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第一单元教学质量分析

2024-04-20

《分数乘法》第一单元教学质量分析(共12篇)

篇1:《分数乘法》第一单元教学质量分析

乘法运算的范围从整、小数扩大到分数,其意义、算法以及实际应用都有较大的发展。

单元是认识分数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基础上基础上进行教学了。应该说学生有一定的分数学习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学生开展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教材较之旧教材有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分数乘法的计算方面,增加了分数计算的要求,同时将倒数调整到分数除法单元教学。总体上看,本单元的教学是要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

本单元教材安排了9个例题,分三个层次进行编排:一是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学会分数乘法计算;二是引导学生熟练分数乘法计算,有分数乘小数、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等;三是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尽管分数乘法应用题应用题在分数乘法计算中已经有接触,但教材还是专门编排了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以及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两个例题。可见,对于分数乘法的应用是本单元尤其是要强调的。

本单元教学要求是要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掌握分数乘法的算法,能应用于分数连乘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在探索算法、总结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用分数乘法知识解答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注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

一是注重引导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理解算理,熟练乘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是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以及在结合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开展说理理解,这种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较好的促进了学生的理解。此外,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与乘数乘法的意义进行比较,进一步清晰分数乘法的意义的理解。

<<<12&&&分数乘法的算理是分数乘法计算的重要基础。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等来理解,直观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并形成学习经验。

二是强调学生熟练、灵活计算,练习推进,形成技能。分数乘法计算是重要的学习基本功。怎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灵活的计算方法开展计算呢?教学中我注意机械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帮助学生进行乘法简便计算的方法的总结,引导学生记忆。同时注重于引用,日常的口算以及在解决问题是帮助学生分析等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性质公式等简算、巧算。

三是重视在将应用与计算紧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分数乘法意义的应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解题过程,在解答的过程中,总结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我安排了三个星期进行教学。较之预计有一定的突出。主要是考虑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的对之前相关知识基础进行补缺补差。

本单元的质量检测选用了基础训练的配套试卷。这份试卷题目的量不大,也就直接导致了每道题的分值比较大。这样的试卷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他们要是得到高分是困难的。测试的实际情况也印证了这样的结论。

班级一共42名学生,总分将近3276分,班级平均分78分。班级学生最高分是99分,最低分是42分。有5个学生不及格。

本单元的内容学生错误比较多的是计算,尤其是简便计算。有计算结果不约分没有化成最简分数的,有小数与分数互化出现错误的,有的不按照要求简便计算的,还有的对于分数乘法的规律了解不透的。在解决问题中,有不少学生不认真审题,题目中的细节关注不够出现错误。

本单元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的单一,但是学生完成情况不好。主要的原因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客观上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没有获得大的改观,基础不好的学生没有很好按照要求进行补缺补差,疏漏越来越多。客观上,可能我在教学上可能还没有能进一步的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有的学生有听不明白不能理解的情形,此外,我没有能很好地做好他们的学习辅导工作。

六年级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因此是比较的关键的。对于他们的教学,我也是颇费了一番脑经,每天坚持弄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让他们抄在黑板上,开展个性化的作业布置。克服困难,每周多带了他们一节欣赏课,强化他们的学习习惯。但是,班级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面貌还是没有大的改变。

今后的教学中,要多问问学习,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尽管慢一点,但是在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他们的步履更沉稳一些,进步更坚实一些,让更多的学生都能获得符合他们实际的成长。

<<<12&&&

篇2:《分数乘法》第一单元教学质量分析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而练习课常见的形式单调、内容直白、活动平淡、学生积极性不高,需要用好多时间来算啊写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探究思索能力。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处理,选择了充满生活原味、趣味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习,从谈话激趣引入,口算突显计算方法,涂一涂明算理,到各种变式计算,综合应用,让学生在算一算、说一说、想一想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明白分数乘法的算理,知道分数乘法从生活中来,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无疑使学生变得爱练想练。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于课前的预设,课堂教学往往显得过于严谨而周密,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一点是预设的优点,同时也是预设的不足之处。虽然预设是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但决不是上好课的决定条件,更不是上好一节课的唯一条件。教师预设过程中不能充分想象课堂当中所发生的一切,必须随时的发现,甚至是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内因动态的生成,并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数学素养的方向转化。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学生涂一涂理解分数乘法算理时,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图示方法,而我只认同自己头脑中预设的那种,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方法是多样性的,学习结果的呈现也是多样性的,开放性的.。

2、教学中,过分依赖于课前的预设,丢失课堂中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错过了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内因动态的生成,没有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数学素养的方向转化。

篇3:《分数乘法》第一单元教学质量分析

教学片段一 激趣——质疑——生成

(教师演示实验:在2个小烧杯中各加入20mL水, 然后分别加入2g、4g红糖粉末搅拌, 得到两份溶液)

师:这两份溶液有什么不同?

生1:颜色深浅不同。

生2:甜味不同。

生3:溶质质量不同。

生4:溶液质量不同。

……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这两只试管的溶液哪个浓吗?在生活中你还有什么方法判断溶液的浓稀?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颜色、尝味道等方法来判断溶液的浓稀。

师:对于有色溶液, 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来粗略地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 颜色越深, 溶液越浓。但对于无色溶液, 浓度无法用颜色判断。通过观察颜色、品尝味道等方法判断溶液的浓或稀是不准确的。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 常需要准确知道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 如医用注射液, 如果太浓, 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甚至危及生命;太稀了, 又达不到治病的目的。那么我们如何准确地表示溶液的浓稀呢?请同学们先自主阅读教材42至43页后, 尝试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并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

(投影出表格)

(学生阅读教材、填表, 教师巡回指导, 10分钟后组织学生反馈自学和练习情况。)

师: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 在初中学习阶段, 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生:溶质的质量分数。

师: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生: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师:该数学表达式还有哪些变形?

(教师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

1. 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2. 数学表达式:

3.变形公式:

师:请同学们根据上表, 小组讨论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学生讨论2分钟后回答)

生1:已知溶质、溶剂质量可求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生2:已知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可求溶液质量、溶剂质量。

生3:已知溶质、溶液质量可求溶剂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生4:已知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求溶质、溶剂的质量。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是《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基本理念, 教师巧妙创设情景, 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入手 (两份不同浓度的红糖溶液) , 引导学生认识到溶液有浓与稀之分, 再以医用注射液的配制提出问题, 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初步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然后设计一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 熟练运用公式, 并从中总结出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基本类型。这样的直观教学, 富有启迪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教学片段二 探究——交流——升华

师:工农业生产、医疗上常需要配制各种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或将浓稀溶液进行转化, 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怎样进行浓稀溶液的转化。

(投影出示学生分组实验操作要求)

实验一操作要求:取5gNaCl倒入烧杯中, 然后量取45mL水倒入杯中并搅拌。所配溶液的溶质、溶剂、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各为多少?

实验二操作要求:学生分5个小组, 每小组完成一个实验探究, 各小组在实验操作一所得的50g10%的食盐水中进行下列操作, 并完成表中中空格:

(学生实验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 1 0 分钟后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投影展示)

师:请同学们根据各小组实验结果, 归纳出使50g10%的溶液浓度发生变化的方法有哪些?

生1:增加溶质食盐的质量溶液浓度变大。

生2:增加溶剂水的质量溶液浓度变小。

……

(教师板书浓稀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1) 加溶质 (2) 加入浓溶液 (3) 蒸发溶剂)

篇4:《分数乘法》第一单元教学质量分析

教学内容: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者少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同时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会灵活选择简便算法进行分数计算。教学难点:

1、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去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2、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决问题。教学建议: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如,分数乘法计算对于学生而言是新的内容,它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方法有很大区别。但它的学习与整数乘法和分数的意义、性质有紧密联系。分数乘法就是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导入分数乘整数,再扩展到分数乘分数。再如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都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紧密联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又如,分数乘法的计算,还要用到约分的知识。

2、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

把计算与应用紧密结合,是新课程的要求和本套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也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例,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学习分数乘法计算。同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应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或学生身边的问题,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5:《分数乘法》第一单元教学质量分析

教学设计

第十七课时 分数乘法复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 练习四。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能灵活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练习、巩固、提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学难点:灵活选择最优计算方法。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

1、计算。35 ×23

×415

712 ×37

14×67 119 ×322

120×45

×24×18

512

学生计算,并说说在计算的方法以及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1、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

□×□+□×□(□+□)×□

生独立完成填空,汇报交流时说说每道题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就简算。

87×

四、列式计算:

1、80的25 是多少?

2、910 的 35 是多少?

3、1小时的35 是多少分?

4、小汽车每小时行驶140千米,57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5、一杯牛奶47 重千克,那么712 杯牛奶重多少千克?

五、解答下列问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34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个长方体长45 米,宽 23 米,高38 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篇6:《分数乘法》第一单元教学质量分析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结合计算和解题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和及时验算的良好习惯。

.通过教学活动,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数乘法包括“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这两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通过具体例子,知道一个数乘分数不能再用整数乘法的意义来解释,需要扩展乘法的意义。然后教学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要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紧密联系起来。最后着重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时,也要紧密结合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突出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做好准备。

2.教学分数乘法的计算时,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计算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有着丰富的现实背景。老师要立足现实基础,把计算问题还原到需要通过分数乘法计算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3.抓住本单元的知识重点,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和算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在学习分数乘分数时,老师可以用折纸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与算法,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展示操作方法—老师演示—学生联想操作过程,尝试计算—小组讨论,归纳算法—概括计算方法”的过程来完成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以及算法的探索。

4.练习的内容和形式要有新意、有深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思考性,学生不仅要算,而且还要想,使学生在思考中计算。

富于趣味性。

体现教育性。

乘法„„„„„„„„„„„„„„„„„„„„„„„„„„„„„..5课时

2解

问题„„„„„„„„„„„„„„„„„„„„„„„„„„„„„.2课时

复习„„„„„„„„„„„„„„„„„„„„„„„„„„„„„...2课时

分数乘整数

教材第2、第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1、第2题。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计算。

难点: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实物投影。

.求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60

用乘法算:12×5=60

提问:12×5这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提问:

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3.小结。

老师: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法则:分子相加的和作分子,分母不变。

.出示例1。

用加法计算。

提问:这里为什么用乘法?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出示例2。

展示学生的做法,让他们分别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归纳总结。

老师:这一道题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解法,观察一下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发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没有变化。

提问: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老师强调: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比较简便,不易出错。

3.练习。

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的第1题。

要求学生说清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

要求学生写出计算过程,在订正时叙述过程,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1题。

要求学生讲清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再直接口算出结果。

加强计算方法的对比,可以请计算快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强化“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

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先在正方形中涂出2个,再算一算涂色部分一共占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3==

思维训练

教材习题

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对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已有一定的经验,可以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2.学生在刚学习分数乘法时可能会有时想不到先约分,老师应该强调这一点。

3.学生不太习惯借助线段图理解运算,要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已学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这里变成了分数。因此,教材通过“吃蛋糕”这一情境来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学习。通过分数加法来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约分和分数加法计算。学生可以利用分数加法推导出分数乘整数时只需把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刚学习分数乘法时可能会有时想不到先约分,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还要强调这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直观地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在教学中突出知识是可以迁移的,沟通加法和乘法间的内在联系。

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虽然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但是计算的方法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即为什么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母不变的道理。

分数乘分数

教材第3、第4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3~6题。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审题认真、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练习题投影片,每人准备一张形状规则的纸。

.口算。

2.口头出题列式。

强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

.出示例3。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老师:通过读题,请你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通过找已知条件和问题,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公顷是这块地的总面积,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种玉米的面积占,问题是求种土豆和种玉米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公顷。

2.确定方法。

提问: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用乘法计算,因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这个数乘分数。

学生动手折纸。

老师:涂色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追问:你是怎么算的?

质疑:分数乘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归纳:分数乘分数,用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4.练习。

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3题。

老师要求学生写出计算过程,并指导书写。

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过程,集体订正。

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写完后,要求他们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5题。

这是应用题,要强调书写的规范性。

.口算下面各题。

教材习题

教材第4页做一做

.学生已经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算理。

3.学生容易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要帮助学生区分。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且计算算理较难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记住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尤其是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和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去理解算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和推理等能力。另外,学生可能会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要通过判断、改错和对比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区分,使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分数乘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借助问题情境将已有的知识迁移。

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应该让他们通过知识迁移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归纳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思考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2.利用直观操作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形成的过程,并归纳出算理。

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的分数乘法

教材第5页的内容、练习一的第7~13题,第8页例5。

.通过学习,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加深对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正确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的约分方法,灵活计算。

口算卡,练习题投影片。

1.说出下面各算式的意义。

.揭示课题。

老师:我们已经会计算分数乘分数了,而整数也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所以我们也可以用分数乘分数的法则来计算分数乘整数的算式。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2.出示例4。

明确题意。

请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理解题意。

少千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甲:应该用乘法计算。因为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乙: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乘法计算。

老师: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有的同学想到了分数乘法的意义,有的同学想到了“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真的很棒。

学生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计算。

提问:怎样计算更加简便?

明确: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分析错因。

提问:为什么第三种答案与其他两种不同呢?错在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

小结:因为整数都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乘整数。

3.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学生可以先说意义再计算,集体订正答案时,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7题。

老师对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找出当一个数分别乘一个比1大的数、比1小的数和等于1的数时,积与第一个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8~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答案。

4.出示例5。

明确题意。

请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探究算法。

老师:我们已经学会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分数乘小数怎么算呢?

板书: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1:可以把2.1转成分数进行计算。

.在○里填上“>”“<”或“=”。

.先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是先约分,后计算,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运用约分对分数乘分数进行简便运算时,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只有公因数1,计

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分数。

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可以把小数转化成分数进行计算,即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然后约分就可以了;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按照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进

行计算;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如果小数能和分数的分母约分,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

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学生已经了解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小数的意义。

2.学生还不习惯分数乘法先约分再乘。

3.有些学生不清楚整数该与分数的分子还是分母约分。

本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分数乘法在乘的过程中的简便的书写格式。教材一方面把分数乘法的两种形式集中呈现,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比和联系,一方面提出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的问题,让学生知道除了像例4那样进行约分,也可以把分数的分母与整数直接约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

.加强两种形式的乘法的对比练习。

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意义,通过对比练习可以找到两种形式的乘法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的约分过程,想一想与例2的约分形式有什么不同。特别要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并且注意提醒他们不能把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约分。

分数混合运算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应用到分数乘法

教材第8、第9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第6题。

.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和简算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能认真计算。

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正确进行分数乘法的简算。

练习题投影片。

.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7×3+5×8 25× ×4 42+26×17 147÷7×21 28+28÷7

老师: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练习。

出示例6。

.知识铺垫。

老师: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请你们说一说,怎样来求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1:我用“×2”来求。

学生2:我用“长×2+宽×2”来求。

学生3:我把四条边直接相加来求。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公式。

根据公式列出算式并求解。

提问: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互相交流。

2.归纳小结。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定律。

提问:如何用字母来表示这些运算定律,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老师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c=a

乘法分配律:c=ac+bc

4.运用定律,解决问题。

老师: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出示例7。

.引导观察。

老师:仔细观察题中的数和运算符号有什么特点,怎样使计算简便一些?

学生审题,思考运用哪个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2.学生尝试计算。

提问:想一想简算的依据是什么。

3.练习。

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运用了什么定律。

提问:可以把87分解成什么?

这样转化后可以运用哪个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如果班里学生水平较高,可以让做出这道题的同学进行讲解,老师适时给予评价。

.填空。

根据

根据

课堂作业新设计

分数乘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c=a

乘法分配律:c=ac+bc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整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没有括号的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等相关知识。

2.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一点应该鼓励,并对做得好的同学适当给予表扬。

本部分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教材首先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在此基础上安排两个例题。例6结合具体计算,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运算中的应用。例7通过观察计算得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做一做”安排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学生已经学习了,但掌握不是很牢固,所以课前复习和回顾对本节课的学习非常重要。

新课教学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由整数乘法推广到小数乘法引入,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组织学生猜想: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观点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开放了教学的时空。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使学习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二层次为例题教学。从个体的尝试,到小组间交流,再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始终紧扣“简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展开。实践自己探究出的新知,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独立解题后再交流,使小组合作落到实处,也进一步扩充了课堂教学的信息渠道。

巩固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简算

教材第10~12页练习二的第3~17题。

.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及灵活性。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能正确灵活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练习题投影片。

错例剖析。老师出示下面3道题。

学生认真审题后,说一说以上3道题哪些做得不对,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基本练习。

完成教材第10页练习二的第6题。

老师可以留出5分钟~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请学生说清自己进行简便计算的依据,并指出关键步骤。

老师强调:当算式中含有不同级的运算时,要按顺序计算。

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的第10题。

老师先指导学生观察每道题的特点,再挑出可以简算的题目。

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

完成教材第10页练习二的第5题。

学生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最后改错。

2.综合练习。

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的第8题。

这道题学生可能会用不同方法解答,老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学生说出思路时,老师要给予积极评价。

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的第9题。

这道题是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考查,计算后集体订正。

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的第14题。

指导学生先找出已知条件,再计算。

学生做题之前可以先说明思路,再用不同方法解答。

.说出下面各算式的意义并口算出结果。

.在○里填上“>”“<”或“=”。

思维训练

.< < = < < <

2.B B A A

分数连乘应用题

教材第13、14页的内容及练习四第1~3题。

.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重点: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突出一次计算。

难点:会解答用分数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

练习题投影片。

.说出下面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学生同桌讨论,集体订正。

.出示例8。

多少平方米?

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指导学生折纸或画图。

提问:怎样用画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要求红萝卜地的面积,就要知道哪个量?

萝卜地的面积和哪个量有关系?

用下面的图来表示数量关系:

3.列式解答。

提问:根据以上分析,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

提问: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

根据综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每一步分别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强调:分数连乘不必像整数、小数连乘那样,逐次计算,可以一次计算,遇到整数和分数相乘,要用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不能约分的直接与分数的分子相乘。

4.练习。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的第1、第2题。

学生做完后,要说明每一步表示的意义,每一步都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的第3题。

.计算下面各题。

光。小聪、小明和小智三人谁喝到的果汁多?为什么?

课堂作业新设计

教材习题

教材第14页做一做

“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14页的内容及练习三的第4~7题。

.使学生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2.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答这类应用题的熟练程度。

掌握分析方法,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题投影片。

.把计算结果相等的算式连起来。

如果学生没有理解,老师可以启发。

问题是求谁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3.用线段图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老师:观察线段图,你能想到解决的方法吗?

学生1:我可以先求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然后加上青少年心跳的次数即为所求。

学生2:我可以先求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然后乘青少年心跳的次数即为所求。

老师:根据两位同学的描述,板书解答过程。

=135

答:婴儿每分钟心跳135次。

4.小组合作,总结已知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几分之几,求这个数量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汇报: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另一个数量比单位“1”多的几分之几=另一个数量。

单位“1”的量×=另一个数量。

5.练习。

完成教材第15页的“做一做”。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的第4~7题。

.根据题意,把相对应的数量用线连起来。

2.分析数量关系。

练习三

“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已知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几分之几,求这个数量的解题方法:

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另一个数量比单位“1”多的几分之几=另一个数量。

单位“1”的量×=另一个数量。

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注意当多个单位“1”出现时,一定要找准所给分率以哪个量为单位“1”,做到正确对应。

.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把哪一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利用线段图可以引导学生直观地分析和理解数量关系,应该多采用。

本节课仍然学习解决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例9与例8不同在于它不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比较,而是两个数量的比较关系,即已知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几分之几,求这个数量。解答方法和思路与例8相同,但因为是两个数量间的比较,要区分出把哪一个数量看作单位“1”,理解上相对难一些。

=800+300

=1100

答:今年生产拖拉机1100台。

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材第17页的内容及练习四的第1~3题。

.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的推广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及良好的审题习惯。

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口算卡,投影片。

.口算。

提问:以上几道题有的是整数乘分数,有的是分数乘分数,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分别说出以上几道题的意义。

让学生看教材第17页的第3题,指名读题目要求。

提问:为了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该先做什么?

提问:这道题中,有一个因数是整数,约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请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各题。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它们在分数乘法中适用吗?

全班同学完成教材第17页的第2题,老师检查巡视。

课上练习,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四的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审题,在练习本上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着重说一说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

直接写出得数。

教材习题

整理和复习

复习分数乘法的应用题

教材第18页的第4、第5题。

.通过复习分数乘法的应用题,进一步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意义的理解。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练习题投影片。

.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四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在练习本上解答。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数量关系式,并讲一讲是怎样分析的,在计算中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

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解,进一步强调在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的,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就要把那个数量看作单位“1”。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时,更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在两步计算中的单位“1”可能是不同的。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四的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解答的,集体订正。

.投影出示。

指名学生口述已知条件和问题。

学生思考,口答列式。

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2.出示练习。

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口述条件和问题,并列式解答。

.填空。

2.c A

思维训练

教材习题

篇7:"分数乘法"有效性教学的思考

一、优化分数教学目标, 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在小学分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单元和课堂内容, 认真分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 深入研究各个例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找准内容的结合点, 准确把握分数乘法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将分数乘法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他们在体验中更好掌握学习方法和提升学习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 我把分数乘法的教学目标定为: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并能举一反三解决类似问题。教学重难点定为:由求一个数的几倍过渡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有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针对我校教师在分数乘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铺垫不能铺天盖地, 要与新课紧密联系。一节成功的数学课, 往往与教师的导入、铺垫有关。所以在教学中, 应注重新课的导入。如在分数乘法教学中, 我设计了如下铺垫:

(1) 口算下面各题。

(2) 说说下面各题中谁与谁比, 把什么看作单位“1”。

为了方便比较它们的异同, 这一过程的板书设计如下:

单位“1”的对应量×分率=分率的对应量

这样设计的优点是: (1) 在单元伊始就把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呈现出来, 使学生进一步理清分数乘法的意义, 让他们明白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 二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只是在表述方式上有所区别, 从而对分数乘法的意义有比较全面、完整的认识; (2) 使编排逻辑更加清晰, 先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解决“如何列式”, 再解决“如何计算”的问题; (3) 突破了过去教材中到“问题解决”部分才去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限制, 从而拓宽了本单元其他内容的素材选择范围; (4) 设计问题生活化, 例题贴近学生的生活, 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从而实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这一知识目标。

3.巩固练习既要有针对性又要多样化。为了进一步对分数乘法加深印象, 使学生对本课知识牢固掌握, 教师应由浅入深地精心设计巩固练习, 既要有针对性又要多样化, 从而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实施多样化的分数教学, 减轻学生课余负担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难以满足时代的变化和学生需求。因此, 新课改下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分数乘法的教学模式, 在抓好小学分数乘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的同时, 根据小学数学教材大纲内容, 适当地补充数学信息, 加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和感悟, 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如, 我在设计练习时将看图列式中的“求已修的是多少千米” (如下图) , 通过课件移动变为“求未修的是多少千米”, 通过直观的图形转换, 学生不仅加深了分数乘法应用题中量率“对应”的理解, 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而且达到了加大课堂教学密度, 减轻学生课余负担的目的。

三、开展讨论交流合作,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精心的准备, 设计整理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在分数乘法教学中, 教师可以把目标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如, 教学中我有目的地让学生讨论并交流:求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们经过讨论得出:数量关系一样, 都用乘法计算, 为了方便区别, 一倍及以上的叫倍数, 小于一倍的用分数表示, 叫分率。通过讨论交流, 不仅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了解, 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篇8:《分数乘法》第一单元教学质量分析

姓名:

1.看图列式,并计算。

2.养鸡场共养鸡3000只,其中的3/5是蛋鸡。蛋鸡有多少只?

3.一枝钢笔18元,一枝毛笔的价钱是钢笔的1/3。一枝毛笔的价钱是多少?

4.小汽车的速度5/6与大客车相等,已知小汽车每小时行120千米,大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学校购进3600本儿童读物,其中1/18是经典名著,3/40是科普读物。经典名著和科普读物各多少本?

6.某工厂一月份用电4800度,二月份比一月份节约用电1/10,二月份实际用电多少度?

7.爸爸今年40岁,儿子的年龄比爸爸年龄的1/4多4岁,儿子今年多少岁?

8.有300个桃子,大猴子拿走1/3,小猴子拿走余下的1/4。小猴子拿走了多少个桃?

9.希望小学三年级有学生216人,四年级的人数比三年级多 2/9,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10.李庄共有小麦地320公亩,水稻地比小麦地多1/4,有水稻地多少公亩?

11.某地平均年日照1200小时,甲地年日照时间是它的3/2。甲地年日照时间大约多少小时?

12.某地平均年日照1200小时,甲地年日照时间比它长1/2。甲地年日照时间大约多少小时?

13.某地平均年日照1200小时,乙地年日照时间是它的3/4。乙地年日照时间大约多少小时?

篇9:《分数乘法》第一单元教学质量分析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涂一涂,算一算

(共1题;共5分)

1.(5分)在下图中用涂色部分表示。

二、填空

(共1题;共5分)

2.(5分)在横线上里填上“>”、“<”或“=”。

×

_______1

×

_______25.5×

×

_______

×

×16_______12.5×

0.36×

_______

×0.32

三、计算

(共6题;共30分)

3.(5分)直接写得数。

×16=

×

×2.7=

×3.5=

44×

×

×

×

4.(5分)口算

=

5.(5分)直接写结果。

×3=

×24=

×

÷

×

÷

÷

×0.375=

×

×

×

6.(5分)直接写得数.

13×

7.(5分)直接写出得数。

=

=

=

=

=

100×

=

=

=

8.(5分)直接写出得数。

=

×

=

×16=

×

=

=

+

=

÷

=

1÷3÷4=

四、(基础题)解答下列问题。

(共4题;共20分)

9.(5分)李亮从家到超市要走28分钟,他每分钟走65米,他家到超市有多远?

10.(5分)用一根铁丝做一个边长为212厘米的正方形框架,正好用完,这根铁丝长多少厘米?

11.(5分)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共重1800千克.其中

是苹果,是桔子,苹果和桔子一共多少千克?

12.(5分)五(1)班有女生3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全班共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涂一涂,算一算

(共1题;共5分)

1-1、二、填空

(共1题;共5分)

2-1、三、计算

(共6题;共30分)

3-1、4-1、5-1、6-1、7-1、8-1、四、(基础题)解答下列问题。

(共4题;共20分)

篇10: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王丽

本次测验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以为此次考试的内容,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而小数的乘法只是多了一步,在写积的时候,要数算式中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再在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打上小数点。可测试的结果,很意外,此次测试是失败的,我把此次测试是情况大体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大部分同学对于二年级已经学的1-9的乘法口诀,早已忘记,所以在计算过程中吃了很大的亏;

二、在列竖式时,很多同学总是忘记打积的小数点,这归因于他们的数学计算思维还停留在整数乘整数的思维模式里面,对于小数乘法的概念是模糊的;

三、学生平时对于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练习少了,所以时间长了就忘记计算法则;

根据这种情况,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课堂的教学模式,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和重点的定位,并对此做出深刻的反思:

1、学生方面: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小数乘法计算法则是根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总结出来的,而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根据整数乘整数的算式来填空,还在按照以前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提供信息——老师出示问题——学生寻找答案——学生解释原因,以达到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为目的,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这抑制了的发散思维的发展,其实学生要通过实践操作,自己从操作过程中体验从整数乘整数到小数的乘法明积的变化规律,从而探索出整数乘整数与小数的乘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出计算方法,这样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主动的,对于他们来说,记忆才深刻。

2、教师方面: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平时的练习中,学生做题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指出错哪儿,应该怎么做,而没有让学生自己先找找原因,如果先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再把计算法则和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就会找出自己做错的原因,这样再次获得的知识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以后遇到同样问题时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对于练系中的错题,老师还可以把全班出现的情况汇总在一起,让全班学生一起“找错误”,根据错误,说出错的原因。

3、旧的知识复习不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应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的复习,不能急于按教学内容和计划教学新课。如果在教学新知识前就把旧知复习昊,学生打好整数乘法计算基础,就不会出现小数乘法正确率较低的现象。4:学生口算:学生的口算能力不过关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5、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不突出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

教学本来就是一门缺憾的功课,在课前,我满怀信心,自认为很简单,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没有问题,在测试后,我才发现,有些地方我还比较急噪,给予学生自我探索的时间还不够,没有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生成提供广泛的空间和时间。有缺憾,就意味要深刻的反省,意味着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基于这种情况,我在第一单元的知识方面我将做以下改进和努力:

1、全班复习乘法口诀,背口诀

2、每天练习3道小数乘法竖式计算

篇11:《分数乘法》第一单元教学质量分析

(1) 请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纸;

(2) 裁下它的, 每份是多少张? (张) ;

(3) 裁下张的, 是多少张? (张) 。

(4) 请画图表示分纸的过程。 (因为有实物在眼前, 学生并不感到困难)

(5) 讨论:张是怎么得到的?学生议论纷纷, 最后得出结论:张的, 就是把1张纸平均分成8份, 有3个张, 就是个张。

(6) 请你把上述过程改编成一道应用题, 并列式计算;

(7) 根据上述计算, 思考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8) 得出结论:分数乘分数, 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通过练习, 学生作业准确率为100%。

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使人们淡薄了对它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的事实。数学教材中教学基本远离生活, 用公理化体系支撑的知识结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训练人们的思维, 培养人们的逻辑习惯服务的, 这样造成教学内容枯燥, 使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 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起学习兴趣, 才能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 进行自主学习, 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要求确立新的学习方式, 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发现, 合作交流, 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 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作为教师, 我们要运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 理解新教材, 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 充分利用教材,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 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对此, 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 形成学生的内在需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我认为, 这样的情境应该是生活化的, 而且富有挑战性的。首先, 要让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是否明确讨论的问题关系到每个学生能否积极投入。其次, 通过创设情境, 唤起原有的经验, 让学生的智力受到挑战。学生在面临挑战性任务时, 往往会释放更多的能量, 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先让学生做了一个小游戏:6个同学站成一行, 做抢椅子的游戏, 比谁先抢到椅子。再让学生说说, 对这样的比赛有什么想法?学生当然认为这样的比赛不公平。我顺势引导:那你认为同学该怎样站才是公平的?学生理所当然地回答:围成圆形。教师跟踪追击:为什么要站成圆形?你对圆形有哪些了解……这个游戏情境, 能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出发, 迅速投入实际情境中, 不仅形成了内在的需求, 而且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角度, 发现每人只要到椅子 (圆心) 的距离相等就行, 自然形成站成圆形的观念, 并且从直观上解释为什么要站成圆形, 这里孕伏着圆的特征, 为后继教学打下了伏笔。

二、恰当运用教材内容, 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例题是单一的、枯燥的, 教师在呈现例题时, 应力求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 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获得合理的解答, 并确认知识的学习。如我在教学简便运算时, 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设购物情境:

1. 王老师到文化用品商店购买练习本, 营业员给王老师开具了一张发票如下:

如果你是营业员, 应该如何计算出总价?

2. 学生研究计算方法。

再建立数学模型:

3. 比较:两种算法有什么联系?那种方法比较简便?

然后进行应用与拓展:

4. 尝试解答例2与“试一试”

5. 选用习题: (用多种方法计算)

这样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方法, 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用数学的意识, 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

三、改编例题, 让学生探索与交流

《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使学生能不单纯地“遵从、模仿和记忆”, 而是去“探索、发现、推理、证明”, 作为教师, 我们应当恰当地改变教科书的这种“传统”的呈现形式, 以使得它能够“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推理、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如本文开始所举例子, 通过对例题的改编,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表现为一个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 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篇12:苏教版第二单元分数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28,29页例1以及练一练和练习五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重点:分数乘法意义和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开始来学习分数的计算方法,大家喜欢学吗?

复习:

1、5个1是多少?怎样列式?(多媒体示题)21232222、++

++

666999学生做完1后,提问:整数乘法的意义 做完2后,提问这两道题各有什么特点?

222++这道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999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组织探究

1、教学例1 出示例1,教师出示图,标注出长是“1米”

教师: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这个已知条件吗?

出示问题: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吗?学生涂色。

问: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列怎样的算式?随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333++ 101010教师:求3个3相加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1033×3或3×

1010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提问:这个算式中的3是什么数?式中的3是什么数? 10教师:由此可以看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多媒体示)

二、探索 学生尝试计算启发:33。1033的积是多少?你能联系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说明吗? 10333333393 101010101010提问:分子上的3+3+3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3)学生试做得出:教师板书:33393(米)101010进一步启发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提问:333由此你发现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31010数相乘)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书上的结语。

教师:以后计算分数乘整数时,不必再写加法算式,直接根据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就行了。为了计算简便,乘法计算能约分的要约分。

2、解决例题的第(2)题

出示:小芳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评点时明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时,要约分成最简分数。结计算方法。引导:比较刚才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数与证书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三、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按要求在图中涂色,然后列式计算。

2、做“练一练”第2题。指名板演

3、做练习五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列出了哪几道算式?列出的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

4、做练习五第3-5题。

订正时说出解答问题的思考过程,突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算。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作业

练习八第2题。

教后记:

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29,30页的例2和练一练以及练习五第6—10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你想不想继续往下学?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5 11 78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例2 出示例2的图,然后出示条件: 小芳做了10朵绸花,其中引导学生理解:“其中

12是红花,是绿花。251”是什么意思? 21,然后出示问题

212使学生明白是10朵中的红花有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学生可能列式:10÷2=5(朵)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中的1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2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在此基础上教学第(2)题,怎样解决(2)绿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圈一圈,借助圈的过程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

10÷5×2=4(朵)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求10朵的是多少也可以用10×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指出: 计算10×来计算。52 可以先约分

5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 小组讨论:10朵的×2,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计算1052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5引导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做练习五第6-10题。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作业

教后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30页例3,练一练以及练习五的11—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读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例3中的条形图。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图中的数量关系。

如:把黄花看作单位“1”,红花是黄花的单位“1”,黄花是红花的二、组织探究

1163,绿花是黄花的(或);把红花看作

10510106,绿花是红花的 等。11111、教学例3 出示题目: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101 ?10引导学生看图思考: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图中的哪个部分?它是那种花朵数的也就是多少朵的1 ? 1011 是什么?指出:“红花比黄花多 ”,是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10101。10追问:50朵的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50朵的指名列式板书:50×

110问:列式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完成计算。

2、教学例题第二个问? 出示:绿花比黄花少

2,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52,这个条件中,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要求“绿花比黄52? 5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追问:绿花比黄花少花少多少朵”,就是求多少朵的反思:你认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

指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弄清这个分数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有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3、做“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提示他们先按要求画一画Δ,再完成填空。

三、练习

1、做练习五第11题

先说出这个分数的意义,写出数量关系。

2、做练习五第12题

独立解答,交流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五第13题

先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再把数量关系写完整

4、做练习五第14、15题

独立解答,交流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学生解答后问:这两道题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样?

五、作业

《同步》有关习题。

教后记:

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34页例4,5试一试以及练习六的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前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对它们进行操作,并引出新课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由此明确: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2113113的是,的是。24248811的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 24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求13的呢? 24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书P45完成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1)让学生说说21242×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35353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

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2)验证比较

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再画斜线表示

2。32124的和的。

3535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观察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

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练习

1、完成P34的试一试第1题。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在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四、试一试第1题,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

出示:253

4 116请同学们先完成P35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 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2、完成P35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做练习六的第3题 说出错的原因

3、做练习六的第4题 看谁算的最快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七、作业

练习九的第2、5题

教后记:

分数连乘

教材内容:

教课书35页的例6,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六的6—9题。

教学目的要求:

学会计算分数的连乘,知道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分数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难点:

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题目略

笔算

45 56问:分数乘法怎样计算?怎样约分计算比较简便?

二、新课教学

出示例6 六年级同学为国庆晚会做绸花。一班做了135朵,二班做得朵数是一班的朵数是二班的8,三班做的93。三班做了多少朵? 4学生读题,尝试画线段图。

问:要求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 学生列式。分步

13583120(朵)

12090(朵)9483综合 135

945、这样的乘法算式你能算吗? 讨论计算过程

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比较不同算法。

问:两种算法各是怎样算的?

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6、归纳方法。

问:今天的分数乘法,和以前计算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怎样算简便? 7练习做练一练

做后全班订正,交流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列式计算。①32与的积的21倍是多少? 7341②一个数是32的,这个数的是多少?

582、长方体的长是523米,宽是米,高是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658练习六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乘怎样算比较简便?

五、作业:练习第6、8、9题

教后记:

分数乘法的练习

教材内容:

本课教学完成练习六的10---15题。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的计算分数乘法。

2、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的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基本练习。

1、计算。152092533815



 16211036164272、一台织布机平均每小时织布1100 千米,某织布厂有800台这样的织布机,1分钟能织布多少千米?

3、一筐苹果,第一次卖掉一半,第二次卖掉的是第一次的一半,剩下的苹果是这筐苹果的几分之几?

一个长方形正好可以平均分割成六个边长是

3米的正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周4长。

二、重点练习。练习六10 是高级单位数化成低级单位数。引导学生复习方法之后,学生独立做,然后订正。练习六11 学生先独立完成,订正结果后,再找规律。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一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练习六12 独立完成后订正。练习六13 独立完成后订正。

三、小结全课。

针对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四、作业:

练习六14,15题。

教后记:

倒数的认识

教材内容:

教科书第36页例7,练一练以及练习六的16—21题。教学目标:

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得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得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643712





3465127问: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7 下面的几个分数中,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

384297310





 83537957(2)学生回答。(3)引出概念。

383883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和互为倒数。可以说是的倒数,是的倒

838338数。

(4)学生举例来说。进行及时的评议。

(5)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 归纳方法 小组讨论:

观察倒数和原数的关系,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与原数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全班交流。

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问:5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几? 学生回答,并说原因。

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

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

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教学“练一练” 学生回答。

指出:分子是1的分数,它的倒数就是分母,整数的倒数就是这个整数做分母,分子是1。

三、巩固练习。做练习六第16题

学生填书上后,集体订正。做练习六第17题 指名口头回答。做练习六第18题

学生填书上后,集体订正。做练习六第19题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每一组数的规律。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五、作业

练习十20、21题

教后记:

整理和练习1 教材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回顾与整理”,完成“练习与应用”的1---9题。在进行“回顾与整理”时,让学生进行讨论,明确内容,理清脉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可以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2、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小组讨论。

怎样计算分数乘法?

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举例说说你能解决哪些勇分数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指名全班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练习与应用1 直接写得数。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练习与应用2,3 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练习与应用4 单位的换算。练习与应用5,6 一步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与应用 7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与应用8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与应用9 学生独立解答后,讲算理。

三、总结全课。

在这节课上,我们完成了那些任务?你有问题吗?

四、作业。

练习与应用 11,12,13 教后记:

整理和练习2 教材内容:

引导学生完成“探索与实践”活动,完成第42页的14、15题。并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及时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

3、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题目略

2、计算。

5931010127315





 ***73、解答应用题。

甲地到乙地公路长180千米,一辆汽车已经行了全程的4、小强跑了1000米,小名跑的是小强的5,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943,小军跑的是小名的,小军跑了多少米?

52二、探索与实践。

第14题

学生自己探索规律。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全班交流。

第一小题后一个分数总是前一个的一半。第二小题前一个数乘

3的后一个数。2第15题

学生按照要求涂色。进行交流。

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解答。思考题。

规律是: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不为0)、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差是它们的积。

三、评价与反思。

学生自己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小组交流。指名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指导。

四、全课总结。

教师针对本课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五、作业。

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对今后的学习提出改进措施。

上一篇:许丽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已发表.东北学报)下一篇:“暖冬行动”敬老院慰问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