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50个产业园区情况介绍

2024-04-16

云南省50个产业园区情况介绍(精选5篇)

篇1:云南省50个产业园区情况介绍

云南省50个产业园区情况介绍

1、云南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云南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开发区于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规划管理面积157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达6.2平方公里,按“一区三园”空间布局。20年来,开发区依托曲靖的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发展形成了有色金属、光伏电子、汽车及装备制造、轻工和生物五大优势产业,已成为曲靖重要的工业聚集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水、电、路、燃气、通讯和生活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截止2011年,入区企业总数913户,其中工业企业11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户,另有个体工商户321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90.34亿元,增长45.02%;工业增加值87.02亿元,增长38.5%;固定资产投资80.12亿元,增长31.75%;主营业务收入283.95亿元,增长45.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5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2亿元,增长2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47元,增长16.1%。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30%的增速。

开发区已进入了经济社会加速、提质、增效的跨越发展新阶段,“十二五”期间,以打造“百亿产业、千亿园区、和谐新城”为目标,将全力做大做强主导优势产业,努力推动开发区跨越发展的步伐越走越快、越走越好。

2、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主城东部,成立于1992年,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增设出口加工区,是云南省唯一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为一体的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56.6平方公里。是未来5年昆明城市重点开发的新区域,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环境优势。入区企业近10000余家,园区内已聚集了昆船集团、云内动力、北方夜视集团、康恩贝、康师傅、统一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或品牌,初步形成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饮料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烟草制品及配套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医药制造业六个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雏形。2011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3亿元,同比增长28.1%;主营业务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29.46%;利税总额22.08亿元,同比增长25%。

“十二五”期间,经开区着力打造光电子产业基地、出口加工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王家营商贸物流园、阿拉乡片区产业园和大冲片区工业园六大产业基地,全力支持现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加大与央企、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的产业合作力度,加快培育以装备制造、光电子、生物医药、食品饮料、新能源、新材料和烟草加工及配套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努力把经开区打造成为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园区。

3、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介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主城西北部,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分为建成区和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两部分,首期5平方公里已开发完毕,已形成集研发、工业、居住、商务、教育等为一体的完善的主城区;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现代新昆明呈贡区南侧的马金铺,距市级行政中心8公里,距大学城4公里,总体规划控制面积86.88平方公里,正在建设融科技、工业、居住、商务、旅游、休闲功能为一体的科技新城。目前,高新区入园企业5000余家,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德国巴斯夫等世界500强企业,云南铜业、云南白药、娃哈哈等国内500强企业已入驻昆明高新区。2011年,高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49亿元,同比增长19.1%;主营业务收入683.77亿元,同比增长29.5%;利税总额77.27亿元,同比增长80.5%。

“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将坚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致力发展水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通用航空、创意文化、电子信息、互联网等产业,迅速形成了一批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条。将高新区建成全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建成国内一流的研发基地和产业基地,打造为销售收入超2000亿元产业园区。

4、研和工业园区简介

研和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研和镇,是40个省级重点园区之一。园区成立于2004年,规划面积31.86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7平方公里,按“一园三片”空间布局。几年来,园区以钢铁冶金及延伸加工、数控机床装备、新能源、现代物流为主导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调整完善规划,不断优化园区环境,积极探索投融资模式,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推动园区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整个园区呈现企业发展集群化、产业特色鲜明化、龙头带动作用突出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省内重要的钢铁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到2011年,入园企业总数187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43户,工业增加值18.5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主营业务收入154.44亿元,同比增长26%;工业企业利税总额11.94亿元,比上年增加2.2%;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54亿元,园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3亿元,拉动社会和企业投资近100亿元。

今后五年,园区将以列为全省低丘缓坡综合利用开发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建设千亿元园区为目标,突出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业聚集的重点,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实体化管理,推进产业、城镇协调发展,着力培育钢铁及压延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特色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五大产业集群,为全省实现“四个翻番、两个倍增”作出应有的贡献。

5、红河工业园区简介

红河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创建于2003年,是40个省级重点园区之一。园区总体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按一园五区(即冶金材料加工区、生物资源加工区、化学工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三片一体(蒙自片区、个旧大屯-蒙自雨过铺片区、开远片区)进行架构。经过八年建设,园区投资9.34亿元完善了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各种生产要素齐向园区聚集。按照“产业集群、政策集群、技术集群和人才集群”的总体目标,园区聚集并培育了一批优势产业,全省十大企业集团中云南锡业集团、昆钢集团、云南冶金集团等七大集团的一批亿元级项目先后入驻园区。锡、铝、铅锌、镍、铟及钢铁等冶金材料加工产业、化工产业、食品产业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在云南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与日俱增。截止2011年底,园区内聚集了各类企业145户,固定资产总额达200.13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06.13亿元,同比增长30.75%;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30.17%。

按照“十二五”期间“实现一大突破,促进两个跨越,迈上三个台阶,完成四大目标,建成五大支柱”的发展思路,红河工业园区正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两廊一圈”加快建设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提速跨越,以全新的理念、完备的设施、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高效的服务推动工业园区快速崛起!

6、云南嵩明杨林工业园区简介

云南嵩明杨林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始建于1992年,是经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2006年清理整顿后保留的开发区,也是40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园区规划面积54.19平方公里,园区按照“1+4”的产业布局,即以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套产业为核心支柱,以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新材料、信息化等4大产业引导,重点发展现代机械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新材料、临空经济、高端信息产业等五大集群。先后引进嘉士伯集团、重庆长安汽车、云天化集团、南磷集团、台湾康师傅食品、燕京啤酒、王老吉、沈阳机床、云南冶金、昆明重工等一批大企业集团入驻发展。2011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86亿元,同比增长72.6%;主营业务收入62.51亿元,同比增长46.88%;利税总额2.5亿元。

在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云南嵩明杨林工业园区属于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是云南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园区,也是云南省政府全力打造的10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园区之一。随着国家“桥头堡”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云南嵩明杨林工业园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到“十二五” 期末,园区销售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力争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7、五华科技产业园简介

五华科技产业园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是昆明市市级重点园区。规划面积33.79平方公里,由金鼎科技园片区、园西市场营销及总部办公研发片区、红云烟草加工及配套产业片区、王家桥片区等六个片区组成,以科技产业乳化为核心,大力发展以生物技术、文化创意、科研教育、总部办公等产业,围绕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建设,引用新技术及设备,拓展烟草配套产业发展链;打造成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和现代服务业的示范区。2011年,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92亿元,同比增长16.9%;主营业务收入272.6亿元,同比增长17.03%;利税总额193.72亿元,同比增长20.9%。“十二五”期间,五华科技产业园将坚持以发展都市工业为主导,提高科技创新、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构建参与国际竞争的营销体系,加强国际、地区间联合、并购和重组,重点发展烟草及配套、生物技术及新材料、都市工业,建成国内最大的烟草及配套产业基地和卷烟辅料交易中心、全省都市工业发展的产业示范区,打造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产业园区。

8、安宁工业园区简介

安宁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成立于2008年,是40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园区规划面积395.2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5平方公里,重点选择发展冶金及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磷盐化工等产业,是云南省重点规划建设的重化工业聚集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磷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区内云集昆明钢铁集团、云天化集团天安化工、云南马龙产业集团、云天化国际富瑞、云南华电昆明发电等众多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石油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入驻发展。到2011年,入园规模企业总数66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32亿元,同比增长19.2%;主营业务收入545亿元,同比增长41.34%;利税总额25亿元,就业人员34882人。

“十二五”期间,安宁工业园区将坚持以发展新型重工业为主导,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磷化工和钢铁生产基地,建成生态型、环保型工业园区。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级,重点发展磷化工、钢铁、石油化工,培育磷化工、钢铁、石油及配套产业集群,打造磷化工、钢铁、石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国内一流省级工业园区,打造成为销售收入超千亿产业园区,力争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9、红塔工业园区简介

红塔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成立于2004年,是40个省级重点园区之一。园区规划面积为5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3平方公里,按“一园五片区”空间布局。几年来,园区围绕卷烟及配套、生物制药、农特产品加工、高新技术四个主导产业,烟草配套产业与烟草产业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已建成宽12米以上城市道路25条,总长39千米,在建和建成220千伏变电站和110千伏变电站2座,累计架设供电线路33.17千米,铺设通讯线路30余千米,建成和在建的供水、供电、供气、排污等设施正在有序推进。到2011年,入园企业总数127户,完成工业总产值583.9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0.0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95.4亿元,税金253.74亿元,利润44.87亿元,就业人数36200人。是全国唯一以烟草及配套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云南省轻工业示范园区之一,是亚洲最大的烟草配套产业基地。

未来园区的发展将依托滇中核心城市、交通区位和“云烟之乡”的优势,将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光电子、食品加工产业,加大高新技术开发、运用力度,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跻身国内先进技术水平,到“十二五”末,将打造成为云南省10个销售收入超千亿的园区之一。

10、禄丰工业园区简介

禄丰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地处滇中腹地,是滇中经济区和楚雄经济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昆明城市1小时经济圈的辐射范围,距省会昆明97公里,成昆铁路、320国道、安楚高速公路呈川字型贯穿园区,园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随着“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园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快速增长,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园区规划面积80.15平方公里,由金山片区、勤丰片区、土官片区组成,园区规划定位为以冶金、建材产业为主体,配套发展化工、机电、新材料及高新技术等产业的现代化工业聚集区。园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可满足企业即时入驻需要。2011年,禄丰工业园区有入园企业3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92.14亿元,工业增加值14.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9.16亿元,利税总额10.25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区域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4%。

结合省委、省政府“两上山”精神,以及被列为打造“千亿元园区”的机遇,禄丰工业园区将以“环境立县”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品牌,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规模,营造开放的发展环境、文明的人文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舒心的生活环境。

11、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情况简介

瑞丽市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联邦接壤,国境线长169.8公里,拥有瑞丽、畹町2个国家级口岸、2个国家边境经济合作区和我国最早实施“境内关外”管理方式的姐告边境贸易区,是我国最大的对缅贸易陆路口岸,是中国进入南亚东南亚便捷的陆上通道、走向印度洋的战略支点。国土面积1020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丰富,总人口1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6.1%,是傣、景颇、阿昌、傈僳、德昂等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

未来十年,试验区将重点打造“跨境经济合作区、国际物流仓储区、国际商贸旅游服务区、进出口加工区、特色农业示范区、生态屏障区”等六大功能区。着力推进“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开发开放水平;加强中外合作,构建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沿边重要国际陆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形成沿边经济增长极;加快城乡一体化,构建沿边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等五大重点任务。

12、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简介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十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度假区总面积47.5平方公里,由海埂片区22.5平方公里和大渔片区25平方公里两部分组成,现有人口总量为9.2万人。经过20年的开发建设,海埂片区现已建成拥有休闲度假酒店、高档别墅区、高尔夫球场、滇池湖滨观光休闲区、云南民族文化展示、高原体育训练等多产业功能的区域。目前度假区经济运行情况良好,旅游服务业总收入呈快速递增,地方财政及一般预算收入稳步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旅游接待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旅游服务业总收入277.4亿元;全口径固定资产投资56.0亿元;旅游接待人数961.2万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6.7万人次。

下一步,度假区将以“规划引区、生态立区、产业强区、旅游兴区、文化活区”为战略定位,按照“一核、二区、三带”的空间发展布局,把度假区打造成为滇中旅游度假核心区、引领中国西部旅游休闲度假的先行示范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高原湖滨休闲度假中心!

13、云南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介

云南玉溪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是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开发区是在1992年成立的省级玉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上,于1998年由省政府批准成立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4.53平方公里,实际管理面积20.6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3平方公里,按“一区两片”空间布局。到2011年,入园企业总数836户,其中:工业企业67户;个体工商户4474户,另有中央及省属企事业单位26户。经济总收入(技工贸总收入)116.6亿元,同比增长32%;工业总产值(现价)74.45亿元,同比增长2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亿元,同比增长35.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6亿元,同比增长4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亿元,同比增长1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4亿元,同比增长25.4%;进出口总额3240万美元,同比增长50.3%。

开发区将围绕区位和高新技术优势,加强对投资项目的服务,提高了项目建设质量。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实施“一区多园”发展,着眼启动沃森生物科技产业园、烟草配套产业园等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提高了产业发展集中度。创新园区开发模式,充分发挥高新区的优势,加大对各县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指导帮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14、保山工业园区简介

保山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园区组建于2004年,是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园区规划布局为“一园三片”(一园—保山工业园区,三片—大、小堡子工业片区,板桥工业片区,老营工业片区),规划面积为28平方公里,现已完成开发建设面积4.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矿冶、现代物流等产业。到2011年底,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工业增加值4.3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2.62亿元,上缴税金1.82亿元,入园企业累计达52户,安置就业人员4936人。

保山工业园区在区位、资源等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以及昆明—保山—皎漂、昆明—保山—印度加尔各答两条经济走廊交汇的优势,大瑞铁路、天保—猴桥高速公路、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贯穿大小堡子工贸片区。保山市有丰富的矿产、农林、畜牧等资源优势。保山工业园区的发展将对隆阳区,乃至保山市的工业经济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将成为整个保山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15、昭阳工业园区简介

昭阳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园区组建于2006年,是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园区规划总面积45.78平方公里,由“一园五区”组成(其中:箐门片区4.6平方公里,龙泉片区1.5平方公里,机电工业片区5平方公里,褐煤化工片区24.68平方公里,矿冶加工片区10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面积达5.6平方公里。园区现已形成农特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建筑建材、褐煤化工、矿冶加工、轻纺工业等主导产业。现有24户入园企业,还有驰宏10万吨锌冶炼、浙江诸暨袜产业、昆钢钢结构、四川波鸿汽车配件、省工投利用褐煤生产炭质还原剂和曲靖众一褐煤精细深加工等25户企业即将入园建设。2011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11亿元,工业增加值3.2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95亿元,税收1.12亿元。

昭阳工园区地处云、贵、川、渝三省一市的中心腹地,国土面积2167平方公里,全区辖17个乡(镇)、3个城区办事处。昭阳区资源丰富,物华天宝,立体气候造就了昭阳区丰富的生物资源,尤其是苹果、烤烟、马铃薯、花椒等特色种植业已初具规模。达81.82亿吨的褐煤储量,居全国第二位,无烟煤储量达3亿多吨,随着世界原油日趋紧缺、油价不断上涨,煤化工发展潜力巨大。乌蒙山片区综合扶贫开发现已列入国家重点扶贫区域,必将对昭阳工业园区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到2015年,园区将建成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工业增加值36亿,销售收入90亿元,税收9.5亿元,50000人就业规模的综合工业经济开发区。

16、普洱工业园区简介

普洱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成立于2006年,是云南省4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园区规划面积63.8平方公里,共六个片区,即:普洱茶加工科技园区、整碗片区、莲花片区、曼歇坝(南岛河)片区、倚象片区和宁洱片区。现已完成投资40.04亿元。围绕普洱市的绿色产业优势,普洱工业园区按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要求,全力打造以绿色生态为主要特征的多业并举的现代化综合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普洱茶加工、咖啡加工、绿色食品生产和生物制药为主的绿色产业集群。2011年,入园企业总数137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2.32亿元,同比增长24%;主营业务收入21.56亿元,同比增长23.2%。

为认真贯彻落实普洱市委三届三次全体会议精神,认真实施普洱市“13111工程”,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契机,以争创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为目标,至2016年工业园区力争实现总产值31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40亿元,销售收入280亿元,综合税费收入10亿元以上。

17、临沧工业园区简介

临沧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成立于2004年,是云南省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园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常设机构,内设园区办公室、经济发展局、招商局、建设局、财政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及工商分局等部门。园区按照“一园两区”进行规划建设,由临翔区和云县两个片区组成,规划面积22.15平方公里,现已开发2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81户。2011年,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6.3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4亿元,利税总额1.23亿元。

园区着力构建“以锗为主的矿产业集群、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集群、电力能源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为主的制造产业集群、优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业集群、畜禽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和生产性服务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产品销售收入42亿元,工业增加值22亿元,财政收入2.52亿元,把临沧工业园区建成临沧市工业发展的核心区、技术创新的示范区和产业升级优化的标杆区。

18、云南楚雄经济开发区简介

云南楚雄经济开发区位于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开发区是199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是中国开发区协会成员单位,是首批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开发区行政管辖面积229平方公里(含东瓜镇),建成面积15.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控制面积42平方公里。建区来,全区上下按照“开放促开发、开发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强化基础立区、招商引资兴区、培植产业强区”的发展目标,着力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实行园区招商、产业招商,形成了以天然制药业、冶金建材化工业、机电制造加工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和商贸旅游服务业为主的五大产业体系,成为了全州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按照省政府185号文件精神和整合园区发展的要求,苍岭工业片区40平方公里范围被纳入开发区开发管理,并将苍岭云甸工业区列为低丘缓坡综合利用国家级试点,前期规划开发工作正加快推进。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0.62亿元,增长20.8%;五大产业产值73.84亿元,增长31.2%;主营业务收入70.29亿元,增长45.44%;地方财政总收入6.62亿元,增长18.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6亿元,增长18.6%。

今后,我们将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推动楚雄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滇中经济区具有活力的增长极、连接滇中、滇西、攀西三大经济区的开放带,力争把楚雄打造成为云南天然药城、全省第二大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基地。

19、云南西双版纳磨憨经济开发区简介

云南西双版纳磨憨经济开发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与老挝磨丁口岸接壤,是省级特色产业园区之一。2000年6月云南省委、省政府批准磨憨为边境贸易区。园区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分为一园两区,其中东片区规划面积3.24平方公里,西北片区规划面积2.46平方公里。园区以出口产品加工、物流产业、进口原料加工为主导产业。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园区八号路及水电管网等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到2011年,园区共有入园企业44户,从业人员665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600万元,工业增加值105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900万元,工业投资15100万元,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004万元。园区是我国通往老挝唯一的国家级陆路口岸及通向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正在修建的昆曼公路和规划建设的泛亚铁路从磨憨出境,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结合部最具投资活力的口岸之一。按照着眼长远,立足国内,面向东南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势利导,逐步实施,与国际接轨的原则建设。按照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推山填沟,依山就势建设;不破坏原有植被,以绿色环保生态工业、进出口加工业及进出口贸易物流产业为主要产业链。

20、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简介

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南郊,成立于1993年,总面积61.1平方公里,是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旅游度假区之一。度假区内有南联山、澜沧江、流沙河、南凹河等优美的热带景观,绚丽多彩的傣族风情,旧傣王宫遗址、民族博物馆等文化景点,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和“没有冬天的乐土”。度假区10分钟之内车程可抵达昆曼高速公路、西双版纳国际机场和国家级口岸景洪港,具有水、陆、空兼备的交通体系。度假区已于1997年完成一期开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共计投资1.25亿元,吸引投资15亿元,建成星级宾馆酒店15家,年接待游客能力100余万人次。目前正在进行的二期开发规划面积60.1平方公里,是西双版纳旅游二次创业的主战场。截至2011年12月31日,二期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建成道路网15.6公里;签约项目21个,协议投资1270143万元;在建项目22个,在建项目中计划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有12个,计划总投资537700万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35803万元。

未来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将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丰富和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扩大对外辐射范围,不断把加快挺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各项工作推向深入,力争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21、西双版纳景洪工业园区简介

西双版纳景洪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是云南40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总规划面积30.12平方公里,按“一园两区”规划建设,其中:嘎栋片区11.8平方公里,景哈片区18.32平方公里。嘎栋片区以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旅游业及旅游产品加工业、生物制药、林产品加工业等无污染或低污染的产业为主;景哈片区以机械制造、天然橡胶加工、精细化工、竹浆纸一体化、现代物流业等产业为主。2008年开发建设以来,累计投入2.1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建设完成一期开发范围内的路网及雨污管网、强电管沟、供水管网、绿化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累计招商入园28个项目企业,总投资额约为219亿元,项目涉及旅游综合开发、家具制造、食品生产、汽车装配、橡胶加工、机械制造、玉石加工等产业和领域。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

“十二五”期间,园区建成区域将达到8平方公里以上,园区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4.4 %,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55.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44.1 %(累计达到1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2%,农垦职工群众户(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9.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率先建成生态和谐示范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壮大、商务旅游发达、生态环境优美、民俗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和谐”的目标。

22、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简介

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成立于1993年,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旅游度假区之一。度假区总规划面积为81.78平方公里,处于苍山洱海之间,又位于大理白族文化圈的中心地带,在滇西北旅游圈中位于丽江旅游区—香格里拉旅游区—怒江旅游区—腾冲旅游区的枢纽地带,具有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优良气候有机结合的特色和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随着“两保护、两开发”重大战略的实施,度假区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在招商引资、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资本运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1年,区内生产总值完成98661万元,比上年增长18.7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3089万元,比上年增长35.18%;财政总收入完成20733万元,比上年增长23.33%。

未来度假区将作为大理州、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区”,以苍山、洱海景区和大理周边景区旅游深度开发为重点,结合“环洱海旅游圈、环大理旅游圈、环滇西北旅游圈”三大旅游圈建设,以旅游产业开发和打造旅游精品为方向,加快实施重大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全力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加快“双核”旅游目的地建设,将大理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旅游度假产业开发区和全省生态旅游样板示范区。

23、云南大理经济开发区暨大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介

云南大理经济开发区暨大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成立于1992年,2000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成立以来,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生物制药园区控制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上登工业园区控制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红山晋湖工业园区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上登工业园区1614亩工业用地平整及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已开工建设,2000亩工业用地平整项目进入工程招标。重点推进的生物制药园区、上登工业园区和红山晋湖工业园区建设,现以建材、印刷包装及烟草配套产业、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制药为重点的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2011年,开发区工业企业达107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8户,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29305万元,同比增长25.1%。

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是将上登工业园区打造成以新材料和建材加工为主,集贸易、研发、物流及其它新型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山地工业园,到2016年规划发展为产值达300亿元的工业园区;将生物制药园区(含红山晋湖工业园)打造成天然药物、绿色食品加工、印刷包装及烟草配套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到2016年规划发展为产值达200亿元的工业园区。

24、香格里拉工业园区简介 香格里拉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园区组建于2004年,是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园区总规划面积50.4平方公里,按照“一园六片区”规划建设,现有入园企业42户。园区现已形成生物、水电、矿业三大支柱产业。2011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8.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6.74亿元,利税4.9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42%。

迪庆香格里拉工业园区已成为迪庆州最具潜力的工业发展平台。“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加快普朗铜矿年产10万吨铜精矿及20万吨粗铜,维西新兴工业片区年产50万吨锰系合金,老虎箐工业片区年产100万吨铁合金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以格咱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经济开发区载能工业基地、维西铁冶工业基地为突破口,大项目建设带动全州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三个基地5年内实现主要经济指标过百亿。

25、云南宣威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云南宣威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成立于1994年,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2006年原省经委批准依托开发区组建宣威特色工业园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开发区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6.8平方公里,按“一区四基地”空间布局。形成了以化工、能源、建材、冶金、食品加工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约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1%。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亿元,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承载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到2011年,入园企业总数89户,完成工业总产值98.5亿元,比去年增加30.46%;主营业务收入90.6亿元,比去年增长27.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4亿元,比去年增加30.5%;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6.2亿元, 增加37.2%;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亿元,同比增加19.8%。

宣威历为滇东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贵州盘县接壤,与会泽等四县毗邻,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优势突出。已探明煤炭储量21.8亿吨,有铁矿、锰矿、铜矿等金属矿12种,伊利石、膨润土等非金属矿19种,其中铁矿石储量2亿多吨,锰矿石储量441.9万吨。水能蕴藏量105.8万千瓦。未来开发区的发展,将围绕化工、能源、建材、冶金、食品产业,加快发展研发、信息、现代服务业和商贸产业,打造电化冶一体化优势产业,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26、河口瑶族自治县边境经济合作区简介

河口瑶族自治县边境经济合作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成立于1992年,是国务院特区办公室批准成立的边境经济合作区。经济合作区成立十九年来,多渠道筹集资金,共投入10多亿元资金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并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期间,通过努力,逐步形成了边民贸易、边境小额贸易、加工贸易、一般贸易、经济技术合作等多元化发展格局中。进出口货运量连续8年排云南省口岸第一位,2011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70.4亿。随着形式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外贸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河口外(边)贸企业共216户,其中具有边贸、大贸“双权”经营的企业198户,越南在中国河口的经营户171户。下一步,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将积极争取各类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投资和工作力度,大力发展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让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作为云南省面向东南亚桥头堡建设中的一颗闪耀明珠。

27、弥勒工业园区简介

弥勒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是省级工业园区之一。总面积为43.41平方公里。近年来,随着发展形势的变化,弥勒工业园区规划由原来的“一园两片”调整为“一园五区”的格局,规划面积包括弥阳、小石山、东风、新哨、朋普五个片区,重点发展烟草及其配套产业、装备制造及机械加工、煤及煤化工产品开发利用等。近期,红云红河集团红河烟厂、红河烟叶复烤有限公司将从县城搬迁至弥勒工业园区,为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到2011年,园区共入驻企业30户,工业总产值达26.79亿元,同比增长24.78%;主营业务收入23.29亿元,同比增长34.94%;从业人员4400人。

弥勒是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 “桥头堡”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随着锁平高速的开通、石蒙高速弥勒段、云桂铁路的开工建设,今后,弥勒将在昆明1小时经济圈内,到达国家一级口岸河口也只需3个半小时,到达广西出海港也只需5小时。为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条件,弥勒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弥勒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000万元,作为园区基础建设发展的引导资金和融资资本金,推动园区建设实现大发展、大跨越。

28、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简介

瑞丽市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联邦接壤,国境线长169.8公里,拥有瑞丽、畹町2个国家级口岸、2个国家边境经济合作区和我国最早实施“境内关外”管理方式的姐告边境贸易区,是我国最大的对缅贸易陆路口岸,是中国进入南亚东南亚便捷的陆上通道、走向印度洋的战略支点。国土面积1020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丰富,总人口1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6.1%,是傣、景颇、阿昌、傈僳、德昂等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

未来十年,试验区将重点打造“跨境经济合作区、国际物流仓储区、国际商贸旅游服务区、进出口加工区、特色农业示范区、生态屏障区”等六大功能区。着力推进“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开发开放水平;加强中外合作,构建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沿边重要国际陆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形成沿边经济增长极;加快城乡一体化,构建沿边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等五大重点任务。

29、芒市工业园区简介

芒市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德宏州芒市,成立于2007年,规划为“一园三区”,总面积25.55平方公里。其中:风平帕底片区以生物资源加工、绿色农特产品加工、出口加工业、创新产业和矿冶为主,规划面积12.06平方公里;遮放片区以机电加工、冶金建材、化工、物流产业为主,规划面积8.04平方公里;龙江片区以林产品、食品工业及旅游产品加工产业为主,规划面积5.45平方公里。完成4000多亩土地征用,完成帕底片区输电线路搬迁,帮助德宏东方硅谷矿业有限公司架设输电线路、完成帕底至等岗道路建设工程,完成遮放变电站建设;启动帕底片区咖啡大道、遮放片区1号道路建设。2011年底,共有入园企业35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9.27亿元,工业增加值3.2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53亿元,税收0.87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336个。

芒市工业园区是德宏州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生物资源创新“产业集群”基地和进出口加工、现代物流口岸园区,以绿色生态为主要特征的多业并举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将积极利用交通基础设施正在改善的有利时机,依托区位条件,引进在东盟国家适销对路的工业品的组装、加工企业,构建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昆明—曼德勒经济走廊”的进出口加工、现代物流口岸园区。

30、昆明海口工业园区简介

昆明海口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是云南省的老工业基地,也中国第一架机枪、第一架望远镜的诞生地,是40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规划面积32.34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磷化工、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是现代新昆明“一湖四片”中昆明西城重要的工业片区和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已有云南西仪工业股份、北方光电仪器、中轻依兰集团、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昆明马龙化工、云天化国际化工等一批大企业集团入驻发展。2011年,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46亿元,同比增长23.5%;主营业务收入118.3亿元,同比增长29.01%;利税总额5.35亿元。

“十二五”期间,海口工业园区将立足现有基础和资源优势,整合提档升级建成区,形成新、老区功能互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磷化工、机械制造、光学仪器产业,培育磷化工产业集群,建成国家高浓度磷复肥产业基地和光学仪器产业基地,打造成销售收入超300亿元产业园区。

31、寻甸特色产业园区简介

寻甸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是8个省级特色园区之一。园区规划面积33.2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19.39平方公里,形成“一园五片”的总体布局。其中金所片区重点发展煤磷化工、新型能源、建筑建材及碳一产业;塘子片区重点发展磷硫矿化冶、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及旅游产业;羊街片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生物资源加工产业。先后引进大唐、国电、华能、中电投、三峡等央企及四川龙蟒集团、云南煤化集团入园、云南南磷集团等大企业集团入驻发展。2011年,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36亿元,同比增长25.8%;主营业务收入51.02亿元,同比增长37.71%;利税总额3.41亿元。

“十二五”期间,寻甸特色产业园将坚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导,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引进新技术新工艺相结合,充分发挥境内丰富的煤磷资源,重点发展煤磷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培育煤化工产业集群,打造煤化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产业特色明显、配套功能完备,销售收入超200亿元新兴工业新区。

32、官渡工业园区简介

官渡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是紧紧围绕昆明新国际机场规划建设开发的临空特色工业园区,是昆明市市级重点园区之一。规划面积89.2平方公里,按“一区四园”构架布局四个产业园,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印刷包装及以航空制造(航空物流装备、航机维修、航机配件、航空研究、飞行试验等)、电子信息、IT为主的临空产业。目前,已有三一重工、中国中铁、空港小商品加工、海南航空、四川科伦—南疆制药、中云力、奥苏宁电器等一批大企业集团入驻。2011年,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08亿元,同比增长19.3%;主营业务收入92.47亿元,同比增长26.03%;利税总额6.82亿元。

“十二五”期间,官渡工业园区将坚持以发展临空经济为主导,依托昆明国际新机场和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临空产业、装备制造、生物科技,培育铁路养护机械、印刷包装产业集群,打造民用航空物流装备、大型铁路养护设备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全国重要的临空经济区、亚洲最大的铁路专用设备生产基地和西南最大的印刷包装产业基地,培育成为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产业园区。

33、晋宁工业园区简介

晋宁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是昆明市市级重点园区之一。规划面积60.61平方公里,包括二街、宝峰、青山、上蒜、晋城、南车六个基地(片区),重点发展精细磷化工、城轨交通及汽车零配件、新型建材和农产食品工业等产业。境内磷、硅、铁等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四大磷都之一。目前,已有云南磷化集团、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新加坡丰益国际、中国南车城市轨道、中央储备粮昆明直属库、云南腾俊国际物流、云南三恒汽车配件等一批大企业集团入驻园区,正在全力引进云铜搬迁项目入驻二街片区发展。2011年,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1亿元,同比增长81%;主营业务收入40.14亿元,同比增长17.4%;利税总额4.48亿元,同比增长91.5%。

晋宁县地处滇池南岸,是现代新昆明建设中西城和南城的核心区域,是云南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县区之一。“十二五”期间,晋宁工业园区将坚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导,加快引进关键补链项目,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促进园区支柱产业升级,重点发展磷化工、城市轨道交通及汽车零配件、有色金属深加工、光学仪器及农特产业加工,培育磷化工产业、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国家高浓度磷复肥、有色金属深加工、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成销售收入超500亿元产业园区。

34、富民工业园区简介

富民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是昆明市重点规划建设的钛产业基地,是昆明市市级重点园区之一。园区规划面积56.36平方公里,按照富民现代新昆明北部辅城和新区的功能定位,重点发展钛盐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清洁能源、环保科技、食品加工等产业,全力打造昆明特色的景观生态工业园。目前,已有云南泽昌钛业、云南大互通钛业、云南新龙矿物质饲料、富民龙腾钛业、云南文斌机械、昆明快乐王子食品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入驻。2011年,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亿元,同比增长34.1%;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36.49%;利税总额2.11亿元。

富民工业园区北营钛产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钛白粉产业集聚区,产能规模15万吨,2015年预计达到20万吨。“十二五”期间,富民工业园区将坚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导,加快技术创新,完善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生产技术体系,重点发展钛加工、生物资源开发、节能环保、机械制造等产业,培育钛产业集群,打造钛材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成销售收入超200亿元产业园区。

35、宜良工业园区简介

宜良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是昆明市市级重点园区之一。总体规划控制面积20平方公里,包括北古城、农特产品加工两个片区,重点发展以优质水泥为主的建材、农特产品加工、饲料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目前,已有红、金珠水泥、汇江水泥、李子园、滇王食品、西红花酒业、李烧鸭、华港、正邦、通威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发展。2011年,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6亿元,同比增长30.4%;主营业务收入38.55亿元,同比增长35.41%;利税总额2.11亿元。

“十二五”期间,宜良工业园区将坚持以发展新型建材、饲料加工为主导,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做大做强建材、饲料加工、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培育新型建材产业、饲料加工两大产业集群。到2015年,饲料加工产量将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150亿元,建成云南最大的饲料生产加工基地;水泥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建成云南最大的优质水泥生产基地,培育成销售收入超300亿元产业园区。

36、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简介

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是昆明市市级重点园区之一。总体规划控制面积28.65平方公里,包括核心片区、西街口工业片区、北大村工业片区、大屯工业片区和、圭山工业片区,重点发展旅游商品加工、农特产品加工、新能源等产业。目前,已有华能集团石林光伏发电、龙源国电集团石林风力发电、中国种子集团、华益(香港)国际投资集团、云南昆钢钢结构、广东温氏集团、宏熙水泥厂(香港)、德宏投资等大企业集团入驻。2011年,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9亿元,同比增长70.8%;主营业务收入11.41亿元,同比增长98.78%;利税总额1.06亿元,同比增长54.8%。

“十二五”期间,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将坚持以发展新型能源为主导,积极推进太阳能研究与开发利用,加快太阳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推广利用,重点发展新能源、旅游商品加工、农特产品加工,培育新能产业集群,建成全国重要的太阳能先进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37、曲靖煤化工工业园区简介 曲靖煤化工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成立于2004年,是曲靖市市级重点园区之一,是云南省十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之一,被省科技厅认定为“云南省麒麟煤化工二次资源高效利用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园区规划面积55.12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3.6平方公里,按“一园四片”空间布局。以新型能源、煤化工、冶金、陶瓷建材为主导产业,突出大企业、大项目建设,先后入驻建设了大为制焦、大为焦化、大为装备、大为制氨、曲靖铝业、云龙煤业、万利焦化、宇恒水泥、博浩科技等企业,配套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形成了煤-焦-冶-材,煤-焦-电-材,煤-焦-气-肥循环产业键,园区循环经济已成为全省典型。到2011年,入园企业总数68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90.9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92.59亿元,利税7.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就业人数达13800人。

未来园区的发展,将以发展煤化工及其延伸产业、冶金、能源为主,以发展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安装、生物资源加工为辅,物流业协同配套发展。完全建成后,将实现工业总产值1300亿元,成为西南有较大知名度和具有影响力的千亿元产业园区,打造云南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38、师宗县工业园区简介

师宗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成立于2006年10月,是曲靖市市级重点园区之一。园区规划面积48.1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7平方公里,按“一园两片”空间布局。几年来,园区紧紧围绕煤化工、冶金、建材三个主导产业,通过改造提升冶金和煤化工产业、发展壮大能源产业、做精做深农特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建成云南省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采取“管委会+公司”的运作模式积极筹措资金,共投资39192.5万元建设和完善了园区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为招商引资、引凤筑巢创造了良好环境。到2011年,入园企业总数51户,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7293亿元,工业总产值44.3亿元,工业增加值9.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亿元,税收0.98亿元,利润0.46亿元。就业人数达20125人。

未来园区的发展,将依托便捷的交通和资源优势,按照“由粗转精、由重转轻、由黑转绿、由分散转集中、由单一转多元化”的工业发展思路,积极打造一流投资平台。力争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十二五”末达300亿元以上,实现“三年翻两番、五年倍增”的目标,把师宗工业园区建成全市乃至全省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建材基地、木材深加工基地、农特产品深加工基地和不锈钢基地,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循环型、生态型工业园”。

39、陆良工业园区简介

陆良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成立于2005年,是曲靖市市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园区规划面积48.8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3平方公里,按 “一园三片” 空间布局。几年来,园区围绕纺织轻工、新型建材、硅化工三个主导产业,打造成了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生物资源加工为主的青山轻工业片区,以新型建材、木本油料等为主的大莫古综合加工业片区,以煤化工、硅化工等为主的召夸重工业和物流业片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8.9亿元,加快了水、电、路、气等基础建设,做到了园区内统一供气,有效改善了园区投资环境,提升了园区发展档次和水平。到2011年,入园企业总数69户,完成工业总产值54.72亿元,同比增长23.8%;增加值15.55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6.68亿元,同比增长42.97%;增加值14.01亿元,同比增长32.01%;主营业务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28.68%;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总投资12.5亿元,同比增长27.9%。

未来园区的发展将依托陆良是进出滇东的枢纽,交通便捷、四通八达的优势,深入实施“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工程,构筑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优势产业快速集聚、循环经济示范带动、工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平台,力争“十二五”末,将陆良工业园区打造为全市特色轻工业基地、全省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和云南现代区域物流基地。

40、通海五金产业园简介

通海五金产业园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是省级8个特色园区之一。园区成立于2003年,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42平方公里,按“一园三片”空间布局。近几年,园区以五金机电、彩印包装、食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积极发展电工电信、铸造、机加工、彩印包装、食品加工及物流交易等产业。着力打造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仅2011年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1.42亿。园区现建有供水系统2个,日供水能力3400方,到2012年底日供水能力可达6000方,建有220KVA、110KVA、35KVA变电站各一座,已建成道路7条共5.1公里。到2011年,入园企业总数64 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1.06亿无,同比增长38.94%;主营业务收入10.28亿元,同比增长33.33%;利润0.3亿元、同比增长30.43%;税收0.24亿元、同比增长41.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4亿元,就业人员2803人。

通海县距昆明125公里,玉溪市47公里,泛亚铁路通过县境,四条高速公里连接周边县市,省道贯穿南北,是历史上著名的滇南重镇、历史文化名城,工业发达、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为此,今后园区将积极推行“园区上山”发展模式,将该模式和山地城镇结合起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工业小城镇。不断健全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完善各项制度,以园区吸收企业,着力打造中国最大的五金机电生产加工基地。

41、易门工业园区简介

易门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是云南省40个工业县之一,是首批“云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之一,2007年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命名为“西南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园区成立于2003年,规划面积34.1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3.2平方公里,按“一园五片”空间布局。园区围绕矿冶、陶瓷建材、食品加工三个主导产业,加快了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了分工合理、布局得当、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优化的特色工业园区,园区基础建设基本实现五通一平。到2011年,入园企业总数5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户,完成工业总产值50.6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81%,三大产业实现产值49.3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79%;完成工业增加值14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82%,主营业务收入41亿元,入驻企业人员18360人。

园区将依托昆(明)大(理)经济走廊滇中交通咽喉的区位优势,以园区跨越发展为突破口,按照“四个翻番、两个倍增”的发展目标和“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巩固发展支柱产业,培育发展石油炼化深加工、数控机床两个新兴产业,努力打造粗铜、陶瓷建材、稀贵金属加工、石化深加工、生物资源加工五大产业基地,力争进入云南省销售收入超百亿园区的行列。

42、新平工业园区简介

新平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园区成立于2009年,规划面积42.41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0.82平方公里,按“一园三片”空间布局。园区以矿山采掘、钢铁、有色金属深加工及制造,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加快推动工业上山,桂山片区已基本具备“五通一平”条件。积极推进斗戛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园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仓储货运、“三废”综合利用为内容的配套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入园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到2011年,入园企业总数53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36.78亿元,同比增长49.62%;工业增加值39.02亿元,同比增长81.4%;主营业务收入130.96亿元,同比增长50.3%;税收10.94亿元,同比增长78.6%。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37亿元。

在未来发展中,园区将依托区域高速公路、省道形成的区域性交通网络和矿产资源丰富,资源总类较多的优势(目前已发现矿种37类、有各类矿床156处,主要为铁、铜等)。加快产业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幅度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强化市场运作,努力打造成中国西南部矿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43、鲁甸工业园区简介

鲁甸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园区组建于2009年,是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园区规划为“一园两区”(茨院建材、矿冶片区,桃源化工片区)总规划用地面积17.33平方公里(茨院工业片区占地7.29平方千米,桃源工业片区占地6.04平方公里)。现有入园企业36户,其中:工业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7户,上亿元的工业企业6户。2011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8亿元,工业增加值13.5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3亿元,利税3.74亿元。

鲁甸距昆明310公里,距昭通城17公里,交通便捷,213国道、昆水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县内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铅、锌、银、镁、铜、铝土、铁、硅石、石灰岩等,生物资源独具特色;园区现已形成“五大重点产业”,即:能源、矿冶、化工、建材和农特产品加工业。“十二五”期间,园区将建成鲁甸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发展的主阵地,逐步将园区打造为创业最宽松、服务最良好、人居最安全、效益最突出的新型工业园区,计划到201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6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4亿元。

44、丽江永胜工业园区简介

丽江永胜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园区组建于2004年,是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9.3平方公里,采取“一园五区九点”的规划布局模式,“一园”是指永胜工业园,“五区”指县城中心园区、程海流域经济试验区·云南绿A生物产业园区、仁和工业园区、南部工业园区、北部工业园区等五个片区。在产业定位上,中心片区以农特产品加工为主,仁和工业片区以煤化工、有色金属加工、建材加工为主,程海流域经济试验区·云南绿A生物产业园区以微藻养殖及精深加工为主,南部片区以建材、农特产品加工为主,北部园区以新能源、有色金属加工为主。现有入园企业22户。2011年,园区实现主营收入15.62亿元,利润0.58亿元。

永胜工业园区地处昆明经济圈与四川攀枝花经济圈的辐射范围内,是大理、丽江、华坪、攀枝花经济发展轴的重要节点。永胜具有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生物资源优势和以煤矿、铜矿为主的矿产资源优势。“十二五”期间建设,园区将重点引进企业和技术,转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45、泸西工业园区简介

泸西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园区规划面积为12.08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为2.5平方公里,按“一园三区”的规划布局(即无浪重化工片区、白水生物食品加工片区、城东片区),其中:无浪重化工片区重点培植煤化工、冶金、电石、建材等产业;白水生物食品加工片区重点培植生物资源、生物制药、农特产品加工等产业;城东片区已形成一定规模。近年来,目前,园区煤化工产业已从单纯的煤焦产品向下游产品延伸,除甲醇、硫氨、液化气、双氧水外,聚甲醛项目已完成可研报告和征地工作,白水片区以红河千山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灯盏花素加工、红河森菊公司除虫菊原药生产、曲靖博浩生物有限公司万寿菊加工、云南丽都花卉发展有限公司香料玫瑰加工等高新企业为龙头的生物资源、生物制药产业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到2011年,入园区企业16户,其中6户为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46亿元,同比增长12.24%;完成工业增加值9.45亿元,同比增长10.14%;主营业务收入27.07亿元,同比增长1.92%;实现利税6.36亿元,同比增长144%。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14亿元。

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一个集煤化工、冶金、建材、生物资源开发、农特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多种产业并举的新型工业化园区已初见雏形,强大的幅射和带动能力为泸西县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6、文山马塘工业园区简介

文山马塘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县,成立于2003年,属云南省40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规划面积41.1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了马塘镇新开田冶金、马塘镇甲马石铝产业、马塘镇塘子寨冶金延伸、德厚镇清水沟煤炭工业、开化镇塘子寨建材、开化镇花桥特色产品加工等六个片区。以冶金、建材、铝产品深加工、特色产品加工、化工、机械加工为主,以发展仓储物流、科技研究为辅的综合性工业园区。冶金、建材两大支柱产业全面确立,铝工业为主、配套氯碱化工的产业集群逐步显现。到2011年,入园企业总数4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1.99亿元、工业增加值8.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0.64亿元、上缴税金1.5亿元、利润2.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解决就业5562人。

园区现已启动新开田冶金、甲马石铝业、塘子寨建材、花桥农特产品加工4个片区近12平方公里的建设。共引进资金3亿元,先后建成了日供水10000立方米的工程1个、日供水20000立方米供水工程1个、220千伏安变电站1座、110千伏安变电站2座、总里程10公里的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2006年又启动了甲马石铝产业片区建设,总投资46亿元、年产80万吨氧化铝项目落户该片区,构建云南铝工业基地的目标已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氧化铝项目同时将带动30万吨石灰、30万吨烧碱40万吨PVC、40万吨氧化铝扩建、40万吨电解铝、赤泥综合利用、仓储物流服务等相关项目投资80亿元,间接解决就业人员1万余人,实现总产值100亿元的相关项目进驻。到2015年,力争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30亿元,税收32亿元,逐步形成以铝工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47、云南文山三七药物产业园区简介

云南文山三七药物产业园区位于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城南新平坝片区,成立于2000年,是云南省40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一期规划面积1.12平方公里,园区以三七系列产品初级和精深加工、三七研发中心、三七国际交易中心为主。现已开发1120亩,基本完成了一期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任务,初步形成了“三七加工、信息物流、科技创新、产业基础”四大平台,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到目前为止,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8.5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63亿元)。到2011年,园区共引入9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1.84亿元,加工业总产值13.22亿元,工业增加值6.4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63亿元,税利2.12亿元,安排就业1650人。

以三七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壮大三七加工企业,打造文山三七产业品牌,加快三七产业新型工业化进程。通过分步实施、滚动发展,引入一批企业到园区投资。力争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50亿元,年创税利10亿元;到2020年,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年创税利25亿元以上,建成国际型的“云药”产业——文山三七加工基地。

48、祥云县财富工业园区简介

祥云县财富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位于三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成矿带边缘,交通便捷,矿资源丰富,运输方式齐全,是40个省级重点园区之一,获得云南省新型工业化有色金属(铅锌)和全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园区于2001年启动建设,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空间结构上以“一园五区”布局,现集中建成区面积7.5平方公里,形成了以矿冶、化工、制造加工及农副产品为主导的发展格局。截止2011年,园区有50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8.41亿元,同比增长35.82%;完成工业增加值12.75亿元,同比增长36.73%;主营业务收入68.17亿元,同比增长34.14%;实现税收1.86亿元,同比增长33.6%。园区已成为推动祥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财政税收新的增长极。

为实现工业跨越发展,祥云县委县政府将出台《加快工业园区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园区在“3-5年内实现工业产值超500亿元”的宏伟目标。园区将进一步扩大规划面积至100平方公里,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推动“1个中心和3个基地”建设:即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和祥云有色金属循环产业基地、轻纺产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建设,为园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9、大理创新工业园区简介

大理创新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东南,距城区10公里,是40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曾获“云南省优秀工业园区”称号,是大理推进实施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力量。园区规划面积47.32平方公里,建设总用地45.33平方公里。园区重点发展新型工业,大力鼓励和支持汽车及机械制造业、医药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的发展。园区作为大理新增工业、物流产业聚集地,采取集中连片式和组团式布局,形成“两园一区”的架构模式。目前,园区已形成“三纵六横”的园区道路交通网,建成配套“五通一平”道路14公里,实现10平方公里土地的可开发建设。园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户,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大理水泥集团、大理红山水泥有限公司等产值上亿。2011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7.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0亿元。

园区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优越,劳动力富集。园区位于与南亚、东南亚连接的交通要冲,大理机场在园区规划范围内,楚大、大丽及大宝高速由园区东西侧边缘穿过,同时是楚大、大丽和大瑞铁路的连接点。园区率先在全省实施了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县级独立财政职能,具有在一级市场上进行土地收储的职能。良好的管理体制使园区对拟引进项目具有自主决定给予相关扶持和补助的能力,为项目入驻提供相关的优惠条件。

50、兰坪工业园区简介

兰坪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园区组建于2005年,是怒江州唯一一家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园区管委会内设规划、招商、企业和综合办四个办事机构。园区按“一园三片”进行规划建设,即金顶片区、通甸片区和啦井片区。规划面积为1268公顷(其中金顶、通甸有色金属加工产业片区规划建设面积分别为508公顷、697公顷,啦井为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园区现已开发面积5367亩,其中工业企业用地3676亩。入园企业共1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2011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8.2亿元,增加值8.6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1亿元,利税总额3.87亿元。

兰坪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锌铅资源量占全省的60%和40%),水能、生物资源等,为兰坪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兰坪工业园区重点以发展锌业及其相关产业,强化提升建材、化工等配套产业,规划到2025年建成各类有色金属加工总规模达50万吨/年和7000吨/年农特产品加工生产能力,将建成滇西北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和怒江生物资源加工基地。

篇2:云南省50个产业园区情况介绍

十一、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简介: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创建于1992年7月的徐州经济开发区,区划面积152.8平方公里,已开发45平方公里,拥有企业3000余家,是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综合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四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镇,分别为:大庙街道办事处、大黄山街道办事处、东环街道办事处、金山桥街道办事处和徐庄镇

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徐州是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江苏省规划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 通枢纽。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紧临徐州市主城区东侧,距市中心5.8公里,距新城区4公里,与老城区、新城区呈“金三角”之势。陇海铁路、京沪铁路、连霍高 速、京福高速、104国道、206国道、310国道、京杭运河贯通全区,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铁和即将开工的徐兰高铁客运专线在开发区交汇设站。距中国第二大 铁路编组站——徐州铁路编组站1.8公里,距国家一类口岸——徐州观音国际机场30公里,距连云港港口2小时车程。到2011年,京沪高铁通车后,从开发区到北京和上海均只需2小时。

投资环境: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在超前编制一流规划的前提下,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近五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0多亿元,仅新建道路就达130多公里,形成了“五纵五横”的骨干路网框架,新增拆迁面积300多万平方米。五大功能园区进展顺利,依托区内的京沪高速铁路徐州站,规划建设约12平方公里的高铁 国际商务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软件及服务外包、科技研发、金融证券等高端服务业。目前,4平方公里起步区初具规模;依托清华大学,与清华控股集团公司合 作开发一期面积达3平方公里、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循环经济、软件系统等高科技产业为主的国内首家清洁技术产业园,已具备“九通一平”条件,并有一批项目进园建设;意大利工业园、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园、光电微电产业园等园区正在有力有序推进。开发区以生态园区建设为主线,认真落实“环保优先”原 则,通过环境功能分区、排污总量控制和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一系列措施实施,开发区生态特征凸显,保证了人、项目、自然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亲商服务温馨周到。作为徐州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事务实行统一管理,并享受市级行政管 理权限、审批权限和一级财政权限。积极借鉴国内先进园区经验,大力构建“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法制化环境,初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接轨 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始终坚持以“诚”招商、以“优”便商、以“信”安商,实施了授权代办、保姆式服务和“一卡通”、“绿卡清”制度,形成了让投资创业者满 意舒心的软环境。各项事业和谐共进。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统筹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每年的十件实事工程为抓手,统筹城乡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所辖两镇三个街道办事处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市前列。开发建设成果惠及全区居民,全市一流的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建成使用,开发区已有中学7所、小学 16所,拟建国际学校1所,教育教学质量进入全市第一方阵。新建高标准安置房200多万平方米,万余户农民喜迁新居。形成了均衡教育、医疗卫生、创业就 业、征迁居住、社保养老等五大民生保障体系。建成了全国首家生态修复宕口遗址公园,建设了一流的金龙湖景区和佛教文化景区,促进了开发区服务功能、文化氛围、人居环境的不断优化。党的建设不断加强,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型社区党建工作,基层党建实现了“有效覆盖”。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干部选拔 任用制度,围绕招商选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急难险重任务和重点工程,选好干部、配强班子。重视廉政建设,通过完善廉政责任体系、健全廉政监督网络,特别是“三责联审”的有序实施、权力内控机制建设的有效推进,切实提高了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产业发展现状:

产业基础雄厚扎实。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徐州市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已培育发展了以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为主的装备制造、以太能光伏 和风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以生产性物流和软件服务外包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等三大主导产业以及工业电子、现代食品、生物制药、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装备制造已形成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建材机械、风电设备、节能燃控设备等五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工程机械产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龙头,形成了以徐工为核心、卡特和斗山等企业为骨干,从主机到关键零部件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太阳能光伏从多晶硅起步,短短四年时间,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中能硅业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已形成中能硅业、协鑫硅片、艾德太阳能上中下游战略合作、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发电工程的产业链条。现代物流业集聚效应凸显,星丰、丸全等一批大型生产性物流企业相继崛起。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江苏浩辰软件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区入园。招商选资势头强劲。成功探索出以专业化招商为主体、全员高效服务的招商选资机制。围绕产业培育目标,灵活运用专业化、精细化、系统化招商模式,着力引进旗舰型、龙头型和产业链项目,全力突破重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对引进的重大项目实行保姆式贴身跟进服务。已有2000多家企业在开发区投资兴业,其中外资企业500多家,美国卡特彼勒、德国蒂森克虏伯、法国圣戈班、丹麦维斯塔斯、香港协鑫、徐工集团、青岛啤酒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先后在开发区投资落户。

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在苏北率先创建了以工业设计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认证检测中心、科技创业中心、人力资源中心、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中心等为主要载体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所密切合作,组建了徐州工程装备研究中心、徐州技术开发研究院、江苏省工程机械研究院等技术研发平台,并成功上线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使开发区迅速成为淮海经济区科技研发孵化的高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区域。拥有各类研发机构56个,高新技术企业69家。200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增长34%。

建区18年来,尤其是“二次创业”的五年间,全区干部职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徐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秉承“激情、思路、办法”的工作理念,不断深化“两个转变”(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时刻保持锐气激情,顺境趁势而上,逆境迎难而上,始终抢占发展制高点,始终把握发展主动权,成为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淮海经济区最具投资价值的“热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十二、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园区简介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4月,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9月对周边村庄实行托管后,下辖两个办事处(26个行政村),规划控制面积8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人,产业工人及其他从业人员近10万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外资企业、工业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的聚集地,郑州东南部的绿色产业园。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郑州市东南部,规划范围北边界为陇海铁路,东边界为京珠高速公路、西边界为机场高速路、南边界为机场高速与京珠高速公路的交汇点,辖区面积53平方公里。开发区距市中心7公里,距市中心组团边缘1.5公里,距建设中的郑东新区CBD中心商务区3公里,是郑东新区的生态工业园区和产业支撑区。

综合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郑州经济开发区紧邻郑州市区,即可充分利用母城的基础设施、商业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又为自身未来发展留有广阔的空间。北部郑东新区与开发区一路之隔,其现代化的商务、教育、文化、金融等设施,为经济开发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后防支撑。在河南省实施的“郑汴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经济开发区处于郑州市向东发展的桥头堡地位。

(二)便利快捷的交通网络。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京广铁路、陇海铁路在此交汇。经济开发区南距郑州国际航空港22公里,北距郑州公路物流中心1.5公里,西距国家一类铁路口岸郑州铁路东站2公里、公路货运中心站1.5公里,铁道部规划建设的郑州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站设立区内,建成后将与北京、上海、青岛、广州、西安、成都开通28对集装箱列车,总货运吞吐量1961万吨。京珠高速、机场高速、310国道、107国道、环城快速路纵横交错,环绕开发区四周,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从开发区出发,通过高速公路,3小时内可以抵达河南省所有重要城市。以500公里为半径的6小时货运范围可以辐射3.6亿人口;以1000公里为半径的12小时货运范围可以辐射7.9亿人口。

(三)回报丰厚的优惠政策。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国务院赋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系列扩大开放、吸收外资、鼓励出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计划管理、经济管理权限,入住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河南省公共保税中心、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郑州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等四个国家级政策园区的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可享受免税、退税、出口奖励、运费补助、创业基金扶持等相应优惠政策。开发区《关于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广使用标准厂房加强工业企业集约用地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将对符合产业政策和导向的内外资项目给与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

(四)专业齐全的人才资源。郑州市现有科技机构3778个,科技人员40多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10多万人。国家和河南省设立的机械研究所、27所、713所每年承担数百项国家和省市重大科研任务,近百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郑纺机、郑煤机、郑州轻汽、宇通公司等大型企业拥有先进的机械装备、完善的科研机构、优秀的科技人才和业务熟练的技术工人。依托省会48所高等院校、118所职业技术学院和技工学校,每年有23万名各类专业的毕业生可供区内企业选择。开发区建立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储备,可以满足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五)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有公安、工商、国税、地税、质量技术监督、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银行、电信、邮政、会计、职介等服务体系;学校、幼儿园、职业教育、医院、体育场、网球场、高尔夫球场等生活配套设施。开发区管委会致力于建设“务实、高效、廉洁、亲商”的行政服务体系,对区内企业全部实行行政事业“零收费”。行政服务中心32个审批窗口对区内企业和进区项目集中审批、办理有关手续,实行“一站式”办公,全程代理代办服务;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生产经营、合资合作、信息交流提供协调服务。

(六)清新宜人的区域环境。经济开发区聘请国内专家精心编制城市景观规划,并引入国际标准环境管理体系,区内没有造成污染的重型工业企业,在中西部开发区中率先全面导入区域形象系统(CIS战略)。区内拥有AAA级金鹭驼鸟生态园,先后修建了由喷泉与时空走廊组成的启明广场,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中心广场和清新典雅的开发区同乐公园,全区绿地覆盖率达38%。

产业结构

按照“ 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 ,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

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转变” 的发展定位,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引进下列项目:

①外商投资项目,重点引进国家鼓励外商投资产业项目; ②出口创汇项目,重点引进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类项目; ③现代制造业项目,重点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开发区产业发展需要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大型制造业项目; ④高新技术项目,重点引进通过省级以上科技主管部门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成果项目,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中小科技项目,其他各类中小科技项目和创业孵化项目;

⑤高附加值服务业项目,重点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各种服务业外包企业、软件企业、金融企业、保险企业等其他服务企业。

⑥适合开发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建设、土地成片开发等项目。⑦世界 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国内知名企业、行业50强企业设立的公司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区域总部、销售中心等项目。主导产业

一、电子信息产业:

①重点引进 8英寸及以上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封装企业; ②重点引进计算机整机、零部件、及其外围设备生产企业; ③重点引进软件开发企业、网络服务企业、电信服务企业; ④重点引进液晶、等离子等新型显示产品开发生产企业。

二、装备制造产业 : ①重点引进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车用电子产品制造项目、特种车辆及零部件制造项目,相关的研发、仓储、物流项目;

②重点引进高低压输变电成套设备、高低压电器、电力器材制造项目。

三、生物医药产业:

①重点引进生物医药工程技术、基因技术、生物诊断试剂、免疫类治疗药物、疫苗等项目。②重点引进中药提取、分离、精致、微粉技术,中成药缓释、透皮吸收、靶向给药技术,开发胶囊、针剂、片剂、口服液、滴丸等新型中药制剂。③重点引进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化学制药项目。

四、现代物流产业:

①重点引进医药物流、汽车及零部件物流、商业物流、烟草物流等项目; ②重点发展公路物流、铁路物流、保税物流、第三方物流等领域。

发展现状

郑州经济开发区经过14年的开发建设,初步建成了一个具备产业聚集功能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工业区和新城区。

(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目前,开发区基础设施覆盖面积13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3.4亿元,共修建道路60余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总供电能力达到30万千瓦;开发区自建环保型燃气热源厂,供热能力每小时达58蒸吨;区内具备10万门程控电话装机容量,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1000兆;区内建有铁路专用线,已开通的7条公交线路通达市区,并在区内开通了公交环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道路、电力、通讯、供水、燃气、供暖和交通网络。

(二)引进了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由开发区投资5000余万元的建设的试验小学、郑州市85中建成招生,结合开发区特点,学校在开设英语课程的同时,增设了日语特色试验班;台资企业丹尼斯7000平方米大卖场投入营业;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整体迁建项目主体完工,开发区门诊部已经先期接诊;郑州人力资源东市场、开发区人力资源中心挂牌运营,可满足区内企业各种人才需求。

(三)搭建了客商投资兴业发展平台。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开发区规划建设有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河南省公共保税中心、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郑州高新技术创业中心4个国家级政策园区,信息产业园、汽车工业园、南部外商投资集中区3个产业园区,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导向。区内累计引进各类项目和注册企业1500个,荷兰飞利浦、德国MAN、德国敦豪、韩国LG、日本日产、美国联邦快递、百事可乐、台湾台塑等世界500强企业,中铝集团、希望集团、安彩集团、宇通客车、海马汽车、雅士利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先后入区兴业,初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铝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

(四)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0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财税、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居全市第一和第二位;税收和财政收入增幅均居全市第一位;我区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开发区,并分别获得省、市商务工作先进单位,市委、市政府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发展规划及趋势

未来,经济开发区将围绕建设“开放型现代化工业新区”的发展定位,按照 “工业立区、科技兴区”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培育新产业、发展支柱产业、扶持传统产业,重点打造产业园区,带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是以海马汽车整车生产和配套项目为龙头,建立汽车工业园,引进零部件加工配套项目,园区远期规模实现产值200亿元。

二是以中铝板材项目为龙头,建立铝加工工业园,重点推进印刷PS版、涂层铝板带、涂层铝箔、铝塑复合板等铝板带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园区规模实现产值100亿元。

三是整合传统产业,开发现有资源。通过引中国龙工桥箱、中科英华等国内外工程机械制造知名公司,推进区内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实现产值100亿元。四是以南部外商投资集中区为平台,加快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洽谈成熟的日新精工、双日株式会社、川岛机械、桐林木业、日本荣宝等9个投资主体的12个项目入住园区;积极推进日产10万台生产基地建设;强力引进年产200万箱的烟厂生产基地,园区规模实现产值300亿元。

五是以晶诚科技园集成电路生产项目和安彩液晶基板项目为龙头,建立信息产业园,重点引进集成电路、显示器件的设计、生产、封装等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园区规模实现产值100亿元。

六是以绿色能源(瓦斯利用)开发利用、开采设备制造、大功率LED照明器件、生物燃料、雅士利豆奶粉加工基地等环保、节能、减污项目为龙头,建立绿色生态园,园区规模实现产值100亿元。

通过产业培育、产业招商、产业服务,经济开发区将努力建设成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出口加工企业为支撑的经济园,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与现代市场经济接轨的创业园,一个人居环境优雅、社会和谐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园,为区内客商和职工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十三

篇3:云南省50个产业园区情况介绍

1 牧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1.1 牧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情况

目前, 该市在规划实施500万头生猪、20万t乳品两个省级产业园区的同时, 还规划实施了4个市级牧业产业园区, 18个县级产业园区。

1.2 园区畜禽饲养情况

截止到6月末, 该市生猪、肉牛、奶牛、羊、禽可分别发展到330万头、76万头、8.4万头、326万只和7236万只, 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4%、12%、13%、10%和9%;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6万t、13万t、8.6万t, 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2%、11%、18%。预计到2010年末, 该市生猪、肉牛、奶牛、羊、家禽等主要畜禽品种饲养量和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产量可望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 牧业产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松原市在牧业产业园区建设上, 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园区建设顺利进行, 具体做到“七个强化”。

2.1 强化组织领导, 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为保证园区建设顺利, 市、县 (区) 分别成立了以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畜牧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畜牧业管理局, 负责园区规划具体组织实施。坚持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扎实组织推进。

2.2 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提高防控能力

目前, 该市动物防疫体系相对健全, 市、县 (区) 均设立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并在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基层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及省、市防疫专项经费等资金的装备下, 防疫档案健全, 防疫信息记录完整, 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不断提高。

2.3 强化加工企业建设, 提高拉动能力

目前, 该市共有50多家畜类加工企业, 畜禽类加工能力已达到4 600万头 (只) 。其中吉林高金春源同力食品有限公司、扶余联润食品有限公司日屠宰生猪均达到了1 000头;年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头的吉林省旭源肉业有限公司, 项目主体工程已经结束, 下半年可投入生产;新源牧业有限公司高品质乳品加工项目, 已完成主厂房建设, 年末可建成投产。

2.4 强化畜禽良种体系, 提高供种能力

近年来, 该市坚持“引育繁”相结合的方针, 采取企业为主体、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突出生猪、肉牛、奶牛和家禽品种改良, 重点实施了5个良种项目。一是实施了肉牛良种补贴项目, 共投入资金20万元, 共补贴良种肉牛冻精20 000剂。二是实施了奶牛良种补贴项目, 共投入资金38万元, 补贴奶牛良种冻精25 702剂。三是实施了奶牛性控技术项目, 共投入资金30万元, 补贴奶牛性控冻精1 000剂。四是实施了生猪良种补贴项目, 共投入资金104万元, 改良生猪52 000头次。五是实施了肉用种公羊示范场建设项目, 争取国家资金80万元建设肉羊科技示范场。在此基础上, 全市还建设了5个生猪扩繁场, 5个种鸡祖代场;19个综合人工授精站, 牛良种率已达到86%、羊达到93%、猪达到89%、禽达到96%。

2.5 强化银企联合, 提高融资能力

2009年, 该市畜牧业管理局与市农村联社共同出台了《松原市加快畜牧业发展信贷扶持实施意见》 (吉农信松办联发[2009]1号) 文件, 促进松原科尔沁、扶余百兴等牧业担保公司完成组建和乾安博金担保公司实现良好运营, 解决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

2.6 强化标准化规模经营建设, 提高产业化水平

今年该市把建设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做为牧业发展的一项工作重点, 大力实施“退户入区, 以区建园”工程。全市计划新建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200个, 其中扶余42个、前郭52个、乾安36个、长岭50个、宁江20个。为推进牧业标准化进程, 年初以来, 通过电视、广播、举办培训班等形式, 重点推广畜禽良种繁育、现代养殖、标准化生产等实用技术, 以科技示范、科技培训和技术包保为手段, 积极开展生产指导和服务。截止5月末, 全市共举办科技讲座、培训班28次, 参与人数近3 000人;全市共发放肉牛养殖技术、肉羊养殖技术等科普资料7 800份, 发放科普光碟120套;先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亲临养殖场指导528人次。

2.7 强化资金和政策扶持, 提高建设能力

各县 (区) 在牧业小区建设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扶余县为生猪大县奖励配套了531万元;前郭县为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共投入资金1 036万元;长岭县出台了扶持牧业小区建设的十条优惠政策, 在用电、占地、贷款、用材、打井等方面由政府及相关部门予以支持, 并决定连续3年, 每年扶持牧业发展资金300万元;乾安县委、县政府对园区建设无偿提供土地50万m2, 免费打30眼深水井, 免费供电, 免费修水泥路4 km。宁江区在抓好小区建设的同时, 注重对小区的规范化管理, 制定了牧业小区管理暂行规定。乾安县对新建牧业小区实行统一标准, 统一规划设计, 完善配套措施。

3 今后工作打算

该市牧业大市建设工作继续坚持以提高牧业生产数量、质量和效益为核心, 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牧业“四化”为主线, 以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 推进牧业大市建设再上新水平。

3.1 继续抓好畜禽生产

利用该市发展畜牧业的资源优势, 抓住当前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时机, 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 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方式大力发展规模经营, 提高该市畜牧业综合实力。

3.2 认真抓好畜禽疫病防控工作

该市动物防疫工作以动物卫生安全工程为主线, 坚持强制免疫、强制扑杀、强制检疫等综合防治措施, 以防治口蹄疫、禽流感、布病和猪蓝耳病为重点, 确保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3.3 积极引进和培育牧业龙头企业

该市在抓好高金、联润、旭源三个生猪加工项目的同时, 积极扶持新源牧业、扶余绿园、乾安长青、前郭鑫泰、长岭红日、宁江万兴源等重点项目, 积极引进一些国内大型牧业加工企业入户该市。同时, 创新龙头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的利益机制, 大力培育新的紧密型的牧业经济合作组织, 调动广大农户和社会力量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 实现企业与农户共同发展, 力争年加工1 000万头畜类项目的早日建成。

3.4 加快标准化牧业小区建设

该市把提高牧业小区建设标准, 扩大小区 (场) 建设规模作为牧业小区 (场) 建设工作的重点, 努力做到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统一标准, 全力推进, 今年完成200个牧业小区和规模养殖场的建设任务。

3.5 积极探讨牧业融资新方式、新机制

篇4:云南产业园区发展的集聚效应研究

关键词:产业园区;集聚

云南产业园区起步于“十五”期间,经过20多年的持续推动,云南产业园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底云南已建成各类产业园区132个,在产业集聚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云南产业园区当前产业集聚的现状

篇5:云南省50个产业园区情况介绍

从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今年吉林省计划在原有19个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基础上再建设31个,形成覆盖全省的大学生创业园集群,满足有创业能力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需求。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骆德春日前介绍说,按照国家有关部委要求,今年吉林省将全面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将在省内各地区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和布局,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集团、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

“吉林省将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落实好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和税收扶持等政策,提供合适的创业项目和创业专家服务,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骆德春说。

上一篇:英语词汇学教程答案下一篇:小篮子商城购物流程说明