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风险识别评估报告

2022-11-15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根据自身的需求,编写出格式正确、逻辑合理的报告,已经成为生活与学习的常见流程。该怎么样写出适合自身工作实际的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律风险识别评估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法律风险识别评估报告

法律风险评估报告书

法律风险评估在咱们国内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一个事物,在国际上说,也是比较新的。首先我说一下关于法律风险评估的基本知识,先从法律风险开始。

第一部分 企业法律风险理论简介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

认识和防范企业法律风险,首先应当从把握“风险”的概念,界定“企业法律风险”的范围入手。当今国际上对风险的概念有多种角度的定义,归纳起来看,风险是指预期与未来实际结果发生差异而带来负面后果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存在预期结果与实际发生结果出现差异的可能性,并且这种差异将给主体带来负面后果,即存在风险。因此,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法律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特征

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实体,可以将企业风险分为自然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其中前三种风险分别以不可抗力、市场环境和资金交易为特征,而法律风险主要是以法律因素为产生原因,以承担法律责任为后果。它与企业所面临的其他风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企业法律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

1、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缘由是法律因素。

导致企业产生法律风险的法律因素主要包括某一种法律状态、法律事件或法律主体的行为。具体指:

(1)企业外部法律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一方面指法律和行政执法力度的状况,另一方面指法律的出台、修改和废止,以及行政执法状况的变化。企业生存的法律环境主要包括立法和执法的状况。法律环境的变化将影响企业和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使企业法律风险的原有状况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既可能使企业产生新的法律风险或现有的法律风险消除,又可能使企业发生法律风险的可能性和损害程度增大或减小。

(2)企业未依据法律规定有效实施法律控制措施。换而言之,就是企业未有效地获得、行使或保护法律赋予的权利,使企业无法有效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维护其应有的利益,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3)企业或与企业发生法律关系的各类主体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违反法律的规定、违反合同的约定以及实施的侵权行为。实施上述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企业本身,也可以是企业以外的其他主体,或者是双方实施的行为。

应当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法律因素都会导致企业的法律风险,只有那些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的法律因素才会最终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由此可见,法律风险的产生,离不开规范企业行为的各项法律规范,以及与企业发生法律关系的各类主体。

2、企业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管理环节。

法律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也规范了企业从设立到企业终止的全过程。因此,法律是贯穿企业经营活动始终的一个重要标尺和依据。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以及企业内部的关系,都要通过相应的法律来调整和规范。政府对企业的指导和监管,已经从过去的行政手段转变到以经济和法律的手段为主;企业与企业作为平等的市场主体,只能依靠合同法等民商法律进行调整和规范;企业内部各种关系,包括劳动关系、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都要依据劳动法、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法、会计法等法律来调整和规范;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也必须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来调整。企业作为法律规范的主体之一,只要其行为涉及法律规定,就有可能存在法律风险。可以说,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离不开法律规范的调整,企业实施任何行为都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律的整体框架下进行。因此,企业需要对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法律风险监控,实施法律风险控制措施,建立高效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从而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3、法律风险发生导致的后果是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风险产生于法律因素,终结于法律后果。法律风险发生导致的后果主要包括企业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企业发生法律风险的后果通常为民事责任的承担,主要表现为支付违约金、赔偿经营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妨害等等。行政责任主要是由于企业违反政府或监管机构的有关管理规定而被行政管理机关处以罚款、没收违法

所得、吊销执照等。而刑事责任通常仅发生在企业的行为触犯刑法或刑事法规定时,依法而接受的刑事惩罚。在多数情况下,企业的法律风险造成的责任是给予经济赔偿或承担经济损失。这种经营损失风险只是法律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能改变法律风险的本质特征,不能将经济损失一概认为是企业的财务风险,对法律风险的鉴别要从其缘由、过程及后果的根本属性来判断。

4、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和其他风险紧密相关。

企业法律风险虽然不同于企业面临的其他风险,它具有特有的法律特征,但是法律风险并不是与其他风险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从企业整体运营的角度看,企业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是交叉互融的,财务风险的特点决定了法律风险的特点,法律风险的控制效果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财务风险的大小。法律风险在许多情况下与财务风险是同时存在的,法律风险防范占据重要地位,有效控制企业法律风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降低经营风险,经营风险经常导致企业产生较大的法律风险。

第二部分律师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我认为每个律师都应该有第二个称号,就是法律风险评估师。。 为了防范风险,“可能需要一笔相当可观的投资,但相对于风险防范不力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这笔投资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将物超所值”。作为风险评估师,律师除了要提示客户有投资风险、金融风险、竞争风险、合同风险等风险之外,还要帮助客户解决风险。尤为重要的是要提前预测风险、评估风险。

如同人的“健康检查”一样,企业的风险防范可以避免死亡。与其支付大成本请律师来解决,还不如在事情发生之前就以较少的花费请律师来预防。的确,知道风险防范的企业家是有远见的企业家,知道评估风险、预防风险的律师是有创见、有风光的律师。 第三部分法律风险评估的几个过程或者说几个步骤。

法律风险评估的特点是主动性、前瞻性、计划性和时效性,通过风险分析评估、风险控制管理、风险监控更新三个主要阶段进行法律风险评估。三个阶段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协调统一,共同构成科学的动态闭环运行体系。

1、风险分析评估

这是法律风险评估的第一阶段。风险分析评估的结果将直接决定法律风险的评估对象是否适当,控制手段是否适应。分析评估的范围主要包括:企业所在行业整体法律风险评价、企业外部法律环境的研究、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流程的调查,以及企业具体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法律风险分析。其中重点内容是具体法律风险分析,包括对企业现有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归类、评分和分级排序。首先,要对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的法律风险调查、研究以往案例,发现和识别企业面临的各方面法律风险,确定法律风险源,梳理详细的风险清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从经营活动主要涉及的法律主体和业务运营的不同方面出发,根据法律管理工作的不同方面,企业经营管理的特征和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确定对风险的分类方法,对所发现的法律风险进行归类。也就是说主要是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影响,

并以明确的文档描述这些风险和其特性。风险识别一般来讲,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因为在法律高度发展的今天,法律风险识别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而是需要专业配合的复杂工作,需要由企业管理成员、企业法务人员共同进行,以各种方式获得法律风险评估所需要的信息,这是基础和前提,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以尽可能地识别出项目可能存在的任何法律风险。

对法律风险进行分类和归纳是风险识别中常用的方法。风险分类应该是经过综合考虑而定义的,应当反映出项目所属行业或应用领域内的常见风险来源。例如下面的分类:项目的合同方面的风险,项目的法人治理结构、劳动和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方面的风险,项目的财务、账簿管理方面的风险等。然后进行法律风险分析,是评估已识别出风险的影响和可能性的过程。风险分析可以选择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确定已识别的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并根据其影响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项目的关键风险项,并指导接下来的风险应对计划的制定。

2、项目的风险指数是一个有效的指标,表征整个项目的风险程度。该指标,是应用一个风险指数计算的数学模型,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结果,计算得到一个量化的项目风险指数。通过应用项目风险指数,在项目选择和执行过程中,以量化的指标反映项目的风险,监控风险管理的绩效。同时该指标,也可以用于横向比较不同项目之间的风险程度。

3、法律风险应对计划是项目法律风险评估管理过程的第三步,主要

是针对项目的风险开发和制定一个风险应对的方案,目的是提高实现项目目标的机会。风险应对计划应结合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在此范围之内,针对该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

不同的法律风险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法律风险评估中的风险解决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法律风险服务中的风险解决。那种以个别法律风险为处臵对象的风险解决方法注重个别法律风险的处理实效,通常以改变行为方式等方法避免或降低法律风险。在大范围、整体性的法律风险视角下,解决法律风险的方法主要有四种:避免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和保留风险。具体含义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到的是以上四步,并非按照既有顺序一项一项完成,也并非独立存在,这些工作应该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直到项目实施完毕。

2、风险控制管理

在第一阶段风险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战略,它是企业处理法律风险的总体指导政策,包括风险控制原则和企业可承受度。按照风险管理战略的原则,对第一阶段进行风险分级调整。针对不同级别的法律风险,重点从风险预警和防范入手,制定出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和时间表。进一步确定各类风险的预警机制,风险的化解措施和风险的补救方案,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降低、转移和消灭风险,实现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化解和事后补救。对于企业面临的最紧急、关键的、重大的风险,从制度、职责、人员和措施等方面明确处理程序,妥善处理法律风险,减少企业损失。

3、风险监控更新

法律风险监控主要是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视残余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确保项目风险应对计划的执行,评估风险应对措施对减低风险的有效性。风险监控是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一种持续的过程,随着项目逐渐的推进,风险会不断变化,可能会有新的风险出现,也可能有预期的风险的消失。进行风险监控更新是法律风险控制的必要阶段,有助于保证机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对于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两个阶段的设计和效果,企业应定期对前两阶段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评价,并对其进行更新。要对风险防范机制架构的设计、风险防范机制所运用的方法,以及机制运行的效果进行整体评估,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改进方案,对下一个周期的风险分析评估和风险控制管理进行改进和调整。 第四部分,说一下法律风险评估体系的主要内容

我们认为公司法律风险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几个子项目:

1、公司治理结构;

2、公司合同风险防范体系;

3、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4、公司人力资源法律保障体系;

5、公司重大重组项目风险防范体系;

6、公司法律风险预警机制;

7、公司法律风险救济机制;

8、公司法律培训;

9、公司法律风险评估报告。我挑了几个着重说一下:

(一)公司合同风险防范体系的评估

公司合同风险防范体系的首要目标在于有效防范合同纠纷,努力做到零诉讼,以有效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我们认为合同风险防范体系的评估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全面梳理公司的合同风险。从客户分类、业务分类、交易模式分类出发,综合考虑产业链风险、政策法规风险,对公司的合同进行全面梳理,明确从哪一角度出发更适合公司合同的法律风险分类管理。具体而言是:

一、常见合同法律风险

(一)合同订立中常见风险与防范;

(二)合同成立中的常见法律风险;

(三)合同的生效及风险;

(四)合同履行中的风险;

(五)合同变更、转让与终止中的法律风险;

(六)公司常见法律风险;同类企业合同常见风险分析;

(七)公司常见的合同程序性风险;

二、合同法律风险管理、防范

(一)公司合同管理分析:历史数据分析;公司合同诉讼分析;合同管理制度分析;

(二)合同主体管理:合同的签定机关、权限、范围和程序规定等;

(三)重要商业伙伴的信息收集;信誉、实力等相关信息;

(四)公司法务部门的权责;

(五)合同的起草和审核:合同的形式、起草、条款内容、审核、合同执行等;

(六)合同管理中人员培训、配臵;

(七)合同管理框架构造;债权债务管理;

(八)合同的保管和监督;合同档案保管、执行监督、情况汇报等问题;

(九)程序规定;签约程序;合同备案制度;

(十)责任总则;

第二,建构合同模板。在对公司不同类型的合同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建立合同模板。合同模板的建构必须符合有效性、确定性、合理性、操作性、主动性原则。

第三,合同操作指引及风险提示。对合同模板的具体操作和操作过程中的法律风险进一步作出详细规范。

第四,合同流程管理。包括:签订前管理、签约管理、履行管理、凭证管理、预警管理、评审管理。 第五,合同培训。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评估与防范

国际经济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如果说农业社会的最大资源是土地,工业社会的最大资源是有形资本的话,那么当今社会的最大资源就是知识产权。中国企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更面临着严峻的“知识产权危机”。业内人士认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范知识产权法律风险迫在眉睫。

一、专利权法律风险防范 1.专利保护策略的咨询;

2.专利文献检索,专利监视和调查以及提供法律意见; 3.专利的申请和审查程序(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4.专利复审程序和无效宣告程序;

5.代理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和无效宣告决定不服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专利侵权纠纷的诉讼和行政查处; 7.专利权的维持、许可和转让; 8.专利年金代付和提醒服务; 9.其他与专利有关的业务。

二、商标权法律风险防范 1.商标保护策略的咨询;

2.商标查询,商标监视和调查以及提供法律意见; 3.商标注册的申请和审查程序;

4.商标异议、复审及撤销注册不当的程序; 5.注册商标的续展和变更等事项

6.商标侵权纠纷的诉讼、行政查处和侵权打假; 7.商标权的许可和转让;

8.与商标或商号相关纠纷的谈判; 9.其他与商标有关的业务。

三、著作权法律风险防范: 1.提供法律咨询和顾问; 2.计算机软件登记;

3.著作权方面的诉讼和行政查处法; 4.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业务。

5.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保证书 6.保护企业秘密保证书 7.参加项目职工保证书

8.对他人商业秘密文件的内部保密制度 9.离职职工资料清退清单及保证书和调查书

四、其他相关知识产权法律业务: 1.代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登记申请; 2.起草涉及知识产权的合同;

3.提供有关域名方面的法律咨询和域名登记; 4.提供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咨询; 5.提供药品行政保护的咨询;

6.办理有关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事务; 7.代理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的仲裁案件;

8.通过行政执法或司法途径实施其他知识产权保护; 9.代理其他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非诉事务 商业秘密保护中的法律风险评估

这是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的时代,有时,一个商业秘密就可以左右企业的命运。商业秘密在自己手里是“王牌”,在对手手里就是“炸弹”。商业秘密,可能在老板的大脑里、公司的电脑里、一张打印纸的背面,甚至在垃圾筐里,随时都有泄露的可能。信息泄露的结果,轻则使公司蒙受损失,重则毁灭你的公司。防范商业秘密法律风险是当代企业家的必修课!

一、商业秘密的合同保护

1.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制度和要求 2.合同保护与组织制度保护 3.与商业秘密接触人员的合同保护 4.竞业限制合同

二、其他保护措施

1.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管理 2.企业商业秘密的社会化保护 3.技术咨询服务中的保密合同

4.技术转让和技术开发过程中的保密合同 5.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商业秘密保护 6.缔约过程中的秘密保护 7.履约后的秘密保护约定

三、商业秘密纠纷处理

1.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上述手段取得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违反保密合同协议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所有的商业秘密;

4.明知或者应当知道上述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5.与相关人员和岗位签定商业秘密保密协议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一、劳动合同及法律风险

1、劳动合同的种类及法律风险

2、劳动合同的变更及法律风险

3、劳动合同解除及法律风险

4、劳动合同常见法律风险

二、劳动者社会保障及法律风险

1、劳动者的权利及法律风险

2、社会保险及法律风险

3、加班费及法律风险

三、劳动争议解决

1、明确劳动争议的性

2、明确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3、明确劳动争议的时效计算

4、保存证据

5、灵活运用谈判等非诉讼方式

(二) 公司法律风险评估报告

我们认为,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构是公司商业风险管理的长期方案和目标。公司法律风险随着公司外部的法律风险环境和公司内部商业战略的调整而不断的发生变化。公司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后,法律风险应当重新评估,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比如,今年公司法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很多原来适用的商业活动规则

都将发生变化,公司章程被提到相当重要的位臵。这时,本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合同风险防范体系、公司重大重组项目风险防范体系、公司法律风险预警机制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此外,公司外部产业链变化、公司内部商业战略调整、商业安排调整都将使公司法律风险发生变化。因此,公司有必要经常性地对公司法律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全面调查和梳理公司经营所涉的法律事项,并就公司商业安排制定出法律风险防范重点,提出防范预案。主要内容包括:尽职调查、风险披露、方案论证、预案设计等内容。 张冬冬律师

2010年11月30日

张冬冬律师团队服务时间及保证

1、定期联络,主动服务——律师事务所每月与企业联络一次,视情况采取上门、电话、传真、邮件、短信等形式。

2、及时安排,有问必答——对于企业咨询的问题,律师事务所全部予以解答。重大疑难问题原则上一周内回复,视委托事项的紧急程度可予以调整,特事特办,不拖拉延误。

3、工作记录——一次一记,一事一记。

4、业务建档——一户一卷,一事一档。

5、工作报告——律师事务所定期向企业进行工作汇报,视情况按月/季/进行,一般在月/季/年末递交。

6、意见征询——定期向企业征求意见,每月一次,一般在每月底进

行。

(三)法律文本保证

1、信息往来书面化——凡是企业提供给我们的信息资料,无论是传真、信件、电子邮件还是其他书面或电子形式,凡有留存价值的,一律以书面形式保存,为企业独立建档;凡是我们为企业提供的法律咨询、法律建议或意见等法律文书,无论以何种形式递交,一律以书面的形式归档。做到双方往来的一切重大信息书面化,有据可查。

2、法律文本规范化——所有法律文书使用统一模板,格式齐全,措辞规范,内容完整。

3、文书往来规范化——实行法律文书的签收、送达、存档制度。

(四)服务质量保证

张冬冬律师团队由10名专业律师组成法律顾问团,常年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确保服务质量。

律师的专业分工:公司设立、股权转让、合同、担保、知识产权、劳动争议处理、资信调查、项目融投资、商务谈判、工程招投标、改制/重组、上市、破产、对外贸易、银行/保险/证券、财务/税收、行政管制、诉讼/仲裁/调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等。

(五)保密义务及保证

我们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自然会因工作需要获知企业尚未公开也不愿公开的有价值信息(包括商业秘密或其他秘密),根据法律和约定,我们有义务为企业的以上信息进行保密,保证做到:

1、为企业建立专门档案,按件整理,按归档,并对其进行严格

的内部保密管理。

2、在法律文书的打印或书写过程中,凡涉及企业的重要信息一律予以整理归档,对废弃不用的资料一律及时销毁。

3、对于在电脑磁盘或电子邮箱中留存的企业信息进行必要的密码控制,或及时予以删除。

4、对于知悉企业秘密的律师和工作人员,非因服务需要不得互相谈论该秘密,或将其告知第三人。

报 告 人:

联系方式:

第二篇:某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识别与评估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信息科技风险评估工作,提高某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促进我行业务安全、持续、稳健发展,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银行业信息科技监管要求及《某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结合我行风险管理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属于信息科技风险类“管理办法”,适用于某银行信息科技工作全过程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对象包括信息科技组织、管理过程和信息资产。

第三条

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合规管理、支持业务创新和业务运营过程中,由于管理流程及资源缺失或不足、人为因素和技术漏洞产生的操作、法律、声誉等风险。

第四条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是指在信息科技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信息系统的研发、生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第五条

本办法所指的信息科技风险类型及来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 信息科技总体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策略、制度、物理环境、软件、硬件、网络、数据、文档等方面影响全局或共有的风险。

(二) 信息系统风险是指信息系统在规划、研发、建设、运行、维护、监控及下线过程中由于技术和管理缺陷产生的风险。

(三) 研发风险是指信息系统在研发过程中组织、规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程、测试和投产等环节产生的风险。

(四) 运行维护风险是指信息系统在运行与维护过程中访问管理、操作管理、变更管理、机房管理和事件管理等环节产生的风险。

(五) 外包风险是指本行将信息系统的规划、研发、建设、运行、维护、监控等委托给业务合作伙伴或外部技术供应商时形成的风险。

第六条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是识别、计量、评价信息科技风险的活动,旨在客观反映信息科技对我行发展战略的支撑程度。

第七条

风险评估应遵循“全面覆盖、突出重点、持续跟进”的原则。

第八条

总行、一级分行的信息科技风险评估 (含自评估)工作应遵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角色分工

第九条

风险评估可由总行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或一级分行发起,承担机构是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负责组建风险评估实 施团队。风险评估实施团队由管理层、相关业务和技术骨干等人员组成,评估工作角色分为:评估管理人员、评估人员、评估分 析人员。

(一) 评估管理人员由风险管理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岗担任,负责组织、管理、监督风险评估任务,包括:

1.

制定风险评估任务计划

2.

设计风险评估方案

3.

审核风险评估报告

4.

确认风险处置建议

5.

跟踪风险评估任务进度

6.

控制风险评估任务质量

(二) 评估人员负责按照风险评估任务要求,收集并提供信息和证据,如实反映信息科技工作现状。评估人员由评估对象 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或业务骨干人员担任;

(三) 评估分析人员负责汇总、整理和分析采集到的信息与证据材料,编写风险评估报告。评估分析人员由行内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担任,必要时可聘请业内专业人员。

第十条

在同一风险评估任务中,评估实施团队成员不少于三人,评估管理人员和评估分析人员不得兼任评估人员。

第三章 风险评估计划

第十一条

总行和一级分行每应开展一次整体信息科技风险评估,两次以上专项信息科技风险评估。

第十二条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要以信息科技风险监测信息、数据以及其他有关信息为基础,遵循科学、透明和个案处理的原则进行。

第十三条

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结合本单位以往风险评估情况,确定是否启动专项信息科技风险评估:

(一)新系统上线后或已有系统进行重大变更;

(二)信息科技运行中发现重大纰漏或隐患;

(三)内部或同业出现重大信息科技事件;

(四)信息科技审计中发现重大问题;

(五)监管机构发布风险提示;

(六)其他情况。

第十四条

一级分行根据总行风险评估工作要求,结合本行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估计划,并报总行备案。

第四章 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

第十五条

风险评估通过人工评估或自动化工具测评等手 段识别、分析支撑 IT 目标的流程和资源中存在的缺失或不足, 判断风险优先级,提出风险处置建议。

第十六条

总行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或一级分行发起风险评估任务,并下达任务书。评估管理人员依据任务书组织编写风险评估任务计划书和风险评估方案。

第十七条

评估管理人员组织人员依据评估对象的业务目标识别IT 服务目标,进而分析支撑IT 目标的流程和资源,并针对流程要素和资源要素设计风险检查表。

第十八条

评估人员依据风险检查表,采用人工或自动化工具对评估对象的信息科技状况进行信息收集。信息收集可采用调查、检查、安全测试等方式:

(一)

调查包括问卷调查、远程访谈、现场访谈等;

(二)

检查包括文档检查、代码检查、流程检查等;

(三) 安全测试包括人工测试、自动化测试以及综合性渗透测试等。

第十九条

评估分析人员采用定性或定量的计算方法,依据各类风险对实现 IT 目标的影响,计算出评估对象的风险优先值或级别,并进行分析:

(一)

风险成因分析,分析诱发风险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流程缺失、控制不足或无效等;客观因素包括资源缺乏、内外环境影响等。

(二)

风险占比分析,依据对IT 目标的影响程度,分析评估对象当前状态下各类、各级风险占比情况;

(三)

风险对比分析,对同次任务中不同机构的风险状态进行对比,分析各类风险在不同机构的分布状况及影响;

(四)

风险趋势分析,对不同时期的相同任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一风险的增强或减弱情况,了解风险的发展趋势。

第二十条

风险分析可采用以下手段:

(一)

专家经验;

(二)

风险分析模型;

(三)

风险分析工具。

第二十一条 评估分析人员针对风险评估任务中揭示的风险类型和状态,结合组织机构、业务需求和安全要求,提出风险处置建议,包括降低、转移或消除风险的措施、预期效果等。

第二十二条 评估分析人员编写风险评估报告,内容包括风险评估任务描述、风险分析、风险处置建议等。评估报告经评估管理人员审核后提交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

第二十三条 风险评估过程(附件1)分为三个阶段:风险评估准备、信息收集和风险识别分析。

第五章 风险评估准备

第二十四条 根据风险评估计划,总行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或一级分行提出信息科技风险评估任务,编制风险评估任务书(附件 2 ),明确任务目标、评估对象、评估范围、任务起止时间、风险管理部门等。

第二十五条 风险管理部组建风险评估团队,指定风险评估管理人员、风险评估人员和风险评估分析人员,并授权风险评估团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第二十六条 评估管理人员组织制定风险评估任务计划书(附件 3),明确风险评估实施活动的计划安排,主要包括:

(一)

团队组织:包括成员名单、角色、职责等内容;

(二)

工作计划:描述各阶段的工作安排,包括工作内容、 时间进度和各阶段成果清单等内容。

第二十七条 评估管理人员组织设计评估方案,评估方案包括风险检查表 (附件4 )、信息收集方式、风险分析方法等。

第二十八条 设计风险检查表时遵循以下过程:

(一)

分析评估对象的业务目标和IT服务目标;

(二)

识别实现IT 目标的工作流程和资源;

(三)

识别影响工作流程和资源中的关键因素,主要考虑各流程要素的活动内容、关联关系、流程目的、实现方式、所需资源等;

(四)

根据关键因素设计风险检查项、检查指标和评价权重,形成风险检查表。

第二十九条 评估管理人员通过风险评估启动会等形式启动具体风险评估工作。

第六章 信息收集

第三十条

评估管理人员将风险检查表分发给评估人员,并告知信息收集方法及填写要求。

第三十一条 评估人员通过调阅文档、收集日志、现场访谈、工具测评等方式获取风险评估所需信息。信息内容包括但不限于:IT 制度及执行情况、技术文档、以往审计报告、风险管理报告、日志记录、访谈记录、测试报告等。

第三十二条 评估人员根据采集的信息,填写风险检查表,并保留证据。

第三十三条 评估管理人员督查信息收集进展情况,按计划收回风险检查表,并审核填报信息质量。必要时,可要求评估人员补充信息和附加证据。

第三十四条 评估管理人员将风险检查表提交评估分析人员。 第七章 风险分析

第三十五条 评估分析人员按评估方案确定的风险分析方法对风险检查表进行汇总、梳理,评定风险等级,分析风险成因,提出风险处置建议,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附件5 )。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

风险评估任务概述

(二)

风险评估活动描述

(三)

风险分析,包括总体风险分析、风险占比分析、风险对比分析、风险趋势分析

(四)

风险成因分析

(五)

风险处置建议

(六)

详细风险列表

第三十六条 评估分析人员将风险评估报告提交评估管理人员。

第三十七条 评估管理人员定期督查风险分析进展情况,指导风险分析工作,组织审核风险评估报告,形成正式报告提交风险管理部负责人。

第三十八条 风险管理部将风险评估报告上报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并通过风险评估任务总结会等形式,通报风险评估情况。

第三十九条 风险管理部将风险评估资料归档管理。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管理办法由某银行总行制定并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四十一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识别、获取及评估管理制度(草稿)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识别、获取

及评估管理制度(草稿)

1.目的

为确定公司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中适用的安全标准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建立识别、获取这些法律法规及要求的渠道,确保所使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为最新版本,提高员工和相关方的法律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更新,适用性识别和管理。

3.术语

3.1法律法规包括:

(1)与公司安全生产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部委规章、标准;

(2)与公司安全生产有关的天津市法规、规定、文件、标准等;

(3)与公司安全生产有关的天津港集团规章及标准。

3.2 其他要求:指除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环境和健康安全技术标准之外的其他能控制或影响公司安全生产行为的所有规定和要求,如行业协会条例规章、组织总方针、相关方合理要求等。

4.获取途径

4.1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通过官方网站、行业报刊、媒体、上级有关部门及律师事务所发送的《法律环境月报》等渠道获取。

4.2地方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从天津市各级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上级部门发布的通知、公报及律师事务所发送的《法律环境月报》

中获取。

5.管理流程

6.职责与分工

6.1主管部门:安全技术部

(1)负责汇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和各部门安全标准清单,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档案;

(2)负责及时将各部门搜集到的与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有关的法规及其他要求加以识别;

(3)负责定期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每年至少一次开展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贯彻执行情况的符合性评价,出具评价报告。评价要覆盖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4)负责制定适合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定期进行更新,并交至行政人事部审核发布;

(5)负责向公司各部门转发行政人事部发布的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6)负责将过期或作废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文件及时收回,并进行管理;

(7)负责对安全标准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宣传与培训,建立相关制度,对各部门、单位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6.2其他相关部门:行政人事部、市场部

行政人事部主要职责:负责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布,并将发布结果通知安全技术部。

市场部主要职责:负责不定期追踪新的国家、地方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变更动态,及时交安全技术部备案。

6.3执行部门:公司各部门

(1)负责将从各种渠道不定期获取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及时交安全技术部备案;

(2)负责根据本部门操作工种特点、注意事项编制本部门的安全操作规程;

(3)负责将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向员工传达落实,并遵照执行。

第四篇: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风险评估报告是对信息资产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而带来风险的可能性的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估是组织确定信息安全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属于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

目 录

1介绍

2撰写说明

3报告模板 1介绍

概述

风险评估报告,是专业评估人员根据项目主办单位提供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目标项目的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和科学判断,确定目标项目是否可行的经济文书。它是项目主管部门决定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是银行向项目主办方提供资金保障的有力凭证,也是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必需的指导文件。一般由作为项目评估方的国家项目管理部门或者项目主办方的上级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或者授权委托专业咨询公司、意向上为目标项目提供贷款的银行来实施项目评估并制作项目评估报告。

种类

风险评估报告的种类

1、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2、企业风险评估报告;

3、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4、合规风险评估报告;

5、银行风险评估报告;

6、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7、法律风险评估报告。

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项目投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报告是分析确定风险的过程,在国际投资领域中,为减少投资人的投资失误和风险,每一次投资活动都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适应自己的投资活动特征的理论和方法。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报告是利用丰富的资料和数据,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减少、化解、规避风险的途径。

研究内容

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报告是在全面系统分析目标企业和项目的基础上,按照国际通行的投资风险评估方法,站在第三方角度客观公正地对企业、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分析。投资风险评估报告包含了投资决策所关心的全部内容,如企业详细介绍、项目详细介绍、产品和服务模式、市场分析、融资需求、运作计划、竞争分析、财务分析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以第三方角度,客观公正地对投资风险进行评估。[1]

2撰写说明

综述

评估报告有长有短,有繁有简,在结构上一般都包括“编制说明”、“目录”、“正文”和“附件”四个部分,具体情况视目标项目的重要程度及难易程度而定。目前,国家尚无确定统一的撰写资质规定,国内风投公司比较认可具备中国招商引资研究院颁发的风险评估资格证书甲级资质的单位来撰写(此是一种市场认定行为)。同时评估报告的制作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把握两个重点内容。下面以项目风险评估报告为例进行说明:

原则及内容

原则之一是客观性,项目评估是在项目主办单位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再研究,其结论的得出完全建立在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在

评估实施过程中,既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及全部数据进行查证核实,又要根据项目评估的内容和分析要求,深入企业和现场进行调查,以搜集新的数据和材料,以专家的学识确保所有项目资料客观详实。同时项目评估涉及项目投资的工艺设备、技术物资支持、财务分析以及未来市场预测等多个领域,评估人员必须以宏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为前提,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处理评估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在评估报告中客观公正地表述出来。

原则之二是科学性。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项目评估是项目建设前的一项决定性工作,它的任何失误都可能给企业、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评估人员必须持有对国家、对企业高度负责的、严肃的、认真的、务实的精神,以战略家的眼光,将项目置于整个国际国内大市场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坚决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等现象的发生,使项目建成后确实能够创造良好的效益,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在评估工作中,注意全面调查与重点核查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经验总结与科学预测相结合,以保证相关项目数据的客观性、使用方法的科学性和评估结论的正确性。

重点内容之一是必要性。必要性评价又称背景分析,即分析项目在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中的意义和地位,从而明确目标项目是否有建设的必要。该指标突出考察的是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能做出的贡献大小。在这方面它要重点评估两个子指标:

1.项目的投资方向。一个好的项目必须做到四个“符合”和三个“有利于”:即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民经济的战略部署;符合项目所属行业的发展要求和方向;符合项目实施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总体规划;立项的所有手续要符合国家有关项目管理的规定。项目的建设要有利于项目实施地区、所在行业乃至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有利于开发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产品;要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和出口创汇。

2.产品的市场需求。无论是新建项目,还是改建、扩建项目,其目的不外乎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和改进生产工艺,以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产品质量。但其最终落脚点都是赢得市场以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因此,项目评估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科学地评价项目的市场前景。要通过对项目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有关数据的综合分析,客观地评价产品质量、性能、价格、市场分布状况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走向,从而为项目建设的正确决策奠定基础。 重点内容之二就是可行性。 即考察项目是否具有建设的可能。如果项目缺乏建设的技术、经济或其他物质基础,那么一切都是空话。1983年国家颁布的《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规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应包括八个方面:①市场需求调查分析;②拟建或改扩建规模;③技术工艺设备和生产条件研究;④厂址方案与建厂条件;⑤劳动力的来源、素质及职工业务技术培训;⑥工程建设实施计划及生产计划;⑦技术经济指标及财务效益分析;⑧投资效益和社会影响研究。对照上述内容,项目可行性评估的重点主要有两个子指标:

二是经济的可行性。依据1993年国家计划委员会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在新建、改建或扩建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方面,“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四个指标必须达到规定的衡量标准,这些都要一一作出分析和评价。在项目经费管理方面,要重点考察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和项目资金的落实情况,并且要对项目的投资风险作出科学的评估,以避免出现重大投资失误。

项目评估报告的结尾非常重要,它包括两项议题。一是要在上述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是否可行作出结论;二是对可行的项目建设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以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或对不可行的项目指明存在的问题,为项目主办单位改进下一步的项目设计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3报告模板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二、项目概况

第二章重大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三、征地拆迁安置方案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第四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二、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三、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第五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分析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

三、社会稳定风险及对策分析

第六章 综述

第五篇: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安全科

审核:

批准:

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二月

风险评评估报告

1.目的

为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坚持“本质安全”,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遏制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对重点危险源安全管理,开展评估工作。

2.依据

2.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6)《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号)

(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373号)

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1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2.2标准及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1〕128号);

(3)《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GB/T 50195-2010) (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 (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GB 6442-86); (6)《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2894-2008);

(7)《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10]第30号)。

(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9)《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10)《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3.评估原则

本报告将按照国家、地方与行业现行有关的安全生产、重点危险源、职业健康安全、职业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采用可靠、先进和适用的评估技术对本项目进行评估,保证评估的科学性、公证性和客观性。

4.评估范围

本报告评估范围是公司煤气站。

XXX有限公司 2

风险评评估报告

本次评估将对煤气站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情况、职业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评估,并针对不同的重点风险、职业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5.评估方法

《风险评价准则》

6.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或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即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是安全评价的基础。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特征,它包括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特征,通过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就能够对所存在的危险、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大提高生产过程和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的安全。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就是找出生产系统中最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物质、工艺过程、设施和环境特征等,识别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和条件,以便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为了便于在安全验收评价时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根据《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对事故进行分类。

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1) 火灾爆炸或烧伤

A.触发原因::

1、由于造气系统是由煤为原料,产生半水煤气的生产装置,其相关的设备管道内极易存留易燃的氢气和一氧化碳,若重建的设备和管道内仍存有留存物,未清洗置换干净,或作业现场通风不良,与空气混和达到爆炸极限,泄漏到空气中,在明火等外界能量源的激发下便会着火、甚至爆炸

2、火花飞溅引起到周围易燃易爆性环境。

3、气割过程中违章作业。

4、没有佩戴劳保用品造成烧伤。

B.事故后果:人员伤亡,危及周围生产系统、造成经济损失、坏的影响

C.已采取的对策设施:

a.遵守公司生产区动火管理规定。在未按规定办理动火作业证并且清理动火地点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和防护措施未准备好以及未安排监火人的情况下,严禁动火作业。

b..防止割切火花引起火灾,高空切割必须做好消防准备,并且派人指挥。

c..施工所用的氧气和乙炔或液化气必须专人管理,距离5米以上,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d.所有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全部清理出施工现场。 e.气焊特种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 f.遇有6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

g.对于地沟、排污槽等设施要用阻燃的石棉布覆盖。

h.提供一定的消防水管连接处和消防带,为了保障施工中的消防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安全,层层都配备灭火器以及砂子、铁锨、水管、消防桶等消防器材或措施。开工前检查消防栓是否有损坏,水管或浇水管是否有漏水现象。

D.L=2 S= 5 R=10 风险等级:中等风险 E.应完善的对策措施:

a.重建作业动火前对周围的现场加强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后才能进行施工作业。

b.加强对职工安全教育,监督检查,做好自我防护,正确佩戴好劳保用品。

(2)中毒、化学灼伤

A.触发原因:因设备、管道、阀门外泄,作业人员吸入或不慎接触,而引发中毒伤害事故。如:

B.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器材不足、人员缺乏防护知识造成中毒事故发生或扩大。

C.已采取措施,佩戴好相关劳保用品,落实监护人. D. L= 2 S= 3 R= 6 风险等级:可接受风险

E.需完善的措施:①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②加强现场检查。

(3)高空坠落 A.触发原因: a.运煤吊架安装不牢固; b.防护设施有缺陷

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c.安全网搭设不合理。 d.跳板上有障碍物。

e.梯断开处未封闭并且没有警示标志。

6、安全带佩戴不严格或安全带不符合安全要求。

B.危害:人身伤亡

C.L=2 S=5 R=10 风险等级:中等风险 D.已采取的对策设施:

a.认真办理《高处作业证》,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地鞋,安全带和安全帽要符合国家标准。

b.对于因设备重建增加的坠落部位增加护栏。

c.高处作业不得不站在不牢固的建筑物或支撑上进行作业 d.梯子要同时断开但是断开处要及时封闭,且要有警示标志,以免发生危险。

e.对于身体条件不适合登高作业的作业人员,严禁登高作业。 f.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注意其周围施工的条件,条件具备才能施工。

g.且必须按规定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安全带。 E.L=2 S=5 R=10 风险等级:中等风险 F.应完善措施:

a.严格执行我厂高处作业管理规定。

b.与现场安全负责人联合检查确认现场作业点安全措施后方可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进行施工。

c.加强教育,提高作业人员自我安全意识。 d.加强现场监督。 (4)高空坠物: A.触发原因: a.工具未用工具袋保管好,随意乱放乱抛工具、零部件。 b.重建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c.未设置防护网,施工中有其他人员站在施工场地的下方。 B.危害:人身伤害 C.已采取措施:

a.高空作业时工具用工具袋装好,施工时必须防止落物伤人。 b.在施工区域周围和容易落物处搭设必要的防护网。

c.严禁高空抛物,所有割卸设备必须先挂栓好绳索方可割拆,防止突然坠落。

d.在重建过程中,地面必须有专职安全员进行监护。

e.高空作业时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严格执行我厂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进行重建作业。

D.L=2 S=5 R= 10 风险等级:中等风险

E.应完善措施:完善操作规程;施工现场采取防护隔离措施;加强安全教育。

(5)起重伤害 A.触发原因: 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a.塔吊机具质量问题。 b.吊车起重臂下站人。 c.无关人员在现场。

d.无人监护。⑤违章操作、违章指挥。 B.危害:人身伤亡

C.已采取的措施:使用前认真进行起重机具吊车等质量检查;按我厂安全管理规定开好作业票;加强现场检查,无关人员不得逗留。正确佩戴好劳保用品;操作人员持证上岗;落实监护人。

D.L=2 S=5 R=10 风险等级:中等风险

E.应补充的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6)机械伤害

A.触发原因::机具质量问题;机具使用不熟练,未能正确佩戴劳保用品;无人监护;违章操作、违章指挥。

B.主要后果:人身伤害

C.已采取的措施:使用前熟悉机具性能及使用方法;认真阅读说明书及注意事项;做好安全教育;现场监督检查;使用前认真进行机具及配件等的质量检查;正确佩戴好劳保用品

D.L= 2 S=2 R=4 风险等级:可接受风险

E.应补充的措施:完善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7)车辆伤害

A.触发原因:运煤铲煤过程中将存在车辆运输作业,在车辆运输中无人监护,违章指挥等原因。

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B.危害:人身伤害

C.已采取的措施: 在运输钢筋、混凝土、垃圾等物资严格遵守车辆管理规定,按规定路线行驶;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佩戴好劳保用品。

D.L=2 S=2 R=4 风险等级:可接受风险 E.应补充的措施:落实监护人。 (8)人员磕伤、碰伤 A.触发原因:

a.存在交叉作业,未检查周围环境,

b.材料有尖角或突出部分,拆除搬运或装卸过程作业人员未注意 c.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穿着,未佩戴相关劳动保护用品。 B.危害:人身伤害

C.已采取措施:配备了相关劳保用品 D.L= 2 S=2 R=4 风险等级:可接受风险

E.应完善措施:加强教育,提高作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施工时,加强现场检查,发现危险隐患。

(9)触电

A.触发原因:电源线未绝缘好,电源线被压坏,临时用电箱防潮、防雨等保护有够,违章操作,照明不好,防护不当。

B.主要后果:人员伤害

C.已采取措施:按照我厂用电规定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证》等各种相关票证,由我厂值班电工负责接线,穿戴合格劳动保护用品,严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禁使用不合格电动工具。

D.L= 2 S=2 R=4 风险等级:可接受风险 E.需完善措施:加强检查。

7.对策

7.1 制定《煤气站专项应急预案》

在发生初起事故时,确保高效、有序的采取应急行动,控制事故扩大,抢救伤员和受威胁人员,保护生产设施和环境,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预先制定此应急预案,形成应急演习制度,指导各级人员学习和运用应急行动程序,逐步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应急能力,确保一旦发生事故险情,能够及时得到控制和处理,减少损失。

7.2成立安全科,配备抢险物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第70号主席令))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的要求,公司设置安全科,建立了《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同时,我公司配备了如下应急设备和物资:灭火器、防尘面罩、吊车、叉车、运输车、移动电话和厂内固定电话。

XXX有限公司 10

风险评评估报告

7.3组织职工安全培训

公司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并以文件发布生效。制度中规定了所有类型培训并与国家有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06]第3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10]第30号)一致。

XXX有限公司 11

上一篇:妇女儿童中期评估报告下一篇:法律英语学习资料大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