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

2024-05-20

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通用6篇)

篇1: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

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

《锦绣壮乡》

年级:三年级 课时:4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道壮族人民的服饰和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在绘画、纺织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在观察中能够发现作品中的色彩特点和巧妙利用几何图案表现的民族风格。

2、学生通过绘画、制作、表演等艺术活动中,抒发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家乡的热爱。教学难点:

感受壮族人民的生活,让学生通过绘画、制作、表演等艺术活动中,抒发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图片的欣赏,知道壮族人民的服饰和生活环境,了解他们在绘画、纺织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在观察中能够发现作品中的色彩特点和巧妙利用几何图案表现的民族风格。

2、学生通过聆听故事、欣赏壮族歌舞,感受壮族人民丰富的情感,在游戏中了解壮族山歌的对唱形式和扁担舞的节奏特点,加深对壮乡的感性认识。

3、学生在绘画、制作、表演等艺术活动中,感受壮族人民的生活,抒发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

1、有关壮族的资料图片(壮锦、面具、节日、服饰)、桂林风光片和资料、壮族民歌的录音带或VCD光盘、壮族舞蹈扁担舞VCD光盘、蜂鼓图片和音乐带。

2、美术材料和工具:油画棒、彩色水笔、毛笔、水粉色、透明水色(或彩色水笔水——、图画纸、宣纸)。

第一、二教时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A、师生问好歌,“小朋友你好,你好你好,XXX你好!” B、音准节奏练习:(板试)1 3 5;3 5 3 1;5 3 5 3;1 3 5 3;3 5 3 1;

X X;XX XX; X XX X XX;(XX X XX);

○XX ○X; ○XX ○X; ○XX ○X; ○X X;

C、根据节奏进行律动训练:脚(踏、点步);手(1~8簇腰;2~8拍手;3~8空心双拳上摆;4~8双手顺风旗);

2、导入新课:听《一幅壮锦》的故事。

3、根据故事,看图,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壮锦是壮族妇女独创的手工艺品,色泽鲜艳,坚固耐用,如:被面、台布、背带、围裙、手提包。

4、让我们先来听一首壮族的歌曲:《柚子龙眼棵棵甜》

5、教师示范唱歌曲;

6、教唱歌曲;注意难点、重点。(略)

7、欣赏歌曲并进行歌曲律动启示

8、利用录音伴奏演唱歌曲及律动表演。

9、我们在下一课给小朋友介绍壮族、侗族、苗族,让我们唱更好听的民歌。(下课)

(一幅壮锦)

从前,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老妈妈和她的三个儿子。老妈妈织得一手好壮锦,靠卖壮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有一天,老妈妈在集市上看到美丽的画,那画上有田园、房屋、花园、池塘和成群的鸡鸭牛羊。老妈妈满心欢喜,就买下这幅画。她决心把画上那美丽的村庄织成一幅壮锦。

老妈妈不分昼夜地织锦,松油灯把眼睛都熏坏了。眼泪淌上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小河和池塘。鲜血滴在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太阳。一连织了三年,美丽的壮锦终于织成了。老妈妈真高兴啊!

忽然,一阵大风把壮锦卷上了天空,向东方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老妈妈着急地对大儿子说:“快去东方寻找壮锦,那是我的命根啊!”

大儿子出发了。走了一个月,来到一个大山口,那里有一座石头,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旁边有一匹石马。

老奶奶说:“是东方太阳山的仙女把你妈妈的壮锦借去做样子了。你要去找,先要打落两颗牙齿,放在石马嘴里,等石马吃到第十颗杨梅果时,你就跨到它的背上,然后要经过咧焰熊熊的火山和漂浮冰块的大海,才能到达太阳山。如果不能坚持,就会丧命。我劝你还是不要去了,给你一盒金子,回家去吧。” 大儿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倒在床上,不见大儿子回来,又让二儿子去寻找。二儿子也是个贪生怕死的人,她拿了老奶奶的金子,也到大城市享乐了。

老妈妈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三儿子决心去把壮锦找回来。

三儿子来到大山口,见到了老奶奶。他照老奶奶的话打落了两颗牙齿,然后跨上马。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了烈焰熊熊的大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三儿子看见仙女们正在织锦,妈妈的那幅壮锦就摆在中央。三儿子说明了来意,仙女们答应织完马上就还给他。

三儿子收好壮锦,马上往回赶。他没有想到,一位红衣仙女因为喜欢壮锦中的美景,把自己的像也织到了壮锦上。

三儿子回到家里,妈妈已经奄奄一息了。他赶紧拿出壮锦,那耀眼的光彩把妈妈的眼睛都照亮了。

一阵香风吹来,老妈妈住的茂草屋不见了,只见眼前是漂亮的房子、美丽的田园,和壮锦上织的一模一样。

花园里有个红衣姑娘正在看花,原来她就是那个红衣仙女。

三儿子和美丽的仙女结了婚,从此和妈妈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儿子和二儿子用完了老奶奶给的金子,变成了两个叫花子。他们没脸去见妈妈和弟弟,只得到处去乞讨。

第三、四教时

一、教学过程:

1、展示欣赏作品。

2、导入新课,欣赏壮族民歌。

3、观看刘三姐的电影资料或图片,了解对歌的形式。

4、听故事《刘三姐的传说》。

5、学习打击节拍,学生尝试按照扁担舞的节奏进行打击乐演奏,可以使用自己身边容易找到的乐器,或者在课堂上利用手中的画笔杆和小水桶进行节奏型练习。

6、节选《扁担舞》片段学习和欣赏。

《飞歌跳花到苗家》

年级:三年级 课时:4课时 教学重点:

1、欣赏苗族服饰、佩服、刺绣手工艺术,了解欢乐、勤劳的苗族人民生活。

2、学会《歌唱美丽的家乡》这首苗族民歌。

3、通过绘画创作,加深对苗族服饰及节日的了解,使学生在观察记忆力、表现力等方面得到锻炼。教学难点:

通过对民歌的学习及对苗族服饰、佩服、刺绣手工艺术和生活习俗的了解,进行绘画创作。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苗族服饰、佩服、刺绣,展示欢乐、勤劳的苗族人民生活。在对比中欣赏壮锦和苗绣手工艺术,了解它们的区别和主要特点。

2、在绘画活动中,通过对一幅作品进行绘画表现技法的探讨,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如苗族景象记忆想像画,苗族风格图案绘制等,加深对苗族服饰及节日的了解,使学生在观察记忆力、表现力等方面得到锻炼。

二、教学准备:

1、苗族资料图片(服装、佩饰、刺绣、蜡染工艺品、节日场景)。

2、苗族“飞歌”音乐带、祭鼓节图片或VCD光盘。

3、舞蹈《跳花》的VCD光盘。

4、美术材料和工具:彩笔、油画、图画纸等。

第一、二教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利用少数民族景致的手工艺品,欣赏苗族刺

绣的图案。分析特点。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例如,苗族人民为什么在他们的刺绣作品中反复出现龙的形象,这些龙的图案在苗族民俗中又说明了什么?

2、师生共同探讨这一问题,并根据这一民俗创作想像画。

3、新歌教唱: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4、教学难点:(略)

5、歌曲演唱及伴奏歌曲。

第三、四教时

一、教学过程:

1、上一课内容的延接,复习歌曲。

2、欣赏苗族的跳花舞。先放一段音乐,在欢快的乐曲中想像这是什么情况下的音乐,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播放苗族跳花舞的资料带,作为对问题的回答。

3、教学生跳花舞的一个片段,大家一起学跳这个民族舞蹈。

4、聆听民间传说故事,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学唱民歌,感受苗家人的欢乐,通过表演、比赛、游戏的方法,增强对民族文化艺术的了解。

5、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这一次经历用画笔表现出来,进行“记忆画”创作。(回家作业或当场作画参加展出)。

6、利用苗族的跳花舞配歌曲演唱。

四、教学评价:

1、根据学生在舞蹈、音乐、美术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2、分别对学生学习跳花舞、记忆画、唱歌等活动进行单独评价。

《依山傍水唱大歌》

年级:三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侗族歌舞的表演。教学目标:

1、观察侗族风光、歌舞、服饰及独具特色的村落民居,鼓楼、风雨桥等建筑,在观察事物与赏听侗族歌舞的同时感受侗乡文化的无穷魅力。

2、通过《侗家儿童多快乐》的演唱,感受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3、亲身体验《侗家儿童多快乐》的“罗也舞”表演,充分感受侗族人民边歌边舞的踩歌堂活动。

教学准备:

CAI课件(光盘)---侗家风情画面、光盘、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旅游,我们到美丽侗族去看 一看,让我们乘上音乐的列车出发吧!a)学生跟着音乐做开火车的律动;(大屏幕播放侗族的风情画面)b)教师介绍侗族风情:

教师:你们知道侗族人民最喜爱的两种乐器是什么吗? c)介绍:笛、萧

教师:出示课题《侗家儿童真快乐》

二、参与实践、体验音乐: a)听光盘范唱:

b)请学生找出歌曲中典型的节奏型,并用手把它拍出来。(XX XXX│XX X)c)学习歌词:(1)、让同学们带着节奏朗读歌词(电子琴伴奏);(2)、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歌词。d)学唱歌曲:(1)、分句让同学们跟着电子琴练唱,并进行纠正;(2)、教师范唱;(3)、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侗舞表演,深化体验:

a)教师进行简单的侗族舞蹈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要解; b)重复练习动作;

c)组织学生围成一个圈,结合《侗族儿童真快车》这首歌曲进行歌舞表演。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我们要跟侗族的小朋友说再见了,现在让我们再次跟他们一起唱响这首歌。播放课件(展现侗族人民送别的画面),在音乐中走出教室。

《向前!向前!》

年级:三年级

课时:4课时 教学重点:

欣赏表现革命先烈的《雨花石》等作品,从舞蹈、歌曲中感受和体验庄严、凝情、怀念之情。教学难点:

让学生缅怀先烈的革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引导学生要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

一、教学目标:

1、在欣赏表现革命先烈的艺术作品中,感受和体验庄严、凝情、怀念之情。

2、了解不同艺术手段的表现特点及作用,积累艺术欣赏的经验。

3、欣赏《雨花石》等作品,感受速度、音色与情感的关联。

4、让学生再一次受到爱国主义及缅怀先烈的革命主义熏陶。

二、教学准备:

1、相关的美术作品,如《狼牙山五壮士》等。

2、录音机、歌曲录音带《雨花石》、《国歌》。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欣赏教材中出现的烈士,英雄雕塑,了解艺术作品的造型美、内涵美、构图美。

2、辨认教材中英雄人物的名称,讲一讲自己所了解的烈士故事。

3、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4、学唱歌唱《雨花石》

5、学唱歌曲《雨花石》。知道雨花石的来历,引导学生创作石头画,以石头寄托思念之情。

6、经典问题——视听结合,欣赏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歌曲VCD光盘。

7、伴着音乐交流、朗诵课前查找的缅怀烈士的感人诗篇。

8、歌曲伴奏与歌曲欣赏、演唱,感受速度、音色与情感。

四、教学评价:

1、对学生感受艺术作品之后的表演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适当鼓励,对识别美术作品的构图知识,学唱歌曲中的每个细小的环节,要特别关注,引导学生的审美倾向。

《王二小的歌》

年级:三年级 课时:4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讲述和连环画的欣赏,了解王二小和鸡毛信的故事,让英雄们机智勇敢的革命精神,不畏强暴的民族环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引导学生要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和连环画的欣赏,了解王二小和鸡毛信的故

事,学习小英雄们机智勇敢的革命精神,不畏强暴的民族环节。

2、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用不同歌唱表现手段恰当表现

叙事性歌曲体裁特点。

二、教学准备

1、有关王二小的故事片段和文章。

2、有关《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像资料。

第一、二教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学生讲个故事,那就是王二小。

2、有那位学生知道这个故事……?

3、王二小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当代小学生学习。特别是他虽然年龄小,在敌人面前,在敌人面前却能表现出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大义凛然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本课围绕着学唱歌曲展开各种教学活动,以引起学生对英雄的深深的思念。

4、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四声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演唱形式。同时教师可结合歌曲对演唱对演唱形式做简单介绍,使学生对多声部的音乐欣赏有初步认识、了解和感知、感受。

5、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6、朗读歌词,听录音并跟唱。

7、跟伴奏演唱歌曲。

第三、四教时

一、教学过程:

1、接上一课内容,复习歌曲。

2、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对比连环画,让学生在听唱中进一步感受歌曲内容含义,增强学生对王二小的敬佩、怀念之情。

3、试图用线条和颜色来表达自己在听赏不同的情绪的变化,呈现对音乐作品中的速度(上下曲线)、力度(线条粗、细)、情绪(颜色)来理解表达。

4、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用连环画和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完善故事情节。

5、进一步拓展延伸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使情感得到升华,从而也锻炼了学生想像力与戏剧表演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

1、对学生在歌曲学唱和美术活动以及表演中的表现进行

自评和互评,特别重点关注那些在表演中比较担小学生,鼓励他们和同学们一起完成学习活动。

2、对学习活动的感受和作文以手抄报形式展示,各小组

相互评价。

《古老的北京》

年级:三年级 课时:4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有关首都北京风景、京剧脸谱的图片,通过学唱京剧曲调,制作脸谱。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单元主题页,在歌曲《龙的传人》的欣赏与演唱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风情的歌曲等艺术有关北京风景、京剧脸谱的图片,通过学唱京剧曲调,制作脸谱。

3、欣赏反映北京风情的歌曲等艺术活动,加深学生对北京的了解。

二、教学准备:

《长城谣》、《冰糖葫芦》、《唱脸谱》的歌曲磁带。

第一、二教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我来做个导游”,请学生或以老师来扮演导游,让学生乘上交通工具开始。

2、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老师边讲到达的目的地,或从各种媒体了解到的北京,带领大家逛逛京城。

3、边听边欣赏有关描绘北京风情的歌曲,如《长城谣》、《大碗茶》、《北京的桥》。

4、教唱歌曲《北京有个金太阳》。

A、朗读歌词。

B、歌唱歌曲《北京有个金太阳》。

5、逛逛北京城:长城——天安门(华表)——故宫(石狮、麒麟、历代服饰)——北海——颐和园(十七孔桥)——圆明园(残恒断壁)——天坛(九龙壁)。

第三、四教时

四、教学过程:

1、用歌曲接上一课内容,复习上一课玩过的地方,你能说出几个地方。

2、引导学生观察北京有特色的建筑形状、色彩。如天坛、天安门城楼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北京及其悠久的历史。

3、歌曲欣赏:《龙的传人》

4、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寄予龙以美好的希望,让学生说说“龙”(回顾十二生肖、赛龙舟、舞龙、建筑的龙)。

5、接龙游戏:分组说说有关龙的内容。

6、歌唱歌曲《龙的传人》并能准确无误的唱准歌曲,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活动与手工指导:

1、让学生收集饮料瓶盖,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著名城市、名胜、图片等剪成与瓶盖相同的圆形标志,将标志贴在瓶盖上。

2、充分发挥学生以自己的兴趣制定安排游戏的线路。(回家作业:要求每人写一个旅游线路,下一节课说给同学和老师听)。

例如:有一个星期天去苏州旅游,你能安排XX——XX——XX——XX——XX——XX,什么时候出发,一站又一站,2、可按著名城市作为行棋路线,也可以按我国的名山作为行棋路线,还可以按我国珍稀动物分布作为行棋路线。让学生自由游戏,在游戏中增强对祖国的认识,激发热爱的情感。

《天涯海角》

年级:三年级 课时:4课时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海南的风土人情,体验天涯海角的独特韵味。

2、学习演唱歌曲《小螺号》,体验节奏、力度的变化对歌曲表现作用,在歌曲表演中表现海边孩子热爱家乡、盼父归来的美好感情。教学难点:

学会唱《小螺号》,适当配伴舞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和风景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海南的风土人情,体验天涯海角的独特韵味。

2、学习演唱歌曲《小螺号》,体验节奏、力度的变化对歌曲表现作用,在歌曲表演中表现海边孩子热爱家乡、盼父归来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海南的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

2、有关天涯海角的影视资料以及相关主题教学软件。

3、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的录音带和各种打击乐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听赏《请到天涯海角来》,引出课题——《天涯海角》,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对天涯海角大了解或想象。

2、发问:“天涯海角”在那里?讲述老师去海南旅游的感想。并用语言、文字、图片、录像进行欣赏。

3、欣赏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老师朗读一下歌词。

4、教唱《小螺号》。朗读歌词,教唱歌谱。

5、用欢快的节奏和感情进行演唱,配录音。

四、教学评价:

1、对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搜集资料等表现给予鼓励。

2、用评价手册进行及时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给予奖励。

《彩色的乌鸦》

年级:三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自然产生兴趣,热爱大自然,通过有趣的创编及表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教学目标:

1、在参与戏剧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到参与的快乐;

2、体会和了解故事情节中不同角色的内心情感,并能通过语言、动作以及不同的表情,准确地表现出来。

3、进行有趣的创编及表演活动,体验创造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衔接语)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个百宝箱,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这里面的秘密要在今天的课堂上揭开,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来揭开它秘密吗? 二.情景导入:

播放小鸟的叫声,感受小鸟优美婉转的叫声

听布谷鸟的叫声,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听乌鸦叫声,学乌鸦叫感受乌鸦叫声是否好听。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乌鸦。三.讲述故事:

老师有表情的讲述《彩色的乌鸦》的故事。

在讲述中指导学生模仿故事中不同角色的动作和表情。

四、理解寓意:

学生发表意见

五、以戏剧形式表演故事:

指导学生打开盒子,并摆好盒子中的东西,了解表演要求。

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准备

将故事分为5个部分:

一部分:乌鸦们展示自己,表现得意之形,表情与动作有得意的状态。

二部分:招惹雪人,雪人的心理变化及发问(神气得意、自豪——气愤——狡黠地思考——另有所图地微笑着提问)要求从眼神和表情上表现。

三部分:乌鸦们争吵和打架。然后东倒西歪仍不服气的样子。四部分:天神出现,下“黑雨”。乌鸦躲雨。

五部分:乌鸦们互相讥笑,然后看自己表情沮丧、痛苦、伤心。

评价表演中的语言、动作、表情。

六、续编故事:

探讨怎样让乌鸦恢复过去的美丽。

全体同学一同表演续编的故事情节。

七、评价、结束:

评出最佳语言奖、最佳表情奖、最佳动作奖。

《葫芦娃娃》

年级:三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美术知识:了解葫芦的有关知识,掌握设计葫芦娃娃的方法。

2、美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品德教育: 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葫芦娃娃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葫芦的特点以及设计制作方法。教学难点: 纹样的设计

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复印纸、剪刀、铅笔、葫芦、作业展示栏、彩色复印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理念

一、初步探究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讲授新课

(1)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运用剪纸的方法设计葫芦娃娃。(点击课件,播放课题首页)(2)创设文化情境,了解葫芦。

教师: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来和我们一起上这一课,大家欢迎!

跳跳:嗨,大家好!我是葫芦娃娃,我的名字叫跳跳,谁愿意和我一起玩闯关游戏!第一关:你曾在哪里见过葫芦?

葫芦是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有卷须和软毛,叶片呈卵状。果实光滑,初绿色,后变白、变黄。全国各地都有种植葫芦的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第二关:葫芦的用途?

葫芦的果实嫩时可做蔬菜食用,老熟时可做容器,亦可药用。经过烫烙、绘制、刺绣和加工还可以做成工艺品呢!

第三关:跳跳不跳了,这是为什么呢? 跳跳:呜……,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哭吗?因为我没有伙伴跟我玩,你们能给我找几个葫芦娃娃来跟我玩吗? 教学理念:参与闯关游戏,积极思维。通过开门见山的方法导入新课,交代本课任务,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好玩的心理,通过闯关游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

二、深入探究

(3)探究学习,学剪葫芦娃娃。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葫芦外形;

小结:葫芦的外形是对称的,一般分上下两个园,上面的圆较小,下面 的圆较大。其次,引导学生推测葫芦娃娃的创作步骤;(播放课件:创作步骤)

折:采用对折的方法;

画:画轮廓时,要求要大;

画五官时,学习用不同的基本纹样表现五官;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基本纹样组合成朵花纹填满葫芦娃的肚子。剪:注意安全;

注意对纸屑的处理。

教师边演示创作过程边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进行创作。(4)引导赏析,开拓视野。

(点击光盘,播放教师设计制作的葫芦娃娃,供学生欣赏。)观察、分析葫芦的外形。

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将想法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在范图中找出常用纹样。通过引导发现,使学生了解葫芦的外形;通过教师的启发,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制作葫芦娃娃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评展延伸(1)学生作品展示(2)电击课件:

小跳跳:哈!哈!谢谢大家给我叫来这么多的小伙伴,我跟小伙伴玩去喽!再见!(3)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习它有什么用?

(4)延伸:展示葫芦灯笼。

教学理念:通过跳跳的话使学生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四、总结课上所学知识、技法;

教学理念:通过总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扮美自己的生活。

篇2: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初步学会撇的写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猜谜语:长头发,飘起来。打一笔画。待同学们说出“撇”后,出示课题:第六课 撇的写法。

三、讲授新课。

请学生观察“撇”的特点,和哪个笔画有相像的地方: 1.它和“悬针竖”有相像的地方,它们都是起笔粗,末端细。2.它和“悬针竖”的角度不同,“撇”是斜的,“悬针竖”是垂直的(学生可能说不出“垂直”两字,只要说出是“直”的即可)。撇的写法:先左上,右下按,转笔,左斜下行(要中锋行笔,边行边提),提笔出锋。可让学生用手指代笔在书上写几遍。让同学们看范字“左”、“千”,说出笔顺,及其在米字格的位置。硬笔作业要求:出锋自然,不要过快。

四、巩固练习:完成第六课的作业,巡视行间,轻声地纠正同学们的错误,同时放段音乐(声音不要过大),使同学们在欢快地气氛中学习。

五、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指出全班性的问题。号召同学们课下多练习,挑出写得好的作业在专栏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 捺的写法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初步学会点的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讲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三、讲授新课

老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这一笔象什么,老师出示课题,第七课 捺的写法

请同学观察“捺”的特点:

1、它象一把笤帚;

2、上细,下粗,出尖

3、在斜线上

捺的写法:先左上,转锋斜下行,边行边按,把笔毛铺开,到捺角处,慢提平出锋,(由于此笔划较难,老师讲述要准确,演示要稍慢,让同学看清楚)

四、巩固练习:完成第七课作业,范字的要求可在黑板上出示:

1、园行;

2、笔顺;

3、在田格中的位置。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硬笔字要求捺画出锋自然。老师巡视行间,给学生示范,纠正书写是的一些毛病。

五、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希望同学们课下多练习,老师要了解课下练习的实例,以多种办法表扬,促进同学们的进步。

第三课 点的写法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初步学会点的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讲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第八课 点的写法。出示挂图,请同学们观察“点”画的特点:

1、它像什么?(大瓜子、雨点等)

2、在米字格中的位置。点的写法:右下入笔,右下按,提 笔回收。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出点的写法。

四、完成第八课作业、范字处理时,请同学说出其图形、笔顺。硬笔书写强调提按。老师巡视行间,此时可放音乐,调解课堂气氛。

五、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

第四课 竖钩的写法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初步学会竖钩的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表扬班上书写认真的同学。

三、复习竖(垂露竖)的写法。垂露竖的写法: 先左上,转笔右下按,转笔下行,顿笔,提笔回收。问:如果在垂露竖的末端加点东西,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待学生说出“竖钩”后,出示课题:第九课:竖钩的写法。

四、讲授新课。老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观察“竖钩”的特点:1.其外形像一个钩子;2.其是竖和钩组成的;3.其在竖中线上。竖钩的写法:因为垂露竖已经学过,所以尽量请学生多动脑子,总结出竖钩的写法。先左上,右下按,转笔下行,顿笔,提笔回锋,出钩。请学生用手指在桌面上书写练习。

五、巩固练习:完成第九课作业,范字要求可在黑板上出示:1.图形为“ ”形;2.笔顺;3.“竖钩”在竖中线上。硬笔要求:学生写出的字尽量和帖一样,每写完一遍,和帖上的字对照检查一遍,不断地纠正错误,越写越好。学生练习时,配以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给学生示范,纠正书写时的一些错误。

六、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表扬方式方法,老师自酌,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佳),对课下练习的学生多加鼓励。

第五课 提的写法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初步学会提的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用几分钟时间讲述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三、讲授新课。老师出示课题:第十课:提的写法。出示提的写法挂图。请学生观察提的特点:

(一)像一把刀的尖。

(二)其在斜线上。

(三)由粗到细。

提的写法:先左上,向下按,提笔转锋向上,边行边提(要稳),出锋。

四、巩固练习:完成第十课作业,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范字“江、抖”的笔顺及用图形分析这两个字。硬笔练习部分可提醒“三点水”的写法。以音乐伴学生练习,老师巡视行间,给学生师范,纠正错误。

五、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指出全班性的问题,号召学生课下多练习。

第六课 笔顺规则

(一)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笔顺规则。

(一):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表扬班里刻苦学习写字的同学。

三、讲授新课。

老师出示课题:第十一课:笔顺规则

(一)。出示挂图“

十、干”,请同学们说出笔顺。老师此时板书:先横后竖。分组观察 “

十、干”的特点;

“十”的特点:

1.笔顺:先横后竖:2.这两个笔画在米字格中的位置:3.笔画粗细比较;4.这个字大致成什么图形。“干“的特点,老师可依“十”的特点,请同学们总结出规律,启发学生思考。老师出示“人、入”的范字挂图,请同学们说出笔顺。老师板书:先撇后捺。在老师的启发下,分别说出这两个字的特点,并提示学生写“捺”的注意事项。

四、巩固练习:完成第十一课作业,硬笔部分提出:捺的书写要自然。老师放音乐,巡视行间,随时纠正学生的坐姿、执笔及书写时的毛病。

五、总结:

展示作业,表扬书写好的及进步大的同学,号召同学课下多练习。

第七课 笔顺规则

(二)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笔顺规则

(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故事。

三、讲授新课。

老师出示课题:第十二课 笔顺规则

(二)。同时出示挂图“工”字,请同学们说出笔顺;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它的规律:“从上到下”。同时板书:从上到下。

老师启发学生说出“工”的具体写法:

(1)先说出第一笔的位置,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的斜线上,穿过竖中线上半部分的三分之一处,这一笔画较粗。

(2)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有一定的斜度,较短。(3)第三笔较长,与第一笔和横中线的距离相同,左低右高。

(4)整个字形大致呈梯形。“王”的具体写法:

在分析“王”字的基础上,尽量请同学们说出其写法。(1)第一笔和第二笔两个短横较粗。第一笔在竖中线上半部分的二分之一处。

(2)第三笔在竖中线上,有一定的斜度。

(3)第四笔是长横,较细,与第一二笔之间的距离相等。(4)整个字形大致呈梯形。从左到右:“川、林”的写法(1)说出笔顺;

(2)总结出“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3)说出每笔的位置;(4)每个笔画的不同点;

(5)这两个字所呈现的大致圆形,这些可分两组讨论,得出结论。硬笔部分,熟悉笔顺规则,强调一下起笔收笔动作稍大。

四、巩固练习:完成第十二课作业,伴以较轻松的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同学们书写中的错误。

五、总结:展示学生的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课下多练习。

第八课 笔顺规则

(三)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笔顺规则从外到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三、讲授新课。老师板书课题:第十三课:笔顺规则

(三),并出示挂图“句、用”,请同学观察,在老师引导下,总结出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老师此时板书“从外到内”。

范字“句、用”的分析: “句”的第一笔短撇较直,有力,第二笔横折钩,折钩稍向左斜,这两笔先写,对于口来讲成两面包围。然后再写“口”,“口”在左下格和右下格的中上偏左。“句”字大体呈三角形。“用”字的第一笔竖和第二笔横折钩的竖分别穿过横中线的左右部分的二分之一处,对“用”里面的“ ”形成三面包围。第三笔、四笔与第二笔的横部分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五笔在竖中线上。“用”字大致呈长方形。

老师还可让同学说出笔顺是从外到内的其他字,如“风、凤”等。同时让学生说出这个字笔画的粗细,在书写时要特别注意。硬笔部分的四个字,除复习笔顺外,老师还可要求同学在临写时注意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以便临出的字形似。

四、巩固练习:完成第十三课作业,在学生书写时伴以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同学们在书写时的错误(执笔、坐姿方面的问题较多,纠正也是长期的任务,望老师不要怕麻烦)。

五、总结::展示同学们的作业,给予表扬,鼓励同学们课下练习。

第九课 笔顺规则

(四)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笔顺规则

(四):从内到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表扬班上书写认真、进步较大的同学,尤其是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练习的,号召同学们学习。

三、讲授新课。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说出“凶、运“的笔顺,引导学生总 结出”从内到外“。(学生可能总结不出来,请老师不要着急,老师可预备好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同学们,“凶”字先写哪几笔,后写哪几笔,那么谁能说出从哪儿写到哪儿呀?)

老师板书:第十四课:笔顺规则

(四):从内到外。老师和同学具体分析“凶“和”“运”的写法。范字“凶”:先写第一笔短撇和第二笔长点,两笔交叉在米字格中心偏上,看准位置,不宜过大,第三笔竖折和第四笔竖把“ ”包起来,形成三面包围(第三笔竖折的写法应给同学提示一下),这个字呈“ ”形(见课本)。范字“运”虽然较难,但在分析“凶”字的基础上,可多让同学们说一说。这个字共七笔,第一笔到第四笔组成“云”,其占据米字格的中心,要小,收紧,这样走之才能把“云”包围起来(走之这几笔,老师可演示,提醒学生)。这个字呈圆形。

老师可让同学们说说从内到外的笔顺还有哪些字(山、远、达、廷、延等),可让学生多动脑子。硬笔部分也都是笔顺从内到外的字,老师稍强调一下并提出看谁临得像。

四、巩固练习:

五、完成第十四课作业,学生书写时伴以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同学们书写中的错误,发现写得好的同学。

六、总结:

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如有全班性的错误,要纠正。

第十课 笔顺规则

(五)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学写字的兴趣;学会笔顺规则

(五):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三、讲授新课。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看图,说出范字“田“的笔顺,并在老 师引导下,总结出其笔顺规则;先里头,后封口。老师板书课题:第十五课 笔顺规则

(五):先里头,后封口。

老师和同学小结范字”田“的具体写法:

(1)先写第一二笔,再写第三四笔,最后第五笔封口,人们常把这种笔顺称为“先进人后关门”。

(2)“田”字里的白空比较均匀(即布白均匀,这一术语可不说)。

(3)这个字呈梯形(学生没学过梯形,可说出方形,下边稍小一点即可)。

(4)让学生说出几个先里头后封口这种笔顺的字(日、目、国等)。老师出示挂图“水”字,请学生看后,说出笔顺,在老师引导下总结出“先中间后两边”,然后老师板书(在课题的“先里头后封口”的后边)先中间后两边。

老师和同学一起分析“水”字:

(1)先写中间的第一笔竖钩,再写左边的第二笔横撇,最后写第三笔短撇,第四笔捺。老师提示一下竖钩、捺的写法。竖钩在竖中线上,撇短,捺长,第三笔短撇要直。

(2)这个字从整体看呈“圆”形。硬笔部分强调:书写的字和字头像。

四、巩固练习:完成第十五课作业,学生书写时放一些轻松的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学生书写时的毛病。

篇3: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

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2)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3)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4)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自制支架、橡皮泥、保丽龙球、直尺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活动】

1 创设情境导入

师指着问题墙口述同学们的疑惑提出问题:要解决同学们疑惑,需要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用什么方法可以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

生可能回答:上网查资料、问家长、查阅相关书籍、用天文望远镜观察……

师对生的方法进行点评后追问: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什么?

生可能回答:行星的大小、位置、运行轨迹……

师小结并过渡:行星的大小、位置、运行轨迹这些都需要数据来体现,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数据表,请大家观察、分析数据表,小组交流对太阳系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用前概念建立太阳系模型。2)尊重学生的思考、从学生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2 建立太阳系模型。

1)解读数据建立太阳系模型。

师给出观察提示:(1)小组合作对比数据表上的每组数据。(2)分析、整理数据,图文并茂记录新发现。

生小组合作3分钟,我参与过程指导:(1)一共有几项数据?每项数据说明了什么?(2)纵向对比每组数据有什么发现?(3)为什么“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赤道直径”有两项数据?

3分钟后,分层次抽小组汇报:(1)汇报对公转周期规律的认识、我引导认识八大行星运动快慢的认识以及围绕谁运动(生汇报我板书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轨迹)。(2)可能汇报行星大小与引力的关系。(3)汇报大小顺序、排列顺序(我按排列、大小顺序板书)。

指着黑板上太阳系:与你们认识的太阳系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会回答:黑板上是平面的太阳系,真正的太阳系是立体的?

师追问:如何体现立体的太阳系生可能会说:建造立体模型。

师追问:建造太阳系模型主要需要哪些数据?生可能会说:距离、大小。

师追问:怎样获得两组数据?师引导生按照数据来建模的重要性。

师出示材料和要求、学生分小组根据数据建模。

设计意图:(1)分析对比数据,解读数据,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2)通过数据分析、解读训练学生的思维。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处理,建立太阳系模型。师给出提示:小组合作,用数据表、橡皮泥、星空版、直尺、底座模拟建造太阳系5分钟我参与过程指导:(1)指导生边看数据表、边建模。(2)各大行星的位置和大小通过什么来确定?(3)八大行星的大小对比?3、太阳的大小?

5分钟后,分层次抽小组汇报:1、小组展示模型、第二组补充2、生生质疑产生新认识

生质疑中汇报新发现

师对生的发现指导提高到新层次

师聚焦新认识:八大行星大小差异很大、分布不是均匀的……

师板书:

设计意图:(1)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2)通过生生模型评议知道太阳的巨大,以及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3)互动环节,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太阳系模型。师看着太阳系模型问:孩子们与你们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汇报:太阳在发光,其它行星没有发光,除了行星还有小星星

师生总结太阳系的认识:师生共同小结:太阳是唯一能发光的恒星,根太阳比较起来八大行星太渺小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建造的太阳系模型,让生感知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4)视频播放,拓展延伸。师播放多媒体视频问:看了这段视频孩子们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可能会说:太阳原来一直都在运动,宇宙太大、太宽广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建造的太阳系模型,让生感知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3 总结

篇4: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

Let’s say

Ll Mm Nn

lion lock milk mouse night nest

Let’s do

J J J jump jump jump

K K K kick kick kick

L L L la la la

M M M meow meow meow

N N N no no no

L M N raise your leg

教案流程图:

Warm up sing a English song:One two three four five

Revision review the old letters

Presentation present the new letters and new words

Peatice let’s do

Summary Summary today’s lesson

Homework

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目的:

1.Have the pupils to learn new letters and new words.And can write new letters correctly.

2.Review and consolidation all letters that had learned.Can read and write these letters correctly.

3.Forster the pupils 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

教学重难点:

1.These three letters Ll,Mm,Nn’s pronunation.

2. Can write new letters correctly,especlly small letter“m”and“n”.

教学辅助:

CD-ROM

板书设计:

Unit 3 How many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lion lock milk mouse night nest

教学步骤:

1.Warm up

Good morning,boys and girs.Let’s begin our lesson.At first,let’s sing a song:one two three four five.

Play CD-rom and have the pupils to sing a song:one two three four five.

播放电脑课件,让学生跟着课件唱英语歌。

通过唱英语歌曲,使学生很快进入英语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愿望和热情。

2.Revision

Today,We are going to learn new letters.Let’s revision letters that we had learned.

Point some puils to say old letters and write these letters on the blackboard.

帮助学生复习和回忆前面所学的英语字母,教师要示范所学字母的正确书写和发音,引出新的字母的学习。

3.Presentation

Continue to learn the No.12 13 14 letters:Ll,Mm,Nn.Pay attention to the pupils’pronunanation.

Have the pupils to read three letters and six words:lion,lock,milk,mouse,night,nest.

Have the pupils to understand each word Chinese meaning.And the teacher write new letters,new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Have the pupils to write these three letters correctly on the English exersises book.

在教授三个字母和单词的过程中,播放电脑课件,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自己观察课件。通过观察,能够琢磨出每一个大小写新字母正确的书写笔顺和书写规则,尤其是小写字母m,n的书写格式。要求学生首先在空中比画,然后在桌子上空写,尽量在正式写在练习本子上之前少犯书写错误。教师要巡回检查,及时纠正错误的书写方法,要注意学生新字母和单词的发音。

4.Pratice

Let’s do

Have the pupils to understand each sentence meaning and do the action after the teacher.Encourage the pupils to say and do.

Let’s do

J J J jump jump jump

K K K kick kick kick

L L L la la la

M M M meow meow meow

N N N no no no

L M N raise your leg

播放电脑课件,让学生跟着课件做和说。活跃课堂气氛,调节课堂节奏。

通过Let’s do 复习和巩固前面和新学的字母,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Summary

Summary today’s lesson.

总结这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说说今天的收获。师生共享掌握新知的快乐和成就感。

6.Homework

Tell the puils the homework and say goodbye to puils.

Homework:

(1)Read page 29.

(2)Write the English exercise book page 20~22.

布置家庭作业,嘱咐学生要完成家庭作业。

篇5:一年级下册艺术教案

教学目标:

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用生动的画面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感,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友爱、互助精神。教学准备: 《艺术》配套多媒体光碟。为学生提供统一大小的画纸。教学过程: 活动一:演一演----坐火车。

创设情境,用声音、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火车“出站—行驶—进站”的情景。(利用图片、电教媒体进行)

同学们,火车可以带着我们去很多地方,你们都坐过火车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火车呜呜响》(板书课题)活动二:介绍火车

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火车的知识?(生答简)

很好,你懂得真多,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列火车是谁发明的?(师介绍有关知识)

利用《艺术》配套多媒体光碟展示图片:

最早的火车:1825年,英国的一名锅炉工史蒂芬逊经过多次的设计和改进,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车“动力号”,并在铁路上运行成功。

播放《各种各样的火车》 活动三:画一画-----坐火车。

欣赏儿童画,讨论画中所表现的情景。

讲一讲自己坐火车时的经历,以及看到火车时的所思、所感。引导学生运用绘画的方法合作绘画表现火车,画在教师发的统一大小的纸上。教师指导学生将火车的外形画准,并添画细节。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课 题 二 火 车 带 我 去 远 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准备:电教媒体,教师准备火车头的头饰。教学过程

活动

一、引导过程: 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去过的或听家长讲的外地的风土人情。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戴上火车的头饰跟老师一起“乘上列车”到各地去看一看。“我是小小火车头,整天东跑又西忙,瞧见祖国可真大,各地风情不一样。” 活动

二、认识过程:

1、利用电脑网络观看各地景色: 活动

三、创作过程:

1、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的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富有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欲望。

2、让我们当个小画家,画出你在旅途中的见闻,好吗?

先说说你想画哪里?画什么?(鼓励学生找出各地最适合用绘画方式表现的情景。)除了画,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各地的景色?(撕、剪贴)

构思自己准备表现的景色。

(在大白纸上贴上火车)让我们把旅途中的见闻画下来好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添加人物和景物。(最好分配给各合作组具体的任务,如:1组负责画人贴到火车上,2组负责画北京的风土人情„„)

让学生回家把本课学到的祖国的悠久历史、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跟父母讲一讲。要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注意自己身边的美感。

课 题 三 我的火车真漂亮

教学目标:

通过描述、欣赏、绘画和设计制作火车等系列艺术活动,引发学生对未来火车的想象和设计兴趣,使他们在参与艺术活动中体验、分享快乐,扩大信息量,发展创造性思维。教学准备:废旧物品、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开火车进教室。

出示废旧物品的火车。

同学们,火车呜呜的开进了我们的教室,你看它什么东西做的?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教师演示做法。

1.根据火车外形选择合适的废旧物品做主体 2.对主体进行改造

3.选择合适的废旧物品做装饰 4.细节刻画

活动二:出示粘贴画火车。

同学们,又一列火车进站了,看它是怎样制作的,它都用了哪些材料?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观看了这两幅作品,知道了它们是分别用了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的,非常的有意思,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来制作火车?

学生讨论,派代表回答。活动三:

原来有这么多的材料可以做火车,下面你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分小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辅导。(对好的作品及时地进行表扬)活动四:成果评价: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火车,到前面来介绍一下自己制作的设想。活动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火车带着我们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希望今后我们的火车可以是什么样子呢?你来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好吗?

第七单元 我们的节日 课题一 “六一”国际儿童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歌词欣赏、舞蹈表现、集体作画等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动手与即兴创作的兴趣和 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儿童的生活;通过学习制作卡片,在交流中表达美好的祝愿,培养学生的 爱心。教学过程: 活动一:

谁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

在我们自己的节日里,大家都想干点什么? 活动二:

1、听一听:

听歌曲《快乐的节日》,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同时,让学生体会在节日来到时大家的心情、情绪。

2、看一看: 观看关于儿童节活动的中外优秀影象资料。从中了解关于“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情景。也能看到各国小朋友在节日里的不同表现。

3、演一演:

听节日音乐,编动作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其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编创自己喜欢的动作。另外,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情况下与其他同学自由结合,编动作进行表演。

4、议一议:

讨论自己所看到的节目或同学们之间的表演有什么优点,你喜欢哪一位小朋友的表演。评价同学们的表演等。

课题二 节日的祝贺

教学目标:

通过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达节日的祝贺,培养学生的爱心与同情心。引导学生学习记忆画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记忆、想象和创造形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教具准备:有关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展示教师及学生准备的图片,结合教材或影视片段并对比自己的生活照,展开“面对这些小伙伴,我想说„„我想做„„”的讨论。活动二:

制作“爱心卡”:启发学生用太阳、和平鸽、心形等形状,与表达自己心情的创意图形组合画面,写上祝福的话,送给身边的小伙伴。

1.实物欣赏:展示各种不同风格的像框,欣赏其不同表现形式。

利用绒线制作:精巧细腻。利用瓦楞纸肌理制作:粗犷原始。

利用贺卡制作:温馨浪漫。

利用绒线缠绕制作:体现心灵手巧,精细。2.观察分析手中的材料。

3.谈自己准备如何制作的设想。(小组交流)4.根据设想安排手中的材料。(小组交流)

5.教师小结:合理地利用这些材料的形状、色彩和肌理,巧妙构思,稍作加工,就可以制成精美的卡片或小礼物。

6、展示创意较强的作品,欣赏其新颖、独特等优点。

第二课时

活动一:听听说说迎“六一”

1、用“六一”儿童节活动录像营造节日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引出“欢庆六一”的主题。

2、师生相互介绍有关“六一”的经历、体验。

(1)教师提问:“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是你们最快乐的日子,让我们把快乐分享给每一位同学,说说你过得最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把当时的情景描述一下好吗?”

(2)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在“六一”儿童节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3)观看世界各地有关“六一”活动的录像或图片,并请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讲述有关“六一”的活动。

(4)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印象最深或最愿意在“六一”儿童节做的事,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绘画表现形式,如:版画、蜡笔画、水彩画等。活动二:画画做做过“六一”

1、欣赏活动。

引导学生欣赏、感知范画所表现的节日特色、审美因素及其文化内涵。

2、自由创作。

将选择相同绘画材料的同学分为一组,然后引导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共同绘制一幅具有节日气氛的绘画作品。在绘画过程中,提示学生事先想好怎样画?怎样合作?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是对学生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3、布置展览。

请全班同学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动手布置一个画展,并将各小组的作品展示出来。集体布置时,应提示学生思考如何从全局出发把作品摆放的最适宜、最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集体合作能力。

4、欣赏自己设计的画展和绘画作品,感受集体的力量,学会分享快乐。

第八单元 森林的故事 课题一 熊猫咪咪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教材中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初步认知熊猫的形态与色彩特征,尝试用艺术手段进行表现。教具准备:有关图片、资料、范作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了解熊猫

欣赏教材中提供的图片和反映熊猫的艺术作品或玩具,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熊猫的形态与色彩特点,引发学生喜爱熊猫的情感。

1、熊猫的脸、身体、耳朵、眼睛、四肢是椭圆形的。

2、熊猫的脸、身体是白色的,眼睛、四肢、耳朵是黑色的。

3、熊猫最愿意吃竹子。活动二:做做熊猫 教师演示

1、画出熊猫各部分的轮廓线。

2、将各部分用手指捏住撕下。

3、熊猫的生活环境,树上、草丛中、竹林„„,再撕一些相应的背景。

4、将各部分在纸上摆摆,并粘好。

5、展示学生的作品,使之互相欣赏、学习、促进,激发学生在课下继续创新的美好愿望。

6、讲评有创新、有趣味、装饰的漂亮的作品,提出值得学习的地方,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课题二 狮子大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狮王进行曲》的欣赏与形体表现,感受狮子威风凛凛的形象,引发学生对狮子的动态与神情的模仿与表现,初步体验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2、学生自由的选择工具和材料,绘画制作狮子大王,培养学生进行充满想象的创作。教学准备:

1、《狮王进行曲》录音带

2、《狮子王》故事的VCD

3、范画、范作。教学过程: 活动一:

[播放课件] 学生们学着各种小动物的样子,听音乐进教室。活动

二、听一听:

森林里来了这么多小动物,真热闹啊。嘘,听!狮子大王来了。[播放课件]

1、完整听《狮王进行曲》

边听边启发学生,乐曲中的狮子形象。

2、分段听《狮王进行曲》[播放课件] 第一部分: 让我们踏着狮王的足迹,再来听一听,感受一下这个狮子大王是不是大家所说的样子。边听边进行动作模仿。第二部分:

接下来,狮子大王要干什么了?(教师提示动作)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要求: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数一数,狮子大王一共吼叫了几次? 请听——边听边进行动作模仿。[ 播放课件](播放乐曲的第二部分,同时教师可进行数指头的动作提示)听后让学生跟着音乐模仿狮子吼叫的动作及表情。(如果课堂需要,可再让学生跟着音乐来一遍)几次?(一共四次)

这个狮子大王可真够威猛的,吼叫了四次。谁能为大家学一学它吼叫的样子? 请学生上讲台为大家表演。也可以让其他同学跟着他模仿一下。画一画:用自己认为合适的线条画一画狮子大王的吼声。第三部分:

接下来我们往下听。小狮子也来了。[播放课件] 你们听出来了吗?小狮子的动作是怎样的? 请学生模仿小狮子的动作。

3、再一次完整听《狮王进行曲》

下面,让我们跟着狮子大王一起到森林里去巡视一下。[播放课件] 提示学生可以跟着音乐到活动场地上进行自由表演。活动

四、说一说:

1、如果你是狮子大王的话,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大王? 请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凶恶、威猛的狮子大王;也有善良、温柔的狮子大王等)那么,你能学一学凶恶的狮子大王是什么样吗? 找学生上讲台为大家表演,并让其他同学跟着他模仿。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提示学生除了动作以外,还要注意表情。)例如:你学的还真像呢!

大家看一下,他的表情凶吗?谁来学一学凶恶的表情。善良的狮子大王是什么样子?你能来学一学吗? 请学生模仿,并进行指导。

2、你这个狮子大王在出行的时候,会带上谁呢? 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狐狸、老虎、小兔子、小狗、小猫等等)

不论学生说到哪一种小动物,都邀请学生模仿一下这种小动物,特别注意小动物的动作、表情。

3、假如你是小动物,正在森林里玩耍,当你看见凶恶、威猛的狮子大王来了,你会怎样?

请学生上讲台表演,作为小动物,看见凶恶、威猛的狮子大王的动作、表情。(特别注意表情的体现)

4、假如你是小动物,正在森林里玩耍,当你看见善良、温柔的狮子大王来了,你会怎样?

请学生上讲台表演,作为小动物,看见善良、温柔的狮子大王的动作、表情。(特别注意表情的体现)活动

五、演一演:

现在,我们分成两个小组,一起来讨论一下狮子大王出行时,狮王和小动物的表现,然后进行表演。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表演的最像;评一评哪位同学演得最好,像一个小表演家。活动

六、评一评:

1、学生互评:

找出表演同学的优点、缺点;说一说应如何改进。

2、小组成员自评:

谈一谈本组成员表演的优点与不足。

3、教师评价: 活动

七、拓展:

课题三 两只小象

教具准备:课件、范作。教学过程:

活动

一、猜谜语,听故事

教师给学生讲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下,当学生猜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以奖励的方式,送给学生一个故事.师:我来讲,你来猜,看看谁的反应快? 谜语:粗腿象柱子,长长大鼻子,身子像堵墙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下这是什么? 老师可根据歌曲的歌词,编一个简单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告诉学生,“老师不仅能够讲故事,还能把 故事编成歌曲唱出来呢?”接下来,教师把歌曲范唱一遍,范唱以前,提一个问题:两只小象在干什么?为什么?

活动二:唱一唱,做一做

老师范唱的时候,适当的加一些表演,引起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然后在教唱的时候,学生才能愿意学.方法:教师听录音范唱,加表演,然后教学生演唱,可以边唱边表演。活动三:动动手,捏一捏

教师可以在课前用橡皮泥捏一对小象,让学生看一下,然后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自己捏一只小象。活动四:唱一唱,跳一跳

学生捏完小象后,让学生拿着自己做的小象,边跳舞边唱歌,走出教室。方法:学生可以自由结合,共同来完成 演唱区: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制作区;用橡皮泥、彩纸来做小象和衣服。

第九单元 蓝色的大海 课题一 小贝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贝壳的自然美、艺术美,能有感情地背诵儿歌。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小贝壳描绘新形象,展现个性化的设计,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

教具准备:

课件、贝壳画作品,学生准备各种贝壳、水粉颜料、贝壳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

一、组织教学。

活动

二、情境感受,学习儿歌。

1、一幅海景的背景图。同学们看,这是哪儿?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关于大海的歌。

2、学生欣赏《大海呀故乡》 你们从小生在海边、长在海边,大海就像歌中唱的,像我们的妈妈,你们对大海一定非常了解,谁来说说大海是什么样的?大海里都有什么?

每当我们漫步在海滩,常常能看到一个个美丽的贝壳,你们喜欢小贝壳吗?

3、教师朗诵儿歌《小贝壳》

海边小贝壳,请你告诉我,你的年纪不算大,为啥皱纹这么多? 贝壳笑呵呵,悄悄对我说,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

4、学生朗诵儿歌。

观察你自己带的贝壳或者图片上的贝壳,贝壳都有哪些形状? 颜色有什么不同?花纹一样吗?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恰当的词汇,表达对贝壳的观察体会,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多姿。活动

三、画贝壳。

分组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为教材中的贝壳图形添画上美丽的花纹。活动

四、综合活动。

请学生把创作好的作品贴在背景图上,相互欣赏、评价。也可可以互赠小贝壳,用〈拾贝壳〉背景音 乐,在欢笑声中结束学习。活动

五、总结、评价。

课题二 美丽的风帆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白帆》,逐步引导学生关注帆船,鼓励学生想像。

2、让学生用彩泥、花布、彩纸或身边多种多样的可用物品亲自动手制作小帆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及动手能力。教具准备:

课件、有关图片、资料、彩泥、彩纸、彩笔、花布 [教学过程]: 活动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有关大海的影视资料或展示有关图片。老师有感情的介绍介绍大海的画面。

2、在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之后,启发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或形体动作描述或表现对大海的认 识与感受,如大海的颜色,海浪的形态、声音,海面上的帆船等。活动

二、了解帆船

1、教师介绍帆船的来历。

起初有人拿一张拉的很紧的兽皮迎风伫立在船头,两手摆动兽皮,以肌肉和风的力量推动船前进,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兽皮才演变成为各式各样的帆。

现在帆船多用于体育比赛和旅游船。

你们知道吗,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的北京举行,我们青岛作为唯一的合作伙伴城市什么项目在青岛举行?对帆船比赛!

美丽的帆船在蓝色的大海上航行,就像美丽的蝴蝶飞在蓝色的海面,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白帆》。

2、学生欣赏歌曲《白帆》 活动

三、做帆船

1、认识帆船的构造:

帆(三角形、长方形),船身(梯形),桅杆。

2、发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如:彩泥、树枝、彩纸、布、铁丝、纸盒等。

3、鼓励学生富有想象力的表现帆船的美,突出色彩的表现。

4、注意构思新颖,追求与众不同、体现个性。

四、帆船游戏

学生戴上帆船头饰,分组在操场上做帆船游戏,如:分四小组,每组设相同折反距离,头戴饰物的学生,绕障碍物来回接力跑。跑道设“风浪道”“回旋道”等,帆船要根据不同的跑道做相应的动作,如时高时底、各种倾斜动作等。

课题三 神奇的海底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海底奇异的景观和丰富的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海洋 的生态环境和地球环保的愿望。

2、引导和启发学生用艺术的形式把自己对海底世界的认识和感想表现出来。[教具准备]:课件、有关图片、资料、作品 [教学过程]: 活动

一、欣赏乐曲。

1、学生欣赏乐曲。如果你听到了大海的波涛声,请你举手表示。

2、在《潜海姑娘》音乐的伴奏下,让我们游到海底,与大海中的动物一起游戏。活动

二、感受海底世界

1、学生观看海洋录像带。

2、说一说海洋世界这个大家族中都有哪些成员?(鱼类、贝类等。)

师启发学生:除了你能从电视和图片中看到的,你还能想象出海底世界还会有什么?(水晶宫、海龙王、美人鱼、怪兽、海洋勘探器„„)

3、教师简单介绍海底世界: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积是海洋。在这广阔无垠的蓝色海面下,到处生活着比陆地。生物种类要多的海洋生物、动物。它们形状各异,颜色奇妙而美丽。颜色绚丽的奇形怪状的有趣的生物和大面积的深蓝、蔚蓝、浅蓝、蓝绿色的海水向映,生动有趣。在科技知识画报上和电视片《动物世界》 中,我们能欣赏到充满生命的海底世界的景象。

4、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海这么神奇,你们想不想去勘探一下?今天我们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海底勘探员,把你勘探到的景 象描绘到画面中来。引出课题: ——神秘的海底世界 活动

三、欣赏海底世界

1、欣赏书上的作品,开拓思路。

引导学生分析图片,重点分析图片上所表现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可加上个人的想象力。

2、学生讨论:你想在这幅画面上画哪些内容?

3、分析如何来描绘出这些海洋生物和景象。引导学生学会表现美。

4、出示一条鱼的模型,学生上来摆出它在水中游泳的方向。

5、出示一些海洋生物的图片,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拼摆成一幅画。活动

五、画画海底世界

1、想象力要丰富,构图要饱满,表现出画面的主要内容。色彩要鲜艳。

2、要有利于突出画面的主要内容。

3、画面内容涂画完后,再添画海水。

4、用蓝色来平涂画面中的空白部分来表现海水。

5、用蓝色画波浪线来代表水纹。

6、用油画棒涂海洋生物,用水彩平涂海水,油色分离,也可产生较好的效果。活动

四、作业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业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

学生说出自己的构思和自己是怎样在画面上进行表现的。

活动

五、教师小结:

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们继续努力。

第十单元 民族的大家庭 课题一 民族百花园

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中“民族百花园”的图片或其他艺术作品,通过模仿交流让学生知道祖国是由五十六个 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2、培养学生对艺术形象特点的观察、模仿能力以及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教学准备:

1、中国各民族行政分布版图和歌曲《爱我中华》录音带。

2、不同民族问候语言汇集的录音带。

3、请学生广泛收集不同民族环境、风俗的图片和民族歌舞、乐曲、民族民间工艺品、饰物等艺术 资料。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创造情境:

师生共同收集不同民族环境、风俗的图片和民族歌舞、乐曲、民族民间工艺品、饰物等资料,举办“小小民族园”的展览,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活动。

1、学生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民族,如:模仿民族语言,介绍民族礼仪动作,唱跳民族风格的歌舞等。

2、教师适当进行艺术要素的点拨和必要的指导、评价,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二、欣赏:

1、欣赏教材中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发现和了解各民族人物形象的姿态、神情或舞蹈动作的特点,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表演。、听赏、听辨不同民族的乐曲、歌曲,比较它们的风格特点。学习或交流多民族的日常礼仪用语“你 好”、谢谢”等,丰富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与生活联系的了解。

3、欣赏《爱我中华》的歌曲。师生共同跳集体舞,体验民族大团结的温馨与快乐。

三、情感升华:

1、课件出示艺术家创作的有关民族风情的展览或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的艺术表现手法,增进对各民族的了解。

2、通过书报、广播、影视等媒介或在外出旅游是有意识的观察了解、收集不同民族的风情、民俗、民间歌舞等,丰富自己的艺术感受,增长对不同民族的感性认识。

课题二 雪山小雄鹰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藏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2、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藏族儿童快乐的生活。教学准备: 藏族风景的图片或歌舞作品的影视资料。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组织:

听音乐《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进教室。

二、谈话:

《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首歌曲是一首藏族儿童歌曲,你们对这个民族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表达,并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教师补充——西藏高原上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和我们相比,那里的人距离太阳最近,所以他们的脸晒的红扑扑、黑黝黝的,西藏有许多建筑奇特的寺庙,最著名的是布达拉宫,牧区还有用牛毛布缝制的帐篷,如果你们做客,好客的藏族人会给你们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哈达”是“礼巾”,献哈达是表示主人欢迎、尊重客人,这里的人们各个能歌善舞,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舞蹈。活动二:

一、欣赏:

欣赏藏族儿童舞蹈。

仔细看看他们的衣服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二、绘画:

设计漂亮的藏族服饰,方法:可以制作也可以绘画,课题三 草原小牧民

教学目标:

欣赏歌舞作品,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学习骑马、挤奶、摔跤等律动,感受蒙古族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活动准备:课件、美术用具 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组织:

听音乐《草原赞歌》拍手进教室。

二、交流: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2、欣赏牧歌。

3、教师简单补充:

内蒙古大草原上有肥美的牧场可以放牧牛羊,人们住的蒙古包可以拆装,人们经常搬家,哪里水草旺 盛就搬到哪里居住,蒙古族人民十分喜欢运动,每年都举办运动会,项目有摔跤、赛马、射击等,比赛结束后大家都要唱歌、跳舞庆贺,可热闹了,特有的乐器马头琴音色优美。活动二: 欣赏:

欣赏马头琴曲《赛马》,感受音色的独特优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与掌握马跑的不同节奏和赛 马时的欢快、热烈的气氛,了解蒙古族与马的不解之缘和“马背上的民族”的特点。运用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模仿表现骑马、马蹄声,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活动三:

一、朗诵:古诗《敕勒歌》。

教师讲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用多种节奏朗诵,在强弱不同的节奏中,加深对草原的认识。

二、创作:

绘画或手工制作,表现蒙古大草原的风情,制作蒙古人漂亮的头饰,展示并评价。

三、舞蹈:

伴奏音乐《草原赞歌》,基本动作——手腕组合和马步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和参与热情为 主。

四、结束:随音乐作动作出教室。

五、拓展:

篇6:二年级下册艺术教案

第六单元 多彩的裙摆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云南彝族生活的地域、民俗等特点,欣赏彝族民间服饰——多褶长裙。

2、伴随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即兴舞蹈。

3、设计制作彝族服饰——多彩的裙摆。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彝族民间传说《阿诗玛》、了解火把节的知识,欣赏彝族石林的自然风光,使学生初步了解彝族的民俗和文化,感受彝族人民勤劳、纯朴的民风。

2、通过对彝族民间服饰——多褶长裙的欣赏、感受和设计、制作,培养学生对美的鉴别能力以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3、伴随彝族儿童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即兴舞蹈,感受舞蹈的欢快情绪,加强小伙伴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教学准备:

1、彝族民间服饰——多褶长裙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彩色墨水、宣纸、胶水、剪刀、彩色皱纹纸、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云南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云南吗? 那你对云南有哪些了解呢?(师生交流)

2、影片片段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表现云南的影片,谁能发现,这段影片表现了云南怎样的特点?(多民族)

3、介绍云南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那里生活着26个风情各异,独具特点的民族。所以云南被称为―民族博物馆‖。他们就像一只只从天边飞来的金丝鸟,美丽、珍贵、善良、纯朴。26个民族,26种风采。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别的节日。

现在请你欣赏其中两个民族过他们的节日的情景,小朋友,你能分辨出这是哪两个民族在过什么节日吗?

二、泼水节与火把节 傣族——泼水节 水与火是生命的象征,是人类的起源。傣族是水的民族,水是幸福、吉祥的象征。泼水节的时候,每个人都要被泼得全身湿透。俗话说:泼透全身,幸福终生。彝族——火把节

火把熊熊燃烧,绕成一条条火龙的是彝族人民聚在一起过火把节。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来临的时候,彝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聚在一起过隆重的火把节之夜。

三、石林

引言:彝族是云南人口最多,分布最广而且支系繁多的少数民族,那么对于彝族这样一个神奇的少数民族,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居住地——石林

1、彝族生活在云南省由北至南的许多地方,中外游客久闻大名的石林就是彝族人聚居的一个主要的地方。那里居住得最多的是撒尼人。

石林是世界上的一个罕见的奇观,在那里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今天,就让老师做一回导游,带领同学们游览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好吗?那就请小朋友们随着我们的摄像头一起来看风景,听传说吧!

2、游览了石林,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石头生得奇形怪状,巍然耸立,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由岩石组成的―森林‖)

3、石峰―阿诗玛‖(图片)

这里流传着一个什么传说呢?(―阿诗玛‖的传说)你看这座婀娜的石峰,它正是传说中美丽勤劳的彝族撒尼姑娘―阿诗玛‖的化身,你看她背着背篓,深情地眺望着远方,好像在深情地期盼她的阿黑哥回来。所以石林又被称为―阿诗玛的故乡‖。自然与传说的相合,使石林更富于鲜活的生命力。

四、多彩的裙摆

引言:彝族人民居住的地方风景秀丽,她们的服饰也是多姿多彩很有特色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服饰,你能发现他们的服饰中最有特色的是什么吗?(百褶裙多彩的裙摆)

1、观察、欣赏百褶裙多彩的裙摆的美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彝族民族服饰中最具特色的百褶裙,你觉得它们的百褶裙美吗?那你能说说它美在哪里呢?(讨论,交流)。(1)图案和纹样上

裙摆由多层色布环绕拼接而成,一般3—4个色段组成,黑色的边,或者是花布制成的边。色彩很艳丽,搭配得很漂亮。(引导说说有哪些颜色。)彝族认为,黑色象征刚强坚韧,红色象征他们崇拜的火,黄色象征善良和友谊。彝族服饰尤为注重红、黄、黑三色的搭配,单纯之中显露出丰富的感觉。分割装饰面,较大的装饰面均分成若干局部,因裙长曳地,穿着时呈现许多直线的线条修长优美,显得非常大方。横向的装饰面与纵向的褶痕造成纵横相对比的效果及局部的完整耐看。(2)当裙拉开后产生了怎样的形状呢?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师以裙示范)下面的褶散开,形成了扇形,与上身部分形成了对比。

(3)观察行走、摆动的时候,裙摆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师以裙示范)

裙的褶非常有节奏地密集—散开—密集—散开。线条的疏密有节奏地变化着,蕴涵着一种韵律美感。(4)转动、舞动起来,裙摆又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师以裙示范)褶全部打开了,线条全部舒展开来,线条很流畅,很奔放。

小结:其实,生活中的美都是相通的,裙摆的美和我们音乐中的美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裙摆因为人不同的动态产生了节奏、韵律、线条上的变化,而音乐也因为节奏上的变化而更加美,同时音乐节奏的变化又带来了我们舞蹈步伐上的变化。不信你看——

2、舞蹈《彝家娃娃真幸福》(1)师示范

音乐、舞蹈与裙摆的美是不是融合在一起了呢?

(2)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跳起来吧!生围成圈,随音乐一起跳起来。

3、设计制作裙摆

引言:穿上彝族的褶裙跳起舞来漂亮吗?那你想不想来做一条彝族的裙子呢?老师这里设计了彝族姑娘的一些舞蹈的姿态,(展台上展示,生可自由模仿)。你能为她们设计制作出不同动态下的多彩裙摆吗? A、方法指导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制作呢? a、蜡笔涂画 b、彩色皱纹纸剪贴

这些方法同学们都可以选择,不过今天老师还打算教给你们一种新的方法——染纸。先把纸染成彩色的布,再给她们做裙子。染纸方法指导:

(1)方形宣纸的折叠 a、围绕一个角折叠成放射状 b、围绕中心折叠

(2)染 用彩色墨水一节一节地染,注意要染透(3)晾 用衬纸托底,晾干

(4)剪贴 剪成需要的形状,制作出多彩的裙摆。B、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多彩的裙摆 C、作品交流、展示。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云南,认识了彝族。一起跳了彝族的舞蹈,还亲手设计制作了多彩的裙摆。其实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和艺术都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课后小朋友们有兴趣的话也到网上、书上去搜集一些关于云南各民族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学习,好吗?

欢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域,风俗等特点。

2、通过对傣族舞蹈、音乐、乐器、吉祥物的认识,学习其中蕴含的艺术要素。

3、通过自主学习,学习多渠道收集资料,愿意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教学重点:

抓住傣族人民生活风俗中的艺术要素开展教学活动。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自主探究学习。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音乐(小司机、巴乌音乐、金孔雀、小孔雀告诉你)、葫芦丝、作业纸、孔雀头饰、五角星若干。

2、学生准备:查找资料(傣族建筑、民俗、乐器等知识)、彩笔、象脚鼓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欣赏云南风情

1、听《小司机》的音乐律动。

2、欣赏云南美丽的景色。

二、走近傣族

1、以招聘小导游的形式交流收集的有关傣族的资料。

2、在傣族乐器博物馆里参观⑴播放巴乌音乐,交流欣赏感受。⑵介绍巴乌。⑶出示乐器——葫芦丝,教师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片段⑷介绍象脚鼓以及象脚鼓的故事。

3、参观孔雀园⑴欣赏孔雀图片。⑵观察孔雀羽毛的色彩,抽出相对应的彩笔。⑶给孔雀羽毛涂色并贴在黑板上。⑷评价。

4、欢乐的泼水节 ⑴播放录像:欢乐的泼水节,介绍了解这个传统的节日。⑵表演孔雀舞。

三、依依不舍,告别傣族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孔雀姐姐欢迎你下次再来傣族,再见!律动《小司机》出教室

第七单元 我与卡通

教学目标: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卡通图片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卡通艺术的基本知识,借助多种方法学习绘制卡通形象、学唱歌曲。教师准备:

图片资料、播放卡通影片的片段、录音机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卡通艺术的图片 教学程序: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请来几位老朋友,欢迎吗?‖(出示课件:卡通图片)―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米老鼠、唐老鸭、森巴达、花木兰……)课件屏幕上露出笑脸,请同学们为自己的出色表现鼓掌。师:―老师真佩服同学们过目不忘的优点,那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卡通世界,去重温那一个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我与卡通)

二、参与实践,探索新知(一)、说一说,议一议

1、师:―卡通人是伴着同学们一起成长的,当你们在妈妈肚子里或睡摇篮里时就已经听过或看过他们的故事我图片,也就是说你们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那在你们认识这么多卡通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呢?为什么?‖(先小组展开讨论,再集体交流。)

2、师:―孙悟空、一休哥、白雪公主、小矮人、黑猫警长……‖都是同学喜欢的卡通人物。其实,老师也很喜欢他们,而且老师还知道现在有的同学已经喜欢上小樱、圣少女还有四驱小子,对不对?同学们都点了点头。

3、―那你们喜欢看卡通片吗?‖为什么喜欢看呢?

(二)、看一看,玩一玩

展示自己收集的卡通图片与带来的卡通玩具,看看都有哪些特点?各同学们互相交换玩具玩一玩。

(三)、唱一唱,动一动

师:―看了卡通片,也知道里面的人物,那你们能不能唱一唱里的歌曲啊?‖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你唱我来猜。(西游记、哪吒、草原里的小老鼠……)

(四)、试一试,画一画

让同学们自行主合,选择一部卡通作品来加以创作改编,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卡通玩具,与同学们一起做游戏。也可以以大家一起创编一幕小话剧,给自己喜欢的玩具画个像。让他们在自己的想象卡通世界里尽情发挥、展示、编创。

(五)、说一说,评一评

对学生游戏、表演作点评,提出新的希望。评价学生的绘画作业。

《宝莲灯》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听赏等艺术的手段,学生初步了解《宝莲灯》的剧情和歌曲,感悟母子情深,理解幸福的含义,激发其创作《宝莲灯》的兴趣。

2、通过演、评、绘、制等艺术的手段,学生初步学会评价、戏剧表演,学会利用身边废品制作,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发共鸣,巧妙导入

我播放一段动画片集锦(由各种经典动画片剪辑拼接而成的视频),精彩的画面打动了小朋友们的心。当―宝莲灯‖这三个闪着金光的大字出现在画面时,很多小朋友情不自禁地喊道:―宝莲灯,我看过,我看过!‖瞧着他们这股兴奋劲,我笑着说:―今天我们来了解《宝莲灯》,《宝莲灯》里有没有最让你难忘的故事片段呢?‖

(二)创设平台,鼓励参与

歌曲《爱就一个字》歌词里蕴含着深深的人文关怀。于是我以打分的形式鼓励孩子们尝试对这首歌进行评价。

(三)资源巧用,以情促教

表演活动让课堂又增添了许多生气。我接着播放了视频《宝莲灯》中沉香与妈妈的对话,优美的剧情把小朋友们带进了另一个情境,他们端正的坐着,目不转睛的欣赏着:妈妈带着小沉香在一片盛开着荷花的湖中划着船,小沉香对静静放在船头上的宝莲灯格外感兴趣。沉香伏在船头,闪烁着大眼睛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宝莲灯是一盏神灯呢?妈妈微笑的看着他说:因为坏人都怕它,它能带给人幸福。那什么是幸福?小沉香天真地追问。

(四)活用教法,落实双基

我出示一张有很多生活废弃物的图片,故作神秘说:―这是孙悟空送给我一个制作法宝。当我打开的时候,大吃一惊,这是什么法宝啊?全是生活垃圾!‖

看到我滑稽的样子,小朋友们都笑了,还有些小朋友在下面悄悄地议论:―老师真笨,连这都想不到。‖ 抓住这一机会,我将计就计:―那你们说,孙悟空送我这这个法宝有何用?‖

一位小朋友自信地站起来说:―孙悟空是让我们在里面找些东西来做宝莲灯;可以用手电筒当灯柱,桔子皮做灯的灯瓣。‖

―还可以用水瓶把手电筒套上或用自行车手柄套住小手电筒也可做宝莲灯,再用彩纸装饰一下就很美了。‖

(五)展示

孩子们的作品做得很精彩,在这环节里,我还让学生说出自己制作的思路也假借宝莲灯的魔力,许下了自己心中的愿望。这堂课,在希望中温馨地结束了……

《畅游迪斯尼》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迪斯尼的卡通艺术作品,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演能力;

2、了解想象力与创作力在卡通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3、学习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4、通过歌曲启发学生要从我做起,把我们的家园变成真善美的小世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启发学生用天真柔和的声音,亲切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光盘、卡通头饰。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迪斯尼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2、了解迪斯尼的明星。

3、介绍迪斯尼的由来,让学生说出曾经看过的迪斯尼卡通。

4、观看卡通片段,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活动二:学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1、通过提问导入新歌。

2、听范唱,启发学生说出迪斯尼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3、教师读歌词。

4、复听范唱,让学生自己发现歌片上字的排列与歌曲演唱上的关系。

5、再听范唱,启发学生说出演唱的情绪及声音。

6、跟范唱轻声唱。

7、跟范唱,放开声音唱一遍。

8、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学习本课难点。

9、跟着教师伴奏拍手唱一遍。活动三:做游戏

1、分组进行接唱游戏。

2、指导学生创编动作,推举各组小明星上台表演。

3、由学生自编动作进行集体的歌唱律动表演。课堂总结:

谁能告诉老师,迪斯尼乐园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主要是因为他们那里居住着的都是可爱、乐观、善良的小公民,怎样让我们的世界变成迪斯尼那样的乐园呢?(启发学生回答)对,只要我们从我做起,做一个勇敢、善良、乐观的小公民,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成美好的乐园。

第八单元 我就是你的眼睛

教学目标 情感体验 创设良好的艺术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健康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艺术的感知能力;使人的情绪、情感同艺术情绪、情感和谐的交流。让学生通过各种器官感知与鉴别不同的物品,体会盲童的心理世界,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坚强的性格。知识与技能 学唱歌曲《摘星星》,感受节奏规律和旋律的高低。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CD、录音带、打击乐器、口琴。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韵律活动《春天在哪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导入新课。做游戏 猜猜我是谁? 听一听盲童的心声,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去感染学生―从小我就是一个盲童娃娃----我的知音,我的朋友遍天下‖。引出歌曲《摘星星》。学唱《摘星星》。

A 范唱。(多媒体显示谱例)

感受歌曲旋律,根据―小星星‖高低得便化,用手在空中画出音调的高低跟随着慢慢的唱,感受音的高低变化。

老师:出示节奏并请同学们找毛病。(要求每小节有2拍,并请你添上拍号。)

xx x │ x()|x – ‖

编书的老师们要考一考同学们是不是有敏锐的观察力,看看能不能找出书中的毛病?小结: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大胆怀疑、勇于求证、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B 学生跟着琴声歌唱,注意努力表现出歌曲的富有爱心的情绪和歌词的连贯性,歌声里带着我们的友谊和爱心。

C 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节奏型:x x x│ x xx ‖ 讲讲你所知道的身残志不残的故事,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讨论怎么帮助有困难的人。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计划,选定帮助对象,定期做汇报工作。要求:小组里应各有职责。例如 小组长、记录员等。

七色光

教学目标:

通过诗歌、欣赏、舞蹈、游戏等艺术活动,让学生珍惜生活,表达爱的情感。学习吹画的方法,感受吹画自然呵成的效果,欣赏儿童画作品,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听赏歌曲《七色光之歌》,学跳二拍子节奏的儿童舞步,在一定的位置队形中,能和着音乐的节拍,用集体舞愉快地表达。教学准备:

歌曲、吸管、颜料。教学过程:

一:诗歌切入,朗读练习,说一说为什么心里开花,教师也可以谈自己的感受。

小小的我,画下花朵朵,老师走过来,问我,画的是什么? 我认真回答,那是开在心里的花朵。二:欣赏儿童画作品,从画的内容、色彩分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活,引发他们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三:让学生共同参与(分组)吹―花‖的游戏,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说说颜色名称,然后用吸管吹画,感觉随机、自然的效果,想象还象什么?)制作一幅如花的世界。四:

1、听赏歌曲《七色光之歌》,学生可以列队站好,随老师跟着音乐边跳简单的二拍子舞步边走队形。

2、体验舞蹈音乐的情调,感受节拍、节奏的特点。指导学生逐步做到动作协调,互相配合默契。

3、丰富集体舞的表现。在舞蹈过程中学生可根据歌词创编舞蹈动作,变化舞蹈的队形。五:

1、感知宣纸吸水的特性,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红、黄、蓝三原色和橙、紫、绿三间色。

2、观察色彩相互的渗透变化,从中体验色彩的奇妙与乐趣。六:研究、了解光

1、根据课题内容,探究人类对光明的向往的历史故事,体会光明的重要性,启发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关于光的知识,让学生谈谈光与色的联系。

2、欣赏画家克利的作品,请同学们合作完成―色彩家族‖的游戏。

第九单元 骄阳似火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知了》感受自然之美,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能用天真、活泼的情绪演唱出歌曲中的―趣‖。

3、运用已学过的节奏创编歌词和节奏型。

教学重难点

能准确地唱出歌曲中的节分音、休止符。

教学过程:

1、采集与分享

复习:四季的歌谣。

师:―春天追着风筝跑,夏天天雨中把船摇,秋天采集红枫叶,冬天迎风滑雪。一年四季快乐多。他成春夏秋冬四个组,各组演唱课前收集的表现代表本组季节的歌,哪组唱得最多就获胜。

如:春:《小雨沙沙》夏:《知了》秋:《秋叶》冬:《踏雪寻梅》

2、新歌教学

(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它向大家展现了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眼中充满童趣的四季。听一听,歌中唱到的活动有哪些是你熟悉的?

(2)教师范唱。(3)学生交流听到的内容,初步熟悉歌曲。

(4)复听:童声齐唱。要求学生比较教师独唱和童声齐唱的不同效果,进一步熟悉歌曲。

(5)听琴,用中速试着跟唱。

(6)在学唱过程中解决难点,方法:放慢速度,划拍,模仿跟唱,唱谱等。表现好力度记号的要求。

(7)在基本唱熟后提问:怎样更好的表现歌曲中的―趣‖。启民:从声音、演唱形式、速度力度等方面考虑。

3、拓展与节奏练习。

师:每个人在四季里都有最喜欢的活动,试着把各季节喜欢的活动编成四句话:

(1)用你创编的节奏读读。

(2)在《知了》的前奏声中朗诵这四句,朗诵时配合声势动作,接演唱。

(3)师生共同评价。

4、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充满童趣的歌,这首歌让老题想到了童年时代的快乐时光,同时让我们感受到四季不同的美,特别是夏天的时光。纯真的童心是最可贵的,愿同学们能不断发现身边的美,天天快乐。

晶莹的雪花

教学目标:

1、引导他们从自然科学角度、用视觉、听觉、色彩去感受雪的世界,去探索雪的魅力。

2、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大胆表现、敢于创新、并能围绕雪的主题,展开丰富的联想;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4、利用各种方法、材料进行实验,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用雪的资源来造福人类,是这节艺术课的人文主题及知识技法主题。

教学重点:

观察、探究雪的世界,用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

(1)、雪花的飘落(认知、感受)

老师套一个大纸壳,装扮成一个大雪人出来;手里撒着碎纸片,轻轻地随音乐舞起来。要求师生一起舞动。(音乐选择《雪绒花》)

师:―你们看这些像什么东西飘下来。‖ 生:―像雪花飘下来。‖ 师:―你们见过雪吗?‖生:―没有。‖

师:―那老师带你们去看雪是怎样的。‖(屏幕展示雪的世界画面)师:―现在你们把收集的资料向大家展示。‖(多一份参与和关心)

师:―你们能形容雪的形状是怎样的?雪有味道吗?雪的颜色呢?雪是怎样落下来的?落下来后它们到哪去了呢?(共同探讨)

2、雪花的形成。(探究、思考)

师:―你们想知道雪是怎样形成的吗?‖生:―想!‖(幻灯片投影了解雪的形成)

师:―现在你们清楚雪的形成了吗?谁来述说一下过程?

(了解学生认知的程度,用孩童的视觉接触科学世界。)

师:―你们觉得雪美不美?美!但是它也有不美的时候,你们看一个小女孩在雪地里的悲惨遭遇。‖(屏幕展示油画《卖火柴的小女孩》、《草原英雄小姐妹》、、、、、)

师生在边欣赏画面和音乐同时,边共同探究雪对人类是否有危害,我们能否借―废旧利用‖的模式,把雪变成造就人类的话题展开。

3、雪花的表白。(欣赏、表现)

师:―现在我们都是小雪花,都来说说自己为人类能做什么。‖(比一比谁的想象能力最精彩)

师:―刚刚小雪花告诉我,谁跟它交朋友,谁的梦想就最快实现。‖ 师:―我们赶紧和小雪花一起学唱歌、跳舞,它就开心了!‖ 学习歌曲《下雪了》——

1)模仿老师拍2/

4、3/4拍子节奏。(复习旧歌感受拍子)

2)欣赏范唱歌曲《下雪了》,要求听出几拍子?

3)模唱《下雪了》歌曲。(采取师生分句唱,难点教师唱。)

4)完整唱一遍歌曲。(要求有表现雪的意境情绪)

4、雪花的魅力。(展示、创作)

在学会歌曲基础下,要求自由表现歌曲。分四个小组展示:

美术组:共同画一幅心目中的冬天景色。

音乐组:边唱边打扮假雪人。(利用身边的衣物资源)

科学组:说一说用什么材料模仿雪花最象。

戏剧组:用表情表现气象的晴、阴、多云、暴雨,用造型表现雪花的飘落。(展示完互相评价优、缺点。)

5、雪花的畅想。(幻想、交流)

(观赏雪给人类带来的欢乐景象:冰雕、溜冰场、滑雪场、冰激凌等)

师:― 今天我们了解了关于雪花这么多的知识和内容,雪有时是我们的敌人有时也是我们的朋友,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知识就能随心所欲,敢叫日月换新天。你们敢不敢―我给雪来提意见‖?老师先给―雪‖提:能不能把雪多飘到非洲国家,那里的人们和土地长期缺水干旱,让他们早日脱离苦海,过上好日子。‖ 引导学生发挥童真幻想:如让南方也下雪、把雪存储起来运到每年受灾的地区、冬天不要下太多雪、想借雪花捎个信给圣诞老人、、、、最后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和父母一起共同完成,制作一盒雪糕。

返校后汇报制作的过程。

(在《踏雪寻梅》的歌曲中走出教室。)

四季树

教学目标:

⒈通过制作四季树,让学生从色彩、树叶、形状上体验和表现四季的变化。⒉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的意识——种树、爱树、懂得树木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

用拓印的方法表现树叶。教学难点: 叶子的涂色、拓印。教学准备:

课件、数码相机、投影仪、颜料、、废报纸、油画笔、叶子、甘油、铅化纸、调色盘等、教学过程:

一、学生在《画四季》音乐中进教室

二、讨论:你印象中的春、夏、秋、冬是怎样的?

三、激趣:四季景色如画,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走进大森林欣赏它的美景吗?

四、提问:看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你注意到四季美景中叶子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归纳总结四季的主要色彩)

五、游戏:为四幅画排顺序,说说排列的原因。

师穿插讲解知识点:y型树干、点缀物、森林中树的数量、构图

六、提问:如果让你们来表现四季美景,你会用什么方法? 老师介绍一种简便方法:拓印 ⒈选择颜色放甘油调匀。

⒉把纹路清晰的叶子反面放在报纸上用油画笔在叶子上涂颜料。⒊把涂颜料一面的叶子放在铅化纸上,用废报纸平压。

七、想动手试一试吗?我们就以树来表现四季美景吧!

学生以四个季节进行分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引导他们用颜色表现四季中的美。(学生可以用各种方法创作,其中叶子用拓印来表现。另外,学生的分工、合作要注意指导、培养。)

八、听音乐坐回座位,各小组进行评析,注意抓住作品中的闪光点。

九、面对美丽的大森林你们有没有什么话说?(进行人文、环境教育)

十、时间不早了,让我们和美丽的大森林拍张照留个纪念吧!

上一篇:零售客户分层分类管理下一篇:小学四年级数学面积和周长对比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