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兵法读后感-班主任工作心得

2024-05-13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班主任工作心得(共12篇)

篇1:班主任兵法读后感-班主任工作心得

《班主任兵法》读书感悟

进入到实验小学以后,我一直担任了班主任,我总是被形形色色的琐碎事情所困绕。读了万玮老师的着作《班主任兵法》后,使我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一盏灯火,受益匪浅。

万玮的《班主任兵法》这本书主要是对教育的反思,讲述了作者自己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与学生之间“斗智斗勇”的教育故事。它让我对班主任工作、对教育本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待情况各异的孩子,我们只有平时敏锐观察,及时问题,抓住时机,才能对症下药。

学生同样是学习成绩差,形成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是基础差,有的是智力差异,还有的是家庭原因。所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要细心观察,深入调查后再进行处理,这样才不会打无准备之仗。

班主任工作中到处是鸡毛蒜皮的事情。想要自己无论是面对“问题”学生,还是“意外事故”,都能恰到好处的化被动为主动,教师就只有不断积累经验,增长随机处置的能力,增强教育机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育艺术水平。

在“实践篇”的十五“破镜圆镜”中有这么一段话,映入我脑海“原来我发现这两个人太傲慢了。凡成绩好的学生都会有一点傲气,她们从心底里认为好成绩是自己取得的,而与老师关系不大,因此,即使教师表扬她们,他们也会觉得这是自己赢得的,不会很感激老师。反而是那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没少挨老师批评,和教师的感情却十分深厚。他们知道自己表现不好,长大之后为自己以前的过错而深感不安,他们是真的感激老师,因此毕业之后也能时常记得回母校看望老师。那些成绩好的学生,甭提他们毕业之后还能回来看你。”

当了两年的班主任,我体会到了,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和关心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我是学生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老师偶尔一句关心的话,关切的问候,都会使学生牢牢记在心里,特别是当学生的身体有不适,或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最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学会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到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我班的张硕同学,刚入班级时,性格孤僻、少言寡语,学习成绩一般,课上不会听讲,做题不认真,经常因粗心十分,而且他的字写得很差。有一次,上写字课,张硕一节课只写了一张字,这足以看出他的认真和耐心。我当时及时的表扬了他,并为他竖起了大拇指。从他的表情中我看出了他内心的高兴。从此我试着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与态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教育他,后来他真的变了,变得喜欢与同学玩,课上听讲专心了,特别是字体有了很大的长进。

总的来说,我们的教育,比较注重和风细雨的“感化式”教育方式。然而,这本书告诉我“感化式”的教育方式不一定是万能的。从《班主任兵法》一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在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感化的同时,也常常会运用“震撼式”的教育方法,“实践篇”部分的《当头棒喝》《激怒制怒》《以毒攻毒》等文章记述的就是这类的教育事例。对待那些偶尔出错、无意犯错的学生,可能老师的温言细语就能有所收获,但是对待那些屡次犯错,专找空子的学生恐怕还是震撼的效果要好一点。

教育是一门艺术,必须用心去研究;教育是爱的艺术。一个对学生冷漠无情的人,是根本无法实行教育的,更谈不上教育艺术。我不是阳光,但我会用自己全部的爱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阳光的沐浴,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的教育焕发勃勃的生机!

篇2:班主任兵法读后感-班主任工作心得

《班主任兵法》记述了作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与学生之间“斗智斗勇”的教育故事,每一个案例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一个个案例就像一篇篇章回“小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充满智慧,读了让人回味无穷,让人留下无尽的思索。我从《班主任兵法》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要学会反思

我们有很多老师无论在班主任工作中还是教学中,有很多好方法,何尝不能写下来,何尝不能相互学习呢?如果万纬老师不把他的经历经验反思成文的话,我们也不知道他的那么多好主意。所以,我感觉,做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成长起来。

二、要学会关心学生

班主任只要心里装着学生,时常牵挂着学生,通过关心能形成师生之间一种情感的良性互动。首先,要从思想上关心。思想上的关心是最紧要的关心。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教师要想拨动这根心弦,就必须设身处地,从学生外在表现探知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育学生时,应努力寻找学生的共同点,从而获得共同的语言。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班主任工作日志)这要求我们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学生,坚信学生是可以被教好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教。这需要教师具有转化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其次是生活上的关心。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现在独生子女居多,挑食现象较普遍;在校时,还不免有头疼脑热,在常人看来的一些小事,却是他们的大事、难事。作为班主任,就要把关心学生的“饱暖小事”挂在心上,常跟他们谈谈心,听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争取让他们无学习的后顾之忧。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学做真人”的同时,针对学生学习差异性的实际,进行细致耐心地引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很佩服作者万老师,我认为他是一个有心人。他有爱心,凭着对学生的爱,他最终由一位“门外汉”蜕变成一位把班主任工作做到游刃有余的“行家里手”。他有恒心,这期间的酸楚,我想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有信心,凭着一股锐气和冲力,成为一位教育专家。他有慧心,把古代的《孙子兵法》甚至现代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理论都恰到好处地运用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用兵法里的精髓来诠释教育现象,那么独到那么精辟,文笔幽默,风趣。他有灵性,在突发事件中,表现出了超强的教育智慧。

篇3:班主任:兵法用来对付谁?

然而我本文立论不是针对万玮老师———这倒不是因为我怕“得罪”我的朋友万玮, 而是因为我的“有感而发”的确是针对一部分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误解。不过, 我也要直言, 这些“误解”和《班主任兵法》是有关系的。

应该说, 万玮是我很欣赏并敬佩的老师, 也是我的老朋友。大概八九年前, 这本书中的内容还在我的教育论坛上陆续贴出的时候, 我曾经在后面跟帖, 除了对作者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精神的赞赏, 还有不同观点的碰撞:“无论如何, 用兵法来对付孩子是不妥的。”后来《班主任兵法》出版了, 受到一线班主任的普遍欢迎。一次, 在讨论我某本新著的书名时, 编辑启发我说:“书名一定要抢眼球, 你看, 《班主任兵法》这个书名就为该书增加了好几万印数。”这时我才明白, 用这个书名未必是作者的初衷, 可能更多的是出版社的“市场考虑”。

但为什么书名为“兵法”就会有“市场”呢?显然, 出版社是深谙目前不少班主任的种种浮躁心理, 其中最突出的, 就是这些老师对“兵法”的迷信。实际上, 在万玮老师那里, 所谓“兵法”之说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比喻的是班主任的方法、技巧甚至“绝招”。在《班主任兵法》一书中, 有许多精彩的案例的确展现了万玮老师班主任工作中种种有效的招数, 这些招数背后就是万玮老师对学生的爱———遗憾的是, 好多老师眼睛只盯着前者, 而忽略了后者。有一次, 我当面对万玮老师说过不能把方法放到第一位, 第一位应该还是爱。万玮老师说:“我同意你的观点, 实际上我的想法和你一样。”尽管只是比喻, 但我依然不同意“兵法”的说法。最近我又看到《班主任兵法》的发行广告把万玮老师说成“班主任中的军事家”——这一称谓显然源于“兵法”一说。尽管所谓“军事家”也是比喻, 但类似的说法无疑会给一些年轻老师一种误导, 好像教育就是军事;那谁是敌人呢?当然就是学生了。当然, 我知道没有哪个老师会在思想上真的把学生当敌人, 但因为是“军事”, 是“兵法”, 潜意识里自然会把学生视为敌对面, 并希望在行动上战而胜之。

多年来, 我们习惯于把一切 (经济、文化、教育等) 都视为军事行动。比如“钢铁元帅升帐”“新长征突击队”“大兵团作战”“大会战”“打一场……歼灭战” (或“人民战争”) “占领高地”“卫生战线”“教育战线”……现在, 连班主任工作都有了“兵法”之说, 优秀的班主任都可以被称为“军事家”, 是不是这种思维在教育上不自觉的体现呢?

把自己的工作“军事化”, 意味着把工作对象视为需要战胜甚至消灭的敌人, 同时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在战场上, 两军对垒, 狭路相逢, “不择手段”是必需的, 因为面对杀红了眼的敌人, 不是你吃掉我, 就是我吃掉你。战场上的敌我双方是不可能也不应该讲什么“民主”与“人性”的。书生气十足, 感情用事, 只会被对方吃掉。但教育不能这样。兵法只能用于对付敌人, 不能用来对付学生。因为学生是教育、培养、转化、感染的对象, 而不是消灭的对象。我当然知道, “班主任兵法”并非是说班主任要把学生从肉体上消灭, 但这种说法, 在观念上首先就把学生放在了敌对面。我不能不说, 这与现代教育应有的尊重、信任、平等、民主等观念实在相差太远。

我想到网上流传的“老师小薯条搞定抽烟学生”的一个著名段子———面对死不承认吸烟的学生, 老师让他吃薯条, 以此来观察学生的习惯性动作, 进而判断其是否吸烟。比如老师问:“吸烟吗?”学生说:“不吸。”老师便递上一根薯条说:“吃根薯条吧!”男生习惯性伸出两根手指夹着接过薯条, 于是原形毕露;如果学生很小心地用手掌接薯条, 老师会问:“不蘸点番茄酱吗?”学生一不小心蘸多了, 赶紧用手指弹了弹薯条, 又露馅了;如果男生蘸番茄酱恰到好处, 圆满地吃完薯条, 老师又问:“不给同学带根薯条回去吗?”学生会自然地接过薯条夹在耳朵上, 结果可想而知……

在这里, 班主任无疑是很有“兵法”的:不动声色, 含而不露, 欲擒故纵, 声东击西, 兵不厌诈……对此, 也许一些年轻班主任会推崇不已。但我看到这段子, 则不寒而栗:明明已经知道学生吸烟了, 却不正面教育, 而是猫玩老鼠式地把学生戏弄了又戏弄, 胸有成竹地让学生一次次难堪, 而后笑眯眯地看着学生一次次出丑, 最后乖乖地束手就擒。教育到了这步田地, 太可怕了, 太可怕了!老谋深算与浑然不知, 精心策划与猝不及防, 居高临下与狼狈不堪———这是世故的成人与幼稚的少年之间不对称的较量, 胜负早在较量之前就定了。

面对违反学生守则的孩子———是的, 不管怎样, 他还是孩子, 为什么不开诚布公地和他谈心呢?教师可能怕他不承认, 怕他狡辩, 于是便设计“请君入瓮”。孤立地看, 这个教师很有“成效”, 因为他让学生不知不觉就暴露了自己的恶习;但这是我们充满爱心 (不好意思, 可能已经有同行对这个词不耐烦了) 、充满尊重 (又不好意思了, 可能有人对此同样不以为然) 、充满人性的教育吗?当教师得到了犯错误学生最后“不得不承认其错误”这个“战果” (这个词和“兵法”十分匹配) 的时候, 教师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或者说, 我们教育失去了什么?

也许有老师会说:“您太认真了吧?这里的‘兵法’指的是教育转化学生的技巧, 是破解难题的具体方法。”我深知班主任日常工作的繁琐, 更理解班主任们每天所面临的种种令人头疼的问题学生与应付种种足以让人气急败坏的突发事件———-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往往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常态。所以, 班主任渴求各种高招的心情是很自然的, 因为班主任本身就应该拥有“十八般武艺”。但我还是认为, 技巧也好, 方法也好, 都不是孤立的, 都必须与教育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情感相联系, 如果我们在思想深处把教育当作“战斗”, 把教育的过程当作算计学生、征服学生、战胜学生的过程, 其间充满计谋甚至权术, 什么“瓮中捉鳖”、什么“以毒攻毒”, 还有“游击战”、“阵地战”……恕我直言, 这样的教育太可怕了。因为当我们玩弄学生于股掌之中最后“大获全胜”的时候, “人”已经失落了。

是的, 教育者不可能不讲智慧, 这里的“智慧”就包括了技巧与方法, 但技巧和方法绝不是“兵法”。教育智慧饱含着民主的思想, 散发着人性的芬芳。教育有时候甚至离不开善意的“欺骗”与必要的惩罚, 但即使是所谓“欺骗”与惩罚, 出发点依然是对孩子的爱与尊重。如果说教育方法是“术”, 那么教育思想就是“道”。离开了“道”, 所谓“术”的功效是有限的, 有时候甚至是苍白的。对教育来说, 爱、民主、尊重、信任……永远是最根本的“道”。只有教育之“道”, 才能赋予具体的“术”以生命。而且我还要强调的是, “道”是普遍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古今中外都是相通的, 而“术”是特殊的———任何有效的方法都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的。班主任工作乃至整个教育, 首先是发自内心对学生的爱和现代民主思想, 方法、技巧从来都是第二位的, 而且这些方法与技巧从来都是在特定条件下才有效, 绝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什么“万能钥匙”。

很遗憾, 我们现在不少年轻老师, 一说到班主任工作, 就想到的是如何把班级“搞定”, 如何把学生“摆平”, 至于潜移默化地感化与影响, 持之以恒的涵养与熏陶, 对不起, 没那闲心, 没那工夫!所以, 才有诸如《和家长过招》《班主任工作招招鲜》等“兵法”书的应运而生。但我依然认为, 把教育仅仅看成是“术”, 看成是“谋略”, 看成是“兵法”, 这样的教育是走不远的。

网友江南明月客说得好:“作为班主任, 还是当以修道为首, 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学问修养, 这才是育人的不竭之源;只注重术的追求, 哪怕技巧练到了炉火纯青, 最终会让自己变得很小, 挖空心思如侦探如间谍般对待学生, 只讲奏效, 不讲策略, 教育自然失去了人性。”

教育, 首先是出自良知。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 你忍心用权术与兵法吗?有良知的班主任, 面对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或屡教不改的缺点, 他会难过, 更会可怜, 这是一种悲天悯人的心痛与惋惜。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 他当然也会生气, 甚至严厉批评学生;他更会讲究教育艺术, 甚至运用一些策略, 但伴随整个教育过程的, 是老师那颗温暖柔软的心———他永远会善待学生, 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 而不是想方设法地算计学生, “制服”学生, “战胜”学生。

如果一定要“中庸”地说,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教育既需要情感, 也需要技巧, 不可片面地强调一方而忽略另一方, 厚此薄彼。但是, 从来就没有孤零零的“恰到好处”“不偏不倚”“半斤八两”, 人们往往是有所偏重同时又有所失落。因此通常情况下, 一个时代所强调的, 总是那个时代所缺乏的。那么我们现在的教育, 究竟是缺乏技巧呢, 还是缺乏情感?如果是前者, 那现在多谈谈“兵法”是没错的。但我认为, 从总体上说, 我们现在的教育, 爱与民主不是多了, 而是少了。例子不用我多举。

请别说我“容不得异见”, 在“兵法至上”“技术第一”的今天, 也允许我强调一下“思想”与“情感”好不好?请别说我“嫉妒年轻人成名”, 从现在许多年轻人的身上, 我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我欣赏他们也是欣赏自己, 我直率地质疑他们, 同样是我欣赏的方式之一, 在我看来, 好朋友的真正标志就是能够直言说“不”;请别说我“站着说话腰不疼”, 我其实从来就没“站着”过, 除了读博和在教科所短暂供职, 我一直都在一线和孩子们摸爬滚打, 在讲台和学生面对面, 作为校长的我, 现在还担任着包括谈心、家访等常规工作在内的副班主任;请别说我“说得轻巧, 你来试试”, 作为有三十年教龄的老班主任, 我的教训 (年轻时候的我曾经多次打学生甚至曾经施计“诱敌深入”“围而歼之”) 与经验 (拙著《爱心与教育》中的万同与《心灵写诗》中的陈鑫, 都是被我充满民主精神的教育情感与智慧逐步转化的) , 让我有资格也有底气说———

教育离不开智慧, 或者说, 没有智慧的教育是空洞无力的教育;但比智慧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心中的民主主义理想和人道主义情怀, 而不是手中的“兵法”———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孩子, 而不是我们必须消灭的敌人。

《班主任兵法》完全可以继续读。我依然认为这是一本谈教育方法技巧的好书, 不然我不会给我校年轻班主任推荐的。只是每次推荐, 我都要提醒:“任何教育方法技巧, 都必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充沛的教育情感作为背景, 才会有效。”我想, 万玮老师是会同意我这个说法的。

篇4:从兵法看班主任工作

“将有五材”,“所谓五材者,忠、勇、智、信、仁也。”我认为,同样的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也应该具备这“五材”。“忠”即“忠诚”,“勇”即“勇敢”,“智”即“智慧”,“信”即“诚信”,“仁”即“仁爱”。

【关键词】

五材  忠  勇  智  信  仁

俗话说:“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同样的道理,一个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良好班级集体的形成。今日偶读兵法,自觉对于班级的管理有诸多的启迪,下面写出来,敬请大方之家予以批评指正。

《孙子兵法》之《论将》篇中讲到“将有五材”,“所谓五材者,忠、勇、智、信、仁也。”我认为,同样的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也应该具备这“五材”。

“五材”之首为“忠”,“忠”即“忠诚”,具体反映到班级管理中那就是一个“爱”字——爱学生,爱班集体,爱党的教育事业。忠于职守,在工作中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不怕困难、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成功一行”,对党教给我们的教育事业无比的忠诚,我们要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做,这是对班主任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了。

第二为“勇”,“勇”即“勇敢”,在班级管理中就是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于在班主任工作中探索新路子。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有巨大的实践勇气和理论勇气,要不怕挫折,敢于失败,敢于坚持,“事之初,其行必丑”,对于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大多数人的不理解,甚至是非议,我们应该泰然处之,对的就应该坚持,应用“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来分析,在坚持住了“否定”之阶段,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肯定”,这是一种勇敢和魄力,是“忠”的另一种表现,这正是“去留肝胆两昆仑”“哪怕骂名身后滚滚来”。

第三为“智”,“智”即“智慧”,在班级管理中处理各种事件“机智”,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品质。要求班主任具有高屋建瓴,驾驭全局的能力。班主任运用机智时,既要幽默风趣,又要指挥若定,成竹在胸,尽量把每件事情都处理的恰到好处,努力是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这是班主任工作在“智”的方面的要求。

第四为“信”,“信”即“诚信”,当今社会“诚信为本”,在班主任工作中更是要“诚信为本”。班主任要做到“不轻诺,诺必行。”“言必信,行必果”。这也是作为一个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是班主任建立威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做更有利于形成民主的氛围,包括在课堂上和在班务工作中,这种作风一旦形成,班主任工作便会如鱼得水,做起来左右逢源,“来源于群众,又回到群众”,工作既能得到同学们的理解,又能获得同学们的支持。这样的班集体就会迸发出强大的凝聚力,从而形成既严肃又活泼的教育管理局面。

第五为“仁”,“仁”即“仁爱”,在现代的班级管理中,应该是“爱”字当头,做工作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召,去转化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不良心理,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的疏导,努力把他们消灭在萌芽状态。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游刃于“宽严之间”,把我的恰到好处,这便是“仁”了。

篇5:班主任兵法读书心得

三年级级部 杨莹

《倒转乾坤》、《黔驴发威》、《一声叹息》、《以毒攻毒》、《一石二鸟》、《一立千钧》、《一叶障目》、《乍暖还寒》……大家看到这些目录时,能想到这是一本讲班主任如何治理班级的书吗?我觉的真是更像一本兵法书籍啊!

一个教师,居然能把古代的《孙子兵法》甚至现代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理论都恰到好处地运用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用兵法里的精髓来诠释教育现象,实在令人感叹!读这本书,时时能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有几位老师研究过“兵法”,读过毛主席的书籍?平时,谁能在遇到教育问题时想到要去看这方面的书呢?可是,万老师却利用这些知识做到了一般老师做不到的事情,找到了教育学生的好方法。成为了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可见,想做一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多方面的素养和知识,只有自己知识渊博,才能带动学生爱学习的欲望。只有自己能旁征博引,才能不断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另外读书的过程也让我不断反思自己,有些道理其实很浅显,我们都懂。但是面对突发状况时,却又疏忽了,淡忘了,以至于处理一些问题不能得心应手,教育某些学生仍然屡战屡败,在抱怨自己被班级工作拖累得焦头烂额之际,冷静想想万老师指出的“培养幽默感”“对症下药”“教育工作也要备课”“教育不能操之过急”等重要为师原则,真有豁然开朗、拨云见日之感。同时,万老师是一位年轻的老师,可是却已经写出了这样大家都喜欢的班主任管理的书籍,相比之下,感觉自己真的很懒惰。工作十多年,班主任管理也有一些经验了,与学生、家长打交道也遇到过很多不同的情况,绝大多数也都圆满处理了,但是却没有留下有价值的文字记录,以至于不能很好的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十多年的工作积累,就像狗熊掰棒子,最后抱在手里的,也只有现在!

篇6:班主任兵法读书心得

《班主任兵法》是一本教育反思集,分为实践篇和理论篇。它记述了作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与学生之间“斗智斗勇”的教育故事。实践篇是精选的教育案例,每一个案例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富于智慧,读后令人回味,引发思索。理论篇是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对《孙子兵法》、毛泽东军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作者运用辩证法思想,对教育过程中的常见误区进行了剖析与纠正,书中指出:教育工作是复杂的,但我们常常一味地把问题简单化处理,要么对学生严加苛责,不留余地,要么过于民主宽容,给学生犯错误留下可乘之机,两者都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使我们疲劳和困扰的,不是学生,而是我们对教育规律的忽视。

做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常会遇到诸多问题,也会感到迷茫与困惑,在不断努力摸索适合自己、适合班级的工作方式,不断积累带班经验的同时,我迫切渴望从他人的成功案例中汲取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认真阅读了这本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著作后,我得到很多启示,现与大家分享:

首先,这本书教会我用不同的视角和独特的方法来看待和处理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对后进生的教育要讲究策略,因人、因事、因时制宜。本书收录了许多后进生的教育案例,处处体现出作者的睿智,冷静,果断,幽默。一个个真实感人的小故事里蕴藏着大智慧,给予我很大启发。

在《点石成金》一篇中,为了让被惩罚的学生放下包袱,以健康的心态过好学校生活的每一天,老师创造性的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让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使其看到新的希望,安抚了他们脆弱的心灵。

在《当头棒喝》一篇中,对待那位课堂上说脏话的男生,“变脸绝技”的使用,“咄咄逼人”的气势,以及“放你一马”的宽容,令学生心服口服,说脏话的现象至此杜绝,甚至让他们毕生难忘。

在《转怒为抚》一篇中,晚自习上一位女生班干部带头违反纪律大声喧哗,老师当即大怒,勒令其出去,先给她个下马威。考虑到这位女生叛逆的性格特点,老师又一言不发,带她巡视全校其他各班自习情况,令其很快羞愧悔恨,本来可能产生的敌对情绪自然瓦解,老师再顺势教育,效果非常显著。

在《激怒制怒》一篇中,那位容易情绪失控的学生,经历被责骂的反抗情绪,“受冷落”的委屈,冷静的反思,成为了一位用功读书的好学生。

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实际上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更是非常大的难点,上述案例中提及的问题,也是我在班级管理中所经常遇到的,而对于个别学生身上所体现的极端叛逆、不思进取,甚至是冷漠自私,我常常采取单一的方式进行说教,往往收不到明显的效果,作者对待后进生的教育方法使我茅塞顿开,学到许多新颖独特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对待情况各异的孩子,我们只有多动脑,多用心,研究他们的性格,揣摩他们的心理,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才能使教育深入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发生彻底的转变,由内而外地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教育要善于创造时机,教师要善于使用捭阖之术。“捭阖的本义是开合。捭就是分开,阖就是闭藏。”“当学生处于开启状态时,他的心扉是敞开的,对我们是信任的,是不加防备的。我们可以很准确地知道学生的真实情感、动机、意愿等,而一旦了解了真实情况,就可以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而当学生处于闭藏状态时,他的心扉是紧锁的,对我们是不信任的,是加以防备的。我们无法了解引起学生行为和情绪变化的真正原因,只能靠猜测或主观臆断来作出分析,就如同蒙上眼睛打猎一样,难以集中目标,我们的工作不能触及到学生的问题根源,也就难以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症结。因此,在做学生工作时,最好的方式就是使学生处于开启的状态。开启学生心扉的方法除了用激励、褒扬外还可以采用用言语去试探对方、故意保持缄默或故意忽视对方、寻找自己与学生的共同点等多种方式。”这一策略也使我受益匪浅。很多时候,由于气氛严肃紧张,学生不愿意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给沟通带来障碍,如果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先表扬他们,或先转移话题,谈论其他事情,使他们情绪上放松,愿意向老师吐露心声,局面便会大有不同,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三、适当采取震撼教育。从学生的心理感受来说,教师的教育方式无非有两种:感化式和震撼式。我们的教育,总的来说,比较注重、倡导春风化雨、和风细雨的“感化式”教育方式。然而,从《班主任兵法》一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在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感化的同时,也常常会运用“震撼式”的教育方法,“实践篇”部分的 《当头棒喝》《激怒制怒》《以毒攻毒》等文章记述的就是这类的教育事例。这种教育方法,在形式上与“感化式”相对立,往往被视为教育的禁区。然而,震撼教育是否就不好,就不能采用呢?其实不然!很多的问题学生,他们的不良习惯是长期养成的,在其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许多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收效甚微。这时,震撼式的教育反而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方式的运用必须要适度,即不能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负面影响,不能违背“教育无痕”的原则。

除了许多方法上的指导之外,这本书还使我对班主任工作、对教育本身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教育是一门艺术,必须用心研究。作者把兵法运用于班级管理实践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者,应该心里时刻想着教育本身,眼睛看到教育之外。我们有时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往往就事论事,就教育谈论教育,结果拘泥于死板的理论和教条,无法施展手脚。如果能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关注一些教育之外的东西,把其他学科其他门类的思想或经验借鉴过来,就能触类旁通,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

其次:教育不是一种大面积的播种,而是个别的栽培。教育并不是像平原地区的玉米或水稻种植那样,面对整齐划一的田地,用机械化的方式撒种,秋后就可以获取丰收的喜悦。教育如同园艺,面对一株株形态各异的花木,需要用心琢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习性,进而区别不同对象来修枝剪叶、灌溉施肥,使之成为美的化身来装点世界。书中的学生,脾气秉性习惯好恶皆不相同,如果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势必捉襟见肘,难以奏效。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孙子兵法、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自己的智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展示了教育自身的丰富多彩和魅力。

再次: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真心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是推动教育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本书所讲述的几十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甚至是交锋。读到《攻心为上》一篇时,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与其说从事的是传授学生知识的职业,不如说肩负的是改变学生心灵的重托。学生心灵改变的过程,也是自身体验、自身感悟的过程。其实,不需要很多,也就在那么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教师稍微用点力,就可以使学生的航船纠正方向,驶向光明美好的未来。所以如果在工作中能够真正做到“用心”治班、“攻心为上”,以此为准则,那我们的工作必将事半而功倍,无往而不胜。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班主任兵法》这本教育著作,不仅使我开拓了视野,学到了许多成功的教育经验,并且引导我加深了对教育事业、对班主任工作的热爱,增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信心。

篇7:《班主任兵法》心得体会

《班主任兵法》是一位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手记,充满了爱心、耐心和教育智慧。作者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读这本书时,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是一位对教育很“用心”的人,他用自己的时间、思考、感悟,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做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探索。

从学生的心理感受来说,教师的教育方式无非有两种:感化式的和震撼式的。感化式的教育方式,是注重,倡导春分化雨、和风细雨的。震撼式的教育方式如果运用得当,反而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人在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时候,那些恶习顽疾才能崩溃,新的道德规范才能更好地建立,这与治病的“沉疴用猛药”是一个道理。但是震撼式的教育方式的运用必须避免其副作用,不能再学生的心灵上留下疤痕。读作者的成长经历,能够看到教师的教育反思真的很重要,美国的波斯纳提出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样一个公式。肖川先生也说过“许多的教育探索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值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值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只需要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只需要我们试图去改变那些貌似合理历来如此、大多如此的想法与做法,哪怕一点点”

万老师的整本书中都能够体会到,他在遇到每一件与学生有关的时间时都非常小心,从学生的心理入手,从解决问题入手,让学生知道就事论事,而不是就事论人或就人论事,能够让犯错的学生的心理伤害降到最低。他的每一个例子中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温柔和爱护,虽然有些方式并不温柔,但是就结果而言,学生收到了保护,事件得以解决,这就足够了。其实我有很多经历和作者是一样的,也曾遇到过学生吵架、偷钱、与老师发生冲突、不写作业等等问题,有些和作者一样成功的解决了问题,也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有些却并不能如意,甚至效果只维持了一点时间。这时我才发现“用心”真的很重要,它能够让教师成长的更快,收获的更多,也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成长。在作者的实践篇里我总感觉似曾相识,却又豁然开朗。

其中有一篇“投石问路”我印象深刻,“有些人外表平静,你又何尝知道,他过的不是轰轰烈烈的一生呢?”朴素却贴切的一句话,开篇,我想起了我自己。曾经的我、曾经的我们,大多不是那数一数二老师面前的明星,却也的确在每一个小问题上需要帮助。庆庆这样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需要的也许更多。所为教师,我们理解,却不一定能够做到、做好。不论是在吴忠工作的五年,还是在这里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接触的学生有很多都是父母离异,虽然并不会从平时看出学生的内心冲突,但从他们沉默的、低自尊心的、内向的、情绪容易失控的表现还是能够发现,这些孩子需要帮助、需要关怀。他们的爸爸或者妈妈,因为承担着家里的生计,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挣钱上,无形中就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而且这些父母也不太擅长与孩子交流,孩子的交流表达能力也比较低,就想庆庆一样。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做的并不是弥补孩子因为家庭原因已经形成的创伤,也不是改变学生的性格,最重要的制造机会与学生互相了解,让学生在老师面前尽量的表达自己,这些孩子缺的是关注,适当的关注能够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影响,作者的做法虽然没有结果,过程也是莫须有的,但是庆庆得到的关注,与老师有了交流,虽然有误会,但是老师道歉澄清了,庆庆的变化却是让我们惊喜的。

读理论篇我并没有一篇篇按顺序读下去,而是看到哪一篇感兴趣,就反到那里。阅读的过程中我的第一感觉是这的确是一位理科出身的男老师,开篇总是谈论兵法,从战争中的兵法引入到教师的学生工作,虽然文笔朴素,但却充满智慧,读后令人深思。

在翻看目录的过程中我第一眼看到了“游击战”,多么新鲜的一个词,学生在教室里,教师如何与学生游击?游击战的历史背景我是知道的,蒋介石的前三次“围剿”成功被毛泽东运用游击战是粉碎。游击战主要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采用的,在学生工作中,有时会碰上令教师非常头大的情况,学生过度调皮,用一般的方法很难奏效。教师若采用强硬措施可能根本不会有效果,甚至会遭到学生强烈反抗。教师会有一种人单势孤的感觉,此时,此时可以试一试游击战。作者说“没有把握或条件不具备时可以用游击战术”。特别是“对手实力相对比较强或者比较难以教育是,宜采用游击战术”,有些学生,心胸狭窄,看问题很不全面,自己犯了错就要别人原谅他,别人烦了一丁点小错误都不依不饶,更要命的是,他们冲动得不得了,教师批评的话稍有过敏,教师的处理稍有不公平,他就要发脾气,表现出一肚子委屈的样子。类似的,一些性格比较复杂多面,反复不定的学生,对他们,不能硬功,只能智取。毛泽东在第一次反“围剿”前,曾写过一副对联,生动地阐述了游击战的战术思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券;”

敌进我退,是当形式对学生有力,并且学生在想你进攻时,应当采取撤退的战术。当教师言语不当,已落下风时,还是识时务的先撤为妙。将矛盾降到最低,此时的强词夺理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威信和信任。毛泽东说过,把拳头收回来是为了将来打出去更有力。教师有时也需要一些时间沉淀情绪,组织语言,规划下一步。

敌驻我扰,很好理解,每一个教师都知道,一旦教师退步,学生是不会再主动挑起事端的,他们毕竟是半大不小的还是,发起冲突并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防守,所以当老师退却之后,学生会有内疚的心理反应,当学生情绪平静下来时,教师可以反问学生,他的行为、语言、态度是否正确。从“骚扰”开始,经历“揭丑”“诬陷”“挑衅”“试探”等方法中从学生的反应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等学生方寸大乱时,教师的机会就来了。

敌疲我打,当学生心理上很疲惫是,教师把握好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道理学生都是明白的,大多数学生的错误都是明知故犯的,所以教师在学生愿意接受教育时,心平气和,有理有据,道理讲通透,让学生知道错误的根源和后果,学生自然无话可说。

敌退我追,当学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时,教师要“不能放过,一追到底”作者此时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来比喻,很幽默的说法,却也是一种形象的心态描述,老师废了这么大的功夫,总算进入正题了。从学生的错误,要深刻地挖掘他思想深处的东西,一定要触动他的内心,不如此不能够让学生吸取教训改正错误。追到这里还不行,还要秋后算账,将学生以前的所有问题都拿出来说一说,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眼前的这一个学生,更是全班学生,让他们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彻底的杜绝类似问题的出现。

在游击战中,教师对形势的判断是很重要的,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扰,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该追,这个分寸要把握好。看这篇文章的过程总,我边笑边看,看完笑完却在深思,细细想来,这个游击战我也会用,并且用的还行,只是用的时候比较随心。

篇8:班主任兵法读后感-班主任工作心得

【关键词】《孙子兵法》班级管理“文”“武”“势”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39-02

将军统帅千军万马,战胜敌人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把自己手下的人马管理好,令行禁止。令进,虽刀山火海无所畏惧;令止,虽地裂山崩亦不为所动。因此,管理军队在《孙子兵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孙子兵法》十三篇中,几乎篇篇都有论述。实际上,不仅军队,其它行业部门也需要良好的管理,如企业管理、学校管理等等。关于《孙子兵法》和企业管理方面的论文已发表了许多,本文侧重联系学校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加以论述。

一、“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孙子兵法》行军篇)

“文”,仁恩;“武”,威罚(十一家注孙子,李荃注)。首先,班主任必须爱护学生,关心他们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问题,如贫困学生的勤工俭学问题,助学贷款问题等等。如此,学生就会感到班主任是可亲可敬的人,是靠山。就会乐于听从班主任的指挥。“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孙子兵法》地形篇)“将视卒如子,则士卒将视将如父。未有父在危难,而子不致死。” (十三家注孙子,张预注)“故虽死与死,虽危与危。”(十三家注孙子,梅尧臣注)说到底,师生的人格关系是平等的关系,班主任不关心爱护学生,学生也就没有必要尊敬班主任,在需要学生配合工作时,学生就会敷衍了事,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反其道而行之。

其次,要严明法纪。不能因为同学生的关系亲密而废掉了法纪。不能只纵不管。“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孙子兵法》地形篇)破坏法纪的往往是和班主任关系最亲密的人,影响最坏的也往往是这些人。因为他们是班主任最常接触的人、最信任的人。如果他们发生问题、破坏了纪律,别人谁还去遵守纪律?如果他们不去为集体贡献力量,别人又谁肯为集体出力?

赏和罚都是管理的手段,不可专用。专用罚,会成为暴君,众叛亲离;专用赏,会变得懦弱无能,部下混乱不堪,不能治理。受赏者,应该感到荣誉得之不易,是自己艰苦努力的结果,倍加珍惜;受罚者,应该感到罪无可赦,理当受罚。所谓是非清楚,赏罚分明。“赏贵轻,罚贵重”, 赏要赏到地位最低的人,哪怕他平时的表现最普通,学习成绩最差,只要他作出了某一方面的成绩,就要赏,这会使学生感到公平,任何人有了成绩都会得到奖励,每个人都有前进的动力;罚要罚到地位最高的人,如某学生是校内教工或领导的子弟,有很优越的社会关系,如果他犯了错误,就一定要罚,而且要重罚。让大家看到,王法无情,没有谁可以例外。

“文”“武”的次序不可颠倒,必须先“文”后“武”。在批评教育和处罚之前必须先讲清道理,以理服人,先礼而后兵。例如,某学生经常上课迟到、逃课、不出操 ,影响很坏。对此该如何处理呢?一种方法简单明快,根据这个学生违纪的情况,按校纪校规予以惩处;第二种方法麻烦一点,班主任主动找学生谈话,了解他违纪的原因,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和校纪校规对于维护学校纪律的意义,并给他以改正错误的机会,如果表现的好可以减轻处罚或免予处罚,如果表现的差将加重处罚。显然,第二种方法对于挽救这个学生要比第一种方法好得多,即使受到处罚,也心服口服,完全是自己个人的原因造成的。若免予处罚,违纪学生会从心里感激班主任,是班主任帮助了他,今后班主任的工作他会积极地支持。一个班级,表现特别差的学生并不是很多,一般是只有几个人,如果能够把他们教育好,这个班级问题也就不大了。

《孙子兵法》对这个问题阐述的特别清楚:“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二、“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孙子兵法》(势篇),意即:管理众多的人如同管理很少的人一样,是因为组织分配合理(“分数”,组织分配)。

有时,一个老师要管理几个班级,一、二百人。班主任不可能每一个学生每一件事都去管,要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积极性和作用。选拔学习好、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群众威信高的同学任班长和团支书。实际上,大学的班主任,只要选好了班长和团支书,就解决了关键的问题。大量的工作是要靠他们去做的。能力强的班长和团支书,甚至比班主任的直接工作更有效力。有人介绍监狱里管理犯人的经验时说:管理犯人的最好办法时用犯人去管。道理很简单,犯人最了解犯人,他们整天生活劳动在一起,知道每一个人是怎什么一回事,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同样地,由学生管理班级效果也是最好的,班主任起到一个监控作用就行了。班主任做班级干部的后台,给他们权利。有时候,可以让他们“先斩后奏”“独断专行”。班级评选先进和优秀也让他们说了算。让学生清楚,班级干部是在代替班主任行使权力,是在执行班主任和学校的意图,是有权威的。班级干部也会因肩负重任而努力工作,不辜负老师和同学的期望。

班长下面有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等等,分管各方面的工作。因此,班长也不必事必亲躬,把工作分派下去监督执行就可以了。

有了这样的管理,小的班级可以管好,大的班级也可以管好。

所以,任用好带头的班级干部,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是班主任工作的必修课程。

三、“求之于势”

让马喝水的方法有三种:1.把马牵引到河边。2.把水桶放到马的嘴边。3.在马吃草的时候,把盐放到草中,当马感到口渴的时候,再把水桶放到马的嘴边。显然,第三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在实现目标之前,先造成一种“势”,然后因其势而利导之,不勉强,不造作,形成势不可挡、势如破竹的局面。对于这种“势”,《孙子兵法》有多方面的论述,如:“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兵法》势篇),“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孙子兵法》九地篇),造成“登高而去其梯” (《孙子兵法》九地篇)有进无退的形势。

我曾接任成教学院一个“差”班的班主任工作。当时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教室的卫生没人搞。各班级的普遍做法是:由班级干部按照学生的学号临时安排学生搞。这种做法有很大的弊病。第一,学生不知道自己何时应该扫地。第二,它的随机性很强,如轮到扫地的同学不在,就让下一号同学顶替,很混乱。班级干部叫学生扫地,叫不动,没人响应。学生总是说:“怎么又轮到我?”不情愿。久而久之,谁也不履行职责了,教室成了垃圾场。我接任后,改变了一下做法:编出值日轮流表,全班分成十组。每组的编排都是设计好的,一名班级干部任组长,一名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任副组长。他们是可以起到带头作用的,班级干部在班级有地位、有荣誉感责任感,党员在平时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且一般都在预备期,还要接受考察,积极分子之间的竞争很激烈,平时的表现甚为关键,因此会加倍努力。在《孙子兵法》中,这叫“兵有选锋”。每组都安排一、二名女学生,男女混编,大学生都处于青春期,对异性有一种特殊的爱面子的心理,不愿在异性面前丢脸,让人家说自己偷懒。同时,再三申明纪律,对于不参加值日扫地者,按学校规定,累计二次,给以计过处分,绝不手软。这样,形成一个强大的“决积水于千仞之溪” (《孙子兵法》形篇)之“势”,每个人都被置于有责任的境地,利害攸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孙子兵法》九地篇)。很快,班级的面貌大为改观,在每周的检查评比中,由倒数第一,一跃而成为先进班级。

参考文献:

[1]十一家注孙子.(春秋)孙武撰.(三国)曹操等注.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78.4

[2]《孙子兵法》教本.刘春著刘思起著.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7

篇9:班主任兵法读后感-班主任工作心得

读《班主任兵法》,做智慧的老师-《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学期末的最后一次会议中,图书管理员刘老师推来了一架子书,放置在最上面的一本《班主任兵法》吸引了我的眼球,只听说过军事上用到兵法,没想到班主任工作也有兵法,实在新鲜。新鲜之余又想: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于是便利用座位之便,顺手把书“牵”了过来。 放假后,我把所有的事情都抛之脑后,好好地彻底地放松了两天,当然《班主任兵法》也被我束之高阁。直到有一天:   “周一,该看看书学习学习学习啦!”(“小孩学样”这话说得一点不假,放假后,女儿学着我的样,不是睡觉,就是看电视,没有一点要读书的想法。)我对正看着动画片《猪猪侠》的女儿喊道。   “那你呢?你不老也是看电视吗?”女儿嘟囔着。   “我也要开始学习啦!”为了做好女儿的榜样,我装腔作势地拿起《班主任兵法》翻动着。没想到这一翻可不得了,简直就如同着了魔。太有吸引力了,如同一部斗智斗勇的小说,我一口气看了半本,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班主任兵法》一书的作者是万玮老师,写这本书时他的教龄仅七年。在书中,一个个真实的教学实例被万老师用非常生动诙谐的语言细细陈述,娓娓道来,让我每读一个故事时仿佛身临其境,在每读完一个故事后都会很有感触,有时又感到对万老师的种种招数由衷的佩服。同时更让我感慨的是: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是一位武艺高超、临乱不惊的武术家;一位处事干练、善于应变的政治家;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还应该是一位细致入微、举重若轻的心理学家;一位经验丰富、智勇双全的智谋家……掩卷沉思,回味无穷,感受颇深。   首先,我们做为老师,要学会关心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班主任只要心里装着学生,时常牵挂着学生,通过关心能形成师生之间一种情感的良性互动。第一,要从思想上关心。思想上的关心是最紧要的关心。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教师要想拨动这根心弦,就必须设身处地,从学生外在表现探知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育学生时,应努力寻找学生的共同点,从而获得共同的语言。“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这要求我们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学生,坚信学生是可以被教好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教。这需要教师具有转化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缓解他们的抵触情绪,从而达到转化引导之目的。在平时,教师要做到四多四少: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方式有别,效果千差万别。第二是生活上的关心。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现在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挑食现象较普遍;在校时,还不免有头疼脑热,在常人看来的一些小事,却是他们的大事、难事。作为班主任,就要把关心学生的“饱暖小事”挂在心上,常跟他们谈谈心,听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争取让他们无学习的后顾之忧。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的日子里都有快乐的时候,不快乐的时候,有顺心的日子,也有不顺心的日子,如果我们能及时帮助一把,学生就会心存感激与幸福,主观上会更努力表现。试想一下,当学生对老师心存爱戴时,你这个班主任难道还会不成功吗?三是学习上的关心。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学做真人”的同时,针对学生学习差异性的实际,进行细致耐心地引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除了关心学生外,还有不可忽视的就是“恒”。“恒”是每一位教师所应具备的重要品格之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定果断、实干到底的意志品质,是教师具有顽强毅力的具体表现。可以这样讲,无论哪一位教师丢掉了这个“恒”,那么,他最初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和理想,就要半途而废;在学年伊始所制定的教育、教学计划,就会夭折;在自己学生中的威信,就将与日下降,甚至会带出一个散漫懈怠、畏缩不前、豪无战斗力的班集体。这绝不是言过其实。在我们自己身上和周围的教师当中,不难找到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新学期开始,班主任向全班同学公布了美好的“班级活动计划”,可是,只搞了一两次像样的活动,就无声无息了;新学期开始,班主任向同学们讲“守则”,提“要求”,订“常规”,可谓雄心勃勃,然而,数周后,个别学生开始“冒头”,不良风气开始蔓延┅┅当初的“守则”、“要求”、“常规”也渐渐被老师淡忘了;新学期开始的一切新气象都在变:地面上的纸屑、果皮增多了;同学们献给集体的盆花枯萎了;课堂上随便讲话、“不务正业”的人多了;作业也交不齐了┅┅从种种原因看,作为班主任心中必须要有“恒”字,必须坚持不懈、实干到底,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另外,作者在工作中善于运用心理战,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例如作者的“实践篇”中“一生叹息”、“围而不打”、“投石问路”等许多小故事,以及“理论篇”部分中的“攻心为上”、“虚实篇”等等,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学生,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掌握学生心理基础上擅用谋略、机变的教育智慧和胆略。的确,一名教师如果摸透了学生的心理,又何尝抓不住他的心呢?自然他也会顺着你指的光明大道前进下去。 《班主任兵法》波澜大海,深邃奔流。那其中的真谛需要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品味。读透,读精,干起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才能料事如神,足智多谋。才能在复杂的局面中处变不惊,游刃有余。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服务学生!

篇10:《班主任兵法》读书心得体会

在《班主任兵法》中提到:“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育反思”就是在工作中注意,提炼,思考,整理。万玮老师不就是教育反思的成功与受益者吗?他以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班主任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失败中汲取成功的,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时有效地变更方法,以达到更人性化的管理,我们的教育方法一定可以获得不断的创新和提高。

通过《班主任兵法》的学习,我懂得了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该刚的时候要刚,该柔的时候要柔。他可以为维护教师自身的权威而对班级不良风气进行大刀阔斧的处罚,也可以在学生情绪激烈之时审时度势,稍作退让。而总体来说,对待学生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既有要求也有宽大为怀。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体谅学生的难处,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学生犯了错,要尽量原谅他,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进步,要有耐心,永远给学生机会。这样的班主任学生信服。但是宽容并不等于放纵,该严厉时还是要严厉,绝对不能违反原则。否则将因为自己的过度宽容,而使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得寸进尺,以至于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以为教师软弱可欺。

教育是爱的艺术。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与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离开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一个对学生冷漠无情的人,是根本无法实行教育的,更谈不上教育艺术。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管理;没有爱,就不能掌握成功教育的管理方法。教师爱学生,师生感情好,老师表扬学生,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整人。在教育工作实践中我特别注意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变围追堵截为巧妙疏导,变一暴十寒为细水长流,变简单粗暴为精雕细刻,变急风暴雨为和风细雨,变操之过急为循序渐进,变耳提面命为拨动心弦,变生硬呆板为循循善诱,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代替逆耳的训斥。我不是阳光,但我会用自己全部的爱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阳光的沐浴,让他们在阳光下闪着熠熠的光,透着浓浓的绿,让我们的教育焕发勃勃的生机! 我从事的是音乐的教学,音乐可以熏陶人的心灵,这使我觉得我更加能够与孩子之间融洽的相处,与孩子走的近了,自然做起学生工作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篇11:《班主任兵法》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认真拜读了万玮老师的大作《班主任兵法》,本书主要是介绍了万老师在担任一个短短28天的班主任这期间的一些故事,讲述了万老师与各任科老师及同学之间团结合作、奋发图强,最终使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也不断的提高,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一个社会的“合格品“。

《班主任兵法》这本书中列举的大量与我们日常教学相密切吻合的案例,充满了智慧与心的交流。书中的一幕幕校园情景,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读完后,收获颇丰。以下便是我结合了一下自己在教学过程的经历后,对做班主任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离不开一群优秀的班干部。因此,班主任要努力使班干部发挥榜样作用。在开学后,班主任要选出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要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成为了解学生情况的第一消息渠道。这就需要班主任不断去激发班干部管理和服务班级的积极性,及时了解班干部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困难,使他们的工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鼓励。从而带动和帮助更多的同学更上一层楼。

第二,对后进生的教育要讲究策略,因人而异。本书收录了许多后进生的教育案例,处处体现出作者的睿智,冷静,幽默。一个个细微真实感人的小故事里蕴藏着大智慧,给予我很大启发。

第三,努力把自己变成“反思型”教师。读过《班主任兵法》之后,觉得许多做法操作性强,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读着读着,经常感叹,这个方法好,当时我怎么没想到,那个我也做过,我怎么不写下来呢?所以我在想:我们有很多老师无论在班主任工作中还是教学中,有很多好方法,何尝不能写下来,何尝不能相互学习呢?如果作者不把他的经历经验反思成文的话,我们也不知道他的那么多好主意。所以,我感觉,做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成长起来。经常写反思日记,总结不足与成功之处,使之不断进步,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第四,此外,班主任要善于阅读,多去阅读,用知识给自己不断去充电 ,使自己成为智慧的班主任。多读书,在书海中学习名家的教学思想,增长智慧,获得更多的管理班级的良方妙法。并经常进行教育反思,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失败中汲取成功的营养。

篇12:职校班主任“兵法”五章

那么,在职校开展班主任工作行之有效的有哪些管理方法呢?

一、建章立制——班级管理须有章可循

要使班级管理稳定有序,就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符合学校规定、切合班级实际、并且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以之作为班级管理的准则。

班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班级的组成、班级各组织的形成办法、班级各组织职责、各组织负责人的职责、座位的规定、班级成员考核办法、班委值班制、宿舍自我管理条例、班级一日常规考核细则等。材料准备包括过程性的记录表、考核用的统计表、记分表以及每周、每学期进行汇总的表格、文字材料等。

在班规制定中要做到:

1,充分发扬民主,学生参与制定,使班级管理成为学生的自我管理。

2,制度明确具体,易读易记,便于执行。

3制度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把关爱学生放到首位,让学生认识到管理约束是为了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4,制度执行准确、公平。平时不能随意调整、放松或降低标准,真正做到行之有令,有令必行。

在班规制定、执行过程中,一定要秉持以“正”治班的原则,即班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合理、规范,对学生的任务布置、纪律要求必须明确、具体,班主任对学生的表扬、批评、奖励、处罚必须公开、公正、公平。班主任对班级、对学生做出的一切决定必须明确地向学生讲明原委。以赢得学生的支持,不能含糊其辞,让学生不明就里。在碰到大是大非的问题时,班主任应迅速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不能躲避、忍让。对于班级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有直面的勇气;对于一些班级中不良的倾向和不好的苗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敌斗争,可以以奇用兵,但学生与班主任是构建和谐班级的统一体,班主任绝不能采用巧诈之术,骗取学生对班主任行为的支持,否则将导致学生对班主任缺乏信任,并易在学生中滋长不诚实、不守信的作风。班风不纯,再好的班规也没有用。

二、抓好常规——管理无小事,工夫在平时

一个班级的管理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就是看这个班的常规做得好不好。教室、宿舍干干净净,教室里的课桌整整齐齐,课间比较安静,没有迟到早退,上课纪律良好,这样的班级谁见了都会说好。因此,要管好班级,从狠抓班级常规管理人手。班主任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须发动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下面是我的方法:首先,根据班级实际,科学地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接着,选拔好管理队伍。实施学生自我管理时,由班长负责,纪律委员考核,专人处理。处理办法见下表:理不了的,就由我来处理,其他工作都由学生完成。

入学教育是新生入校的第一课,在常规管理中。入学教育的启发和导向作用是巨大的。入学教育一般包括:让学生熟悉、了解学校(同时班主任也开始观察学生,找他们谈心,用最短的时间熟悉他们);加强纪律、法制教育(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及执行办法),统一各项要求;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见习实习、就业指导教育(职校班主任的工作特色就在这里,因此班主任要对所管理班级的专业有所了解),等等。

三、民主关系——师生和谐使管理柔化

有这样一句话:“关系大于教育。”为什么这样说呢?从教育效果来看,要达到同一个教育目的,有良好师生关系的老师,可能一句话就行了,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可能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办到。因此,我经常就一些校内、校外事件与同学交流。通过交流与学生建立一种尊重、信任的关系,这将大大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与学生交流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语言交流、书信交流、QQ交流、电子邮件交流等等。不管是什么形式,班主任一定要牢记交流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不是去教育学生,而是为了与学生建立一种尊重、信任的关系,是为了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使其产生积极的行动。

在构建师生关系中班主任一定要有两种意识。首先是民主意识。成功的教育都是民主的教育。只有纪律与高压,没有学生的民主参与,没有民主意识的班级工作,只会让学生反感,只会让学生漠然和不理解。我让学生参与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最后还让学生评价班规的执行情况,并加以完善。只有民主才能把他们的责任感调动起来。才能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还要有让学生发展的意识。班主任不仅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思想不断进步,还要启迪学生个人成功的动机,调动学生追求成才的积极性。比如我主要是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对学生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对该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将总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班主任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学生确立人生的方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同时通过实现一个个小目标,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二,利用好学生半月文明考评。把学生的思想引入正轨。学生半月文明考评是指按上表对学生的半月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专人评价。总分为100分,考核得分不到97分的同学就要写反思(一般只有三、四位同学超过97分)。反思由三部分组成。自己的优点、缺点及改进措施,在写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时,要求同学之间相互交换写,目的就是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我。

四、宽严相济、赏罚并举——实用治班技巧

宽与严是班主任治班的风格,赏与罚是班主任治班的手段。只有合理运用宽与严、赏与罚,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班效果。

在宽与严方面,要做到:

1,先严后宽。初接触学生时,班主任一定要示学生以威严。待到班级的一切工作走上正轨之后,班主任应逐渐亲善学生。

2,整体严,个体宽。面对班级整体,应严格落实班主任的各项要求;面对学生个体,班主任可私下与之交流,可多站在学生角度为之分析违纪的危害,相信他今后可以改正缺点。

3,严后必宽。对于违规、违纪学生,班主任在教育警诫之后,安抚工作是万万不可少的。学生的思想境界毕竟还未达到“依理不依情”的地步。不管班主任如何正确,学生只要失了颜面,心中总会有郁结之气,早晚会寻机与班主任对立。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

在赏与罚方面。要做到:

1,赏罚有据。班主任一定要事先多了解情况,弄清事实原委再进行赏罚。

2,赏罚有信。班主任必须一视同仁,绝不能将个

人的感情因素掺杂在赏罚之中。

3,赏罚有度。对于同一类型事件的首次赏罚,班主任一定要慎重对待,因为这将成为学生心中的处理参照。

4,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身体处罚与精神处罚并行。个人觉得身体处罚与体罚要区分开来。如令犯错学生罚站,有个前提和度的把握。前提是:一、该生确实有错。二、该生屡犯此错。三、该生错而态度不好。度的把握是:一、该生身体健康、四肢健全,能够长时站立。二、该生当天无病。三、罚站时间一次不宜过长,以半节课内为宜。四、罚站时未剥夺该生听课的权利。五、罚站后学生身体无不良反应。符合以上条件,就是对违纪学生的正常惩戒而非体罚。

5,表扬的作用永远大于批评。

6,罚点赏面。

7,赏不逾时。罚不过夜。

8,先赏后罚(适用于个体)与先罚后赏(适用于集体)。

9,注意罚之禁忌。以下几种惩罚方式是应该严厉禁止的:

(1)讽刺贬损:即对学生讽刺挖苦,用语言贬损学生的人格。尤其是当众讽刺挖苦学生。

(2)打骂:只要打骂学生,再有理的班主任也会变得无理。

(3)体罚:如让违纪学生头上顶椅子罚站,蹲马步等。

(4)侮辱性惩罚:如给学生嘴上粘封条,让学生学狗叫等。

(5)公布隐私:如将学生的日记、信件、情书、两性行为等公之于众,此种情况的严重后果甚至会导致学生轻生。

(6)孤立犯错者:令全班学生不许和犯错学生说话。

(7)剥夺参与权:令犯错学生不得参与运动会、春游等集体活动。

(8)剥夺求知权:如不给犯错学生批改作业,不解答犯错学生学习上的疑问。

(9)学生“连坐”:

一个学生犯错,全小组甚至全班学生受罚。如一人未打扫卫生,要求全组罚扫。不知教室玻璃是被谁打破的,要求全班学生赔钱。

(10)家长“连坐”:学生有错,殃及家长。如讽刺贬损家长,让家长在全班当众检讨等。

(11)无关联惩罚:学生在此事上犯了错误,在彼事上受惩罚。如学生不穿校服,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打低。

五、慎借家长之力——合力的前提是“和”

请家长配合教育问题学生的做法,一向被看做是加强对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有效手段。但此种做法是否真能对学生的转化起到积极作用,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且是终身的教师,父母长期以来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远远超过与学生只有几年接触的班主任,也超过社会环境对他的影响,所以,问题学生的背后,很可能有着问题父母。班主任向这样的家长告一次状的后果:一、可能与教师的愿望南辕北辙,二、可能在家长的威慑下暂时会起作用,三、家长在牺牲家庭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分身于孩子也可能会较长期地起作用(家长因忙于生计无心或无力管教孩子型)。但如果学生的家庭环境、状态不变,或学生的思想未受到本质的触动,这种“靠家长配合教育”的方式从长远来看绝不会对学生产生质的作用。即使找家长起到了作用,却仍存在着一个隐性的极端不利的因素,即班主任的威信将大大降低。班主任很可能会因向家长告状(也可美其名曰让家长配合教育),让学生认为你是一个对他另眼相看、不信任、想整他或拿他没有办法,对他束手无策的教师,班主任长期建立起来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与家长联系的目的,应该是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找出学生性格中受家庭影响的因素,以利于对症下药。此外,应是对学生家庭的慰问,让家长放心孩子在学校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再有,就是对孩子在校良好表现的表扬。通过家长的传达,让学生对班主任心存感激。有时当着家长的面我们更应该对学生多加赞扬,深挖优点,使学生低眉含笑,心花怒放。试问学生受到如此礼遇,他(她)还好意思再犯错误、再顶撞老师吗?他(她)必然怀着感恩的心对老师视若知己,支持、服从班主任的工作。当我们以平等心来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时,学生是能体会到并发自内心地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的。

上一篇:韵律操的基本步法教学反思下一篇:心中最美丽的地方的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