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改

2024-04-11

沛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改(共6篇)

篇1:沛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改

沛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草稿)

为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全面提升城市形象,逐步创建具有本县特色的城市管理模式,根据住建部•关于印发†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建城[2009]119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建设厅<关于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57号)、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指南>的通知‣(苏建城[2008]239号)、•关于印发†江苏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江苏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验收标准‡‣(苏建城„2011‟416号)、•徐州市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徐政发[2009]67号等文件的精神,结合沛县实际,特制定沛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整合城市管理行政资源为前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积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合理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体系,促进城市管理由滞后到实时、由粗放到精确、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建立起政府监督指挥、部门

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切实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广大居民创造优美、洁净、舒适、有序的人居环境作为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发现、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优质的公共服务。

(二)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各镇、区(场)之间要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实现精确、高效、协同管理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和借鉴徐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成果和有效资源,对各职能部门已建或在建的数字化管理资源进行整合,按照“统一基础平台、多想系统运用”的体系架构组织实施,避免重复投资,实现信息共享。

(三)统一标准,全面实施。按照住建部颁布的有关行业标准,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网络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系统建设应于市系统平台相互兼容并预留接口,为今后扩容升级换

代、网络互联和信息共和享奠定基础。

(四)实用高效,安全可靠。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在建设部规定9个基础子系统之外,结合我县实际,适当拓展其他子系统,确保其先进、可靠。要突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完善对各种风险的预防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三、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确责、履责、问责”机制,实现对城市管理工作中各类问题的“快速发现、精确定责、及时处置、有效监督”;以管理体制创新为核心,实现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逐步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监督有效、群众满意的“大城管”工作格局。2012年6月份开始建设覆盖50平方公里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此工程分两期,一期包括新城区、主城区38平方公里,二期包括开发区、副城区12平方公里),9月份竣工并开始运行,12底通过验收。

四、工作任务

(一)应用系统建设

1、数据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需要使用的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形数据、单元网格数据、部件数据和地理编码数据。(1)单元网格划分。单元网格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最小责任

单元,划分责任网格是实现责任区域管理的前提,由专业测绘部门和市容、民政、公安以及街道办事处共同协作,按照属地管理、负载均衡、相对稳定等原则,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个责任网格。(2)城市部件普查及地理编码、事件分类编码。把城市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分为部件和事件两大类,即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把非物化的、人的行为类问题作为城市事件进行管理。城市部件由专业部门进行地理勘测,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每一个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单元网格地图上,并赋予其唯一的标识编码,通过分类编码和部件普查,将城市管理内容具体化、数字化,认真做好部件、事件的确权(认)工作,使城市管理的部件、事件一一对应责任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统一使用县国土资源局制作的基础电子地图。

2、运行环境建设。(1)软硬件平台。主要包括网络与通信系统、工作站、服务器、存储与备份系统、相关系统软件和大屏幕建设。(2)网络环境。包括内部数字城管业务的运行网络和办公网络,县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和各专业部门、镇、区(场)之间的网络,手持移动终端和县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机房、移动业务网络之间的连通等。(3)无线采集设备(城管通200部)、安全体系(防火墙等)和呼叫中心的建设。一期安装监控视频20个,移动监控车4辆;二期安装监控视频10个,移动监控车2辆;

3、应用平台建设。(1)基础平台子系统建设。按照住建部标准,建设监管数据无线采集、监督中心受理、协同工作、地理编码、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应用维护、基础数据资源管理、数据交换等9个基础子系统。(2)拓展应用子系统建设。结合我县实际,整合各职能部门数据资源,增加系统使用功能,建设业务短信、领导移动办公、执法和环卫车辆GPS监控、视频监控、社会公众信息实时发布、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管理、地下管网信息等子系统。应用平台建设要抓好两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在将城管监督员主动发现问题、居民电话投诉举报等纳入信息采集系统的基础上,还要将居民网络举报、领导交办任务、视频监控系统发现问题、媒体反映情况、职能部门信息等一并纳入信息采集系统,同时将市政12319纳入系统受理平台。二是抓好资源整合工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将依托县国土资源局的空间数字地理框架构建地理编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要整合公安部门的治安和交通、市政部门的夜景灯饰、园林部门的公园景点等已有的监控资源,建设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新增城市防洪、森林防火、污水处理等监控点,形成电子监控位置分布图。

4、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各个环节的实施效率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对工作过程、责任主体和工作绩效进行

评价,包括区域、部门、岗位评价三个方面。区域评价按一定周期对县直管区域、镇区(场)管区域(单元网格)的不同层面区域进行评价。部门评价按一定周期对各专业部门和责任主体进行评价。岗位评价按一定周期对监督指挥中心各岗位和监督员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模型,由系统自动生成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要与目标考核、效能考核挂钩,切实兑现奖惩,并向社会公示。

(二)组织机构建设

增设沛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主要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调度、协调、监督与评价等工作。按照国家相关行业规范,及数字化城管要设立监督轴、指挥轴的要求,县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的监督、指挥职能相对分离。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问题由县编办按照建设部及省建设厅的有关要求提出方案,报县政府研究决定。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设在城建展览管馆,县应急管理办公室及应急指挥中心可就近安排办公场所,以实现软件及硬件设施的共享。同时,可适时建立相应的“高位”协调机构,以对数字化城市管理进行统筹协调、监督指导、综合评价。实行数字化城管所需监督员可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招聘,既可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实施,也可对现有人员进行整合,由现有的城管人员承担。按照省标准要求建立专职信息采集员队伍,应根据需要配备坐席员等岗位人员。信息受理员可先行面向社

会招聘,并派遣至省内已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的有关城市进行培训,待我县数字化城管系统建成后上岗使用。各镇、区(场)设立工作协同平台,成立镇级指挥派遣中心。各职能部门要建设信息终端。

(三)工作流程建设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建设要抓好七个环节:

1、信息收集:信息采集员负责在责任网格内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后立即用“城管通”发送语音或图文信息向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报告。同时,县监督指挥中心也可通过便民热线、公众投诉等途径获得信息。

2、案卷建立:县监督指挥中心得到信息后,进行甄别、立案。

3、任务派遣:县监督指挥中心根据问题归属,派遣至相关专业部门或镇级监督指挥中心进行处理。

4、任务处理:专业部门和镇(区)级监督指挥中心按指挥手册规定的时间安排人员进行处理。

5、处理反馈:专业部门和镇(区)级指挥中心处理完毕后,向县监督指挥中心报告处理结果。

6、核实结案:县监督指挥中心派城管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并获取核查结果,至此派遣任务完成,整个工作流程结束。未办结的案件要继续派遣、处理,直至办结。

7、综合评价:县监督指挥中心对处理结果、成效等进

行综合评价,城管监督员核查过的处理结果作为考核评价的基础数据。综合评价的结果,作为镇(区)和县直部门绩效考核中城市管理的考核数据。

五、建设模式

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采用“电信(移动)承建、政府回购、部门使用、企业维护”的方式,系统建成后,由县政府按建设投资分5年回购。2012年县财政预算内安排用于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的550万元资金,用于扩大实时监控系统建设。系统使用期间,电信部门和有关企业继续有偿承担整个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要严格按照由县政府批准、徐州市城市管理局审核同意、省建设厅论证通过的•沛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实施。建设项目由县城管执法局和徐州电信局(徐州移动公司)共同招标,以企业为主进行操作。监理项目的招标由县城管执法局组织进行。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列入2012年城建重点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大屯煤电公司物业公司总经理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政府督查室主任、县财政局局长、县国土局局长、县规划局局长、县建设局局长、县人保局局长、县人防办主

任、县公安局局长、县审计局局长、县监察局局长、县城管局局长、沛城镇镇长、大屯镇镇长、县开发区主任、县新城区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城市管理局,王金敏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协调和城管工作。各级、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共同推进我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二)密切协调配合。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多项技术、多个部门,各级、各相关部门要顾全大局,积极配合。要整合资源,凡政府投资开发建设的信息资源在政府部门之间无偿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各镇、区(场)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辖区责任范围内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县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提供技术、财力、人力和政策支持。

(三)强化监督考核。考核督查工作由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工作部署,落实人员、经费,按统一标准、序时进度要求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组织机构建设,保证如期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篇2:沛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改

安宁公交公司所有员工:

为提升安宁公交整体文明形象,认真做好我公司文明达标整治工作,严格按照精准对标,领导带头,分片包干,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做好文明达标整治工作,为此,特制定如下整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举全司之力,慧众人之智,克服一切困难,全面做好驾驶员文明素质提升整治工作,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二、目标任务

精准对标,领导带头,分片包干,明确责任,全员参与查缺补漏整治不合格项,确保整治方案有效实施。

三、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长:王清红(公交公司总经理、环祥出租车公司总经理)常务副组长:张开安(公交公司副总经理、工会主席、整治办主任)副

长:高兴友(公交公司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

李玉清(公交公司副总经理)

魏吉林(公交公司副总经理、六公司经理)王春刘(公交公司副总经理、保修厂厂长)张

丽(公交公司副总经理、驾校校长)

员:李建华(总经理助理)

磊(总经理助理、一公司经理、环祥出租副总经理)姚旭君(公交二公司经理)王忠祥(公交三公司经理)杨

超(公交五公司经理)王瑞芳(安宁客运站站长)

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宁客运站办公室,由张开安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整治有关工作。

四、明确责任

1、整治工作组组长、总经理王清红同志对安宁公交公司、环祥出租车公司整治工作负总责,对公司整治工作全权指挥和部署。

2、常务副组长为公司整治工作方案监督落实直接责任人。

3、副组长是整治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对所分管的包保范围全方位负责。

4、组员是包保区域的直接责任人(人、车、站场),负责做好整治工作的直接落实。

五、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1、安宁客运站是本次整治工作的重点单位,王清红总经理全权坐镇指挥,同时增加7人协助客运站做好整治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分别是:高兴友、张开安、权丽芬、王忠祥、郎伟才;

具体工作:

①张开安(***),按照总经理的指示负责做好整治工作全面安排。②高兴友(***),负责对公司所属车辆、站场安全管理和反恐维稳相关工作。

③王瑞芳(***):负责售票窗口站务员文明用语、礼貌待客、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着装、仪容仪表、乘客投诉、咨询并耐心解答乘客提问等;

④王忠祥(***):负责园大厅外发班区(9、13、16、39、附13路、鸣矣河专线),指挥车辆依次停放、并引导乘客依次排队上下车、控烟劝导及周边环境卫生等;

⑤权丽芬(***):负责发班区引导乘客依次排队上车及环境卫生及进站驾驶员着装、仪容仪表、车容车貌环境卫生等;

⑥王若辉(***):负责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全面工作,主要对需要帮助的旅客及其他人员提供服务。

⑦郎伟才(***):商铺环境卫生及占道经营、亮证经营、场地乱停乱放等;

⑥客运站所有站务人员岗位、工作职责统一由王瑞芳具体安排;

2、公交一至五公司含(环祥出租车公司)主要整治:①驾驶员行为规范、服务态度、礼貌待客、仪容仪表、着装干净统一;②文明行车、礼让斑马线、按规定进站停车和上下旅客、按要求逢站必停,并开启报站器和车载电视(无报站器的必须人工报站);③遇乘客中有老、弱、病、残、孕妇时,驾驶员应提示,请其他乘客主动让座,必要时掺扶下车。④按要求佩戴工作牌和放置服务证;⑤要求驾驶员随时保持车内外卫生干净、整洁,严禁摆放杂物;⑥要求驾驶员必须熟背24字核心价值观和“五不两确保”;⑦驾驶员须随时检查车内安全锤、灭火器是否齐全有效;⑧要求驾驶员准时准点发班,严禁踏班,严禁与乘客吵架、打架及不文明行为或不文明语言对待乘客;⑨严禁酒后开车和在车上吸烟、吃零食以及从车窗外抛丢果皮、纸屑、烟头及其它物品;⑩严禁驾驶员不系安全带及虚系安全带,严禁争黄灯抢红灯,严禁酒后开车,严禁强超、抢会、超速行驶,严禁穿拖鞋、长短裤、戴长袖套、墨镜、耳机、蓝牙开车,严禁行车中接打电话(在停靠站点打电话不允许超过1分钟)责任人:公司分管相关领导及一至五公司经理。

六、公交车内报站器、桌椅、地板、边板、顶部及外观等维修时限:所有需维修部件(位)必须在9月15日以前全部完成,责任人:公交各公司经理,修理厂厂长。

七、公交车(含出租车)整治工作氛围营造时限:所有公交车、出租车车内外整治工作氛围营造宣传必须在9月15日前全部粘贴完毕,宣传画面有损坏、卷边等需及时更换,责任人:公交各公司经理、整治办主任。

八、不文明行为人员排查:从2017年9月1日起公交各公司需对本公司所有驾驶员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如平时牢骚满腹、工作责任心不强,容易踏班、经常与乘客吵架、文明意识淡薄,我行我素等,要求在9月30日前将排查结

果(人员名单)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到时将作待岗处理。

九、公交车容车貌排查:公交各公司请于9月1日起对本公司老旧车车容车貌作一次认真排查,凡是车容车貌、车况内外较差的车辆于9月30日前报公司整治领导小组,到时公司将视情况予以停驶。

十、出租车运行情况(10辆):负责人:高磊*** 云AR4840陈蔡青(***)、云AR4860杨志刚(***)云AR4890张 丽(***)、云AR4806韦美涛(***)、云AR4810王惠萍(***)、云AR4845杨 华(***)、云AR4812杨蕊骏(***)、云AR4802王 丽(***)、云AR4807张 剑(***)、云AR4827周花英(***)、十一、整治期间各主要站点人员具体布局:

1.客运站:(1)商铺、停车场(范围内的区域)负责人张开安***;

(2)售票大厅、候车区、发班区(安检、票检、例检、卫生间、吸烟区、进出口检验)负责人王瑞芳***;

(3)客运站雷锋志愿岗负责人王若晖***;

(4)大巷口雷锋志愿岗负责人罗飞虹***;(5)客运站询问台、售票窗口服务态度等负责人邓志梅***;

(6)公交公司投诉电话、火车站线负责人杨超***;(7)18路、29路、5路、6路负责人高磊***,站场人员:谭建斌***;

(8)9路、附13路、13路、鸣矣河、16路、39路区负责人王忠祥***,站场人员:安玉贵***、潘明峰***;

2.华西停车场:附2路、15路、32路、33路、35路、一号广场(站场内卫生、车辆车容车貌及驾驶员调配管理)负责人魏吉林***,站点人

员:方天才***、雷建云***;

3.时代广场:8路、12路、附19路、36路、37路(站场内卫生、车辆车容车貌及驾驶员调配管理)负责人李兴芝***,站点人员:王红仙***、何翠芬***;

4、盐场公交站场:附件15路、50路、售票点(站场内卫生、车辆车容车貌及驾驶员调配管理)负责人肖会华***,站点人员:刘云霞***;

5.东湖公园(官厢街口):熊玉珠***、彭宝生*** 6.百花公园:姚旭君***、屠凤云*** 7.安宁客运站(大药房)站点:李玉清***、师云***、8.安宁客运站(客运站对面):曹梓峰*** 9.连然小学(学校侧):李燕*** 10.连然小学(市委侧):权丽红*** 11.东湖路口(交通银行):叶应珍*** 12.东湖路口(东湖侧):章政云*** 13.烟草大厦:赵荣华*** 14.稠州银行:朱培光***

15.市人民医院(医院侧):张彦*** 16.市人民医院(医院对面):杨云芬*** 17.安宁一小(华西侧):方其艳*** 18.安宁一小(一小侧):陈咏虹*** 19.金色国际(医院侧):吴会琼***

20.金色国际(小屯村):宋会琼*** 21.安宁中学(中学侧):武灵艳***、张超*** 22.安宁中学(中学对面):唐海涛*** 23.工商银行(工行侧):李伟华***

24.工商银行(楠园侧):袁永春*** 25.大巷口(伊皇):田思懿*** 26.大巷口(新华书店):马琳***

27.金方路(老检察院):罗琼珍*** 28.金方路(连然花园后门):杨芬***

28.文苑雅居乘车点:洪贵云*** 29.天华苑站点:王静祥*** 徐文明***

30.宝兴花园(宝兴侧):王婷*** 31.宝兴花园(国税侧):张水祥***

32.昆钢博创:李丽萍***、李云峰*** 33.晓塘花园(花园侧):代妮娜***

34.晓塘花园(餐厅侧):代妮娜***

35.昆钢医院:陶有利***

36.温泉广场:李靖***

37.丽景嘉园(金色半岛侧):龙京霞*** 38.丽景嘉园(丽景嘉园侧):龙京霞***

39.两院一中心:刘扬***

40.太平大桥下站点:张建楠***、董艳华*** 41.宁湖客运站:王诚*** 42.宁和家园站点:毕刚*** 43.宁和家园待班区:李春明1310886796

244.实验学校站点:何明辉*** 45.昆钢新村站点:赖木林*** 46.昆钢湖西、湖光站点:杨晓东*** 47.八街客运站:李森林*** 48.县街客站:吕春贵1820687740

49.大屯小村站点:罗燕斌*** 50.南部客运站:马伟*** 51.昆明(一号广场):罗开华*** 52.昆明(西站):许学荣*** 53.太平万辉站点:段华林*** 54.太平奥特来斯:伍科德***

重点事项:全司以上人员统一服装(白衬衣、西装(全套)、黑色皮鞋);文明督导员统一戴(红色帽子、红袖套、小红旗);严格纪律、注意个人仪表形象,中午吃饭不允许离岗。

工作职责:主要负责检查停靠车辆车容车貌、车内外卫生、驾驶员行为规范和引导乘客依次排队上下车及站点环境卫生;

十二、整治期间公司凡是涉及的相关工程及各生活区整治工作需要处理的由整治办主任张开安负责;

十三、公司驾校整治工作由张丽同志全面负责。

十四、安宁环祥出租车:整治期间由高磊全面负责,在整治期间确保10辆出租车运行,要求出租车驾驶员各类证照、资质齐全有效,按照出租车相关要求规范运营。

十五、公司所有管理人员、驾驶员:整治期间期间必须高度重视,齐心协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所有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要求和服从各站点督察人员的检查,整治工作结束后,对参加此次整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管理人员、驾驶员,公司将给予一定现金奖励。

特此通知

篇3:数字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效率,精简现有机构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复杂的问题, 需要多个部门在城市管理中协同配合才能有效解决各种问题, 而传统的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存在职责不清和职能交叉等问题, 导致发生了城市管理问题, 在处理中各职能部门互相推诿, 解决问题效率低下等情况, 往往事件需要多次流转、重复处置。只有在城市管理中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从而避免职能交叉混乱, 使多部门通力协同配合, 有效解决城市管理重点各种问题。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是结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等现代化科技手段, 将城市管理采用城市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与城市部件、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通过使用“城管通”手机, 通过一种创新的实时信息采集、传输的手段, 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为两个轴心的管理新体制, 再造城市管理流程, 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通过结合4G、无线视频、物联网和实景三维地理等多种最新地理信息技术, 更精确地发现和定位问题, 加快问题的解决速度, 实现第一时间发现、处置和解决问题, 更有效发挥城市管理效应。

数字城管系统通过万米网格管理办法与事件管理办法相结合, 有效的避免城市管理中各相关部门职责划分不清、职能交叉和多头管理的弊端, 以流程化、精细化、时间化管理, 从而更有效的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

数字城市管理系统通过监督、指挥、管理、网络四级城市管理模式, 有效发挥市、区、县等各部门的联动效应, 在面对城市公共危机事件、突发事件处理中, 可及时、高效、妥善处置。通过再造城市管理流程, 促进城市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模式演进。

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流程可划分为以下七个阶段:

一、信息采集阶段

此阶段的工作以监督员每天在管辖的责任工作网格内进行不间断巡查, 将发现的城管问题立即通过城管通手机上报至指挥中心为主;以领导批办、服务热线、市民举报等为辅。

二、案卷建立阶段

指挥中心受理员对监督员上报的案卷信息及时登记, 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卷, 可直接立案, 对于难以判断是否该立案的案卷, 可先进行预立案, 然后转交至值班长判断是否该立案;对于其他途径上报的案卷, 受理员可向问题所在责任网格的监督员发送现场核实指令, 核实通过后受理员可进行立案。

三、指挥派遣阶段

对于处置部门明确的案卷, 受理员根据案卷信息直接将案卷处理任务派遣至各处置部门;对于处置部门不明确的案卷, 由受理员先进行预派发, 转交至监督指挥中心派遣科, 由派遣科工作人员进行协调派遣。

四、案件处理阶段

处置部门处理员按照规定的处置时限和要求对案发现场进行处置, 并及时将处置完成后的结果反馈至指挥中心。

五、信息反馈阶段

处置部门将处置完成后的案卷信息反馈至指挥中心受理员。当审核通过后, 受理员可进行审核通过转核查操作, 并安排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 同时也可选择审核通过转结案操作, 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另行安排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当受理员对审核结果不明确时, 可选择预审核, 将处置后的案卷信息转交至派遣科, 由派遣科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当审核未通过时, 受理员可直接将处置后的案卷信息进行回退, 回退至原处置部门重新处置, 直至处置完成。

六、核查结案阶段

受理员对处置后的案卷进行审核通过转核查操作后, 向案卷所在责任区域的监督员发出现场核查指令, 监督员到达现场进行核查, 将核查结果和现场照片反馈至指挥中心, 由值班长根据案卷结案标准、现场处置前后照片的比对和核查描述等信息判断该案卷否可结案, 符合结案要求的案卷由值班长直接进行结案。对于案卷没有处置或已处置但不符合结案标准的, 值班长可选择重新派发, 由受理员将案卷再次派发至相关处置部门, 直至问题彻底解决。如果值班长对监督员提交的核查结果不满意, 可选择重新核查, 由受理员重新安排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 直至提交满意的核查结果。

七、综合评价阶段

监督指挥中心根据数字城管系统评价体系的各类考核指标及案卷处理结果、工作效率等数据, 对各区域、各工作岗位、各处置部门等设置考核评价方案和评价等级, 由系统自动生成各项考核结果。

数字化城市管理单位及角色职责对照表:具体问题处置单位在数字城管系统中接口人, 负责本单位问题的接收处理和反馈。使用施工通插件, 处置单位在外的现场施工人员, 负责问题的施工解决。

服务热线作为数字城市管理平台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事件语音受理, 并与平台对接、派发、协调处理、反馈等功能。主要实现收集各类投诉意见信息、整理分类、派遣任务、统计和综合评价并通过短信、邮件、语音等形式下派任务, 根据城市管理部门分类派发, 并进行调遣处理。通过城市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 有效的将12345市民服务热线、“12319”城市服务热线、交警视频监控、路灯节能监控等已有资源进行整合, 使得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 考核评价体系起到重要作用, 可保障管理体系长效运转, 按照划分, 具体可分为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三类。

1) 区域评价是指对行政区、街道 (镇) 、社区、单元网格等不同区域案件发生和处置情况进行的评价。

2) 部门评价是指对专业处置部门处置案件情况进行的评价。

3) 岗位评价是指对监督员、受理员、值班长、派遣科工作人员、监督科工作人员等岗位的工作情况进行的评价。

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字城市化管理体系, 各部门通力合作, 资源共享, 提升城市管理体系事件管理效率,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有效运行。

数字城管系统革命性的创立了监管分离的闭环工作流程和高位的监督指挥体系, 这是数字城市管理系统能够发挥其改变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手段, 完善监督流程是体现数字城管系统执行力的主要方式。

作为监督流程的深化,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整个系统得以顺利运营的基础保障, 只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监督体系的优势和作用才能够得到支持, 数字城管的长效保障机制才能够得以建立。

城市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减少城市问题, 数字城管系统在有了完善的体制保障、制度支持的情况下, 如何提高专业部门的处置能力就成了影响数字城管系统效率的重要因素, 通过成熟技术的集成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专业部门处置城市管理问题的效率, 促进了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的成熟的发展。

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系统综合运用现了代数字信息技术, 结合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 实现以数字地图和单元网格划分为基础, 集成地理编码、市政社区等信息, 创建了城市管理平台, 实现了跨部门协同工作, 在城市管理体系资源共享、快捷沟通、责任到位, 高效的管理体制, 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玉.深圳:数字化城市管理之旅.中国建设信息, 2007.

[2]王娟.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情报探索, 2009.

[3]吴楠, 杨永崇, 高佳.数字化城市部件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3.

[4]郭燕.模糊综合评判的城市网格化管理绩效研究.现代商业, 2013.

[5]程鸿, 屈军锁.中国移动M2M业务及WMMP协议综述.数字通信, 2012.

篇4:沛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改

“武汉城市圈”综改方案已于9月10日获得国务院的正式批复。这是国内第一个启动综改试点的城市圈(群)。

记者从湖北省有关部门获悉,在批复中,国务院批准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试点的多项内容,在金融和财政方面给予了多项支持政策,包括开展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资源税试点,争取组建光谷科技银行,在圈域内发行市政债、节能债及水专项债券等。

国务院并要求“武汉城市圈”内建立政府间高效的协调机制,建立多层级联系会议协调机制。打破行政壁垒,统筹区域规划。

“武汉城市圈”由“1+8”9座城市组成,是指在以武汉市为中心的100公里半径内。整合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天门、潜江、仙桃、咸宁8个中小城市,形成湖北乃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

跨市“占补平衡”获批

作为以“两型社会”为主题的综改区,环保政策是“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的主要内容之一。

根据综改方案,国务院要求武汉城市圈创新资源节约和环保的体制机制,具体做法是建立起圈域内的“环保督察中心”,同时建设环境监控信息共享平台,实行城乡生态建设和环保一体化管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初始权有偿分配、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建设圈域内“污染物排放交易市场”,并创新排污权征收使用管理模式。

国务院要求“武汉经济圈”本着“谁开发谁保护,谁收益谁补偿”的原则,制定出台《生态环境补偿条例》,并以江汉中下游水生态修复为重点,开展生态环境补偿试点。

“武汉城市圈”获准探索生态环保建设资金筹集的新途径,包括探索发行水专项债券,设立圈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鼓励风险投资和民间资本进入环保产业,开展公益类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试验建立科技企业的投权激励机制等。

据悉,在获国务院批复的综改方案中,还有在“武汉城市圈”内进行土地“占补平衡”的内容。

“占补平衡”,是指为了保护耕地,非衣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占用者应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

在目前的政策执行中,大多数“占补平衡”是不允许跨省、跨地级市的。“武汉城市圈”内获准进行“占补平衡”,意味着该政策突破了行政区划界限,使得圈内9个城市在发堀土地价值时有了更多的空间。

试点资源税组建光谷银行

综改方案中还申请了多项金融和财政方案的配套支持政策——

在圈域范围内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以及资源税试点。对圈域内的国有企业改革、高新技术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争取比照执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政策。

支持武汉市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商业银行;争取组建光谷科技银行,以农村唐用社为基础组建区域性的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争取组建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开展金融综改试点;创造条件设立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环境责任险等各种新型保险业务。

允许“武汉城市圈”扩大公司债发行规模试点,发行市政债,节能债,依托商业银行,设立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将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列为全国中央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

在股权交易方面。“武汉城市圈”获准继续推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开展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将武汉纳入全国统一的非上市公司股权场外交易监管体系。

申报策略:“先粗后细”

从提交申请的综改方案到获得批复,天津用了18个月,而武汉只用了6个月。

批复时间缩短,反映出湖北省在综改政策申请诉求上的差别。与天津滨海、重庆等综改区在综改总体方案中提出“OTC市场”、“土地交易所”等具体的实质性政策要求不同,湖北省制定综改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宜早不宜迟、宜粗不宜细、宜高不宜低”,争取早日批复,尽陕启动综改试点,之后再行申请更为实质性的政策。

“‘宜粗不宜细’主要是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等大的方面进行谋划,为以后改革的深入推进留下更加广阔的空间。”湖北省的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去年12月“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获批后,湖北省用了大约100天时间制订出综改总体方案,经提交相关部委论证和修改后,于6月底上报至国务院。

如今,在综改方案获批后,如何落实综改政策是眼前要解决的问题。据悉,在总体方案之外,湖北方面接下来还有两个层次的申请,一是“五个规划”,分别是“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二是湖北省正在制定的一个近期工作起步的具体项目申请清单。

篇5:沛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改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重要方式, 具有集约、环保、高效和节能等优点, 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列为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经获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总线路里程达1 700km, 投资规模超过6 000亿元。国务院在2012年1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1]中, 不仅明确了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 规范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和产品标准, 也提出了按照智能化、综合化、人性化的要求, 推进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服务监管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随着国内大中型城市轨道交通 (以下简称“轨道交通”) 建设及运营的快速发展, 以及计算机相关技术、机电一体化产品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 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数字信息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 正面临着朝集成、节约型的数字化高效管理的目标发展。更好地动态改善轨道交通线路高峰时段的乘客拥堵现状, 合理安排轨道交通列车行车计划, 调度、管理决策和降低轨道交通运营成本, 已成为参与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企业的热门研究课题和追求目标。提高轨道交通数字信息化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 网络信息化技术及其应用在支撑轨道交通企业运营业务和管理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数字轨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2]。

数字轨道是指在轨道交通规划、施工建设和轨道交通建设完工后交付的运营管理及维护过程中, 需要通过采用现代通信传输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 数据存储、管理、使用技术和统计分析等辅助技术全面实现轨道交通运营和维护管理的数字信息化管理。对轨道交通各种业务系统的信息数据源参照预定的规范和标准实现信息共享和使用。数字轨道的构建涵盖轨道交通各业务系统的数据采集、存储、业务系统间的互联共享、运维管理和统计分析等多种类型应用融合一体的数字化互联集成应用平台的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1 数字轨道软件体系结构的构架模式

数字轨道数字化互联集成应用平台的软件体系结构应由构架模式 (计算环境) 、业务参考模型 (各业务数据流的划分、处理和使用) 和参考构架 (各业务参考模型映射在构架模式上的参考模型, 即相关软件系统的部署和运行) 的设计和实现组成[3]。在这一体系结构中, 除应提供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功能支持多种相关业务成熟的应用模型外, 还应建设一个模拟仿真和测试平台, 通过构建一个仿真的原型骨干系统, 用来对各业务系统的通信传输、数据收发、数据转换、数据存储和数据共享使用等一系列的数据交互和分布式共享使用机制及应用功能进行仿真、分析和研究, 以验证和确认数字轨道建设方案的可行性, 以及数字轨道系统建设完成后交付运营和维保等部门使用时的功能完备性、可用性、性能、安全性、可扩展性、可测试性和易用性等[3]是否满足设计和应用的实际需要, 即满足应用目标。数字轨道的基础涵盖通信传输、信号、列车运行编排、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设备、IC票/卡、数据采集、数据收发和数据存储使用等一系列相关理论与技术。数字轨道数字化互联集成应用平台是在一系列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上, 结合轨道交通各类业务系统的实际应用需要, 经顶层设计、并行开发完成的一个综合性信息管理和应用系统, 具有明显的在线、分布式实时处理的应用特征。

适合“数字轨道”互联集成应用平台的构架模式可以考虑采用计算资源虚拟化的云计算, 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处理, 集中式存储和分布式处理, 或集中式存储和集中式多业务处理等构架模式实现。各种构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都隐含了软件系统的可用性质量, 区别在于投资预算、运维难易程度和运维成本。

适合“数字轨道”互联集成应用平台的各种构架模式的能力比较概述如下:

1) 云计算构架模式

在节能环保和计算资源共享方面有显著优势, 但需集成的第三方软件较多、任务调度管理有难度、请求反馈的实时性不能稳定保证、运维管理较复杂, 同时对通信传输能力及带宽要求高, 对在线、实时生产系统不是最合适。

2) 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处理的构架模式

可以通过面向服务的体系构架SOA的技术框架设计和实现。SOA的技术框架适合总体规划、分阶段增量式开发或并行开发方式, 容易实现、能保证实时性响应要求。不足之处是各业务系统需独立部署和运维。

3) 集中存储和分布式处理构架模式

各业务系统生产数据的存储相对集中, 容易统一实现数据灾备、恢复和共享使用。由于各业务系统的处理是分布式的, 因此要求有很好的通信传输能力和带宽, 以保证业务数据访问的实时性。

4) 集中式存储和集中式多业务处理构架模式

该构架模式可以看作是云计算构架模式与集中存储和分布式处理构架模式的一种工程平衡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优点是可以满足各业务系统生产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共享使用, 同时满足多业务系统并发处理的实时性要求, 有效减少第三方系统软件如数据库系统的投资等。难度是必需事先清晰地估算各业务系统的事件处理量及其资源消耗, 规划并发多业务处理的实时性资源要求, 要求有相应的第三方软件支持, 同时对通常一条轨道交通线路一个内部通信传输网的做法需要部份改变其拓扑结构。

2 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管理的一种技术方案

根据文献[4-6]的描述, 数字轨道要求能够做到:

1) 实现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信号系统、监控、通信网络和管理信息资源的协调管理和应用, 支持列车运行指挥、调度、运营、服务和管理等诸多应用功能;

2) 实现“多网合一”、“多线一中心”和“多系统集成”的集成化数字管理, 提升轨道交通多业务系统数据信息的共享使用和管理水平;

3) 实现轨道交通内部业务系统、内部与外部的城市交通管理部门间的相关通信传输机制和各种数据接口, 达到“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发展目标;

4) 能够提高轨道交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有效降低运维成本, 改变目前大部分轨道交通运营的亏损状况。

本文围绕上述四个目标, 给出一个提由多线一中心、多网合一和多系统集成的技术解决方案, 以期达到各业务协调工作和业务数据共享使用。本文描述的技术解决方案属于集中式数据存储和集中式多业务处理构架模式的应用范畴。

2.1 多线一中心

轨道交通的一条轨道线路不足以编织成轨道交通网络, 因此各个城市在进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时, 一般都是以网状结构进行规划多条轨道线路, 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在建设时, 一般都会选择“先搭骨架线, 再建填充线”的方式进行, 逐步进行轨道交通线网的建设[4]。因此轨道交通的建设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一般一条轨道线路从建设到运营大约需要4到5年的时间。

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初步阶段, 各大城市在建和已投入运营的轨道线网比较少[7], 线网的控制, 多采用“一线一中心”的管控模式, 即一条线路一个运营控制中心。在一个一个运营控制中心通常包括列车运行自控系统、通信传输、信号系统、电力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机电设备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屏蔽门联动控制系统、安防系统、乘客信息系统、广播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综合监控系统等为基础的自动化管控和信息管理系统。随着各大城市投入建设和运营轨道交通线路的逐渐增多, “一线一中心”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多线路、多运营管理主体和网络化运营格局下的日常运营协调、管理和紧急突发事件联动应急处置等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的需要。

数字轨道的一个基础核心内容就是在线路的基础上, 组建“多线一中心”的管控模式。一个典型的轨道交通线网中心是综合多条轨道线的多个基础的自动化管控系统, 统一建立两个指挥监控中心和一个模拟演练中心, 即线网运营监控中心OCC (Operation Control Center)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ECC (Emergency Control Center) 和1个模拟演练中心。此外, 为实现多条轨道线路之间的一票换乘, 需要实现统一的乘客信息编播, 在线路建设时也需要基于轨道线网的信息编播中心PIC (Publishing Informa tion Center) 与清分清算中心ACC (Automatic Clearing Center) 和支撑线网轨道交通运营指挥的数据信息中心DIC (Data Informa tion Center) 之间的数据交互共享。

一个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的应用系统组成如图1简洁所示。

建设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监控中心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便于集中指挥在轨道交通各线路运营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事件[8]。在日常情况下, 可以统筹监视各线路运营指挥状态, 并协调各线路行车实现最佳行车方案。在应急紧急情况下, 面对大规模的突发事件, 已经不再是一条线路所能应对的, 应是全路网的调整, 并且需要统一指挥协调与轨道交通相关的消防、供水、供电、公交和交通疏导等各市政单位, 实现整个城市统一的轨道交通灾害救援、反恐和市民服务等指挥调度功能。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可以结合客流突发情况的其它信息, 下达给相应线路的运营监控中心, 进行运行的临时调整。在非正常情况下, 如火灾、阻塞及恐怖袭击等, 向乘客提供动态紧急疏散提示、警示标志/标语等信息, 向外部相关部门提供相关信息。轨道交通模拟演练中心[9]能够模拟各线网的行车组织操作和应急调度指挥功能, 提升运营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为业务人员上岗前的培训提供一个虚拟环境下的真实场景。

按“多线一中心”的管控模式, 要实现日常和应急情况下的线网指挥应急协调, 也意味着需要解决各线路各相关系统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管控数据集中管理等问题, 才能为网络化运营决策提供分析和决策依据。文献[10]介绍了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对来自各线路系统的离散、独立的信息数据集中存储, 以实现数据一体化的整合和使用。基于线网的信息编播中心、清分清算中心和支撑线网轨道交通运营和指挥的数据信息中心, 也是数字轨道核心建设的基础内容。清分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完成城市交通卡各相关设备的交易数据采集和处理、存储和统计各线路进、出站和换乘乘客的客流信息。信息编播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在正常情况下为乘客提供导乘信息、公共信息和广告服务;在非正常情况下, 在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协调指挥下, 为乘客提供动态紧急疏散提示、警示标志/标语等信息。数据信息中心聚合存储各条线路的多种生产信息系统的信息, 如线路自动售检票和客流信息、环境设备和控制信息、火灾报警信息、通信网络状态信息、车辆和设备供电信息、车站沿线的主要外部应急支援信息、以及城市交通协同单位信息等。数据信息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使用, 提供数据处理、存储的空间和环境, 同时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

2.2 多网合一

轨道交通网络日益复杂, 高效安全的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帮助运营单位加强各部门的协同能力, 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和正常运营。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涉及的网络化信息系统包括:通信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信号系统;专用无线通信系统;专用通信系统;警用通信系统;电源及电源监控系统;防雷电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广播系统;乘客信息显示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时钟系统等。由于建设周期、设计单位、设备供应商、网络系统集成商的不同, 一般各线都建设独立的网络骨干系统, 再通过一个统一的骨干网相连, 构建轨道交通的信息网络。这种方式从网络设备到网络布线上, 均不可避免地重复布设、多次采购, 造成系统结构庞杂、设备多样。也不利于将来轨道交通线网的扩容。因此, 建设数字轨道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多网合一”, 通过采用多业务平台MSTP (Multi-Service Transmission Plateform) 技术建设一个完整的物理网络。

MSTP是可以同时实现TDM、ATM和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 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传输平台[11]。在一个传输平台中, 根据各业务系统的带宽、数据类型和数据传输的实时性等需求, 按逻辑划分各个业务网段, 集中承载列车控制、票务信息、财务管理、公安监控以及办公自动化等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传输, 不仅节省了建设投资, 同时也便于轨道交通公司对数据传输网络的总体监控与管理。

2.3 多系统集成

数字化轨道交通的信息体系涵盖轨道交通的生产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包括支撑线路运营的线路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等以及地铁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等业务管理系统。文献[12]在智慧轨道交通系统框架中也描述了涵盖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客运管理、安全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在内的轨道交通全联网, 但未提及轨道交通生产系统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之间的区别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图2提供了轨道交通数字化综合信息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框架。通过战略决策支持、主数据管理、核心业务管理、业务管理、业务支撑、企业服务总线和生产系统的无缝有机集成, 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数据收集自下往上, 管理决策和业务管理自上往下的分层的软件系统体系结构, 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管理、使用。

轨道交通系统集成包括通信系统集成、智能综合监控系统集成和弱电系统集成等。其中智能化综合监控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平台, 对通信、供电、机电和站场设备以及列车状态、线路状态等进行统一管理, 实现数据共享基础上的各类紧急救援决策, 保障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

目前, 在轨道交通智能化综合监控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新加坡地铁的综合监控系统, 集成了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和列车自动保护系统等, 整个网络共由500多个电脑监控系统来操控。新加坡地铁是世界上首个实现智能型自动化操作运营的地铁线路。北京在2004年首次在国内提出了轨道交通线网中心建设规划, 并于2008年投入运营。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目前集运营指挥调度和票务清算两大功能于一体, 是国内规模最大、接入线路最多、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轨道交通调度指挥中心。该线网中心尚未完全实现后台数据挖掘、数据处理和仿真智能评估系统等线网运营监控中心的全部功能需求。

3 数字化管理的关键措施

3.1 统一规划和设计

“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突出重点、急用先建”是城市轨道建设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轨道交通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还涉及到企业的战略、管理模式、组织、流程、人员等, 也涉及到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指挥、企业管理等之间不同系统的边界和互联集成问题, 是一个系统管理和实施工程。

城市轨道建设过程中数字化管理的关键措施, 必须首先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模式、管控要求;组织建设、系统建设、系统选型、建设时序、建设计划;建设主体 (IT治理) 、风险管理和投资计划的内容要求和管理目标, 并依此进行数字化管理整体规划。整体规划一般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信息化需求分析, 信息化发展战略, 信息系统功能和应用规划, 以及信息系统技术构架规划。

国内许多新建地铁城市, 在数字化轨道建设中, 通过信息化整体规划和线路中各机电系统的总体设计, 已考虑到系统间的互联集成, 以保证数据信息的畅通、消除信息孤岛。

轨道交通综合性信息管理和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要求设计人员熟悉和精通轨道交通行业中所有业务的流程和管理目标, 能够根据各系统的业务需求, 归纳、分析和确定整个系统的总体设计并充分考虑各业务系统需求实现的工程平衡点。在各系统需求分析基础上, 进行整个系统的总体框架规划和设计, 其中包括初步设计、各业务系统设计、各业务系统的外部数据接口设计、系统实施计划进度安排、系统测试和联调、人员培训、系统质量审查和工程验收总结等各环节的文档说明, 以确保整个系统如期、按质完成。

根据国内目前关于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经验, 通常是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前期聘请具有网络集成、综合自动化实施以及信息化系统规划设计能力的公司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及需求分析咨询, 为后期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做好技术准备, 同时也能有效降低今后各系统集成时的软硬件成本。

信息化系统对多系统集成在规划和设计中, 不仅要体现线路规划设计和建设中生产系统之间的统筹, 还要兼顾线路生产系统与企业业务管理系统之间数据的汇聚融合。如自动售检票系统设计建设中, 需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和决策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共享, 以实现票卡收入与财务核算一体化;运营设计建设设备维修维护系统中, 需综合物资采购系统和合同管理系统等的数据共享, 以保证建设与运营之间设备移交、运维物资采c购等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和连贯性。

3.2 数据接口设计

轨道交通行业数字轨道的业务特点是各业务系统职责既清晰明确又部份存在相互交叉引用关系。因此, 必需梳理和明确各业务系统产生生产数据的数据结构、采集机制、处理方式、使用方式和存储结构, 以及相关业务系统关于生产数据的交叉使用关系。由于各业务系统具有相对成熟的应用系统可用于应用集成, 但对于存在数据使用关系的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的语法, 各参建方提供的应用软件的外部接口一般不兼容。因此, 必须针对各业务数据的产生和使用关系进行分类归并, 按数据的用途对各业务系统分类并统一设计相关业务系统的外部数据接口, 使相关业务系统的生产数据能够方便地被交叉引用。

通过顶层设计, 根据数据使用关系的业务系统分类, 全面规划和建立数据接口标准文档是构建数字轨道数字化互联集成应用平台中各业务应用系统协同处理的关键步骤。随着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 轨道交通行业内的各种业务应用系统日趋成熟, 但总体来说还没有制定出国家相应层面或行业标准, 设备和各业务应用系统的外部接口总体是部分采用国外标准, 部分采纳了一些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轨道交通各业务系统生产数据交叉引用的接口标准设计, 可以结合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和运营维护逐步实现和完善。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 (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系统, 在整个轨交线路网结构上, 需实现多线路站内换乘, 兼容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应用和满足票款交易清分清算等处理, 是一个数据来源广、数据量大、处理相对繁琐和断面客流、运载客流监视数据信息的重要来源, 具有准实时处理特征的生产系统。单条线路的AFC系统, 仅仅是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网系统中的一个环节, 与网络中其它各条线AFC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因此需要统一设计和规范各AFC终端设备和各层应用系统的外部数据接口, 使各相关设备和系统在应用上保持数据接口语法和语义的一致性。

4 结语

本文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和运维中多种业务系统的用途、特点和技术要素, 为轨道交通建设和运维的数字化管理, 研究和讨论了适合构建数字轨道数字化互联集成应用平台的多种构架模式, 提出了一种以多线一中心、多网合一和多系统集成的技术解决方案。该技术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减少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和运维成本, 提高运维管理效率, 实现多业务系统间的信息集成、共享和使用。

根据轨道交通的建设原则, 讨论了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需统一规划和设计的内容。结合轨道交通各业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既职责明确又部份存在相互交叉引用关系的特点, 提出了数据接口设计的必要性和按使用关系分类的一般方法。

摘要: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数字化管理水平相比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进一步提高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管理效率已成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追求目标。数字化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探讨和规划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软件构架, 提出实现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生产信息系统、通信网络和企业管理信息资源应用于一体的技术解决方案。该方案具有多线一中心、多网合一和多系统集成的应用特点, 使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管理覆盖指挥、调度、运营、服务和管理等诸多应用功能, 是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多线一中心,多网合一,多系统集成,数字化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R].国发 (2012) 64号, 2012.http://www.gov.cn/zwgk/2013-01/05./content_2304962.htm.

[2]郭文军.施仲衡.“数字轨道交通”基本框架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03, 36 (1) :105-110.

[3]巴斯, 等.软件构架实践[M].车立红, 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4]朱军.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轨道交通研究, 2005 (6) :11-14.

[5]张秀军.中国地铁企业的信息化之路[C]//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8:40-45.

[6]周迎, 丁烈云.武汉“数字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总控支持系统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4, 21 (1) :16-18.

[7]赵时旻, 徐明, 王长年, 等.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

[8]兰燕红.城市交通应急系统的能力评价及预案研究[D].北京:北方交通大学2008.

[9]汪波, 陈德爱, 杨杰.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探讨[J].现代轨道交通, 2010 (4) :14-17.

[10]张义鑫, 杨军, 张静, 等.基于数据仓库的北京轨道交通数据中心测试平台[J].都市快轨道交通, 2012, 25 (5) :109-114.

[11]冯建新.轨道交通中通信传送业务平台的选择[J].轨道交通研究, 2008, 11 (6) :31-34.

篇6:城改工作中的城市记忆与文化传承

城市需要记忆

就时下而言, 保存和传承城市记忆有它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个城市的形象取决于人们对它的历史记忆”, 这已经成为方方面面人们的共识。城市记忆的传承无疑是一种文化的接续, 它延续着一个城市的历史, 播撒着建构城市内蕴的人文精神。毫不夸张地说, 城市记忆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 横向地展示着城市宽广深厚的阅历, 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追踪我国的城市记忆, 以建筑作为个性标志的记忆是最具代表性的, 就此而言, 凡是具有历史、人文传承的城市几乎都有其独具个性的记忆性建筑。金碧辉煌的皇家故宫是首都北京个性记忆的展示, 精巧雅致的园林景观则是江南名城苏州的特色回味。这些城市记忆的载体昭示着所属城市的“与众不同”, 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引发世人由衷赞叹的同时, 也塑造着城市人民的文化性格。

拥有深厚记忆的城市往往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城市记忆是城市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实的标注, 它记录着城市的历史, 建构着城市的未来, 蕴涵并营造着城市的文化氛围、人文精神和先进的理念, 可以起到明显地提升城市品牌效应, 是城市吸引力能否得以彰显的关键。一个人对一座城市的选择, 城市文化氛围、城市人文精神是重要参考。人文精神缺失、毫无文化特色的平庸城市是缺乏凝聚力的, 而一座不仅经济发达, 而且具有厚重文化的城市无疑能够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要增强这种吸引力、凝聚力, 建设先进文化, 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就必须高度重视城市记忆的开发, 增强城市文化氛围、塑造昂扬的城市人文精神。

传承城市记忆, 具有维护民族文化安全的重大政治意义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意义。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 文化方面的竞争是最核心、最高层次的竞争, 城市记忆对保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抵御外来文化糟粕, 发扬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个身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城市, 如果淡漠了城市记忆, 城市的历史将失去最权威的见证, 优秀文化的最具传承性的符号面临断裂, 地方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的逐渐丧失, 城市将不可避免地在异质文化的强势冲击下迷失自我, 甚而可能成为异质文化的俘虏。

城市记忆面临的问题

城市个性的丧失。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 使城市失去了各自的记忆, 穿上了共同的外衣, 城市改造调整了城市的整体风貌, 加速了城市现代化的步伐, 促使了城市文化的统一协调。摩天大厦、纵横的高速公路、宽广的街道是其代表。在几乎是千篇一律的现代建筑下, 具有悠久地方文化传承的建筑遗迹被无情地吞噬。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性街道名称被所谓的规范化名称所取代。

历史文化传承在城市改造过程中的断裂。因为记忆的丰富多彩和多维度, 中华民族拥有了世界上最浑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但城市改造中盲从、随波逐流的现象普遍发生, 追求快、大、新, 忽略了已有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比如一些中小城市, 尤其是城镇的改造忽略了城市与城镇、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原有历史文化联系, 过分强调加快城市化的步伐, 在没有合理的城市文化规划下盲目地进行城市改造, 成为一个完全崭新的城市, 没有丝毫历史的气息。地方文化特色已经不再是一种令地方本身引以为豪的认同来源, 而是正在逐渐转变为难以追忆的书本中的记录。

“厚此薄彼”让我们后人失去了对前人瞻仰的机会。从城市的发展历史来看, 城市就像是一座博物馆, 博物馆中的收藏物都各具特色, 因为它们的不同而具有了不同的参观价值。“厚此薄彼”、“贱古贵今”等心态, 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状况, 尤其是地方领导者的心态。大规模地清理、改造城市的原生态, 建立在经济、效益、政绩上的畸形城市观念正严重地被摧残、践踏着既有的城市文化, 后辈人将不得不承受前人犯下的错误。

现代、后现代主义文化冲击着城市建设空间。出于种种原因, 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模式被接受, 原来较为协调的城市空间因此割裂开来。现代主义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影响, 忽视和切断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 而后现代主义者所关心的主要是装饰、象征、隐喻传统、历史, 而忽视了许多实际问题。在形式问题上, 后现代主义者搞的是新的折衷主义和手法主义, 是表面的东西。我们先撇开现代和后现代的问题不谈, 实际情况是现代主义建筑几乎占据了城市的整个空间, 后现代的发起与原有建筑格格不入。饱受诟病的中央电视台“大裤衩”可谓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后现代建筑, 它对文化平衡的打破是显而易见的。

以文化传承的形式保留城市记忆

要盘点城市记忆, 精选文化品牌, 创建品牌城市。在发展城市的时候, 要找到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 找到支撑文化特色的基本板块。从原有的城市特色发展城市文化, 不能失去传统的脉络, 更不能失去文化的基因。我们可以在普查、评估的基础上, 把本地的文化品牌, 包括历史古迹、名人、自然资源等全部纳入到城市名片的管理体系中, 通过量化的方式, 找到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 从而产生城市品牌效应。如何通过文化产业的运作, 把城市记忆这种文化资源转变成一种现实竞争力、转变成一种城市综合实力, 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关键所在。如果说自然风光是无本万利的旅游资源, 历史古迹是一本万利的建筑资源、历史资源, 那么城市观光产业就是永久、增值的文化资源。文化本身就是无形的, 把无形的赋予有形的城市建筑, 让有形成为依托, 从而有形的城市建筑与无形的城市文化休戚相关, 用有形发扬无形, 用无形带动有形。

给有时代特色的建筑、雕塑等城市个体穿上保护的外衣。文物保护部门要意识到特色建筑的价值。文物保护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 而是永久性、持之以恒的工作。留有时代痕迹的建筑犹如车轮碾过的沟壑, 虽然不平整、不美观, 可恰恰因为它证明了车轮曾经走过, 岁月曾经侵蚀过。在城市改造中, 这些特色建筑和雕塑可能成为同一色彩和模式背景中很不协调的一部分, 影响了现代化城市的统一面貌, 但是换个角度, 我们也不难发现, 因为它们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城市的悠久历史、城市的底蕴乃至城市的灵魂。当然, 我们也不应该让某个历史建筑影响到整个城市改造的步伐, “建筑物平移”就是针对时下城市改造古建筑让位的一个好办法。同时, 文物保护部门也要加强宣传和社会认同感, 当社会大众都能自觉地保护文物时, 保护工作就不会成为人们的负担, 有了群众基础的保护, 就会成为公民潜意识的责任感。那么特色城市个体的保护, 对于传承文化, 保存城市记忆具有无法言喻的重要意义。

寻找城市改造与城市记忆、文化传承的对接点。对城市记忆的存留、保护、发掘和宣传的过程, 其实也就是城市精神的挖掘、提炼、塑造与弘扬的过程。城市记忆、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 媒体的特色宣传, 承办意义重大的活动;城市改造力求独具特色, 保留有代表意义的建筑、雕塑, 开发已有文化品牌的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等。在众多的方法中寻求一种默契和一致, 绝非容易的事。这种对接点应该既是对城市历史的铭记, 也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憧憬和预测。

总之, 城市改造是城市发展进程的势在必行, 是城市的进步, 同时这种进步也离不开文化的链接与传承, 我们应当寻求的是城市改造和城市记忆、城市文化的同步发展, 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鲍如斯:《城市的记忆——改造与拆迁》, 《安徽建筑》, 2002年。

[2].张颐武:《文化产业和文化自觉》, 《民主》, 2006 (11) 。

[3].孙成仁:《中国城市现代性、文化风险与未来选择》, 《城市规划》, 2004 (12) 。

[4].罗杰·特兰西克[美]:《国外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译丛: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年版。

[5].唐军:《城市记忆——城市规划中传统与现代的思考》, 《工程建设与档案》, 2005 (3) 。

上一篇:四校爱心联盟四周年庆标准下一篇:九年级历史上册月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