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之我见

2024-04-21

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之我见(精选6篇)

篇1: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之我见

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之我见一.法律意识的内涵。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等。法律意识属于历史范畴,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法律意识也属于法律文化范畴,它是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精神成果,包含着人类在认识法律现象方面的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观念模式、情感、思想和期望,蕴涵着个人及群体的法律认知、法律情感、法律评价。法律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学习和自觉培养的结果,也是法律文化传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结果。二.对青少年进行法律意识培养的必要性、紧迫性。青少年是一个从年龄上讲横跨少年和成年的群体,他们既有青年人的朝气,又有少年的稚气。他们一方面思维逐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充满青春的躁动和思想的波动。他们渴望了解和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然而纷繁芜杂的大千世界,也渴望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的理解。他们对世界因好奇而不免有时盲从、盲动。外界隐藏在美丽外表下的诱惑,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各种阴暗现象,常常使他们在困惑、迷惑中随波逐流,甚至于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那么,如何去引导和规范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提供维护他们合法权利的方式、方法?我们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去学习法律知识进而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法律规范的内在信仰从而自觉遵守,遏制住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及针对青少年的犯罪?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我们的专业法律人士就应该去思考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以下我想就谈一点认识,求教于方家。三 培养青少年基本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一)通过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灌输基本法律规范,帮助青少年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的初步形成。《条例》是对有轻微违法的行为的人进行行政处理的行政性行为规范,《刑法》是对构成犯罪的人进行刑事处罚的刑事法律规范。两者的共同点是对违法犯罪的人追究责任,只不过《条例》和《刑法》所针对的行使处罚权的部门及程序、处罚对象、违法的轻重程度、处罚的轻重程度不同而已。通过学习《条例》和《刑法》,青少年可以初步认识和区分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合法行为,哪些行为是法律、法规禁止的,哪些行为又是法律、法规准许乃至鼓励的。不但要灌输理论知识,而且应从身边人、身边事上着手分析,针对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从鲜活的日常生活中总结、提炼典型案例,让其自我教育,明辨是非,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有的放失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学生如何应对处理别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避免和减轻不必要的伤害,怎样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达到一般预防和维护青少年权利的双重目的。

(二)通过对《宪法》的学习,促进青少年权利意识的形成。权利文化是与人道主义文化、科技文化一起构成当今世界三大文化主流的文化之一。权利文化的核心是权利本位的理论。权利本位的思想有两大内涵。其一,它是解决公民和国家主体关系的理论。主仆型文化产生义务本位。在这种本位中,国家主宰一切,公民只有无条件服从的义务。权利本位则不然,它把公民对国家的关系颠倒过来,认为公民有权主宰国家,国家以保证公民主人地位的获得为绝对义务。其二,它是解决权利与权力互动关系的理论。国家权力的行使以公民创设权利的实现条件为目的,权力的行使如果背离了公民权利得到保障的宗旨,权力便会得到改造。国家权力以公民权利为运行界限。而两者界限由法律明定之。权利本位思想的的实质是个人权利的实定化和义务的相对化。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人与国家具有三种关系,即义务领域里的服从,自由领域里的排斥,权利领域里的依靠和参与,于是就产生社会和谐。权利文化的形成有赖于公民的权利意识的勃发。所以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必须从小着手进行。而青少年公民的权利意识则必须通过对宪法的学习,树立宪法至高无上,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这一基本的观念。我们不仅要让青少年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我们更应让青少年懂得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众所周知的是宪法是安邦治国的总章程,但这一结论却主要是就国家管理的角度而言,因而与宪法的核心价值取向并不完全统一;事实上,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中就明确宣布,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列宁也曾指出: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故由此可知,宪法与公民权利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且,这也可以从宪法的发展历史和宪法的基本内容中的到证明。从历史上看,宪法或者宪法性文件最早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为了确认取得的权利,以巩固胜利成果而制定出来的。从宪法的基本内容来看,尽管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基本内容仍然可以分为两块,即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然而,这两块并非地位平行的两部分,就二者的关系而言,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居于支配地位。因此,青少年就可以理解到:宪法不仅是系统全面地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部门,而且其基本出发点就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三)学习《民法》,促进平等和契约观念(诚实信用)的形成。人人平等和遵守契约观念的形成必须依赖于《民法》的学习。民法起源于简单商品经济获得相当发展的古代罗马社会。经过人类历史演进的熏陶,民法逐渐成为调整各国不同社会形态下的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从本质上讲,民法就是把一定社会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直接上升为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

篇2: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之我见

摘 要: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到科学知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把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提问、会提问、善提问、爱提问。

中国论文网 /1/view-12918584.htm

关键词:兴趣 敢于提问 评价

引言

�]有问题的教学是枯燥的教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探究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当前,随着班级

人数的增加,课堂上每个学生被提问的次数明显减少,再加上现在的孩子懒惰心理强,竞争意识淡薄,对学习缺少兴趣,不爱发言,长此以往,有的学生养成了不爱思考、不爱提问的坏习惯,学习劲头不足,不利于学生的科学学习。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既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能带着问题走出教室。

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呢?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的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究竟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营造气氛,敢提问

学生的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作风必须民主,课堂气氛要相对轻松自由,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要从平等的姿态同学生一起质疑,相互讨论。对于学生的见解、感受,只要言之有理,有创新价值,哪怕只是一点,都要给予肯定的表扬。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民主教学氛围的前提,这样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克服畏惧、克服自卑、消除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的心理,才能大胆的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物体在水中

是沉还是浮》一课时,学生就克服了这种心理,勇敢的提出了很多问题。有的很幼稚、有的很可笑、还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本与教学内容无关,甚至跑题。但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以肯定和鼓励,肯定他们的勇气,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以后敢于提问。

二、示范点拨,会提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还要让学生会问。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来源。如果教师能欢迎学生多提为什么,并能和他们一起去解决问题、探究知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起始阶段,教师应通过示范作用,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受到启发,觉得提出问题有法可循,教师在培养学生提问技巧的同时,还应注意方式

方法,应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自然现象,以及学生了解但并不是十分理解的知识,通常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讲授。而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在给三年级的学生上第一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时,由于他们刚接触科学课,对科学老师也比较陌生,甚至不知道什么叫科学课,科学课应该学习什么知识。于是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各种植物的生命周期,还给他们展览了高年级学生制作的植物标本。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学生的问题就接踵而来了。“采摘植物它们会感到疼吗?”“我们能不能自己种一些植物?”“老师,您什么时候教我们做实验?”就这样,孩子们能在课上提问题了,这也正是教师所期盼的,只有会问才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三、留心生活,善提问

学生每天都在不同的经历中生活着,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都被学生在司空见惯中忽视掉了,其实,只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同样趣味横生。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小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情,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开始,步入科学探究活动的轨道。例如“烧开水”的经验学生并不陌生,虽然不一定都烧过开水,但人人都喝开水,至于“水在被烧开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现象?”“水在多少温度时被烧开?”“水烧开了之后继续加热温度会怎样?”等问题,许多学生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教师可让学生从这些生活小事中,亲身经历,仔细观察,寻找自己要研究的问题,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这样,“烧开水”这一件生活小事,就好比一粒小小的石子,在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荡起了朵朵浪花,将学生思维的探究激情荡漾开来,学生会踊跃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四、激励评价,乐提问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肯定的评价具有催化剂的作用。鼓励性的评价,能使学生有成就感,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能使学生不断地探究不断的深思,不断的提出更多更新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不管什么样的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要认真的听取,适当的评价,及时的鼓励。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甚至可笑,教师也不要完全否定,要捕捉其闪光点,加以适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乐于提出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电磁铁的磁力》一课时,让学生猜测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有的学生提出了:可能与铁钉的长短、可能与铁钉的粗细、电线的粗细有关。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适当的评价,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后能

更加乐于提出问题。

结语

篇3: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之我见

关键词:职业院校,法律意识,培养

法律意识, 属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们对于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 (法律知识) , 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 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法律意识是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主体的特殊性, 学生法律意识与社会一般群体的法律意识有所差别。本文旨在论述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今后的法制教育工作提供后续支持。

一、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当代学生应具备的法律知识主要包括:依法办事的观念、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应自觉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等。学生法律知识来源渠道主要是学校的教育和各种媒体报道。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匮乏, 即对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价值取向缺乏明确认知, 不具备正确的法律观。部分学生有粗浅的感性认知, 但是遇到现实中的问题不会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学生们的法律意识状况更是另人堪忧。举个典型的例子:在实习期能有意识的、主动运用法律知识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学生少之又少。现实生活中遇到纠纷最先想到的是“私了”, 当私了解决不了才想到用法律解决。受现实中一些“权大于法”现象的影响, 认为法律再厉害不如权力厉害。甚至遇到不法行为时麻木无反应, 异常冷漠。表现出法律信仰一定程度上的缺失。

二、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导致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不强, 法制观念淡薄的原因主要有:

(一) 内部原因

法律学科属于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应用性极强, 不懂得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 就谈不到应用法律解决具体问题。学校法制教育都是纯理论的授课形式, 没有联系具体生活实际, 枯燥单调。相比专业技能课。实践应用效果差, 大多数学生对乏味的法学理论不感兴趣。最终导致视野狭窄、认识单一。对法律的认识完全处于启蒙的低级阶段, 仅有零散片面的法律意识。很多学生认为遵守刑法不主动犯罪就是守法了。这样的法制教育根本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法律意识人才。

(二) 外部原因

社会的不良风气, 像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机会主义等不良思想给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带来负面影响。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择业机制还不很健全, 择业中的不正当行为进一步导致了就业中的不合理、不公平现象, 这些外部环境和氛围不利于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三) 其他因素

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 一方面思维逐步走向成熟, 另一方面充满青春的躁动和思想的波动。由于年龄、自身生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法律意识不成熟、不健全。

三、培养和塑造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培养和塑造学生法律意识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不能仅仅依靠于学校, 还需要社会全方位的支持和配合。因此, 针对当前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 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 学校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主要阵地。具体做法如下:

1.创新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提高教学授课质量

学校应当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方面, 摒弃旧有的法律条文的死记硬背, 改变为提升现代法律意识的教育为主导, 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更好的调动同学们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重点培养其权利意识、诉讼意识和法治意识等。法律意识同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紧密联系, 想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要充分利用好道德与法律课, 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让学生养成法律他律和道德自律内在统一的思想价值观念。从课时、师资等方面予以切实的保障, 只有这样, 才能推进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

2.加强职业院校法律文化建设

学校多组织学生参加与法律有关的活动。例如法律演讲、法律辩论赛、“法律进校园”的知识竞赛等, 利用好第2课堂, 使同学们能在课外活动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通过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普及了法律知识, 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3.

培养学生健康的法律心理.可以在学校开设心理辅导咨询室, 及时解决学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而促进学生法律意识修养提高。

(二) 营造良好的家庭法制环境

家庭在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的法律素养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模仿。家长要言行一致, 以身作则, 为孩子作出遵纪守法的表率。家长的教育方式要适中, 不能溺爱, 也不能粗暴, 教孩子遇事要采取文明的方式解决, 否则就有可能触犯法律, 酿成不良后果。家长要从生活小事入手, 从小培养孩子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对子女进行通俗易懂的法制教育。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孩子知法、懂法、守法, 帮助孩子提高法律意识。

(三) 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是造成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外因

司法及文化媒体等部门要共同努力纠正社会不正风气.可以在窗口单位开设法制宣传栏, 召开法制教育大会, 举办各种类型法律培训讲座, 举行法制演讲比赛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社会要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加强道德规范建设, 惩治腐败, 不要让司法不公等各种腐败黑暗现象影响到学生法律信仰确立。加大对社会环境的整顿和治理力度, 为学生培养现代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 21世纪是法制的年代, 职院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时代和现实都要求职也院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有机配合, 才能形成强化当代学生法律意识的社会合力。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全方位促使学生做一位懂法、守法、用法, 能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张立新.构建“法律基础”课学科体系的设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999 (11) .

篇4: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之我见

当代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违法犯罪呈现出逐年上升的现象,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意识在当今国际社会中日渐重要,大学生承载着国家的发展,如何使大学色生适应国际和国内的竞争,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和依法治国的相关要求,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事关祖国发展大业,事关全民族的兴衰,现就在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中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谈几点认识。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特别是我校本科《法律基础》18学时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相当于《法律概论》的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二)大学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时至今日,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呈现上升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而近几年,占整个社会的17%。我们知道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刘海洋在被拘留后说,自己学了法律基础知识,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却不知道伤害狗熊是违法犯罪。现在知道了,自己很后悔。由此可见,刘海洋并未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二、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人所具有的法律素养、法律头脑和运用法律知识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思维习惯。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感觉、情绪、习性,是自发形成的,属于法律意识的低级阶段。法律思想则是人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理解而形成的思想、观点,属于法律意识的高级阶段,在法律意识中起决定作用。但是它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经过有意识的培养。今天的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骨干和中坚,他们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命运。积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一)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我国确立下来,这就意味着沿袭多年的以计划经济思想为基础的传统观念必然为符合新的生产关系需要的市场经济思想观念所替代。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资格的确认、市场主体权利的保护、市场经济活动的运行、市场秩序的维系、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法律的引导和规范。因此,培养市场经济主体的法律意识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首要任务。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自动有效地运用法律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的法律秩序,才能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需要

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法治国家”的概念,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确定把依法治国作为重要的治国方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表明我国的法制建设正向较高层次的法治社会迈进。在法治建设中,人是法治的主体,也是实现法治的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无论是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其状态都是以人的活动和行为为最终依归。因此,必须提高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只有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公民的法制观念,才能使法律法规得到切实遵守,才能对立法、执法和司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早日实现。

(三)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是当前大学生法制现状的需要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为配合普法教育,国家教育部、司法部在《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的现状不容乐观,一部分大学生对法制教育不感兴趣,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种类增多、频率增加,呈现高发的态势。这表明,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已刻不容缓。

三、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几点对策

培养法律意识的关键在教育。高等学校应当始终把法律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既要遵循学校教育的规律,充分利用学校的知识优势、人才优势,又要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用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培养大学生敬法、守法和护法的精神。

(一)加强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建设

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律教育。例如:播放法律教育录像片,利用校园广播进行专题播报,观看法治电影,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开展法律知识咨询活动,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请法律界专家进行法制讲座。同时注意开发广大学生周围的典型案例进行教育,深化大学生法律意识,让他们亲身感受法律在社会实践中的巨大作用。这既让他们参与了法律实践,同时也是他们深化法律学习的过程,让他们在社会的课堂里更直观地学习。

(二)严格校纪校规,营造守法护法的校园环境

严格校纪校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观念的重要途径,还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础。纵观中国教育的历程,无不把严格管理作为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措施。学校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相结合,按照法治社会的要求,规范管理行为,明确学校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学校要加大力度学习宣传校规校纪,特别是教育部新出台的《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后,各学校重新修订了学生管理规定,使同学了解和熟悉校规校纪,此外,学校在制定校规校纪时要注意与法律保持一致,切实达到依法治校的要求,同时,学校要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而逐步形成校园的法治环境氛围,让学生体会到法就在身边。

(三)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因为法律意识的贫乏,而法律意识的缺陷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乐观的情绪。当今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良情绪占主导地位,而不良情绪源自家庭、社会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低下,社会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家庭过高的期望值与自身能力差异所产生的压力,有的找不到正确的方式排解,久而久之,使他们有可能通过犯罪的方式而释放出来。

综上所述,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为了使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够适应法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加利,于钦明.构建和谐校园的人本法治[J].学理论,2008,(22).

[2]王大伟.和谐校园法治理念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

[3]李卫祥,李长萍.高校实施法治化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

[4]钟志奇.论高校依法治校路径的选择——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个案[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5]刘道岭,孙淑贞.关于我国教育法制体系建设的思考[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4).

[责任编辑:周来顺]



收稿日期:2012-02-08

基金项目:此文章2010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编号:1155XS419)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刘雪峰(198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金融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于钦明(197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篇5: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之我见

[内容提要]: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主要还在于其个人法律意识淡薄,需加强培养其法律意识。培养依靠社会、家庭、学校等相互合作,其中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本人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自然义不容辞,尝试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防范于未然。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法律意识中学历史教学

一、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培养其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左右。这引起我们深思:小小年纪,为何走上犯罪之路?分析后不难发现是由社会不良示范、恶劣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最主要还在于青少年个人法律意识淡薄。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正处于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要使他们远离违法犯罪,全面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培养其法律意识,这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21世纪竞争日益激烈,要使我国屹立于世界之林,很大程度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这有赖于基础教育。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基础教育展开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省去年秋天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明确指出培养目标之一“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事实上宪法也要求“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实现这一目标,也必先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青少年法律意识的现状

何为法律意识呢?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对法律行为的理解、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等等,一旦形成往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对人们的行为起着支配作用。目前我国青少年法律意识状况是:守法意识不强、护法意识薄弱、责任意识不强、权利和义务意识不强。

三、多方合作进行培养

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

因而社会各界要自觉营造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家长应认识到家庭环境的作用,切实履行监护职责,教育孩子要守法、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学校更要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这是我们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在学校里,课堂教学无疑是教育最直接、最经常的方式。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要是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同时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各学科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渗透,如政治老师可结合政治常识、时事等把一些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

四、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培养

历史学研究对象涵盖了人类社会以往的一切活动及其过程,包括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法律、外交等。法律反映了人类在各个历史阶段所做出的种种具体要求和限制,源远流长,也是历史学研究对象之一。

新课程强调学生要“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 1

程。” 因而我省实行的新课程历史教材中涉及法律制度方面的内容比较多,如商鞅变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五四宪法》、罗马法、《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等。

这些法律制度在当时甚至现今仍有着指导意义。其中隐含着一些基本的法律术语、原则,如民事责任、代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诚实信用、依法治国等。这些法律术语、原则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理解,有助于增强法律意识。

在历史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突出这些基本法律术语、原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下面以《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这课为例简单谈一谈。

“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即罗马法的产生与发展、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在教学中,先引用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的名言“法是最高的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让学生认识到古罗马的辉煌更在于它博大而缜密的法律,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确罗马法的概念“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指导学生分析史料,理清线索,归纳演变脉络。重点突出《十二铜表法》和《民法大全》,因为分别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和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罗马法的主要内容”是重点。利用多媒体演示《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等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着重理解罗马法的许多基本概念、术语、原则,如法律行为、民事责任、代理、不当得利、法人制度、契约、律师、陪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等。“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是难点。引用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的话,使学生认识到罗马法体现出的精神、原则,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并超出了一国范围。接着利用多媒体演示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1787年宪法》及我国的《民法通则》等材料,组织学生即兴演讲 “我看罗马法的影响”,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充分理解罗马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世界许多国家的法律中,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继承法》等也受到罗马法的影响。最后让学生思考“如此辉煌的罗马法有没有缺陷?”,学生认识到罗马法是奴隶制社会矛盾冲突与发展的产物。因而我们在借鉴罗马法时应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通过了解罗马法的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深刻理解法律原则并体会这些原则对法律发展的有力推动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五、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

篇6:职业意识之我见

一个企业是由领导和员工组成的,其中员工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企业运转的基本动力。所以,企业里员工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企业,他的员工会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所谓职业意识既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以前叫做主人翁精神。具体表现为: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感,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我认为职业意识应该包含诚信意识、团队意识、自律意识、顾客意识和学习意识。地铁服务行业也是一样的,作为将来的地铁员工,我们也应该具备职业意识,下面我来谈谈我对地铁行业的职业意识。

一、诚信意识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最重要的一条交往原则就是诚信。有了诚信,人们取得互相的信任,人们才能更好的进行交往。在地铁服务行业里,诚信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在与乘客沟通交往的过程中,讲究诚信,会给乘客一种信任感,乘客乘坐地铁,是将安全托付给地铁,我们诚信严谨的对待,才能使乘客安心的乘坐地铁,为地铁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团队意识

地铁服务行业是进行轮班制的,一个班组和一个班组互相交替接班,每个班组成员共同完成当班的工作任务,必须通过互相配合来完成工作。所以,地铁服务行业也是讲究团队配合的。要进行团队的配合,每个员工就必须要有团队意识。团队意识就是指企业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把自己看成是企业的一部分。当团队里的每一个员工都具有团队意识的时候,就能克服许多困难,轻松面对更多的挑战。

三、自律意识

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或理想,需要具备自律意识。在我国,人们普遍缺乏自律意识,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自律不可能凭空产生,而是需要时间和勇气去培养。但结果会证明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作为地铁客服人员我们应该培养我们的自律意识,只有使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才能使自己在职场上更进一步。

四、顾客意识

在地铁行业里,乘客既是顾客,顾客意识就是服务意识。乘客花钱来做地铁,我们就要给他们最好的服务。“顾客就是上帝”同样适用我们地铁服务行业。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乘客服务。

五、学习意识

一个优秀的人无时无刻都在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学会从各个角度去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甚至向路人学习。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长处,这些优点和长处就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学习意识,使自己保持在无时无刻都在学习的状态。

上一篇:改口敬茶主持词下一篇:作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 杨镇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