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2024-04-21

二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通用6篇)

篇1:二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最近几年来,在党中心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分的努力,对干部提拔任用工作的监视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强,增进了党的干部线路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有了较大改善,整体素质有了新的进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材支持。同时也要看到,对干部提拔任用工作的监视依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监视机制不完善,监视制度不健全,有些制度缺少可操纵性,特别对一把手监视乏力,是造成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现象的重要缘由。近期,依照区委组织部的同一部署和要求,本人积极参加了干部提拔任用监视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活动。现将有关学习体会汇报以下:

一、要认真执行实在不断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提拔任用工作制度。《党政领导干部提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是我们党规范干部提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法规,是保证党的干部线路方针政策正确执行的有力武器,也是弄好干部提拔任用工作监视的基本根据。现在,在干部提拔任用工作中,违反条例规定,不按程序办事的题目,在一些地方和部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少数单位民主推荐不够,组织考察深进不够,有少数主要领导凭个人爱好用人,等等。解决这些题目,必须以贯彻执行条例为根本,把监视的关口前移,建立全进程监视的意识,从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党委任免干部,都要经过民主推荐,都要经过组织考察,都要经过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切实做到凡是未经过民主推荐的不提名,未经过组织人事部分认真考察的不讨论,讨论时多数成员不同意提拔的不任命。不答应用人民意愿测验代替民主推荐,不答应弄临时动议,更不答应少数人或个人说了算。

二、要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和方法。当前干部考核工作中有一个突出题目,就是考核指标体系不够科学,考核方法不够完善,考核结果失真失实的情况比较严重,导致用人失察失误。最近几年来,在一些领导干部的提拔任用中暴露的严重失察失误题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干部考核工作中的明显缺陷,教训极其深进。要尽快研究制定一套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研究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标准,切实做到考核指标符合实际,能够正确地反映干部的德才情况和工作绩效。要扩大考核范围,改进考核方法,充实考核内容,全面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不但要重视考核工作实绩,更要重视考核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不但要了解干部在本单位的表现,也要了解干部社会生活方面的情况;不但要了解同事和上级的意见,还要了解下级和群众的意见;不但要了解多数人的意见,也要重视聆听少数知情人的意见。总之,要通过量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的考核,把干部的真实情况弄清楚,从而为提拔任用干部提供可靠根据。要进一步进步干部考核工作中的民主、公然程度,逐渐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和差额考察制度。实践证明,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有益于扩大群众对干部考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为群众特别是知情人反映意见创造条件。实行差额考察,是扩大群众的选择权、监视权,实现好当选优的好办法。在公然提拔、竞争上岗、个别提拔任职,和换届调剂时,每个职位都可确定两名以上的考察对象,或考察人数多于候选人提名人数。这两项改革措施,要在抓好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推开。

篇2:二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一、社会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

1、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原则

社会政策的特点:①社会政策具有社会性的目标。②社会政策要体现全社会公有的社会价值。③政府的社会政策德基本内容是向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④社会政策是社会服务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⑤社会政策坚持福利性的原则。⑥社会政策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的特征。

社会政策的目标及功能:①满足民生需要。②保护人权。③维护社会公平。④解决社会问题。⑤促进社会和谐。功能:①社会政策的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的功能、调解经济运行的功能、激励劳动积极性的功能。②社会政策的社会功能:收入再分配的功能、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的功能、社会政策的社会控制功能。③社会政策的政治功能:社会政策的社会管理功能、调解各群体利益矛盾的功能、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的功能。

社会政策的原则:①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②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原则。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④社会保护的原则。⑤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的原则。

社会政策的基本运行方式:①资金的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③社会服务的付费方式。

2、社会政策运行

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社会政策的主体、对象、资源

社会政策的过程:社会政策制定、实施、评估、调整等四个阶段构成。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作用:①典型示范。②建言献策。③间接服务。④直接服务。⑤外部评估。⑥内部评估。

3、社会政策的发展

国际社会政策的发展:①现代社会政策体制的建立。②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形成于发展。③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改革。

现代社会政策实践发端于欧美国家。西方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最早可追溯到1601年的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济贫法》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政府发布法令的方式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它的发布开创了政府干预社会福利事务的先河。但欧洲各国大规模的社会政策实践是在工业化的促进下,在19世纪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①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政策的特点。②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政策的转型。③当前我国社会政策新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内容和体系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社会工作的法规与政策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国家立法机关、政府行政机构和具有管理职能的社会工作行业组织为规范社会工作组织建设、人员管理和职业活动等事项,并促进社会工作发展而制定和发布的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业规范文件。在社会工作职业体系比较成熟的国家里,这类法规与政策体系比较健全,对社会工作的运行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类是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涉及到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儿

童社会工作要遵循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和法规等。由于社会工作的领域相当广泛,因此所涉及的法规和政策也相当多。从数量上看,第二类的法规与政策是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中的主体部分。这一类的社会工作的法规与政策主要反映了政府的社会政策,是社会政策的表达形式。因此,学习和掌握社会工作的法规与政策,在很多程度上是学习和把握一个国家的社会政策体系。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主要内容:①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②针对特定人群的法规与政策。③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④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社区矫正和戒毒等方面的法规与政策。⑤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⑥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⑦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的法规与政策。⑧民间组织发展的法规与政策。⑨劳动就业的法规与政策。⑩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11、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

12、社会工作的法规与政策好包括规范社会工作职业活动的各种法规与政策。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体系: 法规、政策和国际公约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社会工作是制度化的助人服务体系,因此要求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政府的法规和政策运行。从这个角度上说,社会工作实际上被纳入到了政府的社会政策行动体系,在实施政府社会政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工作的实践促进了相关法规与政策的完善和发展。

三、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城市低保的对象:城市低保的对象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持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主要有以下四类人员: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②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③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④其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城市低保办事机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低保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①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低保的管理工作;财政部门按照规定落实城市低保资金;统计、物价、审计、劳动保障和人事等部门分工负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城市低保的有关工作。②县级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和镇人民政府(统称管理审批机关)负责城市低保的具体管理审批工作。③居民委员会根据管理审批机关的委托,可以承担城市低保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④在全国层面,则由民政部负责全国城市低保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低保标准确立的依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对城市低保标准做出了一般性原则规定,即城市低保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城市低保待遇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低保金申请、审批和发放应遵循以下程序:①申请。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填写《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②审批。城市低保待遇,由其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初审,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管理审批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的30日内办结审批手续。对不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条件的,管理审批机关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③发放。城市低保待遇由管理审批机关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必要时,也可以给付实物发放。发放低保金,应尽量通过金融系统实现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对象按月、及时、足额领取低保金。在审批低保金时,管理审批机关需视城市低保对象的不同情况,批准其全额享受或者差额享受。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保障对象批准其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对其他保障对象均按其家庭人均收入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

城市低保的管理与监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提出了如下城市低保的监督复核机制。①管理审批机关为审批城市低保待遇的需要,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②对经批准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由管理审批机关采取适当形式以户为单位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任何人对不符合法定条件而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都有权向管理审批机关提出意见;管理审批机关经核查,对情况属实的,应当予以纠正。③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告知管理审批机关,暴力停发、减发或者增发城市低保金的手续。④管理审批机关应当对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定期进行核查。⑤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依法监督城市低保资金的使用情况。

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农村低保的对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农村低保办事机构:

农村低保标准确立的依据: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规定,并报上一级地方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进行调整。

农村低保待遇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申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一般由户主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村委会受乡政府委托,也可受理申请。受乡政府委托,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村委会对申请人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组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后提出初步意见,报乡政府;乡政府审核后,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乡政府和县级民政部门要核查申请人的家庭收入,了解其家庭财产、劳动力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并结合村民民主评议,提出审核、审批意见。在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时,申请人家庭按国家规定所获得的优待抚恤金、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以及教育、见义勇为等方面的奖励性补助,一般不计入家庭收入,具体核算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申请情况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民主评议意见,审核、审批意见,实际补助水平等情况要向社会公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原则上按照申请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与保障标准的差额发放,也可以在核查申请人家庭收入的基础上,按照其家庭的困难程度和类别,分档发放。

农村低保的动态管理:乡政府和县级民政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调查了解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并根据其家庭经济情况的变化,及时按程序办理停发、减发或增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手续。保障对象和补助水平变动情况都要及时向社会公示。

3、农村五保户供养法规与政策

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抚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农村五保供养的内容:①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②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③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④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⑤办理丧葬事宜。农村五保供养的形式:《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分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两种形式。

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农村五保供养的申请与审批程序:①申请与评议: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应当由本人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并应提供相关申请材料;因年幼或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委会评议,符合条件的,在本村范围内公告;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将评议意见及相关材料报乡政府审核。②审核与审批:乡政府英自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县级民政部门应自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20日内做出审批决定。对符合五保供养待遇的,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证书》;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农村五保供养的管理:①县级人民政府和乡政府应当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管理资金,并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②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建全内部民政管理和服务管理制度。③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培训。④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可以开展以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条件为目的的农副产品生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开展农副业生产给予必要的扶持。⑤乡政府应当与村委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签订供养服务协议,保证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享受符合要求的供养。

农村五保供养的监督: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和乡政府应当制定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管理制度,并负责督促实施。②财政部门应按时足额拨付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确保资金到位,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③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④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申请条件、程序、民主评议情况以及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和资金使用情况等,应当向社会公共,接受社会监督。⑤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遵守治安、消防、卫生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向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符合要求的供养服务,并接受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

门的监督管理。

4、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

医疗救助的对象:一类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另一类是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农村:一类是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另一类是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

医疗救助的形式:城市:《城市医疗救助意见》规定,对救助对象在扣除各项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单位应报销部分及社会互助帮困等后,个人负担超过一定金额的医疗费用或者特殊病种医疗费用给予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量的补助。农村:①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②③

医疗救助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5、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法规与政策

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对象: 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程序: 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部门和资源:

6、城镇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面积: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方式: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的申请、审核与管理:

7、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

法律援助的对象: 法律援助的范围:

法律援助的申请、审查程序: 法律援助的实施:

8、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规与政策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对象: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机构: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形式及内容: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程序:

9、自然灾害救助法规与政策

灾民生活救助的内容与程序: 灾害应急救助的内容与程序: 灾后重建的内容: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四、我国特定人群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

1、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

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

2、妇女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

妇女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方法:

3、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预防与矫治: 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与安置办法:

相关部门保障孤儿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的职责:

4、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

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方法: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五、我国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

1、婚姻家庭关系法规与政策

结婚的条件和程序: 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的条件和程序: 救助措施的规定: 离婚的法律后果:

2、私有财产继承法规与政策: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顺序: 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

遗嘱继承的内容、形式和法律效力: 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的主要规定: 遗产处理的主要规定:

3、收养关系法规与政策

收养关系成立的条件和程序: 收养关系成立的法律效力: 解除收养关系的条件和程序: 解除收养关系的法律后果: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六、我国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玉社区矫正法规与政策:

1、人民调解法规与政策

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体制: 人民调解工作应当遵守的原则: 人民调解的程序:

人民调解必须遵守的纪律:

2、信访工作法规与政策

信访工作的机构: 信访的渠道:

信访事项的提出、受理、办理和督办: 信访的法律责任:

3、社区矫正法规与政策

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 社区矫正的任务与内容:

社区矫正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4、禁毒法规与政策

禁毒的目的、方针及机制: 禁毒宣传教育: 禁毒措施: 禁毒的法律责任: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七、我国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

1、革命烈士褒扬法规与政策

烈士的认定: 烈属抚恤和优待: 烈士褒扬:

2、军人抚恤优待法规与政策

抚恤优待对象的认定: 死亡抚恤的具体规定: 伤残抚恤的具体规定: 优待的具体内容:

参照军人抚恤执行的情形:

3、退役士兵安置法规与政策

退伍义务兵安置办法: 退役士官安置办法:

4、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法规与政策

军队干部退休的条件和待遇: 军队干部退休安置办法: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管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八、我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

1、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法规与政策

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居民委员会的任务: 居民自治的内容:

居民委员会与基层政权和所在的单位的关系:

2、农村村民自治法规与政策

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 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村民会议:

3、城市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

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 城市社区建设的原则: 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

4、社区服务法规与政策

发展社区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 社区服务的主体: 社区服务的内容: 社区服务的方式: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九、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

1、公益慈善事业法规与政策

公益慈善的特点和领域: 公益慈善组织:

公益事业捐赠的主要规定: 彩票与公益事业的发展: 志愿服务的特点:

我国志愿服务的主要规定: 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十、我国民间组织发展法规与政策

1、社会团体管理法规与政策

社会团体成立登记: 社会团体变更登记:

社会团体的财务制度与税收政策: 社会团体的年检: 社会团体的终止:

2、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法规与政策

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 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登记: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与税收政策: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年检: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终止:

3、基金会管理法规与政策

基金会的分类:

设立基金会应具备的条件: 基金会的组织结构: 基金会财产的管理: 基金会的年检: 基金会的终止: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十一、我国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

1、促进就业的法规与政策

促进就业的原则及政策支持: 就业服务于就业援助:

2、劳动合同的规定

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

3、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

4、劳动保护与职业培训的规定

5、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范围与机构: 劳动争议的调解: 劳动争议的仲裁:

6、劳动保障监察

劳动保障监察范围、机构与原则: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职责和监察事项: 劳动保障监察的实施: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十二、我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1、公共卫生法规与政策

公共卫生体系: 疾病预防体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建设:

2、医疗服务体制法规与政策

城市医疗服务体制: 农村医疗服务体制:

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法规与政策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具备的条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与补偿机制:

4、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的一般规定: 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方法: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十三、我国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

1、基本养老保险法规与政策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规定:

2、基本医疗保险法规与政策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规定:

3、失业保险法规与政策

失业保险基金: 失业保险待遇:

4、工伤保险法规与政策

工伤保险基金: 工伤认定: 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保险待遇:

5、生育保险法规与政策

篇3:二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在海洋规划工作方面, 积极推进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精心组织了海洋“十二五”规划预研;集中力量研究编制了国家海洋发展战略。

《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列入国务院专项规划审批计划。为编制好该规划, 国家海洋局组织成立了规划编制机构, 召开了沿海各省 (区、市) 海洋厅 (局) 专题会议和有关专家会议, 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 组织编写组研究制定了《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技术方案》, 并征求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专家的意见, 重点组织开展了规划文稿的编写工作。

组织各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 系统分析了海洋事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及“十二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集中精力, 反复论证, 研究形成了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专项 (工程) 和保障措施, 规划思路已报国家发改委。

根据国务院领导专题会议部署以及中财办、国家发改委有关要求, 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 在征求涉海部门和行业意见的基础上, 组织专家集中精力, 客观分析了当前国际海洋态势和国内经济发展需求、海洋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海洋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 研究编制了国家海洋发展战略, 提出了海洋发展战略和海洋工作指导方针, 并勾画海洋空间战略格局。

在海洋基本建设管理工作方面, 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强化工程审核管理;加强项目计划管理;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检查。

为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 组织编制并实施了国家海洋局《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审核管理办法》和《自筹资金基本建设工程管理办法》;同时, 组织编制了《土地征用管理办法》。

在加强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基础上, 开展了全局在建工程项目20余项的审核管理, 实施新开工项目“过程控制审核”制度, 强化对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实施变更、工程决算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审核, 达到了基建管理工作由结果审核向全过程监督转变的目标。

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研究提出了国家海洋局基建工程自查大纲并组织局属各单位基建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专题培训;组织召开了全局基本建设工作会议, 全面部署国家海洋局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要求;同时向沿海省 (区、市) 和计划单列市海洋厅 (局) 及局属各单位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围绕规范海域使用权审批出让、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政府投资项目开展贯彻落实工作。

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仓库完成建设, “雪龙”船载直升机完成购置并投入使用, 长城和中山站的基建改造继续实施。海监船二期工程开工建造。牡丹江卫星站完成征地和业务楼建设, HY-2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进入审批程序。南极内陆考察站项目完成国家审批程序。国家深海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评审。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启动国家审批程序, 国家海洋博物馆完成建设调研论证报告, 国务院同意建设国家海洋博物馆。

在海洋经济管理方面, 加快推进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项目实施;开展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中心建立有关前期工作;建立完善海洋经济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开展海洋产业、海洋经济政策研究。

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主要包括首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和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两大部分内容, 2009年8月已将其列入向财政部申报的2010年部门预算中, 并已编制完成了“首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工作方案”“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技术方案”“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同时, 结合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项目建设, 积极开展前期调研以及有关材料的组织编制工作。

编制完成了《海洋高技术产业分类》《海洋经济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主要海洋高技术产品分类目录》《海洋对外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四项行业标准文本。

发布年度中国海洋经济公报, 组织编印30余期《海洋经济动态》, 及时翻译、分析《美国海洋和海岸带经济报告 (2009) 》, 开展相关的对比研究, 受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央政策研究室的高度关注。

在海洋政策法规工作方面, 加强对海洋立法工作的计划管理;着力推进海洋立法工作;逐步加强执法监督和普法工作;稳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积极开展海洋行政复议工作。

2009年初首次印发全国海洋系统立法工作计划, 内容涵盖局机关各部门和局属单位、沿海11省和计划单列市50余项立法项目, 对统筹全国海洋系统立法工作有重要意义。

组织开展的渤海区域立法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渤海区域环境立法研究》和《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渤海立法研究》已出版发行。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完成《海洋观测预报条例》调研论证和修改完善工作。完成《南极活动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工作。

对国家海洋局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统计事项及统计内容的研究工作, 完成5项内容的统计报表编制工作。组织拟订了《行政委托管理办法 (初稿) 》《行政处罚专用章使用管理办法 (初稿) 》《海洋法律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定 (初稿) 》等规范性文件。

重新编制了国家海洋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组织编制了《国家海洋局政策文件汇编》《海洋法律法规选编》《国家海洋局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实施细则》等。

结合海洋行政复议工作特点, 组织研发“全国海洋行政复议管理信息系统”, 推进了海洋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建设。首次建立海洋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听证专项统计制度, 对全面、准确掌握全国海洋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及听证工作情况, 监督指导复议、听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 完成《国家海洋局海洋行政复议决定执行监督办法》 (初稿) 、《国家海洋局听证工作实施细则》 (初稿) 编制工作。组织开展了海洋领域国家赔偿制度、赔偿标准研究工作, 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去年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基础上, 2010年的重点工作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海洋规划工作;基本建设与重大专项工作;海洋经济管理工作;海洋政策法规工作;海洋行政复议及听证工作。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发改委的统一部署, 举全局之力, 全力做好海洋“十二五”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力争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有重大突破;继续深化“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工作, 力争在国家战略研究体系中有重大突破;全面推进《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

贯彻落实工程领域专项治理意见, 开展专项治理检查。加强在建项目指导监督检查, 继续推进工程建设月报制度, 强化基本和重大专项建设项目过程控制审核、程序性审核和竣工决算审核。继续推进海监船二期工程、内陆站和卫星项目的建设;全面完成极地十五能力建设;组织编报国家深海基地初步设计;完成极地破冰船和海洋二号卫星项目建议书审批工作。

积极推进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联合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国家统计主管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 负责国家海洋经济监测与评估工作的领导与指导;抓紧完成首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 建立准确、全面、系统的海洋经济管理基础信息;尽快完善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海洋经济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管理系统, 加强对海洋经济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跟踪分析, 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建立健全海洋经济核算制度和标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体系, 为海洋经济宏观管理和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近两年重点工作就是要做好“海洋经济监测和评估专项”实施, 一是全面做好全国海洋经济基础调查, 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 对海洋经济发展由“指导”到“调控”;二是推动“海洋经济监测评估中心”机构建设。

进一步开展国家海洋事业发展顶层设计研究。在前期形成的顶层设计框架基础上, 确定战略、统筹规划、深化改革、完善制度。通过研究确定海洋战略、规划、法制以及体制的基本问题、基本定位、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对策, 统筹协调海洋战略、规划、法制以及体制顶层设计的相互关系, 完善海洋事业科学发展体系, 提高海洋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篇4:二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这位负责人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明确提出,根据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的规定,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在全面评估当前人口形势、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及政策实施风险的情况下,制定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方案,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备案,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性法规或作出规定,依法组织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也明确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应当根据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和本决议,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时修改相关地方性法规或者作出规定。单独二孩政策由各省(区、市)依法启动实施。

他说,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已通过国家主管部门备案,陆续依法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为保证做到稳妥扎实有序,各地都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这些措施虽不尽相同,但都符合法律规定、符合中央精神,要认真贯彻执行。

篇5: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B)其预期效力。A.等同于B.不同于C.大概等同于D.相当于

2.社会保险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C)关系。A.对等 B.相关C.对应D.非相关

3.社会救济的对象(A)任何缴费义务。

A.没有B.有部分C.视情况有 D.有时有 4.规范性文件(A)法律效力。

A.不具备B.部分具备C.具备 D.有时具备 5.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是一种(A)活动。

A认识B.实践C.思想 D.观念

6.社会政策法规的制定要符合事物的规律性,立足实际,易于落实,便于执行,这体现了(C)。A.利益原则 B.系统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连续性原则 7.社会政策法规制定程序的第三阶段是(C)。

A.目标确立B.问题界定 C.方案设计和预测D.方案抉择

8.社会制定政策法规过程中的方案抉择最主要、最基本的标准是(A)。A.最大限度实现政策法规目标 B.消耗政策法规资源尽可能少

C.体现基本国策,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D.实现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少

9.通过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可以预防一些违反政策法规现象的滋长与蔓延,这种作用称为(D)。

A.补救性作用B.评价性作用 C.保证性作用D.预防性作用

10.社会政策法规实施中的协调,如在同一时间同时协调各种因素、各方面问题;或在同一层次之 2 间进行协调,一般称为(B)。

A.纵向协调B.横向协调 C.纵横交叉的综合协调D.全面有重点的协调 11.社会政策问题(C)社会公共问题。

A.等同于B.不同于C.来源于 D.大于 12.公民一旦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A)参加社会保险。A.必须 B.可以C.自愿 D.可以不 13.社会政策与法规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化(A)预防。A.可以B.不可以C.很难 D.必须 14.不属于瑞典模式的是(A)。

A.奥地利B.挪威C.瑞典 D.丹麦 15.“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属于(B)。

A.方面政策B.元政策C.具体政策 D.基本政策 16.政策法规制定程序的第一阶段是(B)。

A.目标确立B.问题界定C.方案抉择 D.方案设计

17.根据事物的过去和现在,对事物发展的未来进行预测,这体现了预测的(B)。A.类比性原理 B.连续性原理 C.反馈性原理D.系统性的原理

18.国际劳工组织1952年通过的(C)被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社会保障国际宪章”。A.北欧五国社会保障公约B.国际劳工组织宪章C.第102号公约 D.第118号公约

19.不属于当前我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对象的有(C)。A退伍义务兵B.退役志愿兵C.现役军人家属D.军队离退休干部

20.对社会政策法规方案获取政治资源支持的程度及对政治价值的影响的可行性分析,属于(B)。

A.行政可行性分析B.政治可行性分析C.法律可行性分析 D.经济可行性分析 21.“于平凡处见奇伟”,属于(D)。

A.信息类比预测法B.信息分析综合预测法C.信息推导预测法 D.信息透视预测 4 法

22.有关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社会福利基金由政府财政支出

B.福利对象以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而定C.福利对象无须履行缴费义务 D.福利给付无须进行个人财产和收入方面的调查 23.社会政策与法规基本的分析方法不包括(D)。A.定量分析法B.价值分析法 C.系统分析法D.信息综合分析法 24.社区工作的最高层次是(D)。

A.社区救助B.社区服务C.社区组织D.社区发展

25.下列有关社会优抚政策与法规的说法不准确的(D)。

A.有强烈的政治性 B.带有精神褒扬的倾向C.社会优抚的给付标准不低于或稍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

D.是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体系中最不完善的

26.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是采用了(A)。A.事前评估B.执行评估C.非正式评估D.事后评估 27.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与执行间的关系是(A)。

A.认识指导实践的关系B.平行的关系C.上下级的关系D.没有关系 28.社会政策的稳定性,与法律相比,(B)。A.社会政策较稳定B.法规较稳定 C.同样稳定D.无比较的可能

29.一项反贫困的计划没有实现它的目标,只是使人们相信政府是在关注着贫困问题的,这项社会政策与法规(C)。

A.没有效果B.具有潜在效果 C.具有象征性效果D.具有直接效果

30.(C)中首次使用社会政策的概念,标志着社会政策与法规进入现代阶段。A《伊丽莎白济贫法》B.《劳工章程》 C.《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D.《亨利济贫法》 31.关于社会保险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D)。A.非营利性 B.福利性C.强制性D.公平性

32.从评估机构的地位看,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类型可以分为(B)。

A.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 B.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C.事前评估与事后评估评估

33.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价值判断必须以(A)。A.公共利益为重 B.集团利益为重 C.国家利益为重D.个人利益为重

34.“心有灵犀一点通”体现的是非逻辑决策方法中的(B)。A.直觉判断 B.灵感顿悟 C.事实推断 D.归纳演绎

35.社会保障政策属于(A)政策。

.执行评估与事后 D A.再分配性B.分配性C.公平性 D.国有性 3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属于(D)政策。A.方面政策 B.具体政策C.基本政策 D.元政策

37.北欧国家的福利政策法规保障了贫弱孤寡的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和惰性,这体现了社会政策与法规的(D)。

A.意外效果B.潜在效果C.象征性效果 D.附带效果 38.不属于社会政策问题特征的是(B)。A.公共性 B.严重性 C.相关性D.主客观统一性 39.下列不符合德尔斐法特点的是(D)。

A.匿名性 B.决策结果的统计特性 C.信息反馈沟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D.具备深刻的理论逻辑论证

40.社会保障立法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标志是(A)。

A.北欧五国社会保障公约B.第101号公约 C.《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D.《第102号 8 公约》

二 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社会政策与法规自身运行规律包括(BC)。

A.社会发展规律B.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规律 C.社会政策与法规利益规律D.社会政策与法规效益规律E.社会政策与法规发展规律

2.社会政策与法规基本的分析方法是(ABC)。

A.定量分析法B.价值分析法 C.系统分析法D.利益分析法 E.信息综合分析法

3.关于社会救济基金的来源,说法正确的是(BD)。

A.主要由社会捐助和募集,辅之以政府财政开支 B.主要由政府财政开支,辅之以社会捐助和募集C.救济对象与政府财政共同承担D.救济对象没有缴费义务 E.政府承担大部分,救济对象承担小部分

4.关于社会政策法规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说法正确的是(ABDE)。

A.其原因在于客观事物的变易性 B.其原因在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内在规定性C.转变不可预防D.转变可以预防 E.转变是客观存在的 5.政策法规预测按其范围划分,可分为(ABE)。

A.宏观预测B.中观预测C.长期预测D.短期预测E.微观预测 6.属于社会政策问题特征的是(ACD)。

A.公共性B.严重性 C.相关性 D.主客观统一性 E.系统性 7.工伤保险基金由(AB)构成。

A.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B.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 C.职工个人缴纳的工伤保险费D.职工个人缴纳的工伤保险费的利息E.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的利息 8.社会保险具有如下特点:(BC)。

A.自愿性 B.福利性C.强制性 D.公平性E.补偿性 9.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引导功能主要体现为(ADE)。

A.明确目标 B.创造条件C.破旧促新 D.指导行动 E.统一思想

10.从评估机构的地位看,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类型可以分为(CD)。A.正式评估 B.非正式评估 C.内部评估 D.外部评估E.事前评估 11.社会制定政策法规过程中的方案抉择的标准是(ABCDE)。

A.最大限度实现政策法规目标 B.消耗政策法规资源尽可能少C.体现基本国策,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D.实现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少E.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小 12.社会政策法规的制定遵循的原则有(ABCD)。A.利益原则B.系统原则C.可行性原则D.连续性原则 E.节约原则

13.关于社会救济基金的来源,说法不正确的是(ACE)。

A.主要由社会捐助和募集 B.主要由政府财政开支,辅之以社会捐助和募集

C.救济对象与政府财政共同承担D.救济对象没有缴费义务E.政府承担大部分,救济对象承担小部分

14.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具有(BCDE)。

A.自愿性B.强制性C.给付性 D.社会性E.时间性和地域性 15.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功能有(ADE)。

A.促进功能B.强制功能C.平衡功D.调控功能E.引导功能 16.在方案抉择时要对社会政策法规方案进行(ABCDE)分析。

A.行政可行性 B.政治可行性C.法律可行性 D.经济可行性 E.技术可行性 17.属于瑞典模式的是(BCD)。

A.奥地利B.挪威C.瑞典 D.丹麦 E.德国 18.下列有关社会优抚政策与法规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有强烈的政治性 B.带有精神褒扬的倾向 C.对象涉及全体国民D.社会优抚的给付标准不低于或稍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E.是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体系中最不完善的 19.关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是客观存在的

B.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的原因之一是客观事物的变易性C.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内在的规定性可引 12 起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D.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不可预防 E.等同于法律上效力范围的概念 20.属于当前我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对象的有(ABD)。

A.退伍义务兵B.退役志愿兵C.现役军人家属D.军队离退休干部 E.革命伤残军人

三、判断正误(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

1.(√)《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中首次使用社会政策的概念,标志着社会政策与法规进入现代阶段。

2.(√)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最初只涉及到社会优抚方面。3.(×)社会政策的适用范围,与法律相比,应该是小于法律。4.(√)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是采用了事前评估。

5.(×)一项反贫困的计划没有实现它的目标,只是使人们相信政府是在关注着贫困问题的,13 这项社会政策与法规没有效果。

6.(×)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抉择的最基本标准是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7.(×)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与执行间是平行的关系。

8.(√)社区工作中最普通最广泛最直接的社会服务工作是社区服务。9.(×)福利对象以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而定。10.(×)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取代效用分析方法。

1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价值判断必须以公共利益为重。12.(√)率先采用社会保险政策的是德国。

13.(√)社会政策与法规优化的核心是社会政策与法规组织优化。

14.(×)终止由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所带来的某些服务,是指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的终止。15.(×)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根本标准是效益标准。

16.(√)北欧国家的福利政策法规保障了贫弱孤寡的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和惰性,这是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附带效果。

17.(√)在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过程中不停顿地进行控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这一控制方式属于动态控制。

18.(√)社会政策与法规不适应新的形势,效力明显减弱,需要改变时,应该先立后破。19.(√)价值分析法核心内容是功能分析。20.(√)“构建和谐社会”属于元政策

2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等同于其预期效力。22.(×)规范性文件具备法律效力。

23.(√)社会保险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对应关系。24.(×)“于无声处听惊雷”属于信息类比预测法。

25.(√)社区工作中最普通最广泛最直接的社会服务工作是社区救助。26.(√)社会救济基金的来源是主要由政府财政开支,辅之以社会捐助和募集。27.(√)社会政策法规的制定立足实际,易于落实,便于执行,体现了可行性原则。28.(√)政策与法规制定中方案抉择最基本的标准是最大限度实现政策法规目标29.(15)

√ 社会政策法规实施中同一时间同时协调各种因素、各方面问题横向协调。

30.(×)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可以预防一些违反政策法规现象的滋长与蔓延,这种作用称为补救性作用。

31.(√)公民一旦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必须参加社会保险。

32.(√)根据事物的过去和现在对事物发展的未来进行预测,体现了预测的连续性原理。33.(×)对政策法规方案获取政治资源支持的程度的可行性分析属于行政可行性分析。34.(×)社会政策法规的控制过程的三个步骤是对照-标准-纠偏。35.(×)社会政策法规只能由国家来制定和实施。

36.(×)政策和法规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要求人们按照政策法规的规定行事。37.(×)社会政策与法规以增进社会福利为理念依据。

38.(√)某社会政策与法规处于其正效力递减的时期,此社会政策与法规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减小。

3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制化开端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发布。

40.(×)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等同于其预期效力。

四、简答题

1.社会政策问题有何特征?

答:1.社会政策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公共性。公共性是指政策问题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是在公共领域发生的。(2)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任何一项政策问题都有着横向或纵向的相关因素。政策问题的相关性提示人们在分析解决一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它的连锁反应的影响。

(3)主客观统一性。政策问题主客观统一性是指政策问题是客观现象与主观认识的统一体。政策问题的客观性主要表现为,任何公共政策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状态,不是人们主观臆想或猜测出来的,但是又和人们的认知、理解、判断、价值观念等不可分割,从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2.简述瑞典模式的含义与特征。

答:2.瑞典模式的价值取向不是享受福利的选择性,而是福利的普遍性,把社会权利作为提供福利 17 的核心依据,它努力满足人们比较高层次的需要并在这种层次上追求平等。(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强调福利的普遍主义原则,强调公民权,强调权利和平等,福利的获得并不以是否就业为标准。普遍主义原则认为,只要公民活着,他就有权获得福利。

(2)以国家为基础,主张通过逐渐扩大预算来扩展社会服务。也就是由国家通过征收税款的方式筹集资金,制定各种社会福利计划来扩大社会服务。

3.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有何特征? 答;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有如下几个特征:

(1)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它由党和国家通过决策和立法对社会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强制性干预(2)具有给付性。社会保障的目标只有通过社会保障给付才能实现

(3)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社会性首先表现在享受对象的普遍性上,还表现于社会保障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化

18(4)时间性和地域性。时间性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之间、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有相应的调整及不同。

4.社会政策与法规具有何种效益?

答:4.(1)任何一项社会政策法规都有理论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价值实现,产生理论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理论效益是指通过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实践的检验,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为深化政策法规研究和新政策法规的出台打下基础。

(3)经济效益是指通过一定经济价值要素的投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果,使人们的利益分配关系更趋合理。

社会效益是指政策法规都是为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制定的,执行政策法规要掌握政策法规受动者的承受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促使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执行政策法规一定要讲效益,并且一 19 定要讲综合效益。

5.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什么内容?

答:5.政策法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政治可行性——指政策法规方案获取政治资源支持的程度及对政治价值的影响,这是方案论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2)经济可行性——指执行方案所需要的一般性资源(财力)和特殊资源(人力、物力、信息等)的获取和支持程度。

(3)行政可行性——指政府行政部门执行力的大小和效能高低。(4)法律可行性——指方案是否符合宪法、法律的有关条款及其精神。(5)技术可行性——指方案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能够实现目标的程度。

6.简要说明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类型。

答:(1)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可分为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正式评估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估 20 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估者进行的评估。非正式评估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评估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估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的要求。

(2)从评估机构的地位看,可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内部评估是由政策法规系统内部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外部评估是由政策法规系统外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

(3)从政策法规评估在政策法规过程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法规评估又可分为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事前评估是在政策法规执行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这种从单纯的事后检测变成事前控制的工具,是政策法规评估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执行评估是对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法规实施情况的评估。事后评估是政策法规执行完成后对政策法规效果的评估,它在政策法规执行完成以后发生,是最主要的一种评估方式。

7.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作用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有利于节省社会政策与法规资源。(2)有利于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绩效

21(3)可以避免社会政策与法规僵化(4)可以促进社会政策与法规优化

8.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规范形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第14、45、42、43、44、45、46、50条等均涉及我国社会保障内容。,其中第45条是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根本依据。

(2)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男人权益保障法》等。

(3)法规,如各种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等(4)规范性文件,如决定、通知、意见、复函等。

9.什么是社会政策问题?

答:(1)社会政策问题是指应该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负责解决的,且已经纳入政府工作程序,开始实际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

(2)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社会公共问题,但有些公共问题已经引起政府或全社会的注意,有些则没有引起注意。只有那些引起政府及全社会注意的问题,政府才能制定相应得社会政策进行解决

10.社会政策与法规有哪些功能?

答:主要有以下3个功能:(1)引导的功能。从以下3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明确目标;指导行动和统一思想。

(2)调控功能。包括了社会政策与法规调节和社会政策与法规控制两个方面(3)促进功能。通过以下3个方面的作用体现出来:创造条件破旧促新和提供保护

11.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有哪些方面?

答: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1)对偏离政策法规行为的矫正监督。为了矫正偏离政策法规的行为,保证政策法规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政策法规实施过程中,要监督执行者是否完整、准确地执行了政策法规,有没有偏离政策法规精神或违反政策法规规定的行为等

(2)对政策法规失误的矫正监督。在政策法规执行过程中具有多种重要的作用:预防性作用、保证性作用、补救性作用和评价性作用

12.为什么社会保障水准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答:(1)社会保障的水平不能超前。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水准,必定使社会保障发挥其稳定机制的作用,对社会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保障水准,必定挤压经济发展资金,影响必要的社会资本积累,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2)社会保障体制也不能滞后,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保障水准,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成员产生不满,造成社会动荡,从而削弱社会保障的稳定机制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3)社会保障立法必须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确定适当的社会保障水准

五 论述题

1.试论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果。答:社会政策与法规效果有如下几种类型:

(1)直接效果。即政策法规实施对主体所要解决的政策法规问题及相关人员所产生的作用。比如,某些人的生活、环境或行为由于某项政策法规的推行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这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情况,相对来说是显而易见、较易测定的。

(2)附带效果。政策法规实施过程可能对并非直接作用对象的环境、团体、个人产生效能,这种效能超乎政策法规制定者原来的目标和期望,成为一项政策法规的副产品。如北欧国家的福利政策法规显然有助于实现某种程度的社会公平,保障那些贫弱孤寡的人们,却也助长了社会中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和惰性。

(3)意外效果。有时一项政策法规的推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投入很多,期望很高,却收效甚微;一种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种豆得瓜,没有太多的期盼和投入,却有出人意外的收 25 获。

(4)潜在效果。有的政策法规明显有助于改善眼前的状况,产生短期效应,有些则不能。但是二者都有潜在影响,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表现出来。这种潜在效果虽然不易测定,但却很值得评估者的注意和考量。如一项以提高贫困地区儿童识字率为宗旨的智力开发计划,可能会在未来影响他们的发展和谋生能力。

(5)象征性效果。有些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内容是象征性的,它可能具有的有形效果是微不足道的,其初始的用意也不过是让有的人群得到印象,以为他们要求的问题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之中,从而减轻对政策法规的压力,或者也可能因此而激发起某种精神。如一项反贫困的计划或许没有实现目标,但却使人们相信政府关注着贫困问题。

2.简要论述专家会议决策法的特点及弊端。

答:特点: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依靠一定数量的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对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做出集体的判断。它的特点有:A.能够发挥若干专家所组成的团体的宏观智能结构效应,这 26 种效应往往大于团体中各个成员单独创造能力的总和;B.通过多个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而引发思维共振,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可喜的创造性成果;C.专家会议还有助于专家们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启发的提示以及内外信息的交流与反馈来弥补个人意见之不足,并将所产生的创造性逻辑思维活动集中于战略目标,从而为重大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2)弊端:A.与会者人数有限,代表性不够充分;B.权威的影响较大,权威一旦发表意见,其他成员往往会顺其思想发表意见,或者碍于情面、权势而不敢发表不同意见,产生所谓的“乐队效应”;C.易受表达能力的影响。头表达能力较好的人,能够简明扼要并且有说服力地提出自己的论点。不善表达的人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自己的观点不能被别人知晓;D.容易受“潮流”思想的影响。在决策过程中,一种新见解通常意味着要改变一个已被大多数人接受了的且习以为常的观点,发表这种新见解的人必然成为会议上不合潮流的人,与此相适应,他所提出的非正统的观点即使很有价值,也往往遭到怀疑甚至进而被否定;E.发言人受自尊心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发表意见之后,往往不能冷静认真地考虑其他成员的意见。有时即使是明确知道自己的论据不够充分甚至出现错误,也不愿公开予以修改,因而使会议易出现僵局。

3.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标准有哪些?

答:(1)生产力标准,是政策法规评估的首要的标准;

(2)效益标准,政策法规效益指达到政策法规目标的程度。这个标准关注政策法规的实际效果是否与理想目标相符,在多大程度上相符,还有什么距离和偏差.(3)效率标准。政策法规效率是政策法规效益与政策法规投入之间的比率。

(4)公正标准,公正标准是指在政策法规执行后,导致与该政策法规有关的社会资源、利益及成本公平分配的程度。

(5)政策法规回应度政策法规实施后满足特定社会团体需求的程度,确立这一标准,目的是要从总体上衡量政策法规对社会的宏观影响。

4.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哪几个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28(l)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不够健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尚有一些领导者对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改革旧的决策体制,是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篇6: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城市低保的对象: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持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主要为以下四类人: ① 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的居民; ② 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然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城市低保待遇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 申请: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 审批:户籍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初审,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民政部门审批,提出申请30日(1个月)内办结审批手续。对不符合的,要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

发放:按月发放。对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的居民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全额享受,对其他的则按其家庭人均收入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

城市低保的管理与监督 城市低保的监督复核机制 ① 管理审批机关为审批城市低保待遇的需要,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② 对经批准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由管理审批机关采取适当形式以户为单位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③ 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的家庭人均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告知管理审批机关,办理停发、减发或者增发城市低保金的手续。④ 管理审批机关应当对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定期进行核查。⑤ 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依法监督城市低保资金的使用情况。对违反规定者的惩罚

对从事城市低保管理审批工作人员给予批评教育,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条件的家庭拒不签署同意的,或者对不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家庭故意签署同意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意见的;第二,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城市低保款物的。

对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给予教育批评或者警告,追回其冒领的城市低保款物,情节恶劣,除以罚款:

一、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第二,在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继续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农村低保的对象

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民 农村低保金的申请、审批和发放

申请:户主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村民委员会受委托,也可受理

申请村委会对申请人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组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后提出初步意见,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审核后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民政部门要核查申请人的家庭收入,了解其家庭财产、劳动力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结合村民民主评议,提出审核、审批意见。在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时,申请人家庭按照国家规定所获得优待抚恤金、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以及教育、见义勇为等方面的奖励性补贴,一般不计入家庭收入,具体核算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发放:

原则上按照申请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与保障标准的差额发放,或分档发放。农村五保供养法规与政策

农村五保的对象: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的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

农村五保供养的内容

在吃、穿、住、医、葬等五个方面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具体包括: 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办理丧葬事宜 其中第五项,针对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则替换为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的费用。农村五保供养的形式 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

农村五保供养的申请、审批与核销 申请:由村民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审核与审批

乡、名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日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县级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批准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不符合的,书面说明。

城乡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 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

2、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农村医疗救助的对象

1、农村五保户、农村贫苦户家庭成员

2、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城乡医疗救助对象范围的最新扩展

其他经济困难家庭人员: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以及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城乡医疗救助的形式 城市医疗救助的形式

《城市医疗救助意见》规定,对救助对象在扣除各项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单位应报销部分及社会互助帮困等候,个人负担超过一定金额的医疗费用或特殊病种费用给予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量的补助。

城市医疗救助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1、社会力量资助;

2、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补助;

3、医疗机构减免有关费用

农村医疗救助的形式

1、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资助医疗救助对象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资金,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

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

2、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对因患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

3、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救治费用,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助。医疗救助对象全年个人累计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当地规定的医疗救助标准。城乡医疗救助形式的新发展

对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和其他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要资助其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对其难以负担的基本医疗自付费用给予补助

同时,要完善救助服务内容,根据救助对象的不同医疗需求而开展医疗救助服务。要坚持住院救助为主,同时兼顾门诊救助。

住院救助:主要用于帮助解决因病住院救助对象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

门诊救助:主要帮助解决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患有常见病、慢性病、需要长期药物维持治疗以及急诊、急救的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城乡医疗救助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城市医疗救助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1、申请

向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城市低保对象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

2、核查

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医疗救助部门进行核查,在《城市低保对象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上签署审核意见。

3、审批

区(县)民政局核实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对符合享受城市医疗救助待遇的,在《城市低保对象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上签署审批意见,核实救助金额。

农村医疗救助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1、申请

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申请人(户主)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如实提供医疗诊断书、医疗费用收据、必要的病史材料、已参加合作医疗的按规定领取的医疗合作补助凭证、社会互助帮困情况证明等,经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同意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2、审核

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市、区)民政局审批

3、审批

县级民政局审批。

简化程序,充分发挥医疗救助的便民救济作用的新要求 鼓励和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医疗救助费用。对于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等医疗救助对象,凭相关证件或证明材料,到开展即时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应由医疗救助支付的,由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救助对象只需支付自付部分,救助对象因治疗需要转诊到非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应当由定点医疗机构出具转诊证明,由救助对象报当地县级民政部门核准备案。

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法规与政策 教育救助的对象

持有农村五保供养证的未成年人

属于城市“三无”对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未成年人

持有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证和农村特困户救助证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救助的目标

对持有农村五保供养证和属于城市“三无”对象的未成年人,基本实现普通中小学免费教育。

对持有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证和农村特困户救助证家庭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实现“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高中教育阶段要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补助。

教育救助的资源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助学工作应当以救助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困难学生为重点。民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救助的主管部门。

城镇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

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方式与保障面积 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定义

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范围内,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等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家庭,一般指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和其他特殊困难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方式 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货币补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向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住房补贴,由其自行承租住房。

实物配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向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并按照规定标准收取租金。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面积

1、货币补贴方式,补贴额度按照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现住房面积与保障面积标准的差额,每平方米租赁住房补贴标准确定。其中,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可以按照当地市场平均租金确定租赁住房补贴标准。

2、实物配租方式,配租面积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现住房面积与保障面积标准的差额。实物配租住房的租金,按照配租面积和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租金标准来确定。有条件的地区,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可以免收实物配租住房中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内的租金。城市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面积:新建廉租住房应当将单套的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

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及房屋来源 资金筹措渠道:

1、财政预算安排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

2、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余额

3、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安排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

4、政府的廉租住房租金收入

5、社会捐赠及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

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余额,应当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

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安排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 城市最低收入家庭实物配租的廉租住房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新建、收购的住房、腾退的公有住房、社会捐赠的住房,其他渠道筹集的住房。

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的申请与审核

需要提供的材料:

家庭收入情况的证明材料 家庭住房状况的证明材料 家庭成员身份证和户口簿

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的申请和审核程序

向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

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就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家庭住房状况是否符合规定条件进行审核,提出初审意见并张榜公布,将初审意见和申请材料一并报送市(区)、县人民政府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

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日内,就申请人的家庭住房状况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提出审核意见,并将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转同级民政部门。民政部门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日内,就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状况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提出审核意见,并反馈同级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

家庭收入、家庭住房状况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为15日。

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的监督管理

中央和地方县级以上政府的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是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的管理部门。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省级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的监督检查。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情况 市(区)、县人民政府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按户建立廉租住房档案。

廉租住房的退回

有下列行为的退回廉租住房:

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未在所承租的廉租住房居住的,无正当理由累计6个月以上未交缴纳廉租住房租金的。

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 法律援助的对象 经济困难的公民。法律援助的范围

1、代理

依法请求国家赔偿

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

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 请求支付劳动报酬

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

2、刑事辩护

①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

②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

③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3、公诉

①公诉人出庭公诉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②被告人是视力、听力、语言有障碍的残疾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③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申请法律援助的需递交的证件、证明材料:

1、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2、经济困难的证明;

3、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

法律援助的实施

1、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开庭10日前将指定辩护通知书和起诉书副本或者判决书副本送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人民法院不在其所在地审判的,可以将指定辩护通知书和起诉书副本或者判决书副本送交审判地的法律援助机构

2、对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在开庭3日前将确定的承办人员名单回复给指定的人民法院。

3、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得收取任何财物

4、如有下列情形的,终止法律援助:

①受援人经济收入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 ②案件终止审理或已被撤销

③受援人又自行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 ④受援人要求终止法律援助

5、受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或者接受安排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会组织人员在案件结案时,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递交有关法律文书副本或者复印件以及结案报告等材料。法律援助机关自收到结案材料后,支付法律援助办案补贴。

6、法律援助机构对公民申请的法律咨询服务,应当即时办理;复杂疑难的,可以预约择时办理。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规与政策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的对象

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那些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上述规定情形的人员,不属于救助对象。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形式与机构 救助站救助

是一种临时救助,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要延长的,报上级民政主管部门备案。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内容 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宿

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 帮助其与亲属或所在单位联系

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

《救助管理办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自愿原则,但流浪乞讨人员向救助站表达出求助意愿时,救助站才会考虑是否实行救助。

自然灾害救助法规与政策(待完善)

我国特定人群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主要内容

(一)婚姻家庭权

1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老年人的赡养人指的是子女、配偶和尤其抚养长大的弟、妹。倘若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老年人则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老年人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主要为:

1、基本的供养与照料: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

2、特殊的供养与照料:对患病老年人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耕种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居住权

1、赡养人要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恶劣的房屋

2、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

3、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婚姻自由权 财产所有权

是指老年人作为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继承权

(二)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 生活保障权

“老有所养”不只是家庭成员的义务,同时也是国家与社会的责任。从养老保险和社会救助两个方面对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权利作出了规定。

医疗保障权

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

文化教育权

社会服务权

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照料服务的权利。从老年福利设施、社区服务和特殊优待等三个方面作出了规定:

老年福利设施: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和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设施。

(三)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 一般性方法: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积极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 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

具体办法 行政保护 司法保护 社会保护

妇女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 妇女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与社会保障权利、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和婚姻家庭权利。

劳动与社会保障权利: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生产、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妇女的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人格尊严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

一、家庭保护 监护和抚养 关爱和引导 教育培养 民主尊重

二、学校保护 实施素质教育 关爱与尊重 开展成长教育 确保健康与安全

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实施专门教育

三、社会保护

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维护受教育权

为未成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 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产品 预防网瘾

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消费和娱乐产品 净化未成年的生活环境

为未成年人实施特殊的劳动保护: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

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与生命安全 为特殊需要的未成年提供社会救助 加强卫生保健与预防疾病 支持鼓励发展幼儿教育

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与名誉权

为完成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未成年人提供职业教育

四、司法保护

1、及时审理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件

2、对司法活动中的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

3、在继承与离婚案件中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

4、依法强化父母或监护人的监护与抚养责任

5、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审理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

6、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预防和矫治

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二、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三、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严重不良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社会治安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多次偷窃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吸食、注射毒品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工读学校矫治 加强法制教育 司法矫治

未成年人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惩罚。因不满14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

未成年人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

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在收容教养期间,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或者职业技术教育

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社会包容

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和报道

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和报道 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和报道。对未成年人罪犯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对犯罪未成年人开展法制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帮教和权利维护

社会帮教:父母、学校、村委、居委对因不满16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或者被判处非监禁刑罚、被判处刑罚宣告缓刑、被假释的未成年人 权利维护

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的法规与政策 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一、康复权

是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

1、总体方针:以社区康复为基础,康复机构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依托。

特殊教育教师和手语翻译享受特殊教育津贴

二、教育权

三、劳动权

四、文化生活权

五、社会福利权

六、环境友好权:残疾人享受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无障碍环境的权利。物理环境无障碍 信息环境无障碍 公共服务无障碍 政治参与无障碍

我国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 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 关于结婚的法律规定 结婚的条件:

1、结婚的必备条件 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必须达到法定婚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 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结婚的禁止条件

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包括:兄弟姐妹;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伯、叔、姑、舅、姨;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

禁止患有一定疾病的人结婚

结婚的程序

1、婚姻登记机关

内地居民办理婚姻登记机关是县级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婚姻登记机关的管辖范围,原则上以当事人的户籍为依据,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家庭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定 夫妻关系

夫妻人身关系

夫妻的姓名权: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夫妻的人身自由权

夫妻的住所决定权 夫妻的计划生育义务

夫妻财产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

夫妻财产制包括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两种。约定财产制的法律效益优于法定财产制,我国家庭以法定财产制为主。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工资、奖金;

生产、经营的收益 知识产权收益

继承与赠与所得的财产 夫妻相互扶养的义务

经济上供养,生活上扶助。夫妻相互继承权

婚姻关系的合法存在是夫妻继承权的先决条件,也是法律确认夫妻继承权的依据 夫妻互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享有同等的继承权 夫妻继承权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不能相混淆。

父母子女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子女和父母互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相互享有继承权。这里的父母指的有生父母、养父母和形成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子女包括有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离婚的条件和程序

登记离婚和诉讼离婚双轨制 登记离婚的程序

1、申请

须持有效证件和证明: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 本人的结婚证

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

诉讼离婚

是指夫妻双方对离婚或离婚后子女抚养或财产分割等问题不能达成协议,由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人民法院裁决的一种离婚制度。诉讼离婚的法定理由是“感情确已破裂” 有下列情形,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重婚或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

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

诉讼离婚的特别规定

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的,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除外。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离婚在夫妻财产关系上的后果 ①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男女平等;

二是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三是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 四是照顾无过错一方;

五是有利于生产和方便生活; 六是尊重当事人意愿。夫妻对外债务清偿

②夫妻对外债务的清偿 ③离婚家务补偿

离婚时的家务补偿制度仅适用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采取分别财产的当事人,请求补偿的一方应是在家务劳动中付出较多义务的一方。④离婚经济帮助 ⑤离婚损害赔偿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重婚

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 实施家庭暴力

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收养关系的法规与政策 一般收养关系成立的条件 被收养人的条件:

下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丧失父母的孤儿;

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送养人的条件

送养人:孤儿的监护人、社会福利机构、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不得作为送养人:

①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得将其送养,但父母对该未成年人有严重危害可能的除外;

②在送养未成年人的孤儿时,监护人必须事先征得对其有抚养义务的其他近亲属的同意; ③在配偶一方死亡时,死亡方的父母要求行使优先抚养抚养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女的权利的,生存方不得将该未成年子女送养。

收养人的条件 没有子女

有抚养教育被收养的能力

为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年满30周岁

其他规定:

规定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40周岁以上。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 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收养年满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私有财产继承法规与政策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女婿。

特别点:孙子女、外孙子女不属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但是他们可以通过代位继承方式,取得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遗产。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丧偶儿媳、女婿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的内容

指定继承人或受遗赠人

明确遗产的名称、数量,指定遗产的分配方法和份额。遗嘱以处分财产为主要内容。规定立遗嘱人对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的附加义务 指定补充继承人 指定遗嘱执行人

遗嘱的形式

公证遗嘱:遗嘱人生前订立并经公证机关公证的遗嘱,是证明遗嘱人处分财产的意思表示中最有力、最可靠的遗嘱形式。

自书遗嘱:立遗嘱人亲笔书写的遗嘱。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代书遗嘱:由遗嘱人口授他人代为书写的遗嘱。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录音遗嘱:由遗嘱人口述,经录音、录像磁带录制而设立的遗嘱。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证明。

遗赠

遗赠是指公民以遗嘱的方式将其拥有的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或者法定继承人之外的公民,并于立遗嘱人死亡后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遗赠生效的条件

遗赠人须有遗嘱能力,为完全民事行为人.遗赠人不能侵犯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受赠人没有丧失受遗赠权.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丧失继承权: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受遗赠人后于遗赠人死亡.先于死亡的,按法定继承办理.遗赠扶养协议

指的是遗赠人(受扶养者)与扶养人签订的关于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将自己的财产于死后赠与扶养人的协议.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效力﹥遗嘱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宣告死亡的时间认定.公民下落不明满4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利害关系人可申请人民法院宣告该公民死亡.遗产分割的原则

保留胎儿继承份额的原则

我国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社区矫正与禁毒的法规与政策 人民调解应遵守的原则: ①依法调解 ②自愿平等

③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

申请调解的条件: 要有明确的申请调解人;要有具体的调解要求;要有提起申请调解的事实依据;申请调解的纠纷必须属于人民调解委员会主管和管辖

社区矫正适用范围 ①被判处管制的

②被宣告缓刑的: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③ 被暂予监外执行: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④ 被裁定假释的 ⑤ 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禁毒法规与政策

社区戒毒:期限为3年

强制隔离戒毒:拒绝接受社区戒毒;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的:怀孕或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2年.最长可延期1年

我国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 烈士的认定:

对敌作战牺牲或对敌作战负伤后因伤死亡的 对敌作战致成残废后不久因伤口复发死亡的

在作战前线担任向导、修建工事、救护伤员、执行运输等战勤任务牺牲,或者在战区守卫重点目标牺牲的

因执行革命任务遭敌人杀害,或被敌人俘虏、逮捕后坚贞不屈遭敌人杀害或受折磨致死的 为保卫或抢救人民生命、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壮烈牺牲的。

烈士批准机关分为地方人民政府和军队机关两种

因战牺牲的,现役军人是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其他人员是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

因公牺牲的,现役军人是军队军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其他人员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武警因战牺牲,由支队(团)以上政治机关批准;属于非因战牺牲的,应当由公安部政治部审批。

因公牺牲:在执行任务中或者上下班途中,由于意外事件死亡的; 被认定为因战、因公致残后因旧伤复发死亡的; 因患职业病死亡的;

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的;

死亡抚恤待遇 一次性抚恤金

烈士:80个月工资; 因公牺牲:40个月工资 病故:20个月工资

最低按照排职少尉军官的工资标准发放。

定期抚恤金

对象:父母(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费来源,或者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

子女未满18周岁但因上学或者残疾无生活费来源的

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但因上学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

残疾抚恤的具体规定

我国现役军人的残疾性质分为因战致残、因公致残、因病致残三种。

退役士官安置办法

士官退现役时,可做不同的安置,主要为复员安置、转业安置、退休安置

我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 居民自治的内容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城市居委会的选举形势:

直接选举——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参加 间接选举——户代表和居民小组代表参加 任期:3年

农村村民自治法规与政策 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任期:3年

村民会议是村民自治的最高决策机构 村民会议的职能:

审议村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和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 讨论决定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项

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 表决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要求

城市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

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

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必然要求——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和健康发展 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关键——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

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济源 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重要保证——党和政府的领导

城市社区建设的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因地制宜,需循渐进

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强化社区管理、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

社区服务法规与政策

发展社区服务的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的原则 坚持社会化的原则 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社区服务的主体:社区服务的提供者

政府、社区居委会、社区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

社区服务的内容 ①社区公共服务: 社区就业服务 社区社会保障服务 社区救助服务

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 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 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 社区安全服务

②社区互助和自助服务 ③社区志愿服务 ④社区商业服务

社区服务的方式 政府公共服务的方式 一站式服务 委托服务 购买服务

项目管理 服务热线

社区居委会提供社区服务的方式 了解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 提供便民服务

向政府反映居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组织互助服务

为发展社区服务提供便利条件

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 公益慈善事业的法规与政策 公益慈善的特点和领域

公益慈善为认为是继市场的“初次分配”后,政府的“再分配”之后的“第三次分配” 自愿性

大众性(社会性)

公益性:是现代社会慈善事业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属性 NGO:非政府组织 NPO:非营利性组织

非政府组织大体分为三类: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 基金会:

公募基金会: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 非公募基金会

中国第一家地方性慈善组织——吉林省慈善总会

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管理体制的积极作用

公益事业捐赠的原则平等原则

自愿无偿原则 公益原则

合法与符合社会公德 国家鼓励公益事业捐赠

捐赠人的权利和义务 选择受赠人的权利 捐赠的决定权 捐赠留名权

有权向受赠人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义务:捐赠的财产应当是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

捐赠人应当依法履行捐赠协议,按照捐赠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受赠人 捐赠人捐赠财产兴建公益事业工程项目,应当与受赠人订立捐赠协议,对工程项目的资金、建设、管理和使用作出约定

捐赠的公益事业工程项目由受赠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并组织施工或者由受赠人和捐赠人共同组织施工。工程质量应当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公益事业捐赠受赠人:公益性社会团体;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或者境外捐赠人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为受赠人。卫生部也可以。受赠人的权利:

依法接受捐赠

对于不易储存、运输和超过实际需要的受赠财产,受赠人可以变卖,所取得的全部收入,应当用于捐赠目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为受赠人时,可以将受赠财产转交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或按照捐赠人的意愿分发或者兴办公益事业,不可以以本机关为受益对象。义务:

捐赠的公益事业工程竣工后,受赠单位应当将工程建设、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工程质量验收情况向捐赠人通报

受赠人接受捐赠后,应当向捐赠人出具合法的、有效的收据

对于捐赠人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的,受赠人应当如实答复 受赠人与捐赠人签订了捐赠协议的,应当按照协议约定的用途使用捐赠财产,不得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的用途

受赠人应当公开接受捐赠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对捐赠人的优惠政策

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具有救灾宗旨的公益性民间组织接受境外救灾捐赠,应当报民政部门备案。

对灾区不适用的境内救灾捐赠物资,经捐赠人书面同意,报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批准后可以变卖;

对灾区不适用的境外救灾捐赠物资,应当报省级民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变卖。

彩票与公益事业的发展

彩票发行机构、彩票销售机构、彩票代销者不得有下列行为: 进行虚假性、误导性宣传

以诋毁同业者等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向未成年人销售彩票

以赊销或者信用方式销售彩票

财政部负责全国的彩票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查处非法彩票,维护彩票市场秩序。

彩票发行资金构成比例为:返奖比例不得低于50%,发行费用比例不得高于15%,彩票公益金比例不得低于35%。志愿服务的法规与政策

《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是我国第一个专门性志愿服务的规范性文件,也是第一个关于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

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法规与政策 社会团体管理法规与政策 免予社团登记的社会团体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团体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准成立,在本单位内部活动的团体。

成立社会团体的条件

会员数达到法定要求。会员为单位会员,30个以上;为个人会员,50个以上;混合的,则总数不得少于50个。

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有固定的住所

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全国性社会团体应有10万元以上活动资金,地方性社会团体应有3万元以上活动资金。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登记程序

1、申请筹备

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由发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筹备,须递交下列文件: 筹备申请书

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 验资报告、场所使用权证明

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章程草案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上述有效文件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筹备的决定。

2、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筹备成立的社会团体,应当自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筹备之日起6个月内召开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

3、审查登记

在收到完成筹备工作的社会团体的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文件之日起30日内,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完成审查工作。

4、备案

社会团体,应当自批准成立之日起6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基于社会团体的非营利性,可以免征部分所得税: ①财政拨款 ②经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③社会团体取得的各级政府资助

④社会团体按照省级以上民政、财政部门规定收取的会费 ⑤社会各界的捐赠收入

导致撤销登记的情形包括:

①在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社会团体登记

②自取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之日起1年内未开展活动。

③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情节严重的:一是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社会团体印章;二是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

三是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四是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五是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者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六是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七是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八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

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法规与政策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副本的有效期为4年。民办非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项目:①经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②民办非企业单位取得的各级政府资助 ③社会各界的捐赠收入

年检基本合格和年检不合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进行整改,整改时间为3个月。撤销登记

对连续2年不参加年检或者连续2年“年检不合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予以撤销登记。

★ 设立分支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设立分支机构。其余与社会团体的撤销登记一样,除第二点

基金会管理法规与政策

民政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是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负责下列基金会、基金代表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 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拟由非内地居民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基金会

原始基金超过2000万元,发起人向民政部提出设立申请的非公募基金会 境外基金会在中国内地设立的代表机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和不属于民政部管辖的非公募基金会的登记管理工作。

设立基金会的条件

①为特定的公益目的而设立

②资金要求: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不得低于800万元,地方性公募基金会不得低于400万元,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得低于200万元,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③有规范的名称、章程、、组织机构以及与其开展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④有固定的住所

⑤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准予登记的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可以从事符合中国公益事业性质的公益活动,但不得在中国境内组织募捐、接受捐赠。

理事会和监事是基金会进行法人治理的重要组织保证。理事会是基金会的决策机构

理事选任限制:用私人财产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相互间近亲属关系的基金会理事,总数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其他基金会,具有近亲属关系的不得同时在理事会任职。未在基金会担任专职工作的理事不得从基金会获取报酬,在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

关于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的选任,有如下规定: ①不得由现职国家工作人员兼任

②因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期执行完毕之日未逾5年的人员,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执行期间或者曾经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以及曾在因违法被撤销登记的基金会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且对该基金会的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基金会被撤销之日起未逾5年的人员

港澳台同胞、外国人,每年在中国内地居留的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理事长是基金会的法定代表人。理事长不得同时担任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理事会的规模为5~25人 每届任期为5年

理事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可召开,一般决议事项超过1/2通过即可,特殊事件需2/3通过才有效: 章程的修改

选举或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章程规定的重大募捐、投资活动 基金会的分立、合并

监事及其职责

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一样,为5年

理事、理事的近亲属和基金会财会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监事不得从基金会领取报酬

监事及其近亲属不得与其所在的基金会有任何交易行为

★ 基金会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一句基金会的授权开展活动,不具有法人资格。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基金会撤销登记:

①在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

②自取得登记证书之日起1年内未开展活动。

③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情节严重的:一是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中弄虚作假;二是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三是未按规定接受检查,或者检查不合格的;四是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五是未按规定完成公益事业支出额度。六是不履行信息公布义务或者公布虚假信息。④连续2年不参加年检的

⑤符合撤销条件,不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注销登记仍继续开展活动的

我国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 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同一家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延续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除此之外,订立无固定期限的还有: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国有且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

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1年以上3年以下的,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超过6个月。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的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的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由继承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期间,提前3日通知。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机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提前30日书面告知劳动者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可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需要裁减20人或者裁减占企业总数的10%,用人单位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裁减人员时,应优先保用下列人员: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为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患病或者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据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来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按一年来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的经济补偿。以月平均工资算。

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期满;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

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

集体合同草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

集体合同订立后,报当地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劳务派遣单位的义务: 注册资本不少于50万

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

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2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支付报酬; 与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

将劳务派遣协议内容告知被派遣者

非全日制用工

以小时计酬为主,每日工作不超过4小时,一个星期不超过24小时。非全日制用工双方不得约定试用期

随时可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用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赔偿 支付周期最长不超过15日

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的,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带薪年休假:工作满1年以上10年以下,年休假5天;10年以上,20年以下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企业方面代表组成。人员为单数。

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之日起15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用、经济补偿或者赔偿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的,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直接拿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天内结束,延期不得超过15天。逾期未作出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部分争议标的小、事实比较简单的案件,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

仲裁庭分为一般仲裁庭和简易仲裁庭。一般仲裁庭由3名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

仲裁员的条件: 曾任审判员

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

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等专业工作满5年 律师执业满3年。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

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 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

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受委托的组织。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可延长30个工作日。

我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政府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国社会保险的法规与政策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为工资的8%。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调动时,个人账户全部随同转移,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

个人缴费年限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账户存储额除以120。

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为重点。

新农保的制度创新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

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法,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

个人缴费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

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新农保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该参保缴费;据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据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基本医疗保险法规与政策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多缴费的30%划

入个人账户。

确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2009年提高至6倍)。起付标准一下的医疗费用,从个人账户支付或者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额以下的医疗费,从统筹基金中支付,个人也要负担一定的比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主要有:大病统筹加门诊家庭账户、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大病统筹

当年筹集的合作医疗统筹基金结余一般不应超过15%

失业保险法规与政策

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用,本人按照个人工资的1%来缴纳。

失业保险金的支出范围: 失业保险金

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

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死亡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助。

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

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失业保险金领取的期限:缴费1-5年的,领取12个月;5—10年的,领取18个月,缴费10以上的,领取24个月。

工伤保险法规与政策

工伤职工评定伤残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条例》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伤残待遇

生活护理费:三个等级分别为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30%,按月领取。从社保基金出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从社保基金出 1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 2级为22个月 3级为20个月 4级为18个月 5级为16个月 6级为14个月 7级为12个月 8级为10个月 9级为8个月 10级为6个月

1-4级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伤残津贴:按月支付,从社保基金中出 1级为本人工资90% 2级为本人工资85%

3级为本人工资80% 4级为本人工资75% 5级为本人工资70%(不安排工作,用人单位支付)6级为本人工资60%(不安排工作,用人单位支付)

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社保基金不足差额。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5-6级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有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7-10级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生育保险法规与政策

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为15天,难产的,增加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生育保险支付。出院后,因生育引起疾病的医疗费,由生育保险出。

上一篇:清明小长假出行安全下一篇:澄新小学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