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案例反思

2024-05-22

学困生转化案例反思(精选6篇)

篇1:学困生转化案例反思

后进生转化之见

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一个名叫刘思元的男同学,经过两个周的观察,我发现他是一个好动、散漫的孩子,这位看似貌不惊人的学生,现在却是我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该生成绩非常差,由于基础欠缺,上课时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对学习没有丝毫的兴趣,回答问题时总是低着头,说话时声音很轻而且含糊其辞;于是我对他的平时举动特别关注,发现他上课与下课时的状态完全不同。他上课时萎靡不振,下课时却生龙活虎,时常找一些新鲜玩意和几个同学一同玩耍;课后也不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即使做了,也是胡乱应付一下。

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坚持不了一天,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有一次他犯了错误还装作什么也没发生,对此,我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开始,他也狠狠地盯着我,像盯仇人似的,还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我也不肯示弱,一步紧接一步的批评教育,直到他把头低下,这时,我知道真正教育的机会来了,于是,牵着他的手,把他拉到自己的身边,娓娓地跟他分析得失、现状,父母的心愿等,课余时间找他补习,他也很乐意、很积极,不再像以前那样一给他补差就像上刑一样了。

我知道后进生的转变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反复性较强。今天好了,说不定明天又恢复原样。所以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何娇仪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何娇仪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何娇仪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他一定能有所进步!

篇2:学困生转化案例反思

姚丽娟

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一年来我注意观察学困生的表现,根据他们的各自特点,研究转化他们,下面我就举两个班级中的例子,来探讨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有“学习学困生”:非智力不足或智力低下,而是由于性格上有缺陷,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恰当,学生生活方面有问题而导致学业基础差的学生。还有一种属于“品行型学困生”:经常发生违反道德准则或有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妨碍他人学习、妨碍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妨碍班级教学常规的学生。

这两类学生在班级中为数不少,首先,我先谈一下我们班的学习学困生。这些学生在平时表现出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信、上课时常走神等情况。我们班的刘欣达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从我接手这个班级就对他印象较深,他上课回答问题时总是低着头,说话时声音很轻而且含糊其辞。每次轮到他回答问题,学生总是嘲笑他;他的作业也存在很大问题,字迹潦草,错误率较高。于是我对他的平时举动特别关注,发现他上课与下课时的状态完全不同。他上课时萎靡不振,下课时却生龙活虎,时常找一些新鲜玩意和几个同学一同玩耍。针对他的这些特点我也采取了一些相应地措施。

例如:上课经常提问他,但是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一旦他回答正确就给予鼓励。下课抽空就找他谈话,了解他的爱好,我不定期找他谈话,一段时间后,他上课时发呆、回答含糊的情况有了明显地改善,他们智力正常,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由于成绩下降带来学习上缺乏信心,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因此在转化这类学困生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精神激励法注意发现并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用扬长教育转化后进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自尊,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困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恢复他们的自信心。上课经常提问、下课及时辅导。同时,如果发现他进步,哪怕他们只有很小的进步,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情绪和体验。这能使他们抬起头来,摆脱学习困境,增强克服困境的意志品质。

篇3:学困生转化案例反思

一、陈迪同学基本情况

陈迪, 在家父母娇生惯养, 父亲外出打工, 他和母亲留守在家。他看上去非常文气, 其实是个既懒惰又好动的孩子, 自控能力差, 上课时经常会闹出一些“突发事件”。有一次在音乐课堂上, 他竟然把五架纸折的飞机扔向课堂, 满屋乱飞。音乐老师把他带到我的办公室, 此时, 我的心都冷了, 心想, 算了吧, 或许他真是“不可雕的朽木”。平时陈迪根本不知什么是学习, 作业写得不像样子, 连“潦草”也算不上, 总是拖拖拉拉, 经常不完成。三年级期末检测成绩22分, 就这, 他奶奶还高兴地说:“考得不少了!考多了累坏了脑子!”

二、学困生成因分析

1. 自身因素。

像陈迪这样的同学自主学习意识较差, 态度不够端正。但他思维能力、身体素质正常, 导致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的不牢固、缺乏进取心等, 都极大地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

2. 家庭因素。

陈迪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 母亲在本地做零工, 他是留守儿童。由于工作的艰辛, 父母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平时, 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 等到成绩出来了, 就在电话里不是引导孩子而是对孩子一顿痛骂。正因为如此, 孩子就养成了厌学的习惯。

3. 学校因素。

有些学校由于对教师教学成绩考核不科学, 不同层次的学生同班同步教学, 教师只抓优等生, 忽视了学困生, 使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致使像陈迪这样的学困生处于放任自流的境地, 好习惯没有养成, 坏习惯却愈演愈烈。一些教师对孩子“一刀切”, 过高的要求, 过高的期望, 又让孩子觉得遥不可及, 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有点自暴自弃。

三、转化措施

我在工作中, 正是因为了解了学困生的成因, 才能对症下药, 做到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 让吃不饱的吃饱, 让吃不了的吃好。

1. 分层教学, 分类设计学习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有经验的教师教育实践中, 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差生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并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我们知道,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阵地, 如何让不同等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知识水平, 我把班级内的同学量化为“优”、“中”、“待转”三个等次, 设计出“共性”与“个性”的学案, 让优等生、中等生“吃饱”, 还要让待转生“吃好”。在课堂教学中, 对优等生以“放”为主, “放”中有“扶”, 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待转生以“帮”为主, “帮”中有“教”。其次, 把课堂还给孩子, 教师做学生的学习伙伴, 重在带领学生学习, 精讲多问, 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在课堂教学时尽量创设好情境,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困生想学、要学。为了使像陈迪这样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课上我经常对他们进行提问, 并对他们的回答加以肯定。有时我会特意把简单的题目留给他们, 让他们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 尝到成功的喜悦;而像一些“高深”的问题则留给那些优等生。一段时间后, 陈迪等一些学困生上课比以前有精神了, 举手的次数也多了。在布置作业时, 分层设计, 对他们要有所照顾, 在作业的数量上适当减少, 在难度上适当降低, 让他们通过努力, 也能完成作业。随着他们的不断进步, 不断调整作业的数量和难度, 直至达到与别的孩子相同的要求, 最终实现转化。在学期间几次小测验中, 他们的成绩稳步提升, 20分、30分、40分。陈迪同学期末测验中数学考了43分, 到了三年级第二学期, 他的数学考了63分——这已是不小的进步了。

2. 分层管理, 分类指导

我在教学中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爱“表现”自己, 而成绩一般的学生则比较“自卑”, 害怕老师查看他们的学习情况, 每当查看他们的作业时, 他们总会说“组长检查过了”。由此我想, 学困生的转化, 单靠教师的帮助是不行的, 在帮扶转化上, 还应注意“分层管理, 分类指导”, 这就是发挥班级的力量。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引导, 选择优等生成立帮扶小组, 这不仅让那些优等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你想, 如果自己都不会, 怎样去帮扶学困生呢?同时, 同学间的交流更加和谐, 年龄相仿, 可以争执、讨论, 在争论中明辨是非, 学到知识。而学困生与老师交流时, 他们认为老师居高临下, 不敢说出心里话。

分层管理, 分类指导, 首先, 教给优等生必要的帮扶方法。当学困生的“小老师”, 要防止“共同学习”变为“共同游戏”。课余时间, “小老师”进行辅导, 提醒、督促陈迪这样的学生遵守纪律, 认真完成作业。其次, 开展“比学习、比进步”活动。安排表现较好的学生做学困生的学习伙伴, 做学困生的榜样。和榜样相比, 像陈迪这样的学生就能知道自己那些做得好, 那些做得不好, 并能及时改正。第三, 加强心理疏导。对优等生严格要求, 鼓励他们克服骄傲情绪, 上课专心听讲, 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增强自学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找米下锅”;对待中等生、学困生, 鼓励他们正视自己的潜力所在, 找出问题和不足, 学会与同学交流, 做到“笨鸟先飞”,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要看到自己的优点、自己的进步, 不能总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作对比, 不要让自己的心灵蒙上一层灰色的阴影。

分层管理, 分类指导, 给学生一个多彩的世界, 每个学生都在团队的影响下取长补短, 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转化效果和反思

学困生的转化是漫长的, 是反复迂回的。刚开始, 有些孩子作业能动笔但相当潦草, 缺乏毅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他们的思想意识、学习意识不断增强, 有些学困生上课能集中注意力了, 作业认真多了, 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我担任四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时, 起初有十余个学困生, 到了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时大部分成绩都达到合格, 陈迪同学竟然考了91分, 由学困生一跃成为优秀生, 转化合格率达到95%左右。

篇4:学困生转化案例

小池,男,14岁,原校14中。父亲是长途货车司机,母亲在家开一杂货店,兄弟两人,其哥哥初中毕业后,待业在家。据父母反映该学生从小性格执拗暴躁,比较调皮,学习成绩差,与同学交往时经常恃强凌弱。升入14中后,由于其坏习惯不改,经常跟班主任闹矛盾,于是觉得教师有意找茬,同学也瞧不起自己,开始自暴自弃,最终导致人人都讨厌他。七年级开学不久将小池转到我校进行教育转化。

二、成因分析

1.外界因素

学生父亲文化不高,性格急躁,在教育孩子时方法非常简单粗暴。从小只要有同学家长或者教师反映学生的错误,家长就采取“狠揍一次”的棍棒教育来试图解决问题。学生母亲性格柔弱,在孩子犯错误时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劝阻教育。久而久之,这样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态度加剧了小池与同学、教师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让他埋下了“我就是个坏孩子”的心理阴影。

2.自身因素

学生本身性格冲动任性,桀骜不驯,不合群,如同一个刺猬,时刻防备别人伤害他,同时又时刻准备伤害别人。该生心理上自卑又自尊,逆反心理重,上课时,不遵守课堂纪律。该生还存在一定的社交障碍,不仅学习态度差,还经常恶语伤人,班中无人愿意和他交朋友。该生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只注意消极的信息,易下武断推论。比如,上课教师批评他不遵守课堂纪律时,他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对教师说:“老师,你处事不公,其他同学也在捣乱,为什么只批评我?”

三、辅导措施

1.师爱勇于付出

爱是教育转化好学生的前提。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发自教师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心。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教育契机

教师要设身处地,理解学生,善于触摸学生的心灵。上学期,他因为偷拿宿舍其他同学的东西被查出后,情绪波动很大想转回原校。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他开始一脸戒备站在我面前。我只是轻轻拍了他的肩,没有严厉的批评。我只是告诉他,这件事情老师会替他保密,叮嘱他如果回去一定要改正错误。这孩子或许从我眼神话语中感受到了什么。在送他上出租车回家时,他低下头,真诚地说了一句:“老师,谢谢您!”虽然学生最终没有回到原校,至今学习成绩仍不理想,但我能感觉到学生灰色的心灵天空正在变蓝。

3.创建和谐的班集体,借助集体的力量

教师的力量是有限,同学友情感化的力量帮助对一个学困生来说,有时是胜过教师力量的。其实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教师过于直接的批评。此时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小池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常常鼓励小池多帮助同学,让他把教师发给他的小奖品与同学分享。同时,我有意安排班上性格随和、乐于助人的同学和他交朋友,让他们互相交谈,成为好朋友。小池与同学交往的技巧,并安排他参加体育比赛、春游等集体活动,加深与同学的友谊。

4.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思想,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自卑逆反的心理加重。要求父母多抽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

四、转化效果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小池的改变非常明显,由刚入校时的学习差、思想差、表现差的人见人怕的“三差学生”到现在能尊重师长、与同学友好相处、思想健康向上。过去他看见教师的抵触表情不见了,现在常找机会主动和老师聊天;原来的陋习也改了许多,与同学交流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蛮横无理,性格也开朗了,身边也有了朋友。

五、转化反思

如果学生人人都是优生,教育还需存在吗?面对这些特殊孩子时,我们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冷漠为关注。教师要多跟他们沟通,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他们鼓励。小池的改变也让我有了许多的思考,这孩子刚刚到来的时候,每个和他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棘手。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在学校和教师给予他时间、空间上宽容后,他正逐渐被我们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感化。面对着他的改变,现在谈成功与否似乎过早,但是我想经过我们的努力,他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篇5:学困生转化案例

学生:贾云哲

存在问题:

这学期我任三(1)班的语文,贾云哲是三(1)班的一名学生,对他的学习成绩我很头疼。他几次的考试成绩都很不理想,在50分左右。总而言之,他对学习不感兴趣,课上沉默寡言,不会听讲,经常走神儿。记忆力、观察力、理解能力较差,反映慢,思维比较迟钝,有自卑心理。

原因分析与诊断:

因为父母知识水平有限,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辅导,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因此,在上学就像昨天没有学习新的知识一样,又什么都不会了。上课不要求回答问题,学习几乎没有长进。再联系家长,家长则表示无可奈何。只是表示一定会尽全力配合好老师的教育。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在学习方面来自家庭的教育和帮助几乎是零。

帮教转化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觉得如果通过什么事能唤起他的自信,把这种自信转化为强大的内驱力,并以此为起点,不断积累自信,挖掘潜在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等,同时,父母也能重新认识他,寄希望于他。那么他就有可能渐渐脱离学习困境,在学习上会有所进步的。为了巩固他已有的成绩,我给他吃“小灶”,利用课活的时间,给他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他的自信心,维护他的自尊心,锻炼他的意志,培养他形成一种“不攻克难题不罢休”的劲头。在课堂上,我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比如认生词,刚开始他还没有勇气举手,在鼓励中他慢慢有了表现自己的欲望。然后是读课文,由于识字的局限,虽然读的不成句子,但同学们也会自发的给他鼓掌以此鼓励。

篇6:数学学困生转化案例

我留意到该生的反常表现,从侧面向同学了解她的情况,并与家长取得联系。从了解到的情况得知,该生一年级成绩突出、表现好,深受老师的青睐和家长的表扬,进入二年级后虽然学习目标明确,但是经常出现上课“能听懂,做题有困难”的现象,不能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形成强烈反差,心态失衡,因此难免烦躁不安。通过一段时间细心的观察,发现该生数学学习的综合性不强,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效率不高。

为了纠正该生的这种现象,帮助该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重拾信心,我制定了一些方案。

上一篇:放疗期间的护理小常识下一篇:电梯销售个人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