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

2024-05-04

小学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精选6篇)

篇1:小学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

石阜小学2008学第二学期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实践课改理念,以实施有效教学为依托,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我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使我组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二、主要工作

(一)理论学习交流。

开学初,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及时总结交流教学过程中研究、改革的新鲜经验,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及本学科的教学基本原则办事,努力实践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质量观。同时,鼓励教师加强自学,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并增强教师间的交流,在交流中共同进步,携手发展。

(二)常规工作落实。

1、开学初制定好学科教学计划,教研组长分析备课检查过程中的注意点以及这学期的备课要求。每个成员要好好利用教参后面的两张光盘。

2、采用集慧式备课形式,每位教师集中精力备教材中的几篇课文,集聚智慧的火花,这也是基于任课教师多为兼课老师的缘故。

3、开展教研组活动,时间多安排在下午第三节课。主要交流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

4、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参加教研室的各项教学活动,并认真作好记录,回来及时与同备课组的老师进行交流反馈,利用教研组活动的时间进行深入交流讨论,共同探讨成败得失,以便及时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三)、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

1.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

继续组织教师在进行新教材培训的同时,上课时尽量做到能运用多媒体教学,使课上得更生动。

2、作好资料的积累

及时做好资料的积累,并把好的课件在教研组每个成员当中交流。

(四)、利用等级课,加强教学质量动态监控

1、继续上好本学期的等级课,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并作反思。在此基础上帮助教师寻找到教学上的薄弱环节,并对症下药,逐步改进教学方法。

2、认真完成教学案例,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失,不断进取,努力提高组内成员的教育教学水平。

(五)、加强组风建设,争创学校优秀教研组。

加大教研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努力做到教研活动制度化、专题化和系列化,促使教研组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本学期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争创优秀教研组。

(六)、深化课题研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1、加强新课程课堂教学调研,要求教师不断实践、反思、总结,使课改理念落实到课堂,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平等对话、开发资源,凸现实践体验,努力体现当今课堂教学主体化、人文化、综合化、活动化、合作化的特点,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积累经验。

2、积极探索、改革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大胆探索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发展的功能。

三、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

明确本教研组的工作和任务,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三月份:

上好品德等级课并且组织讨论写好教学反思与案例。四月份: 继续进行有关的理论学习,观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光盘。五月份:

.探讨学生学习评价策略。进行有关新课标,新理念的理论学习。六月份:

1.回顾本学期教研活动情况。

2.学期工作总结。

3.各类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石阜品德教研组2009.2

篇2:小学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推进高效课堂改革为中心,以培养培训教师为核心,以教研活动为工作手段,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大力开展课程、教材和教法的实验与研究,切实抓好品德课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我校品德课程全面实施顺利进行。

二、工作任务和措施要点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自能高效课堂 1.建立研究团队,打造研究特色。

建立品德与生活(社会)研究团队,每一个学校各推荐一名在任的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本部2-3名),建立临沂第六实验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研究团队。研究团队将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准观察点,通过课题研究、专题研讨课、分析课、展示课等形式,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倡个性研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及课程实施能力。

2.开展专题研究,提升教学水平。

学习市教研室的经验,开展品德与生活(社会)专题课堂教学研究,比如:地理专题、历史专题等。通过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等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对此专题教学的整体的把握,系统地掌握教学方法。

3.努力上好常态课,做好高效保障。

这是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我们重点搞好常态课的研究,引领教师研究如何上好常态课,如何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教师要深入研读每一课教材,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组织引导学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既定目标。

4.用心打造精品课,共同提高借鉴。

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此后每个学期分别打造1-2节体现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课,在学校范围内公开执教,以达到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5.教干深入一线,引领教师改革。

落实教干、教研员包靠村小、教研组制度,积极开展“下水课”活动,教

研员不少于10节课,要在“专业化发展”上下功夫,促进自身内涵发展,提高研究水平和指导水平。教干要深入参加一线教研,开研究课,做教学报告,引领广大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6.开展教学改革,打造个性课堂。

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前调查活动、课中实践活动、课后践行活动三个方面实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探讨课堂教学,并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二)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1.学习先进理念,提高业务素质。

认真钻研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和临沂市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及新推广的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活动——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教师能把新的教学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活动,认真做好理论学习,对学习心得、体会能及时小结,能联系实际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2.加强全员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师发展的需求,举行教师培训,力争满足教师发展需求,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网络培训,可以是分年级、分段培训等,尽量创新教研培训形式,用最优的时间,收到最大的效益。

3.加强骨干引领,带动教师发展。

抓好骨干教师的力量,创造研究氛围。让更多的骨干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采取结对子、拜师傅等形式,制定帮辅措施,实行骨干教师与弱师捆绑制,重点培育有潜质有前途的青年教师。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品德教研氛围。

4.利用网络教研,提高教研效益。

充分利用区网络教科研平台,依靠研究团队成员和骨干教师,进一步建设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平台,借网络优势,积极探索并优化网络教研模式,提高教研效益。

(三)切实抓好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认真备好教案,落实教学常规。

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进一步强化课堂目标意识,着眼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具和学生活动等方法,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

2.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学科研究。

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教研活动制度要涉及到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实施情况等方面,详细制订考查科评估机制,组织教研组成员定期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立足教学实践,加强教学研究。通过集体教研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3.注重课堂反馈,写好教学反思。

认真组织好汇报课、尝试课、探究课、示范课,做好课前课后的说课评课、研讨交流等,促使全组教师共同提高。鼓励教师真实地记录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困惑与反思,真正使反思能促进自己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向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

(四)精心进行作业改革,提高作业教学效益

1.保底性作业:学生认真完成小学品德与社会基础训练,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

2.自主性作业:鼓励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自主设计拓展作业,注重研究性、创新性、实践性、动手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改善生活、营造生活的能力。

3.实践操作性作业:此类作业以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要以阅读书籍、搜集信息、调查研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为主,将教材内容与社会、自然有机结合起来,将书面知识积极转化为应用知识,并内化为能力。比如课前的调查体

验作业,课后的拓展践行等都可以作为学生的作业。

(五)尝试评价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大学生评价改革的力度,实行多把尺子量人,以单一的书面测试为基础,同时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从多个角度去考查学生,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强化评价的激励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全面、个性化发展。

1.书面考试和测验:相对而言,《品德与社会》中有大量的知识学习,因此,传统的书面考试和测验也仍然在评价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采用书面考试和测验,要避免死记硬背,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2.观察: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访谈:教师通过开展与学生各种形式的谈话,获得有关学生发展的信息,并了解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

4.问卷:教师设计问卷和组织学生回答问卷,获得有关学生发展的信息。5.成长资料袋评价:用成长资料袋或活动记录册等方式收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资料。这是评价学生成长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6.学生作品分析:通过对学生各种作品、活动成果的分析,了解学生活动过程和发展状况。

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

1.制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2.参加全区自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培训活动 3.建立校级研究团队 4.召开学科教师培训会议 十月

1.参加区“课改之星”课堂教学成果巡回展示活动 2.学科常规业务专项检查

十一月

1.迎接市教学工作评估

2.迎接省教学示范学校验收、复查 3.校级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

十二月

1.迎接全区教学工作评估

2.迎接全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定级达标活动

篇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感悟

一、“演”, 激发共鸣

如何将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文字变成生活的剧本, 让学生成为剧本里的主角, 激发学生的共鸣, 这需要我们教师用心智研究教材, 精心设计教案。在思想品德课中, 对于故事情节完整、表象鲜明的课文, 可以由学生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表演出来, 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学生在表演课文剧的过程中, 通过融情于景的表演, 体会课文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由学生来出演课文剧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 更好地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 提高社会责任感, 增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意识。如在教学“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时, 将教室模拟成商店, 爸爸、妈妈和星星分别由学生来扮演, 双方都试图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说服对方。表演之后进行点评, 点评之后再进行表演, 这样学生可以在不断地评演中完善自己的言行, 通过教师的点拨和激励使学生逐渐意识到想要和能实现之间的区别和差距。最后让学生反思自己与爸爸妈妈有过这样的情形, 参加了今天这样的活动有什么感想, 让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内化, 从而在外在行动中将这种认识显现出来。

二、“辩”, 明白是非

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道德认知冲突的情境, 设计一些辩论题, 为学生创设进行课堂辩论的情境, 可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 教师主持总结。如在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 设计如下辩题: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从一辆轿车里走出来的一个陌生人对小兰说:“你好, 小朋友, 我是你们班主任的好朋友, 我找他有事, 你能带我去见他吗?”提出辩题:“小兰应该跟这个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而是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对抗辩论, 在辩论中学生得到启发, 意识到看似平静的生活, 一些简单的小事也暗藏着危险, 在这个时候, 要学会自我保护, 不要忘记拨打110, 进而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认识水平得到提升。同时, 我也告诉学生不能随便拨打110。

三、“行”, 知行合一

思品课开设的目的是导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在教学中要坚持课堂明理, 课外导行。如何在明理之后内化为行为, 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 促使学生提高道德素质, 实现知行合一。

为了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这一课, 我在布置预习时就安排了课外活动, 让学生通过观察、通过与家人的交流, 了解我们家乡的变化, 有位学生还写了一篇文章《白田路的今昔》, 他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了这篇文章, 他告诉同学们, 过去没有白田路, 这里全是农田。经过10多年的建设, 现在的白田路有住宅小区19个, 有宝应最好的高中、小学、幼儿园。有的学生还找来了家乡变化的新老照片。学生通过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下了家乡的变化, 从而激发了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使学生树立起为建设强大祖国而奋斗的远大志向。

四、“验”, 内化行为

篇4:小学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

关键词:品德生活(社会);网络教研;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2-0013-02

一、品德与生活(社会)“薄弱”的原因分析

多年来,品德与生活(社会)一直被称之为“薄弱学科”。根据对我区32所小学进行品德与生活(社会)任教教师、教学和教研活动情况的调研得知:造成这个学科“薄弱”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教师配备问题。我区各小学都存在着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和老龄化严重两个问题:教师平均年龄超过48岁的学校占全区小学的二分之一多,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更为严重;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配备上,在三十二所小学中,只有三所大的学校安排有专职教师,但也都是老、弱、病教师,而其他绝大多数学校则是安排语文、数学或其它学科教师兼而代之。但这不能说是学校不重视这个学科,扪心自问,如果你是校长,因为教师数量不足、老龄化严重,为了保证开全学科,可能也只能这样安排。

第二,学校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常规教研活动少或没有。在调研中,对于兼职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师,我都要问一句,你是以哪个学科为主要学科呢?答案都不是品德与生活(社会),所以80%左右的学校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常规教研活动几乎没有,因为这些兼职教师还要参加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教研活动,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参加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研活动,有外出学习机会时,各校也不会派人去,因为兼职的几乎都是班主任。

第三,区域的教材培训、教研活动效果不佳。我区教研室每年都组织教材培训以及优质课展评等活动,但各校不是不派人参加,就是来后勤人员顶替参加(因为班主任兼职,学校不愿意让她们出来),培训基本没有效果。

第四,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更换频繁。在调研中还发现,各校坚持两年以上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的教师真是少之又少,这个学科的教师队伍非常不稳定,每年都在变化,甚至一个学期就有变化,好多教师对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根本不熟悉,他们能上好课吗?

一句话,师资是导致品德与生活(社会)成为薄弱学科的重要原因,作为一个区的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研员,我们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寻找有效途径开展经常性的形式多样的培训和教研活动来应对现实存在的师资问题,在三年多的调研和实践摸索中,我们探索出了利用网络建立多个平台,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区域教研活动模式,来应对因师资问题造成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薄弱的现象,效果明显。

二、利用网络建立多个平台,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区域教研活动

建立QQ群、博客、论坛,根据各平台的不同特点,开展不同内容的区域教研活动。

(一)建立QQ群,开展每周问题研讨和每学期两节视频课评课活动

活动方式一:每周二下午4点至4点20集体上线,活动内容有两种,一是由教师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研员(群主)和所有上线的品德教师一同研究解决问题,如果教师没有提出问题,就由教研员发布根据平时到学校调研听课情况所总结整理好的研讨主题,教师们围绕主题分别发言研讨,20分钟以内结束,结束时群主进行小结,也可以发布下一次研讨主题,以便老师们可以提前准备。另外,教研员除下学校听课外,要随时在线,教师有问题可随时在QQ群中提出,教研员及时进行解答。教师们在非集中活动时间,也可在群中进行自由交流。

活动方式二:每学期两次视频课学习、评课活动。视频课来源由教研员选择:可以是国家、省、市、区优质课评比的录像,也可以是教研员在下学校听课中随机的录像课。教研员将选择好的录像课通过QQ群传送,要求各教师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自找时间观看,并写好记录,最后按要求在统一的时间分组上线进行评课交流,交流时教研员规定出发言的顺序,逐一发言。

教研员每月统计集中研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并在下一次活动开始时简要总结,提出要求,对于坚持参与活动表现特别好的给予奖励,对于始终不参与活动或参加特别少的,通知学校领导找其谈话戒勉。

(二)建立教学博客,开展每周撰写“一反思”和每天浏览评说活动

要求全区所有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每个人都要建立教学博客,在教学博客分类表中建立品德与生活(社会)专题,每周撰写一篇课后反思,而且在空闲时浏览评说其他学校教师的反思,教研室将全区所有品德学科教师的博客地址连在教研室的博客中,而且定期发表教师反思的撰写和浏览评说汇总情况,并进行评价。

(三)建立教研论坛,开展课标解读和每学期“一案”集体备课活动

在互联网建立区域品德与生活(社会)专用教研论坛,在论坛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规定每个学期开展两次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的课题和主备人有教研员指定,集体备课的时间和视频课评课活动错开。活动准备:先由教研员指定的学科骨干教师(主备人)在教研员的指导下提前撰写草案,并将集体备课的课题在QQ群中提前公布,让所有老师都进行准备,然后由教研员利用QQ群通知所有教师集中上线登录论坛进行集体备课的日期时间。集体备课活动视情况进行40至60分钟,然后主备人根据论坛中各位老师的意见完善教案草案,形成教案的第二稿,进行现场讲课,所有在论坛中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听课,然后进行现场的课后研讨活动。

篇5:第二学期品德与生活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新的教学理念的推进为抓手,聚焦课堂教学,并结合我校德育计划的每月重点训练项目,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在全面落实两纲教育的渗透的同时,努力提高我校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实效。

二、重点工作

1、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2、关注课堂实践,注重培养学习习惯

3、结合常规训练,全面渗透两纲教育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认真学习二期课改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课前准备。力求在上课时做到准确把握认知目标;有机挖掘情感目标;科学寻求行为目标。

2、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的辐射作用,积极参与学校大组与中心组的联动活动。在保证每次教研活动由相关年级组一人参加的基础上,以提供教案、讨论案例、解答困惑的教研组活动方式为主线,提高教研质量。

3、每月一次教研组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备课、听课和评课活动,以教研员的专业指导与群众性的研讨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以点带面,尽力使任教教师在实践学习中掌握教学规律,提炼教学经验。

(二)关注课堂实践,注重培养学习习惯

1、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紧密结合,根据每月行为规范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进行教育,使课内外形成合力,落实行为规范教育。

2、根据各年级制定的学习习惯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个人表现,利用成长纪录册,开展品社学科的全面评价:具体以“评价内容科学化——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评价形式多元化——口头、书面、解决实际问题;评价时间分散化——日常评价、综合评价、考查评价;评价结果激励化——等级”为主要标准。

(三)结合常规训练,全面渗透两纲教育

1、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与主渠道作用,结合学校的五月重点内容民族精神月,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进入课堂的教学教研活动。

(1)以年级组为单位,整理出教材中具有显性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的课文

(2)挑选其中的一篇课文进行集体备课

(3)以年级组的形式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说课或教学实践,力求凸现民族精神教育内容

(4)进行集体评课,根据民族精神教育的渗透实效,形成简单的环节式教学案例。

2、根据品社学科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切入点,以及学校的各类演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心理发展,生活技能方面的指导,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

(四)每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研组计划

2、学习新课程标准

三月份:

1、集体备课,听课

2、评课,形成简单案例

四月份:

1、完成教师问卷,教学困惑提交

2、各年级进行《民族精神渗透品社学科》汇总

五月份:

1、体会交流

2、完成成长纪录册品社学科评价

六月份:

篇6:小学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

一、工作方向

本学期,我校将根据萧山区教研室小学品德学科新学期的工作要点和常州市教研室的工作要求,结合本校品德学科的特点,以新的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进行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深化研究。努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并力争在教研室的指导帮助下培养全面提升我校品德课程教师队伍素质,为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工作安排

1、加强学科培训,提高课程意识

(1)继续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

(2)认真参加各年级新教材培训,及时开展校内培训活动。反思当前小学品德教学的现状,分析主客观各方面因素,研讨对策。

(3)组织教师研读教材,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灵活地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研究的话题,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增删和重构,以学生为主体,实行活动式、开放式的教学。

2、加强校本研究,突出有效教学

(1)品德教研组长根据学校优秀教研组评价标准”,突出“务实、有效”的主题,做好我校的品德教学组的建设工作,带领教师认真学习实践和分析反思,积极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工作。

(2)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三)、加强教学研讨,促进队伍建设

1、发挥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提升研究品质和影响力;促进教 1 师加强教学反思,不断培育学科教育教学骨干;搭建青年教师展示的舞台,帮助他们上好研究课,以活动促成长;帮助新手教师尽快适应学科教育教学工作。

2、加强平时的检查工作,提高教师规范实施课程的意识,重视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

3、加强学科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及时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和教学案例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四)、创新教研方式,丰富课程资源

1、变“点”为“面”。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生活中收集典型案例,总结经验,通过校园网进行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科教学协调发展。

2、变“一次性教学研究”为“持续性教学研究”。教师应主动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确立研究主题,用“教育教学随笔”的形式锻炼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具体工作 二月份:

1、与各年级品德教师商讨本学期主要工作。

2、常规检查。三月份:

1、各年级参加新教材培训活动。

2、组织教师参加区品德沙龙组活动。

3、理论学习。

3、课题立项工作动员。四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品德教坛新秀汇报教研活动。

2、常规检查。

3、充实校园网品德学科的内容,鼓励学校、教师参与,上传有关信息、材料,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4、立项课题上交。

五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区品德沙龙组活动。

2、理论学习。

3、收集各年级优秀教学案例。六月份:

1、将各年级优秀教学案例整理成册。

2、常规检查。

3、立项课题结题工作。

4、总结本学期工作,上交相关资料。3

上一篇:商场经营分析报告下一篇:悠闲唯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