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评价的点线面

2024-05-03

作文教学评价的点线面(精选六篇)

作文教学评价的点线面 篇1

一.评价促使学生发展的增长“点”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仅限在对学生习作批阅后, 写几句评语, 给一个等级或分数。学生往往只关注分数, 不看评语。这样的评价只是告诉学生这篇作文的质量处于什么程度, 评价的效果是打了折扣的。该评价环节, 没有抓住促使学生作文能力增长的那个“点”, 就很难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一次完整的作文训练, 需从审题、选材、指导布局谋篇、作后修改几个环节入手, 但不同的文题有不同的训练重点, 学生作文时的难点也不尽相同。如我们有些同学写议论文, 他们往往提出论点后就马上举例子, 俗称“一个脑袋 (论点) 两张皮 (论据) ”, 事例罗列完后, 文章就结束了。尽管他们所举的例子也很精当、典型, 数量也不少, 但就是不会揭示材料与中心论点之间的逻辑意义关系, 不知道材料如何为中心服务。论点归论点, 论据归论据, 论点与论据相互脱离, 两者之间缺乏必然联系的凝聚点, 使论据失去了论据的作用, 因而论点也就没有了立足的余地。这种没有分析的材料议论文, 论点无论怎样正确, 也不过是孤立的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 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缺乏理论深度。如果我们就此问题开展深入的评价, 指导学生对用作论据的材料作必要的分析, 把论据与论点“焊接”起来, 就不失为一篇较好的议论文。抓住了这个发展的“点”, 评价才有其应有的效用。因此, 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 抓住作文的“增长点”, 组织有效的评价活动, 点拨在关键处, 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评价记录学生水平发展的“线”

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始终是呈螺旋式上升趋势的, 由于训练周期较长, 学生不能明显地感觉自己作文能力的提高, 这就大大降低了他们参与写作的积极性。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 如果我们能采用有效的方式, 凸现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轨迹线, 适时地给予评价, 势必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评价方式: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写作档案。我们把建立学生写作档案与学生一直坚持写的“循环日记”活动结合起来, 把写作能力相当的学生编成一个写作小组, 共建一个写作档案。放手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和满意的习作入袋, 用轮流写日记的形式记录组内成员的进步, 与组内其他成员作一些比较, 写一些感受, 交流自己入选的作品。由于是几个学生共建一个成长记录袋, 又是水平相当的学生, 他们在比较中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 既相互评价, 又相互激励。每过一段时间, 再组织写作档案展示活动, 让同学们评价组内成员习作水平发展的轨迹“线”。由于不断刺激学生作文的兴趣, 该评价方式对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三.评价从课内走向课外, 扩大参与评价的“面”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 评价者往往是老师唱主角。受精力、个人爱好等影响, 评价的质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实施评价, 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改革评价方式, 引进多元评价体系, 让尽可能多的人包括学生家长来参与对学生习作的评价, 使作文教学的评价从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我们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 开辟自由的班级习作园地。

改过去的班级习作园地由教师选稿张贴的方法为学生主动展示, 只要是自己认为满意的习作, 想贴就贴, 为了保证参与的面, 可以适当控制一篇习作张贴的时间, 时间最长的不超过一周, 让更多的学生能有园地展示自己的习作。

2. 积极向学校红领巾TV、宣传橱窗、文学社投稿, 在实践中接受评价, 享受成功的喜悦。

3. 编辑班级学生作文集和个人文集。

因为被报刊录用的习作毕竟是少数,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加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习作以文集的形式被包括家长在内的更多的人来阅读评价。

作文教学评价的点线面 篇2

一、点线面作文训练模块

(一)“点”训练模块

“点”的突破,使作文训练系统化。

所谓“点”即作文的训练侧重点,包括范围广。环环相连,融入语文课之中。同时借助多媒体,融知识性、趣味性、直观性于其中。

点的突破模式如图1.

1. 字斟句酌的训练

作文的语言是作文的外衣,生动形象的词语能将所表达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生动的副词、形象化的动词、情绪化的重叠词、准确的数量词等的训练,能使文章语言丰富而有文采。

例:小明把书包甩得很远。(“很”:副词。表明程度大。)

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动词。让人联想到春到江南的情态和色彩。)风儿甜甜的。(甜甜:重叠词。充溢着喜悦甜美之情。)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去年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247次:数量词。准确表明失败数量之多。)这些点的训练,可以在学习语文课之中。

同时运用课件集中训练,使学生的作文语言上升到预定高度。

2. 个性化语言的训练

语言的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朴实感人都是个性化的表现。我国文学流派的分类,除了从文学题材的角度来分类外,语言的特色也独树一帜。如“山药蛋”派语言的朴实无华、乡土气息浓郁。“荷花淀”派语言的华美而富有诗意。老舍前期的作品语言的诙谐幽默等等。个性化语言的训练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不同作者不同的语言风格影响着学生的语言。同时利用课件进行归纳总结训练。

思路:a、范例导航。b、总结方法。c、生动词语的运用。d、修辞书法的运用。e、细节描写的运用。f、课内训练。g、赏析学生作品。h、总结。

3. 作文片断的训练

片断训练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是作文成品库中的半成品。片断训练如景物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这些方面的训练不但使语言富有感染力,而且使内容丰富、生动而鲜明。

一方面在课文教学中模仿、即兴训练。如:《小桔灯》中小姑娘的肖像描写,《孔乙己》中的动作描写,《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环境描写,《芦花荡》中的心理活动描写,《背影》中的细节描写。学以致用,讲练结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思维品质。另一方面利用课件专题训练。例如:学习景物描写。训练思路:a、赏析《春》中的春风图。b、总结规律:运用触觉、视觉、听觉、感觉、嗅觉、联想、想象(方法引路)。c、学生训练。d、赏析学生作品。不同文体的开头和结尾的训练也是写作训练的基本点。怎样开头和结尾,把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也融于课堂专题训练中。

以上这些训练都是基本点,这些点犹如建筑高楼的材料,每一个材料都离不了。

(二)“线”作文训练模块

“线”的牵引,使作文训练整体化。

所谓“线”就是传授学生以写作技巧,技巧的训练就像经纬线一样把作文训练的基本“点”有机的连接起来。

写作技巧犹如雕刻家出神入化的刀法,犹如串联珍珠的丝线,犹如高级厨师烧出色香味俱佳的佳肴。他在写作训练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写作技巧训练包括表达方式的训练,表现手法的训练,表现形式的训练,这些训练好比一块画布的经纬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表达方法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利用课件用专题的形式把各种表达方法的范例和方法传授给学生,深入浅出地进行过关训练。

表现手法的训练是一项持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表现手法包括欲扬先抑、对比、象征、衬托、烘托等。针对课文现成的范例即兴训练,集中时间利用课件专题过关训练。例如:训练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只要在作文中运用即为过关。

表现形式的训练。表现形式要为主题服务,不能为形式而形式。适当的表现形式能让人耳目一新。

例如:书信体的形式便于抒发真情实感,片段组合的形式使文章思路清晰,日记连缀的形式构思独到、真情流露自然,童话寓言的形式富有童真和哲理等。形式的训练要因文因内容而定,只能在练习中品味、把握。让其为表情达意服务,切忌唯形式主义。

训练模式:(1)运用课件集中训练,多品析其优势。(2)针对课文和学生作文中独到的形式进行赏析。

线的牵引模式如图2:

(三)“面”作文训练模块

“面”的拓展,使作文训练完善化。

作文训练的“面”是指针对不同的文体的整体训练。犹如不同类型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一样。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分别有不同的个体特征。犹如高楼、别墅和古民居。“点”和“线”都已具备,如何塑造“面”的不同,需要指导和训练。

例如:记叙文的训练。在典范课文和优秀作文的引导下,选材和构思、立意与布局,总结规律,在规律的指导下写作,在写作中创新。

如:记叙文范例:《背影》。构思为:(1)点题一笔。(2)补写一笔作背景。(3)荡开一笔写事由。(4)详写一笔扣主题。(5)点睛一笔抒真情。(6)落题一笔作呼应。教规律学方法是为了指导学生在运用中提升自我,不能受模式的束缚。

再如:读后感的训练。紧扣四个字做文章。即在:“引、议、联、结”。解析为引出话题———展开议论———联系生活———得出结论。又如:说明文的训练。紧扣着“总———分———总”的结构去训练。即:总说特征———分说特征———总结特征。

整体上面的训练作为学生日常写作能力的整体考核体现。发现有独到的(选材角度新颖、语言有特色、形式个性化、表达有创新的)及时总结反馈,欣赏学习,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

面的拓展模式如图3ㄢ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点线面作文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创设一个与作文课有关的情景,可以结合作文内容配一段音乐、一首歌、漫画、实物、故事、影视等。使学生沉浸其中,以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练习想象作文时,拿一片千疮百孔的杨树叶让学生观察。然后用多媒体把叶子的成长过程播放出来。学生兴致很高,畅所欲言,想象到叶子经过春雨的滋润,虫子的叮咬,夏风的吹拂,雷雨的折磨,风霜的浸噬……想象到一位从童年到老年的搏杀、奋斗、波折、痛苦、衰亡。学生兴趣盎然,在愉悦的情境中写作文《落叶的断想》。

(二)范例导航,总结方法

常言说文无定法,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训练学生作文要引水归渠,以达到在方法的指导下写作,最后张扬个性。如:在《锤炼语言,妙笔生花》系列中,先举出一些正对性的优美语句,学生品味赏析优美的所在。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锤炼语言的方法。如:《巧用比喻,锤炼语言》课件中列举了一些比喻例子,然后总结出使用比喻的方法。用方法指导学生练习。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是指学生自主练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赏析作业,把优秀的作文或片段挑出来集体品析。学生找出优劣,并用方法评改。如:作文片断训练后,让学生把小组推选的作品放在展台上,学生合作研究,指出优劣。例如:《锤炼语言,妙笔生花》专题训练中,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评阅,把认为优秀的作品交上来,放在展台上,说出推荐的理由。然后全班赏析,老师点评。以期用学法指导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欣赏水平。

(四)总结归纳,拓展应用

学生赏析作品后,总结出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强调出规律性的东西,注意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拓展到以后训练之中。例如:《肖像描写》专题结束后根据学生的习作情况,反思并总结出:要注意观察,要抓住特征,要运用直接和间接描写,还要写出感悟才能指导学生的实际运用。

参考文献

[1]邱金兰.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J].信息技术教育, 2006, (11) .

[2]蒋宏山.网络, 让作文绽放精彩[J].辽宁教育, 2007, (07、08) .

[3]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3.

[4]石景章.“走进新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3, 6.

作文教学评价的点线面 篇3

关键词:高职,机械制图,点线面的投影,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引言

机械制图课程是高职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技能基础课程, 其中点线面的投影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1], 在教学中往往耗费的学时数相对较多, 但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 一是这部分内容概念多, 名词多, 容易搞混淆, 不易识记;二是初学制图课程, 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不强, 不善于、不习惯于从三维到二维, 从二维到三维的空间转换;三是点、线、面本身是抽象的几何要素, 不具有立体感, 直观性差;四是七种位置直线和七种位置平面的概念及其三面投影的特性有许多相似性, 不易辨析。围绕这部分内容, 相关教师做了许多有益的教改尝试[2], 如将其分散到体的投影中, 穿插进行, 也有些教师提出将这部分内容略去不讲。点、线、面的投影是学习后续部分基本体、组合体投影的基础。只有学好点、线、面的投影, 才能掌握好截交线、相贯线的投影, 才能掌握、提高绘制识读三视图, 以及后续机件各种表达方法的技能和水平, 才能逐步培养、提高、强化空间想象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以长方体为载体讲授、学习点、线、面及体的投影。

1. 寓点、线、面于长方体的教学方法

长方体是最基本最简单, 为学生所熟知的三维立体。长方体有八个顶点, 十二条棱线, 六个表面。将长方体“正放”在三面投影体系中, 如图1所示, 则棱线、各表面的对角线, 体对角线分别是投影面垂直线、投影面平行线、一般位置直线。表面、不在同一表面上的两条相互平行的棱线确定的平面、不在同一表面上但相交的两条面对角线确定的平面分别是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一般位置平面。从其中抽取一些点、线、面作为研究对象, 这样点、线、面就具有了三维立体感, 点、线、面之间就有了相对空间位置, 方便探讨点的三面投影特性、重影、坐标关系、方位关系, 便于辨析各种位置直线和平面, 点与直线、点线与平面的从属关系, 以及两直线的相交、平行、交叉关系, 便于识记相应的三面投影特性。

2 教学手段

可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准备一些必要的模型、挂图, 也可鼓励学生自制模型带到课堂, 增强直观性。利用多媒体演示各几何要素的投影、作图、由三维转换成平面的过程, 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3]。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必要的提示性强调性文字, 并进行黑板作图, 以起到示范作用[4]。学生边听讲边作必要的课堂练习, 形成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课堂氛围[5]。

3. 教学方法举要

3.1 举例法

选取长方体上的部分点、线、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探讨。以某一顶点为例讲解点的三面投影的形成及性质, 空间点的坐标与其三面投影的坐标的关系, 以位于同一棱线上的两顶点为例讲解重影的概念, 形成重影的条件等, 如图2所示。分别以长方体上一条棱线, 一个表面的一条对角线, 一条体对角线为例讲解投影面垂直线、投影面平行线、一般位置直线的概念及三面投影特性 (如图3所示) 。分别以长方体的某一表面, 某相对两表面上平行的两对角线确定的平面, 不在同一表面上但相交的两条面对角线确定的平面为例讲解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一般位置平面的概念及三面投影特性 (如图4所示) 。还可选取适当的线, 面讲解直线上的点、平面上的点、线的从属性以及相交两直线、平行两直线、交叉两直线的三面投影的关系。

3.2 自主探究法

通过提问、分组讨论、启发、辅导、课堂练习等方式, 让同学们分析长方体上其余类似的线、面相对三投影面的位置关系, 及这些点、线、面的三面投影, 探讨不同类型线、面的投影特性, 培养勤于思考、自主探究、勇于将新知应用于实践的优良学风。

3.3 归纳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探究, 归纳总结出投影面垂直线、投影面平行线、一般位置直线的三面投影特性的一般性规律, 以及投影面垂直面、投影面平行面、一般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特性的一般性规律。分析总结相交两直线、平行两直线、交叉两直线的三面投影特性的一般性规律。最后讲解、分析、总结体的投影的概念, 通过作棱点、棱线、表面的投影的方法作立体的三面投影的方法和步骤。这样使所学知识脉络清晰、条理清楚、方便记忆, 也培养了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3.4 逆向思维法

结合实例、作业, 分析、探讨类似已知点的两面投影确定其对应的空间点的位置, 已知直线的两面或三面投影确定其对应的空间直线的位置, 已知平面的两面或三面投影确定其对应的空间平面的形状及位置, 已知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点线与平面的两面或三面投影确定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点线与平面的空间相对位置的问题, 逐步培养由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 为读图技能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语

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除了要创新教法, 科学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还要设计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使各教学环节层次清晰, 有序展开, 首尾呼应。在点、线、面的投影的教学中, 尤其应注重并设计好以下几个环节。

4.1 课前预习。

如前所述, 由于这部分内容名词多、概念多、相似的知识点多, 只有通过课前预习, 使相关内容在脑海中有一定的印象,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2 注重新课教学的导入。

可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直线射影的相关知识引入直线与点的正投影的相关概念、直线的单面投影特性。利用中学阶段所学的有关三视图的知识, 通过给定尺寸的长方体所对应的三视图, 引入三视图的三等关系和方位关系, 进而引入三面投影体系及三视图的形成原理, 如图1所示。

4.3 进行必要的拓展练习, 配合课外作业, 复习、巩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可将长方体转过一定角度, 再放置在三面投影体系中, 让学生分辨其上线、面空间相对位置的变化, 分析总结对应的投影特性, 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具体应用, 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陈华.探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 2009 (33)

[2]刘莹.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如何培养学习兴趣[J].广西教育C (职业与高等教育版) , 2010 (4)

[3]邓丽.基于三维设计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0 (1)

[4]刘淑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 2009 (33)

作文教学评价的点线面 篇4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在教与学的关系上, 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的是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 教学过程以书本为主线, 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机械性的、单方向的接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教与学中的重要性, 学生在课堂上成了配角, 甚至是群众演员了,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受到限制, 长期下来必然导致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下降, 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更为严重的后果是, 学生仅有理论知识, 而没有实际操作能力, 致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因为缺乏职业技能而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 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用于本门课程,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而教师仅起到辅助的作用, 而且教学的地点不应该在三尺讲台, 而应该在校内的实验实训室, 或者是在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来进行, 总之要尽量给学生创造接近真实工作岗位的学习环境。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宗旨在于培养仓储管理领域一线需要的高技能操作人才。因此, 本课程在内容设计上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以一票货物进出库的工作过程为主线, 以真实的仓储企业工作流程为参照, 分解教学项目和工作任务, 把基本理论融入实践教学中去。利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实训中心, 设置相对真实的实训项目,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来掌握仓储管理的相关技能, 在相关技能的演练过程中构筑理论知识的体系, 进而形成职业能力。在这一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中,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以点线面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创造能力及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三、明确仓储管理中的“点”———工作岗位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是以一票货物的进出库工作过程为主线的, 以真实的仓储企业工作流程为参照的, 因此应把教学项目和工作任务拆分成小的“点”, 这里的“点”就是仓储管理实务中涉及到的工作岗位, 可以把每一个工作岗位看成是一个“点”。每一个“点”的具体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企业真实岗位的要求, 把基本理论融入实践教学中去, 按在职场中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排序, 使其与实际工作过程更为接近, 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该课程中主要有以下工作岗位, 商品检验员、仓库管理员、仓储业务员、仓库统计员、订单管理员、仓库安全员、配送拣货员、车辆调度员。在“点”教学上, 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理解岗位职责, 掌握岗位专业技能, 熟练处理一系列相关问题及突发状况。以商品检验员这个岗位为例, 具体教学过程见下表。

四、“点”动成“线”———工作流程

“线”指的就是仓储管理实务中的工作流程, 即把各个“点”按顺序连接起来, 使各个工作岗位相互衔接。让学生在掌握本角色岗位的技能的基础上, 能够有机会进行轮流的岗位训练, 各个岗位的学生相互配合, 便可完成一个工作流程, 在联“线”的过程中即可以巩固学生的相关知识, 提高岗位能力,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仓储管理中有几条主要的工作流程, 即几条主线, 分别是入库作业流程、在库作业流程、出库作业流程。在每一个流程中都涉及多个岗位, 需要多个岗位的作业人员密切配合, 在作业过程中注意作业顺序必须正确, 各个岗位人员要注意衔接的效率。

五、多条“线”并行交织成“面”———“面”

在“点”教学中, 通过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在给定条件下的模仿, 强化了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在“线”教学中, 使不同岗位有所交换与合作,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但是, 作为真正的仓储作业人员, 仅仅具备基本的岗位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还不够, 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能够根据市场和客户的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需求, 量身定制仓储服务方案, 这关系到仓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面”教学中, 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让学生把在“点”和“线”中学到的知识学生分成小组, 以竞赛的形式展开, 每组自行安排岗位, 合理规划流程。

六、结束语

为了使点线面教学法在仓储管理课程中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在每节课介绍新内容之前, 应由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新鲜的行业资讯, 包括各类型企业的仓储管理活动、仓储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

二是结合体验式教学的方法, 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教师授课页、教师工作页、学生工作页。上课前把学生工作页发放给学生, 学生工作页中包含该节课中涉及的理论知识、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解答的问题以及评分表。学生工作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指导作用, 使学习过程形散而神不散。

三是考核方法要改变。改变以往的只看期末试卷成绩的考核方法, 期末的试卷成绩应该仅作为本门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每一个岗位, 每一个作业流程都要有相应的成绩, 把这些成绩按一定的比重计入本门课程的总成绩之中。除了期末考试试卷之外, 其他成绩均应由任课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以及学生组成的小组来分别打分, 赋予一定的权重纳入学生成绩。

参考文献

[1]孙玲.《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 2010.

[2]陈艳.高职《仓储管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尝试[J].商品与质量, 2012.

《点线面》 篇5

作者:康定斯基

出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康定斯基,二十世纪艺术大师。生于俄罗斯,早年在莫斯科学习法律和经济,之后赴慕尼黑学画。后辗转巴黎,从事纯抽象绘画艺术。他是现代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实践和理论先驱,既是伟大的艺术家也是杰出的理论家。本书最早是作为包豪斯学校的形式课程讲义出版,是现代主义艺术的经典文献。从内容上看,本书是康定斯基理论名著《艺术中的精神》的续篇,一方面贯彻该书中的抽象艺术主张,以具体分析的方法研究抽象视觉元素的艺术特征,另一方面则延续该书中的视觉构成课题,从色彩构成转到平面构成,探索现代构成理论的基本框架。本书共有三部分,分别讨论平面构成的三大元素,即点、线、面的形式特点,全书自成体系,内容具体,深入浅出,富含美学洞见,极具实践参考价值。书中有一百多幅插图,均由大师亲手绘制。

农机推广点线面 篇6

做任何工作, 都得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 方法不对, 工作容易走弯路, 耗时耗财。在科学研究上,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重要基础。

农机推广我们干了几十年了, 可谓轻车熟路, 把项目拿下来, 照着套路走, 一年两年, 圆满结束, 最终是按照常规的说辞“顺利通过验收”, 主管单位、实施单位皆大欢喜。

啥是传统的套路?依照笔者几十年农机推广历练的理解, 大概是这样的, 申请立项-批准立项-组织实施-项目结题。这是一个大的框架, 具体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 比如申请立项, 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 编写课题申报书, 有时还需要参加答辩;又比如项目实施, 项目完成立项之后, 要建立示范基地、组织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演示会, 有的还要进行现场验收。当然, 大结局是项目验收, 准备好项目实施中的素材, 撰写验收报告 (技术报告、工作报告和效益分析报告) 、开项目实施证明, 一般而言, 做完这些必备的功课, 验收自当顺利通过了。

上述剖析的项目完成过程, 由若干重要环节组成, 笔者看来就是项目的每个点, 把这些点串起来就成了一条线, 通常的工作就是做好这每一个关节点, 点做好了就可以交差了。

笔者看来, 农机推广工作离不开“点”的工作, 但这些“点”都是孤立的, 并不是做好“点”的工作就行了。农机推广工作应该是一个“面”的工作, 进而是“立体”的工作。所谓面与立体, 就是说推广工作应该在时间、空间全面推进。一个项目, 不是组织一次培训班、召开两次现场会就万事大吉的, 应该在整个项目实施时间段不间断地推进工作, 除了根据农时季节安排上面说到的几项活动外, 还应该时时进行项目工作, 重要的就是不断采用各种方式宣传普及新技术新机具, 从时间上而言就是全程进行宣传, 从空间上而言就是除了应用媒体进行宣传之外, 还应该利用每一个可能的场合进行宣传, 从而使项目所要推广的技术信息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 用不懈地传播, 把各个“点”勾串起来, 就此构筑了一个点线面的农机推广工作框架。

由点到面, 由面到立体, 整个推广工作算是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不再是分散的、单调的工作过程。如此表述, 并不是说“点”不重要, 所谓“点”被称为关节点, 都是精华所在, 但是, 只做好点的工作还远远不够, “点”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规模、影响力受到限制, 推广工作本身不是局限于一时一地的, 必须全程推进, 因此, 就需要有机地将这些点连贯起来, 从而形成时间、空间结合的全面推广格局。

上一篇:新课程下历史教学下一篇:景观设计课程教案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