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形象

2024-05-10

当代大学生形象(精选6篇)

篇1:当代大学生形象

当代大学生形象

09级三大队社会学一区队姓名:陆祖娜学号:0910301046

个人形象如同一个店铺的门面,一个人的个人形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你人际交往的成败。个人形象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他人而反映出来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某某领导有很强的亲和力,某某个人人缘挺好,大家都愿意和他交往。这都是个人形象较好的一个表现。个人形象的塑造并非一日之功,良好的个人形象是通过自己的日积月累,把好的方面不断展现给他人,把不好的地方逐渐改善的一个过程。想要树立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就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而对于当代学生是有着文化素养的人群,要符合人们的期望,俗话说要像个大学生样子。具体地说,就是要修身养性,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学生首要任务是要有真才实学。那种不学无术的大学生无论怎样塑造形象,都不可能出现好的形象。

篇2:当代大学生形象

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礼仪形象

我国历来是“礼仪之邦”.大学生在人们心目中历来拥有丰富文化知识,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社会的精英,民族的希望.加强大学生礼仪的教育,可以培养其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礼仪形象,更有助于内魅力提升和交往艺术展示.

作 者:刘南秋  作者单位: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科技文史教研室,22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0) 分类号:B95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礼仪   形象   风度  

篇3:当代女大学生媒介形象研究

本文选取新浪网、网易、搜狐、新华网 (门户网站) , 中国青年报、新京报、齐鲁晚报、东亚经贸新闻 (传统媒体) , 猫扑、天涯论坛 (1) (论坛社区) 共计10家媒体作为抽样对象。涉及网络和报纸两种媒介形态, 涵盖了门户网站、大型网络论坛、全国性报纸、地方区域性报纸这4种媒介类型,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选取任意的一个时间点 (2011年3月2日) , 以“女大学生”作为检索词分别对上述10家媒体进行新闻标题的检索。在对每一家媒体的检索结果当中, 按照时间排序选取前20条作为样本, 获得总量为200条的样本库。

对于上述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按照思想观念、认知方式、行为方式和其他 (女大学生并非行为主体) 四个类别划分出一级维度;然后依据涉及内容的不同在“行为方式”一级维度下, 划分出学习与学校、工作和就业、生活、情感这四个方面, 作为次级维度。通过纵向和横向两种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一、纵向比较:媒体中的女大学生形象

(一) 媒体关注集中点

媒体倾向于关注女大学生行为。通过考察发现, 媒介对于女大学生的报道更加倾向于关注行为方式, 而忽视了其思想观念和认知方式。在总量为200条的样本中, 涉及“行为方式”的报道占85%, 相较之下, 涉及“思想观念”的占11%, 涉及“认知方式”的仅占2%。同时, 值得注意的是, 媒介对女大学生思想观念方面的报道多持批判的态度, 而且多集中在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方面, 对女大学生所特有的现代观念等现代女性应具备的观念几乎没有涉及。

媒体倾向于关注女大学生生活。在媒介报道高度集中的“行为方式”这一维度下, 有一半以上 (52.94%) 的报道集中在女大学生的生活方面, 这一数值远远高出其他各类别一倍以上。涉及女大学生工作与就业方面的报道占20.59%, 情感方面的报道为17.06%。而恰恰是作为一名大学生首要任务的“学习”却被湮没了, 媒体有关女大学生学习与学校生活的报道仅有9.41%, 和对于女大学生生活方面的报道数量相差了四倍多。在媒介视野里, 女大学生被关注的首先是这个“女”字, 同时这个“女”字被赋予了年轻、高学历的含义, 最后被人们注意到的才是其作为“学生”的实质所在。

(二) 媒体对女大学生形象的塑造

在获取的200条样本当中, 根据报道内容的不同, 对其进行分类处理。依据其中刻画的女大学生的形象倾向分为正面形象、中立形象和负面形象三个大类, 每个大类下面再按照报道所体现的女大学生的不同品质分为若干个小类。其中女大学生为正面形象的共23条, 占总数的11.5%, 中性形象的51条, 占25.5%, 负面形象126条, 占63%。很明显, 媒介树立的女大学生形象当中, 负面形象占了大多数, 远远多于正面形象。

媒体塑造的女大学生正面形象。 (1) 极端化的正面形象。在对女大学生的正面报道中, 女大学生形象主要体现为“自强不息、机智勇敢、不怕吃苦和刻苦学习等”。在这些报道当中, 女大学生往往出身贫困, 经历坎坷, 遭遇过种种不幸却始终发愤图强, 把上大学作为一种崇高的、充满理想的事业。她们的精神值得赞扬, 她们的行为值得学习, 但是面对这样的女大学生形象, 人们只是觉得她们高高在上, 出现了传播者的主观认识与现实脱节的情况。 (2) 正面形象塑造中的“负面因素”。值得注意的是, 在媒介塑造的女大学生正面形象的报道当中, 相当一部分包含着“负面因素”。如, 《机智女大学生设计擒色狼》、《女大学生寻机报警掀翻百人“鼠窝”》、《女大学生被抢劫和抢劫者网聊劝其重新做人》等报道当中, 总体来看的确凸显了女大学生机智、勇敢、善良等美好的品质, 但同时也塑造了女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以及缺乏分辨力的负面形象。有学者认为, 在所有的新闻中, “有两种形式是最最吸引人的, 两者都对激起的感情感到自在, 并且对得到的刺激感到热切。这两种形式就是情欲和搏斗” (2) 。上述三例报道, 就容易把受众的兴趣从对事件所体现女大学生品质的了解引向对事件内容的关注, 而且这种强烈的关注欲望, 容易使读者忽略事件本身的意义所在。

媒体塑造的女大学生负面形象。负面形象占了媒介塑造的女大学生形象的大多数, 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功利型婚恋观;性 (性侵犯、同居/性行为、性交易、包养/情妇) ;道德缺失 (违反道德、行为轻浮) ;被欺骗/欺侮/偷骗/绑架/勒索;被同情/救助;对他人施加侵害;其他违法行为;死亡 (自杀/他杀/意外) ;被伤害 (事故、车祸) ;挥霍金钱;整容/减肥, 等等。研究发现, 对于女大学生负面形象的报道呈现出一种“整体分散下的多点集中”形态。即, 在每个小类下都能够找到相应的新闻报道, 未出现明显的两极化。同时, 性、对他人施加侵害、功利型婚恋观、被欺、死亡, 是负面形象最为集中的5个类别。负面形象数量庞大、内容多样。媒体对女大学生负面形象以及负面品质的聚焦式再现, 使得女大学生被类目化、标签化而成为空洞的能指, 进而成为“弱小、无知、放纵、功利、残暴、道德沦丧”的代名词。

二、横向比较:不同类型媒介间比较

按照媒介形式的差异, 可以将抽样对象分为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根据传播范围的差异, 又可将传统媒介划分为全国性和区域性两类。同样, 依据信息发布者以及信息形式的差异, 网络媒体也可以被划分为门户网站和网络论坛社区。分别针对它们各自的报道特点以及女大学生形象的再现状况进行差异化的比较和分析。

(一) 传统媒体

传统媒介尤其是报纸, 是正面形象的主要再现者。在23条对女大学生正面形象的报道当中, 四家门户网站共有6条, 四家传统媒体包括了14条。在排除掉重复的数量之后, 网络媒体中树立的正面形象只有2个, 传统媒体则有13个, 而且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展现出来的女大学生的正面品质方面, 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传统媒体是女大学生正面形象最主要的再现者, 在树立正面形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 同网络媒体相比, 传统媒体更新周期明显过长。通过统计可以发现, 报道20条标题包含“女大学生”这一关键词的新闻, 门户网站的平均时间是16天, 而传统媒体则长达395天, 几乎是门户网站的25倍。相同时间内, 对受众刺激频率的悬殊差距, 使得在网络媒体集中的舆论攻势下, 传统媒体的声音几乎弱不可闻。如果说传统媒体的报道能够使读者对女大学生的正面形象抱有信心, 那么这种信心很快就又会在网络媒体集中而稠密的负面报道冲击下被重新淹没。

以纸张作为载体的传统媒介, 因为媒介定位、传播区域和受众对象的不同, 在对女大学生形象的塑造上也存在着差异。《中国青年报》面向全国发行, 以青年人为主要目标读者群体, “教育和影响当代青年”是其核心功能。因而, 其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 以及思想观念和认知的发展。在10家抽样对象当中, 《中国青年报》所涉及的女大学生正面形象不仅数量最多, 而且形象最丰富。同时, 其所涉及的负面形象最少, 而且并未在某一方面出现集中。在对事件的叙述上, 语言客观公正, 对于女大学生的不端行为多持批评和反思的态度。

《新京报》、《齐鲁晚报》和《东亚经贸新闻》作为区域性的地方媒体或多或少的存在“低俗化”的倾向。由于其的主要目标读者是广大的市民群体, 因而在报道内容和风格上多少要受到当地社会文化状况的影响。虽然同属于区域性的地方媒体, 但是由于所处地域的差异, 《新京报》、《齐鲁晚报》和《东亚经贸新闻》这三者之间也有较大的不同。它们塑造的女大学生形象中, 正面形象分别是4个/3个/0个, 中性形象分别是5个/3个/1个, 负面形象分别是11个/14个19个, 呈现出一种“梯度”排列。

(二) 网络媒体:

网络不仅是大学生群体的主要信息来源, 而且网络媒体所传播的信息也得到大学生相当程度上的认可, 更容易对大学生的言行产生影响。基于此, 我们必须对网络媒体中女大学生形象的塑造情况进行关注。

首先, 网络媒体更倾向于关注负面形象。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 随意性较强, 对于很多新闻报道的发布, 往往把关不严, 容易造成偏差性报道。此外, 网络的生存发展依托的是网页点击率。因此, 一些网站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 往往将能引起受众好奇心、偷窥欲和感官刺激的新闻链接和报道放在显要位置。而一般意义上说, 负面新闻报道较能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在这种追求点击率的网络环境下, 与女大学生相关的负面报道往往被人为夸大。所以, 与传统媒体较注重女大学生正面形象的树立不同, 网络媒体更倾向于关注负面报道。在诸多门户网站中, 相较于新华网这类带有政府官方色彩的网站而言, 新浪、搜狐、网易等商业门户网站, 因为其强烈的商业色彩, 更容易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 因而更加倾向于对负面信息的报道。对于网络社区、网络论坛而言, 把关人的约束力越发式微。另一方面, 网络社区和论坛不再承担维护社会公德的使命。这些都使得“眼球效应”在网络社区论坛得到凸显———发帖者竭尽全力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造成醒目、轰动的效果, 以便把别人的目光吸引过来, 引起人们的注意, 从而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在网络隐匿性的遮掩下, 网民通过匿名行为可以将平日鲜有机会表露的、被社会道德规范压倒隐蔽的层面, 即“本我”展现出来。同时, 网络媒介亦可以在操作方式、运营模式和编辑方针上, 为了直接获取受众的点击率, 争夺眼球与注意力, 最大程度的转向对人的生理层次需求的满足。

其次, 网络媒体呈现高度重复、同质化特点。由于专业媒体的数量剧增, 并在同一时间为受众提供新闻信息服务, 百报一版和千台一面出现了, 也就是各家报纸和电视的新闻出现雷同, 没有自己特色。网络新闻多来源于对其他媒体的转载, 加之其自身复制、粘贴的便捷特性, 极为容易在短时间内大量的出现对于同一事件的相同标题的报道、标题不同但内容相同的报道以及对同一事件不同版本的报道。这使得重复和同质化这一现象在网络媒体表现的尤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美) 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英) 安德斯.汉森.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4]刘利群.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http://www.cnnic.cn.2011年1月

篇4:当代军旅小说英雄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英雄形象;理想化;人性化

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都需要英雄,英雄主题是军旅文学永恒的主题,英雄的形象在军旅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军旅小说的英雄形象,可以让读者产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英雄身上的英雄主义和爱国精神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一种理想示范和精神支撑的作用。当代文学从新中国开始,已经走过了60多年,在这60多年里,军旅文学波澜壮阔,军旅小说佳作迭出。本文尝试探索当代军旅小说中英雄形象的变化。由于“文革”10年,除了样板戏中几个“高、大、全”式的英雄外,整个文坛几乎一片空白,军旅小说更是乏善可陈,因此本文只对17年、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军旅文学小说中英雄形象做一个简单的探索。

一、充满理想的书写的“17年”

从新中国建立到“文革”前的“17年”文学在意识形态的要求下,文艺在很大程度上承担政治功能。因此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革命斗争中的英雄形象成为很多作家的共同选择。17年军旅小说中的英雄形象,他们都高大威武,浓眉大眼,出身贫寒,他们都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崇高的革命信念,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旺盛的革命激情。如《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保卫延安》中的周大勇,《红日》中的我军高级指挥员沈振新军长的形象。

“17年”军旅文学中塑造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他们身上洋溢着革命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存在着严重的理想化色彩,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由于刚刚经历过战争,人民和作家的心情格外高兴,对新中国无比热爱,所以对创造美好生活的英雄加以理想化的书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这时期所塑造的英雄接近完美,没有了常人的亲近与平和。

二、人性的复归“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的军旅小说在思想解放和新“话语资源”的条件下,呈千帆竞发之势,出现了一大批军旅小说的佳作,像《射天狼》《追赶队伍的女兵们》《高山下的花环》《凝眸》《灵旗》《凯旋在子夜》《军歌》《西线轶事》等。20世纪80年代军旅小说中的英雄开始走下神坛,显露出人之为人的种种缺憾,他们不再是可畏而不可亲,而是变得和普通人一样,他们也有人性的弱点,有私心,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是他们在国家危难之时都能挺身而出,甚至献出生命。他们也算得上真正的英雄。例如,《西线轶事》写出了普通、平凡和不完美的英雄,刘毛妹和《高山下的花环》中的三营教导员赵蒙生。

三、个性的突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世纪90年代,中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文学总体上处于日益边缘化的境地,文学阅读更多的是一种私人化的娱乐阅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怎样塑造英雄,赋予英雄以时代品格从而为大众所接受成为军旅小说作家必须面对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军旅小说英雄形象有更多人性的光辉。

20世纪90年代的军旅小说中人物更加丰满,更加吸引读者,名作也更多。如《炮群》《突出重围》《亮剑》《遍地葵花》《我是太阳》《狼毒花》《父亲是个兵》《农家军歌》等。新世纪以来的军旅小说有《历史的天空》《楚河汉界》《音乐会》《中国近卫军》《我是我是神》《狼烟北平》《士兵突击》《天啸》等。新世纪军旅小说中的人物不但丰满,而且更加个性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军旅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可以说是精彩纷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物画廊。20世纪90年代以来军旅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草莽英雄

《亮剑》中的李云龙,《我是太阳》里的关山林,《狼毒花》中的常发,《历史的天空》中的梁大牙,他们都经历了一个由草根到拥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他们身上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有流氓匪气,有英雄霸气,讲江湖义气,最后都成为让人仰慕的英雄。

2.平民英雄

兰晓龙作品《士兵突击》中的许多可以说是一个另类的英雄,他与以往军旅小说中的英雄形象有很大不同之外,给人无比震撼的力量。

3.高科技精英英雄

21世纪出现了一批写军队现代化进程的小说,像王维等人的《DA师》,王玉彬、王苏红的《长空铸剑》,段连民的《旗舰》,为我们塑造了一些新时代军队中的高科技人才形象。他们在军队中以实际行动实现着自己的青春梦想。

4.青春叛逆英雄

21世纪初,一批新锐军旅小说作家一举跃入文坛,尤以刘猛、刘健、漠北狼等人为代表,他们的出现给军旅小说的创作吹进了一股新鲜空气,也让熟稔传统军旅小说的读者为之耳目一新。这批作者大都生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基于自身的经历和感悟、追求与梦想,他们倾情抒写同龄人在军营的生活:写他们不再崇高、近乎世俗甚至有点荒诞的入伍动机;写他们身上的青春叛逆和忠勇尚武意识的萌动;写他们自由散漫的个性与军营铁的纪律之间的冲撞;写他们在这些冲撞中磕磕绊绊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军人的历程。如刘健的《战士》、刘猛的《狼牙》、漠北狼的《兵王》等。

5.传奇英雄

文风智性灵异,魔幻的麦加,他的小说偏重于叙写偏执的天才人物和诡异的密码世界,他是中国“新智力小说”和“特情小说”的开创者。他的《暗算》为我们塑造了多位神奇的天才英雄。

四、60年来军旅小说英雄人物形象总结

回顾一下当代的军旅小说,60年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无论是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设置,对事件的叙述,对社会背景的描写,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文学必然有它的时代性。17年军旅小说中的英雄人物都是被理想化了的,英雄人物都有强烈的爱国感和革命激情,有无坚不摧的革命意志,有乐观、坚定的革命必胜信念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文革”十年,很多作家受到文学创作“三突出”原则和“三结合”方法的束缚,导致这一时期文坛上几乎没什么作品,文艺上被八个样板戏占据着,出现的英雄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圣化了的英雄,让人抬头仰望,高不可攀。新时期,人们的思想又一次解放,思想观念、价值观都多元化,作家对军旅小说中英雄形象的塑造也发生了改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军旅小说中的英雄更多了普通人的色彩,他们个性十足,又有自己的处事原则,思想和行动不受约束,很有锋芒,一身匪气和江湖豪氣,蛮横有时不讲理。他们身上有很多毛病,而且对爱情的描写成为对英雄塑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要有自己的英雄,每个时代也要有这个时代的英雄,文学作品应该去塑造英雄,让英雄的魅力震撼读者的心灵。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英雄情结,每个读者都期待英雄的出现,希望以后的军旅文学能够继承军旅文学的成就,发现不足,为读者塑造更好的,更吸引人的,能产生共鸣的英雄形象。

参考文献:

[1]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2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01.

篇5: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公众形象

1.1坚信共产主义,坚信党的领导

记得在初中的思想政治课上,老师曾经说:“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近不,最好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为丰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阶级和阶级差别彻底消失,,,”听老师这样说.我曾想,共产主义社会这么好.它能实现么?不会和桃花源一样是虚幻的吧?

后来,通过对共产主义的了解,特别是这几次党课的学习,我明白了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要领,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批判学>序言中写道:“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可见,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但是,资本主义社会自始至终存在着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以矛盾会引起各种社会矛盾,而这些社会矛盾最终将导致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因此,共产主义不是空想,而是终将能实现的.虽然,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实现具有一定复杂性,它实现的规律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但是,无论怎样,共产主义将实现.,它的实现是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现在,我相信共产主义,我也相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同时我也相信中国共产党,坚信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起就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终目标而努力奋斗.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无数人为了民族的独立,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英勇献身;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现在,多少人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国共产党领导着我们一步一步迈向社会主义社会.我相信共产主义,坚信党的领导,我会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扎扎实实地勤奋学习,坚信的走好理论联系时间的道路,始终以杰出的共产党人和优秀的党员为榜样,不断向他们靠近,为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断努力奋斗.2.1努力学习报效国家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是顶天立地的人物,不因困难而退却,不因权势而畏惧。君子应厚美德,容载万物,刚毅坚卓,发愤图强。

自立自强,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作为当代大学生,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我们新的责任。但当我刚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刚刚进入大学生活的时候,却曾感到很迷茫很无助:因为我不知道大学生活是怎样的,不知道以后的路该如何走下去。但是慢慢地,我在学校里发现了这么一群人:每当我去食堂吃饭的时候,他们总是扮演着服务生的角色;每当我去超市购物的时候,他们又总是扮演着导购的角色;又或者我去缴纳话费的时候,他们又总是扮演着收银的角色。后来我慢慢的了解到这是我们学校勤工俭学的同学,也许,他们的家庭有一些困难,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双手来改变生活,用自己的汗水来证明着自己,用他们的行动来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立,什么是自强。

贫困大学生虽然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但他们同时也受惠很多,有国家的培养、扶持之恩,学校、社会的资助之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等等。大学生要学会感恩,对生活满怀希望,对工作充满敬意,对社会积极回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提升人生价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我们身边不乏这样家境困难但却意志坚强的同学。我的朋友张时雨高中时任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每天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班级。直到现在,他也还是一直保持着中学时朴素奋斗的习惯。依靠自己的勤工俭学、学校的学费减免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的帮助,筹集了自己的学费。他,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叹服、让人敬佩的男生。这样一个乐天派的男孩经常会笑着对你说:“我得好好学习呀,以后还得找一份好工作养活父母,回报社会呀!”现在,这个优秀团员、预备党员、优秀学生干部正以他的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对祖国、对社会、对家人的诺言。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身边的另一群人。他们整天沉迷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打打杀杀;或者整天抱着手机低头不语,不问世事;还有那整日在寝室里埋头苦睡,逍遥自在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难道自己的大学生活也要像他们一样浑浑噩噩的混过去么?如若在这大学时光不自立自强,又要等到何时呢?时间不等人啊!

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环境犹如一个大熔炉,身处其中,要么灰飞烟灭,要么百炼成钢。纵观古今百炼成钢之人,他们绝大多数不但自己有鸿鹄之志,还时时鼓励人们要有志向、有理想、有抱负。有了上面的感悟之后,我明白了自立自强以后的目标就是励志成才,报效祖国。3.1胸怀大志、意志坚强

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一事无成。立志是事业成功的脊梁。

是雏鹰总想搏击长空,是花蕾总想吐露芬芳。古往今来,凡有大作为的人都胸怀大志。南宋哲学家朱熹说:“立志不坚,终不济事”。北宋文学家苏轼指出:“天下未有其志而无其事者,亦未有无其志而有其事者。事因志立,立志则事成。”古代先知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志向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意志

和激情,产生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人生前进的目标和导航的灯塔,是鼓舞人们去努力拼搏的动力。因此,立志对于一个人学习和事业的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胸怀大志,才会有大的发展,才会通往成功的道路。欲成大事,必先立大志。若胸无大志,必然是鼠目寸光,终日碌碌无为,前进无方向,行动无力量,精神不振,畏缩不前。这样的人,只能平庸一生,一事无成。人生亦如此,在生活中,处处面临着竞争,只有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你才能成功地做人做事。要想在竞争中取得成功,你就要有一种强者的意识,成功的意识:相信你能行,相信你能成功。有了成功的意识,就能够在你的心中产生一种志气;有了志气,人就有了奋斗的力量。没有志向,就没有奋斗的动力,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你都要培养自己的志向,唤醒自己的志气,发现自己,实现自己。

有许多庸人,想一想他们为什么学无所长,碌碌无为?不难发现他们的突出特性就是胸无大志,意志不坚。一个花很多时间去凿很多口浅井的人,又怎能挖出深井的甘饮?没有事情是简单的,任何一件事完成起来都要花费相当的精力,人心无法一分为二,只有胸怀大志,意志坚定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最快途径。

所以,我们一定要立下明确的目标——一个人只有有了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才能对生活充满信心,始终斗志不减,向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创造不寻常的业绩。

4.1增强民族自豪感

万般有罪,爱国无罪。历史不是一页书签,历史不是已成为化石的过去,更不只是时间长河中一段被截取的孤立的场景;历史是祖先的脚印,是一艘摆渡华夏民族的巨轮,是一个民族曾经的精神符号的记忆。历史是一段段螺旋上升以助我们民族抵达一个又一个高度的阶梯……既是如此,我们何不利用这笔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吸取其中的教训,在逝去的民族精神的符号中找寻我们尚未完全汲取的记忆?

李大钊说过:“人生的目标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

梁启超先生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重温过这段历史,对于五四运动的精神,可以理解成为对科学民主的追求,也可以理解成为爱国自救的精神。但不管怎样的理解,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

青年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对真理和公平正义的追求,还有就是对黑暗和强权的不屈。而这些,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如果年轻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未来发展不关心,对于生活的这个社会中存在的不公正视而不见,对于强权心存畏惧的话,一个渴望发展的国家和民族就缺乏希望。

作为跨越世纪的一代人有责任将自己即将送走的世纪中所积累的精神遗产带进新世纪,五四精神就属于这样的精神遗产。因此,我们不但应当继承五四精神,而且应当弘扬五四精神。

我们当代青年,代表着祖国的希望,是现代社会的建设者,弘扬“五四”精神更加紧迫,“五四”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大家都知道八荣八耻吧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民主潮流,大势所趋,顺者昌,逆者亡。人权、民主,九十年前,就是我们的先贤追求的目标,今天,我们仍在不断的追求之中。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己不能正,焉能正他人?当我们追求民主、自由、人权时,首先应当从自己做起。

篇6:当代大学生形象

贵州财经大学 09国贸研究生 钟顺华

钟顺华,男,生于1986年3月,江西兴国人,系贵州财经学院2009级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贵州财经学院09级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支部书记。

从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组织支部党员学习政治理论和全国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及时了解党员和群众的思想状况,根据上级党委指示,提出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围绕支部的中心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配合本支部和上级党组织的各项活动。

一、政治上的方向

该同学自觉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地扩充自己的思想政治知识。做到“与时俱进”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了解党和国家的新政策新举措,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思想品德端正,崇尚科学,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并在各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作为第二党支部书记,他平时还认真地学习各种政治理论知识,在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他通过组织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理想。平时尊师重道,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二、学习上的楷模:

学生党员干部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的宗旨。作为一名大学生,该同学不仅仅好好学习,更重要的是有头脑的学,用心去学,会培养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研究生党员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首要的一条,就是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掌握过硬的为人民服务本领。社会主义高校的任务,是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领域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毕业后必须成为所学专业领域的中坚骨干力量,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来为振兴中华做贡献。该同学学习成绩优良,专业知识扎实能有效承担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三年在校期间参加了导师的多项课题,科研水平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2009-2010年参与贵州省首届“硕博论坛”获校级论文二等奖,在省内期刊已发表2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获得贵州财经学院第六届学术文化节优秀论文。

三、工作上的表率:

在工作中,该同学捡重活累活去做,大家不愿做或做起来有困难的工作,就要由他担起来。当然作为党员干部,还要在思想上成熟,能够顾全大局,带领同学们搞好支部的建设。

该同学时刻以大局为重,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支部中作为书记,每次搞活动,就会毫无怨言的尽自己的一份力。2009-2010获得贵州财经学院“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2010年5月担任09级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后,在院党委和研究生工作部党总支的领导下,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于律己、忠于职守、尽职尽责,遵纪守法,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每一项工作都能按时党领导和校领导标准完成。成立党小组,建立健全“推优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发展预备党员,按照十七大党章提出的党员标准,以保证质量为核心,认真遵循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全面坚持和正确把握新时期党员标准;党员按期转正方面更加注重党员动机和综合素质的考察。到目前为止,09级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推为入党积极分子12人,预备党员23人(14人组织部待批),正式党员25人,党员比例达到49%。

在2009-2010和2010-2011年第一个学期因工作出色,三个学期在党员考核中取得“优秀”。

四、生活上的榜样:

在生活中,该同学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乐观热情,为人正直善良,关心同学,关爱集体,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拼搏,刻苦耐劳,乐于从生活点滴帮助他人,一直以来与他人相处甚是融洽。这些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就能够最后体现个人素质。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不愧于自己是一名党员,也正因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平时的生活中,他时刻提醒着自己,注意着自己的言行。

上一篇:部署多层交换网络中的组播笔记下一篇:五下册数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