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读后感

2024-04-08

《态度》读后感(精选7篇)

篇1:《态度》读后感

态度承载能力-《态度胜于能力》读后感(一)

态度承载能力 ――《态度胜于能力》读后感(一) 一、认同的观点: 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你无法选择工作,但可以选择态度。用奋斗的态度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自身的能力只有在完美的态度中才能完全地展现。当你以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工作时,工作就会给你同样珍贵的回报;将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面对压力,与其一味退缩、逃避,还不如勇敢地面对,并把它化作前进的动力。 二、联系实际 班主任的工作中也是如此,态度胜于能力,自身的能力只有在完美的态度中才能完全地展现。你的态度都将决定你能够取得怎样的成果。班级的管理教学工作压力比较大,每个班级中出现问题时,需要我们努力去克服,全身心投入,不推诿,不躲避,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解决,抱怨、牢骚是无济于事的,尤其是行为习惯比较差,往往是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往往不领情,劳而无获,甚至有时想放弃。但想到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应端正我们的态度,应有一个积极的、永不言弃的工作态度。针对不同的学生――他们的素质不同,环境不同,接受能力不同,观念不同,我们需要采用的教育方法也应该不同,教育的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对犯错的学生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刻,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责任重于泰山,态度胜于能力,才能对学生负责,最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爱每一学生,管好每个学生。 三、重构 在学校的工作中,良好的工作态度是职业精神的.崇高表现,态度决定着你的成败,能力永远由态度来承担。工作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满足现状就意味着退步。学生的管理工作,非一朝一夕之功,非一两句话就万事大吉,好些工作非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可。这更是需要班主任耐心。克服厌烦情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更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积极的态度,否则班主任在工作上就失去了动力和热情,甚至把自己的劳动付出看作一种痛苦和负担。又怎能把工作做好?积极的态度是班主任做好一切德育工作的前提。有了积极的态度,班主任才能以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的胸怀,乐教敬业,热爱学生,热爱和忠诚教育事业,甘为下一代的成长付出毕生的心血。

 

篇2:《态度》读后感

《态度胜于能力》读后感之二 态度决定一切

一、认同观点 态度决定成败。一个人的心态是否正确,通常决定了他能发挥出多大的专业水平、创造出多大的业绩,也决定了他将来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工作中,只有态度改变了,我们才能改变事情。不同的态度,成就不同的人生。你中下什么因,收获的就是什么果。 二、联系实际 我想我们所作的工作是普通的工作,只要用心就能把工作做好,其实我们每个人并不是不注重细节,只是态度不一样。随地吐痰、乱扔烟头,谁在自己的家里也不会这样做。长明灯、长流水在单位司空见惯,在家里这种情况不会有。空调、电脑全天候开着,甚至开着门窗,人出去也不关闭,在家里谁也不会这么做。不是我们不注重细节,否则就不会出现手机不接还打电话、发短信节约话费。不是我们不懂得细节,我们也知道什么时候不能大声喧哗,什么会议不能交头接耳,什么时候手机关闭或振铃等等,这些都足以证明态度决定一切。 三、重构反思 每一个人都希望被人重视,受人尊重,受人欢迎,但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有时在与人交往中难以避免被人嘲弄,受人侮辱,被人排挤,生活给了我们快乐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伤痛的体验,这便是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需要面对的人生。面对顺境,大家都可笑对、顺过。但面对逆境时,却出现了不同的态度与情形:有的人能够很坦然地面对,痛并快乐着。有的人却悲观丧气,怨天尤人,甚至轻生。生活中前者那样的人很多,他们催人奋发。如张海迪对于自己的病残,选择了自强之路,成为一代青年的`楷模;桑兰对于突如其来的人生转折,微笑面对,始终没有倒下,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坚强的精神站立着。这样的例子很多,无论名人还是凡人。今年春节晚会上最震撼人心的节目,在我看来该是美轮美奂的舞蹈――《千手观音》。从那变幻莫测的阵形中、从那轻柔翩翩的舞姿里、从那从容镇定的神态上,你怎么也不会相信,舞者竟是一群聋人。然而那确是事实――舞者就是一群聋人。他们在那样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中抚平内心伤痛,怀着歌咏生活的热情,理解并演绎着残缺但美好的人生。在这样愉悦与审美享受中,我们正常人谁又不会被震撼?怎么能不去思考我们自己呢?我们该怎样面对生活,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再怎么不顺心,比起那些舞者,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是正常人,我们拥有完整的世界。

篇3:《态度》读后感

首先, 科学的态度是应该是诚实的, 而不是虚伪、欺骗、遮羞。中国历来讲究“师道尊严”, 老师的神圣权威不得受到任何质疑, 虽然改革已经有相当长时间了, 但是几千年的惯性, 使得很多教师在面对学生质询时, 不能坦然以对, 而且有可能有失风度。但老师也是人啊, 也会犯点错, 老师不会错, 那不是变成圣人了吗?我曾经在学生面前出过一次丑, 关于使用酒精灯, 这是做实验经常要做的一件事情。那一次做“让自然水蒸发, 观察水中含有的杂质”这个实验的时候, 我将火柴由上往下直接点燃了酒精灯, 没想到被细心的学生们发现了, 指出了我的错误, 告诉我教科书中火柴应该是由下斜着往上点燃酒精灯。这时候我并没有为自己辩解, 而是承认刚才的动作是错了, 应该改正。于是我按照正确的动作重新做了一遍, 并没有因为学生指出我的缺点而恼羞成怒。我想, 就将我这次的错误, 当成对学生一次生动的反面教育, 而如果我一心只为遮羞, 替自己掩饰错误, 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圣人, 把学生当成傻子, 做出类似于掩耳盗铃的事, 那么在将来, 谁还来相信我说的话呢。韩国前几年很热闹的“克隆造假”事件, 虽然对他们本国科学界声誉造成一定影响, 但大家都认为, 这个国家有这样的“打假机制”存在, 科学的进步虽然曲折, 但进步是必然的, 因为这个国家毕竟有一个诚实面对错误的态度。科学的态度, 应该是勇于纠错, 具有不断向事物真相接近的勇气, 不能够“叶公好龙”, 当真相出现时逃之夭夭, 或是不知所措。

其次, 科学的态度是充分求证, 而不是“想当然”。“想当然”是思维的惯性, 其实也是一种思维惰性。事物是具有多面性的, 同一个特点可能为许多事物共同具有, 不能因为掌握了事物的一个特点或一部分特点就下结论。那一天, 在上《蔷薇花丛》的时候, 同学们谁也没有见过蔷薇, 把插图中带刺儿的蔷薇产生了疑问, 所以问我:“老师, 不是说带刺的玫瑰吗, 怎么这个蔷薇也长刺儿啊, 这个插图会不会画错了, 把玫瑰当蔷薇了。”其它的同学都觉得这个同学讲得很有道理啊, 咱们校园里的月季也长刺儿, 可好象没听说“带刺儿的蔷薇”。也难怪, 这几年的教科书和作业书老是会让学生挑错, 学生们都挑起劲了。我也没见过真实的蔷薇, 也不禁对课本有所怀疑, 最后决定让大家中午到电子阅览室找找, 到中午休息的时候, 有两三个同学来找我了, 说他们怀疑错了, 书本上插图是蔷薇没错。经过了这一件事, 我想, 科学, 往往是探索人所未知的世界, 未知的世界并不都是远在天边, 而往往是近在眼前, 一些事情、事实, 没有经过证明, 仅以原来的经验来“想当然”, 往往是要出错的。所以科学的态度, 应该是积极求证的态度, 没有证据就没有说服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人们从日全食观察到弯曲的光线, 才被彻底证明是正确的, 用事实验证, 这才是科学。

第三, 科学的态度是锲而不舍, 而不是一时冲动的小聪明。科学需要高智商, 但却也不能少了情商。99%的汗水+1%的智慧=成功, 这是被诺贝尔和爱迪生两位大科学家所证实了的道理, 可问题是, 并不是人人都具有这种意识。我教的班级中有一班有57个学生, 三人一组, 分成19组。五年级第二学期的实验特别多, 像《运动和力》大都是学生实验, 这单元的实验是一个连一个, 一环套一环, 每一个实验既是前一个实验的延续, 又是下一个实验的铺垫。如果一组学生, 能跟上第一次实验的进度, 那么随后的实验也不存在问题。然而就是这套简单而漫长的实验, 有不少学生中途懈怠, 放弃了, 失去了经历一次系统实验的好机会。19个实验小组, 做到最后一个实验的, 只有11个组, 期间还使用了比赛评优等激励措施。我想, 在许许多多的科学课堂中, 我们并不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 科学往往要有那么一种锲而不舍的恒心, 有时候一点点小聪明往往是解决不了问题, 真正要解决问题的还是持久的努力。再反过来想想, 我们社会中有多少人会成为真正科学家, 或者有很强的科学态度呢, 把每个学生都教得完美, 那是一件没有老师能做到的事。很有一些学生, 自己觉得或被周围人宠得有点觉得自己聪明, 其实这对一个人没有多少好次, 自己知道自己的缺点, 才会真正去长时间去努力, 而不会浅尝辄止。

第四、科学的态度是敢于面对失败、允许失败, 而不是“心想事成”。诺贝尔为了研制大威力的炸药, 失败无数次, 甚至失去了好几位亲人, 但他还是坚持到底, 获得成功。心想事成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事实永远不会来照顾人的感情。《运动和力》这一部分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为了提高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深度, 我们进行了学生自制赛车的比赛。有一辆做工很不错的赛车在预赛中被淘汰, 这位学生在这辆车上花费的心血实在不少, 设计优秀, 工艺精良, 她几次参加了淘汰者入围的比赛, 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最后是勉强入围。最后的决赛结果让所有人大出意外, 这位同学的赛车使用自制动力行驶的路程是其它赛车的二倍以上, 遥遥领先。由这件事, 我想到, 其实好多真正的天才并不容易一下子就放出光彩, 许多科学家幼年的时期也并不表现的比别人出色, 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异乎寻常的笨拙, 像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往往要经过磨砺, 经过时间、挫折的洗礼, 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特别学生在做科学实验的时候, 不要简单地否定学生的实验结果, 很有可能在“意外”的情况下, 有特别的发展, 就看我们的老师有没有允许学生“失败”的勇气。像这一位学生, 如果第一次淘汰就让她失去机会的话, 那么整场自制赛车的比赛效果, 会暗淡得多。

闻名全球的“超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在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的六年中, 几乎没有什么成绩, 所有的实验基本失败。但是湖南省的农科院允许其失败, 让其安心继续研究, 经由袁隆平为首的研究组, 经过近九年的时间, 终于培育成功第一种可用于大面积种植的杂交水稻, 其中对杂交水稻培育锲而不舍的努力, 而像袁隆平为发现雄性不育株的存在, 足足检查了14000多株稻穗, 才发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可现其对科学事实充分求证的态度。

篇4:不要轻易以别人的态度为态度

今天和同学分享的不是心灵鸡汤。何况作为一个长辈,我本人是非常反对“伪励志”的,片面地灌输所谓的成功学,用指标来衡量所谓的成功。伪励志是青春期的毒药,我们要拒绝服毒。青年人当然要奋斗,但作为一个老师,片面鼓动出人头地,夸大所谓的“成功”,起码是不负责任的。

我大学毕业30年了,我的感受是绝大部分人都是平常人。按照世俗的指标,我们都不是金字塔的顶尖人士。我们带着“伪励志”灌输的心灵鸡汤走到社会上,就会有偏差。我们在谈青春奋斗,先问问自己,我们还有没有平常人的心境,有没有自己的态度,而不要轻易以别人的态度为态度。

我要谈的第二个话题:知识改变对命运的态度。去年我去陕西师范大学做了次演讲,按照惯例留了联系方式。之后接到一封学生来信,他自称“可怜的农村屌丝”,讨论的问题很大:知识能改变命运吗?说自己“对生活没有任何的控制感”,怀疑读书学习“这条路真的可以兑现出什么吗”?

我在给他的复信中说:我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是一个太大的命题,因为大,就显得笼统甚至空洞。与其说“知识改变命运”,莫如说“知识改变我们对命运的态度”。比如你说“怀疑读书上学的意义”,这种怀疑的态度,恰恰是读书上学后获取的。读书与思考让我们看到世界是多元的,人生有多重可能性。我们不必复制一遍父亲、祖父的人生,不愿别人安排我们的人生,即使相信所谓的命运,我们也会说“尽人事,听天命”,要不然不真是白活一世了吗?

我想给大家介绍我认识的一个人,在我的“天涯博客﹒长亭短亭”里有多篇博文写他。我在2005年认识了眉山的失学青年王春雷,他拒绝了川大老师同学资助读书和出版界朋友以“草根诗人”包装他并帮助他出版诗集等各种建议,坚持自己“用力生活”,送过外卖,当过民工,还当了兵。当我们交流时,他说:“我写诗是为了洗涤灵魂。”我当时非常震撼,让他再说一遍。

很难想象一个失学的农村青年,能说出这样的话。他的理想是自己开一个保洁公司,第一步是培训员工。一个农村的草根青年,没有学历的青年,读书真正读进去以后,结结实实地“用力地生活”。所以说与其说知识改变命运,不如说是改变对命运的态度。我们在掌控生活前应先掌控自己。至于对生活的控制感问题,我们大概是控制不了,但是可以自己控制自己,人生也好,命运也好,我们不是掌控大海,而是要学会游曳于大海。

小说家汪曾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我与我比为第一”。其实我们永远只是和自己比,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比要进步一些。

人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直到40多岁才学会不以外界的评价指标要求自己

去年有一个同学给我写了一封信,是关于考研的问题。我写了篇文章回复她:“请问问自己为什么读研?你先去睡一觉,然后自己决定。”

你为什么想要读研,是想进一步学习还是怕在同学中丢面子?一个寝室的同学都读研,自己不读研是不是很没面子?但实际上有许多研究生,尤其是保研(保送读研究生——编者注)的同学,读书的欲望、学习的主动性并不是很强。如果你的内心倦怠,那么,你大可以选择不读研。有些则是顺从父母,还有的是畏惧社会这个大怪物。

幼儿园的时候,你想吃草莓,但是许多小朋友都想要苹果,于是你也想吃苹果。但“那只苹果是你想要的吗”?

我遇见一个同学,学习成绩非常好,可以保研,但她选择了就业。有一次见面她跟我说:“王老师,我请你吃饭。”我说:“这不对,应该是我请你吃饭啊。”她说:“我现在有工作了,能赚钱了。”我问她能赚多少钱?她说一千多块。一千块确实不是一个太高的收入,我当时就想,这个女孩子有出息。果然,一年多以后,她去了深圳,专作财经类的大块文章。她就是选择了自己的草莓。

所以说,人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我在博文《不要做好学生》中,介绍了一个女孩子,她逃了大部分的课,毕业时她和辅导员还互相不认识。但是图书馆的大爷,换了几个,都认识她。读研的时候还经常捅娄子。她是典型的叛逆期延后发生。她毕业后做了独立撰稿人。

汶川地震的时候,她想如果头顶上的天花板砸下来的话怎么办,为了克服这种恐惧感,她直奔北川而去,一路很艰难。当时不让进,她冒充当地人,还带了一个河南的救援队进去。后来救援队的人发现她不是当地人,是个连在成都春熙路都要迷路的路痴。后来她想尽办法坐了摩托车进了北川。她向报社申请去报道,当时正缺一线记者,就让她去了。在北川的三天以后,做了民间的志愿者,包括帮助妇女儿童。

报社认为应当把她作为一个典型人物表彰,她却说:“我现在正在美容院做面部护理,别打扰我。”这之后她从旅游杂志跳槽到历史文化杂志,又跑去做科学杂志。别人看来她压根不是一个规范的好学生好员工,但她活得很精彩,她跟着自己的想法走。

我想说说不做打双引号的“好学生”。人生要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我想,对这个问题我是有发言权的。我三十年前就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这事情的缘起是有一个老同学的电话。他换了很多职业,正策划开洗车厂。他说:“你是不是觉得你老哥我没有出息,你们个个都当教授了,我却没有搞出什么名堂来?”我说我们是各有所好,跟“出息”没关系。他大笑说:“你现在怎么这么可爱啊,当初你一点儿也不可爱啊。”

我当年对分数非常看重,每天早上很早起来读书,晚上自习到十二点才回去,当时如果有“学霸”这个称呼,我想我就是吧。我有个学弟对我说,你当初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你当初背着一个很大的书包走过去,辅导员说,学习就该这么学。除了体育以外,成绩都是优秀,所以说,毕业时毫无疑问是第一。但是我40岁后考了两次博士都失败了,原因是英语。

有人不相信我会不及格。当我有好几个不合格的时候,我是活明白了。想清楚是否有必要去突击应试英语,于是我就放弃了攻读博士。当时学校规定无博士学位不能评正高,我也不愿为一个职称勉强自己,40多岁才学会不以外界的评价指标要求自己。

我看着台下想有多少是“好学生”,打双引号的“好学生”。好学生有很多常用语,他想着希望给老师留下好印象,比如“各位领导”,后面才是“各位老师和同学”。

虽然好学生难以界定,但是还是有一些特征:有疑问也不敢提异议,表现很乖,没有出格的行动和想法,全力地面对每个考试,一读书就找标准答案,莫名其妙的心理优越感,用别人眼睛看自己、却以自己的指标衡量评价他人,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变成不择手段钻营的人物,人生目标高、幸福指数低,自我调节能力差,不合群、不可爱。这些都是好学生的后遗症。

我们不能只看见一花一叶那么点点地方,胸中要有乾坤,要志存高远,但不能空洞地只存高远,也要欣赏一路的风景、一路的春华秋叶

我还想讲讲人生的弹性。

一个老教授说,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见人说人话,见鬼不说话。老人家谈的人生经验,不是圆滑而是弹性,以及理性的妥协。

有一个学生,父母是开企业的,他要去读研究生,以后想做一个教师,但觉得很亏欠父母,爸妈对他非常好,家业也正在高峰期。他父母说家业给他留着,以后回来再继承。我跟他说,你以后可能会有理性的妥协。他后来去读研,父母很赞成,也没有回去继承家业。

所谓“柔弱的坚持”,是说哪怕力量很小,我们也要不断地说、不断地坚持,一个人力量很弱,一群人力量就不弱。当你成为领导时就不弱,年龄也可以成为力量。很多事情虽然难、虽然弱,还要坚持下去。我个人力量很弱,但有一种柔弱的坚持,虽然力量不强能力不强,但能坚持做我喜欢的事情。我想感谢周围很好的环境,有老师、前辈、同事和同学的支持,我希望坚持到退休,一直“千灯相照”坚持下去。最后,我想用新儒家的代表人物马一浮先生的话作结。抗战时他在乐山办书院,乐山山清水秀,他写了不少诗,有两句我非常喜欢,很有感触:“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我们不能只看见一花一叶那么点点地方,胸中要有乾坤,要志存高远,但不能空洞地只存高远,也要欣赏一路的风景、一路的春华秋叶。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与同学们共勉。谢谢大家。

(复旦大学唐亚林教授荐稿)

王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得主,国家级精品课《中国诗歌艺术》讲授者。

篇5:《态度》读后感

工作可以平凡,态度不能平庸-《态度胜于能力》下读后感

一、认同的观点: 1、  按照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2、  工作中应学会借力与合作; 3、  简单不等于容易,布置不等于完成; 4、  执行力就是战斗力; 5、  工作可以平凡,态度不能平庸; 6、  学习的脚步永远不能停歇。 二、与自己工作的联系: 1、  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中,有时会遇到处理问题时不考虑细节的问题,这是没有注重高标准要求自己造成的; 2、  在教学中,对待工作中的问题有时缺乏一些创新和上进的精神,反映在科研上和对课堂的要求上没有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 3、  在日常的交流和沟通中存在浮躁的心理,导致自己有时会情绪化的考虑一些问题,导致自己和别人存在沟通中的`障碍。 三、反思重构: 在今后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注重细节上的要求。大事是由众多的小事积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难成大事。从小事开始,锻炼意志,增长智慧,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日后才可能成功。这些都是自己需要努力去克服的,因为自己注重了细节的要求,在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养成上也会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有所成长,并且让学生也会注重细节。 在教学过程中,今后更应该端正态度,教师职业虽然做的时间再久,也是一项伟大的工作,承担着塑造人的使命,所以无论是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都应该去认真的对待,把每一件看似平庸和平凡的学生教好,便是对所有人的负责,这也是胜于任何能力的事情,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教师这项工作成为一个孕育人的工作。 在今后与别人的过程中,要学会感恩。如果我们学会了感恩,就会懂得宽容,不再抱怨,不再计较;学会感恩,我们便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回报我们身边的人;学会感恩,我们会抱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学会感恩,我们才会摒弃那些阴暗自私的欲望,使心灵变得澄清明净。只有我们自己成为一个学会感恩的人,那么学生也就会成为一个会感恩的人,尤其是在职业中学中,学生的感恩便是道德教育的一个核心。 在每天的工作中,要学会借力与合作,重视团队的力量,因为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离开了实中这个大家庭就是一个散沙。只有自己自觉地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自觉地服从团队运作的需要,依靠团队资源去发挥个人的才能,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态度,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为强大。注重自己的团队精神的培养其实就是让自己在团队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只有让团队得到发展,自己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平台,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结合这本书的学习,很欣赏这句话“世界上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与各位共勉。

篇6:《态度》读后感

态度是一种责任-《态度胜于能力》读后感之一

1、认同的观点: 观点一: 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你无法选择工作,但可以选择态度。当你以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工作时,工作就会给你同样珍贵的回报。 观点二:将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面对压力,与其一味退缩、逃避,还不如勇敢地面对,并把它化作前进的动力。 观点三:态度决定着你的成败:工作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满足现状就意味着退步。 观点四:借口的实质是推卸责任:只有敢于担当起自己应尽责任的人,才是成熟的人,才能获得成长。 观点五:糊弄工作就是糊弄自己: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观点六:把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当你把工作看做是一种快乐时,生活就会变得很美好:而当你把工作看成是一种任务时,生活就变成了一种奴役。 2、联系实际: 我们在工作中可以发现许多“不顺利”的人,他们一个个满腹的抱怨和不满,并且因为抱怨工作而自暴自弃,得过且过。一个人有多种态度,对待人生的态度、生活的态度、工作的态度,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一个人的精神状况决定了你日常的工作态度,工作态度的好坏,直接反映在工作的认真细致及效率上,故一个人要端正态度,努力进取。良好向上的态度,它会产生一种极大的内在推动力,驱使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可以积极、主动、完全的完成你的任务,并且使你具备一颗平常心,善待你的同事、朋友,淡化名誉、地位,这种工作态度可以使你充满工作的乐趣,生活更加充实,做人更有自信心、更有自尊心,使你能正确面对领导分配给你的任何工作,并且为完成新的艰巨的工作,你会永不放弃、永不言败。工作就是生活,生活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只有认真的工作,才使得你边得真正聪明,回头看你的成果才觉得富有成就感,这就是人生的最大满足,它是比薪水更大的收获。工作的成果是保证你努力工作的最有力佐证,充分体现你工作能力的象征,认真的工作态度,有机会获得比薪水更加重要的经验。一个人如果树立起正确的工作态度,他就会想尽办法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不是去搪塞,所以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只重视事情的结果,而不看事情的过程。一个人的态度是一种原动力,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它是你永远挑战自我,努力机取,使你把平常工作的叠加,最终做成一种伟业。端正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熟练的业务能力,与人为善将会提升你自我丰富的经验。学校给予每个人相同的机会,有的人得到了金钱,获得了满足;有的人得到了实践经验,丰富了自我,获得了更进一步的阶梯。 3、重构: 态度,是任何事情成败的关键,有了良好的态度,才会有积极向上的动力;有了良好的态度,我们才能努力工作,积极进取;有了良好的态度,我们才能有把事做好的决心。在平时的工作中,大凡工作不推诿,有耐心,积极进取的人,大家肯定都喜欢。态度决定一切。态度是做任何事情成败的基石,没有了态度就没有了基础,但是如果仅仅有良好的态度,我想还是不够的,因为这只是成功了一半。态度,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源泉,思考的动力,从“我”做起,不去想太多的“为什么”,努力提高个人责任感,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态度+责任感,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取得成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如果我们没有责任心,不认真做事情,则不可能把事情做好。有一句名言说过:批判是我们介入这个时代的最好的姿态。就是当我们遇到教育和教学问题时,我们要多从自身查找原因,主动承担责任,不一味地指责别人。对照管理规范,在执行上有偏差,造成工作失误,不能只讲理由和找借口。学校工作是一个整体,缺谁也不行,没有哪个人的付出是没有意义的。一个班级每门学科都重要,只有环环相扣,整体素质才能上去。每个学科各就各位,才可以顺利地完成一份共同的责任――班级质量、学校质量。学校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如果学校每个成员都把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做好,整个学校的整体工作才能上去。我们在工作中,不能有太多的“为什么”,“为什么又是我”的字眼,个人责任的存在就是问题的关键,就是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的是竭尽全力、全力以赴,而不是与事推诿、知难而退;我们要的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而不是你靠我,我靠你的坐、等、靠思想。让我们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吧,为自己,为他人,为大家,选择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吧,我们的生命将更充实、更愉悦。“成功,就是将简单工作重复地做。”态度本身也是一种能力,能力由态度来承载,而尽职的态度是最大的能力。积极的工作态度始终是人脱颖而出的砝码。拥有它,你才能参与职场上的竞争。也可以说,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的一生。能力是态度绽放的花朵,成败是态度结下的果实。态度造就个性,正确的态度往往能让你的能力尽情展现,不好的态度只能孕育失败的萌芽。

 

篇7:《态度》读后感

一个渴望学习的人首先就要明确自己为了什么而学习,这又是一个态度决定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态度也就会对应于什么样的目的。学习伊始,如果目的出了问题,就像一棵刚刚发育的树苗。根基出了问题,它又怎能最后巍巍立于天地之间,成为参天巨擎呢当然,这里只强调了目的的动力作用,并没有提到目的的具体内容,我觉得,与它的动力作用相比,目的的具体内容反倒像的不是很重要,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目的也会随着改进,但对目的的态度一定是要坚定的,一旦确定了目标就应该坚持下去,至少在学习未深入到影响目的之前,是要始终未其努力的。这也许就是很多人都把“第一步”当作事业成功的一半的原因吧。

第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态度决定的过程。

许多人都将学习的成功与否归结于是否能保持很高的学习效率,但我认为,效率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而态度才是隐藏在现象下面的本质。如果学习的过程被你看作是一项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就会首先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抵抗学习的态度,这对学习的过程无疑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试想,怀着这样的心态,又怎能产生学习的高效率呢如果要我总结对自己的学习影响最大的因素,我会把对学习的喜爱列在第一位,甚至有时单纯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满足感,这种喜爱也许归功于获得知识是而带来的喜悦,也许就是平时这一丝一毫的喜悦积累在一起才最后形成了对学习的兴趣,总之,态度激起了兴趣,兴趣提高了效率,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第三,学习再某些情况下也会反作用于态度。

上一篇:刘屯社区2011年统战工作半年总结范文下一篇:银湖春晓之天涯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