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比多少

2024-04-11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共12篇)

篇1:一年级数学比多少

《比多少》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书中练习题1-4题。教材分析:

学习比多少,教材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通过比较小兔和砖(一只小兔对一块砖,4只小兔正好对4块砖,小兔没有多余的,砖也没有剩余的)引出“同样多”概念。第二次活动是通过小猪和木头(把猪和木头一个一个地对起来,木头多1根)引出“多”、“少”的概念。第三次活动是通过对教材资源的观察,提出“还可以比什么”?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进行比较,可以进行动物之间的比较,也可将桌上的水果与猪和兔进行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和“少”。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探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经历观察、操作、体验、交流等数学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的学具盒。

教学流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伸出我们的左手,再伸出我们的右手,请大家看一看,是左手的手指多,还是右手的手指多?还是一样多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

2、创设情景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边请看大屏幕,边听故事。看这是谁?这又是谁呢?把小动物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在帮小兔盖房子等。

(渗透互相帮助的德育教育)数一数,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了几块砖? 第二环节观察交流,探究新知 1.理解“同样多”。

就像一位小朋友说的那样,有4只小兔,1只小兔搬1块砖,你能摆出来,让大家一眼就看清楚吗? 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三角表示小兔,用长方形表示砖。对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有代表性方法的学生到黑板上用放大的教具摆一摆。

小朋友们评一评,你认为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课件操作(1只小兔搬1块砖。边说边用小圆点把小兔和砖连起来),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学生读。你能边指图边用“同样多”说一说吗? 同桌互说。

请同学们找一找,在图中还有同样多的事物了吗? 2.认识“多”、“少”。

我们会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小兔和砖的数量了。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数量同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另一种是数量不一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3只小猪和4根木头,你能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吗?

1只小猪对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而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板书“多 少)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

你能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来说一说其他物体的比较吗?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探索生活。

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找到了图中的数量关系。那在我们的周围,你还能发现那些同样多,还有多出与少出的事物呢? 学生自由观察、交流、评价。2.在多的后面打对。3. 在少的后面打对。4.动手操作。

(1)听老师提要求摆一摆。

①选不同的学具,摆一摆同样多。

②教师提出具体的图形和具体的数量摆出谁比谁少。(还能用别一种说法来说吗)③小组练习。5.动脑筋思考。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都学习到了知识,其实啊数学王国里还藏着很多奥秘呢,只要同学的认真学习,仔细观察,一定有更大的收获!

五、作业

寻找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篇2:一年级数学比多少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范文,大家可以参考哦!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范文【1】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

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范文【2】

小班数学《比大小》

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

活动内容:比大小

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4、随即进行谦让教育。

活动准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活动预设:

天线宝宝欢迎大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来做客。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观察分析

该环节作为引入,孩子很感兴趣。但是有些孩子吸引力都在天线宝宝上,不能听清老师的要求。

天线宝宝乐园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

下一页小朋友。小朋友可别乱拿东西,天线宝宝们会生气的!

幼儿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桌上摆放的玩具动物很感兴趣,许多男孩在玩玩具,出现了争抢的现象。活动后的讲述活动,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话。

小朋友很聪明,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们的礼物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

老师简单示范——幼儿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

观察分析

在找卡片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孩子会主动去找自己卡片上内容一样的好朋友,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不能,有些孩子没有找到好朋友。因为固定位置的影响,有的孩子找到了好朋友却不能一起坐。

四、延伸活动

天线宝宝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不要一起去呀?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物的小朋

友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拿小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可千万别放错了!

幼儿根据卡片上物体的大小怕地点——根据物体的大小将卡片放进大小不同的篮子里。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爬很感兴趣,能按老师的要求不推不挤。有个别孩子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自反思

一、适宜性行为

1、此次活动的选材上基本能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活动各个环节连贯。

2、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

二、不适宜性行为

问题1:各个环节赶过场,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少。

原因:怕孩子们在自由探索时,没有按要求去做,所以孩子们才自由活动一会儿,就急着把他们集中回来。活动的指导没有针对性。

对策:应放手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并给予一些能力较弱、不愿参加活动的孩子重点指导。还可以发挥孩子之间的互助精神,以强带弱。

问题2:在“找卡片”这一环节中,许多孩子找到卡片,也找到和自己卡片上物品相同的好朋友。但是两个好朋友没有坐在一起,互相讲述,互相交流得较少。

原因:孩子们受固定位置的影响。

对策:改变椅子的摆放。

篇3:一年级数学比多少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页。

教材简析

该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 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及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为小学生今后学习数的比较以及解决生活中涉及“多少”的应用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与少, 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体会数与数之间存在“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的大小关系。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观察、概括出100以内两个数之间存在的“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的大小关系。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的现象和问题, 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观察、概括出100以内两个数之间存在的“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几个鱼缸, 每个鱼缸中有不同数量的金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

在下面的“○”中填上“<”或“>”

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我们通常用大于、小于或等于三种情况来表示。在实际生活中还可以用“比多少”的方式来表示。同学们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比多少)

【设设计计意意图图】该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 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已学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存在着的密切联系, 为引出新课, 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二、多种形式探究新知

1. 猜数游戏。

师:老师手中握着的数字卡片上写的是什么数?⑴学生漫无边际的猜测。

⑵限定区域圈的猜测。

师:老师手中的数比70多, 比80少。 (卡片上的数为78)

师:老师提示后为什么容易猜到了呢?

⑶再猜一张。

师:老师手中的数字卡片上的数比20少, 比17多, 这个数是多少? (卡片上的数为19)

师:“比多比少”的问题大家觉得重要吗?通过“比多、比少”的提示, 我们很容易就猜到了老师手中卡片上的数。

【设设计计意意图图】此环节渗透了区域圈思想, 体现区域圈思想在数学中的作用。同时, 在此环节中, 让学生感受到了“比多比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观察储蓄罐, 比多比少。

用“比多少”的形式说一说他们三个人的储蓄情况。

⑴小丽、小军与小虎比。 (小丽比小虎多, 小军也比小虎多)

师:小丽、小军比小虎多的程度一样吗?你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吗? (引导学生说出:小丽比小虎多得多, 小军比小虎多一些)

(板书:多一些多得多)

⑵小虎与小丽、小军比。 (引导学生说出:小虎比小丽少得多, 小虎比小军少一些)

(板书:少一些少得多)

【设设计计意意图图】该环节以学生熟悉的、常见的储蓄罐存硬币为载体, 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比较数量的多少。

3. 观察金鱼缸, 比多比少。

⑴多媒体大投影出示三个金鱼缸:第一个金鱼缸中有48条红金鱼, 第二个金鱼缸中有15条花金鱼, 第三个金鱼缸中有10条黑金鱼。

⑵布置小组学习。

师:以小组为单位, 认真观察每个金鱼缸中金鱼的数量, 再用语言概括出它们的多少。然后小组汇报, 看哪个小组汇报的全面、准确。

⑶小组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概括出三个金鱼缸中金鱼数量的多少)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整个新课环节采用“猜数游戏”、“观察储蓄罐, 比多比少”、“观察金鱼缸, 比多比少”三个教学载体, 首先让学生非常充分地理解、认识和掌握“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其次, 在该环节中考虑到了主体性问题, 即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适时安排了行之有效的小组学习, 给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第三, 通过以上三个载体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练习应用深化新知

1.教科书中第40页“做一做”

(大投影出示玫瑰花, 让学生清楚每个花瓶中玫瑰花的枝数, 然后回答“做一做”中的三个问题)

2.请你去掉黑板上的“<”或“>”, 说一说两个数的多少。

篇4:一年级数学比多少

【关键词】方法;代换;变换; 解决问题

Resolve to strive for “a few more than a few (small) number of” methods of problem

Gong Zhanjie

【Abstract】Solving for “a few more than a few (small) number of” problem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s more difficult, as teachers should be good at exploring, and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solve such problems in life. “Digital substitution method”, “empathy, change that” is an effective way.

【Key words】method; substitution; transform; to solve the problem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实验版)教学中,解决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多少”的问题是一个难点,学生不易掌握。如何突破這个难点,是每一位科任教师应该探究的。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解决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多少”这类问题时,如果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浅显易懂的方法,还是能够突破这个难点的。下面笔者从具体例子出发,浅谈一下解决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多少”问题的方法。

1数字代换法 数字代换法,即将已知条件中的文字叙述用数字代换,变为学生容易理解的、较为直观的数字之间的比较,从而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的方法。

例如:一个熊猫玩具18元钱,一个汽车玩具21元钱。一个熊猫玩具比汽车玩具便宜多少元钱?

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不难发现:已知一个熊猫玩具18元钱,一个汽车玩具21元钱,求一个熊猫玩具比汽车玩具少多少元钱?这显然是解决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多少”的问题。这时,我们可以将已知量用给出的数字代换,代换后问题就会简化为“18比21少多少?”求“18比21少多少?”就是要我们算一下18和21之间相差多少,即用21-18=3表示。这样一个难的问题就很快解决了。

再如:一袋洗衣粉4元钱,一袋大米比洗衣粉贵19元钱。一袋大米多少元钱?

这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不难发现:这也是解决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多少”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袋大米的价钱比洗衣粉贵19元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数字代换法,即变成“一袋大米的价钱比4贵19元钱”,也就是求“比4多19的数是多少?”学生便可以很快得出:4+19=23。

2换位思考,变换说法 当利用数字代换法后,如果问题仍然有难度,学生不易解决,这时就要接着给句子变换说法,即将句子换一种方式表达使其意思不变。如“我比你高”可以说成“你比我低”。求“A数比B数多多少”换种说法就是求“A数比B数少多少”。不难发现,这种变换句子说法的方法,就是变换相比较的两个数的位置,并将比较得出的结果(多或少,大或小等)变为原先说法的反义词。变换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爸爸今年29岁,比妈妈大4岁,妈妈今年多少岁?

显然,这是解决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多少”的问题。不难看出,解决它的切入点是“爸爸的年龄比妈妈大4岁”,利用数字代换法后变成“29岁比妈妈的年龄大4岁”。笔者在教学中发现,80%左右的学生都会用“29+4=33”来解答。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如何突破呢?我们不防接着给句子换种说法“妈妈的年龄比29岁小4岁,这样学生就会很快解决了。”

总而言之,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解决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多少”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务必要多想办法,引导学生学会解决这类问题。

篇5: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学反思

1、在比多少的活动中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数的多少;

2、在观察操作比较等体验活动中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3、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如何落实教学目标呢?

篇6:比多少一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

教师将第6~7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说,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灵活运用画面引出新知问题,自然有度。]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3: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合作探究

[新知过程以学生为主,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老师的引导与学生合作恰如其分。新思想新观念有所体现,同时评价有度,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篇7:一年级数学比多少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

1.在( )里填上“>”、“<”或“=”。

 

4( )5

 

 

3( )8

 

 

5( )1

 

 

6( )4

 

 

6( )8

 

 

5( )9

 

 

4( )1

 

 

6( )5

 

 

1( )3

 

 

6( )7

 

 

5( )5

 

 

7( )0

 

 

7( )8

 

 

7( )5

 

 

3( )2

 

 

3( )9

 

 

2+2( )3

 

 

2+1( )3

 

 

0+5( )5

 

 

5( )2+2

 

 

4+3( )8

 

 

6-6( )4

 

 

7-2( )4

 

 

5( )2+2

 

 

6+2( )6

 

 

7-5( )8

 

 

6+2( )8

 

 

9-5( )4

 

 

4+4( )8

 

 

3+5( )9

 

 

7-8( )2

 

 

2+5( )8

 

 

2+3( )4+1

 

 

7-5( )5-4

 

 

8-2( )3+3

 

 

6-3( )7+1

 

 

6+2( )1+7

 

 

8-5( )9-6

 

 

4+3( )8-1

 

 

6+3( )3-2

 

 

7+3( )5-3

 

 

4+2( )2+0

 

 

4+6( )3-1

 

 

5+3( )6-4

 

 

2+4( )5+1

 

 

2-4( )3+5

 

 

4+5( )8-2

 

 

2+5( )8-5

 

2.谁大谁小,你知道吗?

1○3 7○7 9○6 1○0

5○9 8○1 0○10 8○1

3○6 1○2 5○2 2○4

3○3 9○1 5○0 2○8

3.写出5个大于3的数。

( ) ( )( ) ( ) ( )4.

4.写出4个小于8的数。

( ) ( )( ) ( )

5.把下列的数字比5大的挑出来。

10 5 2 3 6 9 1 2 7 8 4 0

( ) ( ) ( ) ( ) ( ) ( )

6. 在○里填上“>”、“<”或“=”。

 

0○5-4

 

 

0+5○5

 

 

4-3( )2

 

 

1-1( )0

 

 

5-0○3

 

 

4-3○0

 

 

5-0( )4

 

 

0+0( )0

 

 

5-5○0

 

 

0+2○1

 

 

4-4( )8

 

 

2+3( )7

 

7、比较大小

(1)把下列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 6 5 9 4 8

﹍﹍<﹍﹍<﹍﹍<﹍﹍<﹍﹍<﹍﹍

(2)把下列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7 6 5 10 4 9

﹍﹍>﹍﹍>﹍﹍>﹍﹍>﹍﹍>﹍﹍

(3)把下列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起来。

9-3 4+5 2+2 7-6 8-6 5+3

﹍﹍<﹍﹍<﹍﹍<﹍﹍<﹍﹍<﹍﹍

(4)把下列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5 9-7 6-5 3+1 6+3 10-7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家庭作业

一年级数学家庭作业1

一、计算

2+2= 2+3= 4+5= 3+3= 3+4=

5+5= 7+2= 5+2= 6+3= 8+2=

9-2-4= 6-4-1= 10-4-2= 9-2-1=

7-2-1= 9-7-2= 1+2+2= 8-5-3=

8-5-1= 4-2-2=

二、填空

4+( )=9 6+( )=9 ( )+7= 7

4+( )=6 1+( )=5 6-( )=3

( )+4=6 3+( )=8

三、 比大小

1+1 O 1-1 1+2 O 3-2 1+3 O 4-3

1+4 O 8-4 1+7 O 4+4 1+5 O 1+6

6-1 O 1+7 7-2 O 1+8

四、应用题 列算式

草地上有3只小狗,又跑来5只小狗,现在有几只小狗?

一年级数学家庭作业2

一、计算

4+4= 7+3= 3+6= 2+6= 4+4=

9-1= 9-4= 8-5= 6-2= 8-3=

2+3+5= 8-6-2= 2+1+5= 5+4+1=

8-2-5= 4+1+1= 8-1-6= 5+2+1=

4-1-3= 10-4-5=

二、填空题

( )+3=10 ( )-2= 1 ( )+4=9

( )-2=0 ( )-5=1 ( )-4=3

( )-4=1 ( )-8=2

三、 比大小

1+1 O 1-1 1+2 O 5-2 1+3 O 8-3

1+4 O 7-4 1+7 O 4+4 1-5 O 1+6

6-1 O 1+7 7-2 O 1+8

四、应用题 列算式

小河里有4条鱼,游走了1条,还剩几条?

一年级数学家庭作业3

一、计算

7-2= 7-5= 8-4= 7-4= 7-3=

8-7-1= 8-3-1= 7-1-1= 10-2-8=

9-8-1= 3+4+1= 8-5-2= 2+3+1=

3+4+3= 2+5+3=

二、 填空题

( )+0=9 ( )-6=3 ( )+6=10

( )+9=9 ( )+6=9 ( )+2=10

( )+8=9 ( )+3=4

第三题 比大小

9-8O1+9 1+9O9+1 1+6O2+2 4-1O 5-1

2+1O2-1 2+2O2-2 2+3O6-3 4-1O2+4

第四题 应用题 列算式

篇8:一年级数学比多少

(1) 做好铺垫。在入学前学生对“比多少”有了抽象的认识, 但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凭直觉或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不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事物的多少。我通过创设生动的“小猴与狐狸分水果”故事情境, 让学生去观察感悟“多”、“少”、“同样多”。在学会“一一对应”方法的基础上, 再组织学生有目标地操作, 尝试各种比较的方法, 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让学生自己找出图中谁多谁少?哪些是同样多?并加深理解“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 为后面“比多少”应用题教学做好铺垫。

(2) 找出条件和问题。“读题”是应用题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学生自己感知数学信息的过程。读题看起来非常简单, 如果读题时囫囵吞枣, 就抓不住“题眼”。要让学生能把题读通、读懂、读透, 就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读题时语速稍慢、抓住关键字句并标上重点符号, 反复细读, 才能准确找到条件和问题。如“王大妈家养了25只鸡, 43只鸭, 鸡比鸭少多少只?”要让学生在读题中了解条件是“25只鸡, 43只鸭, ”问题是“鸡比鸭少多少只。”

(3) 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读题后获取了条件和问题, 接下来就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加工。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明白怎样在题目中找出数量关系。分析数量关系时要注意根据题中包含两个数量的关系句, 找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上面这道题就是要我们分析:鸡比鸭少多少只?首先要知道“鸡跟鸭比, 鸡少是较小数, 鸭多是较大数, 要求少多少只?求的数是相差数, 用减法计算”。数量关系式是“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又如“果园里有230棵梨树, 桃树比梨树多150棵, 桃树有多少棵?”我们要引导学生这样想:“桃树跟梨树比, 桃树多是较大数, 梨树是较小数, 要求桃树的棵数用加法计算。”数量关系式是“较小数+相差数=较大数”。

(4) 说分析过程。通过学生的读题、思考、分析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的语言表述出来。学生通过回忆、再现、提取储存在头脑中的相关信息, 然后把这些信息, 按照要求重新组合起来, 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让学生说分析过程, 既可以唤起对旧知识的回忆和巩固, 又可以提取有用知识加以重新组合, 为获得新的知识作好准备。为此, 在应用题教学中, 要重视“说”的训练, 通过学生“说数量关系”“说解题思路”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5) 解答应用题。这个步骤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解答能力。或许有的学生认为列式解答是他们很拿手的, 其实不然, 要把应用题解答步骤完整地写下来, 同样也要经过锤炼。要引导学生把思考的过程用数字和符号表示出来, 列算式时, 要让他人明白自己的解题策略, 至于单位名称一定要根据题意而定, 最后才写上完整的答句。

(6) 拓展与提升。学生掌握了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后, 要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进行拓展与提升。一是条件与问题搭配的训练。这种类型的训练一般是出示题目后, 要求学生先进行连线搭配, 再进行列式计算、写上答句。经过具体的解答, 学生对条件与问题的搭配有了一个自我检查过程。通过这样的训练, 能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二是补充条件或问题的训练。给出一个条件和问题 (或两个条件) 要求学生补充另一个条件 (或问题) , 使之成为完整的应用题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三是改编应用题的训练。按要求改变原题的某个条件与问题,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而且还加强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四是自己编应用题的训练。根据给出的数, 编写相对应的应用题, 这样能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最后达到升华创新。通过以上几种训练, 使学生对“比多少”应用题运用自如, 举一反三。

篇9:一年级数学比多少

这年头,豪华房车使用V6发动机也只能在高阶车型上才能看到,不能说凤毛麟角,就是因为那主张“环保”的排量税一下子把车价拉高不少,自然而然主力车型就落在那些搭载输出堪比3.0L V6自然吸气、油耗又不高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车型上。

而对于Lexus来说,他们并不是没有2.0T的作品,只不过暂时在GS上,还是V6自吸发动机服役,这台V6发动机的表现如何?

跟丰田在国内锐志以及皇冠使用的2.5L V6相比,GS250的发动机无疑跟上潮流许多,代号为4GR-FES的它带缸内直喷技术,压缩比也高出不少,达到12,输出也达到了154kW,扭矩则为253Nm,跟锐志、皇冠所使用超过10年的5GR-FE比,确实要优秀不少。虽然要加97号汽油,但就在起步的瞬间,我开始对它产生好感,低扭比5GR-FE饱满,运转质感也比后者更为从容自若,尽管这已经是一台跑了将近40000km的试驾车,但V6的优势再一次被展露无遗,这是那些喊着“高输出低油耗”的直4涡轮发动机很难比拟的优点。

作为一台定位运动的豪华房车,它一开始还表现得有模有样。起步阶段那2.5L V6表现得相当活跃,挂在D挡下,稍微轻轻点一下油门,转速表就直往2000rpm上窜,令接近1.7吨体重的GS有着一副跃跃欲试的姿态。不过,虽说宁静是Lexus的活招牌,但在GS上,这条定律或许并不成立,驾驶座的我很清晰地听到发动机和排气管在向我请战的呼叫声,显然Lexus的工程师深谙何谓运动感的调校,故意引诱你禁不住V6和排气声浪的诱惑,把油门往下压。

同样地踩油门,GS350能一直让你感性下去,叹息大排量发动机生不逢时,那GS250就可以把你拉回现实,想着2.0T发动机那高扭矩的好。越过2000rpm,继续踩油门,推动这么一款1.7吨的GS时,你会发现,V6的声浪依旧悦耳,但车速好像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它不断地煽动驾驶者的情绪,却甚少呼应来自驾驶者的欲望,尽管2.5L的排气量已经不算少,但在这时,只能说是理性有余而激情不足,这就是GS250的性格,它要表达的是多一点运动的调剂,少一点情绪的调动。

至于油耗方面,频繁调动转速的2.5L发动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高油耗,10.2L/100km跟对手相比或许有些逊色,但也不至于落后太多,只要你想着,这是一台V6发动机,那就够了。

篇10:一年级数学比多少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精彩纷呈的图画最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上比多少的时候,我充分利用课本的主题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注重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课堂中我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框架学生的思维。自主学习,培养数感,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思维积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演示及让学生实际操作来理解小兔搬砖头,4只小兔搬了4块砖头,引导学生连线,刚好一只兔子对一块砖头,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块数同样多”。接着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习“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注意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并且注重学生口语的表达,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自己感觉不理想的是,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由于学生的课堂纪律还不是很好,使得课堂节奏放慢,使小组学习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篇11: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同样多

涞水小学106班李美娜

2017年9月21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学具准备: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主题图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再找同学将其他同学的发现串起来编一个小故事: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

书墨飘香 幸福人生

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小兔和砖头哪个多?哪个少?你是怎么得出得?说一说理由

(一)、教学“同样多”?

1、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2、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 和 同样多。)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提出一一对应得方法,学生理解。(二)、教学“多些、少些”?

书墨飘香 幸福人生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三)出示主题图,学生试着用一一对应得方法自己比较兔子和胡萝卜得数量,小猪和苹果得数量。

三、动手操作

(一)老师拿出准备好得花生和糖果,找学生演示,比较这两种食物得多少

(二)全班学生独立用自己准备得学具摆出,同样多,三角形比正方形少,正方形比圆形多。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书墨飘香 幸福人生

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四、运用新知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

五、小结:

书墨飘香 幸福人生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板书设计:比多少

同样多

书墨飘香 幸福人生

《比多少》教学反思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比多少并不难,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初步的认识,但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凭直觉或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为了使学生有兴趣,首先,课的一开始,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形式,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老师直接提问: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感悟“多”“少”“同样多”。在学生学会“一一对应”方法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有目的的操作,尝试各种比较的方法,在学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础,通过图片的帮助和教师的引导,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以及倾听的能力。在教完知识点后,让学生自己找图中还有哪些是同样多的,谁多谁少,并让学生操作,加深理解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书墨飘香 幸福人生

本节课中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在看头和尾对齐的图形时,容易错判断为“同样多”因此在教学时我就把这类题目出在了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比较,突出了“一一对应”的方法,突破了教学难点。整个教学过程环节设计还不错,但学生在倾听方面做的不是很好,还有在操作的过程中有学生玩学具,争取下次在常规方面多下工夫。

篇12:一年级数学比多少

1、对于“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这样的问题能正确的列算式。

2、明白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就是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难点是:理解减去的部分是两个人套中的同样多的部分。

一、本课大致的流程是:

1、复习。选用上学期的《比多少》的几幅图,唤醒学生已知的经验。

教学空间:选取三种比多少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比多少的知识和方法。

2、新授。重点突破“小华比小雪多几个?”这个问题。通过摆磁力扣,找出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用虚线隔开,再找出小华比小雪多出来的部分。让学生尝试列式、说每个数代表的意义。明确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后,再提问“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和“小华小雪套中的圈相差几个?”

教学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找出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以及小华比小雪多出来的部分,并且尝试列式,说出算式的意义。

3、巩固练习。做一做和23页的5,7,9题。

教学空间:选取了三道比多少的练习题和一道提问题的题。让学生在充分练习中巩固比多少的知识。

二、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比较扎实,基本上都能正确的列式解答,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在23页第9题中出现三个条件时出错。但是在教学空间的设计上和练习题的层次上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反问、追问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怎样激发他们去主动学习呢?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去思考。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善于运用提问、反问、追问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比如在复习的部分,我在课上的操作是:小猪和苹果比多少,大家看,一只小猪对应一个苹果,每只小猪都对应了一个苹果,我们就说小猪和苹果怎么样?诸如此类的引导,留给学生的教学空间是很小的。和韩主任研讨时,韩主任提醒我,这里既然是复习旧知识,就更应该给学生比较大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先独立观察,再提问“这是谁和谁比?你发现了什么?”提问、追问、反问的效果肯定要远远高于讲述的效果。再比如,出示磁力扣,比较小华和小雪套中的圈数同样多的部分时,我问:“小华这部分(同样多的部分)是多少个?”一个学生很快说道“7个。”我紧接着追问道,“你都没数,怎么就知道是7个呢?”她说,“因为这是小华和小雪同样的部分呀,小雪套中7个,那小华的这部分也是7个。”这里的追问就非常有价值,学生能把注意力从单纯的关注个数转移到这是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适时的提问、追问、反问就像一块小小的石头,虽然“小”却能激起“千层浪”!

(二)、重视练习题的设计,课堂的练习题在选择与呈现的方式上,要有针对性和层次。

上一篇:呆滞库存处置规则下一篇:登丹阳楼,登丹阳楼张继,登丹阳楼的意思,登丹阳楼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