读书, 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就应该及时引导孩子正确选择图书。

我们配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 在校园内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

1.多种渠道推荐好书

茫茫书海中究竟哪些书是适合不同年段孩子阅读的呢?这是学生以及家长都特别关心的话题。为此学校全方位、多渠道地为不同年段的学生推荐书籍。

例如学校要求班主任、语文教师在班会课、语文课上根据学生现阶段学习内容推荐相应的图书, 并指导阅读方法;在校园网上, 学校也多次分年段上传了推荐书目, 供学生、家长自由下载, 开辟专栏“汉小书院”介绍经典图书, “校长荐书”向全校教师推荐教育教学书目;在校园长廊墙壁上开辟专栏, 向学生推介好书;等等。

2. 阅读推广撒播书香

每年学校都会制定切实可行的书香校园阅读推广计划,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让书香弥漫整个校园。

(1) “书声琅琅书香满园”读书周活动

每年12月的第2周, 是学校的读书周,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段开展读书活动。2012年的读书周里, 低年段学生开展了“书声·书香”亲子共读活动, 孩子们和父母共读一本书, 共同完成亲子阅读卡, 共同写下读书体会;中年段学生开展“故事大王”比赛, 激发了学生们读书的热情, 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高年段开展读书征文活动, 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与经典对话, 撰写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

低年级“书声·书香”亲子阅读展板

中年级“故事大王”比赛现场

(2) “七彩语文”美文诵读

学校积极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第四届“七彩语文杯”美文诵读比赛, 比赛中学生诵读美文, 编写童谣, 参加阅读知识竞赛, 通过层层选拔, 获得了南京市银奖的好成绩。

(3) “读书小天使”评选

3月,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读书小天使”评选, 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内驱力。我校六年级杨泰阳同学被评为“全国读书小天使”。

(4) 践行“中国梦”读书征文活动

5月是南京市读书月, 2014年的主题是践行“中国梦”。我们结合这一主题, 在中高年级开展读书征文活动, 学生们纷纷踊跃参加。目前已收到并网上上传征文113篇。

(5) 科普作家、知心姐姐刷刷进校园

2013年12月24日, 我校邀请了知名科普作家、孩子们的知心姐姐刷刷进校园, 与孩子们交流读书心得, 排解成长中的烦恼, 分享成功的喜悦, 与孩子们互动, 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这次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 也许是成长过程中一辈子的记忆。会后, 刷刷赠送给孩子们每人一本自己签名的《蘑菇班的秘密》, 并和孩子们合影留念。

(6) 全方位开放图书馆, 为“弹性放学”孩子提供学习场地

2013年10月开始, 我校坚决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 为放学不能及时回家的孩子全开架开放图书馆, 每天的开放时间由原来的下午4点延迟到6点以后。全面开放图书馆后, 工作时间延长, 工作量加大, 管理员每天上午的事就是清扫卫生, 整理被孩子们弄乱的图书, 为当天的开放营造整洁的读书环境。

3.教师“悦”读书情盈溢

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知识渊博、勇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所以在大力推广学生阅读活动的同时, 还特别重视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

(1) “读书·读生活·读成长”沙龙

学校借助特级教师工作室, 开展了“读书·读生活·读成长”的讲述活动, 邀请了知名专家、特级教师和读书爱好者, 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读书体会, 提升教师职业品位, 积淀教师文化素养。

(2) “悦读汉小”阅读文化节

每学期学校都会开展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 文化节上教师们分享择书、读书、享书的心得。与此同时, 学校也向教师推荐好书, 赠送好书, 先后赠给全校教师《教育的天空》《魅力语文》《数学教育心理》《我们相会语文》等多本教育教学类书籍。

(3) “悦”读越快乐青年教师读书活动

2013年5月, 我校13名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了鼓楼区青年教师“悦读越快乐”主题读书活动, 他们积极参与, 在诵读美文、分享读书故事、推荐好书的过程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4) 寒暑假期间教师读书“充电”

每到寒暑假, 校长都要求教师们多读书、读好书, 并推荐经典阅读书目。对于青年教师, 还要求手写读后感。

五、结束语

篇4:日本校园足球发展情况简介

1978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当时称“文部省”)把足球引入到小学体育课程内,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和奔跑能力。日本教育界认为,小学生在接受足球训练时会把踢球当作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专注力。目前,在日本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制定的体育课教学大纲中,足球与篮球、手球、橄榄球一起归为“进球型”运动,其教学目标为:通过控球和接传球,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和踢球的快乐。可见,在一般的日本学校教育中,均以锻炼体格、培养团队意识为目标,而不是以培养某一项体育运动的专业苗子为目标。日本中小学均不针对足球开设专门课,仅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球类运动的一个项目,因而,也就没有专门的足球教学教材和训练指南。

同时,在体育课外,根据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的规定,在各地方教育委员会的监管下,日本学校积极响应,广泛开展学生放学后自愿参加的“运动俱乐部活动”(BUKATSU),其中足球俱乐部的活动就非常受欢迎。因此,事实上,日本的快乐教育理念在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掘、输送专业苗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优秀足球苗子的选拔和培养

1.日本足球协会(Japan Football Association,JFA)

日本足球协会是统括日本全国足球运动发展相关工作的最高机构,其旗下包括日本职业足球联赛(J-League)、日本足球联赛(JFL,半职业联赛)、日本室内足球联赛(Futsal League)和日本女子足球联赛等。

根据JFA《2005年宣言》,日本足球的发展目标为“2015年协会会员人数达500万人,日本国家队进入世界前十,2050年日本举办世界杯并获得冠军”。JFA以足球运动的普及、足球人才的培养为日本足球发展的两个车轮和自身使命。JFA认为,足球人才水平的提升均通过基层培养(Bottom-up)、选拔培养(Pull-up)两种方式进行,缺一不可。日本优秀足球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主要通过JFA的国家训练中心制度和足球俱乐部青少年梯队制度予以贯彻和执行,包括学校、俱乐部在内的各类组织机构均参与其中,形成合力。

2.从地方到国家的“金字塔”训练梯队

为选拔和培养优秀足球储备人才,JFA设立国家训练中心制度,为日本的足球教育创造了专业的训练指导环境。国家训练中心制度共有4级,从下至上分别为“各地区训练中心”(相当我国的一般城市和地区)、“47都道府县训练中心”(相当我国的直辖市和省)、“9大区训练中心”和“全国训练中心”。(见图1)日本的“全国训练中心”设在大阪府界市,是唯一由文部科学省认定的培训基地,其他各级训练中心的具体工作由各地区足球协会负责。各级训练中心设有专门场地组织运动员的集训、比赛以及教练员的进修和研讨活动。

在学校开展的俱乐部活动中发掘出的优秀足球苗子会被输送到各地区训练中心进行训练。训练中心已形成比较成熟的选拔机制和梯队建设。在各地方足协的领导下,从年满l2岁的少年队到17岁青年代表队直至国家一线队,各级别选手都能得到高水平的训练。

3.各年龄段有序衔接的“一贯制”足球培养理念

国家训练中心制度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特点,制定了从6岁到16岁(U6~U16),每隔2岁的训练方针,保证了各年龄段运动员之间的有序衔接。在训练方式上,10~12岁期间主要学习基本技术;14~16岁为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阶段,通过11对11的打法,训练队员对位置的适应性;16岁以后进行成人足球的训练;18~20岁当身体停止发育进入稳定期时,开始综合技能训练。

总之,日本对足球运动员实施的是“一贯制”足球的培养理念。JFA依此制定了统一的足球训练大纲,从小学开始,根据各年龄段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征,分阶段设计了详细的训练计划,依次往上分别是U12、U15、U18等各年龄段,训练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保证了运动员扎实的技能基础。

4.JFA足球学校

在对足球人才进行普及式培养的同时,JFA分别在福岛(2006年)、熊本宇城(2009年)、坍(2012年)和今治(2015年)开设JFA足球学校,为具有足球天赋的孩童提供寄宿制和初高中一贯制的具有“世界水准”的精英教育,以培养具有足球专长与人文素养并存的日本未来社会的领军人才。

三、裁判员的管理与培训制度

日本建立裁判员训练中心,以帮助提高各地区足球水平的均衡发展。该中心的主要目标为:通过培训和研修,提高2级裁判员的水平并扩充3级裁判员的数量,发掘裁判员人才。裁判员训练中心分为国家训练中心、地方训练中心、都道府县训练中心以及女子裁判员训练中心等四类。

该中心的培训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学习竞技规则;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体能训练和强化;增强技术和协调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各自所属区域足协制定的方针政策。

四、教练员管理与培训制度

日本对足球教练员资格的规定很严,即便是退役国脚任教也必须要有教练资格证。日本一般通过足球协会培训教练员。

日本足球教练资格分为少儿教练级、C/D级、B级、A级以及S级等五个等级。针对每个等级,足协开设教练员培训班,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培训,通过考试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少儿教练级培训主要面向指导10岁以下孩子踢球的教练员或者孩子的家长;C/D级主要面向指导12岁以下孩子并以班级为训练主体的教练员;B级教练需要有C级教练资格才可以参加培训,最高级别的S级教练资格可执教J联赛和国家队。

近15年来,日本已有超过2万名教练员在足球发达国家留学或者进修,在提高执教能力的同时,也将足球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训练方法带回了日本,从而保障了足球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就能接受科学的培养。目前,日本已不需要大量聘请外国教练员,本国教练员就可以满足国内训练的需求。

五、足球学员短期派出政策

日本为提高本国足球竞技水平,一度将出国留学作为培养年轻运动员的途径。近十年来,先后有一万多名日本青少年去巴西学习足球。从经验上看,虽然日本出现过三浦知良通过留学巴西获得成功的案例,但实际上通过出国留学途径能够参加本国职业联赛获得成功的球员数量并不多,因此日本球员的出国留学热潮已处于下降态势。

2003年,日本开始了U-13/14高水平队员的集训和海外训练制度。13岁年龄组和14岁年龄组的男女运动员每年3次,每次5~6天赴海外进行集训。男选手主要从国家集训中心队中挑选,女选手主要从各地区及都道府县的基层训练中心中挑选。各年龄组的运动员,在每年年初依照惯例与韩国同年龄球员进行合宿训练,以增强适应性和对抗能力。另外,17岁年龄组运动员每年参加AFC等国际比赛积累经验。

六、各级学校足球竞赛

近年来,随着学校联赛的不断壮大发展,日本青少年足球竞赛品目繁多。在少年阶段(U12以下),有全国少年足球锦标赛及J联盟举办的U12足球节。在初中阶段(U15以下),有高元宫杯全国U15足球锦标赛(初中+俱乐部)、日本U15联赛(学校+俱乐部)、全国俱乐部锦标赛(俱乐部)、全国初中学校体育大会、全国初中足球锦标赛、国民体育大会、全国俱乐部东西对抗战、U14 J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U13 J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学校)、J联盟U14强化训练(J俱乐部选拔队)在内的10项赛事。

高中阶段(U18以下),是日本各学龄段学校联赛发展最为成熟的阶段,当然,也是竞争最为激烈、对抗性最强的学生联赛阶段,有很多出色的青年球员在这个阶段就能够得到进入J联赛的机会,即开启足球职业生涯的机会。在这个阶段,主要有高元宫杯全国U18足球锦标赛(学校+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日本U18联赛(学校+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J-YOUTH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全国俱乐部锦标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学校)、全国高中综合体育大会以及国民体育大会等7项赛事。

综上所述,日本在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过程中,采取了两条并行的途径培养足球人才:一是在学校中培养足球爱好者,扩大足球运动的广泛群众基础,同时坚持开设足球学校方式选拔培养足球精英人才;二是通过日本足球协会制定的各项政策,保证了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专业水平。在训练中,则是采取划分年龄段的方式,确保各年龄段运动员的有序衔接。纵观其培养系统,从少年队到国家队,从下至上形成了稳固的“金字塔”体系,为每个有潜力的运动员提供了登上世界舞台的道路。

篇5:高安潭溪徐村与祠堂简介

据资料史记载下徐村始祖造公到广公繁衍十一世,自广公之子应龙十二世由吴仙里迁居高安石桥头,元至元(公元1264-1295)年间从高安石桥头迁来两房六支至今200多年了。

高安市筠阳街道办,南门村潭溪下徐自然村位于高安城南正南面,离城区中心3公里左右,村庄坐落在秀丽的锦江边,左家渡即现在的高左大桥下游,徐村有三个村民小组,户110家庭,户籍人约500多人,其中在家务农约200人左右,外出从工、经商等其他行业人口约300人左右,由自然村落组成,全村村庄总面积:63333.27㎡、耕地面积约:360亩。

近几年来,在街道办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潭溪徐村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内涵式发展上做文章,在精细管理上下功夫,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积极探索,认真实践,着力于经济工作和社会事业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

整治环境,美化家园。经过全村族人的努力与参与有条不紊的改造建设,村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一是生态美,生活环境整治到位,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以整体提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为目标,新建主干道,拓宽次干道,硬化村入户路,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通过生活污水纳管集中排放,疏浚村沟渠道,全面改善水环境;家家户户新建房屋设有卫生间,厕所、化粪池,垃圾箱、农宅墙面白化、整治宅前屋后环境,房前屋后种植了桂花树,建设中心绿地,设有儿童、老年人活动健身器材,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区段的保洁保绿管理机制,在垃圾存放收集上全面桶装化,改变以往每户随意放置,杂乱无章、苍蝇滋生的不雅现象。每年端午节年轻人自愿组织划龙舟比赛,春节舞龙狮活动,丰富了传统节日的气氛,同时又展现了徐村青年人朝气蓬勃向上的活力。

打造标准上突出“四美”。一是生态美,突出河畅,水清,岸绿;二是环境美,以景美目标要求,河堤岸石材护坡、预制混凝土花格块种植草坪,设置了自行车、人行健身跑道通行高安城,提升村庄环境因地制宜,实现各美其美;三是生活美,致富产业支撑到位。不断提升蔬菜种植产量、每年不断大搞大棚蔬菜,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稳步发展冬季蔬菜,创新发展反季节蔬菜。每户年平均收入过6万元。

四是民风美,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到位。大力弘扬重阳文化,春节在祠堂内给70岁以上老人发红包、大年初一,早晨年青晚辈自觉成群给村里老人和寿星拜年、好邻居、好婆媳、美德少年、“孝”作为每个户是和谐美,民主管理落实到位。

推进工作上突出“三好”。一是氛围营造好。二是创建机制好。三是群众参与好。

建设成效上实现“两个目标”。通过全村族人的努力,真正实现了群众出门远看,能够享受到青山、碧水、蓝天的自然风光;群众生活体验,能有感受到道路平坦畅通、环境清洁敞亮、致富生财有道的宜居宜业美好家园。目前,潭溪徐村群众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不断攀升,徐村的美丽正流淌在路上,展现在村庄里,绽放在群众脸上。

重修徐家祠堂、续修徐氏宗谱简介

建好徐家宗祠,是百年大计,千秋功业,是全村族人的大事、喜事,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凡我徐氏子孙,均有责任有义务把它建好,作为徐氏成员中的优秀一员,您心系家乡,尊祖敬宗,关心宗祠建设,热心公益事业,我们期待各位族人的支持与参与,出谋献策。如蒙捐助,我们将勒石竖碑,谱载扬名,让后代子孙铭记当代您的功德。

一、建设规划:

由于原祠堂年代已久,墙体将会出现坍塌的危险,迫在眉睫,经全村族人商讨重建祠堂,决定根据原有祠堂的原位置复建,坐东向西,门的樘数、位置、开启方向与原祠堂不变,新建祠堂从设计方面考虑到祠堂的实用性,规划建设按:堂内分前、中后三厅。第一排(前庭)为二层建筑,中庭采光井,两边各为二层观景式,主要功能为徐氏历史纪念室、前厅、接待区。第二排(中庭)即中间采光天井两边为二层建筑,一层设多功能厅,多功能的功能为徐氏聚会和徐氏后人休闲娱乐、办婚丧嫁娶酒宴的场所。二层为备用,也可备用作为徐氏后人的老年人娱乐场所。第三排(后庭)为一层建筑,作为尊祖敬祖的场所,供奉我们的祖先和先辈,在这里我们能查阅到祖先和祖辈的徐氏资料。

整个建筑按明清建筑设计,具有明显的江南建筑特色,二层间中庭与前厅全部回廊连接,后庭两侧各设置楼梯踏步,方便徐氏后人的上下参观纪念。

祠堂设计:基础:天然基础,结构:框架,层数:二层,整体规划面积498m2,占地面积:280㎡,总建筑面积412m2;耗资约100万。

二、建设步骤:

如土管及上级单位同意修复,我们应团结起来,尽早开始建设,第一步:开工典礼:择日在祠堂老基举行开工典礼,邀请徐氏后人、社会爱心人士等参加。

第二步:把规划祠堂的基础完成,开始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砌体结构施工,根据资金情况再落实下一步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目标一步到位连续完成。

三、祠堂修复的资金:

祠堂修复是每位徐氏后人的心愿,修复资金需我们每位徐氏后人伸出慷慨之手,量力而行、积少成多、对捐款人的善举我们将在祠堂落成时,中堂后的功德碑上刻上你的名字和金额、以传后人。

四、资金的管理:

祠堂修复所募捐到的资金将实行专款专用的方式,由徐氏后人推荐管理成员,组成祠堂修复理事会,负责监督管理资金使用情况和募捐资金。募捐资金及资金使用情况向全村公布,所有参与祠堂建设的人员不得私自动用建设资金,所有开支必须有理事会通过并签字。

五、修谱:

待祠堂修复完成后,将开始徐氏家谱的修订工作,由于徐氏后人众多,却现在分散各地,需要我们将自己本亲属的资料填写清楚后汇成家谱,希望徐氏后人相互转告以节省调查资金,修谱按原老谱版原则,事先对同支系徐氏村进行了调查,获取相关谱写资料,开始续修,修谱资金与祠堂修复一样采取捐款形式,不捐款的可以采取认购形式,具体办法由修谱理事会研究后订立。

经过全体徐村族人的精诚团结,共同努力,2016年5月动工,于本年底顺利竣工完成。

高安市筠阳街道办南门村潭溪下徐自然村 徐 瑞

篇6:徐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简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长春市49所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中、小学, 其中的10所学校开展状况进行研究, 针对学生参加情况、学校场地情况、学生兴趣情况、学校政策支持情况和教练员水平情况进行分析, 在统计中得出长春市“校园足球”开展状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学校图书馆以及网络查阅资料, 通过一些报纸、期刊的搜索, 为该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调查法

对长春市49所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其中10所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状况进行研究。

1.2.3 观察法

对搜索资料进行数理统计与归纳分析, 并得出结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长春市“校园足球”的开展

长春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2010于4月8日正式启动, 有16所初中、33所小学成为该次活动的首批布局学校。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 构建长春市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训练体系, 完善中小学竞赛体制, 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 形成校园足球文化, 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后备人才。在长春市中小学校范围内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 形成以学校为依托、体教结合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布局了49所初中与小学, 同时命名为“长春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布局特色学校”。

2.2 长春市“校园足球”开展的优势与劣势

2.2.1 长春市“校园足球”开展的优势

吉林省是东北三大省之一, 拥有大量的优秀足球人才资源, 长春市更是吉林省的省会, 是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 长春市是高等学校的集聚地, 吉林省大量优秀的等级学校都集中在这里, 延边朝鲜族更把足球是为“第一运动”而朝鲜族学生来长春求学更为长春市“校园足球”的开展增添光彩。长春市各级学校学生对足球的热爱程度, 学校政策积极的鼓励更成为长春市“校园足球”开展的优势。

2.2.2 长春市“校园足球”开展的劣势

长春市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 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冬季比较长, 雪天比较多, 有很多青少年因天气的寒冷而不愿意到户外参加足球运动, 这一点也影响到足球运动在长春市的普及, 长春市各级学校的足球课都是普通体育教师在任教, 一般都不是专业的足球教练员, 他们在足球领域的学历和经验水平不能够理解现代化足球的理念, 同时学生身体素质缺乏, 不能够制定完善的训练计划, 这些就是制约长春市“校园足球”开展的因素。

2.3 长春市“校园足球”开展的方式

2.3.1 联赛模式

长春市在10年4月8日正式启动“校园足球”活动, 开展方式以联赛模式为主, 长春市49所学校其中 (16所中学、33所小学) 开展各级学校之间的联赛, 包括5人制、7人制9人制, 11人制等, 时间定在每个星期的周六、周日进行比赛, 在保证学生学习时间的前提下把学校之间的联赛办好, 保证长春市“校园足球”良性发展。

2.3.2 体教结合带动校园足球

体教结合,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种教育方式也被家长们所重视, 家长们看到了青少年体育段炼的重要性。长春市“校园足球”的开展真正的解决了长春市青少年身体健康问题, 还加大了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范围, 同时也营造了更好的长春市足球氛围, 提高了长春市校园文化。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吉林省是东北三大省之一, 不乏有一些足球优秀苗子, 他们进入长春市各级校园, 更加大了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为长春市“校园足球”的开展增添新鲜血液。

(2) 在调查中发现, 长春市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有着相当大的问题, 平时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确忽略了孩子的身体锻炼。

3.2 建议

(1) 长春市“校园足球”的开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 因此, 长春市“校园足球”的开展必须有大批优秀教练员进入校园。

(2) 学校应该多与足球俱乐部建立合作地关系, 让优秀的足球人才能够在足球道路上走得更远, 得到更大地发挥空间, 为长春市“校园足球”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摘要:吉林省是我国东北三大省之一, 拥有丰富的资源, 作为吉林省省会的长春市更是优秀人才的聚集地, 特别是吉林省的延边地区更是把足球作为“第一运动”而且还为我国足球输送了大批优秀足球人才, 长春亚泰足球队在中国职业联赛的优异表现证明了长春足球未来发展的潜力, 如今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校园足球”活动, 长春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在长春市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 力求把长春打造成“东北足球城”, 为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足球人才。

关键词:长春市,校园足球,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钟复春.长春市青少年男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和研究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3) :15-17.

[2]李旭升.长春市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现状与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10) :23-26.

[3]李松洋.北方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7 (6) :18-20.

[4]马忠臣, 何志林, 马建.我国足球教练员培训中若干问题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 :6-10.

[5]蔡宽.长春市青少年足球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吉林体育学院, 2012.

[6]唐彬蔚.长春市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篇7:徐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简介

1. 发展现状

近年来, 江苏省铜山县把发展食用菌生产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点项目来抓, 以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发展新模式、建立新基地、带动新农户、寻求新商机为工作思路, 加大工作力度, 强化科技服务, 着力构建产、供、销一条龙生产格局, 有力促进了铜山县食用菌生产的快速发展, 食用菌产业已成为铜山县农民增收的又一新亮点, 而徐村是铜山县食用菌产业的主要基地。该村素有食用菌种植传统, 全村4700亩耕地, 栽植食用菌2000多亩。仅食用菌一项人均收入就达9000元, 全村储蓄余额达4000余万元。

2. 徐村种植食用菌的特点

(1) 在食用菌大棚的建设上, 村里统一设计, 并专门划分出田地进行集中建设, 成为苏北闻名的食用菌生产专业村。

(2) 在优化品种上, 村里将食用菌品种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 引进了蘑菇、平菇、猴头、杏胞菇、黑木耳等十几个品种。

(3) 在新技术推广上, 村里与上海农科院蔬菜所, 市、县农业局等单位建立技术合作关系, 定期为种植户举办培训班, 提高食用菌的科技含量。

(4) 在产业化服务上, 为了把规模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该村成立了徐村食用菌种植研究会、康华食用菌合作社。从引进优良品种、培育良种到加工销售, 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形成了链式生产模式。

二、徐村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单产产量不高

去年, 徐村蘑菇平均产量达到2.6斤/平方尺, 而福建达到4斤/平方尺, 河南夏邑也达到3斤/平方尺。

2. 产业效益还不稳

这并不是说这个产业效益不好, 主要是现在产业发展还不太成熟, 表现为加工深度不够、销售网络不全。最近的食用菌销价下降, 这与目前世界金融危机有关, 但与徐村食用菌市场不太成熟、产业不太成熟关系更大。抓生产强、抓加工弱, 抓出口强、抓内销弱。

3. 龙头企业还不强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徐村有不少食用菌加工企业, 但大的生产龙头企业不多, 大的加工龙头企业也不多, 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更少。因此, 食用菌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还很难。大部分还是农民自产自销, 市场竞争力难以提高。要强化这样一个理念:产业的竞争力靠质量和品牌支持, 质量和品牌靠龙头企业打造, 龙头企业靠多方整合来培植。

4. 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徐村虽然有研究会和合作社, 也和农业局等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 但作为一个村在生产、加工技术方面仍然有很大的不足。主要是:生产者技术不高, 技术人员奇缺, 尤其是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同样缺技术人员, 指导力不从心, 技术储备不足。试验、示范工作不广泛, 综合配套技术不完善, 对产业发展没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 对产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大

客观的说各方面对食用菌产业的扶持力度远远不如粮、油料、棉花、畜牧和水产, 虽然把食用菌当作蔬菜, 事实上也没有享受到蔬菜的待遇, 没有太多的扶持政策。有关扶持政策和措施争取得也不够, 我们要做好规划, 办好样板, 争取专项资金, 为食用菌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推广、龙头企业培植和市场开拓创造有利条件。

三、徐村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徐村食用菌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紧紧抓住当前发展高效农业的机遇, 充分利用大量的林地资源, 以建设高标准食用菌生产专用房为抓手, 以提高广大菇农生产技术为重点, 以实现食用菌生产高效为目标, 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加大组织力度, 增加资金投入, 完善服务体系, 加快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步伐, 力争早日做大做强, 为徐村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针对目前的发展现状, 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 切实加强市场竞争主体的培育, 为产业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进一步扩大规模。目前, 徐村食用菌生产规模还不够大, 放大规模仍是目前首要的工作任务。规模的增大:一是可以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二是通过扩大规模, 能够实行集约化生产, 降低成本, 增加效益。三是规模效应必然带来市场效应。规模越大, 产品越多, 市场销售越火。

(2) 精心培养种植大户。从实际情况看, 种植大户对农民的带动作用、对产业的发展推动作用非常明显。培植大户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要形成企业带大户, 大户带动农户的局面。

(3) 重点培育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要加大对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要鼓励和支持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走联合或合作之路, 实施低成本扩张;发挥比较优势, 加大食用菌项目的引资力度, 实现强势资本与优势产业的高效对接, 拉长产业链条, 增强市场竞争力, 确立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4) 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食用菌协会的作用, 把食用菌经纪人组织起来, 让他们一头连接千家万户, 一头连接国内外市场, 推销食用菌。

(5) 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利用目前现有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食用菌品牌, 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 提高食用菌产品的质量, 叫响食用菌的品牌。

2. 切实加强技术培训工作, 全面提高生产者技术水平

(1) 开展菌种生产知识培训。要根据农业部新颁布的《菌种管理办法》, 组织生产, 为广大食用菌生产者提供优质的栽培种。

(2) 开展食用菌栽培知识培训, 对广大食用菌种植户, 特别是新建设食用菌专用房的生产者, 优先进行技术培训, 指导他们开展无公害食用菌生产。

(3) 要专题开展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从近几年实践看, 菇农对病虫害防治知识非常缺乏, 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徐村多次请专家为菇农答疑解难, 大多是病虫害方面。

(4) 要组织大户开展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研讨交流, 不断充实完善食用菌栽培技术体系, 促进技术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3.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食用菌产业, 作为农业上一个新兴的产业, 能否发展下去, 它发展的环境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 充分发挥各级行政职能部门的作用, 推动产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一是要制定一个中期的产业规划, 明确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任务, 从菌种的研发、生产, 一直到产品的加工、销售, 都要有具体的内容。制定规划促发展, 围绕规划抓落实。二是成立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 理顺食用菌管理体制。食用菌产业分布在广大农村, 涉及到千家万户, 面广量大, 生产销售中必然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 非常有必要成立协调领导小组, 帮助处理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生产用地问题如生产用地问题, 用水、用电问题, 好多问题不是菇农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 必须要组织帮助协调。三是制定一套优惠政策, 促进产业发展。每年设立一定扶持资金, 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

4. 吸取教训, 牢记食品安全

2007年徐村一些小的加工厂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用工业盐和苯甲酸钠等配制的所谓“营养水”来灌装金针菇罐头, 使得金针菇颜色格外金黄发亮, 而北京等外地客商纷纷来到徐村进货。这种罐头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相关企业和责任人都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作为一个正在创食用菌品牌的徐村来说, 一定要牢记教训, 否则, 不但不可能壮大, 还要从食用菌产业消失。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督, 和农户要加强自律。

摘要:食用菌产业近几年一直是徐村的一个支柱产业, 成为农民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 但通过调查发现徐村的食用菌和周边其他地区相比, 无论是在单产、效益, 还是在品牌、技术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 为了提高徐村的食用菌产业化水平, 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以期对徐村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化,农业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食用菌》.2006年第06期.

[2]《微生物学杂志》.2007年4期.

篇8:澳大利亚中小学多元文化课程简介

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 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拼盘”。自17世纪英国移民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之日起, 已先后有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140多个民族的移民到澳大利亚谋生和发展。多民族、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亚社会一个显著特征。

澳大利亚曾是一块独立且封闭的大陆, 岛上的主要居民即现在的土著人, 其文化具有鲜明特色, 表现在音乐和舞蹈等多方面。1 7世纪初期, 白人文化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占统治地位。这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姿态出现。这种文化看待其他文化时, 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 希望将其他文化同化到自己的文化体系当中。在这种文化背景下, 澳大利亚采取“白澳政策”, 即“澳大利亚是欧洲白种人的澳大利亚, 对亚洲和太平洋岛屿的有色人种, 则采取歧视、限制甚至严禁迁入的政策。”同化政策引起了少数民族的“撤退”行为。于是澳大利亚政府做出调整, 采取多元文化政策, 关注土著居民、少数族裔及移民文化。20世纪70年代开始, 亚洲文化大规模进入澳大利亚。其政府对内进一步巩固了多元文化政策, 对外则加紧向亚洲国家靠拢。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文化都纳入到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范畴, 这些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和饮食等成为教学资源。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 澳大利亚以其社会和谐、安定著称于世。这应当归功于其政府采取了多元文化政策, 尊重少数民族和移民的文化, 提倡多种文化并存。具体到教育领域,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教育较之美国和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教育独具特色:国家推动与校本课程相统一;开放下的多元文化和谐统一。

二、澳大利亚中小学多元文化课程的特点

多元文化现状的维持与和谐发展需要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则落实于多元文化课程设置与实施中。澳大利亚多元文化课程作为多元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 具有以下特点。

1. 从文化角度反思教育文化

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多元文化场域, 为从文化教育反思教育目的、教育文化、教育资源的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就澳大利亚而言, 多元文化教育强调教师注重课程中的文化因素, 注重学生的文化背景。

首先, 从澳大利亚多元文化课程的目的来看。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课程目的在于: (1) 让学生在与其他国家历史、文化的对比中对澳大利亚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让学生接纳学校中的移民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 在学校里创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更在社区和全社会中创设出和谐的气氛; (2) 在了解的基础上, 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文化及其他文化的不足与优势, 反思自身是否具有文化刻板印象; (3) 将这种反思运用到生活当中, 反思自己是否对他人也存在刻板印象; (4) 在反思和了解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让学生学习到语言或其他学科知识, 培养学生成为澳大利亚未来合格的公民。

其次, 从教师培养来看。

有统计数据表明, 澳大利亚的教师大多来自中产阶级白人家庭, 虽然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但是从种族和心理特点上讲, 大体上是同质的。然而, 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 要求教师不断反思以前的教学, 认识自我和他人, 在此基础上认识自我的文化与其他文化, 自觉地运用多元化方式分析教学。因此, 高等院校在培养教师时也开始重视引导教师反思自身的文化, 注重引导教师了解自身的文化与学生的文化特点。以一位学者的培训实践活动为例, 他在组织活动时, 首先从入职前教师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入手, 要教师了解到世界的多元化, 了解到世界文化的丰富性, 了解到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学生的特点;然后让教师对文化多元性有清晰的界定, 将这些认识带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2. 多元文化课程丰富

丰富的文化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来自不同地区的民族的学生带来了具有明显特色的文化。此外, 不同阶层的学生和教师带来了独特的视角。这些文化出现在学校中, 汇集成丰富的课程资源。澳大利亚是一个分权制国家, 课程主要以地方课程为主。20世纪9 0年代以来, 澳大利亚开始进行课程改革, 建立统一的国家课程。全国范围内, 普通教育课程被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共同的, 所有学生都必须重点学习的课程, 另一部分是选修课程。选择性内容是一套可根据学生愿望、兴趣、才能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需要来确定的专门内容, 由各州、各校自行选择。所以澳大利亚多元文化课程来源广泛。其课程资料的选择不局限于书本, 教师可以将自己认为能体现出课程目标的材料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中国文化时选用的材料, 包括旅游宣传册、广告等能够体现出中国特色的资料。

另外, 由于澳大利亚分权制课程的特点,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课程不仅来源丰富, 而且设计者与评价者多元, 评价方式也很丰富。学校课程开发的主动权掌握在学校的手中, 学校有权根据社区的要求、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现有教师的能力, 提出学校特定的课程体系, 甚至根据学校的条件, 办成某一种“重点学习领域”教学的特色学校。同时, 学校可以根据州制定的课程大纲, 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特点编写教材。在学校中, 校长负责决定和批准各类学科的教学计划。在州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中, 澳大利亚教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开发课程的能力保证了多元文化课程多样化。但同时, 学生家长和学生也可以作为课程的设计者提出自己的看法。而课程评价时, 不仅由教师给予评定, 学生家长也参与其中。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外, 还采取课堂展示, 撰写论文, 进入社区开展活动等。

3. 创建了和谐包容的社会氛围

多元文化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是建立在对不同民族, 不同文化, 不同阶层学生和教师的文化特点和认知特点了解和尊重基础之上的。学生和教师都以一种开放和平等的心态面对他人, 在学校中形成和谐包容的氛围。学生们展示自己本民族独特的文化, 了解其他同学的文化, 尊重其他同学不同的文化特色。教师关注学生带入学校的文化, 在了解的基础上, 反思自己的教学, 针对不同民族, 不同文化和阶层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更加科学的评价手段评价学生, 增强教育效果。此外, 学校能够带动其所在社区形成和谐的环境, 最后在整个社会中形成和谐包容的氛围。在这种和谐包容的氛围下, 社会充满活力, 富于创造性。

三、澳大利亚中小学多元文化课程对我国的启示

与澳大利亚相同, 中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化形态。尽管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 但是近代以来, 却遭遇到诸多危机。归纳起来, 即在全球化语境中, 中华文化已经不再是世界文化的中心, 在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话语权中, 中华文化被不断地边缘化, 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激烈碰撞。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 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和冲突, 开放包容政策下的多元文化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此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教育值得我们研究, 而其多元文化课程的诸多特点也对我国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有重要借鉴意义。

上一篇:在禁毒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上的讲话下一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典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