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的识别程序

2024-04-28

法律法规的识别程序(精选8篇)

篇1:法律法规的识别程序

如何识别真正的程序员 http:///发布时间:2012-04-20 编辑:高圆

消息:如何识别优秀的程序员?并不是像听起来那么容易。在这儿工作经验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因为伟大的程序员不一定要„正式‟的工作经历来证明他们的伟大。

如何识别优秀的程序员?并不是像听起来那么容易。在这儿工作经验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因为伟大的程序员不一定要„正式‟的工作经历来证明他们的伟大。

1,激情。

我曾经遇到许多“职业程序员”,他们从事IT是因为觉得这是一种职业,他们只在工作时间编程,除非送去培训否则他们不会学习新东西,这不是好的程序员。我认为一个好的程序员总是对编程充满激情,而且好的开发者会做一些编程工作即使这没有报酬。激情是一个优秀程序员的重要指标。

2,自学好学

编程领域始终发展变化着,不出一年有些新技术就变成了老技术,这并不是说好的程序员要对所有新技术跟进,但有些却对学习任何新技术都没有兴趣。他们通常在学校学习了编程,然后工作后单位安排学什么就学什么。如果在招聘中你听到“让我培训一个星期我就会胜任这个工作”那不要雇佣他。实际上,真正优秀的程序员始终谈论着你所不知道的新技术,向人们解释为什么你必须用这个技术,哪怕没有听众听得明白,哪怕他自己也不明白。

3,聪明

聪明包括很多因素,情绪和社会交际只是其中之一。好的程序员绝不木讷,他们是最聪明的人,他们中的许多善于交际,健谈、兴趣广泛。

4,隐性的经验

—好的程序员通。常有自己的私人的一些研究、爱好、项目,而这些是他们不写在简历上(通常觉得不值得写),但表现出来却可能恰恰是他的潜能、深度和后劲所在。

5,技术多样性

由于好的程序员喜欢学习和涉猎新技术,所以一般来说超过22岁的都熟知很多新技术,而且对多种技术的长短有 “强烈”的个人意见/见解,喜好尝试新鲜技术。

6,资格证书

资格证书并不是识别真正程序员的方法,MCSE、SCJP、说明不了什么,它们只是让别人认识和获取的,顶多代表这个人在某个技术有一定的知识。

原文作者在文末写道:以上所说的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有些优秀的程序员确实不符合上述,而有些bad程序员却符合了。但相信这些对大多数真正的程序员都适用。

总结而言,优秀的程序员通常有一下特点:

n对技术充满激情;

n将编程作为一种爱好

n如果你允许会滔滔不绝地跟你谈论技术

n有过个人的开发经历(与4意思相同)

n坚持认为某种技术最好

n如果让他用他认为不好的技术他会非常别扭

n聪明、健谈、兴趣广泛

n在大学和工作前就开始接触程序

篇2:法律法规的识别程序

1,激情

我曾经遇到许多“职业程序员”,他们从事IT是因为觉得这是一种职业,他们只在工作时间编程,除非送去培训否则他们不会学习新东西,这不是好的程序员。我认为一个好的程序员总是对编程充满激情,而且好的开发者会做一些编程工作即使这没有报酬。激情是一个优秀程序员的重要指标。

篇3:法律法规的识别程序

一、个人重整程序和个人和解程序的发展历史

从第一部专门的和解法———1883年比利时和解法问世以来, 西班牙、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先后制定了类似的和解法律, 个人破产经历了和解程序与清算程序并行的漫长时期。之后, 越来越多的国家质疑和解程序为一个成本高昂、没有实效、可操作性不强的制度, 转而借鉴美国破产法中的重组程序规定, 设计出取代原来的和解程序的机制即重整计划, 以统一的破产程序取代了破产与和解双轨制, 注重按照市场规律来实现债务清偿。最近的破产法改革中, 德国和日本分别废止了施行多年的《和解法》和《和议法》。德国新破产法仅仅将“诉讼外和解”作为消费者破产程序与其他小型破产程序的必要前置程序。与此同时, 受美国破产重整程序思想的启发, 许多国家开始引进个人重整程序, 逐渐形成以清算程序为基础程序, 以重整程序为推介程序的个人破产司法程序体系, 例如, 在英国, 个人自愿整理是继科克委员会提出“即使在小部分债权人不同意重整的情况下, 与债权人达成一项有效的集合性协议应该也是有可能”的建议之后, 由1986破产法引入的[1]。

当前, 很多国家司法内个人破产程序都从清算与和解的二元制转变为清算与重整的二元制。在以破产分配承载终极压力, 以重整程序承载预防破产和财务再建功能的个人破产制度体系中, 有的国家实行清算与重整的二元轨道, 如, 美国是单一的清算程序和单一的个人重整程序相结合;有的国家还设置了多种个人重整程序, 如, 英国的个人自愿整理和郡法院管理令程序就是两种不同的个人重整程序。只有少数国家仍然坚持采用和解程序, 如, 俄罗斯破产法规定, 可以在破产诉讼程序中随时启动和解程序;台湾地区的新破产法草案也将保留个人破产和解程序。

二、个人重整和个人和解的交集

一般而言, 个人重整和个人和解程序存在着以下共性:一是都以清偿方案为程序的核心;二是方案都需要经过法院批准;三是方案经法院批准后, 当事人必须遵照执行;四是批准方案都能产生终结破产、防止破产清算的效果。

由于各个国家对和解程序、重整程序的程序规定五花八门, 通过对典型国家典型程序加以分析, 笔者发现, 很难根据某一国家的某一具体制度为个人和解与个人重整程序廓清界限。在企业破产法的研究中, 学者们从程序的目标、适用对象、程序开始的原因、程序开始的申请人、程序的效力、采取的措施、利害关系人、自治机关的角度对强制和解程序与重整程序进行识别[2]对个人重整程序和个人和解程序的比较并没有太大的参照性。以程序目标为例, 中国学者认为, 和解虽然也是为避免债务人受破产宣告或受破产分配, 但它只能消极地避免而不能积极地预防。从实质上说, 和解程序与破产分配制度一样, 重在清偿, 有时债务人 (非自然人) 与债权人通过和解的方式解决完债权债务关系而使债务人归于消灭。重整程序则与之不同:重整的目的即在于拯救企业, 是积极地挽救而非消极地防止与避免[3]。但在个人重整和个人破产和解的单元, 当事人之间也能够达成积极地预防破产清算的协议, 对债务人的清偿提出和典型的重整计划一样的和解协议, 二者之间并没有如企业和解与企业重整之间那样清晰显著的程序差异, 甚至某一国家名为个人重整的程序和另一国家名为和解的程序之间的共性, 比和被第三国同样称为重整程序的还要多。法院介入程度和冻结措施是否对有担保权的债权人有效这两个指标也不能在多数国家个人和解与个人重整程序中体现出较为一致的差别, 可见二者并非两种程序的识别标准, 这就为个人重整和个人和解的识别提出什么是真正的标准这个问题。

三、个人重整和个人破产和解的区别

对个人破产和解程序和重整程序的识别则必须回到程序的本身。个人和解程序是以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同意为实质的程序, 当事人的合意是程序的正当性来源, 至于和解的内容, 并没有明确的限制。个人重整程序则是以实现债务人对债务清偿的重新规划为实质, 程序的正当性来源于是否能够改善债务人的债务困境而步入正常的经济生活轨道, 至于重整计划是获得绝对全部、多数债务人的同意, 还是对债务人的同意再所不问, 只需法院裁判即可, 都不是程序的关键。因此, 出于不同范畴的程序类型必然会在不同国家纷繁多样的具体构架中出现重合。一方面, 在和解程序不要求和解协议经过债权人的全部同意而只需多数同意, 即, 强制少部分有异议的债权人遵守和解协议;而达成协议的内容是重新规划债务人的债务清偿而不是即时分配方案时, 和解程序就在目的上兼具了重整程序的性质, 并且脱离了民事和解的范畴而更加接近重整程序。同理, 如果一国重整的设计中, 重整计划需要有全部或多数债权人的同意, 则该重整程序也兼具和解程序的性质。因此, 不同国家之间的重整程序与和解程序出现混同、交叉的局面, 有其天然的理论和程序制度基础。另一方面, 作为一种消极的识别, 重整不能以即时分配为唯一内容, 个人重整的内容必定要有对将来清偿和财务的规划, 是免除部分债务或调整清偿的期限、数量或方式;而和解既可以即时分配为唯一内容, 不设计将来的债务清偿;又可以对将来清偿和财务的规划为内容。能否以即时分配为唯一内容这一标准, 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较强的程序识别意义。

事实上, 出于破产程序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在个人重整程序中, 债权人的意见即便不是重整计划得以通过的绝对必要要件, 也是一种相对必要要件, 或者称之为柔软的必要要件。债权人的普遍同意要件不仅使和解劳而无功, 荒废了程序, 并且耽误了时间, 既不利于分配, 也没有达成预防清算或使债务人获得再建的目的, 所以, 为大多数国家的立法所抛弃。重整中绝对地不顾及债权人的意见, 又在保护债务人和社会利益的方向上走得太远, 也很少有国家采纳这种方式。这样, 以多数同意为要件通过个人重整计划, 是绝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的首选。而英美国家的个人重整程序中, 则采取听证的方式讨论个人重整计划的合理性, 允许债权人提出异议和建议, 最后由法官决定是否通过个人重整计划。相比之下, 美国法是将追求债务人获得新生置于重整程序的首位, 而其他国家则是将债权人的多数同意置于重整计划能否获得通过的首要位置, 包括英国的个人自愿整理, 同样需要得到法定多数债权人的同意。因此, 只有同时满足具体方案不需要获得所有债权人的同意和具体方案中包括将来清偿或财务的规划两个要件, 才是典型的个人重整程序。

在这个问题上, 日本法同样表现出了其对大陆法系和美国法制度精华的深入领会和其折衷灵活的立法态度。日本主要针对消费者的两种再生程序, 一为个人小规模再生程序, 再生计划的同意需要表决权者二分之一以上或表决权债权额二分之一以上没有不同意即可;二为给予所得者等再生程序, 再生计划则毋须债权人同意, 只要法官批准即可。而德国个人重整程序中的消费者债务清理计划程序, 规定通过债权人的全部同意才能开始个人重整这种形式, 要求同意的特征非常显著。但在进入消费者债务清理计划程序后, 如果有债权人提出异议, 列名债权人中的过半数同意债务清理计划, 且表示同意的债权人的请求权总额超出列名债权人请求权总额的过半数的, 且排除了提出异议的债权人未得到适当的参与等不公正情形的情况下, 经一名债权人或债务人申请, 破产法院就可以同意替代债权人对债务清理计划的异议, 进入债务清理计划[4]。

三、个人破产重整程序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 各国对个人重整程序的重视和利用逐步提高。如, 英国的个人破产程序包括三种:个人自愿整理 (个人自愿安排) 、郡法院的管理令和破产令。个人自愿整理是一种具有个人重整与和解性质的程序, 管理令是具有重新安排债务清偿的性质的非正式破产程序, 破产令则是适用于个人的破产清算程序。其中, 个人自愿整理程序取代了1914年和解法设置的和解程序, 由有临时命令保护的个人自愿整理、没有临时命令保护的个人自愿整理、对未免责破产人适用的快捷型个人自愿整理三种类型组成。个人自愿整理被英国司法当局视为一件成功举措, 在正式的私人破产程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1987年的5%上升到2002年的25%。更近的研究已经表明, 个人自愿整理占到和财产有关且有清偿预期的正式个人破产程序应用量的82%, 破产复苏执业协会的调查报告第3条显示, 个人自愿整理对债权人的清偿比破产高17%, 尽管前者进行前述清偿需要5年时间而破产清偿只用3年时间[5]。

另一方面, 各国个人重整程序的类型趋于多样化。日本的个人再生程序包括一般个人适用的再生程序、住宅贷款人适用的住宅资金贷款债权 (住宅贷款) 程序、小规模个人再生程序和所得者再生程序, 各种程序虽然都强调债务人应尽可能地承担清偿责任, 对财务危机程度不同的债务人设定的清偿方式却有所不同, 程序机制精细周到。德国的个人破产重整程序则分为适用于消费者以外的其他个人的重整计划、自行管理程序和消费者债务清理计划。

此外, 个人重整程序还逐步向司法外程序发展, 由律师、律师、会计师和银行、债务管理公司提供的个人债务安排等形式的个人重整程序正逐步出现, 并在预防个人债务问题更加恶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有的国家还将司法外的个人重整程序规定为司法破产程序的前置程序。

摘要:个人重整是一种再建型的个人破产程序。个人重整程序和个人破产和解程序虽然具有一定的共性, 但只有同时满足具体方案不需要获得所有债权人的同意和具体方案中包括将来清偿或财务的规划两个要件, 才是典型的个人重整程序。个人重整程序在很多国家都已经取代了破产和解程序, 并逐步走向多元化。

关键词:个人破产,个人重整,个人破产和解

参考文献

[1]Tolmie.Fiona:Corporate and personal insolvency[M].Cavendish Pu blishing Ltd.2edition.April7.2005.85.

[2][3][5]李永军.强制和解与重整的制度差异及价值考量[A].吴汉东.私法研究 (第2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68, 69, 104.

篇4:分析程序在识别审计风险中的运用

一、对分析程序概念的理解

分析程序就是审计人员将获得的被审计单位的当前信息与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决定要进行调查的重要差异及趋势。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一些数据、比率等财务信息,也包括非数字的时间、地点、方法、程序及结果重大异常的非财务信息。前者如产品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后者如交易发生的时间或地点异常、交易的规模过大或过小、某些业务的处理程序、政策或方法异常等。

二、相关数据的分析比较

(一)比较当期的和以前期间的数据

在能够获取以前数据的前提下,这是进行比较的最简单的方法。比如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相关数据做差异分析,会找出变动金额比较大的账户,分析其变动的原因,找出异常变动的科目。这种差异分析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对某一项目的增加或减少必须依赖于对另一项目增减变动的分析才有意义。销售收入的增加,只从绝对额上讲,意义不大,但是要与资产项目相联系就有了较大的分析价值。比如企业的资产量增加,相应的销售水平也应该提高,销售额也应增加,但如果销售水平下降,销售额减少,就应该特别关注。

(二)实际发生数与客户预算或预期比较

在正常情况下,预算或预期与实际发生额具有相同的经营环境,如果预算编制准确,这样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需要审计师关注的是,如果由于预算或预期中考虑的因素不周全,导致预算额与实际发生额有较大的差异,这种情形并不意味着实际发生数会有多大的审计风险。

(三)客户相关数据与同行业数据相比

客户相关数据可以与同行业平均指标比较,也可以与同行业某一规模及条件相当的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发现一些审计的风险区域。比如蓝田股份2000年的年报中,其饮料产品的毛利率达46%,而同行业的驰名品牌承德露露当年的毛利率不足30%;同样,蓝田股份2000年的报表中显示应收账款的比率低得难以让人相信,应收账款与销售收入的比率不足0.5%,在当时我国的信用条件下,任何有一点专业知识的人都会怀疑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的真实性。

以上几种比较方法相对简单,一般包括差异或比率对比,是审计人员经常运用的方法。在特定的情况下,审计人员也可用回归分析或建立特定的模型进行分析。这些方法会对财务报表的某些项目做出更准确的估计,但这些方法的使用,要求审计人员要有熟练处理这些数据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风险导向审计以分析程序为基础

审计人员仅仅依据几组数据或数据的对比进行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要识别潜在的风险,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广泛的了解,包括:

(一)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及所在行业的特点

公司有时通过设立一个易于隐瞒舞弊的组织机构来粉饰财务会计报表。当组织机构存在下列情况时,容易产生潜在的审计风险:组织机构过于复杂、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董事会缺乏外部董事、不存在内部审计部门、由少数人控制关联方交易、境外分支机构的设立或子公司的设立无明显的经营动机。同时审计人员应了解公司所处的行业。所处行业是否面临激烈竞争、是否在走下坡路、公司的经营业绩是否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一致。

(二)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当局和董事会

会计报表是否存在审计风险与企业的管理层有很大的关系,管理层代表公司的利益,往往最容易操纵会计报表。要了解管理当局和董事会人员的背景,其成员是否频繁更换,是否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是否有犯罪记录;同时审计人员也应了解促使管理当局和董事舞弊的真正动机,管理人员的业绩是否根据公司的业绩而定,管理当局是否处于某种压力之下,是否存在逃税的动机。了解管理当局对公司决策的影响也相当重要,因为当只有少数人能够对决策施加影响时,更容易发生舞弊,而在管理相对民主的公司里,发生舞弊的机会较小。

(三)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

审计人员应当了解被审计公司与外部机构的关系,以确定存在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应当重点关注:公司与金融机构、关联方、投资者、外部审计师、律师的关系。可能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事件包括,国家对某一行业价格的限制、经营期内公司实施重组或收购、会计期内发生成本计算方法的变化等。

(四)可能影响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重要事件

审计人员只有在获得了上述相关信息,对被审企业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之后,才能对比较得出的数据或情形做出判断,哪些数据和情形是合乎逻辑并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哪些数据和情形是异常的,哪些与企业现有的正常的经营生产活动相矛盾。对于异常的数据或情形,审计人员应询问被审单位的管理人员,为什么发生了较大的波动,对于管理人员的回答,审计人员要根据获得的企业相关知识和有关证据进行合理的判断和评估,识别那些真正的存在潜在审计风险的区域或项目,决定哪些项目属于重点审计的范围,集中可利用的审计资源,减少审计风险。

四、利用分析程序识别潜在审计风险的可靠性程度依赖于众多的主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判断与分析能力,客观因素取决于企业或项目的复杂程度。审计人员在进行分析时应重点关注下列相关因素:

(一)审计人员应该认识到,分析程序不仅仅是识别潜在审计风险的方法,同时也是审计证据的一种形式。对同一审计目标,可以有不同的审计方法提供审计证据,其中也包括分析程序,别的审计程序可以用来证实或解除来自分析程序的怀疑。当某一项目重要时,可通过别的审计程序收集充足的证据来证明潜在风险分析的可靠性。比如,如果审计人员认为存货是重要的,就不能仅仅以存货周转率或存货的趋势变动做出结论,还应该采用存货盘点观察、出入库计价制度的执行等审计手段来证明分析程序的判断是合理的;相反,如果一些项目不重要,例如一些特定的收入和费用,可仅用分析程序作为其合理性的证据。

(二)对于不同的项目,审计人员对分析程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会有所不同。这不是审计人员的能力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例如一定期间内一种产品的毛利率更容易测算,而且在短期内变化不大,如果前提条件相似,其预测的一致性会大大提高。同样,利息费用与借款、折旧费用与固定资产、职工人数与工资总额这些比率都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变动范围,预测的准确性比较高。而另一些项目,例如研究费用或广告费,这些费用的随意性比较大,较难从别的项目找到与其对应的关系,不易对不同期间进行合理的比较。

篇5:法律法规的识别程序

1、目的为获取、识别、更新适用于公司的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为体系的运行提供依据。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获取、识别、更新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建立台账。

3、职责

3.1安全委员会负责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收集、识别及更新并建立台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2安全委员会负责向各部门宣传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3.3安全委员会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识别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

3.4各部门负责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传达给员工,并遵照执行。

3.5各部门获取的法律、法规及其他的要求,应及时传达到安全委员会。

3.6安全委员会负责法律、法规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发布。

4、程序

4.1获取途径

4.1.1由安全委员会通过标准化信息网、新闻媒体、行业协会、政府主管部门及其他方式查询获取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4.1.2上级部门的通知公报等由综合办公室搜集整理。

4.1.3各部门从专业或地方报刊、杂志等索取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应及时报送安全委员会进行识别和备案。

4.2登记与识别

4.2.1根据公司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中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集合法律法规的最新内容及版本,识别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4.2.2根据本行业特点,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4.2.3安全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对获取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组织评审确认,报公司领导审核批准,并编制《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

4.3 更新

4.3.1当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更新时,应从重及时识别。

4.3.2安全委员会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更新工作。

4.3.3当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变更时,应及时进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重新识别。

4.4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发放、实施、检查与法和性评价。

4.4.1安全委员会及时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内容进行摘编,并下发到相关部门单位。

4.4.2各部门要组织学习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并在安全标准化运行中严格遵守,各部门单位培训学习情况记录于安全例会台账,班组学习情况记录于班组活动记录中。

4.4.3安全委员会每年一次对贯彻安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现象要组织仙姑干部们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安全委员会建立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记录。

4.5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4.5.1安全委员会负责编写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下发到各部门及班组、各级人员严格执行。

4.5.2各级部门因根据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下发到班组、岗位人员应该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6评审和修订

4.6.1安全委员会每年一次组织相关部门对颁发的制度文件进行评审,对不适宜性文件进行及时修订。

4.62当发生事故时,工艺、技术、材料等发生变更时,各部门应及时对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适用性和有效性。

4.6.3修订时应填写《文件更改审批表》注明原因及更改内容,经安全主管批准后进行修订。

篇6: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应同时使用床头卡、治疗卡、腕带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二、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监护室、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三、对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普通病人使用绿色腕带,病危、病重、一级护理、手术病人使用红色腕带,新生儿使用粉红色腕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四、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五、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六、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

七、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八、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后方可接入手术间。

九、在采血、给药或输血等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床头卡、手腕带、双向核对)。

篇7:法律法规的识别程序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识别和获取的管理制度

1.目的为了获取使用于公司的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确定职业健康、安全因素,并为评价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对法律、法规的符合性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危险源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范围如下:

2.1 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2 自治区、南宁市政府制定的法规、标准及规定。

2.3 国内行业有关标准和规定。

3.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领导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工作,并贯彻实施。

3.2 安全环保科随时负责相关安全生产、消防、交通安全、职业健康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收集、组织适用性评价及存档工作。

4.收集途径

4.1 各级政府部门;

4.2 网络;

4.3 行业协会;

4.4 相关方;

4.5 上级主管部门;

武鸣氮肥厂管理制度――安全管理

4.6 其他方式。

5.程序

5.1 安全环保科将收集到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汇总。

5.2 企管办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适用性评价,并形成评价报告,报总经理批准后下发相关部门执行。

5.3 企管办每半年组织一次评价,评价要有记录。

6.更新

6.1 企管办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评价需增加和废除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将评价结果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6.2 企管办要对更新后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整理并进行登记,并将更新结果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篇8:法律法规的识别程序

关键词:RFID技术,地面读取装置,车号扫描,车号自动识别

射频识别 技术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实际上是自动识别技术 (AEI, Automatic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与发展。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电子标签和阅读器。电子标签附着在被识别的物体上; 阅读器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 取决于所使用的存储器结构和技术。

目前作为射频自动识别技术的具体应用—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已投入使用, 为自备车企业、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实现信息化智能运输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为铁路运输管 理系统提 供车次、车号等实时的基础信息; 代替人工抄录车号, 保证数据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连贯性; 提高编组站作业效率, 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供运输确报信息, 实现运输确报现代化管理; 与货票系统结合, 实现货流统计分析; 实现局间、分局间货车使用费的自动清算。

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主要由车辆标签、地面AEI设备、数据识别读取程序组成。

(1) 车辆标签

车辆标签作为车辆的主要配件, 内部存储器中存有车号信息及车辆的技术参数信息。标签安装在被识别车辆的底部中梁上, 每辆车安装一个标签。

(2) 地面AEI设备

地面AEI设备主要由室外的车轮传感器、地面天线和室内的RF射频装置、读出主机、电源防雷、通信及信号防雷等部分构成。 可以实时准确地完成对列车及车辆标签信息的采集, 并将采集的信息传输到数据识别读取程序。

(3) 数据识别读取程序

接收AEI设备的数据, 并进行自动识别提取其中的车型、车号、厂家等信息, 存入系统数据库, 并为进一步的数据处理程序提供可用的数据源。

以远望谷公司的XCJP -3型地面读出装置为例, 展示数据识别的编程核心代码 (程序使用VB)。

XCJP -3型地面读出装置作为由天线 , 射频馈线电缆和主机3部分组成。主机采用19寸2U标准尺寸的工业机箱 (可上机架固定), 内部装有高可靠低辐射工业级开关电源, 微波组件, 解码板等部件。

XCJP -3型地面读出装置 (以下简称读出装置 ) 可集成在铁路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动态 (静态) 轨道衡器、超偏载检测装置等系统, 增加车号自动识别功能, 如图1所示。

XCJP -3型读出装置启动后 , 微波功放开启 , 发出微波查询信号。当电子标签经过微波查询信号覆盖区域 (读出区域)时, 电子标签向读出装置天线反射回带有电子标签数据的微波信号; 当读出装置解读出一帧正确的电子标签数据信号后,控制设备从本机串口取走收到的电子标签数据: 电子标签数据被取走之后, 读出装置开始解读下一帧电子标簦数据信号。重复上述过程, 直到读出装置关断功放, 进入待机状态, 如图2所示。

车辆电子标笠中的信息编码格式在20位字符空间中的划分情况如图3所示。

厂家提供数据读取函数dll文件 (Tagread_vb.dll), 编程时需要进行引入声明。

在VB中用如下语句声明:“Declare Function函数名Lib" 完整路径文件名.dll" [Alias" 函数别名"] (By Val变量1As类型1, By Val变量2 As类型2, … ) As类型3” , 与调用API函数类似。

注意 : 若在窗体 代码的“通 用”部分 使用 ,“Declare”前要加“Private”; 若在Moudle中使用 ,“Declare”前要加“Public”。若将DLL文件放在 “Win NTSystem32”目录下 ,“Lib”后只写出DLL主文件名即可。

Declare语句的语法包含下面部分 :

Public (可选 ) 用于声明在所有模块中的所有过程都可以使用的函数。

Private ( 可选 ), 用于声明只能在包含该声明的模块中使用的函数。

Name (必选 ), 任何合法的函数名。动态链接库的入口处(entry points) 区分大小写。

Libname (必选 ), 包含所声明的函数动态链接库名或代码资源名。

上一篇:叶欣读后感下一篇:医院网络文明传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