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再囧途之泰囧观后感

2024-04-26

人再囧途之泰囧观后感(精选7篇)

篇1:人再囧途之泰囧观后感

《人再囧途之泰囧》之观后感

“囧”已成为现实网络中的热词之一。囧人、囧物、囧事,《泰囧》中的王小宝和徐朗就不愧为本年度的两大囧人。

一个是专做葱油饼的王宝,一个是公司老板徐朗。本应互不相识的两人却因种种囧事牵绊在一块,组成了“泰国传奇”

一路上他们接连不断的囧事逗的我们直笑,但令我们最后回味的确是家和友之间最珍贵的情感。

首先出场的是商务男徐朗,从一开始的为了事业而冷落了妻子和女儿的他到最后毅然放弃了他追求了整整四年的事业。当他的世界骤然坍塌,一切都没了时候,他只恳求最后能带女儿去看一次航天博物馆。我为他们家庭的破镜重圆而深深感动。

后来出场的王宝强饰演的王宝。虽然他诠释了二傻的极致却也是一位孝子。为了身患重病卧床的母亲不远千里为母亲种健康树,甚至在健康树快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之时,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去守护母亲健康的虔诚的希望。那一本早已泛黄起皱的旅行日记,记载的满满的都是他于母亲的希冀,于母亲深深的爱。他也是一位重情重义之人。在真正的泰拳高手面前,他没有害怕,尽管身上已遍体鳞伤,为了朋友的事业,他也依然死守着。最后的跳起来打倒泰拳高手的瞬间,我为他拍手叫好却也心酸的想掉泪。

最后的反派——高博。为了经济上的利益,却不惜斩断和徐朗的同学情谊。为了之后的“油霸”所能赚到的利益,他放低身价自顾自的对徐朗讨价还价,顿时觉得他是一个被金钱驱使的可悲人物。

当今社会,一路上的诱惑很多,以至于很多人都在追求自己心底的欲望却忽视了已经拥有的一些人和事。当破镜不能重圆,人们往往才幡然醒悟,最宝贵的依然是那些人和事。感情和利益是不能对等的,最值得珍惜的永远是精神世界的最珍贵的感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世上最悲剧的事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应个个都具有王宝对母亲的孝心,乘父母亲还健在之时,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关爱。高二(6)班蒲贤静

篇2:人再囧途之泰囧观后感

今年暑期档上映的影片多达几十部,这其中最吸引我的影片之一就是《人在囧途》。

早在5月我就得知了这部影片的上映时间,有徐峥,王宝强,黄小蕾等众多明星的参与。当时的我,不知有多期待这部影片,果然在上映即刻就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春运之时,前往长沙讨债的挤奶工牛耿(王宝强饰演)与回家过年的玩具集团老板李成功(徐峥饰演)在机场相遇,结果霉运不断,两人总是不期而遇。在命运的作弄下,囧事连连。遭遇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令人捧腹大笑的事把小老板李成功搞得狼狈不堪,平日里的老板架子荡然无存。但牛耿却积极乐观。为了能讨债,为了回家两人最终结伴而行。一路上,他们换了各种交通工具奔波于回家的路上。不论是飞机、火车、大巴、轮渡、小汽车,搭货车,甚至拖拉机。尽管如此,两人仍未能在大年三十前回到家。在荒郊野外中度过了一宿。也正是这一路,使两人从敌人到朋友,牛耿更是用自己那份憨厚,老实和朴实唤醒了李成功那颗沉睡的心。

当李成功回到家中,并顺利解决了妻子与情人的问题,在真情的呼唤下,选择了其乐融融的一家,与妻子深情相拥。

看完这部影片,让我觉得精彩的不止是那些笑料。牛耿的影子似乎折射了无数农民工的身影,虽然他的工厂倒闭,活儿也又累又脏,可他时时刻刻都对未来充满希望。就如剧中牛耿所说:“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比谁惨”。甚至用他乐观的心态改变了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十分具有现实映射的作用。

剧中的女骗子,更是让人感动。她独自带着十几个孩子,有一个孩子也需要大笔费用做手术。在万般无奈下,她只有去“行骗”。在火车站,她跪着求助,可怜无人相信,只有牛耿坚信她不是骗子,并将身上所有的钱全部给了她。但当李成功和牛耿再次遇到她时,他俩知道了一切,他们都“甘心受骗”,这不就是人们所说的人间有真情,人间有大爱吗?

更有剧中李成功的“婚外情”,黄小蕾的“捉奸”事件虽然令人啼笑皆非,但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篇3:《人再囧途之泰囧》不“囧”之道

一、高效灵活的传播渠道

通常情况下, 电影在上映之前都会选择一定的渠道将其上映信息传递给受众,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营销, 传播渠道的选择决定着影片的传播效果。作为资金有限的小成本电影, 《泰囧》在营销中以微博为主的社交网站做主要的宣传阵地;到各个不同地方宣传该片, 与不同地区粉丝互动;播出后及时跟进的话题炒作, 从而达到一种三位一体, 相互融合的宣传效果。

1. 重视微博的强大营销力

据新浪网发布, 截至2013年2月20日, 我国新浪微博用户数已超过5亿, 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620万, [2]微博已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的社交工具。《泰囧》网络营销的成功,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要归功于对微博的运用。《泰囧》在开拍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微博的战略地位。从2012年5月25日发布第一篇官方微博至12月17日, 共发布1004条《泰囧》相关的微博。同时, 通过徐峥、黄渤、王宝强、范冰冰等明星的影响力, 以制造话题、发布片花等方式在微博上与粉丝展开强大的互动, 吸引受众主动参与到电影信息的传播中。例如在该片上映之前六小时, 《泰囧》官方微博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泰囧百城联动倒计时#离#泰囧#上映仅有6个小时了!@徐峥@王宝强@黄渤三大囧神和你一起倒数, 囧神贺岁, 提前狂欢!关注官微并转发此微博就可能获得电影同款超萌刺猬包一个, 挤公交神器有木有!?名额10个, 百城放送, 一起狂欢!走你!@王长田@小陶虹@谢楠@丁丁张@刘同@柳岩@糗事百科”。随后该微博被微博用户转发2426次, 评论975次。正是通过微博这种转发核裂变式的威力, 让越来越多的网友注意到了《泰囧》, 为12日的首映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

2. 社交网站的宣传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2年12月底, 我国使用社交网站的用户规模为2.75亿, 网民中社交网站用户比例较达到48.8%。[3]《泰囧》开播前在豆瓣电影、开心网和人人网做的宣传主要以分步骤地发表日志与网络视频于网络。从8月开始, 到电影上映前, 制片方找“水军” (网络写手) 以粉丝的身份, 在社交网站上, 配合着电影的上映, 发表日志配合宣传, 日志主题包括“真正的贺岁剧”到“对电影的期待”等。同时, 还会配合地发布一些和电影有关的视频, 包括不同版本的预告片, 对主演的采访以及电影拍摄的花絮等等。例如出品方就在网上发布了《泰囧》系列物料, 色彩明快、风格鲜明、笑料十足, 徐铮、王宝强、黄渤三人组成的“囧神”组合, 因其接地气又特色鲜明的角色形象, 在网络上刮起了“全民P图”风, 使《泰囧》还未上映, 就受到了网络热捧。

在电影播出后, 在豆瓣电影上, 关于《泰囧》的短影评多达467856条, 长评也达到了惊人的768条, 电影评分也高达8.3分, 通过豆瓣电影的口碑宣传, 也让更多的电影爱好者加入到观看《泰囧》的行列。

3、人际传播与舆论领袖

人际传播是生动的思想交流:人际传播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讯息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往的累进, 扩大了传播双方的认知或达成某种协议、获得更多的交流话题等等。[4]在《泰囧》正式上映之前, 发行方在不同城市举行了免费试映会, 在每场电影放映后现场与观众进行座谈, 由于人际传播具有感官参与度高;信息反馈的量大和速度快;信息传播的符号系统多;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 方法灵活的特点, 发行方在上映前第一时间能够收集掌握到该片的优缺点, 以便于在公映前有时间改正一些瑕疵, 力争最大化满足观影者的用户体验。

此外, 试映会邀请的观众并非普通的观众, 而是发行方精心挑选试映族群, 他们大多是在电影这个领域都充当着舆论领袖的资深影迷。通过舆论领袖的口碑宣传, 不断使观众加深对影片的印象, 达到“一传十, 十传百”的效果。通过这些高效灵活的渠道, 《泰囧》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宣传效果。百度指数显示, 自12月11日起, 《泰囧》的关注度开始急剧上升, 一周之内的用户关注度暴涨798%, 媒体关注度增长312%。截至23日, 在百度上搜索《泰囧》的相关新闻, 搜索结果约为1100万篇。

二、准确抓住受众心理

“传播渠道霸权的时代, 媒介是传播活动的主体, 面对有限的渠道, 受众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传播渠道过剩的时代, 受众是媒介经营市场的主体, 谁能够真正的理解受众, 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立足”。[5]所以, 受众他们的喜好与兴趣, 是直接决定电影成败与票房的最重要因素。而《泰囧》就非常准确地定位和迎合了自己的受众。

每年的11月底到第二年的1月初, 是电影的贺岁黄金档。南方都市报在2012年12月3日曾发布调查:你最希望在贺岁档里看到怎样的电影?在1196名参与投票的网友当中, 有67%的观众选择“轻松爆笑的喜剧, 有喜欢的明星最好”。从调查数据发现, 虽然大制作、强明星阵容的电影有一定的号召力, 但更多人还是期望在贺岁黄金档能进入电影院放松身心, 观赏一些题材轻松幽默的电影。而今年贺岁档伊始, 便连续出现《少年派》、《一九四二》、《王的盛宴》三部格调较悲的悲情片。而《泰囧》整部影片的笑点十分密集, 基本上三分钟一小笑, 五分钟一大笑!比如:两人在电梯里碰到一美女, 正激动地讨论这位美女是不是人妖呢, 没想到, 美女接了个电话, 讲起了中文;偷摸进黄渤房间的王宝强不得已为黄渤以做葱油饼的方式做起了泰式按摩!诸如此类笑点在片中不断。《泰囧》正是抓住受众想在贺岁档期间欣赏一部高质量喜剧片的心理, 才导致该剧一首映便大受追捧, 票房大卖。

该剧发行方还准确抓住受众的从众心理。受众的从众心理是指生活在一定群体中的受众, 为了避免被群体抛弃与否定, 其个体行为都会趋向于与群体的总趋向一致。[6]电影《泰囧》一旦成为某个小集体中的话题, 或者是受众所在的群体的网络话题, 一些不知道该信息的受众为了使自己与所属群体的信息源保持一致, 也会去主动关注该息。《泰囧》就是利用这种受众心理, 在网络下大量转发与分享自己的宣传信息。

三、结合社会焦点的话题炒作

任何一部影片的成功, 都要靠本身的故事情节来打动观众, 否则即使宣传效果再好, 首轮上映之后, 也不会有好的口碑和持续不断的热映。《泰囧》的题材是它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美国传播学家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指出, 媒介有能力构造一个“虚拟环境”, 即媒介可以建构一个虚拟的社会环境。后来, 该理论被发展成为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强调, 媒介并非像镜子一样, 被动地反映现实。而是以特定的视角与手段, 有选择地将现实再建构之后, 积极地提供给受众。[7]

在《泰囧》中, 商业成功人士徐朗用了五年时间发明了一种叫“油霸”的神奇产品———每次汽车加油只需加到三分之一, 再滴入2滴“油霸”, 油箱的汽油就会变成满满一箱。可最终徐朗发现“油霸”含有有害物质, 于是他撕毁了可以给他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授权书。当今,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中一些人充斥着一股浮躁心态, 他们为了谋取不法利益, 而不惜以损害人民健康为代价制造有害产品, 例如毒胶囊、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等等。《泰囧》中的“油霸”, 滴两滴便可将三分之一的油箱变满, 体现了社会中的浮躁, “油霸”有毒就像镜子一样对照着社会中的有害产品。影片中徐朗撕毁了授权书, 体现着国家、政府对这类有害产品的打击销毁政策, 也是一种正能量的宣泄。《泰囧》表现了受众关注的社会热点, 他们所反映的也是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冲突, 这样才能吸引观众, 也吸引社会的关注。

四、《泰囧》成功的小反思

在国内传统观点看来, 电影只有高投入才有高产出, 而小成本电影《泰囧》通过利用微博等新媒体的网络营销打破了这种传统的金科玉律, 也为电影人在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电影市场中找到了成功的突破口。但我们也应批判地看到基于微博等新媒体基础上而进行的电影网络营销在电影市场中是一把双刃剑, 只有在注重电影质量的前提下发挥网络营销策略, 才能实现电影票房与电影发展的双赢。相反, 不重视电影质量而仅寄希望于营销的技术性手段牟取暴利, 拍摄低级庸俗毫无观感的电影, 对电影的发展以及观众的审美功能无疑起到阻碍甚至退化作用。例如在《泰囧》档期后, 某知名卫视以宠物为主题拍了一部成本500多万元的电影, 通过成功的营销宣传, 该电影取得了破亿的票房, 成为同档期电影中最大的黑马。虽然该电影取得了不俗的票房, 但不少观众看后评价电影内容空洞无物、杂乱无章, 在某知名影评网站上该电影评分仅为3.3分, 观众甚至表示“电影里, 狗都比人演得好”。

由此可见一部成功的电影不光需要完美的营销策略, 更需要电影本身的高质量, 如果过于依靠营销策略而忽视电影的内在质量, 长此以往, 对于电影的发展无疑于饮鸩止渴, 由此, 我们应当批判地看待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电影网络营销。

摘要:与其他大片相比, 投资仅为3000万的《泰囧》结果并不“囧”, 《泰囧》成功标志着电影以微博等新媒体为基础上网络营销方式开始出现, 也为许多其他娱乐产品的营销, 提供了参考与借鉴。此外, 我们还必须注意到社会、媒介与受众三者是一个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系统, 任何的娱乐产品, 包括电影, 想要成功的运作, 必须要合理地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忘记, 对受众需求的满足和对社会现实的映射、高效的营销渠道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所必须包含的必要因素。

关键词:泰囧,传播,营销

参考文献

[1]杨林.《泰囧》嘻嘻哈哈破三亿创华语片最高周末票房, 新京报, 2012年12月18日

[2]周文林.新浪微博用户数超5亿去年新浪净营收逾5亿美元, 21CN科技频道, http://it.21cn.com/mi/a/2013/0220/17/20429725.shtml

[3]《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3年1月15日

[4]陈力丹.《试论人际传播》[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6 (10)

[5]秦福泰:理解受众:传媒渠道过剩时代的制胜法宝——论受众研究在媒介经营中的重要性[J].东南传播, 2006 (1) :23-25.

[6]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216, 217.

篇4:人再囧途之泰囧观后感

一、娱乐化:营造欢乐观影氛围

在对这部电影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这种定位于都市群体并以搞笑的方式表现疲于奔命的白领阶层的影片称为“徐氏幽默”。下面从娱乐化角度对这部影片进行文本分析。

这部电影从人物造型、道具运用和对白设计都充分地考虑了喜剧效果。在人物方面比较突出是王宝的造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头金黄的头发和一身休闲的热带旅游服饰。而且他的行为也能够凸显出都市草根生活状态与观念的改变。影片突出了很多王宝为这次旅游所做的准备并刻画出王宝强所饰演的角色“类傻根儿”的一贯特征。巴赞在评价夏尔洛的噱头时强调,“恰好只为观众留足了看清这些噱头所必需的时间,随后没有丝毫的情节停顿允许对它反思。” [1]我们在进行观影的过程也是这种伴随着叙事进程而持续不断欢笑,而几乎没有余地思考影片的设计及背后的社会反思。

王宝手中的仙人掌是影片最为成功的特写型道具,观众一直保持着对这件物品的疑惑,直到王宝将其与为母亲的健康祈福联系起来才如释重负。“好的特写能在逼视那些隐蔽的事物时给人一种体察入微的感觉,它们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宣的渴望、对生活中一切细微末节的亲切关怀和火热的感情。” [2]而这个道具作为意象又具有多重的功能,首先其作为亲情的象征,外层却包裹着硬刺,直接针对的是都市生活所造就的麻木的内心,其次在一个雨景中徐朗将这棵枯死的仙人掌抛出车外就带有无视感情内心枯竭的意味,最后徐朗和王宝埋下的健康树开出了两朵灿烂的花则预示着徐朗内心向亲情回归。这样,作为道具的仙人掌就和故事结构和人物情感形成了紧密的勾连。

由于误会而形成的小品式的人物对白更能突显人物多疑的性格和脆弱的情感,这主要在高博对妻子与徐朗关系的持续怀疑达到了高潮。高博给刚生育的妻子打电话时最紧张的问题就是孩子是否像他,并且还追问孩子的头发是多是少。这虽然是一个噱头,但是其背后却有相对苦涩的意味,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认同他的生活与未来。

二、媚俗化:切中观者审美心理

这部电影所采用的一系列的搞笑元素都具有极强的媚俗性,随着影片的退热,我们可以看出其情节的娱乐化设计明确地指向观众的审美需要与期待。“那是自我的确认,同时是自我的对象化的过程。” [3]这里面排除了曾经缔造神话的《失恋三十三天》的都市白领恋情,主要表现都市白领之间白热化的竞争关系。这种关系将人性扭曲到了可以不顾家庭,不考虑亲情、友情和爱情,并将这种性格的悲剧结局呈现在银幕对面那些身处其中,深知其味的观众眼前。埃里克·罗麦尔认为:“电影通常有两个极点:艺术和自然,戏剧和生活,它们如同两个面对面的镜子,不断地反射彼此的影像,直至擦去爱两个势力范围之间的一切分界。”[4]这种走心的影像必然获得这些观者的情感认同和精神支持,而且这部影片排除了大道理而表现小温情更是适合观众需求。

当下观众已经从宏大叙事的概念系统走出,他们追求的是情感的真实与深度,这是获得他们支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影片的“叙事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细节上,这是一种通用模式。” [5]所以这部电影呈现出两条线索:明线是徐朗与高渤作为同事的利益纷争,而他们的故事都牵涉到家庭的完整;暗线是王宝为了母亲的健康去泰国祈福,而他的旅行带有完成母亲心愿的性质,这也为后来范冰冰出来和他合作照相做了充足的铺垫。而后者的出现使影片从虚构进入到现实,这种圆梦又具有更泛化的草根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全面深刻地反映这种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带来的人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的改变。这部电影不是严肃地反应社会问题的作品,但是它触及了这些问题中的“家庭”侧面,而这个侧面又具有影响全局的作用。虽然影片没有对这个侧面做正面的刻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情节的发展感受到这一潜在的主题。

徐朗为了家庭放弃了对项目“油霸”的竞争,这可以说是都市白领的一种选择,因为我们看到高渤就没有退出。影片结尾徐朗一家代表了影片所要传递的价值,美满的家庭才是真正的幸福,而这个命题的得出是王宝教给他的。王宝通过自己对生命的乐观、执着感染着徐铮,最后使他回到了家庭的怀抱。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人内心的“田园梦”期望和对外界勾心斗角的生活环境的厌弃。

三、商业化:满足观众多元欲求

当下,电影的娱乐化和媚俗性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并非电影艺术自然生长的结构,而是和制约或操作这种艺术背后的经济行为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的商业化组织结构是微妙的、深藏不露的。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电影制作者和电影观众之间,存在着一种无声的、利益驱动的平衡和妥协,这种妥协贯穿于电影的整个制作过程和接受过程之中。” [6]这才是当代电影生产的产业化操作和商业化特征。

这部片子在2012年12月12日上映,晚于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半个月。而在票房的结果上却出现了颠覆性的差距。本文不在于探讨这两部影片在艺术上的优劣,但是这两部电影具有极密切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一九四二》探讨带来的疲劳感,以及冯小刚导演以一种近似于《唐山大地震》的严肃手法表现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这本来就是一个表现苦难的题材,而其中又掺杂了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讨论,使这部电影从艺术层面慢慢向舆论和学术层面滑落。这种莫衷一是的探讨并未激起观众的观影热情,相反,它所营造的是对这种氛围的冲破,一种可以将探讨的风向从严肃走向娱乐的力量的积蓄。

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就是选择了这个恰当的时机登陆了院线,其结果就是它既回避了与《一九四二》的正面交锋,又收获了后者为它培养的观众基础和强烈的观影期待。如果这两部作品在同一时间上映,这种情绪化的作用会相对减弱,而在艺术上的评价将成为二者较量的原则性命题。但是,事实就是《人再囧途之泰囧》快速地冷却了《一九四二》本未释放出来的全部热量,形成了对前者的观者狂潮。这种情况的发生与《人再囧途之泰囧》影片自身的质素密切相关,这主要就是它明确的娱乐化倾向和媚俗化特征所带来的强大的“观看的吸引力”,使其成为“一个值得被凝视的、充实而非空洞的价值物”[7]。

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做出了明确的观众分层,它并没有完全抛弃都市温情剧的艺术价值,并把明星效应运用得恰到好处,这些无疑都为这部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票房基础。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部影片成功的商业运作,而这一切是影片制造者和观影者的不自主的合谋造成的。虽然这类电影很难再创造出这样的神话,但是其产业方面的成功倒是值得今后的电影生产者关注的。

[1]安德烈·巴赞:巴赞论卓别林[M].吴蕙仪译,林清华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3.

[2]巴兹拉·贝拉:电影美学[M].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45.

[3]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85.

[4]安德烈·巴赞:让·雷诺阿[M].鲍叶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07.

[5]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彭吉象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33.

[6]罗伯特·考克尔.电影的形式与文化[M].郭青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11.

篇5:人再囧途之泰囧观后感

司”及反思

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黄坚明

(图:黄坚明律师)

近日,电影界及娱乐界最轰动事件之一就是电影《人在囧途》(简称《人囧》)的片方武汉×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告)在北京突然宣布,2月28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已经受理了原告提起的“不正当竞争及著作权侵权之诉”,被告正是《人再囧途之泰囧》(下称:《泰囧》)的片方——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北京影艺通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北京真乐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而媒体报道原告索赔金额是一亿元人民币。因牵涉《泰囧》、《人囧》、一亿元索赔金额等热点话题,更涉及徐铮、王宝强等高知名度的明星人物,此事件一发生就引起电影娱乐界、法律界等众多社会人士的关注,相关媒体也争相报道,使得《泰囧》《人囧》“火爆相撞”事件不轰动都难。作为一名专业律师,笔者从是否是纯粹的娱乐事件,是否构成法律上之侵权行为、原告诉讼策略,以及法律风险之防范等角度提出如下分

析和见解,供各位大家批评、斧正。具体如下:

一、《人囧》诉《泰囧》案绝非纯粹的娱乐事件。

毕竟《人囧》诉《泰囧》之侵权官司属于娱乐圈的娱乐事件,而娱乐圈之纯粹娱乐事件数不胜数,如《阿凡达》狂热上映时,中国某作家就曾诉《阿凡达》八成抄袭,并索赔10亿元,但该10亿元官司的诉讼费是否已实际缴付(数额不小),该官司是否真实立案,现在法院是否已经做出一审判决,笔者均无法从媒体上搜索到后续报道。对《人囧》诉《泰囧》案件,众多网友质疑是原告《人囧》方蓄意炒作,核心理由包括:一是在《泰囧》宣传推广、上映时不起诉,而是等到《泰囧》创高票房收入时才起诉,明显是“眼红”想分一杯羹的卑鄙行为;二是炒作此事件,为其后续的《人在囧途2》作最好的前期炒作、宣传和上映铺垫。

此外,笔者还怀疑,无法排除此事件是《人囧》和《泰囧》联合上演双簧戏之嫌疑,毕竟被告光线影业老总王长田关于《人在囧途3》将于2014年与观众见面的言论已见诸媒体,而原告的《人在囧途2》和被告的《人在囧途3》两部电影既可以是利益冲突方,也可以是可制造持续性热点新闻事件的好双簧。

笔者在《泰囧》上映前就看过《人囧》这部电影,现综合上述《人囧》和《泰囧》两部电影的核心事实,以及近期媒体上关于《人囧》诉《泰囧》案件的核心事实,笔者认为:《人囧》诉《泰囧》“不正当竞争及著作权侵权之诉”之案件,应非娱乐炒作事件的可能性更大些,理由包括:一是该事件涉及的权益重大,难以协调,为防范被告持续侵犯《人囧》电影作品的权益,原告提起起诉当然是选项之一;二是事实和法律依据充足,原告在法律上占上风,且潜在的诉讼收益十分可观;三是从商业角度考虑,原告主动出击,可将后续的原告方的《人在囧途2》和被告的《人在囧途3》发生直接冲突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点,所获得潜在收益将实现最大化。

既然是非纯粹的娱乐事件,笔者才愿意在法律上对《人囧》诉《泰囧》“不正当竞争及著作权侵权之诉”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更详细的剖析和解读。

二、《泰囧》是否对《人囧》是否实施了侵权行为

首先,需要明确的争议焦点之一是:原告对《人在囧途》之片名及电影是否享有版权,是否享有著作权。笔者认为,原告对《人囧》之片名及《人囧》电影作品享有著作权是确凿无疑的。是否享有著作权罪核心的判断标准是是否具有独创性,著作权法上的独创性要求并不高。笔者认为,香烟封面之“五朵金花”,金庸名下之“杨七公”,007电影系列之“007”,知名动画片之“喜羊羊”,周星弛主演之电影片名“长江七号”均可满足著作权法之独创性要求,自然可享有著作权,受法律保护。

回到《人囧》诉《泰囧》事件,案件争议焦点之一就是《人再囧途之泰囧》之片名是否侵犯了《人囧》之片名的著作权。笔者认为:《泰囧》毫无疑问侵犯了《人囧》之片名的著作权,核心理由包括:

一、从普通消费者角度分析,众多消费者想当然地认定《泰囧》就是《人囧》之续集、第二部、升级版等同一影视公司出品的电影作品,这点是不以《泰囧》之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二、就独创性而言,《泰囧》之“人再囧途”,与《人囧》之“人在囧途”,仅存在一字之差,且不存在著作权法上的独创性或新颖性,毫无疑问属于对《人在囧途》片名作品之篡改;

三、参照商标侵权之认定标准,在相同或相似领域使用相同或相似商标标志之行为构成侵权,本案是相同领域(电影)相同作品(喜剧电影)相同用途(电影片名)之相似作品(一字之差)。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泰囧》侵犯了《人囧》之片名著作权。

其次,《泰囧》电影作品是否侵权了《人囧》电影作品的著作权。原告《人囧》方认为:将《人在囧途》与《人再囧途之泰囧》两部电影进行的比对中清晰地发现,无论从电影名称、构思、情节、故事、主题还是台词等N处,两部电影实质相同或相似。笔者认为,《泰囧》和《人囧》在故事、主题等方面还是存在显著性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人囧》反映的最核心社会背景是春运囧现,包括坐汽车难、乘火车难、买关系票、交通无比拥挤、住宿贵等社会民生问题,当然,影片还蕴含农民工讨薪难之社会热点;而《泰囧》最核心的背景是高科技(石油垄断背景下的节能创新)、股东纠纷、手机病毒、商业机密、人性之爱情及家庭和金钱之冲突、出国旅游之黑幕、环保等社会难题;

其二,从普通消费者角度分析(笔者、笔者周边的朋友就是普通的电影消费者),就整体而言,《人囧》和《泰囧》可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两者之间迥异之处相当多,而是赵本山之《乡村爱情1》和《乡村爱情2》之乡村爱情故事系列。从乡村爱情系列之主创人员、故事背景、主题、故事衔接等因素分析,无须详细分析,普通观众都可以轻易判断该系列剧是同一电视剧制作人出品的系列作品。简而言之,《人囧》和《泰囧》相比,“异”大于“同”。

其三,《泰囧》作品,具有相当浓重的《泰囧》特色,不管是制作方,还是电影界、娱乐界、媒体界,都将《人再囧途之泰囧》电影作品聚揉为“《泰囧》”,而非聚焦为“《人囧》”。显然,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再者,关于《泰囧》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侵犯了《人囧》合法权益的问题,笔者的观点是《泰囧》的行为构成。理由如下:

其一,应重点保护创新者的权益,而非“搭便车”者的权益。《人囧》片名具有显著的独创性,而一字只改的“人再囧途”创新性很低。两者相比,应重点保护《人囧》的合法权益;

其二,《泰囧》是否有主观侵权之故意。笔者猜测,《泰囧》之所以采用《人再囧途之泰囧》之片名,其考量点应包括:一是主演人员徐铮、王宝强是《人囧》中主创演员;二是《人囧》积累了相当的人气和美誉度,“搭便车”行为可带来可观收益;三是可能会招致相应的诉讼纠纷,也可能不招致;四是综合考虑国内著作权保护力度,即便被《人囧》起诉了,赔偿额也在可以控制的范围。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采用《人再囧途之泰囧》之片名自然是最合理的选择。当然,仅仅是票房收益超出被告《泰囧》方原来的预计数额,使得被诉索赔就由潜在法律风险变成实实在在的诉讼案件,且索赔额高达1亿元人民币。若说《泰囧》不知悉其行为会招致诉讼官司,只能说其是白痴,其原委托的顾问律师是白痴,这显然不是事实。因此,笔者的推理是被告《泰囧》方有主观侵权的故意。

其三,《泰囧》是否具有持续不正当竞争之主观故意。熟悉电影的人知道,007系列的电影作品数量相当多,笔者根本就没有看完。周星驰偶尔来拍摄一部009的电影,从鼓励创新的角度,从考虑不同国籍著作权维权成本相当高的角度,从从宽执法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认定“009”电影没有侵犯“007”作品的著作权。但本事件中的情况是,《人囧》上映完,被告方就出品、上映了《人再囧途之泰囧》;《人囧》方刚获得有关政府部门审批完毕,可拍摄《人在囧途2》,被告方就放出要拍摄《人在囧途3》的言论,这不是有意破坏电影市场秩序吗?显然,《泰囧》有持续不正当竞争之主观故意。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的观点是:被告《泰囧》方面涉案行为应当构成侵权,但具体电影内容方面是否构成侵权,仍有待商榷。

最后,关于索赔金额的问题,《人囧》诉《泰囧》事件之所以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索赔金额高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客观地说,原告《人囧》方很难论证《泰囧》方就应赔偿多少数额的款项给原告。并不能说《泰囧》取得高票房了,就应支付一定比例的票房收益给《人囧》方面,毕竟《人囧》早已上映完毕,《泰囧》方的行为并没有直接损害《人囧》的票房收益,也无法用证据证明《人囧》给《泰囧》直接带来具体的票房收益。若法院真支持《人囧》方的诉讼请求,认定《泰囧》构成侵权,但具体赔偿多少数额合适,这也是谁也说清楚的难题,就看法官的智慧了。

三、《人囧》诉《泰囧》事件之诉讼策略及法律风险防范之反思

首先,笔者关注的问题是原告方《人囧》的诉讼策略问题。毫无疑问,提起诉讼要求《泰囧》赔偿是当然之举,选择起诉时机也是正确的,这都值得肯定。至于网友所评价的上映前不起诉,上映时不起诉,就等《泰囧》获得高票房、高利润时才起诉,总觉得《人囧》方是趁火打劫乘机“分羹”的非道德行为,但该观点忽略了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是一种类似于物权的对世权,作品一旦创作完成,任何人都负有不侵犯其知识产权之义务;至于权利人是否起诉、何时起诉、以何种方式维护其知识产权,完全属于权利人的自己事务,他们无权干涉。

但笔者认为,《人囧》在知识产权保护、诉讼策略方面还是存在重大缺憾的。举个例子来说明吧,大约在2001年,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已热播了,笔者不清楚其是否将该片名申请商标,但电影版《将爱情进行到底》上映时,宣传资料中已将“将爱”标明为注册商标,可见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之强。但笔者写此文时,专门查询一下《人在囧途》片名是否被注册为商标,结果是《人囧》方并没有将其申请注册为商标,而是有企业其注册为第5类的商标。退一步来说,即便《人囧》上映前没有注册,电影热播赢得高票房后,理应将片名注册为商标;再退一步来说,《泰囧》大规模推广、宣传时,或者是《泰囧》赢得高票房后,此时更没有任何理由不将自己的片名申请注册为商标,申请注册为商标后再提起诉讼,将处于更主动、更有利的地位,须知,就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而言,商标权保护力度应强于著作权;即便不强于,《泰囧》方多一个商标侵权情节,其侵权的代价将沉重很多。

其次,从《泰囧》方面考虑,导演、主演徐铮、王宝强都是《人囧》方的主创,强调一下该片有某种特殊关系的“搭便车”行为,从商业角度是可以理解的,什么《雪豹》姐妹篇(不清楚是否是同一影视公司出品的作品),主创人员是哪部高票房主演的电影广告还不是满天飞。但直接引用别人的片名,并进行一字只改的所谓“创意”,从法律角度看,那肯定是愚蠢之举。现在不敢正面回应也是无奈之举,也许江湖都是这样的,出来混的迟早都要还,还多还少而已。现在《泰囧》热卖了,代价自然高些!

任何人都应遵纪守法,而侵权行为随时可能会付出沉重代价。张伟平和张艺谋都承认《三枪》是最烂的电影,但根据媒体的报道,该片该剧本版权的费用就高达500万美金。央视面子够大,仅仅支付1块钱版权费就获得《笑傲江湖》电视剧的拍摄权,但获得授权就是央视实实在在的义务,不管实际的版权费是多少。苹果牛气冲天,但就简单的四个字母“IPAD”商标付出了6500万美金的代价。南宁某国有烟草公司为“天高几许问真龙”的广告支付了上千万元的相关费用,最终却发现其并没有获得该广告语的版权,最终该广告语就销声匿迹了。笔者办理过一起国有大型企业侵犯著作权案,大型国企未和著作权人签订人任何书面授权协议就大规模地使用著作权人的电梯商标作品,商评委也作出了商标侵权撤销商标的裁定,后续官司仍在进行中,且涉及上市公司。

最后,笔者想讨论一点,《人囧》与徐铮、王宝强等主演订立合同时,是否可以约定类似于“同业禁止”的条款,约定一定期限内禁止参演类似题材、类似作品的电影作品,明星访谈中都经常提到要挑战新类型的作品,如演反面人物多了,就想演正面人物了,其背后是否有合同约定限制的因素。可以说,徐铮、王宝强太熟悉《人囧》了,制作出类似风格的电影那是自然不过的结局。《泰囧》热卖了,但要被告人都割一块肉出去,想必都是很不情愿的痛苦事。

篇6:人在囧途之泰囧观后感800字

这部电影有很多搞笑的地方,但是也有非常感人的地方。搞笑的地方太多了我就不一一说了,那我就先说一下感人的地方然后再谈一下对这部电影折射出来的职场百态简单的发表一下评论吧,如果有说错或者说的不足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包涵了。

感人的地方有2个:一、影片一开始高博和徐朗为了这个潜心研究了4年的项目和公司里各种琐事搞的家庭支离破碎,但最后却都破镜重圆和他们的妻子还有孩子和好。二、王宝一直藏着范冰冰的照片说去泰国的目的是和她度蜜月,影片最后王宝的梦想成真了,摄影师为王宝和范冰冰拍了许多合照。这是2个感动的地方。

其次来说一说这部电影当中折射出的职场百态吧。其实我觉得高博和徐朗都是工作狂,为了某个利益,为了公司的项目一直加班、出差,忽视了家庭。其实现实当中有些白领的生活也差不多如此。虽然影片到结尾处高博和徐朗都取得了妻儿的谅解并且破镜重圆,但是有一个细节大家有可能非常容易忽视。2个人到达那个寺庙,斗争以后,就在2个人快要抢到那张授权书的时候,高博一直在低声的对徐朗说这个授权书是要2个人共同签字才生效,而徐朗就一直弯着腰在捡拾王宝的旅行日记,从当中折射出2个状态,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到那个时候高博还想着授权书的事情,而徐朗想的却是友情。(这个地方如果有不对的还请各位指出)

还有一个细节令我蛮感动的,就是王宝和徐朗2个人在丛林里的时候,王宝对徐朗说的一句话:“打个电话给你老婆吧,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挽回的。”(原本的意思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我按照自己的理解修改了)。

王宝虽然蛮傻的而且一直做错事情,但是却给这部影片带来了许多的笑点。(P.S.其实王宝强最擅长的就是这类角色)

那个姓周的大老板其实猜到了徐朗和高博来泰国的旅途上会不断的斗争,所以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告诉他们2个人这份授权书只有他们2个共同签字才生效。

篇7:人再囧途之泰囧观后感

一、研究综述

1、多模态语篇研究

多模态 (模式) 语篇分析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于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近年来的多模态语篇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种视角:

(1) 交互社会学的视角

学者应用交互社会学理论研究即席话语和公共场所中的多模态, 关注人们如何在交际时采用不同模态构建他们所处的情景和身份。其出发点不是语篇而是人们的行为, 主要代表人物有Scollon和Norris等。

(2) 认知的视角

学者们关心的是概念化理论如何指导交际者选择不同的模态或模态组合进行连贯的交际。他们侧重研究理想的认知模式中源和目标如何同时以一种以上的模态表征。其主要代表人物有Forceville和Holsanova等人, 其主要代表作品有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 (Forceville 1996) 等。

(3) 语体学的视角

语体学视角关注的是语体特征与多模态的关系。Lanham (1983;2003) 注意到受计算机技术的影响, “散文”的概念已发生了变化:从书面到电子、从静态到动态、从无声到有声等。

(4) 功能符号学视角

功能符号学的多模态分析理论基础主要来自Halliday (1978) 的语言是社会符号的观点。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 分析包括语言之内不同模态的意义构建模式。在多模态话语的研究上, 这一视角的研究成果最多, 成为多模态研究的主要力量。其代表人物包括Kress, van Leeuwen, O’Toole, Lemke等。

2、多模态隐喻研究

隐喻在结构上拥有本体和喻体, 即目标域和源域, 并且从源域到目标域构成一种映射的关系;在映射关系中, 只要目标域和源域位于不同的符号资源中或通过不同的模态来呈现, 就可以将其定义为多模态隐喻。

Lakoff认为隐喻的本质是利用某个概念域结构来理解其他不同的概念域结构, 并且隐喻的实质是思维和行为方式, 并不一定要借助语言这种外在的表现形式。Forceville等学者不拘泥于语言层面, 对传统隐喻观发出了挑战, 提出了隐喻研究可以拓展到非语言符号平台兼顾隐喻的修辞和文体维度, 突出了隐喻的动态构建本质。

因而作为一种认知模式, 隐喻可以通过语言来实现, 也可以通过图像、身势、建筑等社会符号来实现。多模态隐喻研究涉及诸多领域, 如电影学、广告学、传媒学和构图学等。Goodman聚焦于绘画艺术的隐喻研究;Kennedy涉猎了线条和插图艺术的隐喻研究;Whittock研究了电影图像的隐喻;而Forceville撰写了大量文章阐述广告图画的隐喻。

在电影海报的设计中, 图像的形状、色彩、空间等信息作为源域, 和电影所传达的情节、背景、人物关系等信息所构成的目标域建立了映射关系, 构成了典型的多模态隐喻。作为电影艺术中独特的视觉符号形式, 电影海报是电影自己的“语言”, 其蕴含的隐喻意义可以比文字更明确、更直观地传递影片的主题信息。

二、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海报多模态隐喻分析

2010年, 徐峥和王宝强在《人在囧途》中的超囧春运回家路, 笑翻全国人民, 两人由此成为“年度最强喜剧组合”。《人再囧途之泰囧》中这对组合再上“糟心之旅”, 电影中二人跨出国门远赴热带风情浓郁的泰国, 上演泰国冒险传奇。影片至上映以来受到观众极力热捧, 被赞为“年度最好笑喜剧”, 上映5天票房突破3亿, 创造华语片首周票房纪录。

该电影海报上有明显的多模态隐喻运用的痕迹, 下面将对《人再囧途之泰囧》海报进行个案研究, 来探讨电影海报如何利用图像的多模态隐喻来完成符号意义的构建。

在海报中, 参与者总是处在最突出的位置。该海报男主人公们的图像占据了近乎三分之二的版面, 他们从左到右分别是黄渤饰演的高博、徐铮饰演的徐朗和王宝强饰演的王宝。海报中高博、王宝二人不惜拳脚大肆争抢徐朗誓死保卫的保险箱, 他们的神情、行为和反应充分体现了参与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电影海报中存在多处隐喻。该海报在构图中以保险箱为核心要素, 保险箱在三人的争夺中突出其重要性, 这个保险箱不仅推动者影片的情节、决定着剧中人物的命运, 也成为这幅电影海报构建隐喻的基础, 它映射着财富。此外, 海报中连续三个“2”下都包含着主演的名字。“2”与“二”同音, 在网络流行语中, “二”被广泛地用于形容一个人很傻很呆或特指某些不成熟的表现。这里用“2”映射主演们的令人捧腹的表演, 显然有意将整部电影定性为喜剧。另外, 海报上端有多个相同的泰式寺庙高塔, 且寺庙看似远接天际, 朦胧之中尽显神秘, 这样的安排便构成了“囧途是神秘而遥远的”这一隐喻。

综上所述, 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的海报图像是利用以上三个多模态隐喻来完成符号意义构建的。从中, 我们了解到, 图像作为电影海报独特的视觉符号编码, 毫不逊色于文字和对白, 同样能通过构建隐喻来传达影片相关信息。

三、结语

在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海报这个多模态语篇中, 图像、色彩、文字等符号构成的多模态隐喻参与了语篇整体意义的构建, 对充分理解影片, 解读影片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些远超出纯文本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引起了观众极大的观看兴趣, 达到最佳电影宣传效果。

多模态语篇作为一种新生和有发展前途的事物, 已引起学界关注。电影海报作为一种多模态的社会符号资源, 是电影艺术的独特“语言”, 集结了文字、图片、色彩等多种可以表达意义的符号系统, 给观众带来更加直观、鲜活的视觉艺术感受, 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语篇, 其研究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同时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仍需加强。

摘要:文章区别于传统文本语篇分析研究, 从集文字、图片、色彩、空间等符号系统于一体的多模态语篇出发, 立足认知语言学的多模态隐喻视角, 探究电影海报作为多模态语篇, 如何通过文字与图像的结合来建构概念隐喻从而传达影片的艺术审美和价值取向, 进而探讨多模态语篇的认知本质。

关键词:电影海报,多模态语篇,多模态隐喻

参考文献

[1]唐青叶.语篇语言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9.

[2]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 2003 (05) .

[3]汪燕华.多模态话语中的图文关系[J].外国语文, 2010 (5) .

[4]赵秀凤.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兼评Forceville&Urios-Aparisi《多模态隐喻》[J].外语研究, 2011 (1) .

[5]张明杰.概念转喻的认知特征及其本质[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0 (5) .

上一篇:科普知识竞赛题库一下一篇:春中精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