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方向论文选题

2024-04-26

刑事诉讼法方向论文选题(精选6篇)

篇1:刑事诉讼法方向论文选题

刑事诉讼法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中惩罚严重犯罪与基本人权保障

【提示要点】

一、严重犯罪的含义。包括定义以及包含的重要罪名。

二、基本人权的含义。包括定义以及包含的内容。

三、在刑事诉讼中惩罚严重犯罪与保障基本人权之间的关系。这是论文的重点部分,刑事诉讼的两个基本目的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在实践活动中,尤其是在针对严重犯罪的诉讼中,二者经常发生冲突,因此如何定位二者的关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

四、正确认识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2.宋英辉主编:《刑事诉讼原理》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樊崇义等著:《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4.【美】弗洛伊德·菲尼 岳礼玲选编 :《美国刑事诉讼法经典文选与判例》2006年版

5.宋英辉 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参考论文】

1.吴亚东 吴志刚 《论刑事诉讼价值冲突之成因》,《宜宾学院学报》第8期 2.杨帆

《刑事诉讼的功能:白由与安全之间的平衡》,《理论月刊》2006年第5期 3.陈卫东《刑事诉讼法学的系统论趋向》,《法商研究》2005年第1期

4.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基本理念——兼及若干基本原则之修改》,《政法论坛》2004年5月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

【提示要点】

一、刑事诉讼价值的含义。包括定义、价值主体、价值内容、价值特征等方面。

二、论述不同价值的相互关系,着重论述主要价值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协调。

三、正确认识刑事诉讼价值以及关系的现实意义。【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 《刑事诉讼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2.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樊崇义等著: 《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李文健著:《刑事诉讼效率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论文】 1.胡之芳《刑事诉讼价值之再思考》,《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4月 2.李富成 《论刑事诉讼价值的多元性》,《政法论坛》2005年3月 3.陈光中 《追求刑事诉讼的平衡——英俄近年刑事司法改革评述》,《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1月

4.宋世杰 《刑事诉讼价值的理性分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5月 5.塔娜 《论自由与安全——刑事诉讼价值权衡与程序设置》,《前沿》2004年7月 6.曾友祥 《刑事诉讼价值的历史嬗变》,《政法论坛》2006年3月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的目的

【提示要点】

一、刑事诉讼目的的含义。包括定义、内容。

二、刑事诉讼目有不同层次、不同目标。探析不同层次、不同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价值。此部分为论文的重点。

三、正确认识刑事诉讼目的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参考书目】

1.1.陈光中主编: 《刑事诉讼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2.宋英辉 著:

《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3.陈瑞华著: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宋英辉主编: 《刑事诉讼原理》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樊崇义等著: 《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论文】

1.李长城 《刑事诉讼目的新论》,《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l期

2.郝银钟 《刑事诉讼双重目的论之批判与重构》,《法商研究》2005年第5期 3.刘广三 《犯罪控制视野下的刑事诉讼论纲》,《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 4.陈建军 《刑事诉讼的目的、价值及其关系》,《法学研究》2003年第4期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中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

【提示要点】

一、程序公正的含义。包括定义、基本内容、价值。

二、实体公正的含义。包括定义、价值。

三、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这是刑事诉讼中一个重大的问题,也是论文的重点。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厘清二者的关系。

四、正确认识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参考书目】

1.季卫东著:《法律程序的意义》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宋英辉主编:《刑事诉讼原理》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陈光中主编: 《刑事诉讼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参考论文】

1.孙洪坤 《程序正义的中国语境》,《政法论坛》2006年第5期 2.黄文昌 《从实体公正到程序公正》,《法制与社会》2006年第7期 3.唐仲清 《程序正义与实体公正的关联及其相对独立价值》,《学术探索》2003年第5期 4.张焕霞 《论刑事诉讼中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之关系》,《政法学刊》2002年第3期 5.陈瑞华 《程序正义论一一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

【论文题目】

论刑事审判组织中的审判委员会

【提示要点】

一、刑事审判委员会的含义。包括其组成、特点、性质、功能。

二、评述审判委员会,学界主要的观点及支持的理由。包括废除说、在保留基础上改进说。

三、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论证其合理性。【参考书目】

1.苏力著: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康均心著:《法院改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陈瑞华著: 《看的见的正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4.陈光中著: 《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论文】

1.徐静村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当代法学》2006年第5期 2.姚莉 《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审判组织重构》,《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3.徐静村 潘金贵 《我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前瞻》,《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5期 4.程新生 《审判委员会制度研究》,《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1期 5.鲁志勇 《关于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思考》,载《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第1卷第2辑。

【论文题目】

论人民陪审员制

【提示要点】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含义。包括定义、功能、性质、特点。

二、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践中的合理性、不合理性。

三、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参考书目】

1.2.3.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康均心著:《法院改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怀效峰、孙本鹏著:《人民陪审员制度初探》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4.叶青著:《中国陪审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论文】 1.2.3.4.王敏远 《中国陪审制度及其完善》,《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

谢佑平、万毅 《司法公正与群众参与——陪审制度的理论分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4月

龙宗智《论我国陪审制度模式的选择》,《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左卫民、尹摇山《中国陪审制度:比较、反思与前瞻》,《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2期

【论文题目】

刑事侦查中检察院与公安机关的关系

【提示要点】

一、对现行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中的关系作基本分析梳理并分析和其合理性以及弊端。

二、分析检警合一的可能性(检警关系问题是近年以来的热门话题,学术界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来研究),如果可行,进一步分析其优势和缺点。

三、结合现实情况,提出自己关于检警关系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参考书目】

1.2.3.樊崇义等著: 《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瑞华著: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宋英辉、吴宏耀著:《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论文】

1.陈卫东、郝银钟 《侦、检一体化模式研究——兼论我国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2.宋英辉、张建港 《刑事程序中警、检关系模式之探讨》,《政法论坛》1998年第2期 3.龙宗智:《评“检警一体化”兼论我国的检警关系》,《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

4.卞建林:《论我国侦查程序中检警关系的优化——以制度的功能分析为中心》,《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5.王德光 《检警关系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第6期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

【提示要点】

一、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的概述(包括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但主要是侦查阶段)。包括犯罪嫌疑人的概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权利保护的必要性。

二、具体论述我国侦查、审查起诉程序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保护并分析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找到我国刑事诉讼侦查、审查起诉程序中对犯罪嫌疑人保护的不足。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我国刑事侦查、审查起诉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完善建议。

【参考书目】

1.孙长永著: 《侦查程序与人权》 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2.陈瑞华著: 《刑事审判原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谢佑平、万毅著:《刑事侦查制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论文】

1.龙宗智 《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中外法学》2002年第4期 2.陈卫东、李奋飞 《论侦查权的司法控制》,自《诉讼法学》2001年第4期

3.丁志鹏 《论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完善》,《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4.冯涛 《论我国侦查阶段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5.顾永忠《我国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之检讨与改造》,《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2期

【论文题目】

刑事被告人的权利保障

【提示要点】

一、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权利保障的概述。包括被告人的概念以及对权利进行保障的必要性。

二、根据现行法律,分析我国审判阶段对被告人的权利保障,以国际标准为参考,找出不足之处。

三、最后根据发现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进行论证。

【参考书目】

1.谭世贵主编:《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樊崇义、刘根菊、卫跃宁著:《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版

3.陈瑞华著: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陈光中、严端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版 【参考论文】

1.岳礼玲、陈瑞华《刑事程序公正的国际标准与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政法论坛》1997年第3期

2.左卫民、谢佑平《同步与差距——从国际标准的角度看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政法学刊》,1997年第3期

3.刘根菊 《在我国确定沉默权原则几个问题之研讨》,《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 4.宋英辉《不必自我归罪原则与如实陈述义务》,载《法学研究》1998年第5期 5.易延友《论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比较法研究》1999年第2期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

【提示要点】

一、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概论。包括被害人的概念、被害人诉讼地位。

二、根据现行法律,具体描述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现状并分析其弊端。

三、针对发现的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建议,以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

【参考书目】

1.谢佑平著:《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汤啸天等著:《犯罪被害人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杨正万著:《刑事被害人问题研究——从诉讼角度的观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2002年版

4.宋英辉主编:《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书目】

1.樊学勇 《关于对刑事被害人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的构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2.陈楠 《论刑事被害人诉讼参与权之完善》,《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3.姚健 《从刑事诉讼角度谈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4.彭伶 《刑事被害人的知情权保护比较研究》,《法律适用月刊》2005年第9期 5.张小玲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自诉救济制度》,《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6.曹友祥 《论刑事被害人权利》,《现代法学》2001年第2期

【论文题目】

论现代社会抗辩式审判的必要性

【提示要点】

一、二、抗辩式审判的概述。包括抗辩式审判的定义,内容,主体,现代社会抗辩式审判方式和传统社会中审判方式的异同。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研究

三、现代社会抗辩式审判的必要性和正当性论证。

四、我国刑事诉讼审判中建立抗辩式审判的可行性论证。【参考书目】

1、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陈光中主编:《外国刑事诉讼程序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4、李心鉴:《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参考论文】

1、季卫东著:《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第1版。

2、陈瑞华:《程序正义论纲》,《刑事诉讼法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88页。

3、龙宗智:《刑事诉讼的两重结构辨析》,《现代法学》1991年第3期。

4、龙宗智:《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论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政法论坛》2004年第5期。

5、谷国文:《现代刑事审判模式评析》,《法商研究》1998年第1期。

【论文题目】

论刑事审判的目的

【提示要点】

一、刑事审判目的的概述。包括刑事审判目的的定义和内容,研究刑事审判目的的意义

二、刑事审判目有不同层次、不同目标。探析不同层次、不同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价值。此部分为论文的重点。

三、正确认识刑事诉讼目的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书目】

1.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2.卓泽渊:《法的价值论》,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3.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4.陈卫东:《刑事诉讼中的司法资源配置》,载《中国法学》,2000 年第 5.宋英辉:《刑事诉讼原理导读》,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左卫民:《刑事程序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论文】

1.陈卫东:《21 世纪中国刑事诉讼法学前瞻》,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 年第 1 期。2.李长城 《刑事诉讼目的新论》,《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l期 3.陈建军 《刑事诉讼的目的、价值及其关系》,《法学研究》2003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公开审判原则

【提示要点】

一、公开审判原则的概述。包括公开审判原则含义,公开审判的产生,公开的内容和对象。

二、公开审判原则的法律根据和基本功能。包括国际法、和我国现行法律上的根据,以及公开审判原则的价值和意义,如保障司法民主独立,摆脱各种干预,遏制司法腐败,保障正义实现,提高裁判质量等等。

三、我国公开审判原则的问题和对策。如立法不详细,法官不独立,向社会公开的方式不明确,变相不公开审判等等

四、公开审判原则的保障措施。如未经开庭审理,法官不得对案件形成先验性的结论;法庭审理之外,法官不得单方而接触当事人;审判独立,判决应当公开;完善设定公开审判原则的例外。【参考书目】

1.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张建伟主编:《刑事司法体制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3.宋英辉:《刑事诉讼原理导读》,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4.左卫民:《刑事程序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6.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参考论文】

1.顾培东:《效益:当代法律的基木价值目标》,载《中国法学》1992年第3期。2.卞建林:《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3.左卫民、周洪波:《论公开审判》,载《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3期。4.邵俊武:《论审判过程中的传媒活动》,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5期。

【论文题目】

直接言辞原则

【提示要点】

一、直接言辞原则的概述。

包括直接言词原则的内涵,法理和历史演进过程

二、直接言辞原则与传闻证据规则比较研究。从理论基础,运作方式,规范对象,对证据的影响效力等方面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三、我国直接言辞原则贯彻的现状分析。如证人的出庭困难问题,过分依赖书证;庭审法官并非真正做出裁决的法官,庭审走过场的问题等等

四、我国确立直接言辞原则必要性分析和具体构想。如完善证人出庭制度,加强对证人的保护制度,庭审法官独立裁判制度,在立法上对直接言辞原则给与规定,完善直接言词原则的保障措施等等。【参考书目】

1.孙长永.《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2.孙长永.《刑事诉讼证据与程序》【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3.宋世杰等.《比较刑事诉讼法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4.宋英辉.《刑事诉讼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陈瑞华.《刑事诉讼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6.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7.龙宗智.《刑事庭审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8.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参考论文】 1.2.3.4.卞建林《.直接言词原则与庭审方式改革》【J】.中国法学,1995,(6).陈永生《.论直接言词原则与公诉案卷的移送及庭前审查》【J】.法律科学,2001,(3).腾彪.《论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2).陈学权.《污点证人豁免制度初论》【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3).【论文题目】

论审判独立

【提示要点】

一、审判独立的含义和内容。包括西方司法独立的含义,中国的审判独立的含义,审判独立的内容,审判独立与法官独立的关系。

二、审判独立的价值和意义。审判独立的公正价值,法治价值,经济价值,效益价值。

三、我国目前影响审判独立的因素。外部因素如审判独立与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党委,媒体之间的关系;内部因素如审判独立与审判委员会,法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等等

四、审判独立的保障和实现

如提高法官的地位,理顺法院和地方行政、党委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法院独立,界定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等等

【参考书目】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2.汉密尔顿著:《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3.王利明著:《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4.杨一平著:《司法正义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1997年版。6.贺卫方著:《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7.宋冰主编:《程序、正义与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版社1998年版。8.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9.季卫东著:《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0.王磊:《宪法的司法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论文题目】

浅议律师在刑事法律援助中的作用

【提示要点】

一.刑事法律援助的概念和意义

二.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促进司法公正

三.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增强受援人的法制观念 【参考文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2.徐家力主编:《律师实物》,法律出版社,2005年4月修订版。3.陈光中,严瑞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

4.黄京平主编:《律师常见错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1月第1 版。5.《法律科学》,《人民司法》,《法学》等法学杂志。6.陈朴生著《刑事诉讼法实务》,1981年6月增订版。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中律师辩护与代理的比较

【提示要点】

一.刑事辩护与代理概念辨析 二.刑事辩护制度历史

三.刑事辩护与代理的主要内容 四.辩护与代理的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家力主编:《律师实物》,法律出版社,2005年4月修订版。2.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3.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法律出版社,2002年11版。

4.郑禄,姜小川主编:《刑事程序法学》,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5.《人民司法》,《法律科学》,《法律适用》,《中国司法》,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6.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 版

【论文题目】

论律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

【提示要点】

一、素质和律师素质的概念

二、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三、专业素质

四、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编:《律师诚信执业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4 月第1 版。

2.陈卫东主编:《律师答疑要览•诉讼分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3.【美】艾伦.德肖微茨著,唐交车译,《最好的辩护》,法律出版社,1994年12月版。4.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5.陈朴生著:《刑事诉讼法实务》,1981年6月增订旧版。6.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7.《中国司法》,《人民司法》,《法律适用》,《法律科学》等法学杂志。

【论文题目】

律师辩论与人权保障研究

【提示要点】

一、律师辩护与人权保护概念

二、律师辩护与人权保护关系

三、人权保护国际视野

四、人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 版。2.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 5 月第1 版。3.樊崇义等著《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 版。4.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 版。

5.王敏远著《刑事司法观论与实践检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6.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 月版。《法学研究》,《比较法研究》,《法学》,《人民检察》,《中外法学》,《法律科学》等法学杂志。

【论文题目】

浅论刑事代理与民事代理

【提示要点】

一、刑事代理和民事代理的概念及意义

二、刑事代理与民事代理的共性

三、刑事代理与民事代理的原则 四、二者间应注意的问题。【参考文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 月版。

2.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3.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4.黄京平主编:《律师常见错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1 月版。5.陈卫东主编:《律师答疑要览•诉讼分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6.徐家力主编:《律师实务》法律出版社2005年4 月修订版。

【论文题目】

刑事证据的关联性问题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刑事证据的关联性概念及意义 2.关联性的种类

3.确定证据关联性的基本原则 4.各种证据关联性的确定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3.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6.陈一云主编:《证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7.陈朴生等著:《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8.张瑞明著:《刑事证据法论》,张瑞明1992年2月修订版。9.李学灯著:《证据法比较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内涵、产生、发展;

2.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比较法研究; 3.自由心证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状况;

4.我国刑事诉讼中是否应当建立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任何建立?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陈光中、严端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版。

3.陈光中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4.陈光中、丹尼尔·普瑞方廷(加)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5.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9年10月第3版。7.樊崇义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8.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卞建林、刘玫著:《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论文题目】

构建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述 2.国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

3.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构建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建议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杨宇冠著:《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何家弘编著:《毒树之果—美国刑事司法随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陈一云主编:《证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陈朴生等著:《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李学灯著:《证据法比较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证人出庭问题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证人的概念、证人证言的概念、作用 2.证人出庭的意义

3.国外法律中关于证人出庭的规定

4.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的状况

5.如何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难”的问题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9年10月第3版。陈一云主编:《证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陈瑞华著:《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何家弘主编:《新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证明力与证据能力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概念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证明力与补强规则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任意性与刑讯逼供的遏制 4.共犯口供的证明力研究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3.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9年10月第3版。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6.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7.李学灯著:《证据法比较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刑事鉴定制度的完善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刑事鉴定制度的概念及作用基本内容

2.我国刑事鉴定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存在问题 3.完善我国刑事鉴定制度的立法构想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3.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4.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5.陈一云主编:《证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2版。6.陈朴生等著:《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

7.崔敏主编:《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电子证据问题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电子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2.电子证据与视听资料的关系

3.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种类加以规定的必要性 4.关于增加规定电子证据的立法构想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9年10月第3版。3.樊崇义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4.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5.卞建林、刘玫著:《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6月版。

6.崔敏主编:《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问题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的概念、意义

2.两大法系关于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的理论与实践

3.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4.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3.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9年10月第3版。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6.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7.李学灯著:《证据法比较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概念与意义 2.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主体 3.人民法院是否负有证明责任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负有证明责任的例外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9年10月第3版。

3.宋世杰著:《举证责任论》,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4.樊崇义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5.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6.卞建林、刘玫著:《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6月版。7.崔敏主编:《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论逮捕

【提示要点】

一、逮捕的含义。应包括逮捕的概念、意义和权限等内容。其中权限部分应注意逮捕批准或决定权与执行权的区别。

二、逮捕的原则。可从合法性、公正性以及谦抑性等角度展开。

三、逮捕的条件与程序。可从证据、罪责和社会危险性方面分别阐述;证据条件论述中应结合我国与西方国家逮捕的区别展开。程序部分可分为逮捕的批准决定程序和执行程序两部分。

四、逮捕与人权保障。本部分应从人权的概念,逮捕与人权的关系,以及被逮捕者的权利保障等方面展开论述。

五、我国逮捕制度的完善。【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2.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3.孙谦:《逮捕论》,法律出版社 2001年4月 4.何家弘:《外国犯罪侦查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年

【参考论文】

1.刘根菊,杨立新:《逮捕的实质性要件新探》,《法学》2003年第9期 2.陈瑞华:《审前羁押的法律控制——比较法角度的分析》,《政法论坛》2001年第4期

3.何家弘:《司法公正论》,《中国法学》1999第2期

【论文题目】

论取保候审

【提示要点】

一、二、取保候审的概念。其中应包含我国取保候审与国外保释制度的区别。取保候审制度的法理分析。可以从对取保候审制度的强制性展开分析。

三、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注意结合刑诉法、公安部《规定》及人民法院《解释》相关规定展开论述。

四、取保候审的种类。应分别论述保证人保证与保证金保证的概念和具体内容;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以及被取保人违反规定的处理。

五、取保候审的程序。其中应包括取保候审的申请、决定、执行、期间以及撤消等内容。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孙长永:《侦查程序与人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 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参考论文】

1.徐静村,潘金贵:《论英国保释制度及其借鉴意义》,《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1期 2.周伟:《公民人身权利的宪法保护》,《法学》2003年第7期 3.李剑非:《美国保释制度简介》,《中外法学》1993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刑事拘留

【提示要点】

一、刑事拘留的含义。其中应包含刑事拘留的概念、特点等内容。

二、我国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应从法律性质、适用对象、适用目的和羁押期限等角度展开,阐述彼此之间的区别。

三、我国刑事拘留的现状。可以从刑事拘留的条件、执行、期限以及被拘留人的权利保障方面展开论述。其中应注意当前我国刑拘率偏高的分析以及对被拘人权利保障的缺位等方面的关注。

四、对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改革。应从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构想展开论述。【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陈瑞华:《未决羁押制度的实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左卫民:《价值与结构——刑事程序的双重分析》,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论文】

左卫民、马静华:《派出所纠纷解决机制研究》,《法学》2004年第4期

白建军:《论法律实证分析》,《中国法学》2000年第4版

【论文题目】

论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

【提示要点】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

二、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的意义。此部分着重分析适用原则对强制措施的重要作用。

三、强制措施合法性原则。此部分应从强制措施合法性的前提条件、外部条件、内部条件等方面论述。

四、强制措施比例性原则。应从比例原则的基本含义和意义以及在刑事强制措施中的适用展开论述。

五、强制措施变更性原则。应从强制措施产生变动性的原因,以及实践中应纠正的做法展开论述。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贺卫方:《运送正义的方式》,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汪建成:《刑事诉讼法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左卫民、周长军:《刑事诉讼的理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论文】

1.周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探悉》,《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9月

2.孙谦:《关于完善我国逮捕制度的几点思考》,《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 3.范剑虹:《欧盟与德国的比例性原则》,《浙江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论文题目】

论强制措施的体系

【提示要点】

一、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概念和历史沿革。应包括强制措施体系的内容和意义。

二、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理论。此部分应包括刑事强制措施的原则、功能以及种类等等。

三、我国强制措施体系与外国强制措施体系的区别。本部分应结合国外强制措施的种类以与我国强制措施的区别,论述当前我国强制措施体系在我国的适用及发展。

四、我国强制措施体系与相关问题分析。应主要就与强制措施类似的扭送制度、收容审查制度的区别展开分析。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张建良:《刑事强制措施要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李忠诚:《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程荣斌:《外国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论文】

周伟:《公民人身权利的宪法保护》,《法学》2003年第7期 龙宗智:《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 范剑虹:《欧盟与德国的比例性原则》,《浙江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论文题目】

刑事立案程序存废之我见

【提示要点】

一、我国立案程序现状

二、当前废除立案程序的观点及其理由

三、立案程序需要弱化的观点和理由

四、立案程序需要强化的观点和理由

五、提出自己的见解及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3.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4.刘根菊 《刑事立案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参考论文】

吕萍:《刑事立案程序的独立性质疑》,《法学研究》2002年第3期,第145页 刘瑞榕、刘方权:《刑事诉讼程序启动研究—对我国现行立案制度的质疑》,《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1期,第84页。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启动模式再思考

【提示要点】

我国刑事立案程序的概念、功能、价值分析

国内外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立法模式 我国刑事立案程序存在的一些缺陷和矛盾 重构我国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设想

可以在对国内外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各种立法模式进行比较考察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建议取消具有独立阶段性意义的程序型立案程序,而将其替代为随机型刑事诉讼启动模式,并对检、警关系进行调整,引入司法审查制度来保证立案程序良性运转,使之更符合现代法治和刑事诉讼规律的要求等。只要言之有理,有相关理论支持即可。【参考文献】

聂世基 白俊华 《刑事诉讼理论纵横论》 群众出版社 2002年 刘根菊 《刑事立案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参考论文】

1.杨昌军 李必强 《刑事立案困境的博弈论诠释》 载《法学评论》 2006年第四期

2.李德恩 《立案功能的冲突与立法调整》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 3.吕萍:《刑事立案程序的独立性质疑》,《法学研究》2002年第3期,第145页

【论文题目】

刑事立案标准再探讨

【提示要点】

刑事立案标准现行立法规定

《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六机关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中关于刑事立案标准的相关规定。

刑事立案标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包括立案标准理解不一,基于不同目的、不同罪行标准不同;治安、行政案件与刑事案件立案标准交叉,界限不明确;立案标准理论匮乏,研究不深等内容。

刑事立案标准的完善

针对实践中立案标准所出现的问题,根据相关立法与法理,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参考文献】

刘根菊 《刑事立案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罗庆东编著《刑事立案标准》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3年版

【参考论文】

张大群 《试拟刑事立案程序的一种方案》 载《政法论坛》 1996年第二期

高宏雷 《刑事立案程序批判及其改革》 河套大学学报 2005年3月 第二卷 第一期 宋英辉 吴宏耀《刑事审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P112-114.吴宏耀《我国刑事诉讼立案之考量》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 1月

【论文题目】

刑事立案程序的改革和完善

【提示要点】

一、理论界关于立案程序存废之争

二、我国立法对刑事立案程序的价值定位

三、国外的相关规定

四、当前刑事立案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立案难与立案随意并存 立案的法律规定与刑事政策中对破案要求存在不和谐 立案前的侦查行为于法无据 立案前的受案是一项多余的程序 立案监督的弱化

五、刑事立案程序改革与完善措施

建立案件登记制度 有限制的允许开展任意性侦查等等

【参考文献】

左卫民 《刑事程序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刘根菊 《刑事立案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参考论文】

张大群 《试拟刑事立案程序的一种方案》 载《政法论坛》 1996年第二期 高宏雷 《刑事立案程序批判及其改革》 河套大学学报 2005年3月 第二卷 第一期 成序 《法制视野中的刑事案件立案程序——以公安机关为视角的考证》 载于《政法学刊》 2006年3月

【论文题目】

刑事立案监督再思考

【提示要点】

立案监督立法上的问题和思考

立案监督的对象过于狭窄、包含的监督内容片面、手段不够完善、范围无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的难点

立案监督措施不力、立案监督案件线索渠道不畅、对立案监督的范围认识不

一、对立案监督程序认识不一。刑事立案监督的改革与完善

如:赋予检察机关机动侦查权、完善立案监督范围、树立正确执法观念、明确规定不接受立案监督的法律责任和检察机关对立案监督案件一定的处置权、建立与各部门的联系制度建立、建全立案监督案件的报备案制度、建立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奖惩机制等等。【参考文献】

1.陈光中主编 《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年5月第一版

2.王建明、张相军 <<关于刑事立案监督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年第一期法律应用研究。

【参考论文】

顾军民 《完善刑事立案监督的思考》 载于《中国检察官》 2006年6月

检察理论研究综述(1989-1999),P135-145,中国检察出版社

成序 《法制视野中的刑事案件立案程序——以公安机关为视角的考证》 载于《政法学刊》 2006年3月

【论文题目】

试析诱惑侦查

【提示要点】

何谓诱惑侦查。诱惑侦查与侦查陷阱之关系。

诱惑侦查主体要求。可主要介绍或阐述相关国家关于诱惑侦查主体规定及要求。诱惑侦查条件要求。同2 诱惑侦查程序要求。

我国是否有诱惑侦查之规定。你认为应如何构建我国的诱惑侦查制度?(或者你认为在我国有理由不建立诱惑侦查制度)。这部分为文章重点,体现作者对诱惑侦查制度的认识程序及独立思考。

【参考书目】

1.陈永生:《侦查程序原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论文】 李

哲:《诱惑侦查的条件及其正当性研究》 载《诉讼法论丛》第8卷 万

毅:《诱捕侦查措施的经济分析》 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吴宏耀:论我国诱饵侦查制度的立法构建 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二期

杨宇冠:《美国法上的警察圈套理论述评》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正义网(可实名搜索)法制网(可实名搜索)

【论文题目】

论暂缓起诉与我国刑事诉讼

【提示要点】

论述暂缓起诉的目的。我国刑诉法没有关于暂缓起诉的规定,不意味着无须对暂缓起诉展开研究,因为研究结果可能对完善我国起诉制度大有裨益。暂缓起诉的含义及产生背景及发展。

也可称暂缓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对应当起诉的犯罪案件,在一定期限内不作处理,期满后在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起诉或不起诉决定的制度。暂缓起诉制度产生于日本明治初期,产生的动因是解决犯罪率逐年上升心脏监狱羁押犯人不断增多问题。暂缓起诉制度的价值及与不起诉之区别。暂缓起诉制度移植我国的法理基础

该制度在我国应如何构建。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宋英辉执行主编《刑事诉讼法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年版

2.樊崇义主编:《现代公诉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万 毅:《程序如何正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6月版

4.张建伟:《刑事司法:多元价值与制度配置》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年版

5.卞建林:《刑事起诉制度理论与实践》 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3年版

【参考论文】

孔庆余:《羁束与裁量:论暂缓起诉》 载于《检察论丛》第9卷

【论文题目】

论不起诉制度及其完善

【提示要点】

1.现行刑诉法关于不起诉制度的规定及存在问题

不起诉,是指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选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符合起诉条件或者没有必要起诉的,依法作出不将犯罪嫌疑人法院进行审判、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理决定。

法定不起诉争议不大,有人犯罪嫌疑人行为不构成犯罪或犯罪事实非嫌疑人所为等情形应作为法定不起诉理由。

酌定不起诉效力和适用条件有争议

存疑不起诉应理解为“可以”还是“应当”,是否必须退回补充侦查再“可以”或“应当”做出存疑不起诉决定?

2.不起诉制度的理论价值与意义

3.不起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针对提出问题,依据相关资料,阐述自己的改革设想。这一部分最能体现作者本人对不起诉制度的认识深度。【参与书目】

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法律出版社 2002年1月版 陈卫东主编:《程序正义之路》第二卷

法律出版社 2005年6月版

樊崇义主编:《现代公诉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宋英辉 吴宏耀著:《刑事审前程序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参考论文】

万 毅:《刑事不起诉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6期 张朝霞:《德国不起诉制度》 载《政法论坛》2004第四卷 【论文题目】

试析辩诉交易

【提示要点】

辩诉交易定义。对此,国外学者有不尽相同的概括方式,国内学者也见仁见智。可自行分析评价。

辩诉交易发展产生及及存废之争

辩诉交易发端于美国且在美国广泛应用,但并非众口一词,亦存在争议。辩诉交易于我国刑事诉讼的借鉴意义

观点不同。部分学者推崇辩诉交易制度,极力主张移植;同样有不少学者认为不易轻谈移植。至少某些已移植该制度的国家也没有完全克隆该项制度而是考虑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只设计量刑方面的交易,而不允许检察官与被告人就定罪问题进行交易。

作者本人对辩诉交易及是否移植的看法。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辩诉交易在中国》 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3年版

2.万毅:《程序如何正义》 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

3.卞建林:《刑事起诉制度理论与实践》 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3年版 4.樊崇义主编:《现代公诉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5.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参考论文】

阮丹生:《辩诉交易与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 载《检察论丛》第十卷 张建伟:《辩诉交易及其历史》 载《诉讼法论丛》第九卷

【论文题目】

沉默权制度初探

【提示要点】

沉默权制度及其产生背景和发展。

不同国家对沉默权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同一国家对沉默权的认识也不可能始终不变。关于沉默权本身,有代表性的观点:广义沉默权及狭义沉默权。沉默权产生于英国。17世纪李尔本案对该制度的确立有里程碑意义。大陆法系国家通过刑事诉讼立法直接规定沉默权。沉默权制度具体内容

我国刑事诉讼应否引入沉默权制度

作者的观点。表明是否同意引进沉默权制度,并阐述理由。

【参考书目】

1.易延友:《沉默的自由》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孙长永:《沉默权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1年8月版

3.陈光中主编:《沉默权问题研究-兼论如何遏制刑讯逼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论文】

金泽则:《沉默权的限制与限制的沉默权》 载《诉讼法论丛》第四卷 孙长永:《沉默权制度的基本内容研究》 载《诉讼法论丛》第四卷 万永海等:《我国不宜确立沉默权制度》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吴永高:《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李 凯:《沉默权制度应当确立》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论文题目】

律师在侦查阶段诉讼地位、权利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要点提示】

修订后刑诉法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开始介入诉讼的意义及其缺憾。修订后刑诉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这意味着律师介入诉讼的时间大大提前,有利于犯罪嫌疑人各种权利的保护。

由于刑诉法及相关法律(如《律师法》)无具体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不明晰、权利范围亦相对狭窄。这些问题有待解决。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是否具有辩护人法律地位? 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权利:可否突破现行刑诉法规定? 侦查机关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应承担的义务。

【参考书目】

1.熊秋红:《刑事辩护论》 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

2.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3.万 毅:《程序如何正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4.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对策研究》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2年版 5.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年5月第1版

【参考论文】

蒋丽华:《侦查程序中律师帮助权若干问题研究》 载《政法论坛》2003第5期

【论文题目】

根除刑讯逼供

【提示要点】

1.刑讯逼供及其成因。

什么是刑讯逼供?刑讯逼供形成原因是什么-执法人员的观念、本身素质、业务水平;取证手段的缺乏;考核标准体系的不合理等。

2.刑讯逼供之危害

通过杜培武案或佘祥林案分析,论证刑讯逼供之危害。3.杜绝刑讯逼供的方法

从制度完善入手杜绝刑讯逼供:

建立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律师在场制; 建立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 立法要求警察出庭作证等

【参考书目】

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对策研究》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2年版 陈光中主编:《沉默权问题研究-兼论如何遏制刑讯逼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陈卫东主编:《程序正义之路》第一卷 2005年版 王达人 曾粤兴:《正义的诉求》 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参考论文】

李学宽:《一起刑讯逼供案的法律思考》 载《诉讼法论丛》第七卷 张桂勇等:《对杜培武一案的分析》 载《诉讼法论丛》第七卷

【论文题目】

刑事案件撤回起诉问题探索

【提示要点】

1.我国刑诉法及相关解释对刑事案件撤回起诉有无规定,如何规定。2.关于刑事案件撤回起诉制度的争议 3.两种观点:一种主张取消刑事案件撤回起诉制度;一种坚持检察机关有权撤回起诉。

4.我国刑事诉讼中撤回起诉实践中存在缺陷 5.对撤回起诉适用条件及程序的规制。

【参考论文】 于书峰:《刑事案件撤回起诉实务研究》 载《检察论丛》第十卷

郝银钟:《撤回起诉现象应予废止》 载《法制日报》2006年9月28日

王新环:《公诉案撤诉具有程序价值》 载《法制日报》2006年10月12日 杨惠新等:《准许公诉机关撤回起诉的法理解析》 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7月2日

正义网(可实名搜索)法制网(可实名搜索)

【论文题目】

检、警一体化模式研究

【提示要点】

我国现行检警配合模式与其他国家比较相对独特。警察机构的权利相对独立且强大,同时缺少相应的司法审查。可具体分析我国检警关系及这种关系是否与诉讼规律相符。之后,指出学术界对我国检警关系的主张、设想。

部分学者主张我国应实行检警一体化模式。指出什么是检警一体化。

大陆法系国家检警关系:检察机关是法定的侦查权主体,可以自行侦查,可以命令、指挥警察机关进行侦查。警察机关是帮助检察机关行使侦查权的“辅助机关”。可具体分析、介绍如法国、德国等国家检警关系模式。

英美法系国家将侦查犯罪作为警察机关的职权,警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相对独立。但检察官对警察机关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目前,各国检警关系模式有趋同之趋势。

参照国外检警关系模式,检讨我国检警关系,指出可否重新设计我国检警关系,如何设计。

【参考书目】

张穹主编:《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理论与实务》 法律出版社 1997年版 万 毅:《程序如何正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6月版 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 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参考论文】

1.陈兴良:《检警一体:诉讼结构的重塑与司法体制的改革》 载《中国律师》1998年第11期 2.龙宗智:《评“检警一体化”――兼论我国的检警关系》 载《依法治国、司法公正》 陈光中主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正义网(可实名搜索)4.法制网(可实名搜索)

【论文题目】

检察机关求刑权研究

【提示要点】

1.关于检察机关求刑权的基本理论

目前虽有不少关于求刑权的论述,但概念并不统一,除求刑权,亦有量刑建议权、量刑请求权之称呼。亦可表述你对求刑权定义的认识。2.求刑权的基本性质

是司法权、程序权?亦或其他?

3.求刑权的价值

4.求刑权的程序设计-可参照其他国家对此项制度的规定或实践。【参考论文】

刘福侠:《浅议求刑权》 载《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龚培华等:《论检察机关的量刑请求权》 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4期 庞良程:《量刑建议制度可行性研究》 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李仁和:《量刑建议:探索中的理论与实践-量刑建议制度研讨会综述》 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11期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检察院课题:《检察机关求刑权的制度设计》 载《检察论丛》第十卷

【论文题目】

论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

【提示要点】

一、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的定义。庭前审查程序的基本含义,包括广义和狭义概念的区分,以及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方面的内容。

二、我国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的现状和弊端。包括开庭审判的条件,起诉资料的移转方式,庭前审查的方法和范围,审查以后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我国现行庭前审查程序的弊端。

三、我国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的目的和功能。这是庭前审查程序存在的意义所在。

四、我国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的重构。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司法经验加以论证,提出自己的主张,比如设立专门的预审法官或预审法庭,改进庭前审查程序的启动条件和方式,建立证据披露制度,等等 【参考书目】

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许兰亭:《刑事一审程序理论与实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陈光中主编:《外国刑事诉讼程序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程荣斌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版 李心鉴:《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参考论文】

1.龙宗智:《刑事庭审制度研究》(博士论文打印稿)2.陈卫东、李奋飞:《论侦查权的司法控制》,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 3.陈瑞华:《从“流水作业”走向“以裁判为中心》,载《法学》2000年第3期 4.何兵:《纠纷解决机制之重构》,载《中外法学》2002年第1期 5.龙宗智:《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研究》,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3期

【论文题目】

论刑事审判模式

【提示要点】

一、刑事审判模式的概念界定。包括,刑事审判模式的基本含义,研究刑事审判模式的意义,二、传统上对刑事审判模式的分类。包括,弹劾式模式的内容与特征,纠问式模式的内容与特征,当事人主义、职权主义与混合式模式简介等等

三、我国现行刑事审判模式的现状与反思。比如对我国刑事审判模式走折衷化路线的思考。

四、我国刑事审判模式的建构与改革。比如,分析自治型模式,回应型模式作为改革我国刑事审判模式的目标等等

【参考书目】

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汪海燕著:《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陈兴良主编:《刑事司法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第1版。熊秋红著:《转变中的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周振想著:《刑罚适用论》,法律出版社1990年第1版。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

【参考论文】

季卫东著:《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第1版。

谢佑平:《历史视野和文化语境下的刑事诉讼模式》,《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谷国文:《现代刑事审判模式评析》,《法商研究》1998年第1期。黄东熊《当事人主义的神话与美国刑事诉讼程序的改革》:,《刑事诉讼法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512页。

陈瑞华:《程序正义论纲》,《刑事诉讼法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88页。

郝银钟:《刑事诉讼双重目的之批判与重构》,《法商研究》2005年第5期。龙宗智:《刑事诉讼的两重结构辨析》,《现代法学》1991年第3期。龙宗智:《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论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政法论坛》2004年第5期。

【论文题目】

刑事审判中的证据调查

【提示要点】

一、刑事审判中证据调查的概述。包括证据调查运用的重要意义,证据调查所应遵循的方法,证据调查的原则如证据裁判原则,庭审中心原则等等。

二、刑事审判中证据调查的范围。包括证据的认定,依据证据认定事实的范围,具体证据的运用等等

三、我国刑事审判中证据调查现状和问题。如我国刑事审判中证据调查的理论基础,证明标准,调查方法等等

四、建构我国刑事审判中证据调查的规则体系。

【参考书目】

1.卓泽渊:《法的价值论》,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

2.樊崇义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1 年版。

3.陈朴生:《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85 年版。4.刘善春、毕玉谦、郑旭:《诉讼证据规则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年版。5.何家弘、张卫平:《外国证据法选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年版。6.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7.何家弘:《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8.何家弘:《毒树之果——美国刑事司法随笔》,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参考论文】

1.龙宗智、李玉花:《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 年第 12 期。

2.陈光中:《诉讼中的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载《检察日报》,2000 年 7月 13 日。3.龙宗智:《英国对沉默权制度的改革以及给我们的启示》,载《法学》,2000 年第 2 期。4.何家弘:《对西方证据法的再认识》,载《外国法评议》,1999 年第 12期。5.何家弘:《让证据走下人造的神坛》,载《法学研究》,1999 年第 5 期。6.陈卫东:《刑事诉讼中的司法资源配置》,载《中国法学》,2000 年第2 期。7.陈卫东:《21 世纪中国刑事诉讼法学前瞻》,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 年第 1 期。

【论文题目】 论刑事简易程序

【提示要点】

一、刑事简易程序的界定。包括刑事简易程序的含义,类型,世界各国对刑事简易程序的立法例等。

二、刑事简易程序的正当性解毒。如刑事简易程序的价值,简易程序和刑事诉讼的价值权衡。

三、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立法现状。应该多加展开:如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对刑事简易程序的规定,法律解释中有关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的设立,目前我国刑事简易程序实践中的漏洞,等等

四、刑事简易程序的重构。如设立最轻微案件的书面审理程序,完善简易程序的启动机制、适用条件、庭审方式、以及在刑事简易程序中人权保障问题等等。【参考书目】

高一飞:《刑事简易程序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2 年第 1 版。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第 2 版。陈瑞华:《刑事诉讼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第 1 版。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第 1 版。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第 1 版。

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第 1 版。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年第 1 版。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第 1 版。左卫民:《简易刑事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第 1 版。

陈卫东主编:《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理程序》,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年第 1 版。程荣斌主编:《中国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第 1 版。

【参考论文】

陈卫东、李洪江:《正当程序的简易化与简易程序的正当化》,《法学研究》1998 年第 2 期。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事简易程序独任审判庭模式运行研究》,《政法论坛》2005 年第 1 期。高一飞:《论我国刑事简易程序体系的重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 年第 10 期。姚莉:《认罪后的诉讼程序—简易程序与辩诉交易的协调与适用》,《法学》2002 年第 12 期。刘广

三、周伟:《论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若干正义要求》,《政法论坛》2004 年第 5 期。陈卫东:《公正和效率—我国刑事审判制度程序改革的两个目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 年第 5 期。王新清、李蓉:《论刑事诉讼中的合意—以公诉案件为视野的分析》,《法学家》2003 年第 3 期。

【论文题目】

论刑事自诉案件

【提示要点】

一、刑事自诉案件的概述。包括:刑事自诉案件的概念、原则、范围、性质、提起的条件和特点。

二、我国刑事自诉案件的现状、问题和反思。包括我国刑事自诉案件范围的分析,对三类自诉案件的提起,扩大自诉案件提起范围的弊病。以及我国刑事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的关系,和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我国刑事自诉案件审理程序

包括我国刑事自诉案件的起诉受理程序,调解和解的适用,自诉人的举证责任等相关问题。

四、完善我国刑事自诉案件审理 如对自诉案件审理范围的调整,改进公诉与自诉案件的相互转化,完善自诉案件中监督程序等等

【参考书目】

1.彭海青《刑事诉讼程序设置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2.陈卫东《刑事诉讼法教学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I版

3.陈卫东《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版 4.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第 2 版。5.陈瑞华:《刑事诉讼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第 1 版。

6.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第 1 版。7.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第 1 版。

【参考论文】

杨晓东《特殊刑事自诉案件若干问题研究》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张东超《对刑事自诉制度现存问题的探讨》《法律适用》2002年第5期 钱丽萍、王俊民《自诉案件中的调解》《法学》1991第7期 刘齐发《刑事自诉程序的改革构想》《现代法学》1996第I期

【论文题目】

论两审终审制

【提示要点】

一、两审终审制的概念。其中应分别阐述审级制度的概念和两审终审制的概念。

二、两审终审制的内容。注意结合国外三审终审制,在分析各自内容的基础上,归纳我国两审终审制的特点和作用。

三、两审终审制的特殊和例外情况。

四、对两审终审制的评价。应结合两审终审制在我国的适用现状,对两审终审制进行利弊分析,并展开对我国审级制度的构想。【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宋世杰:《刑事诉讼理论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

【参考论文】

1.程荣斌、邓云:《审级制度研究》,《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2.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法学研究》2000年第5期 3.陈卫东、王政君:《刑事诉讼中的司法资源配置》,《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 4.季卫东:《程序比较论》,《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论文题目】

论上诉不加刑

【提示要点】

一、上诉不加刑的概念和意义。其中概念部分应包括上诉不加刑的具体含义;意义部分应注重结合上诉不加刑原则对两审终审制的作用展开。

二、上诉不加刑的适用条件。

三、国外类似制度研究。

四、上诉不加刑的在我国司法实务中的问题与对策。【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顾永忠:《刑事上诉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年 锁正杰:《刑事程序的法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谭世贵:《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姜京生:《刑事第二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参考论文】

李文健:《完善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立法思考》,《政法论坛》1996年第1期 洪道德:《控诉与审判分离应贯穿整个刑事诉讼程序》,《政法论坛》1992年第1期 柯永祥:《论上诉不加刑原则》,《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陈林林:《论上诉不加刑》,《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提示要点】

一、第二审程序的提起的主体。应注意分别从上诉、抗诉角度论述;并注意分析被害人在二审提起过程中的地位。

二、第二审程序的提起的理由。本部分应结合相关法条着重论述抗诉的理由。

三、第二审程序的提起的程序。其中应包括上诉和抗诉的方式、程序及期限。

四、上诉、抗诉提起的异同比较。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2.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3.顾永忠:《刑事上诉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年 4.谭世贵:《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5.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参考论文】 陈瑞华:《对两审终审制的反思——从刑事诉讼角度分析》,《法学》1999年12期 徐静村、潘金贵:《我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前瞻》,《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5期

李学宽:《刑事二审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法学》1999年第1期 陈卫东、李奋飞:《刑事二审“全面审查”的理性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论文题目】

论死刑案件的第二审程序

【提示要点】

一、死刑案件的第二审程序的概念。此部分应在分别阐述二审程序和死刑案件的概念前提下,注意论述二审对死刑案件的重要意义。

二、死刑案件的第二审程序的现状。此部分应结合死刑二审开庭审理的最新规定,论述开庭审理等二审审理原则对死刑案件的重要性。

三、死刑案件的第二审程序适用。此部分应论述死刑案件二审中应注意问题,如全面审理和重点审理的结合适用,控辩双方的力量均衡等。

四、死刑案件的第二审程序制度完善。此部分可着重从解决“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现状、证人出庭困难、强制上诉制度的可行性等角度展开制度设计。【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陈兴良:《法治的使命》,法制出版社 2003年1月 何家弘:《刑事审判认证指南》,法律出版社 2002年7月

陈卫东:《刑事二审程序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

【参考论文】

1.高铭暄、朱本欣:《论二审死刑案件的公开审理》,《现代法学》2004年第4期

2.陈卫东、刘计划:《死刑案件实行三审终审制改造的构想》,《现代法学》2004年第4期 3.徐静村、潘金贵:《我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前瞻》,《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5期

【论文题目】

论第二审程序的审判原则

【提示要点】

一、刑事二审审判原则的概念。此部分介绍刑事二审审判原则的概念和作用。并注意与一审原则的异同比较。

二、全面审判原则。在论述该原则过程中应注意对“全面”的理解,及其对二审审判的意义。

三、上诉不加刑原则。此部分应是本文的重点,论述中应注意比较该原则在国外的适用和在我国适用的异同,并在此基础探析我国对此原则的完善角度。

四、开庭审理原则。该原则虽不是二审特有原则,但却是二审的重要原则。应结合当前对死刑案件开庭审理的适用,论述该原则在二审中贯彻执行的意义,【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张建伟:《刑事司法体制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谭世贵:《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论文】 谢萍:《二审刑事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的原则和标准》,《人民司法》2002年第5期

陈卫东、李奋飞:《刑事二审“全面审查”的理性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高铭暄、朱本欣:《论二审死刑案件的公开审理》,《现代法学》2004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死刑复核程序被告人权利保障

【提示要点】

一、保障被告人权利是死刑复核案件应遵循的理念。权利保障是刑事诉讼基本的价值理念,死刑复核案件中保障被告人权利尤为重要。

二、死刑复核程序被告人权利的缺失。论述被告人缺失的权利,如获得辩护权的权利;获得正当审理程序的权利等,分析被告人权利缺失的原因,如法律规定不到位,法律传统影响等。

三、保障死刑复核程序中被告人的权利的构建。应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保障死刑被告人权利的建议。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2.程味秋等:《联合国人权公约和刑事司法文献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3.胡常龙著:《死刑案件程序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赵秉志、邱兴隆主编:《死刑正当程序之探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论文】

1.顾永忠:《死刑核准权回归后被告人辩护权的行使与保障》,《中国司法》,2006年第5期; 2.罗智勇:《死刑复核应当以诉讼的方式进行》,《法学杂志》,2006年第4期.; 3.马长生、罗开卷:《面对死刑的人的诉讼权利的保障.》,《现代法学》2004年第4期; 【论文题目】

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

【提示要点】

死刑案件证明标准构建的必要性及意义。应当包括死刑案件的特殊性、重要性。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相比其他程序的证明标准而言应当更加严格、明确。确立证明标准所具有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死刑案件应当确立的证明标准。目前我国关于证明标准有多派学说,如客观真实说、法律真实说、相对真实说等。确立符合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并论证其法理基础。完善死刑案件的证据规则。死刑案件应当听取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汪海燕、胡常龙著,《刑事证据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论文】

薛剑祥、董超:《死刑复核程序之构建与完善——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统一行使死刑核准权为视角》,《法学》2006年第3期; 周道鸾:《关于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几个问题》,《法学杂志》2006年第3期;

【论文题目】

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以审级制度为视角

【提示要点】

一、死刑复核性质的界定。死刑复核分两个阶段,理论界对这两个阶段的性质争议较大。死刑复核的性质是审级构建的基础。

二、死刑复核审理的方式。将其与二审程序、发回重审及最高院核准方式等进行比较。目前法律规定及实践做法不利于实现死刑复核程序的正当性。

三、审级制度比较与借鉴。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两审终审制与西方实行的三审终审制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利与弊。

四、对于死刑案件是否应实行三审终审制,即将复核及核准程序设置成第三审,以审级上的设置来完善死刑复核程序。

【参考书目】

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陈卫东著:《程序正义之路》(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胡常龙著:《死刑案件程序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论文】

1.肖松平、叶仲耀:《司法权的行政化——对死刑复核权的审视》,《当代法学》2001年第10期;

2.陈卫东、刘计划:《死刑案件实行三审终审制改造的构想》,《现代法学》2004年第4期; 3.罗智勇:《死刑复核应当以诉讼的方式进行》,《法学杂志》,2006年第4期; 【论文题目】

死刑复核程序法律监督之探讨

【提示要点】

一、死刑复核程序实行法律监督的概念、内容和法理及法律基础。法律监督应当存在于刑事诉讼的每一个阶段,死刑复核程序理所当然不应例外。

二、法律监督对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法律监督有保障死刑复核程序的正当性功能等意义。

三、目前死刑复核程序法律监督不到位的表现,分析法律监督不力的原因。

四、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监督,提出具体建议。【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论文】

陈国庆、石献智:《检察机关参与死刑复核程序的几个问题》,《人民检察》2006年第11期;

韩大元、王晓滨:《强化检察机关监督死刑复核程序的宪法学思考》,《人民检察》2006年第11期; 卢均晓:《死刑复核及其法律监督问题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论文题目】

论死刑核准权收回的正当性及制度构建

【提示要点】

一、死刑核准权收回的历程、成效及相应改革措施。从历史进程的角度对死刑核准权的收回加以评析。

二、死刑核准权收回的原因及意义,论述死刑核准权的收回的正当性。

三、目前死刑复核程序仍存在一些问题,非核准权上收所能一并解决。如辩护问题、审判方式问题等,应当在具体制度构建上加以完善。

四、为死刑核准权收回设定具体的制度,以保证权力上收后得到正当行使。【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2.赵秉志、邱兴隆主编:《死刑正当程序之探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论文】 刘根菊:《死刑复核程序的正当性及程序完善构想》,《政法论丛》2005年第4期;

陈光中、彭海青:《我国死刑审判程序改革刍议》,《中国司法》2004年第10期; 周道鸾:《论死刑核准权的收回与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时代法学》,2005年第6期; 谢佑平、杨富云:《死刑复核程序:理论思考与立法构想》,《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论文题目】

论我国刑事再审程序

【提示要点】

一、我国刑事再审程序概述。包括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刑事再审程序的概念、特征、理论基础,国外有关国家刑事再审制度简介以及其与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异同。

二、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缺陷。其中包括目前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缺陷,重点阐述在指导思想、启动机制、提起理由、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完善。本文的重点,对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完善的具体建议。应该重点从转变刑事再审程序的诉讼理念、改变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机制、重新界定再审的理由、完善刑事再审程序的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四、适当结合中国法制的整体环境全面考量(各种利益因素、兼顾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生效裁判的稳定性与裁判的公正性关系等)。【参考文献】 1.陈光中主编:《刑事再审程序与人权保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宋英辉等著:《外国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论文】

1.陈光中:《论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改革》,《中国法学》2005年第2期; 2.陈卫东:《刑事再审一审终审制之改造》,《法学家》,2000年第4期;

3.张建良:《我国刑事再审事由设置的反思与重构》,《法学评论》2005年第1期; 4.陈永革、李志平:《刑事再审制度改进与完善探析》,《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4期;

【论文题目】

刑事判决的既判力研究

【提示要点】

一、刑事判决既判力的含义及范围。内容应包括既判力的含义、既判力原则的发展轨迹,既判力原则的内容、既判力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异同。

二、刑事判决既判力的范围及排除途径。内容应包括排除刑事既判力的必要性,对司法错误的非常救济途径,比如再审制度、非常上告制度等。

三、刑事判决既判力的价值。应着重论述既判力原则体现的司法权威性价值目标、刑事诉讼发现实体真实价值目标、保障人权的价值目标。

四、刑事判决既判力在我国的建构。这是本文的重点。首先,分析我国在刑事诉讼实践中判决缺乏既判力约束的原因(传统法律文化、追求实质真实的诉讼价值观、“不枉不纵”、“有错必纠’的刑事政策等)。其次,应该重点论述引入判决既判力的构想,既要从正面角度严格规范既判力的范围,也要从反面角度来严格再审程序的启动以及审理进而界定既判力的作用边界。

【参考书目】

1.陈光中:《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陈光中:《司法公正和司法改革》(1998年卷),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3.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陈卫东:《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论文】

1.陈兴良:《禁止重复评价研究》,《现代法学》1994年第1期; 2.汤鸣:《一事不再理原则探析—兼论刑事判决既判力问题》,《当代法学》2003年第8期; 3.陈瑞华:《刑事再审程序研究》,《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 4.季卫东:《程序比较论》,《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论文题目】

论刑事一事不再理原则

【提示要点】 一、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其中应包括一事不再理的基本内容、历史发展、类型比较等方面的内容。二、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理论基础。其中应包括既判力理论、程序正义理论、人权保障理论、追诉权限制理论等内容。三、一事不再理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首先是一事不再理原则在国外的适用。分别考察一事不再理在两大法系的适用情况。其次重点论述我国立法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缺失。联系司法实践,主要考察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违背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各种表现,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四、提出以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精神指导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构想。【参考书目】

1.陈光中、徐静村:《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樊崇义:《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论文】 1.陈卫东:《论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方式》,《法学论坛》2003年第I期; 2.陈兴良:《禁止重复评价研究》,《现代法学》1994年第4期; 3.张旭:《关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再思考》,《法学评论》2003年第4期;

4.杨宇冠:《论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论文题目】

论第三审程序

【提示要点】

一、第三审程序概述。包括第三审程序的概念、特点、理论基础、现实基础、现实意义。

二、国外第三审程序立法体例简介。以英美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第三审程序立法体例的分析比较。

三、构建我国第三审程序的设想。全文的重点写作部分。具体勾勒架构我国第三审程序的基本思路。通过对第三审程序功能的进一步分析探讨,重点阐述以下问题:第三审程序的性质(法律审或事实审?事后审或书面审?),第三审程序实行的限制条件、调查范围、调查方法等问题。

四.再审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如何使第三审程序与再审程序有效衔接,以达到制度上协调。【参考文献】 1.常怡主编:《比较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陈桂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发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3.陈卫东:《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张卫平、陈刚:《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参考论文】

1.黄松有:《完善诉讼制度,推进司法改革》,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10卷; 2.章武生:《我国民事审级制度之重塑》,《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 3.王娣、王德新:《我国民事审级制度重构与优化》,《政法论坛》2002年第4期; 4.陈桂明:《我国民事诉讼上诉审制度之检讨与重构》,《法学研究》1996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我国再审不加刑原则之构建

【提示要点】

一、再审不加刑原则概述。主要内容应包括:再审不加刑原则的含义、产生及发展历程、其存在的法理价值(人权保障、防止国家追诉权的滥用)、以及两大法系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评判标准而对再审不加刑原则的不同态度。

二、再审不加刑原则在我国面临的问题。内容应包括:对我国再审常出现加刑的现状的反思并找出造成种种弊端的思想与制度根源,在此基础上明确再审不加刑原则对我国再审程序的积极意义。

三、对我国再审程序进行制度上的重构。这是本文的重点。首先,应阐明在立法上如何对上再审不加刑原则的适用范围加以规定。其次,要论述与该原则相关的法治原则,比如一事不再理原则、国家追诉权的适度限制原则、有利于被告原则等。最后,提出对我国的再审程序进行重构的构想,包括再审主体、再审的理由、再审的时效与次数等方面。【参考文献】

1.陈光中:《外国刑事诉讼程序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陈卫东:《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刘迪、张凌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论文】 1.孙长永:《再审不加刑原则刍议》,《现代法学》,1989年第6期;

2.陈瑞华:《刑事再审程序研究》,《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 3.杜世相:《建立健全刑事审判监督机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3期; 4.宋世杰、陈果:《刑事审判监督价值分析引论》,《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4期;

【论文题目】

刑事执行一体化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刑事执行一体化的概念

2.刑事执行一体化的意义

3.我国刑事执行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4.刑事执行一体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5.刑事执行一体化的立法构想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2.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3.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执行程序

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6.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社区矫正制度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社区矫正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2.社区矫正制度的比较法研究 3.构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立法建议 【参考论文】

1.陈光中、严端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

2.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3.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

执行程序 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6.陈朴生著:《刑事诉讼法实务》,1981年6月增订四版。【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减刑、假释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减刑、假释的概念和功能

2.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减刑、假释程序的规定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减刑、假释程序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2.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3.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执行程序 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6.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暂予监外执行问题研究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暂予监外执行的概念及意义

2.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暂予监外执行的规定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暂予监外执行制度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2.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3.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执行程序

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研究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概念

2.刑事诉讼法中单独规定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必要性研究 3.刑事诉讼法中单独规定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可行性性研究 4.构建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立法构想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2.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

3.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6.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未成年人案件侦查程序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2.未成年人案件侦查程序的特点 3.未成年人案件侦查程序应遵循的原则 4.未成年人案件侦查程序的立法构想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2.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3.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6.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及其适用 1.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 2.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原则 3.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立法 4.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适用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陈光中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陈光中、丹尼尔•普瑞方廷(加)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樊崇义等著:《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王敏远著:《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检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概念 2.刑事司法协助的主体 3.刑事司法协助的依据 4.刑事司法协助的内容和程序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2.陈光中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4月版。

3.陈光中、丹尼尔•普瑞方廷(加)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4.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5.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6.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7.樊崇义等著:《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8.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9.王敏远著:《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检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刑事司法国际准则与中国刑事诉讼

【提示要点】

一、刑事司法国际准则概述,其中包括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的概念、渊源和基本特点等内容;

二、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的分类、《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他国际法律文书中规定的有关刑事司法国际准则方面的内容;

三、中国刑事诉讼与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的差距

四、中国贯彻、落实刑事司法国际准则需要对刑事诉讼法进行的完善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丹尼尔•普瑞方廷(加)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程味秋、杨诚、杨宇冠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培训手册-公正审判的国际标准和中国规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杨宇冠著:《人权法-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陈光中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5.杨宇冠、吴高庆著:《<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6.杨宇冠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7.杨宇冠等著:《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撮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8.程味秋、杨诚、杨宇冠主编:《联合国人权和刑事司法准则汇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论文题目】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改革

【提示要点】

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概述,其中应包括《公约》的制定、签署、批准和生效过程,以及《公约》的基本内容

二、中国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概述,其中应包括我国加入《公约》和积极准备批准《公约》的过程,以及我国要批准并实施《公约》应当进行的立法调整。

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我国刑事诉讼法改革的启示,其中应包括我国刑事诉讼法贯彻和落实《公约》规定的内容。【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丹尼尔•普瑞方廷(加)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程味秋、杨诚、杨宇冠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培训手册-公正审判的国际标准和中国规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杨宇冠著:《人权法-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陈光中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5、陈光中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论文题目】

《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改革

【提示要点】

一、《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反腐败公约》概述,其中应包括《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反腐败公约》的制定过程以及重要意义

二、《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反腐败公约》中与刑事诉讼有关的主要内容,其中应包括特殊案件的举证责任倒置、对证人和被害人等的保护制度、高科技手段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特殊侦查措施的运用、特殊案件证明标准的降低、特殊情形下对腐败犯罪所得资产直接没收制度等。

三、《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法改革,其中应包括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对于上述内容的贯彻与落实情况。【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丹尼尔•普瑞方廷(加)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 杨宇冠、吴高庆著:《<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3.杨宇冠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4.杨宇冠等著:《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撮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5.程味秋、杨诚、杨宇冠主编:《联合国人权和刑事司法准则汇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论文题目】

试析诱惑侦查

【提示要点】

1.何谓诱惑侦查。诱惑侦查与侦查陷阱之关系。

2.诱惑侦查主体要求。可主要介绍或阐述相关国家关于诱惑侦查主体规定及要求。3.诱惑侦查条件要求。同2 4.诱惑侦查程序要求。

5.我国是否有诱惑侦查之规定。你认为应如何构建我国的诱惑侦查制度?(或者你认为在我国有理由不建立诱惑侦查制度)。这部分为文章重点,体现作者对诱惑侦查制度的认识程序及独立思考。

【参考书目】

专著:

1.侦查程序原理论 论文:

1.诉讼法论丛第8卷:

2.李 哲:《诱惑侦查的条件及其正当性研究》 载《诉讼法论丛》第8卷 3.万 毅:《诱捕侦查措施的经济分析》 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4.吴宏耀:论我国诱饵侦查制度的立法构建 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二期 5.杨宇冠:《美国法上的警察圈套理论述评》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6.正义网(可实名搜索)7.法制网(可实名搜索)

【论文题目】

论暂缓起诉与我国刑事诉讼

【提示要点】

1.论述暂缓起诉的目的。我国刑诉法没有关于暂缓起诉的规定,不意味着无须对暂缓起诉展开研究,因为研究结果可能对完善我国起诉制度大有裨益。

2.暂缓起诉的含义及产生背景及发展。

3.也可称暂缓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对应当起诉的犯罪案件,在一定期限内不作处理,期满后在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起诉或不起诉决定的制度。4.暂缓起诉制度产生于日本明治初期,产生的动因是解决犯罪率逐年上升心脏监狱羁押犯人不断增多问题。5.暂缓起诉制度的价值及与不起诉之区别。6.暂缓起诉制度移植我国的法理基础 7.该制度在我国应如何构建。

【参考书目】

专著:

1.樊崇义主编:《现代公诉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检察论丛第九期 3.万 毅:《程序如何正义》

4.张建伟:《刑事司法:多元价值与制度配置》 5.卞建林:《刑事起诉制度理论与实践》

论文:

1.孔庆余:《羁束与裁量:论暂缓起诉》 载于《检察论丛》第九卷

【论文题目】

论不起诉制度及其完善

【提示要点】

1.现行刑诉法关于不起诉制度的规定及存在问题

2.不起诉,是指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选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符合起诉条件或者没有必要起诉的,依法作出不将犯罪嫌疑人法院进行审判、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理决定。3.法定不起诉争议不大,有人犯罪嫌疑人行为不构成犯罪或犯罪事实非嫌疑人所为等情形应作为法定不起诉理由。

4.酌定不起诉效力和适用条件有争议

5.存疑不起诉应理解为“可以”还是“应当”,是否必须退回补充侦查再“可以”或“应当”做出存疑不起诉决定? 6.不起诉制度的理论价值与意义 7.不起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8.针对提出问题,依据相关资料,阐述自己的改革设想。这一部分最能体现作者本人对不起诉制度的认识深度。

【参考书目】

专著:

1.甄 贞:《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2.陈卫东:《程序正义之路》第二卷

3.樊崇义主编:《现代公诉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4.宋英辉等:《刑事审前程序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论文:

1.万 毅:《刑事不起诉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6期 2.张朝霞:制度《德国不起诉制度》 载《政法论坛》2004第四卷

【论文题目】

试析辩诉交易

【提示要点】

1.辩认交易定义。对此,国外学者不不尽相同的概括方式,国内学者也见仁见智。可自行分析评价。

2.辩诉交易发展产生及及存废之争

3.辩诉交易发端于美国且在美国广泛应用,但并非众口一词,亦存在争议。4.辩诉交易于我国刑事诉讼的借鉴意义

5.观点不同。部分学者推崇辩诉交易制度,极力主张移植;同样有不少学者认为不易轻谈移植。至少某些已移植该制度的国家也没有完全克隆该项制度而是考虑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只设计量刑方面的交易,而不允许检察官与被告人就定罪问题进行交易。

6.作者本人对辩诉交易及是否移植的看法。【参考书目】

专著:

1.陈光中主编:《专家视点:辩诉交易在中国》 中国检察出版社 2.万 毅:《程序如何正义》 法律出版社

3.卞建林:《刑事起诉制度理论与实践》 4.樊崇义主编:《现代公诉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5.甄 贞:《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法律出版社 论文:

1.阮丹生:《辩诉交易与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 载《检察论丛》第十卷 2.张建伟:《辩诉交易及其历史》 载《诉讼法论丛》第九卷

【论文题目】

沉默权制度初探

【提示要点】

1.沉默权制度及其产生背景和发展。2.不同国家对沉默权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同一国家对沉默权的认识也不可能始终不变。关于沉默权本身,有代表性的观点:广义沉默权及狭义沉默权。3.沉默权产生于英国。17世纪李尔本案对该制度的确立有里程碑意义。4.大陆法系国家通过刑事诉讼立法直接规定沉默权。5.沉默权制度具体内容

6.我国刑事诉讼应否引入沉默权制度

7.作者的观点。表明是否同意引进沉默权制度,并阐述理由。【参考书目】

专著:

1.易延友:《沉默的自由》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孙长永:《沉默权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

3.陈光中主编:《沉默权问题研究-兼论如何遏制刑讯逼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论文:

1.金泽则:《沉默权的限制与限制的沉默权》 载《诉讼法论丛》第四卷 2.孙长永:《沉默权制度的基本内容研究》 载《诉讼法论丛》第四卷 3.万永海等:《我国不宜确立沉默权制度》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4.吴永高:《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5.李 凯:《沉默权制度应当确立》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论文题目】

律师在侦查阶段诉讼地位、权利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提示要点】

1.修订后刑诉法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开始介入诉讼的意义及其缺憾。2.修订后刑诉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这意味着律师介入诉讼的时间大大提前,有利于犯罪嫌疑人各种权利的保护。

3.由于刑诉法及相关法律(如《律师法》)无具体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不明晰、权利范围亦相对狭窄。这些问题有待解决。

4.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是否具有辩护人法律地位? 5.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权利:可否突破现行刑诉法规定? 6.侦查机关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应承担的义务。【参考书目】

专著:

1.熊秋红:《刑事辩护论》 法律出版社 2.甄 贞:《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法律出版社

3.万 毅:《程序如何正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4.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对策研究》 中国方正出版社

5.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 中国法制出版社 论文:

1.蒋丽华:《侦查程序中律师帮助权若干问题研究》 载《政法论坛》2003第5期 【论文题目】

根除刑讯逼供

【提示要点】

1.刑讯逼供及其成因。

2.什么是刑讯逼供?刑讯逼供形成原因是什么-执法人员的观念、本身素质、业务水平;取证手段的缺乏;考核标准体系的不合理等。3.刑讯逼供之危害

4.通过杜培武案或佘祥林案分析,论证刑讯逼供之危害。5.杜绝刑讯逼供的方法

6.从制度完善入手杜绝刑讯逼供:

7.建立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律师在场制; 8.建立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 9.立法要求警察出庭作证等 【参考书目】

专著:

1.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对策研究》 中国方正出版社

2.陈光中主编:《沉默权问题研究-兼论如何遏制刑讯逼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3.陈卫东:《程序正义之路》第一卷 4.王达人等:《正义的诉求》 法律出版社

论文:

1.李学宽:《一起刑讯逼供案的法律思考》 载《诉讼法论丛》第七卷 2.张桂勇等:《对杜培武一案的分析》 载《诉讼法论丛》第七卷

【论文题目】

刑事案件撤回起诉问题探索

【提示要点】

1.我国刑诉法及相关解释对刑事案件撤回起诉有无规定,如何规定。

2.关于刑事案件撤回起诉制度的争议 3.两种观点:一种主张取消刑事案件撤回起诉制度;一种坚持检察机关有权撤回起诉。4.我国刑事诉讼中撤回起诉实践中存在缺陷 5.对撤回起诉适用条件及程序的规制。【参考书目】

论文:

1.于书峰:《刑事案件撤回起诉实务研究》 载《检察论丛》第十卷

2.郝银钟:《撤回起诉现象应予废止》 载《法制日报》2006年9月28日 3.王新环:《公诉案撤诉具有程序价值》 载《法制日报》2006年10月12日 4.杨惠新等:《准许公诉机关撤回起诉的法理解析》 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7月2日 5.正义网 6.法制网 【论文题目】

检、警一体化模式研究

【提示要点】

1.我国现行检警配合模式与其他国家比较相对独特。警察机构的权利相对独立且强大,同时缺少相应的司法审查。可具体分析我国检警关系及这种关系是否与诉讼规律相符。

2.之后,指出学术界对我国检警关系的主张、设想。

3.部分学者主张我国应实行检警一体化模式。指出什么是检警一体化。4.大陆法系国家检警关系:检察机关是法定的侦查权主体,可以自行侦查,可以命令、指挥警察机关进行侦查。警察机关是帮助检察机关行使侦查权的“辅助机关”。可具体分析、介绍如法国、德国等国家检警关系模式。

5.英美法系国家将侦查犯罪作为警察机关的职权,警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相对独立。但检察官对警察机关也有相当的影响力。6.目前,各国检警关系模式有趋同之趋势。

7.参照国外检警关系模式,检讨我国检警关系,指出可否重新设计我国检警关系,如何设计。

【参考书目】

专著:

1.张穹主编:《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理论与实务》 2.万 毅:《程序如何正义》 3.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 论文:

1.陈兴良:《检警一体:诉讼结构的重塑与司法体制的改革》 载《中国律师》1998年第11期 2.龙宗智:《评“检警一体化”――兼论我国的检警关系》 载《依法治国、司法公正》 陈光中主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正义网 4.法制网

【论文题目】

检察机关求刑权研究

【提示要点】

1.关于检察机关求刑权的基本理论

2.目前虽有不少关于求刑权的论述,但概念并不统一,除求刑权,亦有量刑建议权、量刑请求权之称呼。亦可表述你对求刑权定义的认识。3.求刑权的基本性质

4.是司法权、程序权?亦或其他? 5.求刑权的价值

6.求刑权的程序设计-可参照其他国家对此项制度的规定或实践。【参考书目】

1.刘福侠:《浅议求刑权》 载《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2.龚培华等:《论检察机关的量刑请求权》 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4期

篇2:刑事诉讼法方向论文选题

刑事司法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监狱学专业)

1.监狱文化的价值研究 2.监狱文化的模式研究 3.监狱文化的生成与衍化研究 4.监狱警察文化研究 5.服刑人员文化研究 6.当代监狱文化的危机与出路 7.当代监狱文化的转型与重构 8.监狱形态的历史沿革与未来发展 9.中外监狱类型比较 10.监狱私营化的比较研究 11.当前中国越狱问题研究 12.越狱防范制度比较研究 13.执行变更的监督制度研究 14.论美国假释制度的研究 15.外国减刑制度研究 16.中外减刑制度比较研究 17.监狱囚犯暴动的对策反应 18.社会转型期的恶化犯罪问题研究 19.出狱人的保护的社会制度研究 20.监狱行刑制度的发展走向 21.论监狱人民警察的职权 22.我国监狱犯罪分类制度研究 23.监狱人民警察执法权利保障制度研究 24.论青少年罪犯的美育 25.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26.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保障体系研究 27.论监狱文化环境塑造 28.罪犯权利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 29.矫正外籍及少数民族罪犯的权利保障制度研究30.论监狱管理体制的困境与改革 31.罪犯教育的可能性与局限性探讨 32.罪犯教育特点研究 33.罪犯教育的规律初探 34.罪犯教育指导思想研究 35.罪犯教育的基本原则分析 36.罪犯教育的评估制度探讨 37.监狱民警与罪犯的互动关系探

讨 38.罪犯法制教育研究 39.罪犯道德教育研究 40.罪犯文化教育初探 41.罪犯技术教育初探 42.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3.论监狱警察权益的保障 44.论我国监狱罪犯心理矫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45.罪犯集体教育研究 46.对暴力型罪犯的教育研究 47.对财产型罪犯教育探讨 48.性欲型罪犯教育研究 49.残暴型罪犯教育手段分析 50.女犯教育特点研究 51.未成年犯的教育措施研究 52.老年犯的教育方法研究 53.累积和有前科劣迹罪犯的教育规律研究 54.过失犯教育问题研究 55.顽危犯教育手段研究 56.入狱教育价值探讨 57.出狱教育的理性分析 58.罪犯个别教育的定义与方法 59.罪犯个别谈话教育研究 60.罪犯的社会帮教研究 61.监区文化建设初探 62.中外罪犯教育比较研究 63.论罪犯教育方法的创新 64.新中国监狱学的发展经历历史阶段研究 65.我国监狱学学科体系研究 66.报应刑理论的内容探讨 67.预防刑理论探讨 68.当代行刑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趋势初探 69.监狱特征研究 70.监狱的阶级本质探讨 71.监狱分类研究 72.监狱类型划分的依据研究 73.监狱本质研究。74.论刑罚产生的条件 75.监狱演化发展的趋势分析 76.监狱产生过程特点研究 77.监狱行刑目的探讨 78.我国监狱行刑目的分析? 79.论监狱危机及其控制 80.监狱行刑的社会功能研究 81.论行刑个别化 82.论监狱管理行为的性质 83.我国监狱行刑功能分析 84.监狱法治的意义分析 85.监狱法治的具体内容研究 86.论监狱在行刑中对罪犯的人权保障 87.监狱行刑的正义价值探讨 88.论监狱行刑中的秩序维护 89.监狱行刑的价值探讨。90.监狱人民警察职权分析 91.论监狱人民警察的素质 92.罪犯权利初探 93.罪犯义务探讨 94.监狱行刑的惩罚性研究 95.罪犯的法律地位研究 96.监狱行刑活动的内容研究 97.论罪犯的法律地位 98.社会变迁对监狱的发展变化影响研究 99.监狱与政治的关系研究 100.监狱与经济的关系研究 101.监狱文化特点研究 102.监狱文化初探 103.论罪犯是可以改造的 104.监狱警察在罪犯改造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研究 105.罪犯改造的能动性研究 106.当前罪犯改造新特点分析 107.论劳动在改造罪犯当中的作用 108.论我国罪犯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109.我国监狱体制形成与演变研究 110.我国传统的监狱体制的缺陷及成因分析 111.我国监狱体制改革的方向研究 112.我国监狱法的立法过程分析 113.监狱行刑法律关系探讨 114.监狱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分析 115.我国监狱工作方针探讨

116.我国的监狱工作政策分析117.罪犯的可塑性研究

118.三大改造手段的关系研究 119.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创建

120.论监狱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建设

121.建立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体系的原因分析

122.影响罪犯刑满释放回归社会的因素探讨

123.保护刑满释放人员对策分析 124.论心理测试技术称谓的变化和发展

125.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初探 126.论心理测试技术的作用 127.论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 128.论心理测试技术的法律地位 129.论心理测试技术的主体资格分析

130.论测试人员在心理测试技术应用中的作用分析

131.论测试仪器及测试指标在心理测试技术应用中的意义研究

132.论测试编题在心理测试技术应用中的意义

133.论测前谈话在心理测试技术应用中的意义

134.论心理测试技术是有条件的技术

135.论反测试对心理测试技术的影响

136.论事件相关电位与心理测试技术

137.论“微表情测谎”与心理测试技术

138.论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前景 139.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140.监狱警察的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

141.论罪犯改造动机的激发对策研究

142.转变罪犯改造态度手段研究 143.罪犯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144.罪犯心理咨询的实施措施分析 145.罪犯违规心理分析

146.罪犯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调控研究

147.顽危犯的心理特征调查与心理矫治研究

148.暴力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与矫治对策研究

149..财产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与矫治研究

150.罪犯挫折心理分析

151.重刑罪犯的心理特征与矫治探讨

152.短刑犯的心理特征与矫治探讨 153.罪犯矫正的心理学理论基础研究

154.涉毒罪犯的心理行为分析与矫治对策的思考

155.罪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个案分析

156.论团体心理咨询方法在罪犯心理矫治中的运用

157.罪犯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的研究 158.罪犯人格障碍的调查和分析 159.罪犯群体心理分析

160.未成年犯罪人的心理与行为分析及矫治对策的思考

161.女性犯罪人的心理行为特征与矫治对策

162.累惯犯的心理行为分析与矫治 163、罪犯改造质量的心理学评估 164.服刑人员需要结构的分析 165.心理矫治理论和技术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166.罪犯心理转化的机制探讨 167.行为矫正方法在罪犯矫正中的运用

168.认知疗法在罪犯矫正中的运用 169.对社区矫正概念的界定 “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的表述应具有质的规定性、概括性和引导性的特点。

170.对建立专职独立社区矫正的管理体系的思考。

现在试点确立的执法主体、工作主体的管理格局易造成实际工作混乱,公安和司法行政机关共抓社区矫正导致效率低下,司法所(社工)难胜其职。

171.我国社区矫正中的惩罚机制之完善。

我国在总体上属于重刑国家,但与总体上属于轻刑国家的美、英、加等国相比,社区矫正的惩罚力度偏轻、形式单一,与我国严格的监狱和劳教管理相比反差更大。随着社区矫正全面铺开,适用比例增长,社区服刑人员的危险系数增加,惩罚性监管措施的不足更为凸显。

172.我国社区矫正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定位。

明确社区矫正刑事执法的本质属性,把促进罪犯知罪、认罪、悔罪、赎罪,增强罪责感作为提高管理改造质量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我们把握社区矫正未来的发展方向。

173.我国社区矫正管理权框架改造。建立专门的社区刑罚执行机构而不应多头管理。社区矫正与监狱(性质一致、价值取向基本相同)的管理不应割据,社区刑罚执行机构与监禁刑罚执行机构应建立有分有合的管理体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174.社区矫正管理项目的扩展和完善。

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任务就是单一的对罪犯实施惩罚。需要对罪犯在社区中更新、矫治和对他们提供帮助,需要建立风险和需要评估,以个别化管理和分类管理替代目前统筹、单一的“粗放型”管理。拓展种类,适当加强监管力度,与监禁刑合理衔接,形成坡度。

175.设置科学中立的社区矫正评估体系研究。

管理的有效体现对罪犯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及重犯率降低。评估涉及项目设计是否合理、项目执行与设计是否吻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否胜任、管理对象是否愿意参与、刑罚多重目的能否在管理中体现,矫正项目与重犯率关系,社会、被害人和犯罪人利益的均衡等。

176.我国社区矫正管理模式与社会文化的基础分析。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越来越集中于对管理的社会文化的研究,这是因为社会文化是管理赖以生存的土壤。分析我国传统文化 “中和”、“重刑”与社区矫正管理的融通和制约关系以及刑事政策选择的或宽或严的波动对管理模式的影响。

177.社区矫正试点的特色研究。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经验、问题、对策和建议。

178.社区矫正管理体制问题研究。社区矫正在运作中的经验、不足及进一步完善措施,社区矫正机构及工作者队伍的组建、职责、分工与合作。179.社区矫正的执法权问题研究。执法部门应如何独立行使刑事执行权?社区矫正在执行程序方面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180.缓刑问题研究。缓刑执行的现状、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立法、司法、执法),判决前报告的试行、实际效果及需求情况。

181.假释问题研究。假释执行的现状、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立法、司法、执法)。我国如何扩大假释比例?监狱在呈报假释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法院在裁定假释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82.管制问题研究。管制执行的现状、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立法、司法、执法)。管制刑判处率低的主要原因及对策。183.剥夺政治权利研究。剥夺政治权利执行的现状、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立法、司法、执法)。剥夺政治权利刑改为限制资格刑的可行性分析。监外执行在执行中的现状、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立法、司法、执法)。监外执行制度的存废及完善。

184.如何改进和完善对流动人口适用非监禁刑和进行社区矫正管理。对流动人口适用非监禁刑和进行社

区矫正管理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85.风险评估或需要评估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如何开展风险和需要评估?如何提高评估的质量,增强对服刑人员在监管、矫治和服务方面的针对性? 186.试论社区矫正的任务以及之关系。

社区矫正中的矫治、改造、服务等项目的实施和运作情况,效果评价。获得重犯率数据的方法?需要增设哪些项目?

187.监禁刑与社区矫正的刑罚成本之比较研究。

计算监禁刑与社区矫正的刑罚成本计算(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费用),如何更好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188.社区矫正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之职责问题研究。

社区矫正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分工。目前两者的工作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完善对策。

189.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生存状况研究。

现行政策对他们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有哪些政策和法律需要调整以有利于他们融入社会、减少重新犯罪? 190.社区矫正在刑事责任理论上的发展与创新。

191.社区矫正程序问题研究。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的试点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试点的范围、试点的评估、试点的推进、试点的领导机关)

192.论公安机关在社区矫正中的定位和作用。

公安机关在社区矫正中应如何发挥作用?其职权的调整,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93.论法院在社区矫正中的定位和作用。

人民法院在扩大适用社区矫正中的主要困难、问题和对策。

194.论检察院在社区矫正中的定位和作用。人民检察院在对社区矫正执法监督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对策。195.论监狱系统在推进社区矫正中的作用。

监狱系统在推进社区矫正中如何发挥作用?

196.试论恢复性司法、执法理念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如何将恢复性司法、执法理念体现在社区矫正工作中?

197.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之构建。如何开展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社区矫正工作?

198.如何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社区矫正工作?

199.论罪犯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200.论监狱矫正的实践困境与出路 201.论心理矫正的应用

202.罪犯矫正的效果评测机制研究 203.论中国出狱人员保护制度的构建

204.论恢复性司法的监狱工作中的实现

205.人本主义监狱文化的塑造与展开

206.论中国犯罪统计工作的改革 207.论监狱反腐工作的改革

208.中外未成年矫正制度的比较研究

209.论监狱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处罚

210.罪犯人权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211.监狱行刑的经济学分析 212.论罪犯矫正的经济性原则 213.监狱行刑的权力监督机制研究 214.论国外社区矫正的最新发展 215.社会转型与监狱改革

216.论监狱警囚关系的合理定位 217.论监狱与传媒关系的合理定位

218、假释问题研究

219、减刑问题研究 220、暂予监外执行研究 221、论刑事奖励的程序 222、论刑事惩罚的程序 223、论个别谈话的方法

224、论对犯罪的心理矫正 225、论对罪犯的教育矫正 226、劳动对罪犯矫正的作用 227、论入监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228、论罪犯会见 229、论队前讲评 230、80后罪犯的心理特点及改造对策 231、论网络视频在罪犯教育中的功能 232、罪犯家属申请离婚问题探讨 233、监狱警察心理状态自我调试初探 234、罪犯谈话教育的准备与技巧 235、激发罪犯进取心的手段与技能 236、监狱突发事件中与罪犯的谈判技巧初探 237、监狱警力状态最优化探讨 238、监狱警察非权力影响初探 239、如何提升监狱警察荣誉感、自豪感 240、监狱价值定位研究 241、监狱体制改革后监狱职能纯化研究 242、对监狱法修改有关问题的思考 243、进一步完善监狱法律体系有关问题的研究 244、论监狱的“三化”建设 245、论文化差异对中西方监狱行刑的影响 246、罪犯的构成特点及改造对策研

究 247、罪犯权利保障与惩罚改造的关系辨析 248、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监管改造工作中的运用 249、法治语境下的监狱人民警察权益保障研究 250、论改造罪犯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 251、监狱建筑科学化研究 252、监狱应对“首要标准”策略研究 253、论监狱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54、劳动改造罪犯的价值及定位研究 255、新时期监狱人民警察素质构成研究 256、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三化”建设 257、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化建设研究 258、论平安监狱的构建 259、试论罪犯承受刑罚的各种心理特点 260、试论影响罪犯改造心理的诸因素 261、试论财产型罪犯改造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262、试论惯累犯的改造心理特点及对策 263、试论罪犯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

264、试论罪犯团伙的心理特点及表现

265、试论罪犯脱逃心理的形成及预防

266、试论罪犯挫折承受力及如何培养心理承受力

267、试论心理咨询在罪犯改造中的作用

268、试论罪犯自杀心理的预测和预防

269、试论罪犯心理改造质量的评估和意义

270、试论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品质 271、论狱内侦查管辖权 272、论辩认的干扰性因素 273、论诱惑侦查的规范化

274、证人证言的收集及审查判断 275、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276、论狱内特情的保护

篇3:刑事诉讼法方向论文选题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从内容上又分为叙事式结构、戏剧性结构、抒情式结构、小说式结构、传统式结构、非传统式结构、戏剧式结构等。

1.电视纪录片选题

纪录片拥有其他媒介无法替代的认知世界和认知自我的强大功能, 是一种富有启发性的文化内涵的艺术。作为纪录片创作人员, 应该遵守纪录片的创作原则, 努力探寻纪录片的艺术创作空间, 对选题进行深层记录。

电视纪录片的题材主要包括现实性题材、历史性题材和历史与现实结合的题材。也可以分为人文科学类纪录片和自然科学类纪录片, 这两种题材在某些时候会发生重合。

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来源于现实生活、自然风景及社会文化。怎样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 找到一个可以拍成纪录片的题材呢?在众多文化和风景当中选出最独特的一面, 进行拍摄呢?这就像“千里马常有”题材有很多, 而能认识“千里马”的“伯乐”却需要进行长期培养。我们在衡量一个题材的时候, 可以将新闻的“价值说”这种衡量新闻价值的方法移植到纪录片上, 也给纪录片制定出衡量的参考标准。

在电视记录故事化倾向的今天, 一个题材的故事性、可观性、引导性强不强, 是选题的重点考虑问题。一个富有故事潜力的选题已经具备了纪录片的拍摄资格, 而选好题目, 这部纪录片已经成功了一半。台湾导演赖声川认为“与其谈纪录片的创意, 不如在构思的时候多考虑动机, 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对于一些独立纪录片制作人来说, 选题往往通过日常生活产生, 街头巷尾的见闻, 邻里之间的闲谈, 朋友的某句话都可以形成一个选题。比如, 吴文光拍《流浪北京》及其续集《四海为家》, 拍摄对象就是身边那些和他一样北漂的的人群, 其中不乏许多熟识之人。

2.由地域文化谈电视纪录片的选题

电视纪录片是集中对某一社会现象和人生课题给予深入的专门的报道和反映的电视节目形态。我们应该将电视纪录片和新闻严格区分开, 前者除了真实和纪实, 还需要有典型意义和艺术性。而地域文化恰好能突出电视纪录片中独特的意义, 一是能把弘扬民族文化变为电视纪录片创作实践;二是能有效地提高观众的欣赏兴趣。

直观来看地域文化是通过一地独有的地方语言、行为习惯、礼仪民俗、生活方式、地理风光、历史文化等, 以可见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的。还包括有别于它处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内涵、文化形态、心理特征、思维方法、语言构成、行为风范等等。

在进行纪录片选题的时候, 将地域文化考虑进去, 将会比一般的故事性作品更能直接地显现其社会价值, 并诱惑观众自觉地进行地理判断活动。笔者接下来就从陕北的地域文化来谈纪录片的选题。

(1) 通过陕北的历史内涵选题

中华文明起源的黄河在陕北环绕, 这里的历史从夏商时期开始有记载, 战国时为秦国上郡地。东晋时期, 匈奴王陕北建立大夏国。宋时神木出生的杨继业, 在这里驰骋沙场。这里历史文化悠久, 是中国民族融合的重要地方。纪录片就可以以陕北地区几千年的民族融合为题, 来讲述一代代民族交替历史壮剧;或通过黄河流域的中华文化起源为题, 讲述陕北多元的历史文化, 展现陕北特有的黄土地、黄河水的自然风光。比如, 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望长安》, 首次真实而全面地展现了陕西地区的文化风貌, 纪录片的前四集, 通过对陕南、关中、陕北三地众多历史细节的诠释, 演绎了一个个文化故事, 为三秦大地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2) 通过陕北的革命文化选题

陕北是中国的革命圣地, 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 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革命精神。全市有革命文物140多处, 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 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地方, 每一个地方都刻有老一辈革命家为新中国解放做出的贡献。这也为纪录片提供了很好的选题, 通过革命遗址为我们再现红色革命历程。通过中国红色革命的历程, 为观众展现一个不一样的延安。比如, 纪录片《史诗延安》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轴线展开, 分别以“高山厚土”、“圣地千秋”、“陕北星火”、“光辉岁月”、“精神家园”、“世纪风采”为主题, 以史诗的视野和史诗的气势从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角度回顾了延安的历史和延安的红色革命历程, 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解读了延安的历史与过去, 解读了历史的延安与现代的新延安。

纪录片具有独特的人文性、时间性和结构性, 它给予观众的是一种文化品质, 一种人文关怀。所以, 从事纪录片创作的人员, 要努力遵守纪录片的创作原则, 努力探寻纪录片的艺术创作空间, 尤其对选题要进行深层记录, 才会为观众呈现出一部有价值的纪录片。■

参考文献

[1].陆晔、赵民主编《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

[2].徐舫州、徐帆编著《电视节目类型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3].胡智锋、张国涛《中国电视纪录片的责任与使命》《人民日报》2004年11月第十六版

[4].何婧云《陕西民间艺术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篇4:体育图书出版的选题方向探索

一、体育资源与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的关系

体育资源指的是社会性体育运动,主要由政府出资投入人力、物力、时间和资本,用以扩大参与体育活动的范围,切实提高体育经济水平,体育资源是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础。体育图书出版指的是凭借体育运动获得的成果,利用纸质载体将信息复制传播的行为。目前,体育图书出版资源是体育图书出版行为活动的全部生产资料,包括人力、物力、时间和资本的投入。

体育图书出版的知识内容源于社会,反映着社会现实文化。体育资源、数字化体育出版资源等,都可以构成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包括知识资源、信息资源等,但有些则不能成为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如资金成本、基础设施、剩余时间等。体育图书出版资源是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的基本保障。

二、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的分类

人类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层次的提升,促使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越来越丰富。同时,体育运动自身的独特性也对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起到指导作用。

1.社会文化资源

中国的民间体育运动发展良好,包括赛龙舟、舞龙、舞狮、蹴鞠等,对民间体育运动进行民俗文化的强化,可以使体育运动凸显更强的民族性,使其蕴含更为丰富的中国文明内涵。

我国的竞技体育主要是从西方国家传入的,西方国家为我国的体育运动带来了全新的活动形式和物质文明,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融合使竞技体育表现出了更强的创造力,特别是关于竞技体育的理论研究逐渐增多。同时,体育新闻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社会学等新兴学科不断涌现,促进了人类文明价值的提升。由此可见,中国不仅有着浓厚的本土文化资源,还有着西方文明传入的世界性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与体育运动的成功融合,构成了重要的体育图书出版资源。

2.特色“体育人”资源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持续提高,中国竞技体育在世界体育舞台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每个体育专业上都有为国家体育事业甘心奉献的体育运动员,他们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奋斗经历,一生为体育事业呕心奉献,这些体育运动员对现代竞技体育有着独特的理解,可以激励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一代永不放弃。如果体育图书出版可以结合一些体育迷们的兴趣爱好,“体育人”也可以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如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篮球运动员姚明和跨栏运动员刘翔等,这些人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展现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民族精神,并时刻激励着全国人民勇于奋斗,他们就是很好的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

3.社会生活实践资源

体育运动文化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始终与现实生活实践相互融合,由此构成了能够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实践的主题,我们可以将其纳入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范畴。与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相比,以社会现实生活实践为主题的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因此,有关现代社会文化的资源也是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的重点方向。在现代社会生活实践中,很多题材都可以作为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包括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竞赛中的“兴奋剂”事件、举办体育赛事国家的风土人情、中国足球运动改革发展等。

三、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的创新开发战略

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的开发是在市场环境下,按照预定的选题思路,将零散和隐藏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重新发挥文化传播、知识创新、价值累积的作用。因此,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的开发属于精神生产。不同传播媒体在选题、策划、整理方面具有共同支出,图书出版企业可以与其他传播媒体共同开发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在保证市场稳定的同时,尽量降低选题策划成本。

1.利用发行量高的报刊媒体资讯

发行量较高的报刊通常有着优良的市场策划,内容丰富、质量较高。由于报刊都属于连续出版物,因此可以作为连续性强的选题资源。报刊企业往往与多领域专家学者联系密切,这保证了优良的作者资源。同时,发行量较高的报刊已经拥有固定的读者群体,由此可以保证相关领域读者队伍的稳定性,还可以激励体育图书出版。出版方可以利用这些报刊了解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摸清市场情况,推出成功的体育图书出版选题。例如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发行的《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一书,就是众多专家学者经过深入调研和实践的结晶。但是,报刊往往有着巨大的信息量,而且主题内容较为分散,因此,需要体育图书出版方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从中发现优秀的选题。

2.利用高票房的影视作品开发选题资源

广播电影电视媒体是可以传递声音、传递图像的媒体,有着较强的直观性和表现力,这是纸质媒体无法相比的。但是,广播电影电视等媒体也存在实时性强、不可重复、观众不能自由控制等问题,因此将部分优秀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印刷出版成书籍,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补充。如何将这些优秀体育节目印刷出版成吸引人的书籍,是当下体育图书出版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例如,由世界著名武打影星成龙主演的电影《醉拳》,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都曾经风靡全国。在电影上映期间,体育图书出版发行者将《醉拳》中的拳法自学读本出版成书,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将《少林寺》中功夫套路印刷成连环画出版,也属于从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中深入挖掘、开发优秀选题资源的成功案例。

3.利用网络媒体开发选题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网络媒体的发展,出版者通过网络媒体开发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已经成为现实。首先,体育图书出版者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海量信息进行取材。网络论坛、社区为网民们提供了自由度较高的个性化内容发布空间,网络中关于体育运动的原创作品众多,其中不乏一些优秀作品。其次,还可以开展网络征集选题活动,这属于创新的选题开发形式。但是,网络中关于体育运动的内容大多属于对体育热点新闻的评价,以及国家关于体育运动出台的政策法规宣传,在体育图书出版选题开发过程中,策划者需要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才可以在海量信息中准确定位自己需要的资源。

4.对同一选题资源进行二次开发

由于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每一项实践活动中都包含海量信息,对于同一个事物,人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内容和特征,因此,相同的选题资源也能够从不同角度开发更多的选题。而且,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从根本上来说属于信息资源,具有再生性,不会被挖掘一次后就完全耗尽,因此,出版者可以对同一选题资源进行二次开发。

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资源的二次开发主要包括四种方法。一是扩展法,指的是在原始出版的体育图书基础上添加新的内容,删除已经陈旧的内容,并对原始不妥当的内容进行修订和扩展。二是切割法,指的是将大型体育图书按照不同学科、不同类别分割成新的图书品种。三是变形法,指的是将原始体育图书的出版形式进行改变,包括信息载体的改变和出版形式的改变。四是要素重组法,指的是经过创新思路,将一些外部看来没有任何联系的体育图书出版要素重新组合在一起,包括图书名称、作者、内容、形式等,以此形成新的体育图书出版选题,达到“1+1>2”的目的。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性,需要出版方拥有独特的观察能力和重组能力。

[1]高红斌,何胜保,冯涛等.我国数字体育图书出版十年回顾[J].体育文化导刊,2013(6).

[2]郭利利.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对体育出版的重要贡献[J].出版广角,2013(2).

[3]周游.浅析中西方国家体育类图书出版的差异[J].出版广角,2012(7).

(作者单位:大象出版社)

篇5:论文选题方向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1、社会转型期党的执政方式发展研究

2、宗教问题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分析

3、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特点

4、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研究

5、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发展研究

6、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

7、“三个代表”思想与党的建设关系探析

8、民族自决原则与国家主权关系研究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完善研究

10、现代社会的国家职能分析

11、论依法治国进程中的政治制度创新

12、权力监督制约规律研究

行政管理学:

1、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传承

2、中国行政体制发展中公共行政的基础条件

3、如何提高我国的行政决策水平

4、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动机机制分析

6、社会转型期行政文化发展研究

7、中国行政改革的制度与创新分析

8、依法行政与提高政府能力分析

9、谈谈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构成10、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加强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

11、军队行政管理的基本问题分析

12、军事行政组织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13、军事行政职能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发展和调整

14、军事管理过程的科学化

15、军事行政管理的法治化

16、军事行政管理主要内容的研究

17、军事行政管理如何实现现代化

18、如何提高军事行政管理效率的研究

经济管理:

1、我国金融市场的规范与发展研究

2、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研究

3、发展中国国家的贸易战略研究

4、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5、现代营销观念问题研究

6、企业寻求市场机会的途径及方法研究

7、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究

8、我国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研究

9、就业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10、就业与经济增长研究

11、宏观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研究

12、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

13、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及调整思路研究

14、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辨证关系

15、论国防科学技术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6、论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的一体化

17、论军人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8、试论对台军事斗争的经济动员

19、军事经济决策科学性分析

20、军事劳动特殊性研究

21、军事物力资源配置分析

22、军事财力资源使用效益分析

篇6:立项课题选题方向指南

方向指南

经济建设

1.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及战略措施研究 2.东北地区服务型制造业企业的创新驱动因素研究 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企业雇员创业激励机制研究

4.企业环境责任履责状态的综合评价研究 5.辽宁服务业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评价研究 6.辽宁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问题研究 7.辽宁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8.辽宁国有企业品牌创新研究

9.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10.辽宁企业境外投资集成创新路径及对策研究 11.辽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研究 12.辽宁省国有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研究

13.辽宁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缺陷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

14.“中国制造2025”辽宁发展战略研究

15.加快创新驱动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16.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17.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对策分析 18.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竞争优势培育问题研究

19.跨境电商与海洋食品物流产业链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20.辽宁港口保税业务向跨境电商平台转型发展研究 21.民族品牌企业利用跨境电商提升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22.以核心企业带动辽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23.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

24.大数据辽宁省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溯源问题的研究 25.辽宁省“众创空间”发展现状、模式及对策研究 26.互联网+与辽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问题研究 27.网络效应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机理探究 28.互联网金融促进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29.大数据时代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模式研究

30.辽宁省打造3D打印协同创新中心的机遇与对策研究

31.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研究 32.辽宁省信用社不良贷款风险控制研究

33.辽宁港口投资中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问题研究 34.辽宁省土地财政区域差异与转型研究 35.辽宁省地方债务风险防控与治理研究 36.辽宁省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研究 37.辽宁省金融服务业风险预警体系研究 38.辽宁省保险业发展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39.辽宁发展私募股权基金问题研究

40.辽宁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41.辽宁加快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对策研究 42.辽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

43.老工业基地振兴背景下辽宁东部山区农业跨越式发展研究

44.新常态下推动辽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 45.推进辽宁创意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46.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产业发展策略问题研究 47.辽宁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及影响因素研究 48.新形势下辽宁粮食生产发展问题研究 49.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城镇化建设研究 50.辽宁省土地规模化经营政策研究

51.辽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

52.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激励研究 53.辽宁海域岸线资源集约利用研究

54.辽宁港口危化品风险识别及预防预控措施研究 55.辽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路径研究

56.科技创新驱动辽宁时尚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57.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驱动发展研究 58.辽宁省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研究 59.辽宁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60.消费产业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61.辽宁老工业基地“大旅游”发展研究 62.文化演出与旅游产业融合战略研究

63.整合辽宁旅游资源形成规模旅游效益的研究 64.基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壮大及潜力产业培育研究

65.辽宁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66.辽宁建筑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67.新阶段工业转型升级与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68.辽宁省汽车产业组织与管理问题研究 69.体育产业对拉动辽宁经济振兴的分析研究 70.辽宁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策略研究 71.完善辽宁产业生态布局的对策研究 72.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73.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及开发研究 74.辽宁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75.辽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对策研究 76.辽宁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研究 77.辽西北地区稳增长策略研究 78.辽宁省货物运输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79.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80.辽宁食品回收安全处理机制研究 81.地方学校科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政治建设

8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及战略措施研究

83.习近平的执政理论创新研究

84.“辽宁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验研究 85.中国梦引领领导干部官德建设研究

86.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最新进展及其影响研究 87.营造辽宁良好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的路径研究 88.辽宁企业走出去的法治保障研究 89.反腐败的国家与地方立法问题研究 90.公安机关执法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91.大数据时代用户利益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92.辽宁省食品安全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研究 93.辽宁省基层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问题研究 94.辽宁省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实证研究

95.辽宁省商会组织运行状况及商法规制实证研究 96.东北地区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国际化的法律支撑问题研究 97.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98.网络媒体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99.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职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对策研究 文化建设

100.强制阐释论——当代西方文论的文化过滤 101.强制阐释论与中国文学理论建设

102.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与抵抗强制阐释论若干问题的思考

103.本体阐释的回归与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批评理论研究

104.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构建——从强制阐释论与文化民族主义批判的视角

105.辽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研究

106.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域中提升全民族音乐文化素质的路径研究

107.以大学语文为平台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108.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途径研究

109.辽宁地域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 110.辽宁传统文化元素在旅游纪念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111.老工业基地振兴视域下电子政务文化研究 112.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适应性研究

113.文化创意背景下的辽宁高校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研究

114.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氛围

115.创新驱动传统媒体产业结构转型研究 116.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创客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117.学习分析云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118.智慧校园建设中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研究 119.微校园平台应用研究

120.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121.信息时代大学生信息消费行为调查研究

122.面向高校毕业生的终身数字化资源服务机制研究 123.基于岗位需求的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研究 124.辽宁省在线公共教育平台建设方案研究

125.辽宁省企业技术创新与档案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126.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127.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 128.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词汇自主学习模式创新研究 129.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图书管理系统功能改善研究 130.辽宁省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资源体系建设研究 131.高校图书馆协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 132.旅游对辽宁休闲渔业文化景观影响及发展对策研究

133.智慧旅游公共平台特色设计研究

134.辽宁温泉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与形象创意策略研究

135.辽宁省锡伯族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纪念品设计与推广研究

136.新时期辽宁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137.辽宁儿童文学产业化发展道路探寻 138.辽宁海洋文化传播现状调查研究

139.新媒体背景下的辽宁海外形象推广研究 140.自媒体语言的特征和影响研究

141.基于网络平台的国内书画艺术品交易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142.沈阳城市公共艺术建设规划的研究 143.西方乡土文学与东北地域文学比较研究 144.东北少数民族服饰研究

145.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精品大系研究 146.牛河梁红山文化的社会构成及其变化研究 147.牛河梁遗址的世界性价值研究

148.高校环保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关系的应用研究 社会建设

14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及战略措施研究

150.辽宁新生代农民工本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151.辽宁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对策研究 152.辽宁传统村落保护问题研究

153.辽宁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研究 154.辽宁省土地确权登记相关制度研究

155.老工业基地振兴背景下农民工二次返乡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156.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乡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研究 157.多元培训机制对辽宁省新生代农民工流迁影响问题研究

158.农村流动人口的土地流转机制与政策研究 159.民族地区城镇化模式创新研究

160.辽宁省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绩效评价研究 161.辽宁推进医养一体化协同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162.创新驱动背景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163.生涯发展视角下的辽宁省大学生动态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研究

164.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模式与运动机制的研究 165.辽宁青少年体质健康与学校体育纵向发展相关研究

166.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 167.体育运动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方式及对策研究 168.辽宁省大学生成功创业关键因素实证研究 169.辽宁高校课堂低头族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 170.辽宁高校服务社区心理建设的路径研究 171.高职院校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72.居家养老与当前物业管理体系相互衔接研究 173.辽宁省养老服务业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研究 174.人口老龄化对辽宁省经济的持久性影响及其对策建议研究

175.辽宁省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 176.辽宁省引进海外科技人才政策实施情况研究 177.辽宁科技人才流失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178.完善社区创业机制促进辽宁省民生改善研究 179.辽宁省智慧城市建设路径研究 180.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181.城市功能差异与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182.地方政府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模式研究 183.新媒体时代政府舆情应对能力研究

184.辽宁经济低增速背景下地方政府服务困境与创新研究

185.小城镇地位、作用与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对策研究 186.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的动态监测与预警策略研究

187.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及政策激励体系构建研究 188.辽宁省公铁联运发展策略研究 189.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路径研究 190.运动休闲公共政策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

191.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

192.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指导辽宁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

193.辽宁大型水库上游生态补偿机制与路径研究 194.辽宁省环境治理相关市场机制建设的研究 195.辽宁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机制研究

196.经济新常态下辽宁港口的低碳运营模式研究 197.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辽宁省海洋生态损害补偿赔偿体系研究

198.新常态下质量与生态导向的农业政策研究 199.沈阳装备制造业绿色生态发展研究 党的建设

200.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及战略措施研究

20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高校党建工作路径研究 202.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领导干部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转换研究

上一篇: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下一篇: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个人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