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05-08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精选8篇)

篇1: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体会诗中运用虚词使语言委婉恳切的表达效果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体恤下层百姓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清说理的层次,学习劝谏的方法,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运用虚词使语言更委婉恳切的表达效果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在学习了《石壕吏》后,杜甫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杜甫的仁慈宽厚、悲天悯人还通过这样的一件小事体现出来(教师介绍《又呈吴郎》故事的“前奏”)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本诗,借助工具书掌握陌生字词

2、复述本诗的大致内容

3、杜甫这首诗是写给谁的?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三、学习感受虚词的表达效果

1、杜甫想要说服吴郎任由贫苦的妇人扑枣并非易事,作者是怎样做到即说服吴郎任由妇人扑枣,又不使吴郎产生反感抵触的心理?

2、出示学习目标:

(1) 理清诗人说了几层道理从而说服吴郎的?

(2) 圈出诗中表现语气的虚词,反复朗读感受其表达效果,分析这些虚词在诗中起到的作用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

四、总结与实践

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体会诗中虚词的表达效果,感受作者体恤同情下层百姓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2、课堂练习巩固

篇2: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

第一则《期行》)

一、自主学习:

1、学生朗读课文,正音,辨形。译重点词、句。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过:超过。顾:回头看。委:丢下、抛弃。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去。(注意省略的成分)

二、合作交流

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三、质疑讨论

〈1〉友人末到,陈大丘就独自走了。你是陈大丘,你会怎么做?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

〈4〉“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5〉假如第二天陈大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

第二则《乘船》)

一、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正音,辨形。

俱:一起。幸:(古义:幸而、恰巧)、(今义:幸福)。尚:还。

辄:当即。可:肯、同意。舍:抛弃。守:难道。

所以:……的原因。邪:相当于“吗”,表疑问。遂:于是,就。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

二、合作交流: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释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三、质疑讨论

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优劣?

3、比较《期行》和《乘船》有什么不同?

4、比较《期行》《乘船》的写作特点:

(《期行》行文简洁,故事情节紧凑,中心意思深刻,耐人寻味。)

(《乘船》行文简洁,故事情节完整,通过对比,揭示了文章中心。

总结:

通过本文两个小故事的学习,我们主要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

围绕对课文中所阐明的主旨――“诚信”,联系社会现实,结合生活实际以“诚信”为题材写一段话。

课堂检测:

《世说新语》两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编写的。(2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6分)

⑴俄而雪骤(俄而:)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

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⑷太丘舍去(舍去:)

⑸尊君在不(不:)

⑹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3、《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4分)

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4分)

5、“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4分)

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4分)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4分)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3分)

9、释词:(4分)

日中:舍去:()

无礼:()引之:()

10、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分)

11、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4分)

12、“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3分)

13、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4分)

答案:

1、刘义庆

2、⑴俄而:不久,一会儿⑵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⑶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⑸不:通“否”⑹委:丢下,舍弃

3、“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4、“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5、略

6、略

7、元方,语言和行为

8、守信用、讲礼貌。

9、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没有礼貌;拉元方

10、“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11、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2、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篇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下面就笔者与学生共同发现的2013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部分瑕疵一一指出, 以就教于方家。

1.《散文诗两首》之《金色花》一文,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了“沭浴”一词。查《现代汉语词典》, “沭音shù, 沭河, 发源于山东省, 流入江苏省。”此处“沭浴” (shùyù) 不伦不类, 令人匪夷所思。查课文正文, “当你沐浴后……”可知“沭浴”实为“沐浴”之舛误, 洗澡义。真是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2. 同为《散文诗两首》之《荷叶·母亲》篇, 对于课下“菡萏”一词注释, 尽管近年来学界质疑争论声不断, 但教参编者仍抱定宗旨, 任你“口诛笔伐”, 我自“岿然不动”, 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对于原文“那一朵红莲, 昨天还是菡萏的, 今晨却开满了, 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一句中“菡萏”一词, 课下注释为“荷花”, 此注释原也并无错误,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如是注释, 并标注系书面语用法。但在上句中, 此注解并不恰当, 结合语境, 联系上下文, 此处当指荷花含苞未放, 似开未开之态。给课文词语作注, 非单纯解释词语, 而是要结合语境, 随文释义。其实“菡萏”作荷花含苞未开之态讲, 虽无权威工具书作证, 但也并非空穴来风, 应该说, 冰心先生此用法是受了清人李渔的影响。李渔在《闲情偶寄》之《芙蕖》篇中云“迨至菡萏成花, 娇姿欲滴, 后先相继, 自夏徂秋, 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 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李渔以“芙蕖”总称莲的根、茎、叶、花、实, 明显“菡萏”与“花”是两个不同时期, 是“未开之荷花”。因此, 课本此处宜注为“菡萏, 本指荷花, 课文指荷花含苞欲放的情态”。

3.《虽有嘉肴》一课, 课下对“嘉肴”一词的注释亦令人费解, 该注为“[嘉肴 (yáo) ]美味的菜。佳, 好、美。”“嘉肴”一词注释并无不当, 关键是“佳, 好、美”是在注释哪个词呢?明显是说“佳”即“美、好”之意, 可原句中并无“佳”字。受此注影响, 学生在背诵默写中, 普遍将此句写作“虽有佳肴”了, 当然, 在现代汉语中也只有“佳肴”而无“嘉肴”一词也是学生普遍出错的一个原因。因此, 此注后半应改作“嘉, 好、美”。

4.《化石吟》一课也有瑕疵。该文系一首赞颂科学的现代抒情诗。诗歌分节, 节与节之间用空行隔开, 据此, 本诗共分六节, 即第一节共八句, 其余各节均为四句一节。现代诗虽格律较为自由, 但对于夲诗来说, 句式相对工整, 韵律和谐, 节奏感强仍是其鲜明特色, 节与节之间句数不统一已显得有些突兀。课后练习二为“……并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怎样的关系”。配套的教学用书与各种教辅资料均认为是前后照应关系。可事实上, 原文第二节与第六节并非照应关系, 第二节系分说之一部分, 第六节系诗末总说, 之间应为总分关系, 况且分析第二节与第六节之关系原也无甚意义。实际上, 第六节与第一节后四句系前后照应关系, 据此, 疑为课文第一小节分节不当, 即前四句应为第一小节, 后四句应为第二小节, 全诗共分七小节。这样, 全诗均为每节四句, 节与节之间协调一致。笔者比对了前几版教材, 均为四句一节, 全诗共七节, 并无六节之说。因此, 实为新版教材编校之误, 需修正过来, 这样, 课后练习二也落到了实处。

总之, 在教学中, 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观点, 使用教材的过程, 就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过程, 对教材的指瑕、商讨, 也应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一部分, 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使用教材的过程, 就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过程, 对教材的指瑕、商讨, 也应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一部分, 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教社2013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编者虽做了较大修订, 后出转精, 但仍瑕疵多多, 现将部分瑕疵指出, 以就教于方家。

篇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所记多口语,文辞简古。其篇章虽有记事,但却简略;记言虽多,但却只是片言只语,且多为自言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是不是孔门弟子的疏忽呢?在《论语》中将一句话的来龙去脉都记录下来的也有。这说明,他们是有意给后人留下空缺的。这个空缺,就是后人理解《论语》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思考的所在!我们知道:一个词语,如果离开了句子,就很难确定它的意义;一个句子,倘若离开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弄清其写作背景等特定的环境,便谈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义。一句话,如果仅知道其字面意思,不弄清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在对《十则》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用 “场复原”的方法,把教师、学生置身于这句话产生的原生态中,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呢?

二、设计思路

文本教学的基本策略是 “个性解读,对话生成”。文言文教学要把握好“度”:太浅,学生学得皮毛;太深,学生无法理解。对《十则》的教学,这个“度”以场复原为标。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穿越时光隧道,完成对原文本的修改或再创造;学生、教师这个复原的“场”中,对言语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实现平等对话。

三、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师:《论语》写作体例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语和答语两部分组成。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你能找出既有问语又有答语的一则吗?

生:第十则。

师:是谁问谁答?

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答。

师:请问,子贡问了一个什么方面的问题?他怎么问,孔子如何答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学生站了起来。)

生:我认为子贡问的这个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他这样问,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师:你能结合问语和答语的意思给大家以解释吗?

生:可以。用现代文翻译这一问一答,子贡问的就是 “有一词可以用来一生践行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宽恕”之心。所以,子贡的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师:是呀!你的思考严密,也很正确。谢谢!请坐!

师:同学们,孔子对弟子的教育正是通过他与弟子的问答式对话进行的,《论语》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语。课文《十则》中的其余九则仅有答语,没有问语。假若你是孔子,你能回想起当时你给学生提的问题吗?假若你是孔子的学生,你能回想出你当时向老师提的问题吗?

四、教学反思

篇5: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教案,试题

[七年级上册试卷]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测试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31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20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32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论语》八则同步练习苏教版.rar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在山的那边》同步练习3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紫藤萝瀑布》同步练习6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练习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20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测试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济南的冬天》阅读题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济南的冬天》阅读题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8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同步练习语文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7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3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伤仲永》同步练习6 语文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在山的.那边》同步练习3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紫藤萝瀑布》同步练习6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练习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年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测试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两弹”元勋邓稼先》flash课件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走进语文世界——初中语文始业课ppt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勇气》ppt13 语文版.rar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中秋赏月ppt1 人教版.rar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犟龟》ppt26 语文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羚羊木雕》ppt91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羚羊木雕》ppt94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ppt49 人教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散步》ppt102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2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幼时记趣》教案3 苏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化石吟》说课稿1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25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小巷深处》教案7 语文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11 人教版.r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飞向太平洋》教案沪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郑人买履》教案苏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黑孩子罗伯特》教学设计其它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案24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端午日》课堂实录2 苏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7 人教版下载资源

篇6: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学习难点: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肥硕()

2、栖息()

3、寥阔()

4、枯涸()

5、清洌()

6、梦寐()(二)填空、简答。

1、本诗作者,四川万县人。现代、,代表诗集 等。

2、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答:

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答:⑴ ⑵ ⑶

4、诗歌写出了秋天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 1 页 答:

二、自主探究

1、找出你喜欢的诗句或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写出你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2、“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你的疑惑,有疑问大家帮。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有价值。(1)、(2)、(3)、3、帮老师解疑惑

⑴ 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⑵ 诗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中描绘了几幅画面?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一幅画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说明这样命名的理由。每幅画至少拟三个名字。

⑶ 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4、朗读,加深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并展开想象,在脑中描绘出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让自己置身于其中。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第一个环节。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

第 2 页 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2、第二个环节。请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四、拓展延伸(走进来,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

1、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像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把诗歌扩写成一个优美的散文片段。

五、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肥硕()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2.《秋天》选自,作者何其芳,现代、。3.全诗共三节,结构上很相似,请简单加以说明。4.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第三幅图:

第 3 页 5.在第一幅图中,作者写了两个画面,一是,一是。6.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

⑵芦筵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

7.诗中描写的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8.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过这样的评论:“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花不艳。”话中贬大于褒,我很为它们鸣不平。如果我们用宽厚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应把古人的评论改为。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旁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

第 4 页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流入了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9.给全诗分三层,并简要概括层意: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10.诗中的“无心”隐喻的是。

11.“无心”的“我”和“无心”的“你”指的是什么? 12.影儿和小河彼此邂逅倒映,表现了什么? 13.“小河”最终归入无情的大海,暗喻了。14.本诗前半部分的感情是,后半部分的感情是。15.“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第 5 页 16.全诗借助什么物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17.诗中的比喻有什么好处?(二)红的、白的、蓝的…… 它不是石子,却能使滚滚波涛 在我们心中激起,它不会飞,却能把我们带到奥妙的寰宇。它没有口,却能让我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啊,它是什么? 是老师的粉笔,——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18.给这首诗加一个标题:。19.本诗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是 和。20.第一句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21.表达主题的句子是哪句? 2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带到奥妙的寰宇:

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第 6 页 14.《秋天》答案

一、积累运用

(一)1.shuò 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2.qī 停留,休息(多指鸟类)。3.liāo高远空旷。4.hé 干涸,没有水了。5.liè 水清。6.mèi 睡梦。(二)1.何其芳 诗人 评论家 《预言》 2.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则体现农家特色;还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枯涸、更清冽,也暗示这是秋天。3.⑴农家丰收图 ⑵霜晨归渔图 ⑶少女思恋图 4.松弛闲静、宁静悠远。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

1.(1)“飘”字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2)“梦寐”有“朦胧”之意,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2.(略)

五、达标检测

1.略 2.《预言》;诗人、评论家 3.前四句描绘秋天的画面,各节诗的最后一节加以总结,收束全节。4.农家丰收图;霜震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5.山谷伐木;篱间背瓜果 6.⑴“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用在这里,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⑵“轻轻”一词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

第 7 页 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7.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8.牡丹虽然不实,然而为花之艳;荔枝虽花不艳,然而为果之绝。9.第一层:(第一节)偶然邂逅激起的缠绵情爱。第二层:(二三节)写诗人所向往的人的影儿是怎样在自己的记忆里被自己日渐美化起来。第三层:写美丽幻影的破灭。10.一见钟情 11.一见钟情产生爱意的双方 12.对爱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渴求 13.人必将抛开美丽的幻想而步入复杂而险恶的现实人生 14.欢愉;酸楚 15.诗人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更是对爱情理想破灭的预言 16.用“我是一条小河”的比喻贯穿全诗。17.使诗的意思含蓄,抒情味浓,形象鲜明、真切,语言耐人寻味 18.老师的粉笔 19.排比;设问 20.各种颜色的粉笔 21.最后一句 22.科学知识的世界;世界每个地方的消息。

篇7: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主备:龙化文 复备:驮中语文教研组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味浓浓的亲情。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学习重难点】

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分钟)。

三、导学问题

(一)(5分钟)

用木马旋转方式组内交流答案,四个小组分别展示第1、2题。(提示:其他组成员质疑,补充。)

四、导学问题

(二)(14分钟)

1、阅读课文,看看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请按照记叙的六要素,以“我从文中第___段了解到了散步的_____”为句式,把你筛选的信息说给大家听。

2、从(句子)中,我感受到了(谁)的(性格/品质)。

3、通过对课文的了解,说一说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个家庭。

(1)独学

(2)组内交流

(3)小组口头展示

(4)点评

五、导学问题

(三)(14分钟)

1、为什么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3、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1)独学

(2)组内交流

(3)小组口头展示

(4)点评

六、作业(6分钟):

1、请以“爱”“亲情”为开头写一组对称的比喻句。①亲情是饥肠辘辘时的一碗米饭,··· ②亲情是爸爸严厉的批评与责骂,··· ①爱如久旱后的一场甘霖,··· ②爱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2、请同学们回到家后,用自己独特方式向父母表示理解、感恩:比如和爸爸妈妈说句贴心话、为父母端上一杯茶、给父母捶捶背、揉揉肩、刷刷筷子洗洗碗······

七、小结(2分钟):

谈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篇8: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1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导入是教师在开始传授新课之前,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的过程为新课的呈现搭桥、铺路,为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训练做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是优化学生心境和语言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导入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一般来讲,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新课导入也相对容易,新课导入的方法也较为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1 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在新课之前把先前学过的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内容以板画、图片、图像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师生借助于直观教具所提供的情景进行自由交谈、操练和表演。直观教具包括实物、教学挂图、简笔画、卡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导入发常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出现,切入新课主题快速、高效。如在教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句型Do you like bananas?时,教师可事先准备好若干张水果的卡片或一些实物(如香蕉-banana、梨-pear、草莓-strawberry、苹果-apple等),把他们带到教室里,在教单词之前,就把这些图片或实物放在讲台上或黑板上进行呈现,先给他们以视觉冲击,紧紧吸引住学生的眼球,然后以此为媒介,导入英语单词,达到音、形、意并进的目的。这种导入方法在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中均适用。

1.2 Ask and Answer导入法

Ask and Answer导入法是指在新课内容呈现之前,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采用与学生进行问答,引出所要教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的语境中,不知不觉就进入语言点的学习。提问时有以下几种句型:

1)"Yes/No"questions

这种类型的问题只需用Yes或No来回答,有易于回答、易于核对读前阅读理解答案等特点。学生不必添加太多内容,容易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问题的回答找到自信。不至于因回答不了而感到尴尬或自卑。

案例1在教七年级上册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时,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采用Scene method(场景教学法),随手拿起班上同学的铅笔、铅笔盒、课本等,用Is this your…?句型来多次进行提问,并提问多个同学,同学们只需用Yes或No来回答,简单而又能活跃气氛。在回到课本时,就能驾轻就熟了。

2)"Or"questions

"Or"questions比"Yes/No"questions在难度上加深了一些,要求学生二者选一,教师必须提供两种以上的物品供学生选择,这对于训练词汇教学很有效果,尤其在导入阶段通过教师不断用正反词进行提问,让同学选择一个来回答,几次之后,可以把本单元涉及到的词汇先进行强化。

3)'Wh-'questions

'Wh-'questions比前两种问题更难一些,要求学生用具体的内容来回答,在导入阶段使用这种问题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基础有一定了解,如果需要,可以英汉结合来进行提问,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遵循多次重复、循序渐进的原则,慢慢引出要讲的句型。

案例2在教七年级上册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When is your birthday,liming/Meimei/lucy…?等来询问班里的同学,同学如果不会用英语表达具体的年月日,可用汉语回答,后写出"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个主题,经过几次提问,同学们已对这个主题或者句型有了解,教师对这个主题也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到正式讲解时就水到渠成了。

1.3 英文歌曲导入法

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如此,很多英语教师都会在课堂导入阶段使用英语歌曲作为导入的方法。但用何种歌曲、何时用等“火候”问题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3在教“现在进行时”时,可用歌曲"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I am",其中yellow可换成blue/red/black/purple/orange/等。在唱这首歌时,教师可先把这个句子翻译成汉语,然后再给同学唱,并告诉同学对唱到的颜色要起立回应,这样既能训练“颜色”的名称,也能生动地引出'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1.4 情景导入法

情景导入是指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与其发生的实际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是英语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导入方法。教师可以在新课起始阶段,借助动作、手势和表情等体态语,运用直观教学,通过师生的一系列活动将教学内容的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为新材料的呈现铺设环境,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感知、理解语言材料的意义、用法、功能及作用,理解具体情景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

案例4在导入教七年级上册Unit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时,教师可以事先带上一把guitar到教室里,弹奏或模拟弹奏guitar,然后问一个同学,后让同学互相表演,先用汉语猜出动作暗示的意思,接着引出Can you play the violin/piano/trumpet…?还可以引出Can you dance/sin/speak English?等等。让其他学生一起跟着动作说英语,进一步引出新的句型I can play the guitar,but I can't play the piano….

这种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直接“入境”。“入境”才能身临其境,尽快进入语言学习的最佳状态。巧妙的情景能激发兴趣,诱导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2 导入的原则

2.1 时间分配要合理

导入只是一种准备教学活动,是安定学生的情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的课题、任务和要求的过程。其主要功能是比较集中地让学生为新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导入是呈现信号。因此,课堂的导入不宜费时过多,切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后,应立即开始新课学习。

2.2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英语课堂导入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要遵循新奇(满足学生求新心理)、多变(不断更新和变化刺激形式)、多样(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导入方法多样)、热烈(创设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原则。导入过难,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导入过易,会显得幼稚可笑,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 结束语

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生理特征以及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导入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导求知欲望,使呈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感知,理解和记忆新的语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中小学英语教师要充分掌握并巧妙运用新课导入艺术,从开始上课就引导学生进入兴奋和积极的学习状态,进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真实的语言交流活动中,这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英语课堂导入是教师在开始传授新课之前,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的过程为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训练作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导入得当,对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及增强教学效果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该文主要探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以及原则。

关键词: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参考文献

[1]Adrian Doff.Teach English[M].Cambridge press,1997:183-184.

[2]罗晓杰.中小学英语新课导入法[J].教育探索,2002(1).

上一篇: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下一篇:升学宴的经典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