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数学教学大纲

2024-04-10

小六数学教学大纲(通用10篇)

篇1:小六数学教学大纲

【暑期数学教学大纲】

第一讲:计算㈠之公式应用、循环小数转化与分数拆分

第二讲:分数应用题㈠之分百综合与工程问题

第三讲:进制问题与数论思想应用

第四讲:代数思想之不定方程及应用

第五讲:数论应用之数字谜与数阵图综合

第六讲:计数综合技巧㈠与概率初步:分类思想、标数与插板、捆绑与排除等

第七讲:计数综合技巧㈡与竞赛真题精选包:整体思想、对应思想等

第八讲:期中考试

第九讲:行程㈠之环形行程与钟表行程

第十讲:行程㈡之接送、电梯与发车问题

第十一讲:几何之五大模型综合

第十二讲:几何之四大思想应用及竞赛真题精选

第十三讲:应用杂题综合与一题多解思想

第十四讲:逻辑推理之体育比赛、数字推理及竞赛逻辑杂题

第十五讲:期末考试

附:六年级秋季教学大纲

第一讲:计算㈡之裂项、换元与通项归纳

第二讲:几何之曲线型计算与旋转专题

第三讲:几何之立体计算、染色计数与立体构造与转化

第四讲:行程㈢之变速变道、分段行程及比例综合应用

第五讲:数论㈠之分解质因数、约数倍数、平方与立方数

第六讲:数论㈡之同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与数论杂题

第七讲:期中考试

第八讲:计数㈢之容斥原理、抽屉原理、最值问题

第九讲:计数㈣之概率综合与计数杂题

第十讲:分数应用题㈡之比例与分百应用题综合 第十一讲:分数应用题㈢之经济利润问题与浓度问题

第十二讲:二元一次方程之加减消元、代入消元思想及应用综合 第十三讲:数学杯赛与小升初考试真题㈠

第十四讲:数学杯赛与小升初考试真题㈡

第十五讲:期末考试

篇2:小六数学教学大纲

小六班数学教学计划

陈晨

一、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篇3:数学分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谨慎对学生进行分层

学生的分类应遵循“多维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教师需结合各种测试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学生自愿为主, 同时需向学生解释清楚分层教学是成绩差异的分层, 而不是人格的分层。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按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把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为数学成绩优秀、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积极向上、课堂表现活跃的学生;B组为数学成绩良、学习兴趣一般、学习态度较积极、课堂表现一般的学生;C组为数学成绩欠佳、学习兴趣不大、学习态度被动应付、课堂表现不积极的学生。教师需特别关注C组学生, 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 多鼓励他们, 避免C组的同学有想法, 使他们认识到分层是老师更关心他们, 对他们今后学好数学更有好处, 等等。并明确指出各组之间不是不变的, 每学期根据考试成绩调整。

2. 区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应以“面向全体, 兼顾两头”为原则,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 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的目标是能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 在八年级数学《从面积到乘法公式》中, 对A组同学, 要求理解公式的推导、来源及其深化。对B组同学, 要求掌握基本原理、概念及运算。对C组同学, 要求熟记公式, 并进行简单运算。同时,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教师应将有难度的问题让A组的学生回答, 基础的问题优待C组的学生, 适中的问题留给B组学生, 这样, 每个组的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 便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 多让A、B两组学生探索问题、讨论问题、提出问题,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而对C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需加强个别辅导。从而减少了盲目教学, 提高了教学效率。

3. 作业布置与批改分层, 提高教学结果的有效性

根据一节课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设计分层作业。A组以综合性、探索性、拓展性的题目为主, 基础性题目为辅;B组以巩固练习题为主, 同时配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习题;C组侧重于难度较小的基本题或补缺补差题, 或将难度较大的问题拆成几个小题。例如《勾股定理》的作业布置设计:

(1) 在Rt△ABC中, ∠C=90°如果BC=9, AC=12, 那么AB=_。

(2) 在Rt△ABC中, ∠C=90°如果b=8, c=17, 则S△ABC=_______。

(3) 直角三角形的3条边分别是3, 4, x, 则x2等于多少?

(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O为坐标原点, A点坐标为 (4, 0) , B点坐标为 (0, 5) , 求△A0B斜边上的高。

要求:C组学生完成 (1) (2) 题;B组学生完成 (1) (2) (3) 题;A组学生完成全部题目。

同时对作业的批改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对C组学生尽可能面批, 发现问题及时订正, 对于集中出现的问题可重新组织讲评, 反复训练, 使C组同学真正掌握;对A组学生的作业, 采用抽批的方法, 教师每次批几本, 其余由学生相互交换批改, 课代表负责检查;对B组学生的作业, 教师全部批改, 这样做有利于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4. 测试与评价分层, 提高学生积极性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一段时间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最有效手段。同样, 在测试中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每一组学生。在编制试题时, 将试卷分成三类, 前面的60%都是一样的基础题, 剩余的40%根据不同层次分成稍难题、偏难题及较难题, 根据测试结果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 通过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后, 再组织测试, 对在平时测试中合格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达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对于C组学生, 评价应该偏向对他们的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 即使某位同学考得很差, 只要他确实尽力了, 我觉得同样应该给予鼓励与肯定;对于A组学生则需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重能力, 促发展,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更加努力拼搏;对B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 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总之, 通过测试及评价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和积极性, 以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篇4:小六数学下教案《数学思考》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1页例5及练习十八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记录、归纳,得到解决“几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这类问题的方法。

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4、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感受数学思维的乐趣,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孩子们进一步学习与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游戏设疑,激趣导入

1、谈话设疑

师: 同学们,在上课前,咱们先来做个游戏,挑战一下自己,敢不敢……请听清楚要求:卡片上有8个点,每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呢? 请同学们动笔连一连,再数一数,时间2分钟,看谁最先得出答案!

2、学生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

师: 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汇报结果)

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呢? 可正确的答案只有1个!到底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呢? 看来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度!(板书:难)没关系!我们暂且把它放在一边,待会儿再去评判,下面我们先开始今天的学习与研究,看看大家能不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

(一)从简到繁,感知算理

师:(课件)请同学们拿出卡片2, 你们看到了什么?(生)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容易吗?(板书: 易)我们就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开始研究,两个点可以连成几条线段?(生)。而且只能连成1条线段(课件),请同学们动手将这条线段连出来!(学生操作)

师:在两个点的基础上增加1个点(课件),这时候一共可以连成几条线段?

(学生猜想: 动笔,得出答案。)

师:只增加了一个点,为什么却增加了2条线段呢?(引导学生明确:增加的一个点可以和原有的两个点分别连成一条线段,所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两条线段。这样,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了一个“1+2”的连线网络影像)

师:(课件)在3个点的基础上又增加1个点,你猜可能会增加几条线段?(生回答)

师:怎么会是3条呢? 刚才两个点时,增加一个点。只增加了2条线段啊!

学生释疑,动笔验证。

师:(课件)请同学们想一想: 5个点一共可以连成多少线段呢?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师:谁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6+4=10(学生说明理由,集体验证。(引导学生明白:4个点连了6条线段,再增加1个点后,又会增加4条线段,所以5个点时可以连出10条线段。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同步演示。)

(二)分步指导,逐步列出求总线段数的算式

师: 5个点时连成线段的总数,这位同学是用计算的方法得出的,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中的几组数据:

想一想: 3个点时连成线段的总条数,可不可以也用计算的方法得出?

学生观察表格,依次得出:

3个点时连成线段的总条数: 1+2=3(条)

4个点时连成线段的总条数: 1+2+3=6(条)

5个点时连成线段的总条数: 1+2+3+4=10(条)

(三)观察算式,感知规律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从算法、加数的特点、加数的个数等方面区观察发现……)

师: 是的,这每一道算式都是一组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之和。到底几个连续自然数相加呢?你还有什么发现?(得出加数的个数与点数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在观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感知规律。

(四)归纳小结,总结规律:

课件出示:例5: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

1、学生打开数学书第91页,把算式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2、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提出问题:想一想,计算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相互补充得出:1+2+3+…(n-1)

师生共同理解算式的含义: 从1开始(n-1)个连续自然数的和。

(五)回应课前游戏的设疑,进一步提升。

1、学生再次拿出卡片1, 找到课前游戏的答案。

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由难变易的原由。(揭示并板书课题)

2、你能运用规律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吗?

(课件:根据规律,你知道12个点、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吗?请写出算式。)

学生练习

(六)还原生活,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10个好朋友,每两位好朋友握手一次,大家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学生解决,并阐述理由。

三、巩固练习

1、找规律填数。

(1)8、11、14、17、()、23、()、……

(2)1、4、9、16、()、36、()……

(3)3、9、11、17、20、()、36、41、()…

2、练习十八第2题。

3、练习十八第3题。

四、全课总结:

篇5:小六数学教学大纲

赊店三小孙合焕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为了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查漏补缺,我仔细地翻阅了学生们的试卷,总结经验教训,现将本次检测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试卷内容分析

此次试题就总体而言,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覆盖了前5个单元的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

本次考试,参加考试的学生共有74人,平均分为94分,优秀率80%,及格率为92%.三、取得成绩:

1、成绩较上学期有所提高。

2、第四大题:解比例考试成绩比较理想。这是由于我平时教学中把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以口算为基础(课前练习口算),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以笔算为重点,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这次的应用题,多数学生完成较好,一是题目不是特别难,第二也说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

四、不足之处:

第一大题:错的最多的是第1、6小题,是比例里的内容,主要考察的是组成比例的相关知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他们对此知识掌握的非常不好。虽然是常练知识,但是在讲课和复习时都注重练习,就在考试的前两一天还做过和第1题一模一样的题和1题一样的类型题。学生出错了感觉还是对此知识属于模糊状态。“把地面15千米的距离用3厘米的线段现在地图上,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按理说,这个题,学生只要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计算就能得到结论。但就是因为考试前一天,我在给学生复习时,讲到了一题“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厘米.而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是17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考试中学生做这一题时根本不去理解其中的原委,马上用15千米:3厘米计算,学的知识死,更是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从中也可以看出我这个教者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扎实。

第四大题:解比例学困生的在解比例时由于算理不明,不能灵活的运用方法。计算不准也造成了丢分。

第五大题第三小题画出下面的三角形按4:1放大后的图形。主要检测学生对确定位置及图形的放大缩小掌握情况,有9人做错。关键错在角度画的不准,长度确定不好,还有个别学生将放大画成了缩小,学生出错也与我练习密谋不大有关。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错的最多的是第5,6小题,这是整个卷面体现我教学失败的最明显的地方,第3小题是先求出圆锥的体积,再求小麦多少吨?主要原因是个别学生计算圆锥的体积时没有乘1/3,而在求第二问时学生都知道是圆锥的体积,但是由于第一步结果错误导致了第二问也出现了错误。平时在做题时强调同学生们看好求什么,求圆锥的体积时要把圆锥的字样画出来,这次考试时忘记强调了,导致了部分同学丢分,实在可惜。另外,从学生的错误答案中可以分析得出,学生对于形体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有待于培养和提高。

三、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要经常性的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要通过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复习课,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作为教师的我要继续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3.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教教材。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一题多变”,平时多收集资料,特别是要多整理易错题、灵活题、实践题,在讲解时要讲清讲透,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针对部分学困生,我要经常和他们的个别交流,平时要多给他们开小灶,查漏补缺,及时进行辅导,并不断与学困生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和家长齐抓共管,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

最后,我真诚地希望我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希望孩子们能在毕业考试时再创辉煌。

篇6:小六奥数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期内主要学习巧算、分数的单位“1”的转化、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以及解题方法的训练和掌握。

在“数与代数”方面主要安排有:定义新运算、简便运算、转化单位“1”和比的相关应用题。定义新运算主要在于让学生能够快速切入奥数不同的思维模式,认识符号所代表的不同运算方式,认识奥数的不同解答方法,体会奥数的乐趣;简便运算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点,也是提高运算速度的技巧,掌握灵活的解答方法、体会不同的解题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的分解与组合以及四则运算的性质的理解;分数的单位“1”的转化,结合学生本学期学习内容,在一定的基础上,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理顺量之间的关系;比的相关应用题,主要在于训练学生理解比的定义和性质,明确应用题中两个关系量的比的含义。

在“解题方法训练”方面主要安排有:设数法、假设法、假设法、倒推法、代数法、抓“不变量”法;此节内容主要训练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和灵活应变,每一种方法都有不同的解答思路。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主要安排有:面积计算、表面积和体积计算;面积计算主要训练学生认真观察图形,分析、研究已知条件,并加以深化,在运用我们已有的基本几何知识,适当添加辅助线,运用平移、旋转、剪拼、组合等方法,对图形进行恰当合理的变形,在经过分析推导,寻求解题途径;表面积和体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有关计算方法,能将公式作适当的变形,养成“数形”结合的好习惯。

二、教学进度: 第01周 奥数入门技巧和心态调整;

定义新运算; 第02周 简便运算

(一)(小数)第03周 简便运算

(二)(整数)第04周 简便运算

(三)(分数)第05周 简便运算

(四)(换元法)

第06周 解题方法训练

(一)——设数法 第07周 解题方法训练

(二)——假设法 第08周 解题方法训练

(三)——假设法 第09周 解题方法训练

(四)——倒推法 第10周 解题方法训练

(五)——代数法

第11周 解题方法训练

(六)——抓“不变量”法 第12周 转化单位“1”

(一)第13周 转化单位“1”

(二)第14周 转化单位“1”

(三)第15周 比的应用

(一)第16周 面积计算

(二)第17周 面积计算

(三)第18周 表面积和体积

(一)第19周 表面积和体积

篇7:小六数学教学大纲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史,课堂教学

学习数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定理,学会解决数学习题,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素养,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的治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强化他们的应用意识,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研究生活和生产问题.数学史对数学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育需要进一步改革和优化,把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围绕课堂教学主题,巧妙穿插数学史

高中数学在必修基础上又加入了选修的内容,面对高考的压力和有限的课堂时间根本不可能单独再向学生开设数学史选修.而新课程标准又对数学史给予了一定的重视,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处理好时间、内容及兴趣热情的关系.为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围绕相关知识点,适时巧妙引入数学史,解决了时间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数学学习相对枯燥抽象的弊端,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发展演变,感知数学家探索追求的治学精神.介绍数学知识点、概念时,融入数学史,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分析数学定理时巧妙融入数学史,简单易操作.

例如,学习“等比数列”的相关教学内容时,让学生掌握了相关概念以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数列的基本运算法则,并向学生设置一定的习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让学生感知当年的欧几里得是如何研究等比数列,如何利用合分比的原理并证明等比数列相关的求和,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非常有趣.而且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会运用等比数列,对等比数列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更为深入的理解.教师再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结合数学史的基本思想进行分析,学生更容易接受,且能够找到学习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探究能力,强化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合理拓展阅读材料,充实数学史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不仅有基本知识概念和定理习题的分析,还有一些阅读素材供学生阅读,这些材料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数学的热情.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仅仅把一些重点内容给学生进行分析讲解,而忽视这些阅读素材.尤其是不能够针对这些阅读素材进行必要的拓展和扩充,恰当地融入数学史,让学生能够更好感知数学背后的故事,感知数学名家在研究数学问题、推动数学进步中所付出的辛苦,领悟数学人的探索精神和治学故事.教师充分重视这些教学内容,适当加以引导和点拨,结合阅读材料穿插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名人轶事,做到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双重学习,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例如,有这样一道高中数学习题:四棱锥的底面ABCD是个矩形,其中PA⊥面ABCD,E、F分别是AB,PC的中点,请证明PD与CD垂直.在这个几何证明试题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到相关的方法和思路,再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方法和思路.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做题方法,但是却让学生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数学史的机会.如果教师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思路和方法之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与之相关的数学史材料,并进行适当地拓展,这个类型的试题在研究和应用过程中曾经的故事,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阅读材料,又能够感知每个数学知识的背后数学家的付出和探索,还能让学生感知这道数学题在具体生活中的应用.这样的课堂教学内容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生动有趣,也可以以此更好地完善数学史的教学方式.

三、组建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学习活动

高中阶段学生的时间非常紧,课堂上没有更多的时间供学生学习和研究数学史.高中数学史教学可以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读各种书籍,查阅数学史资料,上网搜集各种数学史素材,写出一定的小论文等,培养他们的研究兴趣,真正将数学史融入学生学习中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学习概率统计的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以“概率统计的数学史”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找到相关的材料,阅读与之有关的数学史资料.学生在查阅和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向孟德尔发现大自然生殖奥秘拓展,感知概率在遗传过程中的应用.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周易》中对数系的记载,研究数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主题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探索精神.

总之,高中数学重视数学史教育,将其巧妙融入数学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为重要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高中教师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将数学史巧妙融入,实现知识教学、能力提升和素养丰富的有机融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晶莹.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浅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3).

篇8:小六数学教学大纲

综合实践:成长足迹

课型

综合课

第几课时

一——四

课时 教学 目标(三维)

1、知识目标:

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

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情感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书写叙写,使学生回忆美好的过去,真正认识自己的成长历程,对未来树立自信心。

3、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类筛选评语、给相片加小标题、个性化作文,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通过对活动过程的阶段性回顾、个性化汇报展示,使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就感,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通过引导学生分类筛选评语、给相片加小标题、个性化作文,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充分朗读课文,自主学习;在小组内整理资料,报告交流,合作探究。争取人人发言,人人有所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使用 教材 的 构想

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活动为主线。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批注: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你们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你们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其中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你们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让我们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吧。

二、自主式导读

1、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指导阅读学习建议,明确: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三、互助式解疑

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2.(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四、探究式点拨

1.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2.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即“成长足迹”要做的是(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

五、强化式拓展 思考:

1、自己将怎样出色的完成这次综合性活动。

2、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寻找成长的足迹,做好交流汇报的准备。第二课时

阅读《难忘的启蒙》和《教师领进门》 导入新课(出示课件导入)诗歌如下:

人们把老师比作红烛,照亮别人而把自己燃烧。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培育桃李开遍天涯海角。教师是太阳底下崇高的事业。老师给了我们理想的阳光和智慧的阳光。老师引导我们走上洒满阳光的人生之路。老师期望我们成为新世纪的太阳。老师的话儿像春雨滋润我的心。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永远记住你的情;永远记住您的话。永远记住您的爱;永远是您的一朵花。

从这首诗歌中你读懂了什么?

二、自主式导读

1、自由朗读《难忘的启蒙》和《教师领进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思考:这两篇文章各是围绕什么写的?文章中体现了哪些情感?你是如何理解的?联系自身实际想想:你的启蒙老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三、互助式解疑

(一)《教师领进门》

1、小组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对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这句话怎样理解?

(二)《难忘的启蒙》 交流同上

着重点:什么叫启蒙?“我”的启蒙老师为什么难忘呢?他在文中写下了哪几件令他难忘的事情呢?体会“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这句话,在课文中“宽”指的是什么,“严”指的是什么?作者的启蒙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四、探究式点拨

你如何理解“严格”?

你这样看待“严师出高徒”?

结合课文理解进行指导,着重重点句子的品析。

五、强化式拓展

交流:你的启蒙老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现在有了什么样的自主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未来!第三课时

学习《新来的王老师》

一、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自主式导读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你知道了那些内容?还有哪些内容需要帮助?文中的王老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哪些词字打动了你? 细细地读,细细地品味。

三、互助式解疑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思考你佩服这位老师吗?为什么?

3、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回忆老师帮助、鼓励你进步的点滴往事。

四、探究式点拨

1、指导读信封上的内容。你怎样看待?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建立学习信念。

2、比较三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根据学生所说进行归纳:

(1)同样是回忆老师的文章,表现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有的是赞扬老师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严谨的教学风格(《难忘的启蒙》),有的是回忆老师的才华横溢和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老师领进门》)有的是难忘当年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新来的王老师》。(2)都写了具体事例,有的写一件事,有的写多件事。

五、强化式拓展

1、积累更多有关赞美教师的名言。

2、试写《我的启蒙老师》。第四课时

学习《忘不了的笑声》和《作文上的红双圈》

一、导入新课: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启蒙老师的教诲使我们终身难忘,然而六年来小学同学富有个性的特点相信也深深印在每个同学的脑海中,让我们一同走进《忘不了的笑声》。板题

二、自主式导读

自由朗读,提出学习方法。

说说两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你获得了那些启示?积累文中新词。

三、互助式解疑

1、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交流个人认识:你从文中都知道了什么?说说你的观点。

如: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说说自己班上同学的笑声特点。从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你想到了什么? 文章标的中心是什么?

四、探究式点拨

1、联系自身实际,你有没有文中的类似经历?你今后会怎么去做?

2、说说你对老师还有什么期望!

五、强化式拓展

1、收集描写笑的词语书上的和课外的歌5个。

2、自习观察本班的同学写写他们的特点或用“难忘——”来回忆小学生活。为下面活动作准备。

倾听入境 明确主题 回忆方法

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走进课本P123和135页。阅读学习建议。学生共同评议。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学生汇报活动内容 有感情朗读诗歌 品位诗歌中的词句

根据导读要求进行自主朗读。品词味意。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根据自己的阅读进行交流。结合实际进行理解探讨 自由的交流

回忆《难忘的启蒙》和《教师领进门》的主要内容及自己的学习感悟。根据提纲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寻找答案。角色朗读

组内展开交流,点滴都可以说。细读细品

回忆课文进行归纳。

明确写法,获得习作指导。齐读课题 按要求读文

小组交流,学会概括。

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第二篇略。

组内探讨学习。

在教师引导下,正确认识自己的现实,从赞美与批评中受益。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难忘的启蒙

组织演讲——爱国

启蒙老师老师的批评(两次)——正直诚实勤勉难忘对日语课的宽容——爱国 老师领进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师恩难忘 新来的王老师

——“差生档案 忘不了的笑声

难忘 笑声不一样 快乐小队(总 分

总)作文上的红双圈

征文——展出——发表——成为作家——感谢

作业设计

1、读记次活动中出现的新词。

2、为自己的老师写一首赞美诗。

3、写写难忘的老师或同学,或是难忘的一节课、一次活动,记写成长的经历。

4、选做:

根据自己的成长历程,出一期手抄报。

篇9:小六语文试题

()()()()()()()

矗 立 竹 篙 倭 瓜 颧 骨 镌 刻 携 带 逞 凶一时

()()()()()()()

收 敛 抽 噎 粗 犷 船 艄 尴 尬 灼 伤 奄 奄一息

二、读拼音,写词语。(12分)

xiè huò xiū sè jì diàn è hào chà zi yān hóng

()()()()()

jí liáng dù ji fàng sì j? jué yìng jiē bù xiá

()()()()()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9分)

严()以()美()美()银()素()

任()任()()()共赏()不()接

熟()无()()舌如()()声()气

四、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5分)

搅尽脑汁()誓不可挡()不逸而飞()

鞠躬尽萃()宛尔一笑()目噔口呆()

完壁归赵()含辛汝苦()扶威济困()

急中生志()

五、按要求填空。(24分)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就像只用(),不用()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汪浩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于各种

游乐中的时候,你真想对他说:()(名人名言)(2)

4、写出一幅顶针联()。(2)

5、假如你的同学或是朋友正在因为面临的挫折而苦恼,你会用学过的哪句名言佳句来劝他:()(2)

6、本册课文中,()因为独立思考,九岁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用自己的智慧击败不可一世的楚王,为自己为齐国扬眉吐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自己的可爱和智慧打消了德国军官的怀疑,救了全家人的性命;()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给非洲孩子挖井的梦想;()用自己的机智勇敢战胜了秦王,并能顾全大局,不和武将()正面冲突,历史上才有了将相和好的美谈;()在三天就造了十万只箭,让()的陷害计谋没有得逞,大跌眼镜。()醉酒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成了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因为两茎灯草不肯咽气,因而成为吝啬鬼代表之一;()在《红楼梦》中性格泼辣,心狠手辣,人送外号“风辣子。”(第6小题要求填人名)

六、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23分)

伞 的 故 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 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 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ān nán,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àn dǒu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bāo fu,喜眉笑目的说:“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现在,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文中的拼音处是什么词语,仔细拼拼,把汉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分)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4分)

沉思良久:

欣喜之余:

4、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5、“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

6、“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这句话表达了”我"()。(4分)

7、读了这篇文章,你肯定有很多感想,写下来吧。(5分)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习作题。(40分)

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涯很快就要画上圆满的句号了。毕业前夕,你的头脑中或许会涌现出这样一个画面:入学初,你是懵懂无知的小孩子,现在的你已经有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小脑瓜,长成了一个善解人意的小大人。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父母,长辈,循循善诱的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幸福愉快的生活、学习经历......有时,即使是一次失败、一点挫折、一次批评,也给予我们向上的动力,也让我们心存感激。学会感谢,懂得感激,你的内心会感到无比温暖。就让我们以“感谢___”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诗歌除外)。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具体的事例写清楚.试题答案

一、chù gāo wō quán juān xié chěng

li?n yē gu?ng shāo gà zhuó y?n

二、卸货 羞涩 祭奠 噩耗 姹紫嫣红

脊梁 妒忌或妒忌 放肆 咀嚼 应接不暇

三、严阵以待 美轮美奂 银装素裹

任劳任怨 雅俗共赏 目不暇接

熟视无睹 巧舌如簧 低声下气或是唉声叹气

四、绞 势 翼 瘁 莞 瞪 璧 茹 危

五、1、柔美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翠色欲流 流入云际

2、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

3、只要是珍惜时间的名言和诗句都可以

4、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西边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或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要来到。”

6、费奥多罗夫 晏子 杰奎琳 瑞恩 蔺相如

廉颇 诸葛亮 周瑜 武松 严监生 王熙凤

六、1、艰难 颤抖 包袱

2、虽然 但是

3、解释合理即可

4、,:“,!(或是。)”

5、家里经济不宽裕,母亲根本没有钱给自己买伞。(意思对即可)

6、母亲为了给我买伞不断熬夜,很劳累,脸色很不好。

感激、心疼母亲(意思对即可)

7、学生写的感想能和内容中心相吻合,语句通顺流畅,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给分。

篇10:小六语文作业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A、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

13、下面不属于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小说)的是()

A、《红楼梦》、B、《三国演义》、C、《聊斋志异》D、《西游记》。

14、《西游记》里面的主人公孙悟空神通广大,他在花果山的名字叫()

A、孙悟空B、齐天大圣C、孙行者D、美猴王15、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地是()

A、北京B、罗马C、希腊D、美国

1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是指

A端午节B重阳节C春节

18“天涯共此时”是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的一个特色栏目,这个栏目名称出处谁 的诗句?

A李白B白居易C张九龄

19、“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是

A顾炎武B黄宗羲C于谦

1.请给以下的作家作品正确连线。(4分)

鲁迅《尘埃落定》

冰心《骆驼祥子》

老舍《繁星·春水》

阿来《朝花夕拾》

2、请将下列城市和对应的国家以及相关的事物用线连起来。(5分)

威尼斯法国樱花

巴黎美国故宫

北京中国香水

纽约日本小艇

东京意大利自由女神

四、常识填空题。

1.我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上排第()位;现任国家主席是()、现任国务院总理是()。2.2004年奥运会的举办地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地是()。

3.我国现在有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和()。

我国现在有四个直辖市,分别是()、()、()和()。

4.“初唐四杰”是指()、()、()、()。

5.、“诗圣”是指(),“诗仙”是指(),“诗史”是指

()。

6.、李白和杜甫被称为“李杜”,被称为“小李杜”的是()和

()。

7.我国最早的文字叫。

8.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作者是:。请写出你知道的主

人翁的名字:。

9.我国汉字的“六书”是指:、、、、、。

10孔子姓孔,名;孙子姓孙,名;

11.我国国歌名叫《》,曲作者是。

12.《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13.《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14.“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

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

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美玉

无暇”指的是()。

15、桃园结义是指()、()、()三人。

(一)把下面的成语或习惯用语补充完整。(8分)

人死留名——()见怪不怪——()谋事在人——()精诚所至——()指()为()

()笑()非富丽()()背()而()

(二)写出与下列成语的比喻意思相对应的成语。(4分)

如:一箭双雕(一举两得)飞蛾扑火(自寻死路)

谈笑风生()未雨绸缪()杯水车薪()

开门见山()

(三)综合知识填空(12分)

1、孔子被称为“至圣”,下面几位圣贤指谁?(4分)

亚圣诗圣医圣兵圣

2、写出下面各居士的姓名。(4分)

青莲居士东坡居士柳泉居士易安居士

3、“四书”是指4

分)

(四)、把下列格言、警句、歇后语补充完整。(10分)

1、近朱者赤,、听君一席话,3、有花堪折直须折,4、二十四桥明月夜,5、十年磨一剑,、纸上得来终觉浅,7、长风破浪会有时,、天生我才必有用,9、八月十五的月亮——

10、一个篱笆三个

桩。

(五)古诗词默写(10分)

12骓不逝。

3、天若有情天亦老,4、5、即从巴峡穿巫峡,6、出师未捷身先

死。

7、烽火连三月,8、长河落日圆。

9、古十功名尘与土,10、我自横刀向天

笑。

(六)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91、用下面的词语组成两个意思不同的句子。(4分)

这句不话对完全

故事赵老师讲儿子爱的一个有

2、按要求改写例句,不改变句意。(5分)

例句: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变为“把”字句:

(2)变为“被”字句:

(3)变为反问句:

(4)变为设问句:

(5)变为双重否定句:

(七)文言文翻译。(2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刚难者亦易矣;不为,刚易者亦难矣。“这

上一篇:变味的年优美散文下一篇:年以案促改个人自查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