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2024-04-08

七年级上册作文教案(共8篇)

篇1:七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写作目标:1.通过训练,了解选材的重要性,重视选材。2.掌握一点选材的方法,在作文写作中会选材,选好材。

一、作文选材的意义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作文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它的血肉。如果没有血肉,灵魂也就失去了依附的基础,从而变得毫无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选材。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此话虽然普通至极,但仔细品味,却会使人想起一个问题来:蜜蜂能在众多的花粉中酿出蜜来,那么,我们在众多的材料面前怎样选择,才能写出佳作来呢?

二、选材的基本要求

在围绕中心思想的大前提下,注意四点:

1.材料要真实。选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写自己的真情实感。2.材料要具体。人、事、物、景要具体,切忌泛泛而谈。3.材料要典型。选取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

4.材料要新颖。要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人和事,用心去发现人人心中有,又人人笔下无的素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三、选材的基本方法

1、实

材料来源于自己所熟悉的实实在在的生活,而不是凭空编造的。但要注意,写作的素材既来源于现实,又要高于现实,绝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

2、小

选取小人物、小事件、小场景、细节描写、细腻描写、精彩片断、一瞬间等细小的方面,如:“一粒青春痘”、“一杯茶”、“一盆花”、“一盘象棋”、“一个枕头”、“一张照片”、“一粒进球”等,唯其小,才能写得实,写得细。小,可小中见大,通过“小”来折射时代的光辉,反映时代的动脉,感悟人生的真谛。小巧的材料往往就是生活中的一次历练、一番拼搏、一点收获、一种体验„„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经过我们的剪辑加工、精心组合,它们就会变得鲜明而丰厚、灵动而美丽,因而显得异常精致。

四、作文训练

题目:那一次,我哭了 要求:

1、选“实”、“小”的材料。

2、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600字左右。

篇2:七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1.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2.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3.在介绍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尽可能集中、明了、简洁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力求写出一点新意。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1.可以把全班同学先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让同学们在小组中介绍自己。然后由各小组推荐几位同学在全班作自我推荐或自我介绍。“模拟面试”,可以由几位同学或老师扮演考官,并事先准备一些与招聘内容有关的问题。

2.本单元的三项活动同样是作自我介绍,但是目的却不尽相同。活动一,目的是让新同学尽快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此,介绍要尽可能地全面,说出自己的个性特点。活动二,是学生为了承担某项工作而作的自我介绍,所以要重点突出,就自己从事该项工作的优势作集中阐述。活动三,是让学生在假设的场景中作自我推荐,趣味性、目的性强,重在在双方的对话交流中展现自己的风采,文明得体地应答。

综合性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一次自主性活动,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选择、设计和组织,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不过,鉴于本次活动是中学阶段的第一次,教师可以多一些监督和指导。

4.无论进行哪一项活动,每位同学在自我介绍后都应留出一点听众提问的时间。这一方面是为了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互动空间。

5.可先布置口语交际要求,只准打腹稿或列提纲,不得写成书面文稿;在完成口语交际练习的基础上,再布置写作练习。

6.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创造良好的说话环境;写作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注意怎样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如突出个人的某一方面特点,或多角度介绍自己等。务必强调要写出新意、写出个性。

7.建议在两周内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其中课内占4课时(2课时口语交际,2课时作文及讲评)。

三、活动评价

教师可根据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的具体本情况,给出分数。

1.口语交际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参与意识;

二、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2.本次作文可以从两点评价:

一、语言表达是否通顺;

二、文章是否有新意,是否写出了个性。第二点可以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新意既可以是对全篇文章而言,也可以是对一句话、一个词语而言。

3.建议从第一次作文起,为每个学生建立写作档案,以便如实、全面了解学生七至九年级阶段的写作发展水平。

四、有关资料

1.语言是个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练,练才能熟,熟能生巧。练什么,怎么练呢?语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此练口、练耳是基础。语言还是文字之事,所以在口耳训练的基础上还得练眼、练手。

过去教语言,往往忽略口、耳,只注意手、眼。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开花的办法。充其量这叫插瓶,也许能开两朵花,然而开不多,也开不久。

练口,要从发音练起。要从小训练发音准确、清晰。发音含糊,拖泥带水,把词句中的某些音节“吃掉”之类的现象,必须纠正。要练读,大声地读。字读得对,句读清楚,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语气神情,才算合格。要练说话,要求说话一字不苟,清楚完整。说稀里糊涂的话,说半截话,都应当纠正。“这个,这个”“那个,那个”“嗯”“啊”之类的东西,应当避免。进一步要求说话爽朗流利,有条理。所答非所问,拖沓重复,漫无边际,语无伦次等等现象,都应当纠正。

2.说话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准确、简明、流利、动听地说整段整篇的、连贯的话语能力的教学活动。通过说话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接收能力,活跃思想,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说话是运用有声语言通过口耳进行交际的语言形式,具有自然性和浓郁的生活色彩。一般讲,说话中,短句多,长句少;自然句多,严密句少;并常运用语音的音高、音长、音强、音色来表情达意。进行说话教学,必须充分注意说话本身的本质特点。说话教学的具体目标是:发音准确,口齿清晰,语调受听;说话有实在的内容和明确的观点,意思集中,前后一贯,不散漫,不离题;用词妥帖,语句完整,句式灵活,无语法错误;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实现说话的要求;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先想再说,敏于表达,不讲粗话。说话教学可以分为独白体说话教学和会话体说话教学。独白体说话教学可以采用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复述、转述、讲故事、口头作文、演讲等教学方式;会话体说话教学的方式主要有对话、讨论、辩论等。说话教学还可以与读文教学、写作教学和课外语文活动相结合,随机进行。

3.学生习作例文

十六岁──两面的我一副沉沉的眼镜,一张文静的面孔,那就是我。从小由于妈妈严格的管理,我很听话,凡是见过面的长辈无不夸我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我被一种模式固定住了,使我无法挣脱。每当我想随心所欲地做一些在长辈看来是越轨的事时,便觉得像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我,于是乎马上恢复了好孩子的面孔。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一天天成长起来。我的体内时时涌起一股股的活力,好像要冲破我的身体窜出来。渐渐的,我开始有些管不住自己。放学以后在街上骑车兜风的队伍里悄悄出

现了我的身影,操场上横冲直撞的足球队中也时不时闪出了我的面孔。我不知不觉地扮演着两种角色:在学校里我很活跃,嬉笑怒骂无所顾忌,十六岁的男孩嘛,这无可非议;在家里,我很听话,办事总是小心翼翼,听话的懂事的孩子嘛,这也很正常。有时,连我自己都很惊讶,我怎么变得这么快?我简直是个天才的演员。为此,我甚至曾经打算去考电影学院,将来说不准弄成个小明星当当。

十六岁将离我而去,我的脸上悄悄的出现了一片“青春美丽小豆包”,声音突然粗了不少。可我的两面角色却始终没变。两时、两地都没有什么人强迫我干这干那,而我却真有些身不由己。两副面孔,一个沉稳,一个活泼,我都喜欢。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去妈妈的单位吃午饭,和妈妈碰上了张阿姨,“瞧这娘儿俩,多好,我说你有这么好的儿子该知足了,多稳重。现在这么沉稳的男孩子不多喽!看我们家那

个„„”妈妈喜笑颜开,忙着应付,我却连大气也不敢出,按照标准的姿势站在妈妈的身后,脸上挂着一丝应有的微笑。“妈,我回学校复习去了。”我转过身,用适中的步子走出楼门,背后又传来一阵赞叹。路上碰到了几位同学,我们一起走着。我们时而高谈阔论,海吹神侃,时而被某君的妙语连珠逗得无所顾忌地哈哈大笑,我身上仿佛放下千斤重担,一片轻松。我换上另一张面孔,引来路人一双双带着些许不安和叹息的眼光:“现在的学生呀,真是„„”而我们毫不顾忌这些,依旧开怀大笑,胡吹说笑。“王东!”一个带着怒意而熟悉的声音冲入耳中。“糟了,怎么碰上了?”我的心格登一下,“妈。”我边说边缓缓转过身。“准挨训。”我心里想,默默地跟在妈的后边。果不出所料,一进门,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你怎么可以这样走在大街上呢,一点规矩都没有,这么肆无忌惮,旁人怎么看你,你知道

吗?„„”这时,我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妈,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干点事了,我长大了!”我用异常平静的语调说道。妈妈一愣,似乎原先想好的 “训导”都噎在了喉咙里,她转过身,走回了卧室。“你是长大了,我都快忘了。唉!”这一生重重的叹息震撼了我的心。我错了?不:妈妈错了?没有。谁错了呢?我一片茫然。

从此,我再也不演两面人了。在家,我显出文静本色,但不死板;在外,我多一份活力,但不疯狂。两个“我”,我都喜欢,但我不要刻意地装扮,我要一个真实的我展视在人们面前。也许几年后,我再看这件事会觉得可笑,可我忘不了它。我喜欢十六岁──那个两面的我。我不会忘记,那一夜,我没有睡好,第一次失眠了„„

我这个人

王于鹤

爸爸的同事说我像爸爸,妈妈的同事说我像妈妈。

我像谁呢?

记得刚学骑自行车那会儿,妈妈先教我。由于我动不动就连人带车一起摔到,妈妈终于发话了:“这么笨,一点儿也不像我。我学了四天就会了。”后来爸爸教我,效果并不比以前好,爸爸那辆车子差点儿被我给结束了“老命”。为此,爸爸也丢下一句话:“自己练吧!

一点儿也不像我。”

没人教了,我就自己练。每天我都练上一个小时左右。终于,在我被摔得体无完肤、车子被摔得除了车铃哪儿都响之后,我会骑车了。爸妈都摇头苦笑;“这孩子,不像我。”我像谁呢?思来想去,我就是自己。

在姥姥看来,我才不出众,貌不惊人,而且很缺乏自理能力。

我是废物?

我四年级时,拖地时狠命得蘸水,结果弄得地上“留下脚印两对半”;我六年级时,第一次划火柴,结果被烧伤。我终于发现:我是一个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自命远能治天下其实近不能治一身的废物!我要改!

从那时起,我做值日再也不偷着跑了;妈妈叫我帮她做家务,我再也不以学习为借口推辞了;爸妈都不在家的时候,我也不会

再饿着肚子了„„

渐渐地,我学会了买菜,学会了做饭,学会了洗衣服和收拾房间„„

现在,至少我能够说:我不是废物!

升入初中第一次月考,我考了年级第一名,夸奖、赞美也随之而至。在弟弟妹妹眼中,我成了他们的榜样;在叔叔婶婶眼中,我成了同龄人的标杆。

我骄傲了!

我真的骄傲了。

面对纷至杳来的掌声、荣誉,虽然我表面上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五味中只剩下“甜”留在心中。我开始目空一切,记忆几乎全被那几句赞美之词占据了。我讨厌听到批评。结果,在期中考试时,我败下阵来,这无疑给了我有力的一击。我犹如从九天之上骤然落下,几乎被摔了个“半死”。我终于明白:骄傲可以让苍鹰失去天空,可以让骏马失去原野。

如今,我可以正确地对待夸奖和批评了。

可以说,我是一个既普通又不普通的中学生,有着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同时,我又是一个逐渐成长、能够不断超越自己的人。

篇3:七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一)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 学习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二) 结合画面, 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想象。

(三) 有效提高考生的叙事和描写能力。

二、教学程序

(一) 激学情———渲染氛围。

今天这节课, 我扮演的角色是中韩跨国旅游公司的导游, 将和你———XXX小朋友一同进行一次有趣的跨国之旅, 去采集异域风情。

(二) 播风光———诱发兴趣。

现在是“作文在线”时间, 我们乘坐“龙文号”快乐作文专轮, 一同来到世人称之为“神秘的东方之光”的韩国。这里风景引人入胜, 人民诚挚坦率, 是个理想的度假胜地。韩国风景优美而且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包括山岳、湖泊、温泉、海滨、皇宫、寺庙、宝塔、古迹、民俗村及博物馆等, 除了美景外, 韩国还有时尚的美女明星、很炫的时尚设计。它新旧并存、古今融合;举办过1988年夏季奥运会、有着现代文明的风采;它具有5000年文化传统, 至今仍保留着古代东方文明的精髓。

我们从这幅画面上可以感受到韩国美丽的自然景观, 的确不同凡响, 不愧为“神秘的东方之光”。然而, 它的神秘不仅仅是表现在自然景观上, 更值得韩国人骄傲的是这里的人文景观。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吧。

(三) 展人文———采撷珍珠 (词语积累) 。

这里盛产莲藕。每逢宾客来访, 热情好客的韩国朋友总是将他们的土特产———莲制产品拿出来招待贵客。

千姿百态亭亭玉立争艳竞俏各吐芬芳婀娜多姿风姿妩媚轻摇曼舞玉洁冰清仪态万千含笑迎风凌波仙子竞相开放怒放争艳碧叶亭亭争奇斗妍

(这里除了莲制产品以外, 还有什么特色产品呢?请你跟随导游一起, 到韩国最大的一家百货超市去瞧瞧。)

(四) 逛超市———选择精品。

(这里除了莲制产品以外, 还有在我们中国引进的古代莲籽, 现在居然成了他们的“拳头产品”了。)

1. 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2. 成语

莲开并蒂、出水芙蓉、碧水荷花。

(莲藕不仅在种植上超出了其他国家之上, 而且形成了一种浓郁的“荷塘文学”的氛围,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闻名遐迩的时尚魅力之都, 并把它珍藏在我们的智慧袋里吧。)

3. 优美语段

(1) 静静的湖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 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似的, 把湖面盖得严严实实的。

(2) 那片片荷叶, 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 有的轻浮于湖面, 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 似层层绿浪, 如片片翠玉。

(3) 翠绿的荷叶丛中, 亭亭玉立的荷花, 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 含笑伫立;像娇羞的少女, 满脸绯红, 微微含笑。

(4) 一朵朵荷花, 紧紧依偎着碧绿滚圆的荷叶, 在轻柔的雨丝沐浴下, 显得更加清秀、雅洁、妩媚、可爱极了。

(5) 月光下, 仿佛碧玉一样的荷叶挺立在水中, 连成一片, 是那样亲密无间。

(五) 进乐园———欣赏美景。

我们在这异国的领土上, 饱览了一顿荷塘文学的大餐, 品尝了碧如翡翠的荷叶, 娇羞欲语的荷花, 感受了月光下亲密无间的朦胧和雨丝沐浴下的媚态, 下面我们一起去进行实地考察, 亲眼目睹韩国的享有盛誉的“荷塘美景”, 领略这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

(播放韩国动画《醉色荷塘》)

初播———看:用一句话概括画面内容。

再播———说: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场景用一段话描写出来。重播———写:具体要求:

1. 以“荷塘美景”为话题, 将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 按一定顺序进行记叙, 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想象。

2. 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进行描写。

3. 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教师巡视学生写作, 适时点拨)

(六) 结束语———拓展思维。

篇4: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这一学科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科学、文学等。所以对这一学科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历史这一门课程他们既陌生又熟悉。在小学阶段对于历史知识也了解了一些。面对这些初一的学生,历史这一门课程我们老师应该怎么教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初一的学生大多数都处于青春叛逆期,学生的独立性增强,希望有较多的民主。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民主,并逐渐滋生叛逆心理,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希望独立、自由,有自己的空间,有些事情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再加上他们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与新的老师和同学接触,这需要一段适应期。而且许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无味,不喜欢上历史课,所以这门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呢?

一、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讲课方式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这一节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广泛,包括先秦时期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因此我认为这一节课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中选择感兴趣的一方面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由小组的代表给大家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内容。最后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所创造的辉煌文明。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历史知识的掌握。

又如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节的重点内容就是汉武帝对汉朝的统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给大家看一些大屏幕《汉武大帝》的片段,加深学生的形象记忆,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同时也可以加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汉武帝的了解进行点评,并且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汉武帝没有实现大一统,那么中国的历史会怎样发展呢?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西汉历史的了解,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二、上课前老师要做充足的准备,尽量从学生的视角去讲解

从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第18课《三国鼎立》,相信许多同学都对这一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一课的内容与他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的内容有关,因此学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多了解一下学生对这部分的哪些人物比较熟悉或者是一些小故事,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可以从调查的方向上去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抓住学科之间的渗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都有,所以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从其他的学科上引入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例如第9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二)》这一节会学到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介绍这一时期著名的代表人物。那么在这里可以结合语文课上对《论语》十则的学习,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导入我想学生应该会比较容易接受。

那么对于初一的学生怎么才能学好历史呢?由于初中的学习要求与小学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对此许多学生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在此提出一些我的看法。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教科书。对每一节的学习内容要根据小课题有所大致的了解,并在脑中形成一个知识框架。这样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不会摸不到头绪。然后不断地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开始可以简单地进行练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篇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融入真情实感,抒写爱的颂歌。

三、从生活小事中,从家庭的细节中体会家蕴含的情感和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二、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挖掘有价值的典型材料。

三、围绕一事一物写一篇文章,做到具体,真切,生动感人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作文题目

题目1以“感受亲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题目2“家的故事”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融入真情,流露真实感受。字数不少于600字。

二、写法指导

题目1以“感受亲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写作提示:

1、在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我们每个人显得那么渺小而孤独,是亲情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勇气,让我们心中充满光明和力量!作为中学生,在我们成长得历程中,处处有父母精心的呵护,处处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处处有父母的无私牵挂,处处有父母关注的目光,处处有父母无言的支持……这浓浓的亲情时时刻刻包围着我们,滋润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2、这是一个人情味比较浓厚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在写作中经历一次情感沐浴,加深对亲情的认识。“亲情”的内涵比较宽泛,涵盖了母爱、父爱、兄弟姐妹之爱等等,要写好这篇文章,在选材上应注意一下几点:(1)选材要小。运用小中见大的技巧,通过具体事例,让读者与你一起感受亲情的无私、伟大,比空喊亲情的崇高要感人得多。(2)选材要典型。材料是用来表现主题、为主题服务的。因此选材必须紧紧围绕“亲情”这一主题,要从平凡的小事中选择那些典型的事件来写,可以通过亲人之间的教诲、劝导、建议、启发等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某些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形象、特定的动作表现出来,要体现亲情之间的某种情结,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事就可以。(3)情感要真实。亲情的可贵之处就在是“真”,越真越感人,越朴实越亲切,切不可追求“惊心动魄”的效果而胡编乱造。在写作时,要用自己的真情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打动读者。题目2家的故事 写作提示:

1、有句歌词唱道:“回家的感觉真好!”。一提到家,就会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我们成长的避风港。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家,小到血亲之家,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推而广之,乃至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根据提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

2、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维系家庭的责任,这个文题不仅涉及每个家庭成员的关爱,还要有每个成员对家庭的责任。不同阅历的人,对家庭的感受也不同,不同的家庭也会上演着不同的故事,令人心碎的、感人肺腑的……我们在选材的时候,一定要选取自己最熟悉的角度去立意谋篇,抒发感人的情愫,或者用亲切催发心中的温馨,或者以沉重叩动人的心扉。

3、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写这样的文章要和单纯写人的文章区分开来,一定要写出家里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美好感受(个别家庭出外),主要体现一个“情”字。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刻画人物的手法展现人物情感,演绎家庭成员之间动人的故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笔:(1)通过回忆撷取家庭生活故事,借助家庭生活的一个个亲情画面,用轻松生动的语言,向读者渲染一个民主、和睦、幸福的家庭气氛,真正让人感觉有家真好。(2)也可以另辟蹊径,结合实际,针对父母对子女超负荷的期望值,或是父母打牌,父母的不和等问题使你对家产生又一个感觉,只要有真情实感,也是一篇另类思维的好文章。(3)有国才有家,也可以选择家里变化的题材,用小家的物质、精神的双变化反映家庭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立意会更加深刻。

三、学生写作

根据老师的提示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篇进行写作。

四、分组评点交流

l。四人一小组共同评点交流谈写作感受。2.各大组挑选出一篇参加全班交流。

范文选择不一定要最好的,可以选择大众化的,更有针对性;或者选择

质量较差的,善意的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从中受到启发。

五、范文

一、老照片的故事

翻开儿时的相册,一张张旧得快要褪色的照片打开

了我尘封的记忆。翻着翻着,一张房型的彩色照片一下子吸引了我的视线,它是那么寻常,又是那么的珍贵……

照片上靠沙发坐着一可爱的“胖娃娃”,因坐不直,只好依靠着沙发。瞧她那一幅憨态可掬的样子,简直就是一个小“弥勒佛”!那红彤彤的小脸蛋,像一个熟透了的苹果。两只又黑又圆的眼睛,专注地凝视着前方,好像是因为爸爸妈妈没在身边而感到恐惧并努力地在寻找他们。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胖娃娃”的身后有一巨幅背景画,画上有三只可爱的羊,两只大羊中间那只幸福的小羊,正依偎在爸爸妈妈中间,还在撒着娇呢!仔细看!两只大羊口中还吐着泡呢!噢!原来是“恭喜”两个字。三只羊的下方写着“我一百天了”、“我是小羊”,上方写着当天的日期。画得非常精细,连老羊的胡须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小羊头上还扎着一个漂亮得蝴蝶结呢!画中那个胖娃娃就是我,这幅画的作者便是我那亲爱的爸爸,是为庆祝我一百天画的。因为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属羊的,所以,便有了这样的第一张全家福“三羊开泰”。很普通的一幅画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沐浴其中,我像泡在糖罐里一样。

小时候,我家并不是很富裕,爸爸妈妈都舍不得花钱,但是为了我,他们却毫不吝啬。就拿照片来说,从那以后,爸爸妈妈每年都要在我生日那天奢侈地为我照一套生日照片,以此留下我成长的足迹。透过这些照片,我仿佛又看到了父母忙碌的身影,体会到了他们对我的悉心照料和谆谆的教诲……

每当翻阅这些渐已褪色的照片,一股温馨之情总是油然而生,十一年的点点滴滴依稀于眼前、耳边,置身于爱的海洋,我相信,定能走过日后的风风雨雨,我也将以自己的辉煌抚慰爸妈不再年轻的脸庞。朦胧中,一个头戴博士帽的女孩向我款款走来,身边还伴有她的爸爸妈妈,他们笑得那么开心,那么幸福!那不是我们全家人的梦想剧场吗?向着那个美丽瞬间冲刺吧!一股莫名的力量充盈了我的全身,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坚信。

二、我爱我家

想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吧,它就像是一道用亲情筑成的围墙,把我紧紧地搂在里面,使我受不到任何伤害。家终究是温暖的,既便曾经有过小矛盾。

记得今年暑假,在家里我总要与爸妈顶嘴,因为他们口中的每一句话都流露出对我的不满意,这也是错,那也是错。我很厌烦他们,就与他们顶撞,爸爸说一句我就顶一句。有一次在饭桌上,爸爸象机关枪一样把子弹射向我,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说:“我做什么你们都不满意,究竟想要我怎么样?”

可话没说完,爸爸一巴掌落在我的脸上,虽然爸爸的手是高高举起轻落下的,但我还是感到脸在烧,心在痛。我一点也找不到爸爸的手从前拉着我的手时的温暖,现在却像一把锋利的刀,不仅刺进了我的脸颊,更刺痛了我的心。我立即甩下筷子,飞奔上楼,任泪水弥漫我的脸,也许泪水能浇灭脸上的痛。我想过离家出走,但这世上没有能与家相比的一个地方。我很想从此不与家人说话,但我不是一个会计仇的人,更何况是家人。这是妈妈告诉我的。两个小时之后,我已完全忘却的那一巴掌道路,但它被烙在了更深处。

其实我一直没有完全“原谅”爸爸,直到昨天,昨天那封满满三张的信给了我不小的感触,我在看到信的那一刻又哭了,爸爸用黑钢笔写的一字一划都让我感动。那一刻,我才体会到,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我拥有两个爱我的亲人,他们时刻都在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还能希求什么呢?为了我,他们付出了多少,这是我没有看到的,我看到的只是呵斥、训斥。“可怜天下父母心”一点也不错,每一位父母都呕心沥血了一辈子,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多么奢侈啊!有了父母的爱还要父母的青春,我多想赶快去用自己钱买父母最喜欢的送给父母。他们已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了,我们给他们的却太少太少。在此我要大声呼喊:“我爱你们!我至爱的爸爸、妈妈!”

篇6:七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作文目的】

1、热爱自然,体验自然,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陶冶情操。

2、抓住主要特征观察景物,表现景物的美,表演景物的美,能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3、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

4、关注自然,关注环境。【训练要求】

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细致观察,生动描述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3、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4、恰当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思维方式,合理安排文章的层次。【思路提示】

(一)复习单元内容,展示讨论观察积累的材料。

分析课文例子:

一、分析卷面诗文的内容,并找出诗文的写作方法和表现手法。注:诗文内容包括(描述的诗文是什么季节?有什么具体特征?作者想要描述什么样的景色?等等。)

诗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形容词、动词、修辞方法、人的感官、想象、虚写、侧面描写、侧面烘托、动静描写、直接抒情、情景交融等等。)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景物直观描写,形容词、动词)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抓住春天生长发展的特征描述。比喻、拟人、排比。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抓住春风温柔,拟人、比喻、引用)

5、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春天的温暖,和人的喜悦。人的感官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

6、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象、虚写。侧面描写)

7、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侧面烘托)

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9、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运用想象、拟人,直接抒情。)

10、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运用拟人,抒写人的主观感受。)

1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情景交融。)

(二)学习写好心中美景的方法。

1、介绍方法:真情 感悟 表达

观察、积累、思维、感悟、方法、表达

2、模仿前面学习的写作内容和方法,用一句或一段话,描述抒写四季中的美丽景色。我们可以细致观察,描绘一段美丽风光。就像课文《春》一样,在开篇总写春天的景象之后,用第三至六自然段分别描绘“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幅画面,这样分类描绘,逐层展示。同时注意全方位观察,多角度感知。如第五自然段“春风图”,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方面写春风中的美景,最后从听觉写春风里和悦的声响。这样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的来描写春风,把难以捕捉的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我们还可以以景就事,叙说一个美丽故事。我们写景并非单纯的写景,还可以在这个美丽的环境里叙说一个同样美丽的故事,将景物和情节有机融合起来。我们也可以借景抒情,抒写一种美丽情怀。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只有充满感情的准确生动的描绘景物,做到以景物形象感人、以情动人,才能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感受。这又如《紫藤萝瀑布》一文,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作者原先的悲痛和焦虑慢慢都化为宁静和喜悦,其所蕴涵的感情翻涌,皆在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中。所以我们要尽量挖掘那些真正打动过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让故事中渗透着真挚浓厚的感情,让景物里饱含着朴实浓郁的感情。

(三)习作提示

文题1:走过(四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提示一:本文在表达方式上应以描写为主,在写景的基础上,加以感悟,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景物呢?

1、要写出景物的特征。写出景物的特征就是写出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它时它地景物的不同之处。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同时,为了写好景物特征,我们还要考虑到景物的地域、时令、角度等,选取最具特色的典型景物,然后借助形象感强的词语直接描摹,用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突出,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2、要有合理的顺序。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有的按照时间的变换,由早到晚、一年的四季来描述景物。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3、选择好的角度观察。首先要确定观察点,观察点有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两种方法,定点观察也有平视、俯视、仰视、近视、远眺等很多种,移步换景是不断变换立足点的观察方法。

4、要渗透作者的情感。景物本身没有感情,但是写景时要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写景贵有情,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景物描写中往往离不开抒情。任何写景文章都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所描写景物总要赋予它思想、感情。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另外在描写时还要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题2: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乐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一:“感悟大自然”的话题是相当宽泛的,给我们提供了神驰遐想的广阔空间。写好此文的关键事如何打开思路,以及多角度观察和立意。我们要在眼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奔涌眼底,这样才能让思维的触角多方接触,给写作提供无限契机。不要静止地观察,要动态地观察和感知,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和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山有奇崛险怪,树有万种风情,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受小溪的清纯,感受大山的倔强,感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海胸怀,只要我们用心去和大自然沟通,就会拥抱大自然的给予,笔下涓涓,尺幅天地!

提示二:对大自然的“悟”,首先要有一定的深度,作文的“意”才能有一定的内涵,古人云:“意高则文胜。”如果仅仅写出自然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只能写出现象而写不出神韵,作文就失去了灵性。其次,对大自然的“悟”还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浮光掠影。写“悟”,可以散见于全文,也可以凝聚于篇尾。

提示三:写这类文章一般从模拟实物的外部形态入手,可以从实物的形状、颜色、特点等方面入手,进行细致、具体、形象地描摹,然后准确地描述出所写对象的特征,或以物喻人,或托物喻理。要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品性要与所喻之人或所喻之理有相似点,不可强硬地拉扯在一起,二者要恰切、妥帖。

【例文1】

我心中的美景

我常趴在窗口痴想,到底什么才是美景呢?有人说,是知名景点那些形形色色的景观;有人说,是深山老林中那原始的风景;有人说,是都市夜晚那灯红酒绿。我不知听过多少种答案,但是却没有一种是我心中所想的,那些只有外观艳丽的美景没多大含义。因此,我一直在寻找着,寻找那令人心服口服的美景,直到有一天„„

那天,天气不太好,下起了绵绵细雨,那刺骨的寒风肆意在街道上游荡。我走在街上,心情也如天气般低落。街道上行人不多。便很容易令人把目光转向站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的交警叔叔们,他们整日在此指挥交通却无包怨无悔,心甘情愿地为人民服务。

尽管有交警叔叔指挥,但还是有些急性子的“有车一族”不听劝告,这不,又出事了。我看见远方有一光点向这条路急速驶来,仿佛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般,但此时信号灯上是红灯啊!我正看着,从另一个方向驶来一辆出租车,似乎也是往那个光点所在的方向行驶。我还没反应过来,那个光点已经“现形”了。哦,原来是一辆摩托车。此时,我再看看出租车,糟了,出租车已经拦在摩托车前头,摩托车刹不住“脚”,迎面撞了上去,此刻,街道上仿佛沸腾了一般,交警叔叔急忙在现场维持秩序,并拨通了医院的电话。

我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愣在那儿好一会儿。等我回过神来,医疗救护车早已赶到,白衣天使们将伤员抬上救护车,又火速向医院驶去。此时,交警叔叔还协助查事故的原因。这时我的心颤动了。这些交警们平日坚守岗位,认真负责,在危急时刻拯救了不知多少生命,然而他们得到的都是些什么呢?大多是群众的误解,违反交通规则的群众还强词夺理,与交警理论。可他们做的,群众理解吗?

过了不知多久,受损的车辆被运走了,街道上的行人也各忙各的事去,交警叔叔又回到岗位上继续工作;肆虐的寒风中我感到了温暖。这时,什么是美景,我心中有了最完美的答案!

【例文2】感受自然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孕育了天地万物,并赋予她们美貌。可惜我不是谢灵运,面对青山绿水却无法用诗篇吟颂。我只能用我心灵的相机照下这绚丽奇葩,来感受自然的妩媚。

镜头一:在泥泞的小径上,那树坚固稳定地立在那里。它俯下身,以根须拥抱泥土。昂起头,用枝叶抚摸蓝天。一生的追求,在叶脉里血般流淌。暖风的喧闹里有喜悦的朗笑,狂雨的倾述中有感伤的哭泣。快乐与痛苦是它丰润的养分,它默默生长,叶为事业,花是情感,秋果就是它对世界的微笑了。

镜头二:那是棵普通的植物,但它的根却开出了玫瑰;丑陋的躯体拥有美丽的灵魂;平凡的民众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就是对美的追求。它创造了美而甘愿丑陋,它的美是“丑的美”,是一切美的根源。

镜头三:它是沧海中的一族。它从高处发源,慢慢形成了一脉永不回顾的流泉。它曾遇到过山岩的阻挡,但它起伏推逼,奋勇向前。它曾遇到过心魂惊骇的暴风雨,但它用它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在阳光普 照下欢快的奔流,你说那是一种匆忙的奔赴---沿着生命必经的里程,奔向返朴归真的海。

镜头四:云的美是一种变幻莫测的美。白云千载空悠悠,它俯视历历晴川,不为世俗所羁绊。这种与孤鹜比肩齐飞,拥有以天为盖以地为庐的洒脱的自由,难到不美吗?

篇7:七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怎样作文才是“说真话,抒真情”,揣摩“说真话,抒真情”的具体途径。

2、培养习作中能说真话,抒真情,写自己真实感受的态度和习惯。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并公布“妙笔生花”奖。最有文采: 黄薇 构思最奇特: 刘奕波 情感最真切: 邹煜曈 最有生活情趣: 王康伟

语言最流畅: 周锦 谢静文 文章最大气: 饶嘉文 立意最高: 熊镇 书写最漂亮: 鲁佳馨

叙事最生动: 罗华康 冯卓玲 细节最动人: 邹佳怡 沈艺 最善于发现: 宋奕璇 最善于反省: 覃子泰 最有趣味: 童锦坤

最有情怀: 余慧勍 徐柯 胸怀最坦诚: 熊帅 行文最活泼: 谭思懿

进步最大: 吴志鹏 罗嘉怡

2、评价第二单测的作文题目“那一次,我真 ”,看其是不是一个能打动人心的题目。

3、如何去打动人心? 说真话、抒真情

4、你是如何理解说真话、抒真情的?

5、怎样才能做到说真话、抒真情? 采访作文一向写得好的邹煜曈同学:

一是注意环境烘托。二是注意心理描写。三要把细节写细。

小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冰心

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叶圣陶

6、佳作欣赏,体会其“真”。

那一次,我真失落

七(6)班 邹煜曈

那是一件让我真正体会到失落滋味的事。

那一天,秋雨绵绵,恰如我的心绪,沉重得一直要往下掉,往下掉。

老师公布了数学考试成绩,一直遥遥领先的我却在这次考试中大大失利了!我竟然比我的双胞胎哥哥要低整整10分!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情,数学是我的强项!

下课了,我没有理会叫我的哥哥,背起书包独自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既难过又憋屈。这是升入初中来的第一次数学考试,教我们的可是班主任,而且,我和哥哥在一个班,我俩一直是较着劲儿比输赢的!从平时的表现看,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我是稍胜一筹的。我还在妈妈面前夸下海口,一定要比哥哥考得好!

可是,我竟然比哥哥整整低10分!我怎么会有二个小题没做?!我怎么会这么粗心?

想着同学们毫无顾忌的嘲笑声与议论声,想着老师那瞟过来的失望的眼神,想着哥哥那得意的笑脸,想着放弃工作全身心照顾我们的妈妈,我的心里空落落的,一种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的冷与孤独占据了我的心,似乎四周全是一片黑暗,只有我一个人在寒冷的夜里漫步。

秋雨还是沙沙地下,一滴一滴,清冷冰凉。有秋叶在静静地飘落,无力沉重。我踟蹰在雨中,机械地往前走。只觉得恍惚中,那些秋叶都变成了试卷上的红叉叉,直砸在我的心上,让我的心一阵阵地疼痛。回到家,妈妈早已习惯性地在门前等候。我脸上的沮丧已经说明了一切。妈妈摸摸我的头,温和地说:“没考好吧?没关系的!这次没有考好,咱们还有下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付出了,一定会有收获的!”她接过我的“战果”平放在桌面上,端来一杯热茶,“来,渴了吧?外面好冷的,喝杯热茶暖暖吧!”妈妈平静地对我说。我捧着杯子,喝了一口,温暖的感觉从手心一

直到心胸,抬头望向窗外,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歇了,我的心也慢慢地平静下来,开始认真查看试卷。

妈妈的温情让我走出了失落,但也让更我明白,求学路上多坎坷,风风雨雨壮行色!何惧之有?

7、老师下水片断:

上完了公开课,我长嘘了一口气,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孩子们还很兴奋。收拾好教本准备回办公室了。这时坐得较靠前的一个女孩子——饶嘉文仰头朝我笑,眼睛亮晶晶的,水灵灵的。她笑着走上前来递给我一张纸条,然后就像一只轻盈的蝴蝶飞出了教室。我狐疑地展开纸条,上面写着:“老师,你今天的衣服好漂亮,你今天的课好精彩!棒棒哒!”还在后面画了三个大大的笑脸!我的脸刷地就红了。我没想到会得到一个孩子的肯定!很羞涩,很喜悦,也很温暖!我一路傻笑着回到了办公室,将纸条小心地压在笔记本里。人过中年收到一个表扬尚且如此开心,那么,我们对自己的学生是不是很吝啬欣赏与赞美呢?我想,以后我要努力做得更好一些。

8、升格作文:找出其“假”的内容并修改。

那一次,我真感动

七(6)班 任立源

人生有许多的经历,自然也会有许多的情感——高兴、开心、苦恼、灰心、、、、、、我也一样,但在那一次,我真的很感动。

那天,在我眼中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山是绿的,空气是清新的。但我发现,空中有丝丝灰色,水中有层层泥浆,空气中有难过与不舍的味道,并且愈来愈浓,仿佛我每呼吸一次,心就莫名奇妙地滴下一滴依依不舍的苦泪。

来到教室——六(1)班,全班都是灰色调。有的拿着一张又一张的同学录,忙碌地在一个个同学中来回穿梭;有的闭着眼,或用书挡着脸,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的伤感来;有的同学大声读书,想转换注意力。还有的头仰着,眼泪放肆地从眼角奔流下来。

我走到自己的座位边坐下。这时,同桌拉拉我的衣角,抽泣着说:“我,我们以后,还,还能再见面吗?”我带着伤感说道:“会的,一定会的,将来一定会的!如果你想我了,就拿着这张同学录和这张毕业照,想想那个总爱捣蛋、嘻嘻哈哈的我。如果你快忘记了我,就看看毕业照,上面那个闭着眼睛的就是我,你的同桌----任立源了。”说完,他便“哇”地一声大哭起来,随着他的这一声哭,全班都被带动了,基本上除了我全班都哭了。

之后,班主任进来了。她也两眼红红的。我向窗外望去——天是灰的,水是浑的,山是黑的,空气是沉闷的。那年那月那天,我小学毕业。

9、总结:

多看多思多写多悟:

天地就是教室,心田就是课堂,每一个脚印都在取材,每一声叹息都是抒情,每一个日子都是积累,每一次领悟都是情怀。

文章的真实来源于细节的描写,文章的感人来源于真情的表述。

篇8:七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一、标题与正文的内容不符

1.教材封面内页的内容很明显是“八荣八耻”, 但是标题却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众所周知, “八荣八耻”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来的, 是新时期对我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新概括和阐释。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可以认为“八荣八耻”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同一层次的概念, 这是一种误读。其实, 从外延和内涵两个角度来看,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外延更广泛, 内涵更为深刻, 而“八荣八耻”只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和集中体现, 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我们可以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或者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但我们不能说树立“八荣八耻”, 因此, 在实际的书面表述中我们要注意“八荣八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两者是有区别的。

因此, 教材在此处的标题概括得不够严谨, 扩大了正文的内容。建议改为“八荣八耻”或“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 笔者还查阅了正在使用的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下两册的思想品德教材, 每册封面内页的内容均为八荣八耻的内容, 这种雷同的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以, 建议教材在修订的时候考虑在不同年级的教材封面内页设置不同的材料, 以避免同一内容的简单重复, 因为这才是真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内容进思想政治课教材的体现。

2.教材第35页“相关链接”给出了一张图表, 标题是:青春期“生长高峰”图。尽管编者的本意我们教师能够理解, 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图上所反映出来的“青春发育期”所对应的曲线, 说明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将发生显著的变化, 这一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但问题是图片中的生长高峰仅仅反映在“青春期”这一独一无二的阶段吗?不是的。观察图片我们不难发现, 在青春期之前, 还有胎儿期向婴、幼儿期转变这一峰值明显更高的阶段。另外, 该图表反映的是人从胎儿期到壮老年期的全过程, 其中既有高峰时期也有低峰时期, 因此, 将此图标题拟定为青春期“生长高峰”图显然有点主观主义, 从而造成顾此失彼, 以偏概全。

因此, 笔者认为, 此标题的错误在于编者从主观角度出发, 人为缩小了图片展示给我们的信息, 与事实不符, 对学生将来分析图表类的试题有不良的影响。因为在图表的上方和下方有对青春期的相关文字表述, 已经足以引起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所以没有必要非在图表的标题上加上“青春期”字样, 而且“高峰”一词的使用也不恰当, 建议教材在修订时作如下改变:在图表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将标题改为“生理发育阶段图”。

3.教材第88页第8课第二框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后总结对不良诱惑说“不”的方法, 其中第一条是:通过联想后果抵制诱惑的方法。但纵观材料可以发现, “后果”一词的用法不当。因为材料中有“小孙认为:小玉可以多想想自己美好的未来, 想象自己通过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毕业后从事自己所感兴趣的工作, 这是看武打小说所得不到的更成功的诱惑。”很显然, 这部分材料所要表达的不是后果而是美好的前景。因此, 如果把“联想后果抵制诱惑法”看作整段材料标题的话, 那么这个标题对整段材料的概括是有失偏颇的, 只能概括材料中“小玉更应该想象不能抵抗诱惑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这句话的意思。因此, 这段材料实际上提到了两种方法抵制不良诱惑, 建议教材在修订时增加对不良诱惑说“不”的方法:通过憧憬美好未来抵制诱惑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得标题与整段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一致。

二、常识与知识性错误频现

1.教材第43页第4课第三框:祝福青春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小组讨论后, 我们这组认为, 与儿童相比, 我们拥有……”其中“儿童”一词用在此处属于常识性错误。很显然编者误以为初一学生已经不是儿童了,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首先, 我们要明晰初一上学期学生的年龄段。教材第22页第二单元:主题探究“畅言青春新自我”第一段中有这样的表述:“从呱呱坠地到今天, 生命已经走过十二三个春秋……”可见, 教材认为初一上学期学生的年龄应该是12岁或13岁。根据笔者自己的调查了解, 以2010级的初一学生为例, 学生普遍出生于1997年或1998年, 那么初一上学期学生的年龄的确集中在12岁或13岁, 关于这一点教材还是总结得比较到位,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考虑到了初一学生的实际年龄, 观察很仔细准确。其次, 在教材对初一上学期学生年龄判断准确的前提下, 我们要回答的是, 在我国12岁或13岁的学生还是不是儿童?

1992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答” (详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08/content-1069146.htm) 有明确表述:“八、怎样划分婴儿、幼儿、儿童的年龄界限?———《决定》和本《解答》中所说的‘儿童’, 是指不满十四岁的人。其中, 不满一岁的为婴儿, 一岁以上不满六岁的为幼儿。”同时, 我们都知道少先队是由中国共产党创立并委托中国共青团领导的群众性的儿童组织。在2005年6月3日通过的《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中第十一条对入队儿童的年龄也有明确界定:“我们的队员:凡是6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 愿意参加……超过14周岁的队员应该离队。由大队举行离队仪式。” (详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6/03/content-3042251.htm)

因此, 可以确定的是, 初一上学期十二三岁的孩子本身就是儿童, 所以教材的本意不可能是让儿童和儿童相比, 唯一的解释就是教材犯了常识性的错误, 没有准确把握我国儿童划分的年龄界限, 建议教材在修订时可以将本句话改为“在小组讨论后, 我们这组认为, 与小学生相比, 我们拥有……”这样就合情合理了。

2.教材第51页“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课中用来导入的第二段材料“数字在一些人看来是枯燥的……创造了中国的一项‘吉尼斯纪录’”使用错误。笔者经过查询发现, 2006年12月25日新华网发布的一则新闻显示:2005年11月19至20日, 我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吕超用24小时零4分钟, 不间断无差错地背诵圆周率至小数点后67890位, 从而刷新由一名日本学生于1995年创造的无差错背诵圆周率至小数点后42195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第一次在背诵圆周率的吉尼斯纪录上留下中国人的名字。 (详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6-11/25/content-5373222.htm)

姑且不问机械记忆圆周率是否值得提倡, 试问七年级上册教材自称是“依据2007年12月印发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导意见》作了进一步的修订” (见教材“致同学们”栏目) , 但是却置教材修订前也即2007年之前就存在的事实于不顾, 反而用一则模棱两可的没有具体时间、人物和权威性的所谓的我国“吉尼斯”新纪录的材料来误导学生, 到底有没有真正地去与时俱进地修订教材是值得疑问的。因此, 建议教材在修订时删掉现有的材料, 用有足够说服力的新材料取而代之, 不能给读者以胡编乱造的感觉。3.教材第67页第6课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第三目:“喜怒哀乐, 不忘关心他人”中存在明显的知识性错误。因为在前文教材的第61页刚刚提到过“其中最常见的是把情绪分为四大类:喜、怒、哀、惧。”更何况“喜”与“乐”都是指高兴的意思, 放在一起既是同义反复, 也造成了上下文内容的不一致, 使学生产生识记困惑。因此, 教材第6课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第三目应改为:“喜怒哀惧, 不忘关心他人”。类似的错误还表现在教材第72页正文中“情趣不但能使我们因学习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这句话。因为前文第71页的正文部分和72页的材料中已经出现过多次“高雅情趣”字样, 而且教材的本意也是在表达“高雅情趣”的好处, 更何况情趣是有高雅和庸俗之分的。因此, 教材第71页的正文部分应改为:“高雅情趣不但能使我们因学习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

4.在配合文字使用的教学图片或漫画上也有一些明显的硬伤。如教材第19页“相关链接”下方出现的国徽图案显得很不庄重, 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应为红色, 麦稻穗、五角星、天安门、齿轮应为金色, 红色和金色这两种色彩是我国象征吉祥喜庆的传统色彩。但是教材却偏偏将国徽中五角星、天安门、齿轮、麦稻穗的颜色变成了白色, 与在现实中大量流通使用的硬币上反映的国徽图案不同, 在纸张上呈现彩色的国徽图案显然不是技术水平达不到的问题, 更何况教材已经将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设为红色, 为什么偏偏忽略了金色部分呢?教材在修订时还需要对此进行进一步完善。再比如教材第62页的六幅漫画中, 中间两幅图片中的乒乓球台面四周有白色的边线, 符合人们对乒乓球台面设计的常识, 但右上方图片中露出的乒乓球台一角的台面最外沿却是绿色的, 很明显是错误的。同时, 图片中穿红色T恤的那名学生共在四幅图片中出现, 但很容易就发现他的衣服在领口和袖口的颜色上出现了多处穿帮。作为在全国广泛使用的教材在同一组图片中却频频出现自相矛盾之处, 也提醒我们的教材在修订时要更加仔细。

三、其他值得商榷之处

1.标点符号出现失误。经过与人教版初一下册和初二上、下两册以及初三全一册《思想品德》中每个单元的“主题探究”相比较发现, 仅有初一上册教材四个单元“主题探究”中的标点符号如逗号、分号、问号等出现明显的错误, 这种错误不是印刷造成的, 可能是输入法调整不恰当所致。

2.教材第5页有一段关于李莉同学的自我介绍, 其中有一段“我的生日是4月5日, 别忘了到时候祝我生日快乐啊!”众所周知, 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甚至当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这是哀悼先人的节日, 似乎与庆祝生日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冲突, 笔者并非有封建思想, 只是从尊重传统风俗习惯的角度建议教材修订时能否将4月5日这个时间作一修改, 以避开清明节这个相对比较敏感的时间点。

3.教材第13页“相关链接”提到“一位心理学家在对记忆的保持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之后……”能否在教材修订时用“德国的艾宾浩斯”来替代“一位心理学家”, 以体现对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应有的尊重。教材第25页小字部分的材料中关于主人公小月追逐“水母项链坠和闪电贝项链”的内容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太远, 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的注意力完全没有被吸引到回答问题“小月真的爱她的小动物吗”这个问题上, 而是纠缠于什么是水母项链坠和闪电贝项链这样令学生云里雾里的概念解释中去, 因此, 建议教材修订时能否用更贴近最广大学生生活实践的事例来说明相关问题。

4.教材第90页出现的一则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终于, 他们找到机会向路过的人求救, 一同将假冒警察的流氓送交公安机关。”其中“流氓”一词用法不妥。尽管现实社会中还有这种说法, 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 流氓罪是我国1979年颁布的《刑法》中规定的罪名, 但是1997年我国修订《刑法》时, 流氓罪就因在实际执法中难以界定而被删除。因此, 教材中出现这样的口头语是与本课强调要懂得用法律保护自我的内容相冲突。

上一篇:她曾生活在梦境大陆上经典美文下一篇:与音乐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