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教学与管理 助推课堂质量提升

2024-05-12

精细化教学与管理 助推课堂质量提升(通用6篇)

篇1:精细化教学与管理 助推课堂质量提升

精细化教学与管理 助推课堂质量提升

哈佛大学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的回答是:哈佛大学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发光。这段材料说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要追求的。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课堂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的教学关系是:教主宰学,学服从教。而新课程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如何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认为应该优化课堂教学,将精细化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才会是精品。亦即“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那么,我是如何做的呢?

一 课前准备精细化 铺好质量之路

每堂课的每一环节要达成的目标必须是清楚而精细的,不能是笼统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尽量控制少讲,让学生积极活动,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这主要体现在精细化的课前准备、精细化的课堂教学和精细化的作业处理。

精细化的课前准备并不是指每堂课都要写十分详细的教案,而是指课前教师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问题分类定位”,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转移到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时可能遇到的

困难和疑惑上来,教师在备课与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思考三个问题:

1、什么问题适合学生独立解决?把这类问题归入学生自学环节中。

2、什么问题需要学生共同解决?把这类问题放入讨论、交流、展示环节中。

3、什么问题必须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把这类问题放入教师点拨、精讲环节。

统筹考虑文本、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才能组织精细化教学。将知识“问题化”,这是个难点。可分解为“文本精读”、“如何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问题的价值判断”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将文本与学情“生本化”,这是关键点。我采用以下几个步骤在课堂上即时性把握学情,做到把问题和学情结合起来:首先是备教材,教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要有充分的把握,设计好深入浅出、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将相关的习题亲自做一遍。其次是备学生,老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充分考虑好优生学习时可能会有哪些疑问和见解,又要蹲下身来设想自己是中等或中等偏下学生时,回答问题或解题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多少时间,一般会沿着怎样的思路去思索。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活动化”,这是落脚点。依据问题的难度、性质,分别组织学生进入自学质疑、交流讨论、聚焦难点、精读点拨等学习模块。

精细化的课前准备还包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准备。核心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帮助学生学会自学。从积极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课外自学,“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课前教师要特意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在预习中比较新旧知识的共同点与区别点,找出困惑点。这样,课堂里学生才会成为真

正的主人,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二 课堂教学精细化 奠定质量之实

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突出“精讲多思”,讲到什么程度,哪里放哪里收,要按新课程的教育理念重新定位;突出“学生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多放手、多扩展,实施创造性、开放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练、答等多种感官,让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课堂;突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高效地获取知识。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好的教学方法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对于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比如学习化合价时,学生反映枯燥难记,这时可以总结一些顺口溜如: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二三铁,二四碳,铜有正一和正二,铝正三等,学生记忆方便又深刻,学习劲头足。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知道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同时教师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对学生教育要有爱心和耐心;允许学生在学习和个体发展上存在差异,并能根据这种差异搞

好因材施教,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相信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成功。课堂教学精细化主要把握好五个环节:

1、预习交流,明确目标——根据教师的引导和学习目标自主预习,通过预习交流熟悉文本,进一步明确目标,完成基础性知识或准备性知识。

2、分组合作,完成任务——针对重点任务,教师以多种形式进行安排、分配,小组内合作探究,达成共识,教师将重点任务以多种形式平均分配到小组,小组内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3、展示讲析,提升水平——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多种形式对本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展示本组内合作探究阶段的学习成果并进行讲解、分析,其他小组进行纠正、补充、质疑、点评,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延伸,教师起好牵引鼓励作用。

4、穿插练习,全面巩固——各小组结合本组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示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5、达标测评,反馈校正——学生完成学案中的检测反馈内容,检查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并进行补救或者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反思和校正,以练习、问答、回想、小结等多种形式进行回归性检测,注重突出“弱势群体”,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同时让学生自我总结:本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或方法,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等;让学生反思质疑:我还有哪些问题还没弄懂等。

三 作业处理精细化 夯实质量之基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所有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作业处理的精细化更是其中的点睛之笔。必须做到分层次、有选择的作业布置;做到讲必练,练必阅,阅必评,错必纠,纠必查。

1、讲必练。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考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这里主要指练)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将知识活化。

2、练必阅。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阅,以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教师是利用练习的反馈机会,获得丰富的教学反馈信息,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与指导性,防止教师“教”中无人。通过阅读练习,评改试卷,可以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可以进行师生的情感交流,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与鞭策,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面批面改,既能明确地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点拨改正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促使学生按质按量完成任务,防止学生敷衍塞责,防止作业流于形式,又能化解师生隔阂,增进师生友谊,可谓一举两得。

3、阅必评。就是教师对评改的练习,要进行统一的评讲。教师在评改练习时,既要注意收集普遍性的有效信息,又要注重收集学生的个别化问题,并做好作业批改记录,然后进行思考与总结,提炼出本次练习的主题性问题,给学生以具体方法的指导,保证了评讲有的放矢。

4、错必纠。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当然,这样的纠正可以在老师对作业批改的提示下进行,也可以是在老师评讲试题的基础上进行,这就有利于克服学生做完作业就完事大吉的毛病。而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恰好是学习中的薄弱问题,是学生易错易

混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而有效地纠正,他们还会在未来学习中遭遇到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时继续犯错。错必纠,还有利于解决学生过手的问题,克服学生眼高手低的毛病,有利于最大化的提升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错必纠,就是要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过程。

5、纠必查。所谓纠必查,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改正错误,然后教师对学生的纠错情况进行检查。这样可以通过教师的评讲,给学生的指导转化为学生的具体行为,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内化,防止学生应付了事,草草收场。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纠错后的情况进行再反馈,使教学环节在循环中得到质的提高。

高尔基曾说,一切伟大的事业,或者说一切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这就启示我们:要把事业做成功,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将小事做细、做精。“教无定法,但有良法”如果我们肯动脑筋,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能做到“精细化”,我想提高教学质量就不会再是一句空话,让我们将 “精细化”教学落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实处吧。

篇2:精细化教学与管理 助推课堂质量提升

提升教学质量升

教学管理规范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着学校经营的成败,决定着教育效益的高低。我们必须以区教委提出的‘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工程’为契机,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极端负责,彻底转变办学理念,彻底改变工作作风,彻底完善规章制度,彻底扭转管理滞后的局面,通过两年的努力,使学校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这是奶子房中学曲建华校长在学校教学管理规

学校把抓质量的突破口定为提高各学科的及格率,也就是如何使到奶子房中学就读的学生,都能努力学习,坚持学习,不放弃学习,完成初中基本课程。学校明确提出抓教学质量管理的口号,即“对每个学生负责,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他们统一了学校的教育理想是:无论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怎样薄弱,学习习惯怎样不好,进入奶子房中学后,都能让他在学习上有进步,有发展。从而形成了学校办学的基本理念,即“关注每个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从这一理念出发,他们构建了自己的校本教研课题是“让学生爱学你所教的学科”。

中学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促使每位老师将质量意识内化为自觉行动,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建立了课堂教学效果检测监控制度、教学报告制度、学困生导师带教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分析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管理机制,修订了《教案检查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办法》、《教师备课管理要求》、《学生作业管理要求》等,这些切实可行的制度,既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激励着教师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向主动遵守转变。程彰显智慧,建立“五步”教学质量过程监控体系

教学管理不仅要讲究层次性,而且要注重覆盖面,要能在每一个细节上力求精益求精。中学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单是注重结果,更注重了教学质量过程的分层管理。

学校形成了校长——教学校长——教导处——教研组——教师的教学监测网络,他们针对教学活动开展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内容、特点及要求,保证了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了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活动的检查、指导监控作用。

学校教务处坚持定期检查与不定期、不定范围的随机抽查结合的办法,教研组一月一检查、一月一评估,对教学过程实行有效监控,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个人,并迅速寻找良策,及时改进工作,确保教学质量不受影响。

检测激发潜能,建立“三级”课堂教学效果检测体系

课堂教学效果检测对于学校教学质量很重要,不仅仅是教学管理方向的指引,还有一个作用是激发教师教学规范化的内在潜能。

奶子房中学选择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对中考学科课堂教学效果实施三级目标管理:第一级管理:教师自我监控,即每位教师在每一节课最后5分钟对当堂讲授知识进行课堂效果检测,并撰写教学反思;第二级管理:教研组长对本组成员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即教研组长每周听本组教师2节课并当堂检测,利用每周的教研组活动时间,检查并听取本组成员一周课堂教学效果检测情况汇报,并进行汇总;第三级管理:教导主任对全校各科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监控,即教导主任每天对一名中考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检测监控,每月汇总情况。难能可贵的是,奶子房中学制定了课堂效果检测标准:60%的学生掌握60%的知识为合格,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知识为优秀。学校实施“三级”课堂教学效果检测体系,有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计划的调控,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追踪;有助于提高教师教材分析能力,课堂教学实施能力。评价见证发展,建立“五层”考后分析评价体系

奶子房中学针对学科教学情况报告进行分析评价,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力争做到教学问题周周清、段段清,确保学校教学质量。学校形成了考后逐层分析系统:负责各年级的干部对本年级考试情况进行考后分析——年级组长考后分析——班主任考后分析——任课教师考后分析——教研组长对学科考试情况进行考后分析。学校五层干部、教师对试卷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考试范围,考试重点、难点,难易程度;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取得的成绩及原因;对考试中问题进行分析,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制定下一步改进措施。学校还召开考后学生会、家长会,表彰进步的学生,让学困生看到希望,增强学习动力。2009年5月份月考后,学校奖励初

一、初二年级前三名学生,年级第一名奖励为一辆自行车,对全校学生及家长触动很大,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夯实一块阵地——课堂教学校本化

奶子房中学干部、教师深知: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于是,学校依据素质教育和规范化建设工程的要求,切实抓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检测”五大环节的常规管理,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奶子房中学特别注重开展校本教研,坚持每期开展一次大型联片教研活动、每月一次校内教研培训、每周一次组内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努力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首先,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主线,准确把握教材的特点及各章节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教师才可以制定学期教学计划,以此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其次,学校从实际出发,探索实践适合农村中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管理方式。奶子房中学在创新教学管理上实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指导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适合农村地区学生学习,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将不会学习转变为学会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再次,学校大力倡导以“激趣导学”课题为目标,激活学生思维,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力求减少课堂的随意性。教务处的常规检查也由以前检查备课数量转变为检查导案质量,真正提高导案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益;

总之,在奶子房中学的课堂上,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用赞赏的语气来评价学生,多鼓励、少批评,激发优生的学习兴趣,打消差生的畏难情绪,这样,举起的小手多起来,争执的声音大起来,那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是激情飞扬的课堂,更是学生放飞心灵,张扬个性的课堂。找准了一个突破口——学困生培养实效化

为了确保学校整体进步,促进学生平衡发展,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奶子房中学每位教师拟定切实可行的“培优辅困计划”,教师在课堂中设置每一个教学情景兼顾学困生,保证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给学困生更多关爱,这一活动不仅感动了家长,更感化、激励着学生学习。正是源于倾心交流、倾情付出,才换来教学成绩的大幅度提升:学科教学成绩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度提升

抢占了一个制高点——教师发展专业化

立足于农村学校的实际,奶子房中学领导班子意识到:他们在努力改善硬件教学条件的同时,更应当注重软件质量的提高。他们希望通过提高教学水平来为周围的百姓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让农村的孩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奶子房中学年轻教师居多,为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要求每一名教师制定自身的三年发展规划,要求教师设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学校根据教师发展提出不同的工作要求,并及时给予工作指导。教师阶段性发展目标的落实,加速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进而使教学质量有了坚实的保障。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学校要求教师明底线、懂规矩(即确立明确的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并以此规范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学校要求管理者要努力做到尊重、理解、信任、帮助、成就教师,尽力为教师的教学排忧解难。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的全面进步,学校安排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并举行拜师会,明确师傅的职责,徒弟的任务。学校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评比、比赛,学校鼓励教师人人学会“表演”,个个参与竞争。曲建华校长的“舞台论”成就着教师,使不少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青年教师杨毅军、冯桂红获农村教师能力提升工程说课大赛一等奖,孔祥红获二等奖,戴凤艳、王迪新、王丽萍三位教师获三等奖。

学校要求老师建立一套自己科学的教学方法,积极组织教师“走出去、请进来”,派遣骨干教师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参与课程改革研讨,并请著名教授、市区级教研员来校为教师们评课:聘请孙玉才校长为全体教师主讲“如何说课”;学校开展首批10名青年教师说课大赛,孙校长对说课活动做点评;聘请教研中心曹士贤主任为全体教师开展“农村教师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专题培训,大大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

总之,奶子房中学培养教师采取以老带新岗位培养,专家指导定向培养,集中学习校本培训,专题研讨或讲座进行理论素养培养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

“一所有生命力的学校,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不在于其高楼大厦的多少,不在于其办学规模的大小,师生员工的众寡,而在于是否有一种根植于全体员工脑海和心灵的教学管理规范化文化。”曲建华校长的一席话,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奶子房中学教学成绩提升的道理,那就是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可以产生教学力,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可以成为最好的教育资源……

以集体备课为突破口,稳步推进课程改革

鼎新镇学校初中小学现有教学班25个,其中初中10个,小学15个,任课教师84人,平均年龄37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鼎新镇学校凭着小学坚实的基础和初中良好的出口,教学质量在全县同类学校名列前茅,这种优势是因为教师有很强的集体观念和敬业精神,多数教师业务素质高,时间抓得紧,督促学生严,教学方法好,进取心强,不甘落后,教师相互竞争又相互学习,教研氛围浓。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讲得好,评得细,各显神通。从不藏私,起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作用。而今依然有好多教师保持了这种传统,尽职尽责,质量继续保持较好水平。但是由于时间的变化,一些优秀教师向城市流动,学校教师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结构性缺编,中老年教师和新教师群体比例越来愈突出,教育质量经受着严厉的挑战。去年全县统考,我们学校的所有学科在九年制A类学校处于前10名的小学有 20个

学科。初中一些学科至于较后的名次。

穷则思变,为了摆脱困境,走出一条新路,去年9月郝校长到任后,与校委一班人对教育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12月去衡水中学,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后,深受触动,有了教育改革的动力,在荣县教育改革发展动员大会后,今年开学以来郝校长就与大家确立了以集体备课为突破口,倡导试点使用导学案,选班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改思路。

集体备课大面积推广,导学案在青年教师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三年级一班,七年级三班,八年级三班实施。首先谈谈我校开展集体备课的情况。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指正。

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

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许多高质量学校的经验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他们最成功也是最朴实的做法就是抓好常规,抓严细节,抓实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走向高峰”。我们要把课程管理思想落到实处,同样要抓好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每个过程,向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要效率。

教学过程管理环节很多,因素复杂,针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我们在本学期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重要环节和过程。

一、突出完备,抓好教学制度管理

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管理制度是保证。我校在认真贯彻《荣县教育局关于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的 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课改的要求,修订了《鼎新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印发给每个教师,提醒老师们按常规要求施教。还配套制定了《鼎新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对教学的备、教、辅、改、评、研等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出台了中学专任教师工作目标考核量化评估方案》,对教师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教学计划的拟定、备课、上课、教研活动、作业批改、学生成绩考查、质量分析、总结的撰写、各种活动记录和表册的填写及成果的取得等内容都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实行动态、全方位管理,平时对教师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督导检查记载,学期结束进行量化评分,评估结果与教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表模直接挂钩。

二、突出落实,抓好教学监控管理

我校管理者对加大教学全过程的严格检查、监控已达成共识,教学管理人员深入年级组、进入课堂已成习惯,教师们对教学检查也习以为常,全都积极支持和配合。通过以制度制约,以机制激励,采取量化管理,全程跟踪考核,建立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已形成了过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学校建立了定期与不定期的常规检查和巡课、听课、评课制度,把教师执行课程计划、精心备课、按课表认真上课作为平时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每天两位行政值日的领导和教务处人员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巡查,做好相关记载(学校统一印制有《教师常规工作检查记录本》),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小组成员实行听课日制度,每周不打招呼随时进课堂听课(称为听“推门课”),听课后检查备课本和作业批改情况,作为教师工作目标考核上课的评分依据。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学校集中组织对全体教师的学习、备课、作业批改、各种活动记录、总结等内容组织详细检查评估,并作好记录,将检查结果采取集中和个别的方式及时反馈,并向全校教师通报,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学期工作量化评估的主要依据。

三、突出课改,抓好备课管理

本学期我们进一步引导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切实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领,能够独立备课,上好常态下的每一节课。要求教师备课要学会联系学生学习水平,利用现有教材资源、网络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和其他教学资源设计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流程。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教,更要学会思考学生如何学、主动学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学生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享受快乐、享受成功。加强了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年级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形成学校、学科、班级教学创造的合力。要求集体备课要重心下移,面对中等以下学业水平学生,面对青年教师,面对教学单元共同的重点难点进行,做到在教学目标上协调一致,在教学资源上共同分享,在专业技能上相互学习,在教学信息上互通有无。教导处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备课教研活动,发挥引导、指导、倡导、督导作用,促进备课组的建设和发展。

四、突出“三清”,抓好课堂管理

我们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关注课堂中教师的紧张度、学生的思维度和参与度。要求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教师要精讲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语言要精,不讲正确的废话。教学任务要当堂完成,做到堂堂清、课课清。要通过精细化的课堂教学管理,最大限度地用好有限的教学时间,绝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靠加班加点来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周周清。

五、突出精练,抓好作业管理

以前我校部分学科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是靠提高课堂质量,而是靠布置过多作业,靠推介超量教学辅助材料,靠题海战术来达到功利性的所谓优秀成绩,其危害极大,现在加以抵制。我们本学期实行一课一辅,作业布置与批改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改必评、有评必补,最大限度的发挥“训练为主线,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对于学生巩固练习,要求教师要多一点教学参考用书和习题资料,以便精选学生习题,而学生手中要少一些学习辅导材料,以便精练习题甚至一题多练,对于巩固知识运用技能来说,没有哪个练习题是最好的,只有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才是最有效的。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选择最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练习,设计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分类作业,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突出承包,抓好培优帮困管理

我校在培优帮困辅导上的做法是在全校推行教师承包优生与学困生:首先是每班建立本班的优生与学困生的档案和花名册。然后是每位教师从自己所任教的班级优生与学困生花名册中,选取几人作为培优帮困承包的对象,并承包他们这一学年的学习、心理生活等情况,并要实行跟踪记载。

七、突出反馈,抓好考试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排斥考试,学校提倡教师实行学科单元形成性达标测试,但是反对频繁进行考试,扩大考试人员范围,增加考试科目,造成学生精神学业负担过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我们本学期重点举行了期中考试,在试题的选择上做到体现课改理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有导向性。对于非中考科目,辅之以动手实践,技能考核等多种检测手段了解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成效。狠抓考试后的质量分析和学生辅导,以考促学,真正发挥考试评价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专业水平上的导向作用。要求各科教师根据考试成绩分析总结教与学中的得与失,正确认识期中考试在课程改革、评价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理解“课标”中“关于考试改革重点”的精神实质。具体安排为:小集合-大集中。首先以各年级各科教研组为单位,结合自己学科的考试内容和卷面成绩进行具体分析;然后以各学科为单位进行大的集中。

八、突出特色,抓好校本教研管理

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也是我校强化常规教学管理的有力措施。我们认为校本教研就是“自己研究,研究自己--自己研究自己。”其主要特征为“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校的校本教研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1、实用的校本教研主题。在确定主题时,我们强调要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教学中真实的问题和学校实际的问题,以此来寻找校本教研主题。我们确定主题一般都经历了“梳理--观察--提炼”的过程。如我校的校本课题《农村初中加强留守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就是针对我校留守生问题的现实提出的,初一语文备课组的校本专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诵读研究》,也是基于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提出的,本学期,我校的校本教研总课题是《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探讨》,针对这个总课题,各教研组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子课题,如语文教研组的是《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数学教研组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生活数学”》……

2、深厚的校本教研推进策略。开展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通过教师的发展带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就是要为教师创造条件、提供载体、搭建平台,组织活动,开展多层次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我校的做法是:

(一)以叙事研究为切入点,开展个人反思。首先我们规定教师每月写两篇教学叙事,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接着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叙事的基础上进行反思;现在抓四点反思已成为我校教学反思的基本特点:即抓妙点反思--点点新移锦上花,抓疑点反思--柳暗花明又一村,抓败点反思--知来者之可追,抓常点反思--看似寻常最奇崛。

(二)以教师对话为增长点,开展同伴互助。先是以教师汇谈为载体,实现对话;然后通过“课改沙龙”进行深度汇谈;再就是通过“案例解读”引领教师围绕某个教学问题或者根据某个教学片断归纳案例问题提出解决的意见与看法;最后通过“成果论坛”,编印“石中教研”,让教师分享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三)以教师需要为着眼点,实行专业引领。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教师们深感教育理论的匮乏和研究技术的不足,于是学校给他们进行“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供什么!”的菜单式培训。

3、规范的校本教研活动流程。2007年4月我们开展了“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诵读研究”案例教研活动,它的成功开展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引路典型。九月,我们把研究成果向全校推广,全校五个教研组,分别围绕自己的研究主题,扎实开展了案例教研活动。主要流程如下:

(一)通识培训,组织研究;

(二)发现问题,调查研究;

(三)专题培训,展开研究;

(四)重新设计,深化研究;

(五)梳理提炼,总结研究。

4、坚实的校本教研保障机制。为了促进校本教研的长效开展,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校本管理网络与措施,并对在校本教研各方面取得优异成果的教师实行奖励,以此不断推动校本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在这方面,我校的做法如下:

(一)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主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有骨干教师、校内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由教科室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二)抓好了教研组和课题组的建设,这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

(三)建立了激励机制。①实行科研教师津贴制度。②实行成果奖励制度。③实行校本研究常检制度。④实行评优、职评、晋级、考核奖励加分制度。⑤实行实验教师培训和进修制度。

常规教学管理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工程,需要学校教学管理者的 高品

位决策和高标准要求,需要精细化的过程管理。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不能期望“冰雪消融”后就会有“鲜花烂漫”,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地坚持下去,踏踏实实走准、走稳课程改革的每一步,以实际行动进行教育教学层面的探索与实践,把我校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工作推向新的境界、新的高度、新的水平!

措施三:专题培训 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的观念,并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每年确定1-2个重点专题,组织集中培训。几年来我们分年龄段对教师进行了计算机培训和英语培训。本学期我们的重点是:规范教师电子备课,进行电子备课的培训,开学初由各学科教学干事分别进行了电子备课培训,进一步明确电子备课要求,每月定期与不定期结合检查教师的电子备课,学期末刻成光盘,形成我校的资源库。措施四: 校本教研 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把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教学研究制度,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实践为载体,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一种形式是: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题为依托,以同步研讨为策略”的“双轨道备课”;另一种形式是:“历练专业技能、促进教师发展”的技能比赛活动;再一种形式是以“选拔骨干、推出新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评优活动。

篇3:精细化教学与管理 助推课堂质量提升

一、精细化管理意识,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细节中

伴随着精细化时代的到来,我们感悟到“教学管理无小事”,一切工作必须从细节入手,才能推动教学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感悟到精细化的教学常规管理是成就高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让更“精”、更“细”做好工作的意识渗透到教师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我校一直坚持从要求抓起、从规范抓起。学校根据教师实际制定出了“教师行为规范要求”“作业批改细则”“教研制度”“备课导航”等,从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到学生管理、教学质量,再一次细化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如,学校提倡教师“候课”制度。上课时间还没有到,要求下节有课的老师要提早进入教室,整理好上课的用品,梳理教学的思路,酝酿上课的情绪。当上课的铃声一响,教师便与学生一起步入学习的情境。有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少了维持秩序的程序,课堂教学更有效率了。由于教学管理精细化,“候课”制度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一种教学习惯。

二、精细化管理过程,落实于教学管理行为中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它来不得半点儿虚假。如何抓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构建切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我们深知责任的重大,因此,我们精细、灵活、人性化地管理着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1.教学工作中, 我们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采取“定时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 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 做到了“开齐、上足、教好”,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 突出了教学管理中的“五抓”。

一抓备课, 学校每学期开学初组织教师学习区“教学常规”。以教研组为龙头, 集思广益, 共同探讨, 力求在互相交流中达成共识。针对网络资源丰富与备课共享存在弊病的今天, 教师在备课中呈现出“拿来主义”“照抄主义”两种现象。针对这样的现象, 我们将备课分成共享备课和自主备课两大形式。在共享同年级老师教案时, 必须要在教案的备注栏中写出自己的思考, 可以是对同事备课内容的认可, 写出其“亮点思考”;也可以是对同事备课内容的否定, 写下自己的“个性修改”。除共享备课外, 每学期每个教师有15课时的自主备课这些自主备课, 可以是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可以是一个环节, 但必须要体现自己的风格, 亮出自己的特色。

在这样的过程中, 备课———因为有了教师自己的理解而显得有了其真正的意义, 既允许教师教学个性的发挥和张扬, 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方案。

二抓上课, 校级领导组织中层科室人员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听课、评课、与教师广泛对话、交流, 有力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我们按教龄的长短把学校教师分成三类:第一类是5年以下的年轻教师, 要求他们每学期上5节邀请公开课, 并且上交这5次公开课的教案;第二类是5~7年教师, 对他们则要求每学期上4节邀请公开课, 上交4节公开课教案;第三类是7年以上的骨干教师, 每学期展示1节公开课, 并上交公开课教案与课后说课稿。

三抓批改,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额少的要做到面批面改, 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作业展评活动, 通过学生作业的全员展评, 不但激励了学生及时认真书写作业的积极性, 同时也激发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 在学生作业时, 我们提出了“作业批改细则和评分格制度”, 对老师提出作业批改的实际要求 (如, 语文作业批改细则) , 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在每次作业后画上评分格, 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 在评分格里打等级和日期。这样的一种要求不仅老师批改得认真, 而且翻开学生的作业本书写整洁、批改规范。

四抓辅导, 尤其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况, 对于任何一个走进课堂的学生, 从不言放弃。为此, 老师们牺牲了多少业余休息时间已无法计算, 但是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 看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老师们毫无怨言, 只有欣慰。

五抓检测, 首先严格考风考纪, 控制考试次数, 除上级部门的统一抽测外, 学校每学期组织统一抽测, 力求公平、客观地反映每位教师的教学效果并组织教师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分析检测结果分析力求人性化, 帮助教师寻找分析教学上的不足。

精细化的态度和方法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保证, 只有过程管理的细致到位, 才有最终结果的完美。

三、精细化管理特色,蕴含在学校教研制度中

面对“优质办学、质量生存”,学校要认真研究解决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着力更新教师的教研观念,加大教科研方法与技术储备,培育教改探索精神,解决教师教研动力问题,真正达到以研促教的效果。学校建立骨干引领、同伴互助、团队合作的校本教研机制,以“四个坚持为依托,听好五课为途径”推进教学管理精细化,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教研长效机制。

1. 四个坚持

(1)坚持教学情况跟踪制度。学校中层科室、学科教研组长每学期定时检查教学计划制定、学科计划制定、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

(2)坚持教师课堂规范分析交流活动。为了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引领教师更好开展教学活动,学校在低年级中开展了“课堂教学常规”的交流分析活动。低年级的老师围坐一起,请有经验的低年级老师谈谈自己在课堂规范管理中的经验和做法。课堂规范分析交流活动达到了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尝试。

(3)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集体备课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法、学法、教学构思、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在“一人执教,多人参与,集体议课,更新设计,形成精品”的这个程序中,使集体备课制度展示出最大的优势与作用。

(4)坚持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多,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制定了青年教师《“听说读写上”专业发展五字诀》,来引领青年教师的课堂驾驭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2. 听好“五课”

(1)听好新教师的了解课———新分配来和新调入学校的老师,在9月份都必须上一堂亮相课,分管教学的领导和教研组长进行了解性听课,以更好地了解新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基本功、把握教材的能力及教学不足之处。

(2)听好青年教师的邀请课———学校7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每学期都要完成4~5堂的邀请课。青年老师提早邀请学校领导,教导处、教研组骨干老师、各学科带头人进行听课诊断,做出评课分析,听后一起分析教学得失,指导青年教师针对不同课型的过关教学。在青年教师每学期的不断磨砺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他们对教材的把握、课堂的调控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3)听好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学校骨干教师较多,在学校举行的大型教学研究活动中或学校校本教研中,这些骨干老师都要为本学科的教师上示范课。学校组织同学科老师进行听课、学习、讨论。示范课所起的作用应该是榜样作用、引路作用,为本学科的老师提供教学的借鉴。

(4)听好相同学科的研讨课———在一个学期内同学科的教师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围绕一个研究课题或一个教学内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式地听好相同学科的研讨课。听课后安排时间,大家围坐一起,听上课老师说课,其他老师评课;或围绕课堂中呈现的问题一齐讨论怎样整改,以真正达到“研”的目的。

(5)听好各级各类的竞赛课———每学年学校都会有一些教师代表学校、个人外出赛课。为了让赛课的老师更有把握,更有充足的准备,取得更好的成绩,学校组成学科磨课组,经历“试教、听课、议课、修改、上课”,使赛课的老师在这次磨课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锻炼,收获更多的教学技能、技巧。

篇4: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一、教学因精细化而精彩

1.将精细化管理意识渗透到教学常规的细节之中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基于此,我校早于2003年就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以更好地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实现优质办学。伴随着精细化时代的到来,我们感悟到“教学管理无小事”,一切工作必须从细节入手,才能推动教学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感悟到精细化的教学常规管理是成就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保证。为让更“精”、更“细”做好工作的意识渗透到教师生活的每个细节中,我校坚持从要求抓起、从规范抓起。学校根据现状,修改制定了“教师行为规范50条”,从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到学生管理、学生质量,再一次细化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例如,上课时间还没到,当两分钟预备铃响起时,所有的上课教师都已来到教室,整理一下着装,理一理思路,酝酿一下情绪。铃声一响,教师便与学生一起步入学习的情境。有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少了维持秩序的程序,课堂教学更有效率了。作为教学精细化管理措施的一种,“候课”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教学习惯。

2.以四坚持为依托,推进教学精细化管理

一是坚持教学情况跟踪检查制度。教学干部、学科大组长每月一次、同年级教师每两周一次查阅教师备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

二是坚持校级教师教材分析交流活动。为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引领教师把握教材体系,我校连续两个学期开展了全校教师参与的教材分析交流活动。教师们就全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单元知识的生长点、教学中的重难点等内容,以表格等形式进行了分析交流。教材分析交流活动达到了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尝试。

三是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集体备课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法、学法、教学构思、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顺序为:当主备人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时,其他成员进行补充修改。主备人在集体议课、说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每位教师在教学结束后,捕捉教学中最深刻、最难忘的亮点或不足进行反思,再次修改教案,形成本教研组的精品教案。

四是坚持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针对我校部分年轻教师工作年限短,教学经验不足,课堂上灵活驾驭和有效引导的教学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现状,我们开展了培养青年教师3个“一点”活动。

“学一点,提高素质”。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使自己具备渊博的学识,广阔的知识视野,方可居高临下、游刃有余。为此,学校已连续几年坚持校长赠书活动,目的是引导年轻教师向书本学,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陶冶自己的情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接纳和吸收一切有用的新知识,不断地改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向名家学习,聆听专家的讲座,是通向成功的一条捷径。为此,学校本着“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教学管理思路,开展了专家引领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实现了教师与新课程对话、与专家对话、与同伴对话、与学生对话的对话文化,使大家在倾听、陈述、实践、反思中,共享经验,共赢收获,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促进了教学行为与先进理念的尽快跟进。

“用一点,培养能力”。学校要求教师们用自己学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思索,使理论与实际真正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教育教学方法。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多样化的校本培训活动,如组织教学展示课、青年教师沙龙论坛、跨校联聘、课堂教学每周半日开放、同龄教师教学竞技等实践活动。2005年,学校开展了校级骨干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经过学校评审小组硬件审核、集体听课、专家任评委的答辩考核等环节,校级骨干、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活动的开展,既是考核又是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写一点,学会研究”。最好的发展莫过于自主发展,最有效的培育莫过于自我培育。基于此种认识,我校精心设置了《呼家楼中心小学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意在激活教师内驱力,促进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在思考中持续改进。档案每学期一册,分学期栏目和月栏目:学期栏目中,前设“个人素质与业务水平的自我发展阶段性目标、个人优势劣势分析、自我要求、本学期力争有所改进的工作”等内容,后设“学生家长评议、学校寄语、学期考核评价结果”等内容;月栏目中,设“本月阅读书目文章、最有感触的学习记录、学习与工作中的思考、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成功之处的自我赞赏”等内容。《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记下了教师们自我提升的愿望,也记下了他们自我培育、自我管理以及自我调控的坚实足迹,借助这条小径,教师们正在努力走向日趋完美的教学行为。

二、质量因精细化而提升

精细化管理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办学。为此,我校树立了“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提出了“对学生成长负责,让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办学理念。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意识,注重过程评价

学校构建了三级质量监控网络:

一级监控:学校监控。目的是及时了解教师们常规工作的落实,调研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以更有效地监控教师常态课教学质量状况。

二级监控:年级组、教研组监控。内容涉及年级组的备课活动,由年级组长负责,每月集体备课不少于两次,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探讨;由年级组长牵头,汇总各班学困生名单,定期(每月一次)测查基础知识,对本年级学困生进行质量追踪分析;教研组长定期(每月一次)检查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和学生改正作业的情况,及时反馈;以年级组为单位做好单元检测。

三级监控:教师自我监控,加强课后反思。帮助教师养成课后思得、思失、思改的习惯,成长为一名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学校定期由科研室的教师翻阅、批改教师们的案例反思,指导教师们把事例转变为案例,并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从而使教师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从个别现象中总结出一般规律,从而指导实践;做好每一节课的自我监控,思考设计每节课教学效果检测题。

2.建立学优生与学困生并重的监控机制

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学困生档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施以更为有效的改进办法。教师们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向他们传递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在全校范围内总结推广学优生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并编印成册。我们还尝试了建立星级服务制,聘优秀学生为导师,在前期总结的良好学习方法中,得到本年级段同学的认可,即为三星级导师,任务是指导一名需要帮助的同学,与学校课题组教师签订协议书,经过考核合格后晋级;四星级导师带两名需要帮助的同学;并聘为学校课题组成员;晋级到五星级的导师,将荣获星级导师的荣誉称号。

3.全面推行教学“行政会诊制度”

一走进: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每周半天深入一个教研组,按不同需求、不同形式进行诊断,如目标式诊断、主题式诊断与综合性诊断、分类性诊断相结合的不同内容的诊断,使每次诊断的目的性更明确,重点更突出。通过听教研组的两节研究课(是组内本学期研究专题的一种体现),看教师备课、学生作业、教研组活动记录、组内学习交流材料、组内备课作业自查互查,以及组内对学困生监控状况等显现教研组教学研究痕迹的文字性材料。

二调研: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通过看课堂,查材料,访学生,全面诊断教研组的整体教研状况,以求更周密、更精细地了解教师,感受教研的困惑,帮助被诊断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课堂,找到问题,减少“无效教学”;帮助教研组寻求多种教研途径方法,丰富活动内容,提升自我研究能力,提高教研实效性。

三反馈:在整体调研、汇总的基础上,再次集体走进教研组,进行调研反馈。让教师们感受到学校的每一次会诊真正在关注课堂、关注每个师生、关注每个教研组、关注每个教学细节。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大境界、大事业都是由易事、小事累积而成,它们的成败往往是由细节所决定的。可以说,精细的态度和方法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保证,放弃细节的管理就等于放弃管理的全部,只有过程管理的细致到位,才有最终结果的完美无缺。□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

篇5:精细化教学与管理 助推课堂质量提升

我们学校的教学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展开,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做如下总结。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确保教学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实处学校成立了教学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徐校长任组长,郭书记和倪校长任副组长,学校的各处室的主任、副主任和各年级主任精细化管理小组的成员。学校把学校的中层以上的成员分成学科管理小组和年级管理两个小组,学科管理小组成员参加教研组的各项活动,年级管理小组参加年级组的各项活动,一是体现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工作,二是推动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和年级组的各项活动切实有效地展开。

1、年级组管理成员

九年级:倪舜、龚伟、陈东华、茅勤香

八年级:徐建新、倪国珍、顾红娟、石贤

七年级:张红莲、赵建平、施晓燕、黄柳萍

六年级:郭德忠、赵妙福、张正新、徐新娟

2、教研组管理成员

语文组:赵建平、龚伟、朱学高

数学组:徐建新、陈东华、顾忠平

英语组:郭德忠、赵妙福、严灵丽

理化组:倪舜、张红莲、施刚

3、领导小组每周五上午召开学校办公会议,总结一周的教学工作,讨论、研究、布置下周的教学工作。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教学工作,提出改进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4、校长要求各个部门都要树立一切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真正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并提出教学精细化管理工作要落实“三个一”方针:坚持一个“严”字(严格要求),确保一个“常”字(常抓不懈),力求一个“实”字(落到实处)。

5、学校高度重视行政值日制度,值日行政加强“巡堂”检查,对晨会、课堂、课间、午间、晚自习等活动进行巡视,了解班风、课程执行、教师教风、学生学风情况,确保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教学目标层层分解,实施目标三级管理制度

1、学校在分析了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后,提出了学校教学总体目标为“保五争四”。

2、教务部门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确立了学科教学的目标“保八争六夺四”,缩小与实验和东门两所学校的距离,力争有1-2个学科超赶实验和东门中学。

3、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制订教师的教学目标,力争把学校目标层层分解,分头落实,把学校教学工作目标分解每一个年级、每一门学科和每个教师身上。

三、精心组织教学研究活动,提升学校的教研文化

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千方百计提升学校的教研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打造精品教学。学校先后开展了下列学习、研究活动:

1、组织老师学习了《县教学常规管理50条》,学校行政层面进行了全面地学习、全校教师层面进行了发动,年级组层面进行了学习和讨论,备课组层面进行推进。

2、开展了主动-有效课堂的研究,通过反复的研讨论证,广泛地征求意见,出台了我们正大中学主动-有效课堂的评价表,开展了主动有效课堂的备课组研讨展示活动:个体备课,研究教法-集体研讨,集思广益-组内磨课,优化设计-学校展示,互相借鉴-活动总结,表扬激励。

3、开展了优秀学生作业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表扬优秀学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认真作业。

4、语文组邀请了盛建仁老师,数学组邀请了黄守信老师,物理组邀请了沈钦尧老师,化学组邀请了汤逸芳老师来校做教研工作的指导。

5、学校开展了大型的研究活动。数学组和黄浦区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英语组付兰芳老师进行了展示,汪兵舰老师英语教学文本再构的教学研讨活动,政史地组蒋静文老师县的公开课展示,体育组的三位老师体操教学的系列展示教学。这一系列的活动为我们的教师提供一个锻炼的舞台,为教师之间提供

了一个相互学习的的平台,促进了我们学校的教学发展。

6、数学组参加了嘉定区的教学研讨活动。

7、英语组参加了奉贤区的教学评优活动。

8、为了确保初三年级的教学质量,学校开展了系列研讨活动;学期初的目标确定、模拟考试以后的质量分析、家长会议、学生会议,整合各种力量确保毕业班教学质量在县内的领先地位。

9、数学组以闸北八中作为教师的学习培训基地,先后有王英楠、沈辉、郭杰、顾忠平老师赴八中实训,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开创了教师培训的新模式。

10、开展初一年级拓展型课程的探索活动,通过探索取得了经验,为下学期的拓展型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基础。研制了拓展型课程的网络平台,一些列拓展型课程的建设。

11、学校承办了“正大杯”航模比赛、初中生篮球赛等重大比赛,为县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做出了贡献。

学校以博大的胸怀,开放的心态,迎接来自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拓展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既教育了我们的老师,又锻炼了我们的学生。

四、实施精细化的教学流程反馈,力保素质教学全面展开

1、学校在自己的网站上设立了校长信箱,听取家长、学生和老师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现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组织人员调查核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各班班长每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记录和评价,课堂教学记录表每周交教务处汇总,督促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表。

3、学校利用校园网,开展了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教学评议活动,推进家校互动,督促教师全面地关爱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学业,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五、实施质量调研,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学校实施初三年级的月考制度,6—8年级的抽测制度,了解学校各年级的教学情况,提供教学的反馈,实施有效的监控。开学以来,学校组织了初

三年级的月考,抽测了六年级数学、英语,七年级英语、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

2、我们制作了正大中学的质量分析表,每次考试以后,我们要求教师做个体的质量分析,既有数据的记载,又有文字的材料,充分利用考试生成的资源,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的有效性。

3、考试以后,要求备课组长做年级组的质量分析,分析学科的教学情况,发现备课组内成功的教学经验,学习他人的长处,克服教学的弊端,努力做到扬长避短。

4、班主任做班级的质量分析,总结班级的学习情况,表彰优秀学生,激励后进生,构建良好的班级班风和学风,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5、年级主任召开年级组的教学质量分析会,总结、推广年级组的教学成功经验,辐射优秀的教学成果,努力实现经验的共享,促进年级组整体和谐发展。

6、我们组织学校层面的质量分析,检查各级目标的达成度,表彰优秀,激励先进,促进教学的全面发展。

六、高效的激励制度,形成学校教学的动力机制

充分利用绩效工资,努力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推进学校教学的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走教学科学的可持续的道路,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注入远远不断的动力,促进教学的有效发展。

1、校级骨干教师考核奖占2%,不受比例限制,成熟一名,发展一名。

2、中考学科教学成果奖10%,每学期考核一次,设立

3、初三教学成果奖,除了设立目标奖,优良奖和优秀奖之外,还设立优秀学生奖,显著进步奖,激励毕业班的教师,专心教学工作,奉献学校教学

4、学科辅导竞赛奖,鼓励教师培养学科优秀学生。

5、非学科类训练、辅导、竞赛奖,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打造学校特色。

6、教案设计和听课考核奖,激励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

7、优秀教研组建设奖,推动学校的教研工作。

8、拓展型课程奖,推进学校课程的全面高质量的实施,确保“二期课改”得到全面的落实。

一年来,我们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全县的各类活动,发掘条件,为师生提供各种学习锻炼的机会,赢得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好评。在一些列的赛事活动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篇6:细化管理,优化教学,提升质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机会,使得我能够把我在教育和教学中的点滴做法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我汇报的题目是《细化管理,优化教学,提升质量》。一,细化管理手段。

班主任工作琐碎而繁杂,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致力于让繁杂中有序,细化这些琐碎的工作。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和必要保证。我把我的班级管理分为日常管理和课堂管理两方面。

(一)日常管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家长,让家长认可是我们作为一名班主任起码的要求,我曾经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思去研究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家长,去想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们相处,我们班级有位家长对孩子的爱有些极端,她即便来给孩子送一个文具盒也要走进教室捧着孩子的脸亲几下,听不进去一句对孩子的批评,她与老师沟通时也总是在说她的孩子如何聪明,如何懂事,而这个孩子也只是个普通的孩子,难免会犯一些错误,面对这个孩子所犯的错误,我总是会给他讲很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让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让他明辨是非,不能让他在家长的溺爱下迷失了方向,而在与他的家长沟通时先说孩子的优点,再说为了使孩子更完美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样她也就能接受了。在与家长沟通时候要转变角色,让他们感觉不到我是他们孩子的老师,只是觉得是他们的朋友或亲人正在讨论该样才能使孩子更加进步。

我们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让学生爱戴是做个好班主任的前提,也是营造班级和谐氛围的前提,小孩子对老师的态度特别敏感,我对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一向一视同仁,班级中三十七人,我没有放弃任何一个,无论是活动还是学习,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没有他们不行。对于学生,我从不恶语中伤,而是推心置腹;从不上纲上线,而是宽容关爱。宽容不等于放任,我认为班级管理首要的还应该严格要求,不是人管人,而是用制度去约束,让学生明白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做什么是正确的,做什么是不允许的,班级中的各项工作我都尽量细化,把每项工作都细化到个人,比如,我们班级中有专门负责检查语文作业的,有负责检查数学作业的,有负责课间纪律的,负责物品摆放的,负责放学排队的,大家相互监督,各尽其责,孩子们能够在一起研究出一些奖惩制度,我也只是看看这些制度是否合适,其他工作放手让孩子去做,比如周一升旗学校要求学生佩戴红领巾,我就选了一名专门负责监督的小组长,在他的管理下,班级中没有出现过不戴红领巾的现象,原来他准备了几条备用的红领

巾,忘记戴的同学可以到他那里去借,但是要写一份五十字的借条,我说如果大家都来借怎么办?他说连续来借两次的同学要写一份三百字的情况说明,这样一来,还真奏效。班级工作看似分散,实则有序。

为班级营造良好的学风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会经常对孩子们说,我们是来读书的,我们到底读了多少书呢?我会把与教材相关联的书都介绍给学生,并且和他们一起去读,一起去谈,比如,学习林海音的《窃读记》后,我向孩子们介绍了《城南旧事》,学了《骑在白鹅的背上》之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学了《高尚的行为》一课,我向学生推荐了《爱的教育》,并且我也买了这些书,先是借给学生看,后来买书的学生渐渐多了,大家互相看,读书之风在班级中日渐兴起,关于读书的相关话题也成了学生们之间的主要话题,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很有帮助。

(二)课堂管理。

课堂的良好管理是上好课的重要因素,每节课上课前我都会用半分钟左右扫视全体学生,观察他们的表情,明察秋毫,因为有的孩子可能在课间或者是在家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些不正常的情绪,或悲或喜,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听课,经过观察之后,如果发现某个孩子的情绪有异常,我就会在课上对其进行关注,进行适时的提醒,尽量不影响孩子听课的效果,课后及时对学生进行疏导。课堂管理明察秋毫是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时课堂上的一些无伤大雅的小插曲老师也要装装糊涂,比如有一次在课上我发现一个女同学正在笑嘻嘻的写纸条,我边读课文边走到她身边,不经意的把手放在了她的书桌上,孩子马上收起了纸条,端端正正的拿起了书,试想,如果老师站在讲台上大声训斥,效果又会如何呢?与学生对话应尽量多用正面的语言去引导,比如,我们讲完知识之后,习惯性的问:没听明白的同学举手,大家都知道,这个时候没有几个举手的,即使举起了手也是很不情愿的,没举手的里面有很多是滥竽充数的,他们觉得举手有些没面子,我们何不说:听明白的同学请点点头,学会了的同学请笑一笑呢?

二.优化教学方法。

在风气良好的班级中开展教学工作相对省力多了,对于教学我分学科来简要阐述。

(一)数学学科的教学: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从讲到练每一步都马虎不得,在每一节课之前,我都会认真备课,把与本节课有关的相关知识都准备好,基于本班的实际情况考虑,我会准备稍难的习题。讲课的过程中,我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教科书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已,教科书上所准备的例题有些是脱离我们农村孩子生活的,所以孩子理解起来很难,这样我就会随机把例题改成我们熟悉的问题,孩子们身边的问题,这样孩子也感兴趣,学习起来也容易,学习效果会好些。对于难点和重点的问题我从不会敲着黑板让学生注意看,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十分紧张,压力很大,这种情况下对知识的接受效果并不是很好,我的做法是多提问,让多数学生参与进来,多讲多练,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有时还会用一些小窍门,比如单位换算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们的学生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单位损失数来补”,也就是大单位化小单位要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进率,学生做这种题的时候先看看单位是如何变化的,再判断是乘还是除。有时我也会在教学中编一些顺口溜便于学生的学习,比如100以内的质数表,可以领学生这样背:2,3,5,7和11,13后面是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教学多位数读法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总结方法: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每级末尾若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就可以。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可以记为: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等等。练习环节我向来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做一样的题,学差生做例题后面的做一做,掌握了基础知识就可以了,中等学生做后面练习题里面的稍复杂的习题,学有余力的同学做我课前准备好的稍难的习题,以检测他们对于新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的理念就是学生能学多少就学多少,不要吝啬对他们的知识传授,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做到居高临下。关注学差生,让他们做到能够掌握基础知识。作业的布置切不可过于随意,首先应该布置得精练一点,不可过多,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点会点。在我看来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都没有什么捷径,老师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准备授课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及多层面多形式的练习题,学生要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多多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二)语文学科的教学:我认为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从低年级的识字写字开始一步步形成的,语文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既然它是一个系统,就要求我们系统的去教,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课标为指导,教学前应该先明确本段教学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再看单元目标,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什么,什么是侧重点,有的放矢的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比如《第一场雪》一课,老教材的编排是在写景一章中,我们自然要侧重于文中对于雪景的描写,而现在这篇课文则被编排到了谚语俗语的积累一章中,这就要求我们对于文中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瑞雪兆丰年”等句子必须掌握。语文教学是以文本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实学生答卷的过程就是对语文知识的驾驭过程,知识学会了,题自然会答。对于学生听的训练,从低年级开始,我便会有意的给学生读一些长句子,段落,短篇等,让学生注意听,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进行考查;有时我也布置学生回家后看一些视频,然后再问问他们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听,会听的能力。说的训练,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过程中,我会时常提醒学生,大声的把话说完整,低年级的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说通顺,中年级说一小段,高年级要求其用适当的词语对自己的话进行修饰。教师的语言也经常被学生所效仿,所以课上我十分注重自己的表达,把话说清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读的训练尤为重要,我认为读包括朗读和阅读两个方面,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每篇课文前,我都会把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向学生做以介绍,大家讨论一下课文的整体基调是什么,应该怎么样去读,比如《月光启蒙》一文,就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整篇课文温婉,柔和,语速要稍慢。《秋天的怀念》一文整体的基调是沉重的,学生觉得应该读得语调低沉,但是又应该马上指导,是通篇都需要低沉吗?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就有学生会发现,文章的后两段应该读得昂扬,充满激情,再让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看看怎样读更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在指导学生读的同时,学生对于作者的感情变化也就明了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写,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检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好词好句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随时记录积累,学生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鼓励学生多看

书,这样下笔才有话说,才知道什么值得写,读书对于语文学习十分重要,多读书,什么书都可以,开卷有益。

虽然教材只是个载体,但是我们面临的是考试,怎样把文本中的知识最优化的让学生掌握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语文的课前预习必不可少,识字,找出生词,用多种方法理解它,读文,初步把握课文;课上大家说出课前没有得以解决的问题,大家共同解决。在阅读教学上,我想简单说说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我觉得阅读教学应该以文为本,教科书中给我们安排课文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文章,我把它比作一把漂亮的鸡毛掸子,回想自己以前的教学,在课堂上,硬是把这个美丽的鸡毛扯落一地,结束时只剩下了一根光杆,传统的逐段对课文进行讲解这种方法效率不是很高,新课程要求我们做一个课堂的组织者,于是我转变观念,阅读过程应该是学生欣赏美的过程,我何不先给学生一根光杆,让学生往上面粘鸡毛,最后形成一把光鲜的鸡毛掸子呢?我一般都是提出文中的中心问题,抓住主线,再联系上下文把课文串在一起的,这样重点马上就突出出来了。比如,我在讲四年级上学期《哈尔威船长》一课时,直接抓住了哈尔威船长下达了几次命令?围绕这两次命令联系前文可知海难发生时的惨烈,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很有绅士风度等,联系后文可知这样一位船长履行了自己的做人之道,与船同沉,凸显其伟大的人格魅力,这样讲起来很清晰,而且学生参与的机会也

较多,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学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课文之前,我一般都是先弄清楚课后习题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这些问题在讲课的过程中就得以解决,我一般会引领学生做出短小精悍的答案,并一起分析朗读,反复去读,包括要求背诵的课文也一样,读的过程中我会告诉学生如果背下来了可以把书合上,这样,不一会学生就都合上了书,也就是当节课就把该背的知识背下来了,这样就为期末复习时赢得了好多时间。这种方法比较有效,期末复习时,班级中三十七人,基本都能背下语文书中要求背诵的所有的题。使得学生的成绩比较理想。

上一篇:2023中考动员教师发言稿下一篇:教师节向老师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