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工作规定

2024-04-22

保密工作规定(精选8篇)

篇1:保密工作规定

保密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守审判秘密,保障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和审判工作纪律要求,结合本院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踢工作人员。全体工作人员应牢固树立保密意识,严格遵守审判工作秘密的各项规定,杜绝泄密事件的发生,保障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

保密范围

第三条

审判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内部重要部署、计划、总结、报告。

第四条

院审判委员会、合议庭以及庭院讨论案件的情况和记录;在审判过程中就案件的处理向上级请示汇报或由上级指示的情况及记录;各类案件诉讼卷宗证据材料及音像材料;在办案过程中公安、检察或其他部门移送、借调的卷宗材料。

第五条

加密字“情况”、“简报”、“信息”、“专题报告”;上级部门下发和其他部门转发的各类加密的文件、图片、资料等。

第六条

本院保存的各类案件档案、行政文书档案、人事档案、和财务档案;警具、武器、弹药的数量、存放地点个押运、提取、保管、使用情况;院内各种公务印章、介绍信。

第七条

本院在通讯、收发、打印、复印、摄影、录音、微机处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机密;财务、总务、赃物保管人员的保险柜和保管室的使用情况。

第八条

本院党组会议、院长会议办公会议、审判委员会会议、人事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记录和不宜公开的内容;涉及党风、廉政和违法违纪的举报、揭发材料内容和调查情况。

第三章

案件的保密

第九条

不得向亲友、熟人以及本案件利害关系人泄露案件情况,不得在公共场所谈论案件情况。

第十条

不得替当事人打听案件或私自调阅卷宗材料。

第十一条 案件审判之前,任何人不得向当事人或其亲属、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以及其他与案件无关的人员泄密案件处理情况。

第十二条 审判委员会、合议会讨论案件时,应指定专人记录,记录材料由指定的人员妥善保管,并定期移送档案室归档。

第十三条 严禁合议庭成员以外的其他工作人员向合议庭成员打听案情。第十四条 审判委员会、合议庭讨论案件的情况和发言内容,特别是对案件处理方面的分歧意见,一级法院就案件审理中的重大问题向党委或上级法院的请示、报告以及其他政法部门交换意见等情况,严禁泄密。

第十五条 案件的承办人员必须妥善保管案件材料,下班前对案件材料要认真清点、检查,妥善放置,一律不得携带卷回家或交无关人员代管、代转。

第十六条 需携卷出差的,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案件安全。严禁携带案卷游览、参观和出入与案件无关的场所。

第十七条 接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阅卷,必须首先查明其身份。然后严格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并指定阅卷人在本院内适当场所阅卷。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只能查阅案件卷宗的正卷,副卷禁止查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摘抄相关材料,如需复印件,须征得承办人员的同意,复印后必须经承办人员核对。严禁将案件借给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带出院外。

第四章

文秘、诉讼档案、收发、文印的保密

第十八条 秘书、机要、信息、文印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对知晓的审判秘密及未公开的有关案件、人事以及会议内容等情况,除因工作需要外,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对涉密文件、资料信息、图标等,要妥善保管,不外传、丢失;非因工作需要,不得复制;确因工作需要复印的,必须经部门领导同意,并等同于原始文件保管和回收。对拟办的秘密文件、信息材料,必须严格控制,不得发给无关人员或让无关人员阅看。

第十九条 档案工作人员必须严守保密纪律,严格执行档案使用管理规定,不得泄露档案中的秘密内容和自行扩大档案使用范围。

第二十条 党委、人大、纪委和其他政法部门因工作需要确需借阅诉讼卷宗的,必须持单位介绍信和工作证,经主管院领导批准后,由档案室借阅,其他单位原则上不予借阅。

第二十一条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查阅档案,必须通过原案件承办人,经主管院领导批准后,方可允许阅卷人在指定地点查阅,但只能查阅案件正卷,副卷禁止查阅,如需复印、摘抄材料,复印、摘抄内容必须经档案管理人员核对。

第二十二条 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对社会有不良影响的案件,一般不得查阅。

第二十三条 内收发人员严格坚持各类文件的传阅制度,严格做好收文、发文登记和文件保管工作,每年对各类文件进行一次清理、清退和归档工作。

第二十四条 内收发人员收到密件要认真核对、登记,及时送院领导阅批、未经院领导批准,不得擅自复印或扩大传阅范围。

第二十五条 院领导阅办涉密密文件、资料和办理其他涉及审判秘密的事务,应在办公室进行,不得携带秘密文件、资料参加社交活动。

第二十六条 打印室应加强安全保密措施,打印、复印的多余材料,应定期由专人负责销毁。

第二十七条 各部们年终清理与本部门无关的并无保存价值的文件和多余法律文书及审判刊物,必须进行销毁或碎纸处理,不得擅自出售。

第二十八条 涉密文件的移交。因调动、退休、辞退和内部交流岗位等,必须办理秘密材料移交登记手续,不得泄露秘密。内部交流岗位时办理手续由所在庭院负责人监督办理,报院保密领导小组备案,其他情况由院保密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办理。

第二十九条 对外提供资料、稿件或接受采访,均不得涉密;对是否涉密把握不准的,应报院保密领导小组审查。

第五章

严格印章、介绍信管理

第三十条 各种文书须盖印章或党组印鉴的,须附经有权签发人员签发的原件,并逐一留底或登记;需盖办公室印鉴的,须经院领导或办公室主任同意;需盖各部门印鉴的,由各部门负责人审定。党组印鉴、院印、办公室印鉴由办公室负责保管和监印;各部门印鉴由各部门负责保管和监印。

第三十一条 外出办案需要开具介绍信的,须经所在庭庭长同意后,填写存根并由经办人签名。一般介绍信由办公室负责保管,开具时须经院分管领导同意。

第三十二条 因特殊情况须带盖有印章的空白信笺时,须经分管院长批准;未使用的,应及时交回。

第三十三条 加强秘密文件管理。收发、传阅涉密文件都要严格登记手续,按规定范围传阅,原则上各传阅人在当天交回办公室,由院保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负责销毁或者移交上级保密部门。

第三十四条 打印、复印和装订时作废的纸张,需销毁的,应当及时粉碎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各类有院名的专用书面文稿纸和信笺信封需妥善保管,不得给无关人员使用。

第六章

网络安全、计算机的保密

第三十五条 计算机要固定使用,设置开机秘密口令和屏幕口令。第三十六条 严禁泄密网上有关秘密信息;严禁将网上内部资料向公共信息网扩散;严禁越权查询、打印网上信息。

第三十七条 涉密计算机、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由院保密管理部门确定和配发,登记编号后供专人使用,按相应密级文件的管理办法管理。

第三十八条 涉密计算机实行单机操作,不得接入局域网和互联网。涉密计算机的操作机房应采取相应保密措施。涉密计算机的维修,由法院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涉密计算机的报废,由院保密管理和技术部门拆除硬盘进行相应处理。

第三十九条 涉密信息资料应放在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中。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再使用时,应及时送交院保密管理部门处理。禁止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在互联网的电脑上使用。

第四十条 配备的计算机未经批准一律不得上国际互联网。

第四十一条 计算机储存的秘密资料,严格按权限使用,严禁无关人员调阅。第四十二条 内部计算机(包括笔记本电脑)不得私自带离法院,确因工作需要的,必须由所在庭室负责人同意,外出使用时不得与公共信息和互联网相连。

第七章

泄密事件的查处

第四十三条 发生泄露审判工作秘密事件,必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向部门领导和院领导报告。

第四十四条 对泄露审判工作秘密情节较轻的,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较重的,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并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制度由院长办公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制度自二零一二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篇2:保密工作规定

第一条 根据国家保密法规及总纲第二十八条,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指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公司全体职工,受聘公司的职工应与公司签署保密协议。第三条 公司成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公司领导保密工作,对区保密局负责。第四条 公司全体人员要严守国家及公司秘密。对带有密级的国家或公司文件,公司的计划、规划、重大事项的决策,公司的重要资料、文字记录、计算机软件等载体、经济合同文本、报表等,要加强管理,严格保密,防止丢失和扩散。

第五条 建立重要文件专传制度,由职能部门专人办理传送,不得横传。第六条 不该知道的党和国家秘密及公司重大事项不问、不看;不与无关人员谈论保密事项;不在私人信件中涉及秘密内容;不与家属、子女、亲友谈论党和国家秘密及公司秘密。

第七条 加强对文件、资料、重要经济合同文本的管理,秘密级以上文件要存放在有保密设施的文件柜内。

第八条 严格遵守秘密文件的借用制度。不准擅自复制、外传有密级的文件和公司重要资料,需要摘录内容时,要经机要人员报有关领导批准。

第九条 公司秘密资料及重大事项的密级,由办公室主任确定。第十条 对外经济合作提供资料保密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根据对外经济合作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提供资料的范围。

(二)对已确定需要提供的资料进行保密审查。

(三)经审查属于国家或公司秘密的资料,其中能够作技术处理且经技术处理后能够符合对外经济合作项目实际需要的,应当作技术处理。

(四)提供国家或公司秘密资料,需经有审批权限的机关、单位批准。

(五)经批准提供国家或公司秘密资料,应当以一定的形式要求对方承担保密义务。第十一条 确需对外提供公司秘密资料是,须由公司领导审批。

第十二条 对外提供明确不属于国家或公司秘密的资料,不需要经过保密审批,但 提供内部资料应当按照有关业务主管权限,报主管领导审批。

第十三条 各种文件、资料,要定期清理,按时归档、清退、销毁。销毁机密、绝密文件必须认真登记,由二人以上监销。

第十四条 不得随意传播各类保密会议的会议内容,未经有关领导批准,不得外借会议记录、录音。

第十五条 公司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须与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做到专机专用。第十六条 职工工作调离时,要认真清退本人经管的文件、资料,办好交接手续。第十七条 在涉外活动中,各级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家及公司的秘密。

第十八条 各级领导要重视保密工作,经常对所属人员进行保密教育,明确责任。如发现失、泄密时,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

篇3:保密工作规定

最近, 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四章第十六条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 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引发了社会各界很大的争议, 归根结底是教师的教育权的问题, 教育权是教师的自然权利, 道德权利, 同时也是法律赋予教师的法定权利, 为何会在今天会以一个部门规章的法律形式重新给予确证?又为何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教师教育权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教育理论研究者, 我们必须从教育法学的理论视角给予解答, 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权的实现, 建构合理的师生教育法律关系, 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教师教育权即规定或隐含在教育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教育法律关系中的、教师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对施教对象进行教育的权利。纵观教育发展史, 教育权经历了两次再分配, 即从家庭走向学校, 从民间走向国家 (见图一) , 而现代社会的教师教育权即伴随着两次再分配的过程而产生, 教育权开始在家庭、教师、学校、国家之间重新进行分配, 但是教师的教育权从权利的起源上来讲, 其是源于家庭教育权、国家教育权, 当然其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为什么教师教育权的实现会成为一个难题

教师教育权作为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法定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第一款规定“教师享有教育教学活动,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但是为何在教育实践中, 教师的教育权得不到保障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 从学生角度来讲,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 我们开始强调保护青少年的人身权利。199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当然, 我们强调保护学生的人身权利价值取向是无可厚非的, 但我们片面强调和夸大了学生的人身权利, 却对师生的教育法律关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仅第二十条的“不得对学生实施变相体罚”导致了基础教育战线的很多老师不想管、不敢管、不愿意管学生。

其次, 新闻媒体对于一些“教师事件”过分夸大事实负面报道;很多家长自私自利, 目光短浅, 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受到批评之后, 就去找老师茬, 殴打教师, 甚至到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那里去告状;而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视“安全稳定为头等要务”, 不为教师主持公道, 使得老师成为弱势群体, 逐步丧失了教育的话语权, 仅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己任。

再次, 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权利—义务关系非对称性, 是教师教育权难以实现的法理根源。根据法理学中的权利义务理论, 我们得知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 其形成了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结构 (见图二) 。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以教师的教育权为例, 言其对应, 即指教师教育权的实现都必然伴随着教师和学生保证实现其义务。言其依存, 即指教师的教育权以教师和学生的义务为存在条件, 而教师的教育义务以教师和学生权利存在为条件。同时, 两个主体的权利总量必须与其义务的总量对等, 这种量的对等是教育公正和正义的基本标准。

由此可知, 教师教育权并不是孤立的, 学生的受教育权及人身权利、学生受教育义务以及教师的教育义务都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权的实现。当前我们过于强调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和人身权利的保护, 而忽视学生受教育义务的履行;强调教师教育义务的履行, 而忽视教师教育权利结构的完善和权利的保障。最终导致学生不考虑与自己对应的作为义务人的教师的利益、权利人义务人之外第三者的即社会的利益, 使自己的受教育权利及人身权利走向滥用的歧途, 导致教师的教育权无法得以实现, 最终会有损于学生的受教育权的实现。

正是由于上述教育法律关系的“钟摆现象”导致在教育活动中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教师只要管学生, 学生在民主评议中给你打“不满意”, 家长告你状, 领导批你;教师只要不管学生, 学生在民主评议中给你打“满意”, 家长也不告你, 领导表扬你。长此以往, 我们教育何以能保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我们国家何以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

三、对教育部相关规定的分析

因此, 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可以说是对上述弊病的回应, 具有正面的积极的意义, 但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 此规定否定了其他任课老师批评教育的权利, 剥夺教育法律授予全体教师的基本的教育教学权利。

其次, 规定是非常模糊的, 什么是“适当方式”, 在那些情况下可以适用“适当方式”?在那些情况下不能适用“适当方式”?对此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导致老师仍然无所适从。

再次, 由于此规定仅是个部门规章, 且与教育法律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相冲突, 导致其不能从根本上平衡班主任和学生两个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平衡对称, 更遑论全体教师和学生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平衡和对称。

四、如何保障教师的教育权

完善教育法律法规, 促进师生权利与义务关系结构的对称与平衡, 才是解决教师教育权问题的治本之策。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进:

首先, 完善教师教育权的权利结构, 赋予教师惩戒权。因为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在接受外在行为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的过程中也无法全然排除外来的强制性的影响, 无视这一客观需要而否认教师惩戒权的存在, 不利于教师教育职责的正常行使, 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1]但必须对惩戒权的性质、目的、法律许可与禁止的形式、惩戒权行使的合理范围的限定、监督与救济途径的设定进行详细的规定, 同时赋予教师司法救助权, 使得教师能够通过行政申诉、行政仲裁、行政诉讼等多种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 必须对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进行限定, 特别是学生的申诉权, 即对申诉合理的范围、途径进行限定。鼓励合法申诉, 禁止非法申诉, 防止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走向滥用的歧途, 导致教师的教育权无法得以实现, 最终会有损于学生的受教育权的实现。

第三, 各个学校应成立家长学校, 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教育, 使家长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正确对待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 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应有的权利, 在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上, 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第四, 学校和行政主管部门要打破“安全和稳定是头等要务”的体制性拘谨现状, 解除这条束缚老师的紧箍咒。在规则秩序完善的过程中要释放教师的“活力”,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大有作为”, 而不是仅仅在拘谨的规则下委曲求全。

总之, 我们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依法治教, 培养法律信仰, 使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权利与义务走向对称和平衡, 防止走向极端。只有这样, 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得以建构, 我们的教育才能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4:公开原则和保密规定

今年五一节期间听到了一个让我备感振奋的消息,那就是国务院公布了行政公开的规定,这个规定是顺应时代潮流的。

实际上,在3月召开的两会上,人大代表对如何加快政务公开立法、依法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等,就表示出格外的关注。福建代表团的30多位代表,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议案,建议尽快制定行政公开法。

代表们在议案中指出,行政公开制度是现代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它会促使政府树立勤政廉洁、务实高效、公开透明的形象,而普通公民也有知情权和参政权。然而,我国目前的行政公开实践缺乏的东西太多。首先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就是说我们建国将近60年却没有一部行政公开法。其次是行政公开的主体与对象范围狭窄,而且行政公开的程序也不健全。在这一点上,我们来看看美国人是如何做的。

行政公开的原则

美国在行政公开这件事上至少公布了四个法令。最早的是1946年颁布的《联邦行政程序法》,以后依次是:《信息自由法》(1966年),《联邦咨询委员会法》(1972年),《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1976年)。就是说,在我们类似法律一无建树的60年间,美国人已经完成了行政公开的理论建立和实践操作。

1946年颁布《联邦行政程序法》的意义深远,它规定的行政制度影响了以后的美国国内法律制定,甚至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法律。其中的公告制度规定,美国政府的规定、意见、命令和官方纪录都应该向公众公布,让人民了解以便提供意见和建议,这为以后的行政公开制度埋下了伏笔。而它规定的另一个听证制度,则为其他国家包括目前的中国所仿效,许多国家都已经把听证视为执政的正当程序,把民众对政府行为的参与作为民主国家的象征。

20年后,美国人的法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就是1966年的《信息自由法》、1972年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法》和1976年的《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的制定和颁布。《信息自由法》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公民具有使用联邦政府信息的合法权利的重要法律,颁布后几次修改。1986年美国国会又一次对其进行了实质性的修改,在新的版本中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应该公开的数据和信息。

所有这些针对政府行为的法律的中心思想是,除了一些特别规定保密的文件外,原则上所有政府信息都要公开。因为政府信息属于公共所有,所有人都有获得公共产品的权利,这种做法被称为行政公开。以上三个法律改变了以往政府对文件保密的态度,它起到的作用是划时代的。

政府保密的规定

出于更有效地监督政府的考虑,美国国会甚至成立了一个“减少并保护政府秘密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认为,只有减少(而非增加)政府秘密的数量才能有效保护真正的政府秘密,才能置行政机关于公众监督之下。为此,不能任由政府秘密信息随意增长,从而增加保密的成本和难度。它规定,只有九类信息是可以保密不予公开的,其中包括:国防和外交领域的信息、政府内部行政人事信息、贸易及金融信息、执法中的部分信息以及油井地质等方面的信息。

为了保证信息公开,美国还实行了定密官制度和定密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确定出美国政府的秘密文件中,除去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文件这两大块无论在哪个国家都被视为情报机密而不能泄露外,其他政府部门所占的保密文件加在一起不到5%。其中美国政府最重要的机构——国务院的机密文件只占约2%,司法部只占1%。因此可以说,几乎所有政府文件都是公开的,这是美国行政公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其透明度不仅比亚洲国家,甚至比那些法律健全、历史悠久得多的欧洲国家都高很多。

美国国会令人印象深刻的立法还不只这些。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通过了一个《版权法》,以期保护信息拥有人的利益,但在这个法律中却明确禁止联邦政府机构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拥有版权。就是说,个人的发明创造应予以奖励和保护,因为那是私有财产;而政府的发明创造无需奖励也无需保护,因为那是公有的,是属于整个社会的。

信息公开和信用制度

行政公开化原则对于我国目前亟待建立的信用制度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无论个人信用报告还是企业评级,都要从政府和社会机构获取信息,否则就会成为无米之炊。大量公开的政务信息,为信用服务公司收集与信用有关的政务信息提供了重要来源。

规范信用管理的法律、规范个人隐私的法律、规范政府信息的法律等这三类法律的公布,划清了信息公开原则和保护国家机密、企业机密以及个人隐私的界限。信用报告公司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合法地收集消费者的信息,并把它变成商品出售。政府部门则有义务向这些公司提供信息,包括工商注册、税收和统计资料以及法院的判决等。

其实,在美国人之前,奥地利于1925年、西班牙甚至在1889年就有《行政程序法》,但其影响力就是没有美国人的大。

所以说,美国人不仅在信用制度的实践、而且在信用制度的理论上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因此美国才有世界级的征信公司,世界级的评级公司,世界级的法典。时至今日,消费者的信用报告在美国成了比中国人的人事档案还重要、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解密的理念

美国法律还规定,即使国家机密文件,50年以后也要解密,向公众开放。这是因为,秘密文件是有时效的,一个时期的秘密到了另一个时期就失去了其神秘的色彩,也失去了保密的意义。

假如说行政公开的理念是政府秘密的东西越少越好的话,那么解密的规定就是让这种秘密随着时间流逝最好趋于零!因为只有这样,人类的共同资源才会有效利用,社会交易成本才会最小。想想看,如果政府文件都保密的话,那么历史学家就只能杜撰,疑团的解开只能依靠猜测,人类就会频繁重复以往的错误。

那么,解密会让政府受到伤害或威胁吗?至少美国人不在乎这一点。

几年前我在美国工作期间,当地报纸披露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关于中国西藏问题的绝密文件。我这才了解到,当年美国人如何在西部秘密营地训练“藏独”分子、又把他们空投至西藏结果被解放军抓获的故事。前些日子披露的解密文件则指出了一些细节——美国国防部鹰派曾经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使用核武器轰炸中国福建省的建议,但被当时的总统艾森豪威尔拒绝。

如果说文件泄露会影响国家安全的话,那么美国中央情报局则无法阻止这些文件在规定的时期后公布于众。这些公布的文件证实了很多我国当时的判断,比如“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句很多人少儿时就耳熟能详的话。

与中国的人事档案暗无出头之日相比,解密的时效规定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法律。

让秘密越少越好

相比之下,我们的机密文件实在太多,以至于一些研究人员从公开材料中引用的资料上报后居然成了机密文件!

尤其是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许多研究材料都可以在网上搜到,一些政府网站门户开放,让所有人都可以阅览里边的内容。这是行政公开的一种延伸,如果没有资源共享的理念,也不会有互联网这种平台。不要忘记,互联网创建者和在全球的推广者也是美国人,而且还是从美国军方开始的。这种人类资源共享的理念值得我们深思。

如果这种理念不够深入人心,不能使全世界各类政府、公共机构、私人公司以至于个人公开信息的话,那互联网本身也会成为无米之炊,人们也就没有今天这样每天上网的冲动了。所以,从互联网上下载的东西最后竟成了机密文件,至少让人觉得荒唐。

比如我们的人事档案,如果根据行政公开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将人事档案的部分内容让本人知道、并披露给银行信用部门分享的话,那我们个人信用体制就会充实很多内容。美国这方面做得就很好,它的个人信用档案有点像中国的人事档案,每个消费者都有一个。不同的是,它的信用档案可以给个人看(当然要付费购买),同时还可以应本人要求,信用报告公司对个人信用档案的负面内容有责任进行修改,纠正错误的信息,并在七年后、最多十年的期限内彻底地消除个人的负面记录,给人以重新做人的机会。个人信用档案同时成了一个流行产品,每个银行和信贷机构都可以购买。于是,消费者欠款不还的记录就无处藏身,糟蹋公共储蓄的现象就能得到遏制,社会道德意识就能得以提升。

政府信息具有公共属性,因为它是为社会服务的。所以,行政公开法的制定原则不应该仅仅是规定公众有多大程度的知情权,而是在确定哪些东西确实应该保密后,将其余的所有信息都公布于众。就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还需要一个由公众参与的定密制度。我们应该确定机密的级别,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以人的级别看不同文件。如果机密材料与其无关,官再大也不应该看!

个人信息也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如果它涉及公共利益的话,事实上,在许多方面它的公共属性往往大于其个人属性。信用档案是如此,人事档案也是如此。我们不能、也无权封存自己的历史!

敬请关注下期系列之二十三:

篇5:保密安全工作规定

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涉及国家秘密的人员不得泄露自己知悉的国家秘密,并遵守下列规定:

1.在私自或者在无保密保障的情况下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存放、销毁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2.不使用无保密技术措施的有线、无线通信设施和电子计算机设备等传输国家秘密;

3.不在私人通信和公开发表的文章、著作中涉及国家秘密;

4.不携带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参加社交活动或者出入公共场所;

5.不邮寄或者非法携运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

6.不在接受记者采访或者对外交往中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7.不隐瞒自己或他人的泄密行为;

8.拾得他人遗失的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当及时送交有关单位或者当地保密工作部门;

9.发现他人出售或者收购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以及泄露或者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应当予以劝阻,并就近报告保密工作部门或者公安、国家安全机关;

10.发现他人盗窃、抢劫、骗取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和保密工作部门处理;

篇6:关于加强保密工作的规定

公司各部门:

为规范企业运作,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强企业管理,针对目前公司存在的问题,特做如下规定:

1、增强门卫管理意识,对进入生产区域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公司员工凭工作证入内,外来员工凭出入证入内;对进入生产一部区域人员实行重点管理,非本公司员工一律审批后入内,按审批内容在指定区域活动,审批手续由综合部负责办理。

2、增强保密意识,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公司内外无关人员散布、泄漏公司机密或涉及公司机密。

不得向公司其他员工窥探、过问非本人工作职责内的公司机密。

3、增强各类报表管理工作,减少目前纸张浪费现象,呈送各有电脑人员的报表一律取消纸张报送,各类需报表人员一律到综合部办理登记,由综合部按总经理审批意见负责派人开通电脑,查看相关报表。

呈送总经理的各类报表仍按原办法报送。

4、凡本公司人员都应做到“三不”,即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

篇7:医保工作医保工作管理规定

一.根据国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医保)有关规定和我院市医保中 心协议,结合医院医保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医保工作管理规定。

二.医务人员应增强医保意识,掌握医保基本知识及相关政策,掌握医保认真向参保人员宣传医保基本知药品目录以及医保诊疗项目及设施目录范围;正确引导参保人员就医。

三.IC卡管理:挂号处挂号,门急诊医师就诊、收费处收费、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住院主管医生和住院收费处收费必须认真核对IC卡,发现冒用IC卡行为,应扣压IC卡,同时停止操作,并及时通知医保科。

四.出入院管理:严格掌握住院标准,门诊能诊治的病人不得收住入院;不应出院的病人不得赶病人提前出院。参保人员拒绝出院的,应立即通知住院收费和停止记帐,并及时通知院医保科,不得拒收符合住院条件的参保人员。

五.综合管理:不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医保有关政策规定;配合检查并提供相关资料;服务态度好,全年无医疗事故。

六.门诊治疗管理:门诊处方坚持“急三慢七,最长不超过2-4周量”的原则;严禁分解门诊处方;次均门诊费用不得超过规定金额。

七.住院治疗管理:严格按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执行;严格按医保用药规定、用药范围,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全年目录外药品及检查项目不得超过医保病人总药品费及检查费用的10%比例。

八.特殊病种管理,严格按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有关规定执行,医生为特殊病种病人出具诊断证明书应准确、真实,申请单必须填写规范,内容包括病史、体征、申请理由,已做何种辅助检查和治疗情况应填写清楚。

九.科室应在规定时间内将住院病历整理好送病案室,必须确保病历资料保证药品和诊疗项目的规格、用量。完整(包括检查报告单).应严格执行医嘱,次数、费用等电脑录入的准确性.十.医务人员遇到医保方面的问题应及时与院医保科联系:当与参保人员发生医疗纠纷或其它突发事件时,当事科室应在当日内向医务部报告.十一.医保中心规定的具体管理指标以同的管理指标为准.院医保科应及时将具体文件精神传达到各个科室,各科室负责传达到每个医务人员。十二.违反以上规定者,科室及当事人应负相应责任.其中,医保目录外项目未征得患者同意所发生的患者拒付费用,由经管治疗组医师承担。

十三.本管理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院医保科负责解释。上级部门如有新的规定出台,医保科将适时予以公布,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职工就诊管理办法

一.为进一步完善我院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切实做好医院职工医疗保险改革工作,保障职工的合理医疗需求,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医保)的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我院所有正式职工(含退休人员)从2015年10月1日起全部参加泉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中离休,5,12退休干部、非离休二级保健人员享受政府特殊医疗保健待遇,普通职工参加福建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我院职工除了享受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的医保待遇外, 三.医院对参保职工实行补助参照公务员执行。四.本院职工就诊须知

(一)本院职工要自觉学习和遵守医保制度,加强法律意识,防范各种骗保行为,不得冒名顶替使用就诊卡。若发现本院职工故意提供就诊卡给他人使用,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二)门诊每次处方急性病一般不超过3日常用量,慢性病不超过7日常用量。特殊情况一般不应超过2周常用量,不得擅自超剂量用药,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离休干部每次处方金额不超过450元;5.12退休干部每次处方金额普通病不超过80元,特殊病种不超过200元.(三)参保职工就诊使用医保目录: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离休干部使用医保目录及公费医疗目录:5.12退休干部使用医保目录,目录外的药品及诊疗项目按自费处理。

(四)参保职工、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离休干部和5.12退休干部,到外地就医,须填写《泉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外就医表》,按照泉州市基本医疗保险转外就医管理办法执行.(五)本管理办法,由医保科负责解释。门诊特殊病种管理办法

一.根据泉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财政局文件(泉劳医[2000]210乙类根据号)规定,门诊特殊病种分为甲、乙两类。其中甲类省政府统一制定。实际情况由我市自行制定。

(一)甲类

1.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2.重症尿毒症透析; 3.结核病规范治疗; 4.器官移植抗排异反应治疗; 5.精神分裂症治疗;6.危重病的抢救;(二)乙类

7.高血压病Ⅱ期、Ⅲ期;8.糖尿病Ⅰ型、Ⅱ型;9.再生障碍性贫血;10.慢性心功能衰竭(Ⅱ、Ⅲ级);11.系统性红斑儿狼疮。

二、门诊特殊病种的审批办法

(一)门诊特殊病种和治疗项目的诊断及确定,由二级以上(含二级)定点并由医院出具诊断证明

机构的专科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的医师做出,书,最后经当地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认。

(二)凡申请门诊特殊病种和治疗项目的参保职工(其中危重病抢救须在事后三日内須携帶以下材料交医保经办机构审批: 1.(门诊特殊病种、家庭病床审批表》一式两份:

2、医院诊断证明书;3.辅助检查及化验报告单等资料,具体按各病种规定执行;4.本人IC卡;5.一寸正面、免冠近期彩照1张:(三)批准后发给《泉州市特殊病种诊疗证》作为就医、结算凭证。

(四)自医保经办机构审批确认之日起,有效期定为半年或一年时间,逾期自动失效,如病情需要,必须按规定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三,门诊特殊病种人费用结算

(一)参保职工的门诊特殊病种只能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具体规定见附件),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全年合并计算(一个人两个以上特殊病种也合并计算),视为一次住院,个人分担比例、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及结算办法,均与住院费用有关规定相同。其中经医院同意持专用处方单到定点药店购药的费用,由个人现金支付,再凭原处方及发票到医院录入结算。医院按发票金额兑付现金、医院直接列支成本。

(二)经批准享受门诊特殊病种待遇的参保职工,进行非门诊特殊病种及治疗项目门诊治疗的,其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四.就医管理

(一)门诊特殊病种指定医院、临床诊治范围等,按各病种管理办执行。

(二)参保人员凭《泉州市特殊病种诊疗证》及IC卡在指定医院就医,经治医师应详细记录诊治情况及开具药方。

(三)享受特殊病种待遇的参保人员同时诊治普通病种应按普通门诊处理。五,关于门诊特殊病种执行规定

(一)严格按照“医保”门诊特殊病种诊治范围诊治 ★恶性肿瘤病门诊化疗和放疗管理办法

1、恶性肿瘤病门诊化疗的临床诊治范围:(1)肿瘤化疗;

(2)化疗期间必需的支持疗法及相关的治疗;(3)化疗后局部或全身反应的对症处理;(4)化疗中必需的检查。

2、恶性肿瘤门诊放疗的临床诊疗范围:(1)肿瘤放疗;(2)放疗期间必需的支持疗法及相关的治疗;(3)放疗中必需的检查。

3、恶性肿瘤病门诊放疗的放射源种类和照射方式:(1)放射源种类:放射性同位素;X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2)照射方式:外照射;近距离照射;内用同位素治疗。

★结核病门诊规范治疗管理办法1,门诊结核病诊治范围的项目:(1)抗结核病的药物治疗;(2)必要的痰细菌学、影像学、肺功能、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及相关的生化检查;(3)常规的保肝治疗;(4)抗结核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对症治疗,如胃肠道反应等。

★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门诊治疗管理暂行办法(包括肾脏、心脏瓣膜、角膜血管和骨髓五种移植术)1.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门诊诊疗范围:(1)抗排斥的药物治疗:如免疫抑制剂、抗凝剂治疗等;

(2)药物治疗期间的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B型超声波、ECT、X线、组织活检及药物浓度的检测;

(3)器官移植后并发症的治疗:如感染、高血压、肝功能损害、外科并发症、再障等的治疗。

★高血压病门诊治疗管理办法 1.高血压病诊疗范围: 降压药物治疗用药范围,利尿剂;a受体R1滞剂:B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碍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血脂药有关中药等。

2.对高血压病并发症:如心肌肥厚、心率失常,肾功能减退和伴发高脂症及中风恢复期的治疗。

3.高血压病门诊检查范围: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肾功能,血肌,电解质:血尿酸;眼底检查与心电图。

(必要时可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B超/X线、胸片)★糖尿病Ⅰ型、2型门诊治疗管理办法 1.糖尿病Ⅰ型、2型门诊治疗用药范围: 可使用口服降糖药(磺酰脲类、双胍类,a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及有关中药等。2.对糖尿病并发症:如眼、肾、神经系统损害的诊疗 3.糖尿病门诊诊疗项目: 血糖、尿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基础血浆胰岛素.(必要时做心电图:胸部Ⅹ线:血脂:肾功能;尿蛋白排量:视力检查、眼底镜检查)★再生障碍性贫血门诊治疗管理办法

1.再生障碍性贫血门诊治疗用药范围:雄性激素、中枢神经兴奋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相关的中药。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和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的使用。

2.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症:如并发感染、出血、药源性肝肾功能损害时的诊治。3.再生障碍性贫血在门诊治疗的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査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网织红细胞;(2)肝功能、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3)肝脾B超、心电图、X线胸片;(4)骨髓象检查、骨髓活组织检查; ★慢性心功能衰竭门诊治疗管理办法 1.慢性心功能衰竭门诊治疗的诊疗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血脂;(2)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B超;(3)必要时做血气分析、动态心电图; 2.门诊治疗用药:

强心药、利尿药、血管扩张药(硝酸酯类肼屈嗪类、血管选择性钙阻滞剂,a受体阻滞剂血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11受体拮抗剂)、抗心律失常药及相关中药.3.对侵性心功能衰竭并发症的治疗:如并发感染、心律失常,水电解质紊乱等.★系统性红斑狼疮门诊治疗管理办法 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门诊诊疗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糖、血沉;(2)肾功能、心电图、胸片(3)血清蛋白;(4)免疫球蛋白;(5)抗核抗体试验(ANA);(6)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7)抗Sm抗体;(8)狼疮细胞检查;(9)皮肤活检;2.系统性红斑狼疮门诊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抗疟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的对症治疗和相关中药。

3.多脏器功能损害的各种治疗 ★重症尿毒症门诊透析治疗管理办法

1.急性重症尿毒症透析指征:临床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无尿超过24-48小时,不管有无尿毒症状,只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既可进行透析治疗。(1)血尿毒氮>28.56mmol/L,或血尿毒每天上升9mmol/L;(2)血肌酐>530.4mmol/L;

(3)血清钾>6mmol/L或心电图有高钾血症表现者;(4)代谢性酸中毒(HC03(s10mimol/L);(5)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精神不振或烦躁等;(6)有液体潴留或早期充血性心衰表现;

在下列情况下可进行紧急透析:二氧化碳结合力<=215mmol/L;清血肌酐>=884mmol钾>=mrnol/L;Ho=7.25mino1/L:血尿素氮>54mmol/L:/L:急性肺水肿。

2,慢性重症尿毒症透析指征: 具备下列(1)(2)(3)中两项以上,其中(1)项中需有三项以上:

临床症状:a.少尿或夜尿多.b.失眠、头痛、神志恍惚、嗜睡等精神症状。C.恶心、呕吐; d.肾性贫血;e.重症高血压;f.水潴留(浮肿、心包积水等)(2)化验室检查:血肌酐700mmol/L:肌酐清除率<10ml/L:(3)活动能力:日常工作有困难。

3.重症尿毒症门诊透析治疗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确认程序: 凡重症尿毒症患者需进行透析治疗的诊断应由专科副主任以上的医师(含副主任医师)作出, 医院出具诊断证明书,并经省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认。

4.重症尿毒症门诊透析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临床诊治项目: 血液浄化:包知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单纯超滤、序贯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注、血液透析滤过(包括系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尿毒症并发症的治疗:如高血压、贫血、骨病、低蛋白血症等。该并发症的诊断须由专科副主任以上医师(含副主任医师)做出;进行透析所必需的化验:如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电解质等检查。二.严格执行用药规定(急性疾病3天量,慢性疾病7量,最长不超过2-4周量。)三.特殊病种的诊疗症必须书写规范、清晰、准确、完整,使用特殊病种专用处方,其他收费项目应在申请医师签名注明“特殊病种”字样。

四.享受特殊病种等遇的参保人员同时诊治普通病种应使用普通门诊处方。五.违反规定,届时医保中心扣款、考核扣,造成医院经济损失的,按医院规定执行。医保就医指南 就诊程序

一、挂号: 1.参保人就医时凭IC卡在基本医疗保险专用窗口刷卡挂号,同时缴纳挂号费、诊察费和病历工本费,领取挂号单后前往相应科室就诊。

2.诊病人先就医,再由家属或个人持IC卡补办挂号手续。

3.家属代行动不便的慢性病病人开药,应先出示参保病人IC卡,并有医院近期就诊病历为依据,方可挂号开药。

二、划价收费: 参保人员持医生开出的检查单或处方直接到医保专用结算窗口凭本人IC卡划价结算,门诊大厅设立的电子触摸屏、滚动电子显示屏可以查询收费标准

三、结算:(一)门诊医疗费用(除特殊病种费用外):如果个人帐户上有资金,则直接刷卡记帐;如果个人帐户上资金不足时,其差额部分用现金支付,结算后,收费处开给收据。

(二)住院医疗费用:凡符合住院标准的参保人员,持医生开出的住院许可证及本人IC卡直接到住院部办理住院手续,填写《基本医疗保险住院登记表》,便可住院,费用分为个人负担部分和由统筹基金支付部分

1.个人负担部分由参保人员直接与医院结算,如果个人帐户上有资金,则直接刷卡记帐,如果个人帐卡上资金不足时,其差額部分用现金支付.,结算后,收费处开给收据。

2.属于统筹基金支付部分由医院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结算。统筹基金筹基金支付部份等于进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费用(即: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上、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部分)扣除个人负担部, 具体规定如下:

①一年内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第一次住院为700元;第二次住院为500元;第三次及以后的住院不再设立起付标准。

②一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参保人员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二年以上的,统筹基金每年最高支付限额为20000元;缴费年限不满一年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10000元.③一年内进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费用,个人也要负担一部分,具体比例如下: 医院级别住院费用起付标准以上5000元5000元以上-10000元10000元以上--最高支付标准四.门诊特殊病种:(一)特殊病种项目;(1)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2)重症尿毒症透析;(3)结核病规范治疗;(4)器官移植抗排异反应治疗;(5)精神分裂症治疗;(6)危重病的抢救(7)高血压病Ⅱ、Ⅲ期(8)糖尿病Ⅰ型、Ⅱ型(9)再生障碍性贫血

(10)慢性心功能衰竭(心功能Ⅲ、Ⅳ级)(11)系统性红斑狼疮

三级医院在职退休13%7.80%10%6%5%3%(一)特殊病种申办过程:由专科医生出具门诊特殊病种和治疗项目诊断证明并填写申请单,报医保中心审批。

篇8:保密工作规定

一、标准制修订计划编制

(一) 标准立项工作实施滚动管理。有关司局可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 随时向科技司申报标准立项建议。科技司按程序对标准项目进行汇总审查、公开征求意见、行业协调、专家评审后列入标准计划项目库, 实现“随时受理、定期下达”。

(二) 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技术组织、技术归口单位等应按要求认真填写标准项目建议书, 确保填写完整准确。建议书应阐述标准项目对产业发展的作用、解决的主要问题、与国际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 的对比情况, 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及与相关标准间的关系、有关的知识产权等内容情况。

(三) 有关司局在申报标准计划项目时, 应分轻重缓急, 优先考虑产业发展急需的标准项目。在申报项目总体情况说明中应按行业、分领域对标准项目进行阐述, 包括各领域的标准体系情况、与产业发展重点的结合情况、与国际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 的对比分析情况、与现有标准的协调配套情况等内容。

(四) 科技司对有关司局申报的标准项目及总体情况说明进行形式审查, 审查通过的标准立项计划建议书将在部网站主页上进行公示, 公示期为15天。

(五) 公示期满后, 科技司对公示意见进行综合汇总反馈至各有关司局, 并适时组织召开由有关司局参加的标准计划行业协调会。对涉及两个或多个司局的标准项目, 由项目提出司局先行进行协调, 对于经两次协调仍未达成一致且影响产业发展的项目, 请有关司局将项目清单及两次协调纪要书面送科技司, 科技司组织进行协调。

(六) 科技司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 对经行业协调的标准项目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项目列入标准项目库, 科技司统一下达标准制修订计划。

(七) 对未按要求报送的标准项目及有关材料, 科技司予以退回。

二、标准起草和审查

(一) 标准起草单位要注意做好标准制定与技术创新、试验验证、知识产权处置、产业化推进、应用推广的统筹协调。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技术组织等要做好标准意见征求和技术审查等工作, 把好技术审查关。部内有关司局应做好所辖行业 (领域) 标准制修订过程的管理工作, 确保标准质量。

(二) 在标准制修订计划的执行过程中, 如需对标准项目进行调整, 应由标准起草单位或技术组织及时提出申请, 填写《标准项目计划调整申请表》, 上报有关司局审查, 有关司局审查通过后送科技司批准。对于重大标准项目或涉及面广的标准项目计划调整, 科技司按相关标准立项程序办理。未经科技司批准调整的标准计划, 按原计划执行。

三、标准的报批和发布

(一) 请有关司局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标准制定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的要求加强对标准报批材料的审查, 确保标准质量符合要求、制修订程序符合规定、报批材料齐备。对跨行业、跨领域的标准项目, 有关司局在报批前应主动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 并在报批材料中予以说明。

(二) 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技术组织、技术归口单位等应按《暂行办法》的要求准备有关报批材料, 并在标准编制说明、标准申报单等材料中阐述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国际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 的对比情况, 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及与相关标准间的关系、有关专利等情况。对于涉及专利的标准项目, 应提供全部专利所有权人的专利许可声明和专利披露声明。

(三) 有关司局在标准报批函中应按行业、分领域对标准报批项目进行阐述, 包括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审查情况、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与国际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 的对比分析情况、标准体系和专利情况等内容。

(四) 科技司按程序对标准报批材料进行汇总审查, 审查通过的标准报批材料将在部网站主页上进行公示, 公示期为15天。公示期满后, 科技司对公示意见进行综合汇总反馈至有关司局研究提出处理建议。对于程序符合规定、材料符合要求、公示意见已妥善处理的标准报批项目, 科技司集中办理相关的报批手续。

(五) 对不符合要求的标准报批项目及有关材料, 科技司予以退回。

四、行业标准复审

(一) 有关司局应于每年初向科技司提出行业标准复审计划建议。科技司综合汇总后下达年度行业标准复审计划。

(二) 行业标准复审完成后, 有关司局应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 提出复审报告, 填写标准复审结论汇总表, 并将标准复审报告及有关材料送科技司。对于拟废止的标准项目, 有关司局应确保废止理由充分、准确。

(三) 科技司按程序对标准复审材料进行综合汇总、审核协调, 并将复审结论在部网站主页上进行公示, 公示期为15天。公示期满后, 科技司对公示意见进行综合汇总并反馈至有关司局研究提出处理建议。对于程序符合规定、材料符合要求、相关意见已妥善处理的标准复审结论, 科技司按程序办理批准手续。

上一篇:找“宝藏”作文下一篇:个人合作项目合同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