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语文三维目标

2024-04-22

如何落实语文三维目标(精选6篇)

篇1:如何落实语文三维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灰姑娘的故事》这一课上得非常好,设计新颖,课堂自由、开放,老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受到教育。除此之外,老师还能结合平时生活让学生去感受理解文本,例如:在案例中老师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心理和感受深入到故事里面,亲自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灰姑娘的故事》带给我很多的思考和启示。三维目标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表演课本剧,比赛,小组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的生活感受去理解文本,如:《小熊住山洞》一课,小熊舍不得砍树,对于舍不得这个词的理解,我让学生先谈谈平时自己有没有舍不得的时候,再回到文中去理解舍不得的意思,这样,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

篇2:如何落实语文三维目标

上茆小学

【内容摘要】三维目标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前、课堂、课后构成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个链条,缺一不可,所以落实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必须整体考虑、统筹兼顾才行。

【关键词】小学

语文

三维目标 【正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落实三维目标,近年来教师们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我认为三维目标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前、课堂、课后构成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个链条,缺一不可,所以落实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必须整体考虑、统筹兼顾才行。

一、课前:积极引导,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

只有被期待的信息才是最能有效传播的信息。当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时,学习起来效果才最好。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不愤、不悱,老师就不讲了吗?当然不是。课前的引导就是找到愤、悱的切入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及已有的知识储备使他们进入“愤、悱”的状态。对低年级学生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使其有积极的学习态度、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识字,喜欢阅读,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对中高年级学生要注重在探究过程中获取体验,掌握方法,特别是教给其预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1.识字读书,养成习惯(1)识字写字的习惯。

良好的识字习惯,主要指“主动识字”的习惯。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外,还要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让他们凭借生活体验和积累认识汉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借助字词典等工具书认识汉字。

良好的写字习惯包括: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落笔之前仔细观察、落笔尽量不改动、不用或减少用橡皮,书写规范、保持书面整洁,勤于习字、坚持不懈。

(2)读书的习惯。

语文素养是读出来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习一篇课文要做的第一件实事就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是保底工程,书读不通、读不准、读不透,是不能开始讲课的。为了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学习每篇课文之前,我都要举行一次小小的读书比赛,全班同学按自然座次分成4个大组,全员参与,谁读错了或读断了就下台,最后看哪组读得遍数多,读得效果好,就对优胜组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奖励虽小,但可以调动孩子们读书的积极性,他们不但自己想把书读好,还注意听别人是不是也把书读好了,开始,他们只注意是不是读错、读断,后来连朗读时的缺陷都能听出来。

2.教给方法,学会预习

这里要说的是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预习。一般情况下,我让学生经历四个过程:

(1)读。读就是读课文,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扫清字词障碍;其次,再读课文,学做批注;最后,细读课文,提出问题。

(2)查。查就是查阅资料,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咨询等多种方式搜集有关的信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思。思即思考,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其实思考不是孤立的,整个的预习过程都要思考。读课文时的思考、查阅时的思考、对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思中有疑,疑中有思,问题越多,思考得越深入,否则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1(4)记。记就是记录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课文中的疑难问题、预习的收获与体会等。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在方法的指导下有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还奠定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文中作者初步达成感情的共鸣。

二、课堂:加强整合,体验过程,关注反馈,重视评价

1.创建模式,加强整合 围绕实现三维目标的总体理念,我采用了“交流质疑→自主阅读→研读解疑→拓展延伸”的自主质疑、探究式学习的四步教学模式:

(1)交流质疑。体现的是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包括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的搜集、对课文内容整体的感知、运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等等。通过交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试着解决部分问题,为下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奠定基础,也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促进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经过预习,中年级学生要能“提出问题”,高年级学生要能“提出疑难问题”。学生大胆地设疑,既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可使教师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学习。对于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可直接解答或由学生解答。对于有价值的,与课文中心紧密相关的问题可存疑,并提醒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动脑思考,问题自会解决。

(2)自主阅读。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获取直接的认知体验,对交流阶段提出的问题试着解决,并进一步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思考,通过圈、点、画、注、读、思、议、悟感知文本,提出深层次有价值的问题。体现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情感体验过程,是学生与文本直接的对话过程,是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积极表现。

(3)研读解疑。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针对大家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师生共同进行归纳、梳理,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及重难点。三维目标的整合在这一环节也得到充分的体现,既有教师的学法指导,又有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而师生、生生的对话交流过程,也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展现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交流渗透过程,更体现了学生课内外知识积累的广度与深度,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4)拓展延伸。在充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过的其他课文或课外读过的文章,拓展思考的空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形成更深刻、更带规律性的认识。

2.关注反馈,重视评价 教学目标的三维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维,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层,教学过程的开放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元。为促使学生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特别关注对学生及时反馈,重视评价的策略。

(1)坚持多元评价。一般来说,显性的目标,如“知识与技能”目标比较容易反馈,而隐性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往往难以检测,就此我采用观察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来进行整体评价。比如,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的一举一动,是否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们的意见,是否踊跃举手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和讨论等等,来获得信息,进行评价。

(2)坚持多层评价。三维目标要达到什么程度,对每个个体来说结果肯定不一样,确保全体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要求,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我根据学生上、中、下三个水平层次,采用A、B、C三套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重在鼓励其敢读、爱说,对基础好的学生,评价旨在激励他们挑战、创新。在“过程与方法”上,我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即对于不能按时达到标准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制定改进提高的计划,对他们实行延迟评价。

(3)坚持多维评价。所谓多维评价就是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自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共 2 评。如朗读、背诵、作业,可以开展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法,使用“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你认为他做得怎样?”“好在哪里?”“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还有哪些要改的,怎么改?”等引导语,使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提高能力,学会评价。

三、课后:迁移运用,突出实践,发掘资源,整体提升

1.迁移运用,突出实践 蚕食桑而吐丝,蜂采花而酿蜜。学生把课堂获得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等经过咀嚼、消化、吸收、加工、提炼后也会有所发明和创造。

让学生读。如讲完《草船借箭》后,让他们去读《舌战群儒》《三气周瑜》;讲完《送元二使安西》后让他们去读《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讲完《卡罗那》后让他们去读《爱的教育》。

让学生写。如讲完《秋天的雨》后,让他们仿着《春天在哪里》的歌词去创作《秋天在哪里》;讲完《陶罐和铁罐》后,让他们编写《鲜花和绿叶》《大海和小溪》等寓言故事;讲完《只有一个地球》后,让他们谈谈内心深处的感受。

让学生演。演《半截蜡烛》,演《负荆请罪》,演《晏子使楚》。

让学生画。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用直观形象的图画表现出来。画《小桥流水人家》,画《翠鸟》,画《长城》。让学生做,如每两周为学生布置一期不同专题的班报,在这两周期间,学生要收集大量的材料,并进行筛选、编辑、写作、设计版面,最后还要工工整整地誊写,可以说一份小小的手抄报就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2.开发资源,整体提升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在指导学生完成课内作业的基础上,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实践生活,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极捕捉学生的兴趣观察点和社会热点,从而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以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1)开发媒体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已进入了家庭。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料,教师应激励学生予以充分利用。此时教师可让学生浏览教育网页,布置收集信息类作业,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增加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另外,收看一些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教师和孩子们可以共同选择一些有意义的节目,一些节目涉及到了动物知识、海洋生态知识以及世界各国的民俗风情等,同学们出门的机会比较少,这些电视节目可以帮助他们补充此方面的欠缺,从而开阔他们的眼界,不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在情感上都达到了很好的整合。

(2)寻求兴奋点及社会热点。

另外,在开发课内外资源的作业布置方面,要寻求学生们的兴奋点和社会热点。比如学完《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课,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回家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一下中国在航天方面的成就。第二天教师和同学们就可以畅谈神

五、神

六、神七号的运行及返回情况。

篇3:如何落实语文三维目标

一、正确理解“三维课程目标”的内涵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这三个维度彼此之间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下面我试着逐一对三个维度的内涵进行解释说明。

第一, 知识和能力。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 它起着一个“基石”作用。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 真正理解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化, 同时具备现代语文听、读、说、写和创造等能力。“知识与能力”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都是围绕语文“知识与能力”来进行的。新课程赋予了语文能力新的内涵:它不仅仅指听说读写的能力, 还包括交际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第二, 过程和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其中的“过程”要重在让学生“亲历”。无论是“识字”、“阅读”和“口语交际”, 还是“习作”和“综合性学习”等, 都要让学生“亲历”其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 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重要部分。“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即对教与学过程的体验和做法的选择, 又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为此, 语文课堂教学重点应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上, 放在学生在探研新知时的经历与思考、获取新知时的感悟与体验上, 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 知识得到增长, 能力得到提升。

第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相对传统语文课堂重视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而提出来的。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 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 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 又是课堂教学的推动力———是推动“过程与方法”顺利进行, “知识与能力”得到掌握的催化剂或说中介力量。

第四, 要正确认识三维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在三维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中, 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 又是三维中最重要的一个维度, 同时还是其他两个维度有所发展的依托。如果没有“过程和方法”的目标, 我们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难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 这一维度的目标实现要伴随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三个维度目标虽各具内涵, 但又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有人曾经用“渡河”来说明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非常生动形象, 又较为妥当:我们到河的彼岸去, 河的彼岸就是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达成这个目标 (到达彼岸) , 就必须选择过河的方法, 方法的选择和到彼岸去的路程就是过程与方法, 如何更快地达成目标 (到达彼岸) , 要借助一定的动力系统, 这动力系统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如何在教学中具体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我们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就是要通过具体的语文教学, 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进步和发展, 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并亲历学习的“过程”和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 我们只有做到以下几点, 才能有效落实三维课程教学目标。

第一, 教学目标要具体化。把语文学科的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 就非常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落实教学目标。要使教学目标具体化,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教学涉及的对象; (2) 学生的学习行为; (3) 影响学生行为的条件 (条件, 是指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 ; (4) 学习行为的程度。程度由学生行为的准确性、速度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

第二, 教学内容要问题化。俗话说:“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给学生“提炼问题”, 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 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既要从整体入手, 也要引导学生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

第三, 教学评价应多元化。教学评价要“多元化”, 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评价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又要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还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时, 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 又要关注学生得出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

第四, 课堂教学要生活化。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做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论断”。因此,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文课程的生活化, 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

总之,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首先应该将三维教学目标理念透彻领会, 并力求在具体教学过程加以体现。当然, 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我们应该耐心地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章, “润物细无声”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及表达方式, 并使这些都积淀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基本、最深厚的东西。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摘要:语文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的。这三个维度各代表一个方面, 彼此之间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 都注重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4:浅谈如何落实语文三维目标

【关键词】语文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 寓教于乐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注意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构造了一个全面育人的框架,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从而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落实三维目标。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是一个个有活力、有尊严的个性存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当正视乃至珍惜学生的富有生命价值的语文学习活动,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学生的成长充满期待,以极强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构建完美的人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好奇心最大限度地处于激活的状态。只有具有这样的“关怀”,学生们才会在学习体验中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生活中的人,一个自主学习的人,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的人,一个满足了生命成长需要的人。这样的语文学习,有谁会说不快乐呢?其实,语文课堂上,老师们在对学生进行有机渗透生命情感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展着自己的生命空间,不断实现着心灵的转换,不断创造着自我,展现着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样的课堂,有谁会说不是充满着快乐呢?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们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传播着知识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情感信息,进行着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心中有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自控能力的行为主体和伙伴;学生心中有老师,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导师和朋友,在沟通、合作、对话、互动、交流中,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

创设宽松、平和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中享受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见解不完整,不准确也要进行鼓励。特别是学生的质疑问题,教师更要大加赞赏,鼓励并加以引导培养。切不可因学生的见解或提出的问题顶撞了你,打断了的教学思路,就蛮横地予以否定,如果这样,就等于扼杀了他们创新思想的萌芽,那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了。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语言。要用好眼神,注意面部表情,多对学生微笑,多点头对学生表示肯定。

突显教材之精美,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

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纯洁、高尚。老师对经典名篇名诗示范朗读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在顿挫有致、声情并茂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情到深处,先声夺人。在读中突显诗歌语言的凝练,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戏剧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例如:《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写景散文的代表作品,这篇作品借谈月色掩映下的荷塘景色,来反映作者自己体味的“独处的妙处”,摆脱现实烦恼,追求刹那间的宁静以求超脱。作者首先是以细腻生动的绘画式写景来流露这种情绪。他不象一般的作者,将荷塘月色景象笼统地写出来,而是将这个景象“拆开来看,拆穿来看”,将荷塘与月色本是浑然一体的景象分剖为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两个组成部分来写。由于作者将描写对象分剖为一个一个组成部分,逐一步加以观察、描写,并从视角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去表现描写对象的形状、色彩、质地、大小、数量、气味、声音以及它们的运动变化,就使这篇文章的描写特别细腻。作者将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荷塘上,月色下,种种景物,色彩是多样的,情态也各不相同,但都扣住一个“淡”字的韵味。光、影、色、香都是清淡的,共同形成静美淡雅的韵味,表现出作者的闲情与作者希求恬静的心境相吻合。其中包含着作者淡淡的欣慰,更包含着作者淡淡的哀愁。

在一遍遍的阅读中,我们要努力让学生看得见花开花落,听得到潺潺流水,悟得到灿烂人生。篇篇课文,段段文字,让学生一遍遍咀嚼回味,就像一把犁耕耘在荒芜的心田,让他们的心胸慢慢被享受填满。

搭建民主平台,让学生在参与中享受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尊重每个学生,搭建民主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把讲台让给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成功自我的平台。

有人说,能把工作当成享受的人是幸福的。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的学生也一定是幸福的。语文学习本身就是愉快的精神之旅,不仅可以使人智慧,而且可以使人享受温馨。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民主、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不再是割裂的任务,而实现于潜移默化中,溶于快乐的体验中!

作者单位:天津市扶轮中学。

篇5: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一、什么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三者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二、三维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一)、注重课堂评价的科学、明确,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1、注重科学。

科学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对于学生的课堂评价更应该如此。对小学生来说,有一些知识性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课堂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教师不能简单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在他们出现错误时,热心地提出一些建议性意见,引导学生去获取正确的知识,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2、注重明确。

现在的教育存在这么一种现象,为了尊重学生,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些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中的一些知识性错误、不良的价值倾向,盲目地给予表扬。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明显地违背了“知识与技能”目标。我认为,教师的课堂评价要注重明确,就是对于学生的进步,要明确地提出表扬;对于学生的不足,要明确地指出应该努力的方向。老师的评价只有不流于空洞,不失之泛滥,只有适时、适当、具体、切实,才能起到对学生引导和点拨的作用。

(二)、注重课堂评价的激励、导向,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注重激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那么在课堂评价中,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注重导向。

(三)、注重课堂评价的指导,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美国教育学家斯蒂芬表示,课堂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好的评价语言,不仅给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更注意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弥补自己的不足,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注重课堂评价的整合。

1、注重整合。

前面三点,是从理论上来讲的,事实上,在平时的实践中,是不可能将三者分开的。好的评价既教给了学生学习的知识,同时又有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就要注重有效整合,落实三维目标。

2、各有侧重。

在实践中,要真正将三维目标有效地整合是存在很大的难度的。正如有的老师说,从课堂的效果看,三维目标很难一起落实,不是这个体现不足,就是那个有所忽略。我倒认为,允许存在“这个体现不足,那个有所忽略”的情况,因为受教学内容、教师教学风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不可能对三维目标的三个方面平均用力,应该是各有侧重的。

虽然不能肯定地说每节课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特别是能力的要求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可能*一节课或短时间完成。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那种不注重过程与方法而专注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是不可取的;同样,如果只追求课堂教学中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外在形式,弱化知识与技能,或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中剥离出来,企望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篇6: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邓小平同志说:“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能力素质的高低,事关教育教学的成败。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也十分重视课程的目标定位,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使学生的学科基本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能。

“过程与方法”的提出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大进步,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闪光点。它强调对历史的认识,亦即历史的结论,形成于历史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维目标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维,同其它学科相比,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历史课程目标非常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加强人文教育,突出人的思想情感、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培养,科学历史观的形成,完善的人格的塑造等等。这些观念都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历史教师要格外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容的达成。

为了能在教学中切实地落实好历史课程目标的三维目标,教师就要在深入学习、领会历史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制定出三维目标在每一课中的具体运用。教师在制定具体课的目标时,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运用的时候,这三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使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一堂历史课中。

教师一定要钻研新教材,领会知识结构、重点难点,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由于历史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采取模块的形式,从过去的通史转变为专题,每个模块自成体系,这容易给学生造成支离破碎的感觉,不利于学生完整历史概念的形成,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具体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时候,要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要注意不同模块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使之“形散神不散”,给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概貌,要注意历史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不仅要积累知识,还要注意构建知识的体系与结构,进行系统学习和整合学习。培养学生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多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畅所欲言,允许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开展争辩,决不能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以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问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得到了开拓,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上一篇:品牌介绍案例文案下一篇:亚运会赞助协议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