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实施意见

2024-05-22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实施意见(通用6篇)

篇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浙江省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浙江省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实施意见

为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6号)精神,现就我省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以省为单位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集中批量采购优势,招标和采购结合,签订购销合同,一次完成采购全过程,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促进基本药物生产和供应。通过建立和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实现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二、主要措施

(一)明确基本药物采购的相关责任主体。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在政府组织和调控下,通过市场竞争进行采购。省卫生厅是我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的主管部门,对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过程中采购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协调解决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浙江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以下简称采购平台)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是政府建立的非营利性网上采购系统,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提供药品采购、配送、结算服务。省药械采购中心是我省基本药物采购工作的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基本药物的采购工作,利用采购平台开展基本药物采购工作,负责平台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各市、县(市、区)不设招标采购平台,不另指定集中招标采购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省药械采购中心签订授权或委托协议。省药械采购中心作为采购的责任主体,负责定期汇总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需求,编制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实施基本药物采购,并与药品供应企业签订购销合同,负责合同执行。省药械采购中心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得向企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取费用,必要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卫生、监察等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基本药物采购的监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协议定期向省药械采购中心提出基本药物用药需求,并按协议约定及时付款。

(二)合理编制基本药物采购计划。省药械采购中心定期汇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需求,编制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计划,按照临床必需和基层实际确定基本药物采购的具体剂型、规格、质量要求,明确采购数量。要兼顾成人和儿童用药需要。省卫生厅要加强指导和协调。暂无法确定采购数量的,也可以通过一定区域单一货源承诺方式进行采购,即对每种基本药物具体到剂型和规格只选择一家企业采购,使该企业获得供货区域内该药品全部市场份额,该供货区域内的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具体到剂型和规格只由这一家企业供应。

(三)加强基本药物市场价格调查。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和物价等相关部门要对基本药物近三年市场实际购销价格进行全面调查,包括社会零售药店零售价格以及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进货价格。市场实际购销价格作为基本药物采购的重要依据,原则上集中采购价格不得高于市场实际购销价格。省药械采购中心通过集中采购确定的采购价格(包括配送费用)即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销售价格。

(四)明确基本药物供货主体。原则上用量大的基本药物直接向生产企业采购,由生产企业自行委托经营企业进行配送或直接配送;用量小的基本药物可以集中打包向药品批发企业采购(含配送)。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供货主体都要对药品的质量和供应一并负责。

(五)区别情况分类采购。区分基本药物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

对独家生产的基本药物,采取与生产或批发企业进行单独议价的方式进行采购。

对基层必需但用量小的特殊用药、急救用药,采用邀请招标、询价采购或定点生产的方式采购。

对临床常用且价格低廉(日平均使用费用在3元以下的基本药物),或者经多次采购价格已基本稳定的基本药物,采取邀请招标或询价采购的方式采购。

对基本药物中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免费治疗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用药、免疫用疫苗、计划生育药品及中药饮片,仍按国家现有规定采购。

其他基本药物均应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招标中如出现企业投标价格均高于市场实际购销价格,省药械采购中心可采取网上议价等方式与投标企业依次进行单独议价,均不能达成一致的,即宣布废标,该种药品按同期全国最低中标价实行挂网采购。

对通过以上方式均未能采购到的基本药物,经省卫生厅同意,省药械采购中心可以寻找替代剂型、规格重新采购,或者委托有资质的企业定点生产,并及时上报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办备案。

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周期原则上为一年,若有特殊情况,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执行。

(六)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基本药物采购要遵循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主要采用“双信封”的招标制度,即在编制标书时分别编制经济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企业同时投两份标书。经济技术标书主要对企业生产规模、配送能力、销售额、行业排名、市场信誉,以及GMP(GSP)资质认证、药品质量抽验抽查历史情况、电子监管能力等指标进行评审,保证基本药物质量。只有经济技术标书评审合格的企业才能进入商务标书评审,商务标书评审由价格最低者中标。商务标书中的投标报价应包含配送费用。对307种国家基本药物,总体实行全省一个区域采购,对部分供应紧张的药品,采取分区域(原则上不超过三个区域)采购的办法。对150种省增补药物,按照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综合评分,同品规药品中标3家企业的原则进行集中采购,先选商务标最低价1家中标,再选综合得分最高分2家中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采购中标结果纳入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中标目录。商务标最低价中标产品在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按规定比例配备使用。

省药械采购中心确定供货企业后,供货企业要将拟供货的药品样品送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备案(具体办法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另行制定)。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加强对基本药物质量的抽检,必要时将抽检样品与备案样品进行比对,对质量出现问题的按照有关规定惩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七)充分听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意见。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在基本药物采购中的积极作用。建立由医学、药学、护理、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基本药物采购专家库,在采购计划制定、评标、谈判等重要环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和医务人员代表比例应在50%以上,省、市、县和基层具体比例由省卫生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八)签订基本药物购销合同。省药械采购中心代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供货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明确品种、剂型、规格、数量以及供货区域、价格、供货时间和地点、付款时间、履约方式、违约责任等,并负责合同的执行。如合同约定的采购数量不能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提出申请,由采购机构与供货企业签订追加合同,各供货企业原则上不得拒绝。

(九)严格基本药物采购付款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县(市、区)为单位的药品统一结算制度,在购销合同中明确付款程序和时间。供货企业按照合同要求将药品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交货验收并出具签收单,原则上交货验收合格30日内与供货企业结算和支付货款。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在国库支付中心设立资金专户,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结算。各级财政可根据需要设立一定的基本药物采购周转资金,确保基本药物货款及时足额支付。省财政厅会同省卫生厅、省人力社保厅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制定统一支付的具体办法。

(十)建立严格的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对采购过程中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蓄意抬高价格或恶意压低价格,中标后拒不签订合同,供应质量不达标的药品,未按合同规定及时配送供货,向采购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人进行贿赂或变相贿赂的,一律记录在案并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罚:一次违规严厉警告,并限期纠正或整改;逾期不改或二次违规的,由省卫生厅将违法违规企业和法人代表名单及违法违规情况向社会公布;对于我省及其他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违法违规企业及其法人代表,两年内不得允许其参与我省任何药品的招标采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要依法惩处。

同时,监察、卫生等部门要对参与以上违法违规行为的采购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人员按有关规定予以严惩,并公开其不良记录,接受社会监督。

(十一)完善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和供应的信息系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做好全国统一的基本药物信息条形码(电子监管码)和药品电子监管平台推广工作,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采购未入药品电子监管网及未使用基本药物信息条形码统一标识的企业供应的基本药物。

进一步拓展采购平台的功能,完善行政部门、基本药物生产及批发企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通道,建立基本药物从出厂到使用全过程实时更新的供应信息系统,动态监管和分析药品生产、流通、库存和使用情况。

(十二)规范基本药物质量标准和包装规格。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剂型和规格,根据基层用药的实际需求,确定基本药物的标准剂型、标准规格和标准包装。在国家未出台规范的基本药物剂型和规格之前,每种基本药物采购的剂型原则上不超过3种,每种剂型对应的规格原则上不超过2种。国家另有规定的执行相关规定。

(十三)建立基本药物采购信息公开制度。省卫生厅必须在招标采购结束3日内主动向社会公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价格、采购数量(或供应区域)和中标企业,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报卫生部备案并抄国务院医改办。鼓励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监督基本药物采购过程,建立举报制度,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环境。

(十四)促进基层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各地卫生部门要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推进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在基层普遍使用,利用信息系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进行监管。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转变用药习惯,促进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三、工作要求

(一)落实工作措施。建立和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涉及多方利益调整,将会遇到多种困难和阻力,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精心组织实施。要加强宣传培训,取得药品生产流通行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密切跟踪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因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产生的矛盾,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省卫生厅要按照实施意见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我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规则,做好新一轮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

(二)明确各方责任。省政府对基本药物采购负总责。采购机构对基本药物采购直接负责,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采购,保障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供应,合理有效降低采购价格。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采购机构日常监管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采购目录的监督管理,开展定期评估,确保基本药物采购工作顺利实施。发展与改革部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协调指导基本药物采购工作。财政部门要落实基本药物采购工作经费,支持基本药物货款及时足额支付。人力社保部门要做好基本药物与医疗保险用药政策的衔接和协调,及时拨付应属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基本药物费用。经信部门要对基本药物生产企业投标行为进行管理。监察部门要对基本药物采购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受理有关药品集中采购的检举和投诉,对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物价部门要加强对基本药物成本调查和市场购销价格监测,加强对基本药物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各种价格违法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对基本药物供需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基本药物采购过程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调查处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基本药物供应企业和产品的资质审核,对基本药物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基本药物供应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各县(市、区)政府对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负总责,卫生等部门承担相应责任。

(三)加强监督管理。卫生、监察等部门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基本药物的品种、数量、价格、回款、使用和基本药物供货企业参与投标、供应等情况实行动态监管,确保基本药物采购全过程公开透明。要切实加强采购数据和信息管理,确保数据和信息安全。对基本药物采购中违反有关政策规定的机构和有关人员,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并追究责任。(四)积极探索创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探索降低基本药物采购价格、保障供应和质量的有效措施,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实际购进价格销售基本药物。鼓励通过发展现代物流等多种手段,进一步降低药品流通成本,实现药品流通公开化、透明化,引导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兼并重组,加快结构调整,规范基本药物生产流通秩序,促进药品生产流通行业健康发展。

篇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实施意见

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0]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惠及民生的重大制度创新,是近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该项制度启动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不够规范,采购价格没有有效合理降低,一些地区部分药品供应配送不及时,影响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和群众受益程度。为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现就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建立和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总体思路

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包括各省区市增补品种,下同)实行以省(区、市)为单位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坚持政府主

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集中批量采购优势,招标和采购结合,签订购销合同,一次完成采购全过程,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促进基本药物生产和供应。通过建立和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实现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基层用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二、建立和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主要措施

(一)明确基本药物采购的相关责任主体。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在政府组织和调控下,通过市场竞争进行采购。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是本省(区、市)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的主管部门,负责搭建省级集中采购平台,确定具备独立法人及采购资格的采购机构开展基本药物采购工作,并对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过程中采购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协调解决采购中出现的问题。各省(区、市)应充分利用现有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和药品集中采购机构开展基本药物采购工作。市(地)及以下不设采购平台,不指定采购机构。

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为政府建立的非营利性网上采购系统,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提供药品采购、配送、结算服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采购机构利用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开展基本药物采购工作,负责平台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采购机构签订授权或委托协议。采购机构作为采购的责任主体,负责定期汇总本省(区、市)基本药物采购需求,编制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实施基本药物采购,并与药品供应企业签订购销合同,负责合同执行。采购机构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得向企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取费

用,采购机构必要的工作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卫生、监察等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采购机构的监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协议定期向采购机构提出基本药物用药需求,并按协议约定及时付款。

(二)合理编制基本药物采购计划。采购机构定期汇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需求,编制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计划,按照临床必需和基层实际确定基本药物采购的具体剂型、规格、质量要求,明确采购数量。要兼顾成人和儿童用药需要。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和协调。

暂无法确定采购数量的省(区、市)可以通过单一货源承诺方式进行采购,即对每种基本药物(具体到剂型和规格)只选择一家企业采购,使该企业获得供货区域内该药品全部市场份额,该供货区域内的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具体到剂型和规格)只由这一家企业供应。

(三)加强基本药物市场价格调查。各省(区、市)卫生行政和价格主管等相关部门要对基本药物近三年市场实际购销价格进行全面调查,包括社会零售药店零售价格以及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进货价格。市场实际购销价格应作为基本药物采购的重要依据,原则上集中采购价格不得高于市场实际购销价格。卫生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收集汇总各地市场价格调查情况,建立基本药物价格信息库。

采购机构通过集中采购确定的采购价格(包括配送费用)即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销售价格。

(四)明确基本药物供货主体。原则上用量大(具体标准由各省区市自行确定)的基本药物直接向生产企业采购,由生产企业自行委托经营企业进行配送或直接配送;用量小的基本药物可以集中打包向药品批发企业采购(含配送)。也可以向代理生产企业销售药品的批发企业采购。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供货主体都要对药品的质量和供应一并负责。

(五)区别情况分类采购。区分基本药物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

——对独家生产的基本药物,采取与生产或批发企业进行单独议价的方式进行采购。

——对基层必需但用量小的特殊用药、急救用药,采用邀请招标、询价采购或定点生产的方式采购。

——对临床常用且价格低廉(建议为日平均使用费用在3元以下的基本药物,具体标准由各省区市自行确定),或者经多次采购价格已基本稳定的基本药物,采取邀请招标或询价采购的方式采购。

——对基本药物中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免费治疗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用药、免疫规划用疫苗、计划生育药品及中药饮片,仍按国家现有规定采购。

——其他基本药物均应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招标中如出现企业投标价格均高于市场实际购销价格,采购机构应与投标企业依次进行单独议价,均不能达成一致的,即宣布废标。

——对通过以上方式均未能采购到的基本药物,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采购机构可以寻找替代剂型、规格重新采购,或者委托有资质的企业定点生产,并及时上报卫生部和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备案。鼓励各地探索省际联合采购等多种方式,进一步降低基本药物价格、保障供应。

(六)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基本药物采购要遵循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鼓励各地采用“双信封”的招标制度,即在编制标书时分别编制经济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企业同时投两份标书。经济技术标书主要对企业生产规模、配送能力、销售额、行业排名、市场信誉,以及GMP(GSP)资质认证、药品质量抽验抽查历史情况、电子监管能力等指标进行评审,保证基本药物质量。只有经济技术标书评审合格的企业才能进入商务标书评审,商务标书评审由价格最低者中标。各地也可以通过设立资质条件的方式,对投标企业进行筛选;还可以根据基本药物质量和价格等要素设计评分指标体系,对投标企业进行综合评分。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采购机构根据供货主体和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本省(区、市)的具体招标办法。

采购机构确定供货企业后,供货企业要将拟供货的药品样品送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基本药物质量的抽验,必要时将

抽检样品与备案样品进行比对,对质量出现问题的按照有关规定惩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七)充分听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意见。要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在基本药物采购中的积极作用。在采购计划制定、评标、谈判等重要环节,要有相当比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和医务人员代表参与,具体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采购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八)签订基本药物购销合同。采购机构代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供货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明确品种、剂型、规格、数量、价格、供货时间和地点、付款时间、履约方式、违约责任等,并负责合同的执行。如合同约定的采购数量不能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提出申请,由采购机构与供货企业签订追加合同,各供货企业原则上不得拒绝。卫生部会同相关部门要制定并推行标准合同文本。

(九)严格基本药物采购付款制度。各地要建立完善的基本药物采购付款制度,并在购销合同中明确付款程序和时间。供货企业按照合同要求将药品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交货验收并出具签收单,采购机构根据签收单付款,原则上从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过30日(具体天数要在合同中约定)。未能按时付款的,采购机构要向企业支付违约金。采购机构要设立专用账户,制定具体付款流程和办法,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货款进行统一支付。各地可以设立一定的基本药物采购周转资金,确保基本药物货款及时足额支付。

(十)建立严格的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对采购过程中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蓄意抬高价格或恶意压低价格,中标后拒不签订合同,供应质量不达标的药品,未按合同规定及时配送供货,向采购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人进行贿赂或变相贿赂的,一律记录在案并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罚:一次违规严厉警告,并限期纠正或整改;逾期不改或二次违规的,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违法违规企业和法人代表名单及违法违规情况向社会公布,全国所有省(区、市)两年内不得允许该企业及其法人代表参与本省(区、市)任何药品的招标采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要依法惩处。

卫生等有关部门要对参与以上违法违规行为的采购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人员按有关规定予以严惩,并公开其不良记录,接受社会监督。

(十一)完善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和供应的信息系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完善全国统一的基本药物信息条形码(电子监管码)和药品电子监管平台,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2011年4月1日起,各省(区、市)不得采购未入药品电子监管网及未使用基本药物信息条形码统一标识的企业供应的基本药物。

鼓励各省(区、市)进一步拓展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的功能,打通卫生行政部门、基本药物生产及批发企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通道,建立起基本药物从出厂到使用全过程实时更新的供应信息系统,动态监管和分析药品生产、流通、库存和使用情况。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电子交易,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交易透明度。

(十二)规范基本药物质量标准和包装规格。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逐步提高基本药物质量标准。卫生部要逐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剂型和规格,根据基层用药的实际需求,确定基本药物的标准剂型、标准规格和标准包装。在国家未出台规范的基本药物剂型和规格之前,各省(区、市)每种基本药物采购的剂型原则上不超过3种,每种剂型对应的规格原则上不超过2种。

(十三)建立基本药物采购信息公开制度。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在采购结束3日内主动向社会公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价格、采购数量和中标企业,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报卫生部备案并抄国务院医改办公室。鼓励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监督基本药物采购过程,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环境。

(十四)建立基本药物指导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本药物成本调查和市场购销价格监测,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定价方式,动态调整基本药物指导价格水平,指导各地合理确定集中采购价格。对独家品种以及经多次集中采购价格已基本稳定且供应充足的基本药物,要探索实行国家统一定价。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本药物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各种价格违法行为。

(十五)促进基层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利用建立和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契机,引导和规范基层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尽快推进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在基层普遍使用,鼓

励各地利用信息系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进行监管。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转变用药习惯,促进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三、建立和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工作要求

(一)狠抓工作落实。建立和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涉及多方利益调整,将会遇到多种困难和阻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精心组织实施。要加强宣传培训,争取药品生产流通行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要密切跟踪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因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产生的矛盾,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各省(区、市)医改领导小组要按照本意见精神,抓紧研究制定本省(区、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的具体办法,原则上应在本指导意见印发后30个工作日内出台,并抄报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和卫生部备案。经省(区、市)医改领导小组批准,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省会城市基本药物采购工作可以单独组织实施。各地要力争2010年12月底前按照本意见规定的采购办法完成一个采购周期的基本药物采购。

(二)落实各方责任。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对本省(区、市)基本药物采购负总责。采购机构对基本药物采购直接负责,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采购,保障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供应,合理有效降低采购价格。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采购机构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和指导,开展定期评估,确保基本药物采购工作顺利实施。发展改革(医改办公室、价格)、财政、社会保障、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监察等有关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大支持力度,并加强对采购主体和采购全过程的监督。

(三)鼓励积极探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探索降低基本药物采购价格、保障供应和质量的有效措施,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实际购进价格销售基本药物。鼓励通过发展现代物流等多种手段,进一步降低药品流通成本,实现药品流通公开化、透明化,引导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兼并重组,加快结构调整,规范基本药物生产流通秩序,促进药品生产流通行业健康发展。各地要坚持全国统一市场,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反对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

(四)加强考核评估。国务院医改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把基本药物采购情况作为医改工作评估的核心指标之一,对各地基本药物采购情况进行考核,并与资金补助挂钩。要选择部分省(区、市)进行重点联系指导,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各省(区、市)医改领导小组要于2010年12月底前将贯彻落实本意见情况报国务院医改办公室。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好资料来自互联网

篇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实施意见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采购机制

2010年11月19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采购机制》) 。该意见的实施对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 平抑药价, 提升药品采购管理质量, 促进药业企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规范采购机制势有所需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2009年启动实施以来, 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截至目前, 已有超过5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 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突出表现在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不规范, 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合理解决, 一些地区部分药品出现了断供、缺货等情况, 影响到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效果和群众的受益程度。

按照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的指示精神, 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对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的关键环节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借鉴国内外药品集中采购的成功经验, 认真听取有关方面及国内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形成《采购机制》送审稿。经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全体会议讨论后, 提交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议通过。2010年11月19日, 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采购机制》。

《采购机制》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配套文件, 必将有力推进各地尽快建立规范的基本药物省级集中采购机制, 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基层用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 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

二、新政凸显三个核心要素

《采购机制》的总体思路是, 实行以省 (区、市) 为单位的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发挥集中批量采购优势, 招标和采购结合, 量价挂钩、签订合同, 一次完成采购全过程, 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 实现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 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采购机制》针对各地存在的突出问题, 围绕基本药物的质量、价格和供应三个核心要素, 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创新措施。主要包括:一是明确采购责任主体。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采购机构作为采购主体负责基本药物采购, 与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授权或委托协议, 与药品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并负责合同执行。二是坚持量价挂钩。通过编制采购计划, 明确采购数量 (暂无法确定数量的采用单一货源承诺方式) , 实现一次完成采购全过程, 签订购销合同, 并严格付款时间。充分发挥批量采购的优势。三是质量优先, 价格合理。采取“双信封”招标方式, 确保信誉高、质量好、供货能力强的企业参与竞争。同时, 对基本药物市场实际购销价格进行全面调查, 确保采购价格合理。四是严格诚信记录和信息公开制度。对违反合同、质量不达标、不按时供货等违规企业一律记录在案, 并向社会公布, 实行严格的市场清退制度。逾期不改的, 两年内不得参与全国任何药品招标采购。通过网上采购平台, 提高交易透明度, 基本药物采购价格、数量和中标企业等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接受社会监督, 从制度和机制上营造公开、公平和公正的采购环境。

三、采购价格不得高于市价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出现价格偏高等现象,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招标和采购脱节, 省级招标只确定企业名单, 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二次议价。对此《采购机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主要有:

一是量价挂钩。通过编制采购计划, 明确采购的具体剂型、规格和质量要求, 明确采购数量 (或实行单一货源承诺) 。这样, 药品供应企业在投标前就能比较准确地计算供货的数量及市场份额, 便于计算成本并合理确定报价。

二是加强基本药物市场价格调查。要求详细调查和掌握基本药物近三年社会零售药店零售价格, 以及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进货价格, 集中采购价格不得高于市场实际购销价格, 保障集中采购价格在合理范围内。

三是采取分类采购方式, 有针对性地合理确定价格。对价格较高且存在价格虚高的基本药物进行公开招标, 充分利用市场竞争形成合理的采购价格。同时, 对独家品种以及经多次采购价格已经比较稳定且供应充足的基本药物, 通过探索政府统一定价的方式合理确定价格。对用量小的特殊用药、急救用药以及临床常用廉价药, 采用邀请招标、询价采购或定点生产方式, 合理确定采购价格, 以保证供应。

四是招标结束后即签订购销合同, 确保中标价即基层采购价, 最大限度压缩流通环节, 减少层层加价。

五是严格基本药物采购付款制度。要求从交货验收合格后30天内付款, 而目前药品回款时间通常在6个月左右甚至更长, 占用了企业大量流动资金。新措施实行统一付款, 将大大降低企业占压流动资金成本, 从而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

四、质量保障措施彰显力度

质量优先是《采购机制》始终坚持的原则, 集中采购是在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的前提下合理确定价格。

在采购环节, 实行“双信封”招标制度, 经济技术标书不仅要对GMP (GSP) 资质认证、药品质量抽验抽查历史情况、电子监管能力等体现药品质量的指标进行评审, 还要评比企业生产规模、配送能力、销售额、行业排名、市场信誉等综合实力指标。只有经济技术标书评审合格的企业才能进入商务标书评审, 淘汰质量和信誉不符合要求的企业。

在监管环节, 对采购的基本药物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管, 供货企业要将供货的药品样品送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基本药物质量的抽验, 必要时将抽验样品与备案样品进行比对, 确保基本药物质量。

在处罚措施中, 建立“黑名单制度”, 一旦出现恶意压低价格、供应质量不达标药品等行为的企业, 采取清除出全国药品招标采购市场的处罚措施, 通过严厉的监管措施保证药品质量安全。

五、供货企业承担配送责任

相对于大的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布散、药品用量小、配送利润薄, 在药品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一些地处偏僻、规模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供应难以有效保障。《采购机制》提出, 由供货企业自行委托经营企业进行配送或直接配送, 并对药品质量和供应一并负责。将药品配送环节让渡给市场, 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和分工的作用来实现及时配送, 这是《采购机制》的一个创新。

在监管上, 明确药品配送的责任主体, 通过合同进行约束。采购机构在与供货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时, 就在合同中明确供货方式、时间、地点和要求, 明确供货企业是配送的第一责任人。供货企业是自行配送还是委托药品经营企业配送, 由供货企业自主选择。基本药物一旦出现供应不及时等问题, 由供货企业承担违约责任。这一举措为解决目前药品配送环节中生产和配送企业责任难以划分的症结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服务上, 建立非营利性网上集中采购平台, 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提供药品采购、配送、结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平台上发订单, 企业在规定时间内供货,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上确认, 采购机构按时付款。同时, 有关部门利用集中采购平台对药品交易和供应情况实行动态监管, 一旦出现不及时供货情况, 迅速协调处理, 避免出现断供、缺货的现象。

六、新政利好药品生产经营

目前, 我国药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都存在着多、小、散、乱的问题, 药品生产企业多达5257家, 药品批发企业1.3万家, 已经出现行业产能过剩、结构性供大于求的状况。长远来看, 集中采购机制对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 建立良性竞争机制, 引导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优化结构、资源整合都具有积极意义。

当前来看, 新的采购机制对于保障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合理利润也有许多利好措施。《采购机制》提出, 要明确采购的数量和供货区域, 批量采购, 增加了企业的销售量, 有效减少了广告和营销费用, 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和效益。实行统一付款制度, 由采购机构对药款进行统一支付, 并将付款周期缩短到30天, 企业不用再向各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催款, 流通成本降低。特别要强调的是, 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并不是单纯的降价, 而是在保障企业合理利润的基础上, 压缩不合理的流通环节费用, 从而实现价格合理。

七、协议规范委托采购关系

《采购机制》提出, 采购机构作为基本药物采购的责任主体。采购机构代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药品并负责合同执行, 有利于真正实现量价挂钩, 变分散采购为集中采购, 变分散付款为集中付款, 最大限度地压缩中间环节, 提高采购效率, 降低采购成本;有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根本上消除以药补医机制;明确采购机构的权利和责任, 有利于责任部门对药品采购环节实施监督和管理。

《采购机制》明确了采购机构的条件和性质, 即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并具备独立法人及采购资格。为了确保基本药物采购的公益性, 规定采购机构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得向企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取任何费用, 所必需的工作经费列入政府预算。

由采购机构作为责任主体开展基本药物采购, 需要采购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密切合作。《采购机制》进一步明确, 各省 (区、市) 卫生行政部门是本地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的主管部门, 负责搭建省级集中采购平台, 并对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过程中采购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 协调解决采购中出现的问题, 确保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采购机构签订授权或委托协议, 采购机构定期汇总本地区基本药物采购需求, 编制药品采购计划, 实施基本药物采购, 并与药品供应企业签订购销合同, 负责付款等合同执行。同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要按照协议的要求, 定期向采购机构提出基本药物用药需求, 并及时付款。

八、落实新政时限要求严格

新采购机制政策性强, 操作要求高。为此, 《采购机制》对各地、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明确时间进度。抓紧研究制定本省 (区、市)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的具体办法, 原则上在30个工作日内出台, 并尽快按照新的采购办法完成一个采购周期内基本药物的采购。二是加强培训指导。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将就贯彻落实《采购机制》作出专门部署, 并开展集中培训, 编写了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操作手册, 指导和帮助各地尽快开展工作, 确保制度不走样、不变形。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采购进展和效果进行汇总分析, 将基本药物采购情况作为医改评估核心指标之一, 对各地采购情况进行考核, 并与资金补助挂钩。

篇4: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实施意见

为推进全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保障肉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4〕4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我省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坚持统筹规划与属地负责相结合、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财政补助与保险联动相结合、区域集中处理与企业自行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辐射范围明确,运行机制完善,经费保障到位,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全覆盖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形成网格化管理、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养殖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及时处理、清洁环保、合理利用”为目标,提高生产经营者对病死畜禽危害的认识,全面落实其主体责任和政府属地监管责任,完善无害化处理设施,遵循就近、快捷、安全的原则,规范处理方法、保障正常运行,确保病死畜禽处理无害化、规范化、常态化。到2017年基本建成覆盖面广、运转高效、生态环保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和监管长效机制。

三、推进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一是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负总责,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在江河、湖泊和大中型水库等水域发现的病死畜禽,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水行政等部门收集清理;在乡村或城市非公共区域发现的病死畜禽,由发现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组织收集清理;在城市公共区域发现的病死畜禽,由发现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清理。二是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从事畜禽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病死畜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畜禽死亡及处理情况的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抛弃、收购、贩卖、屠宰、加工病死畜禽。大型养殖场、屠宰场、活畜禽交易市场要配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自主处理。

(二)统筹规划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一是鼓励建立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模式,生猪调出大县、其他畜禽养殖大县原则上以县为单位,根据本地区畜禽养殖、疫病发生和畜禽死亡情况,建立集中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依据辐射范围、处理能力,每个中心配套建设收集点,配备冷库、运输车、运输袋等设施设备,2017年底完成建设任务;其他养殖县按“合理规划,联合建设”原则,建设规模适度的无害化处理中心和收集点;养殖分散等边远山区,宜采取深埋等自然消纳的方式处理。鼓励跨行政区域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二是大型养殖场、屠宰场、活畜禽交易市场要自建无害化处理设施,或委托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委托处理的,必须建立与生产或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病死畜禽暂存冷库。三是农村散养户的病死畜禽,采用“定点收集、统一暂存、集中处理”的方式实施无害化处理。

(三)完善配套保障政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鼓励采用PPP模式,以企业投入为主,财政补助为辅,市场化运行。各级财政对无害化处理中心设施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商省农委制定。要建立与养殖量、无害化处理率相挂钩的财政补助机制,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范围由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扩大到所有生猪养殖场(户)。病死畜禽的清理、打捞、核查、举报奖励等工作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无害化处理设备列入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

(四)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和保险联动机制。各地要将无害化处理与养殖业保险理赔相结合,建立动物防疫与保险联动机制,将无害化处理作为保险赔付的前提条件。在完善生猪、奶牛保险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家禽和其他类畜种保险。全面落实保费补贴,逐步实现应保尽保。保险机构要加强养殖业保险查勘员的管理,积极配合畜牧兽医部门提示、督促投保人规范处置病死畜禽。

(五)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打击随意抛弃病死畜禽、屠宰、加工制售病死畜禽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处经营未经检疫检验以及屠宰加工经营病死畜禽产品等违法行为,杜绝病死畜禽产品流入市场。畜牧兽医、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在调查抛弃、收购、贩卖、屠宰、加工病死畜禽案件时,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畜牧兽医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始终保持打击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六)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按照“稳定总量,调整结构,保护环境,提高效益”的思路,大力推进畜牧业由传统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科学规划养殖区域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改善养殖条件,提高动物防疫服务水平,切实降低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源头减少病死动物数量。建立健全规模养殖环保准入机制,落实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三同时”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七)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明确分工,有序有力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做好项目立项、项目资金、建设用地、环境影响评估等工作,确保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按期完成。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加强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指导和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食用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和生产加工企业后的监管。

(八)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大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重要性的认识。组织开展畜禽养殖、运输、屠宰、冷藏、加工等从业人员培训,落实生产经营者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主体责任。建立非法处置病死畜禽有奖举报机制,对违法销售、屠宰病死畜禽和加工、制售、经营病死畜禽产品的企业纳入监管"黑名单"。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篇5: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实施意见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6号),按照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安排,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基本药物实行以省为单位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发挥集中批量采购优势,招标和采购结合,签订购销合同,一次完成采购全过程,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促进基本药物生产和供应。通过建立和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实现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基层用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第三条 省政府对全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负总责。省卫生厅是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的主管部门,负责搭建省级集中采购平台,确定具备独立法人及采购资格的采购机构开展基本药物采购工作,并对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过程中采购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协调解决采购中出现的问题。

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是政府建立的非营利性网上采购系统,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提供药品采购、配送、结算服务。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采购机构)作为基本药物采购的责任主体,利用采购平台开展基本药物采购工作,负责平台的使用、管理和维护。采购机构负责定期汇总本省基本药物采购需求,编制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实施基本药物采购,并与药品供应企业签订购销合同,负责合同执行。采购机构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得向企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取费用,采购机构必要的工作经费列入政府预算。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协议定期向采购机构提出基本药物用药需求,并按协议约定及时付款。

第四条 采购范围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使用部分)》和《河南省基本药物增补目录》所列药品。

第五条 实施范围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第六条 参加我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活动的各方当事人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基本药物集中采购

第七条 通过科学限价、合理竞价、公开议价的方式,规范开展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保障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供应,合理有效降低采购价格,实现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基本药物采购周期暂定为12个月。

第八条 充分听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意见,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在基本药物采购中的积极作用。在采购计划制定、评标、谈判等重要环节,参与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和医务人员代表不少于50%。

第九条 根据临床必需和基层实际,合理确定基本药物采购的具体剂型、规格和包装,每种基本药物采购的剂型原则上不超过3种,每种剂型对应的规格原则上不超过2种,并兼顾成人和儿童用药需要。

第十条 加强基本药物市场价格调查,省卫生厅和发展改革委要全面调查近三年基本药物实际购销价格,包括社会零售药店零售价格以及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进货价格。原则上集中采购价格不得高于市场实际购销价格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全国基本药物基层平均采购价格。

采购机构通过集中采购确定的采购价格(包括配送费用)即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销售价格。

第十一条 区分情况分类采购对独家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采取与生产或批发企业进行单独议价的方式进行采购。

对基层必需但用量小的特殊用药、急救用药,以及临床常用且价格低廉(日平均使用费用3元以下)或者经多次采购价格已基本稳定的基本药物,采取邀请招标或者询价采购的方式采购。

对基本药物中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免费治疗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用药、免疫规划用疫苗、计划生育药品及中药饮片,仍按国家现有规定采购。

其他基本药物均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招标中如出现企业投标价格均高于市场实际购销价格,采购机构应与投标企业依次进行单独议价,均不能达成一致的,即宣布废标。

对通过以上方式均未能采购到的基本药物,经省卫生厅同意,采购机构可以寻找替代剂型、规格重新采购,或者委托有资质的企业定点生产,并及时上报卫生部和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不得采购未入药品电子监管网及未使用基本药物信息条形码统一标识的企业供应的基本药物。

第十二条 在省级集中采购初期,采取单一货源承诺方式进行采购,即对每种基本药物(具体到剂型和规格)确定一家企业中标,使该企业获得供货区域内该药品全部市场份额,我省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具体到剂型和规格)只由这一家企业供应。对于一家企业无法满足供应的药品,经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联席会议同意,将全省划分为不同的供货区域采购。

根据试行情况,完善采购办法,逐步实现基本药物以省为单位量价挂钩集中采购。

第十三条 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采用“双信封”的招标方式,即投标企业在编制标书时,分别编制经济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并同时投两份标书。经济技术标书主要对企业生产规模、配送能力、销售额、行业排名、市场信誉,以及㈣(GSP)资质认证、药品质量抽验抽查历史情况、电子监管能力等指标进行评审,保证基本药物质量。经济技术标采用百分制评审,客观分值80分,主观分值20分,依据评标要素得分情况,由计算机评标系统自动生成由高到低的分值排序,确定入围品种和规格,得分相同的药品可并列,但其入围品种和规格数量不得突破相关规定。

经济技术标书评审入围品种和规格才能进入商务标书评审,商务标书评审由价格最低者中标;或者根据基本药物质量和价格等要素设计评分指标体系,对投标企业进行综合评分。

第十四条 建立基本药物采购信息公开制度,在采购结束3个工作日内,省卫生厅应主动向社会公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价格、采购数量和中标企业,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报卫生部备案并抄国务院医改办公室。鼓励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监督基本药物采购过程,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环境。

第十五条 采购机构确定供货企业后,供货企业要将拟供货的药品样品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第三章

合同签订与付款

第十六条 合同签订

采购机构代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供货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明确品种、剂型、规格、数量、价格、供货时间和地点、付款时间、履约方式、违约责任等,并负责合同的执行。如合同约定的采购数量不能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提出申请,由采购机构与供货企业签订追加合同,各供货企业原则上不得拒绝。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采购机构签订授权或者委托协议。

中标生产企业自行委托经营企业进行配送或直接配送。鼓励生产企业优先选择2010年我省公开遴选的100家配送企业进行配送。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配送,中标生产企业均应对中标药品的质量、价格、供应和配送负总责。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临床需求,遴选中标药品,科学合理制定采购计划并通过河南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采购。

第十七条 付款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县(市、区)为单位,由县级财政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关规定统一支付货款,原则上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过30日。各地可设立一定的基本药物采购周转资金,确保基本药物货款及时足额支付,具体付款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监督管理

一、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基本药物采购工作的领导,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监督管理。

二、省卫生厅要加强对采购机构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和指导,确保基本药物采购工作顺利实施。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配送企业执行情况的监管,并建立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

三、省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基本药物成本调查和市场购销价格监测,指导采购机构合理确定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价格;加强对基本药物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各种价格违法行为。

四、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加强对基本药物的质量监管,加强对基本药物质量的抽验,必要时将抽验样品与备案样品进行比对,对质量出现问题的按照有关规定惩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五、省财政厅负责安排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必要的工作经费,并列入政府预算。加强对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财务运行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六、各级监察机关、纠风部门负责对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参与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察,对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中的行政机关公务员以及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或选聘的其他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进行查处。

七、社会保障、商务、工业和信息化、工商等有关部门和检察机关也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大支持力度,并加强对采购主体和采购全过程的监督。

八、建立严格的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对采购过程中企业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蓄意抬高价格或恶意压低价格,中标后拒不签订合同,供应质量不达标的药品,未按合同规定及时配送供货,向采购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人进行贿赂或变相贿赂的,一律记录在案并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罚:一次违规严历警告,并限期纠正或整改;逾期不改或二次违规的,由省卫生厅将违法违规企业和法人代表名单及违法违规情况向社会公布,两年内不允许该企业及其法人代表参与我省任何药品的招标采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要依法惩处。

有关部门要对参与以上违法违规行为的采购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人员按有关规定予以严惩,并公开其不良记录,接受社会监督。

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参加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擅自采购非中标药品,不按时结算货款,不执行集中采购价格,同企业订立其他协议,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在药品采购、销售、使用等过程中收受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按照国家及我省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十、省医改办公室要会同相关部门把基本药物采购执行情况作为医改工作评估的核心指标之一,对各地基本药物采购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与资金补助挂钩。要加强基本药物采购工作的检查指导,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第十九条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培训,争取药品生产流通行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要密切跟踪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因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产生的矛盾,不断完善政策措施。

第二十条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利用建立和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契机,引导和规范基层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尽快推进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在基层普遍使用,利用信息系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进行监管。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转变用药习惯,促进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实施办法由河南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并制定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方案。

篇6: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实施意见

闽政办〔2011〕181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卫生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公务员局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分配机制的若干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八月七日

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分配机制的若干意见

省卫生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财政厅

省公务员局

(二○一一年八月)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改革,全面建立新的补偿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确保机制平稳转换、机构平稳运行,根据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分配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人员经费核定工作

(一)全面准确核定人员经费。各地应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闽政文〔2010〕14号)规定,以定员定额的方式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包括编外竞聘上岗人员)没有超过核定编制数的,按照实际受聘在岗的人数核定人员经费;实际在岗人数超过编制数的,按编制数核定人员经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编和非在编的受聘人员应实行全员聘用、合同管理、同工同酬,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五险一金”,各地核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薪酬水平应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相衔接,“五险一金”应做到不缺项、漏项,切实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合法权益。

对于未按上述要求核定人员经费(含社保缴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五险一金”)的,各地应及时予以落实,于2011年9月底前完成人员经费重新核定工作。未在规定时间完成的,省级财政部门将相应核减省级补助经费。

(二)建立经费预拨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政府补助经费应实行按月或按季预拨,年终结算,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

二、落实和完善绩效工资政策

(一)确定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平均水平。为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收入水平不降低,各地应首先确定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绩效工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水平,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平均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平均水平相衔接。

(二)准确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各地应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区别对待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不同的核定办法,准确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不含基本工资),保证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达到当地事业单位平均水平。对于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绩效工资前原有收入高于平均水平的部分,各地应予以保留,并根据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的进展情况,及时兑现,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进行分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确保做好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努力扩大医疗服务量。各地要将其绩效工资水平与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工作数量和质量挂钩,多劳多得,避免大锅饭和花钱养懒人。

(三)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激励政策。各地要以2007~2009年的平均医疗收入(不含药品)为基数,核定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超收部分,基数一般一定三年。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并绩效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从医疗收入超收部分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增量部分。超收提取的奖励资金不受现有绩效工资结构比例和总量的限制,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增量进行管理。具体提取比例由县(市、区)卫生部门商财政部门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制定具体的分配方案,在综合考核医疗服务量、医疗安全、病人满意度、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等基础上,重点对本单位关键岗位、工作量大、贡献多和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

(四)合理设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项目。各地应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特点,对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具体项目进行合理设置,其中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如节假日值班、夜班、加班等,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可进行统一设置,具体标准由各单位自行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各基层单位不得平均发放,应根据工作人员岗位和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配,体现多劳多得。

(五)合理确定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的绩效工资水平。院长(主任)的绩效工资,在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单独核定,并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对院长(主任)的考核结果统筹考虑进行分配。院长(主任)绩效工资水平与本单位工作人员平均绩效工资水平要保持合理的关系,原则上控制在本单位工作人员平均绩效工资水平2.5倍内。院长(主任)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其执行的岗位工资系列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根据单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考核结果确定。

三、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一)建立并完善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福建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考核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闽卫人〔2010〕85号)要求,建立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认真履行职责,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加快推动绩效考核分配制度的实施。工作任务完成后,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挂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对职工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收入挂钩。

考核结果为合格以上等次的单位,按规定拨付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单位,在所得分值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上扣减20%。通过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努力工作,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

(二)科学制定内部分配和绩效考核办法。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分配实施方案。制定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应具有客观性、操作性、公平性,避免主观性、随意性和暗箱超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考核分配实施方案应确定二个分配系数:一是岗位系数,即按照岗位工作难易、工作量大小、兼任岗位多少确定每个职工岗位分配系数,以拉开岗位绩效差距,体现绩效贡献。岗位系数按照不同类别确定为0.8~1.2。二是考核系数,即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数量和效率评定考核档次,确定考核系数,以体现绩效贡献。考核系数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确定为1.8~0。考核分配方案应明确规定考核系数确定为0的,除奖励性绩效工资不能发放外,基础性绩效工资也要有适当降低发放的比例。上述两个分配系数的具体数值由各基层单位确定。

四、建立农村卫技人员奖励制度

设立农村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奖励资金。为鼓励卫生技术人员扎根基层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从2011年8月1日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闽政〔2009〕1号)确定的省级卫技人员专项补助资金作为奖励资金按原渠道下拨,对考核合格的农村乡镇卫生院在岗人员给予奖励,奖励标准按照原卫技人员补助的标准发放。农村乡镇卫生院离休、退休人员按省政府闽政〔2009〕1号文件规定执行。该项奖励资金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

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区)进一步改善基层卫技人员工作、生活待遇,在省定的奖励性专项资金之外,设立不同形式的奖励性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基层优秀骨干人才,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起吸引卫技人员扎根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

上一篇:劳动最光荣四年级作文300字下一篇:医院廉政风险防控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