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教案

2024-05-06

手足口病教案(精选8篇)

篇1:手足口病教案

手足口病防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传染病的特点,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过程与方法:对所收集或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传染病的特点、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1)体会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控制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5、(2)懂得热爱生命,预防疾病和关心他人是积极的生命观和健康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传染病的传染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难点:传染源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手足口病的认识

(1)、出示手足口病的患儿图片,了解手足口病。(2), 介绍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4), 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2、手足口的预防 预防措施:

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⑶健康学生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⑷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⑹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⑺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正确洗手: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四,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了解了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掌握了预防方法,纷纷表示一定要保持个人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七,五班 2011年3月

手足口病防治教案

7.5班

吴兰节

2011年3月

篇2:手足口病教案

涂超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准备:图片,活动过程:

一、手足口病的认识

1、出示手足口病的患儿图片,了解手足口病。

2、介绍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重点介绍湖南地区的病情。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⑵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⑶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⑷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4、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二、手足口的预防

1、预防措施:

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⑶健康学生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⑷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⑹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⑺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2、正确洗手: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活动总结

篇3:手足口病教案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护理干预,预后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病原体为人肠道病毒71型 (EV71) 和柯萨奇病毒A16型 (CoxA16) , 可通过飞沫、粪便等途径传播, 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1]。手足口病在医学上属于‘时疫’和‘温病’范畴, 这是由于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突然性, 爆发性, 季节性以及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同时多具有发热等前期症状。此外亦有学者一句临床症候, 认为手足口病属于中医学‘湿温’范畴。由于外感时行邪毒, 经口鼻而入, 客蕴肺脾, 波及营分, 外发肌肤而成。手足口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手足臀丘疹及口腔疱疹, 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 多数患儿可在一周内痊愈, 预后良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并发脑炎、肺水肿、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及循环障碍等并发症, 严重危及患儿生命安全[2]。临床研究表明, 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 采取综合性、全面性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干预,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治疗患儿共6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2010年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断指南》[3]中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嗜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及手足口等部位疱疹, 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 男性20例, 女性12例;年龄5个月~7岁, 平均年龄 (2.2±1.5) 岁;病程1~7d, 平均病程 (2.3±1.7) d。观察组32例, 男性19例, 女性13例;年龄4个月~8岁, 平均年龄 (2.5±1.3) 岁;病程1~8d, 平均病程 (2.4±1.8)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取常规护理, 给予抗病毒药物、抗生素进行抗病毒、抗感染治疗, 常规补液, 营养支持,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1.2.1健康教育患儿家属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紧张、恐惧和烦躁, 易对护理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产生排斥和抵触情绪。医护人员应加强心理舒适护理, 通过正确、积极的主动沟通,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耐心解答患儿家属的疑问, 通过一对一示范教育的形式向患儿家属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传播途径、治疗方式及预后等, 纠正患儿家属不正确的护理方式, 消除其的心理顾虑,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

1.2.2消毒隔离将患儿隔离单独治疗, 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及探视时间。病房保持通风良好, 1000mg/L含氯消毒液对环境、地板、桌椅等进行消毒, 每日1次。患儿床单、衣物等每日换洗, 并单独清洗消毒。严格做到一人一物一用一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

1.2.3皮疹护理患儿衣物、被褥要柔软、宽松, 避免摩擦对皮肤的刺激。剪短患儿指甲, 防止其搔抓皮疹。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患皮疹处可外涂阿昔洛韦软膏、炉甘石洗剂, 以缓解患部症状。如有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及镇静止痒剂。

1.2.4口腔护理针对患儿口腔黏膜溃疡, 应指导患儿在用餐前后用温生理盐水漱口, 局部溃疡可外涂蒙脱石散以促进溃疡面愈合。

1.2.5饮食护理避免进食难消化、刺激性食物, 多食富含维生素C、植物蛋白质及适量纤维素的食物;少食过冷、过热、过粘或油炸食物, 强调清淡饮食, 可适量补充VitB。

1.2.6发热护理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 体温低于38.5℃的患儿可采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大血管处置冰袋等物理降温方法, 体温高于38.5℃的患儿可在物理降温基础上配合解热镇痛药物降温。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NSS (精神系统症状) 好转时间、退热时间、易惊缓解时间、肢体抖动康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等指标。

1.4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高热不退、易惊、肢体抖动、手足口、疱疹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白细胞计数无异常;有效:高热不退、易惊、肢体抖动、手足口、疱疹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 白细胞计数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血常规检查均无改善, 甚至加重[4]。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

治疗组NSS缓解时间、退热时间、易惊缓解时间、肢体抖动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

2.2临床疗效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

3讨论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 我国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河北、附件、山东、湖北、吉林等十几个省市均有病例报道。手足口病于2008年正式被我国卫生部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列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统计显示, 2008年我国手足口病例为489073例, 其中重症手足口病例为1165例, 占报告病例总数的0.24%, 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为126例, 病死率10.82%[5]。手足口病按病情轻重程度可分为普通型和重症型。引发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多达20余种, 而重症病例多由人肠道病毒71型 (EV71) 引起, 人肠道病毒71型 (EV71) 可直接侵犯大脑、脑干、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 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神经系统损害, 甚至伴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及循环衰竭, 如未及时救治可导致患儿死亡, 死亡率高[6]。

按Chang[7]分级标准可将手足口病分为4期, 第1期:单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第2期:脑炎、脑脊髓炎 (神经系统受累期) ;第3期:又分为3A期和3B期, 3A期表现为肺水肿、肺出血、高血压、高血糖及心动过速, 3B期出现低血压及循环衰竭;第4期:恢复期 (神经后遗症) 。及早识别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并进行有效治疗和护理干预, 防止患儿转入第3期, 即心肺功能衰竭是提高重症手足口病疗效、降低死亡率的关键[8]。当患儿出现以下症状时, 可提示存在心肺功能损害可能:1高血糖;2高血压或低血压;3末梢循环不良, 四肢冰冷, 全身出冷汗;4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5呼吸、心率加快;6心肌酶谱明显升高。本研究通过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健康教育、消毒隔离、皮疹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及发热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 可明显缩短重症手足口病患儿NSS缓解时间、退热时间、易惊缓解时间、肢体抖动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Xu W, Liu CF, Yan L, et al.Distribution of enteroviruses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ho-gens and nervous system complications[J].Virol J, 2012, 9 (1) :8.

[2]Hu X, Zhang Y, Zhou X, et al.Simultaneously typing nine serotypes of enteroviruses associated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by a GeXP analyzer-based multiplex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assay[J].J Clin Microbiol, 2012, 50 (2) :288-293.

[3]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年版) [J].国际呼吸杂志, 2010, 30 (24) :1473-1475.

[4]田庆玲, 庞保东, 张双, 等.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10) :1564-1566.

[5]王仁媛.12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及护理体会[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 7 (3Z) :337-337.

[6]Yang J, Zhao N, Su N L, et al.Association of interleukin 10and interferon gamma gene polymorphisms with enterovirus 71encephalitis in patients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J].Scandinavian J Inf Dis, 2012, 44 (6) :465-469.

[7]Chang LY, Hsia SH, Wu CT, et al.Outcome of enterovirus 71infections with or without stage-based management:1998to 2002[J].Pediatric Inf Dis, 2004, 23 (4) :327-332.

篇4:手足起疹子,可能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你可以发现的信号

一些信号,暗示着宝宝可能中招了。

低热:约半数以上患儿出现低热。

皮疹:皮疹在发病当天或3天内即出现,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即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足心和口腔,婴幼儿或皮疹多者,有时膝、肘、臀部也可见到。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形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拒绝进食,流口水:由于宝宝的口腔两颊黏膜、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患儿吃东西倍感疼痛,便会出现拒食、流口水等现象。

手足口病与其他

出疹性疾病皮疹辨别

不仅是手足口病出疹子,还有一些疾病也有出疹子的情况,如何辨别?看下面

预防手足口病妈妈这样做

1. 饭前便后、外出归来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宝宝洗手,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 家长接触宝宝前或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垃圾污物。

3. 宝宝的餐具使用前后均应及时清洗干净,以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4.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

5. 如果幼儿园中出现患手足口病的宝宝,可暂时不去幼儿园。

妈妈经验分享

手足口病不可怕

我家宝贝上幼儿园小班,有一天接回她时,发现手上有小疱疱,第二天洗脚时,小脚上也有,我带她看医生,医生说别去幼儿园了,这是手足口病。我请假在家看了一个礼拜,前四天嘴疼不吃不喝,药都得灌下去。第五天早上主动要求吃面条,已经好多了,知道吃就好。当时真的把我吓坏了。现在想想,其实手足口病没那么可怕,也不要老去医院,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水、多睡觉、少去户外活动。

在美国治疗手足口病

我家Tom在美国时得的手足口病,和国内的其他妈妈交流了一下,比起国内对宝宝的治疗,我家Tom使用的是口腔止痛液,这种液体是利多卡因(有麻醉作用)调成的液体,让宝宝漱口,可以很快减轻宝宝的口腔疼痛。在每次吃饭之前,用这样的液体给宝宝漱口的话,就可以让宝宝有吃的欲望,宝宝不至于由于口腔疼痛不吃东西。

居家照顾

患手足口病的宝宝

宝宝病情较轻时,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患病宝宝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家长不能因宝宝症状轻而送幼儿园。

尽量让患儿待在家里,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与健康儿童密切接触;直到热度、皮疹消退,一般需隔离2周。

患病宝宝可能因为发热、口腔疱疹,不愿进食,所以饮食要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吃一些常温的流质食物。禁食过烫、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患病宝宝的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剪短宝宝指甲;臀部有皮疹的婴儿,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局部皮肤破损可涂擦抗菌素软膏。

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程度发热,可让宝宝多饮水,物理降温,无须特殊处理;如体温超过38.5℃,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出现恶心、呕吐、烦躁、发热、精神状态改变、嗜睡、厌食等情况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篇5:手足口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手足口病”的病症特点,知道相关的预防知识。2.能用多种方法收集信息,并积极主动地向同伴介绍。

二、教学准备:幼儿已从报纸,广播,电脑等媒体收集相关“手足口病”的资料;自编儿歌《手足口病可预防》。

三、教学重难点: 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实处

四、教学过程:

(一)引出主题:

“小朋友,最近在我们国家的许多地方都发生了一种很危险的传染病,你知道是什么病吗?”

(二)交流讨论,了解“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得了病会出现什么症状?”

2、“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讲述收集的信息,交流并讨论。)

3、教师边出示宣传画边讲解小结: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溃疡,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疼痛难忍,流口水,不能吃东西,尿黄,严重时会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脑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污染的手、毛巾、手绢、茶杯、玩具、食具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三)学习预防“手足口病”儿歌:

1、“我们怎么来保护自己?要采取一些什么预防措施呢?我们平时有那些不良习惯需要改正呢?”

2、教师将幼儿的交流情况以儿歌形式总结。

3、幼儿集体朗读儿歌。

附:儿歌

《手足口病可预防》

不要怕,不要慌,手足口病可预防。

勤洗手,勤换衣,勤刷牙,勤漱口。

生水生食不能吃,手足指甲不能长。

篇6: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活动内容:小学预防与应对手足口病的措施 活动地点:三年级教室 活动时间:4月23日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活动过程:

一、认识“手足口”

1、出示手足口病的患儿图片,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教师介绍全国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⑵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⑶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⑷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4、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二、预防“手足口”

1、预防措施:

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⑶健康学生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⑷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注意1 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⑹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⑺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2、正确洗手: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活动总结: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知道了手足口病预防关键是从日常生活的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率就会下降。我用15字方针“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概括了预防措施,同时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过于劳累,增强免疫力。此外,建议学生少去拥挤的场所,尽量减少与家畜的直接接触等预防措施。最后,我还教给学生正确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这次班会再次让大家认识到了预防疾病,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大大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知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染方式、发病症状。

2、能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3、增强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二、教学准备: 手足口病的教学挂图、收集有关此病的资料.三、教学过程:

1、疾病概述: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学校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2、预防措施 讨论: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染(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多吃蔬菜和新鲜的水果;多运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了解洗手的正确顺序: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3 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推荐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把好“手”关,教会学生正确洗手方法。

一、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用干净的毛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3、延伸活动将所述的预防方法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并用简单文字写出图画内容,制成宣传品。

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治活动教案

活动主题:手足口病的防治

活动时间:4月27日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手足口病有较深得了解,从而在生活中积极预防。并加以宣传。

活动准备:制作有关手足口病的课件 活动过程: 1.介绍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情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V71及COXA16型最为常见。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病毒在外环境中可以长期存活。

流行概况: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 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 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 行,1975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例致瘫,44例死亡。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患者多为1—4岁婴 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发病,4—6月29例病人死亡。

2.如何预防: 应注意班级的换气通风,特别是玩具、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对定诊学生要隔离治疗满21天方可复课。

3.点拨:今后,你打算怎样做?(学生汇报)活动小结: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对手足口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都决心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篇7:小学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滨海小学 郭新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染方式、发病症状。

2、能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3、增强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二、教学准备: 手足口病的教学ppt、收集有关此病的资料.三、教学过程:

1、疾病概述: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学校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2、预防措施

讨论: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染(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多吃蔬菜和新鲜的水果;多运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了解洗手的正确顺序: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

推荐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把好“手”关。教会学生正确洗手方法。

一、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篇8:手足口病的中医防治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 手足口病当归属于“温病”“时疫”的范畴,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唇口病论》[1]中指出“风毒湿热, 随其虚处所者, 搏于血气, 则生疮疡。”, 表明手足口病与风毒湿热有着密切联系, 同时其还具有传染特性。另《难经·第五十八难》[2]中指出:“温病之脉, 行在诸经, 不知何经之动也, 各随其经所在而取之。”由于夏秋季节变化, 时邪疫气经由鼻腔、肌肤侵入人体, 与湿热相搏结, 经由经脉运行, 上至口舌, 内至脾胃, 外至四肢, 湿热聚集故成疱疹。为此, 患者常表现出口舌溃疡、生疮以及手足心有疱疹。中医学中指出, 导致手足口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小儿脏器娇嫩, 邪气侵扰, 极易受损;而手足口病时邪气主要作用于肺脾, 由于脾常不足, 故受损。肺属卫, 属于水之上源, 脾则属土, 为水谷之海, 当邪毒侵扰时, 可导致卫阳被遏, 肺气失宣, 胃失和降, 脾气失健, 故表现出流涕、发热、恶心、泄泻以及口痛等症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饮食结构日渐丰富, 小儿饮食味厚, 脾胃积热, 加之风热外感, 经由肌肤侵入人体, 致使脾胃受损, 上致口舌生疮, 下致四肢疱疹。

2 辨证治疗

蓝英等在研究中, 结合病理过程的不同, 将该病分为四个类型:心脾阴虚型、风邪犯肺型、热入营血型和心脾积热型, 并分别运用生脉散加减、银翘散加减、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和导赤散合玉女煎加减进行辨证治疗。其中生脉散加减取其养阴健脾的效用;银翘散加减取其疏风清热宣肺的效用;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则主要取其清心开窍、清营凉血的作用;导赤散合玉女煎加减则主要发挥解毒利湿、清心泻脾的功效[3]。

张琳等则认为结合小儿不同体质以及所感染的邪毒的轻重, 可将其分为三型, 分别为热毒炽盛型、脾虚湿聚型和湿热并重型。在治疗中, 采用金银花、蒲公英、虎杖、赤芍、生甘草等为基本方, 取其凉血活血、清热解表的功效, 用于治疗热毒炽盛型;另采用厚朴、陈皮、藿香、广木香以及半夏等为基本方, 取其理气和中、健脾化湿的功效, 对脾虚湿聚型进行治疗;采用薏苡仁、佩兰叶、木通、黄柏以及滑石等为基本方, 主要通过清热利湿解毒来进行湿热并重型的治疗[4]。

马羽萍等在研究中, 认为手足口病可分为八型, 且可分为重症型和普通型两大类, 其中重症型主要为心阳虚衰和邪陷厥阴两型, 而普通型则可分为湿热交阻、邪犯肺卫、心脾积热、肺胃热炽、肺胃阴伤和气营两燔六型。而在对其进行辨证治疗时,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 采用了不同的方剂。其中心阳虚衰型运用了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该方剂具有益气固脱、回阳救逆的效用;邪陷厥阴型则采用了羚角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为治疗方剂, 其具有息风解痉、清热开窍的效果;湿热交阻型运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 治以清热解毒、利湿化浊;邪犯肺卫型则取银翘散加减治疗, 用以清热解毒、辛凉透表;心脾积热型选择导赤散合清热泻脾散加减治疗, 取其降火解毒、清心泻脾的功效;肺胃热炽型则主要用白虎汤加减治疗, 其泻热解毒、辛寒清气的功效显著;肺胃阴伤型则运用清燥救肺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 用以和胃降逆、养阴清肺;气营两燔型采用化斑汤加减治疗, 主要取其清营凉血解毒的功效[5]。

3 预防

中医学强调“内外合邪”以及“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鉴于手足口病具有非常典型的湿热夹毒特点, 故预防时应更加重视中焦脾胃的调理, 确保脾胃功能能够正常运行, 外邪无内邪呼应, 即不易致肺脾受损, 进而达到有效预防疾病的效果[6]。

4 结论

目前在手足口病的治疗中, 西医尚无特效药物, 并且也无接种疫苗, 故临床上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对症处理。而根据中医家的临床报道显示, 不管是通过专方进行加减治疗, 还是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都能够较为显著地缩短病程, 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目前关于手足口病中医辨证治疗的报道非常多, 但样本一般较小, 缺乏前瞻性。由于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初期或少数重症患儿的皮疹较不典型, 易与水痘、幼儿急疹、麻疹、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混淆发生误诊。但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 手足口病也同样具有危象的证候, 例如, 肺水肿、邪陷心包等, 可能导致病情凶险度增加。因此我们应提高对于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 同时加强对幼儿教师与家长关于疾病知识的宣传,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 我们认为宜内外治法结合应用:此病的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 破溃后可溢出, 成为疾病的传染源之一, 因此应重视并积极对口腔及手足等皮肤处疱疹与溃疡进行处理, 充分发挥中医外用药的优势, 减轻患儿的不适, 加快疱疹与溃疡的皮损恢复, 避免继发感染, 减少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胡燕, 王孟清.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证候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1, 3 (1) :29-32.

[2]王玉光, 刘清泉, 倪量, 等.128例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中医证治研究[J].北京中医药, 2009, 28 (4) :243-246.

[3]蓝英, 陈定潜, 张朝勇, 等.重症手足口病137例的中医证治分析[J].中外医疗, 2012, 31 (28) :119-120.

[4]张琳, 何德根.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体会[J].中医儿科杂志, 2011, 7 (4) :36-37.

[5]马羽萍, 郭雅玲, 康立, 等.手足口病1 155例中医临床特征分析[J].环球中医药, 2012, 5 (3) :206-208.

上一篇:怎样使孩子保持个性又不任性下一篇:校园安全工作计划素材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