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常规管理制度

2024-04-18

校本课程常规管理制度(精选9篇)

篇1:校本课程常规管理制度

校本研训常规管理制度

一、校长是校本研训的第一责任人,业务校长是直接责任人。

二、实行校本研训领导小组专题引领制度。校长、业务校长、教研组长每学期必须做一个专题讲座在校内或教研组内交流。

三、实行外出培训教师汇报制度。凡外出培训教师返校后在校内做专题讲座或公开课进行学习汇报。

四、实行“三查三评”反馈制度。教导处要做好三次查评的反馈工作,以此进行全员培训。

五、实行学习研训例会制度。各教研组每学期开展不少于12次的教学专题研讨。

六、实行月专题学习制度。由值月领导负责拟定课题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集体学习交流。

七、实行人人上公开课、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等教研活动。全体任课教师必须人人上公开课,对特殊课堂的教师必须书写专题报告,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八、实行听课及学习制度。每位教师每学年整理学习笔记5000字,相互间听课20节以上。

九、实行教研活动登记制度。各种教研活动各参加人必须进行严格登记,无故缺席者按旷职一天对待。凡要求教师上交的教研案头材料,必须及时上交,对无故不上交或者质量过差着,将给予批评或处理。

十、实施课堂教学反思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周书写一篇教学反思。

十一、加强课题管理。在做好市级课题研究的同时,各教师必须切实投入子课题的研究。

十二、实行校本研训考核制度。每学期对教师在校本教研方面的参与情况、案头材料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价,并列入学期综合评价。

十三、实行校本教研管理人员述职制度。校长、业务校长、各教研组长、以及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均要总结每学期在校本教研中的组织领导和参与情况。

十四、做好每次考试的分析研究工作,找出问题,寻找对策。

篇2:校本课程常规管理制度

(定水镇凤台小学

何忠强)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所学校的中心工作,定水镇凤台小学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和校本研修方面作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面临了许多困难,现借这个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解惑。

1、加强领导,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勤于落实。

在民主管理的今天,学校的管理也趋于民主化,将领导的权力关进笼子,一切以制度约束人。为此,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并积极支持教学工作,通过学校教代会讨论并通过了学校一系列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课外辅导制度、作业批改制度、教学常规检查细则、教师听评课制度、教师研训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制度的引领下扎实开展。

2、细化常规检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校以学月为单位,对老师的教案、参加教研活动情况、听评课情况、教学反思、作业批改情况、试卷分析等常规工作实行月月清,根据常规检查细则进行量化评分,每次检查做到有记录、有总结、有通报,对优秀者进行公开表扬,对存在的不足进行通报批评,通对检查,对老师有一个促进作用,使其认真工作,充分准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通过随堂听课,督促老师认真进行课堂教学。

我校一直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校长和其他领导成员对全校的老师课堂随时进行检查,采用不打招呼的形式进入课堂听课,这样便于掌握老师平时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课后与老师相互交流,对优点进行表扬,对不足之处及时指出提出改正要求。推门听课不仅是领导成员咱老师课,老师之间也可以推门听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扎实开展四类课,充分发挥校本资源的作用。我校非常重视开展四类课:新教师的达标课,青年教师的示范课,骨干教师的优质课,培训学习后的汇报课,通过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这四类课的活动,先听课,再评课,评课时自评、互评相结合,最后大家一起研讨,在达标课的活动中促进了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在示范课的活动中,使青年教师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优质课的活动中,大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在汇报课的活动中,授课教师将培训学习的先进理念灌输给其他教师,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四类课活动所形成的“听——评——研——改”一体化模式使双方都有收获,学校内部的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5、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激励教师教学思维碰撞。

我校以学月为单位,定期召开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研讨会,尤其非常重视毕业年级的教学研讨会,在研讨会上班主任作主题发言,全方位地介绍本班的状况,每位学科教师介绍该学科的教学情况,学校教导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要求。在研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教学思维积极碰撞,最后开成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6、立足学校实际,挖掘学校特色资源,编制校本教材,创新校本研修。

除了学校常规研修外,我校还非常注重挖掘特色资源,开展特色教育,在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我校的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在全县都小有名气,我校就重点抓住这个良好的传统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自学习惯养成,作业习惯养成,生活习惯养成,卫生习惯养成……一系列子项目,其中的文明礼仪习惯在2013年当成是我校的重点项目,编制了小学低段、小学中段、小学高段、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共六套文明礼仪教育教材,开展了文明礼仪经典诵读、传唱文明礼仪童谣、律动文明礼仪操等一系列文明礼仪活动,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课外知识,7、充实课程内容,丰富校园生活。

在课程设置上,我校除了按课程标准设置课程外,还增加了其他学校课程:书法课、法制课、安全课,派专任教师上课,极大地充实了学校的课程内容。除了抓好课堂教学外,我校还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成立了各项艺体兴趣小组,开放了图书室,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每年一次校园综合性艺术节,每期一次校园运动会,金口才演讲,歌咏比赛,法制讲座,安全演练,家长会……都极大地丰富了我校的学生校园生活。

虽然学校开展了很多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学校逐年萎缩,生源锐减,教师思想保守,这些现状,给农村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甚至可以说是在生死边缘线挣扎,这些现状怎么改变,我们都应该思考:

1、学校目前校本研修的认识很粗浅,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水平还不是很高,没有开成自主教研、自发的行为,工作还依靠硬行规定。

2、研究与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客观矛盾,还存大很多不可避免的干扰因素,比如教学成绩的评定。

3、学校的研修工作不够系统,没有长远的计划,安排,研修经费严重不足,教师的研修成果太少。

4、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时有一种应付心理,不容易调动教师的工作激情。

5、新课程的推进还举步为艰,低效课堂现象仍然存在,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做的很不到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等工作还有待于加强和改进。

虽然我校在不断总结和努力着,在教学质量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真正的实际工作中,也有很多的困难与困惑,我个人喜欢追求一种理想状态: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责任感,让教师在享受中工作。当教师真正动起来了,还有什么工作不能完成呢?

篇3:校本课程管理督导评估策略

一、评价要素

(一) 校本课程规划

它是校本课程管理工作的基础, 包括开发校本课程的现实需要、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等要素。

(二) 校本课程实施

它是校本课程管理工作的重点, 要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评估, 加强校本课程管理的形成性评价。它主要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纪要、教师培训与课程研究、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三) 校本课程评价

良好的评价机制是校本课程管理的强大推动力, 它主要包括课程评价、教师实施评价与学生学习评价。

(四) 校本课程保障

它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源保障。

(五) 校本课程成果

它包括学校成果和师生成果。

二、督导评估方法

(一) 学校自评

学校自评的主动意识、务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是督导评估是否有效的关键。学校要坚持实事求是, 认真履行组织程序, 建立校本课程管理的自我评价制度;要组织教师、学生、家长或社会各界,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 获取对校本课程管理的评价信息, 并及时根据评价信息调整发展规划。

(二) 督导评估

在自评的基础上, 以过程性评价为重点, 采取随访和成果申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导, 关注发展变化, 关注因地制宜。对形成特色的学校, 实行成果申报制度, 采取逐级上报, 随机抽查的方式开展;对一般性学校, 采取随访制度。在督导时, 除查阅资料外, 重点应关注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学生发展带来的变化和家长、社会对活动开展的满意度, 如校本课堂、学生活动展示、家长随机调查等。

评估结束后, 要形成一定的文字表述, 指出优点、不足及发展方向。对形成特色的, 有推广价值的, 要及时宣传其成功的做法。

三、督导评估重点

(一) 校本课程规划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基础, 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与兴趣为前提, 符合当地社会文化特点与发展需要, 立足于所能依托的教育资源, 不求大, 重特色, 重可行性。对以上需要的评估, 必须坚持调查, 要有相应的调查数据, 并存档。此外, 还要明确校本课程开发在三级课程管理中的关系, 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多样化的课程, 并且课程结构要合理。

(二) 校本课程实施

依据课程规划有步骤地实施校本课程。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流程, 形成大事纪要, 备有文字和图片资料, 便于查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建立或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提供必要的有效培训, 努力创造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并引领教师申报开发课题。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 要开展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 完善课程纲要, 撰写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形成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 (查阅资料) ,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合适, 所需的课程资源能够有效获取, 内容的设计具体有弹性。校本课程还应进入班级课程表, 形成学生选修目录。校本课程实施方式要遵循教育规律, 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除课堂授课外, 要采取兴趣小组、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 为学生发展特长提供机会。此外, 还要有相应的文字、图片资料备查。

(三) 校本课程评价

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及其社会各界参与学校课程管理的机制, 形成不同层次的评价量表。创造必要的机会, 让他们参与课程评价, 形成反馈意见。

教师实施评价分自评和他评两个方面。自评主要通过教师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实施过程, 梳理实施过程中的有益探索和宝贵经验, 教师还要撰写总结或进行行为反思。他评主要是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测评, 要有测评数据记录。

学生学习评价分两部分:一是将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与校本课程学习评价结合起来, 内容包括我的课程故事、作品集、学期发展评价 (从小组、教师、家长三个方面对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形成量表) 等。二是活动展示,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对学生进行评价, 如举办作品展览, 撰写活动记录等。

评价要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 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有相应的奖励办法。对校本课程评价的评估, 重点通过座谈、操作、展示等方式了解教师、学生的发展情况。

(四) 校本课程保障

学校应成立校本课程委员会。校本课程委员会除校长、相关教师群体、学生外, 还要吸收课程代表、家长代表和社会代表参加。校本委员会主要负责制订《校本课程规划》以及相配套的各项计划、方案、制度, 审议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 协调各项工作, 指导与评估课程实施。教导处负责编制课程表, 组织实施各门课程, 反馈纠正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1. 制度保障。

要发挥制度的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完善各项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如课程审议制度、评价制度、校本培训制度等。

2. 资源保障。

要有效调动学校及当地所能依托的教育资源, 加强相关活动场所建设, 合理配置教学设备, 确保经费投入, 为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五) 校本课程成果

1. 学校成果。

已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影响或予以推广。

2. 师生成果。

篇4:校本课程的有效管理刍议

关键词:校本课程;管理

在众多课程专家对于校本课程及开发的解释当中,笔者最认同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及课程开发”。在教育走向均衡发展、课程改革走向深化的背景下,教育管理者更应该关注校本课程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其承载的课程功能。

一、校本课程的管理不应成为盲区

(一)校本课程是实施新课程的成果。

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课程。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课程改革催生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了学校的特色。

一些学校已经形成了富有特色、体系相对完备的校本课程, “经典诵读”、《学会学习》、排球、街舞、“核心爆破英语”、游泳课、冰雪课等都彰显了学校校本课程的特色,并且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成为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从无到有,在完善三級课程体系、补充教育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打造学校特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学校的校本课程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学校的品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校本课程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校本课程开设与实施情况进行了摸底,全区39所初中学校共开设社会实践类、特长培养类、科技创新类、学科延伸类、心理健康类、习惯养成类等几大类课程共133门。除少数几个学校有较完备的体系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乏科学严谨的规划、无序开发与实施、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监控、成果没有科学的测评与呈现等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课程体系必须对此作出相应的调整与重构,不能让校本课程的管理成为盲区。

二、实现校本课程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一)要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去指导校本课程的管理。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力思想武器,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是校本课程管理的思想基础。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以人为本的课程开发理念的集中体现,课程的核心是“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前题,它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校本课程的管理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指导才能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仍然不高,发展还不平衡。我国教育事业新的发展阶段正是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我们的孩子要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教育工作使命崇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从“有学上”到“上好学”,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指导校本课程的管理,运用科学的策略,建立完善的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其完善国家课程管理,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平台这一重要使命。

(二)要站在教育均衡的高度上来看待校本课程管理。

一些学校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把校本课程管理提高到学校的特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看。有的学校校本课程有名无实,有规划无实践甚至是无规划无实践,检查时临时抱佛脚。个别学校的校本课程规划空洞、缺乏可操作性、没有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可开发资源的科学分析。学校的教育均衡不能只靠行政指令来强制实现,更不是消灭名优学校来完成的,而是通过学校的发展来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从而实现学校的共同发展。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可以成为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因此要站在教育均衡的高度上来看待校本课程的管理。

三、实现校本课程有效管理的策略

(一)要明确校本课程管理的责权分配。

校本课程管理是有效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保证。“课程改革若不同时改革组织的制度特征,将流于表面或无疾而终。”“我国的现行课程管理政策上,一方面,要强调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确保国家课程在地方和学校一级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也要强调在拥有课程权力的同时必承担相应的课程责任,这样的一种课程管理机制,有一个基本的理念就是权力分享与责任分担。”校本课程的权力主体是学校,但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有指导和监控的责任,学校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课程管理指南,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独立自主或与校外有关机构或人士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提供给学生选择,同时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区(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审议。

(二)充分发挥校长在校本课程管理中的课程领导力。

校长领导力集中体现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统领能力、引领教师团队合作的管理能力、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专业能力、掌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能力、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人格魅力。其中国家、地方课程的领导力主要体现在实施方面,而校本课程的课程领导力才真正是独立自主、全面自主的。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作为课程开发主体,自主设计、组织和实施的一种课程。它不仅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课程管理上的一个范畴,校长是校本课程领导的关键。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决定着一所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状况。因此,只有充分发挥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才能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管理。

(三)要建立双轨并行的长效校本课程管理体系。

“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学校课程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但从调查数据来看,当前中小学的课程还缺少必要的指导和规范。比如,校本课程在课程总体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同的学校情况也不同,高的在25%以上,低的不足10%,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不同类型的学校提出不同的审议意见,以确保课程的均衡性和选择性。”再如,校本课程的门类纷杂,以笔者所属区域初中学校为例,多的达18门,少的仅1门,这就须要进行必要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学校内部的课程管理要在确保国家课程标准严肃性的前提下,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力度。

首先,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起自上而下的行政视导机制,强化学校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保证校本课程管理的有效性。教育行政部门应将校本课程的考核纳入到对校长的考核之中,推出有指导性的《指导意见》,并且在每学期开学初工作安排中明确规定校本课程的课时数,在常规视导中进行课程开设与实施的跟踪问效。

其次,学校必须建立起一整套校本课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为平台,在学校中形成民主、开放、平等的专业氛围和专业文化。学校教务(导)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听、评、查、问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实行阶段访查并纳入过程绩效考核。学校建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与课程实施者奖金、评先晋职相结合,成绩突出者学校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四)要走课程专家引领、多元管理主体、课程研究与实践并进的道路。

设计与变革学校校本课程的组织结构,改革学校传统的教导处等中层机构设置,建立并完善以校本课程研究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质量评估为职能的机构;组织由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课程专家、社会人士等组成,校长出任的主任委员“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在确定“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成员时,要充分体现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特点。结合国外开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高校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应加大对实践的研究,深入到广大中小学校去,使校本课程走上一条课程专家引领、多元管理主体、课程研究与实践并进的科学发展道路,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再实践中完善。

校本课程的管理在我国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还很不成熟,因此,更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柏拉图《理想国》有一句名言:教育是把一个人从黑暗引向光明、教育是把一个人从低处引向高处、教育是把一个人从虚假引向真实。教育职能如此神圣,课程的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校本课程实现有效的管理,而且根据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迎来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为此我们应做好准备,迎接这一时期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3]陈小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办好学.中国教育学刊,2009,1.

[4]崔允漷.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研报告.全球教育展望,2002,5.

篇5:校本课程常规管理制度

科左中旗花吐古拉中学于浩

近日,旗教研室对花吐古拉中学2011校本研训工作进行检查评估,花吐古拉中学得到了评估组的积极认可和好评。

一直以来,花吐古拉中学秉承“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按照“质量立校、管理强校、科研兴校”的工作思路,在教学管理中紧紧围绕完善教学教研制度,规范师生教学常规,努力加大课改力度,积极有序开展有效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尤其是在校本研训工作方面成绩突出,效果显著。

规范学校课程开设,促进均衡发展。

开足上好每一门课程。花吐古拉中学领导认为,规范教学工作的核心和基础是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花吐古拉中学严格按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每一门课程。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不得以任何理由调课、挪课,有特殊情况需要调课的,必须报教导处批准。学校加大过程检查力度,确保整个教学工作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为课程计划的全面实施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细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效益。

课程的均衡系统发展解决的仅仅是“开足”的问题,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上好”。只有上好,才是高效的课堂,才能出效益。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花吐古拉中学的做法是:细化过程管

理,坚持不懈地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向过程管理要质量。为此制定实施了《教学常规实施方案》、《5、3、1教学基本模式》、《高效课堂常规》等,对教师备课、导学案设计上课、训练单设计与批改、单元阶段反思以及学生的预习、展示、反馈等习惯养成都做出详细的规定,使教学常规进一步细化,增加了常规检查的可操作性,加大监督和检查的力度。花吐古拉中学还建立了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学生成长挡案等,记录每个人的成绩和成长的足迹,把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都量化赋分,记入个人成长档案,切实保障整个教学过程规范、有序运行。特别是备课,我们改变上完课再查备课的传统做法,实行备课把关制度,由专门人员对备课进行把关,备课合格才能上课,从根本上保障了每一堂课的质量。

夯实教研,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学工作水平提升

在保障教学工作规范运行的基础上,花吐古拉中学努力使教学工作高效运行。高效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师素质提升的凭借就是教学科研。教学科研的关键是实效性和针对性。为此,本学期,花吐古拉中学努力在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上下功夫。

措施一:以课堂为中心,强化教师素质提升。课堂是教研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因此,花吐古拉中学将教研工作的重心直指课堂,扎扎实实开展高效课堂的实施。

措施二:问题即课题,强化集体教学研究。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每周三下午,分学科、分年级定时、定点开展集体备课和问题研讨。为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从今年4月份开始花吐古拉中学创新集体备课形式,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开展了“主备试教”活动,使“单元集备”、“会诊式集备”、“教前集备”、“教后研讨提高”融为了一体。克服了传统集体备课“重教学设计轻课堂教学研讨”的弊病,让教学反思成为常态,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措施三:“反思、叙事”,强化个人教学研究。一是把“教学与反思”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倡导每一位教师善于发现并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二是用“我讲我的教育故事”的形式,聚焦并记述“我”特定教学情景下的经历、体验与感悟问题的过程。

措施四:学习培训,强化眼界提升。本学年教师外出参加国家、自治区、市、旗学习培训近百人次。

篇6: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参与决策的全过程,肩负着审议开发过程中重大决策的任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1.鉴于审议委员会成员的特殊构成,因此,要求所有成员,特别是教师代表、家长、社区人士,必须认真自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如《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的相关论述等,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技术。

2.校本课程开发起始阶段,审议委员会成员应该进行自我技术培训,如审议《课程纲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培训等。

3.分析评估学生、学校、社区的不同需要,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手资料,便于指导工作,解决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审议委员会必须本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基本原则,客观、公正、科学、民主地参与校本课程的审议活动,确保校本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5.认真负责地审议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一要审《纲要》内的项目是否齐全;二要审授课时间是否确定;三要看课程目标的确立是否恰当、合理,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是否与学校校本课程总体目标紧密联系;四要看课程内容是否适合授课对象;五要看课程实施建议的可行性;六要看课程评价是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对审议内容要作好详细记载,经过大家讨论、分析、归纳后,确立所开课程,并公告审议结果。

6.审议委员会两月召开一次全体人员例会。每次会议,每个成员必须先汇报自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情况,提出疑难问题,大家研讨解决;必须对学校课程实施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与反馈,提出促改意见,还应及时向社会、家长报告相关信息。

7.制定开发校本课程的相关制度,如《校本课程开发激励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并监督制度的执行与落实。

8.检查与督促《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对工作完成好的人员给予奖励。

9.及时地将各学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报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校本课程培训制度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而在学校中开发的课程。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首要任务就是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使教师们以新的思想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中。

为了较好地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中层领导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教导主任为工作小组组长,负责带领教师根据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期解决学校自身的教育问题。为此,我校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制定了校本课程的培训制度。

一、组织教师培训,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有赖于教师真诚参与的意愿、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所能够获得的课程资源。因此学校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和校内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师进行陪训。使老师们在生动具体的实例中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手中、校本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消除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神秘感和恐惧感。〖1〗〖2〗

¡¡¡¡¶þ¡¢¶¨æú¿ªõ¹½ìñð»î¶¯£¬îòð£óð×ô¼º¶àìøμä¿î³ì×êô´£¬òª³ä·öíú¾ò±¾ð£¡¢±¾éççøμäèëᦡ¢îïᦡ¢²æᦡ¢ê±¼ä¡¢¿õ¼äóëðå¢×êô´£¬°ñ¸÷öö¿î³ì×êô´ôú걿õéïºïàíμøí³μè°²åå¡£

¡¡¡¡èý¡¢ñ§ð£áìμ¼òªéîèë¿îìãìý¿î£¬ö¸μ¼²îóë𣱾¿î³ìμ俪·¢£¬ö涨ºã𣱾¿î³ì¿ª·¢μä·½°¸£¬°ñîõ𣱾¿ª·¢μäöêá¿¡£ã¿î»²îóë𣱾¿î³ìñð¾¿μä½ìê¦ò»ñ§æúöáéùìýáù½ú𣱾¿î³ì¿î£¬²¢×÷ºãìý¿î¡¢æà¿î¼ç⼡£

¡¡¡¡ëä¡¢ôðèîμ½è룬½«¿î³ì¿ª·¢μäêμê©çé¿öóëñ§ð£μä½±æàöæ¶èïà½áºï£¬½«ð£±¾μä¿î³ìμ俪·¢óëêμê©âäμ½êμ´¦£¬è·±£ð£±¾¿î³ì¿ª·¢μäöêá¿óëêýá¿¡£

¡¡¡¡î塢𣱾¿î³ìä꼶×鳤òª×éö¯ºãð¡×é³éô±èïõæíê³éñ§ð£²¼öãμäóð¹ø𣱾¿î³ìμä¸÷ïîèîîñ¡£

¡¡¡¡áù¡¢ñ§ð£ã¿ñ§äê×éö¯¿ªõ¹ò»´îóðò»¶¨¹æä£μä𣱾¿î³ì¹«¿ª»î¶¯£¬ã¿î»àïê¦ôúò»ñ§äêöðöáéùéïò»½ú𣱾¿î³ì¹ûä¦ñðìö¿î¡£

¡¡¡¡æß¡¢ã¿ôâçëר¼ò¶ôêú¿î½ìꦽøðð½²×ù¡£

¡¡¡¡°ë¡¢ñ§ð£¶ô𣱾¿î³ì½ìê¦μ乤×÷½øðð¶¨æúæà¼û£¬ã¿ñ§æúæú䩽øðð“𣱾¿î³ìóåð㹤×÷õßæà±è”¡£

¡¡¡¡¾å¡¢ã¿ñ§äê𣱾¿î³ì¹üàíî¯ô±»á½«×éö¯óð¹øèëô±¶ôòñóð𣱾¿î³ì½øðð¼¨ð§æà¹à£¬¶ô𣱾¿î³ì½ì°¸½øðððþ¶©íêéæ¡£´óñ§éú¡¢¼ò³¤¡¢éç»áð§òæºíñ§ð£¹æ»®¼°åàñø俱êμè¶à½ç¶è³ö·¢£¬¶ôã¿ãå¿î³ìμä½øò»²½êμê©ºí¿ªõ¹ìá³ö¸ä½ø·½°¸¡£

¡¡¡¡ê®¡¢òô𣱾¿î³ìãåààîªμ¥î»ðî³éñ𾿹²í¬ì壬¶¨æú¿ªõ¹½ìñð»î¶¯£»ð¡×é»î¶¯ã¿ôâò»´î£¬´ó×é»î¶¯ã¿ñ§æúá½´î¡£

¡¡¡¡ê®ò»¡¢½ìñðäúèýö÷òªóðá½·½ã棺ð¡×é»î¶¯òôרòμöªê¶½øðþºí½ìñ§»î¶¯éè¼æ£¬ô¤°¸±àð´ìöâûμèîªö÷£»´ó×é»î¶¯òô𣱾¿î³ìàíâûåàñμ¡¢¿î³ì¸ùòª×«ð´·½·¨½ééüμèîªö÷¡£

¡¡¡¡ê®¶þ¡¢ã¿î»½ìê¦ã¿ñ§äêòª×«ð´ò»æªóðöêá¿μä𣱾¿î³ìñð¾¿âûîä»òá½æªð£±¾¿î³ì¹êêâ¡£

¡¡¡¡ê®èý¡¢ã¿ñ§æúæú³õºíæú䩸÷õù¿ªò»´îñ§ð£ð£±¾¿î³ìñðìö»á£¬»¥ïཻá÷½ìñ§¾­ñ飬·´à¡¿î³ìêμê©öðμäò»ð©îêì⣬öðò»æêîö¡¢·´ë¼£¬õò³ö½â¾öîêìâμä°ì·¨£¬í¬ê±¹²í¬éììöïâò»²½¶ô²ß¡¢´ëê©¡£

¡¡¡¡ð£±¾¿î³ì½ìñð×é»î¶¯öæ¶è

¡¡¡¡½ìê¦ê翪·¢ð£±¾¿î³ìμäö÷ì壬𣱾¿î³ì½ìñð×é³éô±μäñð¾¿çé¿öö±½ó¹øïμμ½îòð£ð£±¾¿î³ìμäöêá¿£¬¹êö涨±¾öæ¶è

¡¡¡¡ò»¡¢½ìñðêò»î¶¯öæ¶è

¡¡¡¡1£®½ìñðêòã¿ôâ×éö¯½ìꦽøððò»´îñ§ï°»î¶¯£¬ñ§ï°¡¶»ù´¡½ìóý¸ä¸ï¸ùòª¡·¡¢¡¶ð£±¾¿î³ì¹üàíó뿪·¢¡·μèêé¼®£¬êõ¼¯¾«²êîäõ⣬깽ì꦳õ²½õæîõ¿î³ì俱ꡢ¿î³ìäúèý¡¢¿î³ìêμê©μè»ù±¾àíâû¡£

¡¡¡¡2£®½ìñðêò¼ó翽ìñð×齨é裬ã¿ñ§æú×éö¯á½´îרìâñðìö»î¶¯£¬²¢çëçøêð½ìñðô±¼°×¨¼òìý¿îö¸μ¼¡£

¡¡¡¡3£®½ìñðêòèïõæñ𾿡¢ö涨¡¶ð£±¾¿î³ìæà¼û±í¡·¡£×éö¯½ìê¦òà¾ý¡¶ð£±¾¿î³ìæà¼û±í¡·½øððëμ¿î¡¢×ö¿î¡¢ìý¿î¡¢æà¿î£¬ê¼öõó㡶𣱾¿î³ìæà¼û±í¡·à´ö¸μ¼ºí¼à¿øñ§ï°¹ý³ì¡£

¡¡¡¡4£®½ìñðêò¸ºôðèëí¨¹ýóë½ìꦡ¢ñ§éú¡¢¼ò³¤×ù츣¬í¨¹ýìý¿î¡¢·¢μ÷²éîê¾íμèðîê½£¬ëæê±áë½â𣱾¿î³ìμäð§¹û£¬êõ¼¯¸÷·½ãæμä×êá×ü½á·öîö¸÷ööêμñé½á¹û£¬²»¶ïμ÷õû¿î³ì¡£

¡¡¡¡¶þ¡¢½ìñð×é»î¶¯öæ¶è£º

¡¡¡¡1£®ëñ¼¯×êô´£º½ìê¦î§èæ×ô¼ºμä¿î³ìö÷ìâ£¬í¨¹ý²éôäêé¼®¡¢éïíøμè¸÷ööí¾¾¶ëñ¼¯ïà¹øμä¡¢´óá¿μä×êá²¢é¸ñ¡êêºïñ§éúμäñ§ï°äúèý¡£

¡¡¡¡2£®±àð´½ì²ä£º°´ê±èïõæíê³é𣱾½ì²äμä±àð´¡£

¡¡¡¡3£®½øðð¿îìâñ𾿣º½ìê¦ã¿ñ§æúð´ò»æª½ìñ§°¸àý»ò¿îàý¡£éè¼æñ§éúμ÷²éîê¾í£¬²¢¶ôëùëñ¼¯μäïà¹øêμñéðåøððí³¼æ·öîö¡£

¡¡¡¡4£®¶¨æú×ü½á£ºã¿ñ§äêμúò»ñ§æú䩽ìê¦×«ð´ò»æªâûîä»ò𣱾¿î¹¤×÷×ü½á£¬μú¶þñ§æúä©î§èæ×ô¼ºμä¿îìâ׫ð´ñ𾿱¨¸æ¡£

篇7: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一、学校校本课程评价任务由课程领导小组具体承担。校长担任课程改革

组长,全面负责制定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二、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要分学科制订,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

和发展功能。精心设计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注重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

三、对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四、校本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 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五、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 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篇8:校本课程常规管理制度

近年来我国技校体育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等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部分教师教学中为追求教学改革,却忽视了已被教育规律所科学认定的传统与常规的东西。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加强对教学常规的认识,对保证体育教学质量,实现技校体育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方法

2.1、文献研究法

查阅了1990年以来国家教委、国家体育总局与体育教学相关的法规文件;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了大量2000-2009年技校体育及教学常规相关的论文;并参阅相关体育著作。

2.2、专家访谈法

针对一些问题与北京体育大学、广州大学等部分专家进行电话、邮件、座谈方式的交流。

2.3、定性分析法

对技校体育教学常规的界定、定位、及其在推进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教学常规的界定

体育教学常规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目的、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和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一般行为方式。这一概念明确了体育教学常规的“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一般方式”本质及普遍适用性的价值。界定了“开展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概念的外延,表达了被定义的方法性与策略性。

3.2、教学常规在技校体育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1)有助于体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教学质量。

教育离不开师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体育教学传授的是运动技术,它是操作性知识,具有鲜明的运动实践特点,而不仅仅是听、看、想就行。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的能力。如果管理的水平不高,导致教学过程混乱或“放羊式”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肯定会差,又容易发生学生运动损伤事故。因此,抓好体育教学常规管理,有助于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教学质量。

(2)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使学生在常规教育中认识了规则,养成了遵守规则的习惯,加深了对社会约束力的理解,这种体验会在一定程度上迁移和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去,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意识,缩短对社会行为规范掌握的过程。因此,加强技校体育课堂常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3、对加强技校体育课程教学常规建设的对策

(1)教学常规要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

在教学常规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要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活泼发展的观念。体育教学常规是一个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复杂过程,需要逐步培养,区别对待。例如每节课必须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同时应根据课的不同教材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常规要求,上游泳课时,必须预先编好小组,定时查人数。球类项目练习时,只要听老师哨音,就必须立即停止练习,迅速归队。测验课要求学生积极进取,如实向老师报告测验成绩。使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理性的思考,成为自觉的行动,养成良好的习惯。

(2)教学常规既要有严肃性,又有合理性,并要坚持严格执行。

严格课堂教学常规,是一个承担着解决教育等种任务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过程。教学常规具有权威性、严肃性,一旦制定,师生应共同执行。教师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学常规,自己必须做好,课堂上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用普通话教学,语言正确、口令准确、声音宏亮,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按时上课、下课、不迟到、不拖课。

(3)教学常规要切实可行,不搞形式主义。

制订教学常规,关键是要切合实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三基,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如体育课必须穿球鞋、运动裤,告诉学生这并不是为形式,而是为了跑动中防滑;跳跃中防震;预防运动伤害事故;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学生明白其中道理后,把穿球鞋、运动裤进入体育课堂,变成自觉行动,无论刮风下雨、春夏秋冬,只要课表上有体育课,学生都认真穿着球鞋、运动裤上课。

(4)教学常规要具有稳定性,内化为学生良好素质。

素质教育内化过程可分为判断、发展、同化三个连续相关的主要过程。而教学常规同样凝结着内化程。只是程度、广度不同。从新生第一节体育课开始,就应该把体育教学常规作为重点内容来讲。而且是必须长期保持稳定的。一个合理的教学常规要求稳定的长年坚持,最后必定内化为学生的良好素质。同时每次课后应该及时写出教学小结,整理好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资料,记录好课的运动负荷分析,统计考核项目成绩,提出改进意见等。长年坚持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非常有益。

4、小结

提高对技校体育教学常规管理的认识,强化对技校体育教学常规的管理,对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志凯.形式逻辑基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篇9:校本课程双层制度系统的建设

摘要:校本课程在我国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制度对校本课程加以规范。为了使校本课程得到更长足的发展,本文就校本课程的制度建设问题进行初步探索,并简要地提出了校本课程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校本课程;制度

中图分类号:G42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2-0065-02

一、校本课程与制度

校本课程又称学校本位课程、学校自编课程、学校课程,指的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6项具体目标,其中包括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作为地方、学校课程管理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制度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2)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体系。校本课程制度是针对校本课程而制定的,是要求参与校本课程的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程。校本课程制度至少应包含保障体系、研定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四个部分,基于这四个体系的保障,校本课程制度才能行之有效。本文所讨论的制度只针对正式条文这种具体的形式而言。

二、建立校本课程制度的意义

校本课程在我国发展至今,对学校、学生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各方教育力量都开始对校本课程投入更多的关注目光。但是在我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来对校本课程加以规范,因而我们需要开始思考校本课程的制度建设问题,通过明确的制度规范以期待校本课程走得更远。

校本课程制度可以使涉及到本校校本课程的老师、学生都明确在校本课程领域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形成一种有序的校本课程开发机制。教师和学生还可以根据制度的内容确定自己行为的结果,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或不适合的行为。学校根据校本课程的实施状况和各位教师、学生的作为,给于其一定的奖励或惩罚,以提高校本课程参与者对课程的关切程度,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之氛围。通过校本课程的制度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现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三、校本课程制度

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初步构建了校本课程的制度体系。由于校本课程开发要办出学校特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它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而它具有多样性。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校外课程资源获取的多样性。学校在不同的时期可以获取的校本课程资源是不尽相同的。可以得到社会机构的资助也是不确定的。(2)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不同的时代都有其独特性,在经济文化发展如此迅速的现代社会,学生的需求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多样性,笔者认为应制定两层制度。

(一)第一层制度

第一层制度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来制定,它是对该地区的学校具有普适性。且是相对稳定的制度。它具有政策效力,是对各个学校在制定特定的校本课程制度时的要求,主要包括一些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最基本的且相对稳定的规定,这层制度应该具有较广的适应性,该制度确定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小幅度的修改使其完善,但仍然要保持其稳定性,这层制度系统是对第二层制度系统的质量保障。这层制度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校本课程的保障体系。保障体系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1)每学年学校必须投入到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经费数目,这是经济保障。(2)确定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教师名单,这是人员保障。(3)学校对教师的针对性培训有哪些、培训的时间、地点。(4)学校为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而制定的倾斜政策,以适度减少有关教师的常规工作量,如:安排小班教学、不担任或少担任其它行政工作等。(5)确定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研定校本课程的时间、地点。如规定一周几次校本教研会议,会议的地点等。只有得到基本的保障。校本课程才会具有生命力,才能得到发展。

2、校本课程的研定体系。研定体系主要应包括的内容为:(1)确定校本课程的目标。(2)根据已确定的目标,从可获取的资源中确定校本课程的内容。(3)确定组织课程资源的方式。

3、校本课程的实施体系。实施体系应该规定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课堂上教师、学生分别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课堂对其它各类教育要素的需求。

4、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必须包括以下两方面:1、对校本课程本身质量的评价。2、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对校本课程本身质量的评价可以反应教师编制校本课程的投人、认真程度、教师的课程开发水平等。对学生的学业评定可以对校本课程的质量以及教师实施校本课程的水平进行反馈。通过评价,教师和学生都能更清楚地看到所开发的校本课程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进一步调整和提高。

(二)第二层制度

校本课程制度的第二层制度是对第一层制度的具体化,是在第一层制度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符合学校特定时期的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在本学期或本学年对校本课程的具体规划来确定这层制度的确切内容。这一层制度在总体结构上与第一层制度保持不变,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它是学校对第一层制度内容的具体的规定、补充和深化。

1、校本课程的保障体系。在整个制度系统中,第一层制度已经对校本课程的保障体系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因而只需要根据本校本学期或本学年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作具体的说明。

2、校本课程的研定体系。研定体系主要包括目标、内容和组织方式三个方面,在确定校本课程的目标时,可以借鉴美国北加州大学课程开发中心研制的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筛选法。筛选法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预定若干课程目标,涉及课程的各个方面。如:“培养阅读、写作、说、听的技能”,“培养健康的性格和自尊心”。(2)书面征求有关人员对预定的课程目标的意见,允许他们补充其它课程目标。(3)把原先预定的课程目标和补充的其它课程目标汇总在一起。(4)请有关人员根据汇总的课程目标,依次选出若干项最重要的课程目标。(5)根据统计结果,确定名次靠前的若干项课程目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操作方法。如:第一步中的课程目标由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教师来确定,第二步中可以征求全校所有教师的意见,也可以抽样选取一部分学生与教师共同对预定的课程目标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补充其它的课程目标。第四步要选出若干最重要的课程目标时,可以在自己学校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教师做出筛选之后,再邀请其他学校的一些优秀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请课程专家来共同商定。确定目标筛选的程序之后。就要严格按照规定行事。

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根据既定的目标和实际可以取得的课程资源来决定。在实际可取得的课程资源中选择课程内容时应规定:(1)所选取的内容应该能使学生实践既定课程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2)所选取的内容能使学生学习之后获得满足。这是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实现校本课程价值的基本保证。(3)所选择的内容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内容确定之后就必须为这些内容寻找适当的组织方式。在组织的时候应规定必须坚持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三项准则。连续性是指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时常重申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即循序渐进的意思。整合性指课程的横向关系。校本课程不应该是完全孤立的课程。它应该与其它的各门课程发生一定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发生一定的联系,因为通过教育要使学生学会的技能逐渐成为他们全部能力的一部分。

3、校本课程的实施体系。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也即校本课程走进学生的脑袋的过程。对校本课程教学过程的制度规定总体上与学校教学秩序相一致,特别的需要可根据学校所开发的特定的校本课程来加以规范。

4、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主要应该包含三个部分:(1)规定评价的主体。对校本课程本身质量的评价可以请有关的学科专家、课程专家、优秀教师等对其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以教师的评价为主,也可以适当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2)针对特定时期的校本课程,规定可行的评价方法。如:纸笔测验法、实验法等。(3)规定评价的结果不能作为学生升学的依据。

学校在制定第二层制度系统的时候,可以根据以上所说的注意事项及基本原则来确定适合自己学校,适合特定课程的校本课程制度。

上一篇:天水农校党委党建工作考核办法(试行)下一篇:级家长的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