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站误操作事故案例分析

2024-04-15

某站误操作事故案例分析(通用9篇)

篇1:某站误操作事故案例分析

***变电站误操作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概述

***变电站在220千伏Ⅳ母恢复送电操作过程中,发生带接地刀闸合开关误操作事故,共造成约22万千瓦的负荷损失。事故过程及原因

事故过程:事故前220千伏墨山Ⅰ、Ⅱ线开关及刀闸拉开,247、248开关及线路转检修状态,24720、24730、24740及24820、24830、24840接地刀闸在合位。由于工作需要,保护调试人员要求变电运维人员合上220千伏墨山Ⅰ、Ⅱ线247、248开关及2472、2482刀闸,保护调试工作完成后,运维人员未及时拉开 2472、2482 刀闸,恢复现场安全措施,导致本应处于冷备用状态的220千伏Ⅳ母实际上处于接地状态,最终在运维人员恢复送电过程中,发生了带接地合闸的误操作事故。

事故主要原因:一是现场工作中操作人员随意使用 GIS 联锁开关操作钥匙;二是未按规定执行五防退出批准流程;三是没有按调度令要求到现场认真检查核对设备状态。安全隐患分析

通过分析,上述事故除暴露出“两票三制”执行不到位、防误操作管理不严格、现场工作组织管理不力等管理方面的问题外,在防止电气误操作技术措施的全面性和强制性方面暴露出一些技术问题和安全隐患,具体如下:

3.1解锁钥匙完全依赖管理措施,缺乏强制性技术措施 事故所在的变电站,GIS解锁钥匙的管理、使用完全依赖管理措施,流于形式,事故中,操作人员轻松获取到GIS解锁钥匙执行解锁操作,为后来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2 变电站防误系统未关联设备的解锁操作,间隔层在解锁的情况下,防误系统未对现场解锁操作进行有效识别

事故所在变电站的站控层防误系统与间隔层电气闭锁之间毫无联系,间隔层防误解锁并未告知站控层防误系统,导致运行人员在站控层防误模拟开票时,未能及时制止错误的操作。

3.3防误闭锁装置不满足全面性要求,没有覆盖检修操作,在试验完成后,未能保证检修设备恢复到检修前状态 事故所在变电站的站控层防误系统、间隔层电气闭锁没有检修功能,遇到违反逻辑的操作,只能采取解锁的方式,且系统在检修结束后并未检查所有设备状态是否恢复到检修前的状态。

3.4站控层防误主机和间隔层电气联锁的防误逻辑不完善,在操作母联隔离开关时,未判断没有直接相连但电气上已经连通的接地刀闸的状态 事故所在变电站的站控层防误系统、间隔层电气闭锁的防误逻辑不完善,只判断直连设备的状态,没有判断电气上已经连通的设备状态。

3.5该站一次设备的防误闭锁不满足强制性要求

事故所在变电站的站控层采用的是监控防误一体化系统,多采用软件逻辑的方式实现防误闭锁,这种不符合闭锁强制性要求的方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该站的间隔层,完全依赖一次设备自带的电气闭锁,只能实现间隔内就地电动的防误闭锁功能,不能实现跨间隔、远方及就地手动操作的防误闭锁功能。4 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除加强人员培训、管理外,建议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4.1 防误全面性的建议

全面性不仅包括设备操作的不同地点,也包括在不同工作方式下的操作,如检修。现在存在一些防误不全面的现象,特别是现在设备技术进步,多采用组合电器,如GIS设备,认为设备本身已经具有了完善的“防误”功能,不必再考虑防误,但实际上在一些特殊模式下,如检修中,仍存在防误问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建议对不同的设备的“全面性”,能有明确的说明,要考虑装置

所有可能的操作情况,即使是不经常操作的方式,也必须纳入防误中。

4.2 增加检修闭锁功能

处于检修状态下的设备,能够开出检修票,完成相应的开锁操作,检修票结束后,防误主机自动检查设备状态是否恢复到开票前的状态,如果未恢复则禁止模拟开票。

4.3 采用技术性性措施,把解锁钥匙的管理纳入到变电站防误体系中

当前无论哪种防误闭锁装置,都存在解锁钥匙。虽然已经有了严格的解锁钥匙管理制度,绝大多数能按规定执行,但总存在风险。

解锁钥匙管理机的使用,可以解决解锁钥匙使用时流程中审批、管理问题,并能够同防误系统形成有机的整体,解锁钥匙放回的信息可通知站控层防误主机,防误主机自动判断,设备状态是否正确,如果错误则禁止模拟开票,并实现操作权的唯一性管理。

4.4完善防误主机逻辑

在进行防误判断时,应从全站的角度出发,不仅仅判断直连设备的状态,而是判断与该设备有电气连接关系的所有设备,避免由于特殊情况(如检修)造成防误判断不全面而发生的误操作事故。

4.5防误强制性建议

无论在远方还是就地操作,防误闭锁锁具都应满足强制性要求。在电动设备的远方操作控制回路中,串接遥控闭锁继电器,该继电器由微机防误系统主机控制,平时处于闭锁状态,在有操作任务且通过了防误主机逻辑验证后,遥控闭锁继电器才能进行解锁,操作完成后,遥控闭锁继电器恢复闭锁。在就地操作时,无论是哪种操作方式,都要有相应的强制性闭锁措施。

4.6 完善“调控一体化”中的防误功能

在“三集五大”建设背景下,实现“调控合一”,要解决此模式

下防误功能不完善、调控中心防误信息不全、遥控操作缺乏强制闭锁、站间联络线闭锁缺失,以及设备唯一操作权、现场检修防误、多站及多班组并行操作等防误闭锁问题。

总结

***变误操作事故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员疏忽大意、违章作业造成的,但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防误系统也存在严重缺陷和安全隐患,如果不加以重视,而仅仅依靠管理措施、管理手段加以制约,一旦人员违规操作,类似的事故还会发生。

因此,应针对此事故,除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加大人员培训外,还应对变电站防误闭锁系统从防误闭锁的全面性和强制性要求出发,结合“大运行”、“大检修”新模式下防误的新要求,进行整改和完善,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篇2:某站误操作事故案例分析

关键词:事故因果继承,变电站,误操作

基于事故因果继承原则进行探讨变电站电气误操作事故是为了从基础原因与间接原因着手探讨引发变电站误操作事故的一些根源性诱因,这是与以往通过寻找主要原因与直接原因探讨误操作事故深层原因的最大区别。通过分析,找出影响电气误操作故事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有效规避事故反复发生。

1 事故的含义以及特性

事故指的是集体或者个人在实现某个目的而进行的某种行为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迫使活动暂时或者永久性停止的事件。而变电站电气误操作事故指的是:误入带电间隔、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断路器(隔离开关)、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闸)、合隔离开关、带负荷拉。以上所述电气事故会直接造成人员伤亡、电网故障以及设备损坏,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事故通常具有必然性、危害性、随机性、普遍性、潜伏性、突发性、因果相关性以及可预防性等特性。

2 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

事故原因与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我们研究电气误操作事故,关键在于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这对预防事故发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引发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

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直接引发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分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据相关数据不完全统计发现:全国每年休工8天以上的事故中,有大约96%左右的电气误操作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约为91%的事故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也即我们只要控制好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中的其中之一,确保他们行为安全,或者确保它们处于安全状态,不会发生错乱,或者确保两者同时不会发生,则可以控制大部分电气误操作事故,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财产、人身损失。引发事故的间接原因,指的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产生与存在的原因。事故的间接原因主要分为基础原因与二次原因。基础原因又包括学校教育的原因与社会文化原因,而二次原因则主要包括设计与技术方面存在的缺陷、培训教育力度不够、身体素质方面的原因、精神原因、管理方面的原因等。如图1所示:

3 事故因果继承原则

事故的因果性,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一切发生的事情均有发生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就是事故的诱因,是潜在的危险因素。诱因既包括处于不安全状况中的环境与物,也包括存在缺陷的管理体系和缺乏安全指导的人的行为。这些诱因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内进行相互作用就会导致操作发生偏差,引发事故。事故发生的现象与其发生原因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联系。也即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而事故因果继承原则指的是事故第一阶段出现的现象有可能是引发第二阶段事故的原因,而第二阶段事故的原因则有可能是导致第二阶段结果的罪魁祸首。也即因果是多层次相继发生的。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我们称之为近因,也即一次原因,指的是从事故发生时间上来讲最近的引发原因;引发事故直接原因的原因我们称之为间接原因,也即二次原因;而引发事故间接原因的更深远的原因我们称之为远因,也即基础原因。具体如图2所示:

综上所述,预防变电站电气误操作事故必须追根溯源,从直接原因着手,寻找引发事故的基础原因,控制危险源以防事故再次发生,同时强化变电站安全管理。

4 基于事故因果继承原则分析变电站电气误操作事故

4.1 事故概述

2006年某220kV变电站的相关运行人员在母线运行操作工作中发现23542刀闸C相合闸不到位,立即进行请示,上级同意通过电动摇分再合此刀闸的解决方式,但此操作仍旧合不到位。再次请示后改为手动进行操作。

但是在手动操作过程中,因分闸速度太慢,刀闸有电弧产生并伴有燃烧物掉落将草地引燃,运行人员只好换为电动摇分此刀闸,但在操作过程中因太慌乱解锁了23541刀闸并按下了23541刀闸分闸按钮,致使带负荷拉刀闸引起抢弧,引起220kV母差保护动作,致使全站以及多个关联110kV变电站失压,23541刀闸触头烧毁,直接性损失负荷17万kW,损失较为惨重。

4.2 事故原因分析

4.2.1 一次原因分析

1)人的因素。出现电气误操作事故的人因在于相关操作人员并未没有在操作过程中认真核对按钮编号,也缺乏面对危机的镇定与过硬的心理素质,致使操作行为随意,过程慌乱无章,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而相关监护人员也并没有履行认真监护的工作职责。操作人员在此次事故中依次发生了感知错误、记忆错误、判断错误、信息错误、决策错误,这些错误最终导致误操作,造成安全事故。

2)物的因素。事故后期发现出现故障的刀闸运行长达14年左右,已经超出了有效寿命期,工作性能不理想,合闸不到位。而位于刀闸控制箱上面的各刀闸的解锁孔以及操作按钮排列缺乏相应的警示标示,致使操作人员在紧急状况下发生误操作情况。

4.2.2 二次原因分析

1)技术因素。首先,变电站运行设备的技术改造力度明显不够,相应技术手段的欠缺致使设备运行工况无法保证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造成事故。其次,缺乏防误解锁的技术手段,如果技术手段跟上来了,就能够有效规避事故的发生,防止误操作。

2)教育因素。首先,变电站的安全教育不够深入,相关操作人员并未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安全教育不到位,员工对安全事故认识意识不高,对安全制度的执行力也就较差。其次,变电站缺乏对相关操作人员的现场操作技能的培训,操作人员并不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知识以及临场操作经验和能力,需要加强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身体因素。在这里主要讲的是视力问题。人通过视觉判断、感觉其他各种物体。但事实上在此过程中,视觉行为并不是纯客观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经验的影响,导致产生错觉,发生故事也就在所难免。操作人员面临突发事故,内心紧张,视野就会变得较为狭窄,身体僵硬,机能协调组织力下降,无法准确分析、判断按钮的排列、对应按钮的标示,导致摁错按钮,发生事故。

4)精神因素。在这里主要体现为注意力分散以及精神极度紧张。人处于异常状况中通常对外界事物的接收和处理都会较为迟钝,往往担心、害怕什么状况,潜意识里多次反复认定错误的信息,机体就会在极度紧张的状况中提醒神经中枢从而导致做出错误判断。

操作人员在接收信息之后较为紧张,下意识做出了眼睛能看到的直接事物引起的刺激的动作,处于此种状况中的人在接收信息方面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方向性和选择过滤错误信息,因此,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此操作过程中,多次合闸仍旧不到位并出现了电弧燃烧物,这些状况会在短时内给经验较为不足的操作人员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将其注意力吸引到与操作控制箱无关的其他刺激物上,像燃烧的草皮、其他刀闸、燃烧物、电弧等等,引发事故。

4.2.3 基础原因分析

造成此次变电站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基础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管理体系有待完善。首先,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安全知识培训不到位,同时也缺乏对操作员工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估,员工的相关技能知识水平并不能完全满足变电站电气安全操作工作的需求;其次,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运行操作人员并未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执行录音制度,同时在操作前也缺乏对危险点的分析以及预控措施的制定;最后,设备管理维护不到位,带病设备运行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其二,社会文化氛围有待改善。“求快、求简单、求方便”的工作要求与工作状态导致人们普遍存有走捷径的侥幸心理与思想意识,这也是导致人们缺乏安全意识、形成不严谨工作作风等普遍社会性状态的深层次原因。

这种经过长时间沉淀的社会文化致使人们缺乏对危机的足够认知与意识,简而言之,这些文化方面的消极状态是阻碍变电站安全文化推动的罪魁祸首。

5 结语

对已发生事故进行深层次诱因的分析,是有效避免同类型误操作事故继续发生,进而提升变电站安全管理质量的最佳途径。事故因果继承原则通过对引起事故发生原因的层次性以及相关因果的相关性的深度揭示入手,引导人们从事故发生的表象探究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对于推动变电站事故预防体系的构建有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凌毅,张勇军,李哲,蔡泽祥.基于事故因果继承原则的变电站电气误操作事故分析[J].继电器,2007,16:55-58.

[2]李道鹏,石卓.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65-68.

篇3:变电站误操作事故分析

【关键词】运行;误操作;危害;安全

一、误操作现象存在的原因

1.操作人员思想不重视

有些运行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精力不集中,错误地认为操作任务简单,不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不开票,或者是开了票也不带到现场,有的事后补票、补勾,有的不会拟票,错误地执行了错的操作票,从而造成操作事故。

2.没有严格履行监护复诵制度

监护人没有能到达现场或是没有履行监护职责,导致单人操作或是无监护操作;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操作票的唱票、复诵制度,不核对设备的名称、编号,不核对设备的间隔名称,操作票的执行走了形式,留下安全隐患。

3.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

交接班时,下班的一方没有将操作任务交代清楚,或是没有为马上开始的操作做好相应的准备及交底,对接地线的位置、设备的运行状态等没有很好地交接,接班人员不认真,不仔细查看安全工器具使用情况和运行记录,没有核对设备的运行方式,导致工作出现盲区,发生操作人员走错间隔,或误把带电设备当做了检修设备等。

4.运行人员业务素质不够

有些运行人员没有足够的运行经验,对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不能很好地分析,甚至对操作票的错项、漏项等明显的问题也无法查出,不能严格遵守现场的各项安全措施,出现盲干、瞎干的情况。

5.“五防”装置不完善

“五防”装置是保证操作正确的最后一道防线,有些变电站的防误闭锁装置逻辑错误,致使操作无法进行,有些是设备升级改造后,“五防”装置没有相应地改进,致使变电站防误装置形同虚设,留下安全隐患。

6.后台机或是现场模拟图版显示不正确

后台机以及模拟图版的升级、故障处理大多依赖厂家,运行人员在这方面的业务知识没有跟上,有些后台机或模拟图版上显示的运行状态和实际不符,出现运行人员对设备运行方式的误判断,特别是现在还有许多的变电站,“五防”装置信号的提取是与后台机或模拟盘相通的,后台机及模拟盘的接线错误直接导致了操作信号的操作,使误操作的几率大大增加。

7.检修人员误动

检修人员在设备检修过程中需要拉合相关的开关和倒闸,或是需要对其他设备进行试验,工作结束后,有些设备没有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导致操作人员无判断;同时检修人员在实施检修的过程中也可能误碰相关按钮等,出现误操作现象。

二、误操作的危害

1.造成人员伤害

误操作事故会导致设备放电、起火,甚至爆炸,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2.造成设备停电事故

误操作导致设备不能按时送电,甚至导致其他运行设备停运,有些严重的误操作事故会造成大面积停电或是越级掉闸等。

3.造成设备损坏

误操作事故会造成设备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的会引起爆炸、起火等,导致设备损坏严重,甚至报废。

三、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1.提高认识

无论是什么工作,人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操作也是一样,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现场操作的各项制度,提高对误操作的认识,高度重视防误工作,要深入开展反违章工作,对操作违章、习惯性违章等行为要严格考核,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两票三制”等规章制度是保障安全的基础和前提,操作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安全工作规程》等相关工作制度,通过企业文化等多种形式,增强职工的责任心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无论操作是否复杂或是简单,不论领导或是安监人员是否在场,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保障现场的操作安全。

3.加强人员培训

良好的业务素质也是保证操作顺序正确的基础,运行人员要根据设备的现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职责范围内的设备的现场布置、运行方式、结构原理、性能作用、操作程序等,保证操作顺序的正确性。

4.完善“五防”装置

加强“五防”装知道的管理,明确防误专责人,建立和完善防误装置台账,对各种型号的防误装置故障率进行统计分析,做好基础工作;加强万用钥匙的管理,严格规范万用钥匙的使用流程,把“五防”装置纳入到日常的设备巡视项目。新建、扩建、改建的变电项目,要坚持与“五防”装置“三同时”的原则,在新设备投运前全面完善防误闭锁装置;防误闭锁装置要符合相关逻辑,必须具有严格的“五防”功能,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控制屏上的“远方”、“就地”切换按钮也要具有电气闭锁功能。

5.全面完善安全工器具、规范安全工器具的使用

安全工器具为运行人员操作提供了很好的安全防护,能够很好地减少误操作的几率,操作中要严格按规程使用安全工器具,运行管理部门应配置足够的、检验合格的操作工具、安全工具和设施,为防止走错设备间隔,检修中应采用全封闭的临时围栏。

6.大力开展反违章工作

实践证明,大部分误操作事故都是由人员违章造成的,要坚决杜绝人员的习惯性违章和其他人员的指挥性违章等。进一步加大对违章作业的考核力度,对工作中的违章行为绝不姑息,在操作人员中形成人人遵章守纪、人人反对违章,积极做反违章个人的良好氛围。

7.完善后台机及模拟系统

运行管理单位要结合实际,及时更新和完善各变电站的一次系统模拟图,运行人员要把后台机及模拟图的更改作为一項技能,及时检查系统图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操作提供最直观的依据。

四、结束语

篇4:某站误操作事故案例分析

2台配电变压器均为S9-400/10型, Y, yn0接线;短路电压UK为4%;额定容量为400 k VA;额定电压为10 k V/0.4 k V。

配电变压器高压侧设置有RW4-10/50型跌落式熔断器1组, 用于配电变压器的投切及短路保护。低压侧设置HD13-1000/31型隔离开关1台, 用于不带负荷进行投切操作。

2013年某日, 该厂厂内供电突然出现异常, 正在运转的电动机突然停转, 照明灯有的暗有的亮。该厂电工来到生产车间看到这种现象, 一心只想要尽快恢复正常供电, 不问青红皂白, 不对故障原因进行查找, 也未将发生故障的配电变压器T退出运行, 便将备用配电变压器T′投入运行。结果造成2台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发生弧光三相短路, 巨大的短路电流将低压侧隔离开关烧毁, 造成全厂停电, 并导致向该厂供电的10 k V线路出线断路器自动跳闸, 使全线停电。

事后对事故原因进行核查, 发现是原运行中配电变压器T的L1相跌落式熔断器熔丝熔断。原因是该跌落式熔断器安装不合格, 加上该熔断器质量也存在缺陷, 造成其投入运行后静、动触头接触不良而发热, 长期过热运行最终造成熔丝熔断, 使配电变压器T缺相运行。该厂电工未将处于缺相状态下的配电变压器T退出运行就盲目地将备用配电变压器T′投入运行, 遂造成了短路事故。

在正常情况下, 2台配电变压器的电压幅值相等, 相位相同, 进行并列后各相的合成电压差值为零 (无电压差存在) , 在低压侧各相电压均为220 V。

当配电变压器T的L1相跌落式熔断器熔丝熔断成为缺L1相运行时, L1相便无励磁电流通过, 而低压侧L2相和L3相的电流又不能在L1相铁心中产生磁通, 故在配电变压器T的L1相低压侧就不会有感应电势产生, 因此促使低压侧的各相电压产生异常变化。当故障配电变压器T还未退出运行, 就将备用配电变压器T′投入运行, 造成配电变压器T的L2, L3两相与配电变压器T′的L1′, L2′, L3′三相并列, 于是在2台配电变压器的L3相回路中和L2相回路中, 出现相电压UL3′超前相电压UL330°, 而相电压UL2′却滞后相电压UL230°的情况。它们不仅相位不同, 而且幅值也不相等, 其相量图如图2所示。

由相量图可见, 2台配电变压器并列后在低压侧L2相回路和L3相回路中, 相电压UL2′与相电压UL2, 相电压UL3′与相电压UL3的合成电压差ΔUL2及ΔUL3都不为零, 且其值较大。正是因为有较大的电压差存在, 促使2台配电变压器低压侧L2相回路及L3相回路分别在ΔUL2和ΔUL3的作用下, 产生巨大的并列环流。

笔者通过对该故障情况下环流进行计算, 得出故障电流为3 594 A, 在额定电流为1 000 A的隔离开关上通过近3 600 A的环流, 极大地超出了该隔离开关的安全极限值, 所以在合闸瞬间引发弧光短路, 造成隔离开关被烧毁, 全厂停电的恶性事故发生。

为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发生类似事故, 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防范。

(1) 严禁遇到故障时盲目操作。凡遇到供 (用) 电出现异常、停电等故障时, 必须对故障情况进行全面认真的核查, 弄清故障情况及发生原因, 再针对实际情况规范地进行操作处理。严禁对故障不进行任何调查处理, 不弄清故障情况, 便盲目进行操作。

(2) 加强对电工的业务培训工作。本次事故与该厂电工的业务水平较低有直接关系, 所以必须注重加强对电工的理论与技能培训工作, 以提高电工的理论及技能水平, 提高电工对故障的分析判断能力, 杜绝其事故时误判及盲目处理。

篇5:某站误操作事故案例分析

【关键词】误操作;工作随意;带负荷合闸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95-02

0 引言

误操作事故给电网、设备、人身都造成巨大的危害。轻者造成设备损坏、人员受伤,重者造成主设备烧毁、电网大面积停电、人身死亡。本文结合马鞍山当涂发电公司发生的一起电气误操作实例进行分析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从而达到杜绝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1 概述

马鞍山当涂发电有限公司位于马鞍山当涂县境内,规划容量2×660MW+2×1000MW,总布置留有再扩建可能。一期两台660MW机组于2008年年底实现双投。2009年5月2日,运行人员在执行凝泵变频备用切工频备用的操作过程中,发生一起因人员违章操作的严重事故。

2 设备介绍

上图为马鞍山当涂发电公司#2机2A、2B凝结水泵一次接线图。为节约成本,2A、2B凝结水泵共用一组变频器。#2机2A凝结水泵电源接在6KV2A段,电源开关编号QF1;#2机2B凝结水泵电源接在6KV2B段,电源开关编号QF2,QSl为2A凝结水泵工频闸刀,QS2、QS3为2A凝结水泵变频闸刀;QS4为2B凝结水泵工频闸刀,QS5、QS6为2B凝结水泵变频闸刀。6KV2A、2B段母线由#2高厂变低压侧供电。从安全方面考虑,同一台凝结水泵工、变频闸刀问装有机械闭锁不能同时合闸。此两台凝结水泵的变频闸刀问也装有机械闭锁不能同时合闸。其控制逻辑关系为:所有闸刀的分合操作均需在所对应的6KV电源开关QF1(QF2)转至冷备用后进行。变频运行先拉开QSl(QS4),然后合QS2(QS5),再合QS3(QS6)最后将6KV电源开关QF1(QF2)转至热备用,由控制室监盘人员在DCS画面上远方合上2A(或2B)凝结水泵6KV电源开关(QF1或QF2),再在DCS操作员站点开凝结水泵变频控制画面,点击请求运行即可。工频运行先拉开QS3(QS6),然后拉开QS2(QS5)再合上QS1(QS4)最后将6KV电源开关QF1(QF2)转至热备用。由控制室监盘人员在DCS操作员站画面上远方合上2A(或2B)凝结水泵6KV电源开关(QF1或QF2)即可。

3 事故经过

5月2日上午09:10分,#2机2A凝结水泵变频备用,2B凝结水泵工频运行。单元长令王某(监护人)、李某(操作人)将#2机2A凝结水泵由变频备用切至工频备用,准备启动#2机2A凝结水泵,停役#2机2B凝结水泵。王某、李某接到单元长工作安排后即填写操作票进行此项操作。在操作至检查#2机2A凝结水泵6kv电源开关QVl在热备用后,两名操作人员认为此6kv电源开关Qrl在热备用,不会自动合上,就未按操作票条文要求将此6kv电源开关Qvl转至冷备用,便准备对#2机2A凝结水泵工、变频器回路进行切换。09:33,单元长认为#2机2A凝结水泵已在工频备用状态,即令控制室监盘人员在DCS操作员站画面远方合上#2机2A凝结水泵6kv电源开关QF1,#2机2A凝结水泵6kv电源开关QF1合上后监盘人员发现#2机2A凝结水泵并未启动,即停止了进一步的操作,但此时#2机2A凝结水泵6kv电源开关QF1已合上。在控制室进行上述操作前,王某、李某已在6KV2A\2B段开关室检查完毕#2机2A凝结水泵6kv电源开关QF1在热备用,正在#2机2A凝结水泵处对泵组及电机回路进行检查,对#2机2A凝结水泵6kv电源开关QF1已合上一事不知情。09:46,王某、李某到达#2机2A、2B凝结水泵变频小室执行#2机2A凝结水泵工、变频切换操作,先拉开#2机2A凝结水泵变频闸刀QS2与QS3,当合上#2机2A凝结水泵工频闸刀QS1时,QS1闸刀处发生弧光短路,王某、李某随即停止操作,向单元长做了汇报。短路同时,#2机整组跳闸。

4 原因分析

(1)#2机2A凝结水泵变频器切换操作时发生误操作,带负荷合闸刀造成刀口处弧光短路,由于带负荷合闸刀,导致#2机2A凝结水泵工频闸刀QS1三相发生弧光短路,弧光继而引起相邻柜内的#2机2B凝结水泵QS4闸刀处短路,(2B凝泵运行,2A、2B凝结水泵电源分别接在6KV2A、2B段,而6KV2A、2B段由#2高厂变供电)。#2高厂变速断保护动作,#2机整组跳闸。事后检查#2机2A凝结水泵工频闸刀QS1刀口及刀片均有烧伤,#2机2A、2B凝结水泵变频器切换柜内均有明显放电痕迹。

(2)监护人王某、操作人李某严重违反安规及两票管理制度,不逐条执行操作票条文,没由执行操作票中将#2机2A凝结水泵电源开关Qvl转至冷备用一项,直接导致带负荷合闸刀并造成停机。

(3)单元长严重违反安规及两票管理制度,在现场操作人员未汇报操作完成时即下令对#2机2A凝结水泵进行启动,使#2机2A凝结水泵6kv电源开关QF1合上,导致操作人员带负荷合闸刀。

(4)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的落实不到位,针对操作时有可能发生带负荷合闸刀这一危险点,有关人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5 预防措施

(1)加装机械闭锁装置。在上述凝结水泵工、变闸刀上加装机械闭锁,其解锁钥匙放在凝结水泵电源开关柜内某一安全点。同时只有将凝结水泵电源开关转至冷备用位置后,才能取出解锁钥匙进行解锁并继续操作。待工、变频闸刀转至相应位置并加上闭锁后拔下解锁钥匙,再将解锁钥匙放入凝结水泵电源开关柜内,最后将凝结水泵电源开关转至热备用,完成相应操作。

(2)完善并整改设备位置,消除不利影响。就本厂#2机2A凝结水泵变频器QS1闸刀三相发生弧光短路继而引起相邻柜内的#2机2B凝结水泵QS4闸刀处短路而言,应该利用停机机会进行位置整改,加大两闸刀问的距离,若受场地限制可在两闸刀间设置防火绝缘挡板,以消除一方因火灾或发热对另一方造成的不良影响。

(3)要建立标准完整的微机操作票库,严格执行操作票的程序。标准完整的微机操作票库,既方便了操作监护人,又能很好的减少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尤其是操作中不能跳项漏项,更不能随意更改操作内容。本次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擅自更改操作票操作内容,致使操作“缩水”,诱发事故。

(4)建立健全各项体制,提高运行人员安全素质和工作技能。多年来,电力企业都结合本单位实际不断探索电力安全生产的新思路,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机制,例如制定各级生产管理人员的操作把关制度,有重大操作须值长、专工、或运行主任现场把关,及时制止和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对造成后果的违章人员要按规定从严处理,以示警醒。要抓住平时点滴的违章行为开展“反违章”活动,从根本上杜绝人为误操作事故的发生。运行人员安全素质和工作技能提高了,生产中也自然多了一道安全屏障。

6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分析、挖掘误操作的原因,寻找和发现其内在的规律,并充分发挥运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及主人翁精神,预防误操作是可能的并且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赵挨民.倒闸操作不能“缩水”[N],华北电力报,2006年

篇6:某站误操作事故案例分析

1 电容器保护基本原则

1)电容器组和断路器之间连接线的短路,装设带有短时限的电流速断和过电流保护,动作于跳闸。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应按最小运行方式下,电容器端部引线发生两相短路时,有足够灵敏系数整定。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应按躲过电容器组长期允许的最大工作电流整定。2)电容器内部故障及其引出线的短路,宜对每台电容器分别装设专用的熔断器。熔丝的额定电流可为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5~2.0倍。3)当电容器组中故障电容器切除到一定数量,引起电容器端电压超过100%额定电压时,保护应将整组电容器断开。对不同接线的电容器组,可采用下列保护之一:a.单星形接线的电容器组可采用中性线对地电压不平衡保护;b.电容器组为单星形接线,而每相接成四个平臂桥路,采用桥式差电流保护,c.电容器组单星形接线,串联段数为两段及以上时,可采用段间电压差动保护;d.双星行接线的电容器组,可采用中性线不平衡电压或平衡电压或不平衡保护。4)电容器装应装设母线过电压保护,保护应带时限动作于信号或跳闸。5)电容器应装设母线失压保护,保护应带时限动作于跳闸。

2 电容器保护在220kV冲口变电站扩建工程的应用

220kV冲口变电站扩建工程装设#5、#610kV户外框架式电容器容量分别为8000kVar、6000kVar,接于10kVⅡ段母线,采用的是RCS-9633B电容器保护测控装置。主要保护配置:1)三段定时限过流保护;2)过电压保护;3)低电压保护;4﹚差电压保护;5﹚零序过流保护/小电流接地选线;6)非电量保护:重瓦斯跳闸;轻瓦斯报警;超温跳闸/报警;

2.1 差电压保护原理

电容器的差压保护电压取自放电线圈,电容器内部为单星形接线,每相由两段数量相等的电容器组串联而成,每段并接一放电线圈,放电线圈带有二次绕组,两放电线圈变比相同,二次线圈反极性串联后接入差压继电器,形成差压保护。当电容器正常运行时,两段的容抗相等,各自电压相等,因此两者的差压为零。当某段出理故障时,由于容抗的变化而使各自分压不再相等而产生差压,当差压达到整定值时,保护动作跳闸,原理图如图1所示。

2.2 继电保护方面

10kV并联电容器组的继电保护根据其不同接线方式有不同的型式,主要有开口三角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低电压保护、中性点不平衡电流保护。经过对电容器故障后现场情况的检查以及对数年来电容器故障的统计分析,由继电保护方面原因引起、扩大的电容器故障占极少数,在此不作重点讨论。

2.3 熔丝保护

根据2006年电容器故障的统计分析,熔丝保护,特别是外熔丝保护原因引起的10kV并联电容器故障及扩大故障占了数年来电容器全年故障量的三分二以上。

一般而言,单台电容器保护使用的熔断器属喷射式熔断器,主要靠熔断电流自身的能量产生气体熄灭电弧并开断故障电流,在电容器装置中常作为内部故障的主保护。熔断器动作性能与通过的电流大小有关,其动作时间与电流的荧系由熔断器熔丝的时间电流特性曲线确定,其反时限特性对故障电流开断是有利的。基于熔断器的动作机理,在大电流下,其熄弧能力可充分发挥,有较稳定的开断性能,而在小电流下,则需在外弹簧的帮助下开断。这些开断均必须是无重击穿开断过程。

然而,现运行的大部分l0kV并联电容器外熔丝,在设计、厂家质量保证等原因存在着较明显的缺陷。由此导致开断性能不良,造成电容器内部故障熔断器拒动、误动导致电容器组群爆时有发生,使得外熔丝作为电容器内部故障主保护的可靠性大打折扣,给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

在正常情况下,运行中的电容器当熔断器动作后,尾线与树脂管脱离,电弧使消弧管内分解出气体,强力吹灭电弧,同时利用自身弹力将电弧拉长,加大弧阻,使电弧迅速熄灭。但由于消弧管内高温引起消弧管老化、龟裂或存在密封等质量问题后,熔断器动作,电弧分解出的气体不能在消弧管内产生足够气压,使熔断器熔断后不能及时将铜铰线脱离树脂管。因电弧不能迅速熄灭,导致熔断器不能完全熔断,引起重燃。当一只熔丝起爆以后,一只接着一只爆断,持续一段时间才停止,最终造成整组电容器群爆。可见电容器的外熔丝性能不满足现场运行要求,是导致并联电容器组群爆的主要原因。

3 并联电容器在220kV冲口变电站扩建工程试投失败的分析和探讨

3.1 220k V冲口变电站扩建工程并联电电容器试投失败的经过

10kVⅡ段母线试运行带电,5#电容器户外隔离开关处于合闸状态,5#电容器开关柜手车处于工作位置,5#电容器开关一合上即刻跳闸,电容器保护装置显示差压保护动作,之后合6#电容器过程和5#电容器一样也是一合即刻跳闸,10kV并联电容器试投运行失败。

3.2 并联电电容器试投失败的原因分析

1)并联电容器合闸失败后,5#、6#电容保护装置均显示A相差压保护动作、B相差压保护动作、C相差压保护动作,差压保护动作值均为90V,远远大于电容电容差压保护整定值。从概率论统计学角度分析,一套电容器组中三相电容器内部同时出现故障的几率很小,两套电容器组同时均出现三相电容器内部故障的几率更小,另外差压保护动作值90V已超过电容器保护装置整定值的上限70V,若是电容器组内部故障将有数量很多的单台电容器击穿,两套电容器同时出现以上几种情况的几率几乎为0,因此可以初步排除电容器组内部故障。

2)再查电容器二次保护差压回路接线,工程设计原理图如图2,原理图是正确的。经现场查线,#5、#6电容器由于电缆代用,现场误按图图3接线:

在运行上相当于把每相的a2-x2绕组短路了,所以三相同时出现约90V的差压,差压保护动作跳闸。

3)解决方法。更改5#、6#差压回路错误接线,取消放电线圈二次绕组x1、x2连接处的接地点,接地点改接至三相x2连接处,如附图

4 所示。改好接线后再试投运,试投成功。

4)总结探讨。二次差压保护回路错误接线导致保护误动作,电容器无法投运,本案例相当于把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短路接地运行,二次绕组将感应很大的电流,磁饱和会使铁损增加而发热,若持续时间较长,会使绕组的绝缘性能下降或烧坏甚至烧毁电压互感器。由于电容器保护动作,放电线圈失电,相当于短时间内切除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短路接地故障,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

正确的二次接线非常重要,如何确保二次接线的正确性及时发现错误接线,就需要在施工二次接线完成后做投产调试,如本次错误接线通过测量放电线圈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就可以检测出二次绕组短路,及早更正错误的接线。

4 小结

10kV并联电容器作为现今优先采用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对供电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缓解电力供需矛盾, 改善供电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其广泛的应用, 能为国家和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高度重视无功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积极应用新技术, 加强对减少10kV并联电容器故障率的研究, 为电网的经济、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倪学峰, 吴伯华, 王勇.现场电容器组试验的问题与改进[J], 高电压技术, 2006.

篇7:某站误操作事故案例分析

关键词变电运行;电气倒闸操作;误操作

中图分类号TM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41-0175-01

1变电运行容易发生误操作的原因

人类的意识可分为主观意识和潜意识两种方式,正常情况下,人的行为可会受到主观意识的控制,是人思维的外在表现。此时,人是具有很强的鉴别和纠错能力,但在某种情况下,思维过程会与进行中的行为短暂分离。在这个由记忆片断、条件反射和生理本能组成的潜意识控制下的行为往往是极不可靠的,它是一些行为偏差的主要根源,会导致人类发生一些疏忽、错误、错觉以及行为偏差,这些现象一旦出现在变电运行电气操作中,可便会成为引起发生误操作事故的危险因素。

1)最明显的就是当事人对规程、设备、现场不了解产生违章行为,导致误操作。虽然变电站操作要求两个人进行,但变电运行操作人员的存在依赖心理,其中一人对于设备比较熟悉作为监护人,操作中操作人就容易形成一种依赖心理,注意力也就有可能随之转移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双保险”有时候会失去效力。

2)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注意力转移导致某些工作环节出错。反映在电气操作中,如听错调度命令、误解操作内容、填错操作工作票、写错设备编号、看错设备名称等错误或者在获得、传递、复制有关过程中产生误差,从而对操作的任务遗漏、跳项、走错间隔等,造成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3)在变电站的電气操作中有部分重要的事件因其使用的频率极低,甚至数年一遇,难以对运行人员的大脑反复刺激而成为记忆。某些关键的遗忘往往是造成误操作的危险因素之一。

2变电站运行当中发生误操作案例分析

1)2009年4月,某公司220kV变电站进行1lOkV旁路540开关代××线545开关运行,545开关由运行转检修”的操作。执行完操作票前64项,545开关已转为冷备用。继续执行第65项“在110kV××线5453闸刀开关侧验明三相确无电压”时,在吴×监护下,周××在5453闸刀线路侧带电设备上确认验电器完好。然后,吴×站在5453闸刀南侧进行监护,周××站在5453闸刀和545开关之间,复令后开始验电,确认闸刀开关侧无电。随后周××开始收验电器,吴×走到5450接地闸刀操作把手前,在未仔细核对设备双重名称的情况下,便左手握住5450接地闸刀的挂锁、右手拿程序钥匙向挂锁插入,同时左手拉动挂锁,此时5450接地闸刀的挂锁锁环断落,程序钥匙未发出语音提示,吴×误以为开锁成功,只是挂锁损坏。锁具开启后,周××将操作杆放到“5450接地闸刀”操作手柄上,欲执行第66项“合上110kV××线54530接地闸刀”,吴×下令“合闸”,此时,周××未再次确认设备编号,即合上5450接地闸刀,造成接地闸刀合于正在运行的110kV旁路母线,旁路540开关保护动作跳闸。

事故原因分析:工作监护人在操作人验电后,未唱票、复诵,未认真核对设备双重名称,用电脑钥匙与错误位置的五防闭锁锁具对位,当锁环断落失效时没有仔细查明原因、重新核对操作设备,而是盲目认为对位正确,立即下令操作人操作,导致了误操作。工作监护人在操作过程中,不仅没有真正把监护职责履行到位,还违章直接参与并实施错误的操作,是事故发生的主要直接原因。操作人和监护人均没有认真执行倒闸操作的基本要求。操作人在锁具失效时没有提出核对操作设备,接受监护人错误的操作命令后自己也没有核对设备位置就盲目操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又一直接原因。微机闭锁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不到位,检查、维护不够全面认真,对于5450接地闸刀闭锁锁具存在的缺陷没能及时发现并消缺。锁具损坏失去把关作用,给事故留下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事故暴露问题:操作人员对本次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源认识、分析不到位,操作前不认真履行“三核对”、唱票、复诵等要求,操作中发生疑问时,没有中止操作进行汇报和必要沟通,严重违反倒闸操作的相关程序和标准。工作监护人操作时中断监护,擅自代替操作人进行解锁操作,没有履行操作监护人应尽的职责。

2)2009年7月,某公司110KV变电站进行10KV线路检修操作,由值长监护,值班员操作,由于刀闸锁具打不开,准备回到控制室准备解锁操作,回到控制室后值长将操作的值班员留在控制室,自己一人掀开防误闭锁盒上盖有变电运行分公司公章的封条,开锁取出防误闭锁装置解锁钥匙,一人到高压室,误走间隔,造成带负荷拉刀闸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工作监护人在准备解锁操作后,工作监护人一人前往操作,不仅没有履行监护职责,还直接违章操作,是事故发生的主要直接原因。操作人和监护人均没有认真执行倒闸操作的基本要求,刀闸闭锁锁具打不开时,未履行解锁钥匙使用管理有关要求,擅自使用解锁工具,给事故留下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事故暴露问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一项简单的工作,多处严重违反《安规》规定,暴露出作业人员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习惯性违章严重。安全管理不规范,工作随意性大。

3)2009年3月,某公司变电站运行人员陈××(操作人)、王×(监护人)开始执行××线13113断路器由冷备转检修操作任务。10:35分,运行人员对13113-1隔离开关断路器侧逐相验电完毕后,在13113-1隔离开关处做安全措施悬挂接地线,监护人低头拿接地线去协助操作人,操作人误将接地线挂向13113-1隔离开关母线侧B相引流,引起110kVⅠ母对地放电,造成110kV母差保护动作,110kVⅠ母失压。10:52分,110kVI段母线恢复正常运行方式。

事故原因分析:操作人员对本次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源认识、分析不到位,操作前不认真履行“三核对”、唱票、复诵等要求。工作监护人操作时中断监护,低头拿接地线去协助操作人,没有履行操作监护人应尽的职责。

事故暴露问题:安全意识淡薄。操作人员未认真核对设备带电部位,未按倒闸操作程序,在失去监护的情况下盲目操作,监护人员未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失去对操作人的监护。操作现场未能有效控制,没能做到责任到位、执行到位。

3防止电网变电运行误操作事故的措施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严格制度的落实。加强管理,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和“两票三制”,认真落实防误措施。对于每次复杂的操作前,值班长应组织全体值班人员进行讨论,查阅图纸、技术说明书、有关规程、规定等,做到危险点预控。

2)严格落实各级岗位责任制。严格落实各级岗位责任,做到层层有人把关,事事有人负责,是防误操作的基础。重点抓好操作人和监护人的岗位责任的落实,对其工作质量进行经常性地检查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加强现场倒闸操作监督检,加大管理人员到现场督察力度,对倒闸操作的全过程监督。

3)加大反违章管理工作力度,强化制度执行力。一是加强反违章管理建章立制工作建设,对规章制度不完善的及时进行补充,对内容未切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的及时组织修编。二是强化反违章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严格执行违章记分制度,对记分达到一定分值以上的违章人员坚决执行下岗处罚。三是加强反违章队伍建设,成立各级纠察队伍,统一管理,建立稽查队伍档案。四是建立安全生产公开监督机制,鼓励员工举报事故、隐患和违章行为。五是严格执行反违章信息报送制度,督促反违章工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杜绝违章信息虚报、不报现象。只要有重奖重罚才可以使得各级人员改掉习惯性违章这一顽疾,养成良好的习惯,杜绝了习惯性违章也就斩断了事故发生的一个重大隐患。

4)认真准确填写操作票。电气倒闸的操作票是用书面形式明确操作方式、目的和顺序,防止在正常操作中发生事故的一项有效措施,特别是容易发生误操作的项目尤其要注意。为了提高操作票的正确性,减少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对被审核的操作票必须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当审票人审核操作票时,首先,应该对操作任务、操作项目进行全面的检查。

5)开展标准化操作管理。变电站的标准化操作建设是变电站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工作方式,是进行标准化管理最直接、最有效的工作。只要变电运行人员全部都能严格的执行标准化操作,发生事故的机率才能降低到最低。

6)加强对防误闭锁装置的管理。发挥闭锁装置作用是防止误操作事故的—项重要技术手段。加强培训,达到四懂三会,既懂装置的原理、性能、结构和操作程序,会操作、会安装、会管理。为了保证变电站防误闭锁装置可靠运行,应高度重视装置的选型、运行、维护等工作,同时,在于无故解锁是一项严肃慎重的操作,对于这种行为要以本单位制定的有關解锁的具体规定执行,严防因错误解锁而发生操作事故。

7)在操作中防止依赖心理。为保证监护人监护到位,必须禁止监护人代替操作人执行操作,避免操作人操作错误或走错间隔时得到监护人的指正,使其消除依赖心理,独立思考操作中的问题,防止事故的发生。

8)加强变电站设备隐患和缺陷管理。加强设备隐患和缺陷的汇报制度,设备隐患和缺陷的登记与统计,变电站均配有设备隐患和缺陷记录本发现隐患和缺陷应及时记入记录本内,确保运行人员对设备状况了如指掌,避免运行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

9)加大对变电运行值班人员的培训力度。变电站的管理部门应经常组织运行人员学习有关变电运行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不定期进行考试,还要经常开展岗位练兵,以提高运行人员处理事故和异常的应变能力。以公司系统查处的典型违章事例作为教育材料,深入变电站召开反违章现场推进会。提高变电员工对违章危害性的认识,消除违章的思想根源,使员工在作业过程中能自觉地执行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作业行为。强化岗位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持证上岗,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提高值班人员的操作技能,杜绝“蛮干”、“盲干”。

4结束语

篇8:某站误操作事故案例分析

3/2主接线方式可以保证调度运行与事故处理的灵活性,能够避免高低压电磁环网,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广泛应用于500 kV变电站中[1]。然而本接线方式二次接线复杂,一条线路电流的测量要由两个开关侧的电流互感器进行采集,容易引起开关误动事故的发生[2]。

本文讲述了一起误封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引起3/2主接线开关跳闸的事故,并针对该事故提出了正确的操作顺序和技术防范措施。

1 事故概况

1.1 升压站接线方式

某发电厂#2机组、#3机组、#4机组经各自主变接入500 kV升压站,该升压站接线方式为二分之三接线,选用GIS设备,设计两条500 kV出线至对侧黄骅变电站。#2机组进线接入500 kV的1母侧与一条500 kV出线(沧东1线)接成完整的第一串,#3机组进线接入500 kV的2母侧与一条500 kV出线(沧东2线)接成完整的第二串,#4机组进线接入500 kV的1母侧与高压电抗器接成完整的第三串,机组进线与两条出线接入二分之三串时均不设隔离刀闸。如图1所示。

1.2 事故过程

2008年6月14日,升压站1母线及5011、5021、5031开关处于检修状态,进行5021开关1母侧刀闸的缺陷处理和5011开关1母侧刀闸A相的更换工作。缺陷处理和更换开关最后工序为刀闸耐压试验。耐压试验前需要短封相应开关进入两套线路保护的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以防耐压不合格时,试验击穿电流流过电流互感器,对线路保护造成影响。11时16分,当试验人员短封5021开关电流互感器A相与中性点N时,5021和5022开关所带线路保护装置PSL-603GA的零序加速段保护动作,5022开关跳闸。

2 跳闸原因分析

2.1 线路零序保护定值

线路零序保护分为Ⅰ段、Ⅱ段、Ⅲ段、Ⅳ段和零序加速段,其保护定值见表1。

2.2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前,5022开关处于合闸位置,5021开关处于分闸位置,有功功率经5022开关向外传送。此时,5022开关侧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电流为1 A,5021开关侧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电流为0。

由于开关侧电流互感器的电阻远远大于PSL-603GA保护装置线圈的电阻,此时保护装置测得的电流为1 A,三相电流平衡,零序电流为0。

当用短线短封电流互感器二次侧a和a′时(见图2所示),由于短线电阻和保护装置线圈电阻相当,短线将产生分流,引起保护测得的A相电流减小。

经测量,短线电阻

保护装置线圈电阻

流入保护装置的电流为:

此时,零序电流为:

零序电流值3I0大于线路零序保护Ⅳ段定值,保护动作,5022开关跳闸。

3 事故避免措施

经上述分析可知,本次事故的原因是短接A相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端子,引起线路保护装置测到不平衡电流,造成保护装置误动作。本事故的发生体现了现场工作人员技术防范措施不到位。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短封5022开关侧电流互感器二次侧a和a′之前,临时将零序保护退出;

2)首先断开a-b之间和a′-b′之间的连片,然后短接a和a′;

3)按照第二步依次短接B、C相电流互感器二次侧;

3)测量进入保护装置电流的幅值和相位正确后,投入零序保护。

该技术措施从两个方面防范了事故的发生。首先,临时退出零序保护防止了保护装置的误动作;其次,由于开关侧电流互感器的电阻远远大于PSL-603GA保护装置线圈的电阻,在a-b之间和a′-b′之间的电流可以忽略不计,划开a-b之间和a′-b′之间的连片不影响保护装置的采样。

4 结论

3/2主接线方式中一条线路的电流测量要由两个开关侧的电流互感器进行采集。当一个开关运行,另一个开关检修,短封检修开关侧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时,应先断开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连片,再在电流互感器侧进行短接,否则将会引起开关误跳。

参考文献

[1]孟凡超,高志强,杨书东.交流串入直流回路引起开关跳闸的原因分析[J].继电器,2007,35(14):77-78.MENG Fan-chao,GAO Zhi-qiang,YANG Shu-dong.Analysis of the Tripping of the Circuit Breaker by the AC in the DC[J].Relay,2007,35(14):77-78.

篇9:浅谈预防数控车床实训操作事故

【关键词】数控车床 实训操作 调试方法

数控车床是集现代精密机械、计算机、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的机械制造设备。对机床操作者的要求比较高,操作者一旦发生操作失误,对数控车床造成损伤,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数控车床实训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预防数控车床实训操作事故,可以从技术角度采取一些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操作方面

培养学生严谨、稳重的工作作风 , 在执行程序之前要仔仔细细地检查程序内容,通常发生碰撞事故原因有以下几种

1、 数据输入错误,如G01指令输成G00指令。

2、 X、Z值输入错误,或者小数点点错。所以实训时,要求学生养成一丝不苟,一毫不差的操作作风,输完程序后不要急于开动机床,定下心来从头到尾仔细检查程序,以免发生意外。

3、 工艺路线安排不对。例如,用切槽刀切槽时,当刀具车到槽底时,应沿X向退刀,如果直接执行G00 X100 Z100,就会和工件发生碰撞。

4、 养成规范的调试方法 。 当快速靠近工件时,必须把进给倍率打得较低,否则,如果刀具补偿值有错误的话,可能会与工件发生强烈的碰撞,使操作者来不及排除险情;如果我们让刀具以较慢的速度靠近时,即使刀具补偿值有错误,也有充裕的时间来调整。

5、 在调试时,必须使机床处于单步执行状态。操作者在机床执行当前程序段时,可以再次检查下一个程序段的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6、 机床在执行时,操作者必须时刻观察屏幕上工件坐标的变化和程序中的运动终点坐标与刀具实际运动坐标是否一致。

7、 调试过程中,操作者可以将一只手指放在循环开始按钮上,另一只放在循环保持按钮边,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停止程序。另外时刻记住急停按钮的位置,以便不时之需。

二、编程方面

1、固定进退刀模式 

每把车刀从换刀点以G00方式运动到进刀点,进刀点应在X、Z两个方向离工件有一定距离处,太远太近都不行。太远会增加G01进给的空行程,造成加工效率低;太近会增加安全隐患。进刀时(从进刀点到加工开始点)必须以G1方式进刀,退刀时必须G1方式退刀点(退刀点距离工件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后再以G0方式运动,如图1所示。程序2、编程格式的规范化

要求每一把刀具加工程序结束时,加上M00 指令。例如某零件加工程序编制如下:

说明如下:在该工序中01号刀为90°外圆刀,02号刀为30°菱形刀,03号刀为内孔镗刀。

这样编写有两个好处:①每把刀有独立的加工程序,可以根据每把刀的加工内容,以及加工调试时出现的问题,以便检查该把刀的加工程序。②在程序调试时,可以方便地从修改过的刀具开始执行,不必从开头执行程序,节省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三、机床方面

上一篇:教师节演讲稿-《园丁颂》与教师节演讲稿-感悟幸福下一篇:在超市里英语四年级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