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色你我他的教学反思

2024-05-01

点线色你我他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

篇1:点线色你我他的教学反思

点线色你我他的教学反思

岭南版美术教材第一册的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为“点线色,你我他”,结合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状况,在教学第三课《手拉手,找朋友》一课中,我设计了增添了《美丽的鱼》这一课时,把它带进一年级小同学的课堂后,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以下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我们知道,生活中的点、线、色无处不在,它们更是孩子们绘画的具体“使用工具”。经过了前两个课时的教学后,学生对点、线、色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由于在第二课时中,教材选举的两幅画《鹭鸶》和《抽象画》,只是更加具体的将知识点展现的学生的眼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但在具体的实践上,我觉得应该有更生动的课堂,用以对重点知识的深入消化和理解。《美丽的鱼》一课,就是在我的这种想法下设计产生的。

这节课的教学,整个课堂自始至终都充斥着轻松愉快的气氛,而那一张张稚嫩又充满想象的作品更能印证我的设计初衷是正确的。而我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后,也进行了细细的思考:孩子们的美术课是不是必学按照教材的编排有序地展开?现在,我可以很清晰地告诉自己一个“不”字。教材内容的.编排固然有它循序渐进的科学性,但面对孩子们不同的需求和求新的想法,教师应该可以灵活地处理现有的教材,适当地融入一些既具创意又轻松活泼的内容,以满足学生处在各个不同年龄段的不同需求,同时,还能对教材内容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和更加具体的应用。由此,我也能深刻地体会到,每位老师手中的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为我们上课提供了一种很好的依据与可能,但若要上好课,仅仅依赖这些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顺应学生的心理,从他们渴望触及的地方出发,将教材与自己的想法结合,这样不仅学生能学得更好,对于老师自己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

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学生在图案的设计上,突破还不够,大多沿着老师的设计方向进行设计,这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更要多一些,多引导他们进行发散性思维。

篇2:点线色你我他的教学反思

我认为,一节课上得好坏,关键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而主要看教师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真正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紧紧地围绕“联系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发展”这一中心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成四个大的内容:

一是描述特征,从描述身边同学的特征、描述自己的特征到描述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特征,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相互的描述中增进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二是分析人物特征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的,在这一环节上,我把人物的表情和脸型作为重点,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对此有充分的了解,为画肖像画作好准备。这在学生画肖像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是感受画家是怎样表现人物特征的。这一环节重点是让学生感受、讨论,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大肖像画进行临摹。

四是尝试为同学画一张肖像画,这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将难点分解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之前对人物特征的了解、人物头部比例的“测量”、人体比例、结构的了解等等,这样学生在画肖像画时就觉得比较容易,也能将人物特征表现出来。

篇3:点线色你我他的教学反思

【课堂描述】

片段一:“网络陷阱就是黄色网页、不法网友利用网络骗人!”

教学进行到第二个板块时,活动主题是“了解网络中存在的陷阱”。我在匆忙间结束第一个主题后,很突兀地抛出一个话题:同学们,你们觉得网络上有哪些陷阱?

生:网络陷阱就是网友骗人。

生:还有黄色网页。

两个学生回答后,顷刻间教室里一片沉寂,大家都低着头沉默不语,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静,我一看手表,想到下面还有一个主题活动,便主动自觉地带领学生寻找网络陷阱。

对于课堂上出现的沉寂局面,我一直在寻找根源,原来是因为将三个教学目标挤压在一课时里,学生的理解、体验、感悟全部成了走过场,因而无法达成其中任何一个教学目标。同时我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起点,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们对于网络是非常熟稔的,因而关于网络陷阱以及网络问题的处理都是得心应手的。教学目标的繁多让课堂“万马齐喑”,更让教学流于形式。

片段二:“刚才同学们通过举手的方式告诉老师你们上过网了,那么你们平时上网都做些什么呢?”

生:上QQ聊天,可以跟同学、好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长谈,感觉真好!

生:还可以通过MSN、聊天室、论坛、微博等方式聊天。

生:平时上网还会玩游戏、听歌、看电影。

生:发电子邮件。

生:查找资料,上百度或谷歌、搜搜之类的检索网页。

……

学生结合自己的上网经历,再加上课前教师的调查表已经帮学生梳理了思维过程,因此课上学生驾轻就熟地说出曾经使用过的网络功能。

对于五六年级的少年儿童来说,“生活在网络中”,已经是他们在自己实际生活经验中可以触摸到的事实。加之教师教学目标的调整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己及彼,由近及远,所以孩子们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一。但是,执教后发现学生在感受网络的神奇时,因为教师没有了解清楚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底线,没有灵活选择活动方法,课堂上学生只能是泛泛而谈,多数是流于表面的认识,并没有产生源于内心的情感体验。

片段三:“周老师今年暑假要到云南丽江旅游,请同学们帮忙想想:利用网络,周老师可以做哪些准备?”

生:可以通过网络购买打折的机票。

生:通过云南旅游网制定黄金旅游路线。

生:通过网络找个旅伴,这样旅途中就可以相互照顾。

生:将钱存到信用卡里,不要带太多的现金,还要上网查询当地的报警电话,以备不时之需。

生:先到网站上查询当地土特产的价格,这样就不会被“宰”了。

……

此时此刻的我们仿佛是围在餐桌旁热烈讨论出行的伙伴,学生的真心相对,让我幸福满怀。

课堂上能呈现出温馨幸福的时光,主要基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调整,找准了教学重点,并且创设了引发学生兴趣点的情境话题,引导学生有层次地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引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提升学生需要的内涵,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更服务于学生课后的生活需要。

【分析思考】

一、源于学生真实生活,科学设置教学目标

教材呈现的只是话题和范例,教参提供的也只是个案,不假思索地照搬需要谨慎。就如我失败的第一次执教,课后反思,我没有充分研究学生的真实起点,以为学生对网络已经如鱼得水,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网络的特点,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将三个教学目标挤在一堂课中,课堂只能成为“学生一课看尽长安花,花花皆飞散”的低效课堂了。而事后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学生的真实生活是:网络是热门的话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接触较多的可能为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等内容,对网络寻医、网上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网络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带来了希望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关注,特别是网络陷阱方面更是知之甚少。这样教师要在一堂课中聚焦所有关于网络的问题,定然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教师最终要确定“体验网络给自己生活、学习等方面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以及感受网络的神奇,了解网络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神奇作用”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二、聚焦学生生活半径,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师需根据课程要求,聚焦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迫切需求或者针对学生的某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合理定位课时目标,一课一得。第二次教学本课时,我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找到学生生活的半径——先让学生达成“体验网络给自己生活、学习等方面带来的便利和快捷”的目标后,再挑战“感受网络的神奇,了解网络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神奇作用”的教学目标。应该说这一目标较为准确、合理, 但因为教师的频繁提问缺乏启发性,评价语言单一乏味,学生总觉意犹未尽,那种刚要触到内心又折路而返的谈话方式使学生体验不到位。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目标的缺失, 更让学生无所适从, 教师也不知要将情感教育落实到哪个基点上。

三、引领学生未来生活,拓展延伸教学目标

品德教师如果只满足于课堂教学活动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让课堂上的所悟所感回到儿童的生活中去,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产生知与行统一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小班第一学期优秀评语下一篇:这种油炒菜致癌胜过地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