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头镇拐里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2024-04-19

咀头镇拐里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精选3篇)

篇1:咀头镇拐里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太白县咀头镇拐里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系统、规范地深入开展,如期按质按量完成拐里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拐里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总体工作思路统领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按照新农村发展“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新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村级水泥公路建设创建为重点,以村庄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切入点,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础设施现状

拐里村距太白县城东4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312户、1214人,全村占地面积14.7公里,耕地面积3329亩,人均占有耕地2.75亩,林地面积6210亩。全村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全村基本道路为泥结碎石路,出行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三、规划建设主要内容及资金概算

一组通五组道路硬化1.5公里,二组通五组道路硬化1.2公里并修小型桥涵1座,全村路基整修2.7公里。

项目总投资48.1万元。

四、资金来源、整合计划及管理

拐里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为:省市财政配备资金27万元,申请补助资金4万元,村民筹资筹劳17.1万元、将3方面资金整合使用。成立咀头镇拐里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监管领导小组,实行全程监督。

五、资金补助方式

1、村民筹资筹劳资金通过“一事一议”程序,规范收取和补助。

2、申请补助资金由监管领导小组收取和监管使用。

3、省市财政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按省财政厅规定实行报账管理。

所有工程项目均在各级财政部门、镇、村监管下,公开、公平、公正地比选施工业主,签订施工合同并严格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

六、项目进度与工程管理

1、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40天。

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2014年五月十日开工建设;

2014年六月二十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3、工程施工与管理

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报价合理、能够满足建设工期及质量、安全有保证、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符合要求及资信业绩良好的具有一定资质的施工企业完成。

为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施工单位采购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须采用符合施工图纸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有相关的产品合格证明,其产品品牌、产地、质量均需发包方和监理签证认可,在使用前按规定进行检验或实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施工过程中单位必须严格按施工图纸、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等文件及双方确认的施工组织设计,精心施工、记录、检验,通过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检查制度,严格把好每道工序的质量关。

工程质量要求: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验收,达到合格标准。

施工过程中还应保证安全、文明、协调施工,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

七、保障措施

1、搞好组织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

篇2:咀头镇拐里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1.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一种组织和经营方式。其特征表现为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产销一体化、管理企业化、经营规模化、质量标准化,营销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既能有效解决分散农户与国内外市场的连接问题,又有利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体现了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拉动农村经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的解决白山市农产品以“原字号”进入市场的被动局面,从“原字号”产品结构为主导向加工产品为主导转变,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二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使农村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可以有效的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将农民不断的从土地中分离出来,向非农业转移,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促进农民增收;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农户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体系和组织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市场化、有效突破市场制约,形成全新的市场主体;优化资源配制,促进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形成和发展。

2.当前白山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形势

近年来,白山市坚持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化农业,不断加大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力度,突出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使农业产业化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共有成型的有利益連接机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620个,带动农户4.5万户,占全市总户的35%;吸收农业劳动力11万人。在这些农业产业化 组织中,按照模式类划分,加工企业带动型有420个,市场带动型有20个。这些农业产业化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对培育和壮大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实现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5%。目前白山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以进入了总量扩张、加速推进、优化升级、全面提高的发展阶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2.1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29户,市级龙头企业61户。初步形成了以人参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林蛙为主的特种养殖产业;以香菇、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以蓝莓、葡萄为主的水果产业;以山珍、野果为主的采集产业和木材综合加工产业等六条产业链条。农特产品的二次以上深加工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2.2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全市围绕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已建设专业市场10个,农村中介经济组织发展到560户,农村经济人总数达到了6800人。市场体系和流通服务组织的健全和完善,促进了农村生产加工水平的提高,在引领农民进入市场,为农民传递信息,指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农村市场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3产业基地形成规模

区域特色经济格局出具规模。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出具规模的特色基地。如抚松、长白的GAP人参基地 ;靖宇的五味子和西洋参基地;江源的食用菌基地;临江的中药材基地和八道江区的蔬菜基地等。已构建起区域特色产业的新格局。

3.白山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白山市农业产业化在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加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在发展潜力、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1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缓慢

转化增值水平差。与我省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平均为45%,而白山市包括二次加工以上的 只有30%左右。

3.2龙头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

有相当一批龙头企业规模小,处于市场弱势群体中,其生产经营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随着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规范,竞争日益激烈,这些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生存压力。

3.3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产品少

全市所有加工的产品中,原料产品占30%,初级产品占50%,精深加工产品较少。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是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开发产品,品牌意识不强。如全市特产品加工企业有141户,但多数是初加工和卖原料的产品,一些产品虽能出口和销往国内外一些大中型城市,但产品附加值低,企业自身效益不显著。

3.4企业适应市场能力差,自律能力差

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市场的把握和适应能力不强,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一些企业之间产品雷同,同行业之间出现恶性竞争。同时,农产品专用化程度和品质不高,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与加工业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4.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4.1优化区域布局,建立优质生产基地,保证优质高效原料的供应

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战略的有利契机,从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入手,千方百计的推动产业集中发展。按照区域资源和产业优势安排产业布局,形成产业规模和重点。白山市重点发展木材综合加工、人参、西洋参、北五味子、贝母、山葡萄、蓝莓、黑木耳、香菇、梅花鹿、特种野猪、林蛙的生产。按照绿色有机标准组织生产,建立标准化示范区和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优质原料,进一步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4.2强化服务,推进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白山市农产品加工体系

从2008年开始,全市重点实施“双十、双百”产业化建设工程。双十的主要内容是:在全市选择十个试点村,建设十个农产品加工企业;选择十个村,建设十个农特产品生产基地。双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5年的时间,在全市100个村,建设100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在100个村,建设100个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示范基地。同时要重点突出特产品的二次加工增值增效。

4.3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白山市企业存在资金、市场、技术等多重制约因素,单独靠企业自身难以克服,必须通过招商引资,走国际化、民营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以大招商、大投入,加大农产品的大发展。特别要重视引进战略投资者,形成产业拉动,推动产业发展。

4.4实施品牌战略,壮大龙头企业,提高产品知名度

应根据白山实际,重点在引进和创新两个方面打造农产品加工的知名品牌,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创名优品牌,组织农产品国际认证,逐步与国际接轨,为白山市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整合品牌,要在发展核心企业的基础上,采取自愿结合,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等有效形式,将全市同类或相关企业联合在一起,形成企业集团,在各企业间所有制不变,产权不变的情况下,统一企业标准,统一产品质量,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把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宣传品牌,要充分利用中国农网、市农网等平台,组织市内优势农产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报道。

4.5规范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监管,保证农业产业化健康有序发展

篇3:咀头镇拐里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通化县农业发展银行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作为“三农”服务的信贷工作重点,特别是农村民生工程项目上加大信贷投入力度,从根本上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截止7月末,发放贷款2100万元,共扶持两个项目,为促进通化县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密河烟窑沟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洪水经常泛滥,粮食产量不高不稳。道路年年随着河流的变化而改变,资料运不进,产品难运出,农民致富无门,严重威胁区域农田、居民、公路和铁路安全。只有从治理基础设施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业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三农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通化县政府把二密河烟窑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立项,由通化兴源企业管理服务公司承办,工期一年,该公司缺少资金工程无法上马,县农业发展银行把该项工程作为服务“三农”农村基础设施改造的重点,会同省、市行专业人士对该项工程进行考察论证,确定符合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条件,又能确保贷款按期偿还,及时发放二密河烟窑沟农业基础设施工程贷款1000万元,使该项工程顺利投产,具体建设工程一是加固和建设烟窑沟防洪堤坝3000米,坝顶宽度为11米,坝底宽17米,坝高3米,防洪等级为20年一遇;二是道路硬化工程,修建堤坝顶路一条2700米,在原路面硬化两条600米,道路设施配套建设,如路灯、护栏绿化等工程;三是电力工程。从二密马当变电所引入10KV电力线路25公里,采用架空方式,延集锡公路埋设电杆200根。从根本上治理烟窑河流,修整道路,架设高压电路,解决“三农”为中心的根本,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不断改善,促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上一篇:抗心律失常药考试试题下一篇:《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词作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