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冲击表现例子

2024-05-22

文化冲击表现例子(通用3篇)

篇1:文化冲击表现例子

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生存表现与改进建议分析

【摘要】随着国际数字化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接踵而至,一些传统媒体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如:移动媒体、互联网媒体、杂志媒体等,一些传统媒体已经无法跟进时代的步伐。本文根据传统媒体的现状,对传统媒体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逐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满足新时代媒体的要求,为传统媒体的生存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生存表现

传统媒体的发展历史悠久,在世界还没有新媒体的时代中,传统媒体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较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可以为人们传递信息、发表社会舆论、了解社会文化等。但是,新媒体的问世,打破了传统媒体发展模式,使传统媒体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受到社会的排挤,所以,传统媒体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为自身生存做出保障。

一、传统媒体发展现状

在新媒体的作用下,传统媒体面临着许多困境。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使传统媒体面临巨大挑战,以下是影响传统媒体发展的因素:

(一)传播速度慢。由于新媒体有着较快的传播速度,使传统媒体受到忽视,新媒体揭露的社会风气,要比传统新闻报道的速度快很多,给传统媒体带来信息传播的压力,如:新闻收视率低、新闻摄影经济效益下降等,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二)互动空间少。目前,新媒体在互联网方面程开放状态,尤其是在人民互动方面,加大了人民交流以及发表观点的空间,进而受到广泛的支持,新媒体是利用人们之间的相关活动来完成信息传播的,人们随时都可以查看最新实事,然后发表言论,这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压力。

(三)经济收入减少。随着新媒体的到来,传统媒体的利益遭到分割,例如:新闻摄影。新媒体与新闻摄影的盈利方法大有不同,新媒体一般侧重服务于互联网产品的应用等,新闻摄影则是利用广告赚取利益。新闻摄影利用投资方的广告,平衡自身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新闻摄影是通过广告商来生存的。但是,新媒体的出现导致新闻摄影不再受人们关注,使其广告撤资情况频频发生,广告投资方将目标转移到新媒体中,同时因为新媒体受人民群众的支持,且广告成本较低,广告界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具有传播范围广的优势,受到广告投资方的热爱,这就是传统媒体经济收入减少的原因,严重制约传统媒体发展。

二、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生存策略

(一)更新自身观念。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管理观念显得极其落后。所以,传统媒体要引进科学技术,促进自身观念进一步革新。传统媒体要利用网络技术,获取更多实事来源,在新媒体发布新闻的同时,传统媒体也要将新闻公布出来,减少信息传播速度慢的问题。只有传统媒体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才能够真正解决信息传播问题。传统媒体可以适当引进先进技术,如:微博、微信等,再要求记者在新闻现场以传统媒体设立的公众平台发布现场最新情况或照片。这样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传统观看新闻,还可以仔细欣赏新闻中的图片。

(二)融合到新媒体中。传统媒体要想将改变现状,就要认清自身存在不足的地方,了解新媒体的优势,并合理的应用于自身发展中,最好可以互相合作、共同盈利。第一,传统媒体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单独网站,将自身所要发表的新闻中前言部分传到网站首页,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途径,还可以激发人们阅读新闻的兴趣,进而观看新闻、购买报纸等。第二,传统媒体可以和受欢迎的网站合作,利用网站公布自身新闻与其他信息,吸引人们关注传统媒体,并且,要将网站上的热点信息编入新闻或报纸中,使自身的传播系统具有多元化特点。近年来,手机媒体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传统媒体可以与其合作,将新闻与其他信息制作成为小视频、文字等,使传统媒体受到人们的支持。

(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目前,一些新媒体公开上传一些黄色、暴力视频或是娱乐性过强的信息,使公众接受到不好的社会风气,诱发道德问题。所以,传统媒体要采取有效方式,改进信息传播内容,促使社会形成良好发展风气,公布的信息也要健康、积极向上,进而充分发挥优势,引导公众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使社会价值增高,间接提升传统媒体的形象。

(四)保存自身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目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竞争激烈,传统媒体应该保持自身优势,将核心竞争力有效提高。新媒体所公开的新闻虚假问题较为严重,缺乏可靠的信息来源,为人民提供的信息缺乏权威性。所以,传统媒体要抓住这一时机,提高自身竞争力。首先,传统媒体要保证自身公布的新闻具有权威新,公布党的各项方针与政策,并且大力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其次,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记者要对新闻现场进行考察,确定信息的准确性之后,才可以将新闻公布。最后,传统媒体在公布新闻之前,要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对事件的描述方式以及细节进行设计,保证新闻能够吸引人们观看或查阅,摒弃传统媒体中单一性的故事描述方式,为人们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

(五)重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传统媒体要想将自身问题解决,就要重视人才,要建设出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同时,阶段性的聘入技术型人才,保证传统媒体人才充足。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仅要注重其专业知识的掌握,还要对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保证传统媒体从根本上得到改革。

结语: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面临着较多的生存危机。所以,传统媒体要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创新观念、积极聘用技术人才等,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新闻的真实度、权威性等,为人们提供思想健康的信息,只有这样,传统媒体才能受到人们的重视,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推进传统媒体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四小.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生态环境的表象和优化[J].编辑之友,2014(2):69-71.[2]张卫红,刘镪.文化传播: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制胜之道--以《范》杂志为例[J].新闻知识,2013(8):12-13.[3]冯剑.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困境和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4(13):161-162.[4]刘冬.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34(10):268-270.

篇2:文化冲击表现例子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 网络化高速发展的社会, 写生这种传统的绘画方式一直与绘画艺术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 而现在正受到科技手段不断出新下反传统思想的冲击。这种冲击对于每一个艺术创作者来说, 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与传统的写生绘画相比, 写生的意义和价值却没有在创作中体现出来, 而写生这一块我们竟然在逐渐的淡忘和弱化, 很多画家将个人的浅层认识凌驾于艺术本源之上, 盲目的拉近各种媒体手段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甚至认为写生成为一种“过时”, 再提写生, 生怕自己落入保守落后的群体。然而绘画日益偏离“纯绘画”, 而普遍成为借助媒体手段制作的“图像”。

二、现代媒体手段表现方式

1. 通过高清数码相机拍摄照片

艺术家通过相机记录好外出采风的图片, 整理后作为创作的素材来源, 这种方式使我们在收集创作素材的工作效率提高了, 给我们美术创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但是这种方式却远离了写生, 从而导致作品缺乏感情, 缺乏生气, 僵硬造作。再好的照相机也比不过人的眼睛, 比如长焦小光圈镜头拍摄大场景, 物体边缘轮廓不论近景远景都显得过于清晰锐利, 而实际上肉眼看上去远景轮廓应稍微模糊些, 这样才有纵深, 又轻有重, 比较透气, 比较灵动的感觉。艺术家们的眼睛对色彩的分辨能力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远远超过相机, 长期临摹照片会使画家的色彩感减退, 认识新鲜事物的感知迟钝, 画面色彩单调, 只有脱离二维照片走进三维空间进行美术写生才能体悟到生活的丰富及情感的表述。

2. 通过设计软件进行处理加工后再创作

艺术家将收集的素材导入设计软件程序中, 通过对图片的加工和处理, 进行后期调整, 让摄影图片更具绘画性, 或者能达到画家心中所想表达的效果, 最后再指导创作。这种方式代替了用颜料去构色彩小稿图这一环节, 能更快、更直观地表现画面最终效果, 但是在创作过程中, 处理过后的图片会先失为主的影响你对物体实际色彩的独立理解和主观处理, 实际上就像再临摹一张已经络上艺术风格的仿作, 只不过一种是用电脑, 另一种是用笔。因此, 很容易陷入其中, 逐渐迷失创作者的意图, 最后缺少画家们自己内心的独白。

3. 通过百度搜索进行素材收集

进行一幅艺术创作, 单单只对生活中的现实存在进行观察和描绘是远远不够的, 很多时候还得对这种存在进行深层次理解, 包括它的背景、历史、文化、内涵等。通过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进行积累学习是一种非常便捷的方式, 它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创作者提供到更多的信息和内容, 大大节省了创作者收集资料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如果过分利用百度搜索便会适得其反, 很多艺术家直接在百度搜索图片中去收集创作素材, 省掉外出写生采风, 不采取直接接触大自然去寻找灵感的方式, 而是闭门造车直接在家即可创作, 这种机械的操作、加工, 缺少创作者的思想和灵魂, 并且百度图库中有大量的重复性和不真实性, 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会严重缺失原创性的本质。

4. 通过复印技术来辅助创作

艺术家通过复印技术将想要表达的形体在电脑中进行放大或者缩小, 得到画面需要的比例, 再将它打印出来, 通过裁剪或拼贴的方式将作品还原, 最后用画纸附在打印纸上进行描摹拷贝。这样大大节省了创作者的时间, 不用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构图、造型。但恰恰是这种机械的操作让现在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缺失了造型能力的训练, 导致画面过于呆板拘谨, 缺少创作者思想的表达和灵魂的再现。

5. 借助投影设备进行创作著名当代油画家冷军说:

“做艺术是件很自由的事情, 他们有说的自由, 我有做的自由。”然而冷军最擅长用复印的技术来辅助创作了, 他作画前先将实物用焊枪等工具进行加工, 然后用复印机复印出来, 再对着实物进行近距离写生。对于走写实主义的冷军来说, 这种复印手段与黑白照片相比, 看上去更有精神上的张力。

艺术家借助投影仪直接将处理后的图片投射到画布或者纸质材料上进行描绘, 创作者不用拘谨于造型和结构的准确, 虽然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创作者的效率, 但是也大大降低了艺术创作者的价值。画家在新技术的引诱下, 不能只停留在语言本身以及形式的浅层面上, 而美术创作如果失去了灵感就没有了灵魂, 同时美术作品与每一个作者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由灵感产生的创作就是艺术性的创作, 如果仅是通过技术手段而实现的作品, 就失去了艺术创作的意义。因此, 我们只有合理运用媒体手段, 扬长避短, 创造出一种既不失去传统绘画精神又不滥用现代科技的绘画表达方式去进行创作。

三、传统的绘画表现方式

传统绘画方式强调写生的重要性,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和自然界, 写生是亲近自然, 体验生命的最佳方式;写生是艺术家心灵与世界对话的有效途径;写生是训练眼、脑、手同步创作的快捷手段;创作者只有通过写生才能发现绘画创作的规律, 不断总结、提炼、探索再创造, 最后完成绘画语言的提升, 为创作提供氧气和精神灵魂, 避免机械化、概念化的操作。同时写生不是相机, 不能被动地描摹对象, 它必须完成从客观到主观的转化, 必须高度的集中和概括。如果创作者过多的依赖媒体手段来诠释内心世界和真实世界, 那么这种方式无形中就把两个世界割裂开来, 然而这种现象也无疑扼杀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阻碍了他们在艺术道路上的发展。

四、结语

虽然现代媒体手段丰富多样, 但始终代替不了写生, 这些手段只能是写生的辅助和补充, 它们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发展的, 只有在相辅相成的基础上, 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为了避免成为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傀儡, 又为了防止对旧的传统绘画方式的一层不变, 创作者必须努力追求自己具有独特风格的绘画艺术, 在探索与思考中把握利弊, 完成绘画语言的转换和提升, 最后为后生力量的发展提供了现实艺术营养的储备, 从而保持绘画艺术的永恒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现代媒体手段, 如相机、复印机、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对传统绘画表现方式上的冲击。当代的绘画表现方式多种多样, 而这种借助媒体手段创作的方式跟传统创作绘画相比:少了现场写生, 再起草构图, 最后造型这一环节。其实, 绘画创作不是单纯的模仿和复制, 技术不一定能代替艺术, 绘画是自己有体温的表达和对世界的认识。因此, 创作者不能过分的依赖现代技术, 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手段在绘画创作中运用的恰如其分, 才能为创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才能提升创作主体的思想意识和情怀。

关键词:现代媒体,传统,创作,表现方式

参考文献

[1]克罗齐.美学原理[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2] (英) 赫伯特.里德 (著) 王柯平 (译) .艺术真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4.

[3]庞均.油画论[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4]张宏昕.西方画论辑要[M].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0.

[5]赵宋生.赵宋生画集[M].云南美术出版社, 1995.

[6]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7]韩书力.西藏艺术集萃[M].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1995.

[8]沈宁.工笔人物画探微[M].美术出版社, 1994.

篇3:日中文化交流的宝贵例子

譬如说:荻生徂徕(1666—1728)的《读荀子》、久保筑水(1759—1835)的《荀子增注》、东条一堂(1778—1857)的《老子王注标识》、太田全斋(1781—1788在世)的《韩非子翼毳》、释大典(1719—1801)的《世说钞撮》、恩田蕙楼(1753—1813)的《世说音释》、释大典的《诗语解》、《诗家推敲》、西成喜的《诗家用字格》、释熊山的《诗语群王》以至吉川、入矢、田中的《元曲选释》、东北大学中文研究室的《校注刘知远诸宫调》等等。实在数不胜数。

以往日本人学习中文,学得很好,说得很流利,写也写到了家。唐朝有个僧人叫圆仁(794—865),在长安留学时,有时去听文溆(《稗海》本《因话录》卷四角部)的俗讲,他居然听得懂,其语文水平当可想见。我们读《游仙窟》时,圆仁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便可以做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的《简明世界史》(古代部分第七章),以为圆仁的文章是唐朝历史的珍贵资料。这是很有见地的。

旧时,日本人有用中文翻译日本的文学作品的。寒斋藏有一本书,叫做《四鸣蝉》(一册附图)。是亭亭亭逸人译,堂堂堂主人训,昭和八年(1771)刊印的。这本书收载了《惜花记》、《扇芝记》、《移松记》、《曦铠记》,共四出。《惜花记》是谣曲的《汤屋》;《扇芝记》是谣曲的《赖政》;《移松记》是歌舞伎的《山崎舆次兵卫道行》中的一段;《曦铠记》是义太夫的《大塔宫》。译文都仿效元杂剧的形式。据《西泽文库·脚色余录》第二编说,亭亭亭是冈白驹,但是《典籍作者便览》则以为是都贺庭钟。

还有冈冠山(1674—1724)写的《太平记演义》五卷三十回共两册,享保四年(1719),京洛松柏堂刊。每页下面,有《太平记》原文,上面有汉语译文。行文流利,叙事简明,词汇丰衍,文藻富赡,尤其雅俗共赏,好象《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似的,可与罗贯中文章相媲美。我想这本书,也是两国文化交流的宝贵遗产。

据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东方文化研究室主任李芒先生,正在翻译《万叶集》、《徘句》等日本文学作品。这个工作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希望将来还能推陈出新,建设两国共同的精神文化。

1979年7月7日

于日本横滨本牧望湖楼实事求是室

上一篇:创文创卫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电网调度管理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