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打击乐 郊游

2024-04-17

中班打击乐 郊游(精选13篇)

篇1:中班打击乐 郊游

郊游(中班打击乐)

蔡丹毓

活动目标:

1、感知歌曲的性质与结构,学习用铃鼓、双响筒、圆舞板演奏歌曲。

2、学习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3、能集中注意看指挥,演奏时与同伴保持一致,体验集体演奏的快乐。活动重点:学习用铃鼓、双响筒、圆舞板演奏歌曲。活动难点:有控制地演奏,能与同伴保持一致。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歌曲《郊游》

2、铃鼓、双响筒、圆舞板各若干

3、图谱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郊游》,跟着音乐做动作。

师:有一首歌,名叫《郊游》,在上学期我们学过,小朋友们都会唱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唱一唱,做做动作吧。

师:这首歌里有哪几个动作啊?(走路、拍手、摇手)

师:接下来我们来合作表演这些动作,左边做走路的动作,右边做拍手的动作,中间做摇手的动作。听好音乐,哪里的时候轮到你了。

二、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出示乐器认识它们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乐器,想请你们为这首歌曲伴奏。看看有什么乐器啊?(双响筒、圆舞板、铃鼓)

师:双响筒是怎么演奏的?圆舞板呢?铃鼓呢?它们的声音分别有什么特点? 铃鼓:可以拍或摇、晃(比较延长、抒情);双响筒:高低音,像脚步;圆舞板:声音短促。

2、讨论配器方案

师:你觉得走路的地方可以配上什么乐器?拍手的地方呢?比较抒情的中间一段可以配什么?要怎么配呢?

3、教师把乐器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请幼儿徒手进行练习。

师:经过讨论,我们一起决定这样来配,那接下来我们来练习一下吧。乐器先不拿,先用你的小手学着乐器敲击的方法来试一试。(完整徒手模仿乐器演奏)

4、看指挥,分声部做空手拿乐器演奏的动作。

师:请小朋友低头看看椅子下面是什么乐器,然后看我的指挥,做空手拿乐器演奏的动作。

5、看指挥,分声部进行乐器演奏。

师:小乐器们也想出来玩玩了,请小朋友轻轻地请出小乐器,我们试试把乐曲演奏一遍吧。请认真看图谱,注意什么时候要轮到那种乐器演奏。师:(指出演奏的不足)我们再来一遍。

师:小朋友们真棒,我觉得小朋友们可以听音乐不看图谱来演奏了,看好老师的指挥,我们试试看吧。

6、交换乐器演奏。

师:想不想试试其他乐器?接下来我们把乐器轻轻放回椅子底下然后和另一组的小朋友交换位子。

师:换了个乐器,想一想,你应该在什么时候演奏呢?我们试试看吧。

七、听郊游音乐走出活动室。

师:玩了这么久,小乐器们也累了,把它们轻轻地放回椅子底下让它们休息吧。我们也听着音乐去自由活动吧。

篇2:中班打击乐 郊游

活动目标:

1、复习歌曲,了解歌曲的结构特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2、根据音乐的节奏特点,尝试用铃鼓、圆舞板、碰铃演奏歌曲。

3、体验与同伴共同演奏的乐趣。活动准备:

事先会唱歌曲《郊游》,节奏图谱、铃鼓、圆舞板、碰铃若干。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小朋友,前段时间老师教了一首《郊游》的歌曲,你们还记得吗?”(伴乐轻唱)

二、感知结构,尝试用身体表现节奏型。

1、“老师用图谱把歌词都记下来了,看看老师用了哪些符号?” “那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看着图谱来唱一唱,然后告诉我,这首歌曲里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伴乐齐唱)“第一段和第几段相同?”“相同的部分我们称为A部分” “中间部分有它们一样吗?”

师小结:像这样开始和结尾的节奏相同,中间不同的结构叫ABA结构。(出示ABA)

2、“如果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看到小脚你想到什么动作?看到小手呢?谁来试一试。”(引导幼儿看图谱,集体分部练习)“除了用跺脚、拍手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呢?”(拍腿拍肩,集体尝试)

3、分析B段:“B段我们看到了什么?这儿不是小脚小手,而是白云、阳光、青山绿水,可以用什么动作呢?”(幼儿做,集体练习)

4、集体完整练习,分部练习。“现在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看指挥伴乐做动作)

三、讨论配器,并演奏。

1、“小朋友真能干,连小乐器们都忍不住想来玩一玩啦,看一看,都来了谁?” 认识铃鼓,碰铃,圆舞板。

“我们帮它们分一下工,走的部分用什么乐器?为什么?拉手的地方呢?” “B段优美的部分适合用什么来演奏呢?”

2、尝试用乐器演奏一遍。

3、交换乐器。

四、结束。

篇3:数学活动:郊游 中班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 将数学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以及教学形式、操作材料的适当改变能给枯燥的数学活动带来勃勃生机。为此, 我们设计了以带幼儿去春游为主线的数学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索, 真正感知8以内的数量和按数量多少排序的概念。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8以内的数量, 尝试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2.乐意参加数学操作活动, 能仔细观察, 边操作边讲述。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数量为1~8的实物卡两套;小羊头饰;智慧棒。

学具准备:第一组:数量为1~8的水果卡片6套;第二组:瓢虫排序材料6套;第三组:数字接龙材料6套。

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听《郊游》音乐进场。

师:小朋友, 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的景色可美了, 今天我们一起去郊游, 好吗?

2.集体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排序。

(1) 师:我们排好队就可以出发啦!你们看, 这儿有什么呀? (红、黄、绿旗子各一面) 请小朋友看看手上贴的是什么颜色标记?请你站到相同颜色的旗子后面, 开始!

(2) 请小朋友数一数, 你的卡片上有几个点子?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感知自己卡片上点子的数量说说你是哪个队的几号队员。 (按序排队)

(3) 请小朋友看手上的点子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好队。

3.设置情境, 帮助小羊。

(1) 师:小羊, 你为什么哭呀?

小羊:大灰狼给我出了一道排队的题目, 说如果我不会做就来吃掉我, 你们能帮助我吗?

(2) 展示操作单, 集体帮助小羊解决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上面有哪些水果?它们是怎样排的?一个菠萝后面跟几个水果呢?为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并给水果排队)

(3) 和小羊道别, 继续前进。

4.来到智慧屋。

师:咦, 那儿有一所智慧屋,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 智慧姐姐接待小朋友, 介绍小组活动名称及要求:

第一组:给水果宝宝排队 (先看红旗插在盒子的哪里, 然后按数量的多少给水果宝宝排队。)

第二组:给瓢虫宝宝排队 (先看看瓢虫身上分别有几个点子, 然后从五角星开始按顺序给瓢虫宝宝排队。)

第三组:给数字宝宝排队 (先看好火车头的位置, 然后在车厢上按数字大小的顺序排队。)

(2) 幼儿操作、探索。 (教师巡回指导, 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3)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真棒, 在智慧屋里玩了三种排队的游戏, 很多小朋友都是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的。小朋友想一想, 除了这样排, 我们还可以怎么排呢?如果你想到其他的好方法再来告诉我们大家, 好吗?

(4) 智慧姐姐送礼物。

篇4:中班《郊游》打击乐.原教案

执教者:陈绮媚

活动目标:

1、复习歌曲,了解歌曲的结构特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2、根据歌曲的节奏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3、看指挥协调一致地演奏。活动准备:

歌曲《郊游》,节奏图谱、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郊游》,进一步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情绪。

“小朋友,前段时间老师教了一首《郊游》的歌曲,你们还记得吗?”

二、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尝试用拍手的方法参与伴奏活动。

教师:老师来演唱这首歌曲,请大家用拍手的方法,来帮老师伴奏!反馈幼儿不同的拍手方法,教师带领幼儿练习拍手的节奏动作。

三、感知结构,尝试用身体表现节奏型。

1、“老师用图谱把歌词都记下来了,看看老师用了哪些符号?” “那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看着图谱来唱一唱,然后告诉我,这首歌曲里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第一段和第几段相同?”“相同的部分我们称为A部分”“中间部分有和它们一样吗?” 师小结:像这样开始和结尾的节奏相同,中间不同的结构叫ABA结构。

2、“如果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可以用什么身体部位表示,看到小脚你想到什么动作?看到小手呢?谁来试一试。”(引导幼儿看图谱,集体分部练习)“除了用跺脚、拍手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呢?”(拍腿拍肩,集体尝试)

3、尝试看教师的指挥集体完整练习,分部练习。“现在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看指挥伴乐做动作)

1、教师指挥,幼儿徒手跟着音乐做乐器的模仿动作。

2、幼儿看教师指挥,尝试使用乐器分声部演奏乐曲。

3、幼儿使用乐器,再次看教师的指挥,完整地演奏乐曲。

四、结束。

篇5:大班音乐郊游打击乐教案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体验歌曲表达的郊游时快乐的心情。

2.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有外出郊游的经验.

2. 物质准备:音乐《郊游》、风景区图片、图谱、团旗若干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歌曲情景,导入活动。

师:“我们上杭可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郊游的,我们一起出发去看看吧”

2.幼儿在情景的提示下,熟悉歌曲。

(1)师:“看,我们来到了哪里?”(紫金公园)(2)师:“公园里有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走,我们继续出发吧!”

【评析】:

活动开始以创设“去郊游”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郊游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本次学习的歌曲,让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反复的熟知和感受的过程。同时,教师在郊游中出示家乡本地的旅游景点和风景图片,使活动更加的贴近幼儿生活实际。

3.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师幼学唱歌曲(2)完整唱一遍歌曲师:“那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完整的将这首歌再唱一遍吧。”

【评析】:

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打破以往出示图谱一句一句教、幼儿一句一句跟唱的模式,而是通过到家乡的各个风景区去“旅游”的形式,轻松自然地让幼儿将歌曲哼唱出来。同时教师能引导幼儿突破歌曲演唱的难点部分,抛出问题:“你觉得哪一句比较难唱,还唱不好”,充分的尊重幼儿,让幼儿更加自主地学习演唱。

4.感受歌曲情感,让幼儿自由表现。

(1)幼幼互动师:“我们除了可以用好听得声音来表现我们愉快的心情,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我们的快乐呢?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教师下去指导)(2)请个别幼儿表现【评析】:

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引导幼儿唱,更注重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把郊游当中喜悦、愉快的情绪带入歌曲中,真正依据《指南》精神,不再重“技能训练”,而是强调艺术教育的“感受与表现”。

5.游戏《音乐动车》

(1)师:“除了上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郊游,比较远的地方有哪里呢?”

(2)教师示范游戏,第一遍游戏。

(3)第二遍游戏(4)第三遍游戏6.在游戏情境中自然结束。

【评析】:

活动把郊游游戏贯穿始终,在活动最后教师扮演动车长,以“点兵点将”的形式,边唱边邀请幼儿乘坐她的音乐动车去郊游,同时要求唱得好的幼儿才能乘坐她的音乐动车,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与演唱的兴趣,最后让部分幼儿扮演动车长再次进行演唱与游戏,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

活动反思:

篇6:大班音乐郊游打击乐教案

1.欣赏歌曲,熟悉节奏,知道乐曲分为三段,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2.能与同伴合作设计图谱,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不同乐段的不同节奏,并尝试用乐器为音乐伴奏。

3.体验与同伴合作用乐器为音乐进行伴奏的乐趣。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重难点:

1.活动的重点是:熟悉掌握 2/4 拍节奏,体验与同伴合作用乐器为音乐进行伴奏的乐趣。

2.活动难点是: 能与同伴合作设计图谱,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不同乐段的不同节奏,并尝试用乐器为音乐伴奏。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目标我在课前做了以下准备:

物质准备:

《孤独的牧羊人》音乐、图谱、打击乐器。知识经验准备:提前让幼儿试听歌曲,对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课件,提问:小朋友,看,我们今天来到了哪里?(羊村)是谁出来欢迎的我们?(喜羊羊、美羊羊、慢羊羊)

2.师小结:今天青青草原要召开运动会,小羊们在准备运动会的开幕入场式,开幕式要跟着好听的音乐进行走队,也想邀请我们参加,想去吗?(想)

(二)完整欣赏音乐,知道乐曲名称,初步感受乐曲节奏。

1.完整欣赏音乐,提问:知道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吗?(《孤独的牧羊人》)

2.师:知道什么事牧羊人吗?

3.师小结:牧羊人就是保护小羊不受伤害,如果羊村有这样一位牧羊人就再也不用害怕大灰狼啦,入场式要跟着好听的音乐进行走队,现在我们跟着音乐试试吧。

(三)再次欣赏音乐,将幼儿分组,用踏步的方式探索不同的节奏。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喜羊羊组、美羊羊组、慢羊羊组)请幼儿跟着音乐想着自己扮演的小羊,根据小羊的特点进行踏步,探索节奏。

2.请幼儿示范自己小羊跟着音乐走出的节奏。

3.师小结:慢羊羊节奏是 X - I X - I 美羊羊节奏是 X X I - - I喜羊羊节奏是 X X I X X I

(四)幼儿探索设计图谱,并合作用踏步的形式演奏图谱。

1.师:村长要求我们的图谱是第一段轮流走,第二段两队配合走,第三段再次轮流走。

2.幼儿根据要求分组制作图谱。

3.尝试跟着音乐和图谱分段练习。

4.幼儿共同合作完整的按照图谱进行踏步。

(五)运用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同伴合作为乐曲伴奏的乐趣。

1.分配乐器:村长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听的乐器为音乐伴奏,我们一起分配一下吧!(喜羊羊:响板;美羊羊:铃鼓;慢羊羊:碰铃)

2.幼儿跟着音乐运用乐器完整的为乐曲进行伴奏。

(六)活动结束:

师小结:在小朋友乐器的演奏下,这首《孤独的牧羊人》变得更美妙了,孤独的牧羊人再也不孤独啦,让我们拿着好听的乐器回到教室为其他小朋友演奏一下吧!

大班打击乐《孤独的牧羊人》课后反思

《纲要》中提出:给予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现对本节活动进行以下反思:

1.创设青青草原举行运动会的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情境下,幼儿跟随音乐他不做动作,兴趣比较积极。

2.用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 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让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孩子们很轻松的找到了很多很多的节奏形式。跟随音乐的旋律,孩子们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是,孩子们对音乐的表现力非常强。

3.出示设计图谱环节,孩子们兴趣很高,接受的非常快,所以也能够比较快的接受和跟随图谱打出节奏。

4.打击乐环节中孩子们也是轻松的跟下来,演奏的很精彩。

教育活动的亮点: 师生互动配合默契,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教师积极准备充分,细致,对孩子的把握到位。

篇7:中班音乐活动郊游

活动目标:

⒈理解歌曲ABA结构,感知A段音乐的欢快和B段音乐的优美。⒉学习用跳跃、连贯的歌声演唱歌曲。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活动过程:

一、我和朋友去郊游,初步感受音乐旋律。⒈今天,幼儿园的小朋友要一起去郊游,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郊游吗?郊游就是出去旅游。那现在就请你邀请你的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去郊游吧。⒉(播放歌曲磁带),幼儿自由结伴,听音乐手拉手,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二、理解歌曲内容,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性质。⒈有许多小朋友也手拉手去郊游,我们来听听,小朋友们去郊游看到了什么?(完整听歌曲一遍)

⒉小朋友们是怎么去郊游的?他们去郊游看到了些什么呢?(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你们知道什么叫锦绣?(锦绣的意思是很多漂亮的景色在一起)

⒊出示图谱,理解歌曲。

⑴我把这首歌曲画了下来,请你们看着图谱再来听我唱一遍歌曲吧。(范唱。)⑵你们看懂了吗?小朋友是怎么去郊游的?(请幼儿说一说)

⑶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把小朋友们出去郊游的事一起来说一说。

⒋刚才你有没有听出来这首歌曲有几段吗?(三段)哪两段是一样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那这首歌你觉得哪里是很快乐的,唱起来应该是跳跃、活泼的,哪里听起来是很优美的、温柔的,唱起来应该是轻柔的、缓慢的? ⒌第一段和第三段讲了小朋友去干什么?(郊游)那去郊游的时候心里怎样?(高兴、开心等)那我们唱的时候该怎么唱?用很欢快跳跃的声音唱。

⒍那中间第二段是在欣赏美丽的景色,欣赏景色的时候我们要慢慢地走,慢慢地看,那我们唱的时候也要慢慢地,用很优美的声音演唱。

⒎带领幼儿一起轻松欢快地演唱,感受与朋友一起郊游的快乐情绪。

三、大家一起去郊游

⒈教师带头以邀请游戏的形式,连续邀请幼儿手拉手地边唱边表演。每增添一个幼儿,歌曲就重复唱一遍。

⒉请四名幼儿带头。在演唱歌曲前,先找到一个小朋友拉好手,然后一起唱“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唱完一遍后,赶紧再邀请一名幼儿,手拉手边唱边走。不断反复演唱这段歌词,知道所有幼儿均被邀请到。

篇8:中班音乐教案《郊游》

1.感受理解歌曲ABA结构,理解歌词内容,学会演唱歌曲。

2.能用“欢快跳跃”和“抒情连贯”两种歌唱方式来表现歌曲的不同内容。

3.愿意参与活动,感受郊游活动、同伴之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歌曲ABA结构,感知A段音乐的欢快和B段音乐的优美。

难点:学习用跳跃、连贯的歌声演唱歌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天气怎么样?在这样的春天里,老师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郊游。”

“今天老师带来的歌曲,唱的就是郊游的事情,小朋友们来听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二、理解歌曲内容,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性质。

1.(播放歌曲),幼儿听音乐,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你们听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⒉小朋友们是怎么去郊游的?你们去郊游看到了些什么呢?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你们知道什么叫锦绣?(锦绣的意思是很多漂亮的景色在一起)

3.出示节奏图谱,为第二段歌曲做铺垫。

4.教师示范歌曲,幼儿试唱。

“小朋友们,你喜欢歌曲里的哪一句?你能试着唱一唱吗?”

“小朋友们一起来唱一唱。”

5.“老师很喜欢这一句,我也想唱一唱,你们也来唱一唱!”

6.“你们有那一句没有听清楚?哪一句唱起来有困难?

三、大家一起去郊游

⒈教师带头以邀请游戏的形式,连续邀请幼儿手拉手地边唱边表演。

⒉在演唱歌曲前,先找到一个小朋友拉好手,然后一起唱“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唱完一遍后,赶紧再邀请一名幼儿,手拉手边唱边走。不断反复演唱这段歌词,知道所有幼儿均被邀请到。

四、活动延伸:

篇9:小猴去郊游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两次做伞,探究伞的结构,知道伞有伞面、伞柄、伞骨。

2、能积极主动探究、动手动脑,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3、增强关爱小动物的社会性情感。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制作伞的材料:小棒、吸水海绵、布、牙签、橡皮泥、火柴棒等,实物伞若干,多媒体PPT课件(小鸡淋雨的情景),各种各样的伞,《伞舞》音乐磁带。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伞的构造;

难点:尝试自制小伞。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做伞的愿望

1、师:小朋友请仔细听一听,你昕到了什么?打雷了,下雨了。快看,一群小鸡在干什么?(欣赏多媒体画面:小鸡淋雨并尖叫着四处逃窜。)

2、师:天很冷,淋雨的小鸡会怎样呢?我们赶快想个好办法来帮助它们吧!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想出许多帮助小鸡的办法,许多小朋友想做把小伞送给小鸡,这个办法真不错!

二、幼儿第一次探索制作小伞

1、出示做伞的材料,有小棒、吸水海绵、布、牙签、橡皮泥、火柴棒等。逐一向孩子介绍。

师:桌上有许多材料,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伞?

师:现在我们就来动手为小鸡做小伞吧。

2、展示幼儿第一次尝试的作品。(将做好的小伞插在吸水海绵上的小鸡旁)师:请你将伞送给小鸡,并对小鸡说句有礼貌的话。

3、幼儿交流,了解伞的结构。

(1)引导幼儿认识伞面、伞柄。

师:你用什么材料做伞?

幼:我把布和小棒固定住。

幼:我是用布和牙签,先找块圆形的布,然后用牙签撑在下面。

师:听听小鸡说什么?(出示PPT画面:小鸡说,小朋友做的伞不能挡雨。)问题出在哪儿?

(2)每人一把实物小伞与自制伞比较,认识伞骨。

师:刚才大家自己做的伞与手里的伞有什么不一样?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哪里不一样?

幼:我做的小伞撑不开。

小结:伞都有伞骨,伞骨就像人的骨架,没有伞骨,伞面就撑不开。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制作小伞

1、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伞骨。

师:刚才我们做的伞因为没有伞骨,所以还不能帮小鸡挡雨,怎么办?拿什么材料做伞骨呢?(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做伞骨)师:第二把伞做好后赶快送给小鸡,仍然要对小鸡说句好听的话。

2、交流制作小伞的方法。

师:用哪些材料做伞骨能撑开伞面?

幼:用牙签、火柴棒都可以做伞骨。

师:这次小朋友做的伞都有伞骨,小鸡能撑开小伞遮雨了,小鸡真开心。

小结:今天,我们做了能撑开的伞,并知道伞不仅有伞面、伞柄,还要有伞骨。

四、了解伞的作用

1、师:你们平时用过或看到过什么样的伞?

2、播放PPT,欣赏多种有趣的伞。

小结:伞不仅能挡雨、遮阳,还能装饰和表演,伞,的用处很多。

3、幼儿与老师一起跳《伞舞》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确实,这是实现“幼儿为本”教学理念的正确方法。在追求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今天,有效教学引领我们在教育中实践智慧,在教育中体验世界,在教育中开启新的行程。通过有效教学,来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实践中,我这样让有效教学行动起来。

1、关注兴趣,有效组织。

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科学探究活动大多数比较抽象,以游戏化的方式来组织科学探究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感受活动的乐趣。

上面活动的开始部分,我提供“下雨啦”多媒体动画课件,巧用小鸡淋雨的情景,使孩子在同情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看着雨中四处躲避、冻得瑟瑟发抖的小鸡,为小鸡做小伞的欲望一下被激发了。他们利用废旧材料探究制作小伞,并边做伞边安慰小鸡:“小鸡、小鸡别着急,马上就有小花伞啦。”要想吸引幼儿全身心投入活动,教学所呈现的情景除了能激发幼儿兴趣,还要能唤醒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或知识,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探究活动中。

幼儿的情感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往往是“生成一淡化一泯灭”。为使幼儿在导入活动时被激发出来的热情保持不减,我将情境性贯穿活动的始终。虽然是科学探究活动,但孩子们在认知、语言、情感、操作等方面有了向“最近发展区”挑战的机会。

2、关注能力,有效体验。

认识伞,传统教法往往是教师让孩子从观察入手,而此活动一开始就遵循皮亚杰的建构理论,即通过情景导入,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伞,让孩子在主动探究、主动建构中获取知识。

第一次探索制作后,幼儿交流,再与实物伞比较,了解伞的结构。通过尝试,孩子们发现伞不仅要有伞面、伞柄,还要有伞骨。

幼儿第二次探索,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伞骨,然后交流制作小伞的方法。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学习与探究之间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这种体验式学习使教学更有效。

3、关注问题,有效引导。

为保证活动的有效、高质,教师要运用智慧把要幼儿学的内容转化成幼儿愿意学的内容,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情境、学习的方式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表现生活。教师要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以“趣”引路,以“情”导航,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去追求实效性。在科学活动“伞”中,我实施了这样几个策略:

(1)让幼儿主动提出问题。问题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活动中我注意营造幼儿主动探索的氛围,让幼儿带着疑问去探索,比如:“为什么我做的小伞撑不起来?”“拿什么样的材料做伞骨更合适?”鼓励幼儿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比如:“和实物伞比比,哪里不一样?”发展幼儿的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

(2)让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合理运用指导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强调以幼儿发现学习为主,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只是教师的作用由直接指导变为间接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幼儿第一次做伞送给小鸡后,我设置了小鸡仍然急声高叫的情境,启发孩子思考:小鸡为什么拿到了伞还是急得叽叽叫?此时,再出现实物伞让孩子撑一撑、转一转,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原因:没有伞骨的伞,小鸡是撑不开的。于是,孩子们又迫不及待地第二次为小鸡做伞。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很自然地间接指导了孩子,让孩子发现问题后主动解决问题。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限制幼儿的自由讨论、随机提问,对于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如:用哪些材料做伞骨能撑开伞面?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比较、分析、交流与合作。同时,积极引导幼儿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随时捕捉孩子不同的表现和发现,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探索,促进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

整个活动过程都是让幼儿自己思考所能解决的问题。幼儿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从愿意学、喜欢学到主动学,自然会将自己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学也就变得更加有效。

篇10:中班户外游戏活动:去郊游

滨城区杨柳雪镇教育实验幼儿园 宋红军 ★ 活动目标

1、练习走、跑、平衡、钻、爬的基本动作;

2、能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合作能力、克服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易拉罐若干,椅子六把,桌子两张,报纸棍等。

2、幼儿准备:熟悉歌曲旋律,会唱歌曲《去郊游》。★ 活动指导

一、热身活动:

幼儿一起唱歌曲《去郊游》,边唱边做动作,做好热身运动。

二、创设情境:

在场地上划分五个区域穿树林(易拉罐),走木桩(易拉罐),过小桥(椅子),钻山洞(桌子),“公园”(六名幼儿手举报纸棍围成)。游戏开始,每一名幼儿必须走过四个场地(可以相互帮助),来到“公园”,成功到后学小兔子跳回到起点。

三、游戏:“比比谁先回家”

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四队,每队9人,听老师口令开始,每队的第一个小朋友开始跑,通过五个区域穿树林(易拉罐),走木桩(易拉罐),过小桥(椅子),钻山洞(桌子),“公园”(六名幼儿手举报纸棍围成),归队后,每队的第二个小朋友就开始跑,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小朋友归队,哪队先跑完,哪队为胜。

四、放松活动: 一起唱歌曲《去郊游》,边唱歌曲边踏步走回教室。★ 注意事项

篇11:中班打击乐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2、能正确认识和使用打击乐器:响板、碰铃。

3、能够看老师的手势正确拍出节奏。

4、能随音乐使用打击器演奏曲子《虹彩妹妹》。教学准备:演奏曲《虹彩妹妹》磁带、录音机,响板、碰铃若干,节奏图。教学过程:

一、律动活动:

1、组织幼儿随音乐学小鸟飞进活动室,复习碎步。

2、律动:a、《春天》:指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春天的季节特征。如:小树苗发、芽长高、开花、,春风吹拂柳条摇摆。b、《表情歌》:训练幼儿的面部表情及表现力。

二、欣赏活动:

1、引导“王老师以前请小朋友欣赏了一首曲子叫《虹彩妹妹》是吗?今天,我们在来欣赏一遍好吗?(讲述欣赏曲子的要求)

2、欣赏曲子《虹彩妹妹》。

3、提问:谁能告诉王老师这首曲子的节奏怎麽样?(欢快、铿锵有力)

三、学习打击乐曲《虹彩妹妹》

篇12:【打击乐】中班《木瓜恰恰恰》

中班《木瓜恰恰恰》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结构,根据图谱掌握相应的节奏。

2、初步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3、演奏中,注意相互配合,与集体形成默契。活动准备:圆舞板

铃鼓

小铃

音乐

《木瓜恰恰恰》范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演奏《木瓜恰恰恰》进入活动主题。二:基本部分:

1、听音乐,幼儿用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师:我们刚刚是用哪一种乐器来演奏的? 幼儿:圆舞板、铃鼓、小铃

2、刚刚我们是用圆舞板、铃鼓、小铃演奏的。今天老师想用一种乐器来演奏,就只用铃鼓来演奏,怎样才能演奏的又好听又好看呢?你们能不能演奏的又好听又好看呢?

幼儿:能(让幼儿说一说怎样演奏呢)

师:我在电视里找了一段阿姨表演节目的录像片,里面的阿姨就是用一种乐器又好听,又好看。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3、让幼儿欣赏大屏幕

师:这段阿姨表演的是不是又好听又好看呢? 幼儿:是

师:怎么好看呢?(让幼儿学一学)幼儿:阿姨的动作

师:让幼儿试一试怎样用铃鼓做好看的动作(可以敲一敲、摇一摇……)

4、让幼儿把音乐范例《木瓜恰恰恰》上面的菠萝和木瓜这一段配上动作。(刚才小朋友想了很多动作,上面敲,左右一起敲,下面敲、旁边敲)

师:菠萝这可以换个什么动作? 幼儿:铃鼓可以放底下和后面敲

师:老师在木瓜和菠萝上贴上相应的图片。让幼儿拿出铃鼓按照图片做相应的动作(听音乐再做一遍)

5、合作表演,让幼儿欣赏大屏幕。师:有没有发现屏幕中的阿姨怎么合作的? 幼儿:幼儿阿姨不敲自己的鼓,敲旁边的鼓。师:她们有没有敲的乱七八糟的? 幼儿:没有

师:这里面肯定有诀窍,今天老师也让小朋友试一试。要求:“咚 哒哒”“咚”是敲在自己的鼓上,“哒哒”是敲在别人的鼓上。而且三个小朋友还要合作的好。(三个三个的小朋友拿着铃鼓下位,去试试看,怎样让“咚”敲在自己的鼓上,“哒哒”敲在别人的鼓上)师:刚刚发现小朋友在探讨大家合作的方法上有好几种方法。到底哪一种更好呢?我们需要大家来讨论一下。(让幼儿分组表演)

师:在我们没有正式练好之前,先来空手练习一下,有没有发现一有小错误出现就是什么拿错了?

幼儿:铃鼓

师:哪只手拿铃鼓? 幼儿:右手

师:铃鼓(右手)放腿上,鼓面朝上,左手拍。老师唱歌普,幼儿打节拍。然后用铃鼓演奏。

6、放音乐,幼儿用铃鼓完整的演奏。(合作的时候要听准音乐的节拍)

7、让幼儿围城一个圆形,让每个幼儿都能拍到。听音乐演奏。

8、复习刚刚学过的舞

《木瓜恰恰恰》不仅可以来玩打击乐,还可以跳一跳好看的舞蹈《恰恰恰》放松一下。

篇13:中班打击乐:小红帽

中班打击乐:小红帽

活动目标:

1.复习歌曲《小红帽》,感悟故事内容及情感。

2.根据图谱正确的打准节奏;并学习选用恰当的打击乐器。

3.运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并体验乐器演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已了解《小红帽》的故事情节,会唱歌曲。

2.音乐《小红帽》,PPT。

3.圆舞板、铃鼓、双响筒。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鼓励幼儿参与活动。

1.前两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歌曲《小红帽》,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拍一拍吧。

2.师幼合唱,打固定节奏。

二、分段感悟,指导幼儿表达节奏。

1.欣赏乐曲前半段,尝试用各种声势感知节奏。

(1)提问:小红帽今天摘了几朵花送给外婆?(PPT)他是怎样摘花的?

(2)提问:除了花,小红帽还给外婆带了什么呀?看到这么多诱人的蛋糕,你想干嘛?(咂咂嘴)让我们看到一个就咂咂嘴好吗?

(3)提问:美味的蛋糕吃进了肚子里面,外婆家好远啊,还要穿过树林呢。你会怎样穿过树林?(一步步走)

(4)提问:路上小红帽还要当心谁呀?大灰狼最怕什么?(枪声)

小结: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用刚才的动作看着图谱表演一下。

2.感受乐曲变化,尝试用动作表现新的节奏型。

3.完整欣赏乐曲,能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1)听音乐,幼儿表演。

(2)小结问题,听音乐再表演一次。

三、选择乐器,指导幼儿演奏歌曲节奏。

1.幼儿根据乐曲性质合理配器。

小红帽的外婆说,你真懂事你来看望我,我也给你准备了礼物。看看他们是谁啊?(铃鼓圆舞板)今天这两种乐器也想来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它们分别可以用在乐曲的哪一段呢?和你们的好朋友商量一下。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分组完整练习。

四.根据乐曲,配乐演奏营造气氛。

上一篇:竞聘会总结下一篇: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